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7975B -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57975B CN102457975B CN201010516264.4A CN201010516264A CN102457975B CN 102457975 B CN102457975 B CN 102457975B CN 201010516264 A CN201010516264 A CN 201010516264A CN 102457975 B CN102457975 B CN 1024579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uplink
- instruction
- dtr mode
- correctly receiv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41000377350 Puan Species 0.000 claims 1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能够使得终端及时进入DTR模式,从而有效的减少终端的能耗。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若未全部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则向终端发送进入动态时隙减少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该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调度系统以及相关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使得终端及时进入DTR模式,从而有效的减少终端的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数据传输模式中,下行临时块流(TBF,Temporary Block Flow)方向,终端需要监视所有分配的下行时隙,以保证接收网络下发的所有数据;上行TBF方向,终端需要监视所有分配的上行时隙对应的下行时隙,以保证及时收到网络下发的上行链路状态标识(USF,Uplink State Flag),从而完成上行数据的发送。
当数据传输结束,TBF可在一定时间内继续保持连接,以应对突发的数据流。此时,数据传输在下行方向上可进入延迟释放下行TBF模式(delayeddownlink TBF release);在上行方向上可进入扩展上行TBF模式(extendeduplink TBF mode)。在这两种模式下,尽管没有明显的数据传输,终端仍然需要监视下行时隙。
为了减少终端在这两种模式下的能耗,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动态时隙减少(DTR,Dynamic Timeslot Reduction)功能,该功能则是指在扩展上行TBF模式或延迟释放下行TBF模式下,网络通过发送一系列包含DTR消息的命令,使得支持该功能的终端减少监视的下行时隙,以达到终端节电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基于DTR功能的数据调度方法为:
当网络侧收到终端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后,在上行TBF方向,网络侧通过分组上行链路应答/否定应答(PUAN,PACKET UPLINKACK/NACK)消息向终端下发DTR消息,指示终端进入DTR模式。
如果终端之前发送的上行无线块中有某些上行无线块未被网络侧正确接收,则终端在进入DTR模式之前,需要监视下行时隙,并在上行时隙重传未被网络侧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当全部的上行无线块都被网络侧正确接收之后,终端进入DTR模式。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终端在发送完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之后,若发现之前发送的上行无线块中有某些上行无线块未被网络侧正确接收,则需要重传这些上行无线块,直至全部的上行无线块都被网络侧正确接收,之后才能进入DTR模式,所以若个别上行无线块未被网络侧正确接收,则会使得终端不能及时进入DTR模式,从而不能有效的减少终端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能够使得终端及时进入DTR模式,从而有效的减少终端的能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若未全部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则向终端发送进入动态时隙减少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所述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入DTR模式,以及指示所述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所述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包括: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无线块;当所述上行无线块未全部被网络侧设备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时,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进入动态时隙减少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根据所述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进入DTR模式,并在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所述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发送单元,用于当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未全部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时,向终端发送进入动态时隙减少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所述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入DTR模式,以及指示所述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所述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上行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无线块;指令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上行无线块未全部被网络侧设备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时,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进入动态时隙减少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进入DTR模式,并在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所述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终端发送完全部上行无线块之后,若网络侧设备发现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中只有少部分上行无线块没有正确接收到,则网络侧设备可以通知终端进入DTR模式,并且让终端在进入DTR模式之后再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所以若只存在少量未被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终端也能够及时的进入DTR模式进行重传,因此能够有效的减少终端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数据调度方法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调度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调度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网络侧设备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终端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数据调度系统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能够使得终端及时进入DTR模式,从而有效的减少终端的能耗。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终端发送完全部上行无线块之后,若网络侧设备发现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中只有少部分上行无线块没有正确接收到,则网络侧设备可以通知终端进入DTR模式,并且让终端在进入DTR模式之后再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相比现有技术中必须重传完全部上行无线块才能进入DTR模式的方式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使得终端更加及时的进入DTR模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数据调度方法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
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在上行信道上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
102、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若未全部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则向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
网络侧设备在接收了终端发送的全部上行无线块后,网络侧设备判断终端在本TBF周期内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若未全部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则向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该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本实施例中,当终端发送完全部上行无线块之后,若网络侧设备发现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中只有少部分上行无线块没有正确接收到,则网络侧设备可以通知终端进入DTR模式,并且让终端在进入DTR模式之后再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所以若只存在少量未被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终端也能够及时的进入DTR模式进行重传,因此能够有效的减少终端的能耗。
请参阅图2,本发明数据调度方法另一实施例包括:
201、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
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在上行信道上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该网络侧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分组控制单元(PCU,Packet Control Unit),该分组控制单元可以集成在基站,或基站控制器中实现,也可以独立实现,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202、判断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若是,则执行步骤203,若否,则执行步骤204;
本实施例中,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或者是网络侧设备从终端接收到的上行无线块中包含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指示时,网络侧设备会执行步骤202。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会包含一个倒数值(CV,Countdown Value),由于终端在发送数据之前就能够获知本次TBF周期一共要发送多少数据,同时又知道每个上行无线块的大小,所以终端能够获知本次TBF周期需要发送多少个上行无线块,每个上行无线块都分配有各自的CV,从第一个上行无线块开始,CV不断减一,当CV为0时,则表示该上行无线块为本TBF周期内的最后一个无线块。
网络侧设备可以分析终端发送的每一个上行无线块,当发现当前接收到的上行无线块的CV为0时,则表示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或者,也可以由终端主动请求进入DTR模式,则终端会在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中携带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指示,网络侧设备在检测到当前接收的上行无线块中携带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指示时;
网络侧设备可以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若是,则执行步骤203,若否,则执行步骤204,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判断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的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此处不作限定。
203、向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的指令;
当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都已被正确接收时,则可以向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的指令,该进入DTR模式的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监视指定下行时隙。
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发送PUAN消息的方式以实现发送进入DTR模式的指令,具体的:
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PUAN消息,该PUAN消息中指示终端进入DTR模式,以及进入DTR模式后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
本实施例中的PUAN消息中可以包含如下一些字段:
<Ack/Nack Description:<Ack/Nack Description IE>>;
其中,Ack/Nack Description IE中包含一个64比特的位图,该位图中携带有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的状态,例如可以用0表示该上行无线块未正确接收,需要重传,用1表示该上行无线块已经正确接收。
此外,如果网络侧设备允许终端进入DTR模式,则在PUAN消息中还可以包括如下一组字段:
{0|1--DTR Information
<CI_DTR:bit(1)>
<TN_PDCH_pair_DTR:bit(3)>
<DTR Blks:bit(2)>}
其中,CI_DTR:bit(1)用以表示在哪个载波上进入DTR模式,TN_PDCH_pair_DTR:bit(3)表示终端进入DTR模式后需要监视哪些下行时隙,DTR Blks:bit(2)表示终端进入DTR模式后监视下行时隙的块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字段组的名称为“DTR信息”,具体内容以及含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尝试,此处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若网络侧设备不允许终端进入DTR模式,则不会在PUAN消息中携带该“DTR信息”字段组。
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的指令,则在网络侧设备发送的PUAN消息中携带该“DTR信息”字段组,且Ack/Nack DescriptionIE中指示重传的比特均可以为1,即表示全部上行无线块都已经正确接收。
204、判断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是否小于预置门限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06,若否,则执行步骤205;
当网络侧设备确定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未全部被正确接收时,则继续判断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是否小于预置门限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06,若否,则执行步骤20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预置门限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者采用网络经验值进行确定,例如可以为终端发送的全部上行无线块数目的10%,或20%,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205、向终端发送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
当网络侧设备确定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大于或等于预置门限时,则表示当前传输质量较差,则可以向终端发送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该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用于指示终端不进入DTR模式,并继续监视下行时隙。
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发送PUAN消息的方式以实现发送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具体的:
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PUAN消息,该PUAN消息中不携带允许进入DTR模式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由于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因此在网络侧设备发送给终端的PUAN消息中不携带“DTR信息”字段组,并且在Ack/Nack Description IE中指示需要重传的上行无线块,这些上行无线块对应的比特可以为0,以指示终端进行重传。
206、向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
当网络侧设备确定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时,则表示当前传输质量较好,只有少量上行无线块未被正确接收,则可以向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该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发送PUAN消息的方式以实现发送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具体的:
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PUAN消息,该PUAN消息中指示终端进入DTR模式,进入DTR模式后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以及待重传的上行无线块的标识。
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则在网络侧设备发送的PUAN消息中携带该“DTR信息”字段组:
{0|1--DTR Information
<CI_DTR:bit(1)>
<TN_PDCH_pair_DTR:bit(3)>
<DTR Blks:bit(2)>}
且在Ack/Nack Description IE中指示需要重传的上行无线块,这些上行无线块对应的比特可以为0,以指示终端进行重传。
207、在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标识对应的下行无线块中携带与分配给终端的上行链路状态标记USF相同的USF。
当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需要对指定的下行时隙进行监视,则网络侧设备在这些下行时隙上的下行无线块中携带与分配给终端的上行链路状态标记USF相同的USF,使得终端在该下行无线块中检测到与分配给自身的USF相同的USF时,可以在该下行时隙对应的上行时隙的后一个上行时隙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具体的重传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当终端发送完全部上行无线块之后,若网络侧设备发现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中只有少部分上行无线块没有正确接收到,则网络侧设备可以通知终端进入DTR模式,并且让终端在进入DTR模式之后再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所以若只存在少量未被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终端也能够及时的进入DTR模式进行重传,因此能够有效的减少终端的能耗;
此外,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终端的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之后自行开始判断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也可以根据终端的指示判断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所以能够适应更多种情况,从而提高方案灵活性。
上面从网络侧设备的角度对本发明数据调度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从终端的角度对本发明数据调度方法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本发明数据调度方法另一实施例包括:
301、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无线块;
当进行数据传输时,终端可以通过上行信道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无线块。
302、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
终端向网络侧设备发送完全部上行无线块之后,网络侧设备会判断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若上行无线块未全部被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的门限值时,则网络侧设备会向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
303、根据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当终端收到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之后,立即进入DTR模式,开始监视指定的下行时隙,并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具体的重传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
终端对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标识对应的下行无线块进行监视,当该下行无线块中包含的USF与网络侧设备分配给终端的USF相同时,则在该下行时隙对应的上行时隙的后一个上行时隙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具体的重传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若上行无线块已全部被正确接收时,则终端会从网络侧设备接收到进入DTR模式的指令,则终端根据该进入DTR模式的指令进入DTR模式之后监视指定下行时隙;
若上行无线块未全部被网络侧设备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大于或等于预置门限值时,则终端会从网络侧设备接收到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则终端根据该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不进入DTR模式,并继续监视下行时隙。
本实施例中,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进入DTR模式的指令以及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都可以通过网络侧设备向终端发送的PUAN消息进行实现,具体的实现方式与前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实现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若采用终端主动向网络侧设备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方案,则终端还可以当发送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时,在该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的块头或消息体内携带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指示,以触发网络侧设备判断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
本实施例中,当终端发送完全部上行无线块之后,若网络侧设备发现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中只有少部分上行无线块没有正确接收到,则终端可以根据网络侧设备的指示进入DTR模式,并且在进入DTR模式之后再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所以若只存在少量未被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终端也能够及时的进入DTR模式进行重传,因此能够有效的减少终端的能耗。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数据调度方法中网络侧设备与终端之间的交互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以终端主动请求进入DTR模式为例进行说明,同时,以基站作为网络侧设备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会包含一个CV,由于终端在发送数据之前就能够获知本次TBF周期一共要发送多少数据,同时又知道每个上行无线块的大小,所以终端能够获知本次TBF周期需要发送多少个上行无线块,每个上行无线块都分配有各自的CV,假设一共要发送10个上行无线块,则第一个发送的上行无线块的CV为9,以此类推,最后一个的CV为0。
当终端在发送某上行无线块时,检测到该上行无线块的CV为0,则表示这是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则终端将该上行无线块的“DTR Request”的数值设置为1,用以表示终端请求进入DTR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全部的上行无线块进行扩展,在块头或块内扩展一个1比特的字段“DTR Request”,该字段的缺省值为0,即表示无意义,当其被修改为1之后,则表示终端请求进入DTR模式。
当该上行无线块被传输至基站时,基站提取该上行无线块的“DTRRequest”的数值,该数值为1,则表示终端请求进入DTR模式,基站对该终端在本TBF周期内发送的所有的10个上行无线块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全部的上行无线块都已经被正确接收,检测完成后会有如下三种情况:
(1)全部的10个上行无线块都已经被正确接收;
(2)未正确接收全部的10个上行无线块,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大于或等于预置门限值(本实施例中的预置门限值为4);
(3)未正确接收全部的10个上行无线块,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本实施例中的预置门限值为4)。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预置门限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者采用网络经验值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仅以4为例进行说明。
确定了当前的具体情况之后,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PUAN消息,本实施例中的PUAN消息包含如下一些字段:
<Ack/Nack Description:<Ack/Nack Description IE>>;
其中,Ack/Nack Description IE中包含一个64比特的位图,该位图中携带有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的状态,例如可以用0表示该上行无线块未正确接收,需要重传,用1表示该上行无线块已经正确接收。
此外,如果网络侧设备允许终端进入DTR模式,则在PUAN消息中还可以包括如下一组字段:
{0|1--DTR Information
<CI_DTR:bit(1)>
<TN_PDCH_pair_DTR:bit(3)>
<DTR Blks:bit(2)>}
其中,CI_DTR:bit(1)用以表示在哪个载波上进入DTR模式,TN_PDCH_pair_DTR:bit(3)表示终端进入DTR模式后需要监视哪些下行时隙,DTR Blks:bit(2)表示终端进入DTR模式后监视下行时隙的块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字段组的名称为“DTR信息”,具体内容以及含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尝试,此处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若网络侧设备不允许终端进入DTR模式,则不会在PUAN消息中携带该“DTR信息”字段组。
上述情况(1)表示终端可以进入DTR模式,则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PUAN消息,该PUAN消息中:
Ack/Nack Description IE中有关重传的比特的数值可以为“1111111……”,全为1即表示无需重传任何上行无线块。
CI_DTR:bit(1)的数值为0,表示终端在载波1上进入DTR模式;
TN_PDCH_pair_DTR:bit(3)的数值为001,表示终端进入DTR模式后需要监视下行时隙001;
DTR Blks:bit(2)的数值为01,表示终端监视下行时隙的块周期为奇数块。
上述情况(2)表示终端不能进入DTR模式,则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PUAN消息,该PUAN消息中:
Ack/Nack Description IE中有关重传的比特的数值可以为“1010000……”,其中的0即表示需要重传该比特对应的上行无线块。
且该PUAN消息中不包含“DTR信息”字段组,以指示不允许终端进入DTR模式。
上述情况(3)表示终端可以进入DTR模式,但在进入DTR模式后需要重传部分数据,则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PUAN消息,该PUAN消息中:
Ack/Nack Description IE中有关重传的比特的数值可以为“1011111……”,其中的0即表示需要重传该比特对应的上行无线块。
CI_DTR:bit(1)的数值为1,表示终端在载波2上进入DTR模式;
TN_PDCH_pair_DTR:bit(3)的数值为011,表示终端进入DTR模式后需要监视下行时隙011;
DTR Blks:bit(2)的数值为02,表示终端监视下行时隙的块周期为偶数块。
基站在将PUAN消息发送给终端之后,终端可以对该PUAN消息进行分析,从而决定后续的处理,下面分别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
针对上述情况(1),终端收到基站发送的PUAN消息后,进行解析,获知PUAN消息中包含“DTR信息”字段组,且CI_DTR:bit(1)的数值为0,TN_PDCH_pair_DTR:bit(3)的数值为001,DTR Blks:bit(2)的数值为01,此外Ack/Nack Description IE中有关重传的比特的数值为“1111111……”。
则终端立即在载波1进入DTR模式,按照奇数块周期对下行时隙001进行监视,并且不重传任何上行无线块。
针对上述情况(2),终端收到基站发送的PUAN消息后,进行解析,获知PUAN消息中不包含“DTR信息”字段组,且Ack/Nack Description IE中有关重传的比特的数值为“1010000……”,则终端不进入DTR模式,并且根据Ack/Nack Description IE中有关重传的比特重传数值为0的比特对应的上行无线块。
针对上述情况(3),终端收到基站发送的PUAN消息后,进行解析,获知PUAN消息中包含“DTR信息”字段组,且CI_DTR:bit(1)的数值为1,TN_PDCH_pair_DTR:bit(3)的数值为011,DTR Blks:bit(2)的数值为02,此外Ack/Nack Description IE中有关重传的比特的数值为“1011111……”。
则终端立即在载波2进入DTR模式,按照偶数块周期对下行时隙011进行监视,并且根据Ack/Nack Description IE中有关重传的比特重传数值为0的比特对应的上行无线块。
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上行无线块的重传:
假设基站分配给终端的USF为001,若终端按照偶数块周期对下行时隙011进行监视过程中发现某下行无线块中的USF为001,则表示终端可以在该下行无线块所在的下行时隙对应的上行时隙的后一个上行时隙上重传上行无线块,终端可以通过该方式将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全部重传至网络侧设备。
通过上述的方式,当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中只有少部分上行无线块没有被基站正确接收到时,基站可以通知终端进入DTR模式,并且让终端在进入DTR模式之后再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所以若只存在少量未被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终端也能够及时的进入DTR模式进行重传,因此能够有效的减少终端的能耗。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进行描述,请参阅图4,本发明网络侧设备一个实施例包括: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
判断单元402,用于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
发送单元403,用于当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未全部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时,向终端发送进入动态时隙减少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
该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重传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
终端对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标识对应的下行无线块进行监视,当该下行无线块中包含的USF与网络侧设备分配给终端的USF相同时,则在该下行时隙对应的上行时隙的后一个上行时隙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具体的重传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当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已全部被正确接收时,发送单元403还用于向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的指令,该进入DTR模式的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监视指定下行时隙;
或,
当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未全部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大于或等于预置门限值时,发送单元403还用于向终端发送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该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用于指示终端不进入DTR模式,并继续监视下行时隙。
本实施例中当接收单元401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时,则判断单元402执行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的操作;
或者,
当接收单元401从终端接收到的上行无线块中包含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指示时,判断单元402执行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网络侧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分组控制单元,该分组控制单元可以集成在基站,或基站控制器中实现,也可以独立实现,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网络侧设备中各单元之间的交互过程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中,接收单元401可以在上行信道上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
判断单元402判断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
本实施例中,判断单元402在接收单元401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或者是当接收单元401从终端接收到的上行无线块中包含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指示时执行判断操作。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会包含一个CV,由于终端在发送数据之前就能够获知本次TBF周期一共要发送多少数据,同时又知道每个上行无线块的大小,所以终端能够获知本次TBF周期需要发送多少个上行无线块,每个上行无线块都分配有各自的CV,从第一个上行无线块开始,CV不断减一,当CV为0时,则表示该上行无线块为本TBF周期内的最后一个无线块。
网络侧设备可以分析终端发送的每一个上行无线块,当发现当前接收到的上行无线块的CV为0时,则表示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则可执行判断操作。
或者,也可以由终端主动请求进入DTR模式,则终端会在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中携带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指示,网络侧设备在检测到当前接收的上行无线块中携带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指示时,则可执行判断操作。
判断单元402可以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
当判断单元402确定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都已被正确接收时,则发送单元403可以向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的指令,该进入DTR模式的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监视指定下行时隙。
本实施例中,发送单元403可以通过发送PUAN消息的方式以实现发送进入DTR模式的指令,具体的:
发送单元403向终端发送PUAN消息,该PUAN消息中指示终端进入DTR模式,以及进入DTR模式后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
当判断单元402确定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未全部被正确接收时,则继续判断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是否小于预置门限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预置门限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者采用网络经验值进行确定,例如可以为终端发送的全部上行无线块数目的10%,或20%,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当判断单元402确定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大于或等于预置门限时,则表示当前传输质量较差,则发送单元403可以向终端发送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该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用于指示终端不进入DTR模式,并继续监视下行时隙。
本实施例中,发送单元403可以通过发送PUAN消息的方式以实现发送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具体的:
发送单元403向终端发送PUAN消息,该PUAN消息中不携带允许进入DTR模式的信息。
当判断单元402确定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时,则表示当前传输质量较好,只有少量上行无线块未被正确接收,则发送单元403可以向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该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本实施例中,发送单元403可以通过发送PUAN消息的方式以实现发送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具体的:
发送单元403向终端发送PUAN消息,该PUAN消息中指示终端进入DTR模式,进入DTR模式后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以及待重传的上行无线块的标识。
当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需要对指定的下行时隙进行监视,则网络侧设备在这些下行时隙上的下行无线块中携带与分配给终端的上行链路状态标记USF相同的USF,使得终端可以在该下行时隙对应的上行时隙的后一个上行时隙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本实施例中,当终端发送完全部上行无线块之后,若判断单元402发现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中只有少部分上行无线块没有正确接收到,则发送单元403可以通知终端进入DTR模式,并且让终端在进入DTR模式之后再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所以若只存在少量未被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终端也能够及时的进入DTR模式进行重传,因此能够有效的减少终端的能耗;
此外,本实施例中,判断单元402可以在接收到终端的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之后自行开始判断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也可以根据终端的指示判断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所以能够适应更多种情况,从而提高方案灵活性。
下面对本发明的终端进行描述,请参阅图5,本发明终端一个实施例包括:
上行发送单元501,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无线块;
指令接收单元502,用于当上行无线块未全部被网络侧设备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时,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进入动态时隙减少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
处理单元503,用于根据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重传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
终端对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标识对应的下行无线块进行监视,当该下行无线块中包含的USF与网络侧设备分配给终端的USF相同时,则在该下行时隙对应的上行时隙的后一个上行时隙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具体的重传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当上行无线块已全部被正确接收时,指令接收单元502还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进入DTR模式的指令;
则处理单元503还用于根据进入DTR模式的指令进入DTR模式之后监视指定下行时隙;
或,
当上行无线块未全部被网络侧设备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大于或等于预置门限值时,指令接收单元502还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
则处理单元503还用于根据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继续监视下行时隙。
本实施例中,上行发送单元501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中可以携带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指示。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终端中各单元之间的交互过程进行描述:
当进行数据传输时,上行发送单元501可以通过上行信道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无线块。
上行发送单元501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无线块之后,网络侧设备会判断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若上行无线块未全部被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的门限值时,则网络侧设备会向指令接收单元502发送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
当指令接收单元502收到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之后,立即进入DTR模式,开始监视指定的下行时隙,并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重传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
终端对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标识对应的下行无线块进行监视,当该下行无线块中包含的USF与网络侧设备分配给终端的USF相同时,则在该下行时隙对应的上行时隙的后一个上行时隙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若上行无线块已全部被正确接收时,则指令接收单元502会从网络侧设备接收到进入DTR模式的指令,则处理单元503根据该进入DTR模式的指令进入DTR模式之后监视指定下行时隙;
若上行无线块未全部被网络侧设备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大于或等于预置门限值时,则指令接收单元502会从网络侧设备接收到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则处理单元503根据该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继续监视下行时隙。
本实施例中,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进入DTR模式的指令以及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都可以通过网络侧设备向指令接收单元502发送的PUAN消息进行实现,具体的实现方式与前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实现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若采用终端主动向网络侧设备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方案,则终端还可以当发送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时,在该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的块头或消息体内携带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指示,以触发网络侧设备判断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
本实施例中,当上行发送单元501发送完全部上行无线块之后,若网络侧设备发现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中只有少部分上行无线块没有正确接收到,则处理单元503可以根据网络侧设备的指示进入DTR模式,并且在进入DTR模式之后再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所以若只存在少量未被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终端也能够及时的进入DTR模式进行重传,因此能够有效的减少终端的能耗。
下面对本发明的终端进行描述,请参阅图6,本发明数据调度系统一个实施例包括:
网络侧设备601,用于接收终端602发送的上行无线块,判断终端602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若未全部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则向终端602发送进入动态时隙减少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
终端602,用于向网络侧设备601发送上行无线块,接收网络侧设备601发送的进入动态时隙减少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根据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进入DTR模式之后监视指定下行时隙,并重传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本实施例中的网络侧设备601可参见前述图4所示的网络侧设备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的终端602可参见前述图5所示的终端的功能,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
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若未全部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则向终端发送进入动态时隙减少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
所述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入DTR模式,以及指示所述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所述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包括:
向终端发送分组上行链路应答/否定应答PUAN消息,所述PUAN消息中包含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标识以及待重传的上行无线块的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已全部被正确接收,则向所述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的指令,所述进入DTR模式的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监视指定下行时隙;
或,
若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未全部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大于或等于预置门限值,则向所述终端发送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所述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继续监视下行时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的指令包括:
向终端发送PUAN消息,所述PUAN消息中包含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标识;
所述向所述终端发送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包括:
向终端发送PUAN消息,所述PUAN消息中不携带允许进入DTR模式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时,执行所述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的步骤;
或,
当从终端接收到的上行无线块中包含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指示时,执行所述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终端发送PUAN消息之后包括:
在所述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标识对应的下行无线块中携带与分配给所述终端的上行链路状态标记USF相同的USF,使得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时隙对应的上行时隙的后一个上行时隙重传所述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7.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无线块;
当所述上行无线块未全部被网络侧设备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时,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进入动态时隙减少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
根据所述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进入DTR模式,并在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所述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分组上行链路应答/否定应答PUAN消息,所述PUAN消息中包含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标识以及待重传的上行无线块的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上行无线块已全部被正确接收时,则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进入DTR模式的指令,根据所述进入DTR模式的指令进入DTR模式之后监视指定下行时隙;
或,
当所述上行无线块未全部被网络侧设备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大于或等于预置门限值时,则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根据所述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继续监视下行时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进入DTR模式的指令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PUAN消息,所述PUAN消息中包含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标识;
所述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包括:
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PUAN消息,所述PUAN消息中不携带允许进入DTR模式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发送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时,在所述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的块头或消息体内携带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指示。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所述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包括:
对所述需要监视的下行时隙标识对应的下行无线块进行监视;
当所述下行无线块中包含的上行链路状态标记USF与网络侧设备分配给终端的USF相同时,则在所述下行时隙对应的上行时隙的后一个上行时隙重传所述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13.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
发送单元,用于当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未全部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时,向终端发送进入动态时隙减少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
所述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入DTR模式,以及指示所述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所述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已全部被正确接收时,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进入DTR模式的指令,所述进入DTR模式的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入DTR模式之后监视指定下行时隙;
或,
当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未全部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大于或等于预置门限值时,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所述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继续监视下行时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时,所述判断单元执行所述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的操作;
或者,
当所述接收单元从终端接收到的上行无线块中包含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指示时,所述判断单元执行所述判断终端发送的上行无线块是否都已被正确接收的操作。
1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行发送单元,用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无线块;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上行无线块未全部被网络侧设备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小于预置门限值时,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进入动态时隙减少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进入DTR模式后重传数据的指令进入DTR模式,并在进入DTR模式之后重传所述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上行无线块已全部被正确接收时,所述指令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进入DTR模式的指令,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进入DTR模式的指令进入DTR模式之后监视指定下行时隙;
或,
当所述上行无线块未全部被网络侧设备正确接收,且未正确接收的上行无线块的数目大于或等于预置门限值时,所述指令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不进入DTR模式的指令继续监视下行时隙。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发送单元向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最后一个上行无线块中携带请求进入DTR模式的指示。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16264.4A CN102457975B (zh) | 2010-10-20 | 2010-10-20 |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PCT/CN2011/081045 WO2012051954A1 (zh) | 2010-10-20 | 2011-10-20 |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16264.4A CN102457975B (zh) | 2010-10-20 | 2010-10-20 |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57975A CN102457975A (zh) | 2012-05-16 |
CN102457975B true CN102457975B (zh) | 2014-06-04 |
Family
ID=45974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16264.4A Active CN102457975B (zh) | 2010-10-20 | 2010-10-20 |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457975B (zh) |
WO (1) | WO20120519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65079A1 (zh) * | 2015-04-14 | 2016-10-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监听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EP3461174A4 (en) * | 2016-10-20 | 2019-08-1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FOR SENDING UPLINK DATA, NETWORK-SIDED DEVICE AND DEVICE DEVICE |
CN112956245A (zh) * | 2018-10-29 | 2021-06-1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终端能耗的方法及装置、终端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75021A (zh) * | 2006-11-01 | 2008-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组业务中上行临时块流的处理方法及相关系统和设备 |
CN101568168A (zh) * | 2008-04-22 | 2009-10-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组不连续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1606412A (zh) * | 2007-02-09 | 2009-12-16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区分控制消息与语音净荷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397004B1 (en) * | 2009-02-11 | 2018-12-0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during data transfer |
-
2010
- 2010-10-20 CN CN201010516264.4A patent/CN102457975B/zh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10-20 WO PCT/CN2011/081045 patent/WO201205195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75021A (zh) * | 2006-11-01 | 2008-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组业务中上行临时块流的处理方法及相关系统和设备 |
CN101606412A (zh) * | 2007-02-09 | 2009-12-16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区分控制消息与语音净荷的方法和设备 |
CN101568168A (zh) * | 2008-04-22 | 2009-10-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组不连续传输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Dynamic Timeslot Reduction;Nokia Corporation, Nokia Siemens Networks;《3GPP TSG GERAN#41》;20090212;全文 * |
Nokia Corporation, Nokia Siemens Networks.Dynamic Timeslot Reduction.《3GPP TSG GERAN#41》.200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2051954A1 (zh) | 2012-04-26 |
CN102457975A (zh) | 2012-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21323B1 (en) |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 |
TWI538436B (zh) |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the response information for the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HARQ) in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 |
US20200186300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RAN Device | |
US10660082B2 (en) | GSM evolution packet data traffic channel resource transmission management—flexible downlink allocation technique | |
CN107005368B (zh) |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enodb | |
US8335183B2 (en) | Provision of downlink packet access services to user equipment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06330410B (zh) | 一种上行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EP4072051A1 (en) | Blind schedu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150092740A1 (en) |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for Retransmitting Message | |
JP2010515320A (ja) | パケットベースのセルラー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時間および受信時間の適合方法 | |
KR20110025599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상에서 물리 하향 채널의 모니터링 동작을 효율적으로 제어하는 방법 | |
WO2019153126A1 (zh) | 反馈信息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6470467B (zh) | 一种监听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和系统 | |
CN109586853B (zh) | 上行连续重复传输的终止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 |
CN101488839B (zh) | 用户设备进入/退出不连续接收状态的控制方法 | |
CN102457975B (zh) |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
CN111294159B (zh) | 用于组播通信的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 |
CN111436150B (zh) | 信息传输方法、传输调度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02468948B (zh) | 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进行非周期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6550470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20100208628A1 (en) | Mobile station,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devic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2123440B (zh) | 控制头的确认方法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9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