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4996A - 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 Google Patents

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4996A
CN102434996A CN2011102615740A CN201110261574A CN102434996A CN 102434996 A CN102434996 A CN 102434996A CN 2011102615740 A CN2011102615740 A CN 2011102615740A CN 201110261574 A CN201110261574 A CN 201110261574A CN 102434996 A CN102434996 A CN 102434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solution
generator
evaporimet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615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4996B (zh
Inventor
李华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2615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49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4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4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4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49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属吸收式技术领域。第一发生器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经第一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经第二冷剂液泵依次连通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器,两发生器和蒸发器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两冷凝器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Description

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余热利用与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采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技术实现余热利用的领域,为了有效地利用低温余热资源,需要采用比单级流程更高的流程,如1.5级流程;当余热介质以显热方式提供驱动热负荷或针对不同温度的余热资源时,为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率,需要考虑将不同温度的余热负荷分级使用。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生器,将余热介质的高温热负荷和低温热负荷分别用于溶液的不同发生过程,第一发生器向第一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向第二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单级流程的吸收-蒸发器向1.5级流程的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由吸收器单独或由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分别向用户提供热负荷,能够有效利用不同温度的余热资源或实现余热资源的深度利用。
另外,无论利用余热介质的显热,还是利用余热介质的潜热,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生器实现余热的分级提升,都有利于低温余热资源的深度利用;在分级发生流程中结合诸如回热等方式,可进一步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蒸发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冷凝器时,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或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
2.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第一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蒸发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冷凝器时,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或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
3.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具有回热冷却端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4.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具有回热冷却端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5.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第三溶液泵、第三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冷剂液泵,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冷凝器连通,第三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三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吸收-发生器可增加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此时取消第三冷凝器,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
6.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三溶液泵,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吸收-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7.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第三溶液泵、第三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冷剂液泵,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冷凝器连通,第三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第三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第三冷凝器时,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②吸收-发生器可增加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此时取消第三冷凝器,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
8.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三溶液泵,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吸收-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9.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第三溶液泵、第三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冷剂液泵,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冷凝器连通,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第二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0.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三溶液泵,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发生器和吸收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1.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9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2.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第二吸收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或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3.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器,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4.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第二吸收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或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5.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器,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6.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第三吸收器、第二蒸发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或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7.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吸收器,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8.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第三吸收器、第二蒸发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或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9.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项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吸收器,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0.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6、9-10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第二吸收器、第三蒸发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三蒸发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或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1.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6、9-10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器,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2.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8、11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第二吸收器、第三蒸发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三蒸发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或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3.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8、11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器,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4.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3、5-6、9-10、12-13、16-17、20-21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具有回热冷却端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5.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4、7-8、11、14-15、18-19、22-23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具有回热冷却端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6.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3、5-6、9-10、12-13、16-17、20-21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吸收-发生器、新增分汽室、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发生器与新增分汽室连通,新增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发生器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新增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新增蒸发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新增冷凝器时,新增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新增蒸发器连通;②无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时,新增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连通。
27.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3、5-6、9-10、12-13、16-17、20-21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吸收-发生器、新增分汽室、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发生器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发生器与新增分汽室连通,新增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新增蒸发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连通,新增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新增冷凝器时,新增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②无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时,新增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发生器连通。
28.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4、7-8、11、14-15、18-19、22-23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吸收-发生器、新增分汽室、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和新增节流阀,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发生器与新增分汽室连通,新增分汽室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将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发生器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新增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新增蒸发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节流阀时,新增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②无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和新增节流阀时,新增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连通。
29.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4、7-8、11、14-15、18-19、22-23项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吸收-发生器、新增分汽室、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发生器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吸收-发生器与新增分汽室连通,新增分汽室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将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新增蒸发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连通,新增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新增冷凝器时,新增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②无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时,新增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6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7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8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9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0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6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7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8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1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9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20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上述图中:1-第一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3-吸收-蒸发器,4-吸收器/第一吸收器,5-冷凝器/第一冷凝器,6一第二冷凝器,7-蒸发器/第一蒸发器,8-第-溶液泵,9-第二溶液泵,10-冷剂液泵/第一冷剂液泵,11-第二冷剂液泵,12-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3-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4-第三发生器,15-第二吸收器,16-第三溶液泵,17-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吸收-发生器,19-分汽室,20-第三冷凝器,21-第二蒸发器,22-第三冷剂液泵,23-节流阀;A-新增发生器,B-新增吸收器,C-新增溶液泵,D-新增溶液热交换器,E-新增吸收-发生器,F-新增分汽室,G-新增溶液泵,H-新增蒸发器,I-新增冷剂液泵,J-新增冷凝器,K-新增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吸收-蒸发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7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1、第二发生器2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5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发生器1,余热介质流经第一发生器1、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5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蒸发器3、吸收来自蒸发器7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液,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第一冷剂液泵10加压进入蒸发器7、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3提供;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余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吸收器4、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经第二冷剂液泵11加压后再流经吸收-蒸发器3、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4提供,形成溶液双路循环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本实例中,溶液在第一发生器1中的发生过程处于单级流程;而溶液在第二发生器2中的发生过程处于1.5级流程——向吸收器4提供的冷剂蒸汽由单级流程中的吸收-蒸发器3提供,故有“分级发生”之说。
图2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它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吸收-蒸发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7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1、第二发生器2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5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发生器1,余热介质流经第一发生器1、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一冷凝器5提供冷剂蒸汽,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吸收器4、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余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蒸发器3、吸收来自蒸发器7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液;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第一冷剂液泵10加压进入蒸发器7、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3提供,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经第二冷剂液泵11加压后再流经吸收-蒸发器3、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4提供,形成溶液单路循环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3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第二冷凝器6,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将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蒸发器3增设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4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分级发生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三发生器14连通,第三发生器14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三发生器1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三发生器14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第一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吸收器15、吸收来自第三发生器14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第二吸收器15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三发生器14,余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14、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15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14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一吸收器4、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具有回热冷却端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5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三发生器14连通,第三发生器14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1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三发生器14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第一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吸收器15、吸收来自第三发生器14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第二吸收器15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三发生器14,余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14、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二吸收器15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14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蒸发器3、吸收来自蒸发器7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液,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一吸收器4、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具有回热冷却端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6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第三溶液泵、第三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冷剂液泵,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和吸收-发生器18与分汽室19连通,分汽室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器4连通,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吸收-发生器18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分汽室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冷凝器20连通,第三冷凝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二蒸发器21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第三冷凝器20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18、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分汽室19,分汽室19释放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三冷凝器20,分汽室19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吸收器4、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吸收-发生器18、吸收来自第二蒸发器2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发生器18的溶液,吸收-发生器18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三冷凝器20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第三冷凝器20的冷剂液经第三冷剂液泵22加压进入第二蒸发器21、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发生器18提供,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7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第三溶液泵、第二蒸发器和第三冷剂液泵,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和吸收-发生器18与分汽室19连通,分汽室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器4连通,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吸收-发生器18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分汽室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二蒸发器21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18、吸热部分汽化进入分汽室19,分汽室19释放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6,分汽室19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吸收器4、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吸收-发生器18、吸收来自第二蒸发器2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发生器18的溶液,吸收-发生器18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蒸发器3,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加压后流经吸收-蒸发器3、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4提供,第二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加压进入第二蒸发器21、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发生器18提供,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8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三溶液泵,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和吸收-发生器18与分汽室19连通,分汽室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器4连通,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吸收-发生器18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分汽室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吸收-蒸发器3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吸收-发生发器18增加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18、吸热部分汽化进入分汽室19,分汽室19释放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6,分汽室19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吸收器4、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吸收-发生器18、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分别放热于流经吸收-发生器18的溶液和被加热介质,吸收-发生器18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蒸发器3、吸收来自蒸发器7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液,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经第二冷剂液泵11加压后再流经吸收-蒸发器3、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分别向吸收-发生器18和吸收器4提供,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这里要指出的是,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吸收-发生器18,溶液的流动可依靠重力差或增加溶液泵加以实现。
图9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第三溶液泵、第三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冷剂液泵,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吸收-发生器18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和吸收-发生器18与分汽室19连通,分汽室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器4连通,分汽室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冷凝器20连通,将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冷凝器20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二冷凝器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二蒸发器21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第三冷凝器20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吸收-发生器18、吸收来自第二蒸发器2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发生器18的溶液,吸收-发生器18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18、吸热部分汽化进入分汽室19,分汽室19释放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三冷凝器20,分汽室19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吸收器4、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经第三冷剂液泵22加压进入第二蒸发器21、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发生器18提供,第三冷凝器20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第三冷凝器20的冷剂液经第二冷剂液泵11加压后再流经吸收-蒸发器3、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4提供,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0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9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1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3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吸收-蒸发器3与外部连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增加节流阀、第二吸收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将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二蒸发器21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23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8、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二吸收器5、吸收来自第二蒸发器2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吸收-蒸发器3、吸收来自第一蒸发器7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液,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加压进入第二蒸发器21,第二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加压后再经吸收-蒸发器3、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4提供;第二蒸发器21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5提供,第二路经节流阀23节流进入蒸发器7、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3提供,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2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3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吸收-蒸发器3与外部连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增加第二吸收器,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蒸发器7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吸收器5、吸收来自蒸发器7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5的稀溶液直接进入吸收-蒸发器3、吸收来自蒸发器7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液,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加压后再经吸收-蒸发器3、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4提供,第二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加压进入蒸发器7、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分别向吸收-蒸发器3和第二吸收器5提供,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3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冷剂液泵、第二吸收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将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二蒸发器21连通,第一冷凝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一吸收器4、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第二吸收器15、吸收来自第二蒸发器2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15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进入吸收-蒸发器3、吸收来自第一蒸发器7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液,吸收-蒸发请求3额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进入第二蒸发器21、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15提供,第二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加压进入第一蒸发器7、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3提供,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4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2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蒸发器7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5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新增吸收器B、吸收来自新增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新增吸收器B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发生器A,余热介质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吸收器B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蒸发器3、吸收来自蒸发器7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7的冷剂液,形成具有回热冷却端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6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新增吸收器B、吸收来自新增发生器A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新增吸收器B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发生器A,余热介质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并向新增吸收器B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吸收器4、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具有回热冷却端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7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吸收-发生器、新增分汽室、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和新增吸收-发生器E与新增分汽室F连通,新增分汽室F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G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E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新增分汽室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与新增蒸发器H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之后再流经新增吸收-发生器E、吸热部分汽化进入新增分汽室F,新增分汽室F向第一冷凝器5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分汽室F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G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蒸发器3,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进入新增吸收-发生器18、吸收来自新增蒸发器H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新增吸收-发生器E的溶液,新增吸收-发生器E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加压进入蒸发器7、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3提供,第二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加压进入新增蒸发器H、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新增吸收-发生器E提供,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8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吸收-发生器、新增分汽室、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E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新增吸收-发生器E与新增分汽室F连通,新增分汽室F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G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将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新增蒸发器H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分汽室F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J连通,新增冷凝器J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J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之后进入新增吸收-发生器E、吸收来自新增蒸发器H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新增吸收-发生器E的溶液,新增吸收-发生器E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第一发生器1;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之后再流经新增吸收-发生器E、吸热部分汽化进入新增分汽室F,新增分汽室F向新增冷凝器J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分汽室F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G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蒸发器3;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第一冷剂液泵10加压进入新增蒸发器H、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新增吸收-发生器E提供,新增冷凝器J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新增冷凝器J的冷剂液经新增冷剂液泵I加压进入蒸发器7、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3提供,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19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吸收-发生器、新增分汽室、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和新增节流阀,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和新增吸收-发生器E与新增分汽室F连通,新增分汽室F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G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连通,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E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新增分汽室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J连通,新增冷凝器J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K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与新增蒸发器H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E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J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新增吸收-发生器E、吸收来自新增蒸发器H的冷剂蒸汽并分别放热于流经新增吸收-发生器E的溶液和被加热介质,新增吸收-发生器E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第一发生器1,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之后再流经新增吸收-发生器E、吸热部分汽化进入新增分汽室F,新增分汽室F向新增冷凝器J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分汽室F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G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吸收器4;新增冷凝器J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新增冷凝器J的冷剂液经新增节流阀K节流进入第一冷凝器5,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加压进入蒸发器7、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3提供,第二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加压进入新增蒸发器H、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新增吸收-发生器E提供,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图20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吸收-发生器、新增分汽室、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E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新增吸收-发生器E与新增分汽室F连通,新增分汽室F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G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连通,将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新增蒸发器H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分汽室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J连通,新增冷凝器J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与蒸发器7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J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之后进入新增吸收-发生器E、吸收来自新增蒸发器H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新增吸收-发生器E的溶液,新增吸收-发生器E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进入第一发生器1;吸收-蒸发器3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之后再流经新增吸收-发生器E、吸热部分汽化进入新增分汽室F,新增分汽室F向新增冷凝器J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分汽室F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泵G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进入吸收器4;第一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第一冷剂液泵10加压进入新增蒸发器H、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新增吸收-发生器E提供,新增冷凝器J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新增冷凝器J的冷剂液经新增冷剂液泵I加压进入蒸发器7、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3提供,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的效果和优势:
①能够实现对余热温度的1.5级提升,有利于余热资源的深度利用或能够向用户提供更高温度的热负荷。
②能够利用不同温度的余热资源实现对余热温度的1.5级提升;溶液采用双路或分路循环时,可采用不同工作溶液,扩大了其应用场合。
③采用回热冷却端时,回热负荷可调节,能够实现热力学参数和性能指数的合理化,可进一步实现对余热资源和冷环境之间温差的有效利用,提高余热资源的利用率。
④采用多端供热时,实现单级与1.5级的有机结合,可有效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率。
⑤丰富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流程,扩大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应用范围,可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

Claims (29)

1.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吸收-蒸发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7)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1)、第二发生器(2)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5)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蒸发器(3)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冷凝器(6)时,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将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或蒸发器(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
2.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蒸发器、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吸收-蒸发器(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第一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7)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1)、第二发生器(2)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一冷凝器(5)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蒸发器(3)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冷凝器(6)时,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将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或蒸发器(7)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
3.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三发生器(14)连通,第三发生器(14)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三发生器(1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三发生器(14)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具有回热冷却端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4.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三发生器(14)连通,第三发生器(14)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1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三发生器(14)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具有回热冷却端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5.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第三溶液泵、第三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冷剂液泵,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和吸收-发生器(18)与分汽室(19)连通,分汽室(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器(4)连通,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吸收-发生器(18)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分汽室(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冷凝器(20)连通,第三冷凝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二蒸发器(21)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第三冷凝器(20)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吸收-发生器(18)可增加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此时取消第三冷凝器(20),分汽室(1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二蒸发器(21)连通。
6.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三溶液泵,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和吸收-发生器(18)与分汽室(19)连通,分汽室(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器(4)连通,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吸收-发生器(18)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分汽室(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吸收-蒸发器(3)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7.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第三溶液泵、第三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冷剂液泵,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和吸收-发生器(18)与分汽室(19)连通,分汽室(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器(4)连通,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吸收-发生器(18)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分汽室(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冷凝器(20)连通,第三冷凝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二蒸发器(21)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第三冷凝器(20)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第三冷凝器时,分汽室(1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二蒸发器(21)连通;②吸收-发生器(18)可增加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此时取消第三冷凝器(20),分汽室(19)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二蒸发器(21)连通。
8.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三溶液泵,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和吸收-发生器(18)与分汽室(19)连通,分汽室(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器(4)连通,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吸收-发生器(18)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分汽室(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吸收-蒸发器(3)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9.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第三溶液泵、第三冷凝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冷剂液泵,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吸收-发生器(18)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和吸收-发生器(18)与分汽室(19)连通,分汽室(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器(4)连通,分汽室(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冷凝器(20)连通,将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冷凝器(20)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二冷凝器(6)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二蒸发器(21)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吸收-发生器(18)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冷凝器(20)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0.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第三溶液泵,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吸收-发生器(18)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和吸收-发生器(18)与分汽室(19)连通,分汽室(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器(4)连通,分汽室(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将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后吸收-蒸发器(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吸收-发生器(18)和吸收器(4)连通,吸收-发生器(18)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1.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9-10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与吸收-发生器(18)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2.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第二吸收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将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二蒸发器(21)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23)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或第一冷凝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3.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器,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蒸发器(7)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4.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第二吸收器、第二蒸发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将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二蒸发器(21)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23)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或第一冷凝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蒸发器(21)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5.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蒸发器(7)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6.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第三吸收器、第二蒸发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将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二蒸发器(20)连通,第二蒸发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23)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或第一冷凝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第二蒸发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二蒸发器(20)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7.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吸收器,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蒸发器(7)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8.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第三吸收器、第二蒸发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将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二蒸发器(20)连通,第二蒸发器(20)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23)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或第一冷凝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第二蒸发器(20)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二蒸发器(20)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9.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吸收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蒸发器(7)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0.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6、9-10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第二吸收器、第三蒸发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将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三蒸发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23)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或第一冷凝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1.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6、9-10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器,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蒸发器(7)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2.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8、11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第二吸收器、第三蒸发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将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三蒸发器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23)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或第一冷凝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2)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三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3.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8、11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蒸发器(7)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5)连通,第二吸收器(1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4.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5-6、9-10、12-13、16-17、20-21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具有回热冷却端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5.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4、7-8、11、14-15、18-19、22-23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具有回热冷却端的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6.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5-6、9-10、12-13、16-17、20-21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吸收-发生器、新增分汽室、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和新增吸收-发生器(E)与新增分汽室(F)连通,新增分汽室(F)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G)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E)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新增分汽室(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J)连通,新增冷凝器(J)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与新增蒸发器(H)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J)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新增冷凝器时,新增分汽室(F)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与新增蒸发器(H)连通;②无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时,新增分汽室(F)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蒸发器(7)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
27.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5-6、9-10、12-13、16-17、20-21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吸收-发生器、新增分汽室、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E)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新增吸收-发生器(E)与新增分汽室(F)连通,新增分汽室(F)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G)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蒸发器(3)连通,将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新增蒸发器(H)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分汽室(F)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J)连通,新增冷凝器(J)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E)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J)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新增冷凝器时,新增分汽室(F)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②无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时,新增分汽室(F)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第一蒸发器(7)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发生器(E)连通。
28.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4、7-8、11、14-15、18-19、22-23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吸收-发生器、新增分汽室、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和新增节流阀,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和新增吸收-发生器(E)与新增分汽室(F)连通,新增分汽室(F)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G)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连通,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E)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新增分汽室(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J)连通,新增冷凝器(J)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K)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与新增蒸发器(H)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E)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J)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新增冷凝器和新增节流阀时,新增分汽室(F)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②无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新增冷剂液泵和新增节流阀时,新增分汽室(F)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蒸发器(7)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
29.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4、7-8、11、14-15、18-19、22-23所述的任一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吸收-发生器、新增分汽室、新增溶液泵、新增溶液热交换器、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将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8)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E)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C)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将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一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吸收-蒸发器(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12)和新增吸收-发生器(E)与新增分汽室(F)连通,新增分汽室(F)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G)与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连通,将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新增蒸发器(H)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新增分汽室(F)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J)连通,新增冷凝器(J)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新增吸收-发生器(E)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H)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J)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新增冷凝器时,新增分汽室(F)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I)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②无新增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和新增冷剂液泵时,新增分汽室(F)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5)连通,第一冷凝器(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一蒸发器(7)连通,第一蒸发器(7)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发生器(E)连通。
CN2011102615740A 2011-08-28 2011-08-28 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Active CN1024349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15740A CN102434996B (zh) 2011-08-28 2011-08-28 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615740A CN102434996B (zh) 2011-08-28 2011-08-28 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4996A true CN102434996A (zh) 2012-05-02
CN102434996B CN102434996B (zh) 2013-11-20

Family

ID=45983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615740A Active CN102434996B (zh) 2011-08-28 2011-08-28 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499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0581A (zh) * 2013-01-16 2013-05-08 李华玉 分步发生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WO2014139050A1 (zh) * 2013-03-15 2014-09-18 Li Huayu 分路循环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4303A (zh) * 2007-01-08 2007-07-25 李华玉 两级与多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078576A (zh) * 2007-06-15 2007-11-28 李华玉 两端与多端供热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101161A (zh) * 2007-07-30 2008-01-09 李华玉 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266086A (zh) * 2008-05-02 2008-09-17 李华玉 一种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413732A (zh) * 2008-11-23 2009-04-22 李华玉 一种单级与两级相邻结合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CN101464068A (zh) * 2009-01-11 2009-06-24 李华玉 一种提高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型热泵
WO2010009673A1 (zh) * 2008-07-25 2010-01-28 Li Huayu 吸收式热泵附加高温供热端的方法
CN101672548A (zh) * 2009-08-27 2010-03-17 李华玉 双效流程基础上的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799222A (zh) * 2009-02-27 2010-08-11 李华玉 回热式发生-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WO2010097048A1 (zh) * 2009-02-27 2010-09-02 Li Huayu 回热式发生-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WO2010118636A1 (zh) * 2009-04-14 2010-10-21 Li Huayu 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2095273A (zh) * 2011-03-01 2011-06-15 李华玉 双发生-双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4303A (zh) * 2007-01-08 2007-07-25 李华玉 两级与多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078576A (zh) * 2007-06-15 2007-11-28 李华玉 两端与多端供热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101161A (zh) * 2007-07-30 2008-01-09 李华玉 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266086A (zh) * 2008-05-02 2008-09-17 李华玉 一种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WO2010009673A1 (zh) * 2008-07-25 2010-01-28 Li Huayu 吸收式热泵附加高温供热端的方法
CN101413732A (zh) * 2008-11-23 2009-04-22 李华玉 一种单级与两级相邻结合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CN101464068A (zh) * 2009-01-11 2009-06-24 李华玉 一种提高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型热泵
CN101799222A (zh) * 2009-02-27 2010-08-11 李华玉 回热式发生-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WO2010097048A1 (zh) * 2009-02-27 2010-09-02 Li Huayu 回热式发生-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WO2010118636A1 (zh) * 2009-04-14 2010-10-21 Li Huayu 提高热泵供热温度的方法与高温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1672548A (zh) * 2009-08-27 2010-03-17 李华玉 双效流程基础上的复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2095273A (zh) * 2011-03-01 2011-06-15 李华玉 双发生-双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0581A (zh) * 2013-01-16 2013-05-08 李华玉 分步发生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WO2014139050A1 (zh) * 2013-03-15 2014-09-18 Li Huayu 分路循环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4996B (zh)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3103B (zh) 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2095273A (zh) 双发生-双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2297541B (zh) 第三类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1957093A (zh) 吸收-再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2287960B (zh) 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2353173B (zh) 分级发生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2102919A (zh) 回热式两级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3017398A (zh) 多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2434996A (zh) 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2338498B (zh) 分级发生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2706026A (zh) 双效回热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175331B (zh) 分路循环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US9897352B2 (en) Hierarchy condensation third-type absorption heat pump
CN102519166B (zh) 分段吸收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486757A (zh) 分路循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2635970B (zh)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2252448A (zh) 第三类发生-吸收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2706027A (zh) 双效回热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2635971A (zh) 双效回热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3196256B (zh) 复合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3148630A (zh) 复合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2645051A (zh) 双效回热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2538278A (zh)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2538276B (zh) 回热式分段吸收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2607209A (zh) 带有余热双效驱动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