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3078B - 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3078B
CN102573078B CN201210004120.XA CN201210004120A CN102573078B CN 102573078 B CN102573078 B CN 102573078B CN 201210004120 A CN201210004120 A CN 201210004120A CN 102573078 B CN102573078 B CN 1025730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cp
transmission mode
data bag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network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41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3078A (zh
Inventor
龙水平
高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al Innovation Polymerization LLC
Tanous Co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041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730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73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307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0126 priority patent/WO201310245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3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30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3In-band adaptation of TCP data exchange; In-band control proced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该方法用于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户设备,该方法包括:该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用户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的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并根据该传输模式,对该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

Description

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简称: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System;简称:UMTS)中,终端侧设备主要包括网关和一个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内置在该网关中。当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RNC)将从核心网下发的数据发送到基站(NodeB),再由NodeB将数据下发给终端侧设备时,具体可以通过网关上的用户设备将该数据下发给网关。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终端侧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越来越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终端侧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越来越高的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用于通信系统中,所述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用户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的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
所述通信设备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并根据所述传输模式,对所述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在通信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分别与所述通信设备上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建立数据通道;
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TCP数据包,当判断出所述第一TCP数据包属于所述TCP连接时,采用所述传输模式下发所述第一TCP数据包给所述通信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户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业务增强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用户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
跟踪模块,用于跟踪终端设备的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
传输模式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
数据包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模式,对所述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
本发明还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业务增强处理模块,用于与通信设备之间进行业务增强处理;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分别与所述通信设备上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建立数据通道;
跟踪模块,用于在通信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
传输模式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TCP数据包;
数据包处理模块,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第一TCP数据包属于所述TCP连接时,采用所述传输模式下发所述第一TCP数据包给所述通信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在通信设备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户设备,并在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的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另外,通信设备还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当接收到网络侧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时,可以根据该传输模式,对该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由于在通信设备上设置了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使得该通信设备聚合了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的空口能力,并根据不同的传输模式,对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还有效地减少了对空口能力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各实施例所基于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该boost业务请求的格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步骤103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步骤403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步骤303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的还一个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通信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通信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各实施例所基于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可以具体为UMTS。具体的,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1、通信设备12、通信设备12上设置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13、基站14和网络侧设备15,其中,该网络侧设备15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简称:RNC)151、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简称:GPRS)服务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简称:SGSN)152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简称:GGSN)153,其中,基站14与RNC 151之间的接口为IuB,RNC 151与SGSN 152之间的接口为IuPS,SGSN 152与GGSN 153之间的接口为Gn。
图2为本发明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户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用户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的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增强业务下,网络侧设备将至少两个用户设备联合起来向一个通信设备发送业务数据。另外,终端设备可以具体为手机或者客户端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通信设备获取至少两个预设IMSI,并分别获取每个该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每个该设备信息均包括IMSI。再根据每个该预设IMSI和每个该设备信息,或者每个预设IMSI和每个设备信息和主设备设置条件,设置该用户设备中的一个用户设备为主设备,其他用户设备则为从设备。然后在该主设备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主数据通道,并通过该主数据通道发送boost业务请求给网络侧设备,最后在通过该主数据通道接收到该网络侧设备发送的boost业务授权消息后,分别在该从设备和该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从数据通道。
其中,通信设备可以具体为网关或者计算机。用户设备可以具体为3G模块或者一个USB dongle,该USB dongle还可以称之为3G数据卡。另外,该预设IMSI可以为网关出厂时写入到网关中、或者通过远程固件/软件升级时写入网关中,还或者用户通过本地配置界面输入到网关中。在该用户设备电源打开或者用户手动拨号的情况下,网关可以获取该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该设备信息均包括IMSI。
还需要说明的是,boost业务请求可以为特殊的IP包进行传输,则图3为该boost业务请求的格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网络侧设备识别该boost业务请求的方式有如下三种:该特殊的IP包的头部的8bits服务类型域有一个bit尚未使用,可以扩展用于标识该boost业务请求;或者,3bits标志域一个bit尚未使用,可以扩展用于标识该boost业务请求;或者,使用特定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标识该boost业务请求。另外,该boost业务请求中的数据部分可以包括第一IMSI和第二IMSI;该boost业务请求可以不计入流量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boost业务授权消息也可以为特殊的IP包进行传输,其具体格式与图3相类似,其boost业务授权消息中的数据部分可以包括boost业务授权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通信设备分别获取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每个设备信息均包括IMSI。通信设备再根据每个设备信息和主设备设置条件,设置用户设备中的一个用户设备为主设备,其他用户设备则为从设备。然后,通信设备在主设备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主数据通道,并通过主数据通道发送第一boost业务请求给网络侧设备,该第一boost业务请求包括主设备对应的IMSI和从设备对应的IMSI。最后,通信设备若通过主数据通道接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有主设备对应的IMSI的第一boost业务授权消息,则分别在从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从数据通道。
其中,用户设备可以具体为3G模块或者一个USB dongle。在该用户设备电源打开或者用户手动拨号的情况下,通信设备可以获取该用户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第一boost业务请求和第一boost业务授权消息可以均为特殊的IP包进行传输,该第一boost业务请求和第一boost业务授权消息的格式可以如图3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2、通信设备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
步骤103、通信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并根据该传输模式,对该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通信设备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户设备,并在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的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另外,通信设备还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当接收到网络侧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时,可以根据该传输模式,对该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由于在通信设备上设置了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使得该通信设备聚合了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的空口能力,并根据不同的传输模式,对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还有效地减少了对空口能力的浪费。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该步骤102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通信设备接收该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一传输模式;或者,
通信设备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一传输模式;或者,
通信设备获取当前第一状态信息,并当判断出该第一状态信息满足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状态信息包括:当前TCP连接数量,该通信设备当前的总的下行流量速率,该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该TCP连接的上层应用信息和网络状况信息。该传输模式预设条件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特定TCP连接数量,特定总的下行流量速率,缓存区特定可用容量,特定上层应用信息和特定网络状况信息。当第一状态信息中至少有一个信息满足该传输模式预设条件,则设置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
另外,则在步骤102之后,步骤103之前,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通信设备记录该TCP连接并将所述TCP连接在该通信设备时对应的第一序列号和第一下行接收标识进行初始化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可以记录该TCP连接,具体的,可以记录该TCP连接对应的下行TCP信息,该下行TCP信息针对TCP下行数据,且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
优选地,图4为本发明步骤103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步骤103具体包括:
步骤201、通信设备节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
步骤202、通信设备当判断出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时,判断所述第一TCP数据包的第二序列号是否与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一序列号相同;若大于,则执行步骤203;若相同,则执行步骤204。
步骤203、通信设备将第一TCP数据包缓存在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结束。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TCP数据包的第二序列号与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一序列号相同时,则将缓存区中的第一TCP数据包转发给该终端设备,并将该第一序列号加1。
步骤204、通信设备将第一TCP数据包转发给该终端设备,并将该第一序列号加1。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序列号加1,使得该缓存区中的第二TCP数据包的第三序列号与该第一序列号相同,则将该第二TCP数据包转发给该终端设备,并将该第一序列号加1。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发起该TCP连接的释放请求时,当通信设备跟踪该TCP连接释放后,删除对该TCP连接的记录,并删除第一序列号和第一下行接收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设备发起该TCP连接的建立请求或者释放请求时,通信设备可以具体通过主设备来实现TCP连接的建立过程或者释放过程。
优选地,在步骤203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通信设备判断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是否小于等于预设门限,当判断出小于时,设置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一通知消息,以供该网络侧设备根据该第一通知消息,将在网络侧设备时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
另外,当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且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大于预设门限,则设置该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接收的数值,并向该网络侧设备发送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二通知消息,以供该网络侧设备根据该第二通知消息,将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用于表示接收的数值。
更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图2或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通信设备获取当前第二状态信息,当判断出该第二状态信息不满足该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将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由第一传输模式转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并发送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转换请求给该网络侧设备。
通信设备接收该网络侧设备下发的该网络侧设备中该TCP连接对应的,且当前最大的第四序列号。
通信设备在接收到与该第四序列号相同的序列号对应的TCP数据包,且该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没有属于该TCP连接的TCP数据包时,则删除该TCP连接的记录、第一序列号和第一下行接收标识。
更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还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步骤102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
通信设备接收该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传输模式;或者,
通信设备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二传输模式;或者,
通信设备若判断出该第一状态信息不满足所述传输模式预设条件,则设置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状态信息包括:当前TCP连接数量,该通信设备当前的总的下行流量速率,该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该TCP连接的上层应用信息和网络状况信息。当第二状态信息中的所有信息均不满足该传输模式预设条件,则设置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
优选地,步骤103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
通信设备接收该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并根据该第二传输模式,将该第一TCP数据包转发给该终端设备。
图5为本发明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301、网络侧设备在通信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的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其中,该网络侧设备分别与该通信设备上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建立数据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与通信设备之间进行业务增强处理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网络侧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建立主数据通道,并通过该主数据通道接收通信设备发送的boost业务请求,该boost业务请求包括:主设备对应的IMSI和每个从设备对应的IMSI。网络侧设备再根据每个该从设备对应的IMSI,识别出该从设备与该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了从数据通道。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与通信设备之间进行业务增强处理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网络侧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建立主数据通道,并通过该主数据通道接收网关发送的第一boost业务请求,该第一boost业务请求包括:主设备对应的IMSI和每个从设备对应的IMSI。网络侧再设备判断该主设备对应的IMSI是否是签约IMSI。然后,网络侧设备若判断出主设备对应的IMSI是签约IMSI,则发送携带有主设备对应的IMSI的第一boost业务授权消息给网关。最后,网络侧设备在根据每个从设备对应的IMSI,识别出从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了从数据通道。
步骤302、网络侧设备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
步骤303、网络侧设备接收该服务器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当判断出该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时,采用该传输模式下发该第一TCP数据包给该通信设备。
其中,通信设备可以执行图2或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网络侧设备在该通信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的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另外,网络侧设备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当接收到该服务器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且判断出该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时,采用该传输模式下发该第一TCP数据包给通信设备,由于在在通信设备上设置了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使得该通信设备聚合了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的空口能力,并采用不同的传输模式,对通信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还有效地减少了对空口能力的浪费。
进一步的,在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步骤302具体的实现方式包括如下几种:
网络侧设备接收该通信设备发送的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一传输模式;或者,
网络侧设备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一传输模式;或者,
网络侧设备获取当前第一状态信息,并当判断出该第一状态信息满足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状态信息包括:当前TCP连接数量,该通信设备当前的总的下行流量速率,该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该TCP连接的上层应用信息和网络状况信息。该传输模式预设条件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特定TCP连接数量,特定总的下行流量速率,缓存区特定可用容量,特定上层应用信息和特定网络状况信息。当第一状态信息中至少有一个信息满足该传输模式预设条件,则设置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
另外,该步骤302之后,步骤303之前,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网络侧设备记录该TCP连接并将该TCP连接对应的第四序列号和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进行初始化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可以记录该TCP连接,具体的,可以记录该TCP连接对应的下行TCP信息,该下行TCP信息针对TCP下行数据,且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
优选地,图6为本发明步骤403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步骤303具体包括:
步骤401、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TCP数据包。
步骤402、网络侧设备当判断出该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时,将该第四序列号插入到该第一TCP数据包中,并判断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是否为用于表示接收的数值,若为用于表示接收的数值,则执行步骤403;若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则执行步骤404。
步骤403、网络侧设备将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分配到该通信设备对应的一个数据通道并下发给所述通信设备,并将该第四序列号加1。结束。
步骤404、网络侧设备将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进行缓存,并将该第四序列号加1。结束。
在实施例中,当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小于等于预设门限时,网络侧设备接收到该通信设备发送的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一通知消息,并根据该第一通知消息,将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则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服务器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后,若判断该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则将第四序列号插入到该第一TCP数据包中,当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则对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进行缓存,并将第四序列号加1。
另外,当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大于预设门限时,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网络侧设备接收到该通信设备发送的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二通知消息,并根据该第二通知消息,将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用于表示接收的数值。
同时,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将缓存的第一TCP数据包分配到该数据通道并下发给该通信设备。
另外,网络侧设备若判断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接收的数值,则将该网络侧设备缓存的、且属于该TCP连接的第二TCP数据包分配到该数据通道并下发给该通信设备。
优选地,当通信设备请求切换传输模式时,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网络侧设备接收该通信设备发送的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转换请求。
网络侧设备根据该转换请求,将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由该第一传输模式转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并将该TCP连接的标识对应的,且当前最大的第四序列号发送给该通信设备。
更进一步的,在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地,步骤302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
网络侧设备当判断出该第一状态信息不满足该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并记录该TCP连接以及为该TCP连接分配该通信设备对应的一个数据通道。
优选地,图7为本发明步骤303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步骤303具体包括:
步骤501、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TCP数据包。
步骤502、网络侧设备当判断出该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将该第一TCP数据包通过该数据通道并下发给该通信设备。
优选地,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网络侧设备获取当前第二状态信息,当判断出该第二状态信息不满足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将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由第一传输模式转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并发送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转换请求给该通信设备。
图8为本发明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的还一个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在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以通信设备为网关,其上设置有两个用户设备;对于网关处,第一序列号为7(即表示为besq=7)、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1(即表示为flag=1);对于网络侧设备,第四序列号为7(即表示为besq=7),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1(即表示为flag=1)以及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为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601、网关获取第一预设IMSI和第二预设IMSI,并分别获取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设备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信息包括第一IMSI,第一3GPP版本信息,第一类型,第一频带和第一信号强度;第二设备信息包括:第二IMSI,第二3GPP版本信息,第二类型,第二频带和第二信号强度。
步骤602、网关若判断出第一IMSI与第一预设IMSI相同,且第二IMSI与第二预设IMSI相同,则分别判断该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二设备信息是否满足主设备设置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该主设备设备条件包括:特定3GPP版本,特定类型,特定频带和特定信号强度。
步骤603、网关若判断出第一设备信息满足主设备设置条件,且第二设备信息不满足主设备设置条件,则设置第一用户设备为主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为从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设备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满足主设备设置条件,且第二设备信息中的每个信息均不满足主设备设置条件,则设置第一用户设备为主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为从设备。
步骤604、网关发送建立连接命令给主设备。
步骤605、主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起第一PDP context激活流程,以在主设备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主数据通道。
步骤606、网关发送boost业务请求给主设备,主设备在通过主数据通道将该boost业务请求发送给网络侧设备,该boost业务请求包括第二IMSI。
步骤607、网络侧设备通过主数据通道发送boost业务授权消息给主设备,主设备再将该boost业务授权消息发送给网关。
步骤608、网络侧设备根据接收到的boost业务授权消息,发送建立连接命令给从设备。
步骤609、从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起第二PDP context激活流程,以在从设备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从数据通道。
步骤610、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IMSI,识别出从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的从数据通道。
步骤611、网关和网络侧设备跟踪终端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TCP连接建立的过程;并在该TCP连接建立成功后,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一传输模式。
具体的,网关和网络侧设备跟踪该TCP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
步骤612、网关和网络侧设备记录该TCP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初始时,网关处的第一序列号为1,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1;网络侧设备处,第四序列号为1,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1。
步骤613、网络侧设备接收服务器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并判断出该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则将该第四序列号插入到该第一TCP数据包中,若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1,则将该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分配到主数据通道并下发,并将第四序列号加1。
在本实施例中,此时,在网络侧设备处,第四序列号为7,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1。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该第一TCP数据包,且该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时,将该第四序列号插入到该第一TCP数据包载荷的尾部,插入boost标识,修改第一TCP数据包头部的长度值和CRC校验值。另外,将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分配到主数据通道并下发,并将该第四序列号加1,此时,该第四序列号为8。
步骤614、网络侧设备接收服务器下发的第二TCP数据包,并判断出该第二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则将该第四序列号插入到该第一TCP数据包中,若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1,则将该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分配到主数据通道并下发,并将第四序列号加1。
在本实施例中,此时,在网络侧设备处,第四序列号为8,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1。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该第二TCP数据包,且该第二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时,将该第四序列号插入到该第二TCP数据包载荷的尾部,插入boost标识,修改第一TCP数据包头部的长度值和CRC校验值。另外,将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分配到主数据通道并下发,并将该第四序列号加1,此时,该第四序列号为9。
步骤615、网关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二TCP数据包,并判断出该第二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且第二TCP数据包的第三序列号大于第一序列号,则将该第二TCP数据包缓存在缓存区中。
在本实施例中,此时,第一序列号为7,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1,当接收到第二TCP数据包时,其第三序列号相当于在网络侧设备插入的第四序列号8,因此,第三序列号大于第一序列号,则将该第二TCP数据包进行缓存。
步骤616、网关若判断出该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小于等于预设门限,则将该第一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0,并发送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一通知消息给网络侧设备,以供该网络侧设备设置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0。
在本实施例中,当该网络侧设备设置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0,则后续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的服务器下发的TCP数据包,若该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则将该TCP连接对应的第四序列号插入到该TCP数据包中,并将插入后的TCP数据包进行缓存,同时将该TCP连接对应的第四序列号加1。
步骤617、网关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并判断出该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且第一TCP数据包的第二序列号与第一序列号相同,则将该第一TCP数据包转发给该终端设备,并将该第一序列号加1。
在本实施例中,此时,第一序列号为7,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1,当接收到第一TCP数据包时,其第二序列号相当于在网络侧设备插入的第四序列号7,因此,第二序列号大于第一序列号,则将该第一TCP数据包转发给第一TCP数据包的第一目的IP地址对应的终端设备,并将该第一序列号加1,即该第一序列号为8。
步骤618、网关判断出第二TCP数据包的第三序列号与该第一序列号相同,则将该第二TCP数据包由缓存区中转发给该终端设备,并将该第一序列号加1。
在本实施例中,此时,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一序列号为9。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步骤618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网关判断出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0,且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大于预设门限,则设置该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1,并发送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二通知消息给网络侧设备,以供该网络侧设备将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1。
在本实施例中,当该网络侧设备将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1,则网络侧设备不仅可以将从服务器接收到TCP数据包采用第一TCP数据包模式下发给网关,还可以将缓存中的、属于该TCP连接的TCP数据包下发给网关。
另外,当网关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该TCP连接的释放请求,并与网络侧设备跟踪该TCP连接的释放过程,并在释放成功后,网关删除该TCP连接中的记录,以及第一序列号和第一下行接收标识;网络侧设备删除该TCP连接中的记录,以及第四序列号和第二下行接收标识。
图9为本发明TCP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信令流程图,在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以通信设备为网关,其上设置有两个用户设备,以及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为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701、网关分别获取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设备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设备信息包括:第一IMSI,第一3GPP版本信息,第一类型,第一频带和第一信号强度。第二设备信息包括:第二IMSI,第二3GPP版本信息,第二类型,第二频带和第二信号强度。
步骤702、网关分别判断第一设备信息和第二设备信息是否满足主设备设置条件,若该第一设备信息满足主设备设置条件,且第二设备信息不满足主设备设置条件,则设置该第一用户设备为主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为从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该主设备设置条件可以包括:特定3GPP版本,特定类型,特定频带和特定信号强度。若第一设备信息中除第一IMSI外的其他至少一个信息满足主设备设置条件,且第二设备信息中除第一IMSI外的其他任何信息均不满足主设备设置条件,则设置该第一用户设备为主设备,设置该第二用户设备为从设备。
步骤703、网关发送建立连接命令给主设备。
步骤704、主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起第一PDP context激活流程,以在主设备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主数据通道。
步骤705、网关发送boost业务请求给主设备,主设备在通过主数据通道将该boost业务请求发送给网络侧设备,该boost业务请求包括第二IMSI。
步骤706、网络侧设备若判断出第一IMSI是签约IMSI,则通过主数据通道发送携带有第一IMSI的boost业务授权消息给主设备,主设备再将该boost业务授权消息发送给网关。
步骤707、网关根据接收到的boost业务授权消息,发送建立连接命令给从设备。
步骤708、从设备向网络侧设备发起第二PDP context激活流程,以在从设备和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从数据通道。
步骤709、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IMSI,识别出从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建立的从数据通道。
步骤710、网关和网络侧设备跟踪终端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TCP连接建立的过程;并在该TCP连接建立成功后,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传输模式。
具体的,网关和网络侧设备跟踪该TCP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
步骤711、网络侧设备记录该TCP连接。
步骤712、网络侧设备接收服务器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并判断出该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则将该第一TCP数据包分配到主数据通道并下发。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当前主数据通道和从数据通道的流量和/或基站对该主数据通道和从数据通道的负荷情况,对该TCP数据包进行分配处理。
步骤713、网关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并将所该第一TCP数据包转发给该终端设备。
步骤714、网关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该TCP连接的释放请求,并与网络侧设备跟踪该TCP连接的释放过程,并在释放成功后,网络侧设备删除该TCP连接中的记录。
图10为本发明通信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通信设置有至少两个用户设备21,其中,该通信设备11包括:业务增强处理模块22、跟踪模块23、传输模式处理模块24、收发模块25和数据包处理模块26。具体的,业务增强处理模块22用于通过用户设备21成功激活增强业务;跟踪模块23用于跟踪终端设备的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传输模式处理模块24用于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收发模块25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数据包处理模块26用于根据该传输模式,对该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通信设备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户设备,并在通过用户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的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另外,通信设备还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当接收到网络侧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时,可以根据该传输模式,对该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由于在通信设备上设置了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使得该通信设备聚合了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的空口能力,并根据不同的传输模式,对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还有效地减少了对空口能力的浪费。
进一步的,图11为本发明通信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图10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1所示,优选地,传输模式处理模块24包括第一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该收发模块25接收到的该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一传输模式;和/或,
第二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一传输模式;和/或,
第三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第一状态信息,并当判断出该第一状态信息满足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
则该通信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记录模块27和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28,其中,记录模块27用于记录该TCP连接;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28用于将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一序列号和第一下行接收标识进行初始化处理。
优选地,该数据包处理模块26包括:判断单元261和缓存单元262,其中,判断单元261当判断出该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时,判断该第一TCP数据包的第二序列号是否大于该第一序列号;缓存单元262用于当该判断单元261判断出该第二序列号大于该第一序列号时,将该第一TCP数据包缓存在该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
另外,该数据包处理模块26还包括:转发单元263,用于当该判断单元261判断出该第二序列号与该第一序列号相同时,将该第一TCP数据包转发给该终端设备;则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28还用于将该第一序列号加1。
优选的,该转发单元263还用于当该判断单元261判断出该缓存区中的第二TCP数据包的第三序列号与该第一序列号相同,则将该第二TCP数据包转发给该第二TCP数据包的第二目的IP地址对应的终端设备;则该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28还用于将该第一序列号加1。
进一步的,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28还用于当判断出该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小于等于预设门限时,设置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则收发模块25还用于向该网络侧设备发送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一通知消息,以供该网络侧设备根据该第一通知消息,将在网络侧设备时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或者,
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28还用于在该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且判断出该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大于预设门限时,设置该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接收标识;则收发模块25还用于向该网络侧设备发送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二通知消息,以供该网络侧设备根据该第二通知消息,将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接收标识。
更进一步的,传输模式处理模块24还用于获取当前第二状态信息,当判断出该第二状态信息不满足该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将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由第一传输模式转换为第二传输模式;收发模块25还用于发送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转换请求给该网络侧设备,并接收该网络侧设备下发的该网络侧设备中该TCP连接对应的,且当前最大的第四序列号;记录模块27还用于在接收到与该第四序列号相同的序列号对应的TCP数据包,且该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没有属于该TCP连接的TCP数据包时,删除该TCP连接的记录;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28还用于在接收到与该第四序列号相同的序列号对应的TCP数据包,且该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没有属于该TCP连接的TCP数据包时,删除第一序列号和第一下行接收标识。
更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图10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传输模式处理模块24包括:
第四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该收发模块25接收到的该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传输模式;和/或,
第五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二传输模式;和/或,
第六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当判断出该述第一状态信息不满足所述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
优选的,数据包处理模块26具体用于根据该第二传输模式,将该第一TCP数据包转发给该第一TCP数据包的第一目的IP地址对应的终端设备。
图12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包括:业务增强处理模块31、跟踪模块32、传输模式处理模块33、收发模块34和数据包处理模块35,其中,业务增强处理模块31用于与通信设备之间进行业务增强处理;其中,该网络侧设备分别与该通信设备上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建立数据通道;跟踪模块32用于在通信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传输模式处理模块33用于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收发模块34用于接收第一TCP数据包;数据包处理模块35用于当判断出该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时,采用该传输模式下发该第一TCP数据包给该通信设备。
本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可以执行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网络侧设备在该通信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的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另外,网络侧设备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当接收到该服务器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且判断出该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时,采用该传输模式下发该第一TCP数据包给通信设备,由于在在通信设备上设置了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使得该通信设备聚合了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的空口能力,并采用不同的传输模式,对通信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还有效地减少了对空口能力的浪费。
进一步的,图13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3所示,优选的,传输模式处理模块33包括:
第一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该收发模块34接收到的该通信设备发送的该TCP连接对应的第一传输模式;和/或,
第二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一传输模式;和/或,
第三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第一状态信息,并当判断出该第一状态信息满足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
则该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记录模块36和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37,其中,第一记录模块36用于记录该TCP连接;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37用于将该TCP连接对应的第四序列号和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进行初始化处理。优选的,数据包处理模块35包括:判断单元351、插入单元352和下发单元353,其中,判断单元351用于判断该第一TCP数据包是否属于该TCP连接;插入单元352用于当该判断单元351判断出该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时,将该第四序列号插入到该第一TCP数据包中;判断单元351还用于判断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是否为接收标识;下发单元353用于当该判断单元351判断出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接收标识时,将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分配到该通信设备对应的一个数据通道并下发给该通信设备。
另外,该数据包处理模块35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缓存单元354,用于当该判断单元351判断出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非接收标识时,将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进行缓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下发单元353下发该第一TCP数据包或者缓存单元354缓存该第一TCP数据包时,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37还用于将该第四序列号加1。
进一步的,收发模块34还用于接收该通信设备发送的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一通知消息,则该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37还用于根据该第一通知消息,将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或者,
收发模块34还用于接收该通信设备发送的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二通知消息,则该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37还用于根据该第二通知消息,将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接收标识。
更进一步的,下发单元353还用于当该判断单元351判断出该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接收标识时,将该网络侧设备缓存的、且属于该TCP连接的第二TCP数据包分配到该数据通道并下发给该通信设备。
更进一步的,收发模块34还用于接收该通信设备发送的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转换请求;传输模式处理模块33还用于根据该转换请求,将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由该第一传输模式转换为第二传输模式;该收发模块34还用于将该TCP连接的标识对应的,且当前最大的第四序列号发送给该通信设备。
进一步的,图14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4所示,传输模式处理模块33包括:
第四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该收发模块34接收到的该通信设备发送的该TCP连接对应的第儿传输模式;和/或
第五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该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一传输模式;和/或
第六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当判断出该第一状态信息不满足该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该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当获取到第二传输模式后,该设备还包括:第二记录模块38和分配模块39,其中,第二记录模块38用于记录该TCP连接;分配模块39用于为该TCP连接分配该通信设备对应的一个数据通道。
进一步的,数据包处理模块35具体用于当判断出该第一TCP数据包属于该TCP连接时,将该第一TCP数据包通过该分配模块38分配的该数据通道下发给该通信设备。
优选的,收发模块34还用于发送携带有该TCP连接的标识的转换请求给该通信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网络侧设备和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为图10或图11所示的通信设备,并可以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该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图12至图14任一所示的通信设备,并可以执行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7)

1.一种传输控制协议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通信系统中,所述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用户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的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
所述通信设备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并根据所述传输模式,对所述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一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通信设备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一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通信设备获取当前第一状态信息,并当判断出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满足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设备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记录所述TCP连接并将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一序列号和第一下行接收标识进行初始化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通信设备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二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通信设备当判断出所述第一状态信息不满足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通信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并根据所述传输模式,对所述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
所述通信设备当判断出所述第一TCP数据包属于所述TCP连接时,判断所述第一TCP数据包的第二序列号是否大于所述第一序列号,当判断出所述第二序列号大于所述第一序列号时,将所述第一TCP数据包缓存在所述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当判断出所述第二序列号与所述第一序列号相同时,将所述第一TCP数据包转发给所述终端设备,并将所述第一序列号加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号加1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当判断出所述缓存区中的第二TCP数据包的第三序列号与所述第一序列号相同,则将所述第二TCP数据包从所述缓存区中转发给所述终端设备,并将所述第一序列号加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TCP数据包缓存在所述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当判断出所述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门限时,设置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一通知消息,以供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将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TCP数据包从所述缓存区中转发给所述终端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在所述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且判断出所述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大于预设门限时,设置所述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接收标识,并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二通 知消息,以供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将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接收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任一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获取当前第二状态信息,当判断出所述第二状态信息不满足所述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将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由第一传输模式转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并发送携带有所述TCP连接的标识的转换请求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下发的所述网络侧设备中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且当前最大的第四序列号;
所述通信设备在接收到与所述第四序列号相同的序列号对应的TCP数据包,且所述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没有属于所述TCP连接的TCP数据包时,删除所述TCP连接的记录,第一序列号和第一下行接收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并根据所述传输模式,对所述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并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将所述第一TCP数据包转发给所述终端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10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当前TCP连接数量,所述通信设备当前的总的下行流量速率,所述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所述TCP连接的上层应用信息和网络状况信息;
所述传输模式预设条件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特定TCP连接数量,特定总的下行流量速率,特定缓存状态,特定上层应用信息和特定网络状况信息。
13.一种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在通信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分别与所述通信设备上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建立数据通道;
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TCP数据包,当判断出所述第一TCP数据包属于所述TCP连接时,采用所述传输模式下发所述第一TCP数据包给所述通信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一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一传输模式;或者,
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当前第一状态信息,并当判断出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满足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记录所述TCP连接并将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四序列号和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进行初始化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传输模式,并记录所述TCP连接以及为所述TCP连接分配所述通信设备对应的一个数据通道;或者,
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二传输模式,并记录所述TCP连接以及为所述TCP连接分配所述通信设备对应的一个数据通道;或者,
所述网络侧设备当判断出所述第一状态信息不满足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并记录所述TCP连接以及为所述TCP连接分配所述通信设备对应的一个数据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第一TCP数据包,当判断出所述第一TCP数据包属于所述TCP连接时,采用所述传输模式下发所述第一TCP数据包给所述通信设备, 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服务器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
所述网络侧设备当判断出所述第一TCP数据包属于所述TCP连接时,将所述第四序列号插入到所述第一TCP数据包中,并判断所述第二下行接收标识是否为接收标识,当判断出所述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接收标识时,将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分配到所述通信设备对应的一个数据通道并下发给所述通信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当判断出所述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非接收标识时,将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进行缓存。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分配到所述通信设备对应的一个数据通道并下发给所述通信设备或者将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进行缓存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第四序列号加1。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任一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一通知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将所述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或者,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二通知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将所述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用于表示接收的数值。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当判断所述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接收的数值时,将所述网络侧设备缓存的、且属于所述TCP连接的第二TCP数据包分配到所述数据通道并下发给所述通信设备。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21任一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TCP连接的标识的转换请求;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转换请求,将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由所述第一传输模式转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并将所述TCP连接的标识对应的,且当前最大的第四序列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设备。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服务器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当判断出所述第一TCP数据包属于所述TCP连接时,采用所述传输模式下发所述第一TCP数据包给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服务器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
所述网络侧设备当判断出所述第一TCP数据包属于所述TCP连接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将所述第一TCP数据包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并下发给所述通信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将所述第一TCP数据包通过所述数据通道并下发给所述通信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当前第二状态信息,当判断出所述第二状态信息不满足所述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将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由第一传输模式转换为第二传输模式,并发送携带有所述TCP连接的标识的转换请求给所述通信设备。
25.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户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业务增强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用户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
跟踪模块,用于跟踪终端设备的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
传输模式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下发的第一TCP数据包;
数据包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模式,对所述第一TCP数据包进行处理。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式处理 模块包括:
第一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收发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一传输模式;和/或,
第二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一传输模式;和/或,
第三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第一状态信息,并当判断出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满足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TCP连接;
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一序列号和第一下行接收标识进行初始化处理。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式处理模块包括:
第四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收发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传输模式;和/或,
第五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二传输模式;和/或,
第六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第一状态信息不满足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处理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第一TCP数据包属于所述TCP连接时,判断所述第一TCP数据包的第二序列号是否大于所述第一序列号;
缓存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二序列号大于所述第一序列号时,将所述第一TCP数据包缓存在所述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处理模块还包括:
转发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二序列号与所述第一序列号相同时,将所述第一TCP数据包转发给所述终端设备; 
则所述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序列号加1。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缓存区中的第二TCP数据包的第三序列号与所述第一序列号相同,则将所述第二TCP数据包转发给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序列号加1。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还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小于等于预设门限时,设置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
则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一通知消息,以供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将在网络侧设备时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且判断出所述缓存区中的可用容量大于预设门限时,设置所述第一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接收的数值;
则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二通知消息,以供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将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用于表示接收的数值。
34.根据权利要求29至33任一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式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当前第二状态信息,当判断出所述第二状态信息不满足所述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将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由第一传输模式转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携带有所述TCP连接的标识的转换请求给所述网络侧设备,并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下发的所述网络侧设备中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且当前最大的第四序列号;
所述记录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与所述第四序列号相同的序列号对应的TCP数据包,且所述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没有属于所述TCP连接的TCP数据包时,删除所述TCP连接的记录;
所述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与所述第四序列号相同的序列 号对应的TCP数据包,且所述通信设备的缓存区中没有属于所述TCP连接的TCP数据包时,删除第一序列号和第一下行接收标识。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TCP数据包转发给所述终端设备。
36.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业务增强处理模块,用于与通信设备之间进行业务增强处理;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分别与所述通信设备上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建立数据通道;
跟踪模块,用于在通信设备成功激活增强业务后,跟踪终端设备TCP连接的成功建立的过程;
传输模式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TCP数据包;
数据包处理模块,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第一TCP数据包属于所述TCP连接时,采用所述传输模式下发所述第一TCP数据包给所述通信设备。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式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收发模块接收到的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一传输模式;和/或,
第二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一传输模式;和/或,
第三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第一状态信息,并当判断出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满足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TCP连接;
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TCP连接在所述网络侧设备时对应的第四序列号和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进行初始化处理。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式处理模块包括:
第四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收发模块接收到的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TCP连接对应的第二传输模式;和/或, 
第五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TCP连接对应的默认传输方式为第二传输模式;和/或,
第六传输模式处理单元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第一状态信息不满足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设置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
则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TCP连接;
分配模块,用于为所述TCP连接分配所述通信设备对应的一个数据通道。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处理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TCP数据包是否属于所述TCP连接;
插入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TCP数据包属于所述TCP连接时,将所述第四序列号插入到所述第一TCP数据包中;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下行接收标识是否为用于表示接收的数值;
下发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接收的数值时,将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分配到所述通信设备对应的一个数据通道并下发给所述通信设备。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处理模块还包括:
缓存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时,将插入后的第一TCP数据包进行缓存。
42.根据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四序列号加1。
43.根据权利要求40至42任一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一通知消息,则所述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知消息,将所述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用于表示不接收的数值;或者,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TCP连接的标识的第二通知消息,则所述序号与标识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知消息,将所述第二下行接收标识设置为用于表示接收的数值。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二下行接收标识为用于表示接收的数值时,将所述网络侧设备缓存的、且属于所述TCP连接的第二TCP数据包分配到所述数据通道并下发给所述通信设备。
45.根据权利要求40至44任一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TCP连接的标识的转换请求;
所述传输模式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转换请求,将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由所述第一传输模式转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将所述TCP连接的标识对应的,且当前最大的第四序列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设备。
46.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第一TCP数据包属于所述TCP连接时,将所述第一TCP数据包通过所述分配模块分配的所述数据通道下发给所述通信设备。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式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当前第二状态信息,当判断出所述第二状态信息不满足所述传输模式预设条件时,将所述TCP连接对应的传输模式由第一传输模式转换为第二传输模式;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发送携带有所述TCP连接的标识的转换请求给所述通信设备。 
CN201210004120.XA 2012-01-06 2012-01-06 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30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4120.XA CN102573078B (zh) 2012-01-06 2012-01-06 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PCT/CN2013/070126 WO2013102450A1 (zh) 2012-01-06 2013-01-06 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4120.XA CN102573078B (zh) 2012-01-06 2012-01-06 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3078A CN102573078A (zh) 2012-07-11
CN102573078B true CN102573078B (zh) 2014-12-03

Family

ID=46417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412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3078B (zh) 2012-01-06 2012-01-06 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73078B (zh)
WO (1) WO20131024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3078B (zh) * 2012-01-06 2014-12-0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5991629B (zh) * 2015-03-26 2019-06-04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cp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9274530B (zh) * 2018-09-05 2022-03-22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tcp协议的网络数据包零误差场景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14285771B (zh) * 2021-12-30 2024-02-06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tcp连接的连接状态追踪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566A (zh) * 2010-12-24 2011-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的分流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02137336A (zh) * 2011-03-23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29088B1 (ko) * 2006-11-07 2009-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모드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02045768A (zh) * 2009-10-26 2011-05-04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用户装置与数据传输系统
CN102573078B (zh) * 2012-01-06 2014-12-0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566A (zh) * 2010-12-24 2011-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的分流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02137336A (zh) * 2011-03-23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3078A (zh) 2012-07-11
WO2013102450A1 (zh) 201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1483B (zh) 无线局域网与无线广域网互操作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0486382C (zh) 通信系统中的时效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05682146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2573078B (zh) 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2548019A (zh) 公共路径的建立和使用方法、m2m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2870490B (zh) 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3391532A (zh) 小量数据上下行传输方法、及相应终端和移动性管理单元
CN102834814A (zh) 分发系统、分发控制设备和分发控制方法
CN102118831A (zh) 无线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4065452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1588548A (zh) 通信数据接入方法和系统及接入网关
CN101489221B (zh) 数据发送、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局域网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2595380B (zh) 数据业务的处理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1835131B (zh) 一种数据本地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0473237C (zh) 无线接入网络系统、无线通信方法、控制服务器及数据服务器
CN101572861B (zh) 基于s1统一接口的上下文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848056B (zh)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188808A (zh) 无线通讯系统回复安全验证错误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03024876A (zh) 接入控制方法、网关及系统
CN101605393B (zh) 一种连接移动性管理过程中资源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2695154A (zh) 基于基站直通架构的计费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217345A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2870485B (zh) 控制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17340A (zh) 数据分流方法与设备
CN103188743B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30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211

Address after: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13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Global innovation polymerization LL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Tanous Co.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13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Tanous Co.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