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8586A - 连接器模块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8586A
CN102468586A CN201010554261XA CN201010554261A CN102468586A CN 102468586 A CN102468586 A CN 102468586A CN 201010554261X A CN201010554261X A CN 201010554261XA CN 201010554261 A CN201010554261 A CN 201010554261A CN 102468586 A CN102468586 A CN 102468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ousing
connecting portion
trip
modu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542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8586B (zh
Inventor
洪序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RUSM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 20101055426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68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68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8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8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8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连接器模块,其连接部能切换成不同型式。该连接模块包括壳体、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切换单元。第一连接器配置在壳体内且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器滑设在壳体内且具有第二连接器。切换单元连接在第二连接器与壳体之间,且切换单元驱动第二连接器沿着一轴向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二连接器位在第一位置时,仅第一连接器暴露于壳体外。当第二连接器位在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同时相邻地暴露于壳体外。

Description

连接器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切换不同型式的连接器模块。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3.0(USB 3.0)是一种从USB 2.0所发展出来的信号传输规格,其传输速率可达到5G bps,而传统USB 2.0的传输速率则仅有480M bps。目前USB 3.0电连接器已确定可相容于USB 2.0电连接器,意即USB 3.0采用了与USB 2.0相同的电连接器结构,并增加了数根用来提供USB 3.0功能的接脚。因此,在基于USB 2.0的电连接器结构下,需要提出USB 3.0电连接器结构,以符合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模块,其连接部能切换成不同型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连接器模块,包括一壳体、一第一连接器、一第二连接器以及一切换单元。第一连接器配置在壳体内,且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器滑设在壳体内,且第二连接器具有一第二连接部。切换单元连接在第二连接器与壳体之间。切换单元驱动第二连接器沿着一第一轴向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二连接器位在第一位置时,仅第一连接部暴露于壳体外。当第二连接器位在第二位置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同时相邻地暴露于壳体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接部为一微型通用串行总线2.0(micro universal serial bus 2.0,micro USB2.0)连接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彼此相邻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共同形成一微型通用串行总线3.0(micro universal serial bus 3.0,micro USB3.0)连接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切换单元包括一弹性卡榫以及一对卡勾。弹性卡榫配置在第二连接器上。卡勾配置在壳体上且位在弹性卡榫的移动路径上。当第二连接器位在第一位置时,弹性卡榫卡扣于卡勾的其中之一。当第二连接器位在第二位置时,弹性卡榫卡扣在卡勾的其中另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卡榫具有一基部、一弹性臂与一抵压部。基部配置在第二连接器的一凹槽内。弹性臂的两端连接至基部。抵压部连接至弹性臂的中央处并暴露出壳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抵压部适于沿着一第二轴向被抵压,以使弹性卡榫退离(eject)卡勾,且使第二连接器在壳体内滑动,而第二轴向垂直于第一轴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卡榫还具有一对卡扣部,位于弹性臂上且位在抵压部的相对两侧。当第二连接器位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卡扣部的其中的一卡扣于卡勾的其中之一。当抵压部沿着第二轴向被抵压时,卡扣部退离卡勾。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还具有一显示窗,而第二连接器具有沿着第一轴向配置的两个显示符号。当第二连接器位于第一位置时,显示符号的其中之一经由显示窗暴露于壳体。当第二连接器位于第二位置时,显示符号的其中另一个经由显示窗暴露于壳体。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器模块借由第二连接器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内,以让使用者借由切换单元而使连接器模块能在不同型态之间切换,进而让连接器模块具有较佳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与图2分别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模块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与图2的连接器模块的爆炸图。
图4A及图4B是图1或图2的连接器模块于弹性卡榫处的局部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连接器模块
110:第一连接器
112:第一连接部
120:第二连接器
122:第二连接部
121、123:显示符号
124:凹槽
130:壳体
132:上壳体
132a:显示窗
134:下壳体
140:切换单元
142:弹性卡榫
142a:基部
142b:弹性臂
142c:抵压部
142d、142e:卡扣部
144A、144B:卡勾
150:切换开口
L 1:第一轴向
L2:第二轴向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与图2分别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连接器模块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与图2的连接器模块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模块100包括一第一连接器110、一第二连接器120、一壳体130以及一切换单元140。第一连接器110固设在壳体130内,且第一连接器110具有暴露于壳体130外的一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器120滑设在壳体130内,且第二连接器120具有一第二连接部122。切换单元140连接在第二连接器120与壳体13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单元140驱动第二连接器120沿着一第一轴向L1在一第一位置P 1(如图1所绘示)与一第二位置P2(如图2所绘示)之间移动。当第二连接器120位在第一位置P1时,第二连接器120的第二连接部122位在壳体130内,亦即此时仅第一连接器110的第一连接部112暴露于壳体130外而使连接器模块100形成如图1所绘示的状态。再者,当切换单元140驱动第二连接器120移动至第二位置P2时,第二连接部122会从壳体130内移出并暴露于壳体130外,亦即此时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122会同时暴露于壳体130外,以使连接器模块100形成如图2所绘示的状态。
基于上述,借由切换单元140驱动在壳体130内可移动的第二连接器120,便可让本发明的连接器模块100在两种不同的型态之间切换,借以让连接器模块100能适用于不同的连接器型式,进而增加其适用范围。
再加以叙述如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10的第一连接部112是符合微型通用串行总线2.0(micro universal serial bus 2.0,micro USB2.0)的连接器,而彼此相邻的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122则共同形成一微型通用串行总线3.0(micro universal serial bus 3.0,micro USB3.0)的连接器。据此,本发明的连接器模块100便能让使用者顺利地连接两种不同规格的连接器,而无须另行准备转接装置。但本实施例并未以此为限,凡能利用切换单元140驱动连接器模块100内的连接器110或120进行排列组合,而使连接器模块100具有不同的型态者,皆可适用于本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单元140包括一弹性卡榫142以及一对卡勾144A、144B,其中弹性卡榫142配置在第二连接器120上,而卡勾144A、144B配置于壳体130且位在弹性卡榫142的移动路径上。详细而言,弹性卡榫142具有一基部142a、一弹性臂142b与一抵压部142c,其中基部142a配置在第二连接器120的一凹槽124内,弹性臂142b的两端连接至基部142a,而抵压部142c连接至弹性臂142b的中央处。据此,抵压部142c可沿着一第二轴向L2被抵压或释放。
再者,壳体130包括组装在一起的一上壳体132与一下壳体134,其中下壳体134用以承靠上述的第一连接器110与第二连接器120,而组合后的上、下壳体132、134形成容置第一连接器110与第二连接器120的空间。此外,当上壳体132组装至下壳体134后,卡勾144A、144B配置在上、下壳体132、134的一侧且朝向壳体130的内部。另外,上、下壳体132、134与此对卡勾144A、144B之间形成一切换开口150而使弹性卡榫142的抵压部142c从壳体130内部经由切换开口150而暴露出壳体130。
值得注意的是,弹性卡榫142还具有一对卡扣部142d、142e,其例如是对应于此对卡勾144A、144B的一对凹口,卡扣部142d、142e配置在弹性卡榫142的弹性臂142b上且位在抵压部142c的相对两侧。此外,借由弹性臂142b的结构设计而让使用者可沿着第二轴向L2抵压或释放弹性卡榫142的抵压部142c。
图4A及图4B是图1或图2的连接器模块于弹性卡榫处的局部俯视图。在此省略部分构件以清楚辨识弹性卡榫与卡勾之间的相对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向L2实质上垂直于第二连接器120所滑动的第一轴向L1。据此,当抵压部142c沿着第二轴向L2被抵压后,卡扣部142d、142e便会远离卡勾144A、144B,进而解除第二连接器120与壳体130之间的干涉关系,以让第二连接器120能沿着第一轴向L1在壳体130内滑动。当第二连接器120被移动至第一位置P1或第二位置P2,且使用者释放抵压部142c后,卡扣部142d或142e便会卡扣于卡勾144A或144B而让第二连接器120重新取得与壳体130之间的干涉关系,以造成第二连接器120相对于壳体130成固定状态。
举例来说,请先参考图1及图4A、图4B,当第二连接器120位于第一位置P1时,此时弹性卡榫142的卡扣部142d卡扣于卡勾144A,而让第二连接器120相对于壳体130呈固定状态,以使连接器模块100呈现如图1所绘示的状态。此时的连接器模块100为仅由第一连接部112所构成的一USB2.0的连接器。再者,请再参考图2及图4,为使第二连接器120切换至第二位置P2,使用者按压抵压部142c而让卡扣部142d退离卡勾144A,此时使用者便能借由抵推抵压部142c而驱动第二连接器120从第一位置P1移动至第二位置P2。接着,当使用者释放抵压部142c后,卡扣部142e便会卡扣至卡勾144B,而让第二连接器120相对于壳体130再次呈现固定状态。此时连接器模块100便切换为由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122所共同组成的USB3.0连接器。
请再参考图1至图3另一方面,为让使用者能明确地辨识连接器模块100的使用状态,上壳体132还具有一显示窗132a,而第二连接器120具有沿着第一轴向L1配置的两个显示符号121、123。在本实施例中,此显示符号121、123例如为2.0与3.0的字样以显示连接器模块110所切换的micro USB2.0与micro USB3.0的状态。当第二连接器120位于第一位置P1时,显示符号121经由显示窗132a而显露出壳体130。相对地,当第二连接器120位于第二位置P2时,则改以显示符号123经由显示窗132a而显露出壳体130。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器模块借由第二连接器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内,以让使用者借由切换单元而使连接器模块能在不同型态之间切换,其中并借由切换单元的弹性卡榫与卡勾之间的搭配,让使用者移动第二连接器并得以分别固定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而达到仅第一连接部所形成的micro USB2.0规格的连接器,与由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共同形成的microUSB3.0规格的连接器,进而让连接器模块具有较佳的适用范围。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模块,包括:
一壳体;
一第一连接器,配置在该壳体内,该第一连接器具有一第一连接部;
一第二连接器,滑设在该壳体内,该第二连接器具有一第二连接部;以及
一切换单元,连接在该第二连接器与该壳体之间,该切换单元驱动该第二连接器沿着一第一轴向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该第二连接器位在该第一位置时,仅该第一连接部暴露于该壳体外,当该第二连接器位在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同时相邻地暴露于该壳体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为一微型通用串行总线2.0连接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彼此相邻的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共同形成一微型通用串行总线3.0连接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切换单元包括:
一弹性卡榫,配置在该第二连接器上;以及
一对卡勾,配置在该壳体上且位在该弹性卡榫的移动路径上,当该第二连接器位在该第一位置时,该弹性卡榫卡扣于该对卡勾的其中之一,当该第二连接器位在该第二位置时,该弹性卡榫卡扣在该对卡勾的其中另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卡榫具有一基部、一弹性臂与一抵压部,该基部配置在该第二连接器的一凹槽内,该弹性臂的两端连接至该基部,该抵压部连接至该弹性臂的中央处并暴露出该壳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抵压部适于沿着一第二轴向被抵压,以使该弹性卡榫退离该对卡勾,且使该第二连接器在壳体内滑动,而该第二轴向垂直于该第一轴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卡榫还具有一对卡扣部,位于该弹性臂上且位在该抵压部的相对两侧,当该第二连接器位在该第一位置或该第二位置时,该对卡扣部的其中之一卡扣于该对卡勾的其中之一,当该抵压部沿着该第二轴向被抵压时,该对卡扣部退离该对卡勾。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显示窗,而该第二连接器具有沿着该第一轴向配置的两个显示符号,当该第二连接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所述显示符号的其中之一经由该显示窗暴露于该壳体,当该第二连接器位于该第二位置时,所述显示符号的其中另一个经由该显示窗暴露于该壳体。
CN 201010554261 2010-11-12 2010-11-12 连接器模块 Active CN102468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54261 CN102468586B (zh) 2010-11-12 2010-11-12 连接器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54261 CN102468586B (zh) 2010-11-12 2010-11-12 连接器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8586A true CN102468586A (zh) 2012-05-23
CN102468586B CN102468586B (zh) 2013-10-30

Family

ID=46071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54261 Active CN102468586B (zh) 2010-11-12 2010-11-12 连接器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6858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3632A (zh) * 2011-01-06 2012-07-18 廖文镛 通用串行总线插头连接器
CN104868332A (zh) * 2015-05-06 2015-08-26 深圳四极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两用型数据传输的插头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10875552A (zh) * 2018-08-29 2020-03-10 四零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动式连接器的工业用输入输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8400B2 (en) * 2002-10-18 2004-10-26 Aiptek International Inc. USB connector structure with protection means
CN2821899Y (zh) * 2005-07-09 2006-09-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组合式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CN102082373A (zh) * 2009-11-27 2011-06-01 威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芯片封装式存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8400B2 (en) * 2002-10-18 2004-10-26 Aiptek International Inc. USB connector structure with protection means
CN2821899Y (zh) * 2005-07-09 2006-09-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组合式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CN102082373A (zh) * 2009-11-27 2011-06-01 威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芯片封装式存储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3632A (zh) * 2011-01-06 2012-07-18 廖文镛 通用串行总线插头连接器
CN102593632B (zh) * 2011-01-06 2014-06-18 廖文镛 通用串行总线插头连接器
CN104868332A (zh) * 2015-05-06 2015-08-26 深圳四极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两用型数据传输的插头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10875552A (zh) * 2018-08-29 2020-03-10 四零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动式连接器的工业用输入输出装置
CN110875552B (zh) * 2018-08-29 2020-12-11 四零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动式连接器的工业用输入输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8586B (zh)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20241B1 (en) Usb connector
US8052438B1 (en) Connector module
CN101039003B (zh) 插孔
CN101662115B (zh) 浮动信号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JP2008508694A (ja) リバーシブルユニバーサルシリアルバス(usb)デバイスおよびコネクタ
JP5351248B2 (ja) Usbプラグ
CN102916294A (zh) 电子装置及其芯片卡固持结构
CN102468586B (zh) 连接器模块
CN201741934U (zh) 卡连接器
EP215475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ceptable connector thereof
CN104752906B (zh) 插头连接器
CN109994857B (zh) 终端设备
CN102403591B (zh) 卡连接器
CN201533089U (zh) 一种浮动信号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CN104348055A (zh) 具插卡功能的微型usb连接器
CN101931148B (zh) 连接器插座与手持电子装置
CN202034540U (zh) 电源插座
CN200941513Y (zh) 电池连接器
CN108734255B (zh) 一种防折损u盘
CN109586115A (zh) 电源连接用连接器
CN210571392U (zh) 工业诊断终端
CN111009773B (zh) 电缆连接器及电缆装置
US9011175B2 (en) Interference free connector socket
CN113891600B (zh) 电子设备
CN203895121U (zh) Usb装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01

Address after: 510635, A4 building, No. 11, Kaiyuan Avenue, Science City, Gu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Guangzhou, third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TRUSM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ese Shilin District Hougang Street No. 66

Patentee before: Inventec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