CN102593404A - 二次电池及其组装方法和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其组装方法和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3404A
CN102593404A CN2012100057867A CN201210005786A CN102593404A CN 102593404 A CN102593404 A CN 102593404A CN 2012100057867 A CN2012100057867 A CN 2012100057867A CN 201210005786 A CN201210005786 A CN 201210005786A CN 102593404 A CN102593404 A CN 102593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 board
secondary cell
sweep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57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成培
郭根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B Li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B Li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B LiMotiv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93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34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7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8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 Y10T29/4911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including sea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一种组装该二次电池的方法和一种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组,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集电端子;电连接到所述集电端子的端子板,该端子板在其上侧包括滑动槽;和连接到所述端子板的联接端子,其中所述联接端子与所述端子板的所述滑动槽滑动联接。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其组装方法和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美国法典第35章第119(e)款(35U.S.C.§119(e))要求于2011年1月11日递交的名称为“二次电池及其组装方法”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431,516号的优先权,该美国临时申请以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一种组装该二次电池的方法和一种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不同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是可再充电的。在二次电池中,包括采用组的形式的单电池的低容量电池可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蜂窝电话和可携式摄像机。包括相互连接的几十个单电池的高容量电池可用作例如用于电动摩托车、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的马达驱动电源。
二次电池可制造为各种形状,例如圆柱形形状、棱柱形形状等。二次电池可如下制造:通过将绝缘隔板设置在正电极板与负电极板之间形成的电极组件可与电解质一同安置在壳体中,盖板可设置在该壳体上。该电极组件可连接到从盖板突出并暴露到电极组件的外部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发明内容
实施例致力于一种二次电池、一种组装该二次电池的方法和一种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组。
实施例可通过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实现,该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集电端子;电连接到所述集电端子的端子板,该端子板在其上侧包括滑动槽;和连接到所述端子板的联接端子,其中所述联接端子与所述端子板的所述滑动槽滑动联接。
该二次电池可进一步包括电连接在所述集电端子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的集电板。
所述联接端子可包括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在所述端子板的侧面(lateralside)处弯曲。
所述端子板可在其侧面处包括联接槽,所述联接端子的所述弯曲部分联接到所述端子板的所述联接槽。
所述端子板的所述联接槽可位于所述端子板的相反侧面上。
所述端子板可包括在所述滑动槽的上侧的固定爪。
所述联接端子可包括主体部分和在所述主体部分的下侧的插入部分,所述插入部分与所述端子板的所述滑动槽滑动联接。
所述插入部分的宽度和厚度可对应于所述滑动槽的宽度和厚度。
所述联接端子可包括在所述插入部分的上侧的固定部分,该固定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插入部分的宽度。
所述固定部分的宽度可对应于所述端子板的所述固定爪之间的距离。
所述联接端子可在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固定爪之间焊接到所述端子板。
所述弯曲部分可相对于所述端子板的上表面以约90度的角度向下弯曲。
所述端子板可在其中心部分中包括穿孔,所述集电端子在所述穿孔中。
实施例还可通过提供一种组装二次电池的方法实现,该方法包括:将集电端子联接到电极组件;将端子板连接到所述集电端子,所述端子板在其上侧包括滑动槽;以及通过将联接端子插入到所述端子板的所述滑动槽中将所述联接端子滑动联接到所述端子板。
所述联接端子可在其侧部包括弯曲部分,并且滑动联接所述联接端子包括:在所述弯曲部分的第一端向下弯曲且所述弯曲部分的第二端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联接端子的插入方向延伸的状态下,将所述联接端子插入在所述端子板的所述滑动槽中。
滑动联接所述联接端子可进一步包括:当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第一端接触所述端子板的第一侧面时,弯曲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第二端,以将所述第二端联接到所述端子板的第二侧面。
弯曲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第二端可包括:相对于所述端子板的上表面以约90度的角度向下弯曲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第二端。
所述端子板可在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包括联接槽,并且滑动联接所述联接端子可包括将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联接槽联接。
实施例还可通过提供一种电池组实现,该电池组包括多个二次电池,每个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集电端子;电连接到所述集电端子的端子板,该端子板在其上侧包括滑动槽;和连接到所述端子板的联接端子,其中所述联接端子与所述端子板的所述滑动槽滑动联接;和电连接所述多个二次电池中的至少两个二次电池的汇流条,其中所述汇流条电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二次电池的所述端子板。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更为明显,其中:
图1例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
图2例示出图1的二次电池和与二次电池分离的集电端子的透视图;
图3例示出沿图1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4例示出图3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
图5例示出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6例示出图1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端子的放大透视图;
图7例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将二次电池与汇流条联接的方法的透视图;
图8a和图8b例示出显示图1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端子中的电流路径的视图;以及
图9a至图9f例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组装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阶段。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为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被实施,且不应理解为限制于在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为使得本公开将全面且完整,并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
在附图中,层和区域的尺寸为了清楚例示可被夸大。还将理解,当一层或一个元件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它能够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元件。进一步,将理解,当一个元件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下”时,它能够直接在另一元件下,或者也可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另外,还将理解,当一个元件被提及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它能够为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元件,或者也可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相似的附图标记始终指的是相似的元件。
图1例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透视图。图2例示出图1的二次电池和与二次电池分离的集电端子的透视图。图3例示出沿图1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图4例示出图3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图5例示出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6例示出图1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端子的放大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可包括电极组件110、第一端子120、第二端子130、壳体140和盖组件150。
电极组件110可通过卷绕或堆叠第一电极板111、隔板113和第二电极板112(它们可具有薄板或膜形状)形成。隔板113可设置在第一电极板111与第二电极板112之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板111可用作负电极,第二电极板112可用作正电极。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板111和第二电极板112可具有与上述极性相反的极性。
第一电极板111可通过将例如石墨或碳的第一电极活性物质涂敷到由例如镍或铜箔的金属箔形成的第一电极集电体而形成。第一电极板111可包括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1a(第一电极活性物质没有涂敷到其上)。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1a可用作第一电极板111与第一电极板111的外侧之间的电流流动通路。在实施例中,可用于形成第一电极板111的材料不限于上述材料。
第二电极板112可通过将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第二电极活性物质涂敷到由例如铝箔的金属箔形成的第二电极集电体而形成。第二电极板112可包括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112a(第二电极活性物质没有涂敷到其上)。第二电极未涂覆部分112a可用作第二电极板112与第二电极板112的外侧之间的电流通路。在实施例中,能够用于形成第二电极板112的材料不限于上述材料。
第一电极板111和第二电极板112的极性可互换,例如可根据充电/放电条件而颠倒。
隔板113可设置在第一电极板111与第二电极板112之间,以防止短路并促进锂离子的运动。隔板113可由例如聚乙烯膜、聚丙烯膜或包括聚乙烯和聚丙烯的膜形成。在实施例中,可用于形成隔板113的材料不限于上述材料。
电极组件110的端部可与第一端子120和第二端子130联接,第一端子120和第二端子130分别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111和第二电极板112。
电极组件110可与电解质一同容纳在壳体140中。电解质可包括有机溶剂,例如碳酸乙二酯(EC)、碳酸丙二酯(P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甲酯(DMC)等;和锂盐,例如LiPF6、LiBF4或类似物。电解质可为液体、固体或胶体。
第一端子120可由金属或其等价物形成,并可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111。第一端子120可包括第一集电板121、第一集电端子122、第一端子板123和第一联接端子124。
第一集电板121可接触从电极组件110的端部突出的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1a。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集电板121可焊接到第一电极未涂覆部分111a。第一集电板121可具有近似倒L形状;并且端子孔121d可形成在第一集电板121的上部中。第一集电端子122可装配在端子孔121d中并联接到端子孔121d。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集电板121可由铜或铜合金形成。然而,第一集电板121的材料不限于此。
第一集电端子122可穿过盖板151(在下文描述),并可向上突出预定长度。第一集电端子122可在盖板151的下侧电连接到第一连接板121。第一集电端子122可从盖板151延伸并向上突出预定长度。第一集电端子122可包括在盖板151下面的位置处的凸缘122a,以防止第一集电端子122与盖板151分离。第一集电端子122的比凸缘122a低或在凸缘122a下面的部分可插入到第一集电板121的端子孔121d中,并可焊接到第一集电板121。第一集电端子122的比凸缘122a高或在凸缘122a上面的部分可固定到第一端子板123。例如,第一集电端子122的上端可联接到第一端子板123(在下文描述),并可通过例如铆接固定。第一集电端子122可与盖板151电绝缘。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集电端子122可由铜、铜合金和/或其等价物之一形成。然而,可用于形成第一集电端子122的材料不限于此。
第一端子板123可包括主体部分、竖直地形成在主体部分中的穿孔123a、水平地形成在主体部分中的滑动槽123b和在滑动槽123b的上侧上的固定爪123c。第一端子板123可具有近似六面体形状;并且穿孔123a可沿近似竖直方向形成在第一端子板123的中心部分处。第一集电端子122可插入通过穿孔123a。
滑动槽123b可水平地形成在第一端子板123的近似上侧,从而第一联接端子124可插入到滑动槽123b中(例如与滑动槽123b滑动联接)。
当第一联接端子124与滑动槽123b滑动联接时,在滑动槽123b上的固定爪123c可沿竖直方向固定第一联接端子124。
另外,第一端子板123可在其沿垂直于滑动槽123b的方向的侧面上包括联接槽123d。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联接槽123d可在第一端子板123的相反侧面上。第一联接端子124的弯曲部分124c(下文中描述)可联接到联接槽123d。因此,当第一联接端子124联接到第一端子板123时,第一联接端子124的竖直和水平位置可固定。
第一端子板123可由例如不锈钢、铜、铜合金、铝、铝合金和/或其等价物形成。然而,实施例不限于这样的材料。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板123和盖板151可彼此绝缘。
第一集电端子122和第一端子板123可彼此联接和固定。例如,第一集电端子122可插入通过第一端子板123的穿孔123a;并且第一集电端子122的上端可像铆钉那样变形。因此,第一集电端子122和第一端子板123可彼此机械和电联接。第一集电端子122的上端可与第一端子板123的滑动槽123b在同一平面上,或者可在比滑动槽123b低的位置。因此,第一端子板123和第一联接端子124的滑动联接可不受第一集电端子122阻碍。
第一联接端子124可滑动到第一端子板123的上侧中,例如,第一联接端子124可与第一端子板123滑动联接,并可固定到第一端子板。第一联接端子124可包括主体部分和在主体部分的下侧的插入部分124a。插入部分124a的宽度和厚度可对应于滑动槽123b的宽度和厚度。插入部分124a可以以使得插入部分124a水平地滑动到第一端子板123的滑动槽123b中,即滑动联接的方式插入到第一端子板123中。
另外,第一联接端子124可包括在插入部分124a的上侧上的固定部分124b。固定部分124b的宽度可小于插入部分124a的宽度。固定部分124b的宽度可对应于固定爪123c之间的距离。固定部分124b可在固定爪123c之间滑动,由此通过固定爪123c固定插入部分124a的竖直位置。
另外,第一联接端子124可包括在插入部分124a之间的弯曲部分124c。弯曲部分124c可在沿插入部分124a插入到第一端子板123的滑动槽123b的方向的前侧和后侧处设置在插入部分124a之间。在第一联接端子124插入到第一端子板123的滑动槽123b中之后,弯曲部分124c可在第一端子板123的侧面处朝第一端子板123以相对于第一端子板123的上表面约90度的角度向下弯曲。然后,沿第一联接端子124的滑动方向,第一联接端子124的前侧和后侧可通过弯曲部分124c固定。例如,弯曲部分124c可联接到第一端子板123中的联接槽123d。因此,在弯曲部分124联接到联接槽123d之后,可防止第一联接端子124的前侧和后侧的运动,例如,第一联接端子124的水平位置可被固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联接端子124可在固定部分124b与固定爪123c之间在焊点125处焊接到端子板123。
另外,第一联接端子124可包括从固定部分124b向上突出的端子部分124d。螺纹可形成在端子部分124d上以将汇流条联接到端子部分124d。
第一联接端子124可由例如不锈钢、铜、铜合金、铝、铝合金和/或其等价物形成。然而,实施例不限于这样的材料。
第二端子130可由金属或其等价物形成,并可电连接到第二电极板112。第二端子130可包括第二集电板131、第二集电端子132、第二端子板133和第二联接端子134。第二端子130可具有与第一端子120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其重复的详细描述被省略。第二集电板131和第二集电端子132可由例如铝、铝合金和/或其等价物形成。然而,实施例不限于这样的材料。第二端子板133和第二联接端子134可由例如不锈钢、铝、铝合金、铜、铜合金和/或其等价物形成。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
另外,第二端子板133可电连接到盖板151。在该情况下,壳体140和盖板151(其将在下文详细描述)可具有与第二端子130的极性相同的极性,例如正极性。
壳体140可由导电金属,例如铝、铝合金或镀镍钢形成。壳体140可具有带有开口的近似六面体形状,从而电极组件110、第一端子120和第二端子130可插入并安置在壳体140中。图3例示出壳体140和盖组件150彼此联接的状态,壳体140的开口未示出。然而,盖组件150的周界部分可基本上对应于壳体140的开口。壳体140的内表面可被处理为与电极组件110、第一端子120和第二端子130以及盖组件150电绝缘。
盖组件150可联接到壳体140。例如,盖组件150可包括盖板151、密封衬垫152、塞153、安全排放部154、第一绝缘构件155和第二绝缘构件156。密封衬垫152、第一绝缘构件155和第二绝缘构件156可视为第一端子120和第二端子130的元件。
盖板151可关闭或密封壳体140的开口。盖板151可由与用于形成壳体14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盖板151可通过例如激光焊接联接到壳体140。如上所述,盖板151可具有与第二端子130的极性相同的极性。在该情况下,盖板151和壳体140可具有相同的极性。
密封衬垫152可由绝缘材料形成,并可设置在盖板151与第一集电端子122和第二集电端子132之间,以密封盖板151与第一集电端子122和第二集电端子132之间的间隙。密封衬垫152可防止湿气渗入二次电池100中和/或防止电解质从二次电池100泄漏。
塞153可关闭盖板151的电解质注入孔151a。安全排放部154可设置在盖板151的排放孔151b上,切口154a可形成在安全排放部154中,从而安全排放部154可在预定压力下打开。
第一绝缘构件155可设置在盖板151与第一端子板123和第二端子板133之间。另外,第一绝缘构件155可紧密地接触盖板151。而且,第一绝缘构件155可紧密地接触密封衬垫152。第一绝缘构件155可将盖板151与第一端子板123和第二端子板133绝缘。
第二绝缘构件156可设置在盖板151与第一集电板121和第二集电板131之间,以防止不必要且不希望的短路。例如,第二绝缘构件156可防止第一集电板121与盖板151之间的短路以及第二集电板131与盖板151之间的短路。第二绝缘构件156也可设置在盖板151与第一集电端子122和第二集电端子132之间,从而可防止盖板151与第一集电端子122和第二集电端子132之间的短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二次电池100的端子120和130可配置为使得联接端子124和134相对于端子板123和133的竖直位置可通过在集电端子122和132通过例如铆接固定到端子板123和133的状态下将联接端子124和134滑动联接到端子板123和133中固定。另外,联接端子124和134的水平位置可通过弯曲弯曲部分124c和134c固定。因此,联接端子124和134可牢固且可靠地联接到端子板123和133。因此,可有利地减小电阻。而且,另外的焊接过程可不再必需。因此,组装可简单地执行。
下文中,将根据实施例描述二次电池的电极端子中的电流通路。
图7例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将二次电池与汇流条联接的方法的透视图。图8a和图8b例示出图1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端子中的电流路径的视图。在图8a和图8b中,箭头表示放电电流的通路。
参照图7和图8a,汇流条310可联接到二次电池100中的至少两个的联接端子124,以组装电池组。例如,联接端子124可联接到汇流条310的穿孔310d。然后,螺母311可联接到联接端子124的比汇流条310高或在汇流条310上面的部分,从而汇流条310可与端子板123形成紧紧或紧密的接触。因此,具有相对大面积的端子板123可设置在集电端子122与汇流条310之间。因此,电流通路可增加,接触电阻可减小。参照图8b,汇流条310和螺母311可在固定爪123c的内部位置处联接到端子板123。
汇流条310可由例如不锈钢、铝、铝合金、铜、铜合金和/或其等价物形成。然而,实施例不限于这样的材料。
如上所述,端子板123和133以及联接端子124和134可由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形成。另外,端子板123和133以及汇流条310可由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形成。在本实施例的二次电池100中,集电端子122和132可通过例如铆接联接到端子板123和133。联接端子124和134可与端子板123和133的滑动槽123b和133b滑动联接,并且弯曲部分124c和134c可弯曲。因此,联接端子124和134的位置可紧固地固定。而且,汇流条310可通过使用螺母311联接到联接端子124和134。因此,即使不同材料被联接,可防止电阻显著增大。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一实施例的组装二次电池的方法。
图9a至图9f例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组装二次电池的方法中的阶段。
如图9a中所示,第一集电端子122可联接到盖板151,例如可穿过盖板151中的孔。第一集电端子122可通过使用密封衬垫152与盖板151电绝缘。盖板151可包括将联接到第一绝缘构件155的孔的突起151b。
如图9b中所示,第一绝缘构件155可联接到第一集电端子122。例如,第一集电端子122可插入通过形成通过第一绝缘构件155的穿孔155d。
然后,第一绝缘构件155可安置在盖板151上并与突起151b联接。因此,可防止第一绝缘构件155在第一集电端子122上的旋转。插入通过第一绝缘构件155的第一集电端子122可从第一绝缘构件155向上突出。
如图9c中所示,第一端子板123可联接到第一集电端子122。例如,第一集电端子122可插入在第一端子板123的中心部分中的穿孔123a中。因此,第一端子板123可与第一绝缘构件155形成紧紧或紧密的接触。因此,第一端子板123可与盖板151电绝缘。
另外,第一集电端子122的上端可通过使用铆接工具变形。第一集电端子122的上端可通过使用铆接工具朝形成在第一端子板123的穿孔123a周围的槽变形。在铆接过程之后,第一集电端子122的上端可位于比第一端子板123的滑动槽123b低的位置处。因此,联接端子124的滑动联接可在稍后的过程中不受阻碍。
如图9d中所示,第一联接端子124可与第一端子板123滑动联接。例如,第一联接端子124的弯曲部分124c可被准备成弯曲部分124c的一端(例如第一端)相对于第一端子板123的上表面以约90度向下弯曲并且弯曲部分124c的另一端可水平且平行于插入部分124a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联接端子124的弯曲部分124c的未弯曲水平端(例如第二端)可朝滑动槽123b定向;第一联接端子124的插入部分124a可插入并滑动到第一端子板123的滑动槽123b中,例如可与该滑动槽滑动联接。例如,弯曲部分124c的第二端可基本上平行于第一联接端子124的插入方向延伸。第一联接端子124可滑动到滑动槽123b中,直到弯曲部分124c的后部弯曲端联接到第一端子板123的联接槽123d。此时,由于第一端子板123的固定爪123c,第一联接端子124的插入部分124a的上侧可在向上或竖直运动中受到限制。因此,第一联接端子124的竖直位置可被固定。
如图9e和图9f中所示,弯曲部分124c的前部水平端可通过使用例如冲压以约90度弯曲。弯曲部分124c的弯曲端可联接到第一端子板123的联接槽123d。第一联接端子124的弯曲部分124c的前端和后端都可以约90度弯曲,并可联接到第一端子板123。因此,第一联接端子124的水平位置可被固定。
根据实施例,二次电池的端子可配置为使得联接端子的竖直位置可通过将联接端子滑动联接到端子板中固定;并且联接端子的水平位置可通过弯曲联接端子的弯曲部分固定。因此,联接端子可牢固地联接到端子板,由此提高联接可靠性并减小电阻和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实施例,二次电池可紧固地联接,而无需另外的焊接过程。因此,二次电池可更为容易地组装。
已在此公开示例实施例,尽管使用了具体术语,但这些术语仅以一般且描述的含义被使用和将被解释,而不是出于限制目的。在一些情况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的是,从递交的本申请时起,结合特定实施例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可单独使用,或与结合其他实施例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除非另有明确声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释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Claims (19)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
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集电端子;
电连接到所述集电端子的端子板,该端子板在其上侧包括滑动槽;和
连接到所述端子板的联接端子,其中所述联接端子与所述端子板的所述滑动槽滑动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进一步包括电连接在所述集电端子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的集电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联接端子包括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在所述端子板的侧面处弯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端子板在其侧面处包括联接槽,所述联接端子的所述弯曲部分联接到所述端子板的所述联接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端子板的所述联接槽位于所述端子板的相反侧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端子板包括在所述滑动槽的上侧的固定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联接端子包括主体部分和在所述主体部分的下侧的插入部分,所述插入部分与所述端子板的所述滑动槽滑动联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插入部分的宽度和厚度对应于所述滑动槽的宽度和厚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联接端子包括在所述插入部分的上侧的固定部分,该固定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插入部分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固定部分的宽度对应于所述端子板的所述固定爪之间的距离。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联接端子在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固定爪之间焊接到所述端子板。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弯曲部分相对于所述端子板的上表面以90度的角度向下弯曲。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端子板在其中心部分中包括穿孔,所述集电端子在所述穿孔中。
14.一种组装二次电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集电端子联接到电极组件;
将端子板联接到所述集电端子,所述端子板在其上侧包括滑动槽;以及
通过将联接端子插入到所述端子板的所述滑动槽中将所述联接端子滑动联接到所述端子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联接端子在其侧部包括弯曲部分,并且
滑动联接所述联接端子包括:在所述弯曲部分的第一端向下弯曲且所述弯曲部分的第二端平行于所述联接端子的插入方向延伸的状态下,将所述联接端子插入在所述端子板的所述滑动槽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滑动联接所述联接端子进一步包括:当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第一端接触所述端子板的第一侧面时,弯曲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第二端,以将所述第二端联接到所述端子板的第二侧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弯曲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第二端包括:相对于所述端子板的上表面以90度的角度向下弯曲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第二端。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端子板在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包括联接槽,并且
滑动联接所述联接端子进一步包括将所述弯曲部分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联接槽联接。
19.一种电池组,包括:
多个二次电池,每个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
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集电端子;
电连接到所述集电端子的端子板,该端子板在其上侧包括滑动槽;和
连接到所述端子板的联接端子,其中所述联接端子与所述端子板的所述滑动槽滑动联接;和
电连接所述多个二次电池中的至少两个二次电池的汇流条,其中所述汇流条电连接到所述至少两个二次电池的所述端子板。
CN2012100057867A 2011-01-11 2012-01-10 二次电池及其组装方法和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组 Pending CN1025934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31516P 2011-01-11 2011-01-11
US61/431,516 2011-01-11
US13/193,893 2011-07-29
US13/193,893 US20120177978A1 (en) 2011-01-11 2011-07-29 Secondary battery,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econdary batter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3404A true CN102593404A (zh) 2012-07-18

Family

ID=44785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57867A Pending CN102593404A (zh) 2011-01-11 2012-01-10 二次电池及其组装方法和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77978A1 (zh)
EP (1) EP2475031A1 (zh)
JP (1) JP2012146664A (zh)
KR (1) KR20120081547A (zh)
CN (1) CN1025934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9628A (zh) * 2016-02-04 2017-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和电池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29484A1 (zh) * 2011-08-29 2013-03-07 深圳市比亚迪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电池端子、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和电池组
JP5924522B2 (ja) * 2012-02-07 2016-05-2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蓄電素子群
KR20140072591A (ko) * 2012-12-05 2014-06-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및 이차전지 조립체
JP6249963B2 (ja) 2012-12-25 2017-12-2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蓄電素子ア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KR101553583B1 (ko) * 2014-01-28 2015-09-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KR102248594B1 (ko) * 2014-04-07 2021-05-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단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KR102164010B1 (ko) * 2014-05-28 2020-10-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2273777B1 (ko) * 2014-08-08 2021-07-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차 전지 모듈
KR102323949B1 (ko) * 2015-03-03 2021-11-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상부 커버를 갖는 이차 전지
US10403875B2 (en) 2015-04-14 2019-09-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usbar assembly for vehicle traction battery
CN114976401B (zh) * 2017-08-30 2024-03-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
JP7214692B2 (ja) * 2020-09-17 2023-01-30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端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二次電池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39105A (en) * 1931-02-28 1933-12-12 George W Thompson Battery terminal connecter
US20040214079A1 (en) * 2003-04-22 2004-10-28 Simburger Edward J. Integrated thin film battery and circuit module
CN101145605A (zh) * 2006-09-11 2008-03-19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模块
US20100143786A1 (en) * 2008-12-08 2010-06-10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01834304A (zh) * 2009-03-11 2010-09-15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US20100233529A1 (en) * 2009-03-10 2010-09-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Sealed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74734B2 (ja) * 2006-10-10 2012-07-11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及び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8300334A (ja) * 2007-06-04 2008-12-11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電池パック
JP5288973B2 (ja) * 2008-09-29 2013-09-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US8916287B2 (en) * 2010-08-16 2014-12-23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US8309246B2 (en) * 2010-10-25 2012-11-13 Sb Limotive Co., Ltd. Terminal of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39105A (en) * 1931-02-28 1933-12-12 George W Thompson Battery terminal connecter
US20040214079A1 (en) * 2003-04-22 2004-10-28 Simburger Edward J. Integrated thin film battery and circuit module
CN101145605A (zh) * 2006-09-11 2008-03-19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模块
US20100143786A1 (en) * 2008-12-08 2010-06-10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20100233529A1 (en) * 2009-03-10 2010-09-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Sealed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834304A (zh) * 2009-03-11 2010-09-15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可再充电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9628A (zh) * 2016-02-04 2017-08-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和电池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46664A (ja) 2012-08-02
US20120177978A1 (en) 2012-07-12
EP2475031A1 (en) 2012-07-11
KR20120081547A (ko) 201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3404A (zh) 二次电池及其组装方法和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组
CN102044701B (zh) 电池组及制造电池组的方法
EP2254176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2456864B (zh) 可再充电电池的端子
CN101529613B (zh) 具有改进的安全性及优良制造工艺特性的袋形二次电池
CN101478034B (zh) 保护电路板、电池包及其制造方法
EP3451416B1 (en) Second battery
CN102403483B (zh) 电池和使用该电池的电池组
CN109428046B (zh) 二次电池
CN105280874A (zh) 二次电池
US20050214642A1 (en) Electrode package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EP2043180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2751527B (zh) 二次电池
CN102738522A (zh) 二次电池
JP2011070918A (ja) 電池
CN102760855A (zh) 二次电池
CN105322125A (zh) 二次电池
EP2899779B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04009197A (zh) 可再充电电池
EP2477257A1 (en) Secondary battery
US20140023913A1 (en) Prismatic secondary battery
US10115957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11725473B (zh) 二次电池
KR20190024619A (ko) 이차 전지
KR20230092267A (ko)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OSCH GMBH ROBERT

Effective date: 20130123

Owner name: SAMSUNG SD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B LIMOTIV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1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123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Samsung SDI Co., Ltd.

Applicant after: Robert Bosch GmbH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SB LiMotive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