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878B - 随机接入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基站、中继节点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基站、中继节点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4878B
CN102474878B CN200980160549.4A CN200980160549A CN102474878B CN 102474878 B CN102474878 B CN 102474878B CN 200980160549 A CN200980160549 A CN 200980160549A CN 102474878 B CN102474878 B CN 1024748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subscriber equipment
via node
base station
pra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05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4878A (zh
Inventor
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4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4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用户设备和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用户设备位于所述基站的服务范围内和/或位于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服务范围内,所述随机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基站基于由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出的、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结果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选择用于服务所述用户设备的中继节点,并向所选的中继节点发送选择结果;所述基站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和/或由所选的中继节点发出的、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结果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计算时间提前量消息,并向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选的中继节点反馈时间提前量消息;以及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接收到的时间提前量消息,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本发明还提出了实现该随机接入方法的基站、中继节点以及包括这种基站和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系统。根据本发明的随机接入方法能够支持现有的用户设备,并且实现了在部署有中继节点的系统中的随机接入。

Description

随机接入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基站、中继节点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TE-A系统中的随机接入过程,更具体地,涉及在部署有类型II中继的场景下的随机接入过程。 
背景技术
当前,LTE Release8大部分标准(包括基本技术、功能、特性等)的制定基本已经完成,LTE-Advanced进入准备阶段。LTE-A是LTE基础上的平滑演进,基于这样一种定位,LTE-Advanced系统应自然的支持原LTE的全部功能,并支持与LTE的前后向兼容性,即R8LTE的终端可以接入未来的LTE-Advanced系统,LTE-Advanced终端也可以接入R8LTE系统。 
在LTE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消息,并在固定的时间窗口中等待来自服务基站的响应消息。如果在这个时间窗口中没有收到响应消息,用户终端认为前次PRACH传输失败并准备重新传输PRACH消息。(参见3GPP TS25.321和3GPP TS25.303)。服务基站反馈的响应消息包括:TC-RNTI、RAID、UL Grant、和TA(时间提前量)等,其中TC-RNT表示临时小区标识(Temporary Cellular-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AID表示随机接入码标识,UL Grant表示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命令,TA表示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信息。由于用户设备距服务基站的距离是可变的,因而其传播时延也是变动的,为了保证服务基站能够准确地接收用户设备的数据,采用了自适应的帧调整技术。一旦用户设备通过接入信道注册,服务基站便测试传播时延,并向用户设备发出时间提前量指令,用户设备按此指令进行自适应帧调整,使得用户设备向服务基站发送数据的时间与基站接收的时隙相一致,也就是建立了上行链路同步。TA值由服务基站根据传播时延量 
作为LTE-Advanced对空域扩充的两种核心技术,Relay(中继)和CoMP(协作多点传输)技术对LTE标准做出了很大的创新。 
Relay技术是在原有站点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些新的Relay站(或称中继节点),加大站点和天线的分布密度。这些新增relay节点和主基站(DeNB(donor  eNB))都通过无线连接,和传输网络之间没有有线的连接,下行数据先到达主基站,然后再传给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再传输至终端用户,上行则反之。这种方法拉近了天线和终端用户的距离,可以改善终端的链路质量,从而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用户数据率。 
目前提出了两种中继,类型I中继和类型II中继。类型I中继的应用场景主要是为了增加覆盖面积和盲点覆盖,它有独立的PCI,有导频信道和同步信道,广播自己的系统信息,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基站,但是它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和DeNB之间的干扰问题。所以这就需要类型II中继的存在,类型II中继的应用场景是增加小区容量和扩展覆盖区域,它的PCI与DeNB相同,受DeNB集中控制,主要用于协同传输。类型II中继属于L2relay,不具有独立的小区ID,并因此不会创建小区,和DeNB没有干扰问题,可以共同作用在用户设备上。在类型II中继应用场景中,终端和基站之间建立相关的信令连接,而在类型I中继场景中,终端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信令连接。 
当前,提出了两种可能的类型II中继操作以提高小区容量: 
1.协作传输; 
2.非协作传输。目的地仅从中继节点接收传输,这被称为解码后转发方案。这是典型的中继节点操作,其中中继节点以时分复用TDM方式将从源接收到的数据转发给目的地。 
对于覆盖区域扩展应用,中继仅能够工作在非协作传输模式。表1概括了可能的类型II中继操作模式。 
表1:类型II中继应用情况 
Figure GPA0000133524520000041
情况1、2与情况3的不同在于对于情况1、2,用户设备仍然处于DeNB的覆盖范围内。 
为了设计部署有类型II中继的场景的随机接入过程,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对于类型II中继操作场景,用户设备必须建立与DeNB之间的RRC连接,这是因为类型II中继并不创建小区。 
2.对于情况1,用户设备必须在上行链路上同时与DeNB和中继节点同步。对于情况2和情况3,用户设备仅需要在上行链路上与服务中继节点同步。 
3.应该不影响现有的用户设备的操作。 
因为LTE定义的接入过程没有考虑中继操作,所以不能够直接应用于中继操作的场景。在LTE-advanced标准中尚未涉及类型II中继操作场景的接入过程。 
本发明在上述条件下定义了与类型II中继相关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可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在部署有类型II中继节点的场景下的随机接入过程,该过程能够支持现有的用户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出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用户设备和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用户设备位于所述基站的服务范围内和/或位于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服务范围内,所述随机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基站基于由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出的、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结果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选择用于服务所述用户设备的中继节点,并向所选的中继节点发送选择结果;所述基站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和/或由所选的中继节点发出的、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结果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计算时间提前量消息,并向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选的中继节点反馈时间提前量消息;以及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接收到的时间提前量消息,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优选地,在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但尚未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时,所述随机接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基站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产生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并将其发送到用户设备;以及所述用户设备基于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优选地,所述随机接入方法还包括步骤:所选的中继节点在接收到来自所述基站的时间提前量消息时,向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基站的时间提前量消息。 
优选地,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选的中继节点接收到来自所述基站的时间提前量消息之前,所述随机接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产生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并将其发送到所述用户设备;以及所述用户设备选择接收到的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中的一个,基于所选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优选地,所述随机接入方法还包括步骤:基站向所有中继节点通知PRACH有关配置。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是LTE-A系统。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是类型II中继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出了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检测来自用户设备的PRACH消息,并接收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出的、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结果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选择单元,用于基于PRACH消息检测报告,选择用于服务所述用户设备的中继节点;处理单元,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和/或由所选的中继节点发出的、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结果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计算时间提前量消息;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向所选的中继节点发送选择单元的选择结果,以及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选的中继节点反馈时间提前量消息。 
优选地,在所述接收单元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但尚未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时:所述处理单元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产生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并且所述发送单元将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发送到所述用户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提出了一种中继节点,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检测来自用户设备的PRACH消息;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检测到的PRACH消息,产生PRACH消息检测报告;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所产生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还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产生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所述发送单元将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发送到所述用户设备;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基站接收时间提前量消息;以及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基站的时间提前量消息。 
优选地,所述中继节点是类型II中继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提出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上述基站、用户设备和至少一个上述中继节点。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是LTE-A系统。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根据下面对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中继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流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流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流图;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二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发明有任何限制,而只是本发明的示例。需要指出的是,示意图仅示出了与现有系统的区别,而省略了常规结构或构造,以免导致对本发明的理解不清楚。 
本发明提出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主要概念在于:中继节点在检测到用户设备的PRACH消息时,向DeNB发送PRACH消息检测报告,包括PRACH消息检测功率、时间信息等;DeNB选择服务用户设备的中继节点,并且基于所选的中继节点的报告和自身的时间信息,重新产生时间提前量(TA),并将重新产生的TA通知用户设备。在用户设备侧,代替临时的TA,使用新接收到的TA,进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用户设备和至少一个中继节 点,用户设备位于基站的服务范围内和/或位于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服务范围内。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中继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述,基站100包括发送单元101、接收单元102、处理单元103、选择单元104。中继节点200包括接收单元201、发送单元202、处理单元203。 
当然,基站100和中继节点200还包括例如执行控制的控制单元、进行存储的存储单元等,在此仅示出了与本发明有关的部分以免使得本发明的描述不清楚。 
在用户设备发出了PRACH消息后,基站100的接收单元101和中继节点200的接收单元201均进行PRACH消息的检测。在接收单元201在检测到PRACH消息时,中继节点200的处理单元203对PRACH消息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并产生PRACH消息检测报告,然后发送单元202将所产生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发送给基站100。 
基站100的处理单元103处理中继节点发出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选择单元104基于处理单元103的处理结果,选择用于服务所述用户设备的中继节点,并由发送单元101向所选的中继节点发送选择结果。 
基站100的处理单元103还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和/或由来自所选的中继节点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计算时间提前量消息,并由发送单元101向所述用户设备和/或所选的中继节点反馈时间提前量消息。 
基站100的处理单元103还在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但尚未接收到中继节点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时,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产生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并由发送单元101将其发送到用户设备。 
中继节点200的处理单元203还基于自身对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产生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并由发送单元202将其发送到所述用户设备。此外,中继节点200在接收单元201接收到来自基站的时间提前量消息时,由发送单元202向用户设备发送接收到的来自基站的时间提前量消息。 
下面对类型II中继操作在上述三种情况下的随机接入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情况1: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对于这种情况,使用类型II中继来提高小区容量,并且类型II中继以与DeNB协作传输的方式工作。也就是说,用户设备直接与DeNB进行数据传输,同时也通过服务中继节点来中继用户设备与DeNB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该情况下,用户设备处于DeNB的覆盖范围内,并且需要同时与服务中继节点以及DeNB建立上行链路同步。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流图。 
在步骤S101,DeNB向所有部署的类型II中继通知PRACH有关配置,以便每个中继节点都知道在何时何处检测来自用户设备的PRACH消息。假设部署有类型II中继节点1和类型II中继节点2。 
在步骤S102,用户设备执行LTE已经定义的传统的PRACH传输,并在预定义窗口等待PRACH响应(PR)消息。 
DeNB和各个中继节点检测PRACH消息。 
在步骤S103,DeNB按照LTE所定义的操作进行操作,包括TC-RNTI分配、临时TA计算、资源分配等。临时TA是基于DeNB接收到PRACH消息时的传播时延量,即消息接收功率、消息接收时间等来计算的。 
在步骤S104,DeNB反馈PRACH响应消息(包含临时TA),以便用户设备能够在其预定义的窗口接收该消息。 
在步骤S106,用户设备基于接收到的PRACH响应消息中的TA,发送数据,建立与DeNB的临时上行链路同步。此后,用户设备可以与DeNB进行数据传输。 
同时,每个中继节点在检测到PRACH消息之后,满足预定义规则的中继节点将向DeNB发送其PRACH消息检测报告,例如PRACH消息接收功率、接收时间信息等(S105)。 
DeNB然后在步骤S107选择用于服务用户设备的中继节点,并根据所选的中继节点的报告,重新计算TA,以使得用户设备基于新的TA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同时与DeNB以及所选的中继节点同步。 
在步骤S108,DeNB在MAC层信令中将新的TA发送到用户设备,并且向所选的中继节点通知其选择结果(S109)。 
在步骤S110,用户设备基于新接收到的TA信息来执行后续的上行链路传 输。这时,用户设备能够同时与eNB和所选的中继节点建立上行链路同步。此后,所选的中继节点对用户设备的上行链路传输进行检测,并以与DeNB协作传输的方式进行重传。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建立了用户设备与DeNB和所选中继节点的上行链路同步。此外,现有的用户设备操作不受影响。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流图。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如果步骤S107能够在所配置的PRACH响应消息传输窗口期间结束,并且PRACH响应消息中的TA已经考虑了所选的中继节点所报告的时间信息,则用户设备能够在接收到PRACH响应消息之后建立与DeNB和中继节点的上行链路同步,因此不需要重新发送TA,即步骤S108(以及S103)是不需要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流图如图4所示。 
情况2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对于这种情况,使用类型II中继来提高小区容量,并且类型II中继以与DeNB非协作传输的方式工作,通过中继节点来中继用户设备与DeNB之间的数据传输。 
对于该情况,可以采用与情况1类似的方法。差别仅在于,由于类型II中继节点与DeNB非协作传输,所以用户设备不需要与DeNB同步,仅需要与中继节点实现上行链路同步。 
因此,对于该情况,随机接入过程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同,不同仅在于在步骤S107中,DeNB仅基于所选的中继节点的报告来计算新的TA命令,以便用户设备仅需要与所选的中继节点同步。此外,现有的用户设备操作不受影响。 
在该情况下,实现了用户设备与所选中继节点的上行链路同步,利用中继节点可以实现DeNB小区容量的提高。并且,该随机接入过程对符合现有LTE标准的用户设备操作没有影响,因此支持后向兼容。 
情况3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对于情况3,使用类型II中继来扩展覆盖区域。因此,用户设备在DeNB的覆盖范围之外,必须通过中继节点来中继用户设备与DeNB之间的数据传输,因此中继节点以与DeNB非协作传输的方式工作。 
所部署的中继节点首先检测用户设备的PRACH消息。根据不同的PRACH响应消息传输方案,存在两种选项: 
选项1:DeNB负责产生PRACH响应消息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流图。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同,假设部署有类型II中继节点1和类型II中继节点2。 
在步骤S201,DeNB向所有部署的类型II中继通知PRACH有关配置,以便每个中继节点都知道在何时何处检测来自用户设备的PRACH消息。 
在步骤S202,用户设备执行LTE已经定义的传统的PRACH传输,并在预定义窗口等待PRACH响应(PR)消息。 
在步骤S205,所部署的中继节点1、2首先检测PRACH消息并向DeNB发送PRACH消息检测报告,包括PRACH消息检测功率、接收时间信息等。DeNB然后根据预定义规则来选择服务用户设备的中继节点,基于所选的中继节点的报告来计算TA,并向所选中继节点反馈PRACH响应消息,包括所分配的TC-RNTI和相应的TA信息。然后,所选的中继节点将PRACH响应消息发送给用户设备,包括所分配的TC-RNTI、所分配的资源、TA等。在此之后,用户设备与所选的中继节点建立上行链路同步。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示例中,PRACH响应消息的传输会由于DeNB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而滞后,使得用户设备无法在其预定义窗口接收到PRACH响应消息,所以会影响现有的LTE的用户设备操作。 
选项2:中继节点负责产生PRACH响应消息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二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流图。 
为了解决由于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中PRACH响应消息传输的滞后而对现有用户设备操作的影响,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二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中,中继节点在检测到PRACH消息之后立即发送PRACH响应消息。为了实现该随机接入过程,假设TC-RNTI也由中继节点 分配而不是由DeNB分配。该过程如图8所示,下面详细描述该过程。 
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示例相同,在步骤S301,DeNB向所有部署的类型II中继通知PRACH有关配置,以便每个中继节点都知道在何时何处检测来自用户设备的PRACH消息。 
在步骤S302,用户设备执行LTE已经定义的传统的PRACH传输,并在预定义窗口等待PRACH响应(PR)消息。 
在步骤S303,中继节点检测PARCH消息。满足预定义规则的中继节点产生PRACH响应消息,该步骤包括分配TC-RNTI,与DeNB一样分配资源并计算TA。在步骤S304,PRACH响应消息被发送到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能够在其预定义窗口接收该消息。 
在用户设备侧,如果接收到不只一个PRACH响应消息,则在步骤S306,用户设备选择其中之一,并基于所选的PRACH响应消息,建立与相应中继节点的上行链路同步(例如中继节点1)(步骤S308)。由于只有用户设备所选择的中继节点1能够从用户设备正确接收到数据,所以由所选择的中继节点1将数据转发给DeNB。 
此外,中继节点在检测到PRACH消息之后,在步骤S305,向DeNB发送其PRACH检测信息报告,包括所分配的TC-RNTI、所分配的资源等。DeNB然后根据预定标准来选择要用于服务用户设备的中继节点(例如中继节点2)(步骤S307)。DeNB将向中继节点2通知其选择(步骤S309),中继节点2然后向用户设备发送新的TA(步骤S310),以便用户设备能够与中继节点2建立上行链路同步,以用于将来的数据传输。 
在此之后,用户设备和DeNB之间的所有传输都通过中继节点2。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二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优点在于:由于PRACH响应消息传输不会滞后,所以现有用户设备操作不受影响。 
但是,其缺点在于:在DL Uu接口上可能要传输不只一个PRACH响应消息。另一个问题是由中继节点而不是由DeNB来分配TC-RNTI。但是,这可以容易地实现,例如DeNB可以在配置阶段给每个中继节点分配一个TC-RNTI池,使得中继节点仅能够向其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分配其池中的TC-RNTI,而DeNB能够向其直接服务的用户设备分配其它的TC-RNTI。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二示例的随机接入过程中,中继节点应该能够在PRACH响应消 息传输之前计算临时TA。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修改和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用户设备和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所述用户设备位于所述基站的服务范围内和/或位于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服务范围内,所述随机接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基站基于由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出的、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消息的检测结果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选择用于服务所述用户设备的中继节点,并向所选的中继节点发送选择结果; 
所述基站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和由所选的中继节点发出的、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结果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计算时间提前量消息,并向所述用户设备和所选的中继节点反馈时间提前量消息;以及 
所述用户设备基于接收到的时间提前量消息,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在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但尚未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时,所述随机接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基站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产生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并将其发送到用户设备;以及 
所述用户设备基于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还包括步骤: 
所选的中继节点在接收到来自所述基站的时间提前量消息时,向所述用户设备转发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基站的时间提前量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在所述用户设备和所选的中继节点接收到来自所述基站的时间提前量消息之前,所述随 机接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产生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并将其发送到所述用户设备;以及 
所述用户设备选择接收到的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中的一个,基于所选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发送上行链路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还包括步骤:基站向所有中继节点通知PRACH有关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是LTE-A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是类型II中继节点。 
8.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检测来自用户设备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消息,并接收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发出的、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结果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 
选择单元,用于基于PRACH消息检测报告,选择用于服务所述用户设备的中继节点; 
处理单元,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和由所选的中继节点发出的、作为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结果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计算时间提前量消息;以及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选的中继节点发送选择单元的选择结果,以及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和所选的中继节点反馈时间提前量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在所述接收单元检测到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但尚未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时,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产生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并且 
所述发送单元将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发送到所述用户设备。 
10.一种中继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检测来自用户设备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消息; 
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检测到的PRACH消息,产生PRACH消息检测报告;以及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所产生的PRACH消息检测报告;
所述处理单元还基于自身对所述用户设备所发送的PRACH消息的检测,产生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将临时时间提前量消息发送到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基站接收时间提前量消息;以及 
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基站的时间提前量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中继节点是类型II中继节点。 
1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站、用户设备和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0-11之一所述的中继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是LTE-A系统。 
CN200980160549.4A 2009-08-17 2009-08-17 随机接入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基站、中继节点和系统 Active CN1024748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00939 WO2011020211A1 (zh) 2009-08-17 2009-08-17 随机接入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基站、中继节点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4878A CN102474878A (zh) 2012-05-23
CN102474878B true CN102474878B (zh) 2014-06-25

Family

ID=43606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0549.4A Active CN102474878B (zh) 2009-08-17 2009-08-17 随机接入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基站、中继节点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74878B (zh)
WO (1) WO20110202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13390A1 (en) * 2011-07-26 2013-01-31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A method for obtaining a timing advance value
CN103906134B (zh) * 2012-12-27 2018-07-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上行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MX361283B (es) 2013-02-22 2018-12-03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dispositivo y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US10292184B2 (en) * 2016-05-11 2019-05-1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 device discovery
WO2018170861A1 (zh) * 2017-03-23 2018-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US11013734B2 (en) 2018-05-16 2021-05-25 Forma Therapeutics, Inc. Treating patients harboring an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 (IDH-1) mutatio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8325A (zh) * 2007-11-27 2009-06-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25129A1 (de) * 2004-05-14 2005-12-0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Lokalisierung eines Mobilfunkendgerätes in einem Mobilfunknetz
CN1937448A (zh) * 2005-09-20 2007-03-2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prach帧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CN101064547B (zh) * 2006-04-27 2010-11-03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系统的中继方法及其基站、中继设备和中继系统
CN101123467A (zh) * 2006-08-07 2008-02-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1483919A (zh) * 2008-01-08 2009-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随机接入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基站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8325A (zh) * 2007-11-27 2009-06-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20211A1 (zh) 2011-02-24
CN102474878A (zh) 2012-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6427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from neighboring cells
JP684025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d2d端末が通信装置と通信リンクを形成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EP2217029B1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US11647473B2 (en)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perform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CN101932120B (zh) 中继节点与网络节点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EP2156574B1 (en) Method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improved use of relay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2217352B (zh) 在通信系统中进行中继
KR101413518B1 (ko) 멀티­홉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그리고 그러한 시스템에서의 중계 방법 및 중계국
CN102474878B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基站、中继节点和系统
US20120149296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node,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1288276A (zh) 支持通过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协议进行ad-hoc联网的方法和设备
US1081312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backhaul signaling mechanism for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84893B2 (en) Backhaul link subframe structur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thereof
US20190068355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radio terminal
US2011022390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ation
WO2022113875A1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端末
EP3262769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methods and base station
WO2022030520A1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端末
CN116250373A (zh) 通信系统
JPWO2020054642A1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KR20190028334A (ko) 다중 빔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엑세스 메시지 1 전력 램핑 절차, 전송 전력 계산 방법 및 동기화 신호 블록 전송 전력 지시 방법
KR20180109048A (ko) Nr 시스템의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20027403A (ko) 이동통신방법, 무선기지국 및 릴레이 노드
CN113261362B (zh) 用于时隙格式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CN117136564A (zh) 通信系统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New Area,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New Area, Nanjing Road, No. 388,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