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4654A -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4654A
CN101924654A CN2010102620180A CN201010262018A CN101924654A CN 101924654 A CN101924654 A CN 101924654A CN 2010102620180 A CN2010102620180 A CN 2010102620180A CN 201010262018 A CN201010262018 A CN 201010262018A CN 101924654 A CN101924654 A CN 101924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access device
server
client
lea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20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4654B (zh
Inventor
杨学成
张利锋
王春霞
汪正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620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46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4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65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4603 priority patent/WO201202495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4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59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isolating or reconfiguring faulty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8Pseudowire emulation, e.g. IETF WG PWE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6Multipoint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当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时,主接入设备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并向所有的叶接入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发生故障;服务器通过备份接入设备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重新选择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采用本发明方案,当点到多点业务接入侧发生故障时,能够通过OAM故障通告机制将故障传递给叶节点设备,并通过PW redundancy保护技术迅速进行流量选择,实现了双向流量快速切换,提高了故障收敛能力,保证了网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的故障通告技术,特别是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城域网业务转型和三网融合的趋势,网络运营商倾向于采用高效和低成本的分组传送网络来实现多业务承载,提供灵活的网络服务,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网络部署复杂度,增强网络服务灵活性,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层虚拟专用网(L2VPN,Layer 2 Virtual Private Network)是依靠Internet服务提供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公共网络中建立专用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可分为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VPLS,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和虚拟专线业务(VPWS,Virtual Private Wire Service)两种业务模型,前者基于以太业务转发,支持点到多点的网络部署;后者是虚拟专线业务,仅支持点到点的网络部署。
由于电信级以太网的高可靠性需求,运营商对网络出现故障时的业务收敛速度非常重视,这就需要在网络部署时更注重故障响应及保护倒换能力,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PWE3工作组提出的伪线故障映射(PW OAM MessageMapping)和伪线冗余(PW redundancy)技术正是为此考虑的。
IETF标准文档“draft-ietf-pwe3-oam-msg-map-12”中的PW OAM MessageMapping技术是一种伪线故障通告技术,在点到点仿真业务时,支持接入路径(AC)与伪线(PW)的故障映射,即AC发生故障时,实现与PW的操作、管理&维护(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 Maintenance)的联动,通过边缘到边缘的仿真技术(PWE3,Pseudo-Wire Emulation Edge to Edge)协议报文将故障通告到远端,远端能够快速获知此业务路径已出现故障,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
IETF标准文档“draft-ietf-pwe3-redundancy-01”中的PW red undancy是一种伪线冗余保护技术。为了适应电信级以太网的高可靠性需求,网络部署时需考虑实现路径备份机制,在主路径发生故障时,将用户流量快速地切换到备份路径,尽可能地减少流量丢失;主路径、备份路径关系可以通过协议信令协商生成,也可以通过用户强制指定生成。
PW OAM Message Mapping技术与PW redundancy技术是相互关联的,前者主要负责故障通告,后者主要负责响应通告来的故障信息,决策当前有效路径,指导流量转发,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故障的快速收敛。
现有技术中,PW OAM Message Mapping技术与PW redundancy技术主要针对点到点仿真业务场景,如图1所示,在接入侧路径故障时,能够将故障传递到远端设备,提供较强的故障检测或故障通告能力;但在点到多点业务中,如点到多点ETREE业务,如图2所示,就无法支持该技术,根节点(根PE)设备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时,无法将故障传递到叶节点(PE1/PE2/PE3)设备重新进行流量切换,降低了故障收敛能力和网络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在点到多点业务中提高故障收敛能力,保证网络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时,主接入设备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并向所有的叶接入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发生故障;
服务器通过备份接入设备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重新选择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分别在主接入设备与叶接入设备、以及备份接入设备与叶接入设备之间建立点到多点业务伪线连接;
分别对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以及服务器与备份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进行操作、管理&维护(OAM)检测的部署;
分别对主接入设备与叶接入设备、以及备份接入设备与叶接入设备之间的伪线连接路径进行OAM检测的部署。
上述方案中,所述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包括:
若叶接入设备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则叶接入设备通过预先配置的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重新计算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若叶接入设备没有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但叶接入设备与客户端之间支持OAM检测,则叶接入设备通过OAM报文将伪线连接路径故障通告给客户端,由客户端选择备份转发路径或停止流量;
若叶接入设备没有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且叶接入设备与客户端之间不支持第一英里以太网(EFM)或连接故障管理(CFM)链路检测协议,则叶接入设备将伪线连接路径故障转化为端口故障,客户端得知此端口故障后,重新选择备份转发路径或停止流量。
上述方案中,当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时,该方法还包括:
主接入设备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并向所有的叶接入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故障恢复;
服务器通过主接入设备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回主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重新选择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回主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系统,该系统包括:主接入设备、服务器、一个以上叶接入设备、以及与叶接入设备对应的客户端;其中,
主接入设备,用于当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时,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并向点到多点业务下所有的叶接入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发生故障;
服务器,用于得知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后,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用于重新选择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接入设备中包括:AC侧OAM检测模块、业务管理模块、PW侧OAM检测模块、及业务转发模块;其中,
AC侧OAM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接入侧路径故障,并通过协议实现与服务器之间的OAM报文收发;所述协议为EFM或CFM链路检测协议;
业务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点到多点业务下接入侧路径与伪线连接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PW侧OAM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伪线连接路径故障,并通过协议实现与点到多点业务下所有叶接入设备之间的OAM报文收发;所述协议为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TMPLS OAM)或双向转发检测(BFD)链路检测协议;
业务转发模块,用于维护转发路径信息,为流量的转发提供转发路径。
上述方案中,所述业务管理模块,还包括:虚AC管理模块、虚PW管理模块;其中,
虚AC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点到多点业务下的接入侧路径状态;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AC管理模块,其中,每个AC管理模块用来维护每条接入侧路径状态;当虚AC管理模块认为点到多点业务的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时,将此故障通告给该业务下所有的PW管理模块;
虚PW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点到多点业务下的伪线连接路径状态;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PW管理模块,其中,每个PW管理模块用来维护每条伪线连接路径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叶接入设备包括PW路径备份模块,用于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为流量的转发提供备份转发路径。
上述方案中,所述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包括:
若叶接入设备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则叶接入设备通过预先配置的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重新计算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若叶接入设备没有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但叶接入设备与客户端之间支持OAM检测,则叶接入设备通过OAM报文将伪线连接路径故障通告给客户端,由客户端选择备份转发路径或停止流量;
若叶接入设备没有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且叶接入设备与客户端之间不支持EFM或CFM链路检测协议,则叶接入设备将伪线连接路径故障转化为端口故障,客户端得知此端口故障后,重新选择备份转发路径或停止流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接入设备,还用于当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时,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并向点到多点业务下所有的叶接入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故障恢复;
服务器,用于得知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后,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回主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用于重新选择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回主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当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时,主接入设备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并向所有的叶接入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发生故障;服务器通过备份接入设备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重新选择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采用本方案,当点到多点业务接入侧发生故障时,能够通过OAM故障通告机制将故障传递给叶节点设备,并通过PW redundancy保护技术迅速进行流量选择,实现了双向流量快速切换,提高了故障收敛能力,保证了网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点到点业务网络结构拓扑图;
图2为现有技术点到多点业务网络结构拓扑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点到多点业务网络结构拓扑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当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时,主接入设备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并向所有的叶接入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发生故障;服务器通过备份接入设备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重新选择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点到多点业务为以太树型(ETREE,Ethernet Tree)业务。该场景是一种典型的S-C网络模型,如图3所示,客户端通过L2VPN网络与服务器建立通信,根PE设备包括PE和PE’,其中,PE为主接入设备,PE’为备份接入设备;叶PE设备包括PE1、PE2和PE3,分别连接客户1、客户2、客户3。
本发明首先进行ETREE业务的部署,具体包括:根PE设备与叶PE设备之间建立点到多点业务伪线连接,即:PE与PE1、PE2、PE3分别通过PW1、PW2、PW3建立点到多点业务伪线连接,以及PE’与PE1、PE2、PE3分别通过PW1’、PW2’、PW3’建立点到多点业务伪线虚连接;叶PE设备分别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即将PW1’、PW2’、PW3’分别做为PW1、PW2、PW3的备份转发路径,至此,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主备转发路径关系建立,当主转发路径出现故障时,能够将流量切换到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以保证业务的正常通信;业务伪线配置为本地不互通方式,即根PE设备与叶PE设备之间互通,叶PE设备与叶PE设备间不互通,客户与客户之间信息相互屏蔽。至此,根PE设备与叶PE设备之间流量双向互通,叶PE设备之间的流量不通,形成ETREE业务模型。
其次,对服务器与根PE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进行OAM检测的部署;具体包括:服务器和根PE设备分别部署第一英里以太网(EFM,Ethernet in theFirst Mile)或连接故障管理(CFM,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等链路检测协议;服务器和根PE设备分别开启OAM报文收发功能。至此,服务器与根PE设备之间能够进行OAM报文相互收发,实时检测服务器与根PE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故障,并相互支持故障通告。
然后,对根PE设备与叶PE设备之间的伪线连接路径进行OAM检测的部署;具体包括:根PE设备和叶PE设备分别部署TMPLS OAM或双向转发检测(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等链路检测协议;根PE设备和叶PE设备分别开启OAM报文收发功能。至此,根PE设备与叶PE设备之间能够进行OAM报文相互收发,实时检测根PE设备与叶PE设备之间的路径故障,并相互支持故障通告。
依照上述部署,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当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时,主接入设备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服务器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本步骤中,正常情况下,服务器与客户之间通过主转发路径进行通信,如图3中实线所示路径;当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PE)之间的接入侧路径(AC)发生故障时,PE检测到接入侧路径故障后,通过EFM或CFM等链路检测协议向服务器发送OAM报文,通告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服务器得知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后,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即流量通过备份转发路径AC’进行转发,当流量到达PE’之后,分别通过备份转发路径PW1’、PW2’、PW3’转发至客户1、客户2、客户3。至此,从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沿图3中虚线所示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仍占用实线路径进行转发,由于AC发生故障,流量会终结在PE,无法正常通知给服务器。
对于点到多点业务,可能存在多条AC,例如:服务器和PE采用实端口相连,并使用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来区分业务流量,此时,当点到多点业务下所有AC发生故障时,才认为该业务接入侧发生故障。
步骤402:主接入设备向点到多点业务下所有叶接入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发生故障;
本步骤中,当服务器与PE之间的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时,PE删除对应的路径转发表,所述删除的路径转发表的转发路径为:AC→PW1/PW2/PW3;PE通过TMPLS OAM协议,向该业务下所有的叶PE设备即PE1、PE2、PE3发送客户信号失效(CSF,Client Service Fail)报文,通告相应的伪线连接路径发生故障。
步骤403:叶接入设备通过预先配置的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重新计算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本步骤中,以叶PE设备为PE1为例,当PE1接收到CSF报文后,得知PW1伪线连接路径发生故障,进入信号失效(SF,Signal Fail)状态;通过预先配置的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获取PW1的备份转发路径PW1’,并重新设置路径转发表,所述重新设置的路径转发表的转发路径为:PW1’→AC’。至此,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沿图3虚线所示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这里,PE2、PE3的备份转发路径处理过程同PE1,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当服务器与PE之间的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时,PE检测到此故障恢复后,同样可以采用上述步骤将流量重新切换回主转发路径进行转发,最终,服务器和客户端双向流量均恢复到主转发路径;具体过程包括:PE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服务器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回主转发路径进行转发;PE向点到多点业务下所有的叶PE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故障恢复;叶设备PE通过预先配置的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重新计算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回主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综上所述,当叶PE设备预先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时,先通过服务器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路径进行转发,再通过叶PE设备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路径进行转发,加快了故障收敛速度,实现了双向流量快速切换,保证S-C模型的正常通信。
本发明中,在步骤403中,若叶PE设备没有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但叶PE设备与客户端之间支持EFM或CFM等链路检测协议,则叶PE设备通过OAM报文将伪线连接路径故障通告给客户端,由客户端选择备份转发路径或停止流量,此时,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转发路径由客户端决策;若叶PE设备没有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且叶PE设备与客户端之间不支持EFM或CFM等链路检测协议,则叶PE设备将伪线连接路径故障转化为端口故障,客户端得知此端口故障后,重新选择备份转发路径或停止流量,此时,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转发路径由客户端决策。
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系统,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主接入设备、服务器、一个以上叶接入设备、以及与叶接入设备对应的客户端;其中,
主接入设备,用于当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时,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并向点到多点业务下所有的叶接入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发生故障;
服务器,用于得知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后,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用于重新选择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所述主接入设备中包括:AC侧OAM检测模块、业务管理模块、PW侧OAM检测模块、及业务转发模块;其中,
AC侧OAM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接入侧路径故障,并通过协议实现与服务器之间的OAM报文收发;所述协议可以为EFM或CFM等链路检测协议;
业务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点到多点业务下接入侧路径与伪线连接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PW侧OAM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伪线连接路径故障,并通过协议实现与点到多点业务下所有叶接入设备之间的OAM报文收发;所述协议可以为TMPLSOAM或BFD等链路检测协议;
业务转发模块,用于维护转发路径信息;按照业务转发模块中的业务转发表中的路径信息进行流量的转发。
所述业务管理模块,还包括:虚AC管理模块、虚PW管理模块;其中,
虚AC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点到多点业务下的接入侧路径状态;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AC管理模块,其中,每个AC管理模块用来维护每条接入侧路径状态;对于点到多点业务,可能存在多条接入侧路径,当该业务下所有的接入侧路径都发生故障时,虚AC管理模块才认为该业务的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当虚AC管理模块认为点到多点业务的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时,将此故障通告给该业务下所有的PW管理模块;
虚PW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点到多点业务下的伪线连接路径状态;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PW管理模块,其中,每个PW管理模块用来维护每条伪线连接路径状态。
所述叶接入设备包括PW路径备份模块,用于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为流量的转发提供备份转发路径。
所述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包括:
若叶接入设备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则叶接入设备通过预先配置的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重新计算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若叶接入设备没有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但叶接入设备与客户端之间支持OAM检测,则叶接入设备通过OAM报文将伪线连接路径故障通告给客户端,由客户端选择备份转发路径或停止流量;
若叶接入设备没有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且叶接入设备与客户端之间不支持EFM或CFM等链路检测协议,则叶接入设备将伪线连接路径故障转化为端口故障,客户端得知此端口故障后,重新选择备份转发路径或停止流量。
所述主接入设备,还用于当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时,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并向点到多点业务下所有的叶接入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故障恢复;
服务器,用于得知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后,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回主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用于重新选择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回主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当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时,主接入设备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并向所有的叶接入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发生故障;
服务器通过备份接入设备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重新选择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分别在主接入设备与叶接入设备、以及备份接入设备与叶接入设备之间建立点到多点业务伪线连接;
分别对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以及服务器与备份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进行操作、管理&维护(OAM)检测的部署;
分别对主接入设备与叶接入设备、以及备份接入设备与叶接入设备之间的伪线连接路径进行OAM检测的部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包括:
若叶接入设备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则叶接入设备通过预先配置的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重新计算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若叶接入设备没有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但叶接入设备与客户端之间支持OAM检测,则叶接入设备通过OAM报文将伪线连接路径故障通告给客户端,由客户端选择备份转发路径或停止流量;
若叶接入设备没有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且叶接入设备与客户端之间不支持第一英里以太网(EFM)或连接故障管理(CFM)链路检测协议,则叶接入设备将伪线连接路径故障转化为端口故障,客户端得知此端口故障后,重新选择备份转发路径或停止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时,该方法还包括:
主接入设备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并向所有的叶接入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故障恢复;
服务器通过主接入设备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回主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重新选择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回主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5.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主接入设备、服务器、一个以上叶接入设备、以及与叶接入设备对应的客户端;其中,
主接入设备,用于当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时,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并向点到多点业务下所有的叶接入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发生故障;
服务器,用于得知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后,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用于重新选择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接入设备中包括:AC侧OAM检测模块、业务管理模块、PW侧OAM检测模块、及业务转发模块;其中,
AC侧OAM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接入侧路径故障,并通过协议实现与服务器之间的OAM报文收发;所述协议为EFM或CFM链路检测协议;
业务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点到多点业务下接入侧路径与伪线连接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PW侧OAM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伪线连接路径故障,并通过协议实现与点到多点业务下所有叶接入设备之间的OAM报文收发;所述协议为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TMPLS OAM)或双向转发检测(BFD)链路检测协议;
业务转发模块,用于维护转发路径信息,为流量的转发提供转发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管理模块,还包括:虚AC管理模块、虚PW管理模块;其中,
虚AC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点到多点业务下的接入侧路径状态;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AC管理模块,其中,每个AC管理模块用来维护每条接入侧路径状态;当虚AC管理模块认为点到多点业务的接入侧路径发生故障时,将此故障通告给该业务下所有的PW管理模块;
虚PW管理模块,用于维护点到多点业务下的伪线连接路径状态;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PW管理模块,其中,每个PW管理模块用来维护每条伪线连接路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接入设备包括PW路径备份模块,用于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为流量的转发提供备份转发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包括:
若叶接入设备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则叶接入设备通过预先配置的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重新计算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至备份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若叶接入设备没有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但叶接入设备与客户端之间支持OAM检测,则叶接入设备通过OAM报文将伪线连接路径故障通告给客户端,由客户端选择备份转发路径或停止流量;
若叶接入设备没有配置伪线PW路径备份策略,且叶接入设备与客户端之间不支持EFM或CFM链路检测协议,则叶接入设备将伪线连接路径故障转化为端口故障,客户端得知此端口故障后,重新选择备份转发路径或停止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接入设备,还用于当服务器与主接入设备之间的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时,向服务器通告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并向点到多点业务下所有的叶接入设备通告伪线连接路径故障恢复;
服务器,用于得知接入侧路径故障恢复后,将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流量切换回主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叶接入设备或客户端,用于重新选择有效转发路径,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流量切换回主转发路径进行转发。
CN201010262018.0A 2010-08-23 2010-08-23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1924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2018.0A CN101924654B (zh) 2010-08-23 2010-08-23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PCT/CN2011/074603 WO2012024952A1 (zh) 2010-08-23 2011-05-24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2018.0A CN101924654B (zh) 2010-08-23 2010-08-23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4654A true CN101924654A (zh) 2010-12-22
CN101924654B CN101924654B (zh) 2015-04-01

Family

ID=43339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2018.0A Active CN101924654B (zh) 2010-08-23 2010-08-23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4654B (zh)
WO (1) WO2012024952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5042A (zh) * 2011-07-19 2012-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e及同源同宿pw的保护方法
WO2012024952A1 (zh) * 2010-08-23 2012-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2694718A (zh) * 2011-03-25 2012-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pls快速重路由方法和设备
CN102833774A (zh) * 2012-08-29 2012-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无线接入网系统及其主用伪线故障的处理方法
US8654632B2 (en) 2011-03-18 2014-02-18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fast switching traffic in H-VPLS
CN104253745A (zh) * 2013-06-29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撤销方法和网络设备
WO2016202015A1 (zh) * 2015-06-15 2016-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网络主备接入网元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47369A (zh) * 2017-08-14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428865A (zh) * 2017-08-30 2019-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标签交换路径更新权限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037622A (zh) * 2019-12-24 2021-06-25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bfd震荡的系统及方法
CN113891373A (zh) * 2021-10-11 2022-01-04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质量劣化自愈方法及装置
CN115514695A (zh) * 2022-09-16 2022-12-23 奥特酷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以太网拥塞自适应数据转发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5695A (zh) * 2007-06-27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点到多点标签交换路径的头节点保护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1453385A (zh) * 2007-11-30 2009-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通告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79749B2 (en) * 2006-11-27 2012-10-02 Cisco Technology, Inc. Failure protection for P2MP tunnel head-end node
CN101924654B (zh) * 2010-08-23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5695A (zh) * 2007-06-27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点到多点标签交换路径的头节点保护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1453385A (zh) * 2007-11-30 2009-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通告的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24952A1 (zh) * 2010-08-23 2012-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US8654632B2 (en) 2011-03-18 2014-02-18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fast switching traffic in H-VPLS
CN102694718A (zh) * 2011-03-25 2012-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pls快速重路由方法和设备
US9143396B2 (en) 2011-03-25 2015-09-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VPLS fast rerou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2325042A (zh) * 2011-07-19 2012-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e及同源同宿pw的保护方法
CN102833774A (zh) * 2012-08-29 2012-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无线接入网系统及其主用伪线故障的处理方法
CN102833774B (zh) * 2012-08-29 2015-1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无线接入网系统及其主用伪线故障的处理方法
CN104253745A (zh) * 2013-06-29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撤销方法和网络设备
WO2016202015A1 (zh) * 2015-06-15 2016-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网络主备接入网元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30700A (zh) * 2015-06-15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通讯网络主备接入网元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47369A (zh) * 2017-08-14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547369B (zh) * 2017-08-14 2019-12-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428865A (zh) * 2017-08-30 2019-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标签交换路径更新权限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428865B (zh) * 2017-08-30 2021-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标签交换路径更新权限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037622A (zh) * 2019-12-24 2021-06-25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bfd震荡的系统及方法
CN113037622B (zh) * 2019-12-24 2024-01-05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bfd震荡的系统及方法
CN113891373A (zh) * 2021-10-11 2022-01-04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质量劣化自愈方法及装置
CN113891373B (zh) * 2021-10-11 2024-03-12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质量劣化自愈方法及装置
CN115514695A (zh) * 2022-09-16 2022-12-23 奥特酷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以太网拥塞自适应数据转发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4654B (zh) 2015-04-01
WO2012024952A1 (zh) 201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4654B (zh) 一种基于点到多点业务的路径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1710877B (zh) 基于伪线的业务流量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025646B (zh) 链路倒换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47601B (zh) 基于vpls的双归属网络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330424B (zh) 一种虚拟专用网服务故障处理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396193B (zh) 通过分组交换提供商网络的客户端数据传输方法
CN102664788B (zh) Mpls l3vpn中ce双归链路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01009569B (zh) 数据通信装置及其方法
CN102325037B (zh) 一种伪线双归网络的切换方法、系统和双归属运营商设备
CN100512148C (zh) 基于vpls双归属的全连接网络的收敛方法和装置
CN101557343B (zh) Vrrp拓扑网络中二层环路的检测与保护方法
CN101931520A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系统
EP2571203B1 (en) Tunnel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services
CN102104520B (zh) 基于拓扑信息的环网保护方法与装置
CN104956628A (zh) 对计算机网络使用以太网环保护交换
CN102333028A (zh) 一种分层式二层虚拟专用网发送报文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2282805B (zh)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接入设备
WO2016034127A1 (zh) 一种实现双节点互联伪线的系统及方法
CN100512220C (zh) 一种实现弹性分组环上业务保护的方法
EP1958364A2 (en) Vpls remote failure indication
CN101345686B (zh) 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环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127637A (zh) 一种实现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网络备份链路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37919A (zh) 接入路由器和链路可靠性保护方法
CN102857399B (zh) Vpls双归属网络的mac地址删除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8462637A (zh) 一种路由回切方法、控制器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