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4608A - 用于在网络中传送业务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网络中传送业务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4608A
CN102484608A CN2009801613698A CN200980161369A CN102484608A CN 102484608 A CN102484608 A CN 102484608A CN 2009801613698 A CN2009801613698 A CN 2009801613698A CN 200980161369 A CN200980161369 A CN 200980161369A CN 102484608 A CN102484608 A CN 102484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port
vlan
situation
h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13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阿隆
N.斯普雷歇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2484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46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redundant apparatus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81Configuration of triggering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9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logs of notifications; Post-processing of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网络中传送业务的方法和设备,其中,所述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其中,主节点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第一从节点;其中,代理节点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从节点;其中,在所述主节点与所述第一从节点之间传送业务;其中,在故障状况的情况下,在所述代理节点与所述第一从节点之间传送所述业务。此外,提出了一种包括所述设备的通信系统。

Description

用于在网络中传送业务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网络中传送业务的方法和设备。还提出了一种包括这种设备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互连分组网络可以包括客户网络和服务提供商网络。端对端服务连接可以跨越多个这种互连分组网络。
每个网络可以部署用于传送运营商以太网服务的不同分组传输技术。用于将网络进行互连的接口可以基于IEEE 802.3 MAC,并且,在接口上传输的分组可以是以太网帧(根据IEEE 802.3/802.1)。以太网帧可以经由各种传输技术(例如,经由ETH(以太网)、GFP(通用成帧过程)、WDM(波分复用)或经由ETH/ETY(以太网物理层))而传输。
质量和可用性方面的可靠性是运营商以太网服务的关键特征。作为服务水平协议 (SLA)而提供的服务保证需要以下弹性网络:该弹性网络快速检测任何设施(接口或节点)的失效或劣化,并根据SLA的条款来恢复网络操作。网络生存性对于传送可靠服务来说是重要的。
要解决的问题是:高效地保护至少一个服务(例如运营商以太网服务)免受单点失效或免受单点设施(节点或接口)劣化,特别是沿着在以太网保护域中传送至少一个服务的路径。
发明内容
该问题是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解决的。其他实施例产生于从属权利要求。
为了克服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在网络中传送业务的方法,
- 其中,所述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
- 其中,主节点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第一从节点;
- 其中,代理(deputy)节点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 其中,在所述主节点与所述第一从节点之间传送业务;
- 其中,在故障状况的情况下,在所述代理节点与所述第一从节点之间传送所述业务。
需要注意,所述主节点和所述代理节点可以经由包括至少部分地不同的中间网络元件的不同路径连接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还要注意,这里所指的任何节点可以是网络元件或网络组件。此外,所述主节点、所述代理节点和所述第一从节点可以是部署在所述网络的边界处的边缘节点,并可以用于连接至另一网络(例如接入网)。
所述代理节点可以是在必要时可替换所述主节点的冗余节点或保护节点。存在这种替换的各种情形,例如,主节点失效、主节点的端口失效、链路(例如所述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失效。需要注意,失效可以是网络上沿着从主节点至从节点的路径的任何失效。因此,沿路径的任何中间网络元件、任何中间链路或任何端口可能导致这种失效。这同样适用于沿这种路径的劣化。此外,可以监视劣化,并且,在达到预定阈值时,代理节点可以接管主节点。这高效地允许在失效实际发生之前确定该失效,例如通过检测增大的延迟等等。
所述从节点或所述主节点可以向所述代理节点通知触发从所述主节点至所述代理节点的切换的故障状况。然而,这种切换还可以由所述代理节点自身在确定故障状况时发起。
该情形可以与“1x2附着(1x2 attached)”类型相对应,即,代理节点和主节点连接至第一从节点。在故障状况的情况下,在所述主节点处或者在所述主节点与所述从节点之间的链路处,所述代理节点接管或至少暂时替换所述主节点。需要注意,所述主节点和所述从节点经由所述网络的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尤其是,经由多个这种中间网络元件)而连接。
需要注意,节点的接口还被称作端口。
该问题还通过以下方法而解决:一种用于在网络中传送业务的方法,
- 其中,所述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
- 其中,主节点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第一从节点和第二从节点;
- 其中,代理节点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从节点和所述第二从节点;
- 其中,在所述主节点与所述第一从节点之间传送业务;
- 其中,在故障状况的情况下,
     - 在所述主节点与所述第二从节点之间传送所述业务;或者
     - 在所述代理节点与所述第一从节点之间或者在所述代理节点与所述第二从节点之间传送所述业务。
因此,在检测到故障状况时,所述代理节点可以至少暂时替换所述主节点。尤其是,根据实际故障状况,可以经由所述主节点的其他接口来传送所述业务,或者,可以将所述主节点的功能切换至所述代理节点。尤其是,如果所述主节点有缺陷,则所述代理节点将替换所述主节点。
需要注意,所提及的节点可以是所述网络内的任何网络元件或与所述网络相关联的任何网络元件。所述网络可以是将例如多个接入网相连接的核心网。所提出的方案允许网络上的保护切换,尤其是,经由可以用于在主节点与(多个)从节点之间以及在代理节点与(多个)从节点之间提供不同路径的其中间网络元件中的多个中间网络元件。
需要注意,还可以利用多于两个从节点。
有利地,所提供的解决方案符合运营商以太网服务的可靠性需求,并且尤其是例如在以太网保护域中能够快速检测失效或设施(节点或接口)劣化。此外,该解决方案能够在对被提供给终端用户的服务没有任何可感知或显著中断的情况下恢复业务。此外,该解决方案还可以高效地避免任何节点或链路的潜在失效或劣化。
此外,有利地,所提出的概念允许业务在节点之间的负载共享。因此,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故障状况的情况下),可以经由单独的VLAN来传输业务,其中,每个VLAN可以利用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仅一个连接。因此,根据角色(主、代理、从),将节点分配给每个VLAN,可以经由不同的连接(对于“1x2附着”情形以及对于“2x2附着”情形)高效地对业务进行负载共享。
在实施例中,所述主节点和所述代理节点每个都包括两个接口,其中,每个接口连接至一个从节点。
接口经由所述网络的至少一个(尤其是,经由多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多个)所述从节点。
有利地,接口可以用于将业务传送至从节点。因此,此外,在正常操作期间传送业务的接口可以由其他接口保护;例如,如果当前接口无法到达其目的地,则主节点(还有代理节点)可以切换至用于经由经过所述网络的不同路径传送业务的其他接口。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主节点经由不同路径连接至所述从节点。此外,可选地,所述代理节点经由不同路径连接至所述从节点。尤其是,所述主节点和所述从节点利用经过整个网络的不同路径以连接至所述从节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个路径经由所述网络的中间网络元件而引导((多个))。
尤其是,所述路径可以不同,且从而可以利用所述网络的(至少部分地)不同的中间网络元件或者这种中间网络元件的不同顺序。
在下一实施例中,
- 所述主节点经由第一接口、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从节点,并经由第二接口、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 所述代理节点经由第一接口、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从节点,并经由第二接口、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二从节点;以及
- 在故障状况的情况下,所述主节点或所述代理节点从其第一接口切换至其第二接口。
因此,主节点和代理节点的接口可以提供对彼此的保护,即,如果一个接口失效或者去往其目的地的链路损坏,则可以激活相应的其他接口。因此,在正常操作中,一个路径是活动的,并且,在故障状况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相应的其他路径。作为备选或者如果没有这种其他路径可用,那么代理节点可以被激活并接管主节点的角色。需要注意,代理节点(在任何链路失效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其其他接口,且从而可以利用经过网络的不同路径(即使在主节点仍然不活动)。
此外,作为实施例,在故障状况结束之后,再次在所述主节点与所述第一从节点之间传送业务。
因此,在解决了导致从主节点至代理节点的切换的故障状况之后,可以进行从代理节点至主节点的切换。这被称作可逆(revertive)模式。
然而,这种可逆模式是可选的,并且,不重新激活主节点并维持经由代理节点而进行的操作也可以是解决方案(该情形被称作非可逆模式)。
因此,即使在故障状况结束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业务流。此外,可选地,主节点和代理节点切换角色,例如,在代理节点已被激活之后,代理节点可以变为主节点。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主节点、所述代理节点和每个从节点是所述网络的边缘处的网络元件。
优选地,所述网络的边缘处的网络元件可以利用协议在彼此之间交换消息,这些消息允许在所述主节点、所述代理节点和所述至少一个从节点之间传送状态信息。
在所述网络的边缘处部署的所述主节点、所述代理节点和所述至少一个从节点可以连接至接入网。
需要注意,这里所指的网络可以是提供商网络或者提供商网络的组合。尤其是,该网络可以跨越多个网络,其中,节点(主、代理、从)部署在这种网络的边缘处。
根据实施例,所述故障状况包括或者基于所述网络的接口或节点的任何失效或劣化,且尤其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 链路失效;
- 接口失效;
- 远程接口失效;
- 远程节点失效;
- 管理操作;
- 沿所述代理节点或所述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路径的节点、链路和/或端口。
所述故障状况可以由所述主节点、所述代理节点或从节点确定。所述故障状况可以直接或间接触发保护切换,例如,激活所述主节点处或所述代理节点处的冗余接口或者从所述主节点切换至所述代理节点。可以传送所确定的故障状况,例如由所述从节点传送至所述主节点或所述代理节点。所述主节点或所述代理节点自身可以确定故障状况并触发保护切换。
根据另一实施例,经由虚拟局域网(VLAN)来传送业务。
因此,在所提及的节点之间传送的业务与VLAN相关联。物理结构及其连接可以由不同VLAN利用,其中,针对每个VLAN,可以给每个边缘节点(主节点、代理节点或从节点)分配不同角色。这允许对要通过网络传送的业务的高效负载共享,这是由于不同VLAN可以出于不同目的使用不同边缘节点。此外,在故障状况的情况下,针对这种VLAN启用保护切换。
在另一实施例中,经由单独的虚拟局域网来传送业务的每个部分。
根据下一实施例,所述业务是以太网业务,尤其是包括以太网帧。
然而,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以由具有标记或标签的其他协议使用,该标记或标签用于标识特定业务(部分),例如MPLS、MPLS-TP、ATM或帧中继(FR)。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故障状况由所述主节点、所述代理节点或从节点确定。
所确定的这种故障状况可以触发要提供给例如主节点或代理节点的信息。因此,主节点可以切换至代理节点,或者,代理节点可以激活其自身。可选地,代理节点可以对主节点进行去激活。
故障状况可以与端口、节点或这两者相关。因此,主节点在其活动端口之一处确定故障状况时可以切换至不活动端口,对该端口进行激活,从而经由该新激活的端口来传送业务。
该情形也适用于代理节点。一旦代理节点被激活(被来自从节点的消息激活、被来自主节点的消息激活、或者通过其自身认识到主节点不活动而激活),代理节点就可以利用其端口(如针对主节点而描述的),且从而可以在必要时提供其端口之间的保护切换。
上述问题还通过以下设备而解决:该设备包括和/或关联于处理器单元和/或硬接线电路和/或逻辑设备,所述处理器单元和/或硬接线电路和/或逻辑设备被布置为使得这里描述的方法能够在其上执行。
根据实施例,所述设备是通信设备,尤其是或者关联于与所述网络或所述网络的边缘节点相关联的网络元件。
上述问题还通过一种包括这里描述的设备的通信系统而解决。
附图说明
尤其是,考虑以下附图,示意性示出和示意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1x2附着”情形的互连区(interconnected zone);
图2示出了根据“2x2附着”情形的互连区;
图3示出了与图1和图2中指示的情形相关联的不同角色(主、代理、从);
图4示出了将核心网与网络节点相连接的接入链情形;
图5示出了提供以太网核心网内对运营商以太网服务的保护的另一示例,其中,核心网包括经由核心网的多个中间节点彼此连接的边缘节点;
图6示出了对网络适用的“1x2附着”情形,其中,用于保护和负载共享的边缘节点部署在网络的边界处;
图7示出了对网络适用的“2x2附着”情形,其中,用于保护和负载共享的边缘节点部署在网络的边界处;
图8示出了针对基于IEEE 802.1ag CCM的TFC TLV提出的结构;
图9示意了示例性TFC TLV格式;
图10示出了总结主节点的状态机的表的示例;
图11示出了图10的主状态机的状态图;
图12示出了总结代理节点的状态机的表的示例;
图13示出了图12的代理状态机的状态图;
图14示出了总结从节点的状态机的表的示例;
图15示出了图14的从状态机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在分组网络之间标识互连区。这种互连区可以包括充当附着分组网络之间的互连的节点和接口。
可以使用这里描述的解决方案,保护例如“2x2附着”或“1x2附着”情形的互连区中的以太网业务流。
所保护的业务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运营商以太网服务,例如E-Line(以太网线路)、E-LAN(以太网LAN)和E-Tree(以太网树)。
所保护的以太网业务可以利用任何MEF(城域以太网论坛)服务,例如EPL(以太网专用线路)、EVPL(以太网虚拟专用线路)、EP-LAN(以太网专用LAN)、EVP-LAN(以太网虚拟专用LAN)、EP树(以太网专用树)或EVP树(以太网虚拟专用树)。
用于在互连区中的接口上传送以太网业务的以太网帧可以基于IEEE 802.1D、IEEE 802.1Q、IEEE 802.1ad或IEEE 802.1ah或者如IEEE 802.1D、IEEE 802.1Q、IEEE 802.1ad或IEEE 802.1ah中所定义。
可以经由将两个相邻网络相连接的接口之一来传送业务流。在接口处出现故障状况的情况下,可以将业务重定向至冗余接口。在“2x2附着”互连区中,如果节点不再能够传送业务(例如,由于节点的故障状况),则可以将业务重定向至冗余节点。
需要注意,故障状况可以是或者产生于接口或节点的任何失效或劣化,尤其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 链路失效;
- 接口失效;
- 远程接口失效;
- 远程节点失效;
- 管理操作;
需要注意,节点的接口还被称作端口。
可以对所保护的以太网业务加标签或去标签。在加标签的以太网业务的情况下,可以经由VLAN(虚拟局域网)来提供保护,其中,可以与任何其他VLAN分开地处理每个VLAN。需要注意,该解决方案可以适用于帧的外部VLAN。
可以在将两个相邻网络相连接的不同接口上传输来自各个VLAN的业务。(外部)VLAN可以具有以下标签中的任一项:C-VLAN(客户VLAN)、S-VLAN(服务VLAN)或B-VLAN(骨干VLAN)。
在IEEE 802.1Q、IEEE 802.ad和IEEE 802.1ah切换中,通过端口VLAN标识符来对去标签的业务加标签,这产生了加标签的业务。在IEEE 802.1D切换中,可以在接口上传输的整个业务上实现保护。
这里描述的机制可以由任何类型的业务(例如以太网业务),尤其是,由可由标签、标记等标识的任何类型的业务使用。示例是:MPLS、MPLS-TP、ATM或FR。
图1示出了还被称作“双重附着”互连区的“1x2附着”互连区15的示例实施例。互连区15将第一通信分组网络16连接至第二通信分组网络17。
第一通信分组网络16包括节点19,第二通信分组网络17包括节点21和节点22。
节点19具有两个接口24和25,节点21具有接口26,节点22具有接口27。
在互连区15内,接口24连接至接口26且接口26连接至接口27。
尤其是,第一通信分组网络16和第二通信分组网络17可以针对其用户提供以太网通信服务。
互连区15可以是多个VLAN(图1未示出)的一部分,并可以支持每个VLAN的以太网业务。此外,互连区15可以支持去标签的业务。
对于特定VLAN,可以使用两个接口24、25中的仅一个来转发业务。
节点19可以将以太网业务转发至节点21或节点22。以太网业务可以传送以太网服务或运营商以太网服务。对于特定VLAN,在任何时刻可以仅使用节点21或节点22来转发所述以太网业务。
经由从互连区15的一侧的一个接口至互连区15的另一侧的另一接口的链路来传送以太网业务。保护该以太网业务免于故障状况,例如互连区15内的链路或接口的失效或劣化。
接口24和26之间的链路或接口25和27之间的链路可以用于传送以太网业务。在故障状况(例如失效或劣化)的情况下,可以将以太网业务从一个链路重定向至另一链路。
所提出的保护机制允许在约10ms的时间段内快速检测失效或劣化,并确保通常小于50ms内的快速恢复时间。
该机制还允许服务提供商通过利用对以太网业务的负载共享来高效地利用互连区中的资源。例如,这种负载共享可以引入保护的重叠方案,以便减小总的所需带宽:因此,一个链路可以用于一个VLAN,互连区的另一链路可以用于另一VLAN;因此,可以在不同VLAN当中高效地分发链路,以实现负载共享。
对以太网业务的保护可能不需要相同网络的节点对之间的连接或通信信道。
可以对所保护的以太网业务加标签或去标签。对以太网业务加标签给以太网业务的分组标记了内部标识符,该内部标识符可以随后用于过滤、识别或地址转换目的。
可以经由将接口24和26相连接的链路或将接口25和27相连接的链路来传输来自各个VLAN的以太网业务。
图2示出了将网络31与网络32相连接的“2x2附着”互连区30。
通信分组网络31包括节点34和节点35。节点34包括两个接口37和38,而节点35包括两个接口40和41。通信分组网络32包括节点44和节点45。节点44包括两个接口47和48,而节点45包括两个接口50和51。
接口37连接至接口47,接口38连接至接口50,接口40连接至接口48,而接口41连接至接口51。
每个接口还被称作端口。
互连区30包括或关联于所述节点34、35、44、45及其上述接口。
对于特定VLAN,在任何时刻可以使用四个接口37、38、40、41中的仅一个来转发以太网业务。
如果在接口37处或在接口47处出现故障状况或失效,则可以将以太网业务重定向至节点34的另一接口38。
如果在节点34处出现故障状况,则可以将以太网业务重定向至节点35。在这种情形中,节点35可以被称作“冗余节点”或“保护节点”。
根据这种节点保护事件,可以将对网络拓扑的改变的通知发送至网络31。这允许以太网业务被定向至适当节点(例如,如果无法到达节点34,则被定向至节点35)。
存在发送这种通知的各种可能性,例如根据网络中所采用的分组传输技术。在以太网分组技术的情况下,可将MVRP(多VLAN注册协议)消息发送至网络,使相关条目在网络的FDB(过滤数据库)中更新。在VPLS(虚拟专用LAN服务)的情况下,可以发送“MAC地址撤销(MAC Address Withdrawal)”消息,指示节点(暂时)不活动。
因此,互连区30提供了可靠的传输方式。对于特定VLAN,在任何时间点处可以使用四个接口中的仅一个来转发业务。
作为示例,可以经由特定VLAN来传送以太网业务。经由接口37和接口47来传输该VLAN的以太网业务。如果在接口37上出现故障,则可以将以太网业务重定向至节点34的接口38,其中,接口38连接至节点45的接口50。
如果节点34失效,则经由节点35而不是节点34来重定向以太网业务。
互连区30的节点34可以作为主节点而工作。该主节点34负责选择通过其传输以太网业务的接口37或接口38。附着至网络32的对等端节点44和45作为从节点、遵照主节点的决定而工作。主节点34由节点35保护,节点35还被称作代理节点,其附着至从节点44和45。如果主节点34失效,则代理节点35充当主节点34的替补。
需要注意,这里所指的节点可以是任何网络设备或网络元件。
根据单个VLAN,图2的所有节点34、35、44和45可以具有多个角色。换言之,根据针对每VLAN的定义,每个节点可以是主节点、从节点或代理节点,例如,对于一个VLAN,节点35可以是主节点,而对于另一VLAN,该节点35可以是从节点。
图3A示出了“1x2附着”情形,其中,互连区包括:节点55,充当主节点并连接至所附着的网络的两个从节点56、57。
需要注意,根据这种“1x2附着”情形,还可以使一个从节点56附着至主节点55和代理节点58,如图3C所示。
图3B示出了“2x2附着”情形,其中,互连区包括:节点55,充当主节点,连接至两个从节点56、57;以及节点58,充当代理节点并附着至两个从节点56、57。
需要注意,可以如图3D所示镜像(mirror)图3B的情形。
互连区中的每个节点的角色(主、代理和从)可以由每个VLAN的管理配置来设置。因此,节点可以在一些VLAN中充当主节点,并在其他VLAN中充当代理节点。这允许业务在互连区的节点之间的高效负载共享。
可以针对每VLAN执行保护机制,而与其他VLAN无关。所提出的方案还涉及对特定VLAN的以太网业务的保护。该机制相应地对互连区中的每个VLAN有效。
可以在互连区上的每个节点的一个或两个端口上配置所保护的VLAN。然而,如上所述,可以仅在互连区中的接口之一上传输特定VLAN中的以太网业务。
互连区中的节点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针对每VLAN的转发状况,指示对于该相应VLAN 中的以太网业务,节点是处于 “活动”还是“待机(standby)”转发状况。
例如,图2中的节点34和44的节点转发状况是“活动”,而节点35和45的节点转发状况是“待机”。此外,互连区中的端口(在其上配置该特定VLAN)中的每一个具有与该特定VLAN相关的转发状况,指示对于该VLAN的以太网业务,端口是处于“活动”还是“待机”转发状况。例如,图2中的端口(接口)37和47的端口转发状况是“活动”,而其他端口(接口38、48、40、41、50和51)的端口转发状况是“待机”。如果在节点34和44之间的接口上存在故障状况,则节点44的转发状况将改变为“待机”,而节点45的转发状况将改变为“活动”。此外,端口38和50的转发状况将改变为“活动”,而其他端口(37、47、48、40、41和51)的状况将为“待机”。因此,可以仅通过处于“活动”转发状况的节点和端口,将在VLAN中接收的以太网业务转发至所附着的网络。
在互连区中,每个端口可以向所附着的网络中的其对等端端口(即,向其直接连接至的端口)传送其关联节点的转发状况(针对每VLAN)及其自身的转发状况。例如,端口37将其节点状态(即,节点34的状态)及其端口状态发送至端口47,端口47将其节点状态(即,节点44的状态)及其端口状态发送至端口37;端口38将其状态发送至端口50,等等。
在每一个节点中,可以针对两个端口配置VLAN。对于该VLAN,这些端口中的仅一个可以具有“活动”转发状况。在主和代理节点中,端口之一被配置为该VLAN的工作端口,而另一端口被配置为该VLAN的保护端口。该配置定义了优选地分配有“活动”转发状况的端口。
此外,可以配置该VLAN的可逆和非可逆模式。可以在节点级和/或端口级支持这种可逆模式。
在节点级的可逆模式中,在解决了导致切换的(多个)状况之后,将业务恢复至主节点。在节点级的非可逆模式中,在解决了导致切换的问题之后,业务归属于代理节点。
在端口级的可逆模式中,在解决了导致切换的(多个)状况之后,将业务恢复至“工作”端口。在端口级的非可逆模式中,在解决了导致切换的(多个)状况之后,业务保持处于“保护”端口上。
在任何时间点处,互连区中的每个节点可以决定其哪个或哪些端口用于传送业务。该决定可以基于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而作出:
- 节点的角色(即,主、代理或从)。
- 在主或代理节点的情况下端口的角色。该端口角色可以是“工作”或“保护”。附加信息是相应VLAN的可逆或非可逆模式。
- 节点的当前转发状况。
- 端口的当前转发状况。
- 所附着的网络中的对等端节点和端口的转发状况;可以在与对等端节点和端口相连接的端口上接收这种转发状况。
当节点在正常状况下(即,在互连区中没有任何故障状况的情况下)启动时,选择“工作”端口来转发业务,并将其端口的转发状况设置为“活动”。如果端口由于任何原因(例如端口失效、远程端口失效等)而无法转发业务,则选择“保护”端口来转发业务,并将该端口的转发状况设置为“活动”。该业务切换至“保护”端口。
根据针对特定VLAN而配置的可逆/非可逆模式,当解决了导致切换的问题(例如故障状况或失效)时,“保护”端口的转发状况改变为“待机”或保持为“活动”。
如果主节点失效并且如果存在代理节点(例如,在“2x2附着”互连区中),则代理节点接管主节点的角色。代理节点将其节点转发状况改变为“活动”,且代理节点的端口之一将其转发状况改变为“活动”。如果主节点失效并且如果不存在代理节点(例如,在“1x2附着”互连区中),则在主节点恢复之前无法通过互连区来转发业务。在该“1x2附着”情形中,主节点是单点失效。
从节点可以根据主节点的决定来对自身进行调整。如果从节点的对等端节点(主或代理)的转发状况是“活动”并且如果其直接连接至的对等端端口的转发状况是“活动”,则从节点的转发状况是“活动”。在这种情形中,从节点中的端口(节点通过该端口而连接)的转发状况也是“活动”。
可以将代理节点的转发状况缺省地设置为“待机”。只要代理节点获知其对等端节点之一具有“活动”转发状况,代理节点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主节点完好并且合适地工作(因此,不需要代理节点的转发功能,并且代理节点可以维持其待机状态)。当代理节点检测到其对等端节点均未处于“活动”转发状况时,代理节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主节点已经无法转发业务,并且代理节点可以通过将其转发状况改变为“活动”并选择其端口之一转发业务(即,将这种端口设置为“活动”),来接管主节点的角色。从节点可以将其自身调整至代理节点的决定,代理节点现在充当主节点的替补。
这里描述的机制包括用于在对等端端口之间传送节点和端口转发状况的消息。此外,可以定义状态机(针对每VLAN),其用于控制互连区中的节点和端口的转发状况。
互连区中的每个节点可以具有被称作业务转发控制器(TFC)的功能实体。TFC用于控制在互连区中连接的节点和将节点连接至所附着的网络的端口的转发状况(针对每VLAN)。
TFC充当对驻留于互连区中的节点中的端口集合进行捆绑的逻辑端口。需要注意,这些捆绑端口可能不被视为桥接(bridge)端口。相反,根据IEEE 802.1桥接中继功能,可以将TFC视为桥接端口,并且,可以将VLAN定义为TFC的成员,如在任何其他桥接端口上所定义。TFC可以将业务转发至适当的潜在(underlying)端口,并从潜在端口收集业务。因此,MAC地址可以被TFC而不是潜在端口获知,潜在端口由TFC控制。
将TFC与要处理的VLAN和能够转发该单个VLAN的一个或两个潜在端口一起进行配置。可以根据IEEE 802.1桥接中继功能将VLAN业务转发至TFC(当其属于该VLAN的成员集合时),TFC进而将其转发至处于“活动”转发状况的端口。如果TFC不具有处于该VLAN的“活动”转发状况的端口,则可以丢弃分组。
TFC可以保存与TFC为其成员的每个VLAN有关的信息。该信息包括该VLAN的节点和端口的转发状况。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对于特定VLAN,节点的转发状况是“活动”,而对于另一VLAN,其为“待机”。
如上所示,可以将主节点的角色、配置和/或功能(或其一部分)移交给代理节点。因此,主节点可以从其对等端从节点获得指示对等端从节点劣化或将要劣化(例如变慢)的信息。
从节点还可以向主节点提供指示从节点的涉及例如从节点与其自身网络的连接性问题的缺陷、故障状况或失效的反馈。由从节点提供的这种指示可以触发从主节点至代理节点的切换。这种切换还可以由于OAM和/或管理原因而触发。
需要注意,这种触发可以基于任何对物理问题(例如链路损耗)的检测或者基于指示问题的任何控制协议。
代理节点和/或主节点可以通过应用诸如CRC(循环冗余校验)或FRC(帧校验序列)之类的技术,例如根据从校验和误差导出的数据分组传输劣化,确定这种故障状况或失效。作为备选或附加地,还可以基于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或者代理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性能监视来确定故障状况或失效:因此,超过特定阈值的延迟、延迟变化或数据分组丢失可以指示节点或端口的显著劣化或未决缺陷。这种信息可以用于在实际缺陷之前或为了提高性能而发起向不同节点或端口的切换。
此外,当代理节点在给定时间段之后未从主节点接收到状态信息时,代理节点可以决定接管主节点的角色。主节点可以在未在预定时间段后从其关联从节点接收到状态信息之后决定改变业务流方向。这种预定时间段还可以包括一些附加延迟,以避免节点之间的不必要切换(滞后)。
节点之间的通信可以用于经由从节点在主节点与代理节点之间交换信息,并经由主节点或代理节点在两个从节点之间交换信息。这种信息可以包括保护状态的同步、管理请求、切换信息、切回信息、配置的同步、与节点的潜在网络的状态相关的信息。
在传输方向改变之后,还可以调整网络拓扑。可以向受影响的网络通知改变后的网络拓扑,使得网络知道用于与其他网络进行通信的节点。
互连区的节点可以根据特定VLAN来提供不同功能(主、代理和从)。因此,对于不同VLAN,特定节点可以在第一VLAN中是主节点并且在第二VLAN中是从节点。
状态机
三种类型的节点(主、代理和从)中的每一种可以具有其自身的状态机。状态机可以驻留于TFC中,并可以针对每VLAN而定义。状态机确定定义VLAN的(一个或两个)端口的转发状态和该VLAN的节点的转发状况。转发状况可以作为节点中本地发生或对等端节点中远程发生或将对等端节点相连接的接口上发生的事件的结果而改变。
远程对等端及其端口的、产生于在远程对等端上发生的事件的转发状况可以由消息传送。
主状态机
图10示出了对主节点的状态机进行总结的表60的示例。主节点经由其“工作”端口连接至一个从节点。主节点还可以经由其“保护”节点连接至另一从节点。
在“1x2附着”情形,主节点可以连接至一个或两个从节点,而在“2x2附着”情形中,主节点可以连接至两个从节点。
主状态机包括空闲状态81、初始状态82(也被称作初始状态)、工作状态83和保护状态84。
空闲状态81指示TFC未转发以太网业务。节点转发状况是“待机”。“工作”和“保护”端口的端口转发状况均是“待机”。
在初始状态82中,节点转发状况是“活动”,但是,“工作”和“保护”端口的转发状况均是“待机”。这些端口均不转发以太网业务。
初始状态82是瞬态状态,当失效主节点已经恢复并且在其重新开始以太网业务转发之前,该瞬态状态可能在节点级出现在可逆模式中。在该状态中,向代理节点通知主节点已经恢复并且主节点希望转发以太网业务。该状态可以防止两个节点同时充当主节点以及多于一个端口同时转发相同VLAN的网络以太网业务。
工作状态83指示了节点和“工作”端口的转发状况是“活动”。“保护”端口处于“待机”转发状况。
保护状态84指示了:节点处于“活动”转发状况,“保护”端口处于“活动”转发状况,“工作”端口处于“待机”转发状况。
当“工作”端口无法转发以太网业务时,该保护状态84适用。这可能由于故障状况而发生,或者这可能在端口级的非可逆模式中根据从故障状况的恢复而发生。
图10的表中所示的列指示了主节点的本地状态62、“工作”端口的转发状况63、“保护”端口的转发状况64和节点自身的转发状况65。
这些列还示出了主节点经由其“工作”端口连接至的从节点的端口转发状况66和节点转发状况67。从节点可以将与转发状况66和67有关的信息传送至“工作”端口。
类似地,这些列示出了主节点经由其“保护”端口连接至的从节点的端口转发状况69和节点转发状况70。从节点可以将与转发状况69和70有关的信息传送至“保护”端口。
图10的表还示出了新本地状态72、“工作”端口的新转发状况73、“保护”端口的新转发状况74和主节点的新节点转发状况75。
图11示出了主状态机的状态流程图80的示例。
代理状态机
图12示出了经由“工作”端口和“保护”端口连接至从节点的代理节点的状态机的表85的示例。
代理状态机包括空闲状态86、工作状态87和保护状态88。这些状态与上述主状态机的状态类似。代理节点开始于空闲状态86。
该表的列示出了本地状态90、“工作”端口的转发状况91、“保护”端口的转发状况92和节点的转发状况93。
该表还示出了代理节点经由其“工作”端口连接至的从节点的端口转发状况95和节点转发状况96。从节点可以将与转发状况95和96有关的信息传送至“工作”端口。
类似地,这些列示出了代理节点经由其“保护”端口连接至的从节点的端口转发状况98和节点转发状况99。从节点可以将与转发状况98和99有关的信息传送至“保护”端口。
图12的表还示出了代理节点的新转发状况101、“工作”端口的新转发状况102、“保护”端口的新转发状况103、以及新本地状态104。
在图13中示出了代理状态机的状态流程图106。
从状态机
图14示出了定义与主节点和(可选地,还根据互连区)代理节点相连接的从节点的状态机的表110的示例。互连可以由“1x2附着”情形或“2x2附着”情形定义。
从状态机包括空闲状态112、主状态113和代理状态114。这些状态113和114可以被视为端口状态,这是由于从节点可能不知道主节点连接至这些端口中的哪个或哪些以及代理节点连接至这些端口中的哪个或哪些。因此,针对状态113和114选择的名称指示了相应端口可以连接至主节点或代理节点。
在空闲状态112中,从节点不转发以太网业务。从节点的转发状况处于待机;此外,其(一个或两个)端口处于“待机”。
主状态113示出了从节点连接至主节点从而是活动的,即,从节点自身处于“活动”状态,并且其端口(其通过该端口连接至主节点)的转发状况是“活动”。
代理状态114指示了从节点的转发状况是“活动”并且其端口(从节点通过该端口连接至代理节点)的转发状况是“活动”。
从节点可以激活其接收消息的其端口,其中,所述消息指示了其对等端端口处于“活动”转发状况。
从节点可以在其检测到故障状况时或者在其接收到指示网络的改变的信息时对端口进行去激活。例如,当代理节点处于“活动”转发状况并且主节点刚刚恢复并想要再次接管其主节点角色时,从节点经由其第一端口和其第二端口来接收信息,该信息指示代理节点和主节点均处于“活动”转发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从节点可以将其端口之一(与代理节点相连接的那个端口)的转发状况改变为“待机”。
该表的列示出了本地状态信息120、连接至主节点的端口的转发状况121和经由从节点的第一和第二端口连接至代理节点的端口的转发状况122、以及从节点的转发状况124。
该表还示出了连接至从节点的第一端口的主节点的转发状况127和连接至从节点的第一端口的主节点的端口的转发状况126。这些转发状况126、127是在指示主节点的状态信息的端口上接收的状况。
图14的表还示出了连接至从节点的第二端口的代理节点的转发状况131和连接至从节点的第二端口的代理节点的端口的转发状况130。这些转发状况130、131是在指示代理节点的状态信息的端口上接收的状况。
此外,表110还示出了从节点的第一端口的新转发状况135和第二端口的新转发状况136、从节点的新转发状况137、以及新本地状态138。
图15示出了图14的从状态机的状态流程图140的示例。
分组结构
可以如下扩展IEEE 802.1ag协议:可以向链路级连续性校验消息(CCM)提供新TLV(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字段),该新TLV用于传送针对每VLAN的节点和端口的转发状况。
该TLV可以包括在由端口生成的链路级CCM中,这些端口由TFC控制。每个端口可以根据其状态来创建TLV。该TLV可以被称作“TFC TLV”,并且该TLV可以包括相当于“9”的类型字段(与IEEE 802.1ag的表21-6中的第一可用值相对应)。TFC TLV的结构是:Type=9;Length=1024以及值。
对于每个VLAN,可以在TLV中分配两个比特以指示该VLAN的节点和端口的转发状况:
- 第一比特指示VLAN的节点的转发状况。值“0”指示了节点处于“待机”转发状况并且不在VLAN中转发业务。值“1”指示了节点处于“活动”转发状况并准备好在VLAN中转发业务。
- 第二比特指示与VLAN有关的端口的转发状况。值“0”指示了端口处于“待机”转发状况并且不在VLAN中转发业务。值“1”指示了端口处于“活动”转发状况并在VLAN中转发业务。
TFC TLV中的前两个比特指示了与1号VLAN相关的信息。TFC TLV中的接下来两个比特指示与2号VLAN相关的状态,依此类推直到VID 4096。该结构可以与在IEEE 802.1ak MVRP(多VLAN注册协议)中使用的结构类似。在这种情况下,与针对每VLAN使用三个比特的MVRP不同,针对每VLAN仅使用两个比特。
在去标签的业务的情况下,前两个比特可以指示整个业务的状态。
图8示出了针对基于IEEE 802.1ag CCM的TFC TLV而提出的结构。
根据IEEE 802.1ag的协议用于故障管理目的,并且可以在接口上使用该协议。当使用CCM消息来检测故障状况或失效并触发保护切换时,可以将CCM消息的传输速率设置为3.3ms。因此,可以在10.8ms内检测到三个CCM消息(用于触发保护切换事件)的丢失。因此,使用CCM消息在对等端端口之间传送针对每VLAN的转发状况可以确保能够迅速检测到互连区中的故障状况并且能够实现小于50ms中的保护切换。
因此,可能必须定义消息和/或协议或者可以相应地适配现有消息(格式)和/或协议。这在这里讨论的概念应用于除以太网外的技术时也可是相关的。优选地,这种消息可以提供与所需的所有服务相关的信息,尤其是,与转发状况有关的信息。有利地,一个消息可以用于提供与多个服务的(尤其是,所有服务的)转发状况相关的信息。
需要注意,可以在边缘节点之间的隧道上使用这里描述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针对每隧道使用一个消息来传送与多个(尤其是,所有)服务有关的信息,并且可以经由隧道来传输该消息。在这一点上,隧道可以是虚拟连接,并且其可以被视为整个保护区中的链路,例如经由网络的中间网络元件。这将高效地允许避免入口处或出口节点处的单点失效。
边缘保护
尤其是,这里提出的方案与被设计为在以太网保护域中保护运营商以太网服务的机制相关。以太网保护域可以包括三个或四个边缘节点,其中,在边缘节点之间有(两个或四个)连接。以太网服务可以经由一个入口边缘节点或两个入口边缘节点中的一个进入保护域,并经由一个出口边缘节点或两个出口边缘节点中的一个退出保护域。需要注意,可以在相同网络中定义多个以太网保护域。在以太网保护域中的单个连接上传输以太网服务。
图4示出了连接核心网401的接入链情形。例如,可以使用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保护从节点404经由接入链405向核心网401传送的运营商以太网服务。接入链405可以包括多个接入网。为了增强弹性,接入链405的接入网经由两个核心边缘节点402、403连接至核心网401。所提出的机制通过提供经过接入链405的单独路径,保护接入链405中的运营商以太网服务,这些路径可以是独立利用的。在接入网中沿着去往核心边缘节点402、403之一的路径(链)发生失效的情况下,可以将业务切换至相应其他路径,该相应其他路径经由相应其他核心边缘节点403、402将节点404与核心网401相连接。
图5示出了用于提供以太网核心网501内对运营商以太网服务的保护的另一示例。核心网501经由节点504、505连接至接入网502;此外,核心网501经由节点506、507连接至接入网503。核心网501可以包括多个中间节点(即,不处于核心网501的边缘处的节点),这些中间节点可以用于通过核心网501来传送业务。尤其是,经由所述中间节点,可以使用不同路径,通过核心网501来传送业务。
运营商以太网服务可以经由一个入口核心边缘节点或两个入口核心边缘节点(即,所述节点504、505)中的一个进入以太网核心网501,并经由一个出口核心边缘节点或两个出口核心边缘节点(即,所述节点506、507)中的一个退出以太网核心网501。
有利地,这里提供的方案允许经由多个节点的保护。换言之,该解决方案不仅保护直接链路。因此,保护可在将两个网络(例如,接入网)相连接的至少一个网络(例如,核心网)上适用,如图5所示。
尤其是,所提出的方案适用于要保护的域的边缘(节点)之间的保护。这种保护域可以是网络,尤其是,核心网。
以上描述的是如何提供互连区的边缘之间的直接连接。然而,这里描述的机制实现了在以太网保护域中对运营商以太网服务的保护,在以太网保护域中,其边缘节点经由网络的多个中间网络元件(例如节点)而间接连接。尤其是,这种网络可以是与至少一个接入网相连接的核心网。因此,保护域的边缘节点之间的连接跨越多跳(节点和/或链路)。
所提出的机制在以太网保护域中保护以太网服务,该以太网保护域包括使用以下连接方案中的至少一个而(间接)连接的三个或四个边缘设备:
(1)“1x2附着”:保护域包括三个边缘节点;这些边缘节点之一间接连接至两个边缘节点。对于特定VLAN集合,(在任何单个时刻)可以使用两个连接中的仅一个来转发业务。
(2)“2x2附着”:保护域包括四个边缘节点。边缘节点对中的每个节点间接连接至其他两个边缘节点。对于特定VLAN集合,(在任何单个时刻)可以使用节点中的仅一个以及属于该节点的两个接口中的仅一个来转发业务。
图6示出了包括边缘节点601、602和603的核心网604,其中,节点601经由节点605至607而与节点602相连接,并经由节点608至610而与节点603相连接。节点601是主节点,节点602和603是从节点。
因此,图6所示的情形与以太网保护域中的三个边缘节点601、602、603之间的“1x2附着”(间接)连接方案相对应。保护域可以由将一个节点601连接至两个节点602、603的接入链构建。可以在保护域的边缘节点之间的两个连接之一上传输以太网服务
此外,图6所示的边缘节点的角色可以改变。例如,节点601可以是从节点,节点602可以是主节点,而节点603可以是代理节点。在这种情形中,主节点可以由在故障状况的情况下接管主节点的角色的代理节点保护。
图7示出了“2x2附着”(间接)连接构造的示例,其中,以太网保护域包括四个边缘节点。
核心网701包括主节点702、代理节点703和两个从节点704、705,其中,这些节点702至705是核心网701的边缘节点。此外,核心网701包括多个中间节点706至717。
根据图7的示例,主节点702经由节点706、707、708连接至从节点704并经由节点709、710、711连接至从节点705。代理节点703经由节点712、713、714连接至从节点704并经由节点715、716、717连接至从节点705。
因此,保护域的任一侧的两个节点中的每一个间接连接至保护域的另一侧的两个边缘节点。对于特定VLAN集合,可以在任何单个时刻使用四个路径中的仅一个来转发业务。
以太网保护域中的每个边缘节点的角色(主、代理或从)可以由每个VLAN的管理配置来设置。主、代理和从节点的功能与在上述情形中描述的相同,并使用相同状态机。可以针对每VLAN利用保护机制,而与任何其他VLAN无关。该机制对以太网保护域中的每个VLAN有效。
可以在以太网保护域的(三个或四个)边缘节点中的每一个上的一个或两个端口上配置受保护的VLAN。可以仅在以太网保护域中的(两个或四个)连接之一上传输特定VLAN中的以太网业务。因此,例如,端对端广播业务不会在域中泛滥,但可以在以太网保护域上仅传输一次。
在任何时间点处,以太网保护域中的每个节点可以决定应当使用端口中的哪个或哪些来载送业务。该决定可以至少基于以下信息之一而作出:
- 节点对于该VLAN的角色(即,主、代理或从)。
- 在端口属于主节点或代理节点的情况下端口对于该VLAN的角色。端口的角色可以是“工作”或“保护”。附加信息是:VLAN是在可逆模式中还是在非可逆模式中进行操作。
- 节点对于该VLAN的当前转发状况。
- 端口对于该VLAN的当前转发状况。
- 以太网保护域中的对等端节点和端口的转发状况;这种转发状况可以是经由与对等端节点的连接来接收的。
该方案利用VLAN级OAM CCM消息来传输信息,该信息与涉及可在路径链路上传输的所有VLAN的保护状态有关。TFC TLV结构可以与直接连接中相同。然而,VLAN TFC TLV可以发送在该VLAN的MA上定义的VLAN状态,并且其可以扩展以满足由边缘节点之间的连接的间接特性阐述的需求。
有利地,(尽可能地)聚集与所有VLAN的保护状态有关的信息,使得可以在以太网保护域中的(两个或四个)连接之一上传输该信息。可以通过所有端口来发送所有受保护的VLAN的节点和端口转发状况。因此,可以在特定连接上(例如,在所有连接上)利用单个OAM消息来传送该信息。
因此,可以针对每以太网保护域定义以太网维护协会(Maintenance Association,MA)。可以在以太网保护域的三个或四个边缘节点中的每一个上定义服务故障(service-down)维护端点(MEP)(根据如上所示的连接方案:“1x2附着”或“2x2附着”)。
MA中的每个MEP的主VLAN ID(VID)可以是在以太网保护域中保护的VLAN之一。由该机制使用的OAM消息可以被实现为服务CCM。在MEP之间发送服务CCM,并且,这些服务CCM表示与MA相关联的VLAN的集合。可以在MEP之间(即,在MA上)的连接上(即,在MA上)传输这些服务CCM。
TFC TLV结构与以上定义的TFC TLV(根据图8)类似,并包括以下变化:TLV中的前两个比特表示主VLAN的节点和端口转发状况。接下来的两个比特表示MA VLAN列表中的第一VLAN的节点和端口转发状况。后继两个比特表示MA VLAN列表中的下一VLAN的转发状况,等等。
因此,所使用的比特的数目与可在以太网保护域上传输的VLAN的数目(即,针对每VID表示VLAN的2个比特)成比例。图9示意了所提出的TFC TLV格式。
例如,MA可以关联于主VID 15和附加VID:3、30、300、301和1234。长度八位位组后的前2个比特指示VLAN 15的节点和端口转发状况。第三和第四比特指示VLAN 3的节点和端口转发状况。第五和第六比特指示VLAN 30的节点和端口转发状况。第七和第八比特指示VLAN 300的节点和端口转发状况,等等。作为TLV中的最后比特的比特11和12指示作为MA VLAN列表中的最后VLAN的VLAN 1234的节点和端口转发状况。
其他优势
该解决方案提供了快速恢复机制(尤其是,处于小于50ms内),该快速恢复机制保护任何类型的运营商以太网服务免于以太网保护域中的故障状况或者失效或劣化。
需要注意,所描述的方案也可以适用于除运营商以太网外的其他情形。
有利地,可以保护以太网服务,其通过一个入口边缘节点或两个入口边缘节点中的一个进入保护域,并通过一个出口边缘节点或两个出口边缘节点中的一个退出保护域。
这里定义的机制不需要保护域的每一侧的边缘节点对之间的附加连接或通信信道。
缩写列表:
ATM:异步传送模式
B-VLAN:骨干VLAN
CCM:连续性校验消息
C-VLAN:客户LAN
E-LAN:以太网LAN
E-Line:以太网线路
EPL:以太网专用线路
EP-LAN:以太网专用LAN
EP-Tree:以太网专用树
ETH:以太网
E-Tree:以太网树
ETY:以太网物理层
EVPL:以太网虚拟专用线路
EVP-LAN:以太网虚拟专用LAN
EVP-Tree:以太网虚拟专用树
FDB:过滤数据库
FR:帧中继
GFP:通用成帧过程
IEEE: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学会
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LAN:局域网
MA:维护协会
MAC:媒体接入控制
MEF:城域以太网论坛(Metro Ethernet Forum)
MEP:维护端点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TP:MPLS传输简档
MVRP:多VLAN注册协议
OAM:运营管理维护
SLA:服务水平协议 
S-VLAN:服务VLAN
TFC:业务转发控制器
TLV:类型/长度/值
VID:VLAN ID
VLAN:虚拟LAN
VPLS:虚拟专用LAN服务
WDM:波分复用

Claims (17)

1. 一种用于在网络中传送业务的方法,
- 其中,所述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
- 其中,主节点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第一从节点;
- 其中,代理节点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从节点;
- 其中,在所述主节点与所述第一从节点之间传送业务;
- 其中,在故障状况的情况下,在所述代理节点与所述第一从节点之间传送所述业务。
2. 一种用于在网络中传送业务的方法,
- 其中,所述网络包括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
- 其中,主节点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第一从节点和第二从节点;
- 其中,代理节点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从节点和所述第二从节点;
- 其中,在所述主节点与所述第一从节点之间传送业务;
- 其中,在故障状况的情况下,
     - 在所述主节点与所述第二从节点之间传送所述业务;或者
     - 在所述代理节点与所述第一从节点之间或者在所述代理节点与所述第二从节点之间传送所述业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节点和所述代理节点每个都包括两个接口,其中,每个接口连接至一个从节点。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节点经由不同路径连接至从节点。
5.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代理节点经由不同路径连接至从节点。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路径经由所述网络的中间网络元件而引导。
7. 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 其中,所述主节点经由第一接口、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从节点,并经由第二接口、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 其中,所述代理节点经由第一接口、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从节点,并经由第二接口、经由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网络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二从节点;
- 其中,在故障状况的情况下,所述主节点或所述代理节点从其第一接口切换至其第二接口。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故障状况结束之后,在所述主节点与所述第一从节点之间再次传送所述业务。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节点、所述代理节点和每个从节点是所述网络的边缘处的网络元件。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故障状况包括或者基于所述网络的接口或节点的任何失效或劣化,且尤其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 链路失效;
- 接口失效;
- 远程接口失效;
- 远程节点失效;
- 管理操作;
- 沿所述代理节点或所述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路径的节点、链路和/或端口。
11.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经由虚拟局域网来传送业务。
1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经由单独的虚拟局域网来传送业务的每个部分。
1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业务是以太网业务,尤其是包括以太网帧。
1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故障状况由所述主节点、所述代理节点或所述从节点确定。
15. 一种设备,包括和/或关联于处理器单元和/或硬接线电路和/或逻辑设备,所述处理器单元和/或硬接线电路和/或逻辑设备被布置为使得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能够在其上执行。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是通信设备,尤其是,与所述网络或所述网络的边缘节点相关联的网络元件。
17. 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的通信系统。
CN2009801613698A 2009-07-10 2009-07-10 用于在网络中传送业务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024846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09/058811 WO2011003459A1 (en) 2009-07-10 2009-07-10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veying traffic in a networ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4608A true CN102484608A (zh) 2012-05-30

Family

ID=41136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13698A Pending CN102484608A (zh) 2009-07-10 2009-07-10 用于在网络中传送业务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06321A1 (zh)
EP (1) EP2452468A1 (zh)
CN (1) CN102484608A (zh)
WO (1) WO201100345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90026A1 (zh) * 2013-12-19 2015-06-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业务节点故障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822102A (zh) * 2020-12-30 2021-05-18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切换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56344B2 (en) * 2009-09-04 2014-06-17 Equinix, Inc. Network to network interface (NNI) for multiple private network service providers
US9082091B2 (en) 2009-12-10 2015-07-14 Equinix, Inc. Unified user login for co-location facilities
US8520680B1 (en) 2010-03-26 2013-08-27 Juniper Networks, Inc. Address learning in a layer two bridging network
US8451715B1 (en) * 2010-03-26 2013-05-28 Juniper Networks, Inc. Avoiding data loss in a multi-homed layer two bridging network
US8619788B1 (en) 2010-06-14 2013-12-31 Juniper Networks, Inc. Performing scalable L2 wholesale services in computer networks
SE537688C2 (sv) * 2010-07-26 2015-09-29 Connectblue Ab Metod och anordning för roaming i ett lokalt kommunikationssystem
US8938516B1 (en) * 2010-10-28 2015-01-20 Juniper Networks, Inc. Switch provided failover
US8467316B1 (en) 2010-12-29 2013-06-18 Juniper Networks, Inc. Enhanced address learning in layer two computer networks
EP2678980B1 (en) 2011-02-22 2017-12-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fault protection method and fault protection apparatus in a multi-domain network
IL212191A0 (en) * 2011-04-07 2011-06-30 Eci Telecom Ltd Method for mac addresses withdrawal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9160446B2 (en) 2011-04-15 2015-10-13 Orckit-Corrigent Ltd. Method for supporting SNCP over packet network
US8675664B1 (en) 2011-08-03 2014-03-18 Juniper Networks, Inc. Performing scalable L2 wholesale services in computer networks using customer VLAN-based forwarding and filtering
CN103368712A (zh) * 2013-07-18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主、备用设备切换方法及装置
US9712489B2 (en) 2014-07-29 2017-07-18 Aruba Networks, Inc. Client device address assignment following authentication
US10142164B2 (en) 2014-09-16 2018-11-27 CloudGenix,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path selection and data flow forwarding
CN110149220B (zh) 2014-12-30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数据传输通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78383A (zh) * 2015-05-25 2016-05-11 上海归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2.4g的组网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EP4275336A1 (en) * 2021-01-06 2023-11-15 ADTRAN, Inc. Communication resilience in a network
WO2022150479A1 (en) * 2021-01-06 2022-07-14 Adtran, Inc. Communication resilience in a network
CN116385825B (zh) * 2023-03-22 2024-04-30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模型联合训练方法、装置及车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53326A1 (en) * 2006-04-28 2007-11-01 Alcatel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ilient VPLS over multi-nodal APS protected provider edge nodes
WO2008043374A1 (en) * 2006-10-09 2008-04-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siliency schemes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WO2008120267A1 (ja) * 2007-03-28 2008-10-09 Fujitsu Limited エッジノード冗長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73027B1 (en) * 2001-08-17 2005-12-0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over gatekeeper failure
US8036237B2 (en) * 2003-05-16 2011-10-11 Tut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arent virtual routing
US7286853B2 (en) * 2004-03-24 2007-10-23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ggregating multiple radio interfaces into a single logical bridge interface
US8626896B2 (en) * 2007-12-13 2014-01-07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network connections using a link polic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53326A1 (en) * 2006-04-28 2007-11-01 Alcatel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ilient VPLS over multi-nodal APS protected provider edge nodes
WO2008043374A1 (en) * 2006-10-09 2008-04-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siliency schemes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WO2008120267A1 (ja) * 2007-03-28 2008-10-09 Fujitsu Limited エッジノード冗長システ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90026A1 (zh) * 2013-12-19 2015-06-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业务节点故障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822102A (zh) * 2020-12-30 2021-05-18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切换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822102B (zh) * 2020-12-30 2023-01-24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切换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06321A1 (en) 2012-05-03
WO2011003459A1 (en) 2011-01-13
EP2452468A1 (en)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4608A (zh) 用于在网络中传送业务的方法和设备
US2012012785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veying traffic
US10721139B2 (en) Protection switching systems and methods in a packet network based on signal degrade
US830588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self-healing carrier ethernet topology
EP278768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tectin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
US8325598B2 (en)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of virtual connections
CN101364926B (zh) 一种网络保护的方法和设备
CN100459531C (zh) 一种基于双向转发检测协议通告伪线故障的方法
US20120113835A1 (en) Inter-network carrier ethernet service protection
EP1974485B1 (en) Vpls failure protection in ring networks
US87923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uplink over an access ring
US8787147B2 (en) Ten gigabit Ethernet port pro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4956628A (zh) 对计算机网络使用以太网环保护交换
EP1958364B1 (en) Vpls remote failure indication
WO2006069549A1 (fr) Procede de protection de service de donnees dans un reseau d'emission metropolitain
US8400910B1 (en) Associated tunnels terminating on different packet switches and relaying packets via different tunnel combinations
CN101908983B (zh) 以太网局部段保护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US9716639B2 (en)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JP4948320B2 (ja) マルチリングrprノード装置
WO2011017892A1 (zh) 一种对通信流量实现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装置
JP2011510534A (ja) イーサネット(登録商標)仮想専用ルート権限付きマルチポイントサービスのスマートプロテクション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8457141B2 (e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945001A (zh) 一种网络保护方法及网络保护架构
US9565054B2 (en) Fate sharing segment protection
CN101997753A (zh) 一种环网双发机制的保护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