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7618B - 一种lisp网络中的路由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lisp网络中的路由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7618B
CN102447618B CN201110342067.XA CN201110342067A CN102447618B CN 102447618 B CN102447618 B CN 102447618B CN 201110342067 A CN201110342067 A CN 201110342067A CN 102447618 B CN102447618 B CN 1024476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device
arp
registration request
websit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20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7618A (zh
Inventor
韩艳辉
马永华
罗逸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420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476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47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7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7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LISP网络中的路由切换方法及其装置,所述LISP网络中包括映射服务器,各站点的边界设备,该方法包括:边界设备接收到ARP报文或者发生ARP表项更新事件时,该边界设备判断更新的ARP表项中的设备接口是否是连接主机设备的接口,且该ARP报文或ARP表项的IP地址是否在指定网段内,所述指定网段为与该边界设备所在站点在二层互连的站点所在的网段;若判断为是,则所述边界设备向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以请求将所述主机设备对应的边界设备更新为发送该注册请求的边界设备。采用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地址不变的虚拟主机迁移无法快速实现路由更新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LISP网络中的路由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ISP网络中的路由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科技化发展,Internet业务不断丰富化,对IP网络的应用不断发展壮大,各行业的各个独立个体通常都有自己一套园区网,考虑出口冗余,通常也都拥有多出口连接广域网,需要实现园区网多出口的负载分担。同时,为保证一定的广域网路由查找计算性能,需要避免广域网有太多园区内部的详细路由导致网络设备路由查询负担过重等问题。
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出现了各种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手机等,都需要作到移动过程中保持数据连接的不中断性。
针对当前的各项需求的提出,IETF(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已经提出了LISP(Location-IDSeparationProtocol,名址分离网络协议)的相关DRAFT(草案)。
LISP是实现归属地locator和主机ID网段的分离的协议。在LISP中,EID用于标识主机,即LISP系统中LISP站点中的终端系统;RLOC是EID所在的站点(site)的边缘设备ETR/ITR(EgressTunnelRouter/IngressTunnelRouter,隧道出口路由器/隧道入口路由器)连接外网的IP地址,用于全网路由。LISP网络引入了名与址的映射,即LISP中EID-to-RLOC的映射。该映射关系保存在用于管理名址映射的服务器中,实现园区网的数据封装在广域网边缘设备的IP中传输。LISP实现的网络分级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查询效率高等优点。
图1示出了一种了典型的LISP网络,其中包括:ETR、ITR、PITR(ProxyITR,代理ITR)、PETR(ProxyETR,代理ETR)、MapServer(映射服务器,MS)、MapResolver(映射解析器,MR)、ALT(AlternativeTopology,替代拓扑)。
LISP站点(site)中的设备(如图1中的服务器或客户端)位于LISP网络边缘,处于ETR/ITR后边,由ETR/ITR连接至LISP主网络。ETR/ITR是LISP站点(site)到LISP网络的边界设备,用于流量进出公网时的报文封包/解封包,流量发送时该设备的角色为ITR,用于发起MAP(映射)请求,获得回应后记录EID-to-RLOC映射的cache(缓存)信息,根据RLOC进行报文封包;流量接收时的角色为ETR,用于主动向MS注册自己的EID/prefix-to-RLOC。MS用于接受ETR的注册,发布EID的prefix,接受Map-Request(映射请求消息)请求封包后再转发给ETR。MR用于接受ITR发送过来的Map-Request的请求,并转发给MS或自己代理解析该请求。LISP注册到MS并发布给MR的就是各个EID/Prefix对应的RLOC信息,称为EID-to-RLOC记录,也称为MAP信息,用以指导一个site的ITR发送数据给另一个site的ETR,实现两个site内的EID的数据通信。MS可以与MR由同一个服务器设备实现。ALT连接MS、MR,通过GRE(GenericRoutingEncapsulation,通用路由封装)隧道传递EID路由、转发Map-Requests请求。PITR/PETR用于代理连接某些非LISP的站点。
对于小型网络,通常MS和MR,ETR和ITR两个角色,PITR和PETR两个角色都可以由一个设备承担,最简化网络中也可以没有ALT。下面以图2所示的最简化网络来说明LISP的基本工作原理。图2A示出了数据中心拓扑结构,其中,数据中心(DC)中的server(如虚拟主机)通过ETR/ITR接入LISP网络,ETR/ITR设备可有多个,这些设备采用VRRP(VirtualRouterRedundancyProtocol,网关冗余协议)聚合在一起,这些ETR/ITR设备上配置有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表,ETR/ITR设备根据ARP表进行流量转发。
(1)ETR注册过程
如图2所示,各个site的边界设备ETR向MS注册,通告自己拥有的EID/prefix;MS接收这些注册信息,然后记录到MAP数据库。如果还存在ALT设备和MR设备,则MS还要将这些注册信息中包含的EID/prefix通过ALT隧道发布出去,由MR记录自己从哪个MS获取的EID/prefix信息。
(2)MAP请求过程
如图3所示,ITR从连接站点的接口接收报文,向MR发送Map-Request请求;MR接收来自ITR的加封装的Map-Request请求后,如果自己就是EID/prefix原始注册的MS但不能代理回应,则本地转发给ETR,如果自己就是EID/prefix原始注册的MS且可以代理则代替ETR回应,如果EID/prefix是由其他MS设备传递过来,则解封装后通过业务接口转发到ALT,再由ALT传递给该MS。ETR接收到Map-Request后回应Map-Replay,其中携带有目的server所在site的所有ETR的地址。ITR接收到Map-Replay后,将其中携带的目的server所在site的所有ETR的地址保存在cache中,以便在后续访问该目的server时可以直接封包发送。
(3)数据包发送过程
如图4所示,ITR封装数据包,以目的server所在site的一个ETR为外层目的地址,以自己的连接外网的接口地址为源地址发送出去。ETR从连接外网的接口接收报文,解封包将原始数据包发送到本地站点中的server。
当前,各行业都建立了自己的数据中心,随着数据中心冗余保护、数据中心2层扩展等需求的提出,当前已经提出了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二层隧道、光纤直连等远程二层互连技术,实现了数据中心远程二层互连。
如果数据中心对外发布的是服务器的主机路由,将在广域网上形成大量的主机路由,增大路由表,降低路由查询转发的效率。如果数据中心对外发布的是服务器的网段路由,在两个数据中心同时拥有同一网段的服务器的情况下,通常广域网只能选择一个数据中心的广域网接口做入口,导致用户不能选择最短路径访问服务器。为满足来回路径一致的需求,通常服务器返回给用户的数据也不能选择最短路径,而是选择VRRPmaster(主节点)所在的数据中心出口。
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如果两个site二层VRRP互通,则由于VRRP的互协商,会在两个DC间选举出一个master(主节点),使得所有的server只有一个xTR(ETR/ITR),则位于DC2的server2的流量可能会因为xTR在DC1上,使得发给客户端(client)的流量会经过DC间的二层互通隧道从DC1的出口出去。这样占用了数据中心互连的带宽,影响了DC二层互连实现服务器互访的本来目的。为解决该问题,可以借用LISP技术解决服务器主机路由发布的限制,即通过各DC的VRRP隔离,xTR独立,使得server2发往client的流量可以走如图5实线所示的最短路径。
如果一个site中的server迁移到另一site中,即发生虚拟主机迁移,则需要重新更新EID-to-RLOC的映射关系,对此,现有技术采用如下方案:
通过在ETR设备上直接将相关的路由通过命令配置下发MAP信息来形成MAP数据库。但是,该方法只是简单地实现了路由的发布,存在的问题是:如果虚拟主机发生迁移,需要手工及时修正源和目的两个site的配置,而采用该方法并不能保证及时、自动进行site的配置,从而影响虚拟主机迁移后的连接快速恢复。另外,虚拟主机数量众多的情况下,手工下发繁琐、易错、不易维护。
由此可见,针对虚拟主机迁移,目前亟需一种路由切换方法以提高因虚拟主机迁移所引起的路由切换的实时性,进而保证连接的快速恢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LISP网络中的路由切换方法及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地址不变的虚拟主机迁移无法快速实现路由更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LISP网络中的路由更新方法,所述LISP网络中包括MS,各站点的边界设备,该方法包括:
边界设备上的ARP表项更新事件触发时,所述边界设备判断更新的ARP表项中对应的设备接口是否是连接主机设备的接口,且该ARP表项中的设备IP地址是否在指定网段内,所述指定网段为与该边界设备所在站点在二层互连的站点所在的网段;
若判断为是,则所述边界设备向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以请求将所述主机设备对应的边界设备更新为发送该注册请求的边界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LISP网络边界设备,所述LISP网络中包括映射服务器MS,其特征在于,该边界设备包括:
事件监测模块,用于监测ARP表项更新事件;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事件监测模块监测到ARP表项更新事件触发时,判断更新的ARP表项对应的设备接口是否是连接主机设备的接口,且该ARP表项对应的设备IP地址是否在指定网段内,所述指定网段为与该边界设备所在站点在二层互连的站点所在的网段;
注册请求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向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以请求将所述主机设备对应的边界设备更新为发送该注册请求的边界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发明中,当ARP表项更新事件被触发时,如果根据更新的ARP表项判断相应接口连接的是主机设备,且IP地址在为指定网段的IP地址时,通过发起注册触发路由更新。而ARP表项更新事件触发的原因通常为虚拟主机的迁移,这样,通过本发明可以针对虚拟主机迁移的场景,实现路由的及时切换和更新,进而减少了由于主机迁移而未能及时进行路由切换所导致的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LISP网络中的路由切换方法,其中,所述LISP网络中包括映射服务器MS,各站点的边界设备,在所述边界设备上的与主机设备连接的接口上配置有用于处理接收到的ARP报文的策略;
当所述边界设备上的与主机设备连接的接口接收到ARP报文后,根据所述策略判断所述ARP报文的源IP地址是否在指定网段内,所述指定网段为与该边界设备所在站点在二层互连的站点所在的网段;
若判断为是,则所述边界设备向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以请求将所述主机设备对应的边界设备更新为发送该注册请求的边界设备。
本发明提供的LISP网络边界设备,所述LISP网络中包括MS,所述LISP网络边界设备包括:接口模块和注册请求模块,其中,在该边界设备上的与主机设备连接的接口模块上配置有用于处理接收到的ARP报文的策略,该接口模块包括:接收单元、识别单元和判断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报文;
所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接收到的报文是否是ARP报文,若是,则指示判断模块进行处理;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ARP报文的源IP地址是否在指定网段内,所述指定网段为与该边界设备所在站点在二层互连的站点所在的网段;若判断为是,则指示所述注册请求模块发起路由注册请求;
所述注册请求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向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以请求将所述主机设备对应的边界设备更新为发送该注册请求的边界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本发明中,边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ARP报文,在判断发送ARP报文的接口为连接虚拟主机的接口,以及ARP报文的源IP地址为指定网段的IP地址时,通过发起注册触发路由更新。而虚拟主机的迁移通常会向LISP网络边界设备发送ARP报文,这样,通过本发明可以针对虚拟主机迁移的场景,实现路由的及时切换和更新,进而减少了由于主机迁移而未能及时进行路由切换所导致的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典型的LISP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ETR向MS注册EID路由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ITR向MapResolve请求EID的Locate信息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ITR的EID向ETR的EID发送信息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位于不同site的EID之间通信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利用ARP表项更新事件触发ETR的注册过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ETR向MS注册的示意图;
图8、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服务器迁移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利用QoS策略触发ETR的注册过程示意图;
图12为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一的LISP网络边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二的LISP网络边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对地址不变的虚拟主机迁移无法迅速实现路由发布切换的实际情况,在现有数据中心网络部署的情况下,使用ARP报文触发同步的方式实现虚拟主机迁移后的迅速路由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LISP网络架构,其中site之间在二层互连,但采用VRRP隔离。当虚拟主机(本发明实施例中也称为EID或server)从源site迁移到目的site时,在迁移完成后虚拟主机会主动发布ARP报文。利用该特性,本发明实施例中,特定网段内的ARP报文将触发ETR注册操作。在ETR注册过程中,将发布主机路由更新MS的MAP记录,并可进一步更新LISP系统中ITR等设备上的cache记录。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现由ARP报文触发ETR注册主机路由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描述了利用ARP表项更新事件触发ETR的注册过程。
在二层互通的站点通常配置相同的网段,如,对于图5所示的网络架构,由于DC1和DC2在2层互连,因此配置为同一个网段。另外,ETR上用于连接虚拟主机的接口通常预先已经指定,即对于ETR来说,用来连接虚拟主机的接口是已知的。
本实施例中,在允许二层互连的站点之间进行虚拟主机迁移的情况下,可在各站点的ETR/ITR上配置ACL(AccessControlList,访问控制列表),该ACL用于识别报文是否为指定网段的报文,该指定网段即为该在2层互连的站点所在的同一网段。当然,还可以使用其它方式来识别指定的网段,如采用匹配IPprefix的方式。
一个站点(源站点)中的虚拟主机迁移到另一个站点(目的站点)后,该虚拟主机的IP地址并不改变,该虚拟主机会发送ARP报文(免费ARP报文或反向ARP报文),这种情况下,由于该虚拟主机的IP地址可能未存在于目的站点的ETR的ARP表中(即ARP表中不存在该IP地址对应的表项),因此,目的站点的ETR会根据接收到的ARP报文添加新的ARP表项。也可能已存在于该站点的ETR的ARP表中(即ARP表中已存在该IP地址对应的表项),因此,该站点的ETR会根据接收到的ARP报文更新该IP地址所对应的表项中的接口。无论是新增ARP表项,还是更新ARP表项,都会触发ARP表项更新事件。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ARP表项更新事件来触发路由切换。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利用ARP表项更新事件触发路由切换过程的示意图。该流程可包括:
步骤601,ETR上的ARP表项更新事件被触发后,该ETR判断更新或新增的ARP表项对应的设备接口是否是连接虚拟主机的接口,若是,则转入步骤602,否则结束本流程;
步骤602,该ETR根据预先配置的ACL或IPprefix判断该更新或新增的ARP表项对应的设备IP地址是否在指定的网段范围内,如该ETR接收到的触发本次ARP表项更新事件的ARP报文的源IP地址是否在指定的网段范围内,若是,则转入步骤603,否则结束本流程。
其中,所述指定网段范围如前所述,即源站点或目的站点所在的网段。对于本流程,可设置为该ETR/ITR所在站点的网段。
步骤603,该ETR向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其中携带该ETR的IP地址和该虚拟主机的EID,以使MS得到该ETR的IP地址与该迁移过来的虚拟主机的EID之间的映射关系。
具体实施时,MS中记录有该虚拟主机的EID与源ETR之间的映射关系,在MS接收到目的ETR发送的路由注册请求后,可根据其中携带的虚拟主机的EID查找到该虚拟主机的EID与源ETR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该映射关系修改为该虚拟主机的EID与目的ETR之间的映射关系EID-to-RLOC。
进一步的,MS可将更新后的EID-to-RLOC映射关系发送给MR,以更新其中记录的相应的映射关系。还可以将更新后的映射关系发送给各站点的ITR,以使相应ITR更新各自cache中的相应的EID-to-RLOC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可靠性,MS在注册成功后还可返回注册成功的响应消息。如果ETR在发送路由注册请求后,未在设定长时间内接收到注册成功响应消息,则再次发送路由注册请求,以此类推,直到注册成功或者直到达到最大重试次数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601的判断和步骤602的判断没有严格的时序要求,即,也可以先执行源IP地址的判断,再执行接口的判断。
下面结合图7至图10,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实现过程。
如图7所示,位于DC1的IP地址为11.1.1.2的服务器(以下简称服务器11.1.1.2)所在的ETR(IP地址为120.3.1.1)向MS注册,MS上得到EID-to-RLOC的映射关系记录:11.1.1.2—120.3.1.1,即服务器11.1.1.2对应的ETR为120.3.1.1。
如图8所示,当IP地址为12.1.1.1的客户端(以下简称客户端12.1.1.1)需要访问服务器11.1.1.2时,客户端12.1.1.1所在的ITR(IP地址为120.1.1.1,以下简称ITR120.1.1.1)向MS发送Map-Request消息;MS根据自己的EID--RLOC记录将Map-Request消息转发给相应的ETR(此处为ETR120.3.1.1),ETR回应Map-Reply消息给ITR120.1.1.1。
如图9所示,ITR120.1.1.1将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数据包(12.1.1.1--11.1.1.2)外层加一层ITR到ETR的IP包头封装(120.1.1.1--120.3.1.1),在公网中对目的IP地址120.3.1.1作路由转发。报文到达DC1的ETR120.3.1.1时,该ETR剥离外层IP(120.1.1.1--120.3.1.1),根据内层目的IP地址11.1.1.2寻址,通过服务器网关ETR的ARP记录发往对应接口上的服务器。
如图10所示,服务器11.1.1.2从DC1迁移到DC2后,立即发出ARP报文。DC2中的ETR(即120.2.1.1)接收到该ARP报文后根据该报文在ARP表中新增加服务器11.1.1.2的ARP表项,所增加的ARP表项可如表1所示:
表1
ARP表项变化将触发ETR注册进程:ETR120.2.1.1若判断该新增的ARP表项中的出接口是连接服务器的接口(如表1中的G1/0/1),且IP地址在对应的ACL范围内,则ETR120.2.1.1向MS发起注册,MS上得到新的EID-to-RLOC记录:11.1.1.2—ETR120.2.1.1。其中,ETR120.2.1.1上预先配置ACL,该ACL所指定的IP地址范围为DC1中的服务器11.1.1.2所在的网段,或者还可包括与DC2在2层互连的其它DC的服务器所在的网段。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ETR在根据接收到的ARP报文新增或变更ARP表项后,在判断出发送ARP报文的接口为连接虚拟主机的接口,以及ARP报文的源IP地址为指定网段的IP地址时,通过发起注册触发EID-to-RLOC映射关系的更新。而虚拟主机的迁移通常会触发ARP表项更新,这样,通过实施例一可以针对虚拟主机迁移的场景,实现路由的及时切换和更新,进而减少了由于主机迁移而未能及时进行路由切换所导致的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影响。
另外,ETR通过ARP表项更新事件以及根据更新后的ARP表项判断是否满足发起EID-to-RLOC映射关系的更新的注册流程,可以省去对ARP报文的解析过程,提高了处理效率。当然,ETR也可以在接收到ARP报文后通过解析该报文获得接口信息和源IP地址信息,然后判断是否满足发起注册的条件(具体判断方法同前所述),也能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描述了利用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策略触发ETR的注册过程。
本实施例在ETR上配置ACL,具体配置方法同实施例一。另外,还要在该ETR连接虚拟服务器的接口下发QoS策略,以使该接口在接收到ARP报文时,依据该ACL的定义判断该ARP报文的IP地址是否在指定网段范围内,如果是,则该ETR向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因为此方式只对ARP报文进行分析,可以大大减少比较分析报文头的工作。
参见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利用QoS策略触发ETR的注册过程。该流程可包括:
步骤1101,当site中的虚拟服务器迁移到另一个site中后(该虚拟服务器的IP地址并不改变),该虚拟服务器会发送ARP报文,以通知目的site中的ETR添加或更新ARP表项。
步骤1102,ETR与虚拟主机连接的接口接收到报文后,判断该报文是否是ARP报文后,若是,则转入步骤1103;否则结束本流程。
步骤1103,该ETR根据预先配置的ACL判断该ARP报文的源IP地址是否在该ACL指定的网段范围内,若是,则转入步骤1104,否则结束本流程。进一步的,该ETR在ARP表中添加新的ARP表项。
步骤1104,该ETR向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其中携带该ARP表项的IP地址,以使MS得到该ETR与该迁移过来的服务器的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同实施例一的相应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可靠性,MS在注册成功后还可返回注册成功的响应消息。如果ETR在发送路由注册请求后,未在设定长时间内接收到注册成功响应消息,则再次发送路由注册请求,以此类推,直到注册成功或者直到达到最大重试次数为止。
仍以图7所示网络架构为例,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客户端访问位于DC1中的服务器11.1.1.2的过程,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应流程相同;在完成服务器迁移和EID-to-RLOC映射关系更新之后,客户端通过新的ETR访问服务器的流程与实施例一中的相应流程相同。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以有效处理移动终端或虚拟机迁移的主机路由发布场景中,适应当前数据中心虚拟机迁移的需求,解决虚拟机迁移后快速路由迁移的问题,减少对业务的影响。本发明的实施例适应虚拟机迁移后IP地址等网络ID不变的特性,避免业务会话重建,保证迁移后的业务不中断。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虚拟机迁移完成后可迅速更新网络路由,减少流量中断恢复的时间,保证迁移后业务流量的最短路径,避免占用不必要的网络带宽。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应用于上述流程的网关设备。
参见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ISP网络边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LISP网络边界设备可以是ETR设备(在ETR、ITR继承在一起时,也可称为ETR/ITR),可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一,该设备可包括:
事件监测模块1201,用于监测ARP表项更新事件;
判断模块1202,用于在事件监测模块1201监测到ARP表项更新事件触发时,判断更新的ARP表项中的设备接口是否是连接主机设备的接口,且该ARP表项中的设备IP地址是否在指定网段内,所述指定网段为与该边界设备所在站点在二层互连的站点所在的网段;
注册请求模块1203,用于在判断模块1202判断为是时,向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以请求将所述主机设备对应的边界设备更新为发送该注册请求的边界设备。
进一步的,注册请求模块1203还用于,若未在设定长时间内接收到所述MS返回的注册成功响应,则重新向所述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
参见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ISP网络边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是ETR(或ETR/ITR),可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二,该设备可包括:接口模块1301、注册请求模块1302,其中,在该设备上的与主机设备连接的接口模块(该接口模块可以为多个)上配置有用于处理接收到的ARP报文的策略,该接口模块包括:接收单元10、识别单元20和判断单元30;其中:
接收单元10,用于接收报文;
识别单元20,用于识别接收单元10接收到的报文是否是ARP报文,若是,则指示判断模块进行处理;
判断单元30,用于判断所述ARP报文的源IP地址是否在指定网段内,所述指定网段为与该边界设备所在站点在二层互连的站点所在的网段;若判断为是,则指示注册请求模块1302发起路由注册请求;
注册请求模块1302,用于在判断单元30判断为是时,向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以请求将所述主机设备对应的边界设备更新为发送该注册请求的边界设备。
进一步的,注册请求模块1302还用于,若未在设定长时间内接收到所述MS返回的注册成功响应,则重新向所述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适应虚拟机迁移后IP地址等网络ID不变的特性,避免业务会话重建,保证迁移后的业务不中断。虚拟机迁移完成后迅速更新网络路由,减少流量中断恢复的时间。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可保证迁移后业务流量的最短路径,避免占用不必要的网络带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名址分离网络协议LISP网络中的路由更新方法,所述LISP网络中包括映射服务器MS,各站点的边界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边界设备上的ARP表项更新事件触发时,所述边界设备判断更新的ARP表项中对应的设备接口是否是连接主机设备的接口,且该ARP表项中的设备IP地址是否在指定网段内,所述指定网段为与该边界设备所在站点在二层互连的站点所在的网段;
若判断为是,则所述边界设备向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以请求将所述主机设备对应的边界设备更新为发送该注册请求的边界设备;
其中,ARP表项更新事件包括:新增ARP表项或更新ARP表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MS根据所述注册请求更新主机设备与边界设备的映射关系后,将更新后的映射关系发送给各站点的边界设备;
接收到该映射关系信息的边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映射关系信息,更新各自缓存中的相应的主机设备和边界设备的映射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边界设备未在设定长时间内接收到所述MS返回的注册成功响应,则重新向所述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
4.一种LISP网络边界设备,所述LISP网络中包括MS,其特征在于,该边界设备包括:
事件监测模块,用于监测ARP表项更新事件;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事件监测模块监测到ARP表项更新事件触发时,判断更新的ARP表项对应的设备接口是否是连接主机设备的接口,且该ARP表项对应的设备IP地址是否在指定网段内,所述指定网段为与该边界设备所在站点在二层互连的站点所在的网段;
注册请求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判断为是时,向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以请求将所述主机设备对应的边界设备更新为发送该注册请求的边界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册请求模块还用于,若未在设定长时间内接收到所述MS返回的注册成功响应,则重新向所述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
6.一种名址分离网络协议LISP网络中的路由切换方法,所述LISP网络中包括MS,各站点的边界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界设备上的与主机设备连接的接口上配置有用于处理接收到的ARP报文的策略;
当所述边界设备上的与主机设备连接的接口接收到ARP报文后,根据所述策略判断所述ARP报文的源IP地址是否在指定网段内,所述指定网段为与该边界设备所在站点在二层互连的站点所在的网段;
若判断为是,则所述边界设备向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以请求将所述主机设备对应的边界设备更新为发送该注册请求的边界设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MS根据所述注册请求更新主机设备与边界设备的映射关系后,将更新后的映射关系发送给各站点的边界设备;
接收到该映射关系信息的边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映射关系信息,更新各自缓存中的相应的主机设备和边界设备的映射关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边界设备未在设定长时间内接收到所述MS返回的注册成功响应,则重新向所述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
9.一种LISP网络边界设备,所述LISP网络中包括映射服务器MS,其特征在于,所述LISP网络边界设备包括:接口模块和注册请求模块,其中,在该边界设备上的与主机设备连接的接口模块上配置有用于处理接收到的ARP报文的策略,该接口模块包括:接收单元、识别单元和判断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报文;
所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接收到的报文是否是ARP报文,若是,则指示判断模块进行处理;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ARP报文的源IP地址是否在指定网段内,所述指定网段为与该边界设备所在站点在二层互连的站点所在的网段;若判断为是,则指示所述注册请求模块发起路由注册请求;
所述注册请求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向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以请求将所述主机设备对应的边界设备更新为发送该注册请求的边界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边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册请求模块还用于,若未在设定长时间内接收到所述MS返回的注册成功响应,则重新向所述MS发起路由注册请求。
CN201110342067.XA 2011-10-31 2011-10-31 一种lisp网络中的路由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24476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2067.XA CN102447618B (zh) 2011-10-31 2011-10-31 一种lisp网络中的路由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2067.XA CN102447618B (zh) 2011-10-31 2011-10-31 一种lisp网络中的路由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7618A CN102447618A (zh) 2012-05-09
CN102447618B true CN102447618B (zh) 2016-06-08

Family

ID=46009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2067.XA Active CN102447618B (zh) 2011-10-31 2011-10-31 一种lisp网络中的路由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476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6023A1 (zh) 2012-12-06 2014-06-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服务区通信的方法、装置和数据中心网络
CN104219142B (zh) * 2013-05-30 2017-06-1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访问跨idc迁移的虚拟机的方法、系统与dcbr
CN104468171A (zh) * 2013-09-25 2015-03-25 和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机的拓朴架构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05591998B (zh) * 2014-10-21 2019-01-0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抑制周期性注册通信端点标识eid的方法和设备
CN105592000B (zh) * 2014-10-21 2018-10-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位置和标识分离协议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05991440B (zh) * 2015-02-12 2019-03-1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防止虚拟机vm迁移引起的流量中断的方法和设备
CN104780110B (zh) * 2015-03-20 2018-04-1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迁移时的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683236B (zh) * 2015-03-27 2018-11-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位置和标识分离协议网络中的路由信息学习方法和装置
CN104780102B (zh) * 2015-04-07 2017-12-1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lisp网络中的虚拟机迁移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935519B (zh) * 2015-04-16 2018-05-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位置和标识分离协议网络中的虚拟机迁入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4935573B (zh) * 2015-04-24 2019-06-0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机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4780109B (zh) * 2015-04-27 2019-03-1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机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6302171B (zh) * 2015-05-13 2019-09-1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迁入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4901835B (zh) * 2015-05-22 2018-06-1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位置和标识分离协议网络中的映射服务器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5591799B (zh) * 2015-07-28 2018-12-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s服务器的快速恢复方法和设备
CN105591935B (zh) * 2015-08-26 2019-04-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机迁移后eid-rloc映射关系的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05591921B (zh) * 2015-09-28 2019-01-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主机迁移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91811B (zh) * 2015-10-23 2019-08-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isp中映射服务器重启恢复方法及装置
WO2018058324A1 (zh) * 2016-09-27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6604333B (zh) * 2016-11-30 2019-11-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lisp的终端快速移动切换方法
US11165702B1 (en) * 2020-05-01 2021-11-02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munication of policy changes in LISP-based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709A (zh) * 2007-09-26 2008-02-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端口地址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34741A (zh) * 2010-04-23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家庭网关桥端口下设备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709A (zh) * 2007-09-26 2008-02-2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地址解析协议表中端口地址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34741A (zh) * 2010-04-23 2010-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家庭网关桥端口下设备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7618A (zh)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7618B (zh) 一种lisp网络中的路由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AU201632552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in a distributed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packet core system
US10397045B2 (en) Method for migrating service of data center,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0237177B2 (en) Transfer device and transfer system
CN104506408B (zh) 基于sdn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894223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tunnels between nod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416787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L2VPN between autonomous systems
US10454880B2 (en) IP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WO201703624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TW201212603A (en) Enabling IPV6 mobility with NAT64
CN103548376A (zh) 通过openflow数据平面在云计算机中实现epc
US20090016360A1 (en) Storage media storing a network relay control program,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20520612A (ja) パケット伝送方法、エッジデバイス及び機械可読記憶媒体
JP5427952B2 (ja) ネットワーク間ローミングの実現方法、システム
KR20060122538A (ko) Sctp 기반의 핸드오버 기능을 구비한 단말장치 및핸드오버 방법
US20150236954A1 (en) Mobile Node Mapping Information Update Triggering Method, MS and MN
CN103957161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其装置
US1101241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network traffic steering towards a service device
CN102088448B (zh) Ip报文的发送方法及边界隧道路由器
EP396538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service function processing
US20070002822A1 (en) Multi homing transport protocol on a multi-processor arrangement
CN113068223B (zh) 基于切片信息的本地分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718739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5801675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JP3620719B2 (ja) データ交換装置におけるルーティング処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