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2548A - 通信终端、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2548A
CN102422548A CN2010800202554A CN201080020255A CN102422548A CN 102422548 A CN102422548 A CN 102422548A CN 2010800202554 A CN2010800202554 A CN 2010800202554A CN 201080020255 A CN201080020255 A CN 201080020255A CN 102422548 A CN102422548 A CN 102422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eive
signal
acceptance
acceptance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02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2548B (zh
Inventor
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22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2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2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25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3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04B1/406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with more than one transmission mode, e.g. analog and digital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在包括具有不同动作特性的两个以上接收部(101、102)的通信装置中设置:检测输入信号内的应接收数据的数据检测部(103);以及基于检测结果和接收部的特性来选择两个以上接收部中的某一个接收部的选择部(104)。例如,选择部在输入信号内不含有应接收数据时选择没有接收数据时的消耗功率比其他接收部的消耗功率小的接收部,当含有应接收数据时根据输入信号的传播环境来选择能够期待最好的接收质量的接收部。由此可在维持高的接收质量的状态下进行省电运行。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终端。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根据输入信号中有无应接收的数据来选择具有不同特性的接收部的通信终端、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作为国际标准的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一种方式的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的标准化正在进行。作为所述标准化的主题之一,规定了在下行链路上提供几十Mbps的高速传输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采用自适应编码调制方式(Adaptive Modulationand Coding,AMC)。AMC具有以下特点:例如根据基站-移动台站间的无线环境来自适应地在四相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方式和十六值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Modification,“QAM”)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HSDPA采用了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方式。在H-ARQ方式中,当移动台站针对来自基站的接收数据检测到错误时,根据来自移动台站的请求,基站重传数据。移动台站使用已接收的数据和被重传的数据双方来进行纠错解码。如此,在H-ARQ中,移动台站即使已接收的数据为包含错误的数据也有效应用该数据,由此纠错解码的收益高,抑制了重传次数。
在依照了3GPP的W-CDMA通信系统中,当使用HSDPA时,采用AMC方式。该AMC技术是根据线路质量的波动来自适应地改变纠错中编码的码率或调制方式的技术。在AMC技术中,当线路质量良好时,通过使用作为高速码率的编码/调制方式来提高传输码率。当线路质量不好时,使用作为低速码率的编码/调制方式来降低传输码率,使得分组被可靠传输。
通常,HSDPA对应的接收方式包括减小多路径的影响的均衡接收(Equalization)方式、和不考虑路径间干扰而将多路径合成信号和噪声之比最大化的RAKE接收方式这两种。均衡接收方式需要进行逆矩阵运算等庞大的处理,因此装置的消耗功率大。另一方面,RAKE接收方式安装简单,并且消耗功率小。以往,为了在接收侧获得最优的接收质量,同时具有上述两种接收方式,并进行了根据通信环境来切换接收方式的最优化控制(例如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技术: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基于信号对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以后称为“SIR”。)、多普勒频移量、以及干扰功率来选择RAKE接收或者线性均衡接收中的一种接收方式。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技术:当进行高速传输时,通过在传输时隙内设置信息信号的复制部分(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CP),使得可在接收机进行有效的均衡处理,当进行低速传输时,在不在传输时隙内设置CP的情况下传输数据。其结果是,可获得满足各种通信环境的通信质量。这些现有技术都是为了提高通信质量而对接收方式进行切换的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159284号公报(第7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33430号公报(第8-9页、图1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终端用户使用分组服务时,根据服务类型的不同,很多情况下,即使在处于分组通信当中(HSDPA通信所需的物理信道被打开(OPEN))的状态下,实际接收分组数据的期间短,而不接收的期间长。此外,在根据电波状态来切换均衡方式和RAKE方式的系统中,实际情况是在实际使用环境中选择均衡方式的比例更高。在不接收分组数据的期间,终端进行仅对HSDPA控制信道的解码,因此即使RAKE接收方式也足以应对。此时,如果根据通信路径的环境而选择了均衡方式,就会产生终端的消耗功率不必要地变大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该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接收信号中不包含应接收数据时选择更适合的接收部的通信终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的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不同动作特性的两个以上接收部;判定输入信号内有无应接收数据的数据检测部;以及基于应接收数据的有无和接收部的特性来选择所述两个以上接收部中的某一个接收部的选择部。
优选的是,选择部在输入信号内没有应接收数据时选择没有接收数据时的消耗功率比其他接收部的消耗功率小的接收部。
此外,优选的是,当选择了两个以上接收部中的某一个接收部时,将其他接收部设定为低消耗功率状态。
优选的是,选择部在输入信号内存在应接收数据时,根据输入信号的传播环境来选择能够期待最好的接收质量的接收部。
优选的是,所述通信装置是无线通信装置,并且所述数据检测部在无线通信的控制信道的解码连续失败第一规定次数时判定为没有应接收数据,在控制信道的解码连续成功第二规定次数判定为存在应接收数据,并且第一规定次数大于第二规定次数。
发明效果
本申请发明的通信终端、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通信控制程序监视接收信号中有无应接收数据,并基于监视结果,从具有不同特性的两个以上接收部中选择一个接收部。因此具有能够根据应接收数据的有无来选择合适的接收部的效果。
如果当没有应接收数据时,选择消耗功率更小的接收部来进行接收处理,并将其他接收部设定为低消耗功率状态,则可节省装置的功率并延长电池寿命。
此外,如果当存在应接收数据时根据输入信号的伝播环境来选择接收方式以获得最好的接收质量,则可在维持高的接收质量的同时节省装置的功率。
此外,如果根据是否能够连续规定次数对控制信道进行解码来判断有无应接收数据,则能够避免由于零星的变动而导致接收部频繁地被切换的事态。此外,由于提前检测应接收数据的存在并选择适于接收数据的接收部,因此能够将接收质量维持在高水平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HSDPA的物理无线信道的概要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功能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图3的步骤S7的详情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判定有无分组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12是示出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示出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接收装置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HSDPA通信系统的概要的图。如本图所示,用于HSDPA的主要的物理无线信道有HS-SCCH(High Speed-Shared Control Channel,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PDSCH(High Speed-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HS-DPCCH(High Speed-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SCCH和HS-PDSCH均为下行方向(即,作为从基站向移动台站的方向的下行链路)的共用信道(Shared channel)。HS-SCCH是发送与通过HS-PDSCH发送的数据相关的各种参数的控制信道。
HS-DPCCH是上行方向(即,从移动台站向基站的方向)的专用控制信道(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HS-DPCCH用于根据通过HS-PDSCH接收的数据有无错误而由移动台站对基站分别传输ACK信号或NACK信号。即,HS-DPCCH是用于发送经HS-PDSCH传来的数据的接收结果的信道。
HSDPA中的物理信道的处理时间单位为TTI(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1TTI为2ms(毫秒)。HS-PDSCH的解码性能受接收方式的影响很大。当移动台站低速移动时,使用均衡器,由此减少多路径的影响。另一方面,当移动台站高速移动时,或者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功率大时,与均衡器相比,RAKE接收方式能够获得更良好的接收特性。由于这些接收方式是公知的,因此不再对它们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无线通信终端(移动台站)的功能框图。如本图所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包括:前置处理部1、选择控制部2、选择部3、RAKE接收部4、均衡接收部5、解码部6、以及分组检测部7。这些结构元素作为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被安装到无线通信终端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考虑无线通信终端的小型化、维护性等来适当构成。
无线通信终端除此之外还具有例如作为便携式电话机所必要的很多功能,但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的功能及其说明在本说明书中进行省略。此外,对于HSDPA通信中所必要的物理信道的解码和编码处理,这里也被省略。
前置处理部1获取HSDPA的接收信号并进行信道估计等处理。选择控制部2基于前置处理部1的输出来选择RAKE方式或均衡方式中的一者,作为接收分组时使用的接收方式。当接收分组时,如果无线通信终端以较低速移动,则选择控制部2选择均衡接收方式来减小多路径的影响。当接收分组时,如果无线通信终端高速移动或者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功率大,则选择控制部2选择RAKE接收方式,以获得最高的通信质量。
选择部3在选择控制部2或分组检测部7的控制下进行RAKE接收部4和均衡接收部5的切换。选择部3在从分组检测部7输出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优先基于控制信号的选择,在没有输出控制信号的情况下遵照选择控制部2的控制。
RAKE接收部4以RAKE接收方式进行接收数据的处理。均衡接收部5以均衡方式进行接收数据的处理。均衡方式由于需要进行逆矩阵运算等庞大处理,因此装置的消耗功率大。另一方面,RAKE方式安装简单,并且消耗功率小。在这些接收部4、5中物理信道信号被逆扩散。
解码部6包括HS-SCCH解码部6a和HS-PDSCH解码部6b。HS-SCCH解码部6a接受HS-SCCH的输入(设为处于正交关系的I、Q分量)并解码HS-SCCH信号。HS-PDSCH解码部6b进行HS-PDSCH信号的解码并输出给必要的结构元素(没有图示)。
解码部6的输出被输入给分组检测部7。分组检测部7通过后述的步骤来判定接收信号内有无分组数据。并且,在判断为是没有分组数据的期间时,将接收方式强制固定为RAKE方式。
接着,参考图3~图10,对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动作的流程图。例如,当通过用户的操作而无线通信终端从休眠状态或其他动作模式进入到HSDPA高速分组通信状态时(步骤S1:是),进行HSDPA各处理部的初始化处理(步骤S2)。所接收的接收信号被输入至前置处理部1,从而进行信道估计等的前置处理(步骤S3)。然后,根据所估计的通信路径的状况,选择控制部2选择能够期待最好的通信质量的接收方式(在本例子中,选择RAKE方式还是选择均衡方式)(步骤S4)。这里,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进行了编程,使得例如在高速移动时或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功率大时选择RAKE方式,否则选择均衡方式。以后以选中接收方式进行接收处理(步骤S5)。并且。经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被输入至解码部6。
在解码部6中,首先由HS-SCCH解码部6a和解码部6a进行HS-SCCH的解码(步骤S6)。根据其结果,由分组检测部7进行有无分组数据的判定(步骤S7)。该判定处理的细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这里,当判断为不是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时(步骤S8:是),分组检测部7强制指定RAKE接收方式(步骤S9)。由此,选择部3将接收方式切换成RAKE接收方式,从而与通过均衡方式进行接收的情况相比可节省功率。当没有分组数据时,由于仅进行HS-SCCH的解码,因此通过RAKE接收方式可充分应对。
另一方面,当判断为是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时,进行接收分组时的通常的接收方式选择控制(转移至步骤S4)。由此,根据通信环境来选择可达最优吞吐量的接收方式(RAKE方式或均衡方式)。
当HS-SCCH解码成功了时,通过HS-PDSCH解码部6a进行HS-PDSCH解码处理(步骤S10),输出解码信号(步骤S11)。然后,无线通信终端反复进行步骤S3及其以后的处理,直到HSDPA通信结束为止(步骤S12:否)。
图4示出了步骤S7中的有无分组数据的判定处理的详细流程。当无线通信终端启动时或开始通信时,认为是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来开始处理(步骤S21)。当到前一TTI为止都被判断为是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时(步骤S22:是),首先确认当前的TTI(当前TTI)的HS-SCCH的解码结果(步骤S23)。这里,如果当前TTI的HS-SCCH被成功解码(步骤S23:是),则当前TTI也被判断为是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转移至步骤S26)。
如果当前TTI的HS-SCCH解码不成功(步骤S23:否),则将HS-SCCH解码失败的次数(累计解码失败次数)N1向上计数(步骤S24)。接着,将计数的值N1与预先设定的阈值TH1(例如30)进行比较(步骤S25),当N1小于阈值TH1时判断为是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步骤S26)。另一方面,当N1大于阈值TH1时,将计数器复位(步骤S32),并从下一个TTI起被判断为是不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步骤S30)。
在步骤S22中,当到前一TTI为止被判断为是不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时(步骤S22:否),首先确认当前TTI的HS-SCCH解码的结果(步骤S27)。如果当前TTI的HS-SCCH未被成功解码,则当前TTI也被判断为是不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转移至步骤S30)。如果当前TTI的HS-SCCH被成功解码,则将HS-SCCH解码成功了的次数(累计解码成功次数)N2向上计数(步骤S28)。将计数的值N2与预先设定的阈值TH2(例如3)进行比较,当N2小于阈值TH2时,当前TTI也被判断为是不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步骤S30),当大于阈值TH2时,将计数器复位(步骤S31),并从下一个TTI起被判断为是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步骤S26)。在步骤S26以及步骤S30的判定进行之后,处理转移至图3的步骤S8。
在图5及其后面的附图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有无分组数据的判定处理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TH1=30、TH2=3。在图5的情形中,不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持续,之后在两个TTI中HS-SCCH被成功解码,但在以后的TTI中解码再次失败。在此情况下,由于HS-SCCH解码成功的累计解码成功次数N2=2小于阈值TH2=3,因此判断为是不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的持续。
在图6的情形中,不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持续,之后,HS-SCCH的解码连续成功了四次以上。此时,连续成功次数小于阈值TH2=3的期间被判断为是不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但在连续三个TTI的HS-SCCH解码成功之后,判断为是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的开始。
在图7的情形中,HS-SCCH的解码持续失败,持续被判断为是不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
在图8的情形中,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持续,之后在连续四个TTI中HS-SCCH解码失败,但此后HS-SCCH解码再次连续成功。在此情况下,由于累计解码失败次数N1=4小于阈值TH1=30,因此判断为是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的持续。
在图9的情形中,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持续,之后HS-SCCH解码连续失败。在此情况下,HS-SCCH解码的累计解码失败次数N1小于30的期间被判断为是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一旦N1大于等于30,就判断为是不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的开始。
在图10的情形中,HS-SCCH的解码持续成功,被判断为是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的持续。
如此进行控制,使得当相同的判定结果连续出现规定阈值以上的次数时切换有无分组数据的判定结果。因此排除了由于某些原因而HS-SCCH解码的失败/成功偶发地转变的波动,可可靠地检测发送侧分组数据的有无真正转变的定时。
此外,如果将被判断为没有分组数据的情况的阈值设定得较高,则能够恰当地避免尽管实际存在分组数据但在接收侧忽略掉该分组数据的事态,能够避免通信质量变差。相反地,如果将被判断为存在分组数据的情况的阈值设定得较低,则能够提前检测到分组数据的发送实际开始的定时。因此,能够进行恰当的通常的接收方式的选择控制,能够维持高的接收性能。
如此,通过检测到没有接收分组数据的期间,并将该期间内的接收方式强制地切换为消耗功率少的接收方式,可抑制接收侧的多余功率消耗。此外,由于可快速检测到从不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向存在分组数据的期间的转变,因此接收性能不会恶化,接收性能总是被保持在高的水平上。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作为其他各种变形例、变更例来实现。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特性的除这里特别说明的领域以外的领域中也能够实施。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为全部均为用于例示的,而非限定性的例子。并且,从与另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含义等同的范围得到的所有变形例应当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上述实施例在HSDPA分组通信中,根据HS-SCCH的解码结果来判断有无分组数据。同样地,有无分组数据的判断也能够在HSDPA以外的通信方式中进行。即,在无线通信终端根据传播环境而切换使用RAKE接收方式与自适应均衡器接收方式的情况下,只要根据物理控制信道的解码信息来判断有无分组数据并切换接收方式即可。由此,能够抑制多余的功率消耗。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假定了RAKE接收方式和等价接收方式。但并不是排除将本发明应用于今后定义或开发的、与这些方式类似或新的接收方式。特别是,也可以是接收方式为三种类型以上、并根据无线信号的传播环境和/或有无分组来选择某一种方式的结构。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设定了阈值TH1=30、TH2=3,但这些阈值能够根据SIR等实际的通信状况或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精度等实施环境来适当决定。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将TH1设定为1至10个TTI、将TH2设定为10至50个TTI。
(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00包括:第一接收部101、第二接收部102、数据检测部103、接收部选择部104、以及处理部105。
第一接收部101接受输入信号201的输入,进行规定的接收处理,并输出接收信号202。第二接收部102接受输入信号201的输入,进行规定的接收处理,并输出接收信号203。这里的接收处理是指进行放大、检波、解调等用于接收输入信号201并输出接收信号202或接收信号203的规定处理的意思。
第一接收部101和第二接收部102在接收动作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第一接收部101和第二接收部102采用了不同的电路结构或接收方式等,使用不同的硬件构成。因此,第一接收部101和第二接收部102的接收中的特性不同,例如消耗功率、发热量、或接收灵敏度等不同。
因此,当输入信号201中不存在应接收数据时,如果考虑特性方面,则通过第一接收部101或第二接收部102中某一者的接收动作更优于通过另一者的接收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输入信号201中不存在应接收数据时,通过第一接收部101的接收动作更为优选。
此外,所谓输入信号201中不存在应接收数据时,例如可想到是当前接收中的输入信号201和下一个要接收的输入信号201之间的空白期间。此外,例如检测到输入信号201中的应接收数据之前的状态、即所谓等待状态等也属于输入信号201中不存在应接收数据时。
处理部105进行接收信号204的规定处理,并输出处理后接收信号205。规定处理是指检测接收信号204中的帧并分析该帧的结构来提取接收数据等等。此外,在帧中的数据为编码或加密后的数据的情况下,解该数据的处理也包含在上述的规定处理中。
数据检测部103检测处理后接收信号205中是否包含有应接收数据。然后,当检测到处理后接收信号205中包含有应接收数据时,输出数据检测出信号206。作为检测处理后接收信号205中是否包含有应接收数据的方法,例如有检测所接收的信号中是否含有规定比特串的方法。作为比特串的例子,有报头(preamble)、或表示分组的发送目的地为接收装置100的地址信息等。
选择部104基于数据检测出信号206来选择接收信号202或接收信号203,并将其作为接收信号204来输出。即,当输出了数据检测出信号206时,选择部104选择接收信号203。当没有输出数据检测出信号206时,选择部104选择接收信号202。
在接收装置100刚启动后的初始状态下,选择部104可以不管数据检测出信号206如何而选择接收信号202或接收信号203中的任一者。由此,接收信号204被输入给处理部105,因此处理部105能够进行接收信号204中应接收数据的检测。
此外,也可以如图12的接收装置110所示,当输出了数据检测出信号206时,允许第二接收部102的动作,并禁止第一接收部101的动作。相反地,也可以在没有输出数据检测出信号204时,允许第一接收部102的动作,并禁止第二接收部101的动作。此时,动作被禁止时的第一接收部101以及第二接收部102的消耗功率、发热量优选小于动作被允许时的消耗功率、发热量。
或者,也可以如图13的接收装置120所示,具有第二选择部106。当输出了数据检测出信号206时,第二选择部106将输入信号201输入给第二接收部102,当没有输出分组检测信号204时,第二选择部106将输入信号201输入给第一接收部101。此时。输入信号201未被输入时的第一接收部101以及第二接收部102的消耗功率、发热量优选小于输入信号201被输入时的消耗功率、发热量。此外,也可以如图12的接收装置110所示,使用数据检测出信号206来禁止未被选择的接收部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两个接收部,但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在此情况下,在没有检测到数据时,选择在接收信号201中不存在应接收数据时的特性最好的接收部即可。
此外,由于接收装置100基于输入信号中有无应接收数据来选择第一接收部或第二接收部来进行接收处理,因此输入信号201的方式不受限制。从而,输入信号201可以是无线信号、有线信号中的任一种。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基于输入信号中有无应接收数据来选择第一接收部或第二接收部。从而具有能够根据输入信号中有无应接收数据来选择具有更恰当的特性的接收部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输入信号中有无分组的检测也可以使用接收部来进行。图14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130包括第一接收部101、第二接收部102、以及选择部104。第一接收部101和第二接收部102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在接收动作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
当第一接收部101在输入信号201内没有检测到应接收数据时,输出数据未检测出信号207。当第二接收部102检测到输入信号201内的应接收数据时,输出数据检测出信号208。
当第一接收部101输出了数据检测出信号208时,停止第一接收信号202的输出。当第一接收部101没有输出数据检测出信号208时,接受输入信号201的输入,进行规定的接收处理,并输出接收信号202。
当第二接收部102输出了数据未检测出信号207时,停止第二接收信号203的输出。当第二接收部102没有输出数据未检测出信号207时,接受输入信号201的输入,进行规定的接收处理,并输出接收信号203。
选择部104在数据未检测出信号被输出时选择第一接收信号,在数据检测出信号被输出时选择第二接收信号,输出第三接收信号204。
由以上说明可知,在接收装置130中,基于输入信号中有无应接收数据,总是第一接收部101或第二接收部102仅一者进行动作,并输出接收信号。
如此,第三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基于输入信号中有无应接收数据来选择第一接收部或第二接收部。从而具有能够根据输入信号中有无应接收数据来选择具有更恰当的特性的接收部的效果。
此外,第三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通过接收部来检测输入信号中有无应接收数据。因此,没有必要设置数据检测部。并且还具有以下效果:也能够应对有无应接收数据的判定中需要复杂的处理的情况,例如输入信号201具有规定的帧构造并需要进行帧分析的情况等。
产业上的可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在便携式电话及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电通信技术的领域。
符号说明
1前置处理部
2选择控制部
3选择部
4RAKE接收部
5均衡接收部
6解码部
6a HS-SCCH解码部
6b HS-PDSCH解码部
7分组检测部
101第一接收部
102第二接收部
103数据检测部
104选择部
105处理部
106第二选择部
201输入信号
202、203、204接收信号
205处理后接收信号
206数据检测出信号
207数据未检测出信号
208数据检测出信号

Claims (21)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不同特性的两个以上接收部;
选择部,其选择所述两个以上接收部中的某一个接收部;以及
数据检测部,其检测输入信号内的应接收数据;
其中,所述选择部基于所述数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和所述接收部的特性来选择所述两个以上接收部中的某一个接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接收部至少包括电路结构不同的两个以上接收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接收部至少包括接收方式不同的两个以上接收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数据检测部在所述输入信号内没有检测到所述数据时,所述选择部基于所述检测结果以及所述特性来选择所述两个以上接收部中的某一个接收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以上接收部中的第一接收部在没有接收所述数据时的消耗功率小于其他接收部的消耗功率,
当在所述输入信号内没有所述数据时,所述选择部选择所述第一接收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当选择了所述两个以上接收部中的某一个接收部时,将其他接收部设定为低消耗功率状态。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选择部,
当所述选择部选择了所述两个以上接收部中的第二接收部时,所述第二选择部向所述第二接收部输入所述输入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信号未被输入时的所述第二接收部的消耗功率小于所述输入信号被输入时的所述第二接收部的消耗功率。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部,其输入所述输入信号来输出第一接收信号,并且在没有检测到所述输入信号内的数据时输出数据未检测出信号;
第二接收部,其输入所述输入信号来输出第二接收信号,并且在检测到所述输入信号内的数据时输出数据检测出信号;以及
选择部,其选择所述第一接收信号或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并输出第三接收信号,
其中,没有接收所述数据时的所述第一接收部的特性与没有接收所述数据时的所述第二接收部的特性不同,
所述第一接收部当所述数据检测出信号被输出时停止接收动作,
所述第二接收部当所述数据未检测出信号被输出时停止接收动作,
当所述分组未检测出信号被输出时,所述选择部选择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当所述分组检测信号被输出时,所述选择部选择所述第二接收信号。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是无线通信装置,所述应接收数据是分组数据,并且
当所述输入信号内包含分组数据时,所述选择部根据无线信号的传播环境来选择能够期待最好的接收质量的接收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无线通信的控制信道的解码连续失败第一规定次数时,所述数据检测部判断为没有应接收数据,当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连续成功第二规定次数时,所述数据检测部判断为存在应接收数据,并且所述第一规定次数大于所述第二规定次数。
12.一种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具有不同特性的两个以上接收部,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判定输入信号内有无应接收数据;以及
基于所述应接收数据的有无和所述接收部的特性来选择所述两个以上接收部中的某一个接收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输入信号内不包含应接收数据时,所述进行选择的步骤选择没有接收数据时的消耗功率比其他接收部的消耗功率小的接收部。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以下步骤:当选择了所述两个以上接收部中的某一个接收部时,将其他接收部设定为低消耗功率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输入信号内包含应接收数据时,所述进行选择的步骤根据无线信号的传播环境来选择能够期待最好的接收质量的接收部。
16.如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是无线通信装置,并且
所述判定有无应接收数据的步骤在无线通信的控制信道的解码连续失败第一规定次数时判断为没有应接收数据,在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连续成功第二规定次数时判断为存在应接收数据,并且所述第一规定次数大于所述第二规定次数。
17.一种通信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具有不同特性的两个以上接收部,所述控制程序的特征在于,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判定输入信号内有无应接收数据;以及
基于所述应接收数据的有无和所述接收部的特性来选择所述两个以上接收部中的某一个接收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输入信号内不包含应接收数据时,所述进行选择的步骤选择没有接收数据时的消耗功率比其他接收部的消耗功率小的接收部。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使所述通信装置还执行以下步骤:当选择了所述两个以上接收部中的某一个接收部时,将其他接收部设定为低消耗功率状态。
20.如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输入信号内包含应接收数据时,所述进行选择的步骤根据无线信号的传播环境来选择能够期待最好的接收质量的接收部。
21.如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是无线通信装置,并且
所述判定有无应接收数据的步骤在无线通信的控制信道的解码连续失败第一规定次数时判断为没有应接收数据,在所述控制信道的解码连续成功第二规定次数时判断为存在应接收数据,并且所述第一规定次数大于所述第二规定次数。
CN201080020255.4A 2009-05-07 2010-04-08 通信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25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2642 2009-05-07
JP2009-112642 2009-05-07
PCT/JP2010/056362 WO2010128612A1 (ja) 2009-05-07 2010-04-08 通信端末、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2548A true CN102422548A (zh) 2012-04-18
CN102422548B CN102422548B (zh) 2016-04-27

Family

ID=43050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025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2548B (zh) 2009-05-07 2010-04-08 通信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81032B2 (zh)
EP (1) EP2429088A4 (zh)
JP (1) JPWO2010128612A1 (zh)
CN (1) CN102422548B (zh)
WO (1) WO20101286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0947A (zh) * 2019-08-08 2019-11-15 浙江正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喇叭耐久试验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5005A (en) * 1995-07-04 1998-04-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modulating system for carrier-wave and single pulse modulated signals
CN1578251A (zh) * 2003-07-30 2005-02-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据传送装置及数据传送系统
CN1698278A (zh) * 2003-04-07 2005-11-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收发两用机及接收机
JP2006080787A (ja) * 2004-09-08 2006-03-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2007010323A (ja) * 2005-06-28 2007-01-18 Seiko Epson Corp 電波時計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具備する電波時計
US20080095132A1 (en) * 2006-10-24 2008-04-24 Bengt Lindoff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ed mode handling in a dual receiver user equipment (ue)
CN101273596A (zh) * 2005-09-29 2008-09-24 朗迅科技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接收机技术
CN101379713A (zh) * 2006-02-09 2009-03-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自适应接收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63160A1 (en) * 2001-06-01 2002-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transmitter for an efficient packet data transfer in a transmission protocol with repeat requests
JP2004159284A (ja) 2002-09-10 2004-06-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式選択方法
FR2854304A1 (fr) 2003-04-25 2004-10-29 Nortel Networks Ltd Procede de controle de liens radio dans un systeme de radiocommunication et unite de controle pour mettre en oeuvre le procede
US7646802B2 (en) 2003-06-02 2010-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receiver with hybrid equalizer
JP4260561B2 (ja) 2003-07-10 2009-04-30 Kddi株式会社 送信機、受信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5005A (en) * 1995-07-04 1998-04-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modulating system for carrier-wave and single pulse modulated signals
CN1698278A (zh) * 2003-04-07 2005-11-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收发两用机及接收机
CN1578251A (zh) * 2003-07-30 2005-02-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据传送装置及数据传送系统
JP2006080787A (ja) * 2004-09-08 2006-03-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2007010323A (ja) * 2005-06-28 2007-01-18 Seiko Epson Corp 電波時計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具備する電波時計
CN101273596A (zh) * 2005-09-29 2008-09-24 朗迅科技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接收机技术
CN101379713A (zh) * 2006-02-09 2009-03-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自适应接收机
US20080095132A1 (en) * 2006-10-24 2008-04-24 Bengt Lindoff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ed mode handling in a dual receiver user equipment (u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0947A (zh) * 2019-08-08 2019-11-15 浙江正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喇叭耐久试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29088A1 (en) 2012-03-14
WO2010128612A1 (ja) 2010-11-11
CN102422548B (zh) 2016-04-27
JPWO2010128612A1 (ja) 2012-11-01
US20120057659A1 (en) 2012-03-08
US8781032B2 (en) 2014-07-15
EP2429088A4 (en)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8932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US987228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07906B2 (en) Mobile station
US711665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S-DPCCH signalling with activity information in HSDPA
CN101689967B (zh) Hs-pdsch盲解码方法及接收机
CN101611564B (zh) 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具有链路不均衡的功率控制设备和方法
KR100750374B1 (ko) 광대역 코드 분할 다중 억세스 통신의 링크 적응 수행여부 결정 방법
CN102273253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信道质量反馈减少
US7496335B2 (en)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hannel compens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US7783327B2 (en) Mobile station
JP4432645B2 (ja) 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5277570A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再送制御方法
US20100202332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used for them
CN102422548A (zh) 通信终端、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Yun et al. Throughput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automatic-repeat-request techniques as combined with adaptive rate transmission
JP2006020239A (ja) マルチコードパケット伝送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3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21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TO: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 LTD.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