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0561A - 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及材料混配供给方法 - Google Patents

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及材料混配供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0561A
CN102470561A CN2010800309797A CN201080030979A CN102470561A CN 102470561 A CN102470561 A CN 102470561A CN 2010800309797 A CN2010800309797 A CN 2010800309797A CN 201080030979 A CN201080030979 A CN 201080030979A CN 102470561 A CN102470561 A CN 102470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ed
mentioned
metering
supply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09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0561B (zh
Inventor
花冈一成
上田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TS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0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0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0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0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8Feeding the material into the injection moulding apparatus, i.e. feeding the non-plastified material into the injection unit
    • B29C45/1866Feeding multiple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29B7/30Mixing; Kneading continuous, with mechanical mixing or kneading devices
    • B29B7/58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B7/6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feeding, e.g. end guides for the incoming material
    • B29B7/603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feeding, e.g. end guides for the incoming material in measured doses, e.g. proportioning of several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7/00Mixing; Kneading
    • B29B7/74Mixing; Kneading using other mixers or combinations of mixers, e.g. of dissimilar mixers ; Plant
    • B29B7/78Mixing; Kneading using other mixers or combinations of mixers, e.g. of dissimilar mixers ; Plant by gravity, e.g. falling particle mix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1/00Handling, e.g. 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storage of plastics material before moulding; Automation, i.e. automated handling lines in plastics processing plants, e.g. using manipulators or robots
    • B29C31/04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moulded, e.g. into a mould cavity
    • B29C31/06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moulded, e.g. into a mould cavity in measured doses, e.g. by weigh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1/00Handling, e.g. 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storage of plastics material before moulding; Automation, i.e. automated handling lines in plastics processing plants, e.g. using manipulators or robots
    • B29C31/02Dispensing from vessels, e.g. hop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1/00Handling, e.g. 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storage of plastics material before moulding; Automation, i.e. automated handling lines in plastics processing plants, e.g. using manipulators or robots
    • B29C31/04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moulded, e.g. into a mould cavity
    • B29C31/10Feeding of the material to be moulded, e.g. into a mould cavity of several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285Feeding the extrusion material to the extru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285Feeding the extrusion material to the extruder
    • B29C48/288Feeding the extrusion material to the extruder in solid form, e.g. powder or granules
    • B29C48/2886Feeding the extrusion material to the extruder in solid form, e.g. powder or granules of fibrous, filamentary or filling materials, e.g. thin fibrous reinforcements or fi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K2105/06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contain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inserts
    • B29K2105/12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contain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inserts of short lengths, e.g. chopped filaments, staple fibres or brist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K2105/06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contain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inserts
    • B29K2105/16Fillers

Abstract

材料混配供给装置(1)具备:信号生成部(62a),生成规定的成形结束预定信号;贮存部(50),设置在成形机的材料投入口(9a)的上部侧;待机量检测机构,检测从计量机(20)起到所述贮存部的上游侧为止的材料的待机量(M);计量次数控制机构(61),基于规定的程序,计算接收到所述成形技术预定信号后到成形结束为止在所述成形机中需要的材料的需要量(W),从该需要量中减去所述待机量,计算与其剩余需要量(RW)对应的剩余需要计量次数(N),在所述计量机中执行该剩余需要计量次数的计量,使之后的计量动作停止。

Description

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及材料混配供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多种粉粒体材料以规定比例进行混配后供给到成形机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及材料混配供给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多种粉粒体材料以规定比例进行混配,并将该已混配的材料供给到成形机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已知有如下那样构成的装置,即,该装置将从分别贮存有多种粉粒体材料的多个材料供给机供给来的各粉粒体材料,在设置了负载传感器等传感器的一个成批式计量机中进行计量,以使各粉粒体材料成为预先设定的质量比。构成为,由上述计量机计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在该计量机的下游侧的混合滚筒(混合用容器)等混合机构中被混合后被供给至成形机等供给对象(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0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为了能够应用在各种成形机或成形机中的各种运转方式中,一般而言,能够向成形机供给的、混配供给装置自身的材料混配供给能力,被预先设定得充分大于在成形机中每单位时间处理的材料的处理能力。例如,为了能够迅速地应对来自成形机侧的请求,将在计量机中1次计量的1批次量设定为比较大,并在各部(计量机下游侧的料斗等贮存部)中贮存了与其批次量相应的量(1批次量至多批次量等)。此外,如果在计量机下游的各部(计量机或贮存部)中材料变没,则立即进行计量和补充,使材料在各部中待机。
在这样的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在进行材料更换或各材料的质量比变更、成形品变更(模具变更)等制造批号变更时、在运行结束时等成形结束时,由于在计量机下游的各部中待机并保持的材料已经是多种材料混配在一起,因此难以再利用,废弃的量变多。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成形结束时已混配的材料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及材料混配供给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将从分别贮存有多种粉粒体材料的多个材料供给机供给来的各粉粒体材料,在计量机中以使各粉粒体材料成为预先设定的质量比的方式进行计量,并将由混合机构混合后的材料供给到成形机,其特征在于,具备:信号生成部,生成规定的成形结束预定信号;贮存部,设置在所述成形机的材料投入口的上部侧;待机量检测机构,检测从所述计量机起到所述贮存部的上游侧为止的材料的待机量;以及计量次数控制机构,基于规定的程序,计算从接收到所述成形结束预定信号后到成形结束为止在所述成形机中需要的材料的需要量,从该需要量中减去所述待机量,计算与该剩余需要量对应的剩余需要计量次数,在所述计量机中执行该剩余需要计量次数的计量,使之后的计量动作停止。
在此,上述粉粒体材料是指粉末体和颗粒体状的材料,但是也包括微小薄片状、短纤维片状、条状的材料等。
此外,作为上述材料,可以是树脂颗粒、树脂纤维片等合成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木质材料、药品材料、食品材料等任意的材料。
在本发明的所述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贮存部中设有材料传感器,该材料传感器对材料料位(level)降低至规定料位的情况进行检测,所述计量次数控制机构计算所述材料传感器的检测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机量,以使该材料待机量包含在所述待机量中的方式计算所述剩余需要量。
在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计量次数控制机构将从所述成形结束预定信号起到所述材料传感器的材料请求信号为止的期间在所述成形机中处理的量减去,来计算所述需要量。
在本发明的所述任一个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在供给对象的成形机是注塑成形机的情况下,还具备操作部,该操作部用于输入该注塑成形机的1次喷射量和所述成形结束预定信号后的剩余喷射数。在该情况下,所述计量次数控制机构基于从所述操作部输入的1次喷射量和剩余喷射数来计算所述需要量即可。
在本发明的所述任一个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也可以是,还具备:处理能力检测机构,检测每单位时间在所述成形机中处理的材料的处理能力;混配供给能力检测机构,检测每单位时间能够向所述成形机供给的材料的混配供给能力;以及混配供给能力控制机构,基于规定的程序,比较所述处理能力和所述混配供给能力,在该混配供给能力与该处理能力相比是过剩的、且能够减少至规定基准时,以减少该混配供给能力的方式对该混配供给能力进行更新,来执行混配供给。
在该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混配供给能力控制机构减少在所述计量机中计量的1批次目标量,来减少所述混配供给能力。此外,该1批次目标量的减少也可以是,在减少所述1批次目标量之前,基于在所述计量机中1批次的计量所需要的时间和该1批次的目标量,计算该计量机中每单位时间能够计量材料的计量能力,基于该计量能力和所述处理能力,来减少所述1批次目标量。
此外,也可以是,能够执行第一待机模式和第二待机模式,所述第一待机模式中,在从所述计量机的下游侧输出材料请求信号之前,使所述计量机将材料待机;所述第二待机模式中,在输出所述信号之前,在该计量机中不使材料待机,在输出该信号之后,使计量开始。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所述混配供给能力控制机构将所述第一待机模式变更为所述第二待机模式,由此来减少所述混配供给能力。
此外,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材料混配供给方法中,将从分别贮存有多种粉粒体材料的多个材料供给机供给来的各粉粒体材料,在计量机中以使各粉粒体材料成为预先设定的质量比的方式进行计量,并将由混合机构混合后的材料供给到成形机,其特征在于,计算从所述计量机起到在所述成形机的材料投入口的上部侧设置的贮存部的上游侧为止的待机量、以及在规定的成形结束预定信号之后到成形结束为止在所述成形机中需要的材料的需要量,并且从所述需要量中减去所述待机量,计算与该剩余需要量对应的剩余需要计算次数,在所述计量机中执行该剩余需要计算次数的计量,使之后的计量动作停止。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所述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从所述需要量中减去所述待机量,计算与该剩余需要量对应的剩余需要计算次数,在所述计量机中执行该剩余需要计算次数的计量,停止之后的计量动作,所以,能够在输出了成形结束预定信号之后,以与需要量对应的合适的次数停止计量动作。因此,在成形结束时,能够减少与在从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的从所述计量机起到所述贮存部的上游侧为止待机并保持的已混配的材料大体相当的剩余材料,能够减少材料的浪费,并能够减少废弃量。
在本发明的所述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如果设置为,在所述贮存部中设有材料传感器,该材料传感器对材料料位降低至规定料位的情况进行检测,所述计量次数控制机构计算所述材料传感器的检测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机量,使该材料待机量包含在所述待机量中地计算所述剩余需要量,则能够进一步减少与该贮存部的检测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机量大体相当的剩余材料。
此外,在上述构成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如果设置为,所述计量次数控制机构将从所述成形结束预定信号起到所述材料传感器的材料请求信号为止的期间在所述成形机中处理的量减去,来计算所述需要量,则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即,在从成形结束预定信号起到材料传感器的材料请求信号为止的期间在成形机中处理的量,与输出成形结束预定信号的时刻的、贮存部的材料传感器的检测料位上部的材料相当,通过减去该材料的量来计算所述需要量,能够进一步减少与该材料大体相当的剩余材料。
换言之,在该装置中,所述计量次数控制机构使得从所述成形结束预定信号起到所述材料传感器的材料请求信号为止的期间在所述成形机中处理的量(输出成形结束预定信号的时刻的、贮存部的材料传感器的检测料位上部的材料)进一步包含在所述待机量中,来计算所述剩余需要量。
在本发明的所述任一个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如果设置为,将所述成形机设为注塑成形机,所述材料混配供给装置还具备操作部,该操作部用于输入该注塑成形机的1次喷射量和所述成形结束预定信号后的剩余喷射数,所述计量次数控制机构基于从所述操作部输入的1次喷射量和剩余喷射数来计算所述需要量,则能够达到以下效果。
即,由于具备输入1次喷射量和剩余喷射数的操作部,所以能够输入根据成形品直接得到的1次喷射量,从而能够计算正确的需要量。此外,能够通过用户侧的判断,与剩余成形量相应地输入剩余喷射数。
在本发明的所述任一个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如果设置为,还具备所述处理能力检测机构、所述混配供给能力检测机构、所述混配供给能力控制机构的结构,则能够达到以下效果。
即,与成形机的处理能力相对应地减少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的混配供给能力,从而能够减少在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的各部中待机并保持的已混配的材料。因此,在成形机紧急停止的情况下,或例如在通过用户的操作来输入成形结束预定信号时出现了操作被忘记或操作错误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剩余材料。
此外,本根据发明的所述材料混配供给方法,与上述本发明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所达到的效果同样,能够在成形结束时,减少从所述计量机起到所述贮存部为止待机并保持的已混配的材料(剩余材料),能够降低材料的浪费,并且能够减少废弃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系统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在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执行的基本动作的一例的概略时序图。
图4(a)是表示在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执行的成形机的处理能力检测功能的基本动作的一例的概略流程图,(b)是表示在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执行的计量机的计量能力检测功能的基本动作的一例的概略流程图。
图5(a)是表示在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执行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功能的基本动作的一例的概略流程图,(b)是用于说明该例的说明图。
图6(a)、(b)是用于说明在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执行的计量次数控制功能的基本动作的一例的概略流程图。
图7(a)、(b)是用于说明在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执行的计量次数控制功能的基本动作的其他例的概略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执行的计量次数控制功能的基本动作的又一其他例的概略流程图。
图9是表示在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执行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功能的基本动作的其他例的概略流程图。
图10(a)、(b)是用于说明在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中执行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功能的基本动作的又一其他例的概略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该例子中的第二待机模式的动作例的概略时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该例子中的第三待机模式的动作例的概略时序图。
图13(a)、(b)都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的变形例的系统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该材料混配供给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系统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1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粉粒体材料的混配供给装置、其动作例和变形动作例、以及变形例的说明图。
另外,在图1、图13及图14中,以实线示意性地示出了使气体(输送空气)、粉粒体材料流通的管路(气体管路、粉粒体材料输送管路等)。
此外,在图13和图14中,省略了详细的一部分附图标记。
图例的粉粒体材料的混配供给装置1如图1所示,具备:材料供给部10,将混配前的粉粒体材料向下游侧供给;一个计量机20,对从该材料供给部10供给的各粉粒体材料进行计量,以使各粉粒体材料成为预先设定的质量比(重量比);作为混合机构的混合滚筒30,对在该计量机20中计量后的粉粒体材料进行混合;临时贮存料斗40,对在该混合滚筒30中混合后的粉粒体材料临时进行贮存;加料料斗50,贮存从该临时贮存料斗40输送来的已混配的粉粒体材料;以及控制盘60。该加料料斗50的下端排出口与作为已混配材料的供给对象的注塑成形机9的材料投入口9a连通设置。
注塑成形机9省略了详细说明,使从材料投入口9a投入的已混配材料在缸体内熔融,并使熔融的1次喷射的量的树脂从缸体前端的喷嘴向模具(未图示)内注塑,从而成形树脂成形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混配供给装置1中,作为混配好的材料的供给对象,不限于成形合成树脂成形品的注塑成形机,也可以是将其他材料用的注塑成形机、或者挤压成形机、压缩成形机等其他成形机作为供给对象的方式。
材料供给部10具有分别贮存有多种混配前的粉粒体材料(在图例中有A材料、B材料、C材料及D材料这4种)的多个材料供给机11(11A、11B、11C、11D)。这些多种粉粒体材料例如在成形合成树脂成形品的情况下,能够列举出原始材料(virgin material)或粉碎材料、母料(masterbatch)、各种添加剂等。
各材料供给机11具备:用于贮存上述各材料的材料料斗12(12A、12B、12C、12D);以及设置于这些材料料斗12下端部的供给送料器(定量供给器)13(13A、13B、13C、13D)。
供给送料器13在图例中示出了具有马达等驱动部的螺旋式送料器13A、13B、13C、以及具有气缸等驱动部的滑动挡板(滑动闸门)式送料器13D。
这些各供给送料器13被设置成其材料排出口与后述的计量机20的计量料斗21上端的投入口相面对,从各供给送料器13分别独立地被依次供给的各材料,通过自重下落(自然下落)被投入到计量料斗21内而被计量。
另外,各供给送料器的结构不限于图例的情况,例如也可以是具有振动发生部的振动送料器、回转送料器、用刮板来刮取转台上的材料而供给微少量的微送料器等其他材料切取装置。
在各材料料斗12中设有材料传感器15((15A、15B、15C、15D)、(参照图2)),通过这些材料传感器15的材料请求信号进行各材料的输送控制。
此外,在各材料料斗12的上端部,设有对从材料箱(未图示)空气输送来的各材料进行捕集的捕集器14(14A、14B、14C、14D)。各捕集器14分别连接有在末端具有吸嘴5a的材料输送管5,这些吸嘴5a被插入各材料箱内。
向这些捕集器14的各材料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吸引鼓风机等吸引空气源2的吸引作用来进行吸引输送的方式。该吸引鼓风机2连接有吸引管3的一端,该吸引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输送材料切换阀4,该输送材料切换阀4连接有与材料数量对应的根数(在图例中为4根)的吸引管3。此外,该4根吸引管3分别与上述的各材料供给机11的各捕集器14连接。
上述的构成向材料供给部10输送材料的材料输送机构的吸引鼓风机2和输送材料切换阀4、以及材料供给部10中的各材料传感器15和各供给送料器13,如图2所述,经由信号线与作为控制部的CPU61连接,根据规定程序被进行控制。
即,在向各材料供给机11的材料输送动作中,如果从材料料斗12中的某个材料传感器15输出了材料请求信号,则切换输送材料切换阀4以使与存在材料请求的材料供给机11的捕集器14连接的吸引管3和吸引鼓风机2连通,使吸引鼓风机2起动,从而将贮存在与该材料料斗12对应的材料箱内的粉粒体材料经由材料输送管5向捕集器14输送。然后,在该捕集器14中被捕集,从捕集器14被投入并贮存在下方的材料料斗12中。
即,为了在这些各材料料斗12中在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动作过程中始终贮存有规定量以上的各材料,而通过各材料传感器15的材料请求信号,适当地对各材料供给机11进行各材料的输送和补充。
另外,从各材料箱向各材料供给机11的各材料的输送方式不限于吸引输送,也可以采用通过压缩机等压缩空气供给源进行压送的方式。
此外,材料供给机11的设置个数不限于图例的4个,也可以设置4个以外的多个。
计量机20具备:计量料斗21,接受来自上述各材料供给机11的材料;排出挡板23,对该计量料斗21的下端排出口进行开闭;负载传感器等重量(质量)传感器22,用于对投入到计量料斗21中的各材料进行计量。
这些负载传感器22和排出挡板23与上述的材料输送机构和材料供给部10同样地如图2所示,经由信号线与CPU61连接,与上述各材料供给机11一起,根据规定程序被进行控制而执行计量工序。
即,如图5(b)所示,如果将1批次目标量的初始设定值(初始设定时批次量)设定为6000g,并将各材料的混配比设定为A材料∶B材料∶C材料∶D材料=1∶5∶34∶60,则首先使贮存A材料的A材料供给机11A的供给送料器13A动作,使A材料投入到计量料斗21中,基于负载传感器22的计测值,对供给送料器13A进行反馈控制,若成为了目标设定值即60g,则使供给送料器13A停止而停止A材料的供给。以下,同样地对各材料供给机11进行驱动控制,独立地依次向计量料斗21投入并计量300g的B材料、2040g的C材料、直至3600g的D材料。如果将各材料分别计量到了目标设定值,则结束1批次量的计量工序。使计量机20下部的排出挡板23开放直到经过了规定的开放时间t3为止,在该计量机20中计量的已计量(已混配)的材料被向在计量机20下游侧设置的混合滚筒30排出。
另外,在对上述各供给送料器13进行驱动控制时,也可以考虑驱动停止时的落差量来进行驱动控制,或以使各材料的计量时的供给量阶梯地或连续地减少的方式进行驱动控制。
此外,上述开放时间t3可通过能够排出最大量(初始设定时批次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的程度的时间来适当设定。
进而,不限于计量4种材料的方式,也可以是计量4种以外的多种材料的方式。
从上述的计量机20排出的已计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被投入到混合滚筒30中并被混合。
该混合滚筒30具备:收容部31,收容被投入的材料;搅拌叶片32,用于搅拌来混合收容部31内的材料;搅拌用马达33,对搅拌叶片32进行旋转驱动;以及排出挡板34,对收容部31的下端排出口进行开闭。
该混合滚筒30的搅拌用马达33和排出挡板34与上述同样地如图2所示,经由信号线与CPU61连接,根据规定程序被进行控制而执行混合工序。
即,如果上述的计量机20的排出挡板23闭合并经过了规定的延迟时间,则对搅拌用马达33进行旋转驱动,从而进行搅拌和混合直到经过了规定的混合时间t5(参照图3)。若经过了混合时间t5,则将下部的排出挡板34开放直到经过了规定的开放时间t6(参照图3),将已混合(已混配)的材料向设置在混合滚筒30下游侧的临时贮存料斗40排出,结束混合工序。
另外,上述混合时间t5在如后所述那样使1批次目标量变更的方式中,可以与1批次目标量相对应地适当进行变更,此外也可以设为能够混合最大量(初始设定时批次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的程度的一定时间。
此外,上述开放时间t6与上述开放时间t3同样,能够通过能够排出最大量(初始设定时批次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的程度的时间来适当设定。
进而,构成为,在混合滚筒30中的混合工序之后,即在使排出挡板34开放、已混合材料的排出动作结束而将排出挡板34闭合之后,进行从计量机20向混合滚筒30的材料投入。
从上述的混合滚筒30排出的已混合的1批次量的材料,被投入到临时贮存料斗40中,并被贮存保持,直到出现来自下游侧的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的材料请求信号。
该临时贮存料斗40具备材料贮存部41和对材料贮存部41内有无材料进行检测的材料传感器42,至少能够贮存该混配供给装置1中的最大量(初始设定时批次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此外,材料传感器42构成为能够对至少最低批次量的材料的有无进行检测。
在该临时贮存料斗40的材料贮存部41的下端部设置的材料排出口连接有材料输送管8的一端。
材料输送管8的另一端与在注塑成形机9的上部设置的加料料斗50的上部捕集器53连接。
加料料斗50具备:材料贮存部51,该材料贮存部的下端排出口与注塑成形机9的材料投入口9a连通;材料传感器52,对贮存在该材料贮存部51内的材料料位降低至规定料位的情况进行检测。该材料贮存部51中至少能够贮存初始设定时批次量的几批次量程度的材料。此外,该材料传感器52例如被设置成,在该材料传感器52的检测料位以下的贮存空间中,能够贮存从初始设定时批次量的半批次程度至1批次半程度。
另外,也可以还在加料料斗50的下部设置向注塑成形机9的材料投入口9a定量供给已混配材料的、与上述同样的供给送料器等。
上述的加料料斗50的上部的捕集器53经由与上述同样的吸引管7,与吸引鼓风机6连接。
这些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以及构成材料输送机构的吸引鼓风机6与上述同样地如图2所述,经由信号线与CPU61连接,根据规定程序被进行控制而执行输送工序。
即,如果从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输出了材料请求信号,则使吸引鼓风机6起动,进行动作直到经过了规定的输送时间t1(参照图3),将贮存在临时贮存料斗40中的1批次量的已混合材料,经由材料输送管8向捕集器53输送,在捕集器53中进行捕集,并从捕集器53投入并贮存在下方的材料贮存部51中。
另外,上述输送时间t1也能够通过例如可输送该混配供给装置1中的最大量(初始设定时批次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的程度的时间来适当设定。
控制盘60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作为控制部的CPU61,根据上述规定程序对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上述的各构件进行控制,并且执行后述的各程序;操作面板62,经由信号线分别与该CPU61连接,构成用于对各种设定等进行设定输入或显示的显示操作部;以及由各种存储器等构成的存储部63,保存有通过该操作面板62的操作设定输入的设定条件和输入值、后述的基本动作和用于执行各动作等的控制程序等的各种程序、以及预先设定的各种动作条件和各种数据表等。
在操作面板62设有作为信号生成部的成形结束预定开关62a,该信号生成部生成后述的规定的成形结束预定信号。此外,该操作面板62能够输入注塑成形机9的1次喷射量和成形结束预定信号后的剩余喷射数S1(参照图6(b))。
CPU61构成待机量检测机构,该待机量检测机构监视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各部中的计量动作、混合动作及输送动作等,检测从计量机20起到加料料斗50的上游侧为止待机的材料(参照上游侧待机量M(图6(b)))。
此外,CPU61构成计量次数控制机构,该计量次数控制机构具备时钟计时器等计时机构或运算处理部,如后所述,计算需要量W和待机量TM,从该需要量W中减去待机量TM,计算与剩余需要量RW对应的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从而对计量机20的计量次数进行控制(参照图6(b))。
进而,CPU61如后所述,与计量机20、各种传感器42、52等一起,构成检测每单位时间在注塑成形机9中处理的材料的处理能力的处理能力检测机构、以及检测每单位时间能够向注塑成形机9供给的材料的混配供给能力的混配供给能力检测机构。
进而,CPU61构成混配供给能力控制机构,该混配供给能力控制机构如后所述,对处理能力和混配供给能力进行比较,在该混配供给能力与该处理能力相比是过剩的并且能够减少至规定基准时,对该混配供给能力以使其减少的方式进行更新,执行混配供给。
接着,基于图3~图6说明在设置成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混配供给装置1中执行的基本动作的一例。
另外,在图3和后述的图11及图12所述的概略时序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各构件的接通/断开动作和输出信号、各排出挡板的开闭动作等。
此外,图3所示的概略时序图与后述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C中的第一待机模式的动作例相当。
<初始准备运行>
进行了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起动之后,执行规定的初始准备运行。
在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起动时,处于在上述的计量机20、临时贮存料斗40及加料料斗50的各部中材料仍未被计量待机或未被贮存保持的状态(空状态)。即,处于正从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和临时贮存料斗40的材料传感器4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的状态。
首先,在计量机20中,以初始设定时批次量执行上述的计量工序,并向混合滚筒30进行排出,接着执行计量工序。与此并行地,在混合滚筒30中执行上述的混合工序,并向临时贮存料斗40进行排出。
由此,若临时贮存料斗40的材料传感器42的材料请求信号消失,并在该材料请求信号消失后经过了规定的延迟时间,则将上述的吸引鼓风机6起动,将临时贮存料斗40内的已混合的1批次量的材料向加料料斗50输送。
由此,从临时贮存料斗40的材料传感器4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若上述计量工序结束则向混合滚筒30排出,与上述同样地经过混合工序后贮存在临时贮存料斗40中,与上述同样地向加料料斗50输送。重复这样的动作直到来自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的材料请求信号消失为止,如果该材料请求信号消失,则完成了成形准备。
如果完成了成形准备,则适当地执行注塑成形机9的用于废弃上次制造批号时的材料的废弃射出或直到成形品为合格品为止的试验射出。
<稳态运行:第一待机模式>
在上述初始准备运行之后,在注塑成形机9中进行依次将成形品成形的稳态运行。
在本动作例中,以第一待机模式执行混配供给。
在该第一待机模式中,如图3所示,在从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之前,对临时贮存料斗40补充1批次量的材料并使该1批次量的材料待机,并且在从临时贮存料斗40的材料传感器4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之前,在计量机20中计量1批次量的材料并使该1批次量的材料待机。
即,若从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输出了材料请求信号,则使上述的吸引鼓风机6动作直到经过了输送时间t1,将贮存在临时贮存料斗40中的1批次量的材料输送到加料料斗50中。若从临时贮存料斗40的材料传感器42输出了材料请求信号,则将计量机20的排出挡板23开放直到经过了开放时间t3,将保持在计量机20中的1批次量的材料投入到混合滚筒30中,执行上述混合工序,在临时贮存料斗40中投入材料,使1批次量的材料待机直到输出下一材料请求信号。此外,若与上述并行地使计量机20的排出挡板23闭合,则执行上述计量工序,使1批次量的材料待机直到输出下一材料请求信号。
这样,在第一待机模式中,设为在计量机20和临时贮存料斗40中大体使材料待机(计量待机和贮存保持)的状态,采用了计量机20中的计量工序的执行和混合滚筒30中的混合工序的执行被并行地进行的方式。
以下,同样地,每当从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时,进行材料的输送、计量及混合。
在注塑成形机9中,一边消耗被混配后供给的已混配材料,一边以规定的1次喷射量和喷射循环依次将成形品成形,在制造批号更换、运行结束时等成形结束时,在上述的计量机20、临时贮存料斗40、以及加料料斗50中,已混配的材料成为剩余材料。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规定的计量次数控制程序而由上述CPU61接收了规定的成形结束预定信号后,以在注塑成形机9中成为与所需要的材料对应的合适的混配供给量的方式计算剩余需要计算次数等,控制计量机20的计量动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这样的与成形结束预定信号的接收相关联地进行的根据计量次数控制程序的计量次数控制功能之外,还为了减少紧急停止时等的已混配材料,根据规定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程序由上述CPU61检测向稳态运行的转移,并检测处理能力和混配供给能力(计量能力),基于这些处理能力和计量能力,减少该混配供给装置1中的混配供给能力,从而减少紧急停止时等的剩余材料。
以下,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执行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程序及计量次数控制程序的一动作例。
<向稳态运行转移的检测>
在本动作例中,在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起动后,检测每单位时间向注塑成形机9侧供给的材料的处理能力,在该处理能力成为规定的稳定状态时,判断为已转移到稳态运行。
该向稳态运行的转移的检测也可以基于图4(a)与后述的处理能力检测功能的动作例同样地,检测处理能力,从而检测向稳态运行的转移。
即,如图4(a)所示,若计量机20的排出挡板23开放(步骤102),则使计时器起动(步骤103),若计量机20的排出挡板23再次开放(步骤104),则将计时器重置,将处理时间t2(图3参照)保存到存储部63中,使计时器再起动(步骤105)。
根据上述处理时间t2和在其期间中在计量机20中计量的1批次目标量(在初始准备运行时的初始设定时批次量),计算处理能力X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106)。此外,在步骤105中使计时器再起动后,与上述同样地,监视计量机20的排出挡板23的开放的有无,每当计量机20的排出挡板23开放时,计算处理能力X(步骤104~106)。
也可以是,在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起动后,每当计量机20的排出挡板23开放时,计算上述处理能力X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在该每次计算的处理能力X的偏差成为某阈值以内时,判断为稳定状态,从而判断为已转移到稳态运行。该稳定与否的判断也可以是,例如在计算出的处理能力X与过去最近计算的几次(例如5次程度等)的处理能力X的平均值之差成为百分之几至10%程度以内时,或在每次计算的处理能力X的差分值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下而稳定时,判断为已成为规定的稳定状态,从而判断为已转移到稳态运行。
即,在初始准备运行中,如上所述那样处于在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各部中材料未被待机、未被保持的状态,执行最大限度的混配供给,之后执行废弃射出或试验射出等,但是在该期间,在注塑成形机9中,未进行稳定的材料消耗(大致一定的处理速度和处理量),处理能力X(在初始准备运行时的各部中使材料待机、保持之前,实质上在注塑成形机9中未进行材料的处理(消耗),但是基于该期间检测的处理时间t2和1批次目标量计算出的值也作为处理能力。)上下较大地变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本动作例中,在该不稳定的状态成为上述规定的稳定状态时,判断为已转移到稳态运行。
在转移到稳态运行后,如上所述那样在注塑成形机9中,以规定的1次喷射量和喷射循环,依次进行成形品的成形,所以处理能力X成为大致一定且稳定的状态。
另外,从初始准备运行向稳态运行的转移的检测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在由用户确认了通过试验射出等使成形品稳定地成为合格品的情况之后,对操作面板62的稳态运行(连续运行)开关等进行操作,通过在CPU61中检测该操作信号,来检测向稳态运行的转移。
或者,也可以是,取代通过根据由用户进行的开关操作或上述那样的表示处理程度的指标(处理时间t2及1批次目标量)计算出的处理能力X的稳定程度的自动检测,来检测向稳态运行的转移的方式,例如在从注塑成形机9输出喷射循环时间等表示成形状态的信息的情况下,在该成形状态成为规定的稳定状态时,判断为已向稳态运行转移。
此外,在上述方式中,说明了监视计量机20的排出挡板23的开放动作信号来取得处理时间t2的方式,但是也可以是,基于能够对计量机20的计量开始的定时或与其相关联的定时进行检测的信号,来取得处理时间t2。例如,监视来自临时贮存料斗40的材料传感器42的材料请求信号、或计量机20的每次计量的计量开始动作信号或计量结束动作信号、混合滚筒30中的各构件的动作信号等,来取得处理时间t2。
<处理能力检测>
如图4(a)所示,执行了规定的初始准备运行(步骤100)之后,如上述那样判断是否转移到了稳态运行,若检测到向稳态运行的转移(步骤101),则与上述同样地计算处理能力X,并将稳态运行时的处理能力X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102~106)。
例如,在进行后述的混配供给能力的变更之前,计量机20中的1批次目标量为初始设定时批次量(图5(b)中为6000g),如果设信号间的时间t2为3分钟,则处理能力X为120kg/h。
该稳态运行时的处理能力X如上所述大致一定且稳定,从而也可以是,通过稳态运行时的一次计算取得处理能力X并进行保存,以后不再检测处理能力X的方式,但是在本动作例中,与上述稳态运行转移检测时同样,每当计量机20的排出挡板23开放时,计算处理能力X并保存在存储部63中。
另外,对于上述处理能力计算而取得的处理时间t2,可以将从在注塑成形机9中对由计量机20计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进行处理时生成的信号或相关联地生成的信号起到下次信号为止的时间,作为处理时间t2。该信号,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临时贮存料斗40中贮存1批次量的材料、如果出现来自下游侧的材料请求信号则将材料的全部量向加料料斗50输送的情况下,可以与上述稳态运行转移检测时大致同样地,例如设为来自加料料斗50和临时贮存料斗40的材料传感器42、52的材料请求信号、或计量机20的每次计量的计量开始动作信号或计量结束动作信号、混合滚筒30中的各构件的动作信号等。
此外,处理能力X的检测方式不限于上述的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根据在注塑成形机9中成形的1次喷射量和喷射循环时间来检测处理能力X的方式。这些1次喷射量和喷射循环时间,可以通过用户向操作面板62的输入来取得,或者也可以根据从注塑成形机9输出的数据等来取得。或者也可以是如下的方式:参照注塑成形机9的成形数据的显示等,使用户在操作面板62上手动输入处理能力X自身,在CPU61中检测该操作信号,从而检测处理能力X。
除此之外,也可以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检测在注塑成形机9中每单位时间处理的材料的处理能力X。
<混配供给能力(计量能力)检测>
与上述处理能力检测时同样,如图4(b)所示,在执行了规定的初始准备运行(步骤100)之后,如果检测到向稳态运行的转移(步骤101),则检测计量能力Y。
监视计量机20中的计量动作,基于该计量动作所需的时间来计算该计量能力Y。
即,若计量开始(步骤112),则使计时器起动(步骤113),如果计量结束(步骤114)则将计时器重置,并将计量时间t4(图3参照)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115)。
根据上述计量时间t4和在计量机20中计量的1批次目标量,计算该计量机20中的计量能力Y,即每单位时间能够向注塑成形机9供给的材料的计量能力Y,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116)。
例如,在进行后述的混配供给能力的变更之前,如果设计量机20中的1批次目标量为初始设定时批次量(在图5(b)中为6000g),计量时间t4为1分钟,则计量能力Y为360kg/h(参照图5(b))。
一般来说,如上述那样,在混配供给装置中,为了能够应用于各种成形机或成形机的各种的运转方式,而将混配供给装置中的最大混配供给能力设定得充分大。此外,与在计量机20以外的各部中的混合工序和输送工序中所需的时间上加上延迟时间后的所需时间相比,在计量工序中需要的所需时间基本上更长,在上述的第一待机模式中,计量能力Y与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每单位时间能够向注塑成形机9供给的材料的混配供给能力相当,在本动作例中,将计量能力Y作为混配供给能力。
另外,计量能力Y,在后述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A中,可以根据转移到稳态运行后的一次计量工序被计算并存储,但是如图4(b)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后述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B中,每当执行计量工序时被计算并存储。
<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A>
如图5(a)所示,对检测并保存的处理能力X和计量能力Y进行比较,计算与处理能力X对应的目标计量能力,从而计算1批次目标量(步骤200)。判断根据该1批次目标量计算出的各材料的目标设定值是否为最小计量可能值以下(步骤201),如果该目标设定值为最小计量可能值以下,则将变更前的1批次目标量(在图5(b)中为初始设定时批次量的6000g)变更为基于该最小计量可能值计算出的最低批次目标量(在图5(b)中为500g)(步骤202)。另一方面,如果上述目标设定值超过了最小计量可能值,则将变更前的1批次目标量变更为规定的1批次目标量(步骤203)。
上述最小计量可能值被设定为在计量机20中当如上述那样按照每种材料进行计量时能够计量的值,在图5(b)的例子中,将5g作为最小计量可能值来设定。
上述规定的1批次目标量的计算中,如果将例如上述那样设定成稳态运行转移后的处理能力X为120kg/h、计量能力Y为360kg/h的情况作为例子,则计量能力Y与处理能力X相比是过剩的,所以可以是以使该计量能力Y成为与处理能力X相应的120kg/h的方式计算目标计量能力,并根据该目标计量能力来计算1批次目标量(在图5(b)的例子中为2000g)即可。即,可以是,以使在变更前检测出的计量能力Y(360kg/h)与处理能力X(120kg/h)一致的方式计算目标计量能力(120kg/h),并且与该目标计量能力针对上述计量能力Y的减少比例相对应地,根据初始设定时批次量(6000g)来计算1批次目标量(2000g)即可。根据这样计算出的1批次目标量和预先设定的质量比来计算各材料的设定值。
在如上所述那样使目标计量能力与处理能力X一致来计算并设定1批次目标量而对1批次目标量进行更新的情况下,将对处理能力X按照例如10kg/h单位以成为安全侧的值的方式进行舍入而进行了尾数处理后的值(例如在115kg/h的情况下为120kg/h),作为处理能力X来保存。
此外,在这样使目标计量能力与处理能力X一致来计算并设定1批次目标量而对1批次目标量进行更新的情况下也是,通过1批次目标量减少而上述的计量时间t4缩短,从而1批次目标量更新后的实际的计量能力Y(实测值)变大,所以不会产生向注塑成形机9侧的送料不足等问题。
如上述那样更新了1批次目标量之后,以该1批次目标量进行计量,通过与上述稳态运行时同样的动作(第一待机模式)执行混配供给,如果处理能力X增加到规定的阈值以上(步骤204),则将1批次目标量重置(步骤205),转移到初始准备运行。
例如在该混配供给装置1上作为供给对象连接有多台注塑成形机9或新增连接有注塑成形机9而增加了应供给的注塑成形机9的运转台数的情况下,处理能力X大幅度增加,以更新后的1批次目标量有时会产生送料不足。因此,在本动作例中构成为,如上述那样预先设定处理能力X的容许增加幅度,将变更后的1批次目标量重置,返回到初始设定时批次量,转移到初始准备运行。在转移到该初始准备运行后,与上述同样,判断是否转移到了稳态运行,检测处理能力X和计量能力Y,以减少混配供给能力的方式对该混配供给能力进行更新,来执行混配供给。
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处理能力X增加到规定的阈值以上时,使警报或异常消息等从扬声器等报告机构鸣动。
此外,也可以取代如上述那样一边始终监视处理能力X一边检测异常(处理能力X的大幅度增加)的方式,而采用通过手动操作来进行重置的方式。或者,也可以采用不执行上述步骤204以后的工序的方式。
此外,在处理能力X增加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计算目标计量能力,使1批次目标量增加地对该1批次目标量进行更新,以使计量能力Y成为与处理能力X相应的值。
<计量次数控制类型A>
接着,基于图6说明计量次数控制程序的一动作例。
首先,作为事先设定输入项目,在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起动后,由操作面板62输入1次喷射量和剩余喷射数S1,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
该1次喷射量可以是用户计量并确认在注塑成形机9中成形的成形品中的合格品而输入1次喷射量,或者也可以是在注塑成形机9中作为成形数据显示有1次喷射量等的情况下,参照该成形数据而输入1次喷射量。
此外,上述剩余喷射数S1,可以是由用户侧确认剩余成形量等而输入适当的次数,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预先设定一个或多个剩余喷射数S1并显示在操作面板62上,由用户进行选择。进而,也可以是,通过该剩余喷射数S1的输入或选择,来生成成形结束预定信号。在该情况下,操作面板62中的剩余喷射数S1输入部构成信号生成部。
接着,如图6(a)所示,根据与上述同样地检测并保存的处理能力X和输入到操作面板62中的上述1次喷射量,计算1次喷射循环时间t7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例如,如果如上述那样处理能力X为120kg/h、输入的1次喷射量为100g,则1次喷射循环时间为3秒。该1次喷射循环时间t7的计算也可以在上述稳态运行转移后进行计算。
此外,根据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的检测料位以下的贮存容量、各材料的质量比和各材料的容积密度,计算上述检测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机量LM(参照图1)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该材料待机量LM的计算也可以在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起动后的适当时刻计算。
另外,以下为便于说明,将材料待机量LM作为4000g来说明。
上述贮存容量可以预先设定并保存在存储部63中,也可以从操作面板62作为事先设定输入项目输入。此外,上述各材料的容积密度也同样,可以作为事先设定输入项目从操作面板62输入。
也可以是,如果上述各事先设定输入项目的输入在上述稳态运行转移后未被进行,则将警报或异常消息等显示在操作面板62上或从扬声器等报告机构鸣动,从而催促输入。
此外,也可以是,如上述那样,在从注塑成形机9输出喷射循环时间的情况下,在CPU61中接收该输出信号,将喷射循环时间t7保存到存储部63中,或者,在注塑成形机9中作为成形数据进行显示的情况下,使用户确认该数据,并输入到操作面板62中。在这些情况下,不需要计算上述喷射循环时间t7。
或者,也可以是,在从注塑成形机9输出每单位时间的喷射数的情况下,根据该喷射数和处理能力X计算1次喷射量和1次喷射循环时间t7。
如果如上述那样设定输入了各种事先设定输入项目并且保存了1次喷射循环时间t7和材料待机量LM,则如图6(b)所述,监视成形结束预定开关62a的操作的有无(步骤300)。
若对成形结束预定开关62a进行了操作(步骤300),则使计时器起动(步骤301)。然后,若从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输出了材料请求信号(步骤302),则将计时器重置,将从通过上述成形结束预定开关62a的操作生成并输出的成形结束预定信号起到上述材料请求信号为止的时间t8,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303)。
另外,在如上述那样采用通过剩余喷射数S1的输入而生成成形结束预定信号的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步骤300中,取代监视成形结束预定开关62a的操作的有无的方式,而是监视剩余喷射数S1的输入的有无,在步骤301中使计时器起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成形结束预定开关62a。
接着,根据上述1次喷射循环时间t7和上述时间t8计算利用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的检测料位上部的材料UM(也参照图1)注塑的喷射数S2,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304)。例如,如果如上述那样设成1次喷射循环时间t7为3秒、上述时间t8为30秒,则利用检测料位上部的材料UM注塑的喷射数S2为10次喷射。
由于材料传感器52检测材料料位的下限,所以在成形结束预定信号输出的时刻,该检测料位上部的材料UM还是不清楚的。在本动作例中,根据上述1次喷射循环时间t7和上述时间t8计算利用该检测料位上部的材料UM注塑的喷射数S2,即计算从成形结束预定信号起到材料传感器52的材料请求信号为止的期间在注塑成形机9中处理的量。
另外,也可以取代这样的方式,而是设置能够检测在成形结束预定信号被输出的时刻的、检测料位上部的材料UM的量的传感器等,将该量加到后述的待机量TM中,或从后述的需要量中减去该量。
计算上述喷射数S2之后,从输入的上述剩余喷射数S1中减去该喷射数S2,计算需要剩余喷射数S。进而,根据该需要剩余喷射数S和上述1次喷射量计算需要量W,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305)。
例如,如果将输入的剩余喷射数S1设为200次喷射,则减去上述喷射数S2(10次喷射)后,需要剩余喷射数S成为190喷射,再乘以上述1次喷射量,需要量W成为19kg。
在这样计算需要量W并进行了保存之后,或者与上述各步骤并行地计算从计量机20起到加料料斗50上游侧为止待机的材料的待机量(上游侧待机量)M,根据该上游侧待机量M和上述材料待机量LM计算待机量TM,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306)。
该上游侧待机量M是通过CPU61监视该混配供给装置1各部中的计量动作和混合动作及输送动作等并判断这些各部中有无材料待机(待机状态)来进行计算的。例如,也可以是,判断计量机20是否处于计量动作中,如果是计量动作中,则使计量结束时的计量待机量包含在上游侧待机量M中。
如果将如上述那样减少1批次目标量之后的上游侧待机量M作为例子,则在上述第一待机模式中,计量机20中的待机量(1批次目标量)为2000g,混合滚筒30、临时贮存料斗40或输送中的材料的待机量(1批次目标量)为2000g,从而上游侧待机量M成为4000g。
如果对该上游侧待机量M(4000g)加上上述的材料待机量LM(4000g),则计算出待机量TM(8000g)(步骤306)。
接着,从上述的需要量W(19kg)中减去待机量TM(8000g),计算出剩余需要量RW(11kg),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307)。
将该剩余需要量RW除以计量机20的1批次目标量,计算剩余需要计算出次数N,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308)。例如,如果将上述的1批次目标量为2000g的情况作为例子,则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成为5.5次。也可以将这样计算的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向安全侧进行尾数处理而设为6次,以便不发生例如送料不足等。
接着,使计量机20以设定的1批次目标量(在上述例子中为2000g)执行上述那样计算的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的计量,停止之后的计量机20的计量动作(步骤309)。即,在执行了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次的计量之后,即使在从计量机20的下游侧输出材料请求信号时也不执行计量。另外,也可以是在剩余需要计算次数第N次或其之后的适当时刻以后,不从各材料传感器42、5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的方式。
如上所述,在本动作例中,从需要量W中减去待机量TM而计算剩余需要量RW,并计算与该剩余需要量RW对应的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使计量机20执行与该次数N对应的计量,停止之后的计量动作,所以在输出成形结束预定信号之后,在成形结束时能够成形出所预定的成形品,并且能够有效地减少剩余材料。结果,能够降低材料的浪费,并且能够减少废弃量。例如,如果举出上述的例子进行说明,则相对于剩余需要量RW(11kg)而言,在计量机20中计量的材料为12kg,剩余材料大体为1000g,根据本动作例,能够大幅度减少剩余材料。
此外,特别是在本动作例中,执行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程序,以与注塑成形机9的处理能力X对应的混配供给能力来执行混配供给,所以在注塑成形机9紧急停止的情况下,或在出现成形结束预定开关62a的操作被忘记或各种事先设定输入项目的输入错误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剩余材料。即,即使在出现紧急停止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在计量机20和临时贮存料斗40中分别计量待机和贮存的1批次量的材料、以及被输送到加料料斗50中并慢慢被消耗的1批次量的材料。
进而,如上所述,通过使1批次目标量与注塑成形机9的处理能力X相对应地减少,能够如上所述那样,减少与计算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后的尾数量相当的1批次量,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剩余材料。
另外,也可以是,根据上述1次喷射量和上述剩余喷射数S1,判断上述剩余喷射数S1是否合适,不合适时,将警报或异常消息等,显示在操作面板62上或从扬声器等报告机构鸣动,从而订正剩余喷射数S1的输入。例如优选为,如上所述那样以使基于该剩余喷射数S1计算的需要量W不低于基于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上述待机状态等计算的待机量TM的方式,进行剩余喷射数S1的设定。例如,也可以是,根据1次喷射量和输入(或选择)的剩余喷射数S1来计算假定的需要量,如果该假定的需要量低于基于该混配供给装置1中的上述待机状态等计算的上述待机量TM,则催促剩余喷射数S1的输入订正。
或者,也可以取代这样以需要量W不低于待机量TM为前提的控制方式,而是例如上述那样,在计算了需要量W和待机量TM之后,在待机量TM超过需要量W时,使之后的计量机20的计量动作停止。在该情况下,也如上所述,由于在本动作例中使1批次目标量与注塑成形机9的处理能力X相对应地减少,所以能够减少剩余材料。
此外,在本动作例中,作为生成成形结束预定信号的信号生成部的一例,示出了设置成形结束预定开关62a而由用户操作该成形结束预定开关62a的方式的例子,但是例如也可以是,在注塑成形机9的成形品的排出侧设置检测剩余成形量的检测机构(例如进行剩余托盘的个数检测、对排出成形品的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等)等,在CPU61中接收来自该剩余成形量检测机构的输出信号作为成形结束预定信号,与上述同样地执行计量次数控制。
进而,在本动作例中,示出了除了上述计量次数控制程序之外还执行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程序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只执行上述计量次数控制程序的方式。
接着,基于图7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1中执行的计量次数控制程序的其他动作例。
另外,主要说明与上述的计量次数控制类型A不同的动作方式等,对于同样的动作方式等省略说明。
<计量次数控制类型B>
首先,作为事先设定输入项目,在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起动后,从操作面板62输入1次喷射循环时间和剩余喷射数S1,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
该1次喷射循环时间在如上所述那样在注塑成形机9中作为成形数据被显示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使用户确认该数据并在操作面板62上进行输入。或者也可以是,在如上所述那样从注塑成形机9输出喷射循环时间的情况下,在CPU61中接收该输出信号,并将喷射循环时间保存到存储部63中。在该情况下,不需要上述1次喷射循环时间的输入。
基于上述1次喷射循环时间、处理能力X、剩余喷射数S1来计算需要量W,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例如,如果与上述例同样地设为1次喷射循环时间为3秒、处理能力X为120kg/h、剩余喷射数S1为200次喷射,则根据1次喷射循环时间和处理能力X计算1次喷射量(100g),并对该1次喷射量(100g)乘以剩余喷射数S1,从而需要量W为20kg。
此外,与上述计量次数控制类型A同样地,计算材料待机量LM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
如果如上述那样设定输入了各种事先设定输入项目并保存了需要量W和材料待机量LM,则如图7(b)所示,监视成形结束预定开关62a的操作的有无(步骤300)。或者,在如上所述那样采用了通过剩余喷射数S1的输入来生成成形结束预定信号的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步骤300中,取代监视成形结束预定开关62a的操作的有无的方式,而是监视剩余喷射数S1的输入的有无。
接着,如果对成形结束预定开关62a进行了操作(步骤300),则与上述计量次数控制类型A中的步骤306~309同样地执行步骤316~319。
即,计算从计量机20起到加料料斗50上游侧为止待机的材料的待机量(上游侧待机量)M,根据该上游侧待机量M和上述材料待机量LM来计算待机量TM,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316)。
接着,从上述的需要量W(20kg)中减去待机量TM(8000g),从而计算剩余需要量RW(12kg),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317)。
将该剩余需要量RW除以计量机20的1批次目标量,从而计算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318)。例如,如果将上述的1批次目标量为2000g的情况作为例子,则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为6次。
接着,使计量机20以设定的1批次目标量(在上述例子中为2000g)执行上述那样计算的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的计量,使之后的计量机20的计量动作停止(步骤319)。
如上所述,在本动作例中也是,在输出了成形结束预定信号之后,能够在成形结束时成形出按照预定的成形品,并且能够有效地减少剩余材料。其结果,能够降低材料的浪费,并且能够减少废弃量。例如,如果举出上述的例子进行说明,则相对于剩余需要量RW(12kg)而言,在计量机20中计量的材料为12kg,剩余材料成为对成形结束预定信号被输出的时刻的、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的检测料位上部的不明的材料量加上计算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后的尾数量而得到的量,即最大也低于2批次量,从而根据本动作例,也能够减少剩余材料。
另外,在本动作例中,计算需要量W的方式不限于上述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在上述计量次数控制类型A中说明的那样,输入或计算1次喷射量,对该1次喷射量乘以剩余喷射数S1,从而计算需要量W。
此外,在本动作例中,由于成形结束预定信号被输出的时刻的、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的检测料位上部的不明的材料量会成为剩余材料,所以也可以在对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进行尾数处理时进行舍入或四舍五入。
接着,基于图8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1中执行的计量次数控制程序的又一其他动作例。
另外,在本动作例中,取代上述的计量次数控制类型A和类型B中的步骤308或步骤318之后的步骤,执行以下的步骤328~332,对于步骤307或步骤317以前,由于与上述的计量次数控制类型A和类型B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计量次数控制类型C>
在本动作例中,如上所述,在计算了剩余需要量RW之后,将该剩余需要量RW除以计量机20的1批次目标量,从而计算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和次数余数R,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328)。即,不是如上述的各动作例那样进行尾数处理,而是计算次数余数R(在上述的计量次数控制类型A的例子中为0.5)并进行保存。
接着,计算与该次数余数R对应的余数批次目标量,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329)。例如,如果将上述的1批次目标量为2000g的情况作为例子,则余数批次目标量为1000g。
另外,此时也可以在余数批次目标量上乘以安全率(安全系数,例如1.1~1.3程度)。
接着,与基于图5(a)说明的步骤201同样地,判断基于该余数批次目标量计算出的各材料的目标设定值是否为最小计量可能值以下(步骤330),如果该目标设定值为最小计量可能值以下,则将余数批次目标量变更为最低批次目标量,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331)。
另一方面,如果上述目标设定值超过最小计量可能值,则将规定的余数批次目标量保存到存储部63中。
接着,使计量机20以设定的1批次目标量(在上述例子中为2000g)执行上述那样计算的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的计量,并且使计量机20以余数批次目标量(在上述例子中为1000g)执行1次计量,使之后的计量机20的计量动作停止(步骤332)。
如上所述,根据本动作例,不是如上述的计量次数控制类型A和类型B那样在剩余需要计算次数的计算时进行尾数处理,而是根据次数余数R计算余数批次目标量,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成形结束时的剩余材料。
特别是,如果采用了与上述的计量次数控制类型A组合的动作方式,则能够更进一步有效地减少成形结束时的剩余材料。
另外,在上述的各计量次数控制程序的动作例(类型A、B、C)中,示例了计算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的检测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机量LM,并将该材料待机量LM加在从计量机20起到加料料斗50上游侧为止待机的上游侧待机量M上,从而计算待机量TM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加上材料待机量LM,而是仅将上游侧待机量M,或将对上游侧待机量M加上检测料位上部的材料UM而得到的和,作为待机量TM来掌握。在这样的方式中,也可以如上述类型A、类型B那样,在对剩余需要计算次数N进行尾数处理时进行舍入。
此外,在上述的各计量次数控制程序的动作例(类型A、B、C)中,以注塑成形机9说明了作为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供给对象的成形机,但是也能够应用于例如挤压成形机等中。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取代输入或选择剩余喷射数,而是输入或选择剩余挤压量等。
接着,基于图9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1中执行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程序的其他动作例。
另外,稳态运行转移检测、处理能力检测和计量能力检测的方式与上述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A的动作例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此外,本动作例取代上述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A,能够与上述的各计量次数控制程序的动作例(类型A、B、C)一起在该混配供给装置1中执行。
在上述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A的动作例中,采用了基于转移到稳态运行后的处理能力X和计量能力Y,对在计量机20中计量的1批次目标量仅进行1次变更而对1批次目标量进行更新的方式,但是在本动作例中,采用了执行阶梯性地减少1批次目标量从而使计量能力Y与处理能力X接近到规定基准的控制的方式。
<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B>
即,如图9所示,首先,与上述同样,对检测并保存的处理能力X和计量能力Y进行比较,计算与处理能力X对应的目标计量能力,计算1批次目标量(步骤210)。此时,在本动作例中,对处理能力X乘以规定的安全率(安全系数,可以设为1.1程度),来计算目标计量能力。
例如,如果将与上述同样地以稳态运行转移后的处理能力X为120kg/h、计量能力Y为360kg/h的情况作为例子,则使计量能力Y与处理能力X一致而将计量能力Y设为120kg/h,并对其乘以安全係数1.1而成为132kg/h,根据该目标计量能力相对于上述计量能力Y的减少比例来计算1批次目标量(2200g)。
根据上述那样计算的1批次目标量,与上述同样地计算各材料的目标设定值,并判断该目标设定值是否为最小计量可能值以下(步骤211),如果该目标设定值为最小计量可能值以下,则将变更前的1批次目标量变更为基于该最小计量可能值计算出的最低批次目标量(步骤212)。另一方面,如果上述目标设定值超过最小计量可能值,则将变更前的1批次目标量变更为规定的1批次目标量(步骤213)。
在步骤212或213中更新了1批次目标量后,与上述同样,如果处理能力X增加到规定的阈值以上(步骤214或步骤216),则将1批次目标量重置(步骤215),转移到初始准备运行。
另一方面,在上述目标设定值超过最小计量可能值的情况下,在再次检测的计量能力Y还未与上述目标计量能力接近到规定基准的情况下(步骤217),回到步骤210,再次与上述同样地计算1批次目标量(步骤210)。
即,如果使1批次目标量减少来对其进行更新,则如上所述,实际的计量能力Y由于计量时间t4变短而变大,从而在1批次目标量更新后的下一计量动作时检测到的计量能力Y比设定的目标计量能力大。
在此,在本动作例中,上述1批次目标量是基于计算更新前的计量能力Y时的计量时间t4(1分钟)和目标计量能力(132kg/h)作为暂定值计算出的,基于1批次目标量更新后的下一计量动作时检测的计量能力Y再次计算并更新1批次目标量,以后,执行1批次目标量的更新直到计量能力Y与上述目标计量能力接近到规定基准。
例如,在如上述那样将1批次目标量从6000g更新为2200g的情况下,设定下一计量动作时的计量时间t4实际上不是1分钟,而是45秒,则更新后的计量能力Y的实测值为176kg/h。如果基于该实测值的计量时间t4(45秒)和目标计量能力(132kg/h)再次计算1批次目标量,则1批次目标量为1650g,对1批次目标量进行更新。以下,同样地基于计算更新前的计量能力Y时的计量时间t4和目标计量能力,作为暂定值计算并更新1批次目标量,并基于更新后的下一计量能力Y检测时的计量时间t4和目标计量能力,计算并更新1批次目标量,重复这一步骤,重复使1批次目标量减少并更新的工序,直到计量能力Y与目标计量能力接近到规定基准(步骤217、210)。即,在本动作例中,每当进行2次计量动作,进行1批次目标量的更新。
关于是否与上述目标计量能力接近到规定基准的判断,例如可以是,对目标计量能力预先设定正负百分之几(例如±5%)程度的阈值,如果更新后的计量能力Y在该阈值的范围内,则判断为与目标计量能力接近到了规定基准。
如上所述,在本动作例中,重复使1批次目标量减少来对其进行更新的工序,直到计量能力Y与将处理能力X作为基准计算出的目标计量能力接近到规定基准,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减少紧急停止时等的已混配材料(剩余材料)。即,能够以与注塑成形机9的处理能力X相应的能力且必要最小限度的能力来减少计量能力Y,能够大幅度减少剩余材料。
另外,也可以取代如上述那样重复进行1批次目标量的更新直到计量能力Y与目标计量能力接近到规定基准的方式,例如采用预先设定1批次目标量的更新次数N,仅更新该N次的方式。
此外,在上述动作例中,采用了在初次更新时,对处理能力X乘以安全率来计算目标计量能力,并基于该目标计量能力计算1批次目标量的方式,但是例如也可以是,初次或第多次之前的更新与上述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A同样地计算1批次目标量,第二次或第多次之后的更新采用本动作例中的1批次目标量的计算方式。
此外,在上述的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程序的动作例(类型A和类型B)中,采用了对自动检测的计量能力Y和处理能力X进行比较,以规定方式计算目标计量能力以使该自动检测出的计量能力Y成为与处理能力X相应的规定能力,根据该计算出的目标计量能力计算1批次目标量来对该1批次目标量进行更新的方式,但是不限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预先保存有使成形机的处理能力和计量机的1批次目标量建立了对应的表,基于该表来变更1批次目标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要混配的材料的种类或要计量的材料数量来准备好多种表。此外,也可以在这样制作表时,为了不产生送料不足等而较大地设定安全率,使1批次目标量和处理能力建立对应。
接着,基于图10~图12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1中执行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程序的又一其他动作例。
另外,稳态运行转移检测及处理能力检测的方式与上述的各例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此外,本动作例取代上述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A或类型B,或在类型A或类型B的基础上,能够与上述的各计量次数控制程序的动作例(类型A、B、C)一起在该混配供给装置1中执行。
在上述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A和类型B的动作例中,采用了基于转移到稳态运行后的处理能力X和计量能力Y来减少1批次目标量,从而减少该混配供给装置1中的混配供给能力的方式,但是在本动作例中,采用能够根据计量机20和临时贮存料斗40中的材料的待机方式有无的组合来执行多个待机模式,通过变更该待机模式来减少该混配供给装置1中的混配供给能力的方式。
在本动作例中,能够执行上述第一待机模式、图11所示的第二待机模式、图12所示的第三待机模式,首先基于图11及图12说明这些第二待机模式和第三待机模式的动作例。
另外,第一待机模式与上述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第二待机模式>
在该第二待机模式中,如图11所示,在从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之前,对临时贮存料斗40补充1批次量的材料并使该1批次量的材料待机(贮存保持),并且,在从临时贮存料斗40的材料传感器4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之前,在计量机20中不使材料计量待机,而是在从材料传感器4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后,开始计量。
即,如果从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输出了材料请求信号,则使上述的吸引鼓风机6动作直到经过了输送时间t1,将贮存在临时贮存料斗40中的1批次量的材料输送到加料料斗50。如果从临时贮存料斗40的材料传感器42输出了材料请求信号,则在计量机20中执行计量工序,如果计量工序结束则在混合滚筒中执行混合工序,在临时贮存料斗40中投入已混合的材料,在临时贮存料斗40中使1批次量的材料待机。
这样,在第二待机模式中,计量工序和混合工序不并行地执行,而是串行地依次执行,此外,在混合工序结束后,在从临时贮存料斗40的材料传感器4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之前也不开始计量。
以下,同样地每当从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时,串行地执行材料的输送、计量和混合。
<第三待机模式>
在该第三待机模式中,如图12所示,在从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之前,在计量机20和临时贮存料斗40中不使材料计量待机和贮存保持,在从材料传感器52输出了材料请求信号后,使计量开始。
即,如果从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输出了材料请求信号,则在计量机20中执行计量工序,如果计量工序结束则在混合滚筒中执行混合工序,将已混合的材料投入到临时贮存料斗40中。由此,临时贮存料斗40的材料传感器42检测到有材料,使上述的吸引鼓风机6动作直到经过了输送时间t1,并将贮存在临时贮存料斗40中的1批次量的材料输送到加料料斗50。
这样,在第三待机模式中,与上述第二待机模式同样,计量工序和混合工序不并行地执行,而是串行地依次执行,进而,在计量机20和临时贮存料斗40中基本不使材料待机(计量待机和贮存保持),成为空状态。
以下,同样地每当从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时,则串行地执行材料的计量、混合和输送。
<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C>
上述说明的各模式中的混配供给能力,根据其待机方式模式可知,第一待机模式最大,第三待机模式最小,这些各模式的选择是根据注塑成形机9中的上述处理能力X和基于各模式的待机方式计算出的基准时间条件等做出的。
首先,如图10(a)所示,在执行了规定的初始准备运行(步骤100)后,如果检测到向稳态运行的转移(步骤101),则根据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的检测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机量LM和处理能力X,来计算检测料位以下的材料的供给可能时间t9,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122)。即,计算利用检测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机量LM能够持续多长的成形时间(处理时间)。
此外,根据1批次目标量和处理能力X计算在临时贮存料斗40中贮存保持的材料的供给可能时间t10,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123)。即,计算利用在临时贮存料斗40中贮存保持的材料能够持续多长的成形时间(处理时间)。
此外,根据计量时间t4、混合时间t5、以及各部中的输送时间和各部中的延迟时间,计算串行地执行上述计量工序、上述混合工序及上述输送工序的情况下的混配供给可能时间t11,并保存到存储部63中(步骤124)。即,计算从加料料斗50的材料传感器5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后起到所计量的1批次量的材料投入到加料料斗50中为止的时间。
另外,上述步骤122、步骤123和步骤124不必须按照图10(a)所示的顺序执行,也可以并行地执行。
如上述那样计算各基准时间t9、t10、t11并保存后,对它们进行比较,执行变更各待机模式的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C。
即,如图10(b)所示,对供给可能时间t9和混配供给可能时间t11进行比较,如果混配供给可能时间t11不是供给可能时间t9以上,即混配供给可能时间t11小于供给可能时间t9(步骤220),则将初始设定时的模式即上述第一待机模式变更为上述第三待机模式(步骤221)。即,判断为第三待机模式中的混配供给能力大于处理能力X,将第一待机模式变更为第三待机模式,以上述第三待机模式执行之后的混配供给。
另一方面,如果混配供给可能时间t11为供给可能时间t9以上(步骤220),且为对供给可能时间t9加上供给可能时间t10而得到的时间以上(步骤222),则判断为处理能力X大于第二待机模式和第三待机模式中的混配供给能力,继续进行初始设定时的模式即上述第一待机模式(步骤223)。
此外,如果混配供给可能时间t11为供给可能时间t9以上(步骤220),且小于对供给可能时间t9加上供给可能时间t10而得到的时间(步骤222),则判断为处理能力X大于第二待机模式中的混配供给能力,将第一待机模式变更为第二待机模式(步骤224),以上述第二待机模式执行之后的混配供给。
在步骤221或224中如上述那样变更待机模式后,与上述同样,如果处理能力X增加到规定的阈值以上(步骤225),则从各待机模式变更为第一待机模式(步骤226),转移到初始准备运行。
如上所述,在本动作例中,根据检测到的处理能力X和基于各待机模式的待机方式计算出的基准时间条件等,在能够变更待机模式时,使待机模式变更,从而减少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混配供给能力,所以,能够与上述同样地减少紧急停止时的已混配材料(剩余材料)。即,在上述第二待机模式中,在从临时贮存料斗40的材料传感器4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之前,在计量机20中不使材料计量待机,在从材料传感器42输出材料请求信号后,使计量开始,所以,在计量机20中,材料不是始终被计量待机,而能够减少与其相应的剩余材料。此外,在上述第三待机模式中,在计量机20和临时贮存料斗40中基本上不使材料待机(计量待机和贮存保持),成为空状态,所以与第二待机模式相比更能减少剩余材料。
另外,在本动作例中,在变更为第二待机模式或第三待机模式来执行混配供给的情况下,执行了上述的各计量次数控制程序的动作例(类型A、B、C)时,也与上述同样地判断该混配供给装置1的各部中有无材料待机(待机状态),计算上游侧待机量M,从而能够应用本动作例。
此外,除了变更待机模式来减少混配供给能力的本动作例之外,在执行如上述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A及类型B那样变更1批次目标量来减少混配供给能力的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根据混配供给可能时间t11和1批次目标量来计算串行运行时的混配供给能力,将该混配供给能力代替上述计量能力来应用。例如,判断能否进行待机模式的变更,在变更了待机模式后,如果变更后的待机模式是上述第一待机模式,则与上述同样,采用基于计量能力来减少1批次目标量的方式,另一方面,如果变更后的待机模式为上述第二待机模式或第三待机模式,则采用基于上述串行运行时的混配供给能力来减少1批次目标量的方式。
这样,通过组合基于待机模式变更使混配供给能力减少的方式和基于1批次目标量变更使混配供给能力减少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剩余材料。
此外,在本动作例中,采用了计算各待机模式中的用于以使混配供给能力不变成低于处理能力X的方式对该混配供给能力和处理能力X进行比较的基准时间条件,并基于该基准时间条件变更各待机模式的方式,但例如也可以是,在安全的范围内大致计算各待机模式中的混配供给能力并预先保存该混配供给能力,在稳态运行转移后将该混配供给能力与处理能力进行比较,来进行各待机模式的变更控制。
进而,在本动作例中,采用了能够执行上述第一待机模式、上述第二待机模式及上述第三待机模式这3个待机模式并且能够变更各待机模式的方式,但也可以是,仅能够执行上述第一待机模式及上述第二待机模式,通过将上述第一待机模式变更为上述第二待机模式来减少混配供给能力的方式。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混合滚筒30中除混合时以外不使材料待机,但也可以是,能够执行在混合滚筒中使材料待机或不待机的模式,除上述各待机模式外,能够从这些各待机模式进行变更的方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基本动作例中,采用了将贮存保持在临时贮存料斗40中的1批次量的材料的全部量通过一次材料情况信号向加料料斗50输送的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分多次间歇性地向加料料斗50输送的方式。
进而,也可以是,在加料料斗50的前段设置干燥装置或加热装置等,在向加料料斗50供给已混配的材料之前,在该干燥装置或加热装置中将已混配的材料干燥或加热的方式。在该情况下,考虑这些部位中的待机量,执行上述的各计量次数控制类型A、B、C即可。
接着,基于图13及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混配供给装置的变形例。
另外,对于与上述的混配供给装置1同样的结构赋予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或简要地进行说明。
图13(a)示出了第一变形例的混配供给装置1A,在该混配供给装置1A中,在计量机20和临时贮存料斗40之间不设置混合滚筒,这些计量机20和临时贮存料斗40上下相邻。此外,将作为混合机构的混合滚筒30A设置在加料料斗50A的上部,使该混合滚筒30A兼做加料料斗50A的捕集器。
在这样构成的混配供给装置1A中,也能够执行与上述基本动作例大体相同的动作,此外,能够执行上述各计量次数控制类型A、B、C、以及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A及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B。
此外,在执行上述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C的情况下,将对上述供给可能时间t10加上从临时贮存料斗40向混合滚筒30A的输送时间、混合滚筒30A中的混合时间、以及各部中的延迟时间而得到的时间,设为供给可能时间t10即可。
图13(b)示出了第二变形例的混配供给装置1B,在该混配供给装置1B中,与上述第一变形例的混配供给装置1A相比只是混合机构的结构不同,其余结构相同。
即,本变形例的混配供给装置1B中,取代上述那样的混合滚筒,而将气流混合捕集器30B设置在加料料斗50B的上部。
该气流混合捕集器30B省略了详细的说明,具备:上部的流动料斗;投入管,临时贮存在流动料斗中流动而混合的材料;以及开闭阀,设置在该投入管与注塑成形机9的材料投入口9a之间。在该气流混合捕集器30B中,对吸引输送来的材料,一边在流动料斗内除去微粉粒等,一边进行混合并投入到投入管中,通过使开闭阀开闭,在加料料斗50中投入已混合的材料。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输送工序和混合工序作为相关联的工序来执行,与上述各例相比,能够缩短这些工序的时间。
图14示出了第三变形例的混配供给装置1C,该混配供给装置1C不设置临时贮存料斗,而是直接设置在注塑成形机9的上部(直接安装型),这一点与上述各例区别较大。即,在混合滚筒30的下方设置加料料斗50C。根据这样的结构,不需要向上述的成形机侧的材料输送用的输送机构和上述输送工序,与上述各例相比,装置结构变得紧凑,并且能够缩短混配供给工序整体的时间。
在这样构成的混配供给装置1C中,也能够执行与上述基本动作例大体相同的动作,此外,能够执行上述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A和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B。
此外,在执行上述混配供给能力变更类型C的情况下,不能执行上述第三待机模式,但是将上述第一待机模式变更为第二待机模式,能够减少混配供给能力。
进而,在执行上述的各计量次数控制类型A、B、C的情况下,在如上述那样计算上游侧待机量M时,不需要加上临时贮存料斗的贮存的量,除此之外,能够与上述大体相同地执行。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 材料混配供给装置
9 注塑成形机(成形机)
9a 材料投入口
11A、11B、11C、11D 材料供给机
20 计量机(混配供给能力检测机构)
23 排出挡板(处理能力检测机构)
30、30A 混合滚筒(混合机构)
30B 气流混合捕集器(混合机构)
42 材料传感器(处理能力检测机构)
50、50A、50B、50C 加料料斗(贮存部)
52 材料传感器(处理能力检测机构)
61 CPU(待机量检测机构、计量次数控制机构、混配供给能力控制机构、处理能力检测机构、混配供给能力检测机构)
62 操作面板(操作部)
62a 成形结束预定开关(信号生成部)
M 从计量机起到加料料斗的上游侧为止的材料的待机量
UM 材料传感器的检测料位上部的材料(在从成形结束预定信号起到材料传感器的材料请求信号为止的期间,在成形机中处理的量)
LM 材料传感器的检测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机量
TM 待机量
N 剩余需要计算次数
S1 剩余喷射数
W 需要量
RW 剩余需要量
X 处理能力
Y 计量能力(混配供给能力)

Claims (6)

1.一种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将从分别贮存有多种粉粒体材料的多个材料供给机供给来的各粉粒体材料,在计量机中以使各粉粒体材料成为预先设定的质量比的方式进行计量,并将由混合机构混合后的材料供给到成形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信号生成部,生成规定的成形结束预定信号;
贮存部,设置在所述成形机的材料投入口的上部侧;
待机量检测机构,检测从所述计量机起到所述贮存部的上游侧为止的材料的待机量;以及
计量次数控制机构,基于规定的程序,计算从接收到所述成形结束预定信号后到成形结束为止在所述成形机中需要的材料的需要量,从该需要量中减去所述待机量,计算与该剩余需要量对应的剩余需要计量次数,在所述计量机中执行该剩余需要计量次数的计量,使之后的计量动作停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贮存部中设有材料传感器,该材料传感器对材料料位降低至规定料位的情况进行检测,
所述计量次数控制机构计算所述材料传感器的检测料位以下的材料待机量,以使该材料待机量包含在所述待机量中的方式计算所述剩余需要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量次数控制机构将从所述成形结束预定信号起到所述材料传感器的材料请求信号为止的期间在所述成形机中处理的量减去,来计算所述需要量。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形机是注塑成形机,
所述材料混配供给装置还具备操作部,该操作部用于输入该注塑成形机的1次喷射量和所述成形结束预定信号后的剩余喷射数,
所述计量次数控制机构基于从所述操作部输入的1次喷射量和剩余喷射数来计算所述需要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处理能力检测机构,检测每单位时间在所述成形机中处理的材料的处理能力;
混配供给能力检测机构,检测每单位时间能够向所述成形机供给的材料的混配供给能力;以及
混配供给能力控制机构,基于规定的程序,比较所述处理能力和所述混配供给能力,在该混配供给能力与该处理能力相比是过剩的、且能够减少至规定基准时,以减少该混配供给能力的方式对该混配供给能力进行更新,来执行混配供给。
6.一种材料混配供给方法,将从分别贮存有多种粉粒体材料的多个材料供给机供给来的各粉粒体材料,在计量机中以使各粉粒体材料成为预先设定的质量比的方式进行计量,并将由混合机构混合后的材料供给到成形机,其特征在于,
计算从所述计量机起到在所述成形机的材料投入口的上部侧设置的贮存部的上游侧为止的待机量、以及在规定的成形结束预定信号之后到成形结束为止在所述成形机中需要的材料的需要量,并且从所述需要量中减去所述待机量,计算与该剩余需要量对应的剩余需要计算次数,在所述计量机中执行该剩余需要计算次数的计量,使之后的计量动作停止。
CN201080030979.7A 2009-07-14 2010-07-08 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及材料混配供给方法 Active CN1024705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5464A JP5486862B2 (ja) 2009-07-14 2009-07-14 材料配合供給装置、及び材料配合供給方法
JP2009-165464 2009-07-14
PCT/JP2010/061618 WO2011007713A1 (ja) 2009-07-14 2010-07-08 材料配合供給装置、及び材料配合供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0561A true CN102470561A (zh) 2012-05-23
CN102470561B CN102470561B (zh) 2014-11-05

Family

ID=43449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0979.7A Active CN102470561B (zh) 2009-07-14 2010-07-08 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及材料混配供给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86862B2 (zh)
CN (1) CN102470561B (zh)
WO (1) WO201100771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0439A (zh) * 2013-11-20 2014-02-26 南京诚盟机械有限公司 多螺杆计量喂料及混合输送系统
CN105690591A (zh) * 2016-01-31 2016-06-22 宁波斯曼尔电器有限公司 螺旋输送式色母混合装置
CN111263690A (zh) * 2017-11-16 2020-06-09 克劳斯玛菲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塑料成型件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09855B2 (ja) * 2011-02-04 2015-11-11 株式会社カワタ 供給装置
JP6101586B2 (ja) * 2013-07-18 2017-03-22 株式会社松井製作所 粉粒体材料の配合装置及び粉粒体材料の配合方法
EP2939960B1 (en) * 2014-04-28 2017-09-13 Piovan S.P.A. Supplying system
JP6349225B2 (ja) * 2014-10-16 2018-06-27 株式会社松井製作所 材料輸送供給装置及び材料輸送供給方法
DE102016119754A1 (de) * 2016-10-17 2018-04-19 Windmöller & Hölscher Kg Verfahren für die Durchführung eines Materialwechsels bei einer Vorlagevorrichtung eines Extruders
KR102567294B1 (ko) * 2021-08-27 2023-08-17 김광수 재생 팔렛 사용 가능한 사출 성형 시스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1537A (ja) * 1999-04-19 2000-10-31 Matsui Mfg Co 短時間色替え可能なマスターバッチの自動供給装置
JP2003285330A (ja) * 2002-03-29 2003-10-07 Mitsuboshi Belting Ltd 樹脂材料の計量供給方法及びその計量供給装置
CN1977151A (zh) * 2004-06-30 2007-06-06 株式会社松井制作所 连续定量排出装置以及使用它的材料调合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0250B2 (ja) * 1980-10-06 1985-07-15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押出被覆材料供給制御法
JP2502429B2 (ja) * 1992-02-14 1996-05-29 株式会社カワタ 粉粒体の計量供給装置
JP3388607B2 (ja) * 1993-07-23 2003-03-24 クボタカラートロニック株式会社 粒体の自動供給装置
JP4041564B2 (ja) * 1997-11-07 2008-01-30 株式会社カワタ 粉粒体の定量供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1537A (ja) * 1999-04-19 2000-10-31 Matsui Mfg Co 短時間色替え可能なマスターバッチの自動供給装置
JP2003285330A (ja) * 2002-03-29 2003-10-07 Mitsuboshi Belting Ltd 樹脂材料の計量供給方法及びその計量供給装置
CN1977151A (zh) * 2004-06-30 2007-06-06 株式会社松井制作所 连续定量排出装置以及使用它的材料调合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0439A (zh) * 2013-11-20 2014-02-26 南京诚盟机械有限公司 多螺杆计量喂料及混合输送系统
CN105690591A (zh) * 2016-01-31 2016-06-22 宁波斯曼尔电器有限公司 螺旋输送式色母混合装置
CN111263690A (zh) * 2017-11-16 2020-06-09 克劳斯玛菲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塑料成型件的方法
CN111263690B (zh) * 2017-11-16 2022-01-14 克劳斯玛菲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塑料成型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07713A1 (ja) 2011-01-20
JP2011020296A (ja) 2011-02-03
CN102470561B (zh) 2014-11-05
JP5486862B2 (ja)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0561B (zh) 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及材料混配供给方法
CN102470562A (zh) 材料混配供给装置及材料混配供给方法
CN101362061A (zh) 对多种颗粒材料进行计量的方法和设备
US454136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feeding great numbers of animals, especially pigs
US20040053032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foam products
CA2327599C (en) Dispensing measured quantities of materials for mixing into a larger batch
RU2011105661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зирования порошков
US4812047A (en) Apparatus for the gravimetric dosing of flowable products
CN102225613A (zh) 用失重称自动配料生产阻燃abs工艺及生产系统
US20180169899A1 (en) Mel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lting meltable plastic material, method for mixing reactive plastic components
CN107206629B (zh) 用于通过挤出机生产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和成型设备
JP2012176599A (ja) 供給装置
CN101606046A (zh) 材料计量系统
CN111491779A (zh) 清空构建设备中的器皿
KR19990037376A (ko) 분립체 계량공급 장치
JP6101586B2 (ja) 粉粒体材料の配合装置及び粉粒体材料の配合方法
US7211746B2 (en) Weigh-pan metering and bl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585984A (zh) 一种配料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17535449A5 (zh)
CN102380329A (zh) 一种自动配料装置
WO200512429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bstantially continous delivery of a substantially constant weight of material per unit of time from a bulk storage location and for weighing, blending, and mixing conveyable materials
KR102306724B1 (ko) 반응 플라스틱들을 제조하기 위한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JP6349225B2 (ja) 材料輸送供給装置及び材料輸送供給方法
JPH01123707A (ja) 混合粉粒体の自動供給装置
CN209807054U (zh) 一种针对酱腌菜加工的粉剂调料配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