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0153A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0153A
CN102570153A CN2010105837692A CN201010583769A CN102570153A CN 102570153 A CN102570153 A CN 102570153A CN 2010105837692 A CN2010105837692 A CN 2010105837692A CN 201010583769 A CN201010583769 A CN 201010583769A CN 102570153 A CN102570153 A CN 102570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able connector
trailing edge
micro co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37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巍
柯作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837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701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70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01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连接器(2)、外壳(3)以及与连接器连接的线缆(4),连接器组装至外壳中,且连接器具有暴露出外壳前面的对接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防尘盖(6),防尘盖包括盖帽部(61)以及一对与盖帽部连接的翼部(62),盖帽部具有遮蔽连接器对接部的收容腔,收容腔具有可供连接器对接部从其中穿过的下开口,翼部与外壳枢接。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具有防尘盖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ZL 200820303305.X号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第一线缆连接器、安装于第一线缆连接器内部的电路板、包围于电路板外的遮蔽壳体及位于遮蔽壳体外的绝缘壳体,所述电路板末端连接有穿出遮蔽壳体的两根线缆,两根线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符合Displayport标准的第二线缆连接器和符合USB标准的第三线缆连接器。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可满足两种不同的传输模式,扩展了其应用领域。然而,由于线缆连接器上无防尘保护措施,导致灰尘杂质侵入连接器的对接部,可能影响信号的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尘盖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外壳以及与连接器连接的线缆,连接器组装至外壳中,且连接器具有暴露出外壳前面的对接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防尘盖,防尘盖包括盖帽部以及一对与盖帽部连接的翼部,盖帽部具有遮蔽连接器对接部的收容腔,收容腔具有可供连接器对接部从其中穿过的下开口,翼部与外壳枢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防尘盖可保护连接器的对接部,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且防尘盖未遮蔽于连接器的对接部。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3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仰视图,且防尘盖遮蔽至连接器的对接部。
图4是图1的部分分解图。
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6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的部分组合图。
图7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2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1中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0是图9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11是图4中开关装置的分解图。
图12是图11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13是上壳体和防尘盖的放大图。
图14是上壳体和防尘盖结合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14,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第一连接器1、第二连接器2、外壳3、线缆4、开关装置5、防尘盖6以及导光元件7。线缆4包括第一线缆41、第二线缆42,且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通过第一线缆41连接,第二线缆42连接至第二连接器2。
第一连接器1是电源连接器,本实施例中,其是用于传输直流电源的连接器(DC Plug)。第一连接器1包括大致成圆柱状的主体部111,主体部111的前部具有圆形的对接埠112。第一线缆41的一端电性连接至主体部111的后端。此外,一外包覆体113成型于第一线缆41与主体部111的连接处。
第二连接器2是信号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21,组装至绝缘本体21的若干第一端子22及第二端子23以及遮蔽于绝缘本体21外面的金属外壳29。其中第一端子22直接与绝缘本体21组装在一起,第二端子23先与塑料体25组装在一起,然后将绝缘定位体28安装至塑料体25后面而定位端子。塑料体25安装到绝缘本体21后部下面的收容腔212内。第一端子22与第二端子23的对接部221、231沿前后方向布置,构成符合USB3.0传输标准的对接接口。
此外,第二连接器2还包括用于实现光信号传输的光学模块24。光学模块24安装在绝缘本体21上面前部的收容槽211内。光学模块24包括沿横向布置的若干透镜241以及用于固定透镜241的包覆体242。自包覆体242后面中间设有向后延伸的柱体243,另有一弹簧27与包覆体242组装在一起,且该柱体243插入弹簧27的前端内。
第二线缆42中的光纤423穿过绝缘本体21上面的通道214、延伸入收容槽211内并连接到透镜241。盖体26安装至绝缘本体21上面的凹陷部216内,将光纤423遮蔽于其下面。
外壳3包括组合在一起的、且结构大致相同的上壳体31及下壳体32。
上壳体31具有第一收容空间310,上壳体31的前壁设有矩形的第一上开口311,上壳体31的后壁设有一对半圆形的第二上开口313。第一上开口311后方设有第一上定位部3111。上壳体31的上壁设有圆形的窗口3100及矩形的通孔3102,窗口3100及通孔3102与第一收容空间310连通。上壳体31的上壁的下面设有定位部3103,定位部3103上设有收容槽3105,该收容槽3105位于通孔3102下方并与通孔3102连通。收容槽3105较通孔3102的要大些。此外,收容槽3105的内壁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干涉部3107。若干定位槽316设置在第一收容空间310内并邻近上壳体31的侧壁。上壳体31侧壁的前部设有第一凹陷部312,该侧壁前部下缘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安装孔3121,其与第一收容空间310及第一凹陷部312连通。
下壳体32具有第二收容空间320,下壳体32的前壁设有矩形的第一下开口321,下壳体32的后壁设有一对半圆形的第二下开口323。第一下开口321后方设有第一下定位部3211。若干定位柱326设置在第二收容空间320内并邻近下壳体32的侧壁。下壳体32侧壁的前部设有第二凹陷部322,该侧壁前部上缘设有半圆形的第二安装孔3221,其与第二收容空间320及第二凹陷部322连通。第二凹陷部322的后部是凹部3220。该凹部3220具有四分之一圆弧结构的后缘3222,且后缘3222的中部设有缺口3224。若干定位柱326设置在第二收容空间320内并邻近下壳体32的侧壁。
第二连接器2组装至外壳3的第一、第二收容空间310、320内,且第二连接器2具有暴露出外壳3前面的对接部20。
开关装置5包括按钮51、弹性件52、支撑件53以及电路板组件54。
按钮51包括主体部510以及按压部511。本实施例中,主体部510及按压部511均为圆柱状结构,主体部510较按压部511要大些,且按压部511自主体部510上面的中部向上突出。一圆形凹槽512自主体部510的下面中部向上凹进而形成。一柱体514自按压部511向下延伸、穿过凹槽512中部并超出主体部510下面。
弹性件52为螺旋弹簧,可组装在柱体514上,且该弹性件52的前端也收容于凹槽512内。
支撑件53包括板部531、自板部531两侧向下延伸的卡扣部532。板部531的中间部分的上面设有定位孔533,定位孔533中进一步设有通孔534。定位孔533较弹性件52稍大些,可收容弹性件52的下端。通孔534较柱体514稍大些,可让柱体514从其中自由穿过。每一卡扣部532包括一对相邻近的弹性臂5321以及形成于每一弹性臂5321下端的止挡部5323。此外,相邻近的弹性臂5321之间设有一定宽度的开槽5325。
电路板组件54包括电路板540、安装在电路板540中部的开关组件541、固定于电路板540右侧的发光二极管(LED)542。此外,开关组件541后方的电路板540上布置有三个导电片543。导电片543左侧的电路板540上安装有静电释放组件(ESD)544。一对第一定位孔5401设置在邻近开关组件541左右侧的电路板540上。此外,四个第二定位孔5402分别设置在电路板540的四个角落处。一对第一焊接部5451、5452布置于电路板540后部的左侧,另外一对第二焊接部5461、5462布置于电路板540后部的右侧。本实施例中,第一焊接部5451及第二焊接部5461为彼此靠近的导电孔,且通过电路板内部的线路连接,用于与传输负电的芯线连接;第一焊接部5452及第二焊接部5462为彼此分开的导电孔,且通过电路板内部的线路连接,用于与传输正电的芯线连接。
电路板540被安装至下壳体32的第二收容空间320中,下壳体32上的安装柱328插入第二定位孔5402中,从而将电路板540固定于下壳体32中。支撑件53组装至电路板540上,卡扣部532与第一定位孔5401相扣合在一起,且弹性臂5321收容于第一定位孔5401内,止挡部5323抵靠于电路板540的下面。板部531位于开关组件541的上方、且通孔534与开关组件541相对准。按钮51与弹性件52安装至支撑件53,柱体514自弹性件52中穿过并延伸至支撑件53的通孔534中,弹性件52的下端置于定位孔533中,从而使弹性件52可靠地定位于按钮51和支撑件53之间。上壳体31组装至下壳体32,按钮51的按压部511自上壳体31的上壁的窗口3100中突露出去,而主体部510抵靠于上壳体31的上壁下面。
第一线缆41具有传输电源的一对芯线411,该对芯线411的一端与电路板540上的第一焊接部5451、5452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一连接器1连接。
第二线缆42包括一对第一芯线421、三条第二芯线422以及两条光纤423。其中第一芯线421用于电源传输,与电路板540上的第二焊接部5461、5462连接;三条第二芯线422分别与电路板组件54上三个导电片543连接、并通过电路板540与开关组件541连接,三个导电片543通过电路板540内部的线路分别连接至开关组件541、发光二极管542及接地线(未图示)。
第一线缆41、第二线缆42通过电路板540的转接实现电源传输,此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较为方便。
此外,与第二连接器2中的第一端子22与第二端子23相连接的芯线在此未示出。
防尘盖6包括盖帽部61以及一对与盖帽部61连接的翼部62。
盖帽部61包括一对侧壁612、前壁613以及上壁614。侧壁612、前壁613以及上壁614相互连接而形成收容腔610。收容腔610具有下开口6100及后开口(未标号)。翼部62与侧壁612连接且相对于侧壁612向外偏置。因此,两翼部62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侧壁612之间的距离。
翼部62具有大致成圆弧状的自由端部621,本实施例中,自由端部621具有半圆形后缘625,且后缘625上面设有圆弧状的第一凸出部6251、第二凸出部6252。第一凸出部6251、第二凸出部6252大致位于后缘625对应的四十五度、一百三十五度的圆心角处。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6251、第二凸出部6252为凸条,当然,其也可以为凸点等其它结构。翼部62的自由端部621的内表面上设有枢轴622,枢轴622自半圆形后缘625所在的圆心处向内延伸。此外,枢轴622具有扩大的自由端624。
防尘盖6安装到外壳3前部,翼部62与外壳3相枢接。翼部62置于第一凹陷部312与第二凹陷部322所形成的凹陷部内,枢轴622置于第一安装孔3121与第二安装孔3221所形成的安装孔内,自由端624置于安装孔的内侧,且延伸入凹部3220且邻近缺口3224的后缘3222。防尘盖6的枢轴622可绕外壳3侧壁上的安装孔转动,也就是说,防尘盖6的盖帽部61可以从遮蔽于第二连接器2的对接部20向上翻转90度后从而与对接部20分离这一范围内转动。当对接部20穿过盖帽部61的下开口6100而容置于的收容腔610内时,第一凸出部6251卡置于后缘3222上的缺口3224内,防止防尘盖6相对于外壳3转动;当盖帽部61相对对接部20翻转90度时,第二凸出部6252卡置于后缘3222上的缺口3224内,防止防尘盖6相对于外壳3转动。
导光组件7由导光材料制成,其包括基部71以及自基部上面向上延伸的突出部72。自基部71底面向上凹进形成收容部73,收容部73较发光二极管542大些,从而可将发光二极管542容纳于其中。导光组件7安装于上壳体31下面的定位部3103的收容槽3105内,基部71被收容槽3105内的干涉部3107抵靠,突出部72延伸入上壁的通孔3102中,且突出部72的上面与上壁的上面齐平。导光组件7结构简单,与上壳体之间的组装简单、方便。
当按压按钮51时,柱体514向内移动,从而触发开关组件541,接通电路板540上的电路,导通发光二极管542,光线自导光组件7中透射出来。便于确认与线缆连接器组合100相连接的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外壳以及与连接器连接的线缆,连接器组装至外壳中,且连接器具有暴露出外壳前面的对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防尘盖,防尘盖包括盖帽部以及一对与盖帽部连接的翼部,盖帽部具有遮蔽连接器对接部的收容腔,收容腔具有可供连接器对接部从其中穿过的下开口,翼部与外壳枢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一对侧壁,侧壁的前部设有凹陷部,凹陷部的后部是圆弧结构后缘的凹部,翼部具有圆弧状的自由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后缘上设有缺口,所述自由端部具有圆弧状的后缘,且自由端部的后缘上面设有可卡置于缺口内的凸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后缘是四分之一圆弧结构,自由端部的后缘是半圆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部的后缘上面设有两个凸出部,且两个凸出部位于后缘对应的45度、135度的圆心角处,缺口设在凹部后缘的中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翼部的自由端部的内表面上设有枢轴,枢轴自半圆形后缘所在的圆心处向内延伸,侧壁前部的凹陷部内设有安装孔,枢轴置于安装孔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具有扩大的自由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盖包括一对侧壁、前壁以及上壁,所述侧壁、前壁以及上壁相互连接而形成具有下开口和后开口的收容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是可传输光信号的连接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光学模组以及遮蔽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
CN2010105837692A 2010-12-10 2010-12-10 线缆连接器组件 Pending CN1025701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37692A CN102570153A (zh) 2010-12-10 2010-12-10 线缆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37692A CN102570153A (zh) 2010-12-10 2010-12-10 线缆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0153A true CN102570153A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14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37692A Pending CN102570153A (zh) 2010-12-10 2010-12-10 线缆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701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8534A (zh) * 2022-02-18 2022-05-13 河南华民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大直径电缆端头连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8534A (zh) * 2022-02-18 2022-05-13 河南华民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大直径电缆端头连接装置
CN114498534B (zh) * 2022-02-18 2024-03-29 河南华民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大直径电缆端头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27856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9728916B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US9935401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CN205104699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TWI581530B (zh) 插座電連接器
CN104348025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2076548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8011961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pieces
US201303376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TW201725806A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102468569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与配对连接器组件的组合件
CN204333335U (zh) 电连接器
CN101557055B (zh) 屏蔽壳及基板组件
CN102468581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821914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178176Y (zh) 电连接器
CN103427181B (zh) 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TWM496864U (zh) 電連接器
CN103094781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TWI523352B (zh) USB to convert mini USB to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0257015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185278Y (zh) 具有开关功能的电连接器
CN20193714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WO2015089906A1 (zh) Usb电连接器的旋动装置
CN202150588U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