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8881B - 笔记型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笔记型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8881B
CN102478881B CN201010557896.5A CN201010557896A CN102478881B CN 102478881 B CN102478881 B CN 102478881B CN 201010557896 A CN201010557896 A CN 201010557896A CN 102478881 B CN102478881 B CN 1024788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section
housing
elastic component
block
sli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578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8881A (zh
Inventor
何佳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 Zhushen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578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788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78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8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8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88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笔记型计算机,包括第一机体、第一卡合部、第二机体、滑动件、第二弹性件及一按压件。第一卡合部设置于第一机体的边缘。第二机体的一侧与第一机体相枢接,另一侧设有至少一卡合孔。滑动件包括本体、第二卡合部及第一弹性件。本体沿一第一移动路径滑设于第二机体内。第二卡合部设置于本体上,适于与第一卡合部卡合,或解除与第一卡合部的干涉。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本体相接,另一端适于抵压第一卡合部。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滑动件相接,另一端与第二机体的内壁相接。按压件沿一第二移动路径滑设于第二机体,且适于推移第一弹性件。

Description

笔记型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记型计算机,且特别涉及一种掀盖式笔记型计算机。
背景技术
于现有的一些笔记型计算机中,其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间具有卡合结构,因此在收纳笔记型计算机的过程中,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较不易被旋离于第二机体。于此情况下,在移动笔记型计算机的过程中,第一机体较不易撞击到周边的物体而造成损坏。尤其于笔记型计算机中,第一机体往往为设置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的位置。而组成屏幕的零组件中,甚至有使用极薄玻璃制成的面板。因此,具有卡合结构的笔记型计算机较能避免屏幕的损坏。
然而,从前的卡合结构中,往往需要一边将卡合结构固定于在解除卡合的状态,一边同时将第一机体打开。若是在尚未将第一机体打开前就放松卡合结构,则卡合结构又会呈现卡合状态,便使得第一机体无法打开。如此一来,会让使用者在打开第一机体时必须同时顾及卡合结构的状态,又要同时将第一机体开启,而导致使用者在使用上容易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笔记型计算机,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卡合部及相对应的卡合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包括第一机体、第一卡合部、第二机体、滑动件、第二弹性件及一按压件。第一卡合部设置于第一机体的边缘。第二机体的一侧与第一机体相枢接,另一侧设有至少一卡合孔。滑动件包括本体、第二卡合部及第一弹性件。本体沿一第一移动路径滑设于第二机体内。第二卡合部设置于本体上,适于与第一卡合部卡合,或解除与第一卡合部的干涉。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本体相接,另一端适于抵压第一卡合部。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滑动件相接,另一端与第二机体的内壁相接。按压件沿一第二移动路径滑设于第二机体,且适于推移第一弹性件。其中,当按压件推移第一弹性件时,第一弹性件不再抵压第一卡合部,而第二弹性件对滑动件作用,解除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的干涉。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本发明揭示的笔记型计算机,是通过设置于第一机体的第一卡合部及设置于第二机体的滑动件,卡合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因此,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不易松脱,而能避免第一机体受到撞击,进而能保护设置于第一机体的脆弱的屏幕。再者,因滑动件的本体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机体内而非设置于第一机体,又因一般而言第二机体比第一机体具有较多的空间,而能薄化第一机体的厚度,进而薄化笔记型计算机整体的厚度。此外,如此的设计,能够让使用者打开第一机体时,仅推压按压件后,便能解除卡合状态而将按压件放开,接着可直接把第一机体打开,以利使用者单手操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立体图;
图2A至图2E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卡合部与滑动件的卡合过程的剖视图;
图2F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滑动件的立体图;
图3A及图3B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卡合部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A及图4B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卡合部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笔记型计算机
101:第一机体
102、302、402:第一卡合部
102a、302a、402a:扣槽
103:第二机体
103a:贯通孔
104:滑动件
104a:本体
104b:第二卡合部
104b′:第二斜面
104c:弹臂
104c′:第一端
104c″:第二端
104d:挡块
104d′:第一侧
104d″:第二侧
104d″′:第一斜面
104e:延伸部
105:卡合孔
106:空间
107:第二弹性件
108:按压件
D1:方向
+D2:正方向
-D2:负方向
L1:第一移动路径
L2:第二移动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A及图1B,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100的立体图。图1A为将笔记型计算机100的第一机体101打开的立体图。图1B为将笔记型计算机100的第一机体101闭合的立体图。如图1A所示,笔记型计算机100包括第一机体101、第一卡合部102、第二机体103、滑动件104(将绘示于图2C)、第二弹性件107(将绘示于图2C)及一按压件108。第一卡合部102设置于第一机体101的边缘。如图1B所示,第一卡合部102与滑动件104卡合。图1B中沿L2C-L2C′的剖视如图2C所示,为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100的第一卡合部102与滑动件104卡合的侧视剖视图。
如图2C所示,第二机体103的一侧与第一机体101相枢接,另一侧设有至少一卡合孔105。卡合孔105设置成对应于第一卡合部102的位置,以使第一机体101相对第二机体103闭合时,第一卡合部102插入卡合孔105。其中,滑动件104包括本体104a、第二卡合部104b及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包括弹臂104c及挡块104d。本体104a沿第一移动路径L1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机体103内的空间106。第二卡合部104b设置于本体104a上。第二卡合部104b适于与第一卡合部102卡合,或解除与第一卡合部102的干涉。弹臂104c的第一端104c′与本体104a相接。弹臂104c具有挠曲弹性恢复力及伸缩弹性恢复力。挡块104d具有第一侧104d′及第二侧104d″。挡块104d的第一侧104d′设置于弹臂104c的第二端104c″。挡块104d的第二侧104d″面向第二卡合部104b,且适于抵压第一卡合部102。第二弹性件107的一端与滑动件104相接,另一端与第二机体103的内壁相接。按压件108(将绘示于图2E),沿第二移动路径L2滑设于第二机体103,且适于推移第一弹性件的挡块104d。其中,当按压件108推移挡块104d时,挡块104d不再抵压第一卡合部102,而第二弹性件107对滑动件作用,解除第二卡合部104b与第一卡合部102的干涉。
如图2C所示,第一卡合部102与第一机体10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以简化制作流程并增加第一卡合部102与第一机体101之间的机械强度。卡合孔105于平行第二机体103的表面的截面大于或等于第一卡合部102于平行第一机体101的表面的截面,以使第一卡合部102能够插入卡合孔105。
请参照图2F,为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滑动件104的立体图。如图2F所示,滑动件104的本体104a、第二卡合部104b、弹臂104c及挡块104d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以简化制作滑动件104的流程。其中,弹臂104c例如形成呈波浪状,使弹臂104c沿第一移动路径L1可压缩或拉伸,因而沿第一移动路径L1具有弹性系数。此外,弹臂104c也可挠曲,而使挡块104d可沿第一移动路径L1滑动,也可移离第一移动路径L1,或通过挠曲弹性恢复力弹回第一移动路径L1。
请再参照图2C,挡块104d朝向第二卡合部104b的一面设有一第一斜面104d″′。第二卡合部104b朝向挡块104d的一面设有一第二斜面104b′。第一卡合部102适于对第一斜面104d″′与第二斜面104b′作用,以致动滑动件。第一卡合部102具有一扣槽102a。扣槽102a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挡块104d的尺寸,以使滑动件104与第一卡合部102卡合。
如图2C所示,笔记型计算机1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07,此第二弹性件107设置于第二机体103内的空间106且连接滑动件104的本体104a。第二弹性件107沿第一移动路径L1的弹性系数小于弹臂104c沿第一移动路径L1的弹性系数。其中,第二弹性件107的形变方向例如与第一移动路径L1平行。
请参照图2E,为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笔记型计算机100的俯视剖视图。第二机体103具有一贯通孔103a,按压件108设置于贯通孔103a中,且滑动件104具有一延伸部104e,延伸部104e连接于挡块104d,并延伸至第二移动路径L2。其中,按压件108抵靠延伸部104e,以推压延伸部104e,并将档块104d推移至第一移动路径L1外,而解除第二卡合部104b与第一卡合部102的干涉。
以下,将参照图2A至图2E,说明第一卡合部102与滑动件104的卡合过程。
如图2A所示,于第一机体101尚未相对第二机体103闭合时,第二卡合部104b远离卡合孔105的位置,挡块104d与卡合孔105的位置部分重叠。其中,第二卡合部104b与挡块104d的距离小于第一卡合部102的宽度。欲使第一机体101相对第二机体103闭合时,第一卡合部102沿D1方向往第二机体103的卡合孔105插入。其中,挡块104d具有倾斜面向卡合孔105的方向的第一斜面104d″′。此时,第一卡合部102适于对挡块104d的第一斜面104d″′作用,使弹臂104c与第二弹性件107于第一移动路径L1形变。因此,能使第一卡合部102沿D1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让第一卡合部102抵靠第一斜面104d″′,而使挡块104d沿第一移动路径L1的负方向-D2滑动。此时,挡块104d会带动弹臂104c沿负方向-D2滑动,而使弹臂104c往负方向-D2推压本体104a。弹臂104c于第一移动路径L1也产生一第一压缩形变状态。此时,第二弹性件107会略微拉伸,而于第一移动路径L1产生一第一拉伸形变状态。由于弹臂104c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性件107的弹性系数,故第二弹性件107比弹臂104c容易形变,使得第二弹性件107的拉伸比弹臂104c的压缩容易。因此,本体104a会沿负方向-D2滑动,进而带动第二卡合部104b也沿负方向-D2滑动。第二卡合部104b也会随着本体104a的滑动而与卡合孔105部分重叠。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此时的形变可例如为压缩形变。
接下来,如图2B所示,第一卡合部102沿D1方向持续移动。其中,第二卡合部104b具有倾斜面向卡合孔105的方向的第二斜面104b′,而呈现例如三角柱或梯形柱的形状。因此,能使第一卡合部102沿D1方向持续移动的过程中,让第一卡合部102抵靠第二斜面104b′,而使第二卡合部104b及本体104a沿第一移动路径L1的正方向+D2滑动,且让挡块104d依旧抵靠第一卡合部102。因此,使第一卡合部102位于第二卡合部104b与挡块104d之间,且使原本于图2A中拉伸的第二弹性件107略微还原。然而,原本在弹臂104c尚未压缩时,第二卡合部104b与挡块104d的距离小于第一卡合部102的宽度。此时因第一卡合部102位于第二卡合部104b与挡块104d之间,而使弹臂104c本身会压缩,让第二卡合部104b与挡块104d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等于第一卡合部102的宽度。
再接下来,如图2C所示,第一卡合部102还包括扣槽102a。扣槽102a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二卡合部104b的尺寸,以使第二卡合部104b与第一卡合部102的扣槽102a卡合。于图2B中,第一机体101持续朝第二机体103移动,使第一卡合部102继续沿D1方向移动。因弹臂104c于图2B的压缩,对本体104a施予朝向负方向-D2的弹性恢复力,而使得当第一卡合部102的扣槽102a对应到第二卡合部104b时,便如图2C所示,因挡块104d抵压住第一卡合部102,且扣槽102a提供一空间供第二卡合部104b往负方向-D2移动,进而让弹臂104c因先前压缩所储存的弹性恢复力稍做释放,使得整个本体104a朝向负方向-D2移动,第一卡合部102即与第二卡合部104b相卡合。此时,弹臂104c由第一压缩形变状态转换至一第二压缩形变状态,而第一压缩形变状态的压缩形变程度大于第二压缩形变状态的压缩形变程度。第二弹性件107此时则由第一拉伸形变状态转换至一第二拉伸形变状态,而第一拉伸形变状态的拉伸形变程度小于第二拉伸形变状态的拉伸形变程度。
详细地说,弹臂104c因恢复而减少压缩,带动本体104a朝向负方向-D2,第二卡合部104b也随的朝向扣槽102a滑动,第二弹性件107增加拉伸的形变量。且因弹臂104c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性件107的弹性系数,使得弹臂104c比第二弹性件107较难形变。因此,第二卡合部104b与第一卡合部102的扣槽102a卡合,而使第一机体101固定于第二机体103。
当要解除卡合时,请参照图2D及图2E。图2D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于解除卡合的情况下,笔记型计算机100的侧视剖视图。图2E绘示图2D中沿L2E-L2E′剖视的俯视剖视图。其中,如图2E所示,滑动件包括延伸部104e,延伸部104e连接于挡块104d,并延伸至贯通第二机体103的贯通孔103a。笔记型计算机100还包括按压件108。按压件108设置于贯通孔103a且抵靠延伸部104e。按压件108及贯通孔103a相对于笔记型计算机100的位置关系,也可参照图1A及图1B所示。此外,如图2E所示,延伸部104e与挡块104d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于解除卡合时,如图2E所示,推压按压件108,进而带动延伸部104e,使第二档块104d移离第一移动路径L1,挡块104d也不抵靠第一卡合部102,弹臂104c则呈挠曲状态。此时,即使不再推压按压件108,挡块104d仍旧移离第一移动路径L1。在其它实施例中,按压件108也可直接对挡块104d施力,以让挡块104d位移至第一移动路径L1外,进而解除挡块104d对第一卡合部102的作用。
此时,如图2D所示,挡块104d不抵靠第一卡合部102而与之部分重叠。在挡块104d不抵靠第一卡合部102的情形下,弹臂104c无压缩或拉伸的情形,故沿正方向+D2或负方向-D2不会对本体104a施力。然而,先前于图2C中,第二弹性件107为拉伸状态。故此时第二弹性件会对本体104a施予朝向正方向+D2的力量,使本体104a及连接于本体104a的第二卡合部104b一同朝向正方向+D2滑动。因此,第二卡合部104b会远离卡合孔105而释放第一卡合部102。由于此时即使不再推压按压件108,挡块104d仍旧移离106,故不用持续推压按压件108,笔记型计算机100也能处在解除卡合的状态,进而能够将第一机体101打开。如此的设计,能够让使用者打开第一机体101时,仅推压按压件108后,便能将按压件108放开,接着可直接把第一机体101打开。
于打开第一机体101后,如图2A所示,第一卡合部102也离开卡合孔105,而不与挡块104d重叠。此时弹臂104c的挠曲弹性恢复力将弹臂104c恢复为非挠曲状态,而使挡块104d恢复至第一移动路径L1中。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扣槽102a可例如为略大于或等于第二卡合部104b的三角柱或梯形柱的形状。因此,于进行卡合时,挡块104b能完整卡合进入扣槽102a中。
另参照图3A及图3B所示,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卡合部302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A绘示第一卡合部302的正视剖视图,而图3B绘示第一卡合部302的侧视的剖视图。如图3A及图3B所示,扣槽302a可例如为囊括(即大于)第二卡合部104b的四角柱的形状。
另参照图4A及图4B所示,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卡合部402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A绘示第一卡合部402的正视的剖视图,而图4B绘示第一卡合部402的侧视的剖视图。如图4A及图4B所示,扣槽402a可例如为完整穿透第一卡合部402的一表面的沟槽状。如此的设计,能够较易于模造第一卡合部302、402。
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是有关于一种笔记型计算机,是通过设置于第一机体的第一卡合部及设置于第二机体的滑动件,卡合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因此,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不易松脱,而能避免第一机体受到撞击,进而能保护设置于第一机体的脆弱的屏幕。再者,因滑动件的本体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机体内而非设置于第一机体,又因一般而言第二机体比第一机体具有较多的空间,而能薄化第一机体的厚度,进而薄化笔记型计算机整体的厚度。此外,如此的设计,能够让使用者打开第一机体时,仅推压按压件后,便能解除卡合状态而将按压件放开,接着可直接把第一机体打开,以利使用者单手操作。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笔记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机体;
一第一卡合部,设置于该第一机体的边缘;
一第二机体,一侧与该第一机体相枢接,另一侧设有至少一卡合孔,当该第一机体相对该第二机体闭合时,该卡合孔对应该第一卡合部的位置,以使该第一卡合部插入该卡合孔内;
一滑动件,包括:本体、第二卡合部及第一弹性件,该本体沿一第一移动路径滑设于该第二机体内;该第二卡合部设置于该本体上,适于与该第一卡合部卡合,或解除与该第一卡合部的干涉;该第一弹性件一端与该本体相接,另一端适于抵压该第一卡合部;
一第二弹性件,一端与该滑动件相接,另一端与该第二机体的内壁相接;以及
一按压件,沿一第二移动路径滑设于该第二机体,且适于推移该第一弹性件,
其中,当该按压件推移该第一弹性件时,该第一弹性件不再抵压该第一卡合部,而该第二弹性件对该滑动件作用,解除该第二卡合部与该第一卡合部的干涉;
其中,该第一弹性件包括一弹臂与一挡块,该按压件适于推移该挡块,该弹臂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本体相接,而该挡块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一侧与该第二端相接,且该第二侧朝向该第二卡合部,该挡块朝向该第二卡合部的一面设有一第一斜面,该第二卡合部朝向该挡块的一面设有一第二斜面,该第一卡合部适于对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作用,以致动该滑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部具有一扣槽,该扣槽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该第二卡合部的尺寸,以使该滑动件与该第一卡合部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机体具有一贯通孔,该按压件设置于该贯通孔,且该滑动件具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连接于该挡块,并延伸至该第二移动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该按压件抵靠该延伸部,以推压该延伸部,并将该挡块推移至该第一移动路径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性件沿该第一移动路径的弹性系数小于该第一弹性件沿该第一移动路径的弹性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卡合部插入该卡合孔时,该第一卡合部适于对该第一弹性件的所述另一端作用,使该第一弹性件与该第二弹性件于该第一移动路径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卡合部对该第一弹性件的所述另一端作用时,该第一弹性件于该第一移动路径产生一第一压缩形变状态,该第二弹性件于该第一移动路径产生一第一拉伸形变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卡合部与该第二卡合部相卡合时,该第一弹性件由该第一压缩形变状态转换至一第二压缩形变状态,该第二弹性件由该第一拉伸形变状态转换至一第二拉伸形变状态,而该第一压缩形变状态的压缩形变程度大于该第二压缩形变状态的压缩形变程度,该第一拉伸形变状态的拉伸形变程度小于该第二拉伸形变状态的拉伸形变程度。
CN201010557896.5A 2010-11-22 2010-11-22 笔记型计算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88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7896.5A CN102478881B (zh) 2010-11-22 2010-11-22 笔记型计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7896.5A CN102478881B (zh) 2010-11-22 2010-11-22 笔记型计算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8881A CN102478881A (zh) 2012-05-30
CN102478881B true CN102478881B (zh) 2014-04-23

Family

ID=46091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5789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8881B (zh) 2010-11-22 2010-11-22 笔记型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788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8672B (zh) * 2015-09-02 2019-04-30 川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安装机构
TWI623005B (zh) * 2015-11-19 2018-05-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5875A (zh) * 2005-10-24 2007-05-0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卡勾连动结构
CN101470466A (zh) * 2007-12-27 2009-07-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
CN101625578A (zh) * 2008-07-11 2010-01-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5875A (zh) * 2005-10-24 2007-05-0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卡勾连动结构
CN101470466A (zh) * 2007-12-27 2009-07-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翻盖型电子装置外壳
CN101625578A (zh) * 2008-07-11 2010-01-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8881A (zh)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61404B2 (en) Privacy shutter for computer camera
US2014018519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leasable card holder
CN102478881B (zh) 笔记型计算机
US20240102337A1 (en) Bead for a frame member
US731946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tractable stylus
US8837146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422211B2 (en) Assembling/disassembling keyboard structure for a portable device
US9418707B2 (en) Accommodating case for portable recording medium
TWM392445U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attery cover waterproof structure
US8531831B2 (en) Notebook computer
US8711559B2 (en) Push to release cover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6237390B2 (ja) センターピラー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US8208254B2 (en) Slide mechanism for slide-typ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092484A (ja) 建具
US10408246B2 (en) Receiv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US2023035925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249675B2 (en) Slide type electronic device
CN102264205A (zh) 卡扣及应用该卡扣的电子装置
US20140291173A1 (en) Cover member
CN102111461B (zh) 滑盖式电子装置
TWI384350B (zh) 筆記型電腦
CN102478882A (zh) 笔记型计算机
US20170088100A1 (en) Wiper blade assembly
CN214943803U (zh) 淋浴房门密封胶条
JP5098568B2 (ja) 端末機器の端子カバー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端末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28

Address after: No. 2401, No. 371-1, China Education building, five mountain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Tianhe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Inventec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Dehua

Inventor after: Chen Yifan

Inventor after: Li Q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Jirong

Inventor after: Xu Defeng

Inventor after: Zhan Zhusheng

Inventor before: He Jiar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15

Address after: 1 groups of Renhe Village, Liuhe Town, Nehe City, Qigihar, Heilongjiang

Co-patentee after: Chen Yifan

Patentee after: Xu Dehua

Co-patentee after: Li Qiang

Co-patentee after: Wang Jirong

Co-patentee after: Xu Defeng

Co-patentee after: Zhan Zhusheng

Address before: 510640 Guangdong City, Tianhe District Province, No. five, road, public education building, unit 371-1, unit 2401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