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88080A - 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88080A
CN102588080A CN2011101673772A CN201110167377A CN102588080A CN 102588080 A CN102588080 A CN 102588080A CN 2011101673772 A CN2011101673772 A CN 2011101673772A CN 201110167377 A CN201110167377 A CN 201110167377A CN 102588080 A CN102588080 A CN 102588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jet injector
liquid
pressure
work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73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88080B (zh
Inventor
靳北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673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880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88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8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88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880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1/00Pumps using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pressurised fluid medium acting directly on the liquid to be pumped
    • F04F1/02Pumps using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pressurised fluid medium acting directly on the liquid to be pumped using both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pressurised fluid medium, e.g. altern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60Fluid transfer
    • F05B2260/601Fluid transfer using an ejector or a jet pump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包括射流泵、气液分离器、高压液体泵和气体工质源,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流体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动力液体出口,所述动力液体出口与所述高压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高压液体泵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连通,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工质源连通,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空间部位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本发明作为发动机的增压系统或单独作为压缩系统使用时,效率高。

Description

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压缩系统。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热动力系统)领域,如何简化气体压缩机构,提高气体压缩机构的效率是最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气体压缩过程中,如何在压缩进程中对气体进行冷却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急需发明一种新型气体压缩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发动机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包括射流泵、气液分离器、高压液体泵和气体工质源,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流体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动力液体出口,所述动力液体出口与所述高压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高压液体泵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连通,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工质源连通,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空间部位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
一种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包括射流泵、气液分离器、高压液体泵和气体工质源,第一个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流体出口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在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动力液体出口,所述动力液体出口与第一个所述高压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第一个所述高压液体泵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第一个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连通,第一个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工质源连通,
第二个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流体出口与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在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动力液体出口,所述动力液体出口与第二个所述高压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第二个所述高压液体泵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第二个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连通,在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空间部位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第二个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设在所述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空间部位内或在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空间部位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在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空间部位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的结构中,第二个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空间部位的压缩气体工质出口连通;或依此类推。
一种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包括射流泵、气液分离器、高压液体泵和气体工质源,第一个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流体出口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在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动力液体出口,所述动力液体出口与所述高压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高压液体泵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第一个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连通,第一个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工质源连通,
第二个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流体出口与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在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动力液体出口,所述动力液体出口与所述高压液体泵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高压液体泵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第二个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连通,在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空间部位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第二个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设在所述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空间部位内或在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空间部位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在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空间部位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的结构中,第二个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空间部位的压缩气体工质出口连通;或依此类推。
所述压缩气体工质出口与发动机燃烧室连通或与热动力系统的进气道连通,或所述压缩气体工质出口与燃烧室连通,所述燃烧室与作功机构连通。
在所述高压液体泵和所述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之间设汽化器,所述高压液体泵的高压液体出口经所述汽化器与所述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连通,经所述高压液体泵加压的高压液体在所述汽化器内汽化形成高压蒸汽后进入所述射流泵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
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散热结构,和/或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设冷却器,和/或在所述动力液体出口和所述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之间的液体流通通道上设冷却器。
在所述高压液体泵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设旁通口,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喷嘴,所述旁通口和所述喷嘴连通。
在所述动力液体出口与所述旁通口之间和/或在所述旁通口与所述喷嘴之间设散热器。
在所述射流泵流体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设冲压管,自所述射流泵流体出口喷出的流体在所述冲压管中被压缩。
在所述气体工质源和所述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之间,和/或在所述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处,和/或在所述射流泵的低压气体区内,和/或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空间部位内,和/或在所述压缩气体工质出口处设压气机。
一种提高所述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效率和环保性的方法,调整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温度到2000K以下,调整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压力到15MPa以上,使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温度和压力符合类绝热关系。
本发明所谓的气体工质源是指大气、低压氧气、低压含氧气体或其他气体(如氦气等)等;所谓动力流体是指压缩其他流体的流体,它的压力高于射流泵的低压流体(比如大气)入口处的压力,动力流体可以是气态动力流体,也可以是液态动力流体(如水、酒精等,并且酒精可以防冻)。
本发明中,所谓的环保性是衡量发动机(即所述燃烧室与作功机构构成发动机)污染排放的指标,环保性高发动机排放污染少,环保性低发动机排放污染多。
本发明中,所谓的射流泵是指通过动力流体引射非动力流体,两流体相互作用从一个出口排出的装置,所谓的射流泵可以是气体射流泵(即喷射泵),也可以是液体射流泵;所谓的射流泵可以是传统射流泵,也可以是非传统射流泵。
本发明中,所谓的传统射流泵是指由两个套装设置的管构成的,向内管提供高压动力流体,内管高压动力流体在外管内喷射,在内管高压动力流体喷射和外管的共同作用下使内外管之间的其他流体(从外管进入的流体)沿内管高压动力流体的喷射方向产生运动的装置;所谓射流泵的外管可以有缩扩区,外管可以设为文丘里管,内管喷嘴可以设为拉瓦尔喷管,所谓的缩扩区是指外管内截面面积发生变化的区域;所述射流泵至少有三个接口或称通道,即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和射流泵流体出口。
本发明中,所谓的非传统射流泵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套装设置或相互并列设置的管构成的,其中至少一个管与动力流体源连通,并且动力流体源中的动力流体的流动能够引起其他管中的流体产生定向流动的装置;所谓射流泵的管可以有缩扩区,可以设为文丘里管,管的喷射口可以设为拉瓦尔喷管,所谓的缩扩区是指管内截面面积发生变化的区域;所述射流泵至少有三个接口或称通道,即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和射流泵流体出口;所述射流泵可以包括多个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在包括多个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的结构中,所述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可以布置在所述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的管道中心区,也可以布置在所述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的管道壁附近,所述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也可以是环绕所述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管道壁的环形喷射口。
本发明中,所述射流泵包括多级射流泵,多股射流泵和脉冲射流泵等。
本发明所谓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空间部位是指气液分离器内部的气体所在空间所对应的部位。
本发明中,所述作功机构是指一切可以将所述燃烧室产生的工质进行膨胀作功的机构,例如动力透平和活塞式作功机构,所述作功机构对外输出动力。
本发明中,图18是气体工质的温度T和压力P的关系图,O-A-H所示曲线是通过状态参数为298K和0.1MPa的O点的气体工质绝热关系曲线;B点为气体工质的实际状态点,E-B-D所示曲线是通过B点的绝热关系曲线,A点和B点的压力相同;F-G所示曲线是通过2800K和10MPa(即目前内燃机中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状态点)的工质绝热关系曲线。
本发明中,图18中的
Figure BSA00000521824600041
中的K是气体工质绝热指数,P是气体工质的压力,T是气体工质的温度,C是常数。
本发明中,所谓的类绝热关系包括下列三种情况:1.气体工质的状态参数(即工质的温度和压力)点在所述工质绝热关系曲线上,即气体工质的状态参数点在图18中O-A-H所示曲线上;2.气体工质的状态参数(即工质的温度和压力)点在所述工质绝热关系曲线左侧,即气体工质的状态参数点在图18中O-A-H所示曲线的左侧;3.气体工质的状态参数(即工质的温度和压力)点在所述工质绝热关系曲线右侧,即气体工质的状态参数点在图18中O-A-H所示曲线的右侧,但是气体工质的温度不高于由此气体工质的压力按绝热关系计算所得温度加1000K的和、加950K的和、加900K的和、加850K的和、加800K的和、加750K的和、加700K的和、加650K的和、加600K的和、加550K的和、加500K的和、加450K的和、加400K的和、加350K的和、加300K的和、加250K的和、加200K的和、加190K的和、加180K的和、加170K的和、加160K的和、加150K的和、加140K的和、加130K的和、加120K的和、加110K的和、加100K的和、加90K的和、加80K的和、加70K的和、加60K的和、加50K的和、加40K的和、加30K的和或不高于加20K的和,即如图18所示,所述气体工质的实际状态点为B点,A点是压力与B点相同的绝热关系曲线上的点,A点和B点之间的温差应小于1000K、900K、850K、800K、750K、700K、650K、600K、550K、500K、450K、400K、350K、300K、250K、200K、190K、180K、170K、160K、150K、140K、130K、120K、110K、100K、90K、80K、70K、60K、50K、40K、30K或小于20K。
本发明中,所谓类绝热关系可以是上述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也就是指: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状态参数(即气体工质的温度和压力)点在如图18所示的通过B点的绝热过程曲线E-B-D的左侧区域内。
本发明中,所谓的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是指即将膨胀作功的气体工质。
本发明中,将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状态参数(即气体工质的温度和压力)符合类绝热关系的发动机系统(即热动力系统)定义为低熵发动机。
本发明中,调整所述射流泵的工作状态,调整进入所述燃烧室内的原工质的温度、压力和流量,调整向所述燃烧室导入燃料的量,调整所述燃烧室导出气体工质的量,进而调整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温度到2000K以下,调整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压力到15MPa以上。
本发明中,所谓原工质是指流入所述发动机燃烧室和所述燃烧室的工质。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液体动力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可以通过对所述动力流体进行冷却,再利用所述动力流体对压缩进程中的气体进行冷却,所以冷却效率高,而且可以实现恒温压缩或近似恒温压缩,甚至降温压缩。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液体动力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可以为所述燃烧室提供压缩空气,再利用所述燃烧室产生的工质推动所述作功机构对外输出动力,当把所述作功机构设为动力透平时相当于构成一种新型燃气轮机,当把所述作功机构设为活塞式作功机构时相当于构成一种新型活塞式内燃机。
本发明中所谓汽化器是指将液体进行汽化的装置或将液体临界化的装置(所谓临界化包括临界化、超临界化和超超临界化),它可以是锅炉或其他汽化装置。本发明中汽化器的设置是利用热能将液体汽化形成更大的流体流量,更高效地将来自气体工质源的气态工质压缩,通过射流泵后进入气液分离器的动力流体(如水蒸气)被液化,从而实现分离。为了使通过射流泵后的动力流体更有效地液化,可对气液分离器内的流体进行冷却降温。为了降低被压缩气体的温度,应当使所述汽化器所产生的气体处于压力高温度低的状态。
本发明中当所述动力流体不足时,需进行动力流体补足。
本发明中所谓气液分离器是指能将气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的装置。
本发明所谓的热动力系统是指活塞式发动机,燃气轮机。
本发明所谓的冲压管是指冲压发动机中的将高速流体转换成高压流体的进气道。
本发明所公开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是射流泵,一般说来射流泵的效率较低约在15%到25%左右,但是在本发明中采用液体作为动力,特别是在设有所述汽化器用热能产生高压蒸汽作为动力流体的结构中,压缩气体工质的过程除了液体泵之外,没有运动的部件,也没有由热转换成功再由功转换成压力的过程(此过程的效率非常低,例如我们假设由热转换成功的效率为30%,由功转换成压力的效率为50%,其系统整体效率也仅仅有15%左右)。传统压缩系统均具有大量的运动部件(如活塞曲柄连杆机构和叶轮机构等),也都必须具有由热转换成功再由功转换成压力的过程。所以与传统压缩系统相比,本发明所公开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具有明显优势。
本发明中,根据发动机领域的公知技术,应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如喷油器、火花塞、传感器、控制阀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靠性高。
2、本发明作为发动机的增压系统或单独作为压缩系统使用时,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8和图9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2、13、14和图15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气体工质的温度T和压力P的关系图。
图中:
1射流泵、2气液分离器、3高压液体泵、4气体工质源、
101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221压气机、102射流泵流体出口、
103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201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2动力液体出口、
205散热结构、206冷却器、211喷嘴、232散热器、311旁通口、
2007发动机燃烧室、2008热动力系统的进气道、2010燃烧室、
2011作功机构、2200气体空间部位、1133汽化器、1122冲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包括射流泵1、气液分离器2、高压液体泵3和气体工质源4,射流泵1的射流泵流体出口102与气液分离器2连通,在气液分离器2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和动力液体出口202,动力液体出口202与高压液体泵3的液体入口连通,高压液体泵3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射流泵1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连通,射流泵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与气体工质源4连通。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与发动机燃烧室2007连通,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温度和压力符合类绝热关系。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高压液体泵3和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之间设汽化器1133,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高压液体出口经所述汽化器1133与所述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连通,经高压液体泵3加压的高压液体在汽化器1133内汽化形成高压蒸汽后进入射流泵1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气液分离器2上设散热结构205。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气液分离器2内设冷却器206。
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在所述气液分离器2内设冷却器206,和/或在所述所述动力液体出口202和所述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之间的液体流通通道上设冷却器。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高压液体泵3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设旁通口311,在气液分离器2上设喷嘴211,旁通口311和喷嘴211连通。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在动力液体出口202与高压液体泵3之间设散热器232。
如图8所示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在高压液体泵3与旁通口311之间设散热器232。
如图9所示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在旁通口311与喷嘴211之间设散热器232。
实施例8
如图10所示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与热动力系统的进气道2008连通。
实施例9
如图11所示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所述射流泵1的所述射流泵流体出口102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之间设冲压管1122,自所述射流泵流体出口102喷出的流体在所述冲压管1122中被压缩。
实施例10
如图12、13、14和图15所示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包括射流泵1、气液分离器2、高压液体泵3和气体工质源4,第一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流体出口102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连通,在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上设动力液体出口202,所述动力液体出口202与第一个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液体入口连通,第一个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第一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连通,第一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与所述气体工质源4连通,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流体出口102与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连通,在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上设动力液体出口202,所述动力液体出口202与第二个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液体入口连通,第二个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连通,在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设在所述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内或在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在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的结构中,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的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连通;或依此类推。
其中,图12中所述射流泵和所述气液分离器设有两级,每级中的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所述动力液体出口不经高压液体泵与所述射流泵的所述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连通,动力液体可以由外部系统提供再回送给外部系统;图13中所述射流泵和所述气液分离器设有三级,每级中的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所述动力液体出口不经高压液体泵与所述射流泵的所述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连通,动力液体可以由外部系统提供再回送给外部系统;图14中所述射流泵和所述气液分离器设有两级;图15中所述射流泵和所述气液分离器设有三级。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还可以有下述实施方式:一种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包括射流泵1、气液分离器2、高压液体泵3和气体工质源4,第一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流体出口102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连通,在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上设动力液体出口202,所述动力液体出口202与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第一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连通,第一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与所述气体工质源4连通,
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流体出口102与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连通,在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上设动力液体出口202,所述动力液体出口202与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连通,在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设在所述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内或在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在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的结构中,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的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连通;或依此类推。
实施例11
如图16所示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在所述气体工质源4和所述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之间设压气机1221。
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在所述气体工质源4和所述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之间,和/或在所述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处,和/或在所述射流泵1的低压气体区1100内设压气机1221;或者在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内,和/或在所述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处设压气机1221。
实施例12
如图17所示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与燃烧室2010连通,所述燃烧室2010与作功机构2011连通,调整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温度到2000K以下,调整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压力到15MPa以上,使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温度和压力符合类绝热关系。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包括射流泵(1)、气液分离器(2)、高压液体泵(3)和气体工质源(4),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流体出口(102)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连通,在所述气液分离器(2)上设动力液体出口(202),所述动力液体出口(202)与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连通,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与所述气体工质源(4)连通,在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
2.一种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包括射流泵(1)、气液分离器(2)、高压液体泵(3)和气体工质源(4),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流体出口(102)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连通,在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上设动力液体出口(202),所述动力液体出口(202)与第一个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液体入口连通,第一个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第一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连通,第一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与所述气体工质源(4)连通,
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流体出口(102)与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连通,在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上设动力液体出口(202),所述动力液体出口(202)与第二个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液体入口连通,第二个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连通,在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设在所述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内或在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在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的结构中,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的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连通;或依此类推。
3.一种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包括射流泵(1)、气液分离器(2)、高压液体泵(3)和气体工质源(4),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流体出口(102)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连通,在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上设动力液体出口(202),所述动力液体出口(202)与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第一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连通,第一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与所述气体工质源(4)连通,
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流体出口(102)与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连通,在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上设动力液体出口(202),所述动力液体出口(202)与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液体入口连通,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与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连通,在第二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设在所述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内或在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在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上设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的结构中,第二个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与第一个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的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连通;或依此类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与发动机燃烧室(2007)连通或与热动力系统的进气道(2008)连通,或所述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与燃烧室(2010)连通,所述燃烧室(2010)与作功机构(201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压液体泵(3)和所述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之间设汽化器(1133),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高压液体出口经所述汽化器(1133)与所述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连通,经所述高压液体泵(3)加压的高压液体在所述汽化器(1133)内汽化形成高压蒸汽后进入所述射流泵(1)的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液分离器(2)上设散热结构(205),和/或在所述气液分离器(2)内设冷却器(206),和/或在所述动力液体出口(202)和所述射流泵动力流体喷射口(101)之间的液体流通通道上设冷却器(206)。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压液体泵(3)的高压动力液体出口设旁通口(311),在所述气液分离器(2)上设喷嘴(211),所述旁通口(311)和所述喷嘴(21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液体出口(202)与所述旁通口(311)之间和/或在所述旁通口(311)与所述喷嘴(211)之间设散热器(232)。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射流泵流体出口(102)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之间设冲压管(1122),自所述射流泵流体出口(102)喷出的流体在所述冲压管(1122)中被压缩。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工质源(4)和所述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之间,和/或在所述射流泵低压气体入口(103)处,和/或在所述射流泵(1)的低压气体区(1100)内,和/或在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气体空间部位(2200)内,和/或在所述压缩气体工质出口(201)处设压气机(1221)。
11.一种提高权利要求4所述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效率和环保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温度到2000K以下,调整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压力到15MPa以上,使即将开始作功的气体工质的温度和压力符合类绝热关系。
CN2011101673772A 2010-06-21 2011-06-21 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88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73772A CN102588080B (zh) 2010-06-21 2011-06-21 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3987 2010-06-21
CN201010203987.9 2010-06-21
CN201010287671.2 2010-09-20
CN201010287671 2010-09-20
CN201010521438.6 2010-10-27
CN201010521438 2010-10-27
CN201110063243 2011-03-16
CN201110063243.6 2011-03-16
CN201110067507.5 2011-03-21
CN201110067507 2011-03-21
CN201110128965 2011-05-18
CN201110128965.5 2011-05-18
CN2011101673772A CN102588080B (zh) 2010-06-21 2011-06-21 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8080A true CN102588080A (zh) 2012-07-18
CN102588080B CN102588080B (zh) 2013-12-04

Family

ID=45370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737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88080B (zh) 2010-06-21 2011-06-21 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88080B (zh)
WO (1) WO2011160440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9373A (zh) * 1985-12-24 1986-09-03 张宝鸡 内燃机蒸汽喷射式增压方法
CN1052927A (zh) * 1989-12-16 1991-07-10 杨业勋 湿式进气内燃机
US5611204A (en) * 1993-11-12 1997-03-18 Cummins Engine Company, Inc. EGR and blow-by flow system for highly turbocharged diesel engines
CN2315305Y (zh) * 1997-11-13 1999-04-21 韦升永 内燃机射流增压装置
US6886544B1 (en) * 2004-03-03 2005-05-03 Caterpillar Inc Exhaust gas venturi injector for a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9418A (zh) * 1998-09-25 2000-04-05 毛强 增压闪蒸制冷方法和装置
CN2518585Y (zh) * 2001-12-20 2002-10-30 沈阳化工研究院 气喷动外环流反应装置
CN2549236Y (zh) * 2002-05-27 2003-05-07 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 分离和冷却一体化的液环泵
CN201818358U (zh) * 2010-06-21 2011-05-04 靳北彪 流体气相工质压缩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9373A (zh) * 1985-12-24 1986-09-03 张宝鸡 内燃机蒸汽喷射式增压方法
CN1052927A (zh) * 1989-12-16 1991-07-10 杨业勋 湿式进气内燃机
US5611204A (en) * 1993-11-12 1997-03-18 Cummins Engine Company, Inc. EGR and blow-by flow system for highly turbocharged diesel engines
CN2315305Y (zh) * 1997-11-13 1999-04-21 韦升永 内燃机射流增压装置
US6886544B1 (en) * 2004-03-03 2005-05-03 Caterpillar Inc Exhaust gas venturi injector for a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8080B (zh) 2013-12-04
WO2011160440A1 (zh) 2011-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4071B (zh) 涡轮气缸低熵发动机
CN102913311A (zh) 高效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
CN104806313A (zh) 一种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CN102588111A (zh) 压气回流压缩系统
CN202092094U (zh) 低熵混燃高超临界热动力系统
CN101776342A (zh) 一种低温热泵系统
CN202132101U (zh) 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
CN102434282A (zh) 中间喷水冷却与蒸汽回注燃气轮机循环装置
CN102588112A (zh) 射流高效热动力系统
CN202611856U (zh) 高压气源压缩系统
CN102410110A (zh) 低熵混燃气体液化物发动机
CN103032134B (zh) 蒸汽动力热气体自身冷却系统
CN102374069A (zh) 热冲压发动机
CN102588080B (zh) 动力流体气体工质压缩系统
CN202273762U (zh) 涡轮增压气体压缩系统
CN201818358U (zh) 流体气相工质压缩系统
CN202132112U (zh) 压气回流压缩系统
CN202273752U (zh) 涡轮气缸低熵发动机
CN102392838B (zh) 高效射流泵
CN102865139A (zh) 径流射流热动力系统
CN102926893A (zh) 低熵混燃气体液化物发动机
US20190292986A1 (en) Gas turbine system
CN202091267U (zh) 高效射流泵
CN202746000U (zh) 射流掺混增压发动机
CN102374011B (zh) 低温进气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Termination date: 201406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