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8751A - 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8751A
CN102588751A CN2011100006790A CN201110000679A CN102588751A CN 102588751 A CN102588751 A CN 102588751A CN 2011100006790 A CN2011100006790 A CN 2011100006790A CN 201110000679 A CN201110000679 A CN 201110000679A CN 102588751 A CN102588751 A CN 102588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uminescence unit
voltage signal
emitting devic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06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详竣
陈昭兴
刘欣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pist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pista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pistar Corp filed Critical Epistar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0006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887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88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87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提出一可接收一周期性电压讯号的发光装置,此周期性电压讯号包含一第一电压讯号及一第二电压讯号。发光装置包含一第一发光单元;一第二发光单元;及一第一切换元件包含至少三个开关,用以接收周期性电压讯号。上述至少三个开关与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电性连接,具体而言,于第一电压讯号下,第一及第二发光单元并联连接,而于第二电压讯号下,第一及第二发光单元串联连接。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交流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固态发光元件中的发光二极管元件(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低耗电量、低发热量、操作寿命长、耐撞击、体积小、反应速度快、以及可发出稳定波长的色光等良好光电特性,因此常应用于家电、仪表的指示灯及光电产品等领域。随着光电科技的进步,固态发光元件在提升发光效率、使用寿命以及亮度等方面已有长足的进步,预期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未来发光元件的主流。
然而,现有的LED必须以直流电(DC)驱动,所以一般在与交流电(AC)之间必须要有一个转换器,但转换器体积大、重量重,不但增加成本,于电力转换时亦多有耗损,在价格上更无法与现有的光源竞争。
交流发光二极管(ACLED)的出现解决了上述的缺点:不但缩小LED的体积和重量,提升了应用空间,降低转换器元件的成本,并减少现有的LED在直流、交流电之间转换时所造成15~30%的电力耗损,因而提升了LED整体的发光效率。
然而,由于上述交流发光二极管的操作电压相对偏高,因此交流发光二极管在交流电的大部分电压范围内是不工作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提出一可接收一周期性电压讯号的发光装置,周期性电压讯号包含一第一电压讯号及一第二电压讯号。发光装置包含一第一发光单元;一第二发光单元;及一第一切换元件包含至少三个开关,用以接收周期性电压讯号。至少三个开关与第一和该第二发光单元电性连接,使得在第一电压讯号下,第一及第二发光单元并联连接,且在第二电压讯号下,第一及第二发光单元串联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发光装置。发光装置包含X个发光单元,X≥3;及至少3(X-1)个切换单元,用以接收一周期性电压讯号,其中周期性电压讯号包含多个相异的电压讯号。切换单元与发光单元电性连接,使得发光单元间具有至少二个不同的连接组合以对应多个相异的电压讯号。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发光装置的一电路图。
图2A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电路图,显示一第一发光元件。
图2B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电路图,显示一第二发光元件。
图3A和图3B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电路图,显示发光元件彼此以并联方式连接。
图3C和图3D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电路图,显示发光元件彼此以串联方式连接。
图3E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压-时间及电流-时间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发光装置的一示意电路图。
图5A和图5B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电路图,显示发光元件彼此以并联方式连接。
图5C和图5D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电路图,显示发光元件以串并联方式连接。
图5E和图5F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电路图,显示发光元件彼此以串联方式连接。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发光装置的一示意电路图。
图7A和图7B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电路图,显示发光元件彼此以并联方式连接。
图7C和图7D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电路图,显示发光元件以串并联方式连接。
图7E和图7F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电路图,显示发光元件彼此以串联方式连接。
图7G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压-时间及电流-时间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发光装置的一示意电路图。
图9A和图9B为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电路图,显示发光元件以串并联方式连接。
图10A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一发光装置的一示意电路图。
图10B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电路图,显示限流器为一固定电阻。
图10C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电路图,显示限流器为一可变电阻。
图11A和图11B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一发光装置的一示意电路图。
图12A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一电路布局图。
图12B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另一电路布局图。
图13A-13E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电压-时间及电流-时间图,显示藉由改变发光时间使发光元件具有不同亮度。
附图符号说明
10、20、30、40 发光元件
11  发光二极管
12  基板
111 第一电极垫
112 第二电极垫
100、200、300、400 发光装置
101、201、301、401 第一电性端点
102、202、302、402 第二电性端点
5、6、7 切换元件
51、61、71 第一开关
52、62、72 第二开关
53、63、73 第三开关
80、81、82 载体
9 限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揭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发光装置100的一示意图。发光装置100包含一第一切换元件5,电连接一电源并接收电源所提供的一周期性电压讯号;及一第一和一第二发光单元10、20。发光单元10、20各自包含一第一电极垫111及一第二电极垫112,藉此,每一发光单元10、20彼此电性独立且分别可与第一切换元件5形成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源为一交流电供应器,且周期性电压讯号为频率50-60赫兹的交流讯号。交流讯号可经过一整流元件1而被调整为一直流讯号,而此直流讯号也为一周期性电压讯号(脉冲直流讯号(pulsed DC))。
如图1B所示,每一发光单元10、20包含一第一电性端点101、102及一第二电性端点201、202。第一电性端点101、102及第二电性端点201、202分别对应为图1A中的第一电极垫111及第二电极垫112。第一切换元件5包含一第一开关51,连接在第一发光单元10的第一电性端点101与第二发光单元20的第二电性端点202之间;一第二开关52,连接在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10、20的第二端点之间102、202之间;及一第三开关53,连接在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10、20的第一端点之间101、201之间。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每一发光单元10、20各自为一发光二极管阵列芯片,且各发光二极管阵列芯片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11共同形成于一基板12上。或者,多个发光二极管11共同形成于一基板上以形成一发光二极管阵列芯片,部分发光二极管11定义为第一发光单元10,而其余发光二极管11定义为第二发光单元20。其中发光二极管11共同形成于一基板12上,例如为共同磊晶成长或以一黏着层共同接合于基板12上。第一发光单元10包含N个发光二极管11,第二发光单元20包含M个发光二极管11,其中,N≥1,M≥1且N-M≤3。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11是以串联方式连接,实际上,发光二极管1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彼此串联,亦可为彼此并联或串并联接等。
如图1和图3A-3D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周期性电压讯号为频率120赫兹的直流讯号且包含一第一电压讯号及一第二电压讯号。第一切换元件5接收周期性电压讯号,并根据第一和第二电压讯号使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10、20呈现并联或串联连接。举例来说,周期性电压讯号为电压0-155V的弦波,一发光二极管在电流为10mA时的顺向偏压(Vf)为3V,且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10、20皆为20个彼此串联的发光二极管11的发光二极管阵列芯片,因此,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10、20分别的总顺向偏压(操作电压)为60V。当第一切换元件5接收周期性电压讯号且电压值达约60V(第一电压讯号)时,第一切换元件5的第一开关51呈现开的状态而第一切换元件5的第二及第三开关52、53呈现关的状态,使得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10、20彼此是以并联方式连接(图3A及图3B)。当电压值持续上升且达到约120V时(第二电压讯号),第一切换元件5的第一开关51呈现关的状态而第一切换元件5的第二和第三开关52、53呈现开的状态,使得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10、20彼此是以串联方式连接(图3C及图3D)。藉此,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10、20在电压值约为60V-155V的期间内,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10、20皆能发光以提高功率因数(power factor)。
图3E为第一实施例的一电压-时间及电流-时间图。以某一周期为例,周期性电压讯号的电压值在0-60V的期间(A),因电压值未达到发光元件10、20的操作电压(60V),因此这段期间,发光元件10、20并未发光;电压值持续上升且在60-120V期间(B),各发光元件10、20是以并联连接且发光;电压值持续上升且在120-155V期间(C),发光元件10、20是以串联连接且发光;当电压值达到峰值(155V)后下降到120V时(155-120V期间(C)),发光元件10、20仍以串联连接且发光;电压值持续下降且在120-60V期间(B),发光元件10、20的连接方式从串联转为并联且发光;最后,在60-0V的期间(A),电压值小于发光元件10、20的操作电压,因此发光元件10、20不发光。须注意的是,第一和第二电压讯号分别为相异的电压值(例如:60V及120V)或相异的电压范围(例如:60-120V及120-155V)。另外,当周期性电压讯号为一未经整流的交流讯号时,第二电压讯号的绝对值大于第一电压讯号的绝对值。
理应了解的是,电压值在0-60V或60-0V的期间(A)内,第一切换元件5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51、52、53呈现开的状态。然而,在设计上,可使第一切换元件5的第二和第三开关52、53在电压值在0-60V的期间(A)内,呈现关的状态。藉此,电压值为0-120V的期间内时,发光元件10、20是以并联连接,但仅电压值在60-120V时,发光元件10、20才发光;当电压值达到约120V时,第一切换元件5的状态改变使发光元件10、20是以串联连接且发光。第一切换元件5在电压值0-155V期间只需作一次切换即可达到本实施例的目的。
图4揭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一示意图。发光装置200还包含一第三发光单元30及一第二切换元件6。第三发光单元30包含一第一电性端点301及一第二电性端点302。第二切换元件6包含一第一开关61,连接在第二发光单元20的第一电性端点201与第三发光单元30的第二电性端点302之间;一第二开关62,连接在第一、第三发光单元10、30的第二端点之间102、302之间;及一第三开关63,连接在第二、第三发光单元20、30的第一端点之间201、301之间。周期性电压讯号还包含一第三电压讯号。
如图5A-5F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及第三发光单元10、20、30皆为10个彼此串联的发光二极管11的发光二极管阵列芯片且每一发光二极管11在电流为10mA时的顺向偏压约为3V,则第一、第二及第三发光单元10、20、30分别的总顺向偏压皆为30V。当第一、第二切换元件5、6接收周期性电压讯号且电压值达到约30V(第一电压讯号)时,第一、第二切换元件5、6的第一开关51、61会呈现开的状态而第一、第二切换元件5、6的第二及第三开关52、53、62、63呈现关的状态,使第一、第二及第三发光单元10、20、30彼此是以并联方式连接(图5A及图5B)。接着,当电压值持续增加且达到约60V(第二电压讯号)时,第二切换元件6的第一开关61及第一切换元件5的第二和第三开关52、53会呈现关的状态,使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10、20彼此是以并联方式连接后,再与第三发光单元30串联连接(图5C及图5D)。当电压值持续增加并达到约90V(第三电压讯号)时,第一和第二切换元件5、6的第一开关51会呈现关的状态而第一和第二切换元件5、6的第二及第三开关52、53、62、63呈现开的状态,使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光单元10、20、30彼此是以串联方式连接(图5E及图5F)。藉此,在电压值约为30V-155V的期间,第一、第二和第三发光单元10、20、30皆能发光以提高功率因数(power factor)。须注意的是,第三电压讯号与第一和第二电压讯号为相异的电压值(例如:30V、60V及90V)或相异的电压范围(例如:30-60V、60-90V及90-155V)。另外,当周期性电压讯号为一未经整流的交流讯号时,第三电压讯号的绝对值介于第一和第二电压讯号的绝对值之间。
同样地,第一和第二切换单元5、6的第二和第三开关52、53、62、63,在电压值0-30V时,可选择性地呈现开或关的状态。
图6揭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发光装置300的一示意电路图。发光装置300还包含一第四发光单元40及一第三切换元件7。第四发光单元30包含一第一电性端点401及一第二电性端点402。第三切换元件7包含一第一开关71,连接在第三发光单元30的第一电性端点301与第四发光单元40的第二电性端点402之间;一第二开关72,连接在第三、第四发光单元30、40的第二电性端点之间302、402之间;及一第三开关73,连接在第三、第四发光单元30、40的第一电性端点之间301、401之间。此外,第二发光单元20的第三开关63连接在第二、第四发光单元20、40的第一端点之间201、401之间。
如图7A-7F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周期性电压讯号为电压0-311V的弦波。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发光单元10、20、30、40皆为17个彼此串联的发光二极管11的发光二极管阵列芯片,且每一发光二极管11在电流为10mA时的顺向偏压约为3V,因此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发光单元10、20、30、40各别的总顺向偏压皆为51V。当第一、第二、和第三切换元件5、6、7接收周期性电压讯号且电压值达到约51V(第一电压讯号)时,第一、第二、和第三切换元件5、6、7的第一开关51、61、71会呈现开的状态而第一、第二、和第三切换元件5、6、7的第二及第三开关52、53、62、63、72、73呈现关的状态,使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发光单元10、20、30、40彼此是以并联方式连接(图7A及图7B)。接着,电压值持续增加且达到约102V(第二电压讯号)时,第一和第三切换元件5、7的第二、第三开关52、53、72、73与第二切换元件6的第一开关61呈现关的状态,且第一、第三切换元件5、7的第一开关51、71与第二切换元件6的第二、第三开关62、63呈现开的状态,使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10、20彼此以并联方式连接且第三和第四发光单元30、40以并联方式连接,之后彼此再串联连接(以下称两并后串)(图7C及图7D)。电压值持续再增加并达到约204V(第三电压讯号)时,第一、第二、和第三切换元件5、6、7的第一开关51、61、71会呈现关的状态而第一、第二、和第三切换元件5、6、7的第二及第三开关52、53、62、63、62、63呈现开的状态,使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发光单元10、20、30、40彼此以串联方式连接(图7E及图7F)。藉此,在电压值约为51V-311V的期间内,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发光单元10、20、30、40皆能发光以提高功率因数(power factor)。
图7G为第三实施例的一电压-时间及电流-时间图。以某一周期为例,周期性电压讯号的电压值在0-51V的期间(A′),因电压值并未达到发光元件10、20、30、40的操作电压,因此这段期间,发光元件并未发光;电压值持续上升且在51-102V期间(B′),发光元件10、20、30、40是以并联连接且发光;电压值持续上升且在102-204V期间(C′),发光元件10、20是以两并后串连接且发光;电压值持续上升且在204-311V期间(D′),发光元件10、20、30、40是以串联连接且发光;当电压值达到峰值(311V)后开始下降到204V时(311-204V期间(D′)),发光元件10、20、30、40仍以串联连接且发光;电压值持续下降且在204-102V期间(C′),发光元件10、20、30、40的连接方式从串联转为两并后串;电压值持续下降且在102-51V期间(C′),发光元件10、20、30、40的连接方式从两并后串转为并联;最后,在51-0V的期间(A′),电压值小于发光元件10、20、30、40的操作电压,因此发光元件10、20、30、40不发光。
同样地,第一、第二和第三切换单元5、6、7的第二和第三开关52、53、62、63、72、73,在电压值0-51V时,可选择性地呈现开或关的状态。
须注意的是,在第三实施例的一发光装置300中,当周期性电压讯号为电压0-155V的弦波时,发光单元10、20、30、40在周期性电压讯号的电压值约为51V-102V的期间内,是以并联连接的方式发光;在周期性电压讯号的电压值约为102V-155V的期间内,发光元件10、20、30、40是以两并后串的连接方式发光,而发光元件10、20、30、40在此电压条件(0-155V)下并未有串联连接的方式。即,虽在第三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0、20、30、40彼此之间的连接方式有3种,但配合工作电压,发光单元10、20、30、40的连接方式并非定要有3种,亦可依实际需求而选择性地作调整。
图8揭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发光装置400的一示意电路图。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大致与第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相同,不同的是在于发光单元与切换元件彼此之间电路的配置。由于配置电路上的不同,当周期性电压讯号的电压值达到约102V(第二电压讯号)时,第一和第三切换元件5、7的第一开关51、71与第二切换元件6的第二、第三开关62、63呈现关的状态,而其余开关52、53、61、72、73呈现开的状态,使第一和第二发光单元10、20彼此是以串联方式连接且第三和第四发光单元30、40是以串联方式连接,之后彼此再并联连接(图9A及图9B)。
值得注意的是,发光单元的数目不限于本发明所揭示的二个、三个或四个,且发光元件彼此之间串并联的组合方式,也不限于上述的组合方式。可依需求选择适当数目的发光元件且每一发光元件亦可包含适当数目的发光二极管。此外,亦可提供适当数目的切换元件与发光元件电连接。藉由适当的设计,切换元件在接收周期性电压讯号后,可使发光元件具有不同的排列组合,且在这些排列组合下,发光元件皆能发光,以增加功率因数。较佳地,发光元件数目为X个,X为正整数且具有Y个因数(例如,X=4,4的因数有1、2、4,因此Y=3),Y≥2。发光元件彼此之间至少包含两个串并联的组合,较佳地,包含Y个串并联的组合。切换元件的数目至少为(X-1)个,且每一切换元件包含至少3个切换单元,即切换单元的数目为3(X-1)个。其中,在3(X-1)个切换单元中,可包含(X-1)个二极管,连接在一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性端点与邻近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性端点之间。
于另一实施例中,以蓝光发光二极管为例,单颗发光二极管在电流为10mA时的顺向偏压约为2.8-3.2V,当操作在均方根值为110V的电压下时,发光元件在第一电压讯号电压值为35-80V呈一连接方式,而在第二电压讯号电压值为70-150V发光元件呈另一连接方式。当操作在均方根值为220V的电压下时,发光元件在第一电压讯号电压值为35-80V呈一连接方式,在第二电压讯号电压值为70-150V发光元件呈另一连接方式,在第三电压讯号电压值为140-280V发光元件呈另一连接方式。
以红光发光二极管为例,单颗发光二极管在电流为15mA时的顺向偏压约为1.8-2.5V,当操作在均方根值为110V的电压下时,发光元件在第一电压讯号电压值为27-78V呈一连接方式,而在第二电压讯号电压值为54-150V发光元件呈另一连接方式。当操作在均方根值为220V的电压下时,发光元件在第一电压讯号电压值为27-78V呈一连接方式,在第二电压讯号电压值为54-150V发光元件呈另一连接方式,在第三电压讯号电压值为108-300V发光元件呈另一连接方式。
图10A揭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发光装置500的一示意电路图。发光装置500还可包含一限流器9。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发光元件皆与一限流器9串联且限流器9可为固定电阻(如图10B)或可变电阻(如图10C)。限流器9也可包含双载子接面晶体管、功率双载子接面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硅控整流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电容或电感。加入限流器可达到平均分配电流或/和调光(dimming)的作用。
图11A揭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发光装置600的一示意电路图。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600大致与第五实施例的发光装置500相同,不同的是每一发光元件10、20、30、40分别与限流器9串联后,再与另一限流器9串联。在本实施例中,与每一发光元件10、20、30、40串联的限流器9为固定电阻,最后再串联的限流器9为可变电阻(如图11B)。在本实施例中,加入固定电阻的目的是使电流能够平均分配至每一发光元件10、20、30、40,而加入可变电阻的目的可调整发光元件10、20、30、40整体的电流以达到调光(dimming)的效果。
图12A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开关51、52、53、61、62、63、71、72、73为一双载子接面晶体管。发光元件10、20、30、40与切换元件5、6、7的第一开关51、61、71形成于一载体80上而其余开关52、53、62、63、72、73形成于另一载体81上,彼此以导线形成电连接。当然,如图12B所示,发光元件10、20、30、40与切换元件5、6、7也可共同形成于一共同载体82上。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0、20、30、40是以覆晶方式(flip-chip)或表面黏着技术(SMT)置于载体上。在另一实施例,发光元件10、20、30、40形成于切换元件5、6、7上,且利用一连接区使发光元件与切换元件垂直堆迭形成电连接(图未示)。在一实施例中,切换元件可包含二极管、功率双载子接面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硅控整流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另外,切换元件可包含一转换单元(图未示),使周期性电压讯号的波形改变,例如将弦波(sine wave)转变为一方形波(square wave)或锯齿波(sawtooth wave),以输入至开关(双载子接面晶体管)。载体包含电路板。电路板的基板材料包含金属、热塑性材料、热固性材料、或陶瓷材料。金属包含铝、铜等。热固性材料包含酚醛树脂(Phonetic)、环氧树脂(Epoxy)、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Bismaleimide Triazine)或其组合。热塑性材料包含聚亚酰胺树脂(Polyimide resin)、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ethylene)等。陶瓷材料包含氧化铝、氮化铝、碳化硅铝等。
图13A-13E显示第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300的电压-时间及电流-时间图。调整发光时间,发光装置300可具有五段不同的亮度。在图13A中,发光元件10、20、30、40在51-311-51V(B、C、D、C、B)区间发光,其在图13A-13E中具有最亮亮度;在图13B中,发光元件10、20、30、40在102-311-51V(C、D、C、B)区间发光,其在图13A-13E中具有次亮亮度;在图13C中,发光元件10、20、30、40在102-311-102V区(C、D、C)间发光,其在图13A-13E中具有中间亮度;在图13D中,发光元件10、20、30、40在204-311-102V(D、C)区间发光,其在图13A-13E中具有微弱亮度;在图13E中,发光元件10、20、30、40在204-311-204V(D)区间发光,其在图13A-13E中具有最弱亮度。藉由调整发光时间,本实施例中的发光装置300可具有调光(dimming)的效果。须注意的是,在图13A-13E中,虽发光元件10、20、30、40整体亮度不一样,但当发光元件10、20、30、40发光时,全部的发光二极管11皆会发光。依照实际需求,可设计使发光装置300具有两段、三段或四段等亮度。
所述的基板12的材料例如为砷化镓、磷化镓、蓝宝石、碳化硅、氮化镓、或氮化铝等。发光二极管11包含一第一半导体层、一第二半导体、及一发光层。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及发光层的材料包含至少一种元素选自于由铝(Al)、镓(Ga)、铟(In)、氮(N)、磷(P)及砷(As)所构成的群组,例如为AlGaInP、AlN、GaN、AlGaN、InGaN或AlInGaN等的半导体化合物。
本发明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任何人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饰或变更皆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可接收一包含一第一电压讯号及一第二电压讯号的周期性电压讯号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含:
一第一发光单元;
一第二发光单元;及
一第一切换元件,包含至少三个开关,用以接收该周期性电压讯号;
其中,该至少三个开关与该第一和该第二发光单元电性连接,使得在该第一电压讯号下,该第一及第二发光单元并联连接,且在该第二电压讯号下,该第一及第二发光单元串联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周期性电压讯号为一交流讯号或一直流讯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二电压讯号的绝对值大于该第一电压讯号的绝对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电压讯号及该第二电压讯号各自包含一相异的电压范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每一该发光单元包含一第一电性端点及一第二电性端点;该至少三个开关包含一第一开关、一第二开关、及一第三开关,该第一开关连接在该第一发光单元的该第一电性端点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该第二电性端点间;该第二开关连接在该第一和该第二发光单元的该第一电性端点间;且该第三开关连接在该第一和该第二发光单元的该第二电性端点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每一该发光单元包含一第一电极垫和一第二电极垫;该第一切换元件连接在每一该发光单元的该第一电极垫和该第二电极垫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每一该发光单元各自为一发光二极管阵列芯片,各该发光二极管阵列芯片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共同形成于一基板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和该第二发光单元各自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该第一和该第二发光单元的这些多个发光二极管共同形成于一基板上以形成一发光二极管阵列芯片。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发光二极管共同磊晶成长于该基板上或以一黏着层共同接合于该基板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发光单元包含N个发光二极管,该第二发光单元包含M个发光二极管,及其中N≥1,M≥1且N-M≤3。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第一切换元件包含双载子接面晶体管、功率双载子接面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硅控整流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每一该发光元件与该第一切换单元共同形成在一载体上。
13.一种发光装置,包含:
X个发光单元,X≥3;及
至少3(X-1)个切换单元,用以接收一周期性电压讯号,该周期性电压讯号包含多个相异的电压讯号;
其中,该切换单元与该发光单元电性连接,使得这些发光单元间具有至少二个不同的连接组合以对应这些多个相异的电压讯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周期性电压讯号包含Y个相异的电压讯号,X为正整数且具有Y个因数,Y≥2。
CN2011100006790A 2011-01-05 2011-01-05 发光装置 Pending CN1025887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06790A CN102588751A (zh) 2011-01-05 2011-01-05 发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06790A CN102588751A (zh) 2011-01-05 2011-01-05 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8751A true CN102588751A (zh) 2012-07-18

Family

ID=46477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06790A Pending CN102588751A (zh) 2011-01-05 2011-01-05 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8875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2558A (zh) * 2014-06-26 2016-01-2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编码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6686824A (zh) * 2017-01-19 2017-05-17 常州工学院 一种亮度均匀的交流led灯及其实现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4876Y (zh) * 2003-08-21 2004-09-29 刘春明 一种彩灯灯串
CN201087777Y (zh) * 2007-01-31 2008-07-16 潘国安 闪灯装置及闪灯饰品
US20080211421A1 (en) * 2005-06-28 2008-09-04 Seoul Opto Device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For Ac Power Operation
JP2009283775A (ja) * 2008-05-23 2009-12-03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Led駆動回路
WO2010013177A1 (en) * 2008-07-29 2010-02-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llumination device comprising multiple led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4876Y (zh) * 2003-08-21 2004-09-29 刘春明 一种彩灯灯串
US20080211421A1 (en) * 2005-06-28 2008-09-04 Seoul Opto Device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For Ac Power Operation
CN201087777Y (zh) * 2007-01-31 2008-07-16 潘国安 闪灯装置及闪灯饰品
JP2009283775A (ja) * 2008-05-23 2009-12-03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Led駆動回路
WO2010013177A1 (en) * 2008-07-29 2010-02-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llumination device comprising multiple led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2558A (zh) * 2014-06-26 2016-01-2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编码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6686824A (zh) * 2017-01-19 2017-05-17 常州工学院 一种亮度均匀的交流led灯及其实现方法
CN106686824B (zh) * 2017-01-19 2019-06-25 常州工学院 一种亮度均匀的交流led灯及其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9179B (zh) 發光裝置
US9357604B2 (en) Light engine with LED switching array
US9414454B2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apparatus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3200728B (zh) 交流电直接恒流驱动的白光led发光装置
US20130026924A1 (en) Led driving circuit package
CN101803456A (zh) 具有集成恒流驱动器的发光器件
US8269233B2 (en) Vertical ACLED structure
WO2013110029A1 (en) Zero energy storage driver integrated in led chip carrier
CN101740557A (zh) 垂直型交流发光二极管
WO2014172181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1281946A (zh) 可应用于交流回路的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驱动方法
CN102588751A (zh) 发光装置
CN102270626A (zh) 多晶封装发光二极管
CN107529244B (zh) 线性恒功率led驱动电路及方法
JP2011192704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TWI547201B (zh) 具備多級驅動階段之發光二極體照明裝置
KR101149859B1 (ko) 수직형 교류 발광다이오드
JP2012151337A (ja) 発光装置
CN203951640U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
KR20120086459A (ko) 발광장치
US20120086341A1 (en) Alternating current le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N103188850B (zh) 交流电直接驱动的白光led发光装置
KR101311775B1 (ko) 교류 구동 led간 밝기 편차 최소화 제어시스템
KR101945263B1 (ko) 발광장치
JP2013134933A (ja) 交流発光ダイオード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