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9172A -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09172A CN102509172A CN2011103275820A CN201110327582A CN102509172A CN 102509172 A CN102509172 A CN 102509172A CN 2011103275820 A CN2011103275820 A CN 2011103275820A CN 201110327582 A CN201110327582 A CN 201110327582A CN 102509172 A CN102509172 A CN 1025091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emission
- soil
- data
- space
- utiliz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772 mu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178 mathematical model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32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177 carbon cycl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313 f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03 fossil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19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431 greenhous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45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16 structur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具体是将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法、碳排放数据的空间映射方法、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影响矩阵获取方法和碳减排导向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布局方法整合,实现GIS空间分析算法、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和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布局规划方法的集成。本发明由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081103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903001-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M03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10ZDAXM008)等项目资助完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环境评价与变化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GIS技术构建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核算的模型与方法,实现了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模块、碳排放数据的空间映射模块、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影响分析模块及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规划模块的集成。
背景技术
可视化低碳分析决策集成技术。一是实现了低碳经济基础数据库(温室气体排放、社会经济、人口、基础地理等数据库)与GIS基础功能的整合,实现低碳经济信息的可视化、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空间分布表达、趋势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功能。二是实现了可视化的低碳经济数量分析模型、技术和系统,基于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指标评价、情景分析、排放核算等功能。
国土空间碳排放监测技术。一是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包括涡度和箱法测定,也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网络中主要方法。二是人为源监测网络和排放模拟技术集成,并实现化石燃料碳排放的时空模拟,最细粒度达到1小时和10km网格。
城市空间碳排放评估技术。一是以城市中介要素为联系,构建起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的定量研究框架,包括电力传送分配、住房市场和城市热岛效应,进而影响城市碳排放格局。二是通过产业结构调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互馈关系,即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同时城市空间结构和资源要素限制产业结构,三是通过定量化的空间形态指数来分析空间形态与碳排放的关系,如空间分型指数、信息商指数等。
碳排放结构优化控制技术。一是线性规划技术。即采用线性规划模型,来实施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如采用生态系统碳储量最大化或人为源排放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为决策变量,建立约束条件,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设计。二是多情景分析比对方法,如运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碳强度趋势,分别评估多个组合情景下不同能源结构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进而选择最优方案。三是结构分析模型,包括投入产出分析技术、SDA因素分解技术等,可分析能源结构、行业结构的减排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要解决以碳排放为技术控制指标的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技术问题,即低碳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技术。
目前,低碳导向的城市空间规划、交通体系规划、建筑空间设计控制技术已有开发和应用,但低碳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或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技术仍属于起步阶段。当前相关技术只在概念、总量、模式、结构层面上实现了土地利用碳排放优化的模型和方法,缺乏空间层面的优化分析技术。
本发明集成了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层次分析算法和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核算技术,实现了低碳导向的土地利用的优化布局及控制。
(2)要解决以空间为载体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问题,具体就是采用碳排放指标空间映射和分配技术,实现土地利用直接碳排放和土地利用的间接碳排放的整合分析。
土地利用的直接碳排放系指农、林、土地利用等部门直接的土地利用行为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如采伐森林、围湖造田、退耕还林、农田耕作、草场退化、养分投入或种植制度改变等。土地利用的间接碳排放系指土地空间载体上的其他人为源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和产品、废弃物处理等。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观测、模拟、评估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同时,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各尺度上的排放盘查核算的方法学和技术标准也已实现。但两类碳源/汇在空间维度上的融合分析技术仍有待开发,目前只在数量层次上实现简单整合,缺乏空间层次上的融合技术。
本发明提出一种综合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人为源排放的指标空间映射和分配技术,以实现从空间维的角度,来综合评估自然和人为排放的空间布局效果,并结合空间布局优化的核心算法和技术标准,进一步实现排放效果的空间优化布局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该方法的总体步骤如下,
(1)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获取各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图,检验数据的分类和边界一致性,数据融合处理,GIS叠合分析,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2)碳排放数据的空间映射。将碳排放数据落实到具体的土地利用类型上,并将点源、线源、面源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落实到空间上,实现国土空间碳排放布局模拟。
(3)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影响分析。绘制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影响图,并获取不同变化的影响数据矩阵。
(4)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布局优化。采用了GIS技术和线性规划技术相结合的模型,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确定碳减排导向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集成了GIS空间分析算法、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核算技术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方法,实现了低碳导向的土地利用优化布局及控制;(2)本发明提出一种综合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人为源排放的指标空间映射和分配技术,以实现从空间维的角度,来综合评估自然和人为排放的空间布局效果,并结合空间布局优化的核心算法和技术标准,进一步实现排放效果的空间优化布局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总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1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2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3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4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总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步骤1、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获取各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图,检验数据的分类和边界一致性,并进行图层叠加,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步骤2、碳排放数据的空间映射:将碳排放数据落实到具体的土地利用类型上,并将点源、线源、面源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落实到空间上,实现国土空间碳排放布局模拟;步骤3、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影响分析:绘制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影响图,并计算不同变化的影响数据矩阵;步骤4、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布局优化:采用了GIS技术和线性规划技术相结合的模型,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确定碳减排导向的空间布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1流程示意图。
[S1] 土地利用变化识别。
包括获取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辨识土地利用变化。
[S101]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导入,使用GIS平台,将各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层导入,并一统一网格化处理。
[S102] 数据分类检验。辨识土地利用类型,检验数据分类是否符合标准,否则进行重分类,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S103] 数据边界检验。检验各时期土地利用数据边界是否一致,否则需进行边界的一致化处理操作。
[S104] 数据叠加处理。对各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层进行叠加分析,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作为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的基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2流程示意图。
[S2]排放项目的空间映射。将碳排放项目落实到具体的土地利用类型上,并将点源、线源、面源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落实到空间上,实现国土空间碳排放布局模拟。
[S201] 碳排放项目的用地类型映射。调查评价区可能存在的碳排放项目,并将排放项目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一一映射。获取相应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进行单项排放核算,计算每个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单项排放项目规模。
[S202] 不同空间属性的碳排放数据的空间映射。将点源排放(如工业源)、线源排放(交通排放)和面源排放(如农业和土地利用排放)统一转化为面状分布。
(1)点源排放,权重呈同心圆放射状衰减。取值采用线性方法或者指数方法。
(2)线源排放,权重呈线状衰减,如河道两边。取值采用线性方法或者指数方法。
(3)面源排放,权重是空间均质的,主要以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区别,呈覆盖状分布。面状排放因子取值采用区域赋值法,直接将面状因子样块与土地利用单元进行空间叠加,落入单元,直接赋值。
其中,指数衰减模型为 ;
上述两式中,I为作用到某个网格上的排放强度,E为某项排放的规模,r为相对距离,di为实际距离,d为影响半径。
[S203] 土地利用的碳排放空间布局模拟。结合[S201]和[S202]的结果,实现网格化的土地利用的碳排放空间布局模拟。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3流程示意图。
[S3]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影响;
[S301] 碳密度图和碳汇分布图的获取。
[S302]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图层。利用调查数据或经验数据,估算全境转化为某土地利用类型所导致的碳密度变化图。
[S303] 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的影响图层。结合[S203]和[S302],绘制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影响图,并令土地利用现状全部转化为土地利用类型i后导致的碳排放影响图的属性数据矩阵为Wi。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4流程示意图。
[S4] 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布局优化。
[S401]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提出优化措施。数学模型为:
求满足下列约束条件
公式中:为决策变量,即土地利用类型i的面积;和为土地利用类型i的最大或最小约束性面积,宜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或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如无约束性目标,应保证面积非负;为土地利用类型i的碳排放强度;为国土空间的碳排放量。
[S402]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公式中,xi表示网格m,n的土地利用类型属性值i,Wi,m,n表示土地利用类型全部转变为土地利用类型i后的碳排放强度矩阵,其网格m,n的取值。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和附图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自当可作各种变化或润饰,同样在本发明之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它包括:
步骤S1、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模块:获取各时间点土地利用现状图,并对所有时点的数据进行数据分类和边界一致性检验,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步骤S2、碳排放数据的空间映射:将碳排放数据落实到具体的土地利用类型上,并将点源、线源、面源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和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落实到空间上,实现国土空间碳排放布局模拟;
步骤S3、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影响分析:整合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和碳排放数据,获取不同变化的影响数据矩阵,绘制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影响图;
步骤S4、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布局优化:采用了GIS技术和线性规划技术相结合的模型,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确定以碳减排为导向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土地利用变化识别,包括借助获取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空间数据的一致性检验与数据融合,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具体步骤为:
[S101]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导入,使用GIS平台,将各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层导入,并对其统一进行网格化处理;
[S102] 数据分类检验:辨识土地利用类型,检验数据分类是否符合标准,否则进行重分类,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S103] 数据边界检验:检验各时期土地利用数据边界是否一致,否则需进行边界的一致化处理操作;
[S104] 数据叠加处理:对各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层进行叠加分析,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作为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的基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排放项目的空间映射具体步骤为:
[S201] 碳排放项目的用地类型映射:调查评价区可能存在的碳排放项目,并将排放项目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一一映射,获取相应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进行单项排放核算,计算每个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单项排放项目规模;
[S202] 不同空间属性的碳排放数据的空间映射:将点源排放、线源排放和面源排放统一转化为面状分布;
[S203] 土地利用的碳排放空间布局模拟:结合步骤[S201]和步骤[S202]的结果,实现网格化的土地利用的碳排放空间布局模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影响具体步骤为:
[S301] 获取碳密度图和碳汇分布图;
[S302]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图层,利用调查数据或经验数据,估算全境转化为某土地利用类型所导致的碳密度变化图;
[S303] 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的影响图层:结合步骤[S203]和步骤[S302],绘制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影响图,并令土地利用现状全部转化为土地利用类型i后导致的碳排放影响图的属性数据矩阵为Wi。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布局优化具体步骤为:
[S401]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提出优化措施;
[S402]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根据步骤[S3]计算的碳排放强度影响矩阵,进行空间优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27582.0A CN102509172B (zh) | 2011-10-25 | 2011-10-25 |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27582.0A CN102509172B (zh) | 2011-10-25 | 2011-10-25 |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09172A true CN102509172A (zh) | 2012-06-20 |
CN102509172B CN102509172B (zh) | 2015-07-08 |
Family
ID=46221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27582.0A Active CN102509172B (zh) | 2011-10-25 | 2011-10-25 |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509172B (zh)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6662A (zh) * | 2013-04-24 | 2013-07-3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河网密度空间化方法 |
CN104850951A (zh) * | 2015-05-18 | 2015-08-19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一种具有时空属性的产品碳足迹建模方法及系统 |
CN106485364A (zh) * | 2016-10-24 | 2017-03-08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碳平衡的区域“三生”用地规模优化方法 |
CN106530170A (zh) * | 2016-09-21 | 2017-03-22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一种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的边界优化方法 |
CN108109073A (zh) * | 2017-11-29 | 2018-06-01 | 江苏省信息中心 | 基于资源环境要素耦合分析的碳排放空间配置方法 |
CN109740968A (zh) * | 2019-01-25 | 2019-05-10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二氧化碳排放空间格网化方法、系统、介质和装置 |
CN111310674A (zh) * | 2020-02-20 | 2020-06-19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基于网格划分技术的河流生态缓冲带遥感监测方法和装置 |
CN111639806A (zh) * | 2020-05-29 | 2020-09-08 | 河南大学 | 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及系统 |
CN111861199A (zh) * | 2020-07-17 | 2020-10-30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一种模拟线源排放甲烷技术和通量观测系统数据质量检测方法 |
CN112348411A (zh) * | 2020-11-30 | 2021-02-09 | 天津大学 | 温室气体核算方法、装置、第一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493099A (zh) * | 2021-12-21 | 2022-05-13 | 成都理工大学 | 碳汇生态重要性的城乡梯度构建方法 |
CN114997480A (zh) * | 2022-05-24 | 2022-09-02 | 福州大学 | 基于mop-plus模型的低碳导向下省域国土空间分区优化模拟方法 |
CN115062823A (zh) * | 2022-05-26 | 2022-09-16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预测方法及装置 |
CN116882637A (zh) * | 2023-09-05 | 2023-10-13 |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农田碳排放分析方法及系统 |
CN117252742A (zh) * | 2023-09-21 | 2023-12-19 | 中山大学 | 一种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评估方法和系统 |
CN118014210A (zh) * | 2024-02-22 | 2024-05-10 | 南京大学 | 一种基于空间映射技术的国土空间碳排放核算方法 |
CN118228945A (zh) * | 2024-05-24 | 2024-06-21 |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 基于地块分布的碳收支变化强度获取方法、终端及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87906A (zh) * | 2005-12-22 | 2007-06-27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 |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预测的方法 |
CN101849473A (zh) * | 2010-06-10 | 2010-10-06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土地整理工程的景观格局优化模式 |
CN102121318A (zh) * | 2010-01-11 | 2011-07-13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
-
2011
- 2011-10-25 CN CN201110327582.0A patent/CN10250917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87906A (zh) * | 2005-12-22 | 2007-06-27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 |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预测的方法 |
CN102121318A (zh) * | 2010-01-11 | 2011-07-13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
CN101849473A (zh) * | 2010-06-10 | 2010-10-06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土地整理工程的景观格局优化模式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章志: "基于特征建模的GIS开发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5 October 2011 (2011-10-15) * |
Cited B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26662B (zh) * | 2013-04-24 | 2016-01-0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河网密度空间化方法 |
CN103226662A (zh) * | 2013-04-24 | 2013-07-3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河网密度空间化方法 |
CN104850951A (zh) * | 2015-05-18 | 2015-08-19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一种具有时空属性的产品碳足迹建模方法及系统 |
CN106530170B (zh) * | 2016-09-21 | 2020-11-06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一种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的边界优化方法 |
CN106530170A (zh) * | 2016-09-21 | 2017-03-22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一种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的边界优化方法 |
CN106485364A (zh) * | 2016-10-24 | 2017-03-08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碳平衡的区域“三生”用地规模优化方法 |
CN106485364B (zh) * | 2016-10-24 | 2018-06-19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碳平衡的区域“三生”用地规模优化方法 |
CN108109073A (zh) * | 2017-11-29 | 2018-06-01 | 江苏省信息中心 | 基于资源环境要素耦合分析的碳排放空间配置方法 |
CN109740968A (zh) * | 2019-01-25 | 2019-05-10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二氧化碳排放空间格网化方法、系统、介质和装置 |
CN111310674B (zh) * | 2020-02-20 | 2020-11-10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基于网格划分技术的河流生态缓冲带遥感监测方法和装置 |
CN111310674A (zh) * | 2020-02-20 | 2020-06-19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基于网格划分技术的河流生态缓冲带遥感监测方法和装置 |
CN111639806A (zh) * | 2020-05-29 | 2020-09-08 | 河南大学 | 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及系统 |
CN111639806B (zh) * | 2020-05-29 | 2022-08-26 | 河南大学 | 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及系统 |
CN111861199B (zh) * | 2020-07-17 | 2023-09-22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一种模拟线源排放甲烷技术和通量观测系统数据质量检测方法 |
CN111861199A (zh) * | 2020-07-17 | 2020-10-30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一种模拟线源排放甲烷技术和通量观测系统数据质量检测方法 |
CN112348411A (zh) * | 2020-11-30 | 2021-02-09 | 天津大学 | 温室气体核算方法、装置、第一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493099A (zh) * | 2021-12-21 | 2022-05-13 | 成都理工大学 | 碳汇生态重要性的城乡梯度构建方法 |
CN114997480A (zh) * | 2022-05-24 | 2022-09-02 | 福州大学 | 基于mop-plus模型的低碳导向下省域国土空间分区优化模拟方法 |
CN115062823A (zh) * | 2022-05-26 | 2022-09-16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预测方法及装置 |
CN116882637A (zh) * | 2023-09-05 | 2023-10-13 |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农田碳排放分析方法及系统 |
CN116882637B (zh) * | 2023-09-05 | 2023-11-21 |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农田碳排放分析方法及系统 |
CN117252742A (zh) * | 2023-09-21 | 2023-12-19 | 中山大学 | 一种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评估方法和系统 |
CN118014210A (zh) * | 2024-02-22 | 2024-05-10 | 南京大学 | 一种基于空间映射技术的国土空间碳排放核算方法 |
CN118228945A (zh) * | 2024-05-24 | 2024-06-21 |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 基于地块分布的碳收支变化强度获取方法、终端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09172B (zh) | 2015-07-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09172B (zh) |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减量化控制优化方法 | |
Koutra et al. |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 net-zero energy district evaluation approach: A review of sustainable approaches and assessment tools | |
Parshall et al. | Model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s at the urban scale: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and insigh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 |
Akgul et al. | An optimisation framework for a hybrid first/second generation bioethanol supply chain | |
Liu et al. | Scenario simulation of urban energy-related CO2 emissions by coupling the socioeconomic factors and spatial structures | |
Zhu et al. | Nexus of mixed-use vitality, carbon emissions and sustainability of mixed-use rural communities: The case of Zhejiang | |
Zhang et al. | Spatial suitability and multi-scenarios for land use: Simulation and policy insights from the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perspective | |
Jeong et al. | Biodiesel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modeled with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ILP) for the northern great plains region | |
KR102196100B1 (ko) | 토지 이용 최적화 배분을 구현하는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매체 및 방법 | |
Yuan et al. | Regional land-use allocation using a coupled MAS and GA model: From local simulation to global optimization, a case study in Caidian District, Wuhan, China | |
Tengberg et al. | Scaling up of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in the wester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valuation of a 10‐year partnership | |
Hong et al. | Sustainability dimensions and PM 2.5 in supply chain logistics | |
Van der Borght et al. | How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influences CO2 emissions i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 |
CN117993572A (zh) | 一种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方法 | |
Zubair et al. | Evaluating the profit efficiency of bioenergy industry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EU28 region | |
Scott et al. | Sensitivity of future US Water shortages to socioeconomic and climate drivers: a case study in Georgia using an integrated human-earth system modeling framework | |
Gong et al. | 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in Beij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hort-term climatic factors: based 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ology | |
Li et al. |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n the ecological stress of rapid land urbanization per proportion, intensity, and location | |
Lesiv et al. | Spatial analysis of GHG emissions in eastern polish regions: energy production and residential sector | |
Krietemeyer et al. | A method for integrating an UBEM with GIS for spatiotemporal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 |
Camacho et al. | Domestic versus foreign energy use: an analysis for four European countries | |
Yang et al. | Optimizing urban functional land towards “dual carbon” target: A coupling structural and spatial scales approach | |
Riccioli et al. | Geographical analysis of agro-environmental measures for reduction of chemical inputs in Tuscany | |
Gu et al. | Multi‐scenario simulation of land use change based on MCR‐SD‐FLUS model: A case study of Nanchang, China | |
Karimi et al. | Integrated sub-regional planning informed by weighted spatial network models: The case of Jeddah sub-regional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