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7872B - 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7872B
CN102487872B CN2011104562610A CN201110456261A CN102487872B CN 102487872 B CN102487872 B CN 102487872B CN 2011104562610 A CN2011104562610 A CN 2011104562610A CN 201110456261 A CN201110456261 A CN 201110456261A CN 102487872 B CN102487872 B CN 1024878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b
cultivating pool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passage
back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62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7872A (zh
Inventor
何杰
王春
邵路畅
成永旭
王幼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YI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YI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YI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YI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562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878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87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7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7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78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这种自动分级饲养方法可使中华绒螯蟹的成活率提高15%以上,早熟率能控制在5%以下,懒蟹率在2%以下,规格蟹种平均亩产量在220kg以上,较传统养殖模式提高25%以上;同时在蟹起捕后,可节约大量的人工过筛分级的时间和劳动力,节约一定的劳务费;其技术要点是:这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池塘的准备;2)日常驯化;3)自动分级;4)分级管理,调控生长。

Description

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蟹类的养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的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大闸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由于其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量巨大。河蟹属水生甲壳动物,其生长是伴随着蜕皮进行的,每蜕皮一次体重就有一次跳跃式的增长。从大眼幼体到一龄蟹种培育过程中,河蟹需完成8~11次蜕皮,但由于个体生长速度不一,蜕皮不同步,以致个体间规格分化严重,在养殖中后期群体出现明显的参差不齐,以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一)蜕皮不同步,规格不整齐,规格大的蟹群从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方面抑制个体小的蟹群,导致规格小的弱势群体生长缓慢,抗逆能力弱,并出现较多停止生长的“懒蟹”,严重影响所谓规格蟹的产量;
(二)大蟹吃小蟹,互残率高,成活率降低;
(三)规格大的优势群体,竞争力强,生长过快,容易出现早熟现象,“早熟蟹”过多则相对降低了扣蟹生产效益。
(四)难以实现对规格不同的蟹种进行营养调控。(因为规格小的在养殖后期需加强营养,促进生长;而规格大的需控制营养,防止生长过快,预防早熟)。
(五)难以应对市场的需求,需要人为过筛分级,费时费力。
上述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华绒螯蟹规格蟹种生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阻碍中华绒螯蟹蟹种生产效益的提高,不利于蟹种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当前中华绒螯蟹蟹种养殖模式的不足,提供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的饲养方法,可显著提高规格蟹的产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池塘的准备:以两个并列的养殖池塘A和养殖池塘B为一组,两养殖池塘中间设置一公共埂,所述公共埂的两端分别开设自动分级通道I和自动分级通道II,所述自动分级通道I和自动分级通道II上均有插槽,所述养殖池塘的四周及公共埂上围有塑料光滑板,用以防止蟹逃跑和两养殖池塘中的蟹混合;
2)日常驯化:自蟹苗下塘养殖后,每天定时在自动分级通道内及附近区域投饲料,进行定点投喂驯化,使蟹形成每天在自动分级通道区域附近活动的规律;
3)自动分级:利用蟹钻穴的习性引诱蟹穿过自动分级通道,再利用蟹的趋光习性,运用夜间灯光引诱技术,于夜间在各自动分级通道旁悬挂一盏灯,以吸引更多的蟹穿过自动分级通道;
4)分级管理,调控生长:经过自动分级后,养殖池塘A和养殖池塘B中蟹的总体规格不同,在养殖后期,对具有较小规格蟹群的养殖池塘中的蟹进行营养强化,加大投喂量,促进蟹的生长;对具有较大规格蟹群的养殖池塘中的蟹,为防止蟹生长过快出现较高的早熟率,对蟹进行营养约束,减小投喂量。
所述养殖池塘A和养殖池塘B的面积各优选为1.5~2亩。
所述养殖池塘A和养殖池塘B面积的长各优选为38~48米,宽各优选为25~30米。
所述自动分级通道I由一挡网I和一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组成,所述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的小开口位于养殖池塘B中;所述自动分级通道II包括一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1,所述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1的大开口位于养殖池塘B中,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1的小开口连接一暂时关闭区,所述暂时关闭区后连接一挡网II,所述挡网II的下2/3面的网眼较小,上1/3面为一开放式的通道,所述挡网II的下2/3面连接一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2,所述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2与养殖池塘B相通;所述挡网II的上1/3面连接一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3,所述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3与养殖池塘A相通;所述挡网I和挡网II分别安装于自动分级通道I和自动分级通道II的插槽中。
所述自动分级通道I和自动分级通道II的长度优选为2~3m。
所述自动分级通道的总框架以及挡网和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均以细钢筋作为支撑材料。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技术,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殖成活率可提高15%以上,早熟率能控制在5%以下,懒蟹率在2%以下,规格蟹种平均亩产量在220kg以上,较传统养殖模式提高25%以上;同时在蟹起捕后,可节约大量的人工过筛分级的时间和劳动力,节约一定的劳务费。总之,本发明可显著提高养殖中华绒螯蟹的经济效益,促进蟹种养殖产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养殖池塘的布局示意图;
图2为自动分级通道I的俯视图;
图3为自动分级通道I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自动分级通道II的俯视图;
图5为自动分级通道II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全程自动分级工作模式图;
其中,1为养殖池塘A,2为养殖池塘B,3为公共埂,4为自动分级通道I,5为自动分级通道II,6为插槽,7为挡网I,8为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9为挡网II,10为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1,11为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2,12为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3,13为暂时关闭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池塘的准备: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将两个并排的养殖池塘A1和养殖池塘B2组合为一组,各养殖池塘的面积以1.5亩左右为佳(38m*25m),两养殖池塘之间共用一宽为2米的公共埂3,除公共埂3外,养殖池塘A1和养殖池塘B2的其它增氧系统和进排水系统等设施均相对独立;养殖池塘A和B的四周及公共埂3上都围有塑料光滑板,用以防止蟹逃跑和两池塘的蟹从公共埂3上互窜;在公用埂3的两端各挖通2.5米长的通道,即为自动分级通道I4和自动分级通道II5,并用水泥石材在自动分级通道的适当位置砌插槽6,自动分级通道中主要以尼龙网和细钢筋为材料制成设有“陷阱”的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除挡网外,其它部分的尼龙网的网眼直径均小于0.3cm,以确保各规格的蟹均不能从网眼中穿越,以防无序“串塘”),人为调控蟹进入通道后的行动路径,使蟹到达指定的池塘。其中,自动分级通道I4由挡网I7和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8组成,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8的小开口位于养殖池塘B2中,挡网I7插于水泥石材砌成的插槽中,挡网I7可将个体相对大的蟹隔在养殖池塘A1中,个体相对小的蟹可穿过此挡网的网眼,并顺着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8到达养殖池塘B2,可见,自动分级通道I4的作用是将养殖池塘A1中个体相对小的蟹引至养殖池塘B2;自动分级通道II5的其中一端以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110作为蟹的引诱口,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110的大开口位于养殖池塘B2中,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110的小开口连接一暂时关闭区13,暂时关闭区13后连接挡网II9,此挡网插于自动分级通道II的水泥插槽内,挡网II9的下2/3面的网眼较小,上1/3面为一开放式的通道,挡网II9的下2/3面连接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211,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211与养殖池塘B2相通,挡网II9的上1/3面连接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312,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312与养殖池塘A1相通;观察发现,养殖池塘B2中的蟹通过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110进入暂时关闭区13后,90%以上个体相对小的蟹会穿过挡网II9的下2/3面继续前行,最后沿着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211返回至养殖池塘B2,而个体相对大的蟹无法穿过较小的网眼,其会沿着挡网II9爬至挡网上1/3面的开放式的通道并经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312进入养殖池塘A1,最终达到将养殖池塘B2中相对大的蟹引至养殖池塘A1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自动分级通道的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均可以简单的整体安装和拆卸,尤其是挡网I和挡网II是插于水泥石材制的插槽内,可轻松装卸和更换。
2)养殖过程中进行人为驯化:
养殖池塘准备完毕后,养殖池塘A1和养殖池塘B2中同时放入蟹苗,开始进行日常养殖管理(包括投喂饵料、调控水质、养护水草等);由于在养殖初期的一个月内,池塘中的蟹蜕皮周期基本一致,蟹的规格未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所以此阶段无需进行分级,也无需安装作为自动分级通道的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但与常规养殖模式不同的是,自蟹苗入塘后,每天定时(清晨6点与下午16点)在自动分级通道内及附近区域投饲料,进行定点投喂驯化,使蟹形成每天在自动分级通道区域附近活动的规律。
3)自动分级:
如图6,图中大小不同的点代表规格不同的蟹,箭头表示蟹运动的方向。经过一个半月的养殖和驯化之后,池塘中的蟹规格开始分化,生长快的极少数个体已蜕皮7次,生长慢的少部分个体仅蜕皮4次,而大部分个体均已完成5~6次蜕皮,此时可安装自动分级通道的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首次应选择网眼大小介于蜕皮6次的蟹与蜕皮5次的蟹的规格之间的挡网I和挡网II。利用蟹钻穴的习性可以引诱蟹穿过自动分级通道,同时,为更好的实现分级效果,利用蟹的趋光习性,运用夜间灯光引诱技术,于夜间在各自动分级通道旁悬挂一盏灯,以吸引更多的蟹穿过自动分级通道;蟹群经过20~25天左右的生长和自动分级后,抽样发现,养殖池塘A1中的蟹65%以上为完成7~8次蜕皮的群体,养殖池塘B2中的蟹62%以上为完成5~6次蜕皮的群体。但由于继续养殖期间,池塘A和池塘B中的蟹群仍然会重新出现规格分化现象,所以需要继续利用分级通道进行自动分级,第二次应更换挡网I和挡网II,即换成网眼大小介于蜕皮7次的蟹与蜕皮6次的蟹的规格之间的挡网I和挡网II,再经过25~30天的时间,养殖池塘A1中72%以上为完成8~9次蜕皮的蟹群,养殖池塘B2中70%以上为完成6~7次蜕皮的蟹群,这时又需要更换成网眼大小介于蜕皮8次的蟹与蜕皮7次的蟹的规格之间的挡网I和挡网II,又经过30~35天的养殖和分级后,养殖池塘A1中的蟹80%以上为完成8~10次蜕皮的群体,养殖池塘B2中的蟹80%以上为完成6~8次蜕皮的群体,继续更换挡网,即第三次更换成网眼大小界于蜕皮9次的蟹与蜕皮8次的蟹的规格之间的挡网I和挡网II,约35~40天养殖和分级后,养殖池塘A1中的蟹90%以上为完成8~11次蜕皮的群体,养殖池塘B2中的蟹90%以上为完成7~9次蜕皮的群体,此时进行第四次更换挡网,换成网眼大小介于蜕皮10次的蟹与蜕皮9次的蟹的规格之间的挡网I和挡网II,继续养殖至销售时节。
4)调控生长:
通过自动分级后,养殖池塘A1与养殖池塘B2中的蟹始终保持着两种不同规格的等级,即池塘A中的蟹规格要大于池塘B。在第四次更换挡网之后,要对养殖池塘B2中的蟹进行营养强化,加大投喂量,促进蟹的生长,投饵量控制在蟹总重的4~5%左右;而为防止养殖池塘A1中的蟹生长过快,出现较高的早熟率,需对池塘A中的蟹进行营养约束,即减小投喂量,投饵量控制在蟹总重的3~4%左右;最后捕获期间,可见养殖池塘A1中95%为完成9~11次蜕皮的群体,早熟率在5%以下,养殖池塘B2中的蟹95%以上为完成7~9次蜕皮的群体,懒蟹量极少,约为1%,两池塘的规格蟹种平均亩产量在220kg以上,较传统养殖模式提高25%以上。
经过上述饲养技术对中华绒螯蟹进行养殖后,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殖成活率可提高15%以上,早熟率能控制在5%以下,懒蟹率在2%以下,规格蟹种平均亩产量在220kg以上,较传统养殖模式提高25%以上;同时在蟹起捕后,可节约大量的人工过筛分级的时间和劳动力,节约一定的劳务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池塘的准备:以两个并列的养殖池塘A和养殖池塘B为一组,两养殖池塘中间设置一公共埂,所述公共埂的两端分别开设自动分级通道I和自动分级通道II,所述自动分级通道I和自动分级通道II上均有插槽,所述养殖池塘的四周及公共埂上围有塑料光滑板,用以防止蟹逃跑和两养殖池塘中的蟹混合;
所述自动分级通道I由一挡网I和一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组成,所述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的小开口位于养殖池塘B中;所述自动分级通道II包括一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1,所述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1的大开口位于养殖池塘B中,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1的小开口连接一暂时关闭区,所述暂时关闭区后连接一挡网II,所述挡网II的下2/3面的网眼较小,上1/3面为一开放式的通道,所述挡网II的下2/3面连接一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2,所述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2与养殖池塘B相通;所述挡网II的上1/3面连接一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3,所述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II-3与养殖池塘A相通;所述挡网I和挡网II分别安装于自动分级通道I和自动分级通道II的插槽中;
2)日常驯化:自蟹苗下塘养殖后,每天定时在自动分级通道内及附近区域投饲料,进行定点投喂驯化,使蟹形成每天在自动分级通道区域附近活动的规律;
3)自动分级:利用蟹钻穴的习性引诱蟹穿过自动分级通道,再利用蟹的趋光习性,运用夜间灯光引诱技术,于夜间在各自动分级通道旁悬挂一盏灯,以吸引更多的蟹穿过自动分级通道;
4)分级管理,调控生长:经过自动分级后,养殖池塘A和养殖池塘B中蟹的总体规格不同,在养殖后期,对具有较小规格蟹群的养殖池塘中的蟹进行营养强化,加大投喂量,促进蟹的生长;对具有较大规格蟹群的养殖池塘中的蟹,为防止蟹生长过快出现较高的早熟率,对蟹进行营养约束,减小投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塘A和养殖池塘B的面积各为1.5~2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塘A和养殖池塘B面积的长各为38~48米,宽各为25~30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分级通道I和自动分级通道II的长度为2~3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分级通道的总框架以及挡网和倒须结构的喇叭口网筒均以细钢筋作为支撑材料。
CN2011104562610A 2011-12-30 2011-12-30 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78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62610A CN102487872B (zh) 2011-12-30 2011-12-30 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62610A CN102487872B (zh) 2011-12-30 2011-12-30 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7872A CN102487872A (zh) 2012-06-13
CN102487872B true CN102487872B (zh) 2013-08-14

Family

ID=46179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626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7872B (zh) 2011-12-30 2011-12-30 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878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5886A (zh) * 2013-03-04 2013-06-1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批量筛选分离中华绒螯蟹蟹苗的方法
CN104222029B (zh) * 2014-05-04 2019-09-03 孙东亚 一种快速捕蟹的方法
CN107361001B (zh) * 2017-08-29 2019-08-02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方法
CN109548729B (zh) * 2018-12-30 2021-08-20 舟山市六横鑫马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 多营养层次的小黄鱼网箱养殖装置及其养殖方法
CN109601452A (zh) * 2019-02-15 2019-04-12 安徽瀚沣渔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虾蟹分层分格养殖方法
CN110278894B (zh) * 2019-07-23 2022-05-06 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 一种养殖池塘用克氏原螯虾分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4935B2 (en) * 2001-03-16 2003-07-01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iotechnology Institute Process for culturing crabs in recirculating marine aquaculture systems
CN1385061A (zh) * 2002-06-25 2002-12-18 上海综开长江口绒螯蟹购销有限公司 扣蟹养殖塘结构模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7872A (zh) 2012-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7872B (zh) 一种中华绒螯蟹扣蟹全程自动分级饲养方法
CN101715747B (zh) 一种促使长江刀鱼自然产卵的方法
Lim et al. Use of the rotifer,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Pallas, in freshwater ornamental fish larviculture
CN103503820B (zh) 采用循环水养殖兼繁殖系统促使洄游性鱼类自然繁殖的方法
CN103355230B (zh) 裂腹鱼集约化快速养殖方法
CN107361001B (zh) 三疣梭子蟹一年两茬的养殖方法
CN101669452A (zh) 一种美国鲥鱼养殖亲鱼的仿生态繁殖方法
CN205756514U (zh) 一种花鳗鲡室内养殖池
CN108174822A (zh)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及其训练养殖大鲵的方法
CN109804953B (zh) 一种紫伪翼手参人工苗种的繁育方法
CN106234270A (zh) 一种循环流水养鱼系统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方法
CN103503833B (zh) 一种大鲵高密度养殖方法
CN103636540A (zh) 一种长江刀鲚池塘大棚生态早繁方法
CN103210852B (zh) 一种明显提高脊尾白虾人工育苗存活率的方法
CN102715108B (zh) 一种大棚鱼蛙混养方法
CN104705233B (zh) 一种四鼻须鲤养殖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的方法
CN104161001A (zh) 一种罗非鱼与泥鳅池塘混养方法
CN102144585B (zh) 池蝶蚌与大宗淡水鱼混合养殖方法
CN110741982B (zh) 一种鳜鱼循环流水养殖方法
CN103098735A (zh) 大黄鱼养殖方法
CN110495411A (zh) 一种鳜鱼的养殖方法
CN208080350U (zh)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
CN107173298B (zh) 拉氏鱥繁殖场及繁殖拉氏鱥方法
CN105210937A (zh) 一种泥鳅生态养殖方法
CN114651752A (zh) 一种人工培育墨瑞鳕亲鱼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