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7980A - 一种路由控制方法、系统及路由计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由控制方法、系统及路由计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7980A
CN102447980A CN2010105085008A CN201010508500A CN102447980A CN 102447980 A CN102447980 A CN 102447980A CN 2010105085008 A CN2010105085008 A CN 2010105085008A CN 201010508500 A CN201010508500 A CN 201010508500A CN 102447980 A CN102447980 A CN 102447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time delay
delay value
path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85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7980B (zh
Inventor
付锡华
张新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085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4798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80444 priority patent/WO2012041251A1/zh
Priority to EP11828147.6A priority patent/EP2624506A4/en
Priority to US13/876,491 priority patent/US9015314B2/en
Publication of CN102447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7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9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1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y minimising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由控制方法、系统及路由计算装置,涉及属于分组传送网和光网络传输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路径计算装置获取各节点的时延值和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当所述路径计算装置接收到路由计算请求时,根据所获取的各时延值,计算出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的端到端路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时延计算的路由控制,为运营商的时延SLA提供了解决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路由控制方法、系统及路由计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分组传送网和光网络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由控制方法、系统及路由计算装置。
背景技术
ITU-T现有标准,比如G.8021和Y.1731为Ethernet(以太网)提供了传送平面的延时测量机制,利用这些标准提供的机制,可以测量以太网的数据帧,在两个以太网设备之间的链路传输的时延值。正如G.8051定义,为了性能监控的目的,主动的帧延时测量需要收集静态的统计数据,包括最小、平均和最大帧时延值(Frame Delay,简称FD)和帧时延变化值(Frame DelayVariation,简称FDV),一般是每隔15分钟和24小时收集基于每个FD和FDV的测量值:
最小帧时延和帧时延变化值;
Figure BSA00000305220500012
平均帧时延和帧时延变化值;
Figure BSA00000305220500013
最大帧时延和帧时延变化值;
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和诊断的目的,按需的时延测量需要收集一些详细的测量值,按照所需要的时间间隔(比如5分钟或者1小时)收集FD和FDV测量结果的快照。
针对光传送网络(OTN),ITU-T现有标准G.709定义了相关的开销字节和时延测量机制,利用这些标准提供的机制,可以测量信号在两个OTN节点之间的链路传输时发生的时延值。G.709在ODUk开销字节里增加了PM(Path Monitoring,路径监控)&TCM(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串联连接监控),包含了Path Latency Measurement(路径时延测量)字段,用来传递延时测量开始的标志位。延时测量可以由网管或者控制平面请求发起;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也可以配置一个主动测量方式,每15分钟或24小时自动发起延时测量。
测量延时的网元(Latency Measurement)向ODUk的开销字节插入延时测量标志位(LMp),并测量从“Latency Loopback”网元返回来的时间。在“Latency Loopback”网元,当它检测到LMp标志位时,检查ODUk开销字节,将信号返回给“Latency Measurement”网元。发起时延测量的网元必须持续地检查接收到的DMp比特位。时延测量的Loop Back网元应该在100微秒范围内将时延测量包回送给发起时延测量的网元。时延测量应该提供主动(15分钟或者24小时一次)的测量或者按需测量(时间间隔没有严格限制)。发送和接收方向的两条单向ODUk路径长度可能不相同,因此one way(单程)的时延并不是整个时延的一半。
当IP/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运维在低层电交换网络(比如SDH环网)时,低层网络时延的变化(由于网络维护动作或者出现故障)无法被MPLS网络知道。这将导致时延影响了终端用户,有时候还违反了与客户签订的业务级别协议,导致用户抱怨。一种可选的解决方案是将IP/MPLS网络配置在无保护的电交换网络,并根据时延要求设置链路的权重。这将导致流量被导向最小时延的路径上,但其实这些路径无需满足一个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级别协议),客户要求的SLA可能没有必要这么高的要求,这将导致灵活性减低以及成本上升。使用低层网络的恢复和Grooming,可以提高效率,但目前将性能参数通知给IP/MPLS网络还不可用。比如将时延等性能参数通知给IP/MPLS,这样在保护和恢复前,可以考虑这些参数对保护和恢复的影响。
信令协议消息包含了LSP参数信息(比如带宽、建立和保持优先级,时延等等)。当要将LSP分配到复合链路上的一条成员链路时,需要将考虑这些参数。成员链路的时延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通知给客户层。为了支持时延SLA和提供一个用户可接受的运维方式,解决方案应该规范一种协议,允许服务层的网络将时延通知给它的高层客户网络。
当流量从当前的成员链路切换到另外一条时延不相同的成员链路上时,如果目标成员链路的时延小于原先的成员链路,流量将被重新排序(Reording);当目标成员链路的时延大于原先的成员链路时,流量将被聚集(Clumping),因此一些对时延变化影响非常敏感的流量(比如分发时钟同步、伪线电路仿真),需要在SLA里特意地说明一下时延的要求。
解决方案应该提供一种方式,通过协议来指示一个流量应该选择可接收的最大时延值的一条成员链路。同时,也可以通过协议来指示一个流量应该选择可接收的最小时延值的一条成员链路。
一条无保护的LSP可通过手工配置来满足时延的SLA要求,但这会造成很低的可用性,因为满足时延SLA要求的可选路由无法被确定。
目前很多运营商提出网络时延测试需求,要求在DWDM(Dense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传送系统为客户的电路提供延时测量。为时延要求很高的企业客户,和穿透光网络的业务(比如金融事务、存储业务)提供网络延时测量,可根据SLA等级,分配不同的时延。延时测量结果应该足够精准,以能够支持SLA,也就是说实际的时延必须精准,否则承诺给客户的业务就无法交代了。但目前时延测量的运维模式下,只有确定客户的业务路由后,也就是信号传递的路径确定好,通过发送测试信号来检测整条路径时延值是否满足客户的时延要求。如果不满足客户的需求,还需要重新查找其他可用的路由,再次进行时延测量,这样的运维模式成本很高,并且很耗时间。
将时延链路性能权重信息成为运营商一个关键需求,特别是针对OTN网络,比如100G的超长传输系统里,当一些专线业务(EPL-Ethernet PrivateLine)穿过OTN网络时,对于使用基于镜像数据的股票、期货交易以及数据中心等应用,一点微妙时延就能够影响到交易。因而时延和时延SLA对于那些高增值的客户来说,是选择专线业务服务运营商的一个关键衡量因素。当然时延越小,运营商在专线业务的竞争力越强,但如何保证实际开通业务后的时延与承诺给客户的时延吻合,也会影响到专线业务的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分组传送网和光网络传输网络中,时延计算的路由控制,提供一种路由控制方法、系统及路由计算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由控制方法,包括:
路径计算装置获取各节点的时延值和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
当所述路径计算装置接收到路由计算请求时,根据所获取的各时延值,计算出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的端到端路径。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路径计算装置获取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的过程如下:
各节点将本节点与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上报给控制平面,所述控制平面将所述各节点上报的时延值通过路由协议发布到所述路径计算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路径计算装置获取各节点的时延值的过程如下:
各节点获取自身的时延值,并上报给控制平面,所述控制平面将所述各节点上报的时延值通过路由协议发布到所述路径计算装置。
其中,所述节点时延值为节点上所有业务的平均时延值。
所述控制平面通过如下方式发布所述各节点上报的时延值:
将所述各节点上报的时延值作为流量工程链路的属性信息发布到所述路径计算装置或路由域。
各节点将本节点与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上报给所述控制平面的过程如下:
各节点测量本节点与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当本节点为首次时延测量时,将测量得到的时延值直接上报给所述控制平面,当本节点为非首次时延测量时,判断本次测量得到的时延值与前一次测量得到的时延值是否相同,仅当不同时,才将本次测量得到的时延值上报给所述控制平面。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路径计算装置计算出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的端到端路径后,所述端到端路径的源节点向所述端到端路径的宿节点发送路径消息,所述宿节点收集所述路径消息所经过的所有节点的时延值和所有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将收集到的时延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总时延值,当判断所述第一总时延值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时,所述宿节点返回保留消息给上游节点,当判断所述第一总时延值不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时,所述宿节点返回路径错误消息给上游节点。
其中,所述宿节点返回保留消息时,所述源节点收集所述保留消息所经过的所有节点的时延值和所有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将收集到的时延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二总时延值,当判断所述第二总时延值不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时,所述源节点则向客户指示连接建立失败。
所述路径消息的流量工程参数中携带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的信息;
所述时延要求的信息包括客户所要求的时延;或者
所述时延要求信息包括客户所要求的最小时延值、平均时延值、最大时延值以及时延要求选择策略,其中,所述时延要求选择策略为优先选择满足所述最小时延值、优先选择满足所述最大时延值或者优先选择满足所述平均时延。
其中,收集所述路径消息或者保留消息所经过的所有节点的时延值和所有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的过程如下:
节点接收所述路径消息或者保留消息,根据本节点的时延值和所关联的本节点与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生成节点时延子对象和链路时延子对象,将所生成的节点时延子对象和链路时延子对象附加到记录路由对象的接口标识或节点标识子对象中,并向下游节点发送携带有所述记录路由对象的路径消息或者向上游节点发送携带有所述记录路由对象的保留消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当所述端到端路径要跨过至少一个服务层网络时,在上层标签交换路径LSP建立的信令里,在携带建立服务层邻接FA-LSP参数信息中的一对边界节点子对象里,携带以一对边界节点为源节点和宿节点的服务层FA-LSP的时延要求;边界节点根据所述的时延要求,计算一条满足该时延要求的服务层FA-LSP路由。
当所述服务层FA-LSP整条FA-LSP时延总值发生变化时,将变化后的时延总值通知给使用该FA-LSP的客户层。
所述FA-LSP的源节点或者宿节点通过信令协议消息将所述FA-LSP变化后的时延总值通知给与所述FA-LSP源节点或宿节点相连的客户层LSP的节点。
如果所述FA-LSP在客户层形成一条转发FA具有路由相邻关系,则将所述FA-LSP变化后的时延总值作为该FA的流量工程属性的值,发布到客户层的路由域或者路径计算装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路径计算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节点的时延值和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
计算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路由计算请求时,根据所述获取模块所获取的各时延值,计算出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的端到端路径。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路由控制系统,包括:
节点设备,用于确定本节点的时延值和本节点与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
路径计算装置,用于从所述各节点设备获取各节点的时延值和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以及在接收到路由计算请求时,根据所获取的各时延值,计算出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的端到端路径。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时延计算的路由控制,为运营商的时延SLA提供了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1中方法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中链路时延sub-TLV和节点时延TLV的格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路由控制方法,可用于分组传送网或者光传送网,其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路径计算装置获取各节点的时延值和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
本实施例中,各节点可以启动时延测量功能,以测量本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即不经过其他节点而由本节点与相邻节点直接形成的链路)的时延值,并将时延测量结果上报给控制平面,控制平面通过路由协议将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发布到路径计算装置或路由域。这样,路径计算装置就可以拥有全网每条链路的时延值。
还有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节点与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可以作为影响链路性能的权重信息,当各节点的时延测量结果与前一次测量的历史数据不相同时,即节点与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发生变化时才需要重新上报给控制平面以通过路由协议重新发布到路由域或者路径计算装置里。具体地,各节点测量本节点与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当本节点为首次时延测量时,将测量得到的时延值直接上报给所述控制平面,当本节点为非首次时延测量时,判断本次测量得到的时延值与前一次测量得到的时延值是否相同,仅当不同时,才将本次测量得到的时延值上报给所述控制平面。
其中,各节点可以按照主动测量方式进行时延测量,例如每15分钟或24小时自动发起时延测量。也可以按照配置的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或者1小时,进行时延测量。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指示进行时延测量。
而控制平面通过路由协议将各节点的时延值和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发布到路由域或者路径计算装置时,可将所要发布的时延值作为流量工程链路(TE Link)的一个属性信息发布到路由域和路径计算装置。
在本实施中,考虑到各节点的信号处理技术的不同,比如采用统计复用(分组网络采用统计复用)或者时分复用(光传送网络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因此对同一节点而言,时延值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可以还与节点承载业务的多少有关系,在节点满负荷的情况下,对于统计复用的业务来说,由于硬件实现上往往通过缓冲区方式和优先级对业务进行调度,因此每条穿过该节点的业务在不同时期的时延值可能都不太一样。因此可以统计出节点对于所有业务的平均时延即可以。该平均时延可根据设备的能力由管理平面进行配置,或者当节点运行后自动计算出来。即最后控制平面可知道每个节点的平均时延值,再通过路由协议将控制平面实例所在的节点平均时延值发布到路由域或者路径计算装置里。
步骤200:路径计算装置接收到路由计算请求,根据所获取的各时延值,计算出满足该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的端到端路径;
本实施例中,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可以是在该路由计算请求中所携带的。时延要求的信息可以包括客户所要求的时延(客户所要求的时延可以是一个时延值,也可以是一个时延范围);或者包括客户所要求的最小时延值、平均时延值、最大时延值以及时延要求选择策略,其中,时延要求选择策略为优先选择满足最小时延值、优先选择满足最大时延值或者优先选择满足平均时延。
根据上述步骤200,计算出符合业务的时延要求的端到端路径后,路径上的源节点即可发起连接的建立过程,其中,可在信令的流量工程参数里携带该LSP(标签交换路径)所要求的时延值(即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路径上的源节点向宿节点发送路径(Path)消息时,宿节点可沿途收集该端到端业务(即Path消息)所经过所有节点时延和所有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并进行累加,到达宿节点后,通过累加值就可知道,从源节点至宿节点方向上的总时延(也可以称为第一总时延值),宿节点可比较第一总时延值与流量工程参数里所携带的时延值(即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如果第一总时延值大于流量工程参数里所携带的时延值,也就是不满足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宿节点则向上游返回PathErr消息,指示连接建立失败;如果第一总时延值小于或等于流量工程参数里所携带的时延值,也就是满足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宿节点返回保留消息给上游节点。
宿节点向源节点返回Resv消息时,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收集该端到端业务(即Resv消息)所经过所有节点时延和所有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并进行累加,到达源节点后,通过累加值就可知道,从宿节点至源节点方向上的总时延(也可以称为第二总时延值)。源节点可比较第二总时延值与流量工程参数里所携带的时延值(即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如果第二总时延值大于流量工程参数里所携带的时延值,源节点则向客户指示连接建立失败。
其中,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收集路径消息或者保留消息所经过的所有节点的时延值和所有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
节点接收所述路径消息或者保留消息,根据本节点的时延值和所关联的本节点与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生成节点时延子对象和链路时延子对象,将所生成的节点时延子对象和链路时延子对象附加到记录路由对象的接口标识或节点标识子对象中,并向下游节点发送携带有所述记录路由对象的路径消息或者向上游节点发送携带有所述记录路由对象的保留消息。
按照上述流程建立端到端的路径时,如果一条LSP要跨过一个服务层网络时,信令协议消息包含了建立服务层FA-LSP的参数信息(比如时延要求的信息,包括最小时延值、最大时延值、平均时延值以及时延选择策略,比如选择时延最小的FA-LSP或者成员链路、时延最大的FA-LSP或者成员链路)。可以在上层LSP建立的信令里,携带一对边界节点为源宿的服务层FA-LSP的时延要求值,比如最小时延值、最大时延值和平均时延值。边界节点根据所指定时延值要求,计算一条满足时延要求的服务层FA-LSP路由。
当上层LSP跨过一条服务层FA-LSP(转发邻接-标签交换路径),如果该服务层FA-LSP所经过路由上的任何一条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最小时延值、最大时延值或平均时延值)发生了变化,FA-LSP的首节点接收到时延值发生变化后的流量工程链路信息后,重新计算整条FA-LSP时延值总值,如果时延值总值发生了变化,则将变化后的时延值总值及时地通知给使用该FA-LSP的客户层,并将FA-LSP的时延总值作为FA流量工程属性时延的值。
FA-LSP的源节点或者宿节点可以通过信令协议消息(比如Notify或者信令刷新消息),将FA-LSP变化后的时延值总值通知给与FA-LSP源宿通过GMPLS UNI相连接的客户层LSP的节点。如果FA-LSP在客户层形成一条FA具有路由相邻关系,则将FA-LSP变化后的时延总值作为该FA的流量工程属性(时延)的值,发布到客户层的路由域或者路径计算装置。
在上述流程中,控制平面可通过路由协议(OSPF-TE或者IS-IS-TE)将各节点的时延值和各节点及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发布到路由域或者路径计算装置。例如,可在RFC4203所定义的流量工程链路(TE-Link)增加一个sub-TLV,命名为“Link Latency”(链路时延),用于携带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同时,将节点的时延值作为一个单独的TLV,命名为“NodeLatency”,该TLV与RFC4203定义的TE Link TLV对等和并列。
具体的“Link Latency”sub-TLV和“Node Latency”TLV的格式可相同,如图2所示。其包含如下时延参数,分别代表链路或者节点的时延值:
1)最小时延值和最小时延的变化值;
2)平均时延值和平均时延的变化值;
3)最大时延值和最大时延的变化值。
优选地,还可以扩展RRO(Record Route Object)对象,在RFC3477所定义的节点ID(IP Address)或者接口标识(Interface Indentifier)后面紧跟一个子对象(subobject),该子对象的TLV格式与Link Latency或者NodeLatency格式相同。当Path消息或者Resv消息到达一个节点后,分别根据该节点的时延参数值和所关联的链路时延参数值生成Link Latency和NodeLatency子对象,分别附加到接口标识和节点ID子对象后面。同时,发起连接建立请求的节点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信令消息里的流量工程参数(TrafficParameter)TLV里,增加从源节点到宿节点方向的时延要求,以及从宿节点到源节点方向的时延要求;当宿节点接收到Path消息后,它根据RRO对象里所沿途收集经过的所有节点和所有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参数值,计算从源节点到宿节点方向的时延值总和,并根据流量工程参数所要求的从源节点到宿节点方向的时延要求,判断所收集到的时延总和值是否满足时延要求,如果不满足时延要求,则向上游返回错误信息,连接建立失败。同样方法,当Resv消息到达源节点后,它根据RRO对象里所沿途收集经过的所有节点和所有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参数值,计算从宿节点到源节点方向的时延值总和,并根据流量工程参数所要求的从宿节点到源节点方向的时延要求,判断所收集到的时延总和值是否满足时延要求,如果不满足时延要求,则向用户返回连接建立失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路径计算装置,可置于管理平面或者网管服务器等。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计算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节点的时延值和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
本实施例中,是由控制平面通过路由协议将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发布到获取模块的。
计算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路由计算请求时,根据所述获取模块所获取的各时延值,计算出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的端到端路径。
其中,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可以是在该路由计算请求中所携带的。时延要求的信息可以包括客户所要求的时延值;或者包括客户所要求的最小时延值、平均时延值、最大时延值以及时延要求选择策略,其中,时延要求选择策略为优先选择满足最小时延值、优先选择满足最大时延值或者优先选择满足平均时延。
具体地,路径计算装置的其他实现方式可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100及步骤200的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路由控制系统,该系统至少由节点设备以及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路径计算装置构成。其中,路径计算装置的介绍可参见实施例2。下面介绍节点设备的功能。
节点设备,具有时延测量功能,主要用于测量本节点的时延值和本节点与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
其中,节点设备,可以按照主动测量方式进行时延测量,例如每15分钟或24小时自动发起时延测量。也可以按照配置的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或者1小时,进行时延测量。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指示进行时延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节点设备进行时延测量后,将时延测量结果上报给控制平面,再由控制平面通过路由协议将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发布到路径计算装置或路由域。
在优选实施例中,节点设备向控制平面上报时延测量结果时,仅在时延测量结果与前一次测量的历史数据不相同时才上报,即节点与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发生变化时才需要重新上报给控制平面以通过路由协议重新发布到路由域或者路径计算装置里。具体地,各节点设备测量本节点与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当本节点为首次时延测量时,将测量得到的时延值直接上报给所述控制平面,当本节点为非首次时延测量时,判断本次测量得到的时延值与前一次测量得到的时延值是否相同,仅当不同时,才将本次测量得到的时延值上报给控制平面。
具体地,节点设备的其他实现方式可参见实施例1中对步骤100的进一步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路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路径计算装置获取各节点的时延值和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
当所述路径计算装置接收到路由计算请求时,根据所获取的各时延值,计算出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的端到端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计算装置获取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的过程如下:
各节点将本节点与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上报给控制平面,所述控制平面将所述各节点上报的时延值通过路由协议发布到所述路径计算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计算装置获取各节点的时延值的过程如下:
各节点获取自身的时延值,并上报给控制平面,所述控制平面将所述各节点上报的时延值通过路由协议发布到所述路径计算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时延值为节点上所有业务的平均时延值。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平面通过如下方式发布所述各节点上报的时延值:
将所述各节点上报的时延值作为流量工程链路的属性信息发布到所述路径计算装置或路由域。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各节点将本节点与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上报给所述控制平面的过程如下:
各节点测量本节点与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当本节点为首次时延测量时,将测量得到的时延值直接上报给所述控制平面,当本节点为非首次时延测量时,判断本次测量得到的时延值与前一次测量得到的时延值是否相同,仅当不同时,才将本次测量得到的时延值上报给所述控制平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路径计算装置计算出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的端到端路径后,所述端到端路径的源节点向所述端到端路径的宿节点发送路径消息,所述宿节点收集所述路径消息所经过的所有节点的时延值和所有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将收集到的时延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一总时延值,当判断所述第一总时延值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时,所述宿节点返回保留消息给上游节点,当判断所述第一总时延值不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时,所述宿节点返回路径错误消息给上游节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宿节点返回保留消息时,所述源节点收集所述保留消息所经过的所有节点的时延值和所有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将收集到的时延值进行累加得到第二总时延值,当判断所述第二总时延值不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时,所述源节点则向客户指示连接建立失败。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消息的流量工程参数中携带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的信息;
所述时延要求的信息包括客户所要求的时延;或者
所述时延要求信息包括客户所要求的最小时延值、平均时延值、最大时延值以及时延要求选择策略,其中,所述时延要求选择策略为优先选择满足所述最小时延值、优先选择满足所述最大时延值或者优先选择满足所述平均时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收集所述路径消息或者保留消息所经过的所有节点的时延值和所有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的过程如下:
节点接收所述路径消息或者保留消息,根据本节点的时延值和所关联的本节点与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生成节点时延子对象和链路时延子对象,将所生成的节点时延子对象和链路时延子对象附加到记录路由对象的接口标识或节点标识子对象中,并向下游节点发送携带有所述记录路由对象的路径消息或者向上游节点发送携带有所述记录路由对象的保留消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端到端路径要跨过至少一个服务层网络时,在上层标签交换路径LSP建立的信令里,在携带建立服务层邻接FA-LSP参数信息中的一对边界节点子对象里,携带以一对边界节点为源节点和宿节点的服务层FA-LSP的时延要求;边界节点根据所述的时延要求,计算一条满足该时延要求的服务层FA-LSP路由。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服务层FA-LSP整条FA-LSP时延总值发生变化时,将变化后的时延总值通知给使用该FA-LSP的客户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A-LSP的源节点或者宿节点通过信令协议消息将所述FA-LSP变化后的时延总值通知给与所述FA-LSP源节点或宿节点相连的客户层LSP的节点。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FA-LSP在客户层形成一条转发FA具有路由相邻关系,则将所述FA-LSP变化后的时延总值作为该FA的流量工程属性的值,发布到客户层的路由域或者路径计算装置。
15.一种路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节点的时延值和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
计算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路由计算请求时,根据所述获取模块所获取的各时延值,计算出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的端到端路径。
16.一种路由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节点设备,用于确定本节点的时延值和本节点与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
路径计算装置,用于从所述各节点设备获取各节点的时延值和各节点与其各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时延值,以及在接收到路由计算请求时,根据所获取的各时延值,计算出满足所述路由计算请求对应的业务的时延要求的端到端路径。
CN201010508500.8A 2010-09-30 2010-09-30 一种路由控制方法、系统及路由计算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7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8500.8A CN102447980B (zh) 2010-09-30 2010-09-30 一种路由控制方法、系统及路由计算装置
PCT/CN2011/080444 WO2012041251A1 (zh) 2010-09-30 2011-09-30 一种路由控制方法、系统及路由计算装置
EP11828147.6A EP2624506A4 (en) 2010-09-30 2011-09-30 ROUT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AND ROUTE CALCULATION DEVICE
US13/876,491 US9015314B2 (en) 2010-09-30 2011-09-30 Rout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and route comput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8500.8A CN102447980B (zh) 2010-09-30 2010-09-30 一种路由控制方法、系统及路由计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7980A true CN102447980A (zh) 2012-05-09
CN102447980B CN102447980B (zh) 2015-01-28

Family

ID=45891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850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7980B (zh) 2010-09-30 2010-09-30 一种路由控制方法、系统及路由计算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15314B2 (zh)
EP (1) EP2624506A4 (zh)
CN (1) CN102447980B (zh)
WO (1) WO2012041251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0601A1 (zh) * 2014-02-13 2015-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207905A (zh) * 2014-06-19 2015-12-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6656807A (zh) * 2015-11-02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sdn交换机
CN106713141A (zh) * 2015-11-18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目标传输路径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07820326A (zh) * 2017-12-06 2018-03-20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低延迟的新一代无线网络实现方法
WO2018177256A1 (zh) * 2017-03-27 2018-10-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延信息的通告方法及装置
CN109587057A (zh) * 2018-12-06 2019-04-05 中通天鸿(北京)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平台的智能路由方法及系统
CN109818863A (zh) * 2017-11-22 2019-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优先级设置方法及装置
WO2020182150A1 (zh) * 2019-03-11 2020-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3473267A (zh) * 2020-03-31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装置
CN113810292A (zh) * 2020-06-11 2021-12-1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最小时延路径计算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93012A (zh) * 2021-11-01 2022-01-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4338386A (zh) * 2022-03-14 2022-04-12 北京天维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的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74424A (zh) * 2019-05-31 2022-10-11 瞻博网络公司 用于网络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207636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延补偿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69224B2 (en) * 2013-01-30 2016-06-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lock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361379B1 (en) 2013-09-27 2016-06-0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providing recommendation data
US9218437B1 (en) * 2013-09-27 2015-12-2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providing event data
US9021606B1 (en) * 2013-09-27 2015-04-2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providing format data
KR20150113495A (ko) * 2014-03-31 2015-10-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가상 te 링크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US11736405B2 (en) 2015-08-31 2023-08-22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Network packet latency management
CN105472682A (zh) * 2015-12-30 2016-04-06 湖南基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时延优化自组网路由协议的方法及路由计算装置
CN106027390B (zh) * 2016-05-13 2019-11-26 湖南基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参数优化olsr协议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86465B (zh) * 2016-08-27 2021-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低延迟业务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63653B (zh) * 2016-11-08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延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28742B (zh) * 2017-08-22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时延传输路径控制方法、网络控制器和系统
US10771182B2 (en) * 2018-04-25 2020-09-08 Cisco Technology, Inc. Enhancing routing metrics
US11418995B2 (en) 2019-11-29 2022-08-1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obility of cloud compute instances hosted within communications service provider networks
US10979534B1 (en) * 2019-11-29 2021-04-1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atency-based placement of cloud compute instances within communications service provider networks
US20210250271A1 (en) * 2020-02-10 2021-08-12 NOIA Network Limited Automated form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 group of nodes for distributed data routing over computer network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9695A (zh) * 2007-11-16 2008-04-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选择方法和设备
CN101325544A (zh) * 2008-07-21 2008-12-17 武汉理工大学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链路多特征值的多路径路由建立方法
US20090168775A1 (en) * 2007-12-31 2009-07-02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of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Heuristic algorithm for application-layer multicast with minimum delay
CN101616055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系统和节点
CN101835100A (zh) * 2010-04-22 2010-09-1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认知自组织网的能量优化组播路由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0072B1 (en) * 1997-06-12 2001-07-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routing in packet networks
KR100317125B1 (ko) 1999-12-27 2001-12-24 오길록 경로 설정에서의 통신지연 사전 확인에 따른 경로 결정 방법
JP2003060705A (ja) 2001-08-15 2003-02-2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ネットワーク内部推定方法及びエンド端末及びネットワーク内部推定プログラ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内部推定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EP1592183A4 (en) * 2003-02-07 2010-02-24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MULTICAST TRANSFER ROUTINE SETTING METHOD AND MULTICAST LABEL SWITCHING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THE PROCESS
US20040264372A1 (en) * 2003-06-27 2004-12-30 Nokia Corpor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outing for Bluetooth personal area network (PAN) with inter-layer optimization
JP4421978B2 (ja) * 2004-09-03 2010-02-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遅延保証パス設定システム
US7978682B2 (en) * 2005-05-09 2011-07-1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optimiz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data packets in a data network
US20080159142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Link access delay aware routing ove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9695A (zh) * 2007-11-16 2008-04-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选择方法和设备
US20090168775A1 (en) * 2007-12-31 2009-07-02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of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Heuristic algorithm for application-layer multicast with minimum delay
CN101616055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系统和节点
CN101325544A (zh) * 2008-07-21 2008-12-17 武汉理工大学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链路多特征值的多路径路由建立方法
CN101835100A (zh) * 2010-04-22 2010-09-15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认知自组织网的能量优化组播路由方法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0601A1 (zh) * 2014-02-13 2015-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075183A (zh) * 2014-02-13 2015-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和装置
US10075870B2 (en) 2014-02-13 2018-09-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075183B (zh) * 2014-02-13 2018-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207905A (zh) * 2014-06-19 2015-12-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5207905B (zh) * 2014-06-19 2018-11-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6656807A (zh) * 2015-11-02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sdn交换机
CN106713141A (zh) * 2015-11-18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目标传输路径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WO2017084487A1 (zh) * 2015-11-18 2017-05-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目标传输路径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US11757754B2 (en) 2015-11-18 2023-09-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obtaining target transmission path
US10965581B2 (en) 2015-11-18 2021-03-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obtaining target transmission path
CN106713141B (zh) * 2015-11-18 2020-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目标传输路径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WO2018177256A1 (zh) * 2017-03-27 2018-10-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延信息的通告方法及装置
CN108667751A (zh) * 2017-03-27 2018-10-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延信息的通告方法及装置
CN109818863A (zh) * 2017-11-22 2019-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优先级设置方法及装置
US11356386B2 (en) 2017-11-22 2022-06-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link priority
CN107820326B (zh) * 2017-12-06 2020-02-21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低延迟的新一代无线网络实现方法
CN107820326A (zh) * 2017-12-06 2018-03-20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低延迟的新一代无线网络实现方法
CN109587057B (zh) * 2018-12-06 2020-12-22 中通天鸿(北京)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平台的智能路由方法及系统
CN109587057A (zh) * 2018-12-06 2019-04-05 中通天鸿(北京)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平台的智能路由方法及系统
WO2020182150A1 (zh) * 2019-03-11 2020-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5174424A (zh) * 2019-05-31 2022-10-11 瞻博网络公司 用于网络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US11831520B2 (en) 2019-05-31 2023-11-28 Juniper Networks, Inc. Dynamic application SLA metric generation, distribution, and intent-based SD-WAN link selection
CN113473267A (zh) * 2020-03-31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装置
CN113810292A (zh) * 2020-06-11 2021-12-1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最小时延路径计算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93012A (zh) * 2021-11-01 2022-01-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4338386A (zh) * 2022-03-14 2022-04-12 北京天维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的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07636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延补偿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7980B (zh) 2015-01-28
EP2624506A4 (en) 2015-07-22
US20130212268A1 (en) 2013-08-15
US9015314B2 (en) 2015-04-21
WO2012041251A1 (zh) 2012-04-05
EP2624506A1 (en) 2013-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7980B (zh) 一种路由控制方法、系统及路由计算装置
US7990946B2 (en) Node apparatus and path setup method
Chiu et al. Architectures and protocols for capacity efficient, highly dynamic and highly resilient core networks
CN102132525B (zh) 用于建立业务连接及相关监控连接的方法
EP2774301B1 (en) Wson restoration
CN104718732B (zh) 用于为在通信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路径而交换信息的方法
US20060092941A1 (en) Communication path monitoring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JP6519162B2 (ja) 伝送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伝送時間差測定方法、及び、ノード
JP2012527808A5 (zh)
US1075699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pturing packet loss and disruption duration information during service restoration
CN102132524A (zh) 用于建立业务连接及相关监控连接的方法
EP2957108B1 (en) Monitoring of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t packet and optical layers
US10797824B2 (en) Fast restoration using SDFEC defects in coherent optical networks
CN101854290B (zh) 一种路径计算方法、路径计算单元和网络系统
Sambo et al. GMPLS-controlled dynamic translucent optical networks
Chang A multipath routing algorithm for degraded-bandwidth services under availability constraint in WDM networks
US939835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reservation timer adaptation in PCE based networks
Ramadža et al. 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 within MPLS traffic engineering enabled networks
Jin et al. Study of dynamic routing and spectrum assignment schemes in bandwidth flexible optical networks
Kebede Constraint-Based Hybrid Resiliency Mechanisms for Bet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Service Performance Quality in ASON SLA
Abduhuu et al. Analysis of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ASON) Protection System in Jakarta–Bogor Fiber-Optic Transmission Link
Araki et al. PCE-based scalable dynamic path control for large-scale photonic networks
Singh An Approach to Dual-failure Survivability for Multi Quality Data BasedonDouble p-Cycle
Buchwieser et al. Protocol interworking in the control plane of transparent ASONs
Morea et al. Improved aggregated impairment information for Bi-directional lightpath establish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