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3979A - 浮力车 - Google Patents

浮力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3979A
CN102463979A CN2010105389554A CN201010538955A CN102463979A CN 102463979 A CN102463979 A CN 102463979A CN 2010105389554 A CN2010105389554 A CN 2010105389554A CN 201010538955 A CN201010538955 A CN 201010538955A CN 102463979 A CN102463979 A CN 102463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car
air cushion
wheel
joint s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89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5389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639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63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3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浮力车由车体加入浮力界面构成,属交通运输领域。如车体在与车底路面或车顶在与高架路下面的空间内安装气垫,由气压泵向气垫内充入气压或抽取气压,使车体由此得到向上浮力。本发明是:用转轮的动力或平行运动电动机牵引车辆;车厢由车轮支架参与、或在道面安装磁体由车体电磁线圈实施作用力、或安装多个气垫分别调整压力,使车身做平衡调整;用无缝或用封缝的气垫实现车体“浮动”。由控制车运行的组成零件为车运行提供具体的运动操作,车由定位控制机构来实现正常运行,有此装备的浮力列车在正确配重后可以悬浮在空气中,成为有轨道的重载运行“飞机”。因气垫的封闭不同其摩擦力也不同,如:浮力车低速时摩擦力可小于车重的万分之一。

Description

浮力车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交通运输领域,涉及气垫车尤其涉及近于无泄漏的气垫,也涉及到悬浮车,同时,也涉及到电动机、机械平衡和涉及机械的运动摩擦力。
背景技术:1、气垫车有近百年历史,用气垫使车与路面之间隔离减少摩擦力。传统气垫车的气垫面软边与路面之间因运动而有缝隙,气垫各边缝因泄气量有差异使得各边内的气压保有量不同,用此来调整车体平衡。常用气体反冲力作为此车动力,能行驶在滩涂、沼泽等地。气垫因运动缝有气体泄漏而损失能量;虽有对气垫运动缝作封缝处置的,但在运动中封缝材料因摩擦生热受损,使应用时间受限。2、虽然房屋整体移动时有应用无缝气垫支承的,但只是为了形成滚动阻力。3、已经有在固定轨道由磁力支承起的磁悬浮车。4、实现浮力虽有多种途径;但本发明中浮力界面能长期使用且物体运动消耗的能量小于常用摩擦力。由本发明完成的浮动摩擦力是现知摩擦力中运动耗能最小的实用摩擦力。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为减少行车功耗,增加车速、运输量和车使用范围。本发明可对所有在依靠支承面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用弹力体做支承。本发明用浮力界面形成低耗能的浮动摩擦力;原有磁悬浮车或各种气垫车在运动中所耗能量都大于本发明中的浮动摩擦力。有浮动摩擦力的机械运动将来会被广泛应用。
1、所述浮力车是:把需要依靠支承面来做移动的物体称作车体,把此支承面称作路面,将浮力界面加装在车体与路面之间形成对车体的浮力支撑,在车与运动摩擦面中用加入浮力界面的方法来做隔离层来减少机械运动阻力,用此就形成到迄今为止在运动全过程中消耗能量最小的浮动摩擦力。浮力界面是由弹力体支承在运动界面中形成。有对应设备参与为弹力体的支承力作出调整。车体可与执行平衡、运动和动力的部件共同组成运行的车辆。
2、所述由弹力体支承在界面中。其中弹力体可以是气体、或是液体、或是弹簧体、或是气压缸的运动体、或是磁场中运动的磁体、或是静电场中电的斥力体。其中,由气体做充压组成封闭运动缝的气垫或无缝气垫。或在柔性面内加入弹力体。或在运动的循环面中加入弹力体。由弹力体支承面组成浮力界面,此弹力体在运动全程中几乎不消耗能量(或是消耗能量很微少)。
3、所述加入浮力界面的方法:由弹力体支承在摩擦界面之间来组成浮力界面,在所移动物体与其所依靠的支承面之间产生浮力,由此构成的浮动装置可以安装在包括车辆在内的一切存在此类磨擦面的机械运动中;此机械及弹力体在运动全程中、在作保持其支撑力过程中很少消耗能量,由此构成低耗能的、新型的运动摩擦力即称为浮动摩擦力。
4、所述封闭运动缝的气垫,将柔性的或硬壁的不透气的气垫面安装到车体和连接到路面之间。若路面也参与组成气垫壁,用柔性材料封闭路面自身缝隙或用可移动物体对路面中缝隙做临时封缝。车移动时气垫面周边出现运动缝,在气垫面周边连接着小摩擦力的耐磨封缝物,此与在气垫周边滑动的组合件构成封闭缝隙的装置。将各段封缝装置之间的缝隙做封闭连接:运动物体之间由封缝物做滑动连接,静止物体之间直接做连接。
其中,耐磨封缝物是:微压封缝体或微压封缝条或气压差内自行封缝条或可降温封缝面或车侧槽液中挡气板。将此连接在气垫边,此与在气垫面周边做相对运动的组合件面用滑动来封闭此运动缝。封缝物用耐磨硬质面以趋向于最小接触面积、最小封缝压力,实现摩擦面用小的接触面积和小的摩擦力对此运动缝做封缝摩擦运动。耐磨封缝物根据运动内容的需要可以做出多种相应变形。
其中,气垫两侧边的组合件包含:滑行道面或不透气循环履带的耐磨面,或由路侧槽液的压力对气垫侧面板下边在运动中封缝。气垫前、后边的组合件包含:滑行道面或组合辊或组合辊轮,或车前、后边由导流板调整气流做稳流体流经此缝隙面。或用气垫周边组合件来隔离路表面,使此气垫少受路面影响。
5、所述气垫封闭运动缝:车气垫的两侧边用液体封闭气垫侧面板底边缝和车气垫前、后边安装组合辊做封闭边缝,及各封缝装置之间封闭连接。
用路侧槽液封闭包括:在路面的两侧边设置两条平行液槽,槽内贮液,做成与流动液面或静止液面平行的缓坡路面或水平路面;车气垫两侧硬质挡气板伸入槽液中,槽深度大于气垫侧挡板入槽深度;气垫内、外气压差由挡气板内、外形成的槽内液位差来阻挡。此路边槽液构成气垫两侧挡气板封闭底边缝装置。
气垫在路面封闭:有弹性橡胶套的辊面压在路面做封缝滚动,由硬质辊与橡胶套辊相压滚动来封闭两辊间缝隙,由封缝物在两个相压组合辊的各辊端面和硬质辊面围成一道封闭面做封缝;在组合辊轴架上安装定位架由此连接封缝物及气垫布。在车气垫前、后边各安装一套组合辊来组成对路面两端封缝装置。
气垫侧面在前、后边到槽液面做封缝:气垫在两侧挡气板内侧的前、后两端装配侧辊,有弹性橡胶套的辊面压贴液槽侧壁因车运动而滚动来封闭槽壁,由硬质辊与橡胶套辊做相压滚动来封闭此组合辊间缝隙,在槽液面运行的滑水板面上安装于组合侧辊的下端面处、及硬质辊面、及侧辊与路面平齐位置绕于两辊的圆周线位置处,作加装连续封缝物来与相对运动辊做封缝滑动,封缝物及其定位架连于气垫面。形成在气垫侧挡板内的液面上封闭两端空间的装置。
6、所述气垫封闭运动缝:车气垫的两侧边用滑行道封闭缝隙和车气垫前、后边安装组合辊做封闭缝隙,各边封缝装置之间作封闭连接。
其中,用硬质光滑的滑行道板安装在无缝或封缝路面,板与路面的安装缝处用柔性的封缝材料做封缝。各段滑行道板因气温变化的伸缩缝经由连接头能做出封缝的平滑连接,连成贯通于道长的无缝光滑板面实现与路面同曲率。安装在车气垫两侧边的微压封缝物在车运动中对滑行道面做出微小摩擦力的滑行封缝,封缝物内由柔性连接能满足此变形封缝。由此构成气垫侧边的封缝装置。
其中在气垫前、后边,车由组合辊做封缝或由封缝物对滑道面做滑动封缝。
7、所述气垫封闭运动缝:车气垫两侧用不透气履带面来封闭封缝路面的两边路表面,由连于气垫面的封缝物对下行履带边面做封缝滑动,由组合辊轮的长辊封闭气垫的前和后边,再将气垫各封缝段之间做封闭连接组成封闭气垫。
由一定强度纤维帘布涂敷橡胶层制成筒状长条循环履带面。履带沿两周边各含有一条拉力绳或在此绳外面包橡胶布,此绳作为履带边面运动的引导索,此引导索是在两个滑轮槽作对接形成的一个导程轮通道中被引导,由多个导程轮来组成轮组为履带引导索的全程运行做导程和定位。履带在车侧边封缝包含:履带沿外表面一周有一道柔软弹性橡胶小条或是充气带条,此条凸出于带表外面平行且接近于内侧带边;有许多压带轮经由轮架排成一行,压在贴地的下行履带上面接近橡胶小条背面;履带面上受压力经由弹力层对带面外突起的橡胶小条形成压力,小条变形后对车侧路表面形成封缝压力。压带轮的轮架与履带边导程轮的轮架连于车底的联动机械,用此控制履带边导程轮的位置。外侧导程轮的轮架作为封缝物的可扭转、可伸缩定位架的支点,在此由定位架定位气垫面及连接封缝物对下行履带边面做出封缝的滑动。在履带边面增加耐磨表面层或粘贴金属箔条作为耐磨的滑动面。由导带轮安装在车前、后端来引导履带面做回转运动,导带轮在履带里面与带面外的压带辊之间做压紧橡胶履带面来封闭回转带面的缝隙。连于气垫面边的封缝物在导带轮面及端面、或在履带面外压带辊面及端面做封缝的滑动,此与在下行履带边面做封缝滑动的封缝物所连接的气垫面连成气垫一侧封闭面。车由两侧履带来封闭气垫两侧的边面。
车前、后边安装组合辊轮使气垫能在稍不平路面上封闭前、后边运动缝。薄辊轮外面套弹性橡胶套,或将薄辊轮两端圆平面各做成一片薄圆板,在两个薄圆板之间共用一个充气胎,在两个薄圆板边固定同一个橡胶外套组成薄板辊轮。各胶套辊轮套装在各自的轮轴架上做转动,各轮轴架内开设垂直于地面的滑道槽,在每个轮轴架滑道槽内套装同一根长轴固定的定位滑块板,用此限定各轮轴架依靠滑块板的升降范围。有硬质辊的辊轮直接套装在车的固定辊轴上。组合辊轮封缝:各辊轮的平端面彼此有封缝面,由众多辊轮靠轮端面挤压做成封缝的长辊,胶套长辊与硬质长辊中各对应辊轮端面对齐,来组合成两辊相压滚动封缝做平排安装的组合长辊,胶套辊轮的向下压力使弹性橡胶面能压紧一般不平路表面做封缝,在胶套长辊两端的长轴上套装导带轮,连接气垫边面的封缝物对安装在履带内侧的硬质辊面及辊两端面做封缝滑动,或硬质辊与安装在履带外面的外压带辊的辊端面做封缝加长,由连于气垫边面的封缝物在此加长硬辊面及辊两端面做封缝滑动。由此再连接气垫两侧边的封缝面组成闭合面。
车气垫在两侧边和前、后边及稍不平路面做封缝,组成封闭运动缝的气垫。
8、所述气垫封闭运动缝:车由不透气宽履带循环面隔离路面,连于气垫面边的封缝物与履带的两边面及履带两回转端在做压紧带面的对压辊面、辊端面做封缝滑动。再封闭连接气垫周边各段封缝物。
车下安装履带和对压辊及气垫定位架。履带面封缝包含:车循环宽履带在前、后两回转端面各夹于内、外两硬质辊面之间做压紧带面封缝;再由定位架将连于气垫面的封缝物对内辊面及辊端面做封缝、或对外辊面及辊端面做封缝。
压带轮压在有防刺透帘布的橡胶宽履带贴地的下行面上运行,车下安装的压带轮架带动联动架,或用履带外的车轮支撑架带动。由联动架带动导程轮或导程链轮的轮架,此轮架随之做升降,来为下行履带面边的引导索或引导链条做定位。履带边面封缝包含:以导程轮或导程链轮的轮架做支点来为封缝物的定位架做定位,由连于气垫面的封缝物与下行履带边面中耐磨层做封缝滑动。
9、所述气垫封闭运动缝:连于气垫面周边的封缝物在固定滑行道面上为自身围成闭合面做滑行封缝;或封缝物在可变形的循环滑行道面内做封闭气垫两侧边或围成气垫闭合面,此封缝物在可变形的循环滑行道面内做到封闭运动缝。
其中若连于气垫周边的封缝物在固定宽滑行道面内自身围成空间闭合面来封闭气垫缝。或铁路上用钢筒做滑道。或经过封缝的连接使铁路通长的钢轨光滑面成为滑行道,车体气垫用连于气垫边的封缝物在钢轨面上围成闭合面,封缝物用尖端窄线面的耐磨材料在滑道面做封缝滑动;封缝物上边连接另一封缝物是为沿气垫硬板面内壁做封缝滑动。气垫若是软侧壁此可连接到封缝物上边。
其中在平整无缝路面中,车安装一定宽度平整履带面其内面是由光滑耐磨层作为气垫的可循环滑行道面,在下行履带的上面由连于气垫面的封缝物围成气垫闭合面。或在下行履带边面安放连接气垫面的封缝物,若是在全履带面与两回转端的对压辊组成封缝气垫,若是在两条履带面为气垫两侧边封缝,再结合车气垫前、后边组合辊做封闭。车体安装滑轮组为循环滑行道面运行做定位。
其中平整的循环履带面作为可变形滑行道面,若用超薄大筒圈的耐磨变形面做履带面或在此外面加一层弹性橡胶缓冲面做履带,或此薄板履带外面加装一层充气胎来适应粗糙路面;充气胎包含充气内胎和保护外胎。车体安装滑轮组为滑行道面和缓冲保护面的运行做定位。
10、所述气垫封闭运动缝:以滑行道封闭高速车的气垫两侧边,在车前、后端控制导流板与路面构成的缝隙大小,使气流成为平稳流体流经气垫。
车速增加到特定值时,在宽滑道面上抬升起车气垫前、后边做封闭的封缝物或是抬升此端路面上做封闭的组合辊。气垫导流板在车前、后端为气垫做封闭是:打开在气垫前、后边的导流板,并调整此板与路面形成缝隙的大小,使气流达到最佳运动状态来实现气垫内的气流成为稳流,因稳定气流在气垫中按伯努利方程做压强分配,其中气体的静压强被车体使用;用调整气体做稳流来确保达到气垫内、外原有气压差数值的浮力。此结果等同于气垫被封闭。
11、所述气垫封闭运动缝:在无缝或封闭缝隙的路面参与组成气垫壁,在路面遇到交通枢纽中,对应相关道路及辅助设施做连接和在对应的缝隙做封闭。
其中气垫壁的路面由相关组合件做连接:在交叉路口由岔路汇合成共用的滑行道段,在滑行道段各连接端面由滑行道的连接头做连接;或由浮力移动的道岔来连接要经过的封缝道路。路面对接缝处由橡胶条外粘耐磨层作为能压紧的封闭面,或在路段接缝处有嵌槽在其内安装气囊在嵌槽口嵌入橡胶条,由气压经软管通入气囊来压紧橡胶条做封闭路段对接缝。
其中在柱基础上安装双层路板,若外延道路通向枢纽道岔路端,形成由路段横断面与安装在浮箱上双层道岔段作对接。浮箱下有支撑轮,在浮力中由机械拉动做横向移动,移动到路段对接位置由定位体做道岔定位。每层道岔中分设左弯道、直道和右弯道三条路段,外延双层路段经道岔分别与枢纽中固定的双层十字直道、或不换层弯道、或盘旋换层弯道作对接,可实现车经枢纽通行。
其中在过十字路口若路边缺少一段设施,由路边机械臂为车的运行组装临时辅助设施,车经过之后就撤除。若十字路口用槽液封闭气垫侧缝,可由遥控机械从液槽底升起缺失的同形状路段。或由转动路段为通路做连接。
其中可经过枢纽路连通多条通路,若在槽液封闭气垫侧缝时,在移动作对接的路段端在各液槽口安装转动水闸门,在移动路段对接封缝后再打开相应水闸。液槽在坡道中有注液管和限液位排液管安置在液槽中,车在驶入坡道前槽中注液,槽液按设定坡度线形成预定坡度的流动液面,车离去后槽中注液结束。
12、所述无缝气垫:由充压、耐磨的柔性无缝气垫面被压在车与路面之间,气垫面材中与车或与路面相压之处有受力结构体,此处对于车相对运动方向保有良好柔性。此气垫运动的柔性面传递力矩困难,使滚动阻力小,此处气垫面在气压中形成了浮力界面。由气垫面与其关联体共同组成不透气的承重使用气垫。气垫压于履带或外护面可施行动力。
其中,车在安装车架托板或履带或辊或轮的下面压在薄、柔气垫面上,来得到浮力界面支撑,此无缝的充压气垫面在路面上做平铺或做滚动。将辊轮的或履带的轮架安装在车体,由履带面或辊面压在充气的无缝气垫面上做滚动,其各轮面也可作为固定滑道面用封缝物围成封缝的滑动气垫。或无缝气垫被压在车架托板下来贴地或再压下行履带面上滚动,用链条或用引导索来带动此滚动气垫、履带围绕车架托板做循环运动。若气垫外圈布筒两端连接圆环形弧面布的长边,圆环布的短边与圆面板边做封闭,轴杆安装在两圆板中心,轴杆两端经轴承架连于车体附件可随时做调整气垫位置。或外圈布筒面经过两端圆环布面连接到内圈布筒面组成气垫,气垫内圈面由滚轮做定位,轮轴安装在车架。
其中,转轮式气垫与传统车轮外胎有相似的外形及近似的固定方式,本质区别是气垫护壁面对轮圈或地面与运动有良好柔性,胎侧壁及壁内拉力线只为承担外胎面的气压拉力不传递转动力矩,内胎装入这外胎和轮圈之间组成气垫;或外胎面自身与密封物及轮圈或圆板组成密闭气垫,此气门嘴在外胎的牢固面内先固定。或胎面与有定位的轮圈套之间用拉力绳作连接;或胎面叠加平行于轮轴的横梁由拉力绳作连接;气垫胎面只做承担气压拉力。气胎面也可做成全封闭的只留气门嘴,以便于安装。气垫轮胎与轮圈或圆板组装成气垫的车轮。
13、所述柔性面内加入弹力体组成浮力界面,在循环轮面与轮圈之间由弹力体做支撑组成浮力面车轮压在路面使用。
其中,柔性轮面或由小硬板面柔性连接成整体柔性的轮面;轮面内安装铰接架,铰接架滑动连接在有限行程的滑动气缸活塞杆上,气缸经气压管连接于气压源。或铰接架滑动连接在弹簧或在磁场中的弹力磁体上。是连接在位移有限的支撑架的端点。支撑架的另一端安装在轮圈的铰接支撑点上,各支撑架之间有移动限位。轮圈上各铰接点对应轮面各铰接点之间安装弹力承载的支撑架,此轮面成为浮力轮面。车体安装轮架再安装轮轴及套装轮圈和轮胎做负重使用。
14、所述承重使用气垫的车轮,此承担主要车重在不同车中位置有所不同:
其中自行车由前轮做转向,从前轮传入车行走动力,后轮安装气垫车轮。
其中自行车由后轮做转向,从前轮传入车行走动力,后轮安装气垫车轮;车把安装在车架中经由联动机械带动后轮支架的转向盘;其余与传统车辆同。
其中自行车由前轮做转向,车后轮作为动力轮可调整对地压力,可改变动力轮输出力大小,在车后轮两侧的车架各安装一个承重的气垫车轮来支撑车重。
其中多人共用的自行车,转向车轮各安装于车架的前、后端,此两转向车轮可单独、或可联动做车转向和传入行走动力;在车架中段安装承重气垫车轮。
其中在一般机动车中,有气垫车轮对称加装于车两侧边或在车前后边,对称点接近车重心;或轮安装车底对称车重心或对称安装在原车轮连线位;车体安装自由转向的气垫轮支架。或车头引领列车,车厢承重轮是气垫轮加制动轮。
其中在机动车中,在车下支架内安装有摆动轴的承重架在架两端安装原车轮与气垫车轮,此摆动轴与两轮轴平行,两轮各经承重架做弹力支撑。安装自由转向轮架的气垫车轮可随车体运动转向。可由多组此类车轮来支撑车体。
其中人脚蹬踏的轮滑运动鞋由气垫轮支撑人体重量。经操纵手柄由电线连接电磁体或由操纵钢线连接控制机械,使受控电动轮的轴做出位置变动,来达到由此动力轮参与对地面做出推力,或使此动力轮离开不再为轮滑运动出力。
其中轮滑鞋的轮可以简化成前轮是可控的动力轮,后轮是承重的气垫轮。
15、所述动力部件可有多种的形式。若是用电动机作为车动力,有一种多力臂同心圆套筒式电动机,组合转子可带动车轮、组合定子连于轮轴架。电动机用永磁体转子磁极的位置信号来控制定子线圈中开关电路,或转子内安装线圈连接于滑环由电刷与外电路连接,或转子内安装感应线圈来与定子线圈作用。
其中,多层同心圆套筒定子在一端垂直固定于一个圆板平面制成组合定子。多层同心圆套筒转子在另一端垂直固定于另一个圆板平面制成组合转子。两组套筒彼此相互套叠安装,套装中各组合筒壁间预留空隙。一组筒口的悬空壁是由另组筒壁在其接近固定端用安装的轴承轮面做定位,或轴承轮安装在筒口靠另组筒壁面做定位,或以电动机转子的轴安装到定子轴承架中的轴承中做定位。
其中,用满足机械强度的非磁电材料制成定子和转子的框架套筒。在不同力臂的转子套筒圆面上留下安装永磁体或转子线圈的安装槽,各槽与槽边框与槽框两端的圆环框组成一个圆周框架套筒;各层同心圆套筒的各槽边框所对应的中心角度数相近;磁体或线圈从筒外面安装到槽内,由紧固件将其固定或粘固在框架套筒。定子框架套筒及线圈安装与转子框架筒及安装相似,区别是多组线圈对应在转子磁极的不同位置,由各线圈磁力作用点对应于转子磁极作用。定子各线圈作单独引线,由开关电路按需要连接。由此也能连成发电的电路。
16、所述动力部件可有多种的形式。有一种轮板式电动机,空心轮轴上安装定子线圈,在轴两端轴承上安装两片轮辐式永磁体极板,此板外圈固定轮圈。
电动机的转子磁极是均匀分布的轮辐式平板,环形整体板面的转子中辐条是磁极,轮板各辐条之间是空隙或是非金属平板,或各辐条板制成为一体的窄环面,区别在于连续变化交替不同的磁极性。两个环形板的内圈分别固定在轮轴两端的两轴承上,两个环形板的外圈分别固定在轮圈内环的两端面组成整体。
定子各线圈分布安装在轮轴外周的非电磁材料的定子框架体安装槽中,电源线从轴孔接入线圈;几大组线圈的电磁场按产生旋动磁场的极性作分布,在定子边安装转子磁极的探测器,为控制定子线圈电路的电子开关提供控制信号。
17、所述动力部件可有多种的形式,有一种平行磁道面做平行运动的动力电动机包含:车体安装磁极探测器和由此控制的开关电路来连接电源与车体安装的线圈组,在路面内安装磁体且与车体的线圈贴近来构成。
其中,各独立电磁线圈绕在软磁性材料上,沿路面设置的磁道方向做间距相等的排列;把各线圈架安装在车体框架的梁下、或安装在车底侧面板对应于路侧面、或安装在车顶对应于车上面设置的面路板,用来贴近路面中的磁道面。
其中,磁道是由众多规格相同的永磁体按照间距恒定、极性有序、侧边对齐排成一行埋于路内,此外表面与路面一平;沿路面中心线做一排、或对称于中心线做两排安装。或安装在路边的两侧立面。或安装在车上面空间设立的道板内。或用电磁线圈安装在路面内,专用作为远程保证车体运行安全的磁道。或在车履带面上安装磁体构成能循环的车动力磁道面。
其中,车体上安装多个磁极探测器贴近在磁道两边或贴近在磁道面上,在对应线圈组位置做排列。由此测得路面中磁极位置信号经电路转成电信号来控制开关电路;由开关电路为对应于磁道周期磁场排列相同的车上各线圈组作通、断电操作。或由测得车对磁道偏移信号,经开关电路接通车体姿态控制线圈组,用磁力矫正车体位置。另有开关电路根据车速及车运动需要,可以控制把各线圈连接成发电或电磁制动或改变线圈输入电压等各种需要的连接电路。
18、所述平衡执行中要面对所有车型,其平衡包含:a、车辆安装传统承重轮支架来支撑车体平衡。b、在车厢安装平衡仪或在车定位轮的轮架内安装压力传感器,从此中提取信号指令来控制平衡执行机械,在支撑架中用压力机械改变减振弹簧的位移或用压力缸作调整压力来支撑车体做平衡。c、车体依靠与路面平行设置的轨道或磁道,由安装在车框架且运行道中的定位轮、或由安装在车框架的通电线圈与磁道作用,来限定车体位置做平衡。d、在车厢底板平面内由多个水箱做两排沿车两侧安装,各水箱下接水管、上接排气道。水管沿车两侧汇合成两排总管,在各条水管端头安装遥控的水阀门,由车厢平衡指令具体控制各开、关,用水泵调整车厢中各水箱内的液体量。若将车节间各总水管经由软管分别连接,可调整全列车的平衡姿态。e、在单节车的水平面内分装多个独立气垫,用各自的气压值做调整车体平衡,车体原有的车轮支撑架可以升起。上述各项平衡可单独使用,或作组合使用。
19、所述压力缸中可用小摩擦力密封环:可变形的光滑耐磨金属箔在气压差中成为自行封缝条,此与弹性层连接在无缝的密封环圆周线上。
其中,在条形耐磨金属箔的长边上划一斜线,在此边上以平行这一斜线作等份的细密剪切,切口接近但不达到另一边,在另一边对箔条由每两个切口的均分线处作平行剪切,切口也不达到这边。有挡环固定在活塞体上组成定位槽,槽中夹有密封环,有切缝的金属箔带条由符合缸筒内环境的弹性物密封连接于无缝密封环的圆周线上。密封环进入有锥度的缸筒口时其上金属箔面受挤压,金属箔面下所连接弹性物的较厚层形成变形压力。有切缝的金属箔条边越过密封环端面伸入到高压强空间内有一小段距离,自行封缝箔条此边的内面与密封环端面由弹性封缝材料面连接成过渡坡面。或金属箔条粘在密封环里面来固定在缸筒端来对等径的活塞体做封缝滑动。活塞与缸筒在滑动配合中做定位运行。
20、所述用压力缸来调整车体平衡,气缸参与车轮支架支撑车体,或车框架经过气缸支撑车体。车底平面内各处的支撑气缸有各自对应的独立气压贮存室,经通气管分别接入各自气缸来分别调压。或各气缸由气压泵直接输送气压。
其中,气压缸在车轮支架上做受力支撑;或车轮内圈内套装圈形固定体,两者间有安装轴承做定位,车轮圈内在安装的固定体内安装气压缸筒。气压缸由套筒套叠组成,有上、下两段套筒组装在固定体内,有中间套筒段连于车支撑架,通气管从中间筒接入各缸体内。中间筒下端外套装环形轴承之后再套装有密封外环的活塞板面做固定,将此端套入在固定体下端固定的大筒内组成大的气缸,中间筒上端内安装有密封内环的圆环板之后再套装环形轴承做固定,将小筒套入此端后再把小筒固定在固定体内的上端组成小的气缸。中间筒两端筒口套装的环形轴承能贴于上、下段套筒壁做滑动,以此作为轮架转向的定位轴承。在圈形固定体平面内平行于缸筒两侧有两条滑道,有转向操纵杆滑动其上来操纵车轮转向。或轮圈里在圈形固定体中的上、下气缸筒都套装在中间气缸筒内,中间筒内的中段用圆板分隔分别通人气管,此中间筒架安装到车体上。
其中,若气垫车轮支架用气缸来支撑车体,气垫车轮安装在轮轴上,有气缸轮架固定于车轮轴一端或中段或两端。轮架可以安装转向轴组成轮的转向架,其转向轴是由气缸或由弹簧架加上转向轴承组成,其轮转向轴可以安装在此车轮旁侧或前侧或后侧,或转向轴安装在此轮上方。轮架也可做成不转向轮架。
21、所述轮面,可由许多小硬板面之间柔性连接构成整体柔性的轮面,在轮面与轮圈之间由弹力体做支撑。
许多耐用抗扎的小硬板面由板边连接柔性防刺帘布组成整体柔性车胎面;或平行于小硬板厚度做两层连接的柔性防刺帘布组成柔性车胎面;或是再由小硬板边伸出交错衔接硬挡板,能阻挡尖刺物又彼此运动无障碍;若是气胎面每块小硬板由钢绳连接于轮圈套上,或是用小横条在两端由钢绳连接轮圈上;若是其它弹力体胎由弹力体连接到小硬板面与轮圈之间。
22、所述运动部件,可以由飞机的机翼组成;其中,在车体安装飞机机翼,机翼两端安装评选运动电动机的线圈及轨道定位轮和滑行的封缝气垫;对应于机翼两端有固定的高架的平行运动电动机轨道和包含定位轨道及气垫用滑行道面,此与连接车体的机翼相作用;高架定位轨道段在对接头采用两端有插槽的相互插接做连接,使得两端各侧面都有相互搭接且平齐的平面。或采用一根高架轨道用做维护,使高速车居中运行其中。
23、所述运动部件,可以使用高速车轮。其中,用环形小厚度硬质轮面来支撑车体的运行;或由硬壁罩气垫面套装在高速车轮面组成特定气垫,由封缝体封闭气垫的运动气缝,由气压差来承担车轮的大部分运动离心力,用此罩外露部分的外轮面压于路平面作高速运动;或用硬质尼龙体做成高速运动的车轮来使用。
附图说明:图1是列车节间不动、可动和滑动的车侧挡气板之间连接局部图。图2是滑动板俯视剖面图。图3是滑动板局部侧剖面图。图4是十二线道枢纽平面图。图5是平行运动电动机之一平面剖视图。图6是平行运动电动机之一正立面剖视图。图7是平行运动电动机之二平面剖视图。图8是平行运动电动机之二正立面剖视图。图9是多力臂同心圆套筒式电动机局部剖面图。图10是车节间的滑轮连结器剖面图。图11是路边水槽封闭的气垫车剖面图。图12是车侧组合辊在水槽壁封缝的俯视剖面图。图13是滑行道连接头示意图。图14是气垫边可变形封缝体在帘布架的正面图。图15是可变形封缝体在侧剖面的右视图。图16是可变形封缝体在扭转结构俯视剖面图。图17是履带边有扭转纵轴链条的侧剖面图。图18是链条在导程轮定位中运行的横断剖面图。图19是对压辊与全履带面回转端局部图。图20是封缝路面中浮箱转动道岔剖面图。图21是辊轮与侧橡胶履带回转端的局部剖面图。图22是侧橡胶履带底面局部剖面图。图23是有内导程轮架的无缝气垫局部剖面图。图24是轮面局部剖面图。具体实施:在气垫、车胎和悬浮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由不传递力矩的柔性界面加弹力体支承组成浮力界面(用低耗能的方法以气垫做成弹力体;此有别于传统气垫使用是要达到支撑力)。用磁、电或弹簧或气压的弹力来支撑起悬浮运动体,此空间称为浮动界面,此运动以滑动或滚动形式出现;可以用柔性面做接触来做辅助的保护运动。此机械运动实现的浮动摩擦力小于传统摩擦力。为叙述方便将物体称为“车”依靠的面称为“路”,车主要重力在路面被弹力体托举在空中。在滑动面上封缝物作为接触面积来封闭气压面积是为托举车重力;在滚动的柔性轮面中可传递压力却难传递阻力矩,用气压或铰接的弹力支撑件(代替气压)来对柔性轮面与轮圈之间做出弹力支撑,形成含浮动界面的滚动车轮。有浮力界面支撑做移动能使机械运动或车辆实现浮动摩擦力的节能运动。
名词解释。浮力车:运动物体(车辆)的主要重力靠浮动的支撑力托举起。界面:在两物体之间的接触面。浮力界面:获得浮力的接触面;由弹力体支撑在不能传递力矩的界面间,如由铰链或柔性的连接构成柔性界面等。浮力支撑:浮力界面内的支撑力。弹力体:弹力作用体待随时运动。浮动摩擦力:弹力体支撑浮力界面,由相对运动产生节能的综合摩擦力。对应的压力设备:改变弹力体的具体对应设备,如气泵、压力机械、发出的磁场、发出的静电等。执行平衡、运动和动力的部件:车体运行需要安装为实现车体运动的、平衡支撑的和车动力的具体部件。气压缸的运动体:气压缸中如缸杆等参与运动体。磁场中运动的磁体:磁场中支撑重力的运动磁体。静电场中的斥力体:静电场中支撑运动重力的静电斥力体。封闭运动缝的气垫:气垫不同面之间因运动出现缝隙,此时气垫对此缝做封闭。无缝气垫:整个气垫运动前先封闭,不会因运动出现气缝。气垫周边组合件:气垫为封闭周边缝在周边安置的部件,此部件与气垫周边做运动。封缝路面:封闭路面缝隙的路面。可移动物体对路面缝做临时封缝:路面辅助设施经过移动对路面缝隙做封闭。封闭的柔性面内加入弹力体:弹力体加入柔性面内组成浮力界面的支撑力。运动的循环面中加入弹力体:对车体循环面可以是磁道面或静电面等,为形成支撑力的浮力界面。下行履带面:循环履带中离地的一段叫上行面,贴地的一段叫下行面。可扭转:缝封物中扭转部件。可伸缩定位架:为缝封物做伸缩移动的定位架。导带轮:为履带在车前、后两端做回转的轮。压带轮:压在下行履带面上运行的轮可执行多功能。导程轮:履带边引导索的引导轮。导程链轮:引导履带边定位链条的链轮。气垫面与其关联体:与气垫面固定相关的物体,如车圈、轮面板、封闭圈等。密封物:封闭气缝的材料。限行程滑动:气缸杆作限定行程的移动。自由转向轮支架:车轮架的转向随车体移动自由转动。气压差内自行封缝条(自行封缝条):气压差使封缝条能自动去做封缝。车侧槽液中挡气板:气垫两侧面的挡气板在液槽内靠槽液做封闭滑行。可降温封缝面:封缝体与滑行面之间加入一、两层金属箔做封缝,用箔层组成多个降温空间,用冷却介质的运动实施具体降温。车架托板:安装在车下的支撑板面,是为履带或滚动气垫作循环绕行而专用。
微压封缝体(简称封缝体):由排齐的众多硬质小竖条,在条间由窄线橡胶体将小条粘接组成一道可做变形的挡气板。或由硬质薄竖条排列成一道挡板,经由内衬挡气布来与此挡板面的四边做粘接封闭构成(此挡板更易变形)。可变形挡气板在上端受到微压力源如气压气囊、或弹性受压物体、或由气压对板的上、下两端面积构成力的微差作用等,作用到封缝面力的结果是微压力。可变形挡板竖向小条的下端收缩成一道线形棱的封缝端面,或棱面下粘弹性橡胶层在之下再粘接光滑耐磨金属箔,用此棱面对气缝面做微压力的封缝滑动。可变形挡板侧面连于气垫布。由车架安装可变形挡板的定位架,可变形挡板面在定位架的定位中能做上下移动,可变形挡板下端封缝棱面能对起伏滑行面做封缝。
可变形挡板在车的定位架中做微阻力运动:挡板两面有定位架作保护,可变形挡板的每个小板条面用一根经过或数根包围板条气压合力点的拉线或连杆连接,再经过一定长度连接到平行于可变形挡板面的气垫框架的边杆上(定位架)。或在可变形挡板的每个小板条的较低气压面用两个平行支杆的端面由垂直板条面作稳定支撑,杆中部设有运动杆的稳定结构,杆另一端支在气垫边框。或在气垫此边框安装两排密封小气囊支撑在小板条的较低气压面。
微压封缝条(简称封缝条):在定位架下受压的弹性橡胶条或条状韧性物(如:皮革、化纤复合物等),在此条面的棱形尖端摩擦表面外粘贴或加装耐磨层(如金属箔或耐磨颗粒等),用此棱面对滑行面做出摩擦滑动封缝。微压封缝条的定位架:封缝条的外罩保护架,架内有微压力源用来使封缝条压贴于滑行面,定位保护侧架对封缝条侧面做出抵住或牵拉。封缝条侧面与气垫布连接。
本发明开始,“浮动摩擦力”的节能概念正式进入浮力机械的行业。现有浮力车是在已有磁悬浮列车之后,全面进入浮力机械应用时代的产品。所有车辆在加入“浮力界面”后就组成浮力车。具体实施由设计而定,下面先从气垫讲起。
1、浮力车(或浮力机械):依靠支承面做移动的物体在与其支承面之间加装浮力界面,在运动摩擦面中车(或机械)用浮力界面做隔离层来减少机械运动阻力。由弹力体支承在界面中形成浮力界面(做柔性浮动),此弹力体运动中几乎不损耗能量,此界面能长时间为做支撑使用,基本无其他作用力行为;有产生对应压力(如气压、液压、机械压、磁力、电力等)的设备参与调整弹力体中的支承力。车体可与执行平衡、运动和动力的部件共同组成运行的车辆。
2、用弹力体支承在界面中。(1)柔性面内加入弹力体,用气体或液体做充压装入铺地的面材内做支撑面;(2)或弹簧体或气压缸的运动体装入柔性罩面中,制成滚动的浮力车轮。(3)或用循环运动面作为支撑面,加入磁场或静电场后由运动的磁体或电的斥力体作为弹力体(如静电荷在下行履带面内与车体静电面做斥力支撑,此静电荷在外周边被消除,由绝缘材料实现安全距离),使循环面与车体间形成支撑界面。(4)或由气体做充压组成封闭运动缝的气垫或无运动缝气垫,来保持弹力和柔性的支撑界面。用弹力体支承面组成浮力界面。在运动全程中各弹力体几乎不损耗能量(小摩擦如气垫封缝、弹力体变形等)。
3、加入浮力界面的方法是:由弹力体支承在摩擦界面之间来组成浮力界面,在所移动物体与其所依靠的支承面之间产生浮力,由此构成的浮动装置可以安装在包括车辆在内的一切存在此类磨擦面的机械运动中。此运动中在保持弹力体的支撑力过程中很少消耗能量(即形成浮动摩擦力:本发明用加入弹力体的方法形成浮力界面,运动中维持此弹力几乎不用耗能。传统气垫车、磁悬浮车是用牺牲能量换取浮力,维持浮力要消耗能量,其运动总消耗的能量值高于本发明使用浮动摩擦力)。理想中弹力体支撑在两面之间不传递摩擦力;但因弹力支撑在两运动面之间就存在传递少量的滑动的或滚动的摩擦力。以往车气垫在运动中在保持气垫压力中需要耗能,或气垫做封闭运动缝隙不能长久或条件苛刻,或气垫引入了过多的滑动的或滚动的摩擦力。或磁悬浮车在磁力支撑运动中实际需要耗能。以往保持运动浮力要耗能较多,就不能形成浮动摩擦力的概念(本发明浮动摩擦力的理论阻力值约等于:物体水平移动所消耗能量除以移动距离)。今后,浮动摩擦力作为常用摩擦力将被广泛应用在许多的可控运动中。
本项总结,由浮动界面构成浮动摩擦力,此是继滑动、润滑、滚动摩擦力(即在两面之间做滑动或加入润滑剂或加入滚动体)之后尚未进入人类历史中的常用摩擦力(即加入弹力体做运动),其数值是:若在两面之间有多个阻力并联,其浮动阻力是各阻力之和;若在两面之间由各阻力串联,其浮动阻力值等于其中最大的阻力值;若在两面中有滚动时,此间如阻力串联,若此阻力支撑在柔性界面上此支浮动阻力值对转动为零(此柔性面传导力矩的能力是零时;含滑动另作计算)。浮动装置节能又阻力小,将广泛应用在机械运动中。前人已有多项浮力技术,但实现浮动摩擦力的浮动运动是从本发明开始,新型节能低阻力运动的时代从此开始(此运动消耗的能量约等于浮动摩擦力乘以做水平移动的距离);以前浮力运动按消耗能量对照此公式推算出的“摩擦力”不算小。
4、车安装封闭运动缝的气垫,将柔性的或硬壁的不透气的气垫面安装到车体和连接到路面之间。若路面也参与组成气垫壁,用柔性材料封闭路面自身缝隙或用可移动物体对路面缝做临时封缝。车因移动使气垫面周边出现运动缝隙,气垫面周边连接小摩擦力的耐磨封缝物其耐磨硬质面以趋向于最小接触面积、最小封缝压力,与气垫周边做滑动的组合件用小接触面积和小摩擦力对此运动缝做滑动的封缝运动,构成气垫边面的封缝装置。各段封缝装置之间缝隙做封闭连接:在运动物体之间由封缝物做滑动连接,在静止物体之间可直接做连接。
其中,耐磨封缝物是(1)微压封缝体、(2)或微压封缝条、(3)或气压差内自行封缝条、(4)或可降温封缝面、(5)或车侧槽液中挡气板;用此连接气垫面边,来对气垫面周边相对运动的组合件面做封缝滑动,使气垫封闭运动缝。封缝物的耐磨硬质表面以趋向于小的接触面积、小的封缝压力,来实现对此运动缝在运动中封缝。耐磨封缝物根据运动内容的需要可以做出多种相应变形。
其中,气垫两侧边的组合件包含:(1)滑行道面、(2)或不透气循环履带的耐磨面,(3)或由路侧槽液的压力对气垫侧面板下边在运动中封缝。气垫前、后边的组合件包含:(1)滑行道面、(2)或组合辊、(3)或组合辊轮,(4)或车前、后边由导流板调整气流做稳流体流经此缝隙面,(5)或用气垫周边组合件来隔离路表面,用不透气履带循环气垫面隔离路表面,使其少受路面影响。
浮力车中浮力界面用弹力支撑体及部分使用浮力气垫具体措施举例如下:
5、车与路面间为气垫封闭运动缝:车气垫的两侧边用液体封闭气垫侧面板底边缝和车气垫前、后边安装组合辊做封闭边缝,及各封缝装置之间封闭连接。
用路侧槽液封闭。(1)在封缝路面两侧边设置两条平行液槽,槽内贮液(如:水、油、防冻液等),做成与流动液面或静止液面平行的缓坡路面或水平路面,车气垫两侧硬质挡气板伸入槽液中,槽深度大于气垫侧挡板入槽深度,气垫内、外气压差由挡气板内、外形成的槽内液位差来阻挡。此路边槽液构成气垫两侧挡气板封闭底边缝装置。挡气板面涂有水的非浸润涂层。板在顺水流面及迎水面做成顺流的小V面槽,槽内有气孔加入气体形成气膜为减少阻力。(2)路边水槽壁也可做成坡面,车前、后端组合侧辊与辊端封闭水面的滑水板处于固定位置。车静止时,前滑水板下面由车侧挡气板内壁安装着串接的接续式分段转动闸门,用此封闭挡气板到水槽内壁。闸门做后倾按坡面排列,车运动时多道闸门逐次从下至上打开,直至闸门全部打开车即进入正常行驶。(3)用两条封缝平行的水平水泥水槽,在两槽间做土路面即制成气垫封闭侧缝的廉价道路。(4)气垫满足车浮力后侧挡板面浸水越少越好,气垫框架安装伸入水中和不伸入水中的两套挡气板可做上下移动,之间做封闭连接。(5)液槽封闭气垫侧缝也可以用于在路板下的吊挂气垫做封闭,在车侧辊与车路端辊之间由缝封物或经过滑道面或履带边面实现连接封闭。此类车有轨道与车定位轮保持位置恒定。
车气垫在路面封闭。有弹性橡胶套的辊面压在路面做封缝滚动,由硬质辊与橡胶套辊相压滚动来封闭两辊间缝隙,由封缝条在两个相压组合辊的各辊端面和硬质辊面围成一道封闭面做封缝。在组合辊轴架上安装定位架由此连接封缝物及气垫布来为组合辊封缝。由两套组合辊(或由辊轮组成两套组合的长辊)分别安装在车气垫前、后边,形成车前、后两端在路面的封缝装置。
气垫侧面在前、后边到槽液面的封缝。气垫在两侧挡气板内侧的前、后两端装配侧辊,有弹性橡胶套的辊面压贴液槽侧壁因车运动而滚动来封闭槽壁,由硬质辊与橡胶套辊做相压滚动来封闭此组合辊间缝隙,在槽液面运行的滑水板面上安装于组合侧辊的下端面处、及硬质辊面、及侧辊与路面平齐位置绕于两辊的圆周线位置处,作加装连续封缝条来与相对运动辊做封缝滑动,封缝条及其定位架连于气垫面。形成在气垫侧挡板内的液面上封闭两端空间的装置。
其中,微压封缝条是弹性条外粘耐磨金属箔或粘聚四氟乙烯条或粘贴、加装耐磨层,或与被封闭体之间在滑动中存在微缝隙。有弹性压力的条面棱形尖端耐磨面做为封缝面的滑动边,用此压贴滑行面做到封缝滑行。
举例:车底面设置不透气层,各车节气垫壁连成整体,从车底到封缝路面之间用不透气材料围成气垫周边壁。如图1、2、3,车气垫在车节间有滑动挡气板、车底不透气板、车侧固定挡气板,各板间由涂橡胶层的尼龙或涤纶的布做内衬实现封闭连接。车在气垫受力框架侧边安装固定挡气板1,在车节端侧框架2安装竖向固定轴3。上轴套侧面有滑套,承载主梁4滑行在两车节此滑套中为侧滑动挡板5做定位。车侧其余竖轴轴套安装能转动侧挡板6,滑动挡板在车节间与转动挡板边面做有限度滑动,滑动挡板外层与转动挡板外层有相互滑动部分各做成平行条板9相互插接,为支撑从轴套边槽7内滑动的外面隔水薄板8。在两车节底板架端面的中点各有一短竖轴,此竖轴上安装着定位车节间车底板的纵梁,车节间的车底板与车节间侧滑动挡板5连成一体。车厢转向由转向机械对车节两前轮支架做转向操作,车节两动力后轮的连线中点作为车厢自旋中心。或如图10,依据车的自旋中心做出车厢底板两端23圆弧面,在底板端下面固定等高等厚钢体的弧面板。沿着各端弧面体的板里面有一滑轮25、外面有两分立滑轮24做滑行;各节车厢底板两端在滑轮的节间联结器经竖向滑块26及变向节27连接中组成列车。图11,路面两侧水槽液面28,槽外侧壁安装平行定位轨道95,在轨道面有上、下和内侧三组结构相同的车定位轮运行,轨道三面是不锈钢面层在内部是钢筋混凝土轨道梁。定位轮的总支架30安装在距车厢前或后端1/4车节长的车两侧,在每车节上共有四点来限定车体偏移。每组三个定位轮沿轨道方向排成一行且轮间距相等,每两轮间距大于轨道接缝间距;若轨道是槽外壁与路面平,两轮间距大于要经过的交叉横道的水槽断面宽度。三组定位轮支架设置电子测力计安装在总支架,用检测车在此三方向的受力和位移。此电信号分别传入控制系统,对车体的浮力、平衡和轮架转向做出调整。车平衡先由车厢轮架主动支撑或由轮支架中的弹簧、压力缸做临时调压,再启动水泵调整车厢加装层内各配重水箱内液体重量,再启动气泵对气垫调压以替代车轮支撑。正常中三组定位轮与轨道压力近于零。前、后承重轮架安装在定位轮架里侧的车厢下两侧边。车侧挡气板29,车轮31连接转动电动机,平行运动电动机线圈32,倒T形路板33。车前、后端组合长辊只适合直道或小曲道,车在大弯道中运行用辊轮组成长辊(统称组合辊)。可以由组合辊在各车节端将各车节分隔开,使列车各车节组成各自独立的气垫。车厢底座轴可以套装在车气垫框架由数个在上横梁中点固定的轴承上,各轴承的轴线与车厢的纵向中心线一致。有压力缸或可控弹簧安装在横梁两端,来做支撑及调整车厢侧向平衡。
图12,水槽侧壁与路面垂直,车侧橡胶套辊38对槽内壁滚压再与侧硬辊39滚压。有封缝条40安装在侧档板的辊槽边,此为组合侧辊的硬辊面做封缝及滑动连接组合侧辊下端面安装的封缝条;此也压接在与路面平齐的组合辊的圆周面封缝条架端。组合侧辊下端安装在水面滑水板上,由滑动封缝条和气垫布架连于滑水板上面。滑水板41下面连接一段与侧辊槽边的挡气板一平做滑动封缝的挡气板。路面组合辊的长度与两侧水槽内壁间距相等,在允许误差内由弹性橡胶辊套的两端面的伸缩来修正。路面辊的橡胶套两端耐磨面压在车侧橡胶套辊的外套耐磨套筒及在套筒外滑动封缝条端(侧胶套辊的外面套有一小段同等外径的薄壁套筒,筒两端内口稍小、筒中内径略大,有棱边的滚轮在套筒两外端用相压滚动来为此做定位。套筒被定位于路面横橡胶套辊端面的封缝条端。连于气垫布的封缝条40在侧硬辊和在侧橡胶辊外套筒面外用两个半圆周连线做封缝。套筒内能滑动及相密合的侧橡胶套辊因有弹力可做升降运动),横辊端面封缝条连接侧辊封缝条。水中车侧挡板29其前、后端呈尖劈状,此板厚度及抵抗弯矩随板高度作增加。路面辊在胶套34端平面粘有金属箔的环面,箔环的内边粘于胶套内辊的硬端面,辊端硬面做成凹面为封缝条40留下工作空间。有硬辊36与橡胶套辊35在平排做组合相压,由辊轴架固定封缝条40的定位架来封闭两辊端面和硬辊表面。封缝条与气垫布、气垫面相连封闭车气垫各端缝。车前、后两端路面组合辊的平行轴安装在车纵梁的弹簧架下可随时调整辊压力。侧组合辊上轴承架是在车底纵梁垂直安装的竖直固定滑道内做滑行,此滑道平行于侧辊轴。滑水板面压力等于组合侧辊重减去侧辊轴架上的拉绳配重物拉力,拉绳一端连于配重物另一端连于车侧组合辊的轴承架,配重物依另一滑道运动由拉绳经过滑轮转向传递拉力,转动重物滑道倾角能改变此绳拉力(或用气缸或用电动代替配重)。运动车及时调整侧辊轴上的拉力使滑水板始终压在水面来滑行封缝。当车速大于气压所产生水的流速时,水在车侧板的辊槽边的窄缝滑入侧挡气板的较宽空气缝内,此处水体由挡气板边缝做到气体分离实现小摩擦。
车后端的组合侧辊下端面安装滑水板压在水面做封缝,其余在封缝方案中与在车前端同。
本项总结,在封缝路面两侧边设置平行水槽,气垫侧挡板底边在槽液中得到封缝;橡胶套辊压在路面且与硬质面辊相压滚动,由滑动封缝条对组合辊做封缝,封缝条连接气垫布且连接车侧水面上组合侧辊的封缝条,共同封闭车底气垫周边缝隙。本方案因有液体,与船对比都受液体的压力和浮力;但路面承担推力优于用水体承担推力;液中车侧挡气板平直优于船侧曲面;运动中车前、后端用组合的辊保存气压浮力优于船前、后端受到水流冲击。与传统气垫车比,几乎没有气体泄漏。与一般车比,在重量配置合理时浮力能承担全部车载重量。
6、车与路面间为气垫封闭运动缝:车气垫的两侧边用滑行道封闭缝隙和车气垫前、后边安装组合辊做封闭缝隙,及各边封缝装置之间做封闭连接。
用硬质光滑的滑行道板安装在完成封缝的路表面。在路面此安装缝处用柔性橡胶面粘金属箔来与滑行道底面做封缝。因气温变化使各段滑行道板端有伸缩缝,此缝经由连接头能做出封缝的平滑连接,由此构成贯通于道长的无缝光滑板面。安装在车气垫两侧边的封缝物在车运动中对滑行道面做出滑行的封缝。
由车侧边封缝物滑行构成气垫侧边的封缝装置。在气垫前、后边,车由组合辊做封缝或由其微压封缝物对滑道面在车端做滑动封缝。气垫前、后边上封缝物与气垫侧边上封缝物做连接,组成在气垫面周边的全面封缝装置。
滑道板的连接头可有多种形式,其中一种(如图13所示):滑道板端头制成有弧形滑槽,槽内滑行着做弹性变形的薄板或叠合薄板43(光滑耐磨薄板面下有一粘接点,以下逐层由一点粘接组成一体,由多层薄板叠合成符合变形和强度要求的叠合薄板。也可以是两层耐磨金属箔在中间夹一层纤维的可变形板叠合成)。用此薄板连接在两段有同样滑槽端头的滑道板42组成连接头。滑板平面的端点正是滑槽口位置也是薄板弹性变形的恢复点,连接头使三段板面连成同一平面(车体上有微压力件,压到连接薄板时此三段面即平齐)。薄板平直面在中段的下面垂直粘接着与道长平行的有插接间隙的众多支撑薄腹板,此众多腹板44下边垂直连接在承重的平面托板45上,托板上所连接腹板与滑道端头安装的众多薄腹板面46在彼此的间隙内做插接滑动,由此共同支撑滑动薄板面。橡胶条47嵌于弧形滑槽内对薄板面做封缝。接头两侧有粘接微压封缝条的不透气面,此由定位架压于滑道板两段端头的侧面和端头所连接薄板的侧面做封缝。或滑道板的一端头连接薄板,此薄板另端滑入有滑面槽的固定端头中作连接。或腹板支撑的薄板主动由滑槽滑动与要对接的滑道端面做压紧封缝连接。
封缝体(硬质、很耐磨)和封缝条(有耐磨面)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如(为适应运动需要封缝物可有多种变形):车节间在转弯中封缝物的长度和位置需要做变化(如图14、15、16)。有封缝条的一端定位在圆板平面中心,以滑动封缝条作为圆半径在圆板面滑动来封缝,此封缝条另一端连接沿此板面圆周线做封缝滑动的能弯转滑动封缝条。气垫布边连接到圆半径封缝条和在圆板边能弯转的封缝条、及圆板中心到板面边、圆板面边、圆板边的封缝体。圆板边的封缝体与能弯转的封缝条都滑行在滑道面上三者相遇封缝,此能弯转的封缝条用棱面的棱两侧对此处封缝体端头的侧面及滑道面同时做出滑动封缝。气垫面此封缝边长短在滑道面上能伸缩,能弯转封缝条由机械架保护做出能弯转的封缝。
或将一段封缝体49安装在一块平滑挡板48的底边,另由两段封缝体50在其各端头侧面连有封缝条是对封缝体49侧面做滑动封缝,三段封缝体都对滑行道面做封缝滑行。在平滑板面内滑行着两段分支封缝体51,此与滑道面上滑行的两段封缝体50在各自端点经三个扭转部件52分别把四段封缝体连成一体,此四段封缝体连接气垫布37边组成可变形封缝边。由机械架保护此四段封缝体在平滑挡板面做滑动封缝(实现气垫面封缝边可伸缩)。或在气垫布边的各段封缝物53经扭转部件54连接成为折线形,且压在滑行面中做到封缝滑动,若改变某几段封缝物在连接中的折线角度就能改变联合封缝物的相对直线长度。
其中微压封缝物若使用扭转部件包含:两段封缝物由不透气柔性材料连接,在此转折界面材料封缝边连接耐磨封缝条作为滑动封缝边;封缝条自身或者压在耐磨金属面箔上一起对滑行面做滑动封缝,其封缝物的定位架也相应做转折。
其中可变形挡板中可动小板条因惯性使在颠簸滑行面封缝动作迟缓,由气压差内的“自行封缝条”做特殊封缝。此条包含:在可变形挡板下或封缝条下加装耐磨金属箔,此条一边面伸进较高气压区,条此边伸进宽度是与此条在滑行面要起伏运动的波动速度有关,速度大时伸进的条宽些、反之条可伸进窄些,在此箔条的自由边上面粘弹性橡胶层或弹性橡胶条。或此条在遇较大波动缝隙时,在此箔条边的橡胶条上再粘接金属箔来增加条的刚度。当自行封缝条面的上、下面出现气压差时,气压带动此条面向低压面移动直至完成封缝的工作。
其中可降温封缝面是:将封缝物的棱面压在耐磨金属的箔面上一起在高热滑行面上做滑行,由冷却介质对箔面、封缝物的棱面和滑行面分别做流体冷却。
有关封缝:微压封缝体和微压封缝条都是对物体滑动面做封缝,此封缝物压力来自微压力源。晶态、非晶态的耐磨金属箔面(金属或合金的,最好不锈)可用做封缝物的封缝面。封缝体省力的结构运动与气压面垂直,封缝体通过拉线或支撑杆由定位架承担其气压力;封缝体扭转时可绕舜时的旋心移动,定位架也随之转动,架中推、拉件是无障碍安置,气垫各段定位架由滑行道轮架在滑行道面中运动做引导。同理,若气垫垂悬布的垂悬布面固定在调节架中用来调整气垫边布面的弧度。在垂悬气垫布的平悬边内有一条贯通边线的柔韧线,众多足够长的拉线(或拉杆)依次排开垂直连接于此贯通线,拉线另一端连于车内定位架。此定位架有在滑道面上运行的定位轮架调整。由气压和拉力线使气垫布面形成垂悬弧面,在悬面布边的下边粘接封缝条,在边面上连接的微压力源安装在定位架边来调整下面封缝条的压力。此封缝条压贴在滑行道面形成力学中共点力,此用微压力来做滑动封缝。此封缝条适合在较大起伏的滑行面中来做省力的缝封运动。垂悬气垫布面自身可有扭转角度来为边长做到长度变位,垂布调节架及平悬布边也随之做扭转变形,其中连于定位架各组拉线与拉线间有着线位差的不同排线架,线架按多层平行面做各自排线,线架能交叉移动,或由压力推杆来合作分担此转动架。车侧有叶片将与车相对运动气体导入封缝物的磨擦面上做降温,或由滑行面做热传导降温。滑行道面由不锈钢板或做电镀或热喷涂耐磨不锈层或做热烤搪瓷层或涂敷聚四氟乙烯层等。列车转向时,车节间各段气垫布和连接的封缝物做变形移动为满足车体位移变化的需要。
举例,用车侧封缝物在路边滑行道面做气垫封侧缝,车前、后端用薄辊轮在各轮端面封闭再叠加做成长组合辊来封闭路面,可组成气垫单车或列车。滑道面与路面同方向,可与路面平行或垂直安装。滑行道若垂直于路面安装,由组合胶套辊端粘的耐磨环面与滑行道面滑动封缝。为减少因较差路面形成漏气缝,在两排组合用辊之间连接气垫布组成车端漏气缓冲区,封闭气垫一端缝隙。或在两胶辊间夹一个硬质辊,做三辊相压滚动由此三辊轴平行且在同一平面内。辊轮或辊的弹性胶套外表面平整,或是由波浪形弹力钢丝边连着涂橡胶层的涤纶、尼龙布条边或是平布口边,布条另一边平行于辊轴线粘于辊面,由许多布条沿辊的周线做层叠排列粘接成鱼鳞状,布口与辊面平且朝向气垫内用来阻挡地表的气缝隙。路边安装滑行道与路面平为宜,若高于或低于路面,将滑行道面与路面高度差用坡平面做连接封闭。车两端用圆台形胶辊中间用一个圆柱形胶辊由辊端面做封闭连接(或路面高于滑行道时可用三段橡胶套直辊做辊端封闭连接),再与对应硬辊面做相压滚动来实现组合辊对平坡面道路做封缝。此方法可在原地铁、城市轨道、公路等路面做路面封缝后改为车用封闭气垫的道路。
车体结构、控制、运行部件基本相同,车体转向和平衡控制可相互参照,可用轨道定位轮定位运行车体,气垫布外面可以用硬板保护也可以不用。必要时滑行道上可安装防冻雨挡棚架来保护滑行道面;或滑行道安置在路板面下(使车负压气垫吊挂在路板下运行)。橡胶套辊面在进入两辊相压面之前有固定铲面贴近辊面做清除,之后有转动的毛刷来清除辊面粘着物。在车前的道面和滑道面上有推铲清除积存物,推铲在平面路内磁道面上使用非金属材料做的平刃铲。清除滑行道面上残留物后,在封缝体将要通过的滑道面上用洁净的高速气流吹走上面尘土。动态车节间侧封缝边长变化可用上述封缝物,也有用于减少热量。
本项总结,这里提供了应用范围更广的车气垫封缝方法和由此形成的装置。在封缝路面中用滑行道比用槽水封闭气垫侧缝少受环境影响。假如:此气垫边有气压自行封缝条宽0·2mm或微压封缝体的线形棱的压力摩擦面宽0·2mm,若车两侧封缝体相距2M,车体因宽度得到对应的气压浮力值F。满足最小封缝压强时在单侧封缝体压力是≥2F/20000,其摩擦力值f≥3F/20万。上述各封缝物可作为车节间用于气垫封缝边做长度变化(封缝物自身能做变形能做到由形变封缝、封缝的接触面是由硬质面在作接触)。
7、车与路面间为气垫封闭运动缝:车气垫两侧用不透气履带面来封闭封缝路面的两边路表面,由连于气垫面的封缝物对下行履带边面做封缝滑动,由组合辊轮长辊封闭气垫前、后边,再将气垫各封缝段之间封闭连接组成封闭气垫。
在单节车或列车用两条橡胶履带面来封闭气垫两侧边的封缝路面。如图21、22。由细不锈钢丝弹力网联合尼龙、涤纶等一定强度纤维帘布涂敷橡胶层,制成筒状长条循环履带面。沿履带周边两侧各含有一条拉力绳或在此绳外面包橡胶布,此作为履带边面运动的引导索,此引导索是由在两个滑轮的槽作对接组成一个导程轮的通道中引导,多个导程轮被组成轮组来对履带引导索的全程运行做导程和定位。履带在车侧边封缝包含:1、履带沿外表面一周有一道柔软弹性橡胶小条或是充气带条(有防刺透帘布的胶袋面粘于履带外面周长上做充气小条,有微型气门嘴安装于带内),此条凸出于带表外面平行且接近于内侧带边;许多压带轮经轮架排成一行,压在贴地的下行履带面接近橡胶小条的背面上(或导程轮组使履带内侧边的有棱面橡胶引导索扭转一个角度,压带轮和引导索的扭转力使履带内钢丝网形成弹力;或两排压带轮按W形连线排列,轮压在下行履带面上分居于橡胶小条两边;或一排压带轮压在带上橡胶小条内侧、由气压对外侧边形成压力),履带面上压力经弹力层对带面外突起橡胶小条形成压力,小条变形后对车侧路表面形成封缝压力。压带轮的轮架与履带边导程轮的轮架都连接于车底的联动机械,用此控制履带边导程轮的位置(保持离地距离、横移和升降)。2、外侧导程轮的轮架作为封缝物的可扭转、可伸缩定位架的支点,此定位架连接定位轮来定位气垫边及连接封缝物来对下行履带边面做出封缝滑动;在履带边面增加耐磨表面层或粘贴金属箔条作为耐磨的滑动面。由导带轮安装在车前、后端来引导履带面做回转运动,导带轮在履带里面与带面外的压带辊之间做压紧橡胶履带面来封闭回转带面的缝隙。3、连于气垫面边的封缝物在导带轮面及端面、或在带面外压带辊面及端面做封缝的滑动,由此与在下行履带边面做封缝滑动的封缝物所连接的气垫面连成气垫的一侧封闭面。履带内侧引导索经过导带槽轮、履带外周橡胶条87经过外压带槽辊。辊轴77与数个并排导带轮的轮轴77,都连于轴架。上行履带面经过有弹力的可移动的滑轮组架,使得此履带面在运动中有恒张力,此带面也能自动收放在变化长度中运行。
车前、后边安装组合辊轮使气垫能在稍不平路面上封闭前、后边运动缝。薄辊轮外面套弹性橡胶套。或将薄辊轮两端圆平面各做成一片薄圆板,此两薄圆板之间共用一个充气胎(在轮内圈有定位圈),此两薄圆板边固定同一个橡胶外套(轮外圈),组成薄板辊轮。各胶套辊轮81套装在自己的定位轮轴架80外做绕行转动,此轮轴架内开设垂直于地面的滑道槽,每个轮轴架的滑道槽内套装由同一根长轴固定的定位滑块板,长轴安装在车定位架用来限定各轮轴架在依靠滑块板做升降的范围。硬质辊的辊轮79直接套装在车的固定辊轴上。组合辊轮封缝:各辊轮的平端面彼此有封缝面,橡胶条制成封闭网格与橡胶布组成平面胶垫,胶垫里面粘于轮端平面、外面粘金属箔,用小压力与邻轮端平面彼此相压做封缝,由众多辊轮靠轮端面挤压连成封缝的长辊。胶套长辊与硬质长辊中各对应辊轮端面对齐(或薄板辊轮的轮位面对齐于两个硬质滚轮端面),来组合成两辊相压滚动做平排安装的组合长辊。胶套辊轮的向下压力使弹性橡胶面能压紧一般不平路表面做封缝。在胶套长辊两端的长轴上套装导带轮带动履带,最内导带轮端面与胶套辊的端面做封缝连接。连接气垫面边的封缝物对安装在履带内侧的硬质辊面及辊两端面做封缝滑动;或硬质长辊79端面与安装在履带外边的外压带辊78内端面做封缝加长连接,连于气垫面边的封缝物在此加长硬辊面及辊两端面做封缝滑动。此封缝面端与连接车两侧履带的气垫封缝面组成闭合面。(若硬辊在胶套辊里侧,车将两履带的各导带轮、硬辊面及外端面由连接气垫布边封缝物做封缝滑动;此与两条下行履带外侧边的内边面做封缝滑动的封缝物及连接的气垫面做连接。此上行履带运行在封缝气垫外面,下行履带面内、外侧边的导程轮组分居在气垫面内、外。若气垫布边封缝物与两条下行履带面86外侧边的外边面做封缝滑动,再与两履带外的压带辊端面、辊面及硬质辊轮面做封缝滑动;气垫布面连接在车底使上行履带进入封闭气垫内。)
用辊轮组合的长辊分别在车气垫前、后边封闭气垫边及不平路面,用橡胶履带封闭车气垫的两侧边及不平路面,由封缝条连接车周边各段封缝装置组成封闭气垫的运动缝。气垫若安装于列车,车前轮并排安装在组合胶套辊的外端,车转弯时前轮、胶套棍和导带轮与此轮携带着履带面一起做转向。车转向时在组合长辊的各辊轮间存在转动差。车头安装两竖向转轴定位架连接在辊轴架,两转向轴定位两前车轮,前轮轴和辊轴是同一转向架。此两竖转轴分别作轴心使对应另转轴的定位架依此圆弧轨道运动,车转向时是以一侧竖轴为转轴由另侧竖轴架沿圆弧轨道做移动来实现(在车尾节的车后端组合辊有相同的转向架;由定位轮架作定向来得到垂直于两侧履带的信号,用此自动控制使后辊绕单侧竖轴做转向,来做履带收缩)。履带压带轮88压紧下行橡胶履带面紧贴地面使履带内侧引导索被定位。内侧导程轮82沿内侧引导索移动,使车下内侧导程轮架和机械横向联动架被定位,车下相关压带轮和外侧导程轮及封缝体架随地表、履带面做定位、升降和位移。车两侧导程轮、压带轮的架由横向联动架85连接来使两条履带间距恒定,联动架安装在车气垫框架内的固定导轨中做定位滑动。由此带动横向联动架做横移,同时辅助机械也协同参与移动。在横向联动架中由竖向安装孔分别将导程轮架和压带轮架安装其中,有弹簧压力的压带轮架在上升到设定高度时,触动带外侧导程轮83的架来做同步升降,由此带动履带外侧引导索84做升降来保持离地距离。各车厢前轮或压带轮都采用自由转向轮构造,即:轮的转向轴线垂直地面又在轮的切线,轮随车运动在自由作转向。车厢前轮或者也由转向机械控制,由车转向指令或由履带内侧引导索对应于导程轮得出位移指令,来控制其车厢前轮做转向操作。每节车厢底安装平衡仪来参与做车体平衡修正,车转弯时车体移动使履带形成占位气垫的浮力与车厢重心有偏离且有离心力作用。将车速和轮的转弯角度及车厢重力、平衡仪的信号输入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得出指令来对车厢承重轮支架的减振弹簧或气压缸、液压缸做压力调整,或由车轮架要做出在车厢两侧支撑高度差(如用丝杠与丝母的组合件或渐开线压力轮等机械在支撑弹簧一端做压力调整,或用压力泵或用减压阀来改变压力缸内压力),由平衡仪得指令具体做出车的平衡修正动作。
为适应较差路面在气垫前、后边可各设两排组合辊或由两胶辊夹一硬辊的组合三辊,组合三辊的两端面由封缝条连接气垫布封缝,布剩余边连接封缝条对履带引导索内边面(耐磨带面)做微缝隙封缝滑动组成气压缓冲区。在橡胶履带贴地面处沿履带面外圈周线粘有多排有弹力橡胶布条,布条口朝向气垫内为阻挡外泄气流来做自行封缝条。或是多条平行的充气小条粘在橡胶压力封缝小条87外侧履带面外,为阻挡偶然中的泄气缝。带面外充气小条与气垫内有气道相通,在导带轮与外压带辊面之间为带外面小条的经过留下轮槽。履带面两边可各粘接一圈耐磨布随同履带面的内、外边做贴地运动,此作为履带护裙来为地表在有缝隙泄漏气体时作为减压缓冲布面。固定在导程轮架边有挡尘布面边用柔性物轻压在履带两边面,为履带边在做滑动中的封缝面防尘。或由链轮带动链条用链条的侧平面去支撑履带受力面的外边,为封缝体提供履带外边更稳定的支撑面。橡胶履带压地后成为导程轮的定位轨道用来定位气垫,在橡胶履带以外或以里的空间安装动力车轮架(或履带轮架)做支撑车体并做车动力。
各车厢前车轮由履带中前导程轮做定位来调整转向角度。车节间两侧面有伸缩架为车转向时做变形,架上安装导程轮的架托也在车节间做间距调整。车节间的气垫壁安装着滑动伸缩架,车在转弯时伸缩架带动相关部件做位置调整,包含有压带轮架和导程轮架位置调整,履带边微压封缝体的调整采用扭转结构架或采用滑动架来与气垫布面移动相适应,作为封闭履带面伸缩边。车节间连接的气垫布靠可移动架做支撑。下行履带外侧边的各导程轮以轴架作为支点,连接有各链条节的带有弹簧的链条节用此安装小轮轻压在履带边面,由此使封缝物的定位架与带面保持特定距离;用每段定位的可伸缩封缝体架来组成整体架并也为其附件做定位。封缝体用微压力在履带边面做封缝滑动。履带边面中耐磨层是由较大光滑耐磨颗粒与较小颗粒按合理体积比例,与橡胶粘接剂混合后在带表面涂成薄层干燥后形成的,微压封缝条与磨擦面做滑动封缝时可以有微缝隙做气流降温面;或带边面粘接可变形耐磨金属箔条,条端用斜茬由对接来加长。路面平整时,封缝体可在下行履带内面的面上做封缝。在不平路面中,履带外侧导程轮抬升起下行带面外侧边,或升起带边再卷起与地面形成90°或180°等,再做此带边面封缝。外带边上卷180°后在较大范围不受路面小变形干扰。带边与带面各经曲线运动引导后,履带由平带面形式同步进入履带的回转对压辊面间。将各段封缝物做成封闭连接。
本项总结,这里提供在封缝路面中,用车两侧橡胶履带面封闭路表面和气垫两侧缝(变相滑行道)。以及不用固定轨道车轮定位车体使车辆行驶更灵活。
8、车与路面间为气垫封闭运动缝:车安装气垫由不透气宽履带循环面来隔离路面,由连于气垫面边的封缝物对履带的两边面、及履带两回转端的压紧带面的对压辊面、辊端面做滑动封缝,再封闭连接气垫周边各段封缝物。
在路面变形较大或有缝时。车下安装宽履带和对压辊及气垫的定位架,履带面封缝包含:车循环宽履带在前、后两回转端面各夹于内、外两硬质辊面之间,使带面压紧被封缝。由定位架将连于气垫面边的封缝物对内辊面及辊端面做封缝、或对外辊面及辊端面做封缝。各段封缝物分别连接在气垫布边,车气垫可以固定在履带上、下面之间的支撑架上,或是固定在车底的支撑架。
上行履带面可以被封闭在气垫里面或外面,连于气垫面边的封缝物与下行履带边面中耐磨层做封缝滑动。在车底上、下履带之间有自由转向轴的压带轮安装于支撑架来定位联动架,履带边导程轮的轮架和各对压辊的轴架及封缝物定位架都安装在此架。与地面随动的压带轮压在有防刺透帘布的橡胶宽履带贴地的下行面上运行,压带轮架带动联动架与导程轮或导程链轮的轮架做升降,为下行履带面边的引导索或引导链条做定位。车下联动架能做升降和横移,在车体转向时履带下底面瞬时不转向,车体转向使上行履带随车转向后下行履带面随之由变形到转向。或气垫暂时减少气压用履带外支承架的车轮支撑车转向。
图19未画出气垫布。有缝隙路面上用全履带面64与地面做隔离,气垫在车底支撑车体做移动。履带边面封缝包含:以导程轮或导程链轮的轮架做支点定位气垫布边连接的封缝物,此对下行履带边面及车履带前、后回转端面67做压紧带面封缝的对压辊面、辊端面做封缝,构成气垫封闭。如:履带边66与履带面同周长,下行履带边65侧边上卷与带面各经导程轮组引导,各自经曲线运动后同步汇合在对压辊面,再回转到上行履带70中运动。下行履带外边面(或内面)的封缝物,连于在履带回转面的外对压辊68(或内辊69)端面及辊面在做滑动的封缝物,此连于气垫布使上行履带面运动进入封闭的气垫内(或是上行履带在气垫外面即气垫上壁在上、下履带之间。此封缝物经内辊面围成气垫边,此气垫布安装于承重梁框架经外支架使气压力量传递到车体),气垫下壁是下行履带面,此气垫上壁支撑车体。对压辊压带时不压引导索,或对压辊面设有凹槽为压履带边引导索。气垫安装在单节车体下,用多节车可以连成列车。图17、18中,链条轴56,链条55,扭转轴57,扭转轴槽锁定片58,链侧面拉带钢丝索60,带边引导索59,带面61,导程轮62,导程轮架63安装在车底联动架。导程轮带动链条来引导履带做扭转运动。用动力车轮或动力履带安装在封闭气垫以外推动车辆运动并支撑车体平衡。或车下安装充气轮胎的动力轮压在全履带面内的底面做小动力运动。或车在泥、水中由动力轮桨做动力。
本项总结,这里提供由路面支撑但不依赖路面封缝组成封缝气垫,此车能在一般路面或在冰雪、沙漠或由轮浆推动在泥沼滩泽地使用。压在带两面的对压辊面的封缝压力很小,带面外粘着物由刮板剔除或附带滚刷扫除,必要时可将对压辊分别替换成有橡胶面的组合封缝辊来封缝。由小动力带动导程轮或导程链轮来移动气垫,在带边面做封缝的封缝体其摩擦力也很小。
9、车与路面间为气垫封闭运动缝:连于气垫面周边的封缝物在固定的滑行道面上为自身围成的闭合面做滑行封缝,或封缝物在可变形的运动循环滑行道面内做封闭气垫的两侧边,或气垫围成闭合面由气垫面边的封缝物在可变形的循环滑行道面内做滑行封缝。
(1)连于车气垫面的封缝物,滑行在固定宽滑行道面内由自身围成空间闭合面,做到封闭车气垫。
(2)车气垫经过由封缝连接的铁路通长钢轨光滑面作为滑行道,车体硬壁气垫用连于气垫边的封缝物在钢轨面上围成闭合滑动面,用耐热不透气柔性面下边连于封缝体的尖端窄面内侧,封缝体上、下端面受到气压的压力差值是微力,此耐磨材料的尖端窄线面(封缝体的小板条用改性陶瓷、硬质合金等耐磨材料直接做成尖端窄面,小条间做密合缝)在滑道面上做滑行封缝;在耐热不透气柔性面的上边(也是封缝体上边)连接封缝条,此安装在同形状气垫硬壁筒内,沿气垫硬板面内壁做封缝的滑动,此封缝条作为密封环来封缝(也可另安装封缝条在气垫筒顶面边,在路面颠簸时筒顶可不动,由筒壁做上下滑动此与路面保持恒定距离)。气垫硬筒壁与安装在其前、后端的定位轮架受钢轨引导能同升、降,此封缝体减少与筒壁的相对运动。或在封缝体的下面加入耐磨金属箔面,由气流对金属箔面及封缝体和滑道面分别做冷却。或在原有的有缝铁路上行驶着车厢的定位轮,有大筒圈对钢轨面滚动运行,用定位数个弹性好的大变形钢筒圈作为较宽滑道面,在筒内面滑动着气垫用来支撑车重。或在两层相套大钢套筒之间布满滚轴,变形内钢筒内安装滑动气垫,变形外钢筒外面压贴于铁路做滚动运行,滚轴连接筒间的支撑横架使得两套层宽筒面能平稳压贴于钢轨面。
其中,通长钢轨连接头的内部结构与滑行道相似。或很长钢轨的两端头之间滑动对接在槽形的支撑板上,固定在路基上的槽形支撑板的一侧竖壁贴在钢轨端头内侧壁的矩形棱的檐下,钢轨此檐外表侧面与板槽此竖壁外面平齐。板槽里面平铺多个梯形平面实体,有多个梯形体的下底面贴于槽的竖壁排列,在每两块梯形体侧面之间插入一个倒置的对应梯形体,以各梯形体的侧腰面之间对接做密合,两钢轨端头之间由梯形体连接成厚度与钢轨上表面一平的光滑连接上表面。若插入的各梯形体其上底面长度成等差数列,其下底面与在远侧槽竖壁之间安装弹簧顶压滑动架,用更换不同长度的上底面梯形插入体,来满足钢轨端头的斜面伸缩缝在使用中的伸缩密合要求。梯形体侧面有定位滑槽和定位体为侧面伸缩滑动定位(梯形面底角度数不在磨擦面的自锁角度范围内)。
将传统铁路道岔中固定钢轨的“X”形路段截取“V”形路段,与“Y”形可动道岔段做成联动结构,此“V”形道段做移动分别与两弯道的外侧轨道的内侧斜端面作对接密合,连成密合道岔通路。密合道岔段在光滑接缝端面有嵌缝内有橡胶封缝条,此类对接缝仅有少量漏气。超长钢轨段的接头按滑行道接头处理,或在钢轨两端立面斜茬的接头之间及时更换长度不同的斜面可动置换体做密合,或由多个滑动的斜茬段组成可伸缩的中间置换体。车气垫内,一边的封缝体小板条与对面边封缝体小板条由细钢件彼此牵拉,在气垫转角边的封缝体增加对角边对拉钢丝来做稳定结构。车下钢轨面上由封缝体围成多个独立的气垫封闭面,由轨道轮在气垫前、后端做引导定位,弯道时气垫定位轮使硬壁板气垫在车下做横移(车两侧对应硬壁气垫对称连接于车底负重架,气垫沿车架下安装的横移导轨能做有限度移动)。各气垫用各自气压来平衡车重。若单节车在每侧钢轨上有超过4个长2M的气垫,此气垫气压<1MPa。由摩擦系数0·1的Si3N4陶瓷作0·1mm宽封缝体窄面,若在钢轨面60mm宽上做气垫,其摩擦力与浮力比≥1/3000。在气垫外侧平行安置气流的两排导流板使气流对钢轨面和封缝体做冷却。或封缝体内侧有两层内衬布在中间有加压水体由渗出液做冷却。车气垫气压由气压泵做调控,列车由动力轮牵引,车辆其他控制与原有车相同。钢轨因受力改变其承载力增加。气垫也可支撑车体在单轨道机车中使用。
(3)在平整无缝路面上。车安装一定宽度平整履带面,其内面由光滑耐磨层作为气垫的可循环滑行道面,在下行履带的上面由连于气垫面的封缝物围成气垫闭合面。若在无缝钢轨面或微缝混凝土路面上,由薄壁金属大筒圈或是在金属箔面外有纤维布面做成可循环滑行道面,或其外面有橡胶减振面或是气胎履带面。如气垫压在薄钢圈的下行履带面上来支撑列车,由定位轮来定位履带在钢轨上运行。光滑混凝土路板间对接直线缝与路的中心线夹角假设6度,接缝各端面粘接橡胶条压紧与路面平,胶条下方有阶梯路面做支撑。气垫布在硬壁板内封闭和连接封缝体,此在可循环滑行道平面内围成气垫的封缝空间,由车体移动使滑行道面对气垫边移动。可循环滑行道面的履带在前、后回转面由前、后导带轮做定位,由带边定位轮组及车体定位架来维护履带运动。有动力轮做车动力,调整轮转向角度及移动履带实现车体转向,其他方面与传统车相同。
(4)在全履带下行两边面、及两回转端对压辊面安放封缝物组成封缝气垫。
(5)或在两条下行履带边面安放封缝物为气垫两侧边做封缝,再结合车气垫前、后边的组合辊做气垫封闭。车体安装滑轮组为循环滑行道面的运行做定位。
(6)平整的循环履带面作为可变形滑行道面,若用超薄大筒圈的耐磨变形面做履带面或在此外面加一层弹性橡胶缓冲面做履带,可成为车气垫重载的路面。
(7)或在薄钢板履带外面加装一层充气胎来适应粗糙路面;充气胎包含充气内胎和保护外胎。外胎面分为贴地的含细不锈钢丝网防刺透面和在履带外做定位的布面两部分,此两片外胎帘布的各边内各包含一条钢丝圈。外胎定位涤纶帘布面在两边的钢丝圈之间垂直连接着许多长度相等的硬质支撑管,各管间距相等排满履带定位帘布面,定位面的抗拉帘布呈波浪形粘于三角形支撑管壁和钢丝圈边,波浪布面与管侧的平面在履带面下形成平面。内胎放入外胎中将内胎气门嘴在外胎预留孔口固定。把两片外胎边的各对应钢丝圈对齐,由外胎定位面边的各支撑管端逐点用有卡槽的两片硬夹板由螺丝或穿钉加卡片等紧固,夹紧两圈边的各对夹板彼此之间留有间隔。外胎边有内衬布边用来挡住两胎边缝。车体侧边安装定位板和安装滑轮组,为循环的耐磨光滑薄板履带两边、及气胎两边的硬夹板边做成各自通行的定位滑行道槽。此道槽控制着运动中的橡胶外胎能与履带下行面做相压一体的运动,能与履带上行面做分离的运动。
本项总结,在宽滑行道面中由微压封缝体围成封闭气垫,车体用多个独立气垫使车体平衡更方便。用超薄钢板筒做履带面在钢轨或平滑路面上运行,由循环滑行道面与封缝体组成气垫封闭面,气垫封缝处有涤纶布面做防尘,此气垫可在防尘布遮蔽内获得洁净的润滑运动空间和小摩擦力。车在弯道上气垫迅速减气压使得可变形滑行道面能做转移,用气垫彼此交替支撑车重来实现气垫交替随车一同转向。车安装滑轮组为循环滑行道面和缓冲保护面的运行做定位。
10、车与路面间为气垫封闭运动缝:以滑行道封闭高速车的气垫两侧边,在车前、后端控制导流板与路面构成的缝隙大小,使气流成为稳流体流经气垫。
运动中橡胶套辊最先遇到离心力考验,车速增加到特定值时,抬升起车在气垫前、后端路面上做封闭的组合辊或在宽滑道面上抬升起此端做封闭的封缝物。高速车头侧面看形如鸭嘴,正面看形如正态曲线。打开车气流罩前、后端的底边缝,里面是流线形导流板。导流板是由多块可移动板,在车底机械臂的作用下连接成整体是流线型的板面,有一片涤纶布为各板在其气流面做整体护面,布绕过板末端的细辊轴与拉力机械相连以适应布面的变形和紧绷。车前端气体用冲压方式进入气垫前底边面,调整车前、后各导流板面的组合形状,使其与路面形成的缝隙大小达到最佳角度和位置。气流在最佳运动状态中实现在气垫内的气流成为稳流;稳定的气流在气垫中按伯努利方程做压强分配。其中,气体的静压强被车体使用,用调整此气体的稳流做到确保气垫内、外原有气压差数值的浮力(车顶上有快速气流,车底两侧边各设独立气垫做浮力平衡或车体平衡),由此,气垫前、后底端用缝隙代替组合辊,此结果等同于气垫被封闭。由空气泵连接管在气垫内各部位随时参与调整气流在稳流中的压强和流速,为加快在气垫内形成稳流。若沿运动方向在气垫内有竖中隔来形成左、右气室,由各流线形气室壁做出局部变形来改变流体空间,可调整气流速度和改变其气压值,此能为车体平衡重力做辅助调整。由车轮支架或磁道临时支撑车体做平衡,在液体调整车体平衡后,由气垫的气压差可托举起全车重量即减少能耗。车在需要时可加装两侧飞机翼来做车体平衡。此时车承重轮架可折叠藏入车气垫的导流壁内。此封缝路表面作为车空气垫的底面。
气垫高速车可以是单节也可以组成列车。在路两边的侧面安装永磁体磁道,由车载磁极探测器及所控制开关电路的车载线圈组来组成平行运动电动机。车两侧平行运动电动机可随时为车体做定位,确保车体稳定(或由路边轨道中运行的车体定位轮来保证车稳定和安全)。高速车的气垫在两侧边由滑行道封缝,其中连接气垫边的封缝体由运行在滑道面的定位轮做定位,由此来确定封缝体与滑道面之间的微缝隙(此封缝的特定形式);由薄层水流(或气流)沿封缝体侧面滑落到滑道面,用此微缝隙做降温、减少摩擦力和阻滞气体的泄露。车侧封缝体侧面有引流板使气流主动对滑行面降温。在封闭的滑道面连接头外侧面有一道压板,在连接头变形板下的封缝盒内与气垫路面有两条单流向气道相通。
本项总结,陆上的轮式车速在世界记录达到超音速。本车以道路专用的平行运动电动机做车动力,单车可以实现超音速。这里不用接近声速,只用高速度和大运量的气垫列车,由此比飞机更节能。
11、为浮力车和运动气垫封闭缝隙:封缝路面参与组成气垫壁,在路面的交通枢纽中,在对应的相关道路及辅助设施做连接和在对应的缝隙做封闭。
在交通枢纽中,对应相关道路以及辅助设施做连接和对应相关缝隙做封闭(参照图20和图4)。封缝路面作为气垫壁由相关组合件做封闭连接:在交叉路口由岔路汇合成共用的滑行道段,在滑行道段各连接端面由滑行道的连接头做连接;或经由转动的浮力道岔来连接要经过的封缝道路。浮箱71上安装转换路段72,作为转动道岔。浮箱内是气体空间和框架结构,其总密度小于液体或油体密度。在浮箱圆柱封闭面的外面有贮液筒73与基座组成浮力池,用液泵调整池筒内液面74做降、升(或用液泵在浮箱上或在其内部做增、减液体量)来使浮箱做沉、浮。沿浮箱圆周线处有一排转轮75安装在池筒壁上,此轮面支撑在浮箱侧壁为其旋转做定位。浮箱底面安装平衡支撑转轮76。由驱动机械操作转动,路段运动到对接位置停止转动,推进不动路段安装的定位体来做定位。让浮箱回落在基座上或由推进斜面支座抵紧浮箱底面。在路面对接缝处由橡胶条外粘耐磨层作为能压紧的封闭面,或在路段接缝处有嵌槽在其内安装气囊在嵌槽口嵌入橡胶条,由气压经软管通入气囊来压紧橡胶条做封闭路段的接缝。
在柱基础上安装双层路板,在外延道路通向枢纽道岔的路端,形成路段的横断面与安装在浮箱(若在液池中是浮箱;若在滑道面上是气垫)上的双层道岔路段相对接。若是从四方向外延道路通向枢纽道岔,就形成八条路段的横断面来与安装在浮箱上的双层道岔路段10相对接,连成各自通路。浮箱下有支撑轮在浮力中由机械拉动做横向移动,当移动路段到对接位置时由定位体为道岔做定位;推动在浮箱底面斜槽内的坡面紧固体来抵住基座面做支撑。每层道岔中分设左弯道、直道和右弯道三条路段(道岔移动原理也可用于列车货运编组站,如列车在直轨道整体做浮动横移再为接轨列车重组)。外延双层路段经过道岔分别能与枢纽中固定的双层十字直道、或不换层弯道11、或盘旋换层弯道12作对接,经过做封缝连接的路面可实现车经枢纽通行。此枢纽可连通十二条通路。路段在滑行道的对接端面安装半段连接头,此连成一体的半段连接薄板端头粘有橡胶条,此连接板推向滑道面的对接端头做压紧封缝。路段中接缝由硬质平盖板盖在此缝边的嵌槽上,盖板边立面和路面的嵌槽边立面都是缓坡面,在盖板上及嵌槽边由橡胶层或沥青做粘接封缝,此封缝后的外表面与路面一平。
其中在过十字路口若路边缺少一段设施(若在交叉路面中缺失两边定位轨道等),由路边机械臂为车运行组装临时辅助设施,车经过之后就撤除。若十字路口用槽液封闭气垫侧缝,可由遥控机械从液槽底升起缺失的同形状路段;或由转动路段为通路做连接。路段接缝处有嵌槽在槽口嵌入橡胶条有耐磨表层。
其中可经过枢纽路连通多条通路,若在槽液封闭气垫侧缝时,在移动作对接的路段端在各液槽口安装转动水闸门,在移动路段对接封缝后再打开相应水闸。液槽在坡道中有注液管和限液位排液管安置在液槽中,在车驶入坡道前槽中注液,槽液按设定坡度线形成预定坡度的流动液面,车离去后槽中注液结束。
高架封缝路板中可以高速行驶气垫车,称作轨道飞机。路板横截面有:“I”、“T”、“L”、“H”倒“T”等构型。救援等快速气垫车安装的定位轮运行在道板的上、下面或侧面,定位轮架使车体挂在路面上或路板下。有流线外形的吊挂架是单节快速救援气垫车,车内有电动绞盘机带动钢缆,钢缆从地面吊装救援车到架车内固定之后启动行驶。气垫车无论在路板上还是路板下,车由气垫包围一段路板面并封闭运动缝隙。车载气压泵使气垫内的气压若在路板上大于大气压、若在路板下小于大气压,其气压值受车体安装的定位轮架内受力感受器的信号控制。再由车体内的分立气垫做调压或由调整车体配重液体来平衡车体。在路板下的滑行道可避免冰雪冻雨。如车挂在倒T形路板下,滑行道安装在路板下两侧边,或中间平行安装第三滑行道为方便建立分立气垫。车气垫由组合辊在封闭气垫前、后边缝,或在气垫中用组合辊做隔断来组成分立气垫,车气垫侧边由微压封缝体在滑行道面封闭气垫侧边缝。路板若为小于大气压的气垫服务,在滑行道板接头的下面和两侧面是硬壁不透气盒面用封缝条来封缝,连接板与两滑道端头是在硬壁盒内边面做滑动封缝。在滑道外侧的气压正常区用一道硬板边压在薄连接板边上。盒壁面装有两个单向抽气阀门经两个管口接入盒两端路面,在车的负压气垫经过管口时就将盒内抽成负压。负压在路板段的接缝是在较高气压面由盖板边压紧嵌于内槽的橡胶条做封缝,再做低压缝的橡胶条封缝及安装抽气阀。高架路交通网汇交于枢纽,若单节车停在路的交汇中心道段内,由遥控机械使道段与车体一同旋转到要去的换道口,道段在对接封缝后就实现车的换道通行。转动道段的旋转轴固定在道梁的轴套内。气垫列车经道岔可实现车换道通行。车动力及其它组成、控制、运行部件可参照同类车辆。若路与两边的平行水槽或自然流动水面的坡面线平行,或是人工安置缓坡水槽在其内有注水管和保持水面坡度线的排水管;由组合辊来联合车侧挡气板封闭车气垫;用轮动力拉动钢缆或用车轮推动,实现气垫车在缓坡路面运行。
本项总结,路面做车气垫壁时用移动和封缝来使车气垫所经路段面做密闭。
12、车的无运动缝气垫:由充压、耐磨的柔性气垫面被压在车与路面之间,气垫面材中与车或与路面相压之处有受力结构体,此处对于车相对运动方向保有良好柔性。此气垫运动柔性面传递力矩困难,使滚动阻力小,此处气垫面在气压中形成“浮力界面”。由气垫面与其关联体共同组成不透气的承重使用气垫。
(1)加防刺透网的柔韧橡胶帘布面的薄、柔气垫面平铺在路面上,其平铺的气垫面在上、下两布面之间有均布众多的拉力纤维网垂直于车运动方向做连接(压力布面自身能沿车的运动方向做一定量的无阻力平动)。气垫布面下的垂直方向处于气压的弹力状态中,由车体安装的辊轮或软履带面压在铺地面气垫布面上运动,成为在浮力界面上滚动,此运动阻力约为对应轮的轴承阻力。车由动力轮运行在索道或路面或由拉动钢绳实现车动力(动力不经气垫面)。若无缝气垫平铺在下滑路面上,上表面做成大波浪形式成为游艺场的滑车道。或气垫布密闭于道槽平行的周边,充入气压后成为凸面的气垫路面来做车的浮力。
(2)将辊轮的或履带的轮架安装在车体来支承车重,用软履带面或多个辊轮面压在一排由车体做定位的滚动充气无缝气垫面上。各轮用轴承承重或在轮内、外以光滑轮面作为固定滑道面加装气垫;或在硬板式履带下行面上组装成循环滑道面,用封缝物连接气垫边在其滑道面上围成封缝的滑动气垫,此气垫由定位轮对气垫滑动边和滑道面做定位。车用动力轮或履带对地面作用来推动车辆。
(3)车底安装的车架托板面下压滚动气垫或气垫下再压下行履带面做贴地滚动,车体受此浮动界面支撑。两链条安装在辊形气垫两端轴杆的轴承架上,或安装在环形气垫内环内的中介轮两端轴杆的轴承架上。两链条对气垫两端轴杆引导,履带引导索和气垫中定位在滚动轮轴的链条经由链轮带动,链轮与车行走机械联动,依靠安装在车体的各自定位轮来执行各自运行轨迹,由此在安装车底的车架托板外周做环绕循环运动。车架托板下滚动的气垫面若压在下行履带面上,履带在运动到前、后回转端时气垫与履带分开。如一连串的辊形气垫在进入车架托板下端与履带面受压之前,链条经过由弹簧架做定位的链轮组通道中,因弹力引导链条使气垫提前进入压力面,气垫面经压力变形后其轴架的链条恰移到与原本履带对应的同步位置做同步运动。由履带面做动力输出。
(4)辊形气垫:若气垫外圈布筒在两端连接封闭于两圆环形弧面布的长边,环形有弧度的布面在两短边与两圆面板边做封闭(环形布短边夹在粘有一条橡胶圈的圆板边与外压环之间由紧固螺丝做夹紧封闭),轴杆穿过或分别安装在两圆板中心,两轴杆端的轴承架连于车滑动架的附件,随时可调整此辊形气垫位置。由充气管的接头安装在轴杆中心管道中再连接到阀门中,电磁充气阀门安装在气垫圆板上;在接头端有橡胶圈粘有耐磨金属箔圈面,与外接气压管端头在运动中做到能在压力滑动中封缝。平时接头与接管分离运动。调整气压时由电磁铁压紧对接管接头、打开气阀做调整气压,调压结束后各另件回复原位。
(5)辊形气垫内或由轨道架来限定气垫形体如图23,外布筒面89两端的圈内边用拉力纤维90与两钢丝绳软轨道圈92(与外布筒同长)做连接。两道钢绳圈是由安装在气垫内的轨道架93上的导程轮组91来做定位,导程轮组引导软轨道在上、下行做直道段运动,软轨道在前、后行做回转道段运动由左右摇摆的曲线形前进来与履带同步。轴杆96端穿过轨道架的定位体94和气垫板安装成定型的封闭滚动气垫,由轴杆上轴承97连于车相关架来控制气垫位置。
(6)外圈布筒面经过两端的环布面连接到内圈布筒两端面组成气垫,此压在履带面上,气垫内圈面由辊面做定位,车架安装承重辊压在内布筒面上。或在内布筒面空间由一排定位轮、中介轮做充填,在环形气垫外布筒面或软履带面上面用辊面来支撑车重。或由环形气垫压在车底的车架托板下做运动来支撑车重,由各滚动气垫环绕托板面做循环运动。此耐磨气垫布面涂敷橡胶层,在环形布长边和外布筒边做缝合或拉锁链连接,再用不透气耐磨布面在接缝处做粘接封缝。环形布短边与内布筒边做连接与此相同。若做大筒圈或薄环形气垫面,内布筒面可以与外布筒面同长,相同长、短边的环形布与两筒边面做连接。在筒面弯转处内布筒多褶皱。两布筒面之间由众多垂直均布强力纤维做拉结,环形布面安装气嘴,充气后满皱面的气垫两筒壁面的间距大致相等。两环形布面沿中线各连一圈布条,此运动布条边连接链条(或引导索)由链轮(或导程轮)做定位。气垫外布筒面有不锈钢网防刺透面,或在气垫外另有防刺透履带面来做贴地运行。如果把在前面设计的气垫封缝履带面外的缓冲内、外胎中去掉内胎,把此外护气胎面的内定位布面放在横支撑管外侧,再把两面橡胶外胎面粘合成环形封闭的充气滚动气垫。气垫车由动力车轮对地面作用产生动力。
(7)转轮式气垫与传统车轮外胎有相似的外形及近似的固定方式,但本质区别是此外胎壁自身和在相对于车运动方向有良好的柔性。外胎侧壁薄且柔,侧壁及壁内拉力线只承担外胎面气压拉力而不传递转动力矩,将内胎装入此外胎和轮圈之间组成气垫车轮。气压较低时传统轮外胎可改制成气垫胎面,由尼龙、涤纶等帘布涂橡胶层做成耐磨柔性面,气垫轮胎壁内的承重拉绳位于接近轮的径向作分布,即垂直连接于胎圈的卡边。轮圈经过气压使轮式充气气垫外胎面压于路面上,胎面有良好柔性致使力矩不能在气垫面与轮圈之间做传递,此气垫面是与路面做接触,此柔性的胎面的浮动界面无法形成传统轮胎的滚动阻力。
(8)由外胎面自身与密封物及轮圈或圆板组成气垫,外胎气门嘴先在牢固面内固定(轮式气垫车胎若安装内胎可按传统轮胎做安装;若无内胎要外胎做封闭实现自身作充气胎)。外胎侧边套装在轮圈外面,在胎外边缘压有车胎压环,外胎边夹在压环与轮圈(圈边粘有橡胶条圈)之间由螺丝紧固封闭(或胎边在轮圈中由内压环做压紧,在轮圈有可封闭转动机构带动支撑架使内压环紧压)。或轮轴密封安装在两圆板面,此板边粘橡胶圈与外胎边做同样的封闭。在有内胎或无内胎的气垫车胎中,将气门嘴做紧固或封固在轮圈或圆板或外胎侧面。
(9)在大承载力中,胎面与有定位的轮圈套之间用拉力绳作连接。轮圈套(可以是几个)与胎面之间由拉力绳在轮径和轴线所在平面内连接成多排的拉线网。轮圈套从一端套入等径轮圈上,推向轮盘固定端面用卡环做顶紧的紧固,轮圈套被固定在轮圈面上,之后再套装后端的轮盘做固定和封闭安装。有橡胶圈粘于轮盘大、小圈边,将气胎两侧边套在两轮盘外侧,由压紧环来夹紧侧胎面边与轮盘边再用镙丝做紧固封闭。由多排的拉线网或是胎侧面的径向钢绳,连接到胎面上钢丝网形成多排连续小拱形柔性的不透气面来组成外胎面。连接于轮圈套的每两排线网间的胎面呈现出花瓣形的弧面,轮圈套的线网紧绷此胎面周长长于传统轮面周长,侧胎面也呈多褶皱弧度面。有柔性更好的胎面筒例如:把胎筒圆周面折成更大花瓣形面,在外胎面构成的花瓣形两面若相距在5mm到10mm,胎面的花瓣边端经线网连接在轮圈套上,侧胎面用更大的褶皱弧度面作封闭。或在胎两侧面的环形的弧面侧胎之间有多束水平拉线平行相连,两侧胎面内各有一圈钢绳与外胎面中各小花瓣形根面所连接的横钢绳(或梁)相连组成柔性网;或胎侧面有多圈钢绳在两侧面间有钢绳为此作对拉。
(10)或外胎筒面内均布加添众多平行于轮轴的横梁,此由拉力绳作连接只为承担气压对胎面气垫的拉力。各分段横梁在其两端由平行轮周线的转轴连接成能转折的联合横梁,在各分段梁的两端有拉绳连接在轮圈套来适应不平路面,此横梁连于胎筒面,为承重与侧胎面组成无内胎的自身封闭气胎面。若各分段横梁在各连接端在做向外凸的运动时在此位置设置限位勾,使联合梁做外凸运动有极限位置(此分段梁中不设置拉线此胎面可盛装内胎):联合梁在两端各连接拉绳,此绳按轮径向连于外胎边的卡圈。各分段梁也可换成一根直梁,在胎筒面内均布众多此梁,或在胎筒里面和梁杆粘有内衬受力布,梁与园胎筒内面连接。侧胎面与横梁端面固定体连接,因此轮胎在压地时侧胎面与地面接触少。
(11)气胎面也可做成全封闭的只留固定气门嘴以便于安装。在承受较高气压(或注入液压)的充压环形封闭气垫,有强力纤维的内、外布筒面各包含钢丝密网筒,筒面中有承担荷载的钢丝按轮周线或平行轮轴线做均匀分布,在内、外筒面钢丝网之间有对应轮径向与轴向所在平面内的钢丝网做拉结。内、外筒面与两侧环形弧面含细钢丝网的侧胎在各边用钢丝做缝合,再用橡胶涂层布面封闭。此环形轮式气垫的内筒面套装在有轴向通透斜槽的轮圈上,加耐磨面做隔离层后压入斜槽的插板来使轮圈复原,用螺丝固定插板使内筒面紧绷。内筒面若先转移其外筒面随之由变形到转移,外筒柔性轮面的运动与浮力界面相关。
(12)气垫轮胎面与轮圈或圆板组装成气垫的车轮,安装轮轴的轮式气垫可作为支撑车重的车轮使用。若气垫面压在薄钢板圆周的胎内面,在胎外面有橡胶的长胶体做支撑使胎转向时对地面能扭转,气垫面与此外护胎面之间无扭转磨擦。有侧壁的外护轮胎安装有转轮导程支架为运动和转向,气垫轮的轮轴从支架中伸出。车受此支撑浮力被“悬浮”在低空(非滚动阻力),此遵从浮动磨擦原理:总合各种能耗得出阻力值。此轮可辅助于动力车轮和转向车轮来组装在车体使用。或大压强气垫内轮安装类似传统外胎作保护,此依环形转动框架运行;承重架从柔性轮胎面的轴架引出:柔性好、强度高的气垫胎面作承重轮,其承重架是从在两端封闭气缝的保护外胎中心穿出(此外胎面由不透气的防刺透帘布面组成,内有保持胎形的小气压),再安装到车体使用,此内、外胎面不是一体运动只是为防扎两胎面合作。或将轮式气垫外胎面套装粘接在有钢丝网的宽筒护胎面内,气胎若变形仍在保护筒空间内。此筒面两边向内边做小卷曲,此筒两边连接柔性的环形侧胎防扎保护面。或全胎面同时做到柔性和防扎。
本项总结,此“浮动”是无运动缝气垫的运动特征:用柔性的接触面在运动中做到减少滚动阻力,这是与传统轮胎滚动的本质区别。滚动式或平铺式的无气缝气垫由弹力做出浮力支撑,此浮动阻力小于滚动阻力。气垫面滚动阻力与胎壁结构有关(压在地面处无阻力),各式滚动的气垫壁薄且柔都不传递力矩,不透气面只有拉力和变形功能来承担气压力。运动中“浮力界面”的本质是“悬浮”。可替代车轮、飞机轮等。有防刺透面的薄壁无缝气垫能对有支撑面的任何低速运动物体做省力的浮力滚动支撑;若用轮圈内壁作为滑行道面,若微压封缝体尖端0·1mm窄面封闭气垫直径200mm的圆面,其润滑摩擦阻力与浮力比≥1/1万(此气垫边封缝物能对变形滑动面封缝,欧洲已有在轴套内用固定物对轴面做封闭的定位气垫轴承)。气垫车轮不易传递力矩,胎面受动力轮外压或胎面连接有超长斜拉绳可传递转轮动力。一般轮胎要传递力矩,做浮动摩擦力的柔性气垫面自身不能形成转动力矩。气垫压于履带或外护面此可实施动力输出。
13、轮胎柔性面内加入弹力体组成浮力界面,在循环轮面与轮圈之间由弹力体做支撑(来替代气垫的浮动)组成浮力面的车轮,压在路面来使用。
由防刺透网加柔韧帘布及橡胶面组成柔性轮面,或由小硬板面做铰接(或在各板边由强力纤维连接)连成整体柔性的轮面。在此轮面内均布安装各点铰接架(若是小硬板安装在各板中心),铰接架滑动连接(此间加小弹簧,在受重压时气缸两端与铰接点之间都有大弹簧承接压力,此处转动无摩擦)在有限行程滑动气缸活塞杆上。此气缸经气压管连接于气压源(如轮圈内安装气压泵或有气压贮存室等),气缸内存有气压;或铰接架滑动连接在弹簧(或是磁场中弹力磁体上)有限位移支撑架(滑动架有限制行程装置,弹簧在被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钢绳或滑动架来限制复位,这使弹簧处于设定应力状态中)的端点,此由电动的机械调整弹簧的压缩和锁定来保持其压力。各类支撑架的另一端点安装在轮圈面的均布铰接支撑点上,支撑架之间有位移限位(为受力稳定用框架体来限定支撑架间位移的范围,或使支撑架搭接成角状连接的多面立体网状结构架;或轮圈面上的铰接弹力体按轮的各径向做分布,在轮胎面的铰接端由钢绳连接立体网做限定铰偏移量。在互成角度弹力体支撑架中,转动轮需要加力时,轮在施力方向的气缸内做加压力或向有同方向弹簧加压力。此轮能做动力输出是因为轮受不均衡单向力的支撑)。轮圈面上各铰接点对应轮胎面各铰接点之间安装的弹力体支撑承重,此轮面就成为浮力轮面。车体安装轮架,再安装轮轴及套装此轮圈和此轮胎做负重使用。(铰:结构力学中的名词,是受约束的连接)
本项总结,浮动面车轮内弹力体做立体支撑,可以由控制来实现车轮转矩。
14、气垫车轮来承担车主要的重量,在不同车中位置有所不同举例如下:
(1)若是自行车由前轮做转向轮,从电动机、或燃料发动机、或由脚或手发出动力,由机械的联动从前轮传入车行走动力。例如双脚用直线运动踏板带动链条来带动链轮,再经轮轴杆端的伞齿轮带动在轮架转向轴外套装的伞齿轮,再经伞齿轮由传动杆(沿前轮架边)端经伞齿轮作用于前轮轴套上的伞齿轮,此带动轮圈实现前轮动力。车后轮安装气垫车轮(可以是单轮或是两侧轮)。
(2)若是自行车由后轮做转向轮,从电动机、或燃料发动机、或由脚或手发出动力,由机械的联动从前轮的单轮或双轮传入车行走动力,前轮可做变速。车后轮安装气垫车轮的单轮或双轮;转向车把安装在车架中经由联动机械带动后轮支架中的转向盘;其余部件与传统车辆同。在个别的车中,将转动脚蹬拐的动力转向方向设计成与传统车转向相反,以便于人力更大发挥。
(3)若自行车由前轮做转向,车后轮支架安装在车架,车把的附件有控制联动拉杆用于调整后轮弹簧支架使此轮对地压力改变,同时可改变此动力轮输出力的大小。在车后轮两侧的车架各安装一个承重的气垫车轮来平衡和支撑车重。
(4)在多人共用的长体自行车中,车把连带转向车轮安装于车架的前、后两端,此两个转向车轮可单独、或可联动(前后轮可同向转向或反向转向或后轮不转向)做车转向,前后车轮可各自执行车的行走动力。在车架的中段安装有自由转向支撑轮架的承重气垫车轮(此轮可以是单轮或是由两轮分排两侧,即气垫轮重心在车架中段)。或在车前、后动力轮两侧一定距离各平排安装一个气垫轮,车由同一横排轮同做转向。此四个气垫轮的支撑重心汇集在车架的中段。或由车两侧各安装一个前、后转向车轮,四轮重心处安装气垫车轮(或安装前、后或左、右气垫轮对应车重心,气垫轮用自由转向轴做转向,倒车时提升此轮)。
(5)若一般机动车按原有车轮分布,有气垫车轮对称加装于车两侧边或在车前后边,对称点接近车重心。或气垫轮安装车底对称于车重心或对称安装在原车轮连线位。车体安装自由转向的气垫轮支架,倒车时此轮才用转向机械控制。若将单节车联成公路列车,车厢是气垫轮加制动轮,动力车头的车节做转向后,以后各车厢的前轮以此行程做记忆,在车厢前轮行走到转点时做相同的转向。
(6)在机动车中,在车下支架内安装有摆动轴的承重架在架两端分别安装原车轮与气垫车轮,此摆动轴与两轮轴平行,按力矩平衡来分配两轮压力,两轮各经承重架做弹力支撑来承担两轮的合力。承重架中原车轮与车架之间加装气缸或弹力机械可调整车轮胎对地面压力,用以保证车在坡道中能安全行驶。安装自由转向轮架的气垫车轮可随车体运动转向。可由多组此类车轮来支撑车体。
(7)人脚蹬踏的轮滑运动鞋由气垫轮支撑人体重量。经操纵手柄由电线连接电磁体或由操纵钢线连接控制机械,使受控电动轮的轴做出位置变动,使尼龙车轮的电动动力轮对地面做出推力,或使此动力轮离开不再为轮滑运动出力。用脚侧向蹬尼龙轮可得人力推力,抬升此轮就只剩气垫轮在做重力支撑。
(8)或轮滑鞋的轮可以简化成前轮是可控的动力轮,后轮是承重的气垫轮。
本项总结,车在原动力、转向系统中,由辅助设施参与车辆加装轮式气垫。
15、车的动力部件可有多种形式。若是用电动机作车动力,有一种多力臂同心圆套筒式电动机,可由组合转子带动车轮、组合定子连于轮轴架。用电动机永磁体转子磁极运动位置信号来控制定子线圈中开关电路,或转子内安装线圈连接于滑环由电刷与外电路连接,或转子内安装感应线圈来与定子线圈作用。
如图9,多层同心圆套筒定子在一端垂直固定于一个圆板平面20制成组合定子。多层同心圆套筒转子在另一端垂直固定于另一个圆板平面制成组合转子,在此圆板中心安装转子轴。各筒在圆板平面上按各筒端面加工做出安装槽,槽侧壁的一面与套筒壁面平行、另一面是小锥度与筒端有锥度边做吻合。螺丝21经槽底板面分布的安装孔紧固筒体的端面。两组套筒彼此相互做成套叠安装,套装中各组合筒壁间有预留空隙。一组筒口的悬空壁18是由另组筒壁在其接近固定端用安装的轴承轮面19做定位,或轴承轮安装在筒口靠另组筒壁面做定位,或短套筒电动机的转子轴安装在定子轴承架中的轴承中做定位。
用满足机械强度的热固性塑料、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或工程塑料、或改性陶瓷等非磁电材料制成定子和转子的框架套筒。在不同力臂(不同圆半径)的转子套筒圆面上留下安装永磁体或转子线圈的安装槽,各槽与槽边框与槽框两端的圆环框组成一个圆周框架套筒;各层同心圆套筒的各槽边框所对应的中心角的度数相近;磁体或线圈从圆筒外面安装到槽内(磁场方向都是沿径向分布,同层圆周相邻磁极极性相反)槽壁呈倾斜面,安装体侧面与筒壁卡紧后由紧固件将其固定或粘固在框架套筒。定子框架套筒及线圈22的安装与转子框架套筒及安装相似,区别是多组定子线圈同时对应在转子磁极的不同位置,由定子各线圈的磁力作用点对应于转子磁极发生作用。定子各线圈单独作引线,各线圈经由开关电路按动力的需要做连接,此各线圈经开关电路也能连成发电机。
本项总结,套筒式多力臂的同心圆电动机制作简单、散热方便。若由电刷搭接滑环或由光电位置校准器或磁极位置探测器作识别转子磁极位置,由此控制定子线圈的开关电路对线圈中直流电流做改变。在磁极位置、速度探测器的信号参与下,在车需要减速时改变连接于定子线圈的开关电路的控制指令就可做发电;或转换开关电路工作点就能用通电来做电磁制动等。定子各线圈作单独引线接入另一组开关电路中,来做单线圈或做组合线圈通电以适应不同工作状态的需要,来执行线圈并、串联的多种灵活连接形式,能适合电动机在不同速度和多种电压时实施作用力。车轮同轴电动机输出力矩和分配磁力按承担荷载去实施,磁力经由定子转移到转子作为车轮支撑力承重,即车轮轴承可形成零摩擦力(由轮轴测量压力使电路把轮实际荷载的电信号及车轮需要的动力矩,经特定开关电路接通电源到具体各力臂的线圈上去做实施)。若转子安装线圈可制成异步或同步感应电动机,或转子有恒磁场线圈,或转子线圈由滑环、电刷通电形成电磁极的电动机。相关控制及实施电路都是公知技术这里不做表述。
16、车的动力部件可有多种的形式。有一种轮板式电动机,空心轮轴上安装定子线圈,在轴两端轴承上安装两片轮辐式永磁体极板,板的外圈固定轮圈。
电动机的转子磁极是均匀分布的轮辐式平板,环形整体板面的转子中辐条是磁极,轮板各辐条之间是空隙或是非金属平板,或各辐条板制成为一体的窄环面,区别在于连续变化交替不同的磁极性。两个环形板的内圈分别固定在轮轴两端的两轴承上,两个环形板的外圈分别固定在轮圈内环的两端面组成整体。
定子各线圈分布安装在轮轴外周的非电磁材料的定子框架体安装槽中,电源线从轴孔接入线圈;几大组线圈的电磁场按产生旋动磁场的极性作分布,在定子边安装转子磁极的探测器,为控制定子线圈电路的电子开关提供控制信号。
磁极和线圈可有多种排布形式。如沿轮板周线上每片轮辐磁体有两个单位固定宽度做轮辐面,相邻轮辐间有一个单位宽度无磁空隙,相邻的轮辐磁体极性相反都垂直于板面。定子线圈铁芯端面接近两个单位宽度与轮辐磁极组成磁场作用通路,定子线圈沿圆周作排布组成各大组线圈,沿径向可有多排定子线圈分布。若是轮滑鞋用电动机,定子架内安装着绕在细长的铁芯柱体上的定子线圈。若是宽车轮用电动机可由每组两片或三片或更多片环形板安装到轮圈面内作转子,此与安装在平行轮轴向固定的多排的定子线圈共同组成电动机整体。
本项总结,每组转子板由外周固定成一体。板式电动机制造简单散热方便,洁净气体可由轴孔通入电动机内降温,转子的辐板边缘可制成风扇状的边面。
17、车的动力部件可有多种的形式。有一种平行运动电动机包含:车体安装磁极探测器和由此控制的开关电路来连接电源与车体的线圈组,及在路面安装磁体来与车体安装的线圈贴近构成。
如图:5、6、7、8。各独立线圈14绕在硅钢片等软磁性材料上,用来安装在车框架的梁下,沿路面的磁道方向X做间距相等排列。因为磁道安装位置不同,各线圈架或安装在车底面或安装在车底侧面板对应于路侧面,或在车顶对应于上面路板(此车体是吊挂在路板下面运行),车体线圈贴近路面的磁道面。
磁道是由众多规格相同的钐钴系或钕铁硼系或钐铁氮系等的各独立稀土永磁单体15,按着间距恒定、极性有序、侧边对齐排成一行,沿路面中心线做一排、或对称于中心线做成两排,安装路体内与路外表面平齐或安装路边两侧(路平面或路立面)构成。或用电磁线圈安装在路面由连接电源来构成磁道(用在特殊路段当车遇意外时对车体做远程控制)。或在橡胶(或非金属)履带面内安装磁体构成车的循环磁道路面,此压于气垫下面来产生平行运动电动机的推力。
各线圈在垂直车运动方向能调整与磁场保持恒定距离。车体安装多个磁极探测器贴近于磁道两边或对应于磁道面上,按照线圈组的位置做排列。由测得磁体极性位置信号经电路转成电信号控制开关电路;开关电路为对应于周期磁场排列相同的各线圈组作通、断电操作。或测得车对磁道偏移电信号,经开关电路接通车体姿态控制线圈组,用磁力矫正车体位置。另有开关电路根据车速及车运动需要,可以控制把各线圈连接成各种需要的电路。如:线圈可做并、串联,或连接成发电或电磁制动的电路。
磁道中磁体对车的直流电线圈发生磁力作用产生动力(或测取车对磁道偏移的磁信号,经电子开关控制电路接通电源到车体姿态控制的线圈组16中,用电磁力来矫正车体位置)。另有电子开关电路来接通特定电压线路到指定的电磁线圈回路中,做调整车速及所需动力值。示意图中,13是磁极探测器,由磁极位置根据车要运动的方向来对车线圈做电流控制。图5中磁体N、S极的连线垂直磁道方向,安装在车架的线圈14的铁芯其轴线与磁体极性连线可有偏角。图7中两块同性磁极对接使各自的另外两极排列在两端,两磁体的同极性在作对顶的垂直于磁道方向排列,线圈14的电磁场方向与运动方向同,线圈16的电磁场平行于磁体磁场。17是非磁电材料在车体做安装架。沿磁道方向看去各磁体的极性可以排列相同。车有轨道定位轮时线圈体可以固定在车轮架不用移动。
本项总结,固定轨道中平行运动的电动机力量大、结构简单,适合高速车辆使用。滑行道的气垫车可用于航空母舰作为飞机起飞的加速器。前两类电动机特点适应速度范围广。在列车长度内可以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发电机组及蓄电池或外接电源。轨道列车在有车定位轮时,对应于磁道的车安装简化的磁极探测阵列,用来控制对应各节车的电磁线圈电路,或用磁道来校正车体的运动。已有用直线电动机的很多,但如此使用和安装平行运动电动机的还是很少有。
18、所有的车在加装浮力界面后可成为浮力车,因此车平衡要面对所有车型。与传统车不同,此车体在浮动中若存在不平衡时,若不做平衡处置任其发展下去就要翻车;浮力车用一般车轮来支撑车体平衡或用气垫来支撑车体平衡。在平衡执行中要面对所有改进车型,其平衡包含:a、车辆安装传统承重轮支架来支撑车体平衡(或再用其他方法参与使各轮架压力相接近)。b、在车厢安装平衡仪或在车定位轮的轮架内安装压力传感器,从此中提取信号指令来控制平衡执行机械,在支撑架中用压力机械改变减振弹簧的位移或用压力缸作调整压力来支撑车体做平衡。压力机械如:渐开线压力轮、丝母丝杠组合件、气压缸或液压缸等来对弹簧架施加压力。c、车体依靠与路面平行设置的轨道或磁道,由安装在车框架且运行道中的定位轮承担主要作用、或由安装在车框架的通电线圈与磁道作用产生临时效果,用来限定车体位置做到平衡。d、在车厢底板平面内由多个水箱做两排沿车两侧安装,各水箱下接水管、上接排气道。水管沿车两侧汇合成两排总管,在各条水管端头安装遥控的水阀门,由车厢平衡指令具体控制各阀门的开、关,用水泵调整车厢中各水箱内的液体量。若将车节间各总水管经由软管分别连接,可调整全列车的平衡姿态。e、在单节车的水平面内分装多个独立气垫,用各自的气压值做调整车体平衡,车体原有的车轮支撑架可以升起。上述各项平衡措施可单独使用或作组合来配合使用。
如车对原有车轮架做改进,由车原动力、转向轮来支撑车体平衡,由气垫分担车体重量。安装数个全履带面气垫或气垫车轮来支撑在单节车下,在车下平面内做九个分区:三横排、三纵排,各独立气垫安装在支撑车体的稳定点上或安装在车体的对称点上;有多种安装和支撑方案。如在车底中心处加装数个气垫,或在车中心线两端各加装一个气垫,气垫各支撑架可以靠各自支撑气压缸来调整车平衡。车转弯时各独立气垫用自由转向支架在对应于车体位置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车转向中为恢复循环气垫面的变形,个别的提升起气垫来交替做离地和压地运动,由车轮或其它气垫继续支撑车体。循环气垫面若安装在传统车辆:有护罩的气垫安在车前、后保险杠外,其固定架安装在车底盘,将控制气垫转向的连动机械连到车转向机械中,气垫是对应车体自旋中心位置做相应转向;或车两侧安装气垫架固定于车底盘,用自由转向轴承架承担转向;或气垫安装在车底的某位置用自由转向架做转向,如轮式气垫的轮架安装在车底盘或安装在车下横排轮之间的减振轮轴支架上,两个或三个气垫轮各有自由转向轴,分装固定在联合架上,此联合架中点与两车轮轴支架间的中心点重合。在轮的减振支架上用测力计为气压缸在气垫轮架的施压提供数据(所有安装自由转向轴的气垫轮在倒车时,要加入车的转向连动机械或提升此气垫轮离地)。
本项总结,为节能由多方案配合使用。磁道或车轮可临时为车体平衡做支撑。平衡后让车轮支撑力最小化,有定位轮在固定轨道中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19、在所述压力缸中可用小摩擦力的密封环:有可变形的光滑耐磨金属箔在气压差中成为“自行封缝条”,此条加上弹性层连接在无缝的密封环圆周线上。
其中,在条形耐磨金属箔的长边上划一斜线,在此边上以平行这一斜线作等份的细密剪切,切口接近但不达到另一边;在另一边对箔条由每两个切口的均分线处作平行剪切,切口也不达到这边。有挡环固定在活塞体上组成定位槽,槽中夹有密封环,运动中的密封环在定位槽内可以被夹紧封闭,或在槽内可以移动却与定位槽缝有粘橡胶布做封闭。有切缝的金属箔带条由符合缸筒内环境的耐油橡胶体粘接在无缝密封环一周的圆周线上。密封环进入有锥度的缸筒口时其上的金属箔面受挤压,金属箔面下面所粘接的橡胶较厚层形成变形压力(如直接接受缸壁压力的橡胶面宽度≤1mm)。有切缝的金属箔条边越过密封环端面伸入到高压强空间内有一小段距离(如:0·2~0·3mm),自行封缝箔条此边的面与密封环端面之间由弹性橡胶面连接成过渡坡面。当气缸内压强大于密封环受压橡胶层面的已有压强时,自行封缝条在此边的两面便出现气压差,就能确保此条边在滑动中自动做封缝。或金属箔条粘在密封环里面来固定在缸筒端(筒口),来对等径的活塞体做封缝滑动。活塞与缸筒在滑动配合中做定位运行。被封缝的滑动体无论在密封环内、外都是与密封环的金属箔面做弹性密封配合。
其中,密封环与活塞体做封闭连接构成压力缸用活塞。若密封环在定位槽中因活塞环受到气压产生挤压面,若槽在此面粘一层橡胶圈使得此面受挤压时被封闭,当此面分离时流体能绕过密封环,可制成直线运动注压泵的进流活塞。
本项总结,这里提供一种有金属箔的可变形的密封环,用来封闭缸筒中运动缝隙,此密封环摩擦力小且耐磨、装配精度低,制作廉价。封缝箔条由橡胶薄层(或弹性层)粘于密封环圈,当此面上弹性压强小于缸内压强时,在高气压区内的自行封缝条边的两面出现气压差,就使封缝条边会自动做出封缝压力。
20、若用压力缸来调整车体平衡,由气缸参与车轮支架支撑车体;或(1)车轮支架安装在车框架经由气缸支撑车身。减振车轮架也可安装在车框架,气缸安装在车框架与车身之间作支撑。行驶中车轮框架随地形而晃动,有平衡仪将此信息传入控制器,与车身的平衡仪做比对后对气缸做出正确施压作用,来使车身运行平稳。车底平面内各处的支撑气缸有各自对应的独立气压贮存室,经过通气管分别接入各自气缸来分别做调压。或各气缸由气压泵直接输送气压。
(2)或在轮圈面内套装有圈形固定体,两者间在固定体的圆周边安装分布着轴承轮在为外轮圈做定位;或车轮圈内的固定体在外侧边安装平板面,此板与轮圈外侧的轮辐板面中心由轮轴承做连接(或此边也按照前述的轮圈里侧边做相同的定位)。车轮圈内在安装的固定体内安装气压缸筒。气压缸由套筒套叠组成(外面套有防尘布罩),有上、下两段套筒组装在固定体内,与两筒套装的中间套筒段连接于车体支撑架(气缸各套筒的轴线垂直于地表面)。通气管分别从中间筒接入上、下两缸体内。中间筒下端的外面套装环形轴承之后再封闭套装带有外密封环的活塞板面后做固定,将此端套入已在固定体下端固定的大缸筒内组成大的气缸。中间筒上端的里面封闭安装带有内密封环的圆环板面后套装环形轴承之后做固定,将小缸筒套入中间筒上端之后再把小筒上端固定在固定体内的上端组成小的气缸。在中间筒的两端筒口套装的环形轴承贴于上、下段套筒壁来做滑动,车轮以此作为轮架转向的定位轴承。在圈形固定体的平面内平行于缸筒两侧有两条滑道,有转向操纵杆端头定位滑动其上(在车轮对车体做升降时有滑动)来操纵车轮的转向。或轮圈里在圈形固定体中的上、下气缸筒都套装在中间气缸筒内,在中间筒内的中段用圆板分隔且分别通人气管,此中间筒再经由弹簧减振架(或直接由支架)安装到车体上。
气缸组合套筒中的小筒下口套进弹簧上端安装的圆板,弹簧下端固定在此小筒下口,圆板中心安装着钢绳,绳的下端连接到中套筒的下底面。当小套筒上升到一定位置时弹簧受到钢绳拉力,拉绳运动到弹簧终点正是小套筒上升到极限位(防撞保护)。或弹簧下端固定在中筒底面,弹簧上端连接滑套滑行在小筒内,此滑套上装有制动闸。下气缸与主气室相通气压大,上气缸与辅气室相通气压小,平时中套筒处在一定位置时关闭上气缸进气阀,下气缸有气压。在车转向时,弯道外侧面的轮架关闭下气缸进气阀;当车向一侧倾斜过大时打开此侧上气缸排气阀放气,在车停止继续倾斜时关闭此阀;在上升的车侧轮架也可关闭下气缸进气阀或再打开此下缸排气阀放气来平衡车体,最终再作重新调整各气缸内气压和气量。当小筒下口碰到中套筒底面上安装的触发开关后开启下气缸气阀放气。中套筒与内套筒两筒壁间留有空间为安装通气管和测、控的电线,如:各气缸内有气压计和缸筒移动行程计等信号线;或中筒套内圈装有电动闸在应急时锁住小套筒。轮在内圈边有槽是为安装在固定体上的轴承定位轮做定位用。轮内圈与圈形固定体之间可安装套筒式电动机,电线从中套筒安装车体的支撑架内引出。或车轮圈由齿轮带动再由平行气缸轴线的滑键轴带动,轴上有滑键的伞齿轮被定位在中套筒架位置,此与车动力轴上的伞齿轮啮合。
(3)安装气压缸到车轮支架上,来对车体做受力支撑。若气垫车轮的支架用气缸支撑于车体,此气垫车轮安装在轮轴上,有气缸的轮架固定于车轮轴一端或两端或是固定在轴中段在轴两端安装车轮,气缸能主动迅速作用于轮支架使得气垫轮的应用更方便。轮架可以包含有安装转向轴组成的轮的转向轴轮架,此架可与车的转向机械联动,其转向轴是由气缸或由弹簧架加上转向轴承及其组件配合组成,其轮转向轴可以安装在此车轮旁侧或前侧(做成随车行的自由转向轴)或后侧,或转向轴安装在此轮上方。轮架也可做成不转向的气缸轮架。
本项总结,气缸支撑轮架调整车体平衡方便;有气缸的车架做车平衡简单。
21、不能传递转动力矩的柔性轮面,可由许多耐用抗扎的小硬板面,经由柔性防刺透帘布连接板边组成整体柔性车胎面。或平行于(不是等于)小硬板厚度做两层连接柔性防刺透帘布组成柔性车胎面。柔性连接布有一定自由空间能阻止刺穿运动。或在各小硬板边有伸出的硬挡板面在邻板边彼此交错中做衔接,由此做到无障碍衔接的板边用来阻挡路面尖刺物对于连接布的侵害。
在气胎面若此小硬板是四边形,小硬板四角及中心各连接一条细钢绳来安装在轮圈套的连接架上,轮圈套安装在轮圈上作固定后,形成气胎小硬板面在拉力绳的运动范围内有很高的可游移度,连接各小硬板边的柔性防刺透封闭帘布形成花瓣形态面也有很高自由度。由此联合成气胎面可以不传递力矩。若在小压力胎面中小硬板也可做成小横段面的条带(如小条做成胎宽,两端连接钢绳顺外胎侧壁面按轮的经向接入胎圈边与轮固定),小板之间连接防刺透不透气帘布组成封闭气胎面。气胎侧面及与轮圈的连接及其他与前述的气垫轮胎相同。
若是用其它弹力体支撑胎面,其弹力体支撑在每块小硬板面与轮圈之间,在各板面之间连接防刺透帘布组成浮动轮胎,这样的胎面方便于车轮做转向。
此浮动轮胎面可以传递动力。将胎面的小硬板中心铰接于动力杆(无论是在气胎或是其它的浮力胎内),此杆的另端在轮圈上有设定的架内滑移。因胎面压地使动力杆移动来带动电开关通电,由电磁铁做特殊作用将轮圈的扭转力经由该杆作用到压地的小硬板。理论上此胎面无法传递滚动摩擦力,因为压地的小硬板有动力杆参与可传递车轮转动力,使得此轮既有小阻力又可输出车动力。
本项总结,因胎面自身连接的内容有所不同,使得轮胎面与轮圈之间传递滚动摩擦力时与其关联度有很大关系。传递滚动摩擦力越小越发挥浮动摩擦力。
22、车的运动部件可有多种形式和功能,这里用飞机机翼安装在车体作为辅助运动的部件。(1)两条高架轨道安装平行运动电动机的磁铁和气垫的滑行道面,和由车体定位轮运行在此轨道面为车体的机翼定位。定位轨道的各段在接头端是由有插槽的接头从两端彼此相互插接,连接成各端的各侧面间彼此有搭接成平齐平面的轨道面。由定位轮始终在轨道面来定位车体的平衡。滑行道面支撑封缝气垫,由此支撑低速车体的重量。在车高速时收取气垫由机翼的上升力来托举车的重力。由平行运动电动机始终作为浮力车的动力源。两条高架轨道可以支撑在车体两侧的两机翼的两端点,也可支撑在各机翼的中段,用来实现对车体的推力和定位。(2)车体也可以安装在机翼内成为整体机翼形的车体,两轨道在此整体机翼的两端作用。定位轨道也可以制成高架的单轨道(轨道功能同前述,即也包含滑行道、磁道)在此机翼中间下面做支撑,再由副机翼控制车体平衡。车体磁极探测器在测得两段轨道接头磁极间距不相等时关闭此段车线圈电路,当不同磁极探测器测得磁道磁极间距相同时再使车线圈继续正常工作。车行驶中当轨道前方出现故障时,机翼调整上升力做出车由滑翔飞离轨道(同时打开轨道面上的定位轮),同时打开藏在机翼中的加长机翼和机尾翼及机前竖翼,同时打开藏于机翼内的风叶轮的动力推进器,共同为机翼车体完成长距离滑翔在适合场地降落。为更安全机翼下有车轮和气垫配合。有关气垫、电动机、定位轮在前面有关内容作过叙述,机翼可参照飞机的有关内容。(3)机翼车体可由足够长钢绳连接成前后相同的多节列车,车前进时前节车的动力略大于后节车的动力;车减速时后节车的制动力略大于前车节的制动力。遇危机时各车节做分离,各自单独滑翔飞出跑道。
本项总结,车低速时由封缝气垫在滑行道面上为车做浮力界面,当车高速运行时由机翼下面的气体作为弹力体做成特殊的浮力界面(弹力支撑面)。此车用平行运动电动机比飞机用气体做推动力要节能;此车比一般浮力车速度更快。
23、浮力车安装的车轮在低速时起支撑、平衡、定位、运动和动力作用,在高速时车轮受到离心力考验。(1):环形小厚度硬质轮面做支撑车体运行,轮面内有硬质尼龙轮做定位或由内置气垫做定位,或由气垫对下面轮面施压。环形轮面内有环形磁体(此两者间做连接用传递力矩、不传递离心力),磁体沿环面做连续交替极性改变,轮内固定架中安装受控电线圈组成电动机(同权利16)。
(2)车速更快时,在轮面外可罩有气垫的硬壁板,此外面只留外露运行中的环板形圆轮面来压贴路面运行,气垫的气压差使罩住的轮体离心力被挡住。
(3)或在外轮圆环板面的边缘处做加宽轮面。平行轮轴轮面局部剖面图24,轮面98外有圆环板平面,圆板压路面处做加宽轮面99为增加平稳度,轮面外是环形气垫壁100此间是气压室。轮面内有环形磁板101此与定子框架上线圈组成电动机(同权利16)。轮面内由硬质尼龙轮或气垫或电磁体做定位。把对接的轮面压紧橡胶条后固定成一体,轮面外套装硬壁气垫用滑移变形的封缝体封闭此气缝。如用三段硬壁气垫罩挡住轮面离心力,气压管分别通入气垫罩内。
(4)在较高速度车轮面两端做缩径圆面,由硬壁罩气垫套装此圆面外做封闭。由钢、合金钢或低比重高强度合金钢做成环形轮面,外露环轮运行在轨道面上。
(5)气垫外罩全封闭轮面,只留压在路面使用的轮面部分外露。由封缝体封闭气垫外罩与外露轮面、与轮两端外圆面的气缝。由气压管接入外罩封闭的气压室内,调整气压值用气压差挡住轮的离心力。气垫在外露轮面周边处单独施加气压与整体气垫有区别,为使轮整体受力均衡(轮面若压在高于路面的轨道上,轮面外露部分更合力学)。轮内有动力、定位、施压、转向等部件相互合作。
(6)在环形小厚度轮面内可以加装硬壁的负压气垫,此仅为环形轮面在接近此轮离心力的极限时使用。此轮有定位组件参与;或有局部的正压强气垫承担轮面压力。若是非常薄的可变形轮面作运动,此轮面可做成能循环的滑行道面。
(7)由硬质尼龙体做成高速运行的定位轮使用。环形硬质尼龙轮的内圈是高强度金属环(硬质尼龙轮套在外),轮体有高强度纤维沿轮周向作分布(特殊场合时在此轮外有一层高强度纤维复合橡胶面,作为高速轮面运行在平路面),由定位轴面与轮内圈金属面之间做润滑或滚动或气垫的浮动摩擦,来完成高速度。
本项总结,用环形小厚度硬质轮面、周气罩轮、端气罩轮、全气罩部分外露轮或硬质尼龙轮等为克服高速运动轮的离心力。轮位、轮压力等探测器是控制轮的重要信号源。车轮的正常运行由气压、承载力、动力、速度等因素决定。
24、各种弹力体和相关零件可以有条件做互换,如气压可换成电、磁场对电荷、磁体作用。如循环履带(整体是柔性的)界面上作弹力支撑运动。在下行履带橡胶面的特定面积上加带静电荷,对应此履带面上车底有同性电荷体组成浮力界面;界面周边是隔电层安装于车体,履带在此包围界面外没有静电荷。
本项总结,浮动界面中由弹力体形成浮动摩擦力,弹力支撑体对柔性界面很难传递动力;另由动力体对柔性面实施作用力,此面可对路面发生作用力。
综上所述,在运动中加入“浮动界面”为减少摩擦力,用无缝或封缝的气垫或用有浮动面的车轮或循环的浮动界面安装在车体,是组成浮力车的基础。依靠弹力以滑动或滚动形式支撑浮动面,浮动摩擦力是因少量滑动或滚动摩擦力形成。浮力界面可加装到许多机械运动中。本发明的浮力车有一般车辆的全部技术特征,不同处在于安装浮力界面装置产生浮力,浮力因有无损失界面可实现节能;若与润滑摩擦比此是弹力体代替润滑剂;若与现有气垫车比此是几乎没有气体泄漏,若与现有气垫车运动缝封闭比其摩擦力极低;若与现有磁悬浮车比此在维持浮力中几乎不消耗能量(以往浮力车有浮力效果,但运动中要维持浮力需要消耗较多能量,因此不是单纯使用浮动摩擦力)。在列车全长等距分布多个发电机组其线电阻最低。列车每节车厢下有电动机可连接很多车节。增加此类列车宽和长有益于车的运量、节能和减少废气等。路边若有磁道、定位轮为车体定位其车速还可以提高。不同车型对应不同用途、功耗和运量。
一、封闭:封缝路面对所有浮力车行驶都有益。车用全履带面气垫、无缝气垫、外套气胎内有可变形滑行道面气垫或浮动面车轮等,可在小缝隙路面上使用。一般由聚合物改性混凝土(PMC)做成无缝路面(或表层加入废旧轮胎橡胶颗粒)或用柔性材料封闭路面缝。气垫周边接封缝物压在滑行面上的压强略大于被封闭的气体压强。气垫面积代替原磨擦面积,气垫占道面积与周边封缝物磨擦面积之比越大越好。虽然车产生“浮动”的形式各异,但作用原则相同。
二、电动机:浮力车用多力臂的或平行运动的电动机容易实施多项控制,它比一般电动机及许多动力源更适宜用于此特殊环境。在路面坡度>1度时,车因重力产生的车运动分力>1·7%重力,气垫封缝物的摩擦力与车得到浮力的比值通常小于此,有些气垫摩擦力与浮力≥3比10万,甚者更小;要用车轮的刹车才能使浮力车停在坡道。坡道中浮力车的电动机运行处于动力变化的输出中,或改接成发电机状态来调整车做下坡运动的阻力来实现车恒速,从节能考虑,坡道上用电动机作为车动力,下坡时可执行发电或刹车的需要,此发电经调压电路接入蓄电池或由电网回收。在磁道上运动的车体安装平行运动电动机不仅有上述功能,也参加纠正轨迹和做车平衡调整。车体用线圈对磁道作用更适宜车做高速运动。车轮电动机转子中使用磁极比用线圈更简便;在车轮架内或轨道定位轮架内的压力计测得其压力信号,也参与控制车轮电动机的开关电路,将磁力由转子转移到定子的具体线圈来减少轴承负重同时输出车动力。
三、车体平衡:车体用原有车轮架或由磁道电动机先做车体平衡,再由车厢底板加层内水箱管网来调整液体分布做车体配重平衡,或由各气垫做调整气压来满足车需浮力和平衡,后续再调整平衡。在平坦路面由车轮架可直接支撑车体,在起伏路面对车轮架由减振弹簧或用压力缸或由机械来调整车体平衡。其中由车厢内平衡仪或轨道定位轮架传出车厢状态的电信号,作为调整车体平衡电动操作指令。车转弯时有离心力矩由车轮支架主动做支撑,或车框架不动由压力缸使车厢底面做出倾斜支撑。车体为平衡或转向方便可分装多个气垫。车的气垫平衡后原车轮压力很小,危急时紧急抬升气垫去除浮力用原车轮支撑车重,用原车轮控制车辆运行。平衡针对所有车型,车平衡实施可以千差万别。
四、浮力车运动迅速需要准确控制。路边固定轨道、磁道和车轮等物是保障系统,是定位信号的来源,也是车实施定位的依托物。由压力计安置在轨道定位的轮架或车轮架内及车厢安装平衡仪,或履带内侧引导索与导程轮相互引导等,使车辆加入到此信号系统。信号指令的发出为使车对运动、平衡、速度、控制做出正确执行,如:在轨道侧、上、下方因定位轮架或车因支撑轮架得到压力、车速探测值,或车上的磁位置探头在排列中探测磁道边界偏移量、磁极位置、移动速度等。此电信号经传入比较器后由控制系统做出有关:车速控制、车位置横移量、离心力引发车侧位置需要做升降值等。由车节前轮的转向机械带动或接通电磁线圈做调整车体姿态,或调整气垫内气压或控制相应电动机的电路来满足运行车辆中各种机械运动需要。若车在索道中运行可加入悬索吊板,由此道板来与车的气垫做配合实现车的浮力。
浮力机械建立在滑动或滚动基础上,用浮动面取代滑动摩擦力和滚动力矩。为节省篇幅本文省略了技术相同的许多内容请谅解。本文已把浮动摩擦拓展为常用摩擦力(此虽涵盖多项前人发明但与本发明明显有别)。本发明是多项技术组合的产品,适合在许多机械做节能磨擦。浮力车用弹力体做浮力支撑来实现浮动摩擦力,因组合元件的不同使产品形式各异。权利书虽然对发明加以表述,但使用未记载在权利书中有关本文阐述(不同于前人)的相同方法或对应产品,或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方案,均被视为是在使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做声明。

Claims (23)

1.浮力车其特征是:把需要依靠支承面来做移动的物体称作车体,把此支承面称作路面,将浮力界面加装在车体与路面之间形成对车体的浮力支撑,在车与运动摩擦面中用加入浮力界面的方法来做隔离层来减少机械运动阻力,用此就形成到迄今为止在运动全过程中消耗能量最小的浮动摩擦力;浮力界面是由弹力体支承在运动界面中形成;有对应设备参与为弹力体的支承力作出调整;车体可与执行平衡、运动和动力的部件共同组成运行的车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由弹力体支承在界面中,其中弹力体可以是气体、或是液体、或是弹簧体、或是气压缸的运动体、或是磁场中运动的磁体、或是静电场中电的斥力体;其中,由气体做充压组成封闭运动缝的气垫或无缝气垫;或在柔性面内加入弹力体;或在运动的循环面中加入弹力体;由弹力体支承面组成浮力界面,此弹力体在运动全程中几乎不消耗能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加入浮力界面的方法:由弹力体支承在摩擦界面之间来组成浮力界面,在所移动物体与其所依靠的支承面之间产生浮力,由此构成的浮动装置可以安装在包括车辆在内的一切存在此类磨擦面的机械运动中;此机械及弹力体在运动全程中、在作保持其支撑力过程中很少消耗能量,由此构成低耗能的、新型的运动摩擦力即称为浮动摩擦力。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封闭运动缝的气垫,将柔性的或硬壁的不透气的气垫面安装到车体和连接到路面之间;若路面也参与组成气垫壁,用柔性材料封闭路面自身缝隙或用可移动物体对路面中缝隙做临时封缝;车移动时气垫面周边出现运动缝,在气垫面周边连接着小摩擦力的耐磨封缝物,此与在气垫周边滑动的组合件构成封闭缝隙的装置;将各段封缝装置之间的缝隙做封闭连接:运动物体之间由封缝物做滑动连接,静止物体之间直接做连接;
其中,耐磨封缝物是:微压封缝体或微压封缝条或气压差内自行封缝条或可降温封缝面或车侧槽液中挡气板;将此连接在气垫边,此与在气垫面周边做相对运动的组合件面用滑动来封闭此运动缝;封缝物用耐磨硬质面以趋向于最小接触面积、最小封缝压力,实现摩擦面用小的接触面积和小的摩擦力对此运动缝做封缝摩擦运动;耐磨封缝物根据运动内容的需要可以做出多种相应变形;
其中,气垫在两侧边组合件包含:滑行道面或不透气循环履带的耐磨面,或由路侧槽液的压力对气垫侧面板下边在运动中封缝;气垫在前、后边组合件包含:滑行道面或组合辊或组合辊轮,或车前、后边由导流板调整气流做稳流体流经此缝隙面;或用气垫周边组合件来隔离路表面,使此气垫少受路面影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气垫封闭运动缝:车气垫的两侧边用液体封闭气垫侧面板底边缝和车气垫前、后边安装组合辊做封闭边缝,各封缝装置之间作封闭连接;
用路侧槽液封闭包括:在路面的两侧边设置两条平行液槽,槽内贮液,做成与流动液面或静止液面平行的缓坡路面或水平路面,车气垫两侧硬质挡气板伸入槽液中,槽深度大于气垫侧挡板入槽深度,气垫内、外气压差由挡气板内、外形成的槽内液位差来阻挡;此路边槽液构成气垫两侧挡气板封闭底边缝装置;
气垫在路面封闭:有弹性橡胶套的辊面压在路面做封缝滚动,由硬质辊与橡胶套辊相压滚动来封闭两辊间缝隙,由封缝物在两个相压组合辊的各辊端面和硬质辊面围成一道封缝面做封闭,在组合辊轴架上安装定位架由此连接封缝物及气垫布;在车气垫前、后边各安装一套组合辊来组成对路面两端封缝装置;
气垫侧面在前、后边到槽液面做封缝:气垫在两侧挡气板内侧的前、后两端装配侧辊,有弹性橡胶套的辊面压贴液槽侧壁因车运动而滚动来封闭槽壁,由硬质辊与橡胶套辊做相压滚动来封闭此组合辊间缝隙,在槽液面运行的滑水板面上安装于组合侧辊的下端面处、及硬质辊面、及侧辊与路面平齐位置绕于两辊的圆周线位置处,作加装连续封缝物来与相对运动辊做封缝滑动,封缝物及其定位架连于气垫面;形成在气垫侧挡板内的液面上封闭两端空间的装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气垫封闭运动缝:车气垫的两侧边用滑行道封闭缝隙和车气垫前、后边安装组合辊做封闭缝隙,各边封缝装置之间作封闭连接;
其中,用硬质光滑的滑行道板安装在无缝或封缝路面,板与路面的安装缝处用柔性的封缝材料做封缝;各段滑行道板因气温变化的伸缩缝经由连接头能做出封缝的平滑连接,连成贯通于道长的无缝光滑板面实现与路面同曲率;安装在车气垫两侧边的微压封缝物在车运动中对滑行道面做出微小摩擦力的滑行封缝,封缝物内由柔性连接能满足此变形封缝;由此构成气垫侧边的封缝装置;
其中在气垫前、后边,车由组合辊做封缝或由封缝物对滑道面做滑动封缝。
7.如权利要求4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气垫封闭运动缝:车气垫两侧用不透气履带面来封闭封缝路面的两边路表面,由连于气垫面的封缝物对下行履带边面做封缝滑动,由组合辊轮的长辊封闭气垫的前和后边,再将气垫各封缝段之间做封闭连接组成封闭气垫;
由一定强度纤维帘布涂敷橡胶层制成筒状长条循环履带面;履带沿两周边各含有一条拉力绳或在此绳外面包橡胶布,此绳作为履带边面运动的引导索,此引导索是在两个滑轮槽作对接形成的一个导程轮通道中被引导,由多个导程轮来组成轮组为履带引导索的全程运行做导程和定位;履带在车侧边封缝包含:履带沿外表面一周有一道柔软弹性橡胶小条或是充气带条,此条凸出于带表外面平行且接近于内侧带边;有许多压带轮经由轮架排成一行,压在贴地的下行履带上面接近橡胶小条背面;履带面上受压力经由弹力层对带面外突起的橡胶小条形成压力,小条变形后对车侧路表面形成封缝压力;压带轮的轮架与履带边导程轮的轮架连于车底的联动机械,用此控制履带边导程轮的位置;外侧导程轮的轮架作为封缝物的可扭转、可伸缩定位架的支点,在此由定位架定位气垫面及连接封缝物对下行履带边面做出封缝的滑动;在履带边面增加耐磨表面层或粘贴金属箔条作为耐磨的滑动面;由导带轮安装在车前、后端来引导履带面做回转运动,导带轮在履带里面与带面外的压带辊之间做压紧橡胶履带面来封闭回转带面的缝隙;连于气垫面边的封缝物在导带轮面及端面、或在履带面外压带辊面及端面做封缝的滑动,此与在下行履带边面做封缝滑动的封缝物所连接的气垫面连成气垫一侧封闭面;车由两侧履带来封闭气垫两侧的边面;
车前、后边安装组合辊轮使气垫能在稍不平路面上封闭前、后边运动缝;薄辊轮外面套弹性橡胶套,或将薄辊轮两端圆平面各做成一片薄圆板,在两个薄圆板之间共用一个充气胎,在两个薄圆板边固定同一个橡胶外套组成薄板辊轮;各胶套辊轮套装在各自的轮轴架上做转动,各轮轴架内开设垂直于地面的滑道槽,在每个轮轴架滑道槽内套装同一根长轴固定的定位滑块板,用此限定各轮轴架依靠滑块板的升降范围;有硬质辊的辊轮直接套装在车的固定辊轴上;组合辊轮封缝:各辊轮的平端面彼此有封缝面,由众多辊轮靠轮端面挤压做成封缝的长辊,胶套长辊与硬质长辊中各对应辊轮端面对齐,来组合成两辊相压滚动封缝做平排安装的组合长辊,胶套辊轮的向下压力使弹性橡胶面能压紧一般不平路表面做封缝,在胶套长辊两端的长轴上套装导带轮,连接气垫边面的封缝物对安装在履带内侧的硬质辊面及辊两端面做封缝滑动,或硬质辊与安装在履带外面的外压带辊的辊端面做封缝加长,由连于气垫边面的封缝物在此加长硬辊面及辊两端面做封缝滑动;由此再连接气垫两侧边的封缝面组成闭合面;
车气垫在两侧边和前、后边及稍不平路面做封缝,组成封闭运动缝的气垫。
8.如权利要求4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气垫封闭运动缝:车由不透气宽履带循环面隔离路面,连于气垫面边的封缝物与履带的两边面及履带两回转端在做压紧带面的对压辊面、辊端面做封缝滑动;再封闭连接气垫周边各段封缝物;
车下安装履带和对压辊及气垫定位架,履带面封缝包含:车循环宽履带在前、后两回转端面各夹于内、外两硬质辊面之间做压紧带面封缝;再由定位架将连于气垫面的封缝物对内辊面及辊端面做封缝、或对外辊面及辊端面做封缝;
压带轮压在有防刺透帘布的橡胶宽履带贴地的下行面上运行,车下安装的压带轮架带动联动架,或用履带外的车轮支撑架带动;由联动架带动导程轮或导程链轮的轮架,此轮架随之做升降,来为下行履带面边的引导索或引导链条做定位;履带边面封缝包含:以导程轮或导程链轮的轮架做支点为封缝物的定位架做定位,由连于气垫面的封缝物与下行履带边面中耐磨层做封缝滑动。
9.如权利要求4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气垫封闭运动缝:连于气垫面周边的封缝物在固定滑行道面上为自身围成闭合面做滑行封缝;或封缝物在可变形的循环滑行道面内做封闭气垫两侧边或围成气垫闭合面,此封缝物在可变形的循环滑行道面内做到封闭运动缝;
其中若连于气垫周边的封缝物在固定宽滑行道面内自身围成空间闭合面来封闭气垫缝;或铁路上用钢筒做滑道;或经过封缝的连接使铁路通长的钢轨光滑面成为滑行道,车体气垫用连于气垫边的封缝物在钢轨面上围成闭合面,封缝物用尖端窄线面的耐磨材料在滑道面做封缝滑动;封缝物上边连接另一封缝物是为沿气垫硬板面内壁做封缝滑动;气垫若是软侧壁此可连接到封缝物上边;
其中在平整无缝路面中,车安装一定宽度平整履带面其内面是由光滑耐磨层作为气垫的可循环滑行道面,在下行履带的上面由连于气垫面的封缝物围成气垫闭合面;或在下行履带边面安放连接气垫面的封缝物,若是在全履带面与两回转端的对压辊组成封缝气垫,若是在两条履带面为气垫两侧边封缝,再结合车气垫前、后边组合辊做封闭;车体安装滑轮组为循环滑行道面运行做定位;
其中平整的循环履带面作为可变形滑行道面,若用超薄大筒圈的耐磨变形面做履带面或在此外面加一层弹性橡胶缓冲面做履带,或此薄板履带外面加装一层充气胎来适应粗糙路面;充气胎包含充气内胎和保护外胎;车体安装滑轮组为滑行道面和缓冲保护面的运行做定位。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气垫封闭运动缝:以滑行道封闭高速车的气垫两侧边,在车前、后端控制导流板与路面构成的缝隙大小,使气流成为平稳流体流经气垫;
车速增加到特定值时,在宽滑道面上抬升起车气垫前、后边做封闭的封缝物或是抬升此端路面上做封闭的组合辊;气垫导流板在车前、后端为气垫做封闭是:打开在气垫前、后边的导流板,并调整此板与路面形成缝隙的大小,使气流达到最佳运动状态来实现气垫内的气流成为稳流,因稳定气流在气垫中按伯努利方程做压强分配,其中气体的静压强被车体使用;用调整气体做稳流来确保达到气垫内、外原有气压差数值的浮力,此结果等同于气垫被封闭。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气垫封闭运动缝:在无缝或封闭缝隙的路面参与组成气垫壁,在路面遇到交通枢纽中,对应于相关道路及辅助设施做连接和在对应的缝隙做封闭;
其中气垫壁的路面由相关组合件做连接:在交叉路口由岔路汇合成共用的滑行道段,在滑行道段各连接端面由滑行道的连接头做连接;或由浮力移动的道岔来连接要经过的封缝道路;路面对接缝处由橡胶条外粘耐磨层作为能压紧的封闭面,或在路段接缝处有嵌槽在其内安装气囊在嵌槽口嵌入橡胶条,由气压经软管通入气囊来压紧橡胶条做封闭路段对接缝;
其中在柱基础上安装双层路板,若外延道路通向枢纽道岔路端,形成由路段横断面与安装在浮箱上双层道岔段作对接;浮箱下有支撑轮,在浮力中由机械拉动做横向移动,移动到路段对接位置由定位体做道岔定位;每层道岔中分设左弯道、直道和右弯道三条路段,外延双层路段经道岔分别与枢纽中固定的双层十字直道、或不换层弯道、或盘旋换层弯道作对接,可实现车经枢纽通行;
其中在过十字路口若路边缺少一段设施,由路边机械臂为车的运行组装临时辅助设施,车经过之后就撤除;若十字路口用槽液封闭气垫侧缝,可由遥控机械从液槽底升起缺失的同形状路段;或由转动路段为通路做连接;
其中可经过枢纽路连通多条通路,若在槽液封闭气垫侧缝时,在移动作对接的路段端在各液槽口安装转动水闸门,在移动路段对接封缝后再打开相应水闸;液槽在坡道中有注液管和限液位排液管安置在液槽中,车在驶入坡道前槽中注液,槽液按设定坡度线形成预定坡度的流动液面,车离去后槽中注液结束。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无缝气垫:由充压、耐磨的柔性无缝气垫面被压在车与路面之间,气垫面材中与车或与路面相压之处有受力结构体,此处对于车相对运动方向保有良好柔性;此气垫运动的柔性面传递力矩困难,使滚动阻力小,此处气垫面在气压中形成了浮力界面;由气垫面与其关联体共同组成不透气的承重使用气垫;气垫压于履带或外护面可施行动力;
其中,车在安装车架托板或履带或辊或轮的下面压在薄、柔气垫面上,来得到浮力界面支撑,此无缝的充压气垫面在路面上做平铺或做滚动;将辊轮的或履带的轮架安装在车体,由履带面或辊面压在充气的无缝气垫面上做滚动,其各轮面也可作为固定滑道面用封缝物围成封缝的滑动气垫;或无缝气垫被压在车架托板下来贴地或再压下行履带面上滚动,用链条或用引导索来带动此滚动气垫、履带围绕车架托板做循环运动;若气垫外圈布筒两端连接圆环形弧面布的长边,圆环布的短边与圆面板边做封闭,轴杆安装在两圆板中心,轴杆两端经轴承架连于车体附件可随时做调整气垫位置;或外圈布筒面经过两端圆环布面连接到内圈布筒面组成气垫,气垫内圈面由滚轮做定位,轮轴安装在车架;
其中,转轮式气垫与传统车轮外胎有相似的外形及近似的固定方式,本质区别是气垫护壁面对轮圈或地面与运动有良好柔性,胎侧壁及壁内拉力线只为承担外胎面的气压拉力不传递转动力矩,内胎装入这外胎和轮圈之间组成气垫,或外胎面自身与密封物及轮圈或圆板组成密闭气垫,此气门嘴在外胎的牢固面内先固定;或胎面与有定位的轮圈套之间用拉力绳作连接,或胎面叠加平行于轮轴的横梁由拉力绳作连接,气垫胎面只做承担气压拉力;气胎面也可做成全封闭的只留气门嘴,以便于安装;气垫轮胎与轮圈或圆板组装成气垫的车轮。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柔性面内加入弹力体组成浮力界面,在循环轮面与轮圈之间由弹力体做支撑组成浮力面车轮压在路面使用;
其中,柔性轮面或由小硬板面柔性连接成整体柔性的轮面;轮面内安装铰接架,铰接架滑动连接在有限行程的滑动气缸活塞杆上,气缸经气压管连接于气压源;或铰接架滑动连接在弹簧或在磁场中的弹力磁体上;是连接在位移有限的支撑架的端点;支撑架的另一端安装在轮圈的铰接支撑点上,各支撑架之间有移动限位;轮圈上各铰接点对应轮面各铰接点之间安装弹力承载的支撑架,此轮面成为浮力轮面;车体安装轮架再安装轮轴及套装轮圈和轮胎做负重使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承重使用气垫的车轮,此承担主要车重在不同车中位置有所不同;
其中自行车由前轮做转向,从前轮传入车行走动力,后轮安装气垫车轮;
其中自行车由后轮做转向,从前轮传入车行走动力,后轮安装气垫车轮;车把安装在车架中经由联动机械带动后轮支架的转向盘;其余与传统车辆同;
其中自行车由前轮做转向,车后轮作为动力轮可调整对地压力,可改变动力轮输出力大小,在车后轮两侧的车架各安装一个承重的气垫车轮来支撑车重;
其中多人共用的自行车,转向车轮各安装于车架的前、后端,此两转向车轮可单独、或可联动做车转向和传入行走动力;在车架中段安装承重气垫车轮;
其中在一般机动车中,有气垫车轮对称加装于车两侧边或在车前后边,对称点接近车重心;或轮安装车底对称车重心或对称安装在原车轮连线位;车体安装自由转向的气垫轮支架;或车头引领列车,车厢承重轮是气垫轮加制动轮;
其中在机动车中,在车下支架内安装有摆动轴的承重架,在架两端安装原车轮与气垫车轮,此摆动轴与两轮轴平行,两轮各经承重架做弹力支撑;安装自由转向轮架的气垫车轮可随车体运动转向;可由多组此类车轮来支撑车体;
其中人脚蹬踏的轮滑运动鞋由气垫轮支撑人体重量;经操纵手柄由电线连接电磁体或由操纵钢线连接控制机械,使受控电动轮的轴做出位置变动,来达到由此动力轮参与对地面做出推力,或使此动力轮离开不再为轮滑运动出力;
其中轮滑鞋的轮可以简化成前轮是可控的动力轮,后轮是承重的气垫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动力部件可有多种的形式,若是用电动机作为车动力,有一种多力臂同心圆套筒式电动机,组合转子可带动车轮、组合定子连于轮轴架;电动机用永磁体转子磁极的位置信号来控制定子线圈中开关电路、或转子内安装线圈连接于滑环由电刷与外电路连接、或转子内安装感应线圈来与定子线圈作用;
其中,多层同心圆套筒定子在一端垂直固定于一个圆板平面制成组合定子;多层同心圆套筒转子在另一端垂直固定于另一个圆板平面制成组合转子;两组套筒彼此相互套叠安装,套装中各组合筒壁间预留空隙;一组筒口的悬空壁是由另组筒壁在其接近固定端用安装的轴承轮面做定位,或轴承轮安装在筒口靠另组筒壁面做定位,或以电动机转子的轴安装到定子轴承架中的轴承中做定位;
其中,用满足机械强度的非磁电材料制成定子和转子的框架套筒;在不同力臂的转子套筒圆面上留下安装永磁体或转子线圈的安装槽,各槽与槽边框与槽框两端的圆环框组成一个圆周框架套筒,各层同心圆套筒的各槽边框所对应的中心角度数相近,磁体或线圈从筒外面安装到槽内,由紧固件将其固定或粘固在框架套筒;定子框架套筒及线圈安装与转子框架筒及安装相似,区别是多组线圈对应在转子磁极的不同位置,由各线圈磁力作用点对应于转子磁极作用;定子各线圈作单独引线,由开关电路按需要连接;由此也能连成发电的电路。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动力部件可有多种的形式,有一种轮板式电动机:空心轮轴上安装定子线圈,在轴两端轴承上安装两片轮辐式永磁体极板,此板外圈固定在轮圈;
电动机的转子磁极是均匀分布的轮辐式平板,环形整体板面的转子中辐条是磁极,轮板各辐条之间是空隙或是非金属平板,或各辐条板制成为一体的窄环面,区别在于连续变化交替不同的磁极性;两个环形板的内圈分别固定在轮轴两端的两轴承上,两个环形板的外圈分别固定在轮圈内环的两端面组成整体;
定子各线圈分布安装在轮轴外周的非电磁材料的定子框架体安装槽中,电源线从轴孔接入线圈;几大组线圈的电磁场按产生旋动磁场的极性作分布,在定子边安装转子磁极的探测器,为控制定子线圈电路的电子开关提供控制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动力部件可有多种的形式,有一种平行磁道面做平行运动的动力电动机包含:车体安装磁极探测器和由此控制的开关电路来连接电源与车体安装的线圈组,在路面内安装磁体且与车体的线圈贴近来构成;
其中,各独立电磁线圈绕在软磁性材料上,沿路面设置的磁道方向做间距相等的排列;把各线圈架安装在车体框架的梁下、或安装在车底侧面板对应于路侧面、或安装在车顶对应于车上面设置的面路板,用来贴近路面中的磁道面;
其中,磁道是由众多规格相同的永磁体按照间距恒定、极性有序、侧边对齐排成一行埋于路内,此外表面与路面一平;沿路面中心线做一排、或对称于中心线做两排安装;或安装在路边的两侧立面;或安装在车上面空间设立的道板内;或用电磁线圈安装在路面内,专用作为远程保证车体运行安全的磁道;或在车履带面上安装磁体构成能循环的车动力磁道面;
其中,车体上安装多个磁极探测器贴近在磁道两边或贴近在磁道面上,在对应线圈组位置做排列;由此测得路面中磁极位置信号经电路转成电信号来控制开关电路,由开关电路为对应于磁道周期磁场排列相同的车上各线圈组作通、断电操作;或由测得车对磁道偏移信号,经开关电路接通车体姿态控制线圈组,用磁力矫正车体位置;另有开关电路根据车速及车运动需要,可以控制把各线圈连接成发电或电磁制动或改变线圈输入电压等各种需要的连接电路。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平衡执行中要面对所有车型,其平衡包含:a、车辆安装传统承重轮支架来支撑车体平衡;b、在车厢安装平衡仪或在车定位轮的轮架内安装压力传感器,从此中提取信号指令来控制平衡执行机械,支撑架中用压力机械改变减振弹簧的位移或用压力缸作调整压力来支撑车体做平衡;c、车体依靠与路面平行设置的轨道或磁道,由安装在车框架且运行道中的定位轮、或由安装在车框架的通电线圈与磁道作用,来限定车体位置做平衡;d、在车厢底板平面内由多个水箱做两排沿车两侧安装,各水箱下接水管、上接排气道,水管沿车两侧汇合成两排总管,在各条水管端头安装遥控的水阀门,由车厢平衡指令具体控制各开、关,用水泵调整车厢中各水箱内的液体量,若将车节间各总水管经由软管分别连接,可调整全列车的平衡姿态;e、在单节车的水平面内分装多个独立气垫,用各自的气压值做调整车体平衡,车体原有的车轮支撑架可以升起;上述各项平衡可单独使用,或作组合使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压力缸中可用小摩擦力密封环:可变形的光滑耐磨金属箔在气压差中成为自行封缝条、此与弹性层连接在无缝的密封环圆周线上;
其中,在条形耐磨金属箔的长边上划一斜线,在此边上以平行这一斜线作等份的细密剪切,切口接近但不达到另一边,在另一边对箔条由每两个切口的均分线处作平行剪切,切口也不达到这边;有挡环固定在活塞体上组成定位槽,槽中夹有密封环,有切缝的金属箔带条由符合缸筒内环境的弹性物密封连接于无缝密封环的圆周线上;密封环进入有锥度的缸筒口时其上金属箔面受挤压,金属箔面下所连接弹性物的较厚层形成变形压力;有切缝的金属箔条边越过密封环端面伸入到高压强空间内有一小段距离,自行封缝箔条此边的内面与密封环端面由弹性封缝材料面连接成过渡坡面;或金属箔条粘在密封环里面来固定在缸筒端来对等径的活塞体做封缝滑动;活塞与缸筒在滑动配合中做定位运行。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用压力缸来调整车体平衡,气缸参与车轮支架支撑车体,或车框架经过气缸支撑车体;车底平面内各处的支撑气缸有各自对应的独立气压贮存室,经通气管分别接入各自气缸来分别调压;或各气缸由气压泵直接输送气压;
其中,气压缸在车轮支架上做受力支撑;或车轮内圈内套装圈形固定体,两者间有安装轴承做定位,车轮圈内在安装的固定体内安装气压缸筒;气压缸由套筒套叠组成,有上、下两段套筒组装在固定体内,有中间套筒段连于车支撑架,通气管从中间筒接入各缸体内;中间筒下端外套装环形轴承之后再套装有密封外环的活塞板面做固定,将此端套入在固定体下端固定的大筒内组成大的气缸,中间筒上端内安装有密封内环的圆环板之后再套装环形轴承做固定,将小筒套入此端后再把小筒固定在固定体内的上端组成小的气缸;中间筒两端筒口套装的环形轴承能贴于上、下段套筒壁做滑动,以此作为轮架转向的定位轴承;在圈形固定体平面内平行于缸筒两侧有两条滑道,有转向操纵杆滑动其上来操纵车轮转向;或轮圈里在圈形固定体中的上、下气缸筒都套装在中间气缸筒内,中间筒内的中段用圆板分隔分别通入气管,此中间筒架安装到车体上;
其中,若气垫车轮支架用气缸来支撑车体,气垫车轮安装在轮轴上,有气缸轮架固定于车轮轴一端或中段或两端;轮架可以安装转向轴组成轮的转向架,其转向轴是由气缸或由弹簧架加上转向轴承组成,其轮转向轴可以安装在此车轮旁侧或前侧或后侧,或转向轴安装在此轮上方;轮架也可做成不转向轮架。
21.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轮面,可由许多小硬板面之间柔性连接构成整体柔性的轮面,在轮面与轮圈之间由弹力体做支撑;
许多耐用抗扎的小硬板面由板边连接柔性防刺帘布组成整体柔性车胎面;或平行于小硬板厚度做两层连接的柔性防刺帘布组成柔性车胎面;或是再由小硬板边伸出交错衔接挡板边,能阻挡尖刺物又彼此运动无障碍;若是气胎面每块小硬板由钢绳连接于轮圈套上,或是用小横条在两端由钢绳连接轮圈上;若是其它弹力体胎由弹力体连接到小硬板面与轮圈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运动部件,可以由飞机的机翼组成;其中,在车体安装飞机机翼,机翼两端安装平行运动电动机的线圈及轨道定位轮和滑行的封缝气垫;对应于机翼两端有固定的高架的平行运动电动机轨道和包含定位轨道及气垫用滑行道面,此与连接车体的机翼相作用;高架定位轨道段在对接头采用两端有插槽的相互插接做连接,使得两端各侧面都有相互搭接且平齐的平面;或采用一根高架轨道用做维护,使高速车居中运行其中。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浮力车,其特征是所述运动部件,可以使用高速车轮;其中,用环形小厚度硬质轮面来支撑车体的运行;或由硬壁罩气垫面套装在高速车轮面组成特定气垫,由封缝体封闭气垫的运动气缝,由气压差来承担车轮的大部分运动离心力,用此罩外露部分的外轮面压于路平面作高速运动;或用硬质尼龙体做成高速运动的车轮来使用。
CN2010105389554A 2010-11-11 2010-11-11 浮力车 Pending CN1024639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89554A CN102463979A (zh) 2010-11-11 2010-11-11 浮力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89554A CN102463979A (zh) 2010-11-11 2010-11-11 浮力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3979A true CN102463979A (zh) 2012-05-23

Family

ID=46068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89554A Pending CN102463979A (zh) 2010-11-11 2010-11-11 浮力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63979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6803A (zh) * 2013-04-26 2013-08-21 吴江江旭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脱水机减震结构
CN104457593A (zh) * 2014-11-26 2015-03-25 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一种用于测量气垫气模厚度的装置
CN109436149A (zh) * 2018-12-24 2019-03-08 随意行智能电动车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两轮车全封闭式车罩的伸腿装置
CN109586796A (zh) * 2018-12-12 2019-04-05 襄阳龙思达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端机的保护装置
CN110450769A (zh) * 2019-08-19 2019-11-15 雍小源 气垫列车结构
CN110813618A (zh) * 2019-11-26 2020-02-21 聂晓晨 一种铝合金工件表面处理装置
CN111827922A (zh) * 2020-07-17 2020-10-27 江苏赛维斯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钻分级注水泥器
CN112206110A (zh) * 2020-09-25 2021-01-12 胡坤 一种移动气垫
CN112514836A (zh) * 2020-12-21 2021-03-19 马淑辉 一种水产养殖箱
CN115123034A (zh) * 2022-08-25 2022-09-30 宁波惠尔顿婴童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夹腿功能的儿童安全座椅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60647A (en) * 1960-08-20 1969-08-12 Nikolaus Laing Air-cushion vehicle
DE1810166A1 (de) * 1967-12-20 1969-08-14 Hovercraft Dev Ltd Fahrzeug,das beim Betrieb durch Druckmittelkissen getragen und gefuehrt wird
CN1730329A (zh) * 2005-05-18 2006-02-08 周东宁 磁悬浮平衡围裙喷缝气封增压室型气垫列车
CN201033564Y (zh) * 2006-06-18 2008-03-12 周东宁 一种两侧密封低压气垫列车
CN101628578A (zh) * 2009-06-26 2010-01-2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仿生行走式气垫运载平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60647A (en) * 1960-08-20 1969-08-12 Nikolaus Laing Air-cushion vehicle
DE1810166A1 (de) * 1967-12-20 1969-08-14 Hovercraft Dev Ltd Fahrzeug,das beim Betrieb durch Druckmittelkissen getragen und gefuehrt wird
CN1730329A (zh) * 2005-05-18 2006-02-08 周东宁 磁悬浮平衡围裙喷缝气封增压室型气垫列车
CN201033564Y (zh) * 2006-06-18 2008-03-12 周东宁 一种两侧密封低压气垫列车
CN101628578A (zh) * 2009-06-26 2010-01-2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仿生行走式气垫运载平台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6803A (zh) * 2013-04-26 2013-08-21 吴江江旭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脱水机减震结构
CN104457593A (zh) * 2014-11-26 2015-03-25 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一种用于测量气垫气模厚度的装置
CN104457593B (zh) * 2014-11-26 2017-02-22 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一种用于测量气垫气膜厚度的装置
CN109586796B (zh) * 2018-12-12 2021-08-27 襄阳龙思达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端机的保护装置
CN109586796A (zh) * 2018-12-12 2019-04-05 襄阳龙思达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端机的保护装置
CN109436149A (zh) * 2018-12-24 2019-03-08 随意行智能电动车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两轮车全封闭式车罩的伸腿装置
CN110450769A (zh) * 2019-08-19 2019-11-15 雍小源 气垫列车结构
CN110813618A (zh) * 2019-11-26 2020-02-21 聂晓晨 一种铝合金工件表面处理装置
CN111827922A (zh) * 2020-07-17 2020-10-27 江苏赛维斯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免钻分级注水泥器
CN112206110A (zh) * 2020-09-25 2021-01-12 胡坤 一种移动气垫
CN112514836A (zh) * 2020-12-21 2021-03-19 马淑辉 一种水产养殖箱
CN115123034A (zh) * 2022-08-25 2022-09-30 宁波惠尔顿婴童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夹腿功能的儿童安全座椅及控制方法
CN115123034B (zh) * 2022-08-25 2023-08-11 宁波惠尔顿婴童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夹腿功能的儿童安全座椅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3979A (zh) 浮力车
KR101922197B1 (ko) 수송 시스템
US8371226B2 (en) Air cushion or wheeled overhead guideway system
CN1091720C (zh) 通往空气静力悬浮体的架空索道
WO2012061995A1 (zh) 浮力车
CN107190595A (zh) 永磁悬浮列车轨道系统
CN105774445B (zh) 一种船型水陆两栖车
US6520449B2 (en) Lifting platform with positive horizontal stability
CN106494428B (zh) 轨道交通系统
CN103587531A (zh) 多功能升降式悬挂轨道交通系统及其制动、升降、稳定与道岔装置
CN104670303A (zh) 多轮车辆万能转向机械式操控机构和助力方式及辅助方法
US3952666A (en) Vehicular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9937912B2 (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cluding a hovering vehicle
US2015022505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oving objects based on a buoyancy force
TW201343442A (zh) 浮力車
CN108189847A (zh) 大气压悬浮列车
EP2829725B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5253149A (zh) 管道运行车、摇摆机构、交通运输系统以及车轮
CN201190039Y (zh) 运矿车的悬挂导向装置
CN1172063A (zh) 全密封通道、全自动运输系统
CN102806916B (zh) 有翼列车及其导航轨道
CN1188722A (zh) 皮带结构减阻器
CN104590404A (zh) 节能环保交通系统
CN114391002A (zh) 具有动力优化的管道运输系统及运输方法
CN110450769A (zh) 气垫列车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