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9717A - 卡合模块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卡合模块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9717A
CN102469717A CN2010105351913A CN201010535191A CN102469717A CN 102469717 A CN102469717 A CN 102469717A CN 2010105351913 A CN2010105351913 A CN 2010105351913A CN 201010535191 A CN201010535191 A CN 201010535191A CN 102469717 A CN102469717 A CN 102469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keyboard
portable electronic
moving member
electronic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51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9717B (zh
Inventor
任超
程学兵
洪世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otek Shanghai Ltd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CHANGSHUO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351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69717B/zh
Priority to TW100122691A priority patent/TWI461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69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9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7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合模块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卡合模块包括移动件及至少两个卡合件。移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且于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凹陷部。卡合件设置于壳体且与凹陷部一一对应,每个卡合件具有本体、两个固定部及两个弹性部。固定部固定于壳体,弹性部分别连接固定部与本体,本体具有抵靠端与卡合端。当抵靠端抵靠于对应的凹陷部内,卡合端卡合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键盘,键盘固定于壳体。当移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卡合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抵靠端脱离对应的凹陷部,卡合件脱离键盘,以使得键盘脱离壳体。如此,可避免操作者逐一拆装各个卡合件,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卡合模块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合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快速拆装键盘的卡合模块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往往将键盘整合于壳体上,以方便操作。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笔记本电脑的键盘通常整合在笔记本电脑的壳体的最上层,而将大部分的零件设置在键盘下方。同时,键盘通常被设计为可与壳体分离,以利更换。
传统上,通常在壳体上设置多个弹性卡勾以将键盘卡合于壳体。由此,在拆卸键盘时,操作者需要依次施力于每个卡勾,以解开键盘的卡合状态,之后再从壳体上取下键盘。然而,在上述过程中,操作者需要逐一释放各个卡勾后,才能将键盘取下。如此,键盘的拆卸操作不仅繁琐,而且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合模块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的缺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合模块,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与键盘,卡合模块设置于壳体,以使得键盘可拆卸地设置于壳体。卡合模块包括移动件以及至少两个卡合件。移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且移动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凹陷部。所述多个卡合件设置于壳体且与所述多个凹陷部一一对应,每个卡合件具有本体、两个固定部以及两个弹性部。所述多个固定部固定于壳体,所述多个弹性部分别连接所述多个固定部与本体,且本体具有抵靠端与卡合端。当所述多个抵靠端分别抵靠于对应的凹陷部内,所述多个卡合端分别卡合于键盘,以使得键盘固定于壳体。当移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多个卡合件分别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多个抵靠端分别脱离对应的凹陷部,所述多个卡合件分别脱离键盘,以使得键盘脱离壳体。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轨道,移动件沿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轨道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还具有多个卡勾与多个挡墙。轨道的一侧由所述多个卡勾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轨道的相对另一侧由所述多个挡墙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导柱,移动件具有至少一个限位长孔,导柱位于限位长孔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个卡合件的抵靠端与其对应的凹陷部的接触面呈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卡合件的所述多个卡合端分别为楔形凸块,键盘具有至少两个容置槽,所述多个容置槽与所述多个卡合端一一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卡合件分别为一体成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壳体、键盘以及卡合模块。键盘可拆卸地设置于壳体。卡合模块设置于壳体且包括移动件以及至少两个卡合件。移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且移动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凹陷部。所述多个卡合件设置于壳体且与所述多个凹陷部一一对应,每个卡合件具有本体、两个固定部以及两个弹性部。所述多个固定部固定于壳体,所述多个弹性部分别连接所述多个固定部与本体,且本体具有抵靠端与卡合端。当所述多个抵靠端分别抵靠于对应的凹陷部内,所述多个卡合端分别卡合于键盘,以使得键盘固定于壳体。当移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多个卡合件分别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多个抵靠端分别脱离对应的凹陷部,所述多个卡合件分别脱离键盘,以使得键盘脱离壳体。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轨道,移动件沿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轨道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还具有多个卡勾与多个挡墙。轨道的一侧由所述多个卡勾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轨道的相对另一侧由所述多个挡墙沿第一方向排列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导柱,移动件具有至少一个限位长孔,导柱位于限位长孔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每个卡合件的抵靠端与其对应的凹陷部的接触面呈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卡合件的所述多个卡合端分别为楔形凸块,键盘具有至少两个容置槽,所述多个容置槽与所述多个卡合端一一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卡合件分别为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为笔记本电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卡合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当移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卡合件分别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抵靠端分别脱离对应的凹陷部,卡合件分别脱离键盘,以使得键盘脱离壳体。即,移动件沿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可同时带动至少两个卡合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由此,移动件可同时带动至少两个卡合件卡合或脱离键盘,以避免操作者逐一拆装各个卡合件。这样,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省时省力。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区域R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卡合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移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后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组装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包括壳体10、键盘12以及卡合模块14。卡合模块14设置于壳体10,以使得键盘12可拆卸地设置于壳体10。在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1为笔记本电脑。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1例如可为上网本等。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为笔记本电脑的主机的上盖。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而言,壳体10具有第一侧101与第二侧102。第一侧101与第二侧102为壳体10相背对的两侧。在此,第一侧101为壳体10的正面,第二侧102为壳体10的背面。壳体10还具有一开口100。键盘12通过开口100设置于壳体10的第一侧101。卡合模块14设置于壳体10的第二侧102,且卡合模块14邻近开口100。
在本实施例中,需注意的是,图1与图2中均未示出可携式电子装置1(笔记本电脑)的显示模块与主机的下盖。且,图2所示的是壳体10的第二侧10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卡合模块14包括移动件140与四个卡合件142。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卡合件142的数目。在其它实施例中,卡合模块14也可包括三个或五个卡合件142。其中,移动件14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的第二侧102。卡合件142设置于壳体10的第二侧102。
图3为图2的区域R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卡合件142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移动件140为长条状平板。移动件140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四个凹陷部1402(图3中仅所示一个),且卡合件142与凹陷部1402一一对应。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凹陷部1402的数目。在其它实施例中,移动件140也可具有三个或五个凹陷部1402,只要凹陷部1402的数目与卡合件142的数目一致即可。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1402为呈梯形状的凹槽(参见图5)。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凹陷部1402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10具有轨道103,且移动件140沿第一方向D1与第一方向D1的相反方向(即,第三方向D3)可移动地设置于轨道103内。具体而言,壳体10具有多个卡勾104以及多个挡墙105。轨道103的一侧由卡勾104沿第一方向D1排列形成,轨道103的相对另一侧由挡墙105沿第一方向D1排列形成。换言之,轨道103由卡勾104与挡墙105分别沿第一方向D1排列形成。在此,由于轨道103为直轨道,因此,卡勾104与挡墙105分别沿第一方向D1以直线方式排列。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卡勾104与挡墙105的数目。卡勾104与挡墙105的数目可为一致(例如,两者可均为四个)或不一致(例如,卡勾104可为四个,挡墙105可为五个)。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还具有两个导柱106(图3中仅所示一个)。移动件140具有两个限位长孔1404(图3中仅所示一个)。导柱106位于对应的限位长孔1404内。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导柱106与限位长孔1404的数目,只要两者的数目一致即可。在此,利用导柱106与限位长孔1404的配合可限定移动件140沿第一方向D1与第三方向D3的移动范围。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个卡合件142具有本体1421、两个弹性部1424以及两个固定部1426。其中,固定部1426固定于壳体10。弹性部1424对称地连接于本体1421的两侧,且弹性部1424分别连接固定部1426与本体1421。本体1421具有卡合端1420与抵靠端1422。在此,抵靠端1422的截面呈半圆形。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抵靠端的截面也可为其它形状(例如,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抵靠端1422与其对应的凹陷部1402的接触面1428呈弧面。由此,可减小抵靠端1422与凹陷部1402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抵靠端1422脱离凹陷部1402。
在本实施例中,卡合件142可为一体成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卡合件142也可由多个子部分组装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卡合件142的本体1421的卡合端1420为楔形凸块。如图1所示,键盘12具有四个容置槽120。容置槽120与卡合端1420一一对应,且卡合端1420可卡合于键盘12的容置槽120内。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容置槽120的数目,只要其与卡合件142的卡合端1420的数目一致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卡合件142的两个固定部1426以热熔方式固定于壳体10,从而确保卡合件142的定位。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固定部1426也可通过螺固或卡固等其它方式固定于壳体10。
在本实施例中,卡合件142的弹性部1424呈倒U型。由于弹性部1424连接于固定部1426与本体1421,因此,利用弹性部1424,本体1421可相对于固定部1426沿第二方向D2与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即,第四方向D4)移动。关于卡合件142的具体动作容后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移动件140设置于壳体10的轨道103内。在第一方向D1上,移动件140具有凹陷部1402的一侧抵靠于卡勾104,另一侧则抵靠于挡墙105。如此,移动件140可沿第一方向D1与第三方向D3移动。此外,由于卡勾104会勾住移动件140具有凹陷部1402的一侧,且设置于移动件140另一侧的卡合件142的抵靠端1422会抵靠于移动件140具有凹陷部1402的一侧,因此,当壳体10翻至第一侧101朝上时,移动件140不会因为重力作用而脱离壳体10。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卡勾104、挡墙105以及卡合件142的抵靠作用可将移动件140的移动方向限定为第一方向D1与第三方向D3。
图5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移动件140沿第一方向D1移动后的局部示意图。图5所示的区域对应于图3所示的区域。请参考图2、图3、图4及图5。由于每个卡合件142与移动件140、键盘12以及壳体10之间的设置关系均一致,故以下仅以一个卡合件142为例详细说明卡合模块14的操作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卡合件142的抵靠端1422(如图4所示)抵靠于对应的凹陷部1402内,卡合端1420卡合于键盘12的容置槽120内,以使得键盘12固定于壳体1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当移动件140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卡合件142会沿第二方向D2移动。具体而言,由于移动件140的凹陷部1402为呈梯形状的凹槽,因此,在移动件140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呈梯形状的凹陷部1402的斜边1408会推挤卡合件142的抵靠端1422(如图4所示),从而驱使卡合件142沿第二方向D2移动。同时,由于卡合件142的两个固定部1426固定于壳体10,且两个弹性部1424分别连接于卡合件142的本体1421与固定部1426,因此,当卡合件142的抵靠端1422受凹陷部1402的斜边1408推挤时,卡合件142只会沿第二方向D2移动,而不会向第一方向D1或凹陷部1402的斜边1408的法向移动,从而确保卡合件142沿第二方向D2移动以脱离键盘12,从而使得键盘12脱离壳体10。如此,操作者可方便快速地从壳体10取出键盘12。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件140的限位长孔1404的长度可为移动件140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距离(例如,4mm)。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当键盘12固定于壳体10时,壳体10的导柱106例如可位于移动件140的限位长孔1404的右侧端部。如图5所示,当键盘12脱离壳体10时,壳体10的导柱106例如可位于移动件140的限位长孔1404的左侧端部。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凹陷部1402沿第四方向D4的深度即为卡合件142沿第二方向D2移动的距离(例如,0.9mm)。本发明并不限定凹陷部1402沿第四方向D4的深度,只要确保其大于卡合件142的卡合端1420与键盘12的容置槽120之间的卡合距离即可。如此,只要卡合件142沿第二方向D2移动以脱离凹陷部1402,即可使得卡合端1420脱离键盘12的容置槽12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卡合模块14设置于壳体10的第二侧102(即,壳体10的背面),因此,在拆卸键盘12时,操作者仅需将壳体10翻转至背面,再沿第一方向D1移动移动件140即可快速拆卸键盘12。反之,在组装键盘12时,操作者仅需沿第三方向D3移动移动件140即可快速地将键盘12固定于壳体10。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卡合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当移动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卡合件分别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卡合件的抵靠端分别脱离对应的凹陷部,卡合件分别脱离键盘,以使得键盘脱离壳体。即,移动件沿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可同时带动至少两个卡合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由此,移动件可同时带动至少两个卡合件卡合或脱离键盘,以避免操作者逐一拆装各个卡合件。如此,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省时省力。
此外,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卡合模块与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操作者可直接于壳体的背面操作卡合模块以拆装键盘。由此,可避免小型键盘从壳体正面拆装时,由于操作空间不足而造成的不便。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卡合模块,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所述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与键盘,所述卡合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以使得所述键盘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卡合模块包括:
移动件,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且所述移动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凹陷部;以及
至少两个卡合件,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多个凹陷部一一对应,每一个所述卡合件具有本体、两个固定部以及两个弹性部,所述多个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多个弹性部分别连接所述多个固定部与所述本体,且所述本体具有抵靠端与卡合端,
其中,当所述多个抵靠端分别抵靠于对应的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多个卡合端分别卡合于所述键盘,以使得所述键盘固定于所述壳体,当所述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多个卡合件分别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多个抵靠端分别脱离对应的所述凹陷部,所述多个卡合件分别脱离所述键盘,以使得所述键盘脱离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具有轨道,所述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轨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合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壳体还具有多个卡勾与多个挡墙,所述轨道的一侧由所述多个卡勾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形成,所述轨道的相对另一侧由所述多个挡墙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导柱,所述移动件具有至少一个限位长孔,所述导柱位于所述限位长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模块,其特征是,每一个所述卡合件的所述抵靠端与其对应的所述凹陷部的接触面呈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多个卡合件的所述多个卡合端分别为楔形凸块,所述键盘具有至少两个容置槽,所述多个容置槽与所述多个卡合端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合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多个卡合件分别为一体成型。
8.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壳体;
键盘,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
卡合模块,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卡合模块包括:
移动件,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且所述移动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凹陷部;以及
至少两个卡合件,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多个凹陷部一一对应,每一个所述卡合件具有本体、两个固定部以及两个弹性部,所述多个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多个弹性部分别连接所述多个固定部与所述本体,且所述本体具有抵靠端与卡合端,
其中,当所述多个抵靠端分别抵靠于对应的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多个卡合端分别卡合于所述键盘,以使得所述键盘固定于所述壳体,当所述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多个卡合件分别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多个抵靠端分别脱离对应的所述凹陷部,所述多个卡合件分别脱离所述键盘,以使得所述键盘脱离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具有轨道,所述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轨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还具有多个卡勾与多个挡墙,所述轨道的一侧由所述多个卡勾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形成,所述轨道的相对另一侧由所述多个挡墙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导柱,所述移动件具有至少一个限位长孔,所述导柱位于所述限位长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每一个所述卡合件的所述抵靠端与其对应的所述凹陷部的接触面呈弧面。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个卡合件的所述多个卡合端分别为楔形凸块,所述键盘具有至少两个容置槽,所述多个容置槽与所述多个卡合端一一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个卡合件分别为一体成型。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可携式电子装置为笔记本电脑。
CN201010535191.3A 2010-11-08 2010-11-08 卡合模块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Active CN1024697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5191.3A CN102469717B (zh) 2010-11-08 2010-11-08 卡合模块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TW100122691A TWI461141B (zh) 2010-11-08 2011-06-28 卡合模組及應用其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5191.3A CN102469717B (zh) 2010-11-08 2010-11-08 卡合模块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717A true CN102469717A (zh) 2012-05-23
CN102469717B CN102469717B (zh) 2014-09-17

Family

ID=46072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5191.3A Active CN102469717B (zh) 2010-11-08 2010-11-08 卡合模块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69717B (zh)
TW (1) TWI46114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2197A (zh) * 2012-09-25 2014-03-26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外接电池模块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6706B (zh) * 2013-09-16 2016-11-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合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50622Y (zh) * 2004-11-22 2006-01-0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电池盖
CN101098594A (zh) * 2006-06-26 2008-01-02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卡合机构及应用该卡合机构的电子装置
US20090023596A1 (en) * 2007-04-30 2009-01-22 Pappachan Kolattukudy In Vitro Model Of Latent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CN101460025A (zh) * 2007-12-14 2009-06-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20100035137A1 (en) * 2008-08-08 2010-02-11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attery cover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7900U (en) * 2001-01-02 2002-10-21 Cirkitech Electronic Co Ltd Notebook computer with detachable keyboard
US6751089B2 (en) * 2002-09-20 2004-06-15 Taiwan Trigem Information Co., Ltd. Keyboard securing device of notebook computer
CN2821645Y (zh) * 2005-07-29 2006-09-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键盘固定装置组合
TWI306614B (en) * 2006-12-07 2009-02-21 Inventec Corp Structure of the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 with changeable keyboar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50622Y (zh) * 2004-11-22 2006-01-0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电池盖
CN101098594A (zh) * 2006-06-26 2008-01-02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卡合机构及应用该卡合机构的电子装置
US20090023596A1 (en) * 2007-04-30 2009-01-22 Pappachan Kolattukudy In Vitro Model Of Latent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CN101460025A (zh) * 2007-12-14 2009-06-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20100035137A1 (en) * 2008-08-08 2010-02-11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attery cover mechanis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2197A (zh) * 2012-09-25 2014-03-26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外接电池模块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3682197B (zh) * 2012-09-25 2015-12-02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外接电池模块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61141B (zh) 2014-11-11
CN102469717B (zh) 2014-09-17
TW201221025A (en)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2883B (zh) 数据存储器固定装置
CN101901884A (zh) 电池卡固机构及应用该电池卡固机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8254114B2 (en) Battery cover structur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821639Y (zh) 数据存储器推出装置组合
CN101894580A (zh) 数据存储器固定装置
CN102033584A (zh) 电脑及其硬盘支架
CN103367012B (zh) 用来启动电子装置的休眠模式的开关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3050835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芯片卡固持机构
CN101470476A (zh) 卡扣固定机构及其应用的笔记型计算机底座的机壳
CN101562239A (zh) 电池盖组件及具有该电池盖组件的电子装置
CN101556994A (zh) 电池盖卡锁结构
CN102933056A (zh) 扣合机构及具该扣合机构的电子装置
CN201064000Y (zh) 电子装置壳体的锁合结构
CN101482768B (zh) 固定结构
CN101621903B (zh) 顶升机构及应用该顶升机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469717A (zh) 卡合模块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2044644A (zh) 电池盖锁持机构
CN102200805A (zh) 硬盘固定机构及使用该硬盘固定机构的电子装置
CN101470475B (zh) 卡固释放机构
CN103545134B (zh) 易于拆装的按键机构及电子装置
CN202331284U (zh) 卡扣机构及具有卡扣机构的电子装置
CN201910490U (zh) 天线装置
US7948745B2 (en) Release module and computer housing using the same
CN204648625U (zh) 过滤网组件及空调器
CN103167752A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