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7380A - 一种测定润滑油高温运动粘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定润滑油高温运动粘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07380A
CN102507380A CN2011103003332A CN201110300333A CN102507380A CN 102507380 A CN102507380 A CN 102507380A CN 2011103003332 A CN2011103003332 A CN 2011103003332A CN 201110300333 A CN201110300333 A CN 201110300333A CN 102507380 A CN102507380 A CN 102507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bbelohde viscometer
preliminary election
lubricating oil
hexadecane
liquid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03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07380B (zh
Inventor
姜克娟
张海娜
王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CHINA AVIATION INDUSTRY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 20111030033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07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07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7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07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7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润滑油性能测定技术,涉及对润滑油运动粘度测定方法的改进。采用乌氏粘度计进行润滑油运动粘度测定,其特征在于,测定的步骤如下:确定合适的乌氏粘度计;计算润滑油的运动粘度νt。本发明能准确测定100℃~260℃润滑油的运动粘度,可满足新型航空发动机的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测定润滑油高温运动粘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润滑油性能测定技术,涉及对润滑油运动粘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发明背景 
随着航空发动机涡轮前温度的提高,发动机润滑系统温度也随之提高,因此对航空润滑油的使用温度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现役飞机发动机用航空润滑油,其最高使用温度达200℃;设计部门为新型的航空发动机提出的对航空润滑油的最高使用温度要求达250℃。运动粘度是航空润滑油的基本物理-机械特性,直接影响摩擦部位的润滑状态,能表征润滑油在润滑系统中的流动、低温快速启动、冷却以及防止从密封件中泄漏等特征。而在其最高使用温度下航空润滑油必须有一个最低粘度,以保证其具有一定厚度的油膜来润滑发动机轴承和齿轮等部件,这个最低值一般要大于1mm2/s。因此需要知道最高使用温度下的运动粘度以作为润滑油的性能指标及设计参数。 
我国测定润滑油运动粘度的试验方法是GB/T 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和动力粘度计算法》,该方法的概要为: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即粘度系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即为该温度下测定液体的运动粘度。该方法仅适用于测定-50~100℃液体的运动粘度,当测定100℃以上液体的运动粘度时,由于玻璃毛细管粘度计受热膨胀,其粘度系数会随温度而发生变化。另外,GB/T 265方法中使用的是品氏粘度计,其中的液面高度会随温度发生变化,而液面产生的压力又会影响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动时间,从而影响粘度值。此外,测定大于100℃润滑油的运动粘度还需解决加热系统的加热控温问题。由于上述原因,使用GB/T 265的方法测定高温润滑油的运动粘度时,测定误差大,不能满足用户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准确测定100℃~260℃润滑油运动粘度的方法,以满足新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定润滑油高温运动粘度的方法,采用乌氏粘度计进行润滑油运动粘度测定,其特征在于,测定的步骤如下: 
1、确定合适的乌氏粘度计: 
1.1、将恒温油浴的温度设置为离用户要求的测试温度比较接近的已知正十六烷粘度系数的温度,其对应关系见下表。该测试温度为100℃~260℃,恒温油浴的控温精度为±0.1℃; 
Figure BSA00000586780900021
1.2、选取一支工作毛细管R直径为0.24mm~0.46mm的乌氏粘度计作为预选乌氏粘度计。温度较低时,选用大毛细管,温度较高时,选用小毛细管。按照国标GB/T 265第4.2节规定的清洗方法清洗乌氏粘度计并吹干; 
1.3、用纯度为99%的正十六烷测定预选乌氏粘度计的粘度系数c; 
1.3.1、向预选乌氏粘度计充装正十六烷:将预选乌氏粘度计与铅垂线倾斜30°~45°,通过架置管L向底部储球A中倒入足够的正十六烷,正十六烷的数量应满足以下条件:当预选乌氏粘度计处于垂直状态时,正十六烷的液面要位于充装标线G和充装标线H之间; 
1.3.2、预热:将预选乌氏粘度计垂直浸入恒温油浴中,并用支架将预选乌氏粘度计固定好,预选乌氏粘度计上部贮球D的球心应不高于恒温油浴的液面;预选乌氏粘度计浸入恒温油浴至少保持30min后再开始粘度系数c的测定; 
1.3.3、测定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t:在下部出口管M和上部出口管N的管口套上橡皮管,将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的橡皮管用夹子夹住,利用上部出口管N管口所套橡皮管上的洗耳球将正十六烷吸入上部储球D,使正十六烷的液面稍高于计时标线E;松开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橡皮管的夹子,取下上部出口管N管口橡皮管上的洗耳球,此时正十六烷的液面逐渐下降,观察正十六烷的液面,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E时启动秒表计时,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F时,停止秒表计时,记录为正十六烷的流动时间;重复测定正十六烷的流动时间至少三次,取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t; 
1.3.4、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是否满足要求:若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 τt不小于200s,则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满足要求,为合适的乌氏粘度计;若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t小于200s,则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不满足要求,应重新选取预选乌氏粘度计,新预选乌氏粘度计的毛细管直径应比不满足要求的预选乌氏粘度计小一档,然后重复步骤1.1.2至步骤1.1.3.3,直至确定出合适的乌氏粘度计为止; 
1.3.5、计算预选乌氏粘度计的粘度系数: 
c=νtt........................................................................[1] 
式中: 
c——乌氏粘度计的粘度系数,单位为mm2/s2; 
νt——试样的运动粘度,单位为mm2/s;此处,试样为正十六烷,其运动粘度为已知量; 
τt——试样的平均流动时间,单位为s; 
1.4、使用预选乌氏粘度计测量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t: 
1.4.1、将恒温油浴的温度设置为用户要求的测试温度,该测试温度为100℃~250℃,恒温油浴的控温精度为±0.1℃; 
1.4.2、向预选乌氏粘度计充装润滑油:首先,按照国标GB/T 265第4.2节规定的清洗方法清洗乌氏粘度计并吹干;然后,将预选乌氏粘度计与铅垂线倾斜30°~45°,通过架置管L向底部储球A中倒入足够的润滑油,润滑油的数量应满足以下条件:当预选乌氏粘度计处于垂直状态时,润滑油的液面要位于充装标线G和充装标线H之间; 
1.4.3、预热:将预选乌氏粘度计垂直浸入恒温油浴中,并用夹子将预选乌氏粘度计固定在支架上,预选乌氏粘度计上部贮球D的球心应不高于恒温油浴的液面;预选乌氏粘度计浸入恒温油浴至少保持30min后再开始平均流动时间τt的测定; 
1.4.4、测定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t:在下部出口管M和上部出口管N的管口套上橡皮管,将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的橡皮管用夹子夹住,利用上部出口管N管口所套橡皮管上的洗耳球将润滑油吸入上部储球D,使润滑油的液面稍高于计时标线E;松开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橡皮管的夹子,取下上部出口管N管口橡皮管上的洗耳球,此时润滑油的液面逐渐下降,观察润滑油的液面,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E时启动秒表计时,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F时,停止秒表计时,记录润滑油的流动时间;重复测定润滑油的流动时间至少三次,取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t; 
2、计算润滑油的运动粘度νt: 
νt=c·τt........................................................................[2] 
式中: 
νt——试样的运动粘度,单位为mm2/s;此处,试样为润滑油。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准确测定100℃~260℃润滑油的运动粘度,满足了新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乌氏粘度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底部贮球;D-上部贮球;E-上计时标线;F-下计时标线;G-上充装标线、H-下充装标线;L-架置管;M-下部出口管;N-上部出口管;R-工作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测定润滑油高温运动粘度的方法,采用乌氏粘度计进行润滑油运动粘度测定,乌氏粘度计的结构参见图1,其特征在于,测定的步骤如下: 
1、确定合适的乌氏粘度计: 
1.1、将恒温油浴的温度设置为离用户要求的测试温度比较接近的已知正十六烷粘度系数的温度,其对应关系见下表。该测试温度为100℃~260℃,恒温油浴的控温精度为±0.1℃; 
Figure BSA00000586780900041
1.2、选取一支工作毛细管R直径为0.24mm~0.46mm的乌氏粘度计作为预选乌氏粘度计。温度较低时,选用大毛细管,温度较高时,选用小毛细管。按照国标GB/T 265第4.2节规定的清洗方法清洗乌氏粘度计并吹干; 
1.3、用纯度为99%的正十六烷测定预选乌氏粘度计的粘度系数c; 
1.3.1、向预选乌氏粘度计充装正十六烷:将预选乌氏粘度计与铅垂线倾斜30°~45°,通过架置管L向底部储球A中倒入足够的正十六烷,正十六烷的数量应满足以下条件:当预选乌氏粘度计处于垂直状态时,正十六烷的液面要位于充装标线G和充装标线H之间; 
1.3.2、预热:将预选乌氏粘度计垂直浸入恒温油浴中,并用支架将预选乌氏粘度计固定好,预选乌氏粘度计上部贮球D的球心应不高于恒温油浴的液面;预选乌氏粘度计浸入恒温油浴至少保持30min后再开始粘度系数c的测定; 
1.3.3、测定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t:在下部出口管M和上部出口管N的管口套上橡皮管,将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的橡皮管用夹子夹住,利用上部出口管N管口所套橡皮管上的洗耳球将正十六烷吸入上部储球D,使正十六烷的液面稍高于计时标线E;松开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橡皮管的夹子,取下上部出口管N管口橡皮管上的洗耳球,此时正十六烷的液面逐渐下降,观察正十六烷的液面,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E时启动秒表计时,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F时,停止秒表计时,记录为正十六烷的流动时间;重复测定正十六烷的流动时间至少三次,取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t; 
1.3.4、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是否满足要求:若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t不小于200s,则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满足要求,为合适的乌氏粘度计;若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t小于200s,则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不满足要求,应重新选取预选乌氏粘度计,新预选乌氏粘度计的毛细管直径应比不满足要求的预选乌氏粘度计小一档,然后重复步骤1.1.2至步骤1.1.3.3,直至确定出合适的乌氏粘度计为止; 
1.3.5、计算预选乌氏粘度计的粘度系数: 
c=νtt........................................................................[1] 
式中: 
c——乌氏粘度计的粘度系数,单位为mm2/s2; 
νt——试样的运动粘度,单位为mm2/s;此处,试样为正十六烷,其运动粘度为已知量; 
τt——试样的平均流动时间,单位为s; 
1.4、使用预选乌氏粘度计测量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t: 
1.4.1、将恒温油浴的温度设置为用户要求的测试温度,该测试温度为100℃~250℃,恒温油浴的控温精度为±0.1℃; 
1.4.2、向预选乌氏粘度计充装润滑油:首先,按照国标GB/T 265第4.2节规定的清洗方法清洗乌氏粘度计并吹干;然后,将预选乌氏粘度计与铅垂线倾斜30°~45°,通过架置管L向底部储球A中倒入足够的润滑油,润滑 油的数量应满足以下条件:当预选乌氏粘度计处于垂直状态时,润滑油的液面要位于充装标线G和充装标线H之间; 
1.4.3、预热:将预选乌氏粘度计垂直浸入恒温油浴中,并用夹子将预选乌氏粘度计固定在支架上,预选乌氏粘度计上部贮球D的球心应不高于恒温油浴的液面;预选乌氏粘度计浸入恒温油浴至少保持30min后再开始平均流动时间τt的测定; 
1.4.4、测定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t:在下部出口管M和上部出口管N的管口套上橡皮管,将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的橡皮管用夹子夹住,利用上部出口管N管口所套橡皮管上的洗耳球将润滑油吸入上部储球D,使润滑油的液面稍高于计时标线E;松开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橡皮管的夹子,取下上部出口管N管口橡皮管上的洗耳球,此时润滑油的液面逐渐下降,观察润滑油的液面,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E时启动秒表计时,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F时,停止秒表计时,记录润滑油的流动时间;重复测定润滑油的流动时间至少三次,取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t; 
2、计算润滑油的运动粘度νt: 
νt=c·τt........................................................................[2] 
式中: 
νt——试样的运动粘度,单位为mm2/s;此处,试样为润滑油。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乌氏粘度计测定润滑油的运动粘度。乌氏粘度计属气承式粘度计,液体流动性与液体的液面没有关系。因此高温下采用乌氏粘度计测定的结果更准确。而国标GB/T 265采用的品氏粘度计在高温下,液体易膨胀,液面高度会产生变化,因而会提高液体的流动时间,测定结果偏大。 
实施例1:测定KXY航空润滑油在150℃的运动粘度 
1、确定合适的乌氏粘度计: 
1.1、将恒温油浴的温度设置为146.9℃,恒温油浴的控温精度为±0.1℃; 
1.2、选取一支毛细管直径为0.46mm的乌氏粘度计作为预选乌氏粘度计,编号为1号,按照国标GB/T 265第4.2节规定的清洗方法清洗1号粘度计并吹干; 
1.3、用纯度为99%的正十六烷测定1号粘度计的粘度系数c; 
1.3.1、向1号粘度计充装正十六烷:将1号粘度计与铅垂线倾斜30°, 通过架置管L向底部储球A中倒入足够的正十六烷,正十六烷的数量应满足以下条件:当预选乌氏粘度计处于垂直状态时,正十六烷的液面要位于充装标线G和充装标线H之间; 
1.3.2、预热:将1号粘度计垂直浸入恒温油浴中,并用支架固定好,粘度计上部贮球D的球心应不高于恒温油浴的液面;粘度计浸入恒温油浴至少保持30min后再开始粘度系数c的测定; 
1.3.3、测定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146.9:在下部出口管M和上部出口管N的管口套上橡皮管,将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的橡皮管用夹子夹住,利用洗耳球通过上部出口管N管口所套橡皮管将正十六烷吸入上部储球D,使正十六烷的液面稍高于计时标线E;松开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橡皮管的夹子,取下上部出口管N管口橡皮管上的洗耳球,此时正十六烷的液面逐渐下降,观察正十六烷的液面,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E时启动秒表计时,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F时,停止秒表计时,记录为正十六烷的流动时间为216.9s;重复上述操作二次,记录正十六烷的流动时间分别为216.9s和217.7s,取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146.9=217.2s; 
1.3.4、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是否满足要求: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 146.9不小于200s,则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满足要求,为合适的乌氏粘度计; 
1.3.5、计算1号乌氏粘度计的粘度系数: 
c=ν146.9146.9=0.5515/217.2=0.002539 
式中: 
c——粘度计在146.9℃的粘度系数,单位为mm2/s2; 
ν256.6——正十六烷在146.9℃的运动粘度,其数值为0.7968,单位为mm2/s; 
1.4、使用1号乌氏粘度计测量KXY航空润滑油在150℃的平均流动时间τ150: 
1.4.1、将恒温油浴的温度设置为150℃,恒温油浴的控温精度为±0.1℃; 
1.4.2、向1号乌氏粘度计充装KXY航空润滑油:首先,按照国标GB/T 265第4.2节规定的清洗方法清洗粘度计并吹干;然后,将粘度计与铅垂线倾斜30°,通过架置管L向底部储球A中倒入足够的润滑油,润滑油的数量应满足以下条件:当粘度计处于垂直状态时,润滑油的液面要位于充装标线G和充装标线H之间; 
1.4.3、预热:将1号乌氏粘度计垂直浸入恒温油浴中,并用夹子将粘度计固定在支架上,粘度计上部贮球D的球心应不高于恒温油浴的液面;粘度计浸入恒温油浴至少保持30min后再开始平均流动时间τ150的测定; 
1.4.4、测定KXY航空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150:在下部出口管M和上部出口管N的管口套上橡皮管,将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的橡皮管用夹子夹住,利用上部出口管N管口所套橡皮管上的洗耳球将润滑油吸入上部储球D,使润滑油的液面稍高于计时标线E;松开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橡皮管的夹子,取下上部出口管N管口橡皮管上的洗耳球,此时润滑油的液面逐渐下降,观察润滑油的液面,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E时启动秒表计时,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F时,停止秒表计时,记录润滑油的流动时间为1089s;重复上述操作二次,记录润滑油的流动时间分别为1090s和1093s,取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150=1091s; 
2、计算KXY航空润滑油在200℃的运动粘度ν150,单位为mm2/s: 
ν150=c·τ150=0.002539×1091=2.770 
实施例2:测定KXY航空润滑油在200℃的运动粘度 
1、确定合适的乌氏粘度计: 
1.1、将恒温油浴的温度设置为197.8℃,恒温油浴的控温精度为±0.1℃; 
1.2、选取一支毛细管直径为0.36mm的乌氏粘度计作为预选乌氏粘度计,编号为2号,按照国标GB/T 265第4.2节规定的清洗方法清洗2号粘度计并吹干; 
1.3、用纯度为99%的正十六烷测定2号粘度计的粘度系数c; 
1.3.1、向2号粘度计充装正十六烷:将2号粘度计与铅垂线倾斜30°,通过架置管L向底部储球A中倒入足够的正十六烷,正十六烷的数量应满足以下条件:当预选乌氏粘度计处于垂直状态时,正十六烷的液面要位于充装标线G和充装标线H之间; 
1.3.2、预热:将2号粘度计垂直浸入恒温油浴中,并用支架固定好,粘度计上部贮球D的球心应不高于恒温油浴的液面;粘度计浸入恒温油浴至少保持30min后再开始粘度系数c的测定; 
1.3.3、测定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197.8:在下部出口管M和上部出口管N的管口套上橡皮管,将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的橡皮管用夹子夹住,利用洗耳球通过上部出口管N管口所套橡皮管将正十六烷吸入上部储球D,使正十 六烷的液面稍高于计时标线E;松开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橡皮管的夹子,取下上部出口管N管口橡皮管上的洗耳球,此时正十六烷的液面逐渐下降,观察正十六烷的液面,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E时启动秒表计时,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F时,停止秒表计时,记录为正十六烷的流动时间为216.9s;重复上述操作二次,记录正十六烷的流动时间分别为216.9s和217.7s,取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197.8=217.2s; 
1.3.4、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是否满足要求: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 197.8不小于200s,则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满足要求,为合适的乌氏粘度计; 
1.3.5、计算2号乌氏粘度计的粘度系数: 
c=ν197.8197.8=0.5515/217.2=0.002539 
式中: 
c——粘度计在197.8℃的粘度系数,单位为mm2/s2; 
ν256.6——正十六烷在197.8℃的运动粘度,其数值为0.5515,单位为mm2/s; 
1.4、使用2号乌氏粘度计测量KXY航空润滑油在200℃的平均流动时间τ200: 
1.4.1、将恒温油浴的温度设置为200℃,恒温油浴的控温精度为±0.1℃; 
1.4.2、向2号乌氏粘度计充装KXY航空润滑油:首先,按照国标GB/T 265第4.2节规定的清洗方法清洗粘度计并吹干;然后,将粘度计与铅垂线倾斜30°,通过架置管L向底部储球A中倒入足够的润滑油,润滑油的数量应满足以下条件:当粘度计处于垂直状态时,润滑油的液面要位于充装标线G和充装标线H之间; 
1.4.3、预热:将2号乌氏粘度计垂直浸入恒温油浴中,并用夹子将粘度计固定在支架上,粘度计上部贮球D的球心应不高于恒温油浴的液面;粘度计浸入恒温油浴至少保持30min后再开始平均流动时间τ200的测定; 
1.4.4、测定KXY航空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200:在下部出口管M和上部出口管N的管口套上橡皮管,将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的橡皮管用夹子夹住,利用上部出口管N管口所套橡皮管上的洗耳球将润滑油吸入上部储球D,使润滑油的液面稍高于计时标线E;松开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橡皮管的夹子,取下上部出口管N管口橡皮管上的洗耳球,此时润滑油的液面逐渐下降,观察润滑油的液面,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E时启动秒表计时,当液面正好达到 计时标线F时,停止秒表计时,记录润滑油的流动时间为1089s;重复上述操作二次,记录润滑油的流动时间分别为1090s和1093s,取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200=1091s; 
2、计算KXY航空润滑油在200℃的运动粘度ν200,单位为mm2/s: 
ν200=c·τ200=0.002539×1091=2.770 
实施例3:测定KXY航空润滑油在260℃的运动粘度 
1、确定合适的乌氏粘度计: 
1.1、将恒温油浴的温度设置为256.6℃,恒温油浴的控温精度为±0.1℃; 
1.2、选取一支毛细管直径为0.24mm的乌氏粘度计作为预选乌氏粘度计,编号为3号,按照国标GB/T 265第4.2节规定的清洗方法清洗3号粘度计并吹干; 
1.3、用纯度为99%的正十六烷测定3号粘度计的粘度系数c; 
1.3.1、向3号粘度计充装正十六烷:将3号粘度计与铅垂线倾斜30°,通过架置管L向底部储球A中倒入足够的正十六烷,正十六烷的数量应满足以下条件:当预选乌氏粘度计处于垂直状态时,正十六烷的液面要位于充装标线G和充装标线H之间; 
1.3.2、预热:将3号粘度计垂直浸入恒温油浴中,并用支架固定好,粘度计上部贮球D的球心应不高于恒温油浴的液面;粘度计浸入恒温油浴至少保持30min后再开始粘度系数c的测定; 
1.3.3、测定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256.6:在下部出口管M和上部出口管N的管口套上橡皮管,将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的橡皮管用夹子夹住,利用洗耳球通过上部出口管N管口所套橡皮管将正十六烷吸入上部储球D,使正十六烷的液面稍高于计时标线E;松开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橡皮管的夹子,取下上部出口管N管口橡皮管上的洗耳球,此时正十六烷的液面逐渐下降,观察正十六烷的液面,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E时启动秒表计时,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F时,停止秒表计时,记录为正十六烷的流动时间为205.7s;重复上述操作二次,记录正十六烷的流动时间分别为205.9s和206.0s,取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256.6=205.8s; 
1.3.4、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是否满足要求: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 256.6不小于200s,则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满足要求,为合适的乌氏粘度计; 
1.3.5、计算3号乌氏粘度计的粘度系数: 
c=ν256.6256.6=0.3951/205.8=0.001920 
式中: 
c——粘度计在256.6℃的粘度系数,单位为mm2/s2; 
ν256.6——正十六烷在256.6℃的运动粘度,其数值为0.3951,单位为mm2/s; 
1.4、使用3号乌氏粘度计测量KXY航空润滑油在260℃的平均流动时间τ260: 
1.4.1、将恒温油浴的温度设置为260℃,恒温油浴的控温精度为±0.1℃; 
1.4.2、向3号乌氏粘度计充装KXY航空润滑油:首先,按照国标GB/T 265第4.2节规定的清洗方法清洗粘度计并吹干;然后,将粘度计与铅垂线倾斜30°,通过架置管L向底部储球A中倒入足够的润滑油,润滑油的数量应满足以下条件:当粘度计处于垂直状态时,润滑油的液面要位于充装标线G和充装标线H之间; 
1.4.3、预热:将3号乌氏粘度计垂直浸入恒温油浴中,并用夹子将粘度计固定在支架上,粘度计上部贮球D的球心应不高于恒温油浴的液面;粘度计浸恒温油浴至少保持30min后再开始平均流动时间τ260的测定; 
1.4.4、测定KXY航空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260:在下部出口管M和上部出口管N的管口套上橡皮管,将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的橡皮管用夹子夹住,利用上部出口管N管口所套橡皮管上的洗耳球将润滑油吸入上部储球D,使润滑油的液面稍高于计时标线E;松开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橡皮管的夹子,取下上部出口管N管口橡皮管上的洗耳球,此时润滑油的液面逐渐下降,观察润滑油的液面,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E时启动秒表计时,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F时,停止秒表计时,记录润滑油的流动时间为937.2s;重复上述操作二次,记录润滑油的流动时间分别为936.2s和937.6s,取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260=937.0s; 
2、计算KXY航空润滑油在260℃的运动粘度ν260,单位为mm2/s: 
ν260=c·τ260=0.001920×937.0=1.799 。

Claims (1)

1.一种测定润滑油高温运动粘度的方法,采用乌氏粘度计进行润滑油运动粘度测定,其特征在于,测定的步骤如下:
1.1、确定合适的乌氏粘度计:
1.1.1、将恒温油浴的温度设置为离用户要求的测试温度比较接近的已知正十六烷粘度系数的温度,其对应关系见下表,该测试温度为100℃~260℃,恒温油浴的控温精度为±0.1℃;
Figure FSA00000586780800011
1.1.2、选取一支工作毛细管R直径为0.24mm~0.46mm的乌氏粘度计作为预选乌氏粘度计。温度较低时,选用大毛细管,温度较高时,选用小毛细管。按照国标GB/T 265第4.2节规定的清洗方法清洗乌氏粘度计并吹干;
1.1.3、用纯度为99%的正十六烷测定预选乌氏粘度计的粘度系数c;
1.1.3.1、向预选乌氏粘度计充装正十六烷:将预选乌氏粘度计与铅垂线倾斜30°~45°,通过架置管L向底部储球A中倒入足够的正十六烷,正十六烷的数量应满足以下条件:当预选乌氏粘度计处于垂直状态时,正十六烷的液面要位于充装标线G和充装标线H之间;
1.1.3.2、预热:将预选乌氏粘度计垂直浸入恒温油浴中,并用支架将预选乌氏粘度计固定好,预选乌氏粘度计上部贮球D的球心应不高于恒温油浴的液面;预选乌氏粘度计浸入恒温油浴至少保持30min后再开始粘度系数c的测定;
1.1.3.3、测定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t:在下部出口管M和上部出口管N的管口套上橡皮管,将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的橡皮管用夹子夹住,利用上部出口管N管口所套橡皮管上的洗耳球将正十六烷吸入上部储球D,使正十六烷的液面稍高于计时标线E;松开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橡皮管的夹子,取下上部出口管N管口橡皮管上的洗耳球,此时正十六烷的液面逐渐下降,观察正十六烷的液面,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E时启动秒表计时,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F时,停止秒表计时,记录为正十六烷的流动时间;重复测定正十六烷的流动时间至少三次,取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t
1.1.3.4、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是否满足要求:若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t不小于200s,则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满足要求,为合适的乌氏粘度计;若正十六烷的平均流动时间τt小于200s,则判定预选乌氏粘度计不满足要求,应重新选取预选乌氏粘度计,新预选乌氏粘度计的毛细管直径应比不满足要求的预选乌氏粘度计小一档,然后重复步骤1.1.2至步骤1.1.3.3,直至确定出合适的乌氏粘度计为止;
1.1.3.5、计算预选乌氏粘度计的粘度系数:
c=νtt........................................................................[1]
式中:
c——乌氏粘度计的粘度系数,单位为mm2/s2
νt——试样的运动粘度,单位为mm2/s;此处,试样为正十六烷,其运动粘度为已知量;
τt——试样的平均流动时间,单位为s;
1.1.4、使用预选乌氏粘度计测量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t
1.1.4.1、将恒温油浴的温度设置为用户要求的测试温度,该测试温度为100℃~250℃,恒温油浴的控温精度为±0.1℃;
1.1.4.2、向预选乌氏粘度计充装润滑油:首先,按照国标GB/T 265第4.2节规定的清洗方法清洗乌氏粘度计并吹干;然后,将预选乌氏粘度计与铅垂线倾斜30°~45°,通过架置管L向底部储球A中倒入足够的润滑油,润滑油的数量应满足以下条件:当预选乌氏粘度计处于垂直状态时,润滑油的液面要位于充装标线G和充装标线H之间;
1.1.4.3、预热:将预选乌氏粘度计垂直浸入恒温油浴中,并用夹子将预选乌氏粘度计固定在支架上,预选乌氏粘度计上部贮球D的球心应不高于恒温油浴的液面;预选乌氏粘度计浸入恒温油浴至少保持30min后再开始平均流动时间τt的测定;
1.1.4.4、测定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t:在下部出口管M和上部出口管N的管口套上橡皮管,将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的橡皮管用夹子夹住,利用上部出口管N管口所套橡皮管上的洗耳球将润滑油吸入上部储球D,使润滑油的液面稍高于计时标线E;松开下部出口管M管口上橡皮管的夹子,取下上部出口管N管口橡皮管上的洗耳球,此时润滑油的液面逐渐下降,观察润滑油的液面,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E时启动秒表计时,当液面正好达到计时标线F时,停止秒表计时,记录润滑油的流动时间;重复测定润滑油的流动时间至少三次,取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润滑油的平均流动时间τt
1.2、计算润滑油的运动粘度νt
νt=c·τt........................................................................[2]
式中:
νt——试样的运动粘度,单位为mm2/s;此处,试样为润滑油。
CN 201110300333 2011-09-29 2011-09-29 一种测定润滑油高温运动粘度的方法 Active CN102507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00333 CN102507380B (zh) 2011-09-29 2011-09-29 一种测定润滑油高温运动粘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00333 CN102507380B (zh) 2011-09-29 2011-09-29 一种测定润滑油高温运动粘度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7380A true CN102507380A (zh) 2012-06-20
CN102507380B CN102507380B (zh) 2013-07-17

Family

ID=46219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00333 Active CN102507380B (zh) 2011-09-29 2011-09-29 一种测定润滑油高温运动粘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0738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0041A (zh) * 2012-10-23 2013-01-23 林志华 一种食用油脂品质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5547918A (zh) * 2015-12-04 2016-05-04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高温下机油运动粘度的测定方法
CN107063928A (zh) * 2017-04-27 2017-08-18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测定降粘剂改善稠油流动性的方法
CN108645753A (zh) * 2018-06-23 2018-10-12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设备用油运动粘度及粘度指数全自动测定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CN108645857A (zh) * 2018-05-31 2018-10-12 宜昌兴越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沸硅油取样检测法
CN109682720A (zh) * 2019-02-19 2019-04-26 黄山学院 一种检测油料高温粘度的装置及方法
CN112748235A (zh) * 2019-10-31 202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调合燃料油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0672A (zh) * 2009-05-27 2010-12-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润滑油种类和粘度级别的快速识别方法
CN201724879U (zh) * 2010-03-16 2011-01-26 津市市石油化工仪器有限公司 润滑油类运动粘度测定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0672A (zh) * 2009-05-27 2010-12-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润滑油种类和粘度级别的快速识别方法
CN201724879U (zh) * 2010-03-16 2011-01-26 津市市石油化工仪器有限公司 润滑油类运动粘度测定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0041A (zh) * 2012-10-23 2013-01-23 林志华 一种食用油脂品质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5547918A (zh) * 2015-12-04 2016-05-04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高温下机油运动粘度的测定方法
CN107063928A (zh) * 2017-04-27 2017-08-18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测定降粘剂改善稠油流动性的方法
CN108645857A (zh) * 2018-05-31 2018-10-12 宜昌兴越新材料有限公司 高沸硅油取样检测法
CN108645753A (zh) * 2018-06-23 2018-10-12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设备用油运动粘度及粘度指数全自动测定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CN108645753B (zh) * 2018-06-23 2024-03-22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设备用油运动粘度及粘度指数全自动测定的装置及测定方法
CN109682720A (zh) * 2019-02-19 2019-04-26 黄山学院 一种检测油料高温粘度的装置及方法
CN112748235A (zh) * 2019-10-31 202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调合燃料油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7380B (zh) 2013-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7380B (zh) 一种测定润滑油高温运动粘度的方法
CN202748106U (zh) 储液罐油、水液位磁致伸缩双浮子液位计
CN103292843B (zh) 油水两相计量装置
CN102830043A (zh) 检测润滑油粘度以及润滑油中铁屑含量的设备
CN202791272U (zh) 机械设备中润滑油的监控与检测装置
CN204718924U (zh) 一种旋转式粘度检测计高低温检测装置
CN109115312A (zh) 双侧倾臂式液位计检定装置
CN105928831B (zh) 一种能自动定量的毛细管粘度计及其测试方法
CN104422489A (zh) 一种用于测量油润滑设备的油耗的测量装置
CN206917695U (zh) 发动机机油消耗测量仪
CN108007822B (zh) 一种高温高剪切动力粘度测定方法及测定仪
CN107063685A (zh) 一种齿轮最小润滑油量测定装置
CN106932306A (zh) 一种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器
CN205078319U (zh) 自动补给式发动机润滑油消耗量检测系统
CN102798442B (zh) 双层构造内夹保温层的新型检定加油机用标准金属量器
CN207366395U (zh) 一种润滑油粘度调试设备
CN105221211A (zh) 自动补给式发动机润滑油消耗量检测系统
CN107607442A (zh) 一种润滑油粘度调试设备
RU162210U1 (ru) Машина трения
CN104007251A (zh) 一种液压油稳定性测定仪
CN1249430A (zh) 机油清净分散性与抗氧化性测评装置及其方法
CN103822686B (zh) 发动机润滑系统机油油量的实时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3439223B (zh) 一种水基胶上胶粘度的测定方法和应用
CN105675446A (zh) 简易数字粘度计
CN207395929U (zh) 一种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校准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