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4318A - 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4318A
CN102524318A CN2010106232396A CN201010623239A CN102524318A CN 102524318 A CN102524318 A CN 102524318A CN 2010106232396 A CN2010106232396 A CN 2010106232396A CN 201010623239 A CN201010623239 A CN 201010623239A CN 102524318 A CN102524318 A CN 102524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insect
crop
kept away
ju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232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镇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6232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243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24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43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特别是有关一种应用于有机耕作的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本发明采取辛香植物等会散发出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为材料,制作出可以散发出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趋避用具,而以此植物趋避用具所散发的气味驱赶昆虫,防止其于作物上产卵与吸食作物,而不伤害昆虫。

Description

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有机耕作的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自从开始种植作物以来,便不断地开发土地,使得许多本来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与人类有接触的昆虫,因为栖息地与食物的减少,而将农田做为栖息地或是以农田内的作物为食物,例如鳞翅目粉蝶科的中国台湾纹白蝶的幼虫以十字花科的植物为食物、鳞翅目螟蛾科的二化螟的幼虫以水稻的叶片为食物、鳞翅目螟蛾科的外米缀蛾的幼虫以水稻的谷粒为食物、同翅目蚜科的蚜虫以作物的叶片汁液为食物、双翅目果实蝇科的瓜实蝇与东方果实蝇则将卵产于果实中而做为幼虫的食物。因此,人类为了保护作物与昆虫展开了一连串地对抗,人类想尽办法地要去除田地里的以作物为食的害虫,保护辛苦栽植的作物。
一般来说,种植作物的方法可以简单地分为有机耕作与非有机耕作两种,而两种耕作方式各自有不同的除虫方式。在非有机耕作中,通常是使用农药来灭杀农田里的害虫,然而,虽然农药可以有效地除去农田里的害虫而保护作物的生长,但是农药大多数为人工合成而具有毒性的药剂,不但对害虫来说是有毒的,甚至对其他生物包括人类来来说也是有毒的,所以大量地使用农药不但会灭杀害虫,更会污染环境、土壤、地下水,甚至会经由食物链而积聚食物链上的高等生物的体内,例如人类。另外,农药并无法辨别农田里的害虫与益虫,所以使用农药灭杀农田里害虫的时候,也会将农田里的一些益虫一并灭杀,例如会补食蚜虫与介壳虫而属于脉翅目的基征草蛉的成虫与幼虫、会补食蚜虫而属于鞘翅目的瓢虫等,因此,农药的使用会使得这些位于食物链的最底层以及负责大自然中清除工作的昆虫大量的减少,而造成食物链与生态失衡,进而可能对整个生态与环境造成不可恢复影响。
有鉴于此,使用农药确实是弊大于利,所以基于环保的概念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们已经开始正视这个问题,并且减少农药的使用,甚至开始推广以采取天然有机的除虫与施肥方法来栽种作物的有机耕作方法。然而,有机耕作的除虫方式有下列几种方式:
(1)喷辣椒水:将辣椒打碎后榨成汁,并将其喷洒于蔬菜叶面或是作物叶面上,利用辣椒的气味对昆虫的驱除作用而驱赶昆虫使得昆虫不会吸食作物,但是其缺点是其效期短,并且只要一浇水或是下雨,叶面上的辣椒水就会被冲刷而流失,而不再具有效用,而需要密集重复地喷洒。
(2)种植忌避植物:在农田的四周种植一些可以驱虫的辛香类植物做为忌避植物,使得昆虫不敢进入到农田中而保护作物。然而,此一方法的缺点为种植这些忌避植物会占据农地而缩小耕作的面积,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其次,离这些忌避植物越远的作物,由于其散发的气味较稀薄,所以驱除昆虫而保护作物的作用就越小,因此,耕作的面积越大所需种植的忌避植物就越多,而所占据耕作面积就越大,使得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就越大。
(3)搭网室棚架:以编织细密的编织网搭置成网室棚架而将作物完全包覆于网室棚架内,由于此编织网的网目小到昆虫都无法通过,所以昆虫无法在作物上产卵或是吸食作物,而保护作物不受虫害。然而,此一方式的缺点为搭盖网室棚架的费用相当高,因此,造成耕作成本的大幅增加,对于一些小面积的栽种或是非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来说往往不敷成本,并且使用这么细密的编织网往往会由于其对阳光的遮蔽,而影响到作物的日照,甚至影响到作物光合作用与生长。
(4)生物防治:喷洒苏力菌、白疆菌、硅藻素等微生物使得昆虫不会靠近作物,而达到除虫的目的。然而,此一方式由于所喷洒的苏力菌、白疆菌、硅藻素等微生物的期效很短,一般只有大概七天的期限,之后就要重新再喷洒,因此,不但较为麻烦也会因此造成耕作成本的增加。
(5)耕作防治:以水淹、轮作、间作等方式去除农田中的害虫,但是其缺点为其除虫的效果不彰,并且会影响农田的利用时间。
由此可见,上述无论是非有机耕作或是有机耕作的除虫方式(或趋避方法),不是会将害虫与益虫一并灭杀而对于生态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或破坏,就是除虫效期过短、除虫效果差、会影响耕作面积与作物产量、成本过高、或会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与生长,因此,亟需要一种植物趋避方法,可以有效地驱除昆虫而不杀害昆虫,并且具有较长的效期以及较低廉的成本,又不会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与生长,也不会影响耕作的面积与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除虫方式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植物趋避用具,,特别是适用于较矮的作物或是短期叶菜类作物的植物趋避用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长期且有效地驱赶昆虫而保护作物,而不会灭杀昆虫造成生态的影响与破坏,并且具有较低廉的成本,也不会影响作物的耕作面积以及产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除虫方式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植物趋避用具,特别是适用于较高的作物或是爬藤类作物的植物趋避用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长期且有效地驱赶昆虫而保护作物,而不会灭杀昆虫造成生态的影响与破坏,并且具有较低廉的成本,也不会影响作物的日照、光合作用、生长、耕作面积以及产量。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植物趋避方法,特别是适用于较矮的作物或是短期叶菜类作物的植物趋避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会散发出昆虫讨厌的味道的植物,例如辛香植物,而提供一可长期且有效的驱赶昆虫的方法,以保护作物免于昆虫产卵于作物上与吸食作物,但并不会灭杀任何昆虫而避免对生态造成影响与破坏,其次,此一方法成本低廉,并且具有不会影响作物的耕作面积以及产量等优点。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植物趋避方法,特别是适用于较高的作物或是爬藤类作物的植物趋避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本身会散发出昆虫讨厌的味道的植物,例如辛香植物,而提供一可长期且有效的驱赶昆虫的方法,以保护作物免于昆虫产卵于作物上与吸食作物,但并不会灭杀任何昆虫而避免对生态造成影响与破坏,其次,此一方法成本低廉,且不会影响作物的日照、光合作用、生长、耕作面积以及产量。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植物趋避用具,其为一颗粒,包含: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碎片。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植物趋避用具,其中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为一辛香植物。
前述的植物趋避用具,其中该颗粒是将一辛香植物干燥后,经过磨碎与造粒制作而成。
前述的植物趋避用具,其中还包含一黏着剂而将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碎片黏着成颗粒。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植物趋避用具,包含: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汁液或由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提炼萃取的汁液;一固化剂,用以与该汁液混合;以及一由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编织而成的编织网,其中该固化剂与该汁液的混合物填充于该中空软管中。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的植物趋避用具,其中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为一辛香植物。
前述的植物趋避用具,其中该固化剂为蜡,其与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汁液或由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提炼萃取的汁液混合后,经加温融化成一混合液后注入该中空软管中。
前述的植物趋避用具,其中该中空软管内抽真空后,才将该固化剂与该汁液的混合液注入其中。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植物趋避方法,包含:将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进行干燥;将干燥后的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粉碎成碎片;将该碎片进行造粒而制作成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颗粒;以及将该颗粒洒在作物周围的地面上,而借由该颗粒所散发的气味驱赶昆虫,防止昆虫在作物上产卵或吸食作物。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中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为辛香植物。
前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中该将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进行干燥的步骤是以日晒或烘干的方式进行干燥。
前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中该将该碎片进行造粒的步骤是加入一黏着剂而将该植物碎片黏着成颗粒。
前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中在该将该碎片进行造粒的步骤中,可以依照所栽种的作物的生长周期,而调整所制作的颗粒的硬度、大小或是紧实度,以控制该颗粒的有效期限。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植物趋避方法,包含:由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榨出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汁液或提炼萃取出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汁液;将一固化剂与该汁液混合成一混合物;提供一由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编织成的编织网;将该混合物注入该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中;以及将该编织网设置于作物周边上,而借由该中空软管内的该汁液所散发的气味驱赶昆虫,防止昆虫在作物上产卵或吸食作物。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中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为辛香植物。
前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中该固化剂为蜡。
前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中该将该混合物注入一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中的步骤还包含:加温该固化剂与该汁液的混合物,用以使其融化成该固化剂与该汁液的混合液;将该中空软管内部抽真空并将该编织网浸入该固化剂与该汁液的混合液中,而使该混合液注入该中孔软管中;以及降温使得该混合液凝固于该中孔软管中。
前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中该编织网可以具有较大的网目而可以供作物的枝叶由网目中穿出,而不会影响作物日照与生长。
前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中该将该编织网设置于作物周边上的步骤是以该编织网围绕作物四周。
前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中该将该编织网设置于作物周边上的步骤是以该编织网披覆于作物上。
前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中该将该编织网设置于作物周边上的步骤是以该编织网披覆于作物的支架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根据本发明之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趋避用具,特别是适用于较矮的作物或是短期叶菜类作物的植物趋避用具。此植物趋避用具为一颗粒,其内包含一本身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碎片,此颗粒借由将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例如辛香植物,经由干燥、粉碎以及造粒制作而成,而其可以持续地散发昆虫讨厌气味,所以洒布于作物周围的地面上,可以有效地驱赶昆虫使其不敢接近作物,而达到植物趋避的功效,而不伤害昆虫。
根据本发明之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趋避用具,特别是适用于较高的作物或是爬藤类作物的植物趋避用具。此植物趋避用具包含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汁液或由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中提炼萃取的汁液,例如辛香植物、一与该汁液混合的固化剂、以及一由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编织而成的编织网,其中,该汁液与固化剂的混合物填充于中空软管中,而使得此编织网可以持续地散发昆虫讨厌的气味。因此,当将编织网设置于作物周边上的时候,借由此一气味持续且有效地驱赶昆虫,避免昆虫在作物上产卵或吸食作物,而不会伤害昆虫,更不会影响作物的日照、光合作用、生长、耕作面积以及产量。
根据本发明之又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趋避方法,特别是适用于较矮的作物或是短期叶菜类作物的植物趋避方法。此植物趋避方法之步骤包含:将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例如辛香植物,进行干燥;将干燥后的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粉碎成碎片;将此碎片进行造粒而制作成会散发昆虫讨厌的气味的颗粒;以及将该颗粒洒在作物周围的地面上,而借由此颗粒所散发的气味驱赶昆虫,防止昆虫在作物上产卵或吸食作物。由于此一植物趋避方法是将此会散发昆虫所讨厌之气味的颗粒洒布于作物周围的地面上,而借由此气味去影响、干扰以及驱赶昆虫,避免昆虫在作物上产卵或吸食作物,而不会灭杀或伤害昆虫,所以不会影响或破坏生态,而使得人类与昆虫可以和平共存,并且此一方法所需的成本低廉,且具有不会影响作物的耕作面积以及产量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之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趋避方法,特别是适用于较高的作物或是爬藤类作物的植物趋避方法。此植物趋避方法的步骤包含:由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榨出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汁液或提炼萃取出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汁液,例如一辛香植物;将一固化剂与此汁液混合成一混合物;提供一由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编织成的编织网;将固化剂与此汁液之混合物注入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中;以及将此编织网设置于作物周边上,而借由填充与固化于中空软管内的汁液所散发的气味驱赶昆虫,防止昆虫在作物上产卵或吸食作物。同样的,由于此一植物趋避方法是借由围绕或披覆于作物的编织网内部的汁液所散发的气味去影响、干扰以及驱赶昆虫,避免昆虫在作物上产卵或吸食作物,所以不会灭杀或伤害任何昆虫,因此,不会影响或破坏生态,并且由于其是借由气味驱赶昆虫,所以其所编织的编织网不需要细小到隔绝昆虫的通过,而是可以采取可供作物枝叶通过的较大网目,而大幅地减少使用编织网的成本,并且此一方法所需的成本低廉,不会因为编织网的披覆或遮蔽影响作物的日照、光合作用、生长、耕作面积以及产量。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可以提供给农田内种植的作物一持续且有效地驱赶昆虫作用,而达到保护作物免于昆虫产卵于作物上与吸食作物的效果,但不会灭杀任何昆虫而避免对生态造成影响与破坏,其次,其成本低廉,且不会有影响作物的日照、光合作用、生长、耕作面积以及产量等上述的习知除虫方式的缺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特别是有关一种应用于有机耕作的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本发明采取辛香植物等会散发出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为材料,制作出可以散发出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趋避用具,而以此植物趋避用具所散发的气味驱赶昆虫,防止其于作物上产卵与吸食作物,而不伤害昆虫。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植物趋避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植物趋避方法的流程图。
100将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进行干燥的步骤
102将干燥后的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粉碎成碎片的步骤
104将碎片进行造粒而制作成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颗粒的步骤
106将该颗粒洒在作物周围的地面上的步骤
200由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榨出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汁液或提炼萃取出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汁液的步骤
202将一固化剂与汁液混合成一混合物的步骤
204提供一由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编织成的编织网的步骤
206将混合物注入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中的步骤
208将编织网设置于作物周边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方法、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参照图1,其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植物趋避方法的流程图。此植物趋避方法采取一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例如辛香植物,做为原料而制作成颗粒状的植物趋避用具,并使用此植物趋避用具驱赶昆虫而保护农田里的作物免于虫害。此植物趋避用具为一可以持续散发昆虫讨厌的味道的颗粒,其包含本身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碎片,此本身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为一辛香植物,例如熏衣草、薄荷、九层塔、迷迭香、防蚊树、大蒜、辣椒、芙蓉或其他辛香植物,并且借由一黏着剂而将此植物碎片进行造粒制作而成。
参照图1,此一植物趋避方法,先将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以日晒、烘干或是其他方式进行干燥(步骤100),等到此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干燥之后,再将干燥后的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以研磨、绞碎或是其他方式将其粉碎成碎片(步骤102)。接着,加入一黏着剂于这些植物碎片中,并以人工或是机械(例如使用一造粒机)的方式将这些植物碎片黏着成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颗粒(步骤104),由于这些颗粒是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制作而成,所以使得这些颗粒也会散发昆虫讨厌的气味。然后,再将此颗粒洒在作物的周围的地面上(步骤106),借由此颗粒持续且缓慢地散发出昆虫讨厌的气味驱赶农田里的昆虫,而使其远离作物,防止昆虫在作物上产卵或吸食作物,而不会像农药一样伤害与灭杀农田里的昆虫,所以不会造成生态与食物链的破坏与失衡。
由于此植物趋避方法是将这些颗粒(植物趋避用具)洒在作物的周围的地面上并借由其散发的气味驱赶昆虫,所以作物越接近这些颗粒(植物趋避用具),其散发的气味的浓度越浓而驱赶昆虫的效果越大,亦即其效果随着这些颗粒与作物的距离便大而递减,因此,此植物趋避方法特别适用一些较矮的作物或是短期叶菜类作物,因为这些较矮的作物或是短期叶菜类作物的叶片距离洒在地面上的这些颗粒(植物趋避用具)较近,而使得此植物趋避方法可以获得较佳的驱虫功效。
当这些颗粒(植物趋避用具)洒在作物的周围时,由于日光的照射,使得这些颗粒(植物趋避用具)会缓慢地分解而散发出昆虫讨厌的气味。由于这些颗粒(植物趋避用具)是缓慢并且持续地进行分解,所以在其完全分解之前都会持续地散发出昆虫讨厌的气味而驱赶昆虫,而使此植物趋避方法具有一持续且长期的驱虫效果,通常一米粒大小的颗粒即可以至少有1-2个月以上的效果。另外,借由在造粒时,控制此颗粒(植物趋避用具)的大小、硬度或紧实度可以控制其分解的速度,即越大颗、硬度越硬、紧实度越大的颗粒其分解的速度越慢,而可以持续散发出昆虫讨厌的气味而驱赶昆虫的期限则越长,所以可以依照所栽种的作物的生长周期来调整这些颗粒(植物趋避用具)的大小、硬度或紧实度,而延长其驱虫效果减少洒布这些颗粒(植物趋避用具)的次数,进而节省耕作的成本。另外,由于此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所采用的原料为随手可得的辛香植物,并且其步骤简单,所以相对于其他习知的除虫方式在成本上较为低廉。
此外,虽然因为浇水或是下雨会使得这些颗粒(植物趋避用具)所散发的气味流失,但是只要这些颗粒(植物趋避用具)未被冲走,当再受到日光照射时候,其又会继续分解而散发出昆虫讨厌的气味而驱赶昆虫,所以不需要如传统喷洒辣椒水的除虫方式,在下雨或浇水过后就需要重新喷洒。另外,由于这些颗粒(植物趋避用具)是洒布于作物周边而不会占据栽种作物的位置,所以不会影响耕作的面积与产量。
再者,此植物趋避方法可以在播种时,即将这些颗粒(植物趋避用具)洒布于作物周边,而从一开始耕作的时候就驱赶昆虫而获得更有效的驱虫效果。另外,在此植物趋避方法中,为了避免昆虫习惯这些颗粒(植物趋避用具)所散发出的气味,可以定期地更换采取另一种辛香植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颗粒(植物趋避用具),而将采取不同辛香植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颗粒(植物趋避用具)交替使用,或是同时使用多种辛香植物制作而成的颗粒(植物趋避用具)。
参照图2,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植物趋避方法的流程图。此植物趋避方法使用一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例如辛香植物,做为原料而制作植物趋避用具,并使用此植物趋避用具进行驱虫。此植物趋避用具为一编织网,其包含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汁液或由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提炼萃取的汁液、一与此汁液混合的固化剂、以及一由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编织而成的编织网,其中,固化剂与此汁液的混合物填充并固化于编织网中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内。此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为一辛香植物,例如熏衣草、薄荷、九层塔、迷迭香、防蚊树、大蒜、辣椒、芙蓉或其他辛香植物,所以此辛香植物的汁液或由此辛香植物所提炼萃取的汁液也会散发出昆虫讨厌的气味。
此植物趋避用具内的固化剂为蜡,其与辛香植物的汁液或由此辛香植物所提炼萃取的汁液混合后,借由加温而融化形成此汁液与固化剂的混合液,并借由抽真空而注入中空软管中,并且固化于其中,而散发出昆虫讨厌的气味。
参照图2,此一植物趋避方法,首先,由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以打汁或榨出的方式获得其汁液,或由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以提炼或萃取的方式提炼萃取出其汁液(步骤200),此汁液本身也会散发出昆虫讨厌的气味。接着,将一固化剂,例如蜡,与此汁液混合成一混合物(步骤202),并且提供一由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编织而成的编织网(步骤204)。然后,将此汁液与固化剂的混合物注入或填充入编织网中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内(步骤206),并使其固化于中空软管内,接着,将已注入有此汁液与固化剂的混合物的编织网设置于作物的周边(步骤208),例如围绕于作物四周、批覆于作物上、或是批覆于用以支撑作物或供作物攀爬的支架上。
此外,将此汁液与固化剂的混合物注入或填充入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内的步骤(步骤206)如下:首先,先对此汁液与固化剂的混合物加温而使其融化成此汁液与固化剂的混合液,接着,将编织网内的中空软管抽真空并将其浸入此汁液与固化剂的混合液中,而借由外部压入而将此汁液与固化剂的混合液经由中空软管上的开孔注入或填充入中孔软管内部。然后,降温使得此汁液与固化剂的混合液凝固而固化于中空软管中。
由于这些汁液是由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例如熏衣草、薄荷、九层塔、迷迭香、防蚊树、大蒜、辣椒、芙蓉或其他辛香植物,以打汁、榨汁、提炼或萃取的方式而得到的汁液,所以本身也会散发出昆虫讨厌的气味,而具有驱赶昆虫的功效。当此汁液借由与固化剂混合而固化于编织网的中空软管内部时,此汁液与固化剂的混合物会借由氧化而持续并缓慢地分解,而持续地由中空软管的开孔中散发出昆虫讨厌的气味驱赶农田里的昆虫,使其远离作物以防止昆虫在作物上产卵或吸食作物,而不会像农药一样伤害与灭杀农田里的昆虫,所以不会造成生态与食物链的破坏与失衡。因此,只要此汁液与固化剂之混合物未完全氧化分解完,此编织网(植物趋避用具)都可以持续地散发出昆虫讨厌的气味而进行驱虫,使得此植物趋避方法具有一持续且长期的驱虫效果,通常其效期至少有1-2个月以上。
此外,虽然为浇水或是下雨会使得此编织网(植物趋避用具)所散发的气味流失,但是此编织网的中孔软管内会散发出昆虫讨厌气味的汁液与固化剂之混合物仍然会继续氧化分解而散发出昆虫讨厌的气味而驱赶昆虫,所以不需要在浇水或是下雨后,重新布置一新的编织网,即可以保持其驱赶昆虫的功效。
由于此植物趋避方法所使用的植物趋避用具为一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编织网,其直接批覆于作物上或是作物的支架,特别是一些较高的作物,例如果树,或是爬藤类的作物,例如蕃茄,而使其可以与这些较高的作物或是爬藤类的作物的枝叶或果实贴近,使得其枝叶或果实与此编织网之间的距离够近,而足以使此编织网(植物趋避用具)所散发的气味可以发挥最大的驱虫效果,所以此植物趋避用具(编织网)与方法特别适用较高的作物与爬藤类的作物。
传统以网室棚架防治虫害的方法,是以编织细密的编织网搭置成网室棚架而将作物完全包覆于网室棚架内,借由编织网细小不足以供昆虫通过的网目来分隔作物与昆虫,当然作物的枝叶也无法通过其网目。然而,前述本发明之植物趋避方法所使用的编织网(植物趋避用具)由于是借由编织网内中空软管中固化的汁液所散发出昆虫讨厌的气味来驱赶昆虫,所以不需要细小到足以隔绝昆虫进入的网目,而是可以编织成一具有较大网目的编织网(植物趋避用具),甚至是可以供作物的枝叶由网目中穿出,使得此编织网(植物趋避用具)不会遮蔽日光而影响作物的日照、光合作用与生长。
由于本发明的编织网(植物趋避用具)编织的网目较大,所以需要的材料相对于传统的编织网要少,但是得到的防治虫害效果却不逊于使用传统的编织网,所以大幅地减低使用编织网(植物趋避用具)所需的成本,其次,由于此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所采用的原料为随手可得的辛香植物,并且其步骤简单,所以相对于其他习知的除虫方式在成本上较为低廉。另外,由于本发明之编织网(植物趋避用具)是布置于作物周边而不会占据栽种作物的位置,所以不会影响耕作的面积与产量。
在前述植物趋避方法中,为了避免昆虫习惯本发明的编织网(植物趋避用具)所散发出的气味,可以定期地更换采取另一种辛香植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编织网(植物趋避用具),而将采取不同辛香植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编织网(植物趋避用具)交替使用,或是同时使用多种辛香植物制作而成的编织网(植物趋避用具)。
另外,为了达到更进一步驱虫效果与提供给作物更完整的防护,可以同时使用图1所示的植物趋避方法与图2所示的植物趋避方法,即借由本发明的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颗粒(图1中所使用的植物趋避用具)与本发明的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编织网(图2中所使用的植物趋避用具),同时对地面与空中进行一有效且全面的驱虫作用,而提供一从地面到空中的完整防护。
本发明采取辛香植物等会散发出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为材料,制作出可以散发出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趋避用具,并以此植物趋避用具实施植物趋避方法而以一天然有机的方式驱赶昆虫,防止其于作物上产卵与吸食作物,却不伤害任何昆虫。因此,由前述说明可以得知,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特别是有关一种应用于有机耕作的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其可以提供给农田内种植的作物一可长期且有效地驱赶昆虫作用,而达到保护作物免于昆虫产卵于作物上与吸食作物的效果,但不会灭杀任何昆虫而避免对生态造成影响与破坏,并且成本低廉,且不会有影响作物的日照、光合作用、生长、耕作面积以及产量等上述的现有习知除虫方式的缺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植物趋避用具,其为一颗粒,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碎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趋避用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为一辛香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趋避用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颗粒是将一辛香植物干燥后,经过磨碎与造粒制作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趋避用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含一黏着剂而将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碎片黏着成颗粒。
5.一种植物趋避用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汁液或由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提炼萃取的汁液;
一固化剂,用以与该汁液混合;以及
一由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编织而成的编织网,其中该固化剂与该汁液的混合物填充于该中空软管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趋避用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为一辛香植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趋避用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化剂为蜡,其与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汁液或由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提炼萃取的汁液混合后,经加温融化成一混合液后注入该中空软管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物趋避用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中空软管内抽真空后,才将该固化剂与该汁液的混合液注入其中。
9.一种植物趋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将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进行干燥;
将干燥后的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粉碎成碎片;
将该碎片进行造粒而制作成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颗粒;以及
将该颗粒洒在作物周围的地面上,而借由该颗粒所散发的气味驱赶昆虫,防止昆虫在作物上产卵或吸食作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为辛香植物。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将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进行干燥的步骤是以日晒或烘干的方式进行干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将该碎片进行造粒的步骤是加入一黏着剂而将该植物碎片黏着成颗粒。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将该碎片进行造粒的步骤中,可以依照所栽种的作物的生长周期,而调整所制作的颗粒的硬度、大小或是紧实度,以控制该颗粒的有效期限。
14.一种植物趋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由一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榨出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汁液或提炼萃取出会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汁液;
将一固化剂与该汁液混合成一混合物;
提供一由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编织成的编织网;
将该混合物注入该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中;以及
将该编织网设置于作物周边上,而借由该中空软管内的该汁液所散发的气味驱赶昆虫,防止昆虫在作物上产卵或吸食作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身散发昆虫讨厌气味的植物为辛香植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化剂为蜡。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将该混合物注入一具有许多开孔的中空软管中的步骤还包含:
加温该固化剂与该汁液的混合物,用以使其融化成该固化剂与该汁液的混合液;
将该中空软管内部抽真空并将该编织网浸入该固化剂与该汁液的混合液中,而使该混合液注入该中孔软管中;以及
降温使得该混合液凝固于该中孔软管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编织网可以具有较大的网目而可以供作物的枝叶由网目中穿出,而不会影响作物日照与生长。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将该编织网设置于作物周边上的步骤是以该编织网围绕作物四周。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将该编织网设置于作物周边上的步骤是以该编织网披覆于作物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植物趋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将该编织网设置于作物周边上的步骤是以该编织网披覆于作物的支架上。
CN2010106232396A 2010-12-28 2010-12-28 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 Pending CN1025243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232396A CN102524318A (zh) 2010-12-28 2010-12-28 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232396A CN102524318A (zh) 2010-12-28 2010-12-28 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4318A true CN102524318A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33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232396A Pending CN102524318A (zh) 2010-12-28 2010-12-28 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2431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3806A (zh) * 2015-09-21 2015-12-09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园环保驱虫棒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28789A (zh) * 2018-11-19 2019-02-15 济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济宁市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 一种减少金银花尺蠖危害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3996A1 (en) * 2002-01-15 2003-07-17 Johnson Louis B. Ruminant animal feed, and mineral supplement and method of use
CN101193555A (zh) * 2005-04-09 2008-06-04 埃科斯普雷有限公司 农药和驱避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3996A1 (en) * 2002-01-15 2003-07-17 Johnson Louis B. Ruminant animal feed, and mineral supplement and method of use
CN101193555A (zh) * 2005-04-09 2008-06-04 埃科斯普雷有限公司 农药和驱避剂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中芳等: "非寄主植物及其提取物对菜粉蝶的产卵忌避作用",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vol. 43, no. 6, 31 December 2009 (2009-12-31), pages 652 - 655 *
薛飞群: "昆虫驱避剂的研究概况", 《中国兽医科技》, vol. 22, no. 8, 31 August 1992 (1992-08-31), pages 18 - 1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3806A (zh) * 2015-09-21 2015-12-09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园环保驱虫棒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23806B (zh) * 2015-09-21 2018-02-02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一种茶园环保驱虫棒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28789A (zh) * 2018-11-19 2019-02-15 济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济宁市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 一种减少金银花尺蠖危害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3577B (zh) 一种铁皮石斛林下原生态有机栽培的方法
CN102077748B (zh) 反季节培育有机雷笋的技术与方法
CN104012280B (zh) 一种印楝—茶树—圆叶决明立体间套作的方法
CN102823412A (zh) 金线莲无公害种植方法
CN105580701A (zh) 一种茶叶的种植方法
CN105340684B (zh) 一种葡萄园鸭鹅生态混养种植方法
CN106034705B (zh) 一种提高成苗率的滇重楼育苗方法
CN105612988A (zh) 一种霍山石斛的大棚种植方法
CN107535276A (zh) 幼龄茶园管理方法
JP2004305186A (ja) 土着菌微生物の採取方法と緑化・飼料・土壌改良としての使用方法
CN105875312A (zh) 一种生物链式枇杷种植培育方法
CN108293743A (zh) 一种机插水稻幼苗培育方法
CN109511508A (zh) 一种仿野生黄精栽培方法
CN101731082B (zh) 一种驱杀小地老虎的烤烟移栽方法
CN106105764A (zh) 一种大棚有机青菜的栽培方法
CN103238436A (zh) 一种甘蔗脱毒原种苗穴盘移栽假植方法
CN102524318A (zh) 植物趋避用具与方法
CN107548749A (zh) 一种大棚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
CN102187882A (zh) 一种环保型防虫材料的制备方法
RU2605763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биоинтенсивного орошаемого земледелия на глинистых почвах
CN108283065A (zh) 一种适合吐鲁番甘薯高产栽培的方法
CN103518532B (zh) 一种高海拔林地培育鸡腿菇的方法
Nene Fumigation of plants in Vrikshayurveda
CN105340643A (zh) 一种无公害有机芹菜的病害预防方法
CN105409532A (zh) 一种有机无公害生菜的病害防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