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0585A - 注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注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0585A
CN102470585A CN2010800353662A CN201080035366A CN102470585A CN 102470585 A CN102470585 A CN 102470585A CN 2010800353662 A CN2010800353662 A CN 2010800353662A CN 201080035366 A CN201080035366 A CN 201080035366A CN 102470585 A CN102470585 A CN 1024705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rod
injection moulding
mould
chuck
shape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53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皮埃尔·格拉埃森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0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05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29C45/4421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using expansible or collapsible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56Stoppers or lids for bottles, jars, or the like, e.g. closures
    • B29L2031/565Stoppers or lids for bottles, jars, or the like, e.g.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型装置,其中包括叠模(106,306)的第一部分叠模(110,310)所用的一个夹头(116,316)。叠模(106,306)与一个注塑模具(100)相连接。夹头(116,316)含有可在中间位置与挠曲位置之间进行弹性挠曲的多个注塑卡槽(140,340),这些注塑卡槽(140,340)共同形成相邻排列的模腔(101)的密封部分(145)。另外,每个注塑卡槽(140,340)确定一个凸轮随动件(142,342),并通过一个轴承(170)使凸轮随动件(142,342)连接到凸轮(150,250),以使卡槽处于中间位置和挠曲位置之间。

Description

注塑装置
技术领域
此处的非限制性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成型装置,更具体而言,是注塑成型所用叠模的第一部分叠模。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5,630,977(发明人Catalanotti等人,公开日1997年5月20日)公开了一种外表面有内凸或外凸的塑料制品注塑成型装置所用的方法和系统。该注塑模具由第一和第二模具两部分组成,可在闭合的注塑位置与打开的制品提取位置之间移动,并形成模制品的注塑模腔。带有可扩展模腔的第一部分模具的底部带有一个穿孔,并有多个外锥形臂从底部伸展到一个开口端,该开口端深入模腔中,在注塑流程中由一个挡料板固定到位。带有内部心轴的第二部分模具的另一端能在可扩展模腔组件的底部和锥形臂的内部纵向往复移动,其顶端采用螺纹构造,以形成注塑件的内螺纹表面。高温高压下注射成型塑料之后,内部心轴从内侧拆下,挡料板从上侧拆下,以便产生一个模制品提取位置,以便提取注塑模制品。
美国专利5,281,385(发明人Julian,公开日1994年1月25日)公开了一种带有精密螺纹并在容器盖边缘的底部悬垂一个防盗指示带的容器盖的注塑方法。夹头爪在容器盖边缘的底部与防盗指示带的顶部之间至少形成一个易碎接头,这些夹爪在注塑流程中沿径向向外移动指定的距离,以提供间隙使指示带上向内固定的组件从模芯上脱模,并顶出容器盖成品。
美国专利5,470,221(发明人Gaiser,公开日1995年11月28日)公开了一种紧凑型模芯和顶针组件,其中包括一种加长模芯,该模芯端接在公模部件中,并包括一种用于支撑相关模芯支架顶板的柱形支撑肩。该支撑肩包括多个对置的、容纳夹爪组件(通过枢轴安装在一个往复式脱模板上)的纵向延伸槽,从而可在顶出流程中引导夹爪组件。拆下顶板、脱模板和模芯板,以便以一种紧密排列的形式布置多排模芯。在其中一个首选实施例中,顶板、脱模板和模芯板设计成缺口或正弦曲线形状,以使相邻的多排模芯能够重叠安装。
美国专利5,387,389(发明人Catalanotti等人,公开日1995年2月7日)公开了一种外表面有内凸或外凸的塑料件注塑成型装置所用的方法和系统。该注塑模具由第一和第二模具两部分组成,可在闭合的注塑位置与打开的制品恢复位置之间移动,并界定模制品的注塑模腔。带可扩展模腔的第一部分模具底部有一个穿孔,并有多个外锥形臂从底部伸展到一个开口端,该开口端深入模腔中,在注塑流程中由一个挡料板固定到位。带有内部心轴的第二部分模具的另一端能在可扩展模腔组件的底部和锥形臂的内部纵向往复移动,其顶端采用螺纹构造,以形成注塑件的内螺纹表面。高温高压下注射成型塑料之后,内部心轴从内侧拆下,挡料板从上侧拆下,以便产生一个模制品提取位置,以便提取注塑模制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般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型装置,其中包括第一部分叠模所用的夹头。该叠模与一个注塑模具配套使用。夹头用于确定可在中间位置与挠曲位置之间进行弹性挠曲的多个注塑卡槽,这些注塑卡槽共同确定相邻排列的模腔的密封部分。另外,每个注塑卡槽含有一个凸轮随动件,该随动件通过一个轴承连接到凸轮,以使卡槽处于中间位置与挠曲位置之间。
通过查阅非限制性具体实施例的下列说明后,并结合随附的图纸,业内专业人士可以清楚地了解以上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和各种特征。
附图说明
在参考随附图纸的情况下,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图示(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所示是第一部分叠模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所示是图1中第一部分叠模的另一个透视图1中现有技术的注塑机锁模组件的剖面图。
图3所示是注塑模具的截面图,其中介绍了图1中布置的叠模;
图4所示是图1中第一部分叠模的截面图1中现有技术的注塑机锁模组件的剖面图。
图5所示是图1中第一部分叠模的一个外模芯的端部侧视图1中现有技术的注塑机锁模组件的剖面图。
图6A~6E所示是一系列截面图,分别取自图1中第一部分叠模的上部,用于显示其中的各个操作阶段。
图7A~7E所示是图1中第一部分叠模的一系列顶视图,其中分别介绍了与图6A~6E有关的各个操作阶段;
图8A~8B所示是图5中外模芯的侧视图,其中分别介绍了与图7C和7D有关的各个操作阶段;
图9A~9D所示是第一部分叠模的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的一系列截面图,其中介绍了相关的各个操作阶段;
图10所示是与第一部分叠模的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有关的夹头上部的侧视图;
图11所示是图10中第一部分叠模所连接的一个模芯座的部分截面图;
图12A~12E所示是图10和图11中第一部分叠模的一系列部分截面图,其中介绍了相关的各个操作阶段。
这些图纸不需要按比例绘制,且可以用假想线、图示和不连续视图来表现。在某些例子中,对于理解实施例没有必要或者会致使其他细节难以理解的详细信息可能被忽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介绍了成型装置(包括叠模106(图3)的第一部分叠模110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替代透视图。进一步参考图3可知,所示注塑模具100中布置有叠模106,其中包括第一部分叠模110。更具体而言,所示注塑模具100处于开模状态,便于根据第二半模具98介绍第一半模具96,其中第一部分叠模110布置在第一半模具96中,叠模106的第二部分叠模120布置在第二半模具98中。注塑模具100以其他方式布置在注塑位置时(即合模时,无图示),模腔101可以配置在第一部分叠模110与第二部分叠模120之间,以在其中使模制品102成型。尽管所述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的模制品102属于瓶盖或类似制品,但是模制品102的一般性并不受此限制。同样地,模腔101可以配置成其他形式来制备其他类型的模制品102。
其中注塑模具100(包括叠模106)的结构和操作与一般技术相同,因此不再详细介绍。相应地,随后的内容重点介绍第一部分叠模110和可配置型第一模具底板130的结构和操作。
仍以图3为例,可以发现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第一半模具96广泛包括一个第一模具底板130,其中叠模106的第一部分叠模110属于可配置式。同时参考图1和图2,可以发现第一部分叠模110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广泛包括一个内模芯112、一个外模芯114和一个夹头116。第一部分叠模110所含的上述各个组件共同组成了模腔101的一部分。图1所示的模芯座118(将在下文详细介绍)与第一部分叠模110关系密切,更具体而言,是与夹头116关系密切,但严格讲,却不属于第一部分叠模110的组件,而是第一模具底板130(图3)的组件,其中第一部分叠模110属于可配置式。
如图3所示,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第二半模具98广泛包括一个辅助模具底板195,其中叠模106的第二部分叠模120属于可配置式。如图所示,叠模106的第二部分叠模120可能包括一个浇口嵌件122和一个模腔嵌件124,二者在操作中共同确定模腔101的模腔部分。更具体而言,浇口嵌件122和模腔嵌件124可以分别形成模腔101的一个上部模腔和一个外部模腔。
对于第一部分叠模110的各种组件,将会首先介绍夹头116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参考图2、3和4可知,夹头116可以包括一个通常为管状的结构体,用于形成多个注塑卡槽140,其中每个注塑卡槽都能在中间位置和挠曲位置之间进行弹性挠曲。所示多个注塑卡槽140具有相邻关系,默认情况是返回中间位置(非挠曲位置)。即多个注塑卡槽140属于常闭式。多个注塑卡槽140用于形成相邻模腔101的一个密封部分145(图4)。上述内容可以进一步参考图6A和7A以进行深入了解,其中所示多个注塑卡槽140紧密闭合在模制品102的周围(即这些视图均涉及使模制品102成型的第一部分叠模110的配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个注塑卡槽140则可以弹性挠曲到挠曲位置,如图6E和7E所示,其中多个注塑卡槽采用相互间隔的配置形式,便于使模制品102从中脱模(即形成二者之间的间隙,以使模制品102的密封部分103足以通过)。
多个注塑卡槽140在夹头116的管状体上的组成方式或配置方式不受严格限制,并可以形成多个穿过管状体的第一径向切槽146,该切槽从第一端(即自由端)沿着一段管状体延伸。
现在参考第一部分叠模110的操作顺序,如图6A~6E所示,更具体而言是图6C、6D和6E,可以发现夹头116可以滑动方式布置在外模芯114的周围,以便沿着叠模106的主轴线“A”调整其相对再定位,从而使模制品102从外模芯114上脱模。上述操作顺序随后将作详细介绍。相对再定位由夹头116利用所连接的顶出驱动器137(图3)沿着主轴线“A”的相对位移来实现。更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顶出驱动器137与第一模具底板130相连,并包含一个第一驱动板135和一个第二驱动板136,二者可以通过紧固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便将夹头116的法兰部分149(图2)夹紧在二者之间的底座128中(图3)。第一驱动板135和第二驱动板136可以轮流连接到一个驱动装置(无图示)进行位移,从而可沿着夹头注塑位置(图6A-多个注塑卡槽140处于中间位置)与顶出位置(图6E-多个注塑卡槽140处于挠曲位置)之间的主轴线“A”移动夹头116。驱动装置的类型和位置不受严格限制,同样可以包括一个与注塑机(无图示,可与顶出驱动器137相连)相连的顶出装置(无图示)和/或一个与第一模具底板130相连的机电式、气动式、液压式或其他同类驱动器(无图示)。
如图2和4所示,夹头锥面144可以位于多个注塑卡槽140的外部。夹头锥面144可与第一模具底板130(图3)的模芯座118上的锁定锥面160协同操作,并使夹头116布置在夹头的注塑位置(图6A),从而使得多个注塑卡槽140能在中间位置锁在一起,以便在将成型材料注入模腔101的步骤中使注塑卡槽保持相邻。多个注塑卡槽140偏移形成相邻关系(即中间位置)的技术影响可以包括:最大限度减少了夹头锥面144和/或锁定锥面160的磨损,因为随着外模芯114沿着主轴线“A”移动,这些表面具有有限的滑动。
模芯座118的结构中包含一个从内部形成锁定锥面160的环形体。如图3所示,可以进一步发现模芯座118配置在第一模具底板130的前板139中。前板139可以通过一个机架板138进一步连接(紧固到)一个模芯板131,二者均是第一模具底板130的组件,并能以此引导夹模力,其中前板139的正对面191与第二半模具98的辅助正对面193协同为第一半模具96与第二半模具98之间提供一个扁平界面。
如图2所示,夹头116可以进一步含有多个固定卡槽148,该卡槽可在安装位置(即中间位置,如图示)与装配位置(即向内挠曲位置,无图示)之间进行弹性挠曲,以使夹头116的法兰部分149布置在顶出驱动器137(图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替代透视图。多个固定卡槽148在夹头116的管状体上的排列方式或配置方式不受严格限制,并可以形成多个穿过管状体的第二径向切槽147,该切槽从第二端(即与顶出驱动器137配合操作的夹头116的相邻端)沿着另一段管状体延伸。同样,可以选择每个第二径向切槽147的宽度,以确保法兰部分149在多个固定卡槽148布置在装配位置(无图示)时充分挤压,以使法兰部分149布置在底座128中。带有多个第二径向切槽147的夹头116的一部分管状体其另一个技术影响可以是赋予多个注塑卡槽140额外的弹性,从而使所需的相关弹性可以施加在最小长度的夹头116上。
进一步考虑多个注塑卡槽140从中间位置进行弹性挠曲的要求,正如前文所述,第一部分叠模110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利用了夹头116和外模芯114的相对再定位,以便进一步实现多个注塑卡槽140的挠曲。参考图4和图5所示,可以发现非限制性实施例采用了前述内容,即提供了一个与各个注塑卡槽相连的凸轮随动件142和一个与外模芯114相连的凸轮150,其中每个凸轮随动件142与凸轮150协同操作,以随着夹头116和外模芯114的相对再定位而使多个注塑卡槽140处于中间位置与挠曲位置之间。由于没有特定限制,所以每个注塑卡槽140上的凸轮随动件142可以作为一个内部第一槽,其中一个轴承170(比如滚球轴承)可以沿着该槽滚动,从而与外模芯114所连的凸轮150实现连接。同样,由于没有特定限制,凸轮150可以作为多个第二槽而穿过外模芯114的外表面,或者更具体而言,沿着模芯底部190的外表面进行布置,如图5所示,其中每个第二槽包括一个额外加工的型面深度,其中一个轴承170可沿着该深度旋转跳动(即升高和降低),夹头116则相对于外模芯114作往复运动,从而改变多个轴承170从相应的第二槽中伸出的程度。与此相反,凸轮随动件142有一个基本不变的深度(尽管不是任何时侯都需要),以此改变多个轴承170从第二个槽伸出的程度,从而造成多个注塑卡槽140执行相关操作(即挠曲)。关于上述内容,请参考图6A~6E所示的操作顺序。第二个槽的型面不受严格限制,但如非限制性实施例所示,可以包括“S1”、“S2”、“S3”多个步骤,以使多个注塑卡槽140分阶段进行挠曲。
在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无图示),凸轮150和凸轮随动件142可以交换位置,其中凸轮150与多个注塑卡槽140相连,而凸轮随动件则与外模芯114相连。
如图4所示,可以发现夹头116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连接脱模环117,其中脱模环117以滑动方式配置在安装槽141中(共同位于多个注塑卡槽140的内部)。脱模环117用于形成带有叠模106的模腔101的底部部分143。参考图6A~6E所示的操作顺序,可以发现多个注塑卡槽140以弹性方式挠曲到中间位置(图6A)与挠曲位置(图6E)之间时,脱模环117与安装槽141之间在使用中存在相对滑动。依靠具有整体构造的脱模环117(无间隙的单个脱模环),能在整个操作顺序期间定位在模制品102的底部部分105的下方,从而有助于在模制品102的整个脱模及随后的顶出过程中从下方提供支撑和推动,从而因脱模而对模制品102造成的损坏风险可以降到最低。更具体而言,不是利用全部的顶出力从外模芯114中经过模制品102(与多个注塑卡槽140的桥接部分151相接触)的侧壁部分111顶出模制品102,而是使一部分顶出力通过与脱模环117相接触的底部部分105来施加,以此避免向侧壁部分111施力过多(即力量过大而造成模制品102发生塑性变形)。
下面介绍内模芯112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请参考图3和图4所示。内模芯112配有一个通常为管状的组件,该组件一端封闭。封闭端的表面用于形成模腔101的内模芯部分199。内模芯112的中空内部提供了冷却液的循环空间115,以便冷却其上方的模制品102。内模芯112可以固定在第一模具底板130上,如图所示,其中第一模具底板130还包括一个固定板132,能够通过紧固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到模芯板131,以便夹紧二者之间的内模芯112的法兰部分。
下面进一步介绍外模芯114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请参考图3、4和5。外模芯114可能包括模芯底部190和模芯顶部192,其中模芯顶部192用于形成模腔101的外模芯部分198。模芯底部190和模芯顶部192都以滑动方式布置在内模芯112的周围,以沿着外模芯注塑位置(图6A)与第一脱模位置(图6B)之间的叠模106的主轴线“A”调节其相对运动。模腔101可将外模芯114配置在外模芯的注塑位置,其中模制品102的密封部分107可在外模芯114配置在第一脱模位置时从内模芯112上脱模。另外,模芯顶部192可以在模芯底部190配置在行程极限时以滑动方式连接到模芯底部190的自由端,以沿着主轴线“A”调节其相对再定位,其中模芯顶部192可以自由地与模制品102继续滑动,穿过第一脱模位置(图6B),然后到达第二脱模位置(图6D)。按此方式,模芯顶部192能在多个注塑卡槽140向挠曲位置挠曲时继续与夹头116一同串联移动,以使模制品102在多个注塑卡槽140至少已部分释放了模制品的密封部分103之后从模芯顶部192开始脱模(图6D、7D和8B)。
更具体而言,由图3可知,模芯底部190可能包括一个管状体,所述管状体以滑动方式布置在内模芯112的周围,并且滑动连接到主模具底板130,以便沿着外模芯注塑位置(图6A)与第一脱模位置(图6B)之间的叠模106的主轴线“A”调节其相对运动。更具体而言,第一模具底板130包括一个模芯固定器134,其中模芯固定器134包括第一固定板132和第二固定板133,两个固定板通过紧固件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一起,从而使模芯底部190的法兰部分卡接在二者之间的一个安装槽中。另外,弹性组件197也可与模芯固定器134和外模芯114相连,其中弹性组件197配置在模芯底部190下方的模芯固定器134的安装槽中,以使外模芯114(即模芯底部190及其所连模芯顶部192)随着夹头116从夹头注塑位置(图6A)开始移动而偏向第一脱模位置(图6B)。
同样,参考图3可知,模芯顶部192还可包括一个管状体,该管状体以滑接方式配置在内模芯112的周围,以便沿着外模芯注塑位置(图6A)与第二脱模位置(图6D)。参考图5可知,管状体的表面形成模腔101的外模芯部分198。另外,模芯底部190和模型顶部192的管状体可以分别通过其上的键槽196和键194的联动结构以滑动方式连接在一起,其中键194能在键槽196中沿着叠模106的主轴线‘A’滑动,以调整第一脱模位置(图6C和8A)与第二脱模位置(图6D和8B)之间的模芯顶部的运动。模芯顶部192滑接到模芯底部190的方式不受严格限制,比如,根据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无图示),键194和键槽196的位置可以颠倒,可以分别由模芯底部190和模芯顶部192另外确定。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模芯底部190和模芯顶部192的制造材料不受严格限制,但最好选用导热性相对较高且/或耐磨损的材料来制造模芯顶部192。
在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无图示),外模芯114可以包括一个普通管状体,用于至少提供与模芯底部190和模芯顶部192(即在提供单独的滑接式模芯顶部192的情况下,位于第二脱模位置之前)有关的上述部分特征。
如图4所示,可以发现第一部分叠模110还可包含一个空气分配器172,用以执行气动功能。空气分配器172在两个槽之间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通道,其中两个槽可从外部穿过内模芯112的外部柱形表面与模芯底部190(一个环形密封189)和模芯顶部192的联动内部柱形表面。环形密封189包括一个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管状体,这两部分可在辅助密封座中进行配置,并分别位于模芯顶部192和模芯底部190中。上下两部分管状体与辅助密封座配合操作,在模芯底部190和模芯顶部192的相对运动期间提供气密性密封。空气分配器172还可包括一个出气口173(图6B),该出气口会在空气分配到模制品102的后侧而使外模芯114向第一脱模位置移动时露出,出气口173可以包括一个凹槽,该凹槽位于模芯顶部192的内部。
气动功能可以是利用每个模制品102后侧的空气从第一部分叠模110中顶出模制品102。气动功能还可以包括协助模制品102的密封部分107(图6B)从外模芯114与内模芯112之间脱模。另外,气动功能还可以包括释放模制品102与内模芯112及外模芯114之间的真空度。
气源129(图3)可以连接一个压力调节器(无图示),以便调节气动功能的性能。比如,调节气压会对模制品102顶出距离的调节产生技术影响。
请参考图9A,图中所示是第一部分叠模210的另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第一部分叠模210与上文所述的第一模具底板130和第二模具底板120都兼容。第一部分叠模210的结构和操作类似于上文所述的第一部分叠模110,因此随后只详细介绍二者的区别。
第一部分叠模210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广泛包括一个内模芯212、一个外模芯214和一个夹头216。夹头216与夹头116类似,含有多个注塑卡槽240。第一部分叠模210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利用了夹头216与外模芯214的相对再定位情况,以进一步实现多个注塑卡槽240的挠曲性。参考图9A~9D可知,非限制性实施例利用了前述内容,即提供了一个凸轮随动件242(与各个注塑卡槽相连)和一个凸轮250(与外模芯214相连),其中每个凸轮随动件242与凸轮250协同操作,随着夹头216与外模芯214的相对再定位,以使多个注塑卡槽240位于中间位置(图9A)与挠曲位置(图9D)之间。每个注塑卡槽240上的凸轮随动件242可以作为一个内部锥凸,与外模芯214外部锥凹配合操作。
现在介绍叠模306另一个非限制性替代实施例的构造和操作,请参考图10、11和12A。叠模306的结构类似于图3所示的叠模106,同样包括一个第一部分叠模310(含有一个内模芯112)、一个外模芯314和一个夹头316(包含多个注塑卡槽340)。如上所述,下文只会详细介绍二者的结构和操作的不同之处。
如图10所示,区别之一是夹头316能使多个注塑卡槽340以相邻关系进行布置,并会弹性挠曲到挠曲位置。即多个注塑卡槽340为常开式。
另一个区别是每个注塑卡槽340上的凸轮随动件342可以作为一个外部第一槽。同时,如图11所示,凸轮250可以作为一个沿模芯座218的内表面形成的第二槽。但是,与上文所述类似,凸轮随动件342与凸轮250通过一个轴承170相连,如图12A-12E所示,其中凸轮随动件342和凸轮250的第一槽和第二槽的型面可使轴承170发生旋转跳动,以使多个注塑卡槽340随着夹头316与模芯座沿着主轴线“A”进行相对再定位而位于挠曲位置(图12A)与中间位置(图12E)之间。
下面简要介绍第一部分叠模310的操作,如图12A~12E所示。
如图12A所示,第一部分叠模310的配置与已打开的注塑模具相同,其中内模芯112、外模芯314及夹头316配置在各自的注塑位置,并使模制品102配置在其中。在该配置中,多个注塑卡槽340通过夹头锥面344与锁定锥面260之间的接触而相邻。
如图12B所示,第一部分叠模310的配置与模制品102的初始顶出阶段相同。更具体而言,外模芯314和夹头316已沿着主轴线“A”相对于内模芯112重新定位在脱模位置,其中模制品102的密封部分107从内模芯112上脱模。同样,凸轮250和凸轮随动件342也可以进行型面加工,如图所示,以使多个注塑卡槽340在密封部分107的整个脱模过程中保持与模制品102的支撑接触。也就是说,多个注塑卡槽340可在该阶段稍微打开,以允许模制品102在密封部分107的脱模过程中进行膨胀,可以对比图12A与图12B之间的安装槽341中的脱模环217的位置来理解。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凸轮250和凸轮随动件342也可以进行型面加工,以便至少在该阶段的某一段时间内最大程度减少夹头锥面344与锁定锥面260之间的滑动接触,其技术影响是减少其中的磨损。
参考图12C和12D所示,第一部分叠模310的配置与模制品102的后期顶出阶段相同。更具体而言,随着外模芯316到达其脱模位置,夹头316进一步沿着主轴线“A”向顶出位置进行再定位,其中模制品102则从外模芯314上脱模。同样,凸轮250和凸轮随动件342可以进一步进行型面加工,如图所示,以使多个注塑卡槽340可以进一步打开,从而允许模制品102在顶出期间膨胀,但仍保持支撑接触,虽然接触面积有所减少。
如图12E所示,所示第一部分叠模310的配置处于模制品102顶出结束时。更具体而言,夹头316已沿主轴线“A”再定位在顶出位置中,而模制品102不再与其接触。同样,凸轮250和凸轮随动件342可以进一步进行型面加工,如图所示,以使多个注塑卡槽340充分打开,从而使模制品102的密封部分103从中释放。
要注意的是,前述内容已经概括了部分更为确切的非限制性实施方案。这些非限制性实施例可用在许多应用中。因此,尽管这些说明是针对特定的配置和方法,但这些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意图和概念可能也适合和适用于其他的配置和应用。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修改所公开的非限制性实施例。所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应视为只是阐述了一些更为突出的特征和应用构成。通过以不同的方式应用这些非限制性实施例,或者按照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对其修改,可以获得其他的有利结果。这包括在本说明书中明确设想的各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之间混合和搭配特征、要素及/或功能,除非上文另有说明。

Claims (39)

1.一种成型装置,其中包括:
一个叠模(106)所用的夹头(116,216),所述叠模可在注塑模具(100)中进行配置,以形成模制品(102)的注塑模腔(101),其中夹头(116,216)含有多个注塑卡槽(140),这些注塑卡槽能在中间位置与挠曲位置之间进行弹性挠曲,所述多个注塑卡槽(140)处于相邻位置,以形成在中间位置进行布置时的模腔(101)的一个密封部分(145),其中多个注塑卡槽(140)相互隔离,以使在挠曲位置布置时的模制品(102)脱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夹头(116,216)是叠模(106)的第一部分叠模(110,210)的一个组件,其中第一部分叠模(110,210)与注塑模具(100)的第一半模具(96)相连;
夹头(116,216)拥有一个管状体,该管状体可以滑动方式配置在第一部分叠模(110,210)的外模芯(114,214)的周围,以便沿着叠模(106)的主轴线(“A”)调节其相对再定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每个注塑卡槽(140)包括一个凸轮随动件(142,242)和一个凸轮(150,250)中的之一,其可与凸轮随动件(142,242)以及与外模芯(114,214)中的同凸轮(150,250)协同作用的另一个相连,以便随着夹头(116,216)和外模芯(114,214)的相对再定位,使多个注塑卡槽(140)处于中间位置与挠曲位置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多个注塑卡槽(140)的每一个上的凸轮随动件(142)用作内部第一槽,其中多个轴承(170)中的一个可以沿着该槽滚动,以此与外模芯(114)上的凸轮(150)实现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型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部分叠模(110)的外模芯(114),其中外模芯(114)形成模腔(101)的外模芯部分(198);以及
凸轮(150)被用作被限定在外模芯(114)的外表面中的多个第二槽,其中每个第二槽包括一个额外的型面深度,其中多个轴承(170)的一个可沿着该深度旋转跳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包括:
外模芯(114)包括一个模芯底部(190)和一个模芯顶部(192),其中模芯顶部(192)以滑动方式连接到模芯底部(190),以便沿着叠模(106)的主轴线(“A”)调节其相对再定位;
其中模芯顶部(192)用于形成模腔(101)的外模芯部分(198),随叠模(106)布置在注塑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包括:
模芯底部(190)含有一个键(194)和一个键槽(196)其中的之一,其中模芯顶部(192)含有键(194)和键槽(196)中的另一个,其中键(194)可在键槽(196)中沿着叠模(106)的主轴线(“A”)进行滑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包括:
一个夹头锥面(144)位于多个注塑卡槽(140)的外部,夹头锥面(144)可与模芯座(118)上的锁定锥面(160)协同操作,从而使多个注塑卡槽(140)可在中间位置与注塑位置的叠模(106)锁在一起;
模芯座(118)与第一半模具(96)的第一模具底板(130)相连。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夹头(116,216)进一步包含多个固定卡槽(148),该卡槽可在安装位置与装配位置之间进行弹性挠曲。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多个注塑卡槽(140)位于延伸穿过管状体的多个第一径向切槽(146)之间,其中多个第一径向切槽(146)从其第一端沿着一段管状体的长度进行延伸;和
多个固定卡槽(148)位于延伸穿过管状体的多个第二径向切槽(147)之间,其中多个第二径向切槽(147)从第二端沿着另一段管状体的长度进行延伸。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个脱模环(117),该脱模环以滑动方式布置在安装槽(141)中,其中安装槽共同位于多个注塑卡槽(140)的内部;
脱模环(117)用于形成模腔(101)的底部部分(143),随叠模(106)配置在注塑位置。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型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部分叠模(110,210)的一个内模芯(112,212),用于形成模腔(101)的内模芯部分199;
外模芯(114,214)以滑动方式布置在内模芯(112,212)的周围,以沿着叠模(106)的主轴线(“A”)调节其相对运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第一部分叠模(110,210)包含:
一个空气分配器(172),以便执行气动功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空气分配器(172)至少部分位于外模芯(114,214)与内模芯(112,212)之间,其中空气分配器(172)的出气口(173)随着外模芯(114,214)向第一脱模位置移动而出现;
其中气动功能可以包括下列一项或多项:1)使一部分模制品(102)从外模芯(114,214)与内模芯(112,212)之间脱模;2)使模制品(102)从第一部分叠模(110,210)中顶出;3)释放模制品(102)与内模芯(112)及外模芯(114)之间内的空间的真空度。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型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模具底板(130);
其中第一模具底板(130)包括:
一个模芯板(131),其中内模芯(112,212)固定在其上;以及
一个连接有模芯板(131)的模芯固定器(134),其中模芯固定器(134)能使外模芯(114,214)滑接在第一模具底板(130)上,以便沿着外模芯注塑位置与第一脱模位置之间的主轴线(“A”)调节外模芯(114,214)与夹头(116,216)之间的协调运动;
一个与夹头(116,216)相连的顶出驱动器(137),其中顶出驱动器(137)用于沿着夹头注塑位置与顶出位置之间的主轴线(“A”)移动夹头(116,216)。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型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个与模芯固定器(134)和外模芯(114,214)相连的弹性组件(197),其中配置弹性组件(197)是使外模芯(114,214)随着夹头(116,216)从夹头注塑位置开始移动而偏向第一脱模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型装置,进一步包括:
注塑模具(100),其中包括第二半模具(98)和置于其内的叠模(106)的第二部分叠模(120)。
18.一种成型装置,其中包括:
一个叠模(106)所用的夹头(116,216),所述叠模可在注塑模具(100)中进行配置,以形成模制品(102)的注塑模腔(101),其中夹头(116,216)含有多个注塑卡槽(140),这些注塑卡槽能在中间位置与挠曲位置之间进行弹性挠曲,所述多个注塑卡槽(140)协调,以形成在相邻位置进行布置时的模腔(101)的一个密封部分(145);
夹头(116,216)含有一个脱模环(117),该脱模环以滑接方式配置在安装槽(141)中,所述安装槽共同位于多个注塑卡槽(140)的内部,其中脱模环(117)用于形成模腔(101)的底部部分(143)。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多个注塑卡槽(140)以相邻方式配置在中间位置,并保持常闭状态。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多个注塑卡槽(140)以相邻方式配置在挠曲位置,并保持常开状态。
21.一种成型装置,其中包括:
一个叠模(106)所用的夹头(116,216),可在注塑模具(100)中进行配置,以形成模制品(102)的注塑模腔(101),其中夹头(116,216)包括:
一个管状体;
多个第一径向切槽(146),所述切槽延伸穿过管状体,并从其第一端沿着一段管状体的长度延伸;以及
多个第二径向切槽(147),所述切槽延伸穿过管状体,并从其第二端沿着另一段管状体的长度延伸;
其中多个注塑卡槽(140)由介于多个第一径向切槽(146)之间管状体的多部分形成,所述多个注塑卡槽(140)可在中间位置与挠曲位置之间进行弹性挠曲,所述多个注塑卡槽(140)协调,以形成在相邻位置进行布置时的模腔(101)的一个密封部分(145)。
22.一种成型装置,其中包括:
叠模(106,306)的第一部分叠模(110,310)所用的一个夹头(116,316),所述叠模(106,306)与一个注塑模具(100)相连,其中夹头(116,316)含有多个注塑卡槽(140,340),所述卡槽可在中间位置与挠曲位置之间进行弹性挠曲,其中多个注塑卡槽(140,340)协同,以形成在相邻布置时的模腔(101)的密封部分(145);
每个注塑卡槽(140,340)含有一个凸轮随动件(142,342),其同一个轴承(170)相协同,通过其以使凸轮随动件(142,342)连接到凸轮(150,250),以使其在处于中间位置和挠曲位置之间的使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型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部分叠模(110,310)的一个外模芯(114,314),用以形成模腔(101)的一个外模芯部分(198);
其中夹头(116,316)有一个管状体,可以滑动方式布置在外模芯(114,314)周围,以便沿着叠模(106,306)的主轴线(“A”)调节其相对再定位。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每个注塑卡槽(140)上的凸轮随动件(142)位于其内部;
外模芯(114)设置有与轴承(170)协同以连接到凸轮随动件(142)的凸轮(150);
其中凸轮随动件(142)和凸轮(150)经过型面加工,以使多个注塑卡槽(140)在处于中间位置和挠曲位置之间被使用,随着夹头(116)和外模芯(114)沿着主轴线(“A”)进行相对再定位,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每个注塑卡槽(140)上的凸轮随动件(142)作为内部第一槽,轴承(170)可沿该槽滚动;并且
凸轮(150)作为外模芯(114)的外表面中的多个第二槽。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凸轮(150)和凸轮随动件(142)中的至少至少一个具有型面,沿其轴承(170)出现旋转跳动。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外模芯(114)包括一个模芯底部(190)和一个模芯顶部(192),其中模芯顶部(192)以滑动方式连接到模芯底部(190),以便沿着叠模(106)的主轴线(“A”)调节其相对再定位;
其中模芯顶部(192)用于形成模腔(101)的外模芯部分(198),随叠模(106)布置在注塑位置。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模芯底部(190)含有一个键(194)和一个键槽(196)中的之一,其中模芯顶部(192)含有键(194)和键槽(196)中的另一个,其中键(194)可在键槽(196)中沿着叠模(106)的主轴线(“A”)进行滑动。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型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个模芯座(118,218);
一个锁定锥面(160,260),位于模芯座(118,218)的内部;
一个夹头锥面(144,344),位于多个注塑卡槽(140,340)的外部;
锁定锥面(160,260)和夹头锥面(144,344)相协同,以将多个注塑卡槽(140,340)以相邻方式锁在一起,随叠模(106,306)的布置沿着主轴线(“A”)处于注塑位置。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每个注塑卡槽(340)上的凸轮随动件(342)位于其外部;
模芯座(218)含有与轴承(170)协同以连接到凸轮随动件(342)的凸轮(250);
其中凸轮随动件(342)和凸轮(250)经过型面加工,以使多个注塑卡槽(340)随着夹头(316)和模芯座(218)沿着主轴线(“A”)进行相对再定位而在中间位置和挠曲位置之间使用。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每个注塑卡槽(340)上的凸轮随动件(342)作为外部第一槽,轴承(170)可沿该槽滚动;并且
凸轮(250)可以作为一个沿着模芯座(218)的内表面形成的第二槽。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至少一个凸轮(150)和凸轮随动件(142)中的之一具有型面,能使轴承(170)沿其出现旋转跳动。
33.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多个注塑卡槽(140)位于延伸穿过管状体的多个第一径向切槽(146)之间,其中多个第一径向切槽(146)从第一端沿着一段管状体的长度进行延伸。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夹头(116,216)进一步包含多个固定卡槽(148),该卡槽可在安装位置与装配位置之间进行弹性挠曲,
多个固定卡槽(148)位于延伸穿过管状体的多个第二径向切槽(147)之间,其中多个第二径向切槽(147)从第二端沿着另一段管状体的长度进行延伸。
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成型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部分叠模(110,210)的一个内模芯(112,212),用于形成模腔(101)的内模芯部分(199);
外模芯(114,314)可以滑动方式布置在内模芯(112,212)的周围,以沿着叠模(106)的主轴线(“A”)调节其相对运动。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成型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个脱模环(117,217),该脱模环以滑动方式布置在安装槽(141,341)中,其中安装槽共同位于多个注塑卡槽(140)的内部;
脱模环(117,217)用于形成模腔(101)的底部部分(143),随叠模(106)布置在注塑位置。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第一部分叠模(110,210)进一步包括:
一个空气分配器(172),以执行气动功能。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成型装置,其中:
空气分配器(172)至少部分位于外模芯(114,314)与内模芯(112,212)之间,其中空气分配器(172)的出气口(173)随着外模芯(114,314)向第一脱模位置移动而出现;
其中气动功能可以包括下列一项或多项:1)使一部分模制品(102)从外模芯(114,314)与内模芯(112,212)之间脱模;2)使模制品(102)从第一部分叠模(110,210)中顶出;3)释放模制品(102)与内模芯(112)及外模芯(114)之间内的空间的真空度。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成型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个第一模具底板(130),其中第一部分叠模(110,310)可以配置形成注塑模具(100)的第一半模具(196);
其中第一模具底板(130)包括:
一个模芯板(131),其中内模芯(112,212)固定在其中;以及
一个连接有模芯板(131)的模芯固定器(134),其中模芯固定器(134)能使外模芯(114,314)滑接在第一模具底板(130)上,以便沿着外模芯注塑位置与第一脱模位置之间的主轴线(“A”)调节外模芯(114,314)与夹头(116,216)之间的协调运动;
一个与夹头(116,216)相连的顶出驱动器(137),其中顶出驱动器(137)用于沿着夹头注塑位置与顶出位置之间的主轴线(“A”)移动夹头(116,216);
一个通过机架板(138)与模芯板(131)相连的前板(139),其中模芯座(118)配置在前板(139)中。
CN2010800353662A 2009-08-17 2010-06-16 注塑装置 Pending CN1024705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3441009P 2009-08-17 2009-08-17
US61/234,410 2009-08-17
US28726609P 2009-12-17 2009-12-17
US61/287,266 2009-12-17
PCT/CA2010/000876 WO2011020171A1 (en) 2009-08-17 2010-06-16 Mold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0585A true CN102470585A (zh) 2012-05-23

Family

ID=43606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53662A Pending CN102470585A (zh) 2009-08-17 2010-06-16 注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35102A1 (zh)
EP (2) EP2467245A4 (zh)
CN (1) CN102470585A (zh)
CA (1) CA2769117C (zh)
WO (1) WO20110201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29167A1 (en) * 2011-08-30 2013-03-07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A stripper sleeve
CN104185542B (zh) * 2012-03-29 2016-05-11 赫斯基注塑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空气阀的模具堆叠
CA2989900C (en) 2015-07-08 2021-08-10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es
CN107708959B (zh) * 2015-07-08 2019-10-01 赫斯基注塑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注塑机的模具堆叠
US10695966B2 (en) * 2016-05-13 2020-06-3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pparatus for molding hollow workpieces
US10322538B2 (en) 2016-05-13 2019-06-1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rocess for molding hollow workpiec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47548A (en) * 1962-05-28 1966-04-26 Roehr Metals & Plastics Compan Apparatus for making a molded article
US3655323A (en) * 1970-03-09 1972-04-11 Oasis Electronics Molding die structure
US3660001A (en) * 1968-11-06 1972-05-02 George L Roehr Molding apparatus with positive collapse core
CN1112050A (zh) * 1994-03-23 1995-11-22 布罗得维公司 模芯和推出器组件
EP0825009A1 (de) * 1996-08-21 1998-02-25 Schöttli Ag Spritzgiesswerkzeug zur Herstellung von Drehverschlüss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2806A (en) * 1981-05-15 1983-11-01 The Broadway Companies, Inc. Parison ejector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US4533312A (en) * 1982-12-27 1985-08-06 Holdt J W Von Simplified collapsible mold core
US5353165A (en) * 1992-09-15 1994-10-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One piece viewfinder and fabrication process
US5281385A (en) 1992-10-21 1994-01-25 Sunbeam Plastics Corporation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 for threaded tamper indicating closures
US5387389A (en) 1993-12-23 1995-02-07 Roehr Tool Corporation Injection molding method and system with expandable cavity element
EP1559531A1 (de) * 2004-01-30 2005-08-03 Kramer AG Einsatz für ein Spritzgusswerkzeug und Spritzgusswerkzeug mit diesem Einsatz
EP1905566B1 (en) * 2006-09-26 2009-11-11 GEFIT S.p.A. Mould for manufacturing sealing cap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47548A (en) * 1962-05-28 1966-04-26 Roehr Metals & Plastics Compan Apparatus for making a molded article
US3660001A (en) * 1968-11-06 1972-05-02 George L Roehr Molding apparatus with positive collapse core
US3655323A (en) * 1970-03-09 1972-04-11 Oasis Electronics Molding die structure
CN1112050A (zh) * 1994-03-23 1995-11-22 布罗得维公司 模芯和推出器组件
EP0825009A1 (de) * 1996-08-21 1998-02-25 Schöttli Ag Spritzgiesswerkzeug zur Herstellung von Drehverschlüss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67245A1 (en) 2012-06-27
CA2769117A1 (en) 2011-02-24
US20120135102A1 (en) 2012-05-31
CA2769117C (en) 2013-10-22
WO2011020171A1 (en) 2011-02-24
EP2467245A4 (en) 2013-03-13
EP2664435A1 (en)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0585A (zh) 注塑装置
US4822553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rmoforming a plastic article having an undercut
CA1242859A (en) Method for blow-molding a container having a neck- portion with internal attachment means
CN102858514B (zh) 造模设备
US7514031B2 (en) Suction sleeve extension for a take-off device
US9034242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lastic article and blow mould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CN102802916A (zh) 用于制造塑料制品的方法以及吹塑模具
EP2822749B1 (en) Annular die and method for extrusion
CN102806655B (zh) 塑料材料预制件的拉伸吹塑装置和设备及陶瓷构件的应用
AU2009207835B2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blowmolded container products from plastic material
US20020086080A1 (en) Apparatus for molding plastic caps
JP6078257B2 (ja) 二重容器、二重容器成形用プリフォーム、及び二重容器の製造方法
US20240140005A1 (en) Mould for the production of closures in compression moulding machines
AU2006309262C1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compression molding closure shells
WO2016143129A1 (ja) 内面螺旋条付き容器、内面螺旋条付き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US7455518B2 (en) Injection molding
US10493684B2 (en) Composite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method, molding die, and composite contai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