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4944A - 插头 - Google Patents

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4944A
CN102544944A CN2011100876002A CN201110087600A CN102544944A CN 102544944 A CN102544944 A CN 102544944A CN 2011100876002 A CN2011100876002 A CN 2011100876002A CN 201110087600 A CN201110087600 A CN 201110087600A CN 102544944 A CN102544944 A CN 102544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order
plug
source
vibra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76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宗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Co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44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49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58Contacts spaced along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插头,其用以连接一第一扬声器。第一扬声器包括第一磁铁、第一振动件与第一磁电感应元件。第一振动件用以相对第一磁铁振动而发声。第一磁电感应元件用以感应第一磁铁的磁场而产生电能。插头包括一第一音源端子、一对第一电源端子以及一接地端子。第一音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一振动件。这对第一电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一磁电感应元件而输出第一磁电感应元件产生的电能。接地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一振动件。

Description

插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输出扬声器所产生的电能的插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子产品无不朝向轻巧迷你化的趋势发展,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使用迷你化的电子产品,如收音机或随身听等。此外,由于个人数字产品的日渐普及,例如常见的MP3随身听、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笔记型电脑等,更是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另外,结合收音机与MP3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已经出现。
不论是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使用者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资讯,耳机已成为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此外,耳机也提供了聆听者较佳的声音传输,使聆听者能清楚的听到及了解声音内容,不像在空气中传输声音会造成不清晰的情况,且特别是在使用者移动期间,例如在运动、开车、激烈活动或吵杂的环境下也不会受到影响。
为了驱动耳机发声,有线耳机是由耳机线从播放器处取得电能。然而,播放器常采用可携式的设计,必须善加利用有限的电能。因此,如何减少有线耳机的用电量,甚至是从耳机回收能源给播放器利用,就成为符合环保目的的研究方向。此外,耳机所回收的能源要如何传回播放器,也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另外,部分的播放器也可搭配外接式喇叭而播放音乐,外接式喇叭的耗电量更大,若能从外接式喇叭回收能源给播放器,更是对于节省电能极有助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可搭配能利用振动件的振动而发电以节能省电的扬声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插头用以连接一第一扬声器。第一扬声器包括一第一磁铁、一第一振动件与一第一磁电感应元件。第一振动件用以相对第一磁铁振动而发声。第一磁电感应元件用以感应第一磁铁的磁场而产生电能。插头包括一第一音源端子、一对第一电源端子以及一接地端子。第一音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一振动件。第一电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一磁电感应元件而输出第一磁电感应元件产生的电能。接地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一振动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插头还用以连接一第二扬声器。第二扬声器包括一第二磁铁、一第二振动件与一第二磁电感应元件。第二振动件用以相对第二磁铁振动而发声。第二磁电感应元件用以感应第二磁铁的磁场而产生电能。插头还包括一第二音源端子以及一对第二电源端子。第二音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二振动件。第二电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二磁电感应元件而输出第二磁电感应元件产生的电能。接地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二振动件。此外,第一音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音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例如是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插头还用以连接一第二扬声器。第二扬声器包括一第二磁铁与一第二振动件。第二振动件用以相对第二磁铁振动而发声。插头还包括一第二音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二振动件。接地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二振动件。此外,第一音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音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例如是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音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
本发明的另一插头用以连接一第一扬声器。第一扬声器包括一第一磁铁、一第一振动件、一第一整流器与一第一磁电感应元件。第一振动件用以相对第一磁铁振动而发声。第一磁电感应元件用以感应第一磁铁的磁场而产生电能。插头包括一第一音源端子、一第一电源端子以及一接地端子。第一音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一振动件。第一电源端子用以经由第一整流器而电性连接第一磁电感应元件并输出第一磁电感应元件产生的电能。接地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一振动件,接地端子并用以经由该第一整流器而电性连接第一磁电感应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插头还用以连接一第二扬声器。第二扬声器包括一第二磁铁、一第二振动件、一第二整流器与一第二磁电感应元件。第二振动件用以相对第二磁铁振动而发声。第二磁电感应元件用以感应第二磁铁的磁场而产生电能。插头还包括一第二音源端子以及一第二电源端子。第二音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二振动件。第二电源端子用以经由第二整流器而电性连接第二磁电感应元件并输出第二磁电感应元件产生的电能。接地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二振动件,接地端子并用以经由第二整流器而电性连接第二磁电感应元件。此外,第一音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音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例如是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插头还用以连接一第二扬声器。第二扬声器包括一第二磁铁与一第二振动件。第二振动件用以相对第二磁铁振动而发声。插头还包括一第二音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二振动件。接地端子用以电性连接第二振动件。此外,第一音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音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例如是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音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插头具有电性连接扬声器的磁电感应元件的电源端子,可输出磁电感应元件产生的电能给相连的装置。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头与一扬声器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插头连接的扬声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之扬声器的电路板的正视图;
图4是图1的插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5至图9分别是本发明另外五种实施例的插头与扬声器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50、60、70、80、90A、90B:插头
52:第一音源端子
54:第一电源端子
56:接地端子
58:绝缘材料
62:第二音源端子
64:第二电源端子
100、102:第一扬声器
110:壳体
120:磁铁
130:第一振动件
132:振膜
134:线圈
140:第一磁电感应元件
150、250:整流器
160A:电路板
162A、162B:音讯输出端子
164A、164B:音讯输入端子
166A、166B:电源输入端子
168A、168B:电源输出端子
170:导磁件
200、202、204:第二扬声器
230:第二振动件
240:第二磁电感应元件
C10: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头与一扬声器的连接状态示意图,而图2是图1的插头连接的扬声器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插头80用以连接一第一扬声器100。插头80包括一第一音源端子52、两个第一电源端子54以及一接地端子56。第一音源端子52用以电性连接第一扬声器100的第一振动件130。两个第一电源端子54都电性连接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接地端子56用以电性连接第一振动件130。图1中是以实际产品可能有的外观来表现插头80,但第一扬声器100的部分则仅以方块的形式表示。
请参照图2,图1的插头80连接的第一扬声器100例如包括一壳体110、一磁铁120、一第一振动件130以及一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磁铁120配置于壳体110内。第一振动件130配置于壳体110内,用以相对磁铁120振动而发声。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配置于第一振动件130上,用以感应磁铁120的磁场而产生电能。当第一扬声器100在发声时,第一振动件130会相对磁铁120振动,并带动第一振动件130上的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相对磁铁120振动。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在振动中感应到的磁铁120的磁场会有强弱与方向的变化,并因此产生电能。由此方式,第一扬声器100虽然消耗电能来发声,但也能同时由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产生电能。
请参照图1与图2,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感应产生的交流电可经由插头80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54向外输出,例如是输出至与插头80相连的手机、随身音乐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音响主机或其他电子装置。因此,本实施例的插头80可用以将第一扬声器100所产生的电能输出,而接收到此电能的电子装置可直接利用此电能而执行工作,或者是将电能储存到电子装置内建的电池中。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插头80非常符合现今节能减碳的环保趋势。本发明的插头所连接的扬声器可以是小型的耳机,但也可以是大型的外接式音箱,因为不论扬声器的尺寸大小,都可利用磁电感应元件来产生电能。
请再参照图2,第一振动件130例如包括一振膜132与配置于振膜132上的一线圈134。当线圈134因为输入的电讯号的变化而产生磁场的变化时,线圈134的磁场会与磁铁120的磁场互相作用而导致线圈134的移动,进而带动振膜132产生振动以发出声音。线圈134电性连接第一音源端子52以及接地端子56。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振动件130也可以是其他型态,只要可以带动第一振动件130上的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相对磁铁120振动,就可由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产生电能。
图3是图2的扬声器的电路板的正视图。请参照图2与图3,第一扬声器100还包括一电路板160A,配置于壳体110。电路板160A具有两个音讯输出端子162A与162B、两个音讯输入端子164A与164B、两个电源输入端子166A与166B与两个电源输出端子168A与168B,图2中仅示意性地绘示部分的端子。音讯输入端子164A电性连接音讯输出端子162A。音讯输入端子164B电性连接音讯输出端子162B。电源输入端子166A电性连接电源输出端子168A。电源输入端子166B电性连接电源输出端子168B。第一振动件130电性连接音讯输出端子162A与162B。本实施例中,音讯输出端子162A与162B是电性连接第一振动件130的线圈134的两端,以传递音源讯号至线圈134。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电源输入端子166A与166B,故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的感应电流可经由电源输出端子168A与168B向外输出。另外,本实施例是以音讯输出端子162A与162B、音讯输入端子164A与164B、电源输入端子166A与166B与电源输出端子168A与168B都位于电路板160A的同一表面为例,但这些端子也可位于电路板160A的不同表面。在此说明,图2的第一扬声器100的剖面图中的各端子的位置并非直接对应图3中的各端子的位置,仅以方便说明本实施例的方式表现,且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是一线圈,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不同型态的磁电感应元件。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扬声器100可还包括一导磁件(yoke)170,配置于磁铁120上。本实施例的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是感应磁铁120的磁场而产生电能。
请参照图1与图3,插头50的第一音源端子52是依序经由音讯输入端子164A与音讯输出端子162A而电性连接第一振动件130的线圈134,线圈134再依序经由音讯输出端子162B与音讯输入端子164B而电性连接接地端子56。插头50的一个第一电源端子54是依序经由电源输出端子168A与电源输入端子166A而电性连接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再依序经由电源输入端子166B与电源输出端子168B而电性连接插头50的另一第一电源端子54。
图4是图1的插头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第一音源端子52、两个第一电源端子54与接地端子56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C10。举例而言,第一音源端子52、两个第一电源端子54与接地端子56都是呈套管状。第一音源端子52、两个第一电源端子54与接地端子56的前段的外径大致相同,而第一音源端子52、两个第一电源端子54与接地端子56的后段的外径则依序递增,以便于层层穿套。另外,第一音源端子52、两个第一电源端子54与接地端子56之间留有同心环间隙,以包覆或灌注绝缘材料58。绝缘材料58同时具有固定第一音源端子52、两个第一电源端子54与接地端子56的功能。在此,并不限定第一音源端子52、两个第一电源端子54与接地端子56的排列顺序,可依需求适当调整。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插头与两个扬声器的连接状态示意图。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插头90A与图1的插头80相似,差异在于图1的插头80仅连接一个扬声器(第一扬声器100),本实施例的插头90A连接了两个扬声器(第一扬声器100与第二扬声器200)。第一扬声器100与第二扬声器200基本上相同,第二扬声器200也有一第二磁铁(未绘示)、一第二振动件230与一第二磁电感应元件240。第二振动件230与第二磁电感应元件240的作用分别与第一振动件130与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相同。插头90A比图1的插头80多了一第二音源端子62以及两个第二电源端子64。第二音源端子62用以电性连接第二振动件230。两个第二电源端子64用以电性连接第二磁电感应元件240而输出第二磁电感应元件240产生的电能。接地端子56用以电性连接第一振动件130与第二振动件230。本实施例的插头90A可用以将第一扬声器100与第二扬声器200所产生的电能输出。此外,第一音源端子52、两个第一电源端子54、第二音源端子62、两个第二电源端子64与接地端子56例如是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但本发明并不限定外型与排列顺序。后续各实施例的插头的端子都可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但本发明并不限定外型与排列顺序。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插头与两个扬声器的连接状态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插头90B与图5的插头90A相似,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插头90A连接的第二扬声器202没有磁电感应元件。插头90B比图5的插头90A少了两个第二电源端子64。本实施例的插头90B可用以将第一扬声器100所产生的电能输出。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插头与扬声器的连接状态示意图。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插头50与图1的插头80相似,差异在于插头50有只有一个第一电源端子54。第一电源端子54电性连接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但接地端子56电性连接第一振动件130与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亦即是,第一振动件130与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共用同一接地端子56。为了配合这样的设计,第一扬声器102需要具备整流器150。整流器150用以将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感应产生的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后再传至第一电源端子54。整流器150的形式以及与各元件的细部连接方式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插头与两个扬声器的连接状态示意图。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插头60与图7的插头50相似,差异在于图7的插头50仅连接一个扬声器(第一扬声器102),本实施例的插头60连接了两个扬声器(第一扬声器102与第二扬声器204)。第一扬声器102与第二扬声器204基本上相同,第二扬声器204也有一第二磁铁(未绘示)、一第二振动件230、一第二磁电感应元件240与一整流器250。第二振动件230与第二磁电感应元件240的作用分别与第一振动件130与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相同。插头60比图7的插头50多了一第二音源端子62以及一第二电源端子64。第二音源端子62用以电性连接第二振动件230。第二电源端子64用以电性连接第二磁电感应元件240而输出第二磁电感应元件240产生的电能。接地端子56用以电性连接第一振动件130、第一磁电感应元件140、第二振动件230与第二磁电感应元件240。本实施例的插头60可用以将第一扬声器102与第二扬声器204所产生的电能输出。此外,第一音源端子52、第一电源端子54、第二音源端子62、第二电源端子64与接地端子56例如是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但本发明并不限定外型与排列顺序。后续各实施例的插头的端子都可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但本发明并不限定外型与排列顺序。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插头与两个扬声器的连接状态示意图。请参照图9,本实施例的插头70与图8的插头60相似,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插头60连接的第二扬声器202没有磁电感应元件。插头70比图8的插头60少了第二电源端子64。本实施例的插头70可用以将第一扬声器102所产生的电能输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插头具有电性连接扬声器的磁电感应元件的电源端子,可输出磁电感应元件产生的电能给相连的装置,例如是手机、随身音乐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音响主机或其他电子装置。因此,本实施例的插头所输出的电能可供相连的电子装置直接利用此电能而执行工作,或者是将电能储存到电子装置内建的电池中。本发明的插头非常符合现今节能减碳的环保趋势。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插头,用以连接一第一扬声器,其中该第一扬声器包括第一磁铁、第一振动件与第一磁电感应元件,该第一振动件用以相对该第一磁铁振动而发声,该第一磁电感应元件用以感应该第一磁铁的磁场而产生电能,该插头包括:
第一音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一振动件;
一对第一电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一磁电感应元件而输出该第一磁电感应元件产生的电能;以及
接地端子,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一振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还用以连接一第二扬声器,其中该第二扬声器包括第二磁铁、第二振动件与第二磁电感应元件,该第二振动件用以相对该第二磁铁振动而发声,该第二磁电感应元件用以感应该第二磁铁的磁场而产生电能,该插头还包括:
第二音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二振动件;以及
一对第二电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二磁电感应元件而输出该第二磁电感应元件产生的电能,其中该接地端子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二振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中该第一音源端子、该对第一电源端子、该第二音源端子、该对第二电源端子与该接地端子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还用以连接一第二扬声器,其中该第二扬声器包括第二磁铁与第二振动件,该第二振动件用以相对该第二磁铁振动而发声,该插头还包括:
第二音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二振动件,其中该接地端子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二振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其中该第一音源端子、该对第一电源端子、该第二音源端子与该接地端子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中该第一音源端子、该对第一电源端子与该接地端子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
7.一种插头,用以连接一第一扬声器,其中该第一扬声器包括第一磁铁、第一振动件、第一整流器与第一磁电感应元件,该第一振动件用以相对该第一磁铁振动而发声,该第一磁电感应元件用以感应该第一磁铁的磁场而产生电能,该插头包括:
第一音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一振动件;
第一电源端子,用以经由该第一整流器而电性连接该第一磁电感应元件并输出该第一磁电感应元件产生的电能;以及
接地端子,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一振动件,并用以经由该第一整流器而电性连接该第一磁电感应元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还用以连接第二扬声器,其中该第二扬声器包括第二磁铁、第二振动件、第二整流器与第二磁电感应元件,该第二振动件用以相对该第二磁铁振动而发声,该第二磁电感应元件用以感应该第二磁铁的磁场而产生电能,该插头还包括:
第二音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二振动件;以及
第二电源端子,用以经由该第二整流器而电性连接该第二磁电感应元件并输出该第二磁电感应元件产生的电能,其中该接地端子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二振动件,该接地端子并用以经由该第二整流器而电性连接该第二磁电感应元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其中该第一音源端子、该第一电源端子、该第二音源端子、该第二电源端子与该接地端子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还用以连接一第二扬声器,其中该第二扬声器包括第二磁铁与第二振动件,该第二振动件用以相对该第二磁铁振动而发声,该插头还包括:
第二音源端子,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二振动件,其中该接地端子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二振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头,其中该第一音源端子、该第一电源端子、该第二音源端子与该接地端子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其中该第一音源端子、该第一电源端子与该接地端子排成一列而构成一柱体。
CN2011100876002A 2010-12-15 2011-04-08 插头 Pending CN1025449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44068A TW201225445A (en) 2010-12-15 2010-12-15 Plug
TW099144068 2010-12-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4944A true CN102544944A (zh) 2012-07-04

Family

ID=46234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76002A Pending CN102544944A (zh) 2010-12-15 2011-04-08 插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56942A1 (zh)
CN (1) CN102544944A (zh)
TW (1) TW20122544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335959A1 (en) * 2022-04-19 2023-10-19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lc Turn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able assembl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66821Y (zh) * 2001-02-02 2001-12-19 金冠宏 可控式省电插座
JP2004221743A (ja) * 2003-01-10 2004-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機械変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移動体装置
CN1540808A (zh) * 2003-04-25 2004-10-27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20060030219A1 (en) * 2004-08-09 2006-02-09 Jui-Shu Huang Phone jack for a 5.1 channel headpho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6475B2 (ja) * 1997-10-16 2002-0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プラグ・ジャック式光電共用伝送装置
CA2360818A1 (en) * 2001-10-31 2003-04-30 Jui-Shu Huang Multichannel phone plug
JP4134247B1 (ja) * 2007-06-20 2008-08-20 株式会社エクセル電子 多極ジャック及び多極プラグ
JPWO2009072166A1 (ja) * 2007-12-06 2011-04-21 株式会社エクセル電子 多極ジャック及び多極プラグ
US8651750B2 (en) * 2009-11-19 2014-02-18 Apple Inc. Audio connectors with optical structures and electrical contac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66821Y (zh) * 2001-02-02 2001-12-19 金冠宏 可控式省电插座
JP2004221743A (ja) * 2003-01-10 2004-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機械変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移動体装置
CN1540808A (zh) * 2003-04-25 2004-10-27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20060030219A1 (en) * 2004-08-09 2006-02-09 Jui-Shu Huang Phone jack for a 5.1 channel headpho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56942A1 (en) 2012-06-21
TW201225445A (en) 201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25650U (zh) 压电陶瓷双频耳机结构
US8073172B2 (en) Speaker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using same
DE60304578D1 (de) Rechteckiger wandler mit einem magneten
WO2020187325A1 (zh) 振动发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6226701U (zh) 电声转换器及电子设备
CN203086728U (zh) 声学模组
CN101860777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JP3209356U (ja) 多機能イヤホンケーブル
CN101374362B (zh) 具有防静电电路板的耳机喇叭
CN102544944A (zh) 插头
CN202435570U (zh) 耳机装置
WO2019228295A1 (zh) 移动终端的盖板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1321412B (zh) 微型麦克风
CN102378089A (zh) 扬声器与电子装置
CN101998199A (zh) 耳机
WO2020216040A1 (zh) 终端设备
CN201967086U (zh) 一种麦克风
CN112993540A (zh) 电子设备
CN204836577U (zh) Mems麦克风
CN102685650A (zh) 电子装置
KR101092900B1 (ko) 스피커 및 전자장치
CN204616079U (zh) 扬声器装置
CN215581311U (zh) 压电陶瓷发声手机套
WO2023071473A1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耳机
CN201663683U (zh) 发声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