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1543A - 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1543A
CN102561543A CN2011103619683A CN201110361968A CN102561543A CN 102561543 A CN102561543 A CN 102561543A CN 2011103619683 A CN2011103619683 A CN 2011103619683A CN 201110361968 A CN201110361968 A CN 201110361968A CN 102561543 A CN102561543 A CN 102561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combined type
assembly
type module
describe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619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一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TOU GUORUN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TOU GUORUN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TOU GUORUN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TOU GUORUN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619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615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61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1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本发明包括建筑(2);主要特点在于:本发明还包括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1);所述复合式模块(1)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组合体;该组合体与建筑(2)结构的板梁连接成整体。例如:该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在建筑(2)的两侧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形成组合体;该组合体包覆建筑(2)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所述的复合式模块(1)包括立方体、棱柱体、球体等立体。本发明通过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对已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同时,可提升增建部分使用的灵活性;因为是标准化成品模块,适应性面广,灵活性强,合理的尺寸适合轻型吊装系统在既有建筑环境下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领域,更为具体地讲,本发明为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在国际专利分类表中,本发明应分为E04大类。
背景技术
目前,既有建筑的结构抗震加固作为既有建筑物安全使用的基础技术,发展至今,已形成包括对结构卸荷、用新结构替换原结构、设支点、加大结构截面、预应力加固、喷浆和喷混凝土加固、压浆和灌浆加固、粘钢加固、碳纤维、植筋加固等方式实现多类型抗震加固方式。通常的加固方式仅从既有建筑本身出发,存在以下问题:仅作为建筑物抗震安全防护的一种构件,功能单一不具备其它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结合新增建筑空间使用功能,又能够满足抗震加固作用的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包括建筑2;主要特点在于:
所述的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还包括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1;
所述的复合式模块1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与建筑2结构的板梁连接形成整体。
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在建筑2的两侧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并在顶部水平搭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包覆建筑2的屋面并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所述的组合体为所述的复合式模块1在建筑2的两侧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建筑2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一侧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另一侧多排退台互相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包覆但悬空于建筑2的屋顶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包覆但悬空于建筑2的屋顶形成所述的整体。
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两侧多排退台互相连接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两侧多排互相连接而局部抽空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围合建筑2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周边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所述的组合体为单排或多排围合建筑2的并局部抽空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周边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对既有建筑进行结构抗震加固,易实施,影响面小;所述的复合式模块在满足既有建筑抗震需求的同时,可提升增建部分使用的灵活性;因为是标准化成品模块,适应性面广,灵活性强,合理的尺寸适合轻型吊装系统在既有建筑环境下施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扼要说明,其中:
图1-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九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十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2为本发明第十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3为本发明第十二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4为本发明第十三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5为本发明第十四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6为本发明第十五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7为本发明第十六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8为本发明第十七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9为本发明第十八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在建筑2的两侧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并在顶部水平搭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包覆建筑(2)的屋面并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1-2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在建筑2的两侧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1-3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一侧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另一侧多排退台互相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1-4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包覆但悬空于屋顶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包覆但悬空于屋顶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1-5为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两侧多排退台互相连接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1-6为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一侧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另一侧多排互相连接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1-7为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两侧两排互相连接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1-8为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两侧多排互相连接而局部抽空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1-9为本发明第九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一侧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另一侧多排互相连接,多层包覆建筑2屋顶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与建筑2分别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2-1为本发明第十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单排围合互相连接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与建筑2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2-2为本发明第十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单排横向夹合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与建筑2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2-3为本发明第十二个实施例的俯视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单排纵向夹合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与建筑2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2-4为本发明第十三个实施例的俯视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单排围合局部抽空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与建筑2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2-5为本发明第十四个实施例的俯视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局部多排围合互相连接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与建筑2连接形成所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2-6为本发明第十五个实施例的俯视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多排围合互相连接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与建筑2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2-7为本发明第十六个实施例的俯视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围合局部加强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与建筑2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2-8为本发明第十七个实施例的多排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局部多排,局部抽空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与建筑2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2-9为本发明第十八个实施例的多排图。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夹合既有建筑2,局部多排加强所形成的组合体;所述的组合体与建筑2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图1至图2中示例仅是局部示意图,任何属于同一技术方案或等同物替换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图1各分图中的标号3为地面。
所述的模块1包括立方体、棱柱体、球体等各种符合建筑要求的立体建筑物。
本发明构思巧妙,易于实施,适合推广。

Claims (10)

1.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所述的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包括建筑(2);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还包括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1);
所述的复合式模块(1)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与建筑(2)结构的板梁连接形成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在建筑(2)的两侧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并在顶部水平搭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包覆建筑(2)的屋面并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组合体为所述的复合式模块(1)在建筑(2)的两侧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建筑(2)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一侧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另一侧为多排退台互相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单排竖向互相连接,包覆但悬空于建筑(2)屋顶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包覆但悬空于屋顶形成所述的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两侧多排退台互相连接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两侧多排互相连接而局部抽空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两侧分别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组合体为复合式模块(1)单排互相连接,围合建筑(2)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周边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组合体为单排或多排围合建筑(2)并局部抽空所形成的组合体;
所述的组合体在建筑(2)的周边与之连接形成所述的整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模块(1)包括立方体、棱柱体、球体。
CN2011103619683A 2011-11-16 2011-11-16 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 Pending CN1025615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19683A CN102561543A (zh) 2011-11-16 2011-11-16 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619683A CN102561543A (zh) 2011-11-16 2011-11-16 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1543A true CN102561543A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08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19683A Pending CN102561543A (zh) 2011-11-16 2011-11-16 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6154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16417C1 (ru) * 1997-05-06 1998-07-27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тектур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пособ надстройки здания при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CN1353229A (zh) * 2000-11-06 2002-06-12 任春严 多个建筑相连接组成建筑群的建筑结构
CN102003080A (zh) * 2010-11-24 2011-04-06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旧砌体建筑抗震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CN202298973U (zh) * 2011-11-16 2012-07-04 北京中投国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16417C1 (ru) * 1997-05-06 1998-07-27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тектур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пособ надстройки здания при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CN1353229A (zh) * 2000-11-06 2002-06-12 任春严 多个建筑相连接组成建筑群的建筑结构
CN102003080A (zh) * 2010-11-24 2011-04-06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旧砌体建筑抗震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CN202298973U (zh) * 2011-11-16 2012-07-04 北京中投国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97709U (zh) 轻钢龙骨钢框架组合结构
CN103669574A (zh) 建筑框架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CN205475854U (zh) 一种梁墙复合外墙构件
CN210288698U (zh) 一种带转换层的核心筒结构体系
CN102561552A (zh) 钢管混凝土间带水平缝竖向软钢耗能带剪力墙及制作方法
CN202466883U (zh) 一种新型混合式巨型抗震结构
CN107269083B (zh) 一种复合材料与钢结构混合超大跨度储料棚及其建造方法
CN202298973U (zh) 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
CN204876252U (zh) 预制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板柱结构
CN102561543A (zh) 一种附加抗震预制复合式模块的建筑
CN203729623U (zh) 建筑施工用组装式加工棚
CN202248960U (zh) 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拼装阳台底板
CN102146702B (zh) 型钢石膏组合式建筑结构
CN202519793U (zh) 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构造
CN202023257U (zh) 框架柱与组合网架楼板间的连接节点
CN102767294A (zh) 一种采用墙面钢支撑提高砌体结构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
CN212802262U (zh) 一种建筑用组合梁结构及建筑物
CN102852222A (zh) 砌块型钢组合式建筑结构
CN106639091A (zh) 一种胶合木‑混凝土组合楼盖
CN203603073U (zh) 高架车站钢混格构式组合站台梁
CN204491840U (zh) 一种便于安装和连接的空间框架式单元房
CN207228383U (zh) 牺牲型耗能伸臂桁架系统
CN203475642U (zh) 可更换钢连梁双层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联肢剪力墙
CN208309878U (zh) 保温板外墙板与屋面板连接节点
CN202767353U (zh) 钢丝网架轻质岩棉板及岩棉夹芯板墙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Beijing Zhongtou Guorun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