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2771B - 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2771B
CN102572771B CN201010580839.9A CN201010580839A CN102572771B CN 102572771 B CN102572771 B CN 102572771B CN 201010580839 A CN201010580839 A CN 201010580839A CN 102572771 B CN102572771 B CN 1025727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network
address
cpe
seg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08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2771A (zh
Inventor
毕以峰
霍玉臻
周晓云
刘国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808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727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72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2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7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多个第一网元上电后,接入相同的第二网元;当用户设备(UE)在所述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二网元执行接纳控制;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为演进家庭基站(HeNB),所述第二网元为HeNB网关(GW)或移动管理单元(MME);或者,所述第一网元为家庭基站(HNB),所述第二网元为HNBGW。本发明能够避免UE在跨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H(e)NB切换时,可能因为资源不足引起的切换失败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演进的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由演进的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移动管理单元(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组成。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非漫游场景下的演进家庭基站(Home evolved NodeB,HeNB)接入EPS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MME与EUTRAN、S-GW和家庭基站网关(HeNB GW)相连接,负责移动性管理、非接入层信令的处理和用户移动管理上下文的管理等控制面的相关工作;S-GW是与E-UTRAN相连的接入网关设备,在E-UTRAN和P-GW之间转发数据,并且负责对寻呼等待数据进行缓存;P-GW则是EPS与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PDN)网络的边界网关,负责PDN的接入及在EPS与PDN间转发数据等功能。
如果EPS系统支持策略计费控制(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PCC),则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进行策略和计费规则的制定,它通过接口Rx和运营商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业务网络中的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相连,获取业务信息,用于生成PCC策略的业务信息。当S-GW与P-GW之间的S5接口采用GTP协议时,P-GW中驻留了策略和计费执行功能(Policy and Charging Enforcement Function,PCEF),PCRF与P-GW间通过Gx接口交换信息,负责发起承载的建立、修改和释放,保证业务数据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并进行计费控制。当S-GW与P-GW的S5接口采用代理移动IP(Proxy Mobile IP,PMIP)时,S-GW中驻留承载绑定和事件报告功能(Bearer Binding and Event Report Function,BBERF),并且S-GW与PCRF之间通过Gxc接口交换信息,由BBERF负责发起承载的建立、修改和释放,保证业务数据的服务质量,由PCEF进行计费控制。
EPS支持HeNB的接入,HeNB是一种小型、低功率的基站,部署在家庭、办公室及企业大楼等室内场所。闭合用户组(Closed Subscriber Group,CSG)是引入家庭基站后提出的概念。通常一个家庭或者一个企业内部的用户组成一个闭合用户组,这个闭合用户组用CSG ID进行标识。为这个闭合用户组内用户服务的家庭基站具有相同的CSG ID。当一个闭合用户组只由一个家庭基站服务时,该闭合用户组也可以直接采用家庭基站标识(例如BS ID)来进行标识。根据家庭基站管理者的意愿,CSG用户和/或非CSG用户可以区分不同的等级,优先级不同则其享受的业务优先级,享受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别都可以不同。用户通过与运营商签约可以接入到多个闭合用户组所对应的家庭基站,例如,用户的办公场所、家庭等。因此引入了允许闭合用户组列表的概念。这个列表保存在用户的终端和网络侧的用户数据服务器中。
家庭基站的使用模式分为三种:闭合模式、混合模式和开放模式。当家庭基站是闭合模式的时候,只有该家庭基站所属CSG签约用户可以接入该基站并享受基站提供的业务;当家庭基站是开放模式的时候,任何运营商签约用户都可以接入该基站,此时的家庭基站等同于宏基站使用;当家庭基站是混合模式的时候,同样允许任何运营商签约用户或者漫游用户接入使用,但是要根据用户是否签约CSG的信息区分不同的级别,也就是说签约该CSG的用户在使用混合型家庭基站的时候具有更高的业务优先级,享受更好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别。
HeNB通常通过租用的固网线路接入EPS的核心网(如图1所示),为了保障接入的安全,核心网中引入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SeGW)进行屏蔽,HeNB与SeGW之间的数据将采用因特网协议安全性(IP Security,IPSec)进行封装(如图3)。HeNB可以通过与SeGW建立的IPSec隧道直接连接到核心网的MME和S-GW,也可以再通过HeNB GW连接到MME和S-GW。
此外,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支持家庭基站HNB(Home NodeB)的接入。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非漫游场景下的HNB接入UMTS的架构示意图,图2中的架构与图1的架构类似,不同的是,使用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撑节点(Serving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Support Node,SGSN)代替了S-GW,使用网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Gateway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Supporting Node,GGSN)代替了P-GW。
一、资源管理与控制相关技术
在用户通过H(e)NB接入核心网的场景下,由于H(e)NB接入的固网线路的QoS通常受到H(e)NB的拥有者与固网运营商的签约限制。因此,当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 ,UE)通过H(e)NB接入3GPP核心网访问业务时,所需的QoS不能超过固网运营商所能提供的固网线路的签约的QoS,否则,UE访问业务的QoS将得不到保障,导致业务失败。对于3GPP网络和固网来说,当有新的业务发起的时候,只有在固网保证有足够的资源/带宽的情况下,兼顾考虑移动网资源也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接纳该业务,否则,就应该拒绝该业务。
现有技术中,通过引入H(e)NB策略功能实体(Policy Function,H(e)NB PF)设置于3GPP H(e)NB子系统(由SeGW、H(e)NB GW以及其他网元,比如H(e)MS(Home (evolved) NodeB Management System,(演进)家庭基站网管系统)等构成)和宽带论坛策略控制功能架构(BroadBand Forum Policy Control Framework,BBF BPCF)之间,实现对业务接纳管理和移动网资源管理。对应固网BBF(Broadband Forum 宽带论坛)提出了宽带策略控制架构BPCF,如图一、二、三所示,BPCF主要功能是制定相应的策略;PEF(Policy Enforcement Point,策略执行点)通常驻留在固网传输设备中,例如: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宽带接入服务器)/BNG(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根据BPCF制定的相应策略进行执行;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 认证,授权计费服务器),储存用户签约信息。
当前对HeNB/HNB PF、固网中BPCF的功能以及与其他网元的信息交互机制等,有两种并行的方案,这两种方案具体描述如下:
方案一(图1图2中,当只有T1、T2接口时): T1T2架构
该方案中,在SeGW和HeNB/HNB PF间设置了接口T1,在HeNB/HNB和HeNB/HNB PF之间设置了接口T2。 
T1接口用于当HeNB/HNB上电时,向HeNB/HNB PF及固网传递相关的HeNB/HNB系统消息,例如HeNB/HNB的地址,HeNB/HNB标识等信息,该信息用于关联策略会话和定位HeNB/HNB在固网中的位置等。T2接口用于HeNB/HNB向HeNB/HNB PF及固网传递相关的策略协商控制信令及对应策略,对HeNB/HNB上的用户数据实现QoS控制等。
方案二(图1图2中,当只有T1、T3接口时): T1T3架构
该方案中,在SeGW和HeNB/HNB PF间设置了接口T1,在HeNB/HNB GW/MME和HeNB/HNB PF之间设置了接口T3。 
T1接口用于当HeNB/HNB上电时,向HeNB/HNB PF及固网传递相关的HeNB/HNB系统消息,例如HeNB/HNB的地址,HeNB/HNB标识等信息,该信息用于关联策略会话和定位HeNB/HNB在固网中的位置等。T3接口用于HeNB/HNB GW/MME向HeNB/HNB PF及固网传递相关的策略协商控制信令及对应策略,对HeNB/HNB上的用户数据实现QoS控制等。
在架构一/T1T2架构中,当EPS/UMTS核心网下发了承载建立/修改请求,并携带了对应的QoS规则,H(e)NB解析该请求消息并获取其中的QoS规则,通过PF(中间经过T2接口)向固网(BPCF)请求资源(第一次接纳控制),固网根据其资源使用状况判断能否满足H(e)NB请求的资源,做出第一次接纳控制:资源充足,接受请求;资源不足,拒绝请求。固网(BPCF)把第一次接纳控制的结果反馈给PF或者通过PF反馈给H(e)NB,由PF或者H(e)NB做出第二次接纳控制。所述的第二次接纳控制属于3GPP系统的操作,即根据无线资源的使用状况及第一次接纳控制的结果,判断该业务能否发起。
在架构二/T1T3架构中,H(e)NB GW截获了下发的承载建立/修改请求,并获取其中的QoS规则,通过PF(中间经过T3接口)发送给固网(BPCF)请求资源(第一次接纳控制),固网(BPCF)把第一次接纳控制的结果反馈给PF或者通过PF反馈给H(e)NB GW,由H(e)NB GW或者PF负责第二次接纳控制。
二.固网接入的相关技术
实际固网运营网络的部署有不同的方式,H(e)NB的地址分配也会有不同,地址的分配方式存在以下两种(区别在于部署RG(Residential Gateway,家庭网关)的功能方式不同:桥接方式和路由方式):
所述的路由模式,如图3所示,UE通过H(e)NB接入RG,通过AN汇聚后接入BRAS/BNG, RG具有路由功能,H(e)NB的IP地址是由RG分配的私网地址, 而RG的IP地址由BRAS/BNG分配(例如:在RG上电时,RG向BRAS/BNG发起认证,BRAS/BNG为该RG分配地址),当数据包经过RG时(上行),此时的RG需要做IP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将H(e)NB的私网址转换成公网地址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用户驻地设备/ 用户端设备)地址,该CPE地址可以是BRAS/BNG为RG分配的地址。当不同的H(e)NB同时接入到一个RG下时,如图三所示,两个H(e)NB可以获取RG为其分配的不同的私网IP地址,但是RG的地址/CPE地址是同一个/组地址。无论来自/发往哪一个H(e)NB的数据包,RG在做地址转化时都会把私网地址转换为CPE地址(对上行数据),或着把CPE地址转换为对应的私网IP地址(对下行数据)。
所述的桥接方式,H(e)NB通过RG接入到固网,此时的RG只是一个二层设备,不为用户分配IP地址,和H(e)NB及BRAS/BNG之间的连接是二层的连接,该H(e)NB接入固网时,是由H(e)NB直接到固网认证的,其IP地址是由固网(如:BRAS/BNG)分配的,该IP地址称作CPE地址。当不同的H(e)NB同时接入到一个RG下时,如图三所示,两个H(e)NB可以获取各自不同的固网(如:BNG/BRAS)为其分配的IP地址(CPE地址),也就是说,不同的H(e)NB接入有不同的CPE地址。
三.切换的相关技术及切换存在的问题
参见如图3, 是UE在HeNB之间发生切换的示意图(UE在HNB之间发生切换的意义图类同,只是EPS核心网换成UMTS核心网,相应的接口换成对应接口名称)。现有技术中,当UE在H(e)NB之间发生切换时,目前研究的是场景是基于这两个H(e)NB属于不同的接入backhaul(固网链路,例如:通过不同的RG接入的时候)。此时切换对核心网而言,可以看做是UE在Target H(e)NB上的附着并请求资源,在Source H(e)NB离线并释放资源(为保证切换时的业务连续性,切换过程的原则是“先连后断”,即UE先建立新连接并分配相应的资源,而后再释放旧连接),这两个过程中的资源控制是相对独立(由于2个H(e)NB属于不同的Backhaul,资源的申请和释放不会冲突),所以是不存在问题的。
对于2个H(e)NB通过同一个RG接入(RG或者是路由功能或者是桥接功能),接入这个RG的多个H(e)NB共同使用了一个backhaul,参见图三,终端在这样的两个H(e)NB切换之间时, UE在Target H(e)NB上发起附着并为业务请求相应QoS资源,而此时Source H(e)NB上该UE的资源还未释放(由于切换原则“先连后断”)。核心网需要为该UE在Target H(e)NB接入时的新请求的QoS资源进行授权,而由于Source H(e)NB上的资源尚未释放,如果当前资源紧张,此时的QoS资源请求授权可能会被拒绝。换句话说,终端在跨H(e)NB切换(两个H(e)NB同属同一个backhaul)时,实际应用只需要一份资源即可,但切换瞬间内需要分配二份资源(现有机制),当资源紧张的时候,导致切换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出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系统,以解决UE在跨同一个backhaul下的H(e)NB切换时,可能发生切换失败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包括: 
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多个第一网元上电后,接入相同的第二网元;
当用户设备(UE)在所述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二网元执行接纳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为演进家庭基站(HeNB),所述第二网元为HeNB 网关(GW)或移动管理单元(MME);或者,所述第一网元为家庭基站(HNB),所述第二网元为HNB GW。
优先地,上述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多个第一网元上电后,接入相同的第二网元的步骤包括:
第一网元向第三网元注册,所述第三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标识信息,为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选择相同的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二网元的信息告知第一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注册,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标识信息,获知接入的多个第一网元是否在同一个固网链路下;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为HeNB时,所述第三网元为演进家庭基站网管系统(HeMS);所述第一网元为HNB时,所述第三网元为家庭基站网管系统(HMS)。
优先地,上述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标识信息为用户驻地设备(CPE)地址;
所述第一网元上电后,所述第三网元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
第一网元建立与安全网关(SeGW)之间的因特网协议安全性(IPsec)隧道时,从SeGW获取CPE地址,在向第三网元注册时,将所述CPE地址告知所述第三网元;或者,
第一网元在向第三网元注册时,SeGW在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三网元发送的注册消息中将CPE地址发给所述第三网元;或者,
第一网元建立与SeGW之间的IPsec隧道后,SeGW将所述CPE地址发送给第三网元。
优先地,上述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第三网元根据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多个第一网元的CPE地址相同,为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选择相同的第二网元。
优先地,上述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标识信息为CPE地址;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
第一网元建立与SeGW之间的IPsec隧道时,从SeGW获取CPE地址,在向第二网元注册时,将所述CPE地址告知所述第二网元;或者,
第一网元在向第二网元注册时,SeGW在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的注册消息中把CPE地址发给所述第二网元;或者,
SeGW将所述第一网元的地址和CPE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优先地,上述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多个第一网元的CPE地址相同,获知接入的第一网元是否在同一个固网链路下。
优先地,上述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
所述第三网元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
所述第三网元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后,通过固网查询获得所述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或者,
第一网元建立与SeGW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所述SeGW通过固网查询所述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并把所述固网链路信息告知所述第三网元。
优先地,上述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
所述第二网元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后,通过固网查询获得所述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或者,
第一网元建立与SeGW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所述SeGW通过固网查询所述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并把所述固网链路信息告知所述第二网元;或者,
所述第三网元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后,通过固网查询所述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并把所述固网链路信息告知所述第二网元。
优先地,上述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标识信息为一固定标识,所述固定标识为第一网元的静态IP地址、或第一网元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或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或无线局域网(WLAN)的物理接入标识、或WLAN的逻辑接入标识;
所述第一网元在第三网元注册时,将所述固定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三网元,所述第三网元根据所述固定标识,或者所述固定标识对应的网络登记的信息,为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选择相同的第二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在第二网元注册时,将所述固定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固定标识,或者所述固定标识对应的网络登记的信息,获知接入的第一网元是否在同一个固网链路下。
优先地,上述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当UE在所述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二网元执行接纳控制的步骤包括:
当UE在所述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二网元接受目标侧的资源请求,完成切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系统,包括多个第一网元、第二网元和第三网元;所述第一网元包括第一注册单元和第二注册单元; 
所述第一注册单元用于在第一网元上电后,向第三网元注册;
所述第三网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标识信息,为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选择相同的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二网元的信息告知接入的第一网元;
所述第二注册单元用于获知所述第二网元信息后,向所述第二网元注册;
所述第二网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标识信息,获知接入的第一网元是否在同一个固网链路下;以及,当UE在同一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之间切换时,执行接纳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为HeNB,所述第二网元为HeNB GW或MME,所述第三网元为HeMS;所述第一网元为HNB时,所述第二网元为HNB GW,所述第三网元为HMS。
本发明能够避免UE在跨同一个backhaul下的H(e)NB切换时,可能因为资源不足引起的切换失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相关技术的非漫游场景下的HeNB接入EPS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相关技术的非漫游场景下的HNB接入UMTS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UE跨同一个RG下的HeNB的切换示意图(UE跨同一个RG下的HNB的切换示意图类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同一个RG下的多个HeNB上电操作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同一个RG下的多个HeNB上电操作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同一个RG下的多个HeNB上电操作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UE跨同一个RG下的两个HeNB切换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跨共享同一个backhaul的多个H(e)NB在上电时,保证它们接入的H(e)NB GW或者MME(如果没有HeNB GW时)是相同的,这样,当UE发生切换跨同一个backhaul下的H(e)NB切换时,H(e)NB GW或者MME(如果没有HeNB GW时)能够感知,H(e)NB GW或者MME(如果没有HeNB GW时)接受目标侧的资源请求(即使固网资源不足),完成切换。
具体地,本发明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同一个backhaul下的多个第一网元上电后,接入相同的第二网元;
步骤2,当UE在所述backhaul下的第一网元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二网元执行接纳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为HeNB,所述第二网元为HeNB GW或MME;或者,所述第一网元为HNB,所述第二网元为HNB GW。
在本发明中,第一网元采用H(e)NB表示,第二网元为HeNB GW或HNB GW或者MME时,采用H(e)NB GW/MME表示。
其中,步骤1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第一网元上电后,向第三网元注册,所述第三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标识信息,为同一个backhaul下的第一网元选择相同的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二网元的信息告知第一网元;
步骤12,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注册,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标识信息,获知接入的多个第一网元是否在同一个backhaul下;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为HeNB时,所述第三网元为HeMS;所述第一网元为HNB时,所述第三网元为HMS。
在本发明中,第三网元采用H(e)MS表示。
步骤2中,具体地,当UE在所述backhaul下的第一网元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二网元接受目标侧的资源请求,完成切换。
上述标识信息可以是CPE地址,也可以是CPE地址对应的backhaul信息,还可以是一种固定标识;
一、当标识信息为CPE地址时:
第三网元可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
(1)第一网元建立与SeGW之间的因特网协议安全性(IPsec)隧道时,从SeGW获取CPE地址,在向第三网元注册时,将所述CPE地址告知所述第三网元; 
(2)第一网元在向第三网元注册时,SeGW在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三网元发送的注册消息中将CPE地址发给所述第三网元; 
(3)第一网元建立与SeGW之间的IPsec隧道后,SeGW将所述CPE地址发送给第三网元。
相应地,第二网元可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
(1)第一网元建立与SeGW之间的IPsec隧道时,从SeGW获取CPE地址,在向第二网元注册时,将所述CPE地址告知所述第二网元; 
(2)第一网元在向第二网元注册时,SeGW在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的注册消息中把CPE地址发给所述第二网元; 
(3)SeGW将所述第一网元的地址和CPE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当RG工作在路由模式时,同一个backhaul下的多个第一网元的CPE地址相同,第三网元根据这个规则,为同一个backhaul下的第一网元选择相同的第二网元,第二网元根据这个规则,获知接入的第一网元是否在同一个backhaul下。
二、当标识信息为CPE地址对应的backhaul信息时:
第三网元可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得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对应的backhaul信息:
(1)所述第三网元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后,通过固网(比如,固网地址服务器)查询获得所述CPE地址对应的backhaul信息; 
(2)第一网元建立与SeGW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所述SeGW通过固网(比如,固网地址服务器)查询所述CPE地址对应的backhaul信息,并把所述backhaul信息告知所述第三网元。
相应地,第二网元可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对应的backhaul信息:
(1)所述第二网元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后,通过固网(比如,固网地址服务器)查询获得所述CPE地址对应的backhaul信息;
(2)第一网元建立与SeGW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所述SeGW通过固网(比如,固网地址服务器)查询所述CPE地址对应的backhaul信息,并把所述backhaul信息告知所述第二网元; 
(3)所述第三网元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后,通过固网(比如,固网地址服务器)查询所述CPE地址对应的backhaul信息,并把所述backhaul信息告知所述第二网元。
其中,第三网元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以及第二网元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的方法,与上述标识信息为CPE地址时的情况中第三网元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以及第二网元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的方法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采用标识信息为CPE地址对应的backhaul信息的方式,可同时适用于RG工作在路由模式和桥接模式两种情况。
三、当标识信息为一固定标识时:
该固定标识可以是第一网元的静态IP地址、或第一网元的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或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或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的物理接入标识、或WLAN的逻辑接入标识、也可以是其他可以表示第一网元的信息。
具体地,第一网元在第三网元注册时,将所述固定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三网元,所述第三网元根据所述固定标识,或者所述固定标识对应的网络(移动网或固网)登记的信息,为同一个backhaul下的第一网元选择相同的第二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在第二网元注册时,将所述固定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固定标识,或者所述固定标识对应的网络登记的信息,获知接入的第一网元是否在同一个backhaul下。
上述采用标识信息为固定标识的方式,可同时适用于RG工作在路由模式和桥接模式两种情况。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基于的前提是RG工作在路由模式,也就是说CPE地址是分配给RG的,根据CPE地址是否相同可以确定H(e)NB是不是共享一个backhaul。实施例一的主要思想是:H(e)NB上电时,需要获取CPE的IP地址,并在向H(e)MS注册时,报告给H(e)MS,H(e)MS为CPE地址相同的H(e)NB选择相同的H(e)NB GW/MME。当H(e)NB向H(e)NB GW/MME注册时,也携带CPE地址,这样H(e)NB GW就能根据CPE地址是否相同判断H(e)NB是否接入到同一个backhaul下,参见图4。
当UE跨同一个backhaul下的H(e)NB切换时,H(e)NB GW或者MME都能感知,这时,H(e)NB GW或者MME接受目标侧的资源请求(即使固网资源不足),完成切换,参见图7。
图4的流程描述:
401. H(e)NB-1上电时,接入到固网(包括RG,BNG/BRAS等网元)。
402. H(e)NB-1建立了H(e)NB-1和SeGW之间的IPsec隧道,并在建立IPSec隧道的过程中,SeGW通过IKEv2消息把CPE IP地址发送给H(e)NB-1。 
403. SeGW和H(e)NB PF之间建立/更新绑定关系。
404. H(e)NB-1到H(e)MS注册,并把CPE地址发送给H(e)MS,H(e)MS为H(e)NB-1选择H(e)NB GW/MME,并将其IP地址反馈给H(e)NB-1。
405. H(e)NB-1向H(e)MS选择的H(e)NB GW/MME注册,通过Iuh/S1建立消息交互。H(e)NB-1把CPE 地址携带给H(e)NB GW/MME。
406. H(e)NB GW/MME与H(e)NB PF建立会话。
407. S9*会话建立。
408. H(e)NB-2上电,接入到固网(包括RG,BNG/BRAS等网元)。
409. H(e)NB-2建立了H(e)NB-1和SeGW之间的IPsec隧道,并在建立IPSec隧道的过程中,SeGW通过IKEv2消息把CPE IP地址发送给H(e)NB-2。 
410. SeGW和H(e)NB PF之间建立/更新绑定关系。
411. H(e)NB-2到H(e)MS注册,并把CPE地址发送给H(e)MS, H(e)MS根据H(e)NB-2发送的CPE地址H(e)NB-1发送的CPE地址相同,于是,H(e)MS为H(e)NB-2选择与H(e)NB-1相同的H(e)NB GW/MME,并将其IP地址反馈给H(e)NB-2。
412. H(e)NB-2向H(e)MS反馈的H(e)NB GW/MME注册,通过Iuh/S1建立消息交互。H(e)NB-2把CPE 地址携带给H(e)NB GW/MME。此处H(e)NB-1和H(e)NB-2选择了同一个H(e)NB GW/MME。
413. H(e)NB GW/MME根据H(e)NB-1和H(e)NB-2发送的CPE地址是同一个地址,判断该两个H(e)NB在同一个backhaul。
414.H(e)NB /MME与PF之间会话建立/更新。
415. S9*会话建立/更新。
以上描述的是H(e)NB-1和H(e)NB-2接入同一个RG的情形,当后续还有H(e)NB-3,4,….接入到该RG下时,操作同H(e)NB-2的接入。
上述描述中,在IPSec隧道建立时,SeGW把CPE地址发送给了H(e)NB,并在后续的操作中,H(e)NB把CPE地址带给了H(e)MS和H(e)NB GW/MME。作为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按如下描述执行:
IPsec隧道建立时,SeGW不用把CPE地址发送给H(e)NB。
H(e)NB在向H(e)MS和H(e)NB GW/MME注册时,不携带CPE地址(因为不知道)。但是注册消息在经过SeGW时,SeGW截获该消息,并在该消息中插入CPE地址并再发往H(e)MS、H(e)NB GW/MME。
H(e)MS同样能获取CPE,并根据CPE相同就为H(e)NB选择同一个H(e)NB GW/MME。
H(e)NB GW/MME同样能获取CPE,并根据CPE相同判断多个H(e)NB在同一个backhaul下。
图7流程图描述:
701. UE发生跨H(e)NB的切换,源H(e)NB和目标H(e)NB都在同一个backhaul下。按照现有的技术,源H(e)NB和目标H(e)NB都做出相应的操作,最终消息流程走到了MME处或者是H(e)NB GW处。
702. 如果H(e)NB GW存在,那702步发送给H(e)NB GW的是MME发送来的消息“切换请求”;如果H(e)NB GW不存在,那么702步的消息是发送给MME的 “切换要求”。
703. H(e)NB/MME判断UE前后所接入的H(e)NB是在同一个backhaul下面(如何判断,上面已经介绍方法),则H(e)NB GW/MME断定资源充足,直接接受请求,并向Target H(e)NB发送/转发 “切换请求”信令。
如果H(e)NB/MME发现UE所跨的H(e)NB不在同一个Backhaul下,则按照现有技术执行:H(e)NB GW/MME需要到固网请求资源授权,在执行后续切换。
704.切换的后续操作(现有技术)。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基于的前提是RG工作在路由模式,基本思想和机制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差别支持在于传递CPE地址的方式,下面对应描述不同之处:
501.同401。 
502.H(e)NB-1建立了H(e)NB-1和SeGW之间的IPsec隧道。(无CPE IP地址发送,或者即使发送了,H(e)NB-1不处理/感知)。 
503. SeGW和H(e)NB PF之间建立/更新绑定关系。
503a. 受到502步的触发,SeGW发送H(e)NB-1的地址(502步为其分配,现有技术)和CPE地址给H(e)MS(消息通过SeGW和H(e)MS之间的接口,为本发明新增)。该步发生在504之前。
504. H(e)NB-1到H(e)MS注册,H(e)MS为H(e)NB-1选择H(e)NB GW/MME,并将其IP地址反馈给H(e)NB-1。
503a 和504后,H(e)MS将504发送的H(e)NB-1地址(502步为其分配,现有技术)和503a发送的“H(e)NB-1的地址+CPE地址”关联,并把H(e)MS选择的H(e)NB GW/MME的地址也关联,并存储之。最后H(e)MS存储的信息为“CPE 地址                                                H(e)NB-1地址H(e)NB GW/MME地址。
505. H(e)NB-1向H(e)MS选择的H(e)NB GW/MME注册,通过Iuh/S1建立消息交互。
505a. 通过感知504、 505步的消息,SeGW可以获取H(e)NB GW/MME的地址,并向 H(e)NB GW/MME发送“H(e)NB-1的地址和CPE地址“。
该步可以发生在504步之后或者505步之后。
505步和505a步后H(e)NB GW/MME可以断定505步向H(e)NB GW/MME注册的H(e)NB的CPE地址就是505a发送来的CPE地址。
506-508,同406-508。
509.H(e)NB-2建立了H(e)NB-2和SeGW之间的IPsec隧道。(无CPE IP地址发送,或者即使发送了,H(e)NB-2不处理/感知)。 
510. SeGW和H(e)NB PF之间建立/更新绑定关系。
510a. 受到509步的触发,SeGW发送H(e)NB-2的地址(509步为其分配,现有技术)和CPE地址给H(e)MS(消息通过SeGW和H(e)MS之间的接口,为本发明新增)。
511. H(e)NB-2到H(e)MS注册,H(e)MS为H(e)NB-2选择H(e)NB GW/MME,并将其IP地址反馈给H(e)NB-2。
510a和511后,H(e)MS将511发送的H(e)NB-2地址(509步为其分配,现有技术)和510a发送的“H(e)NB-2的地址+CPE地址”关联,因为H(e)MS在504步之后,CPE地址和H(e)NB GW/MME地址做了关联关系,因此H(e)MS还将该H(e)NB GW/MME的地址发送给H(e)NB-2。同时H(e)MS存储的信息为“CPE 地址H(e)NB-1地址H(e)NB-2地址H(e)NB GW/MME地址。
512. H(e)NB-2向H(e)MS选择的H(e)NB GW/MME注册,通过Iuh/S1建立消息交互。
512a. 通过感知511、 512步的消息,SeGW可以获取H(e)NB GW/MME的地址,并向 H(e)NB GW/MME发送“H(e)NB-2的地址和CPE地址“。
该步可以发生在511步之后或者512步之后。
512步和512a步后,H(e)NB GW可以断定512步向H(e)NB GW/MME注册的H(e)NB-2的CPE地址就是512a发送来的CPE地址。
513. 这样,在H(e)NB GW/MME上就存在了H(e)NB-1地址,H(e)NB-2地址和CPE地址的对应关系,并且H(e)NB GW/MME根据CPE地址相同,可以断定H(e)NB-1和H(e)NB-2在同一个Backhaul下。
514-515.同414-415。
UE发生切换时,H(e)NB GW/MME接受请求的操作同实施例一对图7的描述。
实施例三
以上两个实施例都是基于RG工作在路由模式的前提下,这个时候CPE地址是RG地址,接到同一个RG下(即:归属同一个backhual)的H(e)NB上报给H(e)MS和H(e)NBGW/MME的CPE地址是相同的,H(e)NB GW根据CPE地址相同判断多个 H(e)NB是否在同一个backhaul下。
当RG工作在桥接模式时,CPE地址是分配给H(e)NB的,而且即使是接到同一个RG下,共享一个backhaul的多个H(e)NB,它们的CPE地址是不同的。这个时候H(e)NB GW/MME无法根据CPE地址来判断这些H(e)NB是否同在一个backhaul下,在此我们做如下修正和增强,应用于桥接模式。
在H(e)NB向H(e)MS注册后,H(e)MS通过向固网(比如,固网地址服务器)查询CPE地址对应的backhual信息。这样同属于一个backhual的多个H(e)NB只要由H(e)MS到固网去查询一下,就能判断这几个H(e)NB是否在一个backhaul下,如果是在同一个backaul下,就为他们选择同样的H(e)NB GW/MME;当H(e)NB向H(e)NB GW/MME注册后,H(e)NB GW/MME通过向固网地址服务器查询CPE地址对应的backhual信息,就能判定UE切换前后的H(e)NB是否在同一个backhaul下。后续操作见图7描述(实施例一);
或者:
在H(e)NB向H(e)MS注册后,H(e)MS通过向固网(比如,固网地址服务器)查询CPE地址对应的backhual信息。这样同属于一个backhual的多个H(e)NB只要由H(e)MS到固网去查询一下,就能判断这几个H(e)NB是否在一个backhaul下,如果是在同一个backaul下,就为他们选择同样的H(e)NB GW/MME,并且把该消息通知给H(e)NB GW/MME(通过在H(e)MS和H(e)NB /MME之间新增接口,为本发明新增),这样当H(e)NB向H(e)NB GW/MME注册后,H(e)NB GW/MME根据H(e)MS的通告信息,就能判定UE切换前后的H(e)NB是否在同一个backhaul下。后续操作见图7描述(实施例一);
或者:
在H(e)NB与SeGW建立完IPsec隧道后,SeGW向通过向固网(比如,固网地址服务器)查询CPE地址对应的backhual信息。这样同属于一个backhual的多个H(e)NB只要由SeGW到固网去查询一下,就能判断这几个H(e)NB是否在一个backhaul下,并且把该backhual信息(标识信息)通知给H(e)MS和H(e)NB GW/MME(通过在SeGW和H(e)MS,SeGW和H(e)NB /MME之间新增接口,为本发明新增),这样当H(e)NB向,H(e)MS、向H(e)NB GW/MME注册后,H(e)MS、H(e)NB GW/MME根据SeGW的通告信息,就能判定UE切换前后的H(e)NB是否在同一个backhaul下。后续操作同上。
实施例四
以上三个实施例都是基于CPE地址由H(e)NB GW/MME判断UE切换前后的H(e)NB是否在同一个backhual下的,如果是,H(e)NB GW/MME接受切换请求。
本实施例均适用于路由和桥接模式,实现如下:为每一个H(e)NB配置一个固定标识或者接入同一个RG的H(e)NB共同借用同一个现有的固定标识,并且在固网登记该固定标识在固网中的位置,移动网或者配置该位置信息,或者可以到固网查询。 当H(e)NB上电时,H(e)NB即携带该固定标识给H(e)MS和H(e)NBGW/MME,这样H(e)MS和H(e)NB GW/MME就能通过该固定标识断定该H(e)NB的位置并判定哪些H(e)NB是在同一个backhual下了。后续操作同上述实施例。
该固定标识可以是H(e)NB的静态IP地址,或者是重用H(e)NB的IMSI、或者是借用VLAN ID、或者是WLAN的物理接入标识(Physical Access Id)和逻辑接入标识(Logical Access Id),或者是其他可以表示该H(e)NB的信息。
为每一个H(e)NB配置一个固定标识(静态地址或者IMSI)流程描述如下:  
601. H(e)NB-1上电时,接入到固网(包括RG,BNG/BRAS等网元)。
602. H(e)NB-1建立了H(e)NB-1和SeGW之间的IPsec隧道。 
603. SeGW和H(e)NB PF之间建立/更新绑定关系。
604. H(e)NB-1到H(e)MS注册,并把其“固定标识-1”的地址发送给H(e)MS,H(e)MS为H(e)NB-1选择H(e)NB GW/MME,并将其IP地址反馈给H(e)NB-1。
605. H(e)NB-1向H(e)MS选择的H(e)NB GW/MME注册,通过Iuh/S1建立消息交互。H(e)NB-1把“固定标识-1”携带给H(e)NB GW/MME。
606. H(e)NB GW/MME与H(e)NB PF建立会话。
607. S9*会话建立。
608. H(e)NB-2上电,接入到固网(包括RG,BNG/BRAS等网元)。
609. H(e)NB-2建立了H(e)NB-1和SeGW之间的IPsec隧道。 
610. SeGW和H(e)NB PF之间建立/更新绑定关系。
611. H(e)NB-2到H(e)MS注册,并把其“固定标识-2”发送给H(e)MS, H(e)MS根据网络登记的信息(移动网或固网)可以断定H(e)NB-2发送的“固定标识-2”与H(e)NB-1发送的“固定标识-2”在同一个backhual下面,于是,H(e)MS为H(e)NB-2选择与H(e)NB-1相同的H(e)NB GW/MME,并将其IP地址反馈给H(e)NB-2。
612. H(e)NB-2向H(e)MS反馈的H(e)NB GW/MME注册,通过Iuh/S1建立消息交互。H(e)NB-2把“固定标识-2”携带给H(e)NB GW/MME。此处H(e)NB-1和H(e)NB-2选择了同一个H(e)NB GW/MME。
613. H(e)NB GW/MME根据根据网络登记的信息(移动网或固网)可以断定H(e)NB-2发送的“固定标识-2”与H(e)NB-1发送的“固定标识-2”在同一个backhual下。
614.H(e)NB /MME与PF之间会话建立/更新。
615. S9*会话建立/更新。
借用VLAN ID的方案与上类同,因为在同一个backhual下的不同H(e)NB的VLAN ID相同,H(e)MS和H(e)NB GW/MME据此一定能判断这些H(e)NB是否在同一个backhual下。
后续操作见实施例一的图7描述。
在以上实施例描述中,消息中传递的H(e)NB GW/MME的地址、H(e)NB PF的地址等,都是一种特定的实现,为的是描述实施例的方便,具体实现时可以采用H(e)NB GW/MME的FQDN(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全称域名)信息、H(e)NB PF的FQDN信息等一切能够标识该网元的标识信息即可。采用任何标识信息,都属于本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多个第一网元、第二网元和第三网元,所述第一网元包括第一注册单元和第二注册单元;
所述第一注册单元用于在第一网元上电后,向第三网元注册;
所述第三网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标识信息,为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选择相同的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二网元的信息告知接入的第一网元;
所述第二注册单元用于获知所述第二网元信息后,向所述第二网元注册;
所述第二网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标识信息,获知接入的第一网元是否在同一个固网链路下;以及,当UE在同一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之间切换时,执行接纳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为HeNB,所述第二网元为HeNB GW或MME,所述第三网元为HeMS;所述第一网元为HNB时,所述第二网元为HNB GW,所述第三网元为HMS。
上述网元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上述的实施例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包括: 
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多个第一网元上电后,接入相同的第二网元; 
当用户设备(UE)在所述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二网元执行接纳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为演进家庭基站HeNB,所述第二网元为HeNB网关(GW)或移动管理单元(MME);或者,所述第一网元为家庭基站HNB,所述第二网元为HNB GW; 
所述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多个第一网元上电后,接入相同的第二网元的步骤包括: 
第一网元向第三网元注册,所述第三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标识信息,为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选择相同的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二网元的信息告知第一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注册,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标识信息,获知接入的多个第一网元是否在同一个固网链路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元为HeNB时,所述第三网元为演进家庭基站网管系统(HeMS);所述第一网元为HNB时,所述第三网元为家庭基站网管系统(HMS)。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识信息为用户驻地设备CPE地址; 
所述第一网元上电后,所述第三网元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 
第一网元建立与安全网关SeGW之间的因特网协议安全性IPsec隧道时,从SeGW获取CPE地址,在向第三网元注册时,将所述CPE地址告知所述第三网元;或者, 
第一网元在向第三网元注册时,SeGW在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三网元发送 的注册消息中将CPE地址发给所述第三网元;或者, 
第一网元建立与SeGW之间的IPsec隧道后,SeGW将所述CPE地址发送给第三网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网元根据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多个第一网元的CPE地址相同,为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选择相同的第二网元。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识信息为CPE地址;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 
第一网元建立与SeGW之间的IPsec隧道时,从SeGW获取CPE地址,在向第二网元注册时,将所述CPE地址告知所述第二网元;或者, 
第一网元在向第二网元注册时,SeGW在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的注册消息中把CPE地址发给所述第二网元;或者, 
SeGW将所述第一网元的地址和CPE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多个第一网元的CPE地址相同,获知接入的第一网元是否在同一个固网链路下。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 
所述第三网元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 
所述第三网元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后,通过固网查询获得所述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或者, 
第一网元建立与SeGW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所述SeGW通过固网查询所述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并把所述固网链路信息告知所述第三网元。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 
所述第二网元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后,通过固网查询获得所述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或者, 
第一网元建立与SeGW之间的IPsec隧道之后,所述SeGW通过固网查询所述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并把所述固网链路信息告知所述第二网元;或者, 
所述第三网元获得所述第一网元的CPE地址后,通过固网查询所述CPE地址对应的固网链路信息,并把所述固网链路信息告知所述第二网元。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识信息为一固定标识,所述固定标识为第一网元的静态IP地址、或第一网元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或虚拟局域网标识(VLAN ID)、或无线局域网(WLAN)的物理接入标识、或WLAN的逻辑接入标识; 
所述第一网元在第三网元注册时,将所述固定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三网元,所述第三网元根据所述固定标识,或者所述固定标识对应的网络登记的信息,为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选择相同的第二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在第二网元注册时,将所述固定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二网元,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固定标识,或者所述固定标识对应的网络登记的信息,获知接入的第一网元是否在同一个固网链路下。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UE在所述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二网元执行接纳控制的步骤包括: 
当UE在所述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之间切换时,所述第二网元接受目标侧的资源请求,完成切换。 
11.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 第一网元、第二网元和第三网元;所述第一网元包括第一注册单元和第二注册单元; 
所述第一注册单元用于在第一网元上电后,向第三网元注册; 
所述第三网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标识信息,为同一个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选择相同的第二网元,并将所述第二网元的信息告知接入的第一网元; 
所述第二注册单元用于获知所述第二网元信息后,向所述第二网元注册; 
所述第二网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元的标识信息,获知接入的第一网元是否在同一个固网链路下;以及,当UE在同一固网链路下的第一网元之间切换时,执行接纳控制; 
其中,所述第一网元为HeNB,所述第二网元为HeNB GW或MME,所述第三网元为HeMS;所述第一网元为HNB时,所述第二网元为HNB GW,所述第三网元为HMS。 
CN201010580839.9A 2010-12-09 2010-12-09 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27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0839.9A CN102572771B (zh) 2010-12-09 2010-12-09 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0839.9A CN102572771B (zh) 2010-12-09 2010-12-09 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2771A CN102572771A (zh) 2012-07-11
CN102572771B true CN102572771B (zh) 2015-03-25

Family

ID=46416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083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2771B (zh) 2010-12-09 2010-12-09 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7277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624A (zh) * 2008-09-11 2010-03-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家用基站网关动态切换方法
CN101790221A (zh) * 2009-01-22 2010-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基站切换时网络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883347A (zh) * 2009-05-08 2010-11-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网络中的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624A (zh) * 2008-09-11 2010-03-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家用基站网关动态切换方法
CN101790221A (zh) * 2009-01-22 2010-07-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基站切换时网络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883347A (zh) * 2009-05-08 2010-11-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网络中的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2771A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09340B1 (en) Local network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between local gateway and home nodeb
CN102056321B (zh) 一种实现本地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US8824365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by HNB
US201401927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via local net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43530B (zh) 一种对移动用户本地接入的策略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711218A (zh) 接入网网元、接入网络系统及接入方法
CN102006580A (zh) 一种路由策略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1720090B (zh) 一种实现家用基站远程访问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26303A (zh) 一种实现家用基站上QoS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56141B (zh) 一种实现本地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JP2015532058A (ja) 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の位置情報を通知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2098653A (zh) 一种实现服务质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56326B (zh) 一种实现路由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115914A1 (en) Control Method for Home Base Station Access and Home Base Station Gateway
CN103139914A (zh) 对本地卸载数据进行资源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2625396B (zh)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3155637B (zh) 实现家庭基站回程网络服务质量控制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572771B (zh) 一种切换过程中实现资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02457974B (zh) 一种业务接纳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638867A (zh) 二次接纳控制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238648B (zh) 家用基站接入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769933B (zh) 一种策略会话删除方法及其系统
CN102316494B (zh) 资源授权方法和系统
CN102387487A (zh) 一种控制业务接纳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47884B (zh) 一种基站间切换资源控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