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5546B - 循环冷却系统及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循环冷却系统及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5546B
CN102545546B CN201110391510.2A CN201110391510A CN102545546B CN 102545546 B CN102545546 B CN 102545546B CN 201110391510 A CN201110391510 A CN 201110391510A CN 102545546 B CN102545546 B CN 1025455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ld
air cooler
temperature
circulation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15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5546A (zh
Inventor
丁一工
姚为正
张建
阮卫华
王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CHANG XUJI JINGRUI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XUCHANG XUJI JINGRUI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CHANG XUJI JINGRUI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XUCHANG XUJI JING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915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45546B/zh
Priority to US14/361,834 priority patent/US9756762B2/en
Priority to BR112014013280-1A priority patent/BR112014013280B1/pt
Priority to AP2014007681A priority patent/AP2014007681A0/xx
Priority to PCT/CN2012/076186 priority patent/WO20130788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545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5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5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55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81Thermal management, e.g. liquid flow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45Thermal management, e.g. inverter 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循环冷却系统及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其中在循环冷却系统分为内冷循环装置、板式换热器和外冷循环装置三部分,其中内冷循环装置用于对发热设备进行循环冷却;板式换热器用于将来自外冷循环装置中的外冷却水和来自内冷循环装置中的内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外冷循环装置,用于对外冷却水进行冷却。同时可以分别对外冷循环装置中包括的外冷主循环泵、蓄冷水池、水风板翅式换热器、蓄冷空冷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进行控制。从而在对发热设备进行冷却的同时,有效地节省了用水量和用电量。

Description

循环冷却系统及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领域,特别是涉及循环冷却系统及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众多的发电、输电设备中使用的一次冷却设备均采用密闭循环的冷却系统。为保证发热设备的温度在其材料可承受或工艺要求的范围内,一般有最大进水温度的要求。
以直流输电设备中的换流阀为例,换流阀冷却设备中直接冷却换流阀的一次冷却水为纯水,该纯水将换流阀晶闸管发出的热量带走。为了能够循环利用该一次冷却水,换流阀冷却设备必须配备专用的室外冷却设备。
图1为现有技术中密闭循环冷却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密闭循环冷却设备主要由主循环泵1、稳压装置2、旁路水处理装置3、补水装置4、室外换热设备5组成。其中主循环泵1作为换流阀的一次冷却水循环的动力源;稳压装置2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旁路水处理装置3是保证一次冷却水的水质满足换流阀要求的必需设备;补水装置4是在系统水量不足时必要的补充设施;室外换热设备5是保证换流阀冷却要求的核心和保证,没有它整个换流阀冷却设备将失去效用。
目前常用的室外冷却设备主要有闭式冷却塔和空气冷却器两种。
空气冷却器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效果较好,但是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空气冷却器的性能会显著下降,甚至起不到冷却的作用。同时空气冷却器耗电量较大,运行成本较高。
闭式冷却塔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但是因蒸发导致的水损耗量比较大,为了确保闭式冷却塔能够正常工作,需要连续对因蒸发而损失的水进行补充,因此运行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冷却系统及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从而在对发热设备进行冷却的同时,有效地节省了用水量和用电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循环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内冷循环装置、板式换热器和外冷循环装置,其中外冷循环装置包括外冷主循环泵、蓄冷水池、水风板翅式换热器、蓄冷空冷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其中:
内冷循环装置,用于对发热设备进行循环冷却;
板式换热器,用于将来自外冷循环装置中的外冷却水和来自内冷循环装置中的内冷却水进行热交换;
外冷循环装置,用于对外冷却水进行冷却,其中在外冷循环装置中:
外冷主循环泵,用于驱动外冷却水在外冷循环装置中循环;
蓄冷水池,用于存储和冷却外冷却水,并接收板式换热器提供的外冷却水;
水风板翅式换热器,用于对来自蓄冷水池的外冷却水进行冷却,并将外冷却水提供给蓄冷空冷器;
蓄冷空冷器,用于对来自水风板翅式换热器的外冷却水进行冷却,并将外冷却水提供给板式换热器;
第一阀门,用于控制将蓄冷水池存储的外冷却水提供给板式换热器;
第二阀门,用于控制将蓄冷水池存储的外冷却水提供给水风板翅式换热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包括:
温度传感器周期性地对环境温度进行测量;
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对上述的循环冷却系统中的外冷循环装置中的外冷主循环泵、蓄冷空冷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进行控制。
本发明将循环冷却系统分为内冷循环装置、板式换热器和外冷循环装置三部分,其中内冷循环装置用于对发热设备进行循环冷却;板式换热器用于将来自外冷循环装置中的外冷却水和来自内冷循环装置中的内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外冷循环装置,用于对外冷却水进行冷却。同时可以分别对外冷循环装置中包括的外冷主循环泵、蓄冷水池、水风板翅式换热器、蓄冷空冷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进行控制。从而在对发热设备进行冷却的同时,有效地节省了用水量和用电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密闭循环冷却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内冷循环装置21、板式换热器22和外冷循环装置23,其中外冷循环装置23包括外冷主循环泵231、蓄冷水池232、水风板翅式换热器233、蓄冷空冷器234、第一阀门235和第二阀门236,其中:
内冷循环装置21,用于对发热设备进行循环冷却。
板式换热器22,用于将来自外冷循环装置23中的外冷却水和来自内冷循环装置21中的内冷却水进行热交换。
外冷循环装置23,用于对外冷却水进行冷却。
其中在外冷循环装置23中:
外冷主循环泵231,用于驱动外冷却水在外冷循环装置23中循环。
蓄冷水池232,用于存储和冷却外冷却水,并接收板式换热器22提供的外冷却水。
水风板翅式换热器233,用于对来自蓄冷水池232的外冷却水进行冷却,并将外冷却水提供给蓄冷空冷器234。
蓄冷空冷器234,用于对来自水风板翅式换热器233的外冷却水进行冷却,并将外冷却水提供给板式换热器22。
第一阀门235,用于控制将蓄冷水池232存储的外冷却水提供给板式换热器22。
第二阀门236,用于控制将蓄冷水池232存储的外冷却水提供给水风板翅式换热器233。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循环冷却系统,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内冷循环装置、板式换热器和外冷循环装置三部分,其中内冷循环装置用于对发热设备进行循环冷却;板式换热器用于将来自外冷循环装置中的外冷却水和来自内冷循环装置中的内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外冷循环装置,用于对外冷却水进行冷却。同时可以分别对外冷循环装置中包括的外冷主循环泵、蓄冷水池、水风板翅式换热器、蓄冷空冷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进行控制。从而在对发热设备进行有效冷却的同时,有效地节省了用水量和用电量。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循环冷却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
温度传感器,用于周期性地对环境温度进行测量。
控制器,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对外冷循环装置中的外冷主循环泵、蓄冷空冷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周期为半个小时、1个小时、两个小时或其它合适的时间间隔。
图3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3中包括的板式换热器22和外冷循环装置23与图2中所示的板式换热器22和外冷循环装置23相同。图3中的内冷循环装置21具体包括内冷主循环泵211、内冷空冷器212、第三阀门213、第四阀门214和第五阀门215。其中在内冷循环装置21中:
内冷主循环泵211,用于驱动内冷却水在内冷循环装置21中循环。
内冷空冷器212,用于对发热设备加热的内冷却水进行冷却。
第三阀门213,用于控制内冷空冷器212将内冷却水提供给发热设备。
第四阀门214,用于控制内冷空冷器212将内冷却水提供给板式换热器22;
第五阀门215,用于控制板式换热器22将内冷却水提供给发热设备。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循环冷却系统中的控制器还根据温度传感器周期性测量的环境温度对内冷循环装置21中的内冷主循环泵211、内冷空冷器212、第三阀门213、第四阀门214和第五阀门215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周期为半个小时、1个小时、两个小时或其它合适的时间间隔。
图4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4中,当环境温度不大于温度T1时,控制器打开外冷主循环泵231、内冷主循环泵211,关闭内冷空冷器212和蓄冷空冷器234的风机、打开第二阀门236、第四阀门214、第五阀门215,关闭第一阀门235、第三阀门213。
其中温度T1由系统使用地点处的环境最低温度而定。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T1的取值范围为-10℃~-5℃。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内冷空冷器212和蓄冷空冷器234的风机全停,系统只依赖内冷空冷器212、蓄冷空冷器234的自然散热和自然通风的板翅式换热器233的冷却来满足冷却的需要。在此实施例中,典型的一套循环冷却系统的最大能耗只有55KW。
图5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5中,当环境温度低于温度T0、并且发热设备停止运行时,为了防止系统结冻,可采用温度相对较高的蓄冷水池232中的水进行补偿的方式,其中T0<T1,该T1与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温度T1相同。具体为,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外冷循环装置23中的第一阀门235,并关闭第二阀门236。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T0的取值范围为-20℃~-10℃。
在该实施例中,典型的一套循环冷却系统的最大能耗只有55KW。
图6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6中,在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1并不大于温度T2时,控制器打开外冷主循环泵231、内冷主循环泵211,打开蓄冷空冷器234的风机,关闭内冷空冷器212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236、第四阀门214、第五阀门215,关闭第一阀门235、第三阀门213,其中T1<T2。
T1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温度T1相同,T2由内冷空冷器212在此环境温度范围内的散热量和自然通风的水风板翅式换热器233和蓄冷空冷器234的设计冷却容量裕度确定,当裕度越大时,T2的温度值越高。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T2的取值范围为5℃~10℃。
在该实施例中,系统只依赖内冷空冷器212的自然散热、蓄冷空冷器234的强制通风散热和板翅式换热器233的自然通风就可以满足冷却的需要。在此实施例中,典型的一套循环冷却系统的最大能耗为121KW。
图7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7中,在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2并不大于温度T3时,控制器关闭外冷主循环泵231,并关闭蓄冷空冷器234的风机,打开内冷主循环泵211,打开内冷空冷器212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三阀门213,关闭第四阀门214、第五阀门215,其中T2<T3,内冷空冷器212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冷空冷器212以50%的功率进行运转。
在该实施例中,T2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温度T2相同。T3由内冷空冷器212在此环境温度范围内时的设计冷却容量裕度确定,当裕度越大,T3的温度值越高。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T3的取值范围为15℃~20℃。
在该实施例中,系统只依赖内冷空冷器212中50%的功率即可满足冷却需要。在此实施例中,典型的一套循环冷却系统的最大能耗为132KW。
图8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8中,在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3并不大于温度T4时,控制器打开外冷主循环泵231、内冷主循环泵211,打开内冷空冷器212的风机,关闭蓄冷空冷器234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236、第四阀门214、第五阀门215,关闭第一阀门235、第三阀门213,其中T3<T4,内冷空冷器212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冷空冷器212以62%的功率进行运转。
在该实施例中,T3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温度T3相同。T4由在此环境温度范围内时内冷空冷器212的设计冷却容量裕度和水风板翅式换热器233的设计容量确定,当上述两者的任意其一的设计冷却容量裕度越大,T4的温度值越高。但出于节能及成本投资的角度考虑,可以考虑增大水风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裕度。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T4的取值范围为20℃~30℃。
在该实施例中,可仅依赖内冷空冷器212即可满足冷却需要,也可采用蓄冷水池232夜间自然冷却,白天启动板式换热器233作为内冷空冷器212的辅助冷却设备的方式。毫无疑问,若采用内冷空冷器212的风机全开运转与水风板翅式换热器233结合的方式则无疑更加使得冷却系统运行更加节能。在该实施例中,典型的一套循环冷却系统的最大能耗为220KW,在夜间能耗能降低20%。
图9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9中,在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4并不大于温度T5时,控制器打开外冷主循环泵231、内冷主循环泵211,打开内冷空冷器212的风机、蓄冷空冷器234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236、第四阀门214、第五阀门215,关闭第一阀门235、第三阀门213,其中T4<T5,内冷空冷器212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冷空冷器212以70%的功率进行运转。
在该实施例中,T4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温度T4相同。T5由在此环境温度范围内时水风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容量确定,当其设计冷却容量裕度越大,T5的温度值越高。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T5的取值范围为30℃~37℃。
在该实施例中,可仅依赖内冷空冷器212即可满足冷却需要,也可采用蓄冷水池232夜间自然冷却,白天启动板式换热器233作为内冷空冷器212的辅助冷却设备的方式。毫无疑问,若采用内冷空冷器212和蓄冷空冷器234的风机全开运转与水风板翅式换热器233结合的方式则无疑更加使得冷却系统运行更加节能,当然可以在夜间启动蓄冷空冷器234的风机以进一步对外冷却水进行冷却。在该实施例中,典型的一套循环冷却系统的最大能耗为240KW。
图10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10中,在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5并不大于温度T6时,控制器关闭外冷主循环泵231,并关闭蓄冷空冷器234的风机,打开内冷主循环泵211,打开内冷空冷器212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三阀门213,关闭第四阀门214、第五阀门215,其中T5<T6,内冷空冷器212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冷空冷器212以100%的功率进行运转。
在该实施例中,T5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温度T5相同。T6由系统所在地的极端环境最高温度所决定,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T6的取值范围为38℃~42℃。
在该实施例中,典型的一套循环冷却系统的最大能耗为285KW。
图11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11中,在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6时,控制器打开内冷主循环泵211和外冷主循环泵231,打开内冷空冷器212的风机,关闭蓄冷空冷器234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一阀门235、第四阀门214、第五阀门215,关闭第二阀门236、第三阀门213。其中T6与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温度T6相同,内冷空冷器212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冷空冷器212以100%的功率进行运转。
图12为本发明循环冷却系统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为了进一步节省能耗,控制器还在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6时,控制器除按图11所示方式进行控制外,还指示温度传感器停止对环境温度进行测量。
系统还包括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其中:
第一定时器,用于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6时开始计时。
控制器还在第一定时器计时达到M个小时后关闭第一定时器,在图11所示的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打开蓄冷空冷器234的风机,打开第二阀门236、第三阀门213,关闭第一阀门235、第四阀门214、第五阀门215,如图12所示,并指示第二定时器开始计时,并在第二定时器计时达到N个小时后关闭第二定时器,指示温度传感器重新开始测量的环境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M和N的取值范围是10-12小时。
例如,当白天的温度超过38℃,系统会在第一定时器规定的M个小时内一直采用图11所述的实施例进行冷却,而在经过M个小时,此时可能处于夜间或温度较38℃有明显降低,此时一方面利用内冷空冷器212对内冷却水进行强制通风,另一方面利用蓄冷空冷器234的强制通风和水风板翅式换热器233的自然冷却对外冷却水进行N个小时的冷却,以便在白天温度较高时利用经过冷却的外冷却水进行冷却时能够节省能耗。
在该实施例中,典型的一套循环冷却系统的最大能耗为319KW。
根据以上实施例,可将循环冷却系统的运行特点概括如下:
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如小于T2,内冷空冷器风机全停,外冷循环设备只依赖水风板翅式换热器和蓄冷空冷器进行冷却。
在环境温度较高时,例如在T2和T6之间,采用内冷空冷器强制通风运行并结合其它方式进行冷却。
当环境温度高于一定值时,例如大于T6,此时内冷空冷器冷却能力将不再能够满足冷却的需求,因此需要使用在夜间冷却的外冷却水作为内冷却水的冷却介质,从而有效保证了环境最热时仍可满足发热设备对冷却容量和冷却水温度的要求。
上述图4-图12所示实施例的最大能耗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节能效果有明显改善,并且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节能效果越好。
图13为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如下:
步骤101:温度传感器周期性地对环境温度进行测量;
步骤102: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对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外冷循环装置中的外冷主循环泵、蓄冷空冷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进行控制。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循环冷却系统包括内冷循环装置、板式换热器和外冷循环装置三部分,其中内冷循环装置用于对发热设备进行循环冷却;板式换热器用于将来自外冷循环装置中的外冷却水和来自内冷循环装置中的内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外冷循环装置,用于对外冷却水进行冷却。同时可以分别对外冷循环装置中包括的外冷主循环泵、蓄冷水池、水风板翅式换热器、蓄冷空冷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进行控制。从而在对发热设备进行有效冷却的同时,有效地节省了用水量和用电量。
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周期为半个小时、1个小时、两个小时或其它合适的时间间隔。
图14为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如下:
步骤201:温度传感器周期性地对环境温度进行测量。
步骤202: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对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外冷循环装置中的外冷主循环泵、蓄冷空冷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进行控制。
步骤203: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对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内冷循环装置中的内冷主循环泵、内冷空冷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进行控制。
图15为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如下:
步骤301:温度传感器周期性地对环境温度进行测量。
步骤302:控制器判断环境温度是否不大于T1时,若环境温度大于T1则执行步骤304;若温度不大于T1是执行步骤303。其中T1的取值范围为-10℃~-5℃。
步骤303:控制器打开外冷主循环泵、内冷主循环泵,关闭蓄冷空冷器和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三阀门。之后返回步骤301。
在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当环境温度低于T0、并且发热设备停止工作时,控制器在步骤303的操作基础上进一步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之后返回步骤301。
其中T0<T1,T0的取值范围为-15℃~-5℃。
步骤304:控制器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温度T1并不大于温度T2,当环境温度满足该条件,则执行步骤305,否则执行步骤306。其中T2>T1,T2的取值范围为-5℃~10℃。
步骤305:控制器打开外冷主循环泵、内冷主循环泵,打开蓄冷空冷器的风机,关闭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三阀门。之后返回步骤301。
步骤306:控制器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温度T2并不大于温度T3,当环境温度满足该条件,则执行步骤307,否则执行步骤308。其中T3>T2,T3的取值范围为15℃~20℃。
步骤307:控制器关闭外冷主循环泵,并关闭蓄冷空冷器的风机,打开内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三阀门,关闭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其中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冷空冷器以50%的功率进行运转。之后返回步骤301。
步骤308:控制器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温度T3并不大于温度T4,当环境温度满足该条件,则执行步骤309,否则执行步骤310。其中T4>T3,T4的取值范围为20℃~30℃。
步骤309:控制器打开外冷主循环泵、内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关闭蓄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其中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冷空冷器以62%的功率进行运转。之后返回步骤301。
步骤310:控制器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温度T4并不大于温度T5,当环境温度满足该条件,则执行步骤311,否则执行步骤312。其中T5>T4,T5的取值范围为30℃~37℃。
步骤311:控制器打开外冷主循环泵、内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的风机、蓄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其中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冷空冷器以70%的功率进行运转。之后返回步骤301。
步骤312:控制器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温度T5并不大于温度T6,当环境温度满足该条件,则执行步骤313,否则执行步骤314。其中T6>T5,T6的取值范围为38℃~42℃。
步骤313:控制器关闭外冷主循环泵,并关闭蓄冷空冷器的风机,打开内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三阀门,关闭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其中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冷空冷器以100%的功率进行运转。之后返回步骤301。
步骤314:控制器打开内冷主循环泵和外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关闭蓄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一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其中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冷空冷器以100%的功率进行运转。之后返回步骤301。
在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当环境温度大于T6时,在控制器执行步骤309中的控制操作后,温度传感器停止对环境温度进行测量,第一定时器开始进行计时,控制器在第一定时器计时达到M个小时后关闭第一定时器,打开蓄冷空冷器234的风机,打开第二阀门236、第三阀门213,关闭第一阀门235、第四阀门214、第五阀门215,并指示第二定时器开始计时。当第二定时器计时达到N个小时后,关闭第二定时器,温度传感器重新开始测量的环境温度。之后返回步骤30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M和N的取值范围是10-12小时。
本发明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24)

1.一种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内冷循环装置、板式换热器和外冷循环装置,其中外冷循环装置包括外冷主循环泵、蓄冷水池、水风板翅式换热器、蓄冷空冷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其中:
内冷循环装置,用于对发热设备进行循环冷却;
板式换热器,用于将来自外冷循环装置中的外冷却水和来自内冷循环装置中的内冷却水进行热交换;
外冷循环装置,用于对外冷却水进行冷却,其中在外冷循环装置中:
外冷主循环泵,用于驱动外冷却水在外冷循环装置中循环;
蓄冷水池,用于存储和冷却外冷却水,并接收板式换热器提供的外冷却水;
水风板翅式换热器,用于对来自蓄冷水池的外冷却水进行冷却,并将外冷却水提供给蓄冷空冷器;
蓄冷空冷器,用于对来自水风板翅式换热器的外冷却水进行冷却,并将外冷却水提供给板式换热器;
第一阀门,用于控制将蓄冷水池存储的外冷却水提供给板式换热器;
第二阀门,用于控制将蓄冷水池存储的外冷却水提供给水风板翅式换热器;
其中内冷循环装置包括内冷主循环泵、内冷空冷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其中在内冷循环装置中:
内冷主循环泵,用于驱动内冷却水在内冷循环装置中循环;
内冷空冷器,用于对发热设备加热的内冷却水进行冷却;
第三阀门,用于控制内冷空冷器将内冷却水提供给发热设备;
第四阀门,用于控制内冷空冷器将内冷却水提供给板式换热器;
第五阀门,用于控制板式换热器将内冷却水提供给发热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其中:
温度传感器,用于周期性地对环境温度进行测量;
控制器,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对外冷循环装置中的外冷主循环泵、蓄冷空冷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还根据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对内冷循环装置中的内冷主循环泵、内冷空冷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不大于温度T1时,打开外冷主循环泵、内冷主循环泵,关闭蓄冷空冷器和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三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还在温度传感器测量当前环境温度低于温度T0、且发热设备停止运行时,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其中T0<T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还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1并不大于温度T2时,打开外冷主循环泵、内冷主循环泵,打开蓄冷空冷器的风机,关闭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其中T1<T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还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2并不大于温度T3时,关闭外冷主循环泵,并关闭蓄冷空冷器的风机,打开内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三阀门,关闭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其中T2<T3,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还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3并不大于温度T4时,打开外冷主循环泵、内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关闭蓄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其中T3<T4,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还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4并不大于温度T5时,打开外冷主循环泵、内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的风机、蓄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其中T4<T5,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还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5并不大于温度T6时,关闭外冷主循环泵,并关闭蓄冷空冷器的风机,打开内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三阀门,关闭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其中T5<T6,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还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6时,打开内冷主循环泵和外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关闭蓄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一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其中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其中:
第一定时器,用于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6时开始计时;
控制器还在第一定时器计时达到M个小时后关闭第一定时器,打开蓄冷空冷器的风机,打开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并指示第二定时器开始计时,并在第二定时器计时达到N个小时后关闭第二定时器,重新根据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进行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M和N的取值范围是10-12小时。
14.一种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温度进行测量;
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对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系统中的外冷循环装置中的外冷主循环泵、蓄冷空冷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进行控制;控制器还根据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对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循环装置包括内冷主循环泵、内冷空冷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和第五阀门进行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不大于温度T1时,控制器打开外冷主循环泵、内冷主循环泵,关闭蓄冷空冷器和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三阀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当前环境温度低于温度T0、且发热设备停止运行时,控制器进一步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其中T0<T1。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1并不大于温度T2时,控制器打开外冷主循环泵、内冷主循环泵,打开蓄冷空冷器的风机,关闭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其中T1<T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2并不大于温度T3时,控制器关闭外冷主循环泵,并关闭蓄冷空冷器的风机,打开内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三阀门,关闭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其中T2<T3,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3并不大于温度T4时,控制器打开外冷主循环泵、内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关闭蓄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其中T3<T4,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4并不大于温度T5时,控制器打开外冷主循环泵、内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和蓄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二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其中T4<T5,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5并不大于温度T6时,控制器关闭外冷主循环泵,并关闭蓄冷空冷器的风机,打开内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三阀门,关闭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其中T5<T6,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6时,控制器打开内冷主循环泵和外冷主循环泵,打开内冷空冷器的风机,关闭蓄冷空冷器的风机,同时打开第一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关闭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其中内冷空冷器以预定比例的功率进行运转。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大于温度T6时,第一定时器开始计时;
在第一定时器计时达到M个小时后,控制器还关闭第一定时器,打开蓄冷空冷器的风机,打开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关闭第一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并指示第二定时器开始计时;
在第二定时器计时达到N个小时后,控制器关闭第二定时器,并重新根据温度传感器测量的环境温度进行控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M和N的取值范围是10-12小时。
CN201110391510.2A 2011-12-01 2011-12-01 循环冷却系统及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 Active CN1025455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1510.2A CN102545546B (zh) 2011-12-01 2011-12-01 循环冷却系统及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
US14/361,834 US9756762B2 (en) 2011-12-01 2012-05-29 Circulativ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irculation in the cooling system
BR112014013280-1A BR112014013280B1 (pt) 2011-12-01 2012-05-29 sistema de resfriamento circulante e método para controlar tal sistema de resfriamento circulante
AP2014007681A AP2014007681A0 (en) 2011-12-01 2012-05-29 Circulation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irculating cooling system
PCT/CN2012/076186 WO2013078842A1 (zh) 2011-12-01 2012-05-29 循环冷却系统及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1510.2A CN102545546B (zh) 2011-12-01 2011-12-01 循环冷却系统及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5546A CN102545546A (zh) 2012-07-04
CN102545546B true CN102545546B (zh) 2014-05-14

Family

ID=46351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1510.2A Active CN102545546B (zh) 2011-12-01 2011-12-01 循环冷却系统及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56762B2 (zh)
CN (1) CN102545546B (zh)
AP (1) AP2014007681A0 (zh)
BR (1) BR112014013280B1 (zh)
WO (1) WO20130788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09776B4 (de) * 2010-03-01 2014-01-02 Rittal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egeln eines in oder an einem Schaltschrank angebrachten Kühlgerätes
CN103476228A (zh) * 2013-09-10 2013-12-25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一种闭式复合冷却系统
CN103582396B (zh) * 2013-11-06 2016-09-2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直流换流阀用带蓄冷的外冷却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3746541A (zh) * 2013-12-13 2014-04-23 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电制冷辅助式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
CN104362833B (zh) * 2014-11-06 2018-09-07 国家电网公司 用于直流输电的换流阀和阀厅的联合换热系统
CN104359155B (zh) * 2014-11-06 2018-11-23 许昌许继晶锐科技有限公司 换流阀和阀厅联合换热系统
CN104377938B (zh) * 2014-12-01 2017-09-26 南阳防爆集团电气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器冷却系统
CN104501447B (zh) * 2014-12-03 2018-11-23 许昌许继晶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CN105050353B (zh) * 2015-01-19 2018-08-14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一种测试台纯水冷却循环系统
CN106737237B (zh) * 2016-12-25 2018-09-21 重庆市永川区华益机械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抛丸机用可调式用插座
CN110290682A (zh) * 2019-07-02 2019-09-27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换流站冷却系统
US10813249B1 (en) * 2019-07-30 2020-10-20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Tunable cold plates
CN110412541B (zh) * 2019-08-21 2022-06-14 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激光雷达的液冷装置、激光雷达系统和车辆
CN111725948B (zh) * 2020-06-18 2022-10-25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水电站平面冷却器的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系统
JP2022108688A (ja) * 2021-01-13 2022-07-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温調システ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770A (zh) * 2001-09-05 2003-03-19 陈正松 双回路闭合循环纯水冷却装置
CN202435232U (zh) * 2011-12-01 2012-09-12 国家电网公司 循环冷却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46444A (en) * 1978-05-08 1979-11-15 Hitachi Ltd Heat pump type air conditioner employing solar heat
JPS59119750A (ja) 1982-12-24 1984-07-11 Toshiba Corp 水冷式サイリスタ変換器
JPS6373879A (ja) 1986-09-12 1988-04-04 Toshiba Corp 水冷式サイリスタ変換装置
JPH05136587A (ja) 1991-11-12 1993-06-01 Hitachi Ltd 水冷却装置
DE4340317C2 (de) * 1993-11-26 1996-03-21 Daimler Benz Aerospace Airbus Kühlsystem zur Kühlung von Lebensmitteln in einem Flugzeug
JPH07218075A (ja) 1994-02-02 1995-08-18 Hitachi Ltd コンピュータ冷却装置
CN2294433Y (zh) 1997-03-28 1998-10-14 荣秀惠 一种冰蓄冷器
JP4174917B2 (ja) 1999-06-30 2008-11-05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冷却システム
GB0029194D0 (en) * 2000-11-30 2001-01-17 Honeywell Normalair Garrett Cooling apparatus
CN2561099Y (zh) 2002-08-05 2003-07-16 广州市高澜水技术有限公司 密闭式循环水冷却装置
DE10361653B4 (de) * 2003-12-30 2008-08-07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Kühleinrichtung zum Abführen von Wärme von einer im Innenraum eines Flugzeuges angeordneten Wärmequelle
CN1632430A (zh) 2004-12-28 2005-06-29 包军婷 冷库水冷式冷凝器蓄能型循环冷却技术
US7334422B2 (en) * 2005-11-29 2008-02-26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Cab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liquid cool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CN100494650C (zh) * 2006-05-10 2009-06-0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双循环强制冷却系统
WO2007149022A1 (en) 2006-06-22 2007-12-27 Abb Technology Ltd. An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for cooling
US20080047688A1 (en) * 2006-08-28 2008-02-28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Cooling System And Cooling Method For Cooling Components Of A Power Electronics
DE102006041788B4 (de) * 2006-09-06 2012-06-14 Airbus Operations Gmbh Luftfahrzeug-Elektronikkühleinrichtung für ein Luftfahrzeug mit einem Flüssigkeitskühlsystem
CN201053795Y (zh) 2007-02-15 2008-04-30 韩广 一种保鲜冷库用的冰蓄冷恒温恒湿装置
CN201043863Y (zh) 2007-05-30 2008-04-02 王利品 一种电石炉密闭式循环水冷却装置
US20100084118A1 (en) 2008-08-21 2010-04-08 Airbus Operations Cooling system for aircraft electric or electronic devices
DE102008058451B4 (de) * 2008-11-21 2010-11-18 Airbus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Notbelüftung einer Flugzeugkabine im Fall eines Lecks im Bereich eines Luftmischers
CN201352745Y (zh) 2009-02-09 2009-11-25 广州市高澜水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的密闭式循环水冷却装置
CN201491453U (zh) 2009-09-09 2010-05-26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屏温控系统
CN101694357A (zh) * 2009-10-20 2010-04-14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双循环可高浓缩倍数运行的工业循环冷却水装置
CN201774788U (zh) * 2010-07-19 2011-03-23 深圳市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通讯机房冷却系统
CN201852343U (zh) * 2010-11-16 2011-06-01 重庆微松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精密高温冷却压缩机制冷系统
CN201878485U (zh) 2010-11-25 2011-06-22 广州智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在线检修功能的水冷却系统
CN102368615A (zh) 2011-09-30 2012-03-07 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vc密闭式循环纯水冷却系统
CN102435032B (zh) * 2011-12-01 2014-05-1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密闭式循环水冷却装置和方法
CN102435033B (zh) 2011-12-01 2014-05-14 国家电网公司 密闭式循环水冷却装置及其方法
CN202403477U (zh) 2011-12-01 2012-08-2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密闭式循环水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770A (zh) * 2001-09-05 2003-03-19 陈正松 双回路闭合循环纯水冷却装置
CN202435232U (zh) * 2011-12-01 2012-09-12 国家电网公司 循环冷却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太阳能辅助CO2热泵与制冷系统实验研究;孙兆虎等;《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0331;第29卷(第3期);全文 *
孙兆虎等.太阳能辅助CO2热泵与制冷系统实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第29卷(第3期),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56762B2 (en) 2017-09-05
BR112014013280A2 (pt) 2017-06-13
BR112014013280B1 (pt) 2021-05-04
AP2014007681A0 (en) 2014-06-30
WO2013078842A1 (zh) 2013-06-06
CN102545546A (zh) 2012-07-04
US20150068722A1 (en) 2015-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5546B (zh) 循环冷却系统及控制循环冷却系统的方法
CN202435232U (zh) 循环冷却系统
CN106585414B (zh) 一种智能化多回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
CN205194809U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CN204885359U (zh) 一种电池组温度调节系统
EP3689647A1 (en) Automobi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automobile having same
CN205194807U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US9596786B2 (en) Closed circulating water 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6394457U (zh) 一种智能化多回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
CN205194808U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CN201637595U (zh) 换热器性能测试装置
CN205383712U (zh) 一种建筑物的冷冻水节能系统
CN105716343A (zh) 半导体制冷设备风冷式散热控制方法
CN105070974A (zh) 一种电池组温度调节系统
CN207441867U (zh) 一种燃料电池堆的热管理系统
CN204156059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风冷电池包热管理装置
CN105716342A (zh) 半导体制冷设备风冷式散热控制方法
CN201900790U (zh) 胶印机uv干燥装置水冷却系统
CN106440599A (zh) 一种可实现宽温区自然冷却的液冷温控系统
CN206905581U (zh) 数据中心多功能节能型冷却塔
CN204388264U (zh) 一种中央空调水循环节能系统
CN202764188U (zh) 风冷式挤出机水温控制装置
CN201615653U (zh) 太阳能风冷热泵“三效”空调装置
CN203518099U (zh) 寒冷季室外直接防冻取冷装置
CN208817826U (zh) 全自动智能调节节能型供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