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2556B - 用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2556B
CN102422556B CN201080017952.4A CN201080017952A CN102422556B CN 102422556 B CN102422556 B CN 102422556B CN 201080017952 A CN201080017952 A CN 201080017952A CN 102422556 B CN102422556 B CN 1024225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ntenna
wireless terminal
measurement
re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79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2556A (zh
Inventor
泰勒·布朗
科林·弗兰克
桑迪普·克里希纳穆尔蒂
肯尼斯·斯图尔特
庄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ola Mobility LLC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torola Mobility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ola Mobility LLC filed Critical Motorola Mobility LLC
Publication of CN102422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2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2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2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8Diversity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基于在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关系来发射信息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可以包括:进行与无线终端的第一天线相对应的第一信道测量,并且进行与无线终端的第二天线相对应的第二信道测量。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第一信道测量并且基于第二信道测量来确定在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关系。该方法可以包括:发射与上行链路传输相关的信息,其中,该信息可以基于所述关系。

Description

用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相关的信息。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正在基于全球适用的演进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E-UTRA)使用物理层来开发长期演进(LTE)标准。在LTE的版本8规范中,称为增强型节点B(eNB)或基站单元的LTE基站可以使用四个天线的阵列来接收来自一台用户设备(UE)或无线终端的信号。设想一旦无线终端装配有多个天线,就可以获得改善的上行链路吞吐量和频谱效率,该多个天线使得无线终端能够使用许多多天线传输方案。多天线传输的示例包括利用单个或多个传输层(数据流)的发射分集、开环和闭环。最佳传输方案的选择取决于上行链路信道的特性,包括信噪比(SNR)、信道秩、信道协方差结构和其它特性。这些量在系统中的用户之间变化并且随着数据会话的持续时间而变化。可以通过经由控制信令向UE传递方案的eNB来确定上行链路方案,作为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的一部分。eNB可以使其判定基于在eNB处观察到的上行链路信道。然而,需要UE辅助基于在UE侧由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的一些测量所作出的决策。
发明内容
公开了一种用于基于在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关系来发射信息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可以包括进行与无线终端的第一天线相对应的第一信道测量,并且进行与无线终端的第二天线相对应的第二信道测量。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第一信道测量并且基于第二信道测量来确定在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关系。该方法可以包括发射与上行链路传输相关的信息,其中,该信息可以基于所述关系。
附图说明
图1图示了根据可能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图示了根据可能实施例的与基站单元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
图3图示了根据可能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图示了根据可能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5图示了根据可能实施例的使基站单元在单个天线传输和两个天线传输之间进行选择的算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包括无线终端中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进行与无线终端的第一天线相对应的第一信道测量,并且进行与无线终端的第二天线相对应的第二信道测量。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第一信道测量并且基于第二信道测量来确定在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关系。该方法可以包括传送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相关的信息,其中,该信息基于所述关系。
实施例还包括基站中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与上行链路传输相关的信息,其中,该接收到的信息可以基于由无线终端进行的信道测量,并且其中,信道测量可以与无线终端的第一天线和无线终端的第二天线相对应。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接收到的信息来选择用于来自无线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多天线传输模式。该方法可以包括向无线终端发送所选择的多天线传输模式的指示。
实施例还包括无线终端。该无线终端可以包括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耦合到第一天线并且耦合到第二天线的收发信机。无线终端可以包括耦合到收发信机的控制器,其中,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控制无线终端的操作。无线终端可以包括耦合到第一天线并且耦合到第二天线的信道测量模块,其中,信道测量模块可以被配置为进行与第一天线相对应的第一信道测量,并且可以被配置为进行与第二天线相对应的第二信道测量。无线终端可以包括耦合到控制器的信道关系确定模块,其中,信道关系确定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第一信道测量并且基于第二信道测量来确定在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关系。收发信机可以被配置为发射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相关的信息,其中,该信息基于该关系。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描述中得到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将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对本公开的实践来习得。可以借助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仪器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特征从以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中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文所阐述的本公开的实践来习得。
下面详细地讨论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虽然讨论了特定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这仅是出于图示的目的进行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它部件和配置。
本公开包括各种实施例,诸如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与本公开的基本原理有关的其它实施例。电子设备可以是计算机、移动设备或无线通信设备的任何方式。
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基本基础设施单元102,该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基本基础设施单元102形成在地理区域上分布以在时域和/或频域中服务无线终端106的网络。基站单元102还可以被称为接入点、接入终端、基础、基站、节点B、e节点B、归属节点B、归属e节点B、中继节点或在本领域中使用的其它术语。一个或多个基站单元106的每一个都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08,其中的每一个可以用于通信信号的发射、通信信号的接收或通信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二者。基站单元102通常是无线电接入网络的一部分,该无线电接入网络可以包括通信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相应基站单元102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接入网络通常可通信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该核心网络可以被耦合到其它网络,如因特网和公共交换电话网等。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的这些及其它元件没有被示出,但是通常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
在图1中,一个或多个基站单元102可以经由无线通信链路来为相应服务区域(例如,小区或小区扇区)内的许多无线终端106服务。无线终端106可以是固定或移动的。无线终端106还可以称为订户单元、移动装置、移动站、用户、终端、订户站、用户设备(UE)、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或本领域中所使用的其它术语。在图1中,基站单元102发射下行链路通信信号,以在时域和/或频域和/或空间域中为无线终端106提供服务。无线终端106经由上行链路通信信号与基站单元102进行通信。无线终端10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04,其中的每一个可以用于通信信号的发射、通信信号的接收或通信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二者。无线终端106可以以半双工(HD)或全双工(FD)模式进行发射。在半双工中,发射和接收不会同时发生,而在全双工传输终端中,发射和接收同时发生。无线终端106可以经由中继节点与基站单元102进行通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系统100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协议,也称为演进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EUTRA)或版本8(Rel-8)3GPPLTE或其一些后代,其中,基站单元102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方案在下行链路上进行发射,并且用户终端106使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方案在上行链路上进行发射。然而,更一般地,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实现一种其它开放或专有通信协议,除其它协议之外,例如WiMAX。
根据一个实施例,无线终端106可以包括第一天线151和第二天线152。无线终端106可以包括耦合到第一功率放大器170并且耦合到第二功率放大器172的收发信机155。将第一功率放大器170耦合到第一天线151,并且将第二功率放大器172耦合到第二天线152。虽然具有一个RF前端的收发信机架构可以用于天线切换,但是另一典型架构可以具有下述收发信机,该收发信机具有耦合到多个功率放大器的多个RF前端,并且功率放大器被耦合到多个天线。无线终端106可以包括耦合到收发信机155的发射机168。无线终端106可以包括耦合到收发信机155的控制器160。控制器160可以被配置为控制无线终端106的操作。无线终端106可以包括耦合到第一天线151并且耦合到第二天线152的信道测量模块162。信道测量模块162可以被配置为进行与第一天线151相对应的第一信道测量,并且可以被配置为进行与第二天线152相对应的第二信道测量。在典型的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实施方式中,信道测量模块可以是执行数字计算功能的一个软件(即,DSP模块)。无线终端106可以包括耦合到控制器160的信道关系确定模块164。再次,其可以是DSP模块。信道关系确定模块164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第一信道测量并且基于第二信道测量来确定在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关系。收发信机155可以被配置为发射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相关的信息,其中,该信息可以基于所述关系。信道测量模块162和信道关系确定模块164可以耦合到控制器160,可以驻留在控制器160内,可以驻留在存储器内,可以是自主模块,可以是软件,可以是硬件,或者可以具有可用于无线终端106上的模块的任何其它形式。
传统地,在上行链路传输中,在无线终端处将具有单个RF前端的单个收发信机连接到单个PA,该单个PA被连接到单个天线。在UE处具有多个物理天线的情况下,存在不同的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模式。术语传输模式指在通信信号的传输及其交互中使用的元件的特定配置。可以支持的上行链路传输模式取决于实施方式架构。例如,如果收发信机具有单个RF前端和多个天线,则UE能够自适应地从最好的天线进行发射——称为发射天线切换的操作模式。在具有耦合到不同功率放大器和不同天线的多个前端的收发信机的情况下,存在用于传输的更多选项,可以将其划分成大致两个主要方案种类:开环模式和闭环模式。操作的开环模式指不需要接收机向发射机告知在上行链路传输中经历的任何信道信息的技术。操作的闭环模式指需要接收机传递关于信道的一些信息的技术。基于该信息,发射机通常用复数值系数对要在每个天线上发送的信号进行加权,使得作为传输策略的示例,能够将最大量的信号指引到接收机。该处理称为预编码或波束形成。在操作的开环模式或闭环模式二者中,来自多个天线的发射的信号可以与单个数据流(即,单层或秩1)或多个数据流(即,多层或秩x)相对应。
在图2中示出了双层闭环传输的示例,其中,无线终端202的发射机能够利用天线214和215从与基站单元212的第一天线204相对应的第一上行链路信道208并且通过与基站单元212的第二天线206相对应的第二上行链路信道210向基站单元212进行发射。上行链路通信信号可以由信息承载信号以及基准信号组成,该基准信号可以由基站单元212使用来确定上行链路信道208和210的性质。上行链路信道208和210可以被表示为向量,其中向量的第i个元素表示无线终端202处的第i个发射天线与无线终端202处的天线之间的信道。该信道可以以多个形式来表示。例如,一个形式是作为频率f的函数的复数值传递函数H(f)。因此,信道208和210可以被表示为传递函数的向量:
[ H 1 UT ( f ) H 2 UL ( f ) ] T
符号[·]T表示向量的转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可以使用除了传递函数之外的表示来描述信道208和210。
以类似的方式,从基站单元212至无线终端天线214和215的下行链路信道234和236可以被表示为传递函数的向量:
[ H 1 DL ( f ) H 2 DL ( f ) ] T
终端212可以包括生成包含要发射到基站单元212的信息的NTB个传输块(TB)的信息源216。可以存在一个TB(NTB=1)或多达M个TB,其中M是无线终端处的天线的数目。可以在信息编码块218处单独地对传输块226中的每一个进行编码,以形成可以包括编码比特的码字228。可以用turbo编码、卷积编码或块编码来执行信道编码。然后,码元映射块220可以将每个码字228映射成复数值码元块230。能够通过从NTB个码字228中的每一个获取比特集合并且根据映射规则形成复数值码元来执行码元映射。例如,正交相移键控(QPSK)映射规则根据下表将两个比特映射成复数值码元。
编码比特 复数值码元
00 1+j
01 -1+j
10 -1-j
11 1-j
还可以使用将编码比特集合映射成正交调幅(QAM)码元的其它映射规则。然后,能够将NTB块的复数值码元馈送到层映射块222,该层映射块222能够将复数值码元映射成M层映射输出块集合232。注意,在单层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况下,可以绕过层映射块222。然后,将层映射块232馈送到预编码功能224,该预编码功能224能够生成对M个无线终端天线214和215(对于M=2的情况)的输入。在闭环模式中,可以用预编码矩阵来执行预编码224,该预编码矩阵用于形成发射机输出的多个加权组合。然后,将该加权组合应用于发射天线。取NTB=2并且M=2,并将层映射块的第k个码元表示为s1(k)和s2(k)并且将天线输入表示为x1(k)和x2(k),预编码操作可以写为:
x 1 ( k ) x 2 ( k ) = P s 1 ( k ) s 2 ( k )
其中,P是具有复数值条目的2×2矩阵。例如,预编码可以在2007年的英国牛津的ClaudeOestges和BrunoiClerckx在AcademicPress第8章中的“MIMOWirelessCommunications”中进行了描述,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在用于开环或闭环操作的多层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况下,传输模式可以指定如何执行层映射222。层映射操作将NTB块的复数值码元映射成M块的复数值码元。这可以通过直接层映射来完成,其中,与特定传输块相关联的所有复数值码元映射成诸如NTB=2、M=2的相同天线集合映射:
s1(k)=c1(k)
s2(k)=c2(k)
其中c1(k)和c2(k)是退出码元映射块的第k个复数值码元,分别与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相对应。如上,s1(k)和s2(k)是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相对应的层映射块的第k个码元。直接映射的替代是混合层映射,其中,与多于一个的传输块相对应的复数值代码码元被映射到同一层。其中NTB=2和M=2的层混合的示例是映射
上行链路传输模式还可以指定基准信号的配置。基准信号配置包括基准信号的性质,诸如1)占用了许多码元的子载波的型式,2)其发射功率或与由无线终端发射的另一信号(诸如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3)传输的周期性,4)其加扰型式。该配置可以应用于要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信号的解调的基准信号或者用于要用于解调目的的基准信号。
可以由经由控制信令将通常作为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的一部分的所选择的方案传递到UE的基站单元来确定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模式以及关联传输参数。与所选择的模式相关联的传输参数包括用于每个数据层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要用于每个层的功率、要在闭环操作的情况下使用的预编码权重、要在天线切换的情况下使用的天线等。基站单元可以使其模式判定和选择参数基于从由无线终端发送的基准信号观察到的上行链路信道。UE可以辅助基于在UE侧的多个天线的测量特性下接收到的信号的一些测量所进行的决策。下面对此进行解释。
图3图示了由诸如无线终端106的无线单元202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300。在302和304处,可以执行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相对应的信道的测量。从这些测量,在306处,能够计算信道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可以例如指示无线单元202在使用其第一对比其第二天线时的相对传输效率。从所计算的关系,在308处,无线单元202能够导出信息,该信息在其描述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某个方面的意义上涉及上行链路传输。在310处,无线单元202可以将该信息发射到基站单元212。在312处,基站单元212可以使用接收到的信息来选择传输模式。在314处,基站单元212可以在下行链路上将所选择的传输模式的指示发射到无线单元202。下面根据相关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解释流程图300。
首先考虑测量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的元件302和304。可以基于在基站单元的发射天线204的每一个处发射的已知基准信号来执行这些测量。例如,在OFDM系统中,从基站单元的天线204中的一个发射的基准信号可以由子载波集合组成,该子载波集合的振幅和相位是无线单元202已知的,并且在OFDM码元持续时间内被发射。通常在时域中以某个周期来重复基准信号。
然后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的子载波的幅值和相位与发射信号的子载波的已知幅值和相位作比较来提供信道的传递函数。利用该技术,测量的信号具有复数值,并且因此测量由信道所引起的增益和相移。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公知的诸如滤波和内插的技术来改善测量准确度。可以通过测量相对于已知基准信号传输功率的接收到的基准信号功率来执行信道增益的测量。
继续到306,确定信道之间的关系可以基于信道测量。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关系是两个信道的信道增益的比率。使用上述信道增益的传递函数描述,该比率可以被表达为天线增益失衡(AGI):
G = Σ m = 1 M ∫ B | H 2 m DL ( f ) | 2 df Σ m = 1 M ∫ B | H 1 m DL ( f ) | 2 df
其中,B是用于信道测量的频带。AGI是在其是与在传输中使用的发射天线的每一个相对应的接收功率的比率的意义上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特性。可以在取该比率之前的时间上可选地对信道增益求平均。
在另一实施例中,由无线终端计算的信道之间的关系是信道之间的相关性。使用作为传递函数向量的信道的上述表示,该相关性是M×M矩阵R(f),由下式给出其m1,m2元素:
R m 1 m 2 ( f ) = E [ H 1 m 1 DL * ( f ) H 2 m 2 DL ( f ) ]
其中,E(·)是随时间推移的期望算子。相关性关系还可以被定义为频带上的平均相关性:
R m 1 m 2 avg = ∫ B E [ H 1 m 1 DL * ( f ) H 2 m 2 DL ( f ) ] df .
在另一实施例中,由无线终端计算的信道之间的关系是与无线终端的第一天线相对应的路径损耗和与无线终端的第二天线相对应的路径损耗之间的差。
继续到在308处基于信道的关系来确定与上行链路传输相关的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相关的信息是由特定度量表示的在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之间的关系本身。在另一实施例中,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相关的信息是与第一天线相关联的功率放大器的第一功率上升空间和与第二天线相关联的功率放大器的第二功率上升空间之间的差。功率上升空间(headroom)是表示最大功率和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的值。通常是路径损耗的函数,并且还可能取决于上行链路调制和编码方案。在多天线上行链路的情况下,设想与不同发射天线相关联的不同功率放大器可以具有不同的功率上升空间。当以差的形式或独立地向基站单元212报告不同的功率上升空间时,因为基站单元212基于每天线功率控制状态知道假定从每个天线发射多少功率,所以基站单元212可以从该报告导出AGI或路径损耗差。功率上升空间报告可以是按照基站单元212所配置的周期性。还可以在例如通过将关系度量与预定阈值相比较,两个信道之间的关系显著改变时,触发功率上升空间报告。
在另一实施例中,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相关的信息是用于应将无线终端202的哪个天线用于未来上行链路传输的偏好。通过针对阈值(例如0dB)比较AGI来导出阈值,并且如果AGI大于阈值则将该偏好设置为天线2,并且否则将偏好设置为天线1。在另一实施例中,根据信道测量导出的信息是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模式的偏好。
当在操作闭环模式中使用多个天线时,传输模式还可以指定无线终端202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P。基于来自基站单元212的指示来选择无线终端202处的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根据指示将最大化无线终端202与基站单元212之间的通信链路的某个度量。例如,该度量可以是吞吐量、每秒传递的比特数或基站单元212处的信噪比。基于其使用预编码矩阵的来自基站单元212的指示可以采取来自预编码矩阵集合的索引的形式。例如,用于两个天线传输的预编码矩阵集合可以是集合(2层示例):
1 2 , 1 0 0 1 , 1 2 1 1 1 - 1 , 1 2 1 1 j - j
其中,“j”是-1的平方根。在上行链路情况下,接收机是观察上行链路信道并且还向终端指示传输模式和参数的基站单元。以索引的格式来传递预编码矩阵可以减少控制信令开销。
基站单元212还可以指示终端以修改的方式应用传递的预编码矩阵以更好地进行考虑AGI。例如,无线终端202可以指示上行链路上测量的AGI,该测量的AGI然后用于如下修改由基站单元指示的码本:
D 1 0 0 1 , 1 2 D 1 1 1 - 1 , 1 2 D 1 1 j - j
其中,D是对角矩阵
D = 1 1 + G 1 1 0 G .
注意,这仅仅是通常被定义为AGI的函数的修改量(modifier)D的示例。
图4是根据与流程图300有关并且可互换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400的示例性图示。在402和404中,可以测量接收到的基准信号功率P1和P2。可以在406中计算AGI,P2/P1。在408中,无线终端202可以计算AGI的量化版本。在410处,无线终端202可以将AGI的量化版本发射到基站单元212。在412处,基站单元212能够基于AGI来选择应当使用一个还是两个发射天线来用于未来上行链路传输。该确定还可以基于上行链路信噪比估计。在414处,基站单元212可以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用信号通知要在未来上行链路传输中使用的发射天线的数目的指示。
图5是根据与流程图300和400有关并且可互换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500的示例性图示。流程图500可以用于确定选择单个天线传输模式还是两个天线传输模式。在502中,可以从上行链路SNR的估计中获得阈值T。例如,可以从表中获得阈值T,诸如:
上行链路SNR T(dB)
11<SNR<14 1
14<SNR<17 2
17<SNR<20 3
20<SNR<23 4
23<SNR<26 5
26<SNR<29 6
表的每一行可以表示上行链路SNR范围,其中,以dB为单位来表示上行链路SNR。然后,由第二列中的值给出用于相应SNR的阈值T。例如,如果SNR是21dB,则要在502中使用的阈值可以是4dB。在504处,可以将以dB为单位表达的AGI与阈值T作比较。在506处,如果AGI小于阈值,则可以选择两个天线模式。否则,在508中,可以选择单个天线传输模式。

Claims (20)

1.一种在无线终端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进行与所述无线终端的第一天线相对应的第一信道测量;
进行与所述无线终端的第二天线相对应的第二信道测量;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测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信道测量来确定在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之间的关系;以及
发射与未来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基于所述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关系基于在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之间的相关性,所述相关性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测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信道测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关系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的增益与所述第二信道的增益的比率,所述比率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测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信道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关系基于与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第一天线相对应的路径损耗和与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第二天线相对应的路径损耗之间的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进行第一信道测量的步骤包括:进行与第一天线相对应的第一信道的第一基准信号接收功率测量,并且
其中,进行第二信道测量的步骤包括:进行与第二天线相对应的第二信道的第二基准信号接收功率测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未来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所述信息包括:在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之间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未来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所述信息与关于应当使用哪个天线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偏好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将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之间的所述关系与预定义的值作比较来触发发射与未来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所述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未来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所述信息包括用于从传输模式集合中选择的传输模式的偏好,所述传输模式集合包括下述各项中的至少两个:单个天线传输模式、多天线传输模式、开环传输模式、闭环传输模式、直接层映射传输模式和混合层映射传输模式。
10.一种在基站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与未来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信息,其中,接收到的信息基于由无线终端进行的信道测量,所述信道测量与所述无线终端的第一天线和所述无线终端的第二天线相对应;
基于所述接收到的信息来选择用于来自所述无线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多天线传输模式;以及
将所选择的多天线传输模式的指示发送到所述无线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到的信息至少基于第一测量信道和第二测量信道之间的关系,所述第一测量信道与所述无线终端处的第一天线相对应,所述第二测量信道与所述无线终端处的第二天线相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到的信息基于与所述无线终端处的第一天线相对应的第一信道的增益和与所述无线终端处的第二天线相对应的第二信道的增益的比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选择的多天线传输模式包括由所述无线终端在每个天线处进行的基准信号传输配置的指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包括下述性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性质包括:基准信号传输的型式、功率和频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选择的多天线传输模式包括由所述无线终端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上进行发射时使用的可能预编码矩阵集合。
16.一种无线终端,包括:
第一天线;
第二天线;
收发信机,所述收发信机被耦合到所述第一天线并且被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耦合到所述收发信机,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无线终端的操作;
信道测量模块,所述信道测量模块被耦合到所述第一天线并且被耦合到所述第二天线,所述信道测量模块被配置为进行与所述第一天线相对应的第一信道测量并且被配置为进行与所述第二天线相对应的第二信道测量;以及
信道关系确定模块,所述信道关系确定模块被耦合到所述控制器,所述信道关系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测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信道测量来确定在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之间的关系,
其中,所述收发信机被配置为发射与未来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基于所述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所述关系基于在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之间的相关性,所述相关性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测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信道测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所述关系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的增益与所述第二信道的增益的比率,所述比率基于所述第一信道测量并且基于所述第二信道测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终端,
其中,所述信道测量模块被配置为通过进行与第一天线相对应的第一信道的第一基准信号接收功率测量来进行第一信道测量,并且
其中,所述信道测量模块被配置为通过进行与第二天线相对应的第二信道的第二基准信号接收功率测量来进行第二信道测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所述关系基于与所述第一天线相对应的路径损耗和与所述第二天线相对应的路径损耗之间的差。
CN201080017952.4A 2009-04-30 2010-04-23 用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 Active CN1024225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433,270 US9287957B2 (en) 2009-04-30 2009-04-30 Method for multi-antenna uplink transmission
US12/433,270 2009-04-30
PCT/US2010/032153 WO2010126784A1 (en) 2009-04-30 2010-04-23 Method for multi-antenna uplink transmiss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2556A CN102422556A (zh) 2012-04-18
CN102422556B true CN102422556B (zh) 2015-11-25

Family

ID=42431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7952.4A Active CN102422556B (zh) 2009-04-30 2010-04-23 用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287957B2 (zh)
EP (1) EP2425545B1 (zh)
JP (1) JP5458331B2 (zh)
KR (1) KR101320233B1 (zh)
CN (1) CN102422556B (zh)
BR (1) BRPI1013900A8 (zh)
MX (1) MX2011010182A (zh)
RU (1) RU2533186C2 (zh)
WO (1) WO20101267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47377B1 (ko) * 2009-05-22 2016-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전송 전력에 따른 적응적인 다중 안테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026420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ayer shifting for uplink mimo
EP3703274A1 (en) * 2009-09-27 2020-09-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whereby 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is fed back by a terminal in a multiple-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9173178B2 (en) * 2010-09-21 2015-10-2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EP2690797B1 (en) 2011-03-21 2017-06-14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a multi-node system.
CN102611541B (zh) * 2011-12-26 2017-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增益不平衡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GB2498756B (en) * 2012-01-26 2014-08-06 Broadcom Corp Transmission mode control
KR102333392B1 (ko) * 2014-04-03 2021-12-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공간 다중화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51268B1 (ko) 2015-01-16 2022-01-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빔포밍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3911038B1 (en) * 2015-09-29 2023-09-20 Honor Device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 power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DE102015121967A1 (de) * 2015-12-16 2017-06-22 Intel IP Corporation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Auswählen einer Übertragungsantenne
KR102434749B1 (ko) * 2017-03-22 2022-08-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파워 헤드룸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9392119B (zh) 2017-08-10 2020-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空间特性参数集合指示方法、用户侧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10838860B (zh) * 2018-08-17 2023-06-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0171243A1 (ko) * 2019-02-18 2020-08-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전력 증폭기 및 송신 안테나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US11006431B2 (en) 2019-02-26 2021-05-11 Landis+Gyr Innovations, Inc. Mode selection for mesh network communication
CN110098857B (zh) 2019-03-29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和装置
KR20220053611A (ko) * 2020-01-29 2022-04-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중 연결을 지원하는 전자기기 및 그 전자기기의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0173A (zh) * 2004-11-17 2006-05-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发送天线多接收天线系统中下行链路多用户调度方法
CN101039162A (zh) * 2006-03-17 2007-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08116516A2 (de) * 2007-03-27 2008-10-02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Testvorrichtung und mobilfunkgerät sowie verfahren zum testen eines mobilfunkgerä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1943B1 (en) * 1999-08-13 2004-12-1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system with closed loop mode using ninety degree phase rotation and beamformer verification
KR100689398B1 (ko) * 1999-10-09 2007-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폐루프 송신 안테나 다이버시티 장치 및 방법
JP4252802B2 (ja) 2001-05-02 2009-04-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ダイバーシチシステム
JP2003018053A (ja) 2001-06-28 2003-01-17 Nippon Soken Inc 通信装置
US7499709B2 (en) * 2002-02-07 2009-03-03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896682B1 (ko) * 2002-04-09 2009-05-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수신 다중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이동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JP4202162B2 (ja) 2003-03-20 2008-12-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無線装置、アンテナ選択方法およびアンテナ選択プログラム
JP4040585B2 (ja) 2004-02-19 2008-01-3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適応アレーアンテナによる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KR101050603B1 (ko) * 2004-06-23 2011-07-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한 패킷 데이터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20060028989A (ko) 2004-09-30 2006-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입출력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신호 처리 방법
US8054905B2 (en) * 2005-07-26 2011-11-08 Nec Corporation Method of measuring transmit quality in a closed loop diversit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064353A1 (en) 2006-09-07 2008-03-1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se station directed selection of a multiple antenna configuration
US8626104B2 (en) * 2006-09-28 2014-01-07 Apple Inc. Generalized codebook design method for limited feedback systems
US8243850B2 (en) 2006-10-24 2012-08-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L2119038T3 (pl) 2007-02-13 2015-09-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posoby i systemy do łączonego prekodowania i opóźnienia cyklicznego sygnałów
US8452296B2 (en) 2007-06-18 2013-05-28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use of default transmitter-receiver configurations
US7756099B2 (en) 2007-07-13 2010-07-13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ntennas adaptively in OFDMA networks
EP3026840B1 (en) 2008-08-11 2020-09-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s using multi-antenna
US8503572B2 (en) 2009-02-02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virtualiz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KR20100099038A (ko) 2009-03-02 2010-09-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4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프리코딩 수행 방법
US8675627B2 (en) 2009-03-23 2014-03-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precoding codebook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10064035A1 (en) 2009-09-11 2011-03-17 Guerreiro Igor Moa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Multi-User-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11510B2 (en) 2009-10-09 2014-08-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for semi-statically adapting uplink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0173A (zh) * 2004-11-17 2006-05-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发送天线多接收天线系统中下行链路多用户调度方法
CN101039162A (zh) * 2006-03-17 2007-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确定反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08116516A2 (de) * 2007-03-27 2008-10-02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Testvorrichtung und mobilfunkgerät sowie verfahren zum testen eines mobilfunkgerä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2556A (zh) 2012-04-18
EP2425545B1 (en) 2017-03-08
KR20120022836A (ko) 2012-03-12
JP2012523184A (ja) 2012-09-27
EP2425545A1 (en) 2012-03-07
US20100279621A1 (en) 2010-11-04
US9287957B2 (en) 2016-03-15
WO2010126784A1 (en) 2010-11-04
BRPI1013900A2 (pt) 2016-04-05
MX2011010182A (es) 2011-11-18
RU2011148605A (ru) 2013-06-10
BRPI1013900A8 (pt) 2017-07-11
RU2533186C2 (ru) 2014-11-20
JP5458331B2 (ja) 2014-04-02
KR101320233B1 (ko) 2013-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2556B (zh) 用于多天线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
CN108111280B (zh) 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EP3216135B1 (en) Efficient beam scanning for high-frequency wireless networks
CN102577151B (zh) 一种用于在协作波束赋形传输模式下用信号通知预编码的方法
CN102349313B (zh) 用于多用户mimo通信系统的改进型反馈策略
US9294179B2 (en) Gain normalization correction of PMI and COI feedback for base station with antenna array
EP358495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053759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615680B (zh) 用于利用耦合天线优化天线预编码器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CN108631891B (zh) 通信节点间链路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7733505B (zh) 一种波束赋形训练方法、终端和基站
US2016014961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virtual antenna to physical antenna
CN104321977B (zh) 用于计算和报告信道特性的方法和设备
CN107547118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74982A (zh) 一种被用于功率调整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280908A1 (en) Network device and a baseband unit for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888258B (zh) 一种波束扫描与跟踪方法及装置
CN101785232A (zh) 通信系统中交换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23739B (zh) 一种被用于多天线传输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Khan Multi-user MIMO beamforming: implementation, verification in L1 capacity, and performance testing
CN117955616A (zh) 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after: MOTOROLA MOBILITY LL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MOBILITY,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05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MOBILITY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