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6864A - 光学摄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摄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6864A
CN102466864A CN201010546329XA CN201010546329A CN102466864A CN 102466864 A CN102466864 A CN 102466864A CN 201010546329X A CN201010546329X A CN 201010546329XA CN 201010546329 A CN201010546329 A CN 201010546329A CN 102466864 A CN102466864 A CN 102466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amera system
optical camera
thing sid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463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6864B (zh
Inventor
陈俊杉
蔡宗翰
黄歆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463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668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66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6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6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68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摄像系统,包含四枚具屈折力的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第一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该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光学摄像系统另包含有一光圈,该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之间。通过上述的镜组配置方式,可有效缩短镜头的总长度、提供较大的视角,且能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

Description

光学摄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摄像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光学摄像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小型化摄影镜头的蓬勃发展,微型取像模块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影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
现有的高解像力摄影镜头,多采用前置光圈且为四枚式的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常以二枚玻璃球面镜互相粘合而成为doublet,用以消除色差,如美国专利第7,365,920号所示,但此方法有其缺点,其一,过多的球面镜配置使得系统自由度不足,导致系统的光学总长度不易缩短,其二,玻璃镜片粘合的制造工艺不易,造成制造上的困难。此外,随着取像镜头的尺寸愈做愈小,且规格愈做愈高,在有限的空间里作紧密的镜片组立将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光线在镜筒内多次反射而影响镜头成像,因此,该非必要的光线应避免进入成像区域以维持成像品质。
有鉴于此,急需一种适用于轻薄、可携式电子产品上,成像品质佳且不至于使镜头总长度过长的光学摄像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摄像系统,包含四枚具屈折力的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第一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该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光学摄像系统另包含有一光圈及一于成像面上的电子感光元件供被摄物成像,该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该光圈至该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7<Td/ImgH<2.0;0.15<(T12+T34)/T23<1.20;0.0<|R4/R3|<1.55;及0.8<SL/TTL<1.2。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摄像系统,包含四枚具屈折力的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凸面,且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三透镜的材质为塑胶;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凹面,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该第四透镜的材质为塑胶,且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设置有至少一反曲点;其中,该光学摄像系统另包含有一光圈及一于成像面上的电子感光元件供被摄物成像,该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该光圈至该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满足下列关系式:0.7<Td/ImgH<2.0;0.8<SL/TTL<1.2;及0.1<T12/T23<1.0。
本发明通过上述的镜组配置方式,可有效缩短镜头的总长度、提供较大的视角,且能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
本发明光学摄像系统中,该光圈可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一透镜之间或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
通过该第一透镜提供正屈折力,并且将该光圈置于接近该光学摄像系统的被摄物侧时,可以有效缩短该光学摄像系统的光学总长度。
另外,上述的配置可使该光学摄像系统的出射瞳(Exit Pupil)远离成像面,因此,光线将以接近垂直入射的方式入射在感光元件上,此即为像侧的远心(Telecentric)特性,远心特性对于固态电子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极为重要,可使得电子感光元件的感光敏感度提高,减少系统产生暗角的可能性。此外,该第一、第三或第四透镜上可设置有反曲点,将可更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于感光元件上的角度,并且可进一步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另一方面,当将该光圈置于愈接近该第二透镜处,可有利于广视场角的特性,有助于对歪曲(Distortion)及倍率色收差(Chromatic Aberration of Magnification)的修正,且如此的配置可有效降低系统的敏感度。
因此,本发明光学摄像系统中该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其目的是欲在远心特性与广视场角中取得平衡。
本发明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可具有正或负屈折力;当第一透镜具正屈折力,可提供系统部分屈折力,有助于缩短系统的光学总长度。当第一透镜具负屈折力,可利于扩大该系统的视场角;当第一透镜具正屈折力及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时,该第二透镜正屈折力可分配第一透镜的屈折力,且降低系统的敏感度。当第一透镜具负屈折力及第二透镜具正屈折力时,该第二透镜提供系统主要的屈折力,可缩短系统的光学总长度。该第三透镜具负屈折力,可有效对具第二透镜正屈折力所产生的像差做补正,且同时助于修正系统的色差。该第四透镜具正屈折力,可进一步缩短系统的光学总长度,以维持镜头的小型化。
本发明光学摄像系统中,当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凹面,如该第一透镜具负屈折力,可利于扩大该系统的视场角;当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对于修正系统的像散(Astigmatism)较为有利,有助于提升系统的成像品质。当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可加强第二透镜的正屈折力,有助于缩短系统的光学总长度。当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可利于修正系统的像散。当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可有效修正系统的像差,且有助于修正系统的色差。当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凹面,可有助于修正系统的像散与高阶像差。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4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5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6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7A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像差曲线图。
图8为表一,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9为表二,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0为表三,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1为表四,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2为表五,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3为表六,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4为表七,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5为表八,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6为表九,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7为表十,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18为表十一,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19为表十二,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20为表十三,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数据。
图21为表十四,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非球面数据。
图22为表十五,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相关关系式的数值数据。
附图标号:
光圈        100、200、300、400、500、600、700
第一透镜    110、210、310、410、510、610、710
物侧表面    111、211、311、411、511、611、711
像侧表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
第二透镜    120、220、320、420、520、620、720
物侧表面            121、221、321、421、521、621、721
像侧表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
第三透镜            130、230、330、430、530、630、730
物侧表面            131、231、331、431、531、631、731
像侧表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
第四透镜            140、240、340、440、540、640、740
物侧表面            141、241、341、441、541、641、741
像侧表面            142、242、342、442、542、642、742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    150、250、350、450、550、650、750
保护玻璃            160、260、360、460、560、660、760
成像面              170、270、370、470、570、670、770
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
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
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
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
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
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
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
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
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
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
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
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
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1
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
光圈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
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
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d
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摄像系统,包含四枚具屈折力的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第一透镜;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该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光学摄像系统另包含有一光圈及一于成像面上的电子感光元件供被摄物成像,该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该光圈至该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7<Td/ImgH<2.0;0.15<(T12+T34)/T23<1.20;0.0<|R4/R3|<1.55;及0.8<SL/TTL<1.2。
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7<Td/ImgH<2.0,有利于缩短光学总长度,以维持系统的小型化。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15<(T12+T34)/T23<1.20,各镜片的配置较合适,有利于镜头组装与可以维持适当的光学总长度,较佳是满足下列关系式:0.2<(T12+T34)/T23<0.6。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0<|R4/R3|<1.55,该第二透镜的曲率不至于太弯曲,有利于提供系统适当的像散补正,较佳是满足下列关系式:0.0<|R4/R3|<0.8。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8<SL/TTL<1.2,该光圈的位置,可在远心与广角特性中取得最好的平衡,较佳是满足下列关系式:0.84<SL/TTL<0.97。
本发明前述光学摄像系统中,较佳地,该第三透镜及该第四透镜的材质为塑胶,塑胶材质透镜的使用可有效减低镜组的重量,更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前述光学摄像系统中,该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较佳地,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0<|f/f1|<0.5,该第一透镜的屈折力较为合适,得以避免敏感度过高。
本发明前述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较佳地,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2<CT1/CT2<0.5,该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厚度配置较合适,有利于镜片的制造与组装。
本发明前述光学摄像系统中,该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较佳地,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0<f/f2<2.5,该第二透镜的屈折力较合适,可有效缩短系统的光学总长度。
本发明前述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较佳地,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5.0<(R5+R6)/(R5-R6)<-2.0,该第三透镜的曲率,有助于修正系统的像散与像差。
本发明前述光学摄像系统中,该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较佳地,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2.5<f/f3<-1.0,该第三透镜的作用如同补正透镜,其功能为平衡及修正系统所产生的各项像差,进而可使系统获得更高的成像品质。
本发明前述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较佳地,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25<V4-V3<42,有利于该摄像用光学镜头中色差的修正。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摄像系统,包含四枚具屈折力的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凸面,且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三透镜的材质为塑胶;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凹面,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该第四透镜的材质为塑胶,且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设置有至少一反曲点;其中,该光学摄像系统另包含有一光圈及一于成像面上的电子感光元件供被摄物成像,该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该光圈至该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满足下列关系式:0.7<Td/ImgH<2.0;0.8<SL/TTL<1.2;及0.1<T12/T23<1.0。
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7<Td/ImgH<2.0,有利于缩短光学总长度,以维持系统的小型化。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8<SL/TTL<1.2,该光圈的位置,可在远心与广角特性中取得最好的平衡,较佳是满足下列关系式:0.84<SL/TTL<0.97。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1<T12/T23<1.0,该第一透镜、第二透镜至第三透镜的配置较合适,有利于镜头组装。
本发明前述光学摄像系统中,该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较佳地,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1.0<f/f2<2.5,该第二透镜的屈折力较合适,可有效缩短系统的光学总长度。
本发明前述光学摄像系统中,该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较佳地,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f/f1<0.5,该第一透镜的屈折力大小配置较为平衡,可有效控制系统的光学总长度,维持小型化的特性,并且可同时避免高阶球差(High Order Spherical Aberration)的过度增大,进而提升成像品质。
本发明前述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该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较佳地,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0<|R4/R3|<0.8,该第二透镜的曲率不至于太弯曲,有利于提供系统适当的像散补正。
本发明前述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较佳地,当前述光学摄像系统满足下列关系式:0.2<CT1/CT2<0.5,该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厚度配置较合适,有利于镜片的制造与组装。
本发明光学摄像系统中,透镜的材质可为玻璃或塑胶,若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以增加该光学摄像系统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镜材质为塑胶,则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可在镜面上设置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发明光学摄像系统的总长度。
本发明光学摄像系统中,若透镜表面为凸面,则表示该透镜表面在近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则表示该透镜表面在近轴处为凹面。此外,应需求可于光学摄像系统中插入至少一光栏,以消除系统内杂散光,提高成像品质。
本发明光学摄像系统将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A,第一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1B。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摄像系统主要由四片透镜构成,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110,其物侧表面11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112为凹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一透镜110的物侧表面111及像侧表面11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一透镜110的物侧表面111及像侧表面11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120,其物侧表面12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12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二透镜120的物侧表面121及像侧表面122皆为非球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130,其物侧表面131为凹面及像侧表面13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三透镜130的物侧表面131及像侧表面13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三透镜130的物侧表面131及像侧表面13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140,其物侧表面14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142为凹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四透镜140的物侧表面141及像侧表面14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四透镜140的物侧表面141及像侧表面14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其中,该光学摄像系统另设置有一光圈100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120之间;
另包含有一红外线滤除滤光片(IR-filter)150置于该第四透镜140的像侧表面142与一成像面170之间;及一保护玻璃(Cover-glass)160置于该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50与该成像面170之间;另设置有一电子感光元件于该成像面170上;该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50的材质为玻璃且其不影响本发明该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
上述的非球面曲线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X ( Y ) = ( Y 2 / R ) / ( 1 + sqrt ( 1 - ( 1 + k ) * ( Y / R ) 2 ) ) + Σ i ( Ai ) * ( Y i )
其中:
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的相对高度;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距离;
k:锥面系数;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其关系式为:f=4.54(毫米)。
第一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其关系式为:Fno=2.07。
第一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关系式为:HFOV=37.1(度)。
第一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四透镜140的色散系数为V4,该第三透镜130的色散系数为V3,其关系式为:V4-V3=32.5。
第一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110与该第二透镜1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三透镜130与该第四透镜14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二透镜120与该第三透镜13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关系式为:(T12+T34)/T23=0.35。
第一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110与该第二透镜1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120与该第三透镜13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关系式为:T12/T23=0.28。
第一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11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12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关系式为:CT1/CT2=0.22。
第一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二透镜120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及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其关系式为:|R4/R3|=0.54。
第一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三透镜130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及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关系式为:(R5+R6)/(R5-R6)=-3.17。
第一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其关系式为:f/f1=-0.33。
第一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其关系式为:f/f2=1.55。
第一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其关系式为:f/f3=-1.32。
第一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光圈100至该成像面17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110的物侧表面111至该成像面17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关系式为:SL/TTL=0.93。
第一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110物侧表面111至该第四透镜140像侧表面142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其关系式为:Td/ImgH=1.55。
第一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8表一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图9表二所示,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2A,第二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2B。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摄像系统主要由四片透镜构成,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210,其物侧表面21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212为凹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一透镜210的物侧表面211及像侧表面21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一透镜210的物侧表面211及像侧表面21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220,其物侧表面221为凹面及像侧表面22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二透镜220的物侧表面221及像侧表面222皆为非球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230,其物侧表面231为凹面及像侧表面23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三透镜230的物侧表面231及像侧表面23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三透镜230的物侧表面231及像侧表面23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240,其物侧表面24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242为凹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四透镜240的物侧表面241及像侧表面24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四透镜240的物侧表面241及像侧表面24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其中,该光学摄像系统另设置有一光圈200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220之间;
另包含有一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50置于该第四透镜240的像侧表面242与一成像面270之间;及一保护玻璃260置于该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50与该成像面270之间;另设置有一电子感光元件于该成像面270上;该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50的材质为玻璃且其不影响本发明该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
第二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
第二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其关系式为:f=4.11(毫米)。
第二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其关系式为:Fno=2.40。
第二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关系式为:HFOV=39.1(度)。
第二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四透镜240的色散系数为V4,该第三透镜230的色散系数为V3,其关系式为:V4-V3=34.5。
第二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210与该第二透镜2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三透镜230与该第四透镜24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二透镜220与该第三透镜23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关系式为:(T12+T34)/T23=0.22。
第二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210与该第二透镜2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220与该第三透镜23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关系式为:T12/T23=0.18。
第二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21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22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关系式为:CT1/CT2=0.43。
第二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二透镜220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及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其关系式为:|R4/R3|=0.05。
第二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三透镜230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及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关系式为:(R5+R6)/(R5-R6)=-3.37。
第二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210的焦距为f1,其关系式为:f/f1=-0.12。
第二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220的焦距为f2,其关系式为:f/f2=1.32。
第二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230的焦距为f3,其关系式为:f/f3=-1.06。
第二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光圈200至该成像面27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210的物侧表面211至该成像面27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关系式为:SL/TTL=0.93。
第二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210物侧表面211至该第四透镜240像侧表面242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其关系式为:Td/ImgH=1.35。
第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10表三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图11的表四所示,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3A,第三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3B。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摄像系统主要由四片透镜构成,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310,其物侧表面31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312为凹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一透镜310的物侧表面311及像侧表面31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一透镜310的物侧表面311及像侧表面31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320,其物侧表面32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32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二透镜320的物侧表面321及像侧表面322皆为非球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330,其物侧表面331为凹面及像侧表面33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三透镜330的物侧表面331及像侧表面33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三透镜330的物侧表面331及像侧表面33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340,其物侧表面34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342为凹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四透镜340的物侧表面341及像侧表面34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四透镜340的像侧表面342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其中,该光学摄像系统另设置有一光圈300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320之间;
另包含有一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50置于该第四透镜340的像侧表面342与一成像面370之间;及一保护玻璃360置于该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50与该成像面370之间;另设置有一电子感光元件于该成像面370上;该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50的材质为玻璃且其不影响本发明该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
第三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
第三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其关系式为:f=4.34(毫米)。
第三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其关系式为:Fno=2.40。
第三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关系式为:HFOV=38.2(度)。
第三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四透镜340的色散系数为V4,该第三透镜330的色散系数为V3,其关系式为:V4-V3=32.5。
第三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310与该第二透镜3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三透镜330与该第四透镜34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二透镜320与该第三透镜33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关系式为:(T12+T34)/T23=0.34。
第三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310与该第二透镜3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320与该第三透镜33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关系式为:T12/T23=0.23。
第三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31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32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关系式为:CT1/CT2=0.25。
第三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二透镜320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及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其关系式为:|R4/R3|=0.78。
第三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三透镜330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及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关系式为:(R5+R6)/(R5-R6)=-3.03。
第三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310的焦距为f1,其关系式为:f/f1=-0.35。
第三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320的焦距为f2,其关系式为:f/f2=1.63。
第三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330的焦距为f3,其关系式为:f/f3=-1.36。
第三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光圈300至该成像面37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310的物侧表面311至该成像面37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关系式为:SL/TTL=1.01。
第三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310物侧表面311至该第四透镜340像侧表面342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其关系式为:Td/ImgH=1.47。
第三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12表五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图13表六所示,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请参阅图4A,第四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4B。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摄像系统主要由四片透镜构成,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410,其物侧表面41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412为凹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一透镜410的物侧表面411及像侧表面41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一透镜410的物侧表面411及像侧表面41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420,其物侧表面42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42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二透镜420的物侧表面421及像侧表面422皆为非球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430,其物侧表面431为凹面及像侧表面43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三透镜430的物侧表面431及像侧表面43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三透镜430的物侧表面431及像侧表面43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440,其物侧表面44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442为凹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四透镜440的物侧表面441及像侧表面44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四透镜440的物侧表面441及像侧表面44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其中,该光学摄像系统另设置有一光圈400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420之间;
另包含有一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50置于该第四透镜440的像侧表面442与一成像面470之间;及一保护玻璃460置于该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50与该成像面470之间;另设置有一电子感光元件于该成像面470上;该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50的材质为玻璃且其不影响本发明该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
第四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
第四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其关系式为:f=5.06(毫米)。
第四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其关系式为:Fno=1.85。
第四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关系式为:HFOV=33.4(度)。
第四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四透镜440的色散系数为V4,该第三透镜430的色散系数为V3,其关系式为:V4-V3=33.0。
第四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410与该第二透镜4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三透镜430与该第四透镜44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二透镜420与该第三透镜43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关系式为:(T12+T34)/T23=0.25。
第四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410与该第二透镜4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420与该第三透镜43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关系式为:T12/T23=0.21。
第四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41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42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关系式为:CT1/CT2=0.27。
第四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二透镜420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及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其关系式为:|R4/R3|=1.53。
第四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三透镜430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及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关系式为:(R5+R6)/(R5-R6)=-4.15。
第四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410的焦距为f1,其关系式为:f/f1=-0.42。
第四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420的焦距为f2,其关系式为:f/f2=1.48。
第四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430的焦距为f3,其关系式为:f/f3=-1.26。
第四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光圈400至该成像面47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410的物侧表面411至该成像面47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关系式为:SL/TTL=0.89。
第四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410物侧表面411至该第四透镜440像侧表面442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其关系式为:Td/ImgH=1.69。
第四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14表七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图15表八所示,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五实施例: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请参阅图5A,第五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5B。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摄像系统主要由四片透镜构成,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510,其物侧表面51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512为凹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一透镜510的物侧表面511及像侧表面512皆为非球面;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520,其物侧表面52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52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二透镜520的物侧表面521及像侧表面522皆为非球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530,其物侧表面531为凹面及像侧表面53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三透镜530的物侧表面531及像侧表面53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三透镜530的物侧表面531及像侧表面53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540,其物侧表面54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542为凹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四透镜540的物侧表面541及像侧表面54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四透镜540的物侧表面541及像侧表面54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其中,该光学摄像系统另设置有一光圈500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520之间;
另包含有一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50置于该第四透镜540的像侧表面542与一成像面570之间;及一保护玻璃560置于该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50与该成像面570之间;另设置有一电子感光元件于该成像面570上;该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50的材质为玻璃且其不影响本发明该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
第五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
第五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其关系式为:f=3.44(毫米)。
第五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其关系式为:Fno=2.81。
第五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关系式为:HFOV=37.6(度)。
第五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四透镜540的色散系数为V4,该第三透镜530的色散系数为V3,其关系式为:V4-V3=25.6。
第五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510与该第二透镜5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三透镜530与该第四透镜54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二透镜520与该第三透镜53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关系式为:(T12+T34)/T23=0.88。
第五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510与该第二透镜5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520与该第三透镜53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关系式为:T12/T23=0.67。
第五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51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52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关系式为:CT1/CT2=0.44。
第五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二透镜520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及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其关系式为:|R4/R3|=0.37。
第五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三透镜530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及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关系式为:(R5+R6)/(R5-R6)=-2.26。
第五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510的焦距为f1,其关系式为:f/f1=-0.02。
第五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520的焦距为f2,其关系式为:f/f2=1.97。
第五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530的焦距为f3,其关系式为:f/f3=-1.91。
第五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光圈500至该成像面57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510的物侧表面511至该成像面57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关系式为:SL/TTL=0.88。
第五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510物侧表面511至该第四透镜540像侧表面542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其关系式为:Td/ImgH=1.47。
第五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16表九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图17表十所示,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六实施例: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请参阅图6A,第六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6B。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摄像系统主要由四片透镜构成,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610,其物侧表面611为凹面及像侧表面61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一透镜610的物侧表面611及像侧表面612皆为非球面;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620,其物侧表面62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62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二透镜620的物侧表面621及像侧表面622皆为非球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630,其物侧表面631为凹面及像侧表面63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三透镜630的物侧表面631及像侧表面63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三透镜630的物侧表面631及像侧表面63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640,其物侧表面64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642为凹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四透镜640的物侧表面641及像侧表面64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四透镜640的物侧表面641及像侧表面64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其中,该光学摄像系统另设置有一光圈600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620之间;
另包含有一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50置于该第四透镜640的像侧表面642与一成像面670之间;及一保护玻璃660置于该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50与该成像面670之间;另设置有一电子感光元件于该成像面670上;该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50的材质为玻璃且其不影响本发明该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
第六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
第六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其关系式为:f=4.28(毫米)。
第六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其关系式为:Fno=2.40。
第六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关系式为:HFOV=37.9(度)。
第六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四透镜640的色散系数为V4,该第三透镜630的色散系数为V3,其关系式为:V4-V3=34.5。
第六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610与该第二透镜6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三透镜630与该第四透镜64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二透镜620与该第三透镜63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关系式为:(T12+T34)/T23=0.54。
第六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610与该第二透镜6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620与该第三透镜63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关系式为:T12/T23=0.46。
第六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61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62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关系式为:CT1/CT2=0.26。
第六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二透镜620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及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其关系式为:|R4/R3|=0.18。
第六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三透镜630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及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关系式为:(R5+R6)/(R5-R6)=-2.87。
第六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610的焦距为f1,其关系式为:f/f1=0.25。
第六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620的焦距为f2,其关系式为:f/f2=1.11。
第六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630的焦距为f3,其关系式为:f/f3=-1.36。
第六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光圈600至该成像面67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610的物侧表面611至该成像面67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关系式为:SL/TTL=0.94。
第六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610物侧表面611至该第四透镜640像侧表面642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其关系式为:Td/ImgH=1.81。
第六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18表十一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图19表十二所示,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第七实施例: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请参阅图7A,第七实施例的像差曲线请参阅图7B。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摄像系统主要由四片透镜构成,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710,其物侧表面71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712为凹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一透镜710的物侧表面711及像侧表面712皆为非球面;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720,其物侧表面721为凹面及像侧表面72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二透镜720的物侧表面721及像侧表面722皆为非球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730,其物侧表面731为凹面及像侧表面732为凸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三透镜730的物侧表面731及像侧表面73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三透镜730的物侧表面731及像侧表面73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740,其物侧表面741为凸面及像侧表面742为凹面,其材质为塑胶,该第四透镜740的物侧表面741及像侧表面742皆为非球面,且该第四透镜740的物侧表面741及像侧表面742皆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其中,该光学摄像系统另设置有一光圈700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720之间;
另包含有一红外线滤除滤光片750置于该第四透镜740的像侧表面742与一成像面770之间;及一保护玻璃760置于该红外线滤除滤光片750与该成像面770之间;另设置有一电子感光元件于该成像面770上;该红外线滤除滤光片750的材质为玻璃且其不影响本发明该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
第七实施例非球面曲线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实施例的形式。
第七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其关系式为:f=3.46(毫米)。
第七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其关系式为:Fno=2.81。
第七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关系式为:HFOV=37.5(度)。
第七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四透镜740的色散系数为V4,该第三透镜730的色散系数为V3,其关系式为:V4-V3=26.3。
第七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710与该第二透镜7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三透镜730与该第四透镜74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二透镜720与该第三透镜73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关系式为:(T12+T34)/T23=1.18。
第七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710与该第二透镜72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720与该第三透镜730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其关系式为:T12/T23=0.93。
第七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71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720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关系式为:CT1/CT2=0.62。
第七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二透镜720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及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其关系式为:|R4/R3|=0.02。
第七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三透镜730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及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其关系式为:(R5+R6)/(R5-R6)=-2.38。
第七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710的焦距为f1,其关系式为:f/f1=0.40。
第七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720的焦距为f2,其关系式为:f/f2=1.70。
第七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730的焦距为f3,其关系式为:f/f3=-1.79。
第七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光圈700至该成像面77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710的物侧表面711至该成像面770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其关系式为:SL/TTL=0.86。
第七实施例光学摄像系统中,该第一透镜710物侧表面711至该第四透镜740像侧表面742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其关系式为:Td/ImgH=1.62。
第七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0表十三所示,其非球面数据如图21表十四所示,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HFOV定义为最大视角的一半。
表一至表十四(分别对应图8至图21)所示为本发明光学摄像系统实施例的不同数值变化表,然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数值变化皆属实验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数值,相同结构的产品仍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故以上的说明所描述的及附图仅做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表十五(对应图22)为各个实施例对应本发明相关关系式的数值数据。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系统包含四枚具屈折力的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
一第一透镜;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所述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
其中,所述光学摄像系统另包含有一光圈及一于成像面上的电子感光元件供被摄物成像,所述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d,所述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所述光圈至所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所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0.7<Td/ImgH<2.0;
0.15<(T12+T34)/T23<1.20;
0.0<|R4/R3|<1.55;及
0.8<SL/TTL<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凸面,且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设置有至少一反曲点,且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设置有至少一反曲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材质为塑胶,且所述第四透镜的材质为塑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满足下列关系式:
0.0<|f/f1|<0.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满足下列关系式:
0.2<(T12+T34)/T23<0.6。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满足下列关系式:
0.2<CT1/CT2<0.5。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满足下列关系式:
0.0<|R4/R3|<0.8。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光圈至所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所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
1.0<f/f2<2.5;及
0.84<SL/TTL<0.97。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
-5.0<(R5+R6)/(R5-R6)<-2.0。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
-2.5<f/f3<-1.0。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设置有至少一反曲点。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所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满足下列关系式:
25<V4-V3<42。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满足下列关系式:
0.2<CT1/CT2<0.5。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满足下列关系式:
0.2<(T12+T34)/T23<0.6。
17.一种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系统包含四枚具屈折力的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
一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凹面;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凸面,且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且所述第三透镜的材质为塑胶;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所述第四透镜的材质为塑胶,且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设置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所述光学摄像系统另包含有一光圈及一于成像面上的电子感光元件供被摄物成像,所述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d,所述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所述光圈至所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SL,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所述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满足下列关系式:
0.7<Td/ImgH<2.0;
0.8<SL/TTL<1.2;及
0.1<T12/T23<1.0。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
1.0<f/f2<2.5。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整体光学摄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满足下列关系式:
0<f/f1<0.5。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满足下列关系式:
0.0<|R4/R3|<0.8。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满足下列关系式:
0.2<CT1/CT2<0.5。
CN201010546329.XA 2010-11-15 2010-11-15 光学摄像系统 Active CN1024668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46329.XA CN102466864B (zh) 2010-11-15 2010-11-15 光学摄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46329.XA CN102466864B (zh) 2010-11-15 2010-11-15 光学摄像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6864A true CN102466864A (zh) 2012-05-23
CN102466864B CN102466864B (zh) 2014-03-26

Family

ID=46070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46329.XA Active CN102466864B (zh) 2010-11-15 2010-11-15 光学摄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6686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4943A (zh) * 2017-07-18 2017-09-0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08459393A (zh) * 2018-03-19 2018-08-2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459394A (zh) * 2018-03-19 2018-08-2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031588A (zh) * 2017-06-12 2018-12-18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10501800A (zh) * 2018-05-16 2019-11-26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WO2020220444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取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US11953756B2 (en) 2019-08-15 2024-04-09 Jiangxi Ofilm Optical Co., Ltd. Optical system, image captur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9150B2 (ja) * 1991-09-03 2000-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広角高変倍ズームレンズ
US20070146901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Largan Precision Co.,Ltd. Four-piece lens assembly
TW201024789A (en) * 2008-12-16 2010-07-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CN101782677A (zh) * 2009-01-16 2010-07-2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成像透镜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9150B2 (ja) * 1991-09-03 2000-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広角高変倍ズームレンズ
US20070146901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Largan Precision Co.,Ltd. Four-piece lens assembly
TW201024789A (en) * 2008-12-16 2010-07-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CN101782677A (zh) * 2009-01-16 2010-07-2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成像透镜组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1588A (zh) * 2017-06-12 2018-12-18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09031588B (zh) * 2017-06-12 2021-05-28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07144943A (zh) * 2017-07-18 2017-09-0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08459393A (zh) * 2018-03-19 2018-08-2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459394A (zh) * 2018-03-19 2018-08-2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501800A (zh) * 2018-05-16 2019-11-26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10501800B (zh) * 2018-05-16 2021-07-09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WO2020220444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取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US11953756B2 (en) 2019-08-15 2024-04-09 Jiangxi Ofilm Optical Co., Ltd. Optical system, image captur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6864B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94827U (zh) 摄像镜头组
CN201909881U (zh) 摄影用光学系统
CN102236153B (zh) 取像用光学镜头
CN102213816B (zh) 光学摄影镜头
CN102621664A (zh) 影像撷取镜头组
CN102313970B (zh) 成像光学镜片组
CN202583577U (zh) 拾像镜组
CN102401982B (zh) 光学取像镜头
CN102269861B (zh) 摄像光学镜片组
CN102466864B (zh) 光学摄像系统
CN102466854A (zh) 光学透镜系统
CN102236150A (zh) 取像光学透镜系统
CN102375213A (zh) 摄影光学镜片组
CN102221739A (zh) 摄像光学系统
CN102073126B (zh) 取像光学镜头
CN102156342B (zh) 影像撷取透镜组
CN102122056B (zh) 成像光学镜头
CN102269860B (zh) 摄像用光学镜头
CN102081220B (zh) 取像光学镜组
CN102466851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2298199B (zh) 摄影用光学镜头
CN102122057B (zh) 摄像光学镜组
CN102236154B (zh) 薄型化成像透镜组
CN102193168B (zh) 摄影透镜系统
CN102213817B (zh) 薄型化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