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4466B - 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4466B
CN102444466B CN201110192107.7A CN201110192107A CN102444466B CN 102444466 B CN102444466 B CN 102444466B CN 201110192107 A CN201110192107 A CN 201110192107A CN 102444466 B CN102444466 B CN 1024444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entered passageway
compressor
motor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921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4466A (zh
Inventor
孙晋郁
梁在椿
张元硕
车贞和
孔镇国
禹秀亨
金荣男
金镇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2444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4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4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4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3/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 F02B33/32Engines with pumps other than of reciprocating-piston type
    • F02B33/34Engines with pumps other than of reciprocating-piston type with rotary pumps
    • F02B33/40Engines with pumps other than of reciprocating-piston type with rotary pumps of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02B39/02Drives of pumps; Varying pump drive gear ratio
    • F02B39/04Mechanical drives; Variable-gear-ratio drives
    • F02B39/06Mechanical drives; Variable-gear-ratio drives the engine torque being divided by a differential gear for driving a pump and the engine out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3/00Controlling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being supercharg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一种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可以包括:发动机,其具有进气歧管、排气歧管和多个气缸;进气通道,其连接到进气歧管;排气通道,其连接到排气歧管;涡轮增压器,其具有安装在排气歧管或排气通道处并通过废气而旋转的涡轮机以及安装在进气通道处并连接到涡轮机从而与涡轮机一起旋转并且压缩进气通道中空气的第一压缩机;旁路通道,其在进气通道的第一点处分叉出来,并且在第一点的下游的进气通道的第二点处接合进气通道;第二压缩机,其安装在旁路通道处,并且压缩穿过旁路通道的空气;以及驱动装置,其产生用于运行第二压缩机的动力,并且经过动力传输设备选择性地供应动力到第二压缩机。

Description

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0年9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0-0095557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除增压滞后(turbo lag)的系统。更特别而言,本发明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通过增大在增压滞后区域之内供应到发动机的空气量而提高了加速性能。
背景技术
通常而言,发动机必须吸入与废气量同样多的空气混合物,但其实际上只能够吸入废气量的80%。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量与气流量成比例,并且可以增多阀的数量或者可以扩大阀的直径,以便加大进气量。此外,可以通过涡轮增压器强制吹入空气,以便加大进气量。
通常而言,涡轮增压系统通过利用连接到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的涡轮增压器而加大了输入到进气歧管的进气量。更具体而言,在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通过已穿过排气歧管的废气而被强制旋转的情况下,连接到涡轮机的压缩机旋转并且将空气强制地吹入到进气歧管内。根据涡轮增压系统,高温高压的废气穿过涡轮机,并且其温度和压力降低。因此,废气的能力被传递到涡轮机,并且涡轮机旋转。
在将这样的涡轮增压系统应用到车辆的情况下,必然会发生增压滞后。增压滞后意指在加速时在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速度达到目标速度的期间,不能实现目标加速性能。增压滞后主要发生在车辆低速行驶时。特别而言,在涡轮增压器应用到具有小排量的小发动机的情况下,会提高燃料经济性,但是在低速区域增压滞后会很严重。因此,很难将涡轮增压器应用到具有小排量的小发动机。
在美国专利No.7,028,677中公开了通过使推进器(其通过皮带连接到驱动源)旋转而加大供气,并且张紧器安装在皮带处用于平稳地传输动力。然而,由于发动机的曲轴用作根据公开US 7,028,677的驱动源,所以如果发动机速度低就不可能防止增压滞后的发生。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曲轴和推进器之间设置速度增大装置。在此情况下,如果发动机速度高,则皮带的动力传输性能和耐用性会变差。此外,发动机的动力会多于可能用到的所需动力,并且燃料经济性会变差。
在日本专利特开公开No.H2-119623中公开了串联设置的涡轮增压器和机械增压器,并且机械增压器用作扩大器(expander),在发动机速度高的状态下,在涡轮增压器的排放压力高于机械增压器的排放压力的情况下,该扩大器用于恢复动力。然而,由于根据日本专利特开公开No.H2-119623的涡轮增压器和机械增压器串联设置,所以在机械增压器不运行的情况下,空气流动会受阻。此外,如果发动机速度高,则皮带的动力传输性能和耐用性会变差。此外,发动机的动力会多于可能用到的所需动力,并且空气会过度供应。因此燃料经济性会变差。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有利于减少动力损失并提高加速性能,这是因为与涡轮增压器平行地设置了附加压缩机,并且该附加压缩机仅在增压滞后区域之内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可以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进气歧管、排气歧管和多个气缸,所述进气歧管用于将空气供应到所述多个气缸,所述排气歧管用于排放在所述多个气缸中产生的废气;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连接到所述进气歧管,从而将新鲜空气供应到所述进气歧管;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连接到所述排气歧管,从而排放在所述排气歧管中聚集的废气;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具有涡轮机和第一压缩机,所述涡轮机安装在所述排气歧管或所述排气通道处,并且通过废气而旋转,所述第一压缩机安装在所述进气通道处,并且连接到所述涡轮机从而与所述涡轮机一起旋转,并且压缩所述进气通道中的空气;旁路通道,所述旁路通道在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点处分叉出来,并且在所述第一点的下游的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二点处接合所述进气通道;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安装在所述旁路通道处,并且压缩穿过所述旁路通道的空气;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产生用于运行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动力,并且经过动力传输设备选择性地供应动力到所述第二压缩机。
所述动力传输设备可以包括多个皮带轮以及多个皮带和多个轴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多个皮带和多个轴中的至少一个将每一个皮带轮连接到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驱动装置或其它皮带轮。
所述第二压缩机可以在预定的增压滞后区域运行。
控制阀可以通过所述进气通道的气压和所述旁路通道在其安装部分附近的气压之间的差而自动地打开或关闭。
所述皮带可以是平带。
用于冷却空气的冷却装置可以安装在所述涡轮增压器的下游的所述进气通道处。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可以设置在所述涡轮增压器的上游的所述进气通道处。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所述驱动装置可以包括:曲轴皮带轮,所述曲轴皮带轮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处,并且与所述曲轴一起旋转;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主动皮带连接到所述曲轴皮带轮;以及离合器,所述离合器选择性地将所述动力传输设备连接到所述主动皮带轮,从而选择性地传递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所述驱动装置可以是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连接到所述动力传输设备并且选择性地产生供应到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所述第一点可以设置在所述涡轮增压器的上游的所述进气通道处,并且所述第二带可以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的涡轮增压器以及所述冷却装置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所述驱动装置可以包括:曲轴皮带轮,所述曲轴皮带轮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处,并且与所述曲轴一起旋转;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主动皮带连接到所述曲轴皮带轮;以及离合器,所述离合器选择性地将所述动力传输设备连接到所述主动皮带轮,从而选择性地传递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所述驱动装置可以是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连接到所述动力传输设备并且选择性地产生供应到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可以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处的所述涡轮增压器以及所述冷却装置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所述驱动装置可以包括:曲轴皮带轮,所述曲轴皮带轮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处,并且与所述曲轴一起旋转;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主动皮带连接到所述曲轴皮带轮;以及离合器,所述离合器选择性地将所述动力传输设备连接到所述主动皮带轮,从而选择性地传递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所述驱动装置可以是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连接到所述动力传输设备并且选择性地产生供应到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可以设置在所述冷却装置的下游的所述进气通道处。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所述驱动装置可以包括:曲轴皮带轮,所述曲轴皮带轮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处,并且与所述曲轴一起旋转;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主动皮带连接到所述曲轴皮带轮;以及离合器,所述离合器选择性地将所述动力传输设备连接到所述主动皮带轮,从而选择性地传递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所述驱动装置可以是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连接到所述动力传输设备并且选择性地产生供应到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动力。
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中使用的动力传输设备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中使用的动力传输设备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4为显示控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的控制部分的方框图。
图5为显示增压滞后区域的图表,根据本发明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可以在该区域运行。
图6为显示图1所示的示例性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运行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显示图7所示的示例性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运行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排除增压滞后的另一个示例性系统的示意图。
图10为显示图9所示的示例性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运行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排除增压滞后的另一个示例性系统的示意图。
图12为显示图11所示的示例性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运行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排除增压滞后的另一个示例性系统的示意图。
图14为显示图13所示的示例性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运行的示意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排除增压滞后的另一个示例性系统的示意图。
图16为显示图15所示的示例性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运行的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排除增压滞后的另一个示例性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加大了在增压滞后区域之内供应到发动机1的空气量。在此,增压滞后区域意指发生增压滞后的区域,并且如图5所示,该增压滞后区域根据发动机速度和发动机载荷预先确定。通常而言,增压滞后主要发生在车辆在低速区域加速时。
发动机1使空气和燃料燃烧从而产生动力,并且燃烧后的空气和燃料(即,废气)被排放到车辆外部。出于这一目的,发动机1包括进气歧管14、排气歧管16以及多个气缸10a、10b、10c和10d。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包括进气通道30、排气通道80以及旁路通道40,进气通道30用于将空气供应到发动机1,排气通道80用于将在发动机1中聚集的废气排放到车辆外部,旁路通道40在进气通道30的第一点处分叉出来,并且在该第一点的下游的进气通道30的第二点处接合进气通道30。
活塞分别设置在多个气缸10a、10b、10c和10d中,燃烧室在活塞的上端部和气缸之间形成。此外,在每一个气缸10a、10b、10c和10d之上形成进气口11a、11b、11c和11d以及排气口12a、12b、12c和12d,进气口11a、11b、11c和11d通过进阀而打开或关闭,并且将空气和/或燃料供应到燃烧室,排气口12a、12b、12c和12d通过排阀打开或关闭,并且将在燃烧室中聚集的废气排放到燃烧室外部。此外,火花塞、喷射器等安装在每一个气缸10a、10b、10c和10d之上。活塞通过连杆连接到曲轴18,并且通过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燃烧力而使曲轴18旋转。
进气歧管14连接到进气口11a、11b、11c和11d,从而供应空气和/或燃料到燃烧室,并且排气歧管16连接到排气口12a、12b、12c和12d,从而聚集在燃烧室中产生的废气。
进气通道30意指外部空气流动到发动机1的进气歧管14所经过的所有通道。空气滤清器32安装在进气通道30的上游,并且移除包含在外部空气中的杂质。此外,冷却装置36安装在进气通道30处并且使空气冷却。由于空气的密度降低,所以更多空气能够被供应到进气歧管14。此外,通过加速器踏板而运行的节流阀34安装在进气通道30处,并且控制进气量。
排气通道80意指在排气歧管16中聚集的废气流动到车辆外部所经过的所有通道。消声器82安装在排气通道80处,并且减小废气的噪声。必要时,催化装置可以安装在排气通道80处,并且移除包含在废气中的有害物质。
如上所述,旁路通道40从进气通道30分叉出来,并且再次接合到进气通道30。控制阀42安装在进气通道30和旁路通道40的分叉出来点(第一点)或者进气通道30和旁路通道40的结合点(第二点)处。空气阀42控制穿过空气滤清器32的空气,使其仅经过进气通道30或者在穿过旁路通道40之后经过进气通道30而流动到进气歧管14。也即,控制阀42选择性地将旁路通道40连通到进气通道30。这样的控制阀42可以通过在第一点或第二点处的进气通道30的气压和旁路通道40的气压之间的差而自动地运行,或者可以通过控制部分120的电信号而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包括涡轮增压器20。涡轮增压器20通过利用废弃的排放热量而加大供应到发动机1的空气量。这样的涡轮增压器20包括涡轮机22和第一压缩机24,涡轮机22安装在排气歧管16或排气通道80处,并且通过废气而旋转,第一压缩机24安装在进气通道30,并通过第一轴26固定到涡轮机22,从而与涡轮机22一起旋转。如果涡轮机22通过废气而旋转,则第一压缩机24也旋转并压缩空气。从而加大了供应到发动机1的空气量。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进一步包括驱动装置50、动力传输设备60以及第二压缩机75。
驱动装置50产生用于使第二压缩机75运行的动力。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驱动装置50包括曲轴皮带轮52、主动皮带轮56、主动皮带54以及离合器58。
曲轴皮带轮52固定地安装到曲轴18,并且与曲轴18一起旋转。
主动皮带轮56通过主动皮带54连接到曲轴皮带轮52,并且与曲轴皮带轮52一起旋转。
离合器58选择性地将主动皮带轮56的动力传递到动力传输设备60。也即,如果离合器58运行,则主动皮带轮56的动力被传递到动力传输设备60,并且如果离合器58不运行,则主动皮带轮56的动力并不传递到动力传输设备。诸如电离合器和液压离合器的各种离合器可以用作离合器58。离合器58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公知的,因此将不再赘述。
动力传输设备60将由驱动装置50产生的动力传递到第二压缩机75,并且包括多个轴62、66与71、多个皮带轮61、63、67与69以及多个皮带64与68。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了动力传输设备60的某些实例,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制于此。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皮带轮61通过离合器58选择性地连接到主动皮带轮56。此外,第一皮带轮61固定到第二轴62。
第二皮带轮63固定到第二轴62,并且与第一皮带轮61以相同速度一起旋转。
第三皮带轮65通过第一皮带64连接到第二皮带轮63。第三皮带轮65固定到第三轴66。
第四皮带轮67固定到第三轴66,并且与第三皮带轮65以相同速度一起旋转。
第五皮带轮69通过第二皮带68连接到第四皮带轮67。第五皮带轮69固定到第四轴。
同时,由于曲轴18的旋转速度在增压滞后区域降低,所以动力传输设备60应当增大速度以加大供气。出于这一目的,通过皮带而彼此连接到皮带轮具有不同直径。例如,曲轴皮带轮52的直径大于主动皮带轮56的直径,第二皮带轮63的直径大于第三皮带轮65的直径,并且第四皮带轮67的直径大于第五皮带轮69的直径。
此外,由于动力传输设备60加快了皮带轮的旋转速度,所以连接皮带轮的皮带能够传递高速动力。如果使用带齿皮带,则噪声大,且不能传递高速动力。如果使用V形皮带,则其厚度应当更大,且不能传递高速动力。因此,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中采用薄的平带,从而增大了高速动力的传输效率。
第二压缩机75安装在旁路通道40处,并且固定到第四轴71。第二压缩机75通过从动力传输设备60传递的动力而旋转,并且压缩空气,从而加大供应到进气歧管14的供气。
图4为显示控制部分的方框图,该控制部分控制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进一步包括节流阀打开传感器100、发动机速度传感器110以及控制部分120。
节流阀打开传感器100检测通过加速器踏板运行的节流阀34的打开,并且将与其对应的信号传递到控制部分120。在此,节流阀34的打开对应于发动机载荷。
发动机速度传感器110通过曲轴18的相变来检测曲轴18的旋转速度,并且将与其对应的信号传递到控制部分120。
控制部分120连接到节流阀打开传感器100和发动机速度传感器110,接收对应于节流阀34的打开以及发动机速度的信号,并且在此基础上确定发动机的驱动条件是否为增压滞后区域。如果发动机的驱动条件为增压滞后区域,则控制部分120控制离合器58、电动机50′或控制阀42。在本说明书中示例的是,控制阀42通过压力差而自动地打开或关闭,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制于此。也即,当控制部分120控制离合器58或电动机50′时,控制部分120还可以使控制阀42运行。
下面,将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的运行。在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中,第一点和第二点位于涡轮增压器20(第一压缩机24)的上游的进气通道30处。此外,控制阀42设置在第二点处。
如图1所示,当发动机1在正常状态下运行(即,在并非增压滞后区域的区域运行)时,控制部分120控制离合器58,从而使动力传输设备60从驱动装置50断开。此外,控制部分120对控制阀42进行控制,从而阻断旁路通道40。在此情况下,由于旁路通道40被阻断,所以穿过空气滤清器32的空气通过第一压缩机24而受压,并且经过进气通道30而被供应到进气歧管14。
如图6所示,当发动机在增压滞后区域运行时,控制部分120控制离合器58以将动力传输设备60连接到驱动装置50,并且控制部分120对控制阀42进行控制以连通旁路通道40与进气通道30。在此情况下,穿过空气滤清器32的空气穿过旁路通道40,并且通过第二压缩机75而初次受压。此外,该空气在第二点的下游穿过进气通道30,并且通过第一压缩机24而再次受压。之后,受压空气经过进气通道30而被供应到进气通道14。从而加大了在增压滞后区域供应到进气歧管14的空气量。
下面,将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在本说明书中,同样的组成元素由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7和8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的示意图。根据所示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相似于上述系统,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装置50′和控制阀42的位置。在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中,电动机用作驱动装置50′,并且控制阀42设置在第一点处。
如图7所示,当发动机1在正常状态下运行(即,在并非增压滞后区域的区域运行)时,控制部分120防止将电供应到电动机50′,并且对控制阀42进行控制以阻断旁路通道40。在此情况下,由于旁路通道40被阻断,所以穿过空气滤清器32的空气通过第一压缩机24而受压,并且经过进气通道30而被供应到进气歧管14。
如图8所示,当发动机在增压滞后区域运行时,控制部分120将电供应到电动机50′,并且对控制阀42进行控制以连通旁路通道40与进气通道30。在此情况下,穿过空气滤清器32的空气穿过旁路通道40,并且通过第二压缩机75而初次受压。此外,该空气在第二点的下游穿过进气通道30,并且通过第一压缩机24而再次受压。之后,受压空气经过进气通道30而被供应到进气通道14。从而加大了在增压滞后区域供应到进气歧管14的空气量。
图9和10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的所示的该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相似于图7和图8所示的系统,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点和控制阀42的位置。在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中,电动机用作驱动装置50′,并且第二点设置在涡轮增压器20(第一压缩机24)的下游的进气通道30处,并且控制阀42设置在第二点处。
如图9所示,当发动机1在正常状态下运行(即,在并非增压滞后区域的区域运行)时,控制部分120防止将电供应到电动机50′,并且对控制阀42进行控制以阻断旁路通道40。在此情况下,由于旁路通道40被阻断,所以穿过空气滤清器32的空气通过第一压缩机24而受压,并且经过进气通道30而被供应到进气歧管14。
如图10所示,当发动机1在增压滞后区域运行时,控制部分120将电供应到电动机50′。此时,由于第二压缩机75的旋转速度比第一压缩机24的旋转速度更快,所以在第二点处旁路通道40的气压高于进气通道30的气压。因此,控制阀42在第二点处阻断进气通道30。在此情况下,穿过空气滤清器32的空气穿过旁路通道40,并且通过第二压缩机75而初次受压。此外,该空气在第二点的下游穿过进气通道30,并且被供应到进气歧管14。
图11和12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的示意图。根据所示该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相似于图7和图8所示的系统,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点的位置。在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中,电动机用作驱动装置50′,控制阀42设置在第一点处,并且第一和第二点设置在进气通道30处的涡轮增压器20和冷却装置36之间。特别而言,第一和第二点以及冷却装置36设置为接近于进气歧管14,从而可以缩短升压时间,并且可以使第二压缩机45的容量最小化。
如图11所示,当发动机1在正常状态下运行时,控制部分120防止将电供应到电动机50′,并且对控制阀42进行控制以阻断旁路通道40。在此情况下,由于旁路通道40被阻断,所以穿过空气滤清器32的空气通过第一压缩机24而受压,并且经过进气通道30而被供应到进气歧管14。
如图12所示,当发动机在增压滞后区域运行时,控制部分120将电供应到电动机50′,并且对控制阀42进行控制以连通旁路通道40与进气通道30。在此情况下,穿过空气滤清器32的空气通过第一压缩机24而初次受压,并且穿过旁路通道40。此时,穿过旁路通道40的空气通过第二压缩机75而再次受压。之后,受压空气经过进气通道30而被供应到进气通道14。
图13和14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的示意图。根据所示该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相似于图11和图12所示的系统,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装置50。在所述系统中,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50通过利用发动机1的动力而使第二压缩机75运行。所述实施方案的运行相似于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方案的运行,因此在此将不再赘述。
图15和16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的示意图。所述系统相似于图13和图14所示的系统,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和第二点的位置。在所述系统中,第一和第二点设置在冷却装置36和进气歧管14之间。如果第二压缩机75设置为尽可能地接近进气歧管14,则能够极大地缩短升压时间。所述实施方案的运行相似于图13和图14所示的实施方案的运行,因此在此将不再赘述。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的示意图。用于排除增压滞后的所述系统与图15和图16所示的系统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装置50′。在所述系统中,电动机用作驱动装置50′。所示实施方案的运行相似于图15和图16所示的实施方案的运行,因此在此将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附加压缩机在增压滞后区域之内运行,并且可以提高加速性能。
由于如果发动机不在增压滞后区域运行时空气并不穿过附加压缩机,所以可以减少动力损失。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等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特征。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20)

1.一种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包括:
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进气歧管、排气歧管和多个气缸,所述进气歧管用于将空气供应到所述多个气缸,所述排气歧管用于排放在所述多个气缸中产生的废气;
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连接到所述进气歧管,以将新鲜空气供应到所述进气歧管;
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连接到所述排气歧管,以排放在所述排气歧管中聚集的废气;
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机和第一压缩机,所述涡轮机安装在所述排气歧管或所述排气通道处,并且通过废气而旋转,所述第一压缩机安装在所述进气通道处,并且连接到所述涡轮机以与所述涡轮机一起旋转,并且压缩所述进气通道中的空气;
旁路通道,所述旁路通道在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一点处分叉出来,并且在所述第一点的下游的所述进气通道的第二点处接合所述进气通道;
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安装在所述旁路通道处,并且压缩穿过所述旁路通道的空气;以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产生用于运行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动力,并且经过动力传输设备选择性地供应动力到所述第二压缩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动力传输设备包括多个皮带轮以及多个皮带和多个轴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多个皮带和多个轴中的至少一个将每一个皮带轮连接到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驱动装置或其它皮带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压缩机在预定的增压滞后区域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选择性地将所述旁路通道连通到所述进气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阀通过所述进气通道的气压和所述旁路通道在其安装部分附近的气压之间的差而自动地打开或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皮带是平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用于冷却空气的冷却装置安装在所述涡轮增压器的下游的所述进气通道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设置在所述涡轮增压器的上游的所述进气通道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曲轴皮带轮,所述曲轴皮带轮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处,并且与所述曲轴一起旋转;
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主动皮带连接到所述曲轴皮带轮;以及
离合器,所述离合器选择性地将所述动力传输设备连接到所述主动皮带轮,以选择性地传递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是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连接到所述动力传输设备并且选择性地产生供应到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动力。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点设置在所述涡轮增压器的上游的所述进气通道处,并且所述第二点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的涡轮增压器以及所述冷却装置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曲轴皮带轮,所述曲轴皮带轮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处,并且与所述曲轴一起旋转;
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主动皮带连接到所述曲轴皮带轮;以及
离合器,所述离合器选择性地将所述动力传输设备连接到所述主动皮带轮,以选择性地传递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是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连接到所述动力传输设备并且选择性地产生供应到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动力。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处的所述涡轮增压器以及所述冷却装置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曲轴皮带轮,所述曲轴皮带轮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处,并且与所述曲轴一起旋转;
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主动皮带连接到所述曲轴皮带轮;以及
离合器,所述离合器选择性地将所述动力传输设备连接到所述主动皮带轮,以选择性地传递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是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连接到所述动力传输设备并且选择性地产生供应到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动力。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设置在所述冷却装置的下游的所述进气通道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曲轴皮带轮,所述曲轴皮带轮安装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处,并且与所述曲轴一起旋转;
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主动皮带连接到所述曲轴皮带轮;以及
离合器,所述离合器选择性地将所述动力传输设备连接到所述主动皮带轮,以选择性地传递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是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连接到所述动力传输设备并且选择性地产生供应到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动力。
20.一种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其在预定的增压滞后区域加大供应到发动机的空气量,所述系统包括:
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用于将空气供应到发动机;
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用于将聚集在发动机中的废气排放到外部;
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排气通道之间,并且通过利用废气的能量对空气加压;
旁路通道,所述旁路通道平行于所述进气通道而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的区域;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在所述预定的增压滞后区域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旁路通道与所述进气通道;以及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在增压滞后区域运行,以对穿过所述旁路通道的空气进行加压,并且将受压空气供应到所述进气通道。
CN201110192107.7A 2010-09-30 2011-07-05 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 Active CN102444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95557 2010-09-30
KR1020100095557A KR101294050B1 (ko) 2010-09-30 2010-09-30 터보 랙 개선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4466A CN102444466A (zh) 2012-05-09
CN102444466B true CN102444466B (zh) 2015-07-29

Family

ID=45832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92107.7A Active CN102444466B (zh) 2010-09-30 2011-07-05 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79824A1 (zh)
KR (1) KR101294050B1 (zh)
CN (1) CN102444466B (zh)
DE (1) DE1020110514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14512A (ko) * 2013-03-15 2014-09-2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원심식 슈퍼 차져 및 이를 이용한 엔진의 과급시스템
EP3078828B1 (en) * 2013-11-27 2019-03-2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gine & Turbocharger, Lt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GB201321152D0 (en) * 2013-11-29 2014-01-15 Torotrak Dev Ltd Compressor arrangement for a supercharger
JP6015724B2 (ja) * 2014-09-02 2016-10-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システム
US9695740B2 (en) * 2015-07-14 2017-07-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oost control
CN107503839A (zh) * 2017-09-02 2017-12-22 马鞍山科生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涡轮增压机
CN110821644A (zh) * 2018-08-07 2020-02-21 重庆科克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二冲程对置发动机的扫气系统
KR20210014837A (ko) * 2019-07-30 2021-02-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다중 슈퍼차저 시스템의 제어밸브
CN113982745B (zh) * 2021-06-30 2022-11-15 航天时代飞鸿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航空活塞增压发动机的复合增压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5117A (en) * 1982-06-07 1985-03-19 Warner-Ishi Turbo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an engine driven positiv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JPH02119623A (ja) 1988-10-29 1990-05-07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H0512630U (ja) * 1991-07-29 1993-02-1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遠心機械式タ−ボ過給装置
DE19637055A1 (de) * 1996-09-12 1998-03-19 Bosch Gmbh Robert Ventil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und Brennkraftmaschine
US6079211A (en) * 1997-08-14 2000-06-27 Turbodyne Systems, Inc. Two-stage supercharging system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6273076B1 (en) * 1997-12-16 2001-08-14 Servojet Products International Optimized lambda and compression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s
KR20010048662A (ko) * 1999-11-29 2001-06-15 이계안 디젤 엔진의 저속 구간 출력 향상용 흡배기 장치
US6615809B1 (en) * 2000-07-27 2003-09-09 Allen L. Martin External drive supercharger
DE10061796A1 (de) * 2000-12-12 2002-07-04 Man Nutzfahrzeuge Ag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des Ansprechverhaltens von Turboladern
US6938420B2 (en) * 2002-08-20 2005-09-06 Nissan Motor Co., Ltd. Supercharg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4251248A (ja) * 2003-02-21 2004-09-09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過給装置
JP2005023909A (ja) * 2003-07-03 2005-01-27 Bando Chem Ind Ltd 自動車エンジン補機駆動用の伝動装置
JP2005061243A (ja) * 2003-08-18 2005-03-10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過給装置
JP4389739B2 (ja) * 2004-09-29 2009-12-2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過給機付き内燃機関
JP2006242029A (ja) * 2005-03-01 2006-09-14 Denso Corp 過給アシスト制御システム
EP2037098B1 (en) * 2005-11-22 2016-06-15 Volvo Lastvagnar AB Turbo compou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E102007033175A1 (de) * 2007-07-17 2009-01-22 Volkswagen Ag Brennkraftmaschine
AR071441A1 (es) 2007-11-05 2010-06-23 Ciba Holding Inc N- vinilamida glioxilada
JP2009221871A (ja) * 2008-03-13 2009-10-01 Nissan Motor Co Ltd 過給機付き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79824A1 (en) 2012-04-05
KR101294050B1 (ko) 2013-08-07
KR20120033830A (ko) 2012-04-09
DE102011051460A1 (de) 2012-04-05
CN102444466A (zh)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4466B (zh) 排除增压滞后的系统
CN203476491U (zh) 发动机系统
CN102444465B (zh) 校正涡轮迟滞的系统
CN103147847B (zh) 米勒循环发动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25725B (zh) 具有热旁路的多级涡轮增压系统
US8793995B2 (en) Systems for recovering the unused energy of exhaust ga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CN102235489B (zh) 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装置
CN102606286A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增压装置
CN103392063A (zh) 用于回收发动机排气能量的系统
CN104828091A (zh) 涡轮增压发动机扭矩补偿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16584B (zh)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N102906400A (zh) 内燃机运行方法和内燃机
CN103573429A (zh) 增压直列式可变排量发动机
CN109252942A (zh) 一种发动机电动辅助增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155289A (zh) 内燃机多级增压装置
US11168647B2 (en) Engine device
CN103485899B (zh) 用于控制内燃机的方法
CN102562334B (zh) 用于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控制系统以及燃烧控制方法
CN109578153B (zh) 发动机控制装置
CN104595011A (zh) 发动机进气系统及汽车
CN101358556A (zh) 灵活燃料脉冲充气式发动机组件
CN202001101U (zh) 内燃机多级增压装置
KR100774349B1 (ko) 유성치차를 이용한 가변속 압축 과급시스템
CN104295377A (zh) 发动机系统
CN102705071A (zh) 发动机进气辅助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