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952A - 用于人造光源调整电源的方法和调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人造光源调整电源的方法和调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4952A
CN102474952A CN2010800335912A CN201080033591A CN102474952A CN 102474952 A CN102474952 A CN 102474952A CN 2010800335912 A CN2010800335912 A CN 2010800335912A CN 201080033591 A CN201080033591 A CN 201080033591A CN 102474952 A CN102474952 A CN 1024749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rtificial light
light sources
supply powe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35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奥辛加
J.德拉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2474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9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or colour temperature of ambient 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用于调整房间(1)的第一区域(W)内的第一人造光源(5,5',5'',5''')和房间(1)的若干第二区域(K1,K2)内的若干第二人造光源(9,9',9'',9''',11,11',11'',11''')的供给功率的方法。由此,所述第一区域(W)比该第二区域(K1,K2)更接近外部光源(3,3',3'',3'''),且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人造光源(5,5',5'',5''',9,9',9'',9''',11,11',11'',11''')的供给功率在包括来自所述第一人造光源(5,5',5'',5''')的光(L1)和来自外部光源(3,3',3'',3''')的光(Le)的组合的光(Pcomb)的级别增加时降低。该方法至少包括步骤:测量(X)组合的光(Pcomb)的级别,在闭环电路中从测量的组合的光(Pcomb)的级别得出(Y)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人造光源(5,5',5'',5''')的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1),从该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1)得出(Z)用于驱动该第二人造光源(9,9',9'',9''',11,11',11'',11''')的第二功率控制信号(VCS2)。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同样目的的调整系统(23)。

Description

用于人造光源调整电源的方法和调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调整房间的第一区域内的第一人造光源和房间的若干第二区域内的若干第二人造光源的供给功率的方法。由此,第一区域较第二区域更接近诸如日光的外部光源(外部光源例如是窗户,日光穿过窗户进入房间)。调整取决于由外部光源的光输入。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这种目的的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取决于白天的时间和天气,房间内的照明情况甚至在白天也实质上不同。固定的人工照明能够补偿进入的日光的不足,却是耗费能源的。此外,对于较大的房间,对于人工照明的需要在这种房间的不同的区域实质上是不同的。如上所述,能够基本地将较大的房间分为第一区域(所谓的窗户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谓的走廊区域)。显然,窗户区域内的照明情况与走廊区域的照明情况是非常不同的。
为了在这样的房间的各处实现合适的亮度级(light level),第二区域内的人造光源必须比第一区域的人造光源更亮地发光。这可以通过例如借助于调光器人工调整亮度级来达到。为了达到相同或甚至改善的效果,引进了自动的所谓“日光收获”系统。例如,US 2006/0279225 A1公开了这种日光收获系统,其中光电池测量房间内的环境光,即来自外部光源的光或来自房间内任意人造光源的光。向这些放置在房间的不同区域内的人造光源提供不同级别的电功率。术语“供给功率的调整”贯穿本申请用于供给人造光源的电功率的变化,该电功率的变化通过电压变化或通过其他方式诸如频率的变化、电流的变化或造成被施加该变化的人造光源的不同的光输出的任何其他变化。
对于这种系统,有必要使功率输出的控制基于某种规则,例如从所测量的光的等级导出以不同速度向所有人造光源输出的功率级别的规则。显然,由于光电池必须以其测量覆盖平均亮度级的方式放置并定向,通过使用仅一个单个的光电池来测量环境光意味着某种降低的精确度。使用更多光电池可以更加精确,但是同时意味着使用更多材料、需要控制电路的更大计算能力并因此,整个系统变得更加昂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针对供给功率调整的有效可能性作为现有系统的替代选择来进一步增强这种系统。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描述了用于调整房间第一区域内的第一人造光源和房间若干第二区域内的若干第二人造光源的供给功率的方法,第一区域较第二区域更靠近外部光源,由此当包括来自第一人造光源的光和来自外部光源的光的组合的光级别增加时,减少了用于第一和第二人造光源的供给功率,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a) 测量组合的光的级别,
b) 在闭环电路中从测量的组合的光级别得出用于驱动第一人造光源的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
c) 从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得出用于驱动第二人造光源的第二功率控制信号。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表述“若干”包括单个项或多个项。因此,若干第二人造光源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光源,就像若干第二区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二区域一样。必须进一步指出的是,一个人造光源可以包括几个子光源,例如使用LED灯的情况。因此一个单个人造光源被定义为一个或几个放置在相同区域的子光源,即附着于一个单个控制单元的特定的第二区域或第一区域。由此,区域由其与外部光源的距离定义,由此本申请上下文中的“外部光源”不必是外部光的起始点而是房间内的诸如窗户或光井的设施,外部光通过该设施进入房间。该距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同,即,在10m的范围内,优选地小于5m。另一可能的定义是,房间被至少分为两个、优选地更多个区域,它们在其中具有外部光源的墙和面对着首先提及的墙的另一面墙之间的范围基本上是相等的。最常见地,来自外部光源的光是日光,即直接或间接(如扩散光)来自太阳的光,而外部光源也可以由诸如路灯等的其他装置供给。由于其更靠近通常是窗户的光源,房间的第一区域也可以标为窗户区域。与此相反,由于它们通常较窗户区域更靠近走廊,第二区域也可以标为走廊区域。因此相应地将第一和第二光源指定给房间的第一和第二区域。
不同于其中测量房间内环境光的级别的技术发展现状,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所谓组合的光的测量。这种组合的光包括来自第一人造光源的光和来自外部光源的光,因此需要强调,这两种光源可以或者对测量到的光的量没有贡献,或者贡献几乎全部测量到的光的量,或者贡献出它们之间的混合。“组合的光”优选地是这种光,其中由第二人造光源产生的影响的百分比可以认为是可忽略的。这种情况可以是,当本质上没有来自外部光源的光可被探测到时,即例如在夜间,如果来自第二人造光源的光的百分比构成了小于测量到的光的20%,优选地小于10%,最优选地小于 5%。
这种“环境光”和“组合的光”之间的差异可能看似微小,但是能够导致该方法完全不同的结果:组合的光的测量主要集中在所提及的那两个光源上,而“环境光”的测量通常包括来自所有类型光源的光的测量。因此,明确地集中在测量房间的第一区域内的照明情况。
该第一区域能够被认为是本发明的关注中心,因为该区域内的照明情况具有尤其高的重要性,因为该区域内节约能量的潜能是最高的。这可以通过到该第一区域内的进入的外部光的直接影响来解释,所述外部光可以直接用来减少第一区域中的人造光输出。除此之外,在较小的房间内人们通常会将桌子靠近窗户或类似的外部光源摆放以尽可能多地使用外部光。相反地,在这种房间的第二区域内,人们宁可摆放书柜或其他存放装置,这意味着这些区域不像第一区域那样频繁地被使用并因此提供确切的亮度级不像在第一区域中那样必要。一般说来,通过明确地聚焦于第一区域上,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确保了能量消耗的最小值是必要的,因此使能量节约的最大化和由此而来的成本效益成为可能。
因此本发明使用组合的光测量的测量数据以得到用于驱动第一人造光源的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换句话说针对第一区域使用了闭环控制电路,考虑到来自第一人造光源的光的影响以控制该光源的输出。一旦第一区域内的照明情况改变,这保证了系统即时的反应。从这些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导出用于第二人造光源的第二供给功率控制信号。这意味着存在控制信号的层级,由此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直接基于测量,同时第二供给功率控制信号仅经由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上的“绕道”间接地从所述测量导出。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增加了照明效率,尤其在第一区域内,而同时额外的费用是相当低的(如果竟然存在的话)。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也可以借助于包括至少以下的调整系统来实现:
a) 光电探测单元,其实现和/或放置为使得其测量组合的光级别,
b) 第一控制电路,其实现为从测量的组合的光级别得出用于驱动第一人造光源的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
c) 至少第二控制电路,其实现为从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得出用于驱动附加人造光源的附加的功率控制信号。
光电探测单元,例如光电池或基于CCD芯片的探测单元,优选地朝向第一区域定向以测量如上所述的这种组合的光。为此目的其以相符的方式被放置和定位。
第一和第二控制电路可以实现为单个控制单元或在组合的控制单元内,例如实现为处理器上的组织单元。他们可以集成在光电探测单元中或实现为互相通信并与光电探测单元通信的分开的电路。而且,可以有几个互相通信并与光电探测单元通信的组合的控制单元。光电探测单元和第一控制电路是闭环电路的一部分,该闭环电路测量组合的光并由此得出用于第一人造光源的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其再次对组合的光做出贡献。每个控制电路可以以硬件的形式或软件以及它们的组合来实现。这种组合的控制电路和/或控制元件包括朝向相符的人造光源和/或电源单元以及朝向光电探测单元和/或其他控制电路(一个或多个)的接口。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调整系统能够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第一和附加的控制电路代表并用于实施该方法的步骤b)和c)。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房间的在第一区域内具有第一人造光源并在若干第二区域内具有若干第二人造光源的照明系统,第一区域比第二区域更靠近外部光源,进一步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调整系统。
从属权利要求和随后的说明书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别有利的实施例和特征。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用于第一人造光源的供给功率至少减少直到外部光的级别的预定义的截止阈值为止,且在自截止阈值向前的截止区域内直接取决于测量的组合的光的级别调整用于第二人造光源的供给功率。
因此这种预定义的截止阈值定义了截止区域,其中第一人造光源的照明功率处于非常低的级别或具有0值。非常低的级别可以定义为处于照明功率的5%或低于第一人造光源的标称功率。在该截止区域内,第一人造光源(实际上)不提供房间内的照明且能够假设测量的组合的光的主要部分来自于外部光源。
因此该实施例是基于以下假设:在截止区域内用于驱动第一人造光源的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不能有效地用作得出用于驱动第二人造光源的第二供给功率控制信号的基础。还能够假设: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在截止区域内是恒定的,因为来自外部光源的光构成了组合的光的最大部分,而第一人造光源要么处于非常低的恒定级别要么被完全切断。因此,与上述的第一调节模式形成对照,需要用于驱动根据第二调节模式的第二人造光源的附加逻辑,在该情况下,其是基于组合的光的测量的所谓“开环”控制电路,组合的光的测量实际上是外部光源的光输入的近似测量。这样使用了用以生成用于第二人造光源的第二供给功率控制信号的有效基础,甚至对于截止区域。
此外,被证明有利的是,第二功率控制信号使得用于第二人造光源的供给功率等于或高于用于第一人造光源的供给功率。这样-基于第一和第二人造光源均具有相同(标称)等级的假设-确保了具有更少的来自外部光源的光输入的那些区域(即第二区域)内的人造光源具有更高的功率输出且因此提供更多的人造光以补偿这些区域内的更少量的外部光。
在该上下文中尤其优选的是,第一和第二功率控制信号使得第一和第二人造光源的供给功率在这样的情况下处于最大:在该情况下外部光源的光输入小于预定义的最小阈值。
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一和第二功率控制信号使得第一和第二人造光源的供给功率以相等的速度下降直到外部光源的光输入和/或第一人造光源的供给功率的预定的第二阈值为止,从该第二阈值开始,以不同的速度下降。
上述两个能够单独或组合使用的优选实施例意味着安装了关于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的第二供给功率控制信号的阶梯式逻辑。这归因于下面的影响:当没有或只有非常少的外部光源的光输入时,例如在夜间,该影响可忽略不计且因此第一和第二人造光源的功率输出一定是其最高的。选择最小阈值使得外部光源的光输入仍然是次要的贡献,即对于组合的光可忽略的百分比 (例如小于5至10%)。因此,从没有外部光源的光输入的情况直到最小阈值,所有由调整系统调整的人造光源以全功率运行,以满足房间内的足够照明。
无论是从完全黑暗或是从最小阈值向前至第二阈值,第一和第二人造光源的功率供给随着外部光的增加而相等地下降。该第二阈值由照明系统超尺寸设计的效果来定义。这是由所有人造光源的全部光输出通常如此选择使得其超过房间内照明的需要的事实造成的。这是因为灯仅在某些标称功率输出值是可用的且因为存在灯的某种老化效应,这在规划房间内的照明系统布局时应当预先考虑。由于对于这些人造光源以通常的下降速度的光的下降是降低光输出的最简单的方法且由于使用这种逻辑能够节省能量,因此在照明系统的超尺寸设计的范围内选择该逻辑。从该第二阈值向前,调节逻辑变为不同的区域内人造光源功率供给的不同下降,以在这些区域和它们对照明的需求之间更加精确地区分。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第二功率控制信号使得,至少从预定义的阈值往前,探测到外部光源的更多的光输入,用于第二人造光源的供给功率具有与用于第一人造光源的供给功率的逐渐增加的偏移。偏移被定义为第二人造光源的供给功率和第一人造光源的供给功率之间的供给功率值之差。该差随着第一人造光源供给功率的下降而增加。这是因为第一区域内外部光源的光的影响将远远强于其在第二区域内这一事实。因此,第二人造光源的光输出的降低需要比第一人造光源的光输出的降低更加温和,以进行补偿。
本发明能够使用大量测量组合的光的光传感器来实现。然而,优选的是,由单个光电探测单元来测量组合的光级别。一个单个的这种光传感器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是完全足够的,这意味着能够节省设备,且使用这种模式,能够使得所述调整系统尽可能有效。
为确保测量的光的确是根据以上给出的定义的组合的光,光电探测单元可以对准第一区域内的某一点。最优选的,光电探测单元放置在第一区域内。根据更进一步的改进,光电探测单元所放置的距离基本等于第一人造光源的源与外部光源的距离。使用该方式能够确保由光传感器测量的组合的光直接对应于第一人造光源的光输出,该第一人造光源通常以这种方式放置使得在房间中工作的人将在当前没有来自外部光源的光时拥有第一人造光源的全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从上面看房屋的示意性投影视图,该房屋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照明系统的各元件。
图2 示出了描绘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两个人造光源取决于到所述房间内的光输入的光输出方案的第一曲线图。
图3 示出了两个组合的曲线图,其示出了由两个人造光源和外部光源提供的照明之间的分割,这发生在与图2中所示相同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景中。
图4 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调整系统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5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的示意性框图。
在附图中,通篇同样的数字指代同样的物体。物体不必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示出了具有实现为窗户的外部光源3、3'、3''、3'''的房间1,用太阳2的符号表示的日光可以通过窗户进入房间1。在与具有窗户3、3'、3''、3'''的墙相对的墙上,具有通向走廊的门13。因此,房间的三个区域被标记为:第一区域或窗户区域W,其最接近窗户3、3'、3''、3''',以及两个第二区域或走廊区域K1、K2,其进一步远离窗户3、3'、3''、3'''并接近走廊。此处所有区域W、K1、K2 具有相同的尺寸。然而,第一和第二区域W、K1、K2 的限定也可以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房间1的整体照明情况。例如,要被照明的房间可以具有与纯粹的矩形不同的形状。其可以具有凹处,很少的外部光进入其中,尽管所述凹处紧紧靠近窗户。因此,通常能够将第一区域定义为至少在白天某些时候被来自外部光源的直射光照亮的区域。第二区域是第一区域之外可自由限定的区域。可以限定几个第二区域或仅定义一个。
在每个区域W、K1、K2中,有人造光源5、5'、5''、5'''、9、9'、9''、9'''、11、11'、11''、11'''。第一人造光源5、5'、5''、5'''放置在第一区域W内,第二光源9、9'、9''、9'''放置在更靠近第一区域W的第二区域K1内且其他第二光源11、11'、11''、11''' 放置在进一步远离第一区域W的第二走廊区域K2内。在第一区域W内还具有光电探测单元7、7'。第一人造光源5、5'、5''、5'''与窗户3、3'、3''、3'''之间具有距离d5,其与在同样的测量方向上从光电探测单元7、7'测量的距离d7是相等的。
为了始终给房间1提供足够的照明–无论在夜晚还是白天–以及在所有的天气条件下,同时试图尽可能少地浪费照明能量,有必要依赖于来自外部光源3、3'、3''、3'''的光输入来调节用于第一和第二人造光源 5、5'、5''、5'''、9、9'、9''、9'''、11、11'、11''、11'''的供给功率。具体地,在第一区域W内必需非常精确的照明,该第一区域W最强烈地受到外部光源3、3'、3''、3'''快速的照明变化的影响,且同时需要最多的注意,因为在房间1内工作的人将典型地位于第一区域W内,即紧紧地靠近窗户3、3'、3''、3'''。
在图2中以图1的第一人造光源5之一的和图1的第二人造光源9之一的标称光功率输出的%描绘了光功率输出PL (其可以以流明为单位进行测量)。为清楚起见,不考虑第二走廊区域K2内的第二人造光源11的光功率输出,但可以认为该线与第二人造光源9的相似并具有甚至更大的偏移。
光功率输出PL描绘在外部光源3、3'、3''、3'''的测量的光功率输入PE (在任意单元内)上。第一人造光源5具有光功率输出曲线P5,而第二人造光源9具有光功率输出曲线P9。人造光源5、9二者可能的最大光功率输出可看作为100%。能够看到,在从0直到最小阈值T1的低的外部光功率输入的模式CZ中,光功率输出曲线P5、P9均不变地处于100%。在最小阈值T1直到第二阈值T2的模式A中,它们的光功率输出PL以相同的速度下降。可以取决于两个不同的值来选择第二阈值T2,即要么取决于外部光源3、3'、3''、3'''的光功率输入PE的某个值,要么取决于光功率输出曲线P5的某个值。光功率输出PL以相同的速度下降是因为以下事实,光功率输出PL的100%高于充分照明房间1所需的功率,且因此光功率输出PL以相同速度的下降不以影响房间1中的人的方式降低整体的照明情况。然而,在第二阈值T2 和第三阈值T3之间的模式B中光功率输出PL的值开始不同。相对于曲线P5,存在曲线P9的逐渐增加的偏移。第三阈值T3可以认为是截止阈值,其意味着第一人造光源5的光功率输出PL已达到了低于5%的最小调光级别,此处为3%。在模式C中,即从截止阈值向前,必须独立于第一人造光源5控制第二人造光源9,因为从曲线P5不能得出有效的输入数据。
当参见图3时,该效应变得更加明显。它是随着时间t(没有给出具体的标度)的光P的级别(以第一区域W内的光PSet的期望的最小级别的%表示),由此该图表的完整的时间范围覆盖了晴朗的日子里从日出至日落的时间跨度。已示出了光功率输出曲线P5'、P9'。该图表没有考虑图2中所示的模式CZ。基于组合的光Pcomb的级别由以太阳的符号表示的日光和以灯的符号表示的人造光构成这一假设,需要确保该组合的光Pcomb的级别至少处于光PSet的期望的最小级别的100%。在模式A中,曲线P5'、P9' 遵循完全相同的方案,即第一和第二人造光源5、9的光功率输出以相同的速度降低。
第二阈值T2之后,该速度发生变化,且如图2中的,在模式B期间能够观察到逐渐增加的偏移。在第三阈值T3处,第一人造光源5已达到最小调光级别PLmin且在断开延迟时间∆t5内保持在该级别。
直到第三阈值T3,级别组合的光Pcomb 已经是日光和来自第一人造光源5的光的组合。自该点向前,这能够认为大约是正午,当在晴朗的日子里阳光的影响是其最高的时候,即在模式C中,因为日光单独提供了多于光PSet的期望的最小级别,所以级别组合的光Pcomb增加超过光PSet的期望的最小级别的100%。
在模式C中,第二人造光源9的照明功率直接取决于测量的组合的光Pcomb而被调整。该调整方法的变化意味着从基于第一人造光源5的控制的控制方法变为开环情况。当功率输出曲线P9'也已达到它的最小调光级别PLmin时,达到第四阈值T4,这表示第二区域K1内不再必需照明。这意味着在断开延迟∆t9后第二人造光源也完全关断。该第二断开延迟∆t9可以使得端点与第一人造光源5的断开相一致,但不是必须的。从第四阈值T4开始,应用调节模式N,其基本上意味着对于照明房间而言,不需要第一和第二人造光源5、9二者的照明功率。
当日光的照明功率下降时,具有第五阈值T5,在此处人造光源5、9均被再次开启并具有与在第三阈值T3,即在调节模式B处相同的光输出级别。可以注意到,图3的图表示出了在带着某种理想预假设的示范性日子期间随着时间的发展。因此,所有阈值也能够在与此处示出的不同的时间出现。它们的出现并不由时间定义,而是由组合的光输入Pcomb的测量值定义。在最后的阈值T6处两条曲线P5'、P9'再次合并为根据调节模式A的规则的单线。
因此,在该系统中应用了四个逻辑: 在模式A中直到第二阈值T2 和从第六阈值T6向前,人造光源5、9二者的光功率输出被调节至相等。在模式B中从第二阈值T2至第三阈值T3 以及从第五阈值T5 到第六阈值T6,具有两条曲线P5'、P9'的偏移。在模式C中从第三阈值T3至第四阈值T4第二人造光源9的光功率输出取决于测量的级别组合的光Pcomb,其实际上是太阳2的光输入的级别。模式N本质上是关断模式,其中规定两个人造光源低至最小值或没有输出(例如在图3中所示的时间延迟后)。
图4示意性示出了包括与先前附图一致的第一人造光源5和第二人造光源9的照明系统21。此外,其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整系统23。调整系统23包括光电探测单元7和具有两个控制电路17、19的控制单元15。
如同参考图1解释的,光电探测单元7测量组合的光的级别,组合的光由来自第一人造光源5的光L1和来自以太阳2的符号表示的外部光源的光Le构成。第一测量数据MDa由第一控制电路17接收,该第一控制电路17从第一测量数据MDa得出用于控制第一人造光源5的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1。从光电探测单元7、第一控制电路17和第一人造光源5再回到光电探测单元7创建了一个闭环电路。
第二控制电路19从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1得出用于控制第二人造光源9的第二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2。一旦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1使得第一人造光源5不发出光或发出低于截止值的光,则开始第二逻辑,其中来自光电探测单元7的第二测量数据MDb被直接转发至第二控制元件19,该第二控制元件19从第二测量数据MDb得出它的第二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2,而不是从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1得出。能够观察到第二逻辑(其在图2和3中根据模式C) 是基于开环控制电路,因为第二人造光源9的光输出直接取决于所测量的组合的光Pcomb的级别,其本质上是外部光输入的级别。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性框图。在如图1中所示的房间1的环境中并参考所有先前的附图,该方法在模式B内(比较图2和3)包括测量组合的光的级别的步骤X。在步骤Y中从该测量得出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1,且在步骤Z中从这些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1得出第二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2。这样,实现了在图2和3中示出的模式B中的曲线P5、P5'、P9、P9'。
尽管以若干优选实施例的形式公开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对所述实施例做出附加的修改或变化。例如,控制单元以及人造光源的布置可以以许多方式改变。
为清楚起见,应当理解本申请各处使用的“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复数,且“包括”并不排除其他的步骤或元件。除非另有声明,“单元”可以包括若干单元。

Claims (11)

1.用于调整房间(1)的第一区域(W)内的第一人造光源(5,5',5'',5''')和房间(1)的若干第二区域(K1,K2)内的若干第二人造光源(9,9',9'',9''',11,11',11'',11''')的供给功率的方法,该第一区域(W)比该第二区域(K1,K2)更接近外部光源(3,3',3'',3'''),由此用于该第一和第二人造光源(5,5',5'',5''',9,9',9'',9''',11,11',11'',11''')的供给功率在包括来自该第一人造光源 (5,5',5'',5''')的光(L1)和来自外部光源(3,3',3'',3''')的光(Le)的组合的光(Pcomb)的级别增加时降低,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a) 测量(X)组合的光(Pcomb)的级别,
b) 从测量的组合的光(Pcomb)的级别得出(Y)用于驱动该第一人造光源(5,5',5'',5''')的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1),
c) 从该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1)得出(Z)用于驱动该第二人造光源(9,9',9'',9''',11,11',11'',11''')的第二功率控制信号(VCS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该第一人造光源(5,5',5'',5''',9,9',9'',9''',11,11',11'',11''')的供给功率至少降低至外部光的级别的预定义的截止阈值(T3),且在截止区域(C)内从该截止阈值(T3)向前,用于所述第二人造光源(9,9',9'',9''',11,11',11'',11''')的供给功率直接依赖于测量的组合的光(Pcomb)的级别而被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率控制信号(VCS2)使得用于该第二人造光源(9,9',9'',9''',11,11',11'',11''')的供给功率等于或高于用于该第一人造光源(5,5',5'',5''')的供给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和第二功率控制信号(VCS1,VCS2)使得在外部光源(3,3',3'',3''')输入的光(Le)小于预定义的最小阈值(T1)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和第二人造光源(5,5',5'',5''',9,9',9'',9''',11,11',11'',11''')的供给功率处于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和第二功率控制信号(VCS1,VCS2)使得第一和第二人造光源(5,5',5'',5''',9,9',9'',9''',11,11',11'',11''')的供给功率以相等的速度降低直至外部光源(3,3',3'',3''')输入的光(Le)的和/或所述第一人造光源(5,5',5'',5''')的供给功率的预定义的第二阈值(T2),且自该第二阈值(T2)开始,以不同的速度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自预定义的阈值(T2)向前,所述第二功率控制信号(VCS2)使得,探测到外部光源(2)输入越多的光(Le),用于所述第二人造光源(9,9',9'',9''',11,11',11'',11''')的供给功率具有与用于所述第一人造光源(5,5',5'',5''')的供给功率的逐渐增加的偏移。
7.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单个光电探测单元(7,7')测量组合的光(Pcomb)级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光电探测单元(7,7')放置在第一区域(W)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光电探测单元(7,7')放置在与该第一人造光源(5,5',5'',5''')与该外部光源(3,3',3'',3''')的距离(d5)基本相等的距离(d7)。
10.用于调整房间(1)的第一区域(W)内的第一人造光源(5,5',5'',5''')和房间(1)的若干第二区域(K1,K2)内的若干第二人造光源(9,9',9'',9''',11,11',11'',11''')的供给功率的调整系统(23),所述第一区域(W)比所述第二区域(K1,K2)更接近外部光源(3,3',3'',3'''),由此用于该第一和第二人造光源(5,5',5'',5''',9,9',9'',9''',11,11',11'',11''')的供给功率在包括来自该第一人造光源 (5,5',5'',5''')的光(L1)和来自外部光源(3,3',3'',3''')的光(Le)的组合的光(Pcomb)的级别增加时降低,该系统至少包括以下:
a) 光电探测单元(7,7'),被实现和/或放置使得其测量组合的光(Pcomb)的级别,
b) 第一控制电路(17),实现为从测量的组合的光(Pcomb)的级别得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人造光源(5,5',5'',5''')的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1),
c) 至少第二控制电路(19),实现为从所述第一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1)得出用于驱动该第二人造光源(9,9',9'',9''',11,11',11'',11''')的第二供给功率控制信号(VCS2)。
11.用于在第一区域(W)内具有第一人造光源(5,5',5'',5''')并在若干第二区域(K1,K2)内具有若干第二人造光源(9,9',9'',9''',11,11',11'',11''')的房间(1)的照明系统(21),所述第一区域(W)比所述第二区域(K1,K2)更接近外部光源(3,3',3'',3'''),该照明系统(21)进一步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调整系统(23)。
CN2010800335912A 2009-07-24 2010-07-19 用于人造光源调整电源的方法和调整系统 Pending CN1024749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166312.0 2009-07-24
EP09166312 2009-07-24
PCT/IB2010/053268 WO2011010268A1 (en) 2009-07-24 2010-07-19 Method and adjustment system for adjusting supply powers for sources of artificial ligh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4952A true CN102474952A (zh) 2012-05-23

Family

ID=42790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35912A Pending CN102474952A (zh) 2009-07-24 2010-07-19 用于人造光源调整电源的方法和调整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37645A1 (zh)
EP (1) EP2457416A1 (zh)
JP (1) JP2013500550A (zh)
KR (1) KR20120038527A (zh)
CN (1) CN102474952A (zh)
RU (1) RU2012106662A (zh)
TW (1) TW201117663A (zh)
WO (1) WO20110102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2926A (zh) * 2019-01-30 2019-03-12 深圳市彬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分配灯光的渲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104136B4 (de) 2012-05-18 2023-11-16 Insta Gmbh Verfahren zur Konstantlichtregelung sowie Einrichtung zur Beleuchtung eines Raumes
KR102122234B1 (ko) * 2013-08-26 2020-06-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명 제어 장치, 조명 제어 시스템 및 조명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43876A1 (en) * 1996-05-13 1997-11-20 Faberman Ira S Distributed network control of a dimmable fluorescent lighting system
WO2004086195A2 (en) * 2003-03-24 2004-10-07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System to control daylight and artificial illumination and sun glare in a space
US20060076908A1 (en) * 2004-09-10 2006-04-13 Color Kinetics Incorporated Lighting zone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20060279225A1 (en) * 2005-05-05 2006-12-14 Hick Robert L Multi-zone closed loop daylight harvesting having at least one light sensor
CN101080125A (zh) * 2006-05-23 2007-11-28 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光源模组的数位控制电路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6876A (ja) * 1988-08-31 1990-03-06 Tokyo Electric Co Ltd 照明システム
JP3951504B2 (ja) * 1999-05-31 2007-08-0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43876A1 (en) * 1996-05-13 1997-11-20 Faberman Ira S Distributed network control of a dimmable fluorescent lighting system
WO2004086195A2 (en) * 2003-03-24 2004-10-07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System to control daylight and artificial illumination and sun glare in a space
US20060076908A1 (en) * 2004-09-10 2006-04-13 Color Kinetics Incorporated Lighting zone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20060279225A1 (en) * 2005-05-05 2006-12-14 Hick Robert L Multi-zone closed loop daylight harvesting having at least one light sensor
CN101080125A (zh) * 2006-05-23 2007-11-28 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光源模组的数位控制电路与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2926A (zh) * 2019-01-30 2019-03-12 深圳市彬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分配灯光的渲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62926B (zh) * 2019-01-30 2019-09-06 深圳市彬讯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分配灯光的渲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7663A (en) 2011-05-16
KR20120038527A (ko) 2012-04-23
JP2013500550A (ja) 2013-01-07
RU2012106662A (ru) 2013-08-27
WO2011010268A1 (en) 2011-01-27
US20210337645A1 (en) 2021-10-28
EP2457416A1 (en) 2012-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66238B1 (ko) 인체감지 센서 및 조도 센서를 이용한 지능형 센서 연동제어장치
CN201851959U (zh) 具有节能感测控制装置的led路灯
KR20110107764A (ko) 광 센서를 이용한 근접 센서
CN105792414A (zh) 一种光控球泡灯的灯光自动控制方法
Bhangdiya Low power consumption of LED street light based on smart control system
KR20120036778A (ko) 형광등 조명 조절장치 및 그 감지 장치
CN102595708A (zh) 自动感应、可调式led 照明驱动控制系统
CN102474952A (zh) 用于人造光源调整电源的方法和调整系统
KR101278947B1 (ko) 디밍제어가 가능한 엘이디 조명장치 및 방법
JP2020536345A (ja) Led点灯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US20200404763A1 (en) Photocontroller and/or lamp with photocontrols to control operation of lamp
CN102155630A (zh) 节能型led灯具
KR20130131113A (ko) 태양광 발전형 블라인드 연동 조명 제어 통합 시스템
CN102883507A (zh) 程控多种传感器的太阳能led户外灯及控制系统
CN207455292U (zh) 一种植物生长灯红蓝光调节系统
CN102474948B (zh) 照明系统的调暗
CN204667083U (zh) 百叶窗自动控制系统
CN202488809U (zh) 自动感应、可调式led照明驱动控制系统
JP2010186700A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CN110572898A (zh) 一种会议室智能调光系统
JP2016012425A (ja) 照明装置
CN111149436B (zh) 照明器的调光系统
KR102544022B1 (ko) 지능형 조명등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209806120U (zh) 一种led调光驱动电路
CN218959164U (zh) 一种基于日光强度进行调光的隧道入口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523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