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7348A - 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7348A
CN102457348A CN2010105181467A CN201010518146A CN102457348A CN 102457348 A CN102457348 A CN 102457348A CN 2010105181467 A CN2010105181467 A CN 2010105181467A CN 201010518146 A CN201010518146 A CN 201010518146A CN 102457348 A CN102457348 A CN 102457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word
provider edge
edge equipment
opposite end
wor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81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7348B (zh
Inventor
陈然
金利忠
王玉保
朱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181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57348B/zh
Priority to US13/880,496 priority patent/US9191312B2/en
Priority to EP11833786.4A priority patent/EP2621133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1/078480 priority patent/WO201205188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457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7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7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7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8Pseudowire emulation, e.g. IETF WG PWE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及系统,此方法包括:运营商边缘设备(PE)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通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和接收标签映射消息获知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或者本地协商出的控制字值,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根据本地控制字值和获知的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或者本地协商出的控制字值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本发明解决了某些特定场景中存在的控制字配置和预期协商结果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协商性能。本发明技术方案实现简单,对现有协议改动较小,并适用于单段伪线和多段伪线场景,实现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伪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伪线控制字能力的协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快速发展的IP网络的可拓展、可升级以及兼容互通能力非常强,而传统的通信网络的升级、扩展、互通的灵活性则相对比较差,受限于传输的方式和业务的类型,并且新建的网络共用性也较差,不宜于互通管理。因此在传统的通信网面临升级,拓展应用的过程中,是各自建立重复的网络,还是充分利用现有或公共的资源达到升级网络和扩展应用的目的,而且如何才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是技术人员都在考虑的问题。
伪线(Pseudo Wire,简称PW)技术是针对未来融合通信网络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包交换网络基础上提供模拟传统1层和2层网络业务的技术。伪线技术几乎适用于所有网络,能使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Multi-ProtocolLabel Switch,简称MPLS)实现接入网及城域网真正的汇聚。伪线是在PE节点之间的一个点对点的连接,在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Task Force,简称IETF)的RFC4447中定义了伪线的建立机制,采用标签分发协议(Label Distribute Protocol,简称LDP)作为信令机制来建立伪线,并进行伪线的标签交换和参数协商。其中,控制字协商是伪线参数协商中的一种,只有建立该伪线的两个运营商边缘设备(Provider Edge,简称PE)互相通告的LDP映射消息中的控制字(CBit)相同时,该伪线控制字才能够协商成功,并且只有在互相通告的LDP映射消息中的控制字(CBit)均为1时,该PW才能协商为使用控制字的方式。其它情况最终的协商结果都为不支持(具体的控制字协商规则参见协议RFC4447)。
图1为现有的单段伪线(Single Segment Pseudo Wire,简称SS-PW)控制字协商的网络示意图,PE1和PE2在以下场景中会存在协商结果与配置不一致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PE2配置该PW本地不支持控制字,并向PE1发送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
步骤102,PE1配置该伪线本地支持控制字,向PE2发送一个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
此步骤操作方式根据RFC4447而定,RFC4447中规定如果对端先行发送至本端的标签映射消息中的CBit位为0,则表示对端不支持控制字,则后续无论本地配置是否支持控制字,都向对端通告CBit位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
步骤103,PE1针对该PW本地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不支持的方式。
步骤104,PE2收到对端通告的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PW本地协商成功,协商为不支持的方式。
此时,该PW两端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不支持的方式,表示为NegoCbit=0。
步骤105,PE2本地配置删除,本地伪线撤销,向PE1发送标签撤销消息。
步骤106,PE1收到PE2的标签撤销消息后撤销该伪线,向PE2回复标签释放消息。
此时PW撤销,控制字协商结果未知,表示为NegoCbit=X。
步骤107,PE2重新配置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向PE1发送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
由于PE2在步骤104的时候收到了PE1发过来的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根据RFC4447中规定如果对端先行发送至本端的标签映射消息中的CBit位为0,则表示对端不支持控制字,则后续无论本地配置是否支持控制字,都向对端通告CBit位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所以PE2即使配置了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还是向PE1发送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
步骤108,PE2针对该PW本地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不支持的方式。
步骤109,PE1收到PE2通告来的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后,针对该PW本地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不支持的方式。
最终,该PW两端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不支持的方式。
从上面的协商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出,在这种时序场景中,当PE2在步骤107中修改本地的控制字配置属性(即由不支持修改为支持)时,PE2根据先前PE1通告给PE2的映射消息中的CBit为0,判断PE1为不支持控制字的方式(但实际上是PE1是支持的),从而向对端通告的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CBit为0,最终导致PE1和PE2的本地配置都为支持控制字的方式,但是根据现有的协商结果仍然是不支持,造成配置和预期协商结果的不一致。
图2为现有的多段伪线(Multiple Segment Pseudo Wire,简称MS-PW)控制字协商的网络示意图,包括伪线终结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TerminatingPE,简称T-PE)和伪线交换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Switching PE,简称S-PE),T-PE1和T-PE3在以下场景中会存在协商结果与配置不一致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T-PE3配置该PW本地不支持控制字,并向S-PE2发送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S-PE2配置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但S-PE2向T-PE1发送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
步骤202,T-PE1配置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但是向S-PE2发送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S-PE2向T-PE3发送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
此步骤操作方式根据RFC4447而定,RFC4447中规定如果对端先行发送至本端的标签映射消息中的CBit位为0,则表示对端不支持控制字,则后续无论本地配置是否支持控制字,都向对端通告CBit位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所以,此步骤中T-PE1向S-PE2发送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
步骤203,T-PE1针对该PW本地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不支持的方式。
步骤204,T-PE3收到对端通告的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PW本地协商成功,协商为不支持的方式。
此时,该PW两端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不支持的方式,表示为NegoCbit=0。
步骤205,T-PE3本地配置删除,本地伪线撤销,向S-PE2发送标签撤销消息,S-PE2向T-PE1发送标签撤销消息。
步骤206,S-PE2收到T-PE3的标签撤销消息,向T-PE3回复标签释放消息,S-PE2继续向T-PE1发送标签撤销消息。
步骤207,T-PE1收到S-PE2的标签撤销消息,向S-PE2回复标签释放消息。
此时PW协商撤销,控制字协商结果未知,表示为NegoCbit=X。
步骤208,T-PE3重新配置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经由S-PE2向T-PE1发送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
步骤209,T-PE3针对该PW本地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不支持的方式。
步骤210,T-PE1收到携带CBit为0的标签映射消息后,针对该PW本地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不支持的方式。
最终,该PW两端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不支持的方式。
上述多段伪线(MS-PW,Multi-Segment Pseudo Wire)协商过程中存在与单段伪线协商过程中相同的问题,如图2所示,最初,T-PE1、S-PE2以及T-PE3的本地控制字配置方式分别为:支持控制字,支持控制字,不支持控制字。当T-PE3修改本地的控制字配置属性(即由不支持修改为支持)的时候,T-PE3根据先前S-PE2通告给T-PE3的映射消息中的CBit为0,判断S-PE2为不支持控制字的方式(但实际上是支持的),从而向对端通告的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CBit为0,最终导致T-PE1、S-PE2以及T-PE3的本地配置都为支持控制字的方式,但是根据现有的协商结果仍然是不支持,造成配置和预期协商结果的不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及系统,解决控制字协商过程中控制字配置和预期协商结果不一致的问题,提高协商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包括:运营商边缘设备(PE)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通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和接收标签映射消息获知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或者本地协商出的控制字值,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根据本地控制字值和获知的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或者本地协商出的控制字值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运营商边缘设备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通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和接收标签映射消息获知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方式是以下方式一或方式二:
方式一,运营商边缘设备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向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收到此标签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
方式二,运营商边缘设备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首先向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然后再向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收到此标签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协商后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在所述方式一中,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后,向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映射消息,并在此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指示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本地协商后的控制字值。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根据此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控制字值和收到的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的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的控制字值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完成伪线控制字协商过程。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修改本地控制字值的操作均触发后续向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的操作,与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是否已经收到过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的标签映射消息无关。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多段伪线协商过程中,伪线交换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在收到一端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发出的标签请求消息后,再向另一端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系统,包括运营商边缘设备(PE)和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用于在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通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和接收标签映射消息获知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或者本地协商出的控制字值,并根据本地控制字值和获知的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或者本地协商出的控制字值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在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向伪线协商过程中的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在收到此标签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并且所述标签映射消息中的控制字值只取决于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针当前本地配置的控制字值。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首先向伪线协商过程中的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然后再向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收到此标签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协商后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并且此控制字值只取决于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本地协商之后的控制字值。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后,向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映射消息,并在此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指示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本地协商后的控制字值。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根据此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控制字值和收到的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的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的控制字值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完成伪线控制字协商过程。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此系统还包括伪线交换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所述伪线交换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用于在收到一端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发出的标签请求消息后,再向另一端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本发明解决了某些特定场景中存在的控制字配置和预期协商结果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协商性能。本发明技术方案实现简单,对现有协议改动较小,并适用于单段伪线和多段伪线场景,实现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单段伪线控制字协商的网络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多段伪线控制字协商的网络示意图;
图3是具体实施例一中单段伪线控制字协商的网络示意图;
图4是具体实施例二中多段伪线控制字协商的网络示意图;
图5是具体实施例三中单段伪线控制字协商的网络示意图;
图6是具体实施例四中多段伪线控制字协商的网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系统,包括运营商边缘设备(PE)和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
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用于在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通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和接收标签映射消息获知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或者本地协商出的控制字值,并根据本地控制字值和获知的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或者本地协商出的控制字值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
运营商边缘设备(PE)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通过标签请求消息和标签映射消息获知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实现方式可以是以下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在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向伪线协商过程中的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在收到此标签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并且标签映射消息中的控制字值只取决于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针对所述伪线协商过程的当前本地配置的控制字。
方式二: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首先向伪线协商过程中的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然后再向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收到此标签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协商后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此且此控制字值只取决于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针对所述伪线协商之后的控制字值。
所述方式一中,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后,向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映射消息,并在此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指示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本地协商后的控制字值。
所述方式一和方式二中,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根据此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控制字值和收到的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的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的控制字值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完成伪线控制字协商过程。
本系统中,多段伪线协商过程中伪线交换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在收到一端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发出的标签请求消息后,再向另一端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包括:运营商边缘设备(PE)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通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和接收标签映射消息获知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或者本地协商出的控制字值,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根据本地控制字值和获知的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或者本地协商出的控制字值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
运营商边缘设备(PE)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通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和接收标签映射消息获知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方式是以下方式一或方式二:
方式一,运营商边缘设备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向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收到此标签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其中,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收到所述标签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的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的控制字值只取决于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针对所述伪线协商过程的当前本地配置的控制字。
方式二,运营商边缘设备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首先向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然后再向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收到此标签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协商后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其中,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收到所述标签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的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的控制字值只取决于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针对所述伪线协商之后的控制字值。
在所述方式一中,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后,向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映射消息,并在此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指示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本地协商后的控制字值。
所述方式一和方式二中,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根据此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控制字值和收到的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的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的控制字值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完成伪线控制字协商过程。
运营商边缘设备(PE)修改本地控制字值的操作均触发后续向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的操作,与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是否已经收到过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的标签映射消息无关。即不管PE是否已经收到过对端发来的标签映射消息,只要本地PE修改本地的控制字配置属性,都需要向对端PE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其中,本地PE只有在收到对端PE回应标签请求消息的标签映射消息后,才会触发本地PE向对端PE发送携带本地PE针对该PW协商好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
本方法不仅适用于单段伪线,同时适用于多段伪线。多段伪线协商过程中,伪线交换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在收到一端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发出的标签请求消息后,再向另一端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本发明中在PE的控制字配置属性更改时,及时准确获得对端的控制字值,从而解决了控制字协商场景中控制字配置和预期协商结果不一致的问题。
具体实施例一
图3示意出了SS-PW控制字协商的网络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示例的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至305与步骤101至105对应相同。
步骤306,PE2的配置发生改变,向PE1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此步骤中,由于PE2的配置发生改变,不管PE2先前是否已经收到过PE1发来的携带CBit信息的标签映射消息,都会向PE1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步骤307,PE1收到PE2的标签撤销消息,远端PW撤销,向PE2回复标签释放消息。
步骤308,PE1收到PE2的标签请求消息后,PE1向PE2回应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
此步骤中,PE2向PE1发送标签请求消息,PE1回应一个携带CBit的标签映射消息,这里携带的CBit的值为PE1当前本地配置的控制字值。
步骤309,PE2重新配置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向PE1发送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
根据RFC4447:如果对端通告过来标签映射息中的CBit位为1,则表示对端支持控制字,如果后续本地配置的是支持控制字,则向对端通告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所以,此处PE2向PE1发送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
本步骤只有在步骤308完成后才能执行。即只有PE2重新配置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并且PE2收到了PE1回应的标签映射消息(回应PE1向PE2发送的标签请求消息)之后,才会触发PE2向PE1发送携带控制字的标签映射消息。
步骤310,PE2针对该PW本地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支持的方式。
步骤311,PE1收到PE2通告来的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后,针对该PW本地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支持的方式。
具体实施例二
图4示意出了MS-PW控制字协商的网络示意图。S-PE2可以支持控制字的配置,也可以不支持控制字的配置,本实例中假设S-PE2支持控制字的配置并且配置为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如图4所示,本示例的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至405与步骤201至205对应相同。
步骤406,T-PE3的配置发送改变,向S-PE2发送标签请求消息,S-PE2继续向T-PE1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此处的标签请求消息是按照顺序发送的,只有S-PE2收到T-PE3的标签请求消息,S-PE2才会继续向T-PE1发送标签请求消息。并且由于T-PE3的配置发生改变,不管T-PE3先前是否已经收到过S-PE2发来的携带CBit信息的标签映射消息,都会向S-PE2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步骤407,S-PE2收到T-PE3的标签撤销消息,向T-PE3回复标签释放消息,S-PE2继续向T-PE1发送标签撤销消息。
由于标签撤销消息与标签释放消息是成对出现的,所以只要收到标签撤销消息就会回复标签释放消息;并且只有收到了标签释放消息之后,PE才可以重新发送映射消息。
步骤408,T-PE1收到S-PE2的标签撤销消息,向S-PE2回复标签释放消息。
步骤409,T-PE1收到S-PE2的标签请求消息后,T-PE1向S-PE2回应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由于此时S-PE2的本地配置是支持控制字的,所以S-PE2向T-PE3发送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
这里,由于步骤406中S-PE2向T-PE1发送标签请求消息,所以T-PE1回应一个携带CBit的标签映射消息,这里携带的CBit的值为T-PE1当前本地配置的控制字值;S-PE2不会主动发送标签映射消息,只有收到了一个标签映射消息之后才会触发S-PE2向T-PE3发送标签映射消息。
步骤410,T-PE3重新配置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向S-PE2发送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
根据RFC4447的规定,如果对端通告过来标签映射息中的CBit位为1,则表示对端支持控制字,如果后续本地配置的是支持控制字,则向对端通告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所以,此处T-PE3向S-PE2发送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
本步骤只有在步骤409完成后才能执行。即只有T-PE3重新配置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并且T-PE3收到了S-PE2回应的标签映射消息(回应T-PE3向S-PE2发送的标签请求消息)之后,才会触发T-PE3向S-PE2发送携带控制字的标签映射消息。
步骤411,T-PE3针对该PW本地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支持的方式。
步骤412,T-PE1收到S-PE2通告来的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后,针对该PW本地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支持的方式。
具体实施例三
图5示意出了SS-PW控制字协商的网络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示例的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至506与步骤101至106对应相同。
步骤507,PE2重新配置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PE2主动向PE1发送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
此步骤中,由于PE2重新配置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PE2会向PE1发送携带当前本地配置的标签映射消息。
步骤508,PE1收到PE2通告来的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后,针对该PW本地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支持的方式。
步骤509,PE2向PE1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此步骤中,由于PE2重新配置了控制字值,所以不管PE2先前是否已经收到过PE1发来的携带CBit信息的标签映射消息,都会向PE1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步骤510,PE1收到PE2的标签请求消息后,PE1向PE2回应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
根据RFC4447:如果对端通告过来标签映射息中的CBit位为1,则表示对端支持控制字,如果后续本地配置的控制字值是支持,则向对端通告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并且本步骤只有在步骤509完成后才能执行。即只有PE1收到了PE2发送的标签请求消息之后,才会触发PE2向PE1发送标签映射消息,所以,此处PE1向PE2回应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这里携带的CBit的值为PE1本地协商后的控制字值。
步骤511,PE2针对该PW本地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支持的方式。
具体实施例四
图6示意出了MS-PW控制字协商的网络示意图。S-PE2可以支持控制字的配置,也可以不支持控制字的配置,本实例中假设S-PE2支持控制字的配置并且配置为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如图6所示,本示例的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至607与步骤201至207对应相同。
步骤608,T-PE3重新配置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T-PE3主动向S-PE2发送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
此步骤中,由于T-PE3重新配置该PW本地支持控制字,T-PE3会向S-PE2发送携带当前本地配置的标签映射消息。
步骤609,T-PE1收到S-PE2通告来的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后,针对该PW本地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支持的方式。
步骤610,T-PE3向S-PE2发送标签请求消息,S-PE2继续向T-PE1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此步骤中,由于T-PE3重新配置了控制字值,所以不管T-PE3先前是否已经收到过S-PE2发来的携带CBit信息的标签映射消息,都会向S-PE2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此处的标签请求消息是按照顺序发送的,只有S-PE2收到T-PE3的标签请求消息,S-PE2才会继续向T-PE1发送标签请求消息。并且由于T-PE3的配置发生改变,不管T-PE3先前是否已经收到过S-PE2发来的携带Cbit信息的标签映射消息,都会向S-PE2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步骤611,T-PE1收到S-PE2的标签请求消息后,T-PE1向S-PE2回应一个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由于此时S-PE2的本地配置是支持控制字的,所以S-PE2向T-PE3发送一个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
这里,由于步骤610中S-PE2向T-PE1发送标签请求消息,所以T-PE1回应标签映射消息,这里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的CBit的值为T-PE1本地协商后的控制字值;S-PE2不会主动发送标签映射消息,只有收到了一个标签映射消息之后才会触发S-PE2向T-PE3发送标签映射消息。
根据RFC4447的规定,如果对端通告过来标签映射息中的CBit位为1,则表示对端支持控制字,如果后续本地配置的控制字值是支持,则向对端通告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并且本步骤只有在步骤610完成后才能执行。即只有T-PE3收到了S-PE2发送的标签请求消息之后,才会触发T-PE3向S-PE2发送携带控制字的标签映射消息,所以,此处T-PE1向S-PE2回应,携带CBit为1的标签映射消息。
步骤612,T-PE3针对该PW本地协商成功,控制字协商为支持的方式。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Claims (12)

1.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运营商边缘设备(PE)修改本地控制字的值时,通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和接收标签映射消息获知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或者本地协商出的控制字值,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根据本地所配置的控制字值和获知的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或者本地协商出的控制字值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运营商边缘设备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通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和接收标签映射消息获知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方式是以下方式一或方式二:
方式一,运营商边缘设备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向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收到此标签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
方式二,运营商边缘设备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首先向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然后再向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收到此标签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协商后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方式一中,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后,向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映射消息,并在此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指示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本地协商后的控制字值。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根据此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控制字值和收到的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的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的控制字值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完成伪线控制字协商过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修改本地控制字值的操作均触发后续向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的操作,与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是否已经收到过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的标签映射消息无关。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段伪线协商过程中,伪线交换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在收到一端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发出的标签请求消息后,再向另一端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7.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系统,包括运营商边缘设备(PE)和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用于在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通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和接收标签映射消息获知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或者本地协商出的控制字值,并根据本地控制字值和获知的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或者本地协商出的控制字值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在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向伪线协商过程中的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在收到此标签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并且所述标签映射消息中的控制字值只取决于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本地配置的控制字。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修改本地控制字值时,首先向伪线协商过程中的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所配置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然后再向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收到此标签请求消息后,向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携带本地协商后的控制字值的标签映射消息,并且此控制字值只取决于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本地协商之后的控制字值。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后,向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映射消息,并在此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指示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本地协商后的控制字值。
11.如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还用于根据此对端运营商边缘设备所配置的控制字值和收到的所述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的标签映射消息中携带的控制字值确定所述伪线的控制字值,完成伪线控制字协商过程。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伪线交换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伪线交换节点运营商边缘设备,用于在收到一端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发出的标签请求消息后,再向另一端的运营商边缘设备发送标签请求消息。
CN201010518146.7A 2010-10-22 2010-10-22 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4573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18146.7A CN102457348B (zh) 2010-10-22 2010-10-22 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US13/880,496 US9191312B2 (en) 2010-10-22 2011-08-16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PW control bit capability negotiation
EP11833786.4A EP2621133B1 (en) 2010-10-22 2011-08-16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pw control bit capability negotiation
PCT/CN2011/078480 WO2012051880A1 (zh) 2010-10-22 2011-08-16 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18146.7A CN102457348B (zh) 2010-10-22 2010-10-22 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7348A true CN102457348A (zh) 2012-05-16
CN102457348B CN102457348B (zh) 2015-12-16

Family

ID=45974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8146.7A Active CN102457348B (zh) 2010-10-22 2010-10-22 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91312B2 (zh)
EP (1) EP2621133B1 (zh)
CN (1) CN102457348B (zh)
WO (1) WO201205188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3190A (zh) * 2012-12-14 2014-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端到端间业务性能的传递方法、系统及终端
WO2016180144A1 (zh) * 2015-07-27 2016-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伪线拆除方法和装置
CN106850247A (zh) * 2017-01-04 2017-06-13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伪线控制字升级方法
CN111953505A (zh) * 2019-05-14 2020-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伪线控制字协商方式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225173A (zh) * 2016-08-12 2021-08-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信号传输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25442B2 (en) * 2013-05-31 2015-05-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seudo wire end-to-end redundancy setup over disjoint MPLS transport paths
US9686381B1 (en) * 2013-09-30 2017-06-20 Juniper Networks, Inc. Control word decapsulation in a hybrid BGP-VPLS network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37927A1 (en) * 2003-05-14 2005-10-27 Shinya Kan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101262424A (zh) * 2008-04-18 2008-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mpls报文的方法、设备及mpls通信系统
CN101631069A (zh) * 2008-07-18 2010-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伪线参数协商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3735C (zh) * 2006-02-24 2008-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捆绑接口边到边伪线仿真服务的方法及系统
US7860022B2 (en) * 2006-12-21 2010-12-28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ultifunctional control channel for pseudowire emulation
US7707277B2 (en) * 2007-04-27 2010-04-27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pseudowires using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 messages
US7948900B2 (en) * 2007-05-10 2011-05-24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connectivity of multi-segment pseudo-wires
CN101552711B (zh) * 2008-04-03 201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伪线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US8233378B2 (en) * 2008-05-15 2012-07-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alidating control and data plane association
CN101631072B (zh) * 2008-07-17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伪线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509273A4 (en) * 2009-12-30 2014-05-14 Zte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DATING NETWORK TOPOLOGY IN A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SYSTEM
US8416775B2 (en) * 2010-05-19 2013-04-09 Juniper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qual-cost multi-path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
US8619635B2 (en) * 2011-06-29 2013-12-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tree using two pseudowires between edge routers with enhanced forwarding methods and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37927A1 (en) * 2003-05-14 2005-10-27 Shinya Kan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101262424A (zh) * 2008-04-18 2008-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mpls报文的方法、设备及mpls通信系统
CN101631069A (zh) * 2008-07-18 2010-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伪线参数协商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3190A (zh) * 2012-12-14 2014-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端到端间业务性能的传递方法、系统及终端
WO2016180144A1 (zh) * 2015-07-27 2016-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伪线拆除方法和装置
CN106411543A (zh) * 2015-07-27 2017-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伪线拆除方法和装置
CN106411543B (zh) * 2015-07-27 2020-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伪线拆除方法和装置
CN113225173A (zh) * 2016-08-12 2021-08-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信号传输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25173B (zh) * 2016-08-12 2024-05-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信号传输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850247A (zh) * 2017-01-04 2017-06-13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伪线控制字升级方法
CN111953505A (zh) * 2019-05-14 2020-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伪线控制字协商方式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228423A1 (zh) * 2019-05-14 2020-1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伪线控制字协商方式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51880A1 (zh) 2012-04-26
EP2621133A4 (en) 2016-03-30
EP2621133A1 (en) 2013-07-31
US9191312B2 (en) 2015-11-17
US20130286890A1 (en) 2013-10-31
CN102457348B (zh) 2015-12-16
EP2621133B1 (en) 2018-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4117B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设备
EP3629530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hieving bidirectional segment routing tunnel and storage medium,
CN102457348A (zh) 一种实现伪线控制字能力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US8130775B2 (en) Mechanism for protecting a pseudo-wire
US20120008622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pseudo wire
KR20120052981A (ko) 적어도 하나의 가상 네트워크를 온더플라이 및 온디맨드 방식으로 배치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90075048A1 (en) Label database synchronization in a packet switch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797259A1 (en) Ring network label switch path creating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324225B (zh)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88510B (zh) 跨网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40154902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system,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553810A (zh) 一种转发专线业务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47328B (zh) 一种标签分配方法、设备与系统
CN102355402A (zh) 一种基于vpn路由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US20210352012A1 (en) Method for creating inter-domain bidirectional tunne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962937B (zh) 一种多域多层连接业务建立方法和装置
US1021860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ynchronizing interface parameter
WO2018077313A1 (zh) 连接能力的通告方法及装置
US1109551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pagating anima network objective changes
CN108023801B (zh) 异构网络的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4253752A (zh) 在ldp协议中实现lsp平滑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US20170311135A1 (en) Control Signaling Transmission Method in MCPTT Architecture and Related Device
CN102546375A (zh) 一种显示隧道节点主机名的方法、系统及节点
CN112702263B (zh) 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WO2012013060A1 (zh) 通过伪线传输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