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7530A - 移动电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电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7530A
CN102577530A CN2010800456048A CN201080045604A CN102577530A CN 102577530 A CN102577530 A CN 102577530A CN 2010800456048 A CN2010800456048 A CN 2010800456048A CN 201080045604 A CN201080045604 A CN 201080045604A CN 102577530 A CN102577530 A CN 102577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arrier
link component
path loss
base station
down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56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7530B (zh
Inventor
D·格斯滕贝格尔
D·拉尔森
L·林德博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astres LLC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2577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7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7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7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0Open loop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sent by anoth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帮助用户设备(UE)确定要用在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传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其中,基站配置成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y上与UE进行通信。UE知道与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基站中的所述方法包含确定与基站的分量载波关联的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至少包含与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和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该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与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配对,其中,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一个频带内。所述方法包含进一步的步骤:计算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其中,路径损耗偏移ΔPL(y,x)是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相对于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以及将计算出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发送给UE。

Description

移动电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结合了载波聚集的路径损耗补偿。
背景技术
3GPP长期演进(LTE)是第三代合作项目(3GPP)中的项目,用以改进UMTS标准(例如利用增强的能力和更高的数据率)至第四代移动电信网络。因此,LTE规范提供了高达300Mbps的下行链路峰值速率,高达75Mbit/s的上行链路峰值速率,以及小于10毫秒的无线接入网络往返时间。另外,LTE支持可缩放的载波带宽(从20MHz向下至1.4MHz),并且支持FDD(频分双工)和TDD(时分双工)。
LTE在下行链路中使用OFDM并且在上行链路中使用DFT扩展OFDM。如图1所示,基本的LTE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因此能够被看成时频网格,其中,每一个资源单元对应于一个OFDM符号间隔期间的一个OFDM副载波。
在时域中,LTE下行链路传送被组织成10ms的无线电帧,每一个无线电帧由10个同样大小的长度Tsubframe=1ms的子帧组成,如图2所示。
另外,通常依据资源块来描述LTE中的资源分配,其中,资源块对应于时域中的一个时隙(0.5ms)和频域中的12个连续副载波。在频域中对资源块编号,从系统带宽的一端以0开始。
在当前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动态地调度下行链路传送,即,在每一个子帧中,基站传送有关如下的控制信息,即,数据被传送到哪些终端以及在哪些资源块上传送数据。通常在每个子帧中的前1个、2个、3个或者4个OFDM符号中传送该控制信令。图3中示出具有3个OFDM符号作为控制的下行链路系统。
LTE使用混合ARQ,其中,在接收到子帧中的下行链路数据后,终端尝试对其进行解码,并且向基站报告该解码是成功(ACK)还是不成功(NAK)。如果解码尝试不成功,则基站能够重传出错的数据。
从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控制信令包含对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混合ARQ确认;与下行链路信道条件有关的终端报告,用作下行链路调度的帮助;调度请求,指示移动终端需要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送的上行链路资源。
将上行链路控制数据与许可的上行链路用户数据传送进行多路复用,或者在UE还没有接收到用于上行链路调度数据传送的许可的情况下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送上行链路控制数据。
任何蜂窝系统的基本要求是UE请求连接建立的可能性,通常被称为随机接入。
通常,随机接入通过基于争用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执行。在LTE中,RACH用于在不同情形中实现上行链路时间同步,其中,到蜂窝系统的初始接入代表一种情形。(上行链路时间同步对于获取正交传送是至关重要的,并且是用于许可数据的任何上行链路传送的LTE系统要求)。
LTE随机接入过程包含四个步骤,其中,如图4所示,在第一个步骤中将RACH用于随机接入前置部分的传送。前置部分传送向基站指示随机接入尝试的存在,并且允许基站估计eNodeB和UE之间的传播延迟。在第二步骤中,eNodeB通过在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送消息来作出响应,该消息包括例如所需的上行链路定时调整以及对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上的较高层消息的上行链路调度传送的许可。在第三步骤中,UE通过UL-SCH传送它的随机接入消息,随机接入消息可能是例如连接请求,或者在UE已经连接的情况下可能是上行链路调度请求。该消息也包括UE的身份。在第四步骤中,eNodeB传送争用解决消息,争用解决消息包含第三步骤中接收到的UE身份。
在其上传送随机接入前置部分的时频资源被称为物理RACH(PRACH)。PRACH的传送仅在某些子帧中是可能的,通过广播的系统信息使所述某些子帧为UE所知。PRACH传送的带宽总是6个资源块,然而,它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已配置的前置部分格式。图5示出每无线电帧具有一个PRACH分配以及具有1ms PRACH持续时间的PRACH配置。
用于在PRACH上传送随机接入前置部分的功率控制基于开环过程,即,没有来自eNodeB的反馈。通常,UE将其初始PRACH功率设定基于估计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和可用于UE的eNodeB前置部分接收目标功率(作为广播的系统信息的一部分)。
由于随机接入前置部分传送是非调度传送,所以eNodeB采用闭环校正来校正开环估计中的测量错误是不可能的。反而,使用功率斜变方法,其中,UE将在随机接入前置部分的传送尝试之间增加它的传送功率(更确切地说,它的接收目标功率)。这确保甚至由于例如路径损耗估计中的错误而具有过低初始传送功率的UE在数次前置部分传送尝试之后会使其功率充分增加到足以能够被eNodeB检测到。例如,在N次随机接入尝试之后,传送功率的总斜升(ramp-up)是
ΔPrampup=(N-1)*Δramp step
其中Δramp step是在每一次传送尝试之间的功率斜变步长。将随机接入尝试N的数量保持到一个合理低的数量是符合需要的,以避免与其他终端有随机接入冲突的高概率并且避免大的接入延迟。
为了增加LTE系统中的下行链路峰值数据传送速率和上行链路峰值数据传送速率,已经决定LTE版本10将最大传送带宽从20MHZ增加到高达100MHZ。通过聚集多个分量载波来实现该带宽扩展,其中,每一个分量载波都具有20MHz的最大带宽。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或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能够是相邻的,或者是不相邻的。载波聚集因此允许在不同的非连续频谱片段上进行同时传送/接收。
发明内容
用于现有技术FDD LTE终端的开环功率控制设定利用成对的上行链路传送频带和下行链路传送频带没有被非常大的保护频带分隔(例如:就数百MHz的量值而言是大的)。这意味着虽然功率设定是用于上行链路传送的,但也可以在下行链路信号上执行路径损耗估计。
如果UE在900MHz频带中的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上进行其开环功率估计,并且然后在2100MHz频带中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上传送PRACH或者PUSCH/PUCCH/SRS,则对于上行链路传送的开环功率设定(在其中分量载波对在频率上彼此远离的载波聚集情况下,例如,存在于不同的频带中,如900MHz和2100MHz)会是不正确的。因此,实现改进的路径损耗估计是合乎需要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这通过一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来实现,该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被发信号通知给移动终端(也称为用户设备),该发信号通知可以是专用信令,或者是广播,例如,通过小区中广播的系统信息。每一个功率偏移都补偿第一频带上的与在其中执行测量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关联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第二频带上用于传送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之间的一定耦合。
这防止大量的随机接入尝试或者对于PUSCH/PUCCH/SRS不正确的初始上行链路功率设定,并且通过这种方式,UE补偿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由于大双工距离而引起的显著路径损耗差异,例如,在双频带分量载波部署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在基站中用于帮助UE确定要用在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传送功率的方法。基站配置成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y上与UE进行通信,并且UE知道与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在该方法中,确定了与基站的分量载波关联的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其中,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至少包含与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和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与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配对,并且,其中,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一个频带内。计算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其中,路径损耗偏移ΔPL(y,x)是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相对于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并且计算出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被发送到UE。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在UE中用于确定要用在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UE传送功率的方法。UE配置成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y上与基站进行通信。在该方法中,确定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参数,接收路径损耗偏移ΔPL(y,x),其中,ΔPL(y,x)是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相对于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与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配对,其中,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一个频带内。另外,接收到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以及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已确定路径损耗参数用于计算要用在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传送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帮助UE确定要用在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传送功率的基站。基站配置成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y上与UE进行通信,并且UE知道与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基站包含配置成确定与基站的分量载波关联的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的处理器,其中,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至少包含与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与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配对,其中,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一个频带内。处理器进一步配置成计算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其中,路径损耗偏移ΔPL(y,x)(803)是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相对于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此外,基站包含传送器,传送器配置成将计算出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发送到UE。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确定要用在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UE传送功率的UE。UE配置成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y上与基站进行通信。UE包含处理器以及接收器,处理器配置成确定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参数,接收器配置成接收路径损耗偏移ΔPL(y,x),其中,ΔPL(y,x)是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相对于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与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配对,并且其中,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一个频带内。处理器(804)进一步配置成将接收到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以及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已确定路径损耗参数用于计算要用在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传送功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它们提供一种用于改进在其中分量载波在频率上彼此远离(例如,存在于不同的频带中,如900MHz和2100MHz)的载波聚集情况下用于上行链路传送的开环功率设定的方式。
该实施例也减少了随机接入冲突的概率以及接入网络的平均时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LTE下行链路物理资源。
图2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LTE时域结构。
图3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下行链路子帧。
图4示出根据现有技术在LTE中的随机接入过程。
图5示出根据现有技术在FDD中的PRACH前置部分传送的原理。
图6和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UE和eNB。
图9和图10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LTE高级网络的环境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在任何具有聚集的分量载波的系统中都是适用的。
根据如下描述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为了防止大量随机接入尝试或者对于物理信道(如PUSCH和PUCCH)的错误的初始上行链路功率设定,UE配置成补偿由于大的双工距离而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引起的显著路径损耗差异,例如,在双频带分量载波部署中。即,引入了称作ΔPL的补偿参数来补偿不同频带中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之间的显著路径损耗差异。因此,UE估计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上的路径损耗PL(x),然后将补偿参数ΔPL应用于PL(x),以便UE能够计算可用于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传送的功率。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与在同一频带上的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配对,并且,第一下行链路分量载波y与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配对。
根据第一实施例,将ΔPL(y,x)确定为对应于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和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其中,在与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上已经执行路径损耗测量。第二分量载波x可以是不同频带上的一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任何分量载波,并且,第一分量载波y可以是不同频带上的一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任何分量载波。
而且,根据第二实施例,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是锚下行链路分量载波。锚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也可以被称为主要分量载波或者主要单元(primary cell)。
为了计算补偿参数ΔPL(也被称为路径损耗偏移),确定与基站的分量载波关联的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至少包含与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和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基于这些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计算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的路径损耗偏移(称为ΔPL(y,x)),其中,路径损耗偏移ΔPL(y,x)是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相对于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的例子是小区特定路径损耗系数,其涉及在特定小区中对于特定频率的传播条件,以及已经通过网络收集的给定小区的统计,例如,从该小区中的UE收集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结果。通过使用RSRP,由于网络知道它自己的传送功率,因此网络可以计算下行链路路径损耗。应当注意的是,两个频率意味着两个小区,因此,在3GPP术语中,对于一个小区仅仅存在一个频率。
这在图9和图10中被示出,其中,示出三个频带(频带1,2和3)上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
图9显示第一实施例,其中,在DL2上执行路径损耗测量,并且在UL1和UL3将用于上行链路传送的情况下在UL2和UL1之间以及在UL2和UL3之间确定ΔPL。应当注意的是,如果UL2将用于上行链路传送,则没有ΔPL必须被确定,这是因为在对应下行链路分量载波DL2上执行测量。在该例子中,锚载波在频带1上,但是,这些频带中的哪一个频带是锚载波对于本实施例而言不重要。
图10显示第二实施例,其中,在锚载波(在图10中锚载波是DL1)上执行路径损耗测量,并且在UL2和UL3将用于上行链路传送的情况下在UL1和UL2之间以及UL1和UL3之间确定ΔPL。应当注意的是,如果UL1将用于上行链路传送,则没有ΔPL必须被确定,这是因为在对应下行链路分量载波DL1上执行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被称为ΔPL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被发信号通知给UE。ΔPL是发信号通知给UE的参数集,该发信号通知或者是专用的,或者通过广播。参数集的大小由小区中配置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来确定。比如,能够有两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n∈{0,1})以及一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m=0)。
能够将路径损耗功率偏移ΔPL用于确定不同信道上的上行链路传送功率,在下文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
利用下行链路分量载波m上的路径损耗估计,将用于上行链路载波n上的PRACH传送的前置部分传送功率P_PRACH(n)的设定确定为:
P_PRACH(n)=min{P_cmax,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n)+PL(m)+ΔPL(m,n)}_[dBm],
其中,P_cmax是3GPP TS 36.101中定义的已配置UE传送功率,而PL(m)是在UE中相关于下行链路分量载波m计算出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估计。
PREA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n)是在3GPP TS36.101中相关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n定义的较高层参数。
用于子帧i中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送的UE传送功率PPUSCH的设定由PPUSCH(i)=min{PCMAX,10log10(MPUSCH(i))+PO_PUSCH(j)+α(j)·(PL(m)+deltaPL(m,n))+ΔTF(i)+f(i)}[dBm]定义,其中,ΔPL(m,n)是上行链路分量载波n相对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m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上行链路分量载波m与下行链路分量载波m上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估计关联,并且其余的参数定义如下:
用于子帧i中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传送的UE传送功率PPUCCH的设定由下式定义:
PPUCCH(i)=min{PCMAX,PO_PUCCH+PL(m)+deltaPL(m,n)+h(nCQI,nHARQ)+ΔF_PUCCH(F)+g(i)}[dBm],
其中,ΔPL(m,n)是上行链路分量载波n相对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m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上行链路分量载波m与下行链路分量载波m上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估计关联,并且其余的参数定义为:
PCMAX是已配置UE传送功率
参数ΔF_PUCCH(F)由较高层提供。每一个ΔF_PUCCH(F)值对应于相对于PUCCH格式1a的PUCCH格式(F)。
h(n)是PUCCH格式相关值,其中,nCQI对应于信道质量信息的信息位的数量,并且,nHARQ是HARQ位的数量。
PO_PUCCH是由较高层所提供的小区特定参数PO_NOMINAL_PUCCH与较高层所提供的UE特定分量PO_UE_PUCCH的总和组成的参数。
另外,可以在3GPP TS 36.213中找到参数的细节。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也适用于探测参考符号(SRS)的UE传送功率PSRS的设定。
用于子帧i上传送的探测参考符号的UE传送功率PSRS的设定由下式定义:
PSRS(i)=min{PCMAX,PSRS_OFFSET+10log10(MSRS)+PO_PUSCH(j)+α(j)·(PL(m)+deltaPL(m,n)+f(i)}
[dBm]
其中,ΔPL(m,n)是上行链路分量载波n相对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m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上行链路分量载波m与下行链路分量载波m上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估计关联,并且,PCMAX是已配置UE传送功率,对于Ks=1.25,PSRS_OFFSET是由较高层半静态地配置的4比特UE特定参数,其中在范围[-3,12]dB中具有1dB步长。对于Ks=0,PSRS_OFFSET是由较高层半静态地配置的4比特UE特定参数,其中在范围[-10.5,12]dB中具有1.5dB步长,其中Ks是由较高层所提供的UE特定参数deltaMCS-Enabled(使能ΔMCS)给出的。
MSRS是子帧i中的SRS传送带宽,表示为资源块数目。
f(i)是用于PUSCH的当前功率控制调整状态。
PO_PUSCH(j)和α(j)是在3GPP TS 36.213中定义的参数,其中,j=1。
因此,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也被称为上行链路分量载波n)可以用于携带PUCCH、PUSCH、SRS和PRACH其中之一。
在第二实施例中,其上已经执行路径损耗测量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m是锚下行链路分量载波。锚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是主要由UE使用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例如用于路径损耗估计。
现在转到图6和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
在图6的流程图中,公开了在基站中用于帮助UE确定要用在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传送功率的方法。基站配置成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y上与UE进行通信,并且,UE知道与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在第一步骤601中,确定与基站的分量载波关联的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至少包含与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该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与同频带的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配对。这些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可以由基站本身识别,或者,在基站中由操作和维护节点来配置。在随后的步骤602中,计算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其中,路径损耗偏移ΔPL(y,x)是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相对于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然后,计算出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被发送603到UE。
根据第二实施例,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是锚下行链路分量载波。
为了使基站确定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该方法可以包含进一步的步骤:接收600a来自UE的测量结果;以及基于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600b与第一分量载波和第二分量载波关联的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这些测量结果可以是RSRP测量结果。
根据图7的流程图,提供在UE中确定要用在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UE传送功率的方法。UE配置成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y上与基站进行通信。在第一步骤中,UE确定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参数,并且接收703被称为ΔPL(y,x)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是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相对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该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与同频带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配对。然后,UE使用704接收到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x,y)以及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已确定路径损耗参数来计算要用在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传送功率。
根据一实施例,该方法包含如下可选步骤:向基站发送702要用于确定路径损耗参数的测量结果(比如RSRP测量结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针对基站(在LTE中也被称为eNB)以及UE。UE配置成通过基站与移动电信网络以无线方式通信。因此,UE和基站包含天线、功率放大器和其他软件部件以及能够实现无线通信的电子电路。图8示意性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UE 1106和基站800。
基站800配置成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y上与UE 1106进行通信,并且配置成确定要用在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传送功率。另外,UE 1106知道与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基站800包含处理器801,处理器801配置成确定与基站的分量载波关联的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至少包含与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该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与同频带的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配对,以计算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803。路径损耗偏移ΔPL(y,x)803是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相对于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基站800进一步包含传送器802,传送器802配置成向UE 1106发送计算出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803。
根据其他的实施例,基站进一步包含接收器807,接收器807配置成接收来自UE的测量结果807b,并且,其中,处理器801进一步配置成基于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与第一分量载波和第二分量载波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接收器807也配置成在不同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上接收其他控制信息807b以及数据807a,要用于这些不同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传送功率被确定。
UE 1106配置成确定要用在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UE传送功率,其中,并且UE 1106配置成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y上与基站进行通信。UE 1106包含处理器804以及接收器803,处理器804配置成确定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参数,接收器803配置成接收路径损耗偏移ΔPL(y,x)。ΔPL(y,x)是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相对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该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与同频带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配对。处理器804进一步配置成将接收到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x,y)以及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已确定路径损耗参数用于计算要用在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传送功率。
根据其他的实施例,UE 1106进一步包含传送器805,传送器805配置成向基站800发送要用于确定路径损耗参数的RSRP测量结果。
应当注意的是,传送器805也配置成在不同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上传送其他控制信息807b以及数据807a,要用于这些不同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传送功率被确定。
受益于前面的描述以及相关的附图中的教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会想到本公开发明的修改以及其他实施例。因此,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并且修改和其他实施例也旨在包含于本公开的范围内。此处尽管可以采用特定的术语,但是它们仅是在一般性以及描述性的意义上使用,而不是用于限制目的。

Claims (18)

1.一种在基站中用于帮助用户设备UE确定要用在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传送功率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配置成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y上与所述UE进行通信,并且所述UE知道与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该方法包含:
-确定(601)与所述基站的分量载波关联的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其中,所述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至少包含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和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相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配对,其中,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一个频带内。
-计算(602)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其中,所述路径损耗偏移ΔPL(y,x)是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相对于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以及
-将计算出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发送(603)给所述U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是锚下行链路分量载波。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进一步包含:
-从所述UE接收(600a)测量结果,以及
-基于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600b)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和所述第二分量载波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接收到的测量结果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其中之一。
6.一种在用户设备UE中确定要用在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UE传送功率的方法,其中,所述UE配置成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y上与基站进行通信,该方法包含:
-确定(701)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参数,
-接收(703)路径损耗偏移ΔPL(y,x),其中所述ΔPL(y,x)是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相对于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配对,其中,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一个频带内,以及
-使用(704)接收到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x,y)以及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已确定路径损耗参数来计算要用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传送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进一步包含将要用于确定路径损耗参数的测量结果发送(700)到所述基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到的测量结果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是锚下行链路分量载波。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其中之一。
11.一种用于帮助用户设备UE(1106)确定要用在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传送功率的基站(800),其中,所述基站(800)配置成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y上与所述UE(1106)进行通信,并且所述UE(1106)知道与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其中,所述基站(800)包含处理器(801),所述处理器(801)配置成确定与所述基站的分量载波关联的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其中,所述小区特定路径损耗参数至少包含与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该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配对,其中,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一个频带内,以计算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803),其中,所述路径损耗偏移ΔPL(y,x)(803)是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相对于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并且所述基站(800)还包含传送器(802),所述传送器(802)配置成将计算出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y,x)发送给UE(1106)。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基站(800),其中,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是锚下行链路分量载波。
13.根据权利要求11-12中任一项的基站(800),其中,所述基站进一步包含接收器(807),接收器(807)配置成接收来自所述UE的测量结果,并且其中,所述处理器(801)进一步配置成基于接收到的测量结果确定与所述第一分量载波和第二分量载波关联的路径损耗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的基站(800),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其中之一。
15.一种用于确定要用在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UE传送功率的用户设备UE(1106),其中,所述UE(1106)配置成在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y上与基站进行通信,所述UE(1106)包含处理器(804),所述处理器(804)配置成确定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参数,UE(1106)还包含接收器(803),所述接收器(803)配置成接收路径损耗偏移ΔPL(y,x),其中,所述ΔPL(y,x)是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相对于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路径损耗功率偏移,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x与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配对。其中,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和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一个频带内,并且,所述处理器(804)进一步配置成使用接收到的路径损耗偏移ΔPL(x,y)和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的已确定路径损耗参数来计算要用在所述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上的传送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UE,其中,所述UE进一步包含传送器(805),所述传送器(805)配置成将要用于确定路径损耗参数的RSRP测量结果发送到所述基站(800)。
17.根据权利要求15-16中任一项的UE,其中,所述第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x是锚下行链路分量载波。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的UE,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分量载波y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探测参考信号SRS以及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其中之一。
CN201080045604.8A 2009-10-05 2010-09-29 移动电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5775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4854709P 2009-10-05 2009-10-05
US61/248547 2009-10-05
PCT/EP2010/064391 WO2011042336A2 (en) 2009-10-05 2010-09-29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7530A true CN102577530A (zh) 2012-07-11
CN102577530B CN102577530B (zh) 2015-07-08

Family

ID=43823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5604.8A Active CN102577530B (zh) 2009-10-05 2010-09-29 移动电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47343B2 (zh)
EP (1) EP2486761B1 (zh)
JP (1) JP5624145B2 (zh)
CN (1) CN102577530B (zh)
MX (1) MX2012002348A (zh)
WO (1) WO2011042336A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4793A (zh) * 2012-11-28 2013-03-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前导期望接收功率配置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4904280A (zh) * 2013-03-27 2015-09-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送功率确定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CN108270532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WO2018202019A1 (zh) * 2017-05-05 2018-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8934064A (zh) * 2017-05-22 2018-12-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56569A1 (en) * 2019-09-29 2021-04-0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18694B2 (en) * 2007-12-07 2014-05-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ignaling and procedure to support uplink power level determination
US8526374B2 (en) * 2008-09-12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ACH) transmission in multicarrier operation
EP2244514A1 (en) 2009-04-23 2010-10-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procedure for generating multiple uplink transport blocks
KR101701444B1 (ko) * 2009-10-02 2017-02-03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하나보다 많은 컴포넌트 캐리어 상의 전송의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NZ598903A (en) * 2009-10-05 2014-02-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in lte-advanced
JP5444367B2 (ja) * 2009-10-06 2014-03-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US8588205B2 (en) * 2010-02-12 2013-11-19 Mediatek Inc. Uplink power control message indexing in wireless OFDMA systems
JP5620569B2 (ja) * 2010-04-01 2014-11-05 パナソニック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端末装置、電力制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KR101790593B1 (ko) * 2010-04-01 2017-10-26 선 페이턴트 트러스트 물리적 랜덤 액세스 채널들에 대한 송신 전력 제어
GB2482734A (en) * 2010-08-13 2012-02-15 Nec Corp Biased RSRP cell selection for use with overlapping cell operating ranges.
CN103503523B (zh) 2011-07-13 2018-01-23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终端装置和发送方法
US9215675B2 (en) * 2011-08-17 2015-12-15 Lg Electronics Inc. Determining transmit power of a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for a first cell based on power for a second cell and power offset
CN102300305B (zh) * 2011-09-23 2013-09-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9642114B2 (en) * 2011-11-04 2017-05-02 Intel Corporation Path-loss estimation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environment
WO2013120265A1 (en) * 2012-02-16 2013-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rs power control for coordinated scheduling in td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3369650B (zh) * 2012-03-26 2017-02-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14182230A1 (en) * 2013-05-08 2014-11-13 Zte Wistron Telecom Ab Using a geometry indicator in hetnet deployments
US9445378B2 (en) 2013-07-25 2016-09-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CN105580292B (zh) 2013-09-24 2019-01-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双连接的并行随机接入过程的mac和phy之间的通信
GB2534508B (en) 2013-09-25 2017-07-26 Zte Wistron Telecom Ab Discovery signals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CN111726875B (zh) * 2014-06-13 2023-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发送功率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US9992746B2 (en) * 2014-10-28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multi-user unlicensed wireless networks
US20170026962A1 (en) * 2015-07-23 2017-01-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Beam detection and track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9151968B (zh) * 2017-06-16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确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9032033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 OF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 FOR NR OPEN-LOOP UPLINK POWER CONTROL
US11019542B1 (en) * 2020-02-13 2021-05-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on of dynamic spectrum aggrega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1337A (zh) * 2005-08-24 2007-02-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US20070047487A1 (en) * 2005-08-24 2007-03-01 Ntt Docomo, In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9094B1 (en) * 1997-07-03 2002-02-19 Mdivers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mploying control for broadcast transmission
KR100493079B1 (ko) * 2001-11-02 2005-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부호 분할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 채널 품질을 보고하는장치 및 방법
JP4559240B2 (ja) * 2005-01-13 2010-10-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回線制御局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JP5091942B2 (ja) * 2007-02-28 2012-12-0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2573086A (zh) * 2007-03-01 2012-07-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JP4755137B2 (ja) * 2007-05-01 2011-08-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160007B2 (en) * 2007-11-20 2012-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RU2565030C2 (ru) * 2009-02-09 2015-10-10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э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тчика, использующего множество несущих
US8817702B2 (en) * 2009-07-22 2014-08-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tigation of interference due to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WO2011043711A1 (en) * 2009-10-09 2011-04-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xtended cell range
JP5425679B2 (ja) * 2010-03-24 2014-02-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移動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1126435A1 (en) * 2010-04-06 2011-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source organization in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EP2586237B1 (en) * 2010-06-28 2015-05-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the signalling overhea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EP2606687B1 (en) * 2010-08-17 2016-10-1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during multi-carrier operation
WO2012122170A1 (en) * 2011-03-07 2012-09-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op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1337A (zh) * 2005-08-24 2007-02-2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US20070047487A1 (en) * 2005-08-24 2007-03-01 Ntt Docomo, In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3GPP TSG RAN WG1 #57bis Meeting R1-092574》", 3 July 2009 *
SAMSUNG: "《3GPP TSG RAN WG1 #58 R1-093395》", 28 August 2009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4793A (zh) * 2012-11-28 2013-03-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前导期望接收功率配置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2984793B (zh) * 2012-11-28 2015-05-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前导期望接收功率配置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4904280A (zh) * 2013-03-27 2015-09-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送功率确定方法及其装置、通信系统
CN108270532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CN108270532B (zh) * 2016-12-30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及终端
WO2018202019A1 (zh) * 2017-05-05 2018-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8811062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8934064A (zh) * 2017-05-22 2018-12-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56569A1 (en) * 2019-09-29 2021-04-0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47343B2 (en) 2013-05-21
EP2486761B1 (en) 2018-07-18
EP2486761A2 (en) 2012-08-15
US20110081927A1 (en) 2011-04-07
MX2012002348A (es) 2012-03-29
CN102577530B (zh) 2015-07-08
WO2011042336A3 (en) 2011-08-11
JP5624145B2 (ja) 2014-11-12
WO2011042336A2 (en) 2011-04-14
JP2013507019A (ja) 201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7530B (zh) 移动电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装置
EP2484162B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34939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and other uplink channels of other cel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9661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ng repetition level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14410B2 (en) Operating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improved carrier aggregation technology and device therefor
US9622186B2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951030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JP6376564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20100067496A1 (en)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n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powe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6410153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7005989B (zh)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上行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KR20140065413A (ko) 기지국 협력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AU2012367384B2 (en) User equipment,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power scaling to uplink transmissions
US2018031021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fast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943968B2 (ja)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302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LUSTE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ELEFON AB L.M. ERICSSON (SE)

Effective date: 20150121

Owner name: AOPU DISI CELLULAR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LUSTE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1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21

Address after: Texas, USA

Applicant after: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dress before: Delaware

Applicant before: Clastres LLC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21

Address after: Delaware

Applicant after: Clastres LLC

Address before: Stockholm

Applicant befor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