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0533A -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0533A
CN102540533A CN2010105906090A CN201010590609A CN102540533A CN 102540533 A CN102540533 A CN 102540533A CN 2010105906090 A CN2010105906090 A CN 2010105906090A CN 201010590609 A CN201010590609 A CN 201010590609A CN 102540533 A CN102540533 A CN 102540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ture
display panel
stereopsis
ratio value
assemble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906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0533B (zh
Inventor
杜堃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jiang Fenhu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906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405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40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0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0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05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方法包含:于一显示面板显示一第一画面及一第二画面;设置一影像收集装置在一第一眼位置以收集一影像;根据该第一画面占该影像的一第一比例值以确定该显示面板与一立体影像产生层是否对准;如判断为未对准,则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与该显示面板的相对位置以将两者对准;及如判断为已对准,则贴合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

Description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器的组装方法,特别有关于一种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立体(Three-Dimension,3D)显示技术被认为是显示器继高画质之后最重要的研发方向。立体影像是根据透过人类双眼的立体视觉(Stereo Vision)原理,即人类双眼相隔大约为65mm的距离,因而在观看景物时会出现双眼视差,形成立体视觉。双眼看到传送到人脑的两个不同的二维(Two-Dimension,图2D)影像,并于人脑中将两个影像相合成以再生立体影像的深度及层次感。因此,根据这个原理,欲在平面显示器显示立体影像须就同一画面提供两帧互相交错的影像以分别仿真两眼视觉,再使两眼透过偏光眼镜或光栅来分别接收两组影像,来达成立体影像的效果。然而,偏光眼镜在使用上带来不便,因此发展出许多不同设计的裸眼立体显示器,透过光学设计直接将两组影像分别传送至左眼与右眼。
通常裸眼立体显示器(Autostereoscopic Display)是利用两种技术达成效果,第一种是光栅(Optical Grating)式立体显示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光栅将平面显示器中显示左眼影像的像素遮蔽不让右眼看到,并将显示右眼影像的像素遮蔽不让左眼看到以达到立体视觉的效果,例如视差屏障(ParallaxBarrier)显示技术。视差障壁立体显示技术还分为电驱动式及非电驱动式,电驱动式视差障壁立体显示技术是例如以一层液晶面板上下夹着两片互为垂直的偏光片,当需要形成立体视觉时则以电驱动产生光栅图形的不透光遮蔽部分。非电驱动式视差障壁立体显示技术则利用设计液晶面板中的黑色矩阵(Black Matrix)将光选择性遮蔽。
另一种是折射式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其原理是将左眼影像像素折射到左眼、右眼影像像素折射到右眼以产生立体视觉的效果,该种技术包括例如柱状凸透镜(Lenticular)式立体显示技术,其是将平面显示器上放置一片柱状凸透镜数组,数组中一些凸透镜对应到左眼影像像素,另一些凸透镜对应到右眼影像像素,利用该些凸透镜分别将左眼影像像素折射到左眼、右眼影像像素折射到右眼。另一种折射式裸眼立体显示技术是液晶透镜(LiquidCrystal Lens)式立体显示技术,其还用液晶透镜的原理将对应到的左眼影像像素或右眼影像像素透过液晶层的驱动来将左眼影像像素折射到左眼,将右眼影像像素折射到右眼。
现今,随着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的提高,像素与像素间的距离也更为靠近。因此,当上述视差障壁、柱状凸透镜或液晶透镜层与显示二维画面的液晶显示面板组装的精确对准就格外重要。当组装的对准不够精确时,其立体影像的效果将变差,严重时甚至无法看清立体图像。除此之外,当组装完成时,对于该裸眼立体显示器组装的好坏还是无法得知,需要到实际输出立体影像的检测步骤才能得知组装的效果。因此,如果检测出来的裸眼立体显示器是组装不良品时,即可能需要重新组装或者丢弃,造成制造成本的提高。此外,当组装完成后也无一套评鉴组装结果好坏的标准。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其可藉由分别观察显示左右眼画面,进一步提高组装的准确性以增加立体显示效果,并也提出一套评鉴组装结果的评鉴方式。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该裸眼立体显示器至少包含一显示面板用以显示二维的第一画面及第二画面,以及一立体影像产生层用以将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分别提供给第一眼及第二眼,该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迭置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B)于该显示面板显示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C)设置一影像收集装置在一第一眼位置以收集一影像;(D)根据该第一画面占该影像的一第一比例值以判断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是否对准,否则进行步骤E,是则进行步骤F;(E)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与该显示面板的相对位置,并返回步骤D;及(F)贴合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
于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各为不同颜色的单色画面,故该第一比例值则为该第一画面占该影像的面积比例。于另一实施样态中,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各为不同的文字或图案所排列而成的矩阵,且两矩阵的文字或图案排列方式相同,故该第一比例值则为该第一画面中的文字或图案占该矩阵的个数比例。其中该第一比例值大于一门坎值为已对准,小于该门坎值为未对准。
除此之外,于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迭置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2)于该显示面板显示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3)交替设置一影像收集装置在一第一眼位置或一第二眼位置以收集一影像;(4)根据该第一/二画面占该影像的一第一/二比例值以判断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是否对准,否则进行步骤5,是则进行步骤6;(5)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与该显示面板的相对位置,并返回步骤3;及(6)贴合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
于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该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I)迭置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II)于该显示面板显示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III)分别设置两影像收集装置在一第一眼位置及一第二眼位置以分别收集一影像;(IV)根据该第一画面占该影像的一第一比例值以及该第二画面占该影像的一第二比例值以判断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是否对准,否则进行步骤V,是则进行步骤VI;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与该显示面板的相对位置,并返回步骤IV;及贴合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
在第二及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调整到该第一比例值加上该第二比例值的一总和值最大可确定该立体影像产生层与该显示面板为最佳对准,且该总和值是用以评鉴组装结果。
同样地,在第二及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各为不同颜色的单色画面,且该第一比例值及该第二比例值为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占该影像的面积比例。在另一实施样态中,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各为不同的文字或图案所排列而成的矩阵,且两矩阵的文字或图案排列方式相同。因此该第一比例值及第二比例值为该第一画面及第二画面中的文字或图案占该矩阵的个数比例。
根据本发明的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其利用该影像收集装置收集影像,并藉以判断该第一画面及/或第一画面占该影像的该第一比例值及/或第二比例值来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与该显示面板的相对位置,改良了传统立体显示器组装不精确的问题,并也根据该第一比例值及第二比例值总和来做为评鉴组装结果的标准。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俯视示意图。
图2A至图2C显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画面、第二画面及该影像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4A至图4C显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样态的第一画面、第二画面及该影像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显示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影像收集装置在第二眼位置所收集的影像。
图7是显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样态中该影像收集装置在第二眼位置所收集的影像。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及图2A至图2C,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俯视示意图,图2A至图2C显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画面、第二画面及该影像的示意图。该裸眼立体显示器100包含一显示面板120及一立体影像产生层140。其中显示面板120用以显示二维的第一画面220及第二画面240。具体的说,该显示面板120为一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上下玻璃基板,上下玻璃基板间夹着一层液晶层(未图标),且该显示面板120还具有复数个第一像素122及复数个第二像素124。该些第一像素122及第二像素124是用来分别显示第一画面220及第二画面240。较佳地,以俯视角度观之,该显示面板120的该些第一像素122及第二像素124呈交错排列。在此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眼20及第二眼40分别为右眼及左眼。
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用以将该第一画面220及该第二画面240分别提供给第一眼20及第二眼40,使观赏者获得一立体影像。在此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为一黑色矩阵屏障(Black Matrix Barrier),但本发明并不限此,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除了可以是黑色矩阵屏障,其它如液晶视差屏障(LC Parallax Barrier)、柱状透镜(Lenticular)以及液晶透镜(Liquid crystal Lens)或其它适合者都能实施之。进一步来说,当将该黑色矩阵屏障所实施的立体影像产生层140设置于显示面板120之上时,理想地可使显示面板120中该些第二像素124显示的第二画面240遮蔽不让第一眼20(即右眼)看到、将该些第一像素122显示的第一画面220遮蔽不让第二眼40(即左眼)看到,从而达到立体视觉的效果。
请参照图3以及前述图式,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该组装方法开始于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迭置显示面板120与立体影像产生层140,具体而言,可利用对位标志将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做一初步对准,然后执行步骤S20。
在步骤S20中,于该显示面板120显示该第一画面220及该第二画面240(请参见图2A、图2B),举例来说,利用一计算机连接该显示面板120以提供使该些第一像素122及第二像素124显示该第一画面220及该第二画面240的图像信号。然后执行步骤S30。
在步骤S30中,设置一影像收集装置400在一第一眼位置21以收集影像,如图1所示,将该影像收集装置400架设在原本第一眼20(例如预设的右眼)观察的位置(如第一眼位置21),其中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可为一摄影机等影像撷取装置。理论上,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如完美对准,该影像收集装置400所收集到的影像应只包含第一画面220,但实际上所收集的为影像300(如图2C所示),并非完全为第一画面220,还混杂了部分第二画面240。然后执行步骤S40。
在步骤S40中,根据该第一画面220占该影像300的一第一比例值以判断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是否对准,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50,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60。在此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画面220及该第二画面240各为不同颜色的单色画面,例如各别为红色及绿色画面,特以图2A及图2B表示之。承上所述,该第一比例值则为该第一画面220占该影像300的面积比例,如图2C所示,该第一画面220约占该影像300的8成,则该第一比例值为80%。理想而言,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该第一眼位置21所收集到的立体影像应全部为该第一画面220(例如全红),即该第一比例值为100%。因此藉由判断该第一比例值是否为100%则可判断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是否对准。当该第一比例值不为100%时,则执行步骤S50。当该第一比例值为100%时,则执行步骤S60。
在步骤S50中,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与该显示面板120的相对位置以将两者对准,然后返回步骤S40执行判断步骤。具体而言,可平移或旋转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与该显示面板120的相对位置,并在调整过程中,藉由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该第一眼位置21所收集到的立体影像中的该第一画面220所占面积比例是否逐渐变大,来确认调整是否是往完美对准的方向调整,而当调整到立体影像全为该第一画面220(例如全红),即该第一比例值为100%时,则可得知已达到完美对准。
需注意的是,当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及/或该显示面板120的质量有缺陷时,该第一比例值为无法调整到100%。具体的说,在调整过程中,不论怎么调整相对位置,都无法调整到所接收的影像全为该第一画面220(例如全红),因此仅能调整到该第一画面220占该影像300为最大时(例如该第一画面220面积占该影像300为90%),即该第一比例值的最大值(例如90%)作为达到对准的确认。据此,可根据该第一比例值以评鉴组装结果。当该第一比例值为100%时,则代表组装结果完美,该第一比例值越低则代表组装结果越差。
在步骤S60中,贴合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以完成组装。
请参照第图4A至图4C,图4A至图4C显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样态的第一画面、第二画面及该影像示意图。在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样态中,该第一画面420及该第二画面440各为不同的文字或图案所排列而成的矩阵,且两矩阵的文字或图案排列方式相同。具体而言,该第一画面420为文字「X」所排列的15×8矩阵,该第二画面440为文字「O」所排列的15×8矩阵,而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该第一眼位置21所收集到的影像600如图4C所示。因此,该第一比例值则为该第一画面420中的文字或图案占该矩阵的个数比例。如图4C中所能清楚分辨为文字「X」有106个,占该矩阵(15×8个数120)的比例为88%。理想而言,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该第一眼位置21所收集到的影像600应全部为该第一画面420(例如全为X),即该第一比例值为100%。因此藉由判断该第一比例值是否为100%则可判断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是否对准。当该第一比例值不为100%时,则执行步骤S50。当该第一比例值为100%时,则执行步骤S60。
如同先前实施例,在本实施样态中的步骤S50中,同样地,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与该显示面板120的相对位置以将两者对准,然后继续执行步骤S40的判断步骤。具体而言,可平移或旋转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与该显示面板120的相对位置,并在调整过程中,藉由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该第一眼位置21所收集到的影像600中的该第一画面420中的「X」个数是否逐渐变多,来确认调整是否是往完美对准的方向调整,而当调整到立体影像600全为该第一画面420(例如全为X),即该第一比例值为100%时,则可得知已达到完美对准。
在另一实施样态中同样需注意的是,当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及/或该显示面板120的质量有缺陷时,该第一比例值为无法调整到100%。具体地说,在调整过程中,不论怎么调整相对位置,都无法调整到立体影像600全为该第一画面420(例如全为X),因此仅能调整到该第一画面420的「X」个数占该影像600矩阵为最多时,即该第一比例值的最大值作为达到对准的确认。据此,可根据该第一比例值以评鉴组装结果。当该第一比例值为100%时,则代表组装结果完美,该第一比例值越低则代表组装结果越差。
此外,还可设定一门坎值(threshold value)以作为对准完成的基准,例如为85%或其它预定值,当该第一比例值大于该门坎值为已对准,小于该门坎值为未对准。
在步骤S60中,贴合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以完成组装。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设置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第一眼位置21之外,亦可在设置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第一眼位置21做上述调整步骤之后,再设置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第二眼位置41做调整,如此交替调整,以达更精确的对准。据此,以下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其相同之处可参考前述的说明,不再予以赘述。
请参照图1、图2A至图2C、图4A至图4C及图5,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该裸眼立体显示器至少包含一显示面板120用以显示二维的第一画面220及第二画面240分别提供给第一眼20(例如右眼)及第二眼40(例如左眼),以及一立体影像产生层140用以将该第一画面220及该第二画面240作用成一立体影像,该组装方法包含步骤S11至步骤S61。
于步骤S11中,迭置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然后执行步骤S21。于步骤S21中,于该显示面板120显示该第一画面220及该第二画面240,然后执行步骤S31。需注意的是,上述步骤S11及步骤S21的说明可参考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步骤S10及步骤S20,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31中,交替设置一影像收集装置400在一第一眼位置21及一第二眼位置41以收集影像。举例来说,可先设置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该第一眼位置21以收集影像,如先前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30。然后执行S41。
在步骤S41中,根据该第一/二画面占该所收集到的影像的第一/二比例值以判断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是否对准,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51,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61。接续前面所述,先根据该第一画面220占第一眼位置21所收集到的影像的第一比例值以判断是否对准,如先前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40。
在步骤S51中,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与该显示面板120的相对位置以将两者对准,然后返回步骤S31。在设置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该第一眼位置21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与该显示面板120的相对位置后,再执行步骤S31、步骤S41及步骤S51。接续前面所述,接下来进行将该影像收集装置400设置在一第二眼位置41进行调整以达到更精确的对准,详细说明如下:
请进一步参照图6,图6显示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第二眼位置41所收集的影像302。在步骤S31中,设置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一第二眼位置41以收集该影像302,然后执行步骤S41。如图1所示,将该影像收集装置400从该第一眼位置21移到架设在原本第二眼40观察的位置(如第二眼位置41),进行与前述相同的动作。理论上,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如完美对准,该影像收集装置400所收集到的影像应只有第二画面240(例如全绿),但实际上所收集的为该影像302(如图6所示),并非完全为第二画面240,还有混杂部分第一画面220。
同样地,在步骤S41中,根据该第二画面240占该影像300的一第二比例值以判断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是否对准,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51,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61。如上所述,在此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比例值则为该第二画面240占该影像300的面积比例,如图6所示,该第二画面240约占该影像300的8成,则该第二比例值为80%。
在步骤S51中,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与该显示面板120的相对位置以将两者对准,然后继续执行步骤S31。如上所述,具体而言,可平移或旋转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与该显示面板120的相对位置,并在调整过程中,藉由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该第二眼位置41所收集到的影像302中的该第二画面240所占面积是否逐渐变大,来确认调整是否是往完美对准的方向调整。借着交替设置该影像收集装置400第一眼位置21及第二眼位置41(即反复执行上述步骤S31到S51)以进行更精确的调整而达到完美对准。
同样需注意的是,当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及/或该显示面板120的质量有缺陷时,该第一比例值及该第二比例值皆无法调整到1。具体的说,在调整过程中,不论怎么调整相对位置,都无法调整到影像302全为该第一画面220(例如全红)或该第二画面240(例如全绿),因此仅能调整到该第一画面220/第二画面240占该影像300/302的面积为最大时,即计算该第一比例值加上该第二比例值的一总和值,而该总和值最大可确定是最佳对准。据此,可根据该总和值以评鉴组装结果。当组装结果完美时,则代表该总和值为2,且该总和值越低则代表组装结果越差。
最后,在步骤S61中,贴合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以完成组装。
同样地,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亦可有另一实施样态。如同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样态,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各为不同的文字或图案所排列而成的矩阵,且两矩阵的文字或图案排列方式相同,例如图4A及图4B所示的该第一画面420及该第二画面440。
请进一步参照图7,图7显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样态中该影像收集装置在第二眼位置所收集的影像。同样地,在此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样态的步骤S31中,当交替执行到设置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该第二眼位置41以收集该影像602,然后执行步骤S41时。如图1所示,将该影像收集装置400从该第一眼位置21移到架设在原本第二眼40观察的位置(如第二眼位置41),进行与前述相同的动作。理论上,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如完美对准,该影像收集装置400所收集到的影像应只有第二画面440(例如全为O),但实际上所收集的为该影像602(如图7所示),并非完全为第二画面440,还有混杂部分第一画面420(例如X)。
在步骤S41中,判断该第二画面440占该影像602的一第二比例值以确定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是否对准,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51,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61。如上所述,在此另一实施样态中,该第二比例值则为该第二画面440中的文字或图案占该矩阵的个数比例。如图7中所能清楚分辨为文字「O」有106个,占该矩阵(15×8个数120)的比例为88%。
在步骤S51中,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与该显示面板120的相对位置以将两者对准,然后继续执行步骤S 31。如上所述,具体而言,可平移或旋转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与该显示面板120的相对位置,并在调整过程中,藉由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该第二眼位置41所收集到的影像602中的该第二画面440的文字或图案是否逐渐变多,来确认调整是否是往完美对准的方向调整。借着交替设置该影像收集装置400第一眼位置21及第二眼位置41(即反复执行上述步骤S31到S51)以进行更精确的调整而达到完美对准。
同样需注意的是,当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及/或该显示面板120的质量有缺陷时,该第一比例值及该第二比例值皆无法调整到1。具体的说,在调整过程中,不论怎么调整相对位置,都无法调整到该影像600或602全为该第一画面420(例如全为X)或该第二画面440(例如全为O),因此仅能调整到该第一画面420/第二画面440的个数占该矩阵总数为最大时,即计算该第一比例值加上该第二比例值的一总和值,而当该总和值达到最大值时可确定是最佳对准。据此,可根据该总和值以评鉴组装结果。当组装结果完美时,则代表该总和值为2,且该总和值越低则代表组装结果越差。
最后,在步骤S61中,贴合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以完成组装。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交替设置该影像收集装置400在第一眼位置21及第二眼位置41之外,亦可同时设置两个影像收集装置在第一眼位置21及第二眼位置41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据此,以下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其相同之处可参考前述的说明,不再予以赘述。
请参考图1、图2A至图2C、图4A至图4C及第6至8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该裸眼立体显示器至少包含一显示面板120用以显示二维的第一画面220及第二画面240分别提供给第一眼20及第二眼40,以及一立体影像产生层140用以将该第一画面220及该第二画面240作用成一立体影像,该组装方法包含步骤S12至步骤S62。
于步骤S12中,迭置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然后执行步骤S22。于步骤S22中,于该显示面板120显示该第一画面220及该第二画面240,然后执行步骤S32。于步骤S32中,分别设置两影像收集装置400在一第一眼位置21及一第二眼位置41以收集该影像300及302,然后执行步骤S42。于步骤S42中,根据该第一画面220占该影像300(如图2C所示)的一第一比例值以及该第二画面240占该影像302(如图6所示)的一第二比例值以判断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是否对准,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52,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62。于步骤S52中,则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与该显示面板120的相对位置以将两者对准。于步骤S62中,贴合该显示面板120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140,以完成组装。
如前所述,当调整到该第一比例值加上该第二比例值的一总和值最大可确定是最佳对准。其中该第一画面220及该第二画面240各为不同颜色的单色画面(例如红色及绿色),且其中该第一比例值及该第二比例值为该第一画面220及该第二画面240分别占该影像300及302的面积比例。
同样地,在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亦可有另一实施样态。如同第一及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样态,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各为不同的文字或图案所排列而成的矩阵,且两矩阵的文字或图案排列方式相同,例如图4A及图4B所示的该第一画面420及该第二画面440。此外,该第一比例值及第二比例值为该第一画面420及第二画面440中的文字或图案在影像600及602中占该矩阵的个数比例。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利用该影像收集装置收集该影像,并藉以判断该第一画面及/或第一画面占该影像的该第一比例值及/或第二比例值来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与该显示面板的相对位置,改良了传统立体显示器组装不精确的问题,并也根据该第一比例值及第二比例值总和来做为评鉴组装结果的标准。
虽然本发明已用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前述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裸眼立体显示器至少包含一显示面板用以显示二维的第一画面及第二画面,以及一立体影像产生层用以将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分别提供给第一眼及第二眼,该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迭置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
(B)于该显示面板显示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
(C)设置一影像收集装置在一第一眼位置以收集一影像;
(D)根据该第一画面占该影像的一第一比例值以判断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是否对准,否则进行步骤E,是则进行步骤F;
(E)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与该显示面板的相对位置,并返回步骤D;及
(F)贴合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到该第一比例值最大即确定是最佳对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各为不同颜色的单色画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比例值为该第一画面占该影像的面积比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各为不同的文字或图案所排列而成的矩阵,且两矩阵的文字或图案排列方式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比例值为该第一画面中的文字或图案占该矩阵的个数比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比例值大于一门坎值为已对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比例值小于该门坎值为未对准。
9.一种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裸眼立体显示器至少包含一显示面板用以显示二维的第一画面及第二画面,以及一立体影像产生层用以将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分别提供给第一眼及第二眼,该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1)迭置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
(2)于该显示面板显示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
(3)交替设置一影像收集装置在一第一眼位置或一第二眼位置以收集一影像;
(4)根据该第一/二画面占该影像的一第一/二比例值以判断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是否对准,否则进行步骤5,是则进行步骤6;
(5)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与该显示面板的相对位置,并返回步骤3;及
(6)贴合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到该第一比例值加上该第二比例值的一总和值最大即确定是最佳对准。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各为不同颜色的单色画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比例值或该第二比例值为该第一画面或该第二画面占该影像的面积比例。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画面或该第二画面各为不同的文字或图案所排列而成的矩阵,且两矩阵的文字或图案排列方式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比例值或第二比例值为该第一画面或第二画面中的文字或图案占该矩阵的个数比例。
15.一种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裸眼立体显示器至少包含一显示面板用以显示二维的第一画面及第二画面,以及一立体影像产生层用以将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分别提供给第一眼及第二眼,该组装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I)迭置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
(II)于该显示面板显示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
(III)分别设置两影像收集装置在一第一眼位置及一第二眼位置以分别收集一影像;
(IV)根据该第一画面占该影像的一第一比例值以及该第二画面占该影像的一第二比例值以判断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是否对准,如果否则进行步骤V,如果是则进行步骤VI;
(V)调整该立体影像产生层与该显示面板的相对位置,并返回步骤IV;及
(VI)贴合该显示面板与该立体影像产生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到该第一比例值加上该第二比例值的一总和值最大可确定是最佳对准。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各为不同颜色的单色画面。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比例值及该第二比例值为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分别占该影像的面积比例。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画面及该第二画面各为不同的文字或图案所排列而成的矩阵,且两矩阵的文字或图案排列方式相同。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比例值及第二比例值为该第一画面及第二画面中的文字或图案占该矩阵的个数比例。
CN201010590609.0A 2010-12-15 2010-12-15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 Active CN1025405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90609.0A CN102540533B (zh) 2010-12-15 2010-12-15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90609.0A CN102540533B (zh) 2010-12-15 2010-12-15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0533A true CN102540533A (zh) 2012-07-04
CN102540533B CN102540533B (zh) 2015-04-08

Family

ID=46347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0609.0A Active CN102540533B (zh) 2010-12-15 2010-12-15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40533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9711A (zh) * 2013-02-05 2013-06-12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显示模块组装方法及显示模块组装站
CN104112416A (zh) * 2014-07-07 2014-10-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视器件对位设备和方法
CN105022172A (zh) * 2015-08-04 2015-11-04 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 一种3d透镜与平板显示器的对位贴合方法以及对位贴合装置
CN106501951A (zh) * 2016-11-24 2017-03-15 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TWI594097B (zh) * 2015-03-03 2017-08-01 康耐視公司 用於組裝系統中物件之虛擬組裝的系統及方法
CN107147898A (zh) * 2017-05-10 2017-09-08 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3d显示屏对位系统和方法
CN108469681A (zh) * 2017-02-23 2018-08-31 深圳市易快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光栅对位贴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TWI660255B (zh) * 2018-01-19 2019-05-21 所羅門股份有限公司 Workpie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cessing system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04106A (en) * 2003-07-16 2005-01-19 Sharp Kk Generating a test image for use in assessing display crosstalk.
WO2005125219A2 (en) * 2004-06-10 2005-12-29 Sarnoff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stereo vision methods using stereo imagery data
US20060051109A1 (en) * 2004-09-09 2006-03-09 Jae-Ik Li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3D image display
CN201069408Y (zh) * 2007-05-29 2008-06-04 南昌大学 裸眼立体显示器评定及测试仪器
CN201069409Y (zh) * 2007-05-29 2008-06-04 南昌大学 裸眼立体显示器视觉特性测量器
CN101375198A (zh) * 2006-01-20 2009-02-25 马斯特图像有限公司 用于附着立体图像显示面板的设备和方法
TW200913662A (en) * 2007-06-07 2009-03-16 Visumotion Gmbh Method for the orientation of a parallax barrier screen on a display scree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04106A (en) * 2003-07-16 2005-01-19 Sharp Kk Generating a test image for use in assessing display crosstalk.
WO2005125219A2 (en) * 2004-06-10 2005-12-29 Sarnoff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stereo vision methods using stereo imagery data
US20060051109A1 (en) * 2004-09-09 2006-03-09 Jae-Ik Li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3D image display
CN101375198A (zh) * 2006-01-20 2009-02-25 马斯特图像有限公司 用于附着立体图像显示面板的设备和方法
CN201069408Y (zh) * 2007-05-29 2008-06-04 南昌大学 裸眼立体显示器评定及测试仪器
CN201069409Y (zh) * 2007-05-29 2008-06-04 南昌大学 裸眼立体显示器视觉特性测量器
TW200913662A (en) * 2007-06-07 2009-03-16 Visumotion Gmbh Method for the orientation of a parallax barrier screen on a display screen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9711A (zh) * 2013-02-05 2013-06-12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显示模块组装方法及显示模块组装站
CN103149711B (zh) * 2013-02-05 2015-08-05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显示模块组装方法及显示模块组装站
CN104112416A (zh) * 2014-07-07 2014-10-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视器件对位设备和方法
WO2016004734A1 (zh) * 2014-07-07 2016-0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视器件对位设备和对位方法
US9904064B2 (en) 2014-07-07 2018-02-2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ouble-vision-device alignment device and double-vision-device alignment method
TWI594097B (zh) * 2015-03-03 2017-08-01 康耐視公司 用於組裝系統中物件之虛擬組裝的系統及方法
US10223589B2 (en) 2015-03-03 2019-03-05 Cognex Corporation Vision system for training an assembly system through virtual assembly of objects
CN105022172A (zh) * 2015-08-04 2015-11-04 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 一种3d透镜与平板显示器的对位贴合方法以及对位贴合装置
CN106501951A (zh) * 2016-11-24 2017-03-15 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08469681A (zh) * 2017-02-23 2018-08-31 深圳市易快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光栅对位贴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47898A (zh) * 2017-05-10 2017-09-08 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3d显示屏对位系统和方法
TWI660255B (zh) * 2018-01-19 2019-05-21 所羅門股份有限公司 Workpie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cess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0533B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0533B (zh)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装方法
US7834944B2 (en) Method for the orientation of a parallax barrier screen on a display screen
CN102801999B (zh) 基于裸眼3d显示技术的合成算法
TWI461652B (zh) 三維顯示器之依據影像之對位方法
CN10518255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3246071B (zh) 一种3d显示装置
CN102109715A (zh) 自动立体显示装置
CN101507287A (zh) 三维图像显示设备和三维图像显示方法
CN102169236B (zh) 基于垂直柱镜光栅的奇数视点自由立体子像素排列方法
CN102411208A (zh) 裸眼立体视觉显示器
EP1455540A2 (en)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KR101329962B1 (ko)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KR101718777B1 (ko) 이미징 시스템
CN102981196A (zh) 柱透镜光栅、光栅视差屏障式立体显示装置及视差屏障
CN102047667B (zh) 用于立体图像显示面板的水平/竖直方向对齐的接合装置
CN101825799A (zh)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立方法
CN102722045B (zh) 立体显示器
TWI446310B (zh) 裸眼立體顯示器之組立方法
CN102722044B (zh) 立体显示系统
TWI424737B (zh) 裸眼立體顯示器之組裝方法
CN108696743B (zh) 一种裸眼3d显示模组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83842A (zh) 基于垂直柱镜光栅的自由立体显示设备子像素排列方法
CN1949028A (zh) 液晶屏立体光栅片及显示方法
CN105487240A (zh) 一种无串扰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
KR102279277B1 (ko) 다수의 시청자에게 최적의 3d을 제공할 수 있는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및 입체영상 표시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9

Address after: Lake 558, Fen Hu Town, Wujiang District,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Wujiang FenHu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217, No. 88, Tung Hing Road, Tongli District, Wu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CPTW (WUJIA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