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97250B - 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97250B
CN102497250B CN201110399845.9A CN201110399845A CN102497250B CN 102497250 B CN102497250 B CN 102497250B CN 201110399845 A CN201110399845 A CN 201110399845A CN 102497250 B CN102497250 B CN 1024972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hannel
decoding
soft
rela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98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97250A (zh
Inventor
周一青
周恩
刘航
石晶林
史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1103998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972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97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7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97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97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解码校验模块,从源节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然后进行循环冗余检验,分析运算的方式;自适应中继策略模块,根据接收数据的差错状况,使用自适应中继策略;所述白适应中继策略模块还包括:中继策略模块,用于根据数据差错状况,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重复中继策略和/或软中继策略,然后将中继策略模块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收端信号处理模块;收端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中继策略模块处理后的数据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分布式Turbo类似解码策略和/或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对于数据的处理过程均采用软比特信息进行操作。

Description

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上行多址中继接入信道,设计自适应中继策略和相应的中继方法与目的节点迭代解码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中继将大规模用于提高链路的传输质量、改善网络的覆盖和用户间的公平性。传统中继的做法主要有两种方式,放大转发(Amplify-Forward,简记为AF)和解码转发(Decode-Forward,简记为DF),放大转发又称为非再生中继,解码转发又称为再生中继。放大转发对收到的信号仅进行一定功率因子的放大就转发给目的节点,不需要解码恢复,操作简单,性能良好,但它同时也会对噪声进行放大。解码转发需要对发端的信号进行解码恢复,由于无线信道的恶劣性和不确定性,解码后的比特信息往往有错误,若将这些错误的比特再进行编码转发给目的节点,将导致错误传播,恶化系统性能。解码转发策略在信道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性能不错,但在信道条件较差的情况时,错误传播现象比较严重,性能将快速极度恶化。
网络编码是一种融合了路由和编码的信息交换技术,它的核心思想是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上对各条信道上收到的信息进行线性或者非线性的处理,然后转发给下游节点,中间节点扮演着编码器或信号处理器的角色。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和无线网络业务流的双向性非常适合使用网络编码。目前,网络编码的研究热点已经由传统的有线网络场景下的网络编码技术转向了无线网络场景下的网络编码技术,原来在网络层处理的网络编码技术下降到物理层跟物理层信号处理算法相结合,比如,物理层网络编码、基于网络编码的协作方案设计以及实际编码协议性能评估等。相对于传统的合作方案,基于网络编码的方案在同等的频谱效率下可达到更高的分集增益。
无线多址中继接入信道下的网络编码技术利用了从中继链路转发来的网络编码冗余信息,以帮助目的节点提高整体系统性能。由于无线信道的不可靠性,无线通信系统中通常需要信道编码以进行链路错误保护,由此存在着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的结合问题。一般来讲,通常有两种结合方式,分离网络-信道编码与联合网络-信道编码,并且这种结合方式通常是指目的收端的信号处理过程。分离网络-信道解码类方法,解网络编码与解信道编码是分步进行的,两个解码过程不在同一个迭代循环里;而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类方法,解网络编码与解信道编码是揉在一起进行的,两个解码过程在同一个迭代循环里。对于中继操作,本质的区别是,分离网络-信道解码类方法转发的是信道编码后的比特信息,而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类方法转发的是信道编码前的信息。由于受错误传播现象的影响,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类方法在高信噪比环境下可获得更好的性能,然而在低信噪比下性能极度恶化,甚至比无中继的系统更差。分离网络-信道解码类方法,由于其可以采用软中继策略降低错误传播的影响,在高信噪比环境下性能将差于联合类方法,然而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可获得更好的性能。
传统网络编码方案中,中继节点需要对收到的源节点信息首先进行硬判决,再进行网络编码(模2加)操作,所谓的模2加就是按位异或运算操作,并转发给目的节点。由于无线信道的不可靠性,中继恢复出的源节点传送的比特信息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错误,若对这些错误比特信息进一步进行网络编码并传送给目的节点,不但不能改善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传输质量,反而甚至会进一步恶化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针对典型多址接入中继信道场景,在对联合网络信道编码类方法和分离网络信道编码类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中继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无线信道,充分发挥不同类方法的优势,获得最优化的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自适应中继系统和方法可获得明显优于传统方案的性能。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解码校验模块,用于从源节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然后进行循环冗余检验,分析运算的方式;
自适应中继策略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数据的差错状况,使用自适应中继策略;所述自适应中继策略模块还包括:
中继策略模块,用于根据数据差错状况,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重复中继策略和/或软中继策略,然后将中继策略模块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收端信号处理模块;
收端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中继策略模块处理后的数据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分布式Turbo类似解码策略和/或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对于数据的处理过程均采用软比特信息进行操作。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中继策略模块中,用于自适应中继策略为,若接收数据均无差错接收,则中继策略模块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若仅有一路数据无差错接收,其它存在误码,则中继策略模块对正确接收的数据采用重复中继策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分布式Turbo类似解码策略,其它无中继辅助,直接进行解码恢复操作;
若接收数据均存在差错,则中继策略模块采用软中继策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中继策略模块中,用于自适应中继策略为,若接收数据均无差错,则中继策略模块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否则,中继策略模块采用软中继策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策略模块中,用于网络编码中继策略为,中继策略模块对收到的来自源节点的信号数据进行软解调、信道解码和硬判操作,对其中恢复出的数据比特进行交织后,然后进行网络编码操作,最后对网络编码合并后的数据进行重新信道编码调制并转发给收端信号处理模块用公式可表示为:
u ^ i = Ψ - 1 ‾ ( y r ( i ) ) , i∈{1,2}
u r = u ^ 1 ⊕ π ( u ^ 2 )
其中,i是下标,用来表示源节点,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33
表示中继收到的来自源节点i的信息;函数Ψ-1(·)表示信道解码操作,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34
表示硬判决输出,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35
表示对来自源节点i的信息进行信道解码和硬判决之后得到的数据;π(·)表示交织操作,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36
表示模2加操作,ur是中继对一路信号与另一路交织后的信号进行模2加操作之后的结果;
vr=Ψ(ur)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41
其中,函数Ψ(·)表示信道编码操作,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42
表示星座调制操作,vr和xr分别表示进行信道编码和星座调制操作之后的结果。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策略模块中,用于重复中继策略为,
u r = π ( u ^ i ) , i∈{1,2}
vr=Ψ(ur)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44
其中,i是下标,用来表示源节点。函数Ψ(·)表示信道编码操作,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45
表示对来自源节点i的信息进行信道解码之后得到的数据。ur表示中继进行交织操作之后的结果。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46
表示星座调制操作,vr和xr分别表示进行信道编码和星座调制操作之后的结果。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策略模块中,用于软中继策略为,
软解调获取每比特信息对数似然比值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47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48
其中,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49
为软解调函数,L1,L2分别表示进行软解调操作之后得到的对数似然比,即软比特信息,对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直接为收到的高斯噪声叠加后的信号;
对其中的软比特信息进行交织,
L′2=π(L2)
其中,π(·)为交织函数,L′2为交织之后的结果,交织长度为信道编码后包的比特数;
根据从两源节点信息的对数似然比值直接计算网络编码后比特的对数似然比值,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410
其中,运算符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411
为软信息合并操作,Lr即为网络编码后比特的值,若l,l1,l2分别为比特u,u1,u2的软比特信息,若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412
其中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413
表示网络编码操作,也就是异或操作,则有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51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52
其中e表示自然对数;
非线性函数限幅,
x r = Ξ ‾ ( L r )
其中,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54
为非线性限幅函数,例如可以取为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55
其中α为需要优化的伸缩因子;也可以为其它分段函数,但需要恰当设计和优化分段的拐点。xr表示限幅操作之后的结果,也是中继转发给目的节点的信号。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端信号处理模块中,用于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为,该策略对应于网络编码中继策略,先将对中继策略模块转发的网络编码信号进行软信道解码,获得网络编码后比特的软比特信息,由中继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56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57
其中,ξrd为从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的信噪比,
利用软信道解码获得网络编码后比特的软比特信息L(r),该信息将用户提取S1信道解码器和S2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有
L ( r ) = Ψ - 1 ~ ( L c ( r ) )
其中,函数Ψ-1(·)表示信道解码操作,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59
表示软比特信息输出;
将解网络编码与解信道编码同置于同一循环中,具体信号处理过程为,
初始化S1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
L a ( 1 ) = 0
其中,0为与信道编码前序列等长的0序列;
解源节点的信息得到L(1),然后获得外信息
L ( 1 ) = Ψ - 1 ~ ( L c ( 1 ) , L a ( 1 ) )
其中,第二个参量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512
为比特先验信息,若无第二个参量,表示无比特先验信息,
外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513
可计算为,
L e ( 1 ) = L ( 1 ) - L a ( 1 ) ;
解网络编码,获得其它源节点的比特先验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515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516
L a ( 2 ) = π - 1 ( L a ′ ( 2 ) )
其中,函数π-1(·)为解交织操作;
解其它源节点的信息得到L(2),然后获得外信息
L ( 2 ) = Ψ - 1 ~ ( L c ( 2 ) , L a ( 2 ) )
外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63
可计算为,
L e ( 2 ) = L ( 2 ) - L a ( 2 )
解网络编码,获得源节点的比特先验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65
L e ′ ( 2 ) = π ( L e ( 2 ) )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端信号处理模块中,用于分布式Turbo类似解码策略为,根据中继链路信道质量进行加权,得到中继链路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为: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69
由于其中信号传送为相同的比特信息,且两路信息间采用了比特交织,使得该两路比特信息近似不相关,由此可以进行Turbo类似解码过程的迭代解码,具体如下:
初始化成分信道解码器1的先验信息
L a 1 ( 1 ) = 0
其中,0为与信道编码前序列等长的0序列;
成分信道解码器1解码得到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612
然后获得外信息
L cc 1 ( 1 ) = Ψ - 1 ~ ( L c ( 1 ) , L a 1 ( 1 ) )
外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614
可计算为,
L e 1 ( 1 ) = L cc 1 ( 1 ) - L a 1 ( 1 ) ;
交织获得成分解码器2的比特先验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616
L a 2 ( 1 ) = π ( L e 1 ( 1 ) ) ;
成分信道解码器2解码得到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618
然后获得外信息
L cc 2 ( 1 ) = Ψ - 1 ~ ( L c ( r ) , L a 2 ( 1 ) )
外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620
可计算为,
L e 2 ( 1 ) = L cc 2 ( 1 ) - L a 2 ( 1 ) ;
解交织获得成分解码器1的比特先验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622
L a 1 ( 1 ) = π - 1 ( L e 2 ( 1 ) ) ;
对于其它无中继辅助的信号,因为没有可以利用的冗余信息,直接进行信道解码即可。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端信号处理模块中,用于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为,该策略对应于软中继策略,先通过迭代信息传递策略从中继链路信号提取合并相关冗余信息,然后进行信道解码;中继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其中,ξsrd为从源节点经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等价信噪比,若软比特信息序列L1的信噪比为ξ1,软比特信息序列L2的信噪比为ξ2,软比特信息合并序列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74
的信噪比为ξ,则有关系
ξ≤min(ξ1,ξ2)
由此,ξsrd可简单取为min(ξsr,ξrd);
Lvc(1,A)为从变量节点1到校验节点A的外信息,Lcv(A,1)为从校验节点A到变量节点1的外信息。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迭代消息传递策略具体为:
初始化从校验节点A到变量节点的外信息,校验节点是一个虚拟节点,
Lcv(A,i)=0,i∈{1,2,3},
其中,0为与软比特序列等长的0序列,i为下标标记;
计算从变量节点i传递给校验节点A的外信息,为
Lvc(i,A)=Li+Lcv(A,i),i∈{1,2,3};
计算从校验节点A传递给变量节点的外信息,为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75
其中, L ~ vc ( 3 , A ) = π ( L vc ( 3 , A ) ) , L ~ cv ( A , A ) = π ( L cv ( A , 3 ) ) ,
在经过1次或多次完整迭代过程后,对软比特信息序列{L1=Lcv(A,1)}和{L2=Lcv(A,3)}进行信道解码,恢复出源节点发送的数据,
Lvc(1,A)为从变量节点1到校验节点A的外信息,Lcv(A,1)为从校验节点A到变量节点1的外信息。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100,从源节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然后进行循环冗余检验,分析运算的方式;
步骤200,根据接收数据的差错状况,使用自适应中继策略;
所述步骤200还包括:
步骤300,根据数据差错状况,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重复中继策略和/或软中继策略,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执行步骤400;
步骤400,将步骤300处理后的数据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分布式Turbo类似解码策略和/或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对于数据的处理过程均采用软比特信息进行操作。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0中的自适应中继策略还包括,
步骤301,若接收数据均无差错接收,则步骤300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步骤400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步骤302,若仅有一路数据无差错接收,其它存在误码,则步骤300对正确接收的数据采用重复中继策略,步骤400采用分布式Turbo类似解码策略,其它无中继辅助,直接进行解码恢复操作;
步骤303,若接收数据均存在差错,则步骤300采用软中继策略,步骤400采用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0中的自适应中继策略还包括,
步骤304,若接收数据均无差错,则步骤300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步骤400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步骤305,否则,步骤300采用软中继策略,步骤400采用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0中的网络编码中继策略还包括,
步骤306,步骤300对收到的来自源节点的信号数据进行软解调、信道解码和硬判操作,对其中恢复出的数据比特进行交织后,然后进行网络编码操作,最后对网络编码合并后的数据进行重新信道编码调制并转发给收端信号处理模块用公式可表示为:
u ^ i = Ψ - 1 ‾ ( y r ( i ) ) , i∈{1,2}
u r = u ^ 1 ⊕ π ( u ^ 2 )
其中,i是下标,用来表示源节点,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93
表示中继收到的来自源节点i的信息;函数Ψ-1(·)表示信道解码操作,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94
表示硬判决输出,表示对来自源节点i的信息进行信道解码和硬判决之后得到的数据;π(·)表示交织操作,表示模2加操作,ur是中继对一路信号与另一路交织后的信号进行模2加操作之后的结果。
vr=Ψ(ur)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97
其中,函数Ψ(·)表示信道编码操作,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98
表示星座调制操作,vr和xr分别表示进行信道编码和星座调制操作之后的结果。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0中的重复中继策略还包括,
步骤307,
u r = π ( u ^ i ) , i∈{1,2}
vr=Ψ(ur)
其中,i是下标,用来表示源节点,函数Ψ(·)表示信道编码操作,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911
表示对来自源节点i的信息进行信道解码之后得到的数据,ur表示中继进行交织操作之后的结果,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912
表示星座调制操作,vr和xr分别表示进行信道编码和星座调制操作之后的结果。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0中的软中继策略还包括,
步骤308,软解调获取每比特信息对数似然比(LLR)值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913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914
其中,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0915
为软解调函数,L1,L2分别表示进行软解调操作之后得到的对数似然比,也就是软比特信息,对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直接为收到的高斯噪声叠加后的信号;
步骤309,对其中软比特信息进行交织,
L′2=π(L2)
其中,π(·)为交织函数,L′2为交织之后的结果,交织长度为信道编码后包的比特数;
步骤310,根据从源节点信息的对数似然比值直接计算网络编码后比特的对数似然比值,
其中,运算符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02
为软信息合并操作(软网络编码操作),Lr即为网络编码后比特的值,若l,l1,l2分别为比特u,u1,u2的软比特信息,若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03
其中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04
表示网络编码操作,也就是异或操作,则有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05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06
其中e表示自然对数;
步骤311,非线性函数限幅,
x r = Ξ ‾ ( L r )
其中,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08
为非线性限幅函数,其中α为需要优化的伸缩因子,也可以为其它分段函数,xr表示限幅操作之后的结果。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0中的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还包括,
步骤401,该方法对应于网络编码中继策略,首先将对中继转发的网络编码信号进行软信道解码,获得网络编码后比特的软比特信息,由中继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010
其中,ξrd为从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的信噪比,
利用软信道解码获得网络编码后比特的软比特信息L(r),该信息将用户提取源节点信道解码器和另外源节点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有
L ( r ) = Ψ - 1 ~ ( L c ( r ) )
其中,函数Ψ-1(·)表示信道解码操作,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012
表示软比特信息输出;
步骤402,通过外信息的传递和提炼来提高系统性能,初始化源节点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
L a ( 1 ) = 0
其中,0为与信道编码前序列等长的0序列;
步骤403,解码源节点的信息得到L(1),然后获得外信息
L ( 1 ) = Ψ - 1 ~ ( L c ( 1 ) , L a ( 1 ) )
其中,第二个参量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12
为比特先验信息,若无第二个参量,表示无比特先验信息;
外信息可计算为,
L e ( 1 ) = L ( 1 ) - L a ( 1 ) ;
步骤404,解网络编码,获得另外源节点的比特先验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15
L a ( 2 ) = π - 1 ( L a ′ ( 2 ) )
其中,函数π-1(·)为解交织操作;
步骤405,解码另外源节点的信息得到L(2),然后获得外信息
L ( 2 ) = Ψ - 1 ~ ( L c ( 2 ) , L a ( 2 ) )
外信息可计算为,
L e ( 2 ) = L ( 2 ) - L a ( 2 )
步骤406,解网络编码,获得S1的比特先验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111
L e ′ ( 2 ) = π ( L e ( 2 ) )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113
并返回步骤403,循环迭代进行,直到迭代次数满或者校验无差错为止。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0中的分布式Turbo类似解码策略还包括,
步骤407,该方法对应于重复中继策略,目的节点信号处理分为两部分,对重复中继策略的源节点数据进行分布式Turbo类似解码,而对另外无中继辅助的一路直接进行信道解码,
步骤408,根据中继链路信道质量进行加权,得到中继链路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为:
由于其中信号传送的为相同的比特信息,且信息间采用了比特交织,使得该两路比特信息近似不相关,由此可以进行类似Turbo类似解码过程的迭代解码,
步骤409,初始化成分信道解码器1的先验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21
L a 1 ( 1 ) = 0
其中,0为与信道编码前序列等长的0序列;
步骤409,成分信道解码器1解码得到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23
然后获得外信息
L cc 1 ( 1 ) = Ψ - 1 ~ ( L c ( 1 ) , L a 1 ( 1 ) )
外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25
可计算为,
L e 1 ( 1 ) = L cc 1 ( 1 ) - L a 1 ( 1 ) ;
步骤410,交织获得成分解码器2的比特先验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27
L a 2 ( 1 ) = π ( L e 1 ( 1 ) ) ;
步骤411,成分信道解码器2解码得到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29
然后获得外信息
L cc 2 ( 1 ) = Ψ - 1 ~ ( L c ( r ) , L a 2 ( 1 ) )
外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211
可计算为,
L e 2 ( 1 ) = L cc 2 ( 1 ) - L a 2 ( 1 ) ,
步骤412,解交织获得成分解码器1的比特先验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213
L a 1 ( 1 ) = π - 1 ( L e 2 ( 1 ) ) ,
并返回步骤409,循环迭代进行,直到迭代次数满或者校验无差错为止。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0中的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还包括,
步骤413,该方法对应于软中继策略,先通过迭代信息传递策略从中继链路信号提取合并相关冗余信息,然后进行信道解码;
步骤414,中继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215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216
其中,ξsrd为从源节点经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等价信噪比;若对数似然比值序列L1的信噪比为ξ1,对数似然比值序列L2的信噪比为ξ2,软信息合并序列的信噪比为ξ,则有关系
ξ≤min(ξ1,ξ2)
由此,ξsrd可简单取为min(ξsr,ξrd)
由于中继转发的为冗余信息,目的节点需要充分利用该冗余信息提升对源节点信息的解码性能;迭代消息传递策略可用来从具有一定冗余信息的多路信号中提取合并相关有用信息。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13中的迭代信息传递策略具体步骤为:
步骤501,
初始化从校验节点A到变量节点的外信息,校验节点是一个虚拟节点,
Lcv(A,i)=0,i∈{1,2,3},
其中,0为与软比特序列等长的0序列,i为下标标记。
步骤502,
计算从变量节点i传递给校验节点A的外信息,为
Lvc(i,A)=Li+Lcv(A,i),i∈{1,2,3};
步骤503,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31
节点的外信息,为
其中, L ~ vc ( 3 , A ) = π ( L vc ( 3 , A ) ) , L ~ cv ( A , A ) = π ( L cv ( A , 3 ) ) , 并返回步骤501;
在经过1次或多次完整迭代过程后,对软比特信息序列{L1=Lcv(A,1)}和{L2=Lcv(A,3)}进行信道解码,恢复出源节点发送的数据,Lvc(1,A)为从变量节点1(也就是源节点1)到校验节点A的外信息,Lcv(A,1)为从校验节点A到变量节点1(也就是源节点1)的外信息。
在本发明的通信场景中,源节点S到中继节点R的链路的信噪比(Signalto Noise Ratio,简记为SNR)记为:SNRRsr,同理可以得到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噪比为SNRrd,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噪比为SNRsd。MPA算法的迭代次数(number of iterative)简记为niter.。图5给出了系统性能仿真结果,仿真比较了无中继情况、传统网络编码中继情况以及本发明所提的自适应中继策略与方法(3种中继策略与目的节点处理方法)的系统误包率(PER)性能。由该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所提自适应中继策略与算法可以一直获得最优化的性能。无中继辅助情况下,误包率PER一直为1,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网络编码中继算法,在高中继链路质量环境下可获得较好的性能,但在较低中继链路质量环境下性能极度恶化,例如在源节点到中继节点信噪比为0dB的情况下,系统误包率PER也一直为1,与无中继场景一样无法正常工作。另外,网络编码中继情况,系统PER性能具有平底效应,特别是在中等中继链路质量的情况下表现得尤为明显。所发明的自适应中继策略与算法可以在各种中继链路质量状况下获得最优的系统性能,且无系统性能平底效应,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和宽广的适应性,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由两个源节点、一个中继节点和一个目的节点组成的多址接入中继信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与方法选择流程图;
图3A、3B、3C为本发明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与方法的中继方案示意图;
图4A1、4A2、4B1、4B2、4C1、4C2为本发明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与方法中目的节点信号处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性能仿真验收效果;
图6为本发明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流程图;
图7为更一般多址接入中继网络场景,由多个MS(Mobile Station)作为源节点(大于2)、多个中继(大于1)和单个目的节点组成的上行多址接入中继场景;
图8为更一般多址接入中继网络场景因子图,可根据因子图很容易实现其对应的迭代MPA算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行多址中继接入信道场景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与方法,以充分利用不同类方法在不同场景下的差异优势,最优化系统性能。传统硬判决网络编码方案要求完全正确接收源信息,由此要求较高的中继链路质量;而基于软比特信息的中继方案仅在较低中继链路质量环境下能获得相对更好的性能。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应各种场景,在各种环境均能获得较优异的性能。由此,自适应在实际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切实可行的。
中继不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硬判决,而是根据接收到的比特数据的软比特信息(对数似然比值,Log-Likelihood Ratio,简记为LLR)计算网络编码后比特的LLR值,并将该软比特信息或其变化版本传送至目的节点,从而避开了硬判决操作,保留了比特的可靠度信息,在目的节点采用软比特信号处理算法可以更好地恢复出源端发送的数据,特别是在低中继链路质量的场景下。
本发明在中继节点采用了一种自适应的中继策略,在中继端首先对收到的从源节点来的信息进行解码,并各自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Check,简记为CRC),即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若收到的两份信息均正确,则进行传统的网络编码转发;若其中只有一份正确,则仅转发该正确接收的源节点数据;若均错误,则进行基于软比特信息的网络编码转发。该方案可动态地自适应无线信道的变化状况,以优化的传输方式来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不同中继传输方式将导致目的节点采用不同的信号处理方法,从而要求中继以一定的信令方式告知目的节点所采用的中继传输方式。
自适应中继策略。在中继端首先对收到的从源节点来的信息进行解码恢复,并各自进行CRC校验,若收到的两份信息均正确,则进行传统网络编码转发;若其中只有一份正确,则仅转发该正确接收的源节点数据;若均错误,则进行基于软比特信息的网络编码转发。
基于软比特信息的迭代解码方法。目的节点所有信号处理过程均基于软比特信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对传统网络编码下的联合网络信道解码和中继重复编码策略下的解码,均采用Turbo类似解码器类似的结构进行迭代解码,以获得较大的编码增益;对软中继策略下的分离网络信道解码,采用迭代消息传递算法(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简记为MPA)进行解网络编码,而后进行解信道编码。
图1为典型的由2源节点、1个中继节点和1个目的节点组成的多址接入中继信道网络场景,两源节点S1和S2均有数据要发送至目的节点D,中继节点R可帮助源节点进行信息传送。若不采用网络编码技术,中继节点R在某一个时间里只能要么帮助源节点S1传送,要么帮助源节点S2进行信息传输,只能2选1协作传输。若采用网络编码技术,中继节点可以同时帮助两个源节点进行信息传送,比如传统网络编码技术,中继传输源节点S1和源节点S2所传输比特信息的模2加信息,目的节点可以从该中继传输的冗余信息中提取出各自有用的信息,帮助并改善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传输质量。
多址中继接入系统网络编码传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源节点传输阶段,源节点S1和S2分别在两个正交信道里发送数据,中继和目的节点接收;第二个阶段为中继转发数据,中继将网络编码操作后的信号发送给目的节点。
对源节点S1,用户待传送的原始比特信息序列为{u1},信道编码后的序列为{v1},调制后的信号序列为{x1},并将调制后的信号传送出去。对源节点S2,用户待传送的原始比特信息序列为{u2},信道编码后的序列为{v2},调制后的信号序列为{x2},并将调制后的信号传送出去。
以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为例,中继收到来至源节点S1和S2的数据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61
可分别表示为,
y r ( 1 ) = x 1 + n s 1 r - - - ( 1 )
y r ( 2 ) = x 2 + n s 2 r - - - ( 2 )
其中,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64
分别为源节点S1,S2到中继节点R链路的噪声。
1)自适应中继策略
中继节点将根据收到的源节点信息的解码恢复情况进行不同的中继策略选择,如图2所示。中继节点首先对收到的两路源节点数据分别进行解码恢复和CRC校验,若两路数据均无差错接收,则中继采用传统网络编码方法,目的节点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迭代解码方法;若仅有一路数据无差错接收,另一路存在误码,则中继对正确接收的一路数据采用重复中继策略,目的节点采用分布式Turbo类似解码方法,另一路无中继辅助,直接进行解码恢复操作;若两路数据均存在差错,则中继采用软中继策略,目的节点采用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方法。
该自适应中继策略可以进一步简化,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比如,可以简化为联合网络信道解码与分离网络信道解码两种方法的自适应。即:若两路数据均无差错接收,则中继采用传统网络编码方法,目的节点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迭代解码方法;否则,中继采用软中继策略,目的节点采用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方法。
2)中继策略方法
(a)网络编码中继策略
如图3A所示,中继节点首先对收到的来自源节点S1,S2的信号分别进行软解调、信道解码和硬判操作。对其中恢复出的一路数据比特(比如从S2来的一路)进行交织后,然后进行网络编码操作(模2加),最后对网络编码合并后的数据进行重新信道编码调制并转发给目的节点。
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
u ^ i = Ψ - 1 ‾ ( y r ( i ) ) , i∈{1,2}                        (3)
u r = u ^ 1 ⊕ π ( u ^ 2 ) - - - ( 4 )
其中,i是下标,用来指示源节点,函数Ψ-1(·)表示信道解码操作,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73
表示硬判决输出,π(·)表示交织操作,表示模2加操作。
vr=Ψ(ur)                  (5)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75
其中,函数Ψ(·)表示信道编码操作,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76
表示星座调制操作,vr和xr分别表示进行信道编码和星座调制操作之后的结果。
(b)重复中继策略
如图3B所示,有
u r = π ( u ^ i ) , i∈{1,2}                        (7)
vr=Ψ(ur)                  (8)
(c)软中继策略
如图3C所示,
步骤c.1:软解调获取每比特信息对数似然比(LLR)值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710
其中,为软解调函数,L1,L2分别表示进行软解调操作之后得到的对数似然比,也就是软比特信息。对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直接为收到的高斯噪声叠加后的信号。
步骤c.2:对其中一路软比特信息进行交织,
L′2=π(L2)                 (12)
其中,π(·)为交织函数,L′2为交织之后的结果,交织长度为信道编码后包的比特数。
步骤c.3:根据从两源节点信息的对数似然比LLR值直接计算网络编码(模2加)后比特的对数似然比LLR值,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81
其中,运算符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82
为软信息合并操作(软网络编码操作),Lr即为网络编码(模2加)后比特的LLR值。若l,l1,l2分别为比特u,u1,u2的软比特信息,若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83
其中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84
表示网络编码操作(模2加运算),也就是异或操作,
则有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86
其中e表示自然对数。
步骤c.4:非线性函数限幅,
x r = Ξ ‾ ( L r ) - - - ( 15 )
其中,为非线性限幅函数,例如可以取为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89
其中α为需要优化的伸缩因子;也可以为其它分段函数,但需要恰当设计和优化分段的拐点。xr表示限幅操作之后的结果,也是中继转发给目的节点的信号。
3)收端信号处理方法
为较好地在目的节点解码出源节点传送的信息,获得较好的中继编码性能增益,所有信号处理过程均将基于软比特信息进行操作,中继节点也进行了软比特信息的相关运算,只有中继节点将处理过的软比特信息交给目的节点,目的节点才能够基于该软比特信息来译码。
在目的节点端,一共接收到3个信号版本,分别是来自源节点S1的信号y1,源节点S2的信号y2和来自中继节点R的信号yr,它们分别可以表示为,
y 1 = x 1 + n s 1 d - - - ( 16 )
y 2 = x 2 + n s 2 d - - - ( 17 )
yr=xr+nrd                 (18)
其中,nrd分别为源节点S1到目的节点D链路,源节点S2到目的节点D链路,中继节点R到目的节点D链路的噪声。中继转发的信息为冗余信息,目的节点将从充分利用该路冗余信息提高对源节点数据的解码性能。
根据各条链路信道质量进行加权,得到相应各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813
分别为:,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814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815
其中,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91
为软解调函数,ξsd为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的信噪比(线性值),
(a)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该方法对应于传统网络编码中继策略,其原理框图如图4A所示。图4A1为接收端信号处理的整体架构,其首先将对中继转发的网络编码信号进行软信道解码(比如对回归系统卷积码(RSC)编码采用基于最大后验概率的BCJR算法),获得网络编码后比特的软比特信息(LLR值),由中继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LLR值)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92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93
其中,ξrd从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的信噪比(线性值)。
利用软信道解码获得网络编码后比特的软比特信息L(r),该信息将用户提取S1信道解码器和S2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有
L ( r ) = Ψ - 1 ~ ( L c ( r ) ) - - - ( 22 )
其中,函数Ψ-1(·)表示信道解码操作,表示软比特信息输出。
图4A2为该联合网络信道解码方法的核心部分,它将解网络编码与解信道编码同置于同一个大循环中,通过外信息的传递和提炼来提高系统性能。具体信号处理过程为,
步骤a.1:初始化S1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
L a ( 1 ) = 0 - - - ( 23 )
其中,0为与信道编码前序列等长的0序列。
步骤a.2:解S1的信息得到L(1),然后获得外信息
L ( 1 ) = Ψ - 1 ~ ( L c ( 1 ) , L a ( 1 ) ) - - - ( 24 )
其中,第二个参量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98
为比特先验信息,若无第二个参量,表示无比特先验信息。
外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99
可计算为,
L e ( 1 ) = L ( 1 ) - L a ( 1 ) - - - ( 25 )
步骤a.3:解网络编码,获得S2的比特先验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911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1912
L a ( 2 ) = π - 1 ( L a ′ ( 2 ) ) - - - ( 27 )
其中,函数π-1(·)为解交织操作。
步骤a.4:解S2的信息得到L(2),然后获得外信息
L ( 2 ) = Ψ - 1 ~ ( L c ( 2 ) , L a ( 2 ) ) - - - ( 28 )
外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02
可计算为,
L e ( 2 ) = L ( 2 ) - L a ( 2 ) - - - ( 29 )
步骤a.5:解网络编码,获得S1的比特先验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04
L e ′ ( 2 ) = π ( L e ( 2 ) ) - - - ( 30 )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06
并返回第二步,循环迭代进行,直到迭代次数满或者校验无差错为止。
(b)分布式Turbo类似解码策略
该方法对应于重复中继策略,其原理框图如图4B所示。以重复传输S1路比特信息为例,图4B1给出了重复中继策略下的目的节点信号处理框图,由图可见,目的节点信号处理分为两部分,对重复中继的一路进行分布式Turbo类似迭代解码,而对另外无中继辅助的一路直接进行信道解码,因为该路无任何先验信息可用。
以重复中继S1路信号为例,如图4B2所示,分布式Turbo类似迭代解码过程如下所述。
首先,根据中继链路信道质量进行加权,得到中继链路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LLR值)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07
为: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08
由于其中两路信号传送的为相同的比特信息,且两路信息间采用了比特交织,使得该两路比特信息近似不相关,由此可以进行类似Turbo类似解码过程的迭代解码,具体过程描述如下:
步骤b.1:初始化成分信道解码器1(CC1)的先验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09
L a 1 ( 1 ) = 0 - - - ( 33 )
其中,0为与信道编码前序列等长的0序列。
步骤b.2:成分信道解码器1解码得到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011
然后获得外信息
L cc 1 ( 1 ) = Ψ - 1 ~ ( L c ( 1 ) , L a 1 ( 1 ) ) - - - ( 34 )
外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013
可计算为,
L e 1 ( 1 ) = L cc 1 ( 1 ) - L a 1 ( 1 ) - - - ( 35 )
步骤b.3:交织获得成分解码器2的比特先验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015
L a 2 ( 1 ) = π ( L e 1 ( 1 ) ) - - - ( 36 )
步骤b.4:成分信道解码器2解码得到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11
然后获得外信息
L cc 2 ( 1 ) = Ψ - 1 ~ ( L c ( r ) , L a 2 ( 1 ) ) - - - ( 37 )
外信息可计算为,
L e 2 ( 1 ) = L cc 2 ( 1 ) - L a 2 ( 1 ) - - - ( 38 )
步骤b.5:解交织获得成分解码器1的比特先验信息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15
L a 1 ( 1 ) = π - 1 ( L e 2 ( 1 ) ) - - - ( 39 )
并返回第二步,循环迭代进行,直到迭代次数满或者校验无差错为止。
而对于另外一路无中继辅助的信号,因为没有可以利用的冗余信息,直接进行信道解码即可。以S2路为例,如图4B2所示,有
L ( 2 ) = Ψ - 1 ~ ( L c ( 2 ) ) - - - ( 40 )
若重复中继的是S2的比特数据,仅需将上面的信号处理过程中变量上标.(1)与.(2)互换一下即可。
(c)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该算法对应于软中继策略,其原理框图如图4C所示,图4C1为目的节点整体框图,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解网络编码与解信道编码是分步进行的。先通过迭代信息传递算法(MPA)从中继链路信号提取合并相关冗余信息,然后进行信道解码。
中继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LLR值)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18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19
其中,ξsrd为从源节点经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等价信噪比(线性值)。若LLR序列L1的信噪比为ξ1,LLR序列L2的信噪比为ξ2,软信息合并序列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110
的信噪比为ξ,则有关系
ξ≤min(ξ1,ξ2)                (42)
由此,ξsrd可简单取为min(ξsr,ξrd)
由于中继转发的为冗余信息,目的节点需要充分利用该冗余信息提升对源节点信息的解码性能。迭代消息传递算法(MPA)可用来从具有一定冗余信息的多路信号中提取合并相关有用信息。图4C2为迭代消息传递(MPA)算法的因子图(factor graph),圆形圈代表变量节点,方形框代表校验节点,在边上传递的为外信息。Lvc(1,A)为从变量节点,1到校验节点A的外信息,Lcv(A,1)为从校验节点A到变量节点1的外信息,其它类似。校验节点是一个虚拟节点,没有实际指代,仅仅是为了方便迭代信息的传递。变量节点是指MPA算法输入信息的来源点,这里的变量节点指的分别是源节点1、中继节点和源节点2。MPA算法具体迭代计算过程为:
步骤c.1:初始化从校验节点A到变量节点的外信息
Lcv(A,i)=0,i∈{1,2,3}                (43)
其中,0为与软比特序列等长的0序列,i为下标标记。
步骤c.2:计算从变量节点传递给校验节点A的外信息,为
Lvc(i,A)=Li+Lcv(A,i),i∈{1,2,3}     (44)
步骤c.3:计算从校验节点传递给变量节点的外信息,为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21
其中, L ~ vc ( 3 , A ) = π ( L vc ( 3 , A ) ) , L ~ cv ( A , A ) = π ( L cv ( A , 3 ) ) . 并返回步骤2.1
一次完整迭代过程可定义为某一个出去的外信息遍历了每个边的来回两个方向。
在经过1次或多次完整迭代过程后,对软比特信息序列{L1=Lcv(A,1)]和{L2=Lcv(A,3)}进行信道解码,恢复出源节点S1和S2发送的数据。
如图6所示,一种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包括:
解码校验模块10,从源节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然后进行循环冗余检验,分析运算的方式;
自适应中继策略模块20,根据接收数据的差错状况,使用自适应中继策略;所述自适应中继策略模块还包括:
中继策略模块21,用于根据数据差错状况,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重复中继策略和/或软中继策略,然后将中继策略模块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收端信号处理模块;
收端信号处理模块22,用于将中继策略模块处理后的数据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分布式Turbo类似解码策略和/或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对于数据的处理过程均采用软比特信息进行操作。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所述自适应中继策略模块中的自适应中继策略为,若接收数据均无差错接收,则中继策略模块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若仅有一路数据无差错接收,其它存在误码,则中继策略模块对正确接收的数据采用重复中继策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分布式Turbo类似解码策略,其它无中继辅助,直接进行解码恢复操作;
若接收数据均存在差错,则中继策略模块采用软中继策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所述自适应中继策略模块中的自适应中继策略为,若接收数据均无差错,则中继策略模块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否则,中继策略模块采用软中继策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对于一般的多址接入中继信道网络场景的情况,只要其网络场景中包含由2源节点、1中继节点和1个目的节点组成的基本组成单元,就可以在该多址接入中继信道场景下应用本发明。与2个源节点、1个中继节点和1个目的节点的场景下的惟一不同是在目的节点上MPA解码策略下迭代可能在多于三路输入信息之间进行,目的节点处理工作量加大。图7是一个更一般的上行多址接入中继网络场景,在该场景中外围的小的空心圆表示移动基站(MobileStation,简记为MS),实心圆表示中继,最内层的大的空心圆表示基站(BaseStation,简记为BS)。本图中有8个移动终端需要同时发送数据到基站。任意2个相邻移动终端,1个中继以及基站就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2源、1中继和1目的节点的多址接入中继网络场景。就可以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进行基于软信息的网络编码策略,源节点和中继节点操作与2源、1中继和1目的节点的策略相同,只不过最后到达目的节点使用MPA策略来解网络编码的规模有所扩大。
图8是对应于图7场景的接收端MPA策略对应的因子图。MS1到MS8表示移动基站,也就是源节点,R12到R81表示中继节点。图中A到G表示校验节点。图中箭头表示信息流的传递方向,π与π-1分别表示交织和接交织操作。目的节点MPA策略的方法与本发明中2源、1中继和1目的节点的基本方法相同。
为了描述简单,仅以典型的2源节点、1中继节点和1目的节点的多址接入中继信道网络场景为例,来描述本发明。
我们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和性能验证,系统和仿真参数见表1。
表1系统参数
Figure BDA0000116262810000241
在本发明的通信场景中,源节点S到中继节点R的链路的信噪比(Signalto Noise Ratio,简记为SNR)记为:SNRsr,同理可以得到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噪比为SNRrd,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噪比为SNRsd。MPA算法的迭代次数(number of iterative)简记为niter。图5给出了系统性能仿真结果,仿真比较了无中继情况、传统网络编码中继情况以及本发明所提的自适应中继策略与方法(3种中继策略与目的节点处理方法)的系统误包率(PER)性能。由该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所提自适应中继策略与算法可以一直获得最优化的性能。无中继辅助情况下,误包率PER一直为1,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传统网络编码中继算法,在高中继链路质量环境下可获得较好的性能,但在较低中继链路质量环境下性能极度恶化,例如在源节点到中继节点信噪比为0dB的情况下,系统误包率PER也一直为1,与无中继场景一样无法正常工作。另外,传统网络编码中继情况,系统PER性能具有平底效应,特别是在中等中继链路质量的情况下表现得尤为明显。所发明的自适应中继策略与算法可以在各种中继链路质量状况下获得最优的系统性能,且无系统性能平底效应,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和宽广的适应性,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针对上行多址无线中继接入信道,发明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和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类方法在不同场景下的差异优势,最优化系统性能。基于网络编码的中继编码策略可以同时辅助多路源数据流,并可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然而其要求中继节点正确解码源端发送的数据比特;联合网络信道解码方法必然可获得比分离网络信道解码方法更大的解码增益;联合网络信道解码方法要求中继转发的是信道编码前比特的网络编码信息,而分离网络信道编码可以放宽要求,中继转发的是信道编码后比特的网络编码信息。由此,不同的收端处理方法要求不同的中继转发策略,同时中继的转发策略也受实际中继解码情况的限制。本发明旨在智能综合利用各种可能的编码技术和信号处理方法获得优化的系统性能。
中继节点将根据收到的源节点信息的解码恢复情况进行不同的中继策略选择。若两路数据均无差错接收,则中继采用传统网络编码方法,目的节点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迭代解码方法;若仅有一路数据无差错接收,另一路存在误码,则中继对正确接收的一路数据采用重复中继策略,目的节点采用Turbo类似迭代解码算法,另一路无中继辅助,直接进行解码恢复操作;若两路数据均存在差错,则中继采用软中继策略,目的节点采用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方法。
该自适应中继策略可以进一步简化为联合网络信道解码与分离网络信道解码两种方法的自适应。即:若两路数据均无差错接收,则中继采用传统网络编码方法,收端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迭代解码方法;否则,中继采用软中继策略,收端采用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方法。
目的节点信号处理方法均基于软比特信息进行,充分利用软比特信息的迭代提高系统解码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发明的自适应中继策略与方法可以在各种中继链路质量状况下获得最优的系统性能,且无系统性能平底效应,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和宽广的适应性,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还可以对以上内容进行各种各样的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以上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确定的。

Claims (16)

1.一种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解码校验模块,用于对从源节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然后进行循环冗余检验,分析运算的方式; 
自适应中继策略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数据的差错状况,使用自适应中继策略;所述自适应中继策略模块还包括中继策略模块和收端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中继策略模块用于根据数据差错状况,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或重复中继策略、或软中继策略,然后将中继策略模块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其中所述重复中继策略具体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11
vr=Ψ(ur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12
其中,i是下标,用来表示源节点;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14
表示对来自源节点i的信息进行信道解码之后得到的数据,π(·)表示交织操作,ur表示中继进行交织操作之后的结果,函数Ψ(·)表示信道编码操作,表示星座调制操作,vr和xr分别表示进行信道编码和星座调制操作之后的结果; 
所述收端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中继策略模块处理后的数据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或分布式Turbo解码策略、或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进行处理,所述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对于数据的处理过程均采用软比特信息进行操作; 
在所述自适应中继策略模块中,所述自适应中继策略为:若接收数据均无差错接收,则所述中继策略模块采用所述网络编码中继策略,所述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所述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若仅有一路数据无差错接收,其它路数据存在误码,则所述中继策略模块对正确接收的数据采用所述重复中继策略,所述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所述分布式Turbo解码策略,其它无中继辅助的信号,直接进行解码恢复操作, 
若接收数据均存在差错,则所述中继策略模块采用所述软中继策略,所述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所述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中继策略模块中,所述自适应中继策略替换为:若接收数据均无差错,则中继 策略模块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否则,中继策略模块采用软中继策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采用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策略模块中,网络编码中继策略为:中继策略模块对收到的来自源节点的信号数据进行软解调、信道解码和硬判操作,对其中恢复出的数据比特进行交织后,然后进行网络编码操作,最后对网络编码合并后的数据进行重新信道编码调制并转发给收端信号处理模块,用公式可表示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21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22
其中,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23
表示中继收到的来自源节点i的信息,函数Ψ-1(·)表示信道解码操作,表示硬判决输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25
表示对来自源节点i的信息进行信道解码和硬判决之后得到的数据;π(·)表示交织操作,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212
表示模2加操作,ur是中继对一路信号与另一路交织后的信号进行模2加操作之后的结果; 
vr=Ψ(ur
其中,函数Ψ(·)表示信道编码操作,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27
表示星座调制操作,vr和xr分别表示进行信道编码和星座调制操作之后的结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策略模块中,软中继策略为: 
软解调获取每比特信息对数似然比值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29
其中,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210
表示中继收到的来自源节点i的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211
为软解调函数,L1,L2分别表示进行软解调操作之后得到的对数似然比,即软比特信息,对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直接为收到的高斯噪声叠加后的信号; 
对其中的软比特信息进行交织, 
L′2=π(L2
其中,π(·)为交织函数,L′2为对L2进行交织之后的结果,交织长度为信道 编码后包的比特数; 
根据从两源节点信息的对数似然比值直接计算网络编码后比特的对数似然比值,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31
其中,运算符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32
为软信息合并操作,Lr即为网络编码后比特的值,若l,l1,l2分别为比特u,u1,u2的软比特信息,ui表示来自源节点i的比特信息,i∈{1,2},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313
其中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314
表示网络编码操作,也就是异或操作,则有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33
其中e表示自然对数; 
非线性函数限幅,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34
其中,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35
为非线性限幅函数,例如可以取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36
其中α为需要优化的伸缩因子,或为其它分段函数,该分段函数具有优化分段的拐点,xr表示限幅操作之后的结果,也是中继转发给目的节点的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端信号处理模块中,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为:对应于网络编码中继策略,先将对中继策略模块转发的网络编码信号进行软信道解码,获得网络编码后的软比特信息,由中继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37
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38
其中,ξrd为从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的信噪比,yr为来自中继节点的信号,为软解调函数, 
利用软信道解码获得网络编码后的软比特信息L(r),该信息使用户提取S1信道解码器和S2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有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310
其中,函数Ψ-1(·)表示信道解码操作,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311
表示软比特信息输出; 
将解网络编码与解信道编码同置于同一循环中,具体信号处理过程为, 
初始化S1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La (1),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312
其中,0为与信道编码前序列等长的0序列; 
解源节点1的信息得到L(1), 
其中,Lc (1)为源节点1的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若无La (1),表示无S1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 
S1信道解码器的外信息可计算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43
解网络编码,获得S2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45
其中,运算符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47
为软信息合并操作,L′a (2)是对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48
和L(r)进行软信息合并操作后的结果,函数π-1(·)为解交织操作; 
解源节点2的信息得到L(2),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49
其中,Lc (2)为源节点2的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S2信道解码器的外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410
可计算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418
解网络编码,获得S1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La (1),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411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412
其中,π(·)为交织函数,L(2)为对进行交织操作后的结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端信号处理模块中,分布式Turbo解码策略为:根据中继链路信道质量进行加权,得到中继链路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414
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415
其中,ξrd为从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的信噪比,yr为来自中继节点的信号,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416
为软解调函数, 
由于其中信号传送为相同的比特信息,且两路信息间采用了比特交织,使得该两路比特信息近似不相关,由此可以进行Turbo解码过程的迭代解码,具体如下: 
初始化成分信道解码器1的先验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417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1
其中,0为与信道编码前序列等长的0序列; 
成分信道解码器1解码得到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2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3
其中,函数Ψ-1(·)表示信道解码操作,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4
表示软比特信息输出,Lc (1)为源节点1的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成分信道解码器1的外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5
可计算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6
交织获得成分解码器2的比特先验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7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8
成分信道解码器2解码得到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9
成分信道解码器2的外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11
可计算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12
解交织获得成分解码器1的比特先验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13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14
其中,函数π-1(·)为解交织操作; 
对于其它无中继辅助的信号,因为没有可以利用的冗余信息,直接进行信道解码即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端信号处理模块中,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为:对应于软中继策略,先通过迭代信息传递策略从中继链路信号提取合并相关冗余信息,然后进行信道解码;中继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15
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16
其中,ξsrd为从源节点经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等价信噪比,yr为来自中继节点的信号,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17
为软解调函数, 
若对数似然比值序列L1的信噪比为ξ1,对数似然比值序列L2的信噪比为ξ2,软比特信息合并序列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18
的信噪比为ξ,运算符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519
为软信息合并操作,则有关系 
ξ≤min(ξ1,ξ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迭代消 息传递策略具体为: 
Lvc(i,A)为从变量节点i到校验节点A的外信息,Lcv(A,i)为从校验节点A到变量节点i的外信息, 
初始化从校验节点A到变量节点i的外信息Lcv(A,i)=0,i∈{1,2,3},校验节点A是一个虚拟节点, 
其中,0为与软比特序列等长的0序列; 
计算从变量节点i传递给校验节点A的外信息Lvc(i,A),为 
Lcc(i,A)=Li+Lcv(A,i),i∈{1,2,3}, 
Li为所述对数似然比值序列, 
计算从校验节点A传递给变量节点的外信息Lcv(A,i),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61
其中,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62
π(·)表示交织操作,运算符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63
为软信息合并操作,在经过1次或多次完整迭代过程后,对软比特信息序列{L1=Lcc(A,1)}和{L2=Lcc(A,3)}进行信道解码,恢复出源节点发送的数据。 
9.一种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100,对从源节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码,然后进行循环冗余检验,分析运算的方式; 
步骤200,根据接收数据的差错状况,使用自适应中继策略; 
所述步骤200还包括步骤300和步骤400, 
步骤300,根据数据差错状况,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或重复中继策略、或软中继策略,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执行步骤400,其中所述步骤300中的重复中继策略具体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64
vr=Ψ(ur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65
其中,i是下标,用来表示源节点,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66
表示对来自源节点i的信息进行信道解码之后得到的数据,π(·)表示交织操作,ur表示中继进行交织操作之后的结果,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67
表示星座调制操作,函数Ψ(·)表示信道编码操作,vr和xr分别表示进行信道编码和星座调制操作之后的结果, 
步骤400,将步骤300处理后的数据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或分布式Turbo解码策略、或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所述步骤400对于数据的处理过程均采用软比特信息进行操作; 
所述步骤200中的自适应中继策略具体为: 
若接收数据均无差错接收,则步骤300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步骤400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若仅有一路数据无差错接收,其它路数据存在误码,则步骤300对正确接收的数据采用重复中继策略,步骤400采用分布式Turbo解码策略,其它无中继辅助的信号,直接进行解码恢复操作, 
若接收数据均存在差错,则步骤300采用软中继策略,步骤400采用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0中的自适应中继策略替换为: 
步骤304,若接收数据均无差错,则步骤300采用网络编码中继策略,步骤400采用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步骤305,否则,步骤300采用软中继策略,步骤400采用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0中的网络编码中继策略具体为: 
步骤306,步骤300对收到的来自源节点的信号数据进行软解调、信道解码和硬判操作,对其中恢复出的数据比特进行交织后,然后进行网络编码操作,最后对网络编码合并后的数据进行重新信道编码调制并转发给收端信号处理模块用公式可表示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71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72
其中,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73
表示中继收到的来自源节点i的信息;函数Ψ-1(·)表示信道解码操作,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74
表示硬判决输出,表示对来自源节点i的信息进行信道解码和硬判决之后得到的数据;π(·)表示交织操作,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76
表示模2加操作,ur是中继对一路信号与另一路交织后的信号进行模2加操作之后的结果
vr=Ψ(ur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81
其中,函数Ψ(·)表示信道编码操作,表示星座调制操作,vr和xr分别表示进行信道编码和星座调制操作之后的结果。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00中的软中继策略具体为: 
步骤308,软解调获取每比特信息对数似然比值,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83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84
其中,表示中继收到的来自源节点i的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86
为软解调函数,L1,L2分别表示进行软解调操作之后得到的对数似然比,也就是软比特信息,对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直接为收到的高斯噪声叠加后的信号; 
步骤309,对其中软比特信息进行交织, 
L′2=π(L2
其中,π(·)为交织函数,L′2为对L2进行交织之后的结果,交织长度为信道编码后包的比特数; 
步骤310,根据从源节点信息的对数似然比值直接计算网络编码后比特的对数似然比值, 
其中,运算符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88
为软信息合并操作,即软网络编码操作,Lr即为网络编码后比特的值,若l,l1,l2分别为比特u,u1,u2的软比特信息,ui表示来自源节点i的比特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811
其中表示网络编码操作,也就是异或操作,则有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89
其中e表示自然对数; 
步骤311,非线性函数限幅, 
其中,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813
为非线性限幅函数,其中α为需要优化的伸缩因子,或为其它分段函数,xr表示限幅操作之后的结果。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0中的联合网络信道解码策略具体为: 
步骤401,该方法对应于网络编码中继策略,首先将对中继转发的网络编码信号进行软信道解码,获得网络编码后的软比特信息,由中继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1
为 
其中,ξrd为从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的信噪比,yr为来自中继节点的信号,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3
为软解调函数, 
利用软信道解码获得网络编码后的软比特信息L(r),该信息将用户提取S1信道解码器和S2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有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4
其中,函数Ψ-1(·)表示信道解码操作,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5
表示软比特信息输出; 
步骤402,通过外信息的传递和提炼来提高系统性能,初始化S1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La (1),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6
其中,0为与信道编码前序列等长的0序列; 
步骤403,解码源节点1的信息得到L(1),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7
其中,Lc (1)为源节点1的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若无La (1),表示无S1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 
S1信道解码器的外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8
可计算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9
步骤404,解网络编码,获得S2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10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11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12
其中,运算符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13
为软信息合并操作,L′a (2)是对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14
和L(r)进行软信息合并操作后的结果,函数π-1(·)为解交织操作; 
步骤405,解码源节点2的信息得到L(2),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15
其中,Lc (2)为源节点2的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S2信道解码器的外信息可计算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0917
步骤406,解网络编码,获得S1信道解码器的先验信息La (1),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1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2
其中,π(·)为交织函数,Le(2)为对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17
进行交织操作后的结果, 
并返回步骤403,循环迭代进行,直到迭代次数满或者校验无差错为止。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0中的分布式Turbo类似解码策略还包括, 
步骤407,该方法对应于重复中继策略,目的节点信号处理分为两部分,对重复中继策略的源节点数据进行分布式Turbo解码,而对另外无中继辅助的一路直接进行信道解码, 
步骤408,根据中继链路信道质量进行加权,得到中继链路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3
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4
其中,ξrd为从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的信噪比,yr为来自中继节点的信号,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5
为软解调函数, 
由于其中信号传送的为相同的比特信息,且信息间采用了比特交织,使得该两路比特信息近似不相关,由此可以进行类似Turbo解码过程的迭代解码, 
步骤409,初始化成分信道解码器1的先验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6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7
其中,0为与信道编码前序列等长的0序列; 
步骤409,成分信道解码器1解码得到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8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9
其中,函数Ψ-1(·)表示信道解码操作,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10
表示软比特信息输出,Lc (1)为源节点1的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成分信道解码器1的外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11
可计算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12
步骤410,交织获得成分解码器2的先验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14
步骤411,成分信道解码器2解码得到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15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016
成分信道解码器2的外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11
可计算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12
步骤412,解交织获得成分解码器1的先验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13
其中,函数π-1(·)为解交织操作, 
并返回步骤409,循环迭代进行,直到迭代次数满或者校验无差错为止。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00中的分离式网络信道解码策略具体为: 
步骤413,该方法对应于软中继策略,先通过迭代信息传递策略从中继链路信号提取合并相关冗余信息,然后进行信道解码; 
步骤414,中继链路经过信道后的软比特信息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15
为 
其中,ξsrd为从源节点经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的等价信噪比,yr为来自中继节点的信号,为软解调函数,若对数似然比值序列L1的信噪比为ξ1,对数似然比值序列L2的信噪比为ξ2,软信息合并序列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18
的信噪比为ξ,运算符为软信息合并操作,则有关系 
ξ≤min(ξ1,ξ2), 
由于中继转发的为冗余信息,目的节点需要充分利用该冗余信息提升对源节点信息的解码性能;迭代消息传递策略从具有一定冗余信息的多路信号中提取合并相关有用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适应编码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13中的迭代信息传递策略具体步骤为: 
Lvc(i,A)为从变量节点i到校验节点A的外信息,Lcv(A,i)为从校验节点A到变量节点i的外信息, 
步骤501, 
初始化从校验节点A到变量节点i的外信息,校验节点A是一个虚拟节点, 
Lcv(A,i)=0,i∈{1,2,3}, 
其中,0为与软比特序列等长的0序列; 
步骤502,计算从变量节点i传递给校验节点A的外信息Lvc(i,A),为 
Lcc(i,A)=Li+Lcv(A,i),i∈{1,2,3}; 
Li为所述对数似然比值序列, 
步骤503,计算从校验节点A传递给变量节点的外信息Lcv(A,i),为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21
其中,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22
π(·)表示交织操作,运算符
Figure FDA0000455073610000123
为软信息合并操作,并返回步骤501; 
在经过1次或多次完整迭代过程后,对软比特信息序列{L1=Lcvv(A,1)}和{L2=Lcc(A,3)}进行信道解码,恢复出源节点发送的数据。 
CN201110399845.9A 2011-12-05 2011-12-05 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与方法 Active CN1024972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9845.9A CN102497250B (zh) 2011-12-05 2011-12-05 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9845.9A CN102497250B (zh) 2011-12-05 2011-12-05 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与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97250A CN102497250A (zh) 2012-06-13
CN102497250B true CN102497250B (zh) 2014-03-26

Family

ID=46189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9845.9A Active CN102497250B (zh) 2011-12-05 2011-12-05 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972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9778B (zh) * 2016-12-14 2019-10-0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mimo-scma系统的信号似然比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9245858B (zh) * 2018-09-25 2021-03-23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译码转发的改进型联合网络-Turbo编码方法
CN109861777A (zh) * 2018-11-09 2019-06-07 深圳大学 一种误码率近似最优解码的获取方法及获取系统
CN110098883A (zh) * 2019-05-09 2019-08-0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限幅噪声辅助的多用户检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9687A (zh) * 2005-09-09 2007-03-14 英特尔公司 提供与宽带无线接入网相关联的合作中继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50384A (zh) * 2006-09-20 2008-03-2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48337A (zh) * 2008-11-25 2009-06-03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联合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的用户协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2894B1 (en) * 2008-12-23 2011-11-02 Ntt Docomo, Inc. Relay station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9687A (zh) * 2005-09-09 2007-03-14 英特尔公司 提供与宽带无线接入网相关联的合作中继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50384A (zh) * 2006-09-20 2008-03-2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48337A (zh) * 2008-11-25 2009-06-03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联合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的用户协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MT-Advanced协作中继网络编码技术;李颖 等;《中兴通讯技术》;20111031(第5期);全文 *
李颖 等.IMT-Advanced协作中继网络编码技术.《中兴通讯技术》.2011,(第5期),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97250A (zh) 2012-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02894B1 (en) Relay station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424951B2 (ja) 無線IMT(Internation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4G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無線IMT−advanced4G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通信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5933010A (zh) 一种基于分段校验辅助的低复杂度极化码译码scl算法
CN103069728B (zh) 用于在通信网络中进行中继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42201B (zh) 用于具有半双工中继器的半正交帧系统的用于传送数字信号的方法、以及对应的程序产品和中继装置
EP2202904A1 (en) A relay station and a decoder
CN102684840B (zh)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新型编码调制方法及装置
CN103338091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非二进制ldpc码的协作传输方法
CN102497250B (zh) 多址接入信道下自适应编码中继系统与方法
Li et al. Distributed turbo coding with hybrid relaying protocols
CN103138892A (zh) 基于阶梯调制的自适应中继通信方法
CN103078716B (zh) 基于分布式3-D Turbo码的中继传输方法
US98264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signal for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CN102412935B (zh) 多址中继接入信道基于软比特信息的网络编码系统与方法
Ferrett et al. Noncoherent LDPC-coded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 using multitone FSK
CN102355323A (zh) 基于无率lt编码的无线传感网的分布式网络通道编码方法
Hatefi et al. Joint channel-network coding for the semi-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relay channel
CN102334379B (zh) 中继站中进行联合处理及基站进行相应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astro et al. Improved joint turbo decoding and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
Vitiello et al. Decoding options for trellis codes in the two-way relay channel
Winkelbauer et al. Joint network-channel coding for the asymmetric multiple-access relay channel
CN101674091A (zh) 基于Turbo译码的网络编码方法
Zhou A joint design of physical layer network coding and channel cod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Fang et al. Rotationally invariant coded modulation for physical layer network coding in two-way relay fading channel
Lu et al. Soft-encoding distributed coding for parallel relay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