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2940B - 信号传送装置、接收装置、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送装置、接收装置、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2940B
CN102572940B CN201110084340.3A CN201110084340A CN102572940B CN 102572940 B CN102572940 B CN 102572940B CN 201110084340 A CN201110084340 A CN 201110084340A CN 102572940 B CN102572940 B CN 1025729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data
sense
receiving
confi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43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2940A (zh
Inventor
黄家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xart Imag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xart Imag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xart Imaging Inc filed Critical Pixart Imag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572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2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70Arrangements in the main station, i.e. central controller
    • H04Q2209/75Arrangements in the main station, i.e. central controller by polling or interrogating the sub-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H04W74/06Scheduled access using p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号传送装置、接收装置、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及其方法,装置与系统系将多笔感测数据组合成一数据封包,来进行数据封包的传输;方法以独立数据封包为传输基础的机制下,来处理和收发数据封包。因此,本发明透过将多笔感测数据与一特性描述区数据组合为一数据封包,减少冗余的特性描述区数据,来降低实际数据传送至传输信道上所花的时间,达到提高数据交换和电能使用上的效率。

Description

信号传送装置、接收装置、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信号传送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其传送与接收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将多笔数据组合成一数据封包,来进行数据封包传输的信号传送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及其传送与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人机接口装置(Human Interface Device,HID)指一种供使用者来与一机器或一系统互动的媒介装置,使用者用以与个人计算机或笔记型计算机进行操作的鼠标便是一种常见的HID。而HID又可依据传输的方式的不同分为有线HID或无线HID。
无线HID相较于有线HID使用上较为便利,其无须受限于传输线配线便能达成数据传输的目的。以下以无线鼠标作为一无线HID举例说明。以目前市售的鼠标来说,有线鼠标配备的传输线大约1.5米,无线鼠标,例如以蓝牙传输为基础的无线鼠标,有效的传输距离便可达10米之远。不过,无线HID仍存有某些待改进的特征,简单来说,当无线HID开始传输数据时,无线HID便会消耗大量电力来进行传输,且传输的数据易受外在环境的干扰,因而造成电池寿命较短与具有数据封包遗失风险的缺点,往往造成使用者于使用上负面的观感。
请参考图1所示,图1为现有人机接口蓝牙封包的示意图。一般来说,用以接收蓝牙鼠标位置信息的计算机会以一预设时间,周期性的发送一询问信号(polling signal)至蓝牙鼠标,以取得蓝牙鼠标的位置。当蓝牙鼠标接收到此询问信号时,则将目前的位置信息回报给计算机,而蓝牙鼠标与计算机间的数据交换则以一标准的蓝牙封包来进行传输。换言之,每当计算机发送一询问信号,蓝牙鼠标便会将其位置信息包裹为一蓝牙封包发送至计算机。蓝牙封包包括一特性描述区(overhead)10及一HID数据区(HID data)11,特性描述区10具有供蓝牙传输所必需的数据,特性描述区10至少包括有一存取码(Accesscode)101及一标头档(header)102,HID数据区11则包括蓝牙鼠标的位置信息。
上述特性描述区10所包含的供蓝牙传输所必需的数据,主要是为了让组件之间可互相沟通所设计的传输标准,亦即标准的蓝牙通讯协议。但对于蓝牙鼠标的应用来说,各蓝牙封包间的差异仅在于位置信息的不同(亦即HID数据区内的数据),若每一次的回报都必须将位置信息连同重复的特性描述区10包裹为一新的蓝牙封包,冗余的特性描述区10占据了封包大部份的长度及传输通道上的时间,亦增加了电能的消耗。
因此,如何透过一种方法或手段来达到无线HID与主机之间更有效的数据传输,让收发模式切换所花的时间以及将实际数据传送至无线传输信道上所花的时间都能够降低,以达成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和节能的效果,此乃相关研发制造厂商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为了增进人机接口装置(Human Interface Device,HID)在数据传输的效率以及节能的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多个HID数据合并后,共享一特性描述区数据的封包传输装置,透过缩短封包的长度,来降低实际数据传送至传输信道上所花的时间,进而达到提高数据交换和电能使用上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信号传送装置,信号传送装置由一感测模块、一第一处理模块及一第一收发传输模块所组成。感测模块根据一第一周期依序取样多笔感测数据,这些感测数据占有一固定位数。第一处理模块将感测模块所取样的多笔感测数据与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组合成一数据封包。第一收发传输模块,依序接收多个询问信号,对应该等感测数据,并每隔第一周期的倍数时间,根据这些询问信号发送对应的数据封包。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对应前述的信号传送装置,信号接收装置由一第二收发传输模块与一第二处理模块所组成。第二收发传输模块根据一第二周期时间依序发送多个询问信号及依序接收多个数据封包,其中,这些数据封包包括多笔感测数据及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数据。第二处理模块用以解析这些数据封包,并批次还原这些数据封包内各笔感测数据以对应如前述多个询问信号。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整合上述的信号传送装置与信号接收装置,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由一感测模块、一第一处理模块、一第一收发传输模块、一第二处理模块及一第二收发传输模块所组成。第一收发传输模块用以接收由第二收发传输模块所发出的询问信号,并对应询问信号发送数据封包至第二收发传输模块。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将多个HID数据合并后,共享一特性描述区数据来进行封包传输方法,以一独立数据封包为传输基础的机制下,处理和收发多笔HID数据。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信号传送方法,首先,每隔一第一周期时间取样一笔感测数据,各感测数据占有一固定位数,接着,将所取样的多笔感测数据与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数据组合成一数据封包,并间隔第一周期的倍数时间接收一询问信号,根据询问信号发送数据封包。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信号接收方法,首先,每隔一第二周期发送一询问信号,以接收一数据封包,数据封包具有多笔感测数据与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数据,接着,解析数据封包,并以一第三周期的间隔时间,批次还原数据封包内各笔感测数据。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信号传送与接收方法,一发送端每隔一第一周期时间取样一笔感测数据,该感测数据占有一固定位数,并将所取样的多笔感测数据与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数据组合成一数据封包,一接收端每隔一第二周期的时间发送一询问信号至发送端,发送端根据所接收到的询问信号发送数据封包至接收端,接收端解析所接收的数据封包,并每间隔一第三周期的时间,依序还原数据封包内各笔感测数据。
因此,藉由上述的系统装置与方法,本发明透过将多笔感测数据与一特性描述区数据组合为一数据封包,以一独立数据封包的传输基础下,来进行多笔感测数据的处理与传输。此举缩短了数据封包的长度,减少冗余的特性描述区数据,来降低实际数据传送至传输信道上所花的时间,进而达到提高数据交换和电能使用上的效率。
有关本发明的特征、实作与功效,配合附图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人机接口蓝牙封包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封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信号传送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信号接收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应用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信号传递时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信号传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信号传送与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特性描述区              101 存取码
102 标头档                  11  人机接口装置数据区
20  数据封包                201 特性描述区
202 存取码                  203 标头档
3   信号传送装置            31  感测模块
311 感测数据                32  第一处理模块
33  第一收发传输模块        331 询问信号
332 确认信息                4   信号接收装置
40  第二收发传输模块        41  第二处理模块
42  操作系统
T1  第一周期时间
T2  第二周期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及图3所示,图2为本发明数据封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信号传送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信号传送装置3包括一感测模块31、一第一处理模块32及一第一收发传输模块33。感测模块31根据一第一周期依序取样多笔感测数据311,这些感测数据311占有一固定位数。第一处理模块32将感测模块31所取样的多笔感测数据311与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201组合成一数据封包20。第一收发传输模块33,依序接收多个询问信号331,对应该等感测数据,并每隔第一周期的倍数时间,根据这些询问信号331发送数据封包20。
其中,当第一收发传输装置33发送数据封包20后,第一处理模块32会接受一确认信息332并根据确认信息332对应调整数据封包20内感测信号311的数目。根据数据封包20接收的状况,确认信号332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数据封包20无法被完全接收时,第一处理模块32则减少数据封包20所包含的感测数据311的数目;另一种则为数据封包20可以被完全接收时,第一处理模块32则在一预定的最大位数内,增加数据封包20所包含的感测数据311的数目。此乃欲在增加数据封包的合并数目与确保完整数据传输二者之间,取得较佳的实施方式。由于确保完整数据传输仍然是成功发送数据的首要任务,因此在能确保完整数据传输的前提下,便可以依照无线HID的实际使用状况,调整数据封包的合并数目。数据封包20于传送或接收的传输规范,符合一蓝牙传输规范,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并非意图限定信号传输装置3的传输规范,亦可为其它应用于非注册的2.4兆赫(GHz)频率的传输规范,只要数据封包可以进行合并并共享特性描述区,便能够加以适当地修改而适用本发明的系统与方法。
于本实施例中,信号传送装置3可于包括但不限于鼠标或动态感知装置(如电玩游戏杆)或车用无线遥控钥匙等装置上实施。由于此类的无线装置于使用时,皆需要经常地且连续地与主机进行数据传输,因此便能适用本发明的系统与方法。信号传送装置3的类型可根据感测模块的不同,而适用于不同的信号传送装置。以鼠标为例说明,感测模块31为一光学感测模块,用以感测信号传送装置3与一工作表面(如鼠标垫)的一相对位移关系,以取得对应的感测数据311;对动态感知装置而言,感测模块31则为一运动感测模块,用以感测信号传送装置3于因运动位移所产生的速度值或加速度值,来取得对应的感测数据311,其中运动感测模块可藉由陀螺仪检测速度值或重力加速度计检测加速度值。为使本说明书的内容具有一致性,本说明书于后描述其它关于信号传送装置3时,仍将以鼠标为例来进行说明,此仅为教示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于本实施例中,数据封包的结构包括预定的特性描述区数据201及多笔感测数据311。特性描述区数据201包含至少一存取码(Access Code)202及一标头档(Header)203,关于符合蓝牙传输规范的特性描述区数据201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技术,故在此不加以累述。然而,相较于现有数据封包,现有数据封包仅由一单一感测数据与一特性描述区数据所组成,本发明的数据封包20则具有多个感测数据311串接而成。举例来说,一鼠标在一时间内,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取样四笔表示鼠标相对位置的感测数据311时,依现有传统的作法,鼠标在接收到四个询问信号时,会依次将所取样的四笔感测数据全部发送出去。在本发明的系统与方法下,由于四笔感测数据311已整合为一笔数据封包20,因此当鼠标于第四次接收到询问信号331时,便能对应第一次接收到的询问信号331,直接将所取样的感测数据311完整发出,以便让主机一次收到四笔感测数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以整合后发送感测数据的方式,延迟回复询问信号的时间,不但能降低封包发送的次数,以减少实际数据传送至传输信道上所花的时间,更能进一步降低信号发送装置3电能的消耗。
请参考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信号接收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信号接收装置4类似于上述的信号传送装置,应用着相同的传输规范以及相同结构的数据封包。
于本实施例中,信号接收装置4由一第二收发传输模块40与一第二处理模块41所组成。第二收发传输模块40根据一第二周期时间依序发送多个询问信号331及依序接收多个数据封包20,其中,该等数据封包20包括多笔感测数据311及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数据201。第二处理模块41用以解析该等数据封包20,并批次还原该等数据封包20内各笔感测数据311以对应如前述的多个询问信号。相较于上述的信号发送装置,第二周期的间隔时间可为第一周期时间的倍数,依设计者可自行调整。举例来说,若感测模块取样的第一周期时间为8毫秒(millisecond,ms),为让数据封包20得以串接四笔感测数据311,则可设定第二周期时间为32毫秒。值得注意的是,有鉴于本发明的数据封包20特点在于将多笔感测数据311整合,相较现有的方法,本发明的第二收发传输模块40得以拉长发送询问信号331的间隔时间,降低信号接收装置4发送询问信号331的次数,进而达到省电的效果。然而,上述的秒数时间的设定仅是用于例示说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任何技术特征。
于本实施例中,信号接收装置4可为一蓝牙接收器(dongle)或是具有蓝牙功能的计算机主机,信号接收装置4在接收到数据封包20时,第二处理模块41会进行解析的动作,将原本串接的多个感测数据311在一第三周期的时间依序被拆解还原出来,并供后续使用。对于蓝牙鼠标为例,信号接收装置会将所取得的感测数据311于一定周期的间隔时间,发送感测数据311至操作系统42,使得操作系统42了解蓝牙鼠标的位置。
请参考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的示意图。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整合上述的信号传送装置与信号接收装置,相关技术与手段与信号传送装置和信号接收装置相同,于此不加以累述。
请参考图6所示,图6为应用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信号传递时间关系的示意图。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特以图6的信号传递时间关系的示意图搭配蓝牙鼠标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上述的第一周期时间T1与第二周期时间T2的关系。如图6所示,在一个64毫秒的时间内鼠标(即信号传送装置)以每8毫秒取样一感测数据311,连同最初取得的感测数据,共取得9笔感测数据311,而8毫秒即为第一周期时间T1。在这64毫秒期间内,鼠标持续接收到主机(信号接收装置)所传送过来的询问信号331,但鼠标会将4笔感测数据311为一组,整合至一数据封包20发送至主机,第一组数据封包20与第二组数据封包20的间隔时间即为32毫秒,亦即第二周期时间T2。主机于接收到数据封包20后解析数据封包20,并批次将数据封包20内的感测数据311发送至操作系统层,而这些解析的感测数据311彼此的间的间隔时间仍可维持8毫秒。从图6很清楚的可以发现,鼠标与主机间只有四次的信号传递,若传统现有的方式则需有较多次的信号传递,换言之,本发明有效地降低数据封包传送的次数,进而达到省电的效果。然而,上述的秒数时间的设定仅是用于例示说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任何技术特征。
请参考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信号传送方法的流程图。信号传送方法包括步骤有:每隔一第一周期时间取样一笔感测数据(步骤700),各感测数据占有一固定位数,接着,将所取样的多笔感测数据与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数据组合成一数据封包(步骤701),并间隔第一周期数倍时间接收一询问信号(步骤702),根据询问信号发送数据封包(步骤703)。
其中,信号传送方法于步骤703后更包括步骤有:接收一确认信息(步骤704),并根据确认信息,调整数据封包所包含的感测数据数目(步骤705)。步骤705内包括一判断步骤(步骤706),判断数据封包是否被完全接收。当确认信息代表数据封包无法被完全接收时,减少数据封包内感测数据的数目(步骤707)。当确认信息代表数据封包被完全接收时,于一预设的最大预定位数内,增加数据封包内感测数据的数目(步骤708)。此动态调整数据封包内感测数据的数目,可预防因干扰而造成封包需要重送导致额外耗电的情况。
请参考图8所示,图8系本发明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图。信号接收方法包括步骤有:每隔一第二周期时间发送一询问信号(步骤800),以接收一数据封包(步骤801),数据封包具有多笔感测数据与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数据,接着,解析数据封包(步骤802),并每隔一第三周期的时间,批次还原数据封包内各笔感测数据(步骤803)。
其中,信号接收方法于步骤803后,更包括一步骤804,其根据数据封包的接收状况,传送一确认信息。
请参考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信号传送与接收方法的流程图。信号传送与接收方法包括步骤有:一发送端每隔一第一周期时间取样一笔感测数据(步骤900),该感测数据占有一固定位数,并将所取样的多笔感测数据与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数据组合成一数据封包(步骤901),一接收端每隔一第二周期时间发送一询问信号至发送端(步骤902),发送端根据所接收到的询问信号发送数据封包至接收端(步骤903),接收端解析所接收的数据封包(步骤904),并每间隔一第三周期的时间,依序解析还原数据封包内各笔感测数据(步骤905)。发送端与接收端可为上述信号传送装置及信号接收装置。
其中,信号传送与接收方法于步骤904后,更包括步骤有:接收端根据数据封包接收状况,发送一确认信息至发送端(步骤906)。发送端根据确认信息,调整数据封包内所包含的感测数据的数目(步骤907)。步骤907内包括一判断步骤908,判断步骤908判断数据封包是否被完全接收。当确认信号代表数据封包无法被完全接收时,减少数据封包内感测数据的数目(步骤909)。当确认信号代表数据封包被完全接收时,于一预设的最大预定位数内,增加数据封包内感测数据的数目(步骤910)。
因此,通过上述的系统装置与方法,本发明通过将多笔感测数据与一特性描述区数据组合为一数据封包,以一独立数据封包的传输基础下,来进行多笔感测数据的处理与传输。此举缩短了数据封包的长度,减少冗余的特性描述区数据,来降低实际数据传送至传输信道上所花的时间,进而达到提高数据交换和电能使用上的效率。

Claims (25)

1.一种信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感测模块,根据一第一周期依序取样多笔感测数据片段,其中每一个感测数据片段占有一固定位数且符合一第一数据格式;
一第一处理模块,将第一数目的感测数据片段组合成一数据封包,其中该数据封包具有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并且该第一数目为大于1的整数;以及
一第一收发传输模块,接收多个询问信号,并响应该多个询问信号的第一数目传送该数据封包,
其中该第一收发传输模块于传送该数据封包后,接收一确认信息,以代表该数据封包的接收状况,该第一处理模块根据该确认信息调整该数据封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确认信息代表该数据封包无法被完全接收时,该第一处理模块减少该数据封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确认信息代表该数据封包被完全接收时,该第一处理模块于一预定位数内,增加该数据封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收发传输模块接收与传输该数据封包的规范,符合一蓝牙传输规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测模块为一光学感测模块,用以感测该信号传送装置与一工作表面的一相对位移并产生该感测数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测模块为一运动感测模块,用以感测该信号传送装置的一速度值与一加速度值的至少其中之一,并产生该感测数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特性描述区包括一存取码及一标头档。
8.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对应如权利要求1的信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二收发传输模块,根据一第二周期时间依序发送多个询问信号及依序接收多个数据封包,其中接收的该多个数据封包的每一个包含该多笔感测数据片段与该预定的特性描述区;以及
一第二处理模块,用以根据该预定的特性描述区解析接收的该多个数据封包,并批次还原该多个数据封包中该多笔感测数据片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收发传输模块接收与传输该数据封包的规范,符合一蓝牙传输规范。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预定的特性描述区包括一存取码及一标头档。
11.一种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信号传送装置,包括:
一感测模块,根据一第一周期依序取样多笔感测数据片段,其中每一个感测数据片段占有一固定位数且符合一第一数据格式;
一第一处理模块,将第一数目的感测数据片段组合成一数据封包,其中该数据封包具有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并且该第一数目为大于1的整数;以及
一第一收发传输模块,每隔该第一周期的倍数时间,依序接收多个询问信号,并响应该多个询问信号的第一数目传送该数据封包;以及
一信号接收装置,包括:
一第二收发传输模块,根据一第二周期时间依序发送多个询问信号及依序接收多个数据封包,其中接收的该多个数据封包的每一个包含该多笔感测数据片段与该预定的特性描述区;以及
一第二处理模块,用以根据该预定的特性描述区解析接收的该多个数据封包,并批次还原该多个数据封包中该多笔感测数据片段,
其中该第二收发传输模块于接收该多个数据封包后,该第二收发传输模块发送一确认信息至该第一收发传输模块,以代表该多个数据封包的被接收状况,该第一处理模块根据该确认信息,调整该多个数据封包所包含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确认信息代表该数据封包无法被完全接收时,该第一处理模块减少该数据封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确认信息代表该数据封包被完全接收时,该第一处理模块于一预定位数内增加该数据封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收发传输模块与该第二收发传输模块接收与传输数据的规范,符合一蓝牙传输规范。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感测模块为一光学感测模块,用以感测该信号传送装置与一工作表面的相对位移并产生该感测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感测模块为一运动感测模块,用以感测该信号传送装置的一速度值与一加速度值的至少其中之一,并产生该感测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特性描述区包括一存取码与一标头档。
18.一种信号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有:
每隔一第一周期取样多笔感测数据片段,其中每一个感测数据片段占有一固定位数且符合一第一数据格式;
组合第一数目的感测数据片段于一数据封包,其中该数据封包具有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
每隔该第一周期的倍数时间接收一询问信号;
响应该询问信号的第一数目传送该数据封包;
接收确认信息,代表该数据封包的接收状况;以及
根据该确认信息,调整该数据封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该确认信息,调整该数据封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的该步骤中,还包括:
当该确认信息代表该数据封包无法被完全接收时,减少该数据封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信号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该确认信息,调整该数据封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的该步骤中,还包括:
当该确认信息代表该数据封包被完全接收时,于一预定位数内,增加该数据封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
21.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有:
当一发送端每隔一第一周期时间取样感测多笔感测数据片段时,每隔一第二周期时间发送多个询问信号,其中每一个感测数据段符合一第一数据格式;
接收一数据封包,其中该数据封包具有该多笔感测数据片段与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并且其中接收该数据封包为响应该多个询问信号的发送;
根据该预定的特性描述区解析该数据封包;以及
每隔一第三周期还原该数据封包内该多笔感测数据片段。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该数据封包之后,还包括步骤有:
根据该数据封包的接收状况,传送一确认信息。
23.一种信号传送与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有:
一发送端每隔一第一周期时间取样多笔感测数据片段,其中每一个感测数据片段占有一固定位数且符合一第一数据格式;
该发送端将第一数目的感测数据片段与一预定的特性描述区组合成一数据封包;
一接收端每隔一第二周期时间发送多个询问信号至该发送端;
该发送端响应该多个询问信号的第一数目发送该数据封包至该接收端;
该接收端根据该数据封包的接收状况,发送一确认信息至该发送端;
该发送端根据该确认信息,调整该数据封包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
根据该数据封包的该预定的特性描述区该接收端解析该数据封包;以及
该接收端每隔一第三周期时间,依序解析还原该数据封包内各该感测数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信号传送与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发送端根据该确认信息,调整该数据封包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中,还包括步骤:
当该确认信息代表该数据封包无法被完全接收时,减少该数据封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信号传送与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发送端根据该确认信息,调整该数据封包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中,还包括步骤:
当该确认信息代表该数据封包被完全接收时,于一位数内,增加该数据封包所包含的该感测数据片段的该第一数目。
CN201110084340.3A 2010-12-17 2011-03-31 信号传送装置、接收装置、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及其方法 Active CN1025729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44613A TWI442716B (zh) 2010-12-17 2010-12-17 訊號傳送裝置、訊號接收裝置、訊號傳送與接收系統及其方法
TW099144613 2010-1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2940A CN102572940A (zh) 2012-07-11
CN102572940B true CN102572940B (zh) 2015-01-21

Family

ID=46234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4340.3A Active CN102572940B (zh) 2010-12-17 2011-03-31 信号传送装置、接收装置、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832544B2 (zh)
CN (1) CN102572940B (zh)
TW (1) TWI4427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20670A4 (en) * 2012-11-16 2016-06-29 Nokia Technologies Oy TRANSMISSION OF MOTION DATA
CN106297223B (zh) * 2015-05-13 2019-10-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地面信号收发装置、井下信号收发装置和数据传输系统
JP6599135B2 (ja) * 2015-06-08 2019-10-30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被操作装置、遠隔制御システム、遠隔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309682B1 (ja) * 2017-10-26 2018-04-11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7707A (en) * 1995-05-19 2000-08-01 Hodzic; Migdat I. Adaptive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pparatus and process
US7025266B2 (en) * 2003-07-29 2006-04-11 Douglas Gen Keithle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gitizing a serialized scanner output signal
CN101527076A (zh) * 2009-03-30 2009-09-09 山东大学 基于网状网的无线抄表系统
CN101765148A (zh) * 2008-12-24 201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8020B2 (en) * 2002-08-30 2005-07-12 Intel Corporation Cache management
JP4522860B2 (ja) * 2002-09-23 2010-08-11 シリコン・イメージ,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Mpeg−2彩度アップコンバートアーティファクトの検出と修理
US20070132733A1 (en) * 2004-06-08 2007-06-14 Pranil Ram Computer Apparatus with added functionality
US7085681B1 (en) * 2004-12-22 2006-08-01 Sun Microsystems, Inc. Symbiotic interrupt/polling approach for monitoring physical sensors
US7986676B2 (en) * 2004-12-31 2011-07-26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manage communication rat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70011364A1 (en) * 2005-07-05 2007-01-11 Arm Limited Direct memory access controller supporting non-contiguous addressing and data reformatting
JP4378643B2 (ja) * 2005-08-01 2009-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005116B2 (en) * 2006-11-16 2011-08-2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the effects of bit inser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WO2009022877A2 (en) * 2007-08-14 2009-02-19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processing data block of specific protocol lay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80442B2 (en) * 2007-12-14 2012-05-15 Greatbatch Ltd. Deriving patient activity information from sensed body electrical information
US8248267B2 (en) * 2009-01-29 2012-08-21 Itr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reception of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s
US8289960B2 (en) * 2009-06-22 2012-10-16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core trac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7707A (en) * 1995-05-19 2000-08-01 Hodzic; Migdat I. Adaptive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pparatus and process
US7025266B2 (en) * 2003-07-29 2006-04-11 Douglas Gen Keithle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gitizing a serialized scanner output signal
CN101765148A (zh) * 2008-12-24 2010-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527076A (zh) * 2009-03-30 2009-09-09 山东大学 基于网状网的无线抄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29612B2 (en) 2018-11-13
TWI442716B (zh) 2014-06-21
US9832544B2 (en) 2017-11-28
US20180063604A1 (en) 2018-03-01
US20120155388A1 (en) 2012-06-21
TW201228251A (en) 2012-07-01
CN102572940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59952B (zh) 波束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EP167121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wlan location
EP2800341B1 (en) A method and technical equipment for short range data transmission
CN111435901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反馈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TWI381291B (zh) 可降低無線滑鼠耗電之方法
US20170238126A1 (en) Sensor for acquiring sensing data in disconnected state, intelligent device, and method
CN102572940B (zh) 信号传送装置、接收装置、信号传送与接收系统及其方法
CN103199899A (zh) 促进无线通信的系统与方法
EP1244325A3 (en) Radio apparatus and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for radio apparatus
WO1986006571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326377A3 (en) Method of 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to transmit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3225818B (zh) Qcl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1212849B2 (en)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for mission cri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nodes
WO2019156468A1 (ko) 실시간으로 안테나를 전환하기 위한 단말 방법 및 장치
CN101498969B (zh) 无线鼠标及降低无线鼠标耗电的方法
CN202906948U (zh) 基于modbus_RTU总线的通讯装置
CN103107831A (zh) 一种基于2.4g单向无线通信协议的数据双向传输方法
WO2009063272A1 (en) Hid adaptation to attribute protocol
CN215073005U (zh) 一种微秒级精度同步触发数据采集的一体化通信基站
CN108919981A (zh) 一种三维体感鼠标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Srivastava et al.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solve pervasive issues of sensor networks of internet of things
US20080205309A1 (en) Virtual adaptation lay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219761127U (zh) 新型led显示屏信息发布系统
KR101715821B1 (ko) 이벤트 데이터와 폴링 데이터를 동시에 처리할 수 있는 m2m 시스템 및 통신 방법
CN109995490A (zh) 一种上行资源请求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