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7089A - 电子照相机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7089A
CN102547089A CN2011103927843A CN201110392784A CN102547089A CN 102547089 A CN102547089 A CN 102547089A CN 2011103927843 A CN2011103927843 A CN 2011103927843A CN 201110392784 A CN201110392784 A CN 201110392784A CN 102547089 A CN102547089 A CN 102547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mentioned
image
shooting
fac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27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田一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47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70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机,包括输出与在摄像面中捕捉到的光学像对应的电子图像的摄像部件。第一产生部件朝向摄像面的前方来产生第一报告。搜索部件从由摄像部件输出的电子图像中搜索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其中,该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都具有超出基准的尺寸。控制部件参照由搜索部件检测到的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的属性来控制第一产生部件的产生方式。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机
本发明引用2010年12月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274793号文献的公开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机,特别地,涉及从由摄像装置捕捉到的视场影像中检测人物的脸部图像这样的特定物体像的电子照相机。
背景技术
根据这种照相机的一个例子,在LCD监视器中显示基于由摄像装置重复捕捉到的视场影像的取景图像,并与此并行地从各帧的视场影像中检索脸部图像。如果发现脸部图像,则按照OSD方式在LCD监视器中显示表示脸部框的特征。
但是,在上述的照相机中,在LCD监视器中显示表示脸部框的特征。因此,在为了进行所谓自拍而操作者位于视场侧时,不能确认脸部框的特征即脸部图像的检测状态,操作性降低。
发明内容
按照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机,包括:摄像部件,其输出与在摄像面中捕捉到的光学像对应的电子图像;第一产生部件,其朝向摄像面的前方来产生第一报告;搜索部件,其从由摄像部件输出的电子图像中搜索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其中,该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都具有超出基准的尺寸;以及控制部件,其参照由搜索部件检测到的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的属性来控制第一产生部件的产生方式。
按照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是一种通过具备摄像部件的电子照相机的处理器来执行的、保存在实际的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摄像部件输出与在摄像面中捕捉到的光学像对应的电子图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第一产生步骤,朝向摄像面的前方来产生第一报告;搜索步骤,从由摄像步骤输出的电子图像中搜索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该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都具有超出基准的尺寸;以及控制步骤,参照由搜索步骤检测到的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的属性来控制第一产生步骤的产生方式。
按照本发明的摄像控制方法,是一种由具备摄像部件的电子照相机执行的摄像控制方法,其中,该摄像部件输出与在摄像面中捕捉到的光学像对应的电子图像,该摄像控制方法包括:第一产生步骤,朝向摄像面的前方来产生第一报告;搜索步骤,从由摄像步骤输出的电子图像中搜索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该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都具有超出基准的尺寸;以及控制步骤,参照由搜索步骤检测到的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的属性来控制第一产生步骤的产生方式。
根据参照附图所进行的对以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上述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有利点会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本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在摄像面中分配评价区域的状态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4(A)是表示从前方眺望图2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的状态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4(B)是表示从后方眺望图2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的状态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5是表示在图2实施例中参照的辞典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6是表示用于脸部识别处理的多个脸部检测框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7是表示由图2实施例参照的图表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8是表示脸部检测动作的一部分的图解图。
图9(A)是表示在监视器画面中显示的视场影像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9(B)是表示LED装置的发光状态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10(A)是表示在监视器画面中显示的视场影像的另一例的图解图。
图10(B)是表示LED装置的发光状态的另一例的图解图。
图11(A)是表示在监视器画面中显示的视场影像的又一例的图解图。
图11(B)是表示LED装置的发光状态的又一例的图解图。
图12(A)是表示在监视器画面中显示的视场影像的再一例的图解图。
图12(B)是表示LED装置的发光状态的再一例的图解图。
图13是表示由图2实施例参照的图表的另一例的图解图。
图14是表示LED控制任务中的主要脸部确定处理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15是表示图2实施例中应用的CPU的动作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图2实施例中应用的CPU的动作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图2实施例中应用的CPU的动作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图2实施例中应用的CPU的动作的再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图2实施例中应用的CPU的动作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图2实施例中应用的CPU的动作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图2实施例中应用的CPU的动作的再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图2实施例中应用的CPU的动作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图2实施例中应用的CPU的动作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图2实施例中应用的CPU的动作的再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图2实施例中应用的CPU的动作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应用的CPU的动作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构成的框图。
图28是表示图27实施例中应用的CPU的动作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图27实施例中应用的CPU的动作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基本如以下构成。摄像部件1输出与在摄像面中捕捉到的光学像对应的电子图像。第一产生部件2朝向摄像面的前方来产生第一报告。搜索部件3从由摄像部件1输出的电子图像中搜索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其中,该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都具有超出基准的尺寸。控制部件4参照由搜索部件3检测到的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的属性来控制第一产生部件2的产生方式。
参照图2,该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包括由驱动器18a以及18b分别驱动的聚焦透镜12以及光圈单元14。经过这些部件后的视场的光学像被照射到成像器16的摄像面中,并被实施光电转换。由此,生成表示视场影像的电荷。
如果操作键输入装置28上的电源键28p,则CPU26为了按照摄像任务来开始取景图像处理,而命令驱动器18c重复曝光动作以及间隔读出动作。驱动器18c响应由未图示的SG(Signal Generator)周期性地产生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对摄像面进行曝光,并且按照光栅扫描方式来读出在摄像面中生成的一部分电荷。从成像器16周期性地输出基于所读出的电荷的低分辨率的原始图像信号。
前处理电路20对从成像器16输出的原始图像信号实施CDS(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相关双重抽样)、AGC(Automatic Gain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A/D转换等处理,并输出作为数字信号的原始图像数据。所输出的原始图像数据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30被写入SDRAM32的原始图像区域32a中。
后处理电路34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30读出保存在原始图像区域32a中的原始图像数据,对读出的原始图像数据实施白平衡调整、颜色分离、YUV转换等处理。由此生成的YUV形式的图像数据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30被写入SDRAM32的YUV图像区域32b中。
LCD驱动器36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30重复读出保存在YUV图像区域32b中的图像数据,并基于所读出的图像数据来驱动LCD监视器38。其结果,视场的实时动态图像(取景图像)就被显示在监视器画面中。
参照图3,将评价区域EVA分配给摄像面的中央。评价区域EVA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的每一个方向上进行16分割,256个分割区域形成评价区域EVA。此外,前处理电路20除了上述处理以外,还执行将原始图像数据简易转换为RGB数据的简易RGB转换处理。
AE/AWB评价电路22在每次产生垂直同步信号Vsync时对由前处理电路20生成的RGB数据中属于评价区域EVA的RGB数据进行积分。由此,响应垂直同步信号Vsync从AE/AWB评价电路22输出256个积分值即256个AE/AWB评价值。
此外,AF评价电路24提取从前处理电路20输出的RGB数据中属于相同的评价区域EVA的G数据的高频成分,在每次产生垂直同步信号Vsync时对所提取出的高频成分进行积分。由此,响应垂直同步信号Vsync从AF评价电路24输出256个积分值即256个AF评价值。
CPU26与取景图像处理并列地执行基于来自AE/AWB评价电路22的输出的取景图像用AE/AWB处理,计算适当EV值以及适当白平衡调整增益。对计算出的适当EV值进行定义的光圈量以及曝光时间分别在驱动器18b以及18c中设定。此外,计算出的适当白平衡调整增益在后处理电路34中设定。其结果,将取景图像的明亮度以及白平衡调整为适当程度。
CPU26还按照与取景图像处理并列的连续AF任务,执行基于来自AF评价电路24的输出的取景图像用AF处理。聚焦透镜12在AF评价电路24的输出满足AF起动条件时,通过驱动器18a来设定合焦点。由此,将取景图像的焦距调整为适当程度。
如果半按压快门按钮28s,则CPU26就中断连续AF任务,按照摄像任务来执行记录用AF处理。记录用AF处理也还基于AF评价电路24的输出来执行。由此,对焦距进行严格调整。CPU26接着基于AE/AWB评价电路22的输出来执行记录用AF处理,计算最佳EV值。对计算出的最佳EV值进行定义的光圈量以及曝光时间与上述相同,分别由驱动器18b以及18c设定。其结果,对取景图像的明亮度进行严格调整。
如果全按压快门按钮28s,则CPU26为了进行记录处理,而对驱动器18c发出一次一次地执行曝光动作以及全像素读出动作的命令,进而起动I/F40。驱动器18c响应垂直同步信号Vsync对摄像面进行曝光,由此按照光栅扫描方式从摄像面读出所生成的全部电荷。从成像器16输出具有高分辨率的1帧原始图像信号。
由前处理电路20将从成像器16输出的原始图像信号转换为原始图像数据,转换后的原始图像数据由存储器控制电路30写入SDRAM32的原始图像区域32a中。其结果,将全按压快门按钮28sh的时间点的1帧原始图像数据取入原始图像区域32a。
此外,如果视场较暗,则有时最佳EV值会超出可设定范围的上限值,从而曝光量会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CPU26在静止图像取入处理即将开始之前驱动闪光灯发光装置44。其结果,取入原始图像区域32a的图像数据就表示照射到闪光灯发光装置44的闪光的时间点的视场。
CPU26基于保存在原始图像区域32a中的原始图像数据来计算最佳白平衡调整增益,在后处理电路34中设定所计算出的最佳白平衡调整增益。后处理电路34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30读出保存在原始图像区域32a中的原始图像数据,将所读出的原始图像数据转换为具有最佳白平衡的YUV形式的图像数据,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30将转换后的图像数据写入记录图像区域32c中。
I/F40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30读出这样保存在记录图像区域32c中的图像数据,按照文件形式将读出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42中。
另外,在将具有高分辨率的原始图像数据确保在记录图像区域32c中的时间点再次开始取景图像处理。连续AF任务也在该时间点再次起动。
CPU26按照与上述摄像任务并行的辅助LED控制任务来控制根据图4(A)所示的要领而设置在筐体CB1的正面的辅助LED装置50的发光动作。另外,LCD监视器38根据图4(B)所示的要领而设置在照相机筐体CB1的后面。因此,辅助LED装置50朝向照相机筐体CB1的前方进行发光,LCD监视器38朝向照相机筐体CB1的后方来显示图像。
在辅助LED控制任务中,在快门按钮28s处于操作状态(半按压状态)时,CPU26判别是否预定在静止图像取入处理即将开始之前驱动闪光灯发光装置44。在视场较暗从而判别为需要闪光灯发光时或设定为强制发光时,为了予告闪光灯发光,辅助LED装置50开始点亮。
在辅助LED控制任务中,在快门按钮28s处于操作状态(半按压状态)时,CPU26判别是否产生了手抖动。由CPU26取入运动检测电路52检测到的摄像面的运动向量,并将其与阈值比较,结果,在判别为产生了手抖动时,为了报告手抖动产生,辅助LED装置50开始闪烁。
点亮状态或闪烁状态的辅助LED装置50根据快门按钮28s的全按压或快门按钮28s的半按压状态的解除而熄灭。
CPU26按照与取景图像处理并列执行的脸部检测任务,从保存在SDRAM32的原始图像区域32a中的低分辨率的原始图像数据中重复检索人物的脸部图像。为了这样的脸部检测任务,准备图5所示的辞典DIC、图6所示的多个脸部检测框FD_1、FD_2、FD_3、......、以及图7所示的2个图表TBL1~TBL2。
根据图5,在辞典DIC中登记多个脸部模式FP_1、FP_2、......。此外,根据图6,脸部检测框FD_1、FD_2、FD_3、......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以及/或大小。进一步地,图7所示的图表TBL1~TBL2中的每一个图表都相当于用于记述脸部框信息的图表,由记述脸部图像的位置(检测到脸部图像的时间点的脸部检测框的位置)的栏和记述脸部图像的尺寸(检测到脸部图像的时间点的脸部检测框的尺寸)的栏形成。
在脸部检测任务中,首先,将图表TBL1指定为保持当前帧的脸部框信息的当前帧图表。其中,所指定的图表按每1帧在图表TBL1以及TBL2之间进行更新,当前帧图表在下一帧中成为前一帧图表。在完成当前帧图表的指定后,将变量K设定为“1”,脸部检测框FD_K被设定在图3所示的评价区域EVA的左上即脸部检测开始位置。
产生垂直同步信号Vsync后,将保存在SDRAM32的原始图像区域32a中的当前帧的原始图像数据中属于脸部检测框FD_K的部分图像数据与图5所示的辞典DIC中记述的多个脸部模式FP_1、FP_2、......中的每一个模式进行对照。如果判别为所关注的部分图像与某一个脸部模式相适合,就将脸部检测框FD_K的当前位置以及尺寸作为脸部框信息记述在当前帧图表中。
脸部检测框FD_K根据图8所示的要领在光栅方向上按每既定量进行移动,在评价区域EVA上的多个位置实施上述对照处理。并且,每次发现人物的脸部图像时,就将与所发现的脸部图像对应的脸部框信息(即脸部检测框FD_K的当前位置以及尺寸)记述在当前帧图表中。
在脸部检测框FD_K到达评价区域EVA的右下即脸部检测结束位置时,更新变量K,将与更新后的变量K的值对应的脸部检测框FD_K再次配置在脸部检测开始位置。与上述相同,脸部检测框FD_K在评价区域EVA中在光栅方向上移动,与通过对照处理检测到的脸部图像对应的脸部框信息被记述在当前帧图表中。重复执行这样的脸部识别处理,直到脸部检测框FD_Kmax(Kmax:末尾的脸部检测框的编号)到达脸部检测结束位置为止。
在脸部检测框FD_Kmax到达脸部检测结束位置后,对LCD驱动器36命令基于记述在当前帧图表中的脸部框信息来显示脸部框特征。LCD驱动器36根据命令按照OSD方式将脸部框特征显示在LCD监视器38中。
在脸部框特征的显示处理完成后,更新指定图表,并且初始化更新后的指定图表。进一步地,将变量K设定为“1”。下一帧的脸部识别处理响应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产生而开始。
与这样的脸部检测任务并行地,CPU26按照调整区域控制任务,对用于AE/AWB处理以及AF处理而参照的参数调整区域ADJ的位置以及形状进行定义。
在调整区域控制任务中,响应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产生来指定脸部框信息确定的前一帧图表,判别是否在前一帧图表中记述了脸部框信息。
如果在前一帧图表中记述了至少1个脸部框,则将形成评价区域EVA的256个分割区域中覆盖脸部框内的区域的一部分分割区域定义为参数调整区域ADJ。相对于此,如果在前一帧图表中一个脸部框都没有记述,则将评价区域EVA整体定义为参数调整区域ADJ。
上述取景图像用AE/AWB处理以及记录用AE/AWB处理基于从AE/AWB评价电路22输出的256个AE/AWB评价值中属于参数调整区域ADJ的AE/AWB评价值来执行。此外,取景图像用AF处理以及记录用AF处理也基于从AF评价电路24输出的256个AF评价值中属于参数调整区域ADJ的AF评价值来执行。由此,提高曝光量和焦距等摄像参数的调整精度。
CPU26进一步地按照与上述摄像任务并行的LED控制任务来控制根据图4(A)所示的要领而设置在照相机筐体CB1的正面的LED装置46R、46L、以及46C的发光动作。另外,LED装置46R、46L、以及46C朝向照相机筐体CB1的前方进行点亮或闪烁。
在LED控制任务中,响应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产生来指定脸部框信息确定的前一帧图表,并检测超出基准的尺寸的脸部框。
如果所检测到的脸部框一个都没有,则LED装置46R、46L、以及46C熄灭。如果检测到的脸部框数目为3个以上,则LED装置46R、46L、以及46C全都点亮。
如果检测到的脸部框数目为1个或2个,则执行将任一个脸部框确定为主要脸部的处理。在主要脸部确定处理中,首先,判别检测到的脸部框数目是否为2。如果检测到的脸部框数目为1,则将第一个脸部框的脸部确定为主要脸部。
如图9(A)所示,在相对于在包含数字照相机10的光轴在内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面,由脸部框KF1捕捉到的主要脸部从脸部侧观察位于右侧时,CPU26根据图9(B)所示的要领使LED装置46R闪烁。
如图10(A)所示,在相对于在包含数字照相机10的光轴在内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面,由脸部框KF1捕捉到的主要脸部从脸部侧观察位于左侧时,CPU26根据图10(B)所示的要领使LED装置46L闪烁。
如图11(A)所示,在由脸部框KF1捕捉到的主要脸部位于在包含数字照相机10的光轴在内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面附近时,CPU26根据图11(B)所示的要领使LED装置46C闪烁。
如图12(A)所示的例子这样,如果检测到的脸部框数目为2,则在主要脸部确定处理中,为了设定主要脸部确定的判断基准,针对由脸部框KF1捕捉到的脸部1以及由脸部框KF2捕捉到的脸部2,计算各个脸部框的尺寸、脸部框的位置、脸部的倾斜度、脸部的朝向、以及笑脸程度。另外,针对脸部框的位置,计算从摄像面中央到脸部框中央的距离。
对这些属性中的每一个属性设定相互不同的权重。为了设定这样的权重而准备图13所示的图表TBL3。参照图13,对脸部框的尺寸给予“40”,对脸部框的位置给予“30”,对脸部的倾斜度给予“15”,对脸部的朝向给予“10”,对笑脸程度给予“5”。这表示按照脸部框的尺寸、脸部框的位置、脸部的倾斜度、脸部的朝向、以及笑脸程度的顺序在主要脸部的确定中对它们进行重视。
还基于针对脸部1计算出的值和针对脸部2计算出的值之间的每个属性的相对比来分别分配这些权重。针对脸部框的尺寸,尺寸越大分配越多的权重,针对脸部框的位置,从摄像面中央到脸部框中央的距离越短就分配越多的权重。针对脸部的倾斜度,倾斜度越小就分配越多的权重,针对脸部的朝向,朝向数字照相机10越是朝向正面就分配越多的权重。针对笑脸程度,计算值越高就分配越多的权重。
这样的分配的结果,在对脸部1分配的权重的总和是对脸部2分配的权重的总和以上时,CPU26确定脸部1为主要脸部。在对脸部1分配的权重的总和低于对脸部2分配的权重的总和时,CPU26确定脸部2为主要脸部。
根据图12(A)所示的例子,由于脸部框KF1的尺寸和脸部框KF2的尺寸之间的相对比为3∶1,所以在权重“40”的情况下,参照图14,对脸部1分配“30”,对脸部2分配“10”。由于脸部框KF1的位置(从摄像面中央到脸部框KF1的中央的距离)和脸部框KF2的位置(从摄像面中央到脸部框KF2的中央的距离)之间的相对比为“2∶3”,所以在权重“30”的情况下,参照图14,对脸部1分配“18”,对脸部2分配“12”。
由于脸部1和脸部2相对于摄像面上的垂直方向的倾斜度之间的相对比为“2∶1”,所以在权重“15”的情况下,参照图14,对脸部1分配“5”,对脸部2分配“10”。由于相对于数字照相机10脸部1的脸部朝向的角度和脸部2的脸部朝向的角度之间的相对比为“1∶1”,所以参照图14将权重“10”对每个脸部框各分配“5”。由于脸部框KF1的笑脸程度和脸部框KF2的笑脸程度之间的相对比为“3∶2”,所以在权重“5”的情况下,参照图14,对脸部1分配“3”,对脸部2分配“2”。
这样的分配的结果,对脸部1分配的权重的总和是“61”,对脸部2分配的权重的总和是“39”。因此,由于脸部1的总和是脸部2的总和以上,所以根据图12(A)所示的例子,CPU26将由脸部框KF1捕捉到的脸部1确定为主要脸部。
在LED装置46R、46L、以及46C对主要脸部的控制完成后,CPU执行针对次脸部(=主要脸部以外的脸部)的LED装置46R、46L、以及46C的控制。
在次脸部相对于在包含数字照相机10的光轴在内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面从脸部侧观察位于右侧时,CPU26使LED装置46R点亮。在次脸部相对于在包含数字照相机10的光轴在内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面从脸部侧观察位于左侧时,CPU26使LED装置46L点亮。在次脸部位于在包含数字照相机10的光轴在内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面附近时,CPU26使LED装置46C点亮。
根据图12(A)所示的例子,相对于在包含数字照相机10的光轴在内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面,由脸部框KF1捕捉到的主要脸部从脸部侧观察位于左侧,由脸部框KF2捕捉到的次脸部从脸部侧观察位于右侧。因此,CPU26根据图12(B)所示的要领,使LED装置46L闪烁,使LED装置46R点亮。
CPU26并列执行包含图15~图16所示的摄像任务、图17所示的连续AF任务、图18所示的辅助LED控制任务、图19~图21所示的脸部检测任务、图22所示的调整区域控制任务、以及图23所示的LED控制任务在内的多个任务。与这些任务对应的控制程序存储在闪速存储器48中。
参照图15,在步骤S1中执行取景图像处理。其结果,将表示视场的取景图像显示在LCD监视器38中。在步骤S3中,起动脸部检测任务,在步骤S5中起动辅助LED控制任务,在步骤S7中起动LED控制任务。接着,在步骤S9中起动调整区域控制任务,在步骤S11中,起动连续AF任务。
在步骤S13中判别快门按钮28s是否被半按压,只要是“否”就重复步骤S15的取景图像用AE/AWB处理。取景图像用AE/AWB处理基于属于参数调整区域ADJ的AE/AWB评价值来执行,由此将取景图像的明亮度以及白平衡调整为适当程度。
如果在步骤S13中为“是”,则在步骤S17中停止调整区域控制任务,在步骤S19中停止连续AF任务。在步骤S21中执行记录用AF处理,在步骤S23中执行记录用AE处理。记录用AF处理基于属于参数调整区域ADJ的AF评价值来执行,记录用AE处理基于属于参数调整区域ADJ的AE/AWB评价值来执行。由此,对取景图像的焦距以及明亮度进行严格调整。
在步骤S25中判别快门按钮28s是否被全按压,在步骤S27中判别是否解除了快门按钮28s的操作。如果在步骤S25中是“是”,则进入步骤S29,如果在步骤S27中是“是”,则返回步骤S9。
在步骤S29中判别闪光灯发光装置44的驱动是否是必要的,如果判别结果是“否”,则进入步骤S33,另一方面,如果判别结果是“是”,则经过步骤S31的处理进入步骤S33。在步骤S31中驱动闪光灯发光装置44。
在步骤S33中,执行静止图像取入处理。其结果,将全按压快门按钮28s的时间点的1帧原始图像数据取入原始图像区域32a。在步骤S35中执行记录用AWB处理,在步骤S37中执行记录处理。记录用AWB处理基于属于参数调整区域ADJ的AE/AWB评价值来执行。由此,将具有最佳白平衡的高分辨率的视场影像记录在记录介质42中。在步骤S39中再次开始取景图像处理,并在之后返回步骤S9。
参照图17,在步骤S41中判别是否产生了垂直同步信号Vsync。如果判别结果从“否”更新为“是”,则在步骤S43中判别是否满足AF起动条件。这里,如果是“否”,则直接返回步骤S41,另一方面,如果是“是”,在步骤S45中执行取景图像用AF处理,之后返回步骤S41。
是否满足AF起动条件的判别处理基于属于参数调整区域ADJ的AF评价值来执行,取景图像用AF处理也基于属于参数调整区域ADJ的AF评价值来执行。由此,持续对取景图像的焦距进行调整。
参照图18,在步骤S51中判别是否预定驱动闪光灯发光装置44,如果判别结果是“否”,则进入步骤S55,另一方面,如果判别结果是“是”,则经过步骤S53的处理进入步骤S55。在步骤S53中为了予告闪光灯发光而开始辅助LED装置50的点亮。
在步骤S55中判别是否产生了手抖动,如果判别结果是“否”,则进入步骤S59,另一方面,如果判别结果是“是”,则经过步骤S57的处理进入步骤S59。在步骤S57中为了报告手抖动产生而开始辅助LED装置50的闪烁。
在步骤S59中判别是否全按压了快门按钮28s,如果判别结果是“否”,则在步骤S61中判别是否解除了快门按钮28s的半按压状态。如果步骤S61的判别结果是“否”,则返回步骤S59,如果步骤S59或步骤S61的判别结果被更新为“是”,则进入步骤S63。在步骤S63中,将点亮状态或闪烁状态的辅助LED装置50熄灭。
参照图19,在步骤S71中对图表TBL1~TBL2进行初始化,在步骤S73中将图表TBL1指定为当前帧图表。在步骤S75中将变量K设定为“1”,在步骤S77中将脸部检测框FD_K配置在评价区域EVA的左上的脸部检测开始位置。
另外,当前帧图表通过后述的步骤S103的处理在图表TBL1~TBL2之间进行更新。因此,当前帧图表在下一帧中成为前一帧图表。
在步骤S79中判别是否产生了垂直同步信号Vsync,在判别结果从“否”更新为“是”后,在步骤S81中将变量L设定为“1”。在步骤83中将属于脸部检测框FD_K的部分图像与登记在辞典DIC中的脸部模式FP_L进行对照,在步骤S85中判别脸部检测框FD_K的部分图像是否适合于脸部模式FP_L。
在此,如果是“否”,则在步骤S87中增加变量L,在步骤S89中判别增加后的变量L是否超出常数Lmax(Lmax:登记在辞典DIC中的脸部模式的总数)。并且,如果L≤Lmax,则返回步骤S83,另一方面,如果L>Lmax,则进入步骤S93。
如果在步骤S85中为“是”,则进入步骤S91,将脸部检测框FD_K的当前位置以及尺寸作为脸部框信息记述在指定图表中。在步骤S91的处理完成后,进入步骤S93中。
在步骤S93中,判别脸部检测框FD_K是否到达评价区域EVA的右下的脸部检测结束位置。在此,如果是“否”,则在步骤S95中将脸部检测框FD_K在光栅方向上移动既定量,之后,返回步骤S81。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93中是“是”,则在步骤S97中增加变量K,在步骤S99中判别增加后的变量K是否超出“Kmax”。
并且,如果K≤Kmax,则返回步骤S77,另一方面,如果K>Kmax,则进入步骤S101。在步骤S101中对LCD驱动器36命令基于记述在当前帧图表中的脸部框信息来显示脸部框特征。其结果,按照OSD方式在取景图像上显示脸部框特征。在步骤S103中,更新指定图表并对更新后的指定图表进行初始化。在步骤S103的处理完成后,在步骤S105中将变量K设定为“1”,之后,返回步骤S77。
参照图22,在步骤S111中判别是否产生了垂直同步信号Vsync,如果判别结果从“否”更新为“是”,则在步骤S113中指定前一帧图表。在步骤S115中,判别是否在前一帧图表中记述有脸部框,如果是“是”,则进入步骤S117,另一方面,如果是“否”,则进入步骤S119。
在步骤S117中,将形成评价区域EVA的256个分割区域中覆盖记述在指定图表中的脸部框内的区域的一部分分割区域定义为调整区域ADJ。在步骤S119中将评价区域EVA整体定义为调整区域ADJ。在步骤S117或S119的处理完成后,返回步骤S111。
参照图23,在步骤S121中判别是否产生了垂直同步信号Vsync,如果判别结果从“否”更新为“是”,则在步骤S123中指定前一帧图表。在步骤S125中,从前一帧图表中检测超出基准的尺寸的脸部框。
在步骤S127中,判别在步骤S125中检测到的脸部框数目是否为0,如果判别结果是“是”,则进入步骤S131,另一方面,如果判别结果是“否”,则进入步骤S129。在步骤S131中,使LED装置46R、46L、以及46C熄灭,之后,返回步骤S121。
在步骤S129中判别在步骤S125中检测到的脸部框数目是否为1或2,如果判别结果是“是”,则进入步骤S133,另一方面,如果判别结果是“否”,则在步骤S137中点亮LED装置46R、46L、以及46C。在步骤S137的处理完成后,之后,返回步骤S121。
在步骤S133中,为了将由步骤S125检测到的脸部框的某一个确定为主要脸部而执行主要脸部确定处理。在步骤S135中,基于摄像面上的由步骤S133确定的主要脸部或次脸部的位置,对LED装置46R、46L、以及46C执行自适应控制,之后,返回步骤S121。
步骤S133的主要脸部确定处理按照图24所示的子例程来执行。在步骤S141中,判别在步骤S125中检测到的脸部框数目是否为2,如果判别结果是“否”,则进入步骤S149,另一方面,如果判别结果是“是”,则进入步骤S143。
在步骤S143中,为了设定主要脸部确定的判断基准,针对由脸部框KF1捕捉到的脸部1以及由脸部框KF2捕捉到的脸部2来计算各个脸部框的尺寸、脸部框的位置、脸部的倾斜度、脸部的朝向、以及笑脸程度。在步骤S145中,基于在步骤S143中针对脸部1计算出的值和针对脸部2计算出的值之间的相对比,分别按它们的每一个属性来分配权重。
在步骤S147中,判别对脸部1分配的权重的总和是否为对脸部2分配的权重的总和以上,如果判别结果是“是”,则进入步骤S149,另一方面,如果判别结果是“否”,则进入步骤S151。
在步骤S149中将脸部1确定为主要脸部,在步骤S151中将脸部2确定为主要脸部。步骤S149或步骤S151的处理完成后,回到上一层的例程。
步骤S135的自适应控制按照图25所示的子例程来执行。在步骤S161中,判别相对于在包含数字照相机10的光轴在内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面,主要脸部从脸部侧观察是否位于右侧。如果判别结果是“是”,则进入步骤S165,另一方面,如果判别结果是“否”,则进入步骤S163。
在步骤S163中,判别相对于在包含数字照相机10的光轴在内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面,主要脸部从脸部侧观察是否位于左侧。如果判别结果是“是”,则进入步骤S167,另一方面,如果判别结果是“否”,则进入步骤S169。
在步骤S165中使LED装置46R闪烁,在步骤S167中使LED装置46L闪烁,在步骤S169中使LED装置46C闪烁。在步骤S165、步骤S167、或步骤S169的处理完成后,进入步骤S171。
在步骤S171中,判别在主要脸部以外是否存在次脸部,如果判别结果是“否”,则进入步骤S183,另一方面,如果判别结果是“是”,则进入步骤S173。
在步骤S173中,判别相对于在包含数字照相机10的光轴在内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面,次脸部从脸部侧观察是否位于右侧。如果判别结果是“是”,则进入步骤S177,另一方面,如果判别结果是“否”,则进入步骤S175。
在步骤S175中,判别相对于在包含数字照相机10的光轴在内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面,次脸部从脸部侧观察是否位于左侧。如果判别结果是“是”,则进入步骤S179,另一方面,如果判别结果是“否”,则进入步骤S181。
在步骤S177中使LED装置46R点亮,在步骤S179中使LED装置46L点亮,在步骤S181中使LED装置46C点亮。在步骤S177、步骤S179、或步骤S181的处理完成后,进入步骤S183。
在步骤S183中,使LED装置46R、46L、46C中在步骤S165~S169以及步骤S177~S181中的任一个步骤中都没有闪烁或点亮的LED装置熄灭。在步骤S183的处理完成后,回到上一层的例程。
由以上说明可知,成像器16具有捕捉视场的摄像面并输出视场影像。LED装置46朝向视场来产生第一报告。CPU26从由成像器16输出的视场影像中搜索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其中,该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都具有超出基准的尺寸,参照检测到的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的属性来控制LED装置46的产生方式。
在通过所谓自拍来拍摄包括操作者本身在内的1个或2个以上的人物的情况下,在视场影像中出现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根据本发明,参照各个脸部图像的属性来控制朝向视场的第一报告的产生方式。操作者能够根据第一报告的产生方式来把握构图,由此提高与自拍相关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LED装置46R、46L、或46C基于摄像面上的主要脸部的位置来闪烁,并基于摄像面上的次脸部的位置来点亮,由此,来区别针对主要脸部的报告和针对次脸部的报告。但是,也可以使用能够使LED装置46R、46L、以及46C中的每一个来发出2种颜色光的LED,根据发光颜色不同来区别。
在该情况下,取代图25的步骤S165~S169,分别执行图26的步骤S191~S195,取代图25的步骤S177~S181,分别执行图26的步骤S197~S201。
在步骤S191中,使LED装置46R按照绿色闪烁,在步骤S193中使LED装置46L按照绿色闪烁,在步骤S195中使LED装置46C按照绿色闪烁。在步骤S197中使LED装置46R按照红色闪烁,在步骤S193中使LED装置46L按照红色闪烁,在步骤S195中使LED装置46C按照红色闪烁。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从保存在原始图像区域32a中的原始图像数据检测到的脸部框数目来使LED装置46R、46L、46C的发光方式进行变化。但是,振动设备54根据图27所示的要领而设置在数字照相机10中,可以基于检测到的脸部框数目使振动设备54的振动方式进行变化。
在该情况下,在图23所示的步骤S131和步骤S121之间执行图28所示的步骤S211的处理,在图23所示的步骤S137和步骤S121之间执行图28所示的步骤S213的处理。此外,如果图24所示的步骤S141的判别结果是“否”,则在步骤S149的处理之前执行图29所示的步骤S215的处理,如果判别结果是“是”,则在步骤S143的处理之前执行图29所示的步骤S217的处理。
参照图28,在步骤S211中停止振动设备54的振动。在步骤S213中使振动设备54连续振动。
参照图29,在步骤S215中使振动设备54按照1Hz的周期振动。在步骤S217中使振动设备54按照2Hz的周期振动。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将辅助LED装置50设置在照相机筐体CB1的正面,并使其与闪光灯发光的预定对应而点亮,与手抖动的产生对应而闪烁。但是,也可以追加辅助LED装置,与闪光灯发光的预定以及手抖动的产生关联起来分别使不同的LED装置发光。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多任务OS以及与通过该多任务OS执行的多个任务相当的控制程序预先存储在闪速存储器48中。但是,也可以根据图30所示的要领将用于连接外部服务器的通信I/F56设置在数字照相机10中,将一部分控制程序作为内部控制程序从一开始就准备在闪速存储器48中,另一方面,从外部服务器获取其他的一部分控制程序作为外部控制程序。该情况下,上述动作由内部控制程序以及外部控制程序的协作来实现。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将由CPU26执行的处理区分为包括图15~图16所示的摄像任务、图17所示的连续AF任务、图18所示的辅助LED控制任务、图19~图21所示的脸部检测任务、图22所示的调整区域控制任务、以及图23所示的LED控制任务在内的多个任务。但是,这些任务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多个小任务,进一步可将区分后的一部分多个小任务与其他任务综合。此外,在将传送任务区分为多个小任务时,可以从外部服务器获取其全部或一部分。
以上详细说明并图示了本发明,但是,很显然这仅仅是作为图解以及一个例子而使用,并不应当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的精神以及保护范围仅由所附加的权利要求书的语句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电子照相机,包括:
摄像部件,其输出与在摄像面中捕捉到的光学像对应的电子图像;
第一产生部件,其朝向上述摄像面的前方来产生第一报告;
搜索部件,其从由上述摄像部件输出的电子图像中搜索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其中,该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都具有超出基准的尺寸;以及
控制部件,其参照由上述搜索部件检测到的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的属性来控制上述第一产生部件的产生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产生部件包括设置在照相机筐体的正面的多个发光元件,
上述控制部件包括:
位置检测部件,其检测上述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的位置来作为上述属性的一部分;以及
发光部件,其使上述多个发光元件中与由上述位置检测部件检测到的1个或2个以上的位置分别对应的1个或2个以上的发光元件发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件还包括对上述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分配次序的分配部件,
上述发光部件使上述1个或2个以上的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发光元件按照由上述分配部件分配的次序而以不同的方式来发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配部件在上述脸部图像的数目为2个以上时,基于上述脸部图像的尺寸、位置、倾斜度、朝向、以及笑脸程度中的至少一部分来分配上述次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照相机还包括:
探测部件,其探测手抖动;以及
第二产生部件,其响应上述探测部件的探测而朝向上述摄像面的前方来产生第二报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发光元件基于上述发光部件的发光处理按照多个色调中的任一个色调来发光,
上述发光部件使上述1个或2个以上的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发光元件按照由上述分配部件分配的次序而以不同的色调来发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照相机还包括第三产生部件,该第三产生部件根据由上述搜索部件检测到的脸部图像的数目而通过不同周期的振动来产生第三报告。
8.一种计算机程序,是一种通过具备摄像部件的电子照相机的处理器来执行的、保存在实际的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摄像部件输出与在摄像面中捕捉到的光学像对应的电子图像,
该计算机程序包括:
第一产生步骤,朝向上述摄像面的前方来产生第一报告;
搜索步骤,从由上述摄像步骤输出的电子图像中搜索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该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都具有超出基准的尺寸;以及
控制步骤,参照由上述搜索步骤检测到的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的属性来控制上述第一产生步骤的产生方式。
9.一种摄像控制方法,是一种由具备摄像部件的电子照相机执行的摄像控制方法,其中,该摄像部件输出与在摄像面中捕捉到的光学像对应的电子图像,该摄像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产生步骤,朝向上述摄像面的前方来产生第一报告;
搜索步骤,从由上述摄像步骤输出的电子图像中搜索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该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都具有超出基准的尺寸;以及
控制步骤,参照由上述搜索步骤检测到的1个或2个以上的脸部图像中的每一个脸部图像的属性来控制上述第一产生步骤的产生方式。
CN2011103927843A 2010-12-09 2011-12-01 电子照相机 Pending CN1025470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4793 2010-12-09
JP2010274793A JP5709500B2 (ja) 2010-12-09 2010-12-09 電子カメ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7089A true CN102547089A (zh) 2012-07-04

Family

ID=46199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27843A Pending CN102547089A (zh) 2010-12-09 2011-12-01 电子照相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61786B2 (zh)
JP (1) JP5709500B2 (zh)
CN (1) CN1025470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1911A (zh) * 2015-03-24 2016-11-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49002B2 (en) * 2016-04-12 2019-07-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5898147B (zh) * 2016-05-24 2018-09-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测光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1987A (ja) * 2001-09-26 2003-04-04 Canon Inc プログラム提供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2005020226A (ja) * 2003-06-25 2005-01-20 Olympus Corp 電子カメラ
JP2005086669A (ja) * 2003-09-10 2005-03-31 Olympus Corp カメラ
JP4314567B2 (ja) * 2003-12-04 2009-08-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プログラム
JP4970716B2 (ja) * 2004-09-01 2012-07-11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カメラ
JP4687542B2 (ja) * 2006-04-13 2011-05-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577275B2 (ja) 2006-06-07 2010-11-1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画像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577794B (zh) * 2006-07-25 2011-12-0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摄取系统
JP5493284B2 (ja) * 2008-03-31 2014-05-1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48614B2 (ja) * 2008-09-03 2012-10-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方法
JP5297766B2 (ja) 2008-10-31 2013-09-25 株式会社ザクティ 電子カメラ
JP2010161704A (ja) 2009-01-09 2010-07-22 Nec Corp 携帯端末、その撮影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10092066A (ja) 2009-12-07 2010-04-22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自動合焦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が実行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1911A (zh) * 2015-03-24 2016-11-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257427B2 (en) 2015-03-24 2019-04-09 Lenovo (Beijing) Limi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48098A1 (en) 2012-06-14
US8861786B2 (en) 2014-10-14
JP5709500B2 (ja) 2015-04-30
JP2012124765A (ja) 201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7580B (zh) 图像拾取设备和控制图像拾取的装置和方法
CN104320571B (zh) 电子设备及用于电子设备的方法
JP5744437B2 (ja) 追尾装置、追尾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413235B2 (ja) 電子カメラ
CN107707871A (zh) 图像处理设备、摄像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2843509A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1656831A (zh) 电子照相机
US20110273589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CN101014095B (zh) 用于显示识别区域和图像的方法及摄像设备
CN101640764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JP2012103979A (ja) 画像処理装置
CN104219455B (zh) 成像装置、检测闪烁的方法以及信息处理单元
CN107431764A (zh) 摄影装置、摄影装置主体及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547089A (zh) 电子照相机
CN102685386A (zh) 图像再生控制装置
JP5865120B2 (ja) 電子カメラ
CN102098439A (zh) 电子照相机
CN101729787A (zh) 电子照相机
CN103037160A (zh) 数字拍摄设备及控制所述数字拍摄设备的方法
CN102055903A (zh) 电子照相机
EP3855724B1 (en)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imaging control system
JP2006081087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2011030093A (ja) ビデオカメラ
JP2012150236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14045318A (ja) 電子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