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6584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6584B
CN102486584B CN201110404829.4A CN201110404829A CN102486584B CN 102486584 B CN102486584 B CN 102486584B CN 201110404829 A CN201110404829 A CN 201110404829A CN 102486584 B CN102486584 B CN 1024865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ght source
liquid crystal
crystal panel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48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6584A (zh
Inventor
马场匡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86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6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6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6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能够在减少背光单元的光源个数的同时,降低配置光源的基板的材料成本。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液晶面板(2)和背光单元(4),该背光单元(4)具有配置在液晶面板(2)的背面并安装有多个光源的光源基板(42)以及壳体(49),上述多个光源沿着一个方向排列,并且至少一个上述光源相对于至少一个其它的上述光源在与上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偏移而进行配置,在与偏移配置的上述光源的偏移方向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将光源基板(42)安装到壳体(49)的安装件(50)。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JP2007-286627A公开了一种具有直下型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利用多个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单元的光源。LED在背光单元的整个区域上配置成格栅状。
在JP2007-286627A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将LED配置在背光单元的整个区域上,因此必须将配置上述大量LED的基板的大小设为覆盖背光单元的整个区域的大小。因此,不仅要准备大量的LED的成本高,配置LED的基板的材料成本也变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减少背光单元的光源数量的同时降低配置光源的基板的材料成本。
简单地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发明中的代表性技术方案的概要如下。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液晶面板和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具有配置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背面并安装有多个光源的光源基板以及壳体,上述多个光源沿着一个方向排列,并且至少一个上述光源相对于至少一个其它的上述光源在与上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偏移而进行配置,在与偏移配置的上述光源的偏移方向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将上述光源基板安装到上述壳体的安装件。
(2)在(1)中,液晶显示装置构成为上述光源和上述安装件配置在上述一个方向上相重叠的位置上。
(3)在(1)或(2)中,液晶显示装置构成为上述光源具有光源元件和配置在上述光源元件的前面的透镜,上述透镜的形状在与上述一个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上述光源的光轴方向是非对称的。
(4)在(1)至(3)中的任一个中,上述光源在上述一个方向上排列成两列,以使得在与上述一个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被彼此交错地配置。
(5)在(1)至(3)中的任一个中,上述光源在上述一个方向上排列成三列,以使得在与上述一个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被配置成波状。
(6)在(1)至(3)中的任一个中,上述光源排列在上述一个方向上,以使得在与上述一个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被不规则地偏移配置。
(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液晶面板和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具有配置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背面并安装有多个光源的光源基板以及壳体,上述多个光源沿一个方向排列,并且从俯视来看在上述光源基板的外侧配置有用于将上述光源基板与安装板相互固定的安装件。
根据以上在本申请中公开的发明,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在减少背光单元的光源个数的同时降低配置光源的基板的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液晶面板和背光单元的概要截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背光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设置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上的光源基板的主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LED模块的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的VI-VI线处的LED模块的截面图。
图7是图4所示的VII-VII线处的LED模块的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XI-XI线处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电视接收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比图13所示的液晶电视接收机的反射片更靠后方的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液晶电视接收机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3所示的液晶电视接收机的纵截面概要图。
图17是表示LED模块光强度分布(指向特性)的图。
图18是表示经透镜出来的光强度的测量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结构的图。图2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所具备的液晶面板2和背光单元4的概要截面图。图3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所具有的背光单元4的主视图,图4是设置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背光单元4上的光源基板42的主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控制装置10、液晶面板2、以及液晶面板驱动电路3。液晶面板驱动电路3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31和视频线驱动电路32。另外,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背光单元4和背光驱动电路5。
液晶面板2是矩形,该液晶面板2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图3所示的X1-X2方向)大于沿上下方向(图3所示的Y1-Y2方向)的宽度。
液晶面板2具有一对透明基板(参照图2)。在透明基板的一方基板、即TFT基板21a上形成有多个视频信号线X和多个扫描信号线Y。视频信号线X和扫描信号线Y彼此正交,形成为格栅状。由相邻的两个视频信号线X和相邻的两个扫描信号线Y包围的区域即形成为一个像素。另外,各像素设置有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未图示))。TFT利用从扫描信号线Y输入的扫描信号变为导通状态,将通过视频信号线X施加的电压(表示各像素的灰度值的信号)施加到各像素的电极。
在透明基板的另一方基板、即滤色基板21b上形成有滤色片。并且,在TFT基板21a与滤色基板21b之间密封有液晶(未图示)。在液晶面板2的显示面和与显示面相反侧的面即背面上粘贴有偏振滤光片(未图示)。
此外,透明基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玻璃,但是也可以使用树脂等其它材质。
对控制装置10输入由未图示的调谐器、天线接收到的视频数据、或由视频再现装置等其它的装置生成的视频数据。控制装置10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a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器。控制装置10对被输入的视频数据进行颜色调整等各种图像处理,生成表示各像素的灰度值的视频信号。控制装置10将所生成的视频信号输出到视频线驱动电路32。另外,控制装置10根据被输入的视频数据,生成用于视频线驱动电路32、扫描线驱动电路31、背光单元驱动电路5取得同步的定时信号,并向各驱动电路输出该定时信号。
另外,如后述那样在背光单元4上设置有多个LED元件41(参照图4)。控制装置10根据被输入的视频数据,生成用于控制LED元件41的亮度的信号,并向背光单元驱动电路5输出该信号。背光单元驱动电路5与所生成的该信号相应地控制流过LED元件41的电流的量,来调节各LED元件41的亮度。
扫描线驱动电路31与形成在TFT基板21a上的扫描信号线Y相连接。扫描线驱动电路31根据从控制装置10输入的定时信号依次选择扫描信号线Y,对所选择的扫描信号线Y施加电压。当对扫描信号线Y施加电压时,与该扫描信号线Y相连接的TFT变为导通状态。
视频线驱动电路32与形成在TFT基板21a上的视频信号线X相连接。视频线驱动电路32与扫描线驱动电路31对扫描信号线Y的选择相应地,对设置在该被选择的扫描信号线Y上的TFT分别施加与表示各像素的灰度值的视频信号相应的电压。
背光单元4配置在液晶面板2的背面侧。背光单元4也是矩形,其大小与液晶面板2相应。与液晶面板2同样地,背光单元4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沿其上下方向的宽度。
如图2或图4所示,背光单元4具有多个LED元件41,其光照射到液晶面板2的背面。各LED元件41包括LED芯片、反射LED芯片的光的反射器、将LED芯片密封在内且具有透光性的密封树脂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LED元件41的前面配置有透镜45。下面将LED元件41和配置在其前面的透镜45合起来称为LED模块46。本实施方式的光源是LED模块46。另外,LED元件41是光源元件。
如图3或图4所示,背光单元4具有安装有多个LED模块46的细长基板、即光源基板42。多个LED模块46沿着一个方向、在此是沿着光源基板42的长度方向(X1-X2方向)以不形成一条直线的方式排列。换言之,多个LED模块46中的至少一个LED模块46相对于至少一个其它的LED模块46在与光源基板42的长度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Y1-Y2方向、以下设为光源基板42的宽度方向)偏移地进行配置。在此说明的例子中,多个LED模块46以在光源基板42的宽度方向上彼此交错地进行配置的方式在光源基板42的长度方向上排列成两列。光源基板42的材质不特别地进行限制,只要是绝缘性的材料即可,可以由环氧玻璃、苯酚、环氧纸等绝缘性的材料、或者被实施了绝缘性覆盖的金属形成。背光单元4是直下型背光单元,光源基板42被配置成与液晶面板2的背面相对置。
如图3所示,光源基板42被配置成其长度方向为沿着液晶面板2的边缘的方向。在此说明的例子中,光源基板42在左右方向上是细长的,光源基板42的长度方向是沿着液晶面板2的上下边缘的方向。另外,光源基板42配置在背光单元4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其结果,液晶面板2在其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具有与光源基板42正对的区域,在其上部和下部具有不与光源基板42正对的区域。因而,光源基板4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大致为与液晶面板2的对应方向的长度相等的长度,与此相对地,光源基板4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液晶面板2的对应的长度短。
如图2所示,背光单元4具有构成该背光单元4的背面的壳体49。本例的壳体49以其上下方向的中央朝向后方鼓出的方式弯曲。光源基板42被壳体49支承。具体来说,光源基板42被安装在安装板48上,安装板48被固定在壳体49的内侧。
光源基板42与安装板48的固定利用图3所示的安装件50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件50是螺钉。并且,如该图所示,安装件50配置在与发生了偏移的LED模块46的偏移方向相反的一侧。具体来说,图3所示的LED模块46中的位于图中最右侧的LED模块46相对于光源基板42或者相邻的LED模块46向图中上方向偏移。并且,在与该LED模块46偏移的方向相反的侧、即图中下侧配置有安装件50。另外,针对光源基板42的长度方向上的LED模块46与安装件50的位置关系来说,LED模块46和安装件50配置在光源基板42的长度方向上相重叠的位置上。当像这样将LED模块46和安装件50进行配置时,与将LED模块46配置成一条直线状、在该光源基板42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安装件50的情况相比,LED模块46和安装件50在光源基板42的宽度方向上所占的长度较短,因此能够缩短光源基板42沿宽度方向的长度,降低了光源基板42的材料成本。在图4所示的光源基板42上,在与图3所示的安装件50相对应的位置上示出了用于安装安装件50的安装部51。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51是作为螺钉的安装件50的螺钉部贯通的孔。
背光单元4还具有反射片43。反射片43的俯视图是与液晶面板2相应的大小的矩形。另外,本例的反射片43被弯曲或者弯折成其上下方向的中央向后方鼓出。反射片43也被收容在壳体49中。
LED模块46位于反射片43的前表面(反射面)侧。因此,从LED模块46向液晶面板2照射的光不仅是从LED模块46直接向液晶面板2照射的光,还包含被反射片43的前表面反射的光。
如图2所示,反射片43在配置有LED模块46的光源基板42的上侧和下侧具有斜面43a。斜面43a从光源基板42向上方或者下方扩展且向前方倾斜。
光源基板42位于反射片43的背面。反射片43形成为避开LED模块46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反射片43上形成有多个孔。反射片43重叠在光源基板42的表面上,各LED模块46位于形成在反射片43上的孔的内侧。
另外,如图2所示,背光单元4具有多个光学片47。光学片47位于LED模块46与液晶面板2之间。光学片47是使LED模块46的光漫射的漫射片、等离子片等。
如上所述,LED模块46由LED元件41和透镜45构成。图5是液晶显示装置1的LED模块46的立体图,图6是图4所示的VI-VI线处的LED模块46的截面图,图7是图4所示的VII-VII线处的LED模块46的截面图。
透镜45配置在LED元件41上,LED元件41的光入射到透镜45。LED元件41的光透过透镜45,向液晶面板2的背面放出。在本例中,在各个LED元件41上配置有透镜45。透镜45从俯视图来看大于LED元件41,配置成覆盖LED元件41。
LED元件41的光的发散角度(射出角度的范围、在图6中是θ1)被透镜45扩大。发散角度是表示各LED元件41的光的范围的角度。发散角度是相对于LED元件41的光轴(在图6和图7中是直线L1、即通过LED元件41的中心并与光源基板42垂直的直线)的角度。
如图3所示,假设将液晶面板2划分为与每个LED模块46对应的多个部分区域E,各个部分区域E表示各LED模块46要使其光朝向的区域。此外,该各LED模块46与各部分区域E的对应关系可以不是严格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使一个LED模块46对应一个部分区域E,还可以使多个LED模块46对应一个部分区域E。实际上,优选设计成从各LED模块46照射的光在各部分区域E的边界附近的区域相重叠,结果为液晶面板2的整个表面以均匀的强度受到光照射。
部分区域E是沿光源基板42的宽度方向扩展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那样是在图中上下方向上细长的矩形区域。如上所述,多个LED模块46沿光源基板42的长度方向排列,因此多个部分区域E与LED模块46的配置相应地也沿光源基板42的长度方向排列。此外,部分区域E的形状不限于图3所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随着远离光源基板42,而部分区域E的宽度逐渐变大。另外,也可以将部分区域E规定成具有与相邻的部分区域E重叠的部分。
透镜45使LED元件41的光重点朝向分配给包含该LED元件41的LED模块46的部分区域E扩散。即,透镜45如图6和图7所示那样不是使LED元件41的光的发散角度沿以其光轴L1为中心的全半径方向均匀地扩展,而是偏向朝向部分区域E的方向扩展。在此说明的例子中,部分区域E是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区域。因此,透镜45使光的发散角度重点沿上下方向扩展,相对于光源基板42向上侧和下侧折射光。其结果,上下方向上的光的发散角度(在图6中是θ2和θ3)大于向其它的方向扩展的发散角度(例如左右方向上的发散角度(在图7是θ4))。
从透镜45向上方或者下方射出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片43的斜面43a反射,而被照射到液晶面板2上的不存在正对的LED模块46的区域(例如部分区域E的端部)。
如图5所示,透镜45的光射出面是形成为凸状的弯曲面,包括从透镜45的顶部向上方或者下方扩展且逐渐靠近光源基板42的急斜面45a和缓斜面45b。即,透镜45如图6所示那样在光源基板42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LED元件41的光轴L1形成为非对称。由此,被缓斜面45b扩展的光线的发散角度θ2大于被急斜面45a扩展的光线的发散角度θ3。这是因为图6所示的LED模块46如图4所示那样偏移配置在光源基板42的下侧(即,Y2侧),是因为为了向图3所示的部分区域E的整个区域均匀地照射光线,而需要通过光源基板42的上侧(即,Y1侧)来扩展光线。当然,与图6所示的LED模块46相邻的LED模块46如图4所示那样偏移配置在光源基板42的上侧(即,Y1侧),因此该LED模块46中的透镜45的形状与图6所示的形状相反,形成为通过光源基板42的下侧(即,Y2侧)来扩展光线的形状。此外,透镜45的光射出面是能够通过与左右方向平行的直线的平行移动来形成的面。另外,将透镜45的光射出面设为非对称并不是必须的结构,在使用相对于光轴L1对称的形状的透镜45也能够向液晶面板2照射实际非常均匀的光线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相对于光轴L1对称的形状。
另外,如图7所示,透镜45具有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一对侧面45c(参照图7)。侧面45c从光射出面的左右边缘朝向光源基板42下垂。在本例中,侧面45c是相对于光源基板42垂直形成的平坦的面,与LED元件41的光轴L1大致平行。因此,抑制了发散角度向光源基板42的长度方向的扩大。另外,透镜45在俯视图上呈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大致矩形。此外,透镜45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透镜45也可以形成为上下方向上细长的椭圆形。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背光单元4的主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不同点在于光源基板142上的LED模块46和安装件50的配置,其它结构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图1和图2作为也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图而在此引用。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LED模块46相对于光源基板142的宽度方向,按照向图中上方向(Y1方向)偏移、配置在光源基板142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向图中下方向(Y2方向)偏移、再次配置在光源基板142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顺序沿光源基板142的长度方向排列。即,LED模块46以沿光源基板142的宽度方向配置成波状的方式沿光源基板142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三列。并且,安装件50配置在与向光源基板142的宽度方向上的任一个方向偏移的LED模块46的偏移方向相反的一侧。
这样,在部分区域E距光源基板142较远的部分、图中是部分区域E的上下端附近的部分上,亮度的不均不易显眼。即,在之前所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如图3所示那样将LED模块46在光源基板42的宽度方向上配置成彼此交错地进行偏移。此时,根据LED模块46所使用的透镜45的形状等,只要对各部分区域E的整个区域均匀地照射光线就没有问题,但是作为透镜45,在使用光射出面相对于光轴L1对称的形状的透镜的情况下、或者由于设计上的限制等无法对各部分区域E的整个区域均匀地照射光线的情况下,在部分区域E的上下端附近的部分交替地出现亮的部分和暗的部分,相邻的部分区域E之间的亮度差变大,因此有时视觉上会识别为不均。在这种情况下,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向光源基板142的宽度方向偏移的LED模块46之间配置被配置在光源基板142的中央的LED模块46,能够缓和相邻的部分区域E之间的亮度差,视觉上不容易识别到不均。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背光单元4的主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不同点也在于光源基板242上的LED模块46和安装件50的配置,其它结构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将图1和图2作为也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图而在此引用。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LED模块46相对于光源基板242的宽度方向而向图中上方向(Y1方向)偏移和向图中下方向(Y2方向)偏移,在光源基板242的长度方向上不规则地排列。即,LED模块46在光源基板242的长度方向上排列成向光源基板242的宽度方向不规则地偏移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安装件50被配置在与向光源基板242的宽度方向上的任一个方向偏移的LED模块46的偏移方向相反的一侧。
如此,在部分区域E距光源基板242较远的部分、图中是部分区域E的上下端附近的部分上,亮度不均也不易显眼。这是由于人眼容易识别出规则的亮度差而当作不均,与此相对地,不容易识别出不规则的亮度差而当作不均。因而,本实施方式也同样地,对于作为透镜45使用光射出面相对于光轴L1对称的形状的透镜的情况、或者由于设计上的限制等无法对各部分区域E的整个区域均匀地照射光线的情况是有效的。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背光单元4的主视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相比,不同点在于LED模块46呈直线状排列的点、以及从俯视图来看在光源基板342的外侧配置了用于将光源基板342和安装板48相互固定的安装件350的点。其它的结构、部件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图1作为还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图而在此引用。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LED模块46呈直线状配置在光源基板342上。并且,在光源基板342上没有设置螺纹孔等安装部51(参照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4),光源基板342沿宽度方向的长度比LED模块46稍长,在LED模块46的该方向两侧,光源基板342的端部仅突出了需要的最小限度的长度。并且,安装件350利用上述光源基板342的突出的端部来将光源基板342安装到安装板48上。
图11是图10所示的XI-XI线处的截面图。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安装件350由金属配件350a和螺钉350b构成,金属配件350a是具有高度差的形状,通过螺钉350b被安装到安装板48上,来按压光源基板342,并将光源基板342固定在安装板48上。根据这样的结构,光源基板342仅设置配置LED模块46的区域和在该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稍小的区域,就能够将光源基板342和安装板48相互固定,因此能够减小光源基板342,降低了其材料成本。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变形例的图。该图对应图11,与图11同样地示出图10的XI-XI线处的截面图。在本变形例中,在光源基板342上设置有孔342a,与设置于金属配件350a的凸起350c彼此嵌合,由此在光源基板342被定位的状态下可靠地进行固定。此外,孔342a的形状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是圆孔,就既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槽状。另外,孔342a可以是贯通孔,也可以是所谓的盲孔。同样地,凸起350c的形状也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是圆柱状、角柱状,也可以是板状。并且,也可以设为越靠向凸起350c的前端、其外形越小那样的锥形状,具有自动调芯作用。
通过嵌入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构成接收电视广播的电波来显示视频并发出声音的电视接收机。下面,说明液晶电视接收机的例子。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电视接收机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表示比图13所示的液晶电视接收机的反射片靠后方的图。图15是图13所示的液晶电视接收机的侧视图。图16是图13所示的液晶电视接收机的纵截面概要图。
液晶电视接收机包括具有横长的画面的液晶显示面板402。液晶电视接收机的画面的长宽比(横向尺寸和纵向尺寸)是16比9。液晶显示面板402的前方侧(显示图像的侧)被上框架460支承,后方侧被模制框架461支承。液晶电视接收机具有与液晶显示面板402相重叠的背光单元404。
液晶显示面板402、上框架460、模制框架461以及背光单元404被收容在由前壳462和后壳463构成的壳464中。前壳462由树脂构成,后壳463由被涂饰后的铁构成。壳464被由底座465和脚466构成的支架467支承。如图15所示,在壳464的侧面配置有开关470。
在后壳463的下部后方安装有罩468。在罩468的内部配置有扬声器471和电路基板472。电路基板472具备用于从各种频率的电波中挑选出特定频率的电波的调谐电路(调谐器)。
背光单元404包括具有斜面443a以使凹面朝向液晶显示面板402的反射片443。作为反射片443的弯曲部的斜面443a配置成相距壳464较远(参照图16)。斜面443a包括第一弯曲部443b和第二弯曲部443c。第一弯曲部443b和第二弯曲部443c在画面的纵方向上分别形成在夹持多个LED模块446的两侧。在斜面443a与后壳463之间的空间下方配置有电路基板472(参照图16)。
背光单元404具有在与液晶显示面板402相反的侧与反射片443重叠的光源基板442。光源基板442的画面纵方向的宽度是画面纵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下。光源基板442被固定在壳464上。光源基板442也可以直接固定在壳464上,还可以通过安装板448固定在壳464上。在后者的例子中,是光源基板442被固定在安装板448上、安装板448被固定在壳464上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画面的大致中央对应的位置上,包括LED元件441(参照图16)的LED模块446被装载在横向较长的长方形的光源基板442上。光源基板442能够使用印制线路板。光源基板442通过被螺钉定位在后壳463上、或者被螺钉定位在作为铝等金属的放热板的安装板448上再将安装板448定位在后壳463上的方法进行固定。LED模块446在上下方向上呈锯齿状配置成两列,并沿横方向延伸。从正面来看,光源基板442的尺寸YL被设定成液晶显示面板402的画面高度YH的1/3以下。
背光单元404具有多个LED模块446,该多个LED模块446被配置成装载在光源基板442上,贯通于反射片443而向斜面443a的凹面侧突出。多个LED模块446在画面的横方向上至少排列成一列,以收容在画面纵方向的宽度为画面纵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下的空间区域内的方式排列。各个LED模块446如图16所示包括LED元件441和配置在其外侧的透镜445。在光源基板442上将使用丙烯酸类树脂的透镜445搭载成覆盖LED元件441。
LED模块446向与光源基板442垂直的方向以及其它的方向放射光,与垂直方向相比,向其它的方向的光强度变强。透镜445具有使来自LED元件441的放射光相比正面方向更多地扩散向视角方向放射的广角配光特性。在图17中示出LED模块446的这种光强度分布(指向特性)。另外,图18是表示经透镜445出来的光强度的测量结果的图。此外,θ是光源基板442的法线与光的出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
液晶电视接收机的特征之一是,尽管沿着画面的纵方向,光源基板442的纵方向尺寸YL减小为画面尺寸YH的1/3以下,也具有感觉明亮且整个画面亮度的均匀性高的高画质的性能。
在以往的液晶电视接收机中,配置多个配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基板,在基板间的区域也同样使亮度均匀或者亮度变化变得平滑。具体来说,利用大量发光二极管,缩短发光二极管间隔来使亮度变化平滑,从而配置成在光学上识别不出各个发光二极管的配置。通过将广角配光透镜配置在发光二极管上部,也存在将多个基板的间隔扩大的情况,但是基板的尺寸变得大于画面的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纵方向上相距最远的一对透镜445的朝向相反方向的外表面间的尺寸为画面尺寸YH的1/3以下。在将LED元件441横向配置成一列的情况下,透镜445的纵方向的宽度(直径)为画面尺寸YH的1/3以下。LED元件441和透镜445为了降低成本,而形成为不会漏出到光源基板442外的尺寸,被设定为最小的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基板442的纵尺寸YL或者纵向排列两列的透镜445的外围间的尺寸为画面的纵尺寸的1/3以下。由此,即使减少LED元件441的个数,也会形成为明亮且亮度分布自然且平滑,因此能够大幅地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反射片443的斜面443a配置成具有从画面纵方向(画面的短边方向)的尺寸YH去除光源基板442的纵尺寸YL得到的长度的宽度。如果斜面443a的宽度为YH的1/2以上,则从正面来看,画面的亮度分布也不会感觉不自然,并且能够大幅地削减LED元件441的个数,并能够降低成本。即,通过使斜面443a所形成的反射区域与LED模块446所收容的空间区域相比增大,能够削减成本。
从配置在光源基板442上的LED元件441放射的光被配置在LED元件441的上方的由丙烯酸类树脂构成的透镜445扩散。其配光特性是从正面方向向斜方向的光强度变强。在多个LED元件441上分别安装有广角配光的透镜445,因此在从光源基板442到处于垂直方向(向画面的方向)的漫射板447a的距离(以下设为内厚Zd)的空间中,相比向正面的放射光,从光源基板442向画面的周边方向的放射光的光强度变大。从透镜445向正面放射的光的一部分透过漫射板447a,通过液晶显示面板402显示为图像。剩余的光被漫射板447a反射,并被反射片443反射后,也向非正面的方向放射。通过透镜445而被放射到画面的周边的光的一部分通过漫射板447a而透过画面的周边部,光的其它一部分被具有斜面443a的反射片443反射,再次通过漫射板447a。
上述结构的液晶电视接收机的亮度性能是当将从正面测量出的亮度设为100%时,周边是30%左右较暗的状态。画面正面的中央亮度与平均亮度之比为1.65。但是,由于反射片443的斜面443a平缓地弯曲,因此从光源基板442向画面的纵方向亮度平缓地变化。因此,尽管中央亮度和平均亮度之比较大为1.65,由于其分布没有很大的急剧点,因此也能够提供不自然较少的图像。
即使中央亮度与平均亮度之比为1.65以上也能够获得没有感觉不自然的平滑的亮度分布,反过来说就是,能够减少LED元件441的个数,使光源基板442的宽度变窄,并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如果设置遮挡向正面的光放射的结构,则无法实现中央的亮度较亮、随着朝向画面周边以平滑的亮度分布而亮度下降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形成为中央较暗的状态,因此变为感觉不自然的显示分布。因而,包括各个LED元件441和与其相近的透镜445的LED模块446的光出射特性是在正面也有预定的输出。
后壳463构成液晶电视接收机的最外表面。光源基本442被螺钉定位在安装板448上,通过光源基板442和安装板448释放来自LED元件441的热,由此将LED元件441的接合温度抑制为预定的值。在液晶电视接收机的规格亮度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去除安装板448。在这种情况下,光源基板442被直接固定在后壳463上。在这种情况下,LED元件441的放热仅通过光源基板442进行,但是即使是光源基板442的放热效果,也能够将LED元件441的接合温度抑制为预定的值。
光源基板442和反射片443靠近后壳463进行固定,因此能够实现液晶电视接收机的薄型化。通过该结构,能够使亮度性能保持没有感觉不自然的均匀性的同时,使液晶电视接收机的厚度变薄。
在以往的背光结构中,装载发光二极管的基板被固定在由铁、铝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后框架(未图示)上,在该后框架的外部配置驱动发光二极管的电源、控制液晶显示面板的栅极信号线或漏极信号线的定时控制器的基板,在其外部还配置有后壳。因此,除了背光灯的漫射板与发光二极管的内厚距离以外,后框架与后壳的距离也需要变厚。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透镜45向周边以高于正面的亮度放射的光经过预定的空间(内厚Zd)后透过漫射板447a和液晶显示面板402,由此显示图像。光源基板442与安装板448相接触,安装板448和后壳463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因此除了内厚Zd以外,没有不需要的空间距离,从而将液晶电视接收机的厚度进行薄型化。
通过具有电源电路、视频电路、调谐电路(调谐器)、液晶显示面板402的定时电路的电路基板472的配置也实现了液晶电视接收机的薄型化。详细来说,由于反射片443的斜面443a向远离后壳463的方向弯曲,因此能够在斜面443a与后壳463之间得到宽广的空间。在液晶电视接收机的下部以小型保存有具有电源电路、视频电路、调谐电路(调谐器)、液晶显示面板402的定时电路的电路基板472。由此,装载有LED元件441的光源基板442或者安装板448与后壳463之间不会保持空间。
接着,参照图13说明液晶电视接收机的制造工序。在对以铁为材料的部件实施涂饰而形成的后壳463上靠内侧安装壁挂金属配件449。壁挂金属配件449增强后壳463的强度。从后壳463的背后进行壁挂时的承接螺纹孔形成在壁挂金属配件449上。在后壳463的内侧固定以铝为材料的安装板448。
接着,将装载有LED元件441的光源基板442安装到安装板448上。在LED元件441上覆盖利用了丙烯酸的广角配光的透镜445,通过粘结剂将其固定。根据液晶电视接收机的亮度规格,在LED元件441的接合温度有余裕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光源基板442直接安装在后壳463上。在此,在光源基板442上事先涂布白抗蚀剂以使光源基板442的表面容易再次反射从LED元件441放射的光。接着,安装表面具有光漫射性、在画面的纵方向上弯曲、为了将透镜445贯通而具有大于透镜445直径的孔的反射片443。在该上方配置厚度为1.5至3mm的漫射板447a、等离子薄板447b以及漫射板447c。在光源基板442与漫射板447a的背面的空间(内厚Zd)中,将来自LED元件441的直接光与来自反射片443的二次光、即反射光进行合成。
接着,通过用树脂材料制作出的进行了四分割的模制框架461将光学片组进行固定。在该上方配置液晶显示面板402。液晶显示面板402是如下结构:在两张玻璃基板内密封有液晶,在一方的基板(TFT基板)上形成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以及漏极信号线和栅极信号线,在另一方的基板上形成滤色片。TFT基板上的栅极信号线和漏极信号线被引出到外部,与驱动IC和装载其的漏极基板相连接。在玻璃基板的各个表面上粘贴有偏振板。漏极基板通过柔性线缆与提供视频信号的定时控制电路进行电连接。在液晶显示面板402的上方安装用于防止来自驱动IC的电磁波并将液晶显示面板402固定的由铁形成的上框架460。
最后,为了完成液晶电视接收机,而在上框架460的表面安装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前壳462,在壳464的下面配置对LED元件441的控制电路、定时控制电路、视频电路提供电源的电源电路、与外部的连接端子等,安装有用于保护的树脂制的罩468。
此外,以上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示出的具体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各实施方式。
例如,在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中,设为LED模块46具有透镜45,但是在来自LED元件41的发光充分地漫射的情况下,并不需要透镜45。另外,在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装置1表示为仅具有一个光源基板的结构,但是也可以设为具有两个以上的光源基板并沿其长度方向并列配置LED模块46的结构。并且,在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LED模块46、安装件50的个数、配置并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中所示,应该根据需要来适当地决定最佳的个数和配置。

Claims (7)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液晶面板和背光单元,该液晶面板是矩形,上述液晶面板沿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上述液晶面板沿正交于上述长度方向的宽度方向的宽度,该背光单元配置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背面并具有安装有多个光源的光源基板、反射片以及壳体,
上述多个光源沿着上述液晶面板的上述长度方向排列,并且至少一个上述光源配置在第一位置,从而相对于配置在第二位置的至少一个其它的上述光源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偏移,
上述背光单元还具有配置在上述多个光源的各自的光源元件的前面的透镜,
上述透镜沿上述液晶面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上述透镜沿上述液晶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
在上述液晶面板的上述宽度方向,与配置在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光源对应的上述透镜的一部分和与配置在上述第二位置的上述光源对应的上述透镜的一部分重叠,
在与偏移配置的上述光源的偏移方向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将上述光源基板安装到上述壳体的安装件,
上述液晶面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在上述液晶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上述光源基板正对,该第二区域在上述液晶面板的宽度方向上位于上述第一区域的两侧且与上述反射片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和上述安装件配置在上述长度方向上相重叠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镜的形状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相对于上述光源元件的光轴方向是非对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在上述长度方向上被排列成两列,以使得在上述宽度方向上被彼此交错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在上述长度方向上被排列成三列,以使得在上述宽度方向上被配置成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被排列在上述长度方向上,以使得在上述宽度方向上被不规则地偏移配置。
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液晶面板和背光单元,该液晶面板是矩形,上述液晶面板沿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上述液晶面板沿正交于上述长度方向的宽度方向的宽度,该背光单元配置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背面并具有安装有多个光源的光源基板、反射片以及壳体,
上述多个光源沿着上述液晶面板的上述长度方向排列,并且至少一个上述光源配置在第一位置,从而相对于配置在第二位置的至少一个其它的上述光源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偏移,
上述背光单元还具有配置在上述多个光源的各自的光源元件的前面的透镜,
上述透镜沿上述液晶面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上述透镜沿上述液晶面板的长度方向的尺寸,
在上述液晶面板的上述宽度方向,与配置在上述第一位置的上述光源对应的上述透镜的一部分和与配置在上述第二位置的上述光源对应的上述透镜的一部分重叠,
从俯视来看在上述光源基板的外侧配置有用于将上述光源基板与安装板相互固定的安装件,
上述液晶面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在上述液晶面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上述光源基板正对,该第二区域在上述液晶面板的宽度方向上位于上述第一区域的两侧且与上述反射片正对。
CN201110404829.4A 2010-12-02 2011-12-01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4865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9279 2010-12-02
JP2010269279A JP2012118382A (ja) 2010-12-02 2010-12-02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6584A CN102486584A (zh) 2012-06-06
CN102486584B true CN102486584B (zh) 2016-03-02

Family

ID=46152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4829.4A Active CN102486584B (zh) 2010-12-02 2011-12-01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04065B2 (zh)
JP (1) JP2012118382A (zh)
CN (1) CN1024865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22096B2 (en) * 2012-06-13 2015-09-0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ED lightbar for backlight modul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3090271A (zh) * 2013-01-24 2013-05-08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
KR20150085224A (ko) * 2014-01-15 2015-07-23 코닝정밀소재 주식회사 기판의 에지부 검사장치
CN104698647B (zh) * 2015-04-07 2017-08-08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11161B (zh) * 2016-01-05 2019-02-05 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源及液晶电视
JP2018073497A (ja) * 2016-10-25 2018-05-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10371358B2 (en) 2017-03-06 2019-08-06 Industrial Lighting Products, Llc LED board mounting system for a light fixture
JP6316494B1 (ja) * 2017-09-26 2018-04-25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2496683B1 (ko) 2017-10-11 2023-02-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07564427A (zh) * 2017-10-18 2018-01-09 深圳明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ed模组、led显示屏和显示系统
CN113691751B (zh) * 2021-07-06 2024-05-10 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电视机系统
CN115016169A (zh) * 2022-01-04 2022-09-06 东莞市托普莱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背光光源和透镜的液晶电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3269A (zh) * 2002-05-15 2005-08-10 沃迪克有限责任公司 多级泵,特别是潜水型的多级泵
JP3680999B2 (ja) * 2000-10-06 2005-08-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照明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963289A (zh) * 2005-11-11 2007-05-16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60147A (zh) * 2005-11-02 2007-10-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光器件及以其为光源的背光单元和利用该单元的场序制lcd装置
WO2010134408A1 (ja) * 2009-05-22 2010-1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5792B2 (ja) * 2004-07-01 2010-09-01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そのバックライト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1174770B1 (ko) * 2005-02-28 2012-08-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7042511A (ja) * 2005-08-04 2007-02-15 Sharp Corp 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7534008B2 (en) * 2006-01-12 2009-05-19 Samsung Corning Precision Glass Co., Ltd. Backlight unit and light source for use in same
KR100790698B1 (ko) 2006-04-19 2008-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08096765A (ja) * 2006-10-13 2008-04-24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用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N201083924Y (zh) * 2007-06-22 2008-07-09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JP4980427B2 (ja) * 2007-07-27 2012-07-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290753B2 (ja) 2007-08-10 2009-07-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Led光源、led光源の製造方法、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映像表示装置
KR101394007B1 (ko) 2007-09-11 2014-05-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장치
JP2010009785A (ja) * 2008-06-24 2010-01-14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中空式面照明装置
JP2010092686A (ja) * 2008-10-07 2010-04-22 Sony Corp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960981B2 (ja) 2009-03-03 2012-06-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Led基板、led光源装置
JP2012089341A (ja) * 2010-10-19 2012-05-10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55033A (ja) * 2011-01-24 2012-08-16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0999B2 (ja) * 2000-10-06 2005-08-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照明光学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653269A (zh) * 2002-05-15 2005-08-10 沃迪克有限责任公司 多级泵,特别是潜水型的多级泵
CN101060147A (zh) * 2005-11-02 2007-10-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光器件及以其为光源的背光单元和利用该单元的场序制lcd装置
CN1963289A (zh) * 2005-11-11 2007-05-16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WO2010134408A1 (ja) * 2009-05-22 2010-1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6584A (zh) 2012-06-06
US20120140146A1 (en) 2012-06-07
JP2012118382A (ja) 2012-06-21
US9104065B2 (en) 2015-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658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880316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set
US2014031342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EP3144722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light sources arranged on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N103038703B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10246381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684113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563945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10048173A (ko)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JP5728066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KR101299453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812072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particular molding-type substrates
US938360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set
CN108700774A (zh) 显示装置
CN108064357A (zh) 背光模组透镜及其构成的背光模组
KR20160011753A (ko) 엘이디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180035493A (ko) 광원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70133983A (ko) 광원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7004104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7008022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2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Japan Hyogo Prefecture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