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8665A - 一种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8665A
CN102478665A CN2010105605197A CN201010560519A CN102478665A CN 102478665 A CN102478665 A CN 102478665A CN 2010105605197 A CN2010105605197 A CN 2010105605197A CN 201010560519 A CN201010560519 A CN 201010560519A CN 102478665 A CN102478665 A CN 102478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ident angle
angle
amplitude
seismic
incidence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05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8665B (zh
Inventor
赵剑
张红英
詹世凡
罗国安
陈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 20101056051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786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78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8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8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8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是物探技术中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的方法,采集地震数据并处理后取得保幅叠前共中心点道集地震记录,求取入射角,得到炮检距对应入射角的反射波振幅强度值,以目标入射角度为中心左右小角度范围内,以角度的距离反比例为加权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得到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强度;这样便将叠前共中心点道集地震记录转换为高质量的角道集,本发明可准确地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将叠前共中心点道集地震记录转换为高质量的角道集,为后续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地震反演和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分析提供了数据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属于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确定角道集的技术范畴,是一种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震勘探中,地表激发的地震波以一定角度和振幅向地层深处传播。传播的角度随地层的速度变化而变化,振幅也随入射角和地层的速度、密度变化而变化,并且其变化规律符合Zoeppritz公式。地震勘探的目的是要确定地下地层的准确的岩石物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如果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确定它的入射角度及同一反射点位置不同入射角度反射波的振幅的变化情况,组合成高质量的角道集,就可为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技术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
葛文军于1992年提出采用迭代曲射线法求取角道集,这种方法是基于速度分析之后的,必须给定地层的速度关系,并从速度谱中提取速度,通过拟合确定时距曲线,因此该方法对速度关系和速度谱的依赖比较大。
石殿祥于1994年提出采用插值法和加权叠加法进行角道集转换,但是在角度计算过程中使用的是直射线,没有考虑到地震射线在地层中的传播是弯曲的问题。
李录明于1996年提出了根据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规律拟合角道集的方法。首先采用直射线法计算角度,然后根据振幅系数级数表达式进行振幅随入射角变化(AVA)曲线拟合,该方法的最大不足之处就在于不保幅,没有考虑地震波的传播存在角度限制,并且利用的是二次拟合公式,当入射角度过大的时候拟合值和实际振幅存在很大误差。采用最简单的角道集转换的方法,是利用输入的均方根速度采用直射线法计算指定角度范围内的角度叠加剖面,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信噪比高的优点,但是只能由用户主观的指定某一角度范围进行部分叠加,结果精确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建立高质量的角道集的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1)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取得保幅叠前共中心点道集地震记录;
步骤1)所述的叠前共中心点道集是经过叠前时间偏移,或正常时差校正后消除了由于波传播路径不同导致的旅行时差异的道集。
2)采用以下公式求取入射角θ:
θ = sin - 1 ( x V int t ( x ) V rms 2 ) - - - ( 1 )
上述式中:
x为炮检距,是炮点到检波点的距离;
Vrms为界面上方介质的均方根速度,由常规速度分析得到;
Vint为界面上方介质的层速度,由均方根速度转换得到;
t为旅行时间,即地震信号的传播时间,对t时刻,已知介质层速度和均方根速度,由公式(1)将炮检距x转换为对应的射线入射角θ;采样点值也相应地转换为时间t、炮检距x对应的入射角θ处的反射波振幅强度;
3)对不同炮检距重复步骤2),确定一系列炮检距对应的不等间隔入射角度,得到一系列炮检距对应入射角的反射波振幅强度值。
4)以目标入射角度为中心左右小角度范围内,用步骤3)得到的反射波振幅强度值,以角度的距离反比例为加权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得到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强度;
步骤4)所述的目标入射角度是用户定义的一系列等间隔的入射角。
5)重复步骤4得到一系列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强度值;
6)对于不同时刻,重复步骤2)-5),便可得到每一时刻、每个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值,这样便将叠前共中心点道集地震记录转换为高质量的角道集。
本发明既承认反射特征的空间连续性,又强调了距离远近与相似程度的数量关系,因而它不同于常规等权因子叠加,其分辨率高于常规叠加法。本发明可准确地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将叠前共中心点道集地震记录转换为高质量的角道集,为后续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地震反演和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分析提供了数据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叠前CMP道集上的应用效果图;
(a)是叠前CMP道集;(b)是应用国外某软件进行角道集转换得到的叠前共入射角道集;(c)是应用本发明进行角道集转换得到的叠前共入射角道集。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建立高质量的角道集的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的方法。
本发明在叠前共中心点道集地震记录上,首先根据在处理过程中建立的均方根速度场和已知的层速度场,利用射线参数法建立准确的入射角与炮检距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距离加权方法得到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强度,这样便把叠前共中心点道集转换为叠前共入射角道集。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1)地震采集并处理取得保幅叠前共中心点道集地震记录;
步骤1)所述的叠前共中心点道集是经过叠前时间偏移,或正常时差校正后消除了由于波传播路径不同导致的旅行时差异的道集。
2)采用以下公式求取入射角θ:
θ = sin - 1 ( x V int t ( x ) V rms 2 ) - - - ( 1 )
上述式中:
x为炮检距,是炮点到检波点的距离;
Vrms为界面上方介质的均方根速度,由常规速度分析得到;
Vint为界面上方介质的层速度,由均方根速度转换得到;
t为旅行时间,即地震信号的传播时间,对t时刻,已知介质层速度和均方根速度,由公式(1)将炮检距x转换为对应的射线入射角θ;采样点值也相应地转换为时间t、炮检距x对应的入射角θ处的反射波振幅强度;
3)对不同炮检距重复步骤2),确定一系列炮检距对应的不等间隔入射角度,得到一系列炮检距对应入射角的反射波振幅强度值。
4)以目标入射角度为中心左右小角度范围内,用步骤3)得到的反射波振幅强度值,以角度的距离反比例为加权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得到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强度;
步骤4)所述的目标入射角度是用户定义的一组等间隔的入射角。
5)重复步骤4得到一组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强度值;
6)对于不同时刻,重复步骤2)-5),便可得到每一时刻、每个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值。
以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选取某地区资料,原始数据的炮检距范围是480-5480米,目的层的大致埋深在3000-6500米,则入射角范围大致在0-25度范围内。图1(a)是CMP=840的叠前共中心点道集记录,(b)是应用Hampson-Russell软件进行角道集转换得到的叠前共入射角道集,(c)是应用本发明得到的叠前共入射角道集。
首先对某时刻t来说,根据已知的均方根速度场和层速度场,通过步骤2)将炮检距x转换为对应的射线入射角θ;采样点值也相应地转换为时间t、炮检距x对应的入射角θ处的反射波振幅强度;通过步骤3)便可确定一系列炮检距(x1,x2Λxn)对应的不等间隔入射角度,得到一系列炮检距对应入射角的反射波振幅强度值。步骤4)中设定目标入射角度(α1,α2Λα9)分别为等间隔的角度(1°,4°,7°,10°,13°,16°,19°,22°,25°),将(α-2°,α+2°)范围内的反射波振幅强度值,以与目标入射角度α的距离反比例为加权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得到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强度。通过步骤5)对一系列目标入射角度重复计算,便得到一系列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强度。步骤6)中得到每一时刻、每个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值。最终把图1(a)转换为图1(c)的叠前共入射角道集。
由图可以看出,图(b)和(c)都很好的保持了图(a)中振幅的变化,总体上本发明与Hampson-Russell系统处理结果相当,但在局部细节上优于Hampson-Russell系统,并且Hampson-Russell系统不能提供角度等间隔的角道集。
本发明比直射线法计算的角度更为准确,然后利用距离加权的方法得到目标入射角度的反射波振幅强度值,这样既承认反射特征的空间连续性,又强调了传播距离远近与振幅相似程度的数量关系,因而它不同于常规等权因子叠加,其保真度和分辨率高于常规叠加法。本发明可准确地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将叠前共中心点道集地震记录转换为高质量的角道集,为后续的确定地层岩石物理参数的方法提供高质量的角道集。

Claims (3)

1.一种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的方法,特点是采用以下步骤实现:
1)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取得保幅叠前共中心点道集地震记录;
2)采用以下公式求取入射角θ:
θ = sin - 1 ( x V int t ( x ) V rms 2 ) - - - ( 1 )
上述式中:
x为炮检距,是炮点到检波点的距离;
Vrms为界面上方介质的均方根速度,由常规速度分析得到;
Vint为界面上方介质的层速度,由均方根速度转换得到;
t为旅行时间,即地震信号的传播时间,对t时刻,已知介质层速度和均方根速度,由公式(1)将炮检距x转换为对应的射线入射角θ;采样点值也相应地转换为时间t、炮检距x对应的入射角θ处的反射波振幅强度;
3)对不同炮检距重复步骤2),确定一系列炮检距对应的不等间隔入射角度,得到一系列炮检距对应入射角的反射波振幅强度值;
4)以目标入射角度为中心左右小角度范围内,用步骤3)得到的反射波振幅强度值,以角度的距离反比例为加权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得到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强度;
5)重复步骤4得到一系列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强度值;
6)对于不同时刻,重复步骤2)-5),便可得到每一时刻、每个目标入射角度处的反射振幅值,这样便将叠前共中心点道集地震记录转换为高质量的角道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步骤1)所述的叠前共中心点道集是经过叠前时间偏移,或正常时差校正后消除了由于波传播路径不同导致的旅行时差异的道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特点是步骤4)所述的目标入射角度是一组等间隔的入射角。
CN 201010560519 2010-11-23 2010-11-23 一种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的方法 Active CN102478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60519 CN102478665B (zh) 2010-11-23 2010-11-23 一种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60519 CN102478665B (zh) 2010-11-23 2010-11-23 一种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8665A true CN102478665A (zh) 2012-05-30
CN102478665B CN102478665B (zh) 2013-07-31

Family

ID=46091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60519 Active CN102478665B (zh) 2010-11-23 2010-11-23 一种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7866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7828A (zh) * 2012-09-09 2013-01-16 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多井联合井地ct成像方法
CN104360388A (zh) * 2014-10-31 2015-02-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评价方法
CN105093301A (zh) * 2015-07-29 2015-11-25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共成像点反射角角道集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76077A1 (en) * 2001-01-25 2004-04-22 Johan Robertsson Method of processing marine seismic data and a method of seismic surveying
CN1797032A (zh) * 2004-12-29 2006-07-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用波阻抗反演技术确定岩性和流体分布的方法
CN1797033A (zh) * 2004-12-29 2006-07-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利用均方根速度提高叠前偏移成像精度的方法
CN101446645A (zh) * 2007-11-27 2009-06-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震流体阻抗进行流体确定的方法
WO2009088602A1 (en) * 2008-01-08 2009-07-16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Spectral shaping inversion and migration of seismic data
CN101813786A (zh) * 2010-04-02 2010-08-25 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 子波处理二步法反褶积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76077A1 (en) * 2001-01-25 2004-04-22 Johan Robertsson Method of processing marine seismic data and a method of seismic surveying
CN1797032A (zh) * 2004-12-29 2006-07-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用波阻抗反演技术确定岩性和流体分布的方法
CN1797033A (zh) * 2004-12-29 2006-07-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利用均方根速度提高叠前偏移成像精度的方法
CN101446645A (zh) * 2007-11-27 2009-06-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震流体阻抗进行流体确定的方法
WO2009088602A1 (en) * 2008-01-08 2009-07-16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Spectral shaping inversion and migration of seismic data
CN101813786A (zh) * 2010-04-02 2010-08-25 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 子波处理二步法反褶积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成禹等: "广角地震反射数据特征及校正方法研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张丽艳等: "相对振幅保持的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研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王学军等: "考虑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王艳香等: "角道集波形校正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7828A (zh) * 2012-09-09 2013-01-16 山西山地物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多井联合井地ct成像方法
CN104360388A (zh) * 2014-10-31 2015-02-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评价方法
CN105093301A (zh) * 2015-07-29 2015-11-25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共成像点反射角角道集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5093301B (zh) * 2015-07-29 2017-10-2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共成像点反射角角道集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8665B (zh) 2013-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2645B (zh) 利用纵波、转换波数据联合反演储层纵横波速度比的方法
CN101551466B (zh) 一种利用与偏移距有关的地震属性提高油气储层预测精度的方法
CN101329405B (zh) 一种简单的多参数地震反演方法
CN102466816B (zh) 一种叠前地震数据地层弹性常数参数反演的方法
CN104656142B (zh) 一种利用垂直地震剖面与测井联合的地震层位标定方法
CN101598803B (zh) 一种直接得到转换波叠加剖面的方法
CN109738945B (zh) 一种利用叠前深度偏移成果直接生成构造图的方法
US7069150B2 (en) Method for optimizing migration fields using time slice analysis
CN106226818A (zh)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738636B (zh) 一种三维vsp高斯束法多波联合偏移成像方法
CN102073064B (zh) 一种利用相位信息提高速度谱分辨率的方法
CN100349006C (zh) 一种用波阻抗反演技术确定岩性和流体分布的方法
CN103424777A (zh) 一种提高地震成像分辨率的方法
CN102590862A (zh) 补偿吸收衰减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CN103576200A (zh) 低信噪比区浅层波阻抗界面静校正方法
CN101900833A (zh) 一种地震散射p-p波成像速度分析方法
CN103576197B (zh) 一种转换波角道集抽取方法
CN102565852B (zh) 针对储层含油气性检测的角度域叠前偏移数据处理方法
CN102478665B (zh) 一种确定地震波入射角和振幅的方法
CN104422955B (zh) 一种利用旅行时变化量进行各向异性参数提取的方法
CN101609163B (zh) 基于波动理论的多尺度地震资料联合成像方法
US20050105393A1 (en) Kirchhoff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method for PS waves
Burdick Estimation of the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Q from ScP and ScS phases
CN106226814B (zh) 利用转换横波地震数据反演储层横波阻抗和密度的方法
Boucher Approaches to model non-uniqueness and site complexity for non-invasive shear-wave depth profi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