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9452A -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9452A
CN102419452A CN2011101810159A CN201110181015A CN102419452A CN 102419452 A CN102419452 A CN 102419452A CN 2011101810159 A CN2011101810159 A CN 2011101810159A CN 201110181015 A CN201110181015 A CN 201110181015A CN 102419452 A CN102419452 A CN 102419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ive body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geology
field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10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9452B (zh
Inventor
薛囯强
闫述
陈卫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 20111018101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194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19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9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9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9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具体包括:在近场源情况下,采用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方法,对深部地质目标体进行深部探测,获得观测数据;采用瞬变电磁全场区理论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完成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精细探测,获得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本发明能够快速、高效及准确地实现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三维探测,从而获得更精细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Description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瞬变电磁场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简称TEM)是一种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的时间域人工源电磁探测方法。它是利用阶跃形波电磁脉冲激发,利用不接地回线向地下发射一次场,在一次场断电后,测量由地下介质产生的感应二次场随时间的变化,来达到寻找各种地质目标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当代社会正面临着资源、人口、粮食和环境等一系列难题;资源紧缺以及地震灾害等,严重威胁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生存。我国对资源的需求局面已是十分严峻。对石油和金属矿产日益严重依赖于进口。最近一、二十年来,人类社会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几乎呈指数增长。需求量亦日益大幅度的增长;以煤炭为重要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淡水资源的贫缺已对人类生活与生存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工程勘察领域的深部目标体有效性勘察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为此,加强国内资源勘查确是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国策,预测、减轻和预防地震的发生及其破坏能力也是追在眉睫。
浅部勘探和开发的资源量远远不足,且十分紧缺。必须强化进行第二深度空间(500m~2000m)金属矿产资源的地球物理找矿、勘探和战略后备基地的建设;对煤炭的勘探与开采限于近地表浅层到700m深度之间,这是难以适应日益巨增的能源消耗,必须突破已有煤炭勘探与开采的框架,向深部发展,即在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m)进行煤炭的勘探与开发,以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煤炭能源需求;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热水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深部地下热水的有效、快速勘探是地球物理工作都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深度空间的资源的发现必将作为我国未来资源的后备基地。为此,在多元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立足本土,依据国家战略需求,开辟自主创新的道路,充分利用和发挥高分辨率地球物理场的效能,迅速强化进行第二深度空间高精度地球物理找矿、勘探与开发,以保证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对资源的需求局面已是十分严峻。对石油和金属矿产材料的需求日益严重依赖于进口;以煤炭为重要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淡水资源的贫缺已对人类生活与生存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加强资源勘查是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因为浅部勘探和开发的资源量远远不足,且十分紧缺,必须强化进行第二深度空间(500m~2000m)金属矿产资源、煤炭资源等的地球物理找矿、勘探和战略后备基地的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深部地下热水资源的有效勘探成为热门。发现和利用新的物理参数、提出新勘探方法、提高现有的方法的勘探精度,向地球深部进行精确探测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导趋势。
正是由于资源的严重短缺与日益增加的需求量的矛盾,瞬变电磁场法近年来得到了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相关学者的广泛研究。Kaufaman和keller于1983年给出了瞬变电磁法所使用的理论基础。Rocroi和gole于1983年具体描述了轴向偶极接收装置的使用情况。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观测的是感应电压V(t)或垂直磁场的时间导数(Gunderson et al.,1986)(Sharma,1997)(Strack,1992)。Strack等在1989年具体描述了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的数据解释方法。在一些地形不适合用地震反射波法探测(Reynolds,1997)时,长偏移距离法LOTEM起了重要的补充作用。严良俊(1999)以垂直磁场定义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探测深全区视电阻率。翁爱华(2003)对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探测深甚晚期响应及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进行研究。阎述(2000)完成电偶源频率电磁探测深三维地电模型有限元正演,黄力军(1995)采用电性源瞬变电磁法进行煤田水文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瞬变电磁场法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了中心回线方式瞬变电磁法、长偏移瞬变电磁法及美国最新报道的多道瞬变电磁法MTEM(Multi-channel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三个不同的代表性装置形式。
中心回线方式瞬变电磁法采用了中心回线方式瞬变电磁法装置,由于此种装置导常简单,易于解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此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探测深度相对较小,并且对高阻体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差。当边长较大时(大于300米),对于几百米长的发射线框,只观测发射线框中心一个点就移动位置,势必会大大降低TEM法的工作效率。为了减少场的横向不均匀性,可以只在回线内中心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观测,形成特有的大回线源瞬变电磁类中心方式,目前使用的仪器如V-5、V8、GDP-32、ROTEM、SIROTEM、PEM等大多采用大回线装置形式。但在资料处理时,忽略了不同点场响应的差异性,认为在中间范围内观测时,场基本上均匀。通常采用中心回线方式的计算公式进行资料处理。观测中的边缘效应,对于精细勘探来说是不可忽略的,应当予以消除。大定源瞬变电磁法,在回线内、外都可以观测,勘探深度大,划分异常细,工作效率高,几台接收机可以同时工作。由于回线外场值较小,且场不均匀,这种观测方式应用较少。目前回线源瞬变电磁法在工程、矿产勘查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主要利用近区回线源瞬变电磁测深法,探测深度一般为n×10~n×102m。理论与实践证明,采用近区方式对地下导电体有反映优于远区,纵向及横向的分辨率均得到提高。且大大减少了体积效应。虽然近场情况下的的回线源瞬变电磁法得到普遍接受和应用,但是,电性源近区测深应用不多。
长偏移瞬变电磁法采用较长的收发距(r=(4~6)H)。长偏移瞬变电磁法法属于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它利用接地电极通以脉冲电流而在地下建立起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磁场间歇期间,在远场区的扇形区域内接收二次电磁场。由于早期信号反映浅部地电特征,晚期信号反映较深部地电断面,这就可以达到测深的目的。长偏移瞬变电磁法的装置方式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发射与接收较远,以确保观测信号属于远场区信号;同时,观测方式与CSAMT相类似。长偏移瞬变电磁法的缺点是信号较弱。对于长偏移距离法LOTEM,当收发距离较大时,可能跨越好几个构造单元,由于地质构造和地形起伏带来的电性变化,都由源传导到接收,再加上有用信号强度急剧下降,不利于精细探测。晚期只能确定总的纵向电导,不具备分层能力。使得一般只用于地质构造简单地形平坦,如油气勘探区。针对我国金属矿产勘查的复杂性,不适合用长偏移距离法LOTEM。
2002年David Wright(Edinburgh,UK)提出MTEM(Multi-channel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的概念,MTEM方法不同于以往的TEM工作,采用接地导线源、发送随机编码、陈列式多道观测,它同时测量接收电压和输入的发送电流,并且脉冲响应是由这二者的反褶积得到的。多道瞬变电磁法采用的装置是多道瞬变电磁法的装置,此种装置的特点之一是:发射源与接收位于同一条测线上,并采取没偏移距离;观测方式与地震勘探相类似;接收的脉冲响应数据可以被像地震数据一样被处理,这是数据处理的一大进步。多道瞬变电磁法首先在2001年申请了专利;2003年Anton Ziolkowski等成立了MTEM公司,进行该技术的商业化使用;2004年MTEM被欧洲著名地球勘探公司收购;2005年获得美国专利。在多道瞬变电磁法中,显著的优点是:接收的脉冲响应数据可以被像地震数据一样被处理,这是数据处理的一大进步;得到通过反褶积和微分得到大地脉冲响应的时间导数,并将结果以共偏移剖面显示,这种方式得到的高电阻值很好的反映了已知储气层的正确水平位置。但是,多道瞬变电磁法仅仅是在一维情况下的数据观测域资料处理的解释;想要获得更精确的地下矿体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的信息,多道瞬变电磁法是无法实现的。
这样,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找到一种新型的瞬变电磁场法,能够快速、高效及准确地实现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三维探测,从而获得更精细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及准确地实现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三维探测,从而获得更精细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包括:
在近场源情况下,采用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方法,对深部地质目标体进行探测,获得观测数据;
采用瞬变电磁全场区理论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完成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精细探测,获得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优选的,所述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为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位置信息、大小信息或形状信息。
优选的,所述在近场源情况下,采用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方法,对深部地质目标体进行探测,获得观测数据的步骤,包括:
通过接地电极AB向地下发射电磁场;
在距离发射电磁场较小的偏移距离内,对电磁场单分量或者多分量进行观测,采集数据,获得电磁场单分量或者多分量的观测数据;
其中,
所述对深部地质目标体进行探测,获得观测数据的过程是通过电性源瞬变电磁法近场源探测的工作装置来完成的。
优选的,所述距离发射电磁场较小的偏移距离是指观测点与发射源之间的距离与目标体埋藏深度的距离相等或者小于目标体埋藏深度;
其中,
所述偏移距离最大值通过公式(Ⅰ)来表征;
r=(0.7~1)H  (Ⅰ)
r为观测点到发射源点的距离;
H为地质目标体的埋藏深度。
优选的,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还包括:
在近场源装置情况下,所述观测点的一半以上的时间道数据为近场区数据;
在近场源装置情况下,所述观测点的部分早期时间道数据为中场区数据及远场区数据;
在近场源装置情况下,对所观测的瞬变电磁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处理及解释;
其中,
所述近场区是指收极距或发极距小于深部地质目标体的埋藏深度;
所述远场区是指收极距或发极距等于或大于深部地质目标体埋藏深度的4至6倍。
优选的,所述对观测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处理及解释,完成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精细探测的步骤,包括:
在探测深度方面,在小偏移距离内,对发射源作跌加偶极子计算,使得在近场源情况下,偏移距离与地质目标体埋藏深度相等或小于地质目标体埋藏深度,获得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在探测精度方面,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完成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精细探测,获得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其中,
所述小偏移距离是指观测点到发射源点的距离范围为1千米至两千米的范围。
优选的,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还包括:
在近场源情况下,对观测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发射AB的非偶极子效应,对观测数据进行修正。
优选的,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还包括:
在近场源情况下,对观测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全场区响应理论公式,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优选的,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还包括:
实际工作中的近场源瞬变电磁的探测深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
不同的被探测地质体本身的大小、形状、埋深及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别,供电电极距的大小,观测精度,地形和不均匀体的干扰及外来电场的干扰,会有不同的探测深度结果;
在深度范围内,当探测目的层产生的异常场超过背景场电平时,依据观测结果,分辨深部地质目标体的存在性。
优选的,所述针对发射AB的非偶极子效应,对观测数据进行修正的步骤,包括:
对发射导线源AB进行偶极子剖分;
建立全场响应理论公式;
分别计算每一个单一偶极子在场点的全场响应;
将每个偶极子在观测点引起的的场进行迭加,获得发射AB在观测点的总场;
对观测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处理及解释,完成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精细探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本发明实现了对地下目标体单元的多次覆盖测量,还实现了瞬变电磁的三维探测,并可以用于矿产资源探测。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地下目标体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的信息,对于研究精细地质结构有重要意义。
其次,相对于回线源瞬变电磁法(loop source TEM)来说,本发明可以克服回线源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深度相对较小的缺点,并对高阻体有较好的分辨能力。
再者,相对于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ng offset TEM)来说,本发明可以克服信号较弱的缺点。在一维情况下,通过对比接地电偶极源瞬变电磁近区与远区场以及回线源瞬变电磁对高阻层的探测能力,认为在深部高阻层探测时接地电偶极源瞬变电磁全区法优于回线源瞬变电磁法、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
另外,与最新的美国多道瞬变电磁法(Multi-channel TEM)相比,本发明向面积性三维勘探前进了一步。
总之,本发明提供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及准确地实现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三维探测,从而获得更精细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瞬变电磁法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性源瞬变电磁法近场源工作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传统回线源、大回线源、大定源回线瞬变电磁法的工作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传统电性源长偏移瞬变电磁法工作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道瞬变电磁法探测方法工作装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均匀半空间早期、晚期、全期视电阻率对比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G型早期、晚期、全期视电阻率对比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偶极子迭加处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核心构思之一在于,提供了全新的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首先,在近场源情况下,采用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方法,对深部地质目标体进行深部探测,获得观测数据;其次,对观测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处理及解释,完成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精细探测。此种全新的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及准确地实现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三维探测,从而获得更精细的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01、在近场源情况下,采用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的近场源探测方法,对深部地质目标体进行探测,获得观测数据;
本发明采用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的近场源装置形式,对深部地质目标体进行探测,获得观测数据;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瞬变电磁法原理示意图。
瞬变电磁场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简称TEM)是一种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的时间域人工源电磁探测方法。它是利用阶跃形波电磁脉冲激发,利用不接地回线向地下发射一次场,在一次场断电后,测量由地下介质产生的感应二次场随时间的变化,来达到寻找各种地质目标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从图2中,可以看出:
图2A为电磁场感应涡流场产生过程示意图,图2A可以清晰地说明电磁场感应涡流程产生的过程。
图2B为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关系示意图,图2B可以清晰地说明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关系。
瞬变电磁场法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中心回线方式瞬变电磁法、长偏移瞬变电磁法及美国最新报道的多道瞬变电磁法MTEM(Multi-channel TransientElectroMagnetic)三个代表性装置形式。
所述对地质目标体进行近场源装置形式下的探测,获得观测数据的过程是通过电性源瞬变电磁法近场源装置形式来完成的。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1,具体可以包括:
子步骤111、通过接地电极AB向地下发射电磁场;
所述对深部地质目标体进行深部探测,获得观测数据的过程是通过电性源瞬变电磁法近场源探测的工作装置来完成的。
首先介绍一下本发明中的接地电极AB。
接地电极AB的长度范围一般为500米到1000米。AB长度要通过工区实验选择。A,B平面位置要通过测量定位确。AB的距离误差应小于1%,AB布设尽量远离地质构造,选择背景场比较平稳的地方进行布设不得将剩余导线留在绕线架上,应将其呈S型铺于地面。布线时在导线联接处应接触良好,严禁漏电。当导线通过水田、池塘、河沟时,应予架空防止漏电;当导线横过公路时,应架空或埋于地下以防绊断压坏。架空的导线应拉紧防止随风摆动。1∶l供电电极为铝箔片状电极或金属棒状电极.金属棒状电极长约60-100cm,直径1.6cm-2.2cm,金属电极必须垂直打入接地点,与土层密实接触;其入土深度,对长极距至少应为电极长度的2/3;对短极距应大体满足点电源的要求,一般不应超过极距的1/10。A、B电极的应该埋设牢固,接触良好,接地电阻一般应该在50-200欧姆之间。
接通电源前,应检查各个线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方可接上电源;拆线时,应先拆去电源,后拆其他线路。在测站布设和电极接地完成之后,测站应通知电源工、跑极工开始供电观测。观测结束后.应先切断电源,然后才能通知跑极工跑极或收线。作业人员处理供电线路故障的过程中,不得带电作业。进行漏电检查时,必须遵守事先约定的时间,在该时间内,作业人员不得触及导线的裸露部分和进行导线的检修连接。在约定时间外,测站应停止漏电检查或重新联系。
子步骤121、在距离发射电磁场较小的偏移距离内,对电磁场单分量或者多分量进行观测,采集数据,获得电磁场单分量或者多分量的观测数据。
一般情况下,偏移距离与探测目标的最大埋深之间的关系r=(0.7~1)H。所述偏移距离要通过工区实验选择。
所述距离发射电磁场较小的偏移距离是指观测点与发射源之间的距离与目标体埋藏深度的距离相等或者小于目标体埋藏深度;
所述偏移距离最大值通过公式(Ⅰ)来表征;
r=(0.7~1)H  (Ⅰ)
r为观测点到发射源点的距离;
H为地质目标体的埋藏深度。
所述观测点为近场区、中场区及远场区;
所述观测点为近场区、中场区及远场区;
所述近场区是指收极距或发极距小于地质目标体的埋藏深度;
所述远场区是指收极距或发极距等于或大于地质目标体埋藏深度的4至6倍。
在近场源装置情况下,所述观测点的一半以上的时间道数据为近场区数据;
在近场源装置情况下,所述观测点的部分早期时间道数据为中场区数据及远场区数据;
在近场源装置情况下,对所观测的瞬变电磁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处理及解释;
其中,
所述近场区是指收极距或发极距小于深部地质目标体的埋藏深度;
所述远场区是指收极距或发极距等于或大于深部地质目标体埋藏深度的4至6倍。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工作装置的设备是目前的V8、GDP32等仪器均可以进行测量。
采集所观测到的电磁场各分量数据是通过如下的方式完成的。
(1)测线垂直于构造走向方向;测线方向与AB平行布置。
(2)每个测站,应校对测量桩号是否正确。
(3)接收站的布置应避免靠近强干扰源以及金属干扰物的地方。阴雨湿度很大及雷雨天气不宜开展工作。
(4)可以用探头接收信号,也要以用电极来接收信号。可以测量垂直分量,也可以测量水平分量。
(5)测线应尽量垂直于勘查对象的走向,并尽可能避免或减小地形影响和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测线方向应与工区中的地质勘探线、典型地质剖面方向一致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性源瞬变电磁法近场源工作装置示意图。
其中,图3A为本发明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工作装置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观测场点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观测区域示意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
本发明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工作装置设计与以往不同。
对本发明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工作装置做说明如下:
(1)所述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工作装置适用于一般瞬变电磁法法仪器系统,如:V8,GDP32等。
(2)发射AB的长度与LOTEM以及CSAMT基本上相同。
(3)观测点原则上可以在近场区、中场区、远场区,但是建议工作时观测点一般放在近场区和中场区。
(4)场值随距离变化规律:响应的最大值不在场源AB下方,而是偏移一定的距离位置处,最佳偏移距离与深度的关系r=(0.7~1)H。最佳的观测区范围也就是在这一个范围内。
(5)针对所述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观测区域做如下说明:
在近场区,响应值随偏移距离增加而增加;
在远场区,响应值随偏移距离增加而减少;
在近场区和远场区之间的中间部位,属于中场区,近场区和中场区这一部分的场值相对较大,为最佳观测区域。
(6)在长偏移距离TEM研究中,我们在讨论电偶极源的问题时,假设源为点源。忽略了AB的长度尺寸。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往往以有限长度的线源的电荷分布。全场区情况下,由于一些观测点距离发射源较近,所以,发射源的非偶极子效应表现明显,需要进行校正。这时解决的办法是,可以把发射线看成无数个偶极子的和,这些偶极子同时按阶跃波规律变化,这样,发射线源上各偶极子在场点引起的场的迭加即为该点的场响应。
在远场情况下,忽略AB的长度,直接把发射源看作偶极子。
其中,r为源中心到观测点的距离。
在全场情况下,发射源看作偶极子的迭加。在本次发明的全场区观测情况下,把发射AB分成无数多小段dl,把发射源看作无数偶极子的迭加。
其中,r’为偶极子dl到观测点的距离。
瞬变电磁场法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中心回线方式瞬变电磁法、长偏移瞬变电磁法及美国最新报道的多道瞬变电磁法MTEM(Multi-channel TransientElectroMagnetic)三个代表性装置形式。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快速高效、大深度及精细探测的优点;比较本发明的方法与上述三种方法的工作装置的不同,用于进行勘探地质目标体,获得地质目标体的信息。所述地质目标体的信息为地质目标体的位置信息、大小信息或形状信息。
首先,介绍本发明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的工作装置。
(1)工作装置形式与一般情况下的激发极化法扫面基本类似,就在布置好发射线源AB后,在AB两侧一事实上位置范围内进行面积性旁线测量勘探。观测网度要求与瞬变电磁法的规范相同。使用的仪器可以是V8,GDP32等。可以用探头接收磁场信号,也可以用电极接收电场信号。施工方法与一般瞬变电磁法相同,只是观测区域在电性源的近场区域和中场区域内。
(2)观测点原则上可以在近场区、中场区、远场区,但是近场区和中场区信号相对较强,建议工作时观测点一般放在近场区和中场区。因为,响应的最大值不在场源AB下方,而是偏移一定的距离位置处,最大值所对的偏移距离与矿体目标体的埋藏深度的关系为:
r=(0.7~1)H。
r为观测点到接收点的距离,H为目标体的埋藏深度。在信号的较强偏移距离范围内观测比较有利。最佳的观测区偏移距范围也就是在这一个范围内。
(3)在旁线扫面测量时,可以采取逐点行移动,单点测量的方式,也可以多道同时测量,单点移动的排列形式,可以实现空间单次覆盖,也可以实现是空间域多次覆盖。建议采取后一种方式,这样可以提高资料的可信度和精度。
(4)这种装置的轻便性和探测性说明:以往回线源探测时需要在地面放一个口字框,并且对口字框的四个角点位置有严格的要求,在地形平坦情况下工作效率尚可,在地形复杂情况下,特别是在山区,有时候四条发射线的顺利连接非常困难,工作效率极低,并且有时很难保证矩形回线的形状满足要求。而在山区进行勘探时,布置导线就比布置回线方便的多,导线布设的位置要求相对不严格,导线可以布置在测区内山沟的人行小道上或者易于通行穿越的地方,这样工作效率会极大地提高。
(5)近场区与远场区说明:
所谓远区装置是指发、收极距(r)远大于目的层埋深(H)的装置;与频率测深方法类似,在r≥(4-6)H的情况下所观测到得测深曲线与波区(τ/t→0)的曲线相差已小于5%,因此,通常把r≥(4-6)H作为远区条件。由于远区时域电磁测深方法的理论基础及解释方法均与频率域测深方法相似,而起两者可以互换,因此两类方法在文献中通常归并在一起加以介绍,有它一整套理论计算曲线及工作方法技术。但是,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得到完整的远区曲线。
所谓近区是指极距(r)小于目的层埋深(H)的情况,在r/H≤0.7的情况下,测深曲线与r→0时相差已小于5%。由于在近区观测,对地层的分辨灵敏度、探测深度及工作效率等方面相对于远区,有一系列的优点。
其次,介绍中心回线方式瞬变电磁法探测方法工作装置。
中心回线方式顺便电磁法具体可以包括传统回线源瞬变电磁法、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及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传统回线源、大回线源、大定源回线瞬变电磁法的工作装置示意图。
其中,
图4A为传统回线源瞬变电磁法的工作装置示意图;
图4B为传统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的工作装置示意图;
图4C为传统大定源回线瞬变电磁法的工作装置示意图。
从图4中,可以看出:
传统回线源瞬变电磁法的工作装置,传统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的工作装置及传统大定源回线瞬变电磁法的工作装置是不同的。
早先应用较多的是中心回线方式瞬变电磁法装置,由于这种装置导常简单,易于解释,得到广泛的应用。当边长较大时(大于300米),对于几百米长的发射线框,只观测发射线框中心一个点就移动位置,势必会大大降低TEM法的工作效率。
为了减少场的横向不均匀性,可以只在回线内中心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观测,形成特有的大回线源瞬变电磁类中心方式,目前使用的仪器如V-5、V8、GDP-32、ROTEM、SIROTEM、PEM等大多采用大回线装置形式。但在资料处理时,忽略了不同点场响应的差异性,认为在中间范围内观测时,场基本上均匀。通常采用中心回线方式的计算公式进行资料处理。观测中的边缘效应,对于精细勘探来说是不可忽略的,应当予以消除。
大定源瞬变电磁法,在回线内、外都可以观测,勘探深度大,划分异常细,工作效率高,几台接收机可以同时工作。由于回线外场值较小,且场不均匀,这种观测方式的应用较少。
再者,介绍传统电性源长偏移瞬变电磁法探测方法工作装置。
参照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传统电性源长偏移瞬变电磁法工作装置示意图。
其中,
图5A为传统电性源长偏移瞬变电磁法工作装置示意图;
图5B为传统电性源长偏移瞬变电磁法工作区域示意图。
从图5A中,可以看出:长偏移瞬变电磁法探测方法工作装置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发射与接收较远,以确保观测信号属于远场区信号。观测方式与CSAMT相类似。
其中,AB为电偶极子长度(m),AB的长度一般为1~3公里,R为收发距(偏移距)(m),一般距离为3~5公里,探测深度一般为1公里。
长偏移瞬变电磁法法属于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接地电极通以脉冲电流而在地下建立起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磁场间歇期间,在远场区的扇形区域内接收二次电磁场。由于早期信号反映浅部地电特征,晚期信号反映较深部地电断面,这就可以达到测深的目的。
另外,介绍美国最新报道的多道瞬变电磁法探测方法工作装置。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道瞬变电磁法探测方法工作装置示意图。
其中,图6A是地面多道瞬变电磁法探测方法工作装置示意图;
图6B是海底多道瞬变电磁法探测方法工作装置示意图;
图6C是多道瞬变电磁法探测方法观测场点示意图。
2002年David Wright(Edinburgh,UK)提出MTEM(Multi-channel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的概念,MTEM方法不同于以往的TEM工作,采用接地导线源、发送随机编码、陈列式多道观测,它同时测量接收电压和输入的发送电流,并且脉冲响应是由这二者的反褶积得到的。
这种探测方法工作装置的特点之一是:发射源与接收位于同一条测线上,并采取没偏移距离。观测方式与地震勘探相类似。接收的脉冲响应数据可以被像地震数据一样被处理,这是数据处理的一大进步。
该方法在2001年申请专利;2003年Anton Ziolkowski等成立了MTEM公司,进行该技术的商业化使用;2004年MTEM被欧洲著名地球勘探公司收购;在2005年获得美国专利。该方法具有如下的优点:是接收的脉冲响应数据可以被像地震数据一样被处理,这是数据处理的一大进步;得到通过反褶积和微分得到大地脉冲响应的时间导数,并将结果以共偏移剖面显示;得到的高电阻值很好的反映了已知储气层的正确水平位置。国外主要用这一装置进行油汽探测,进行一维情况下的数据观测与资料处理解释。
步骤102、采用瞬变电磁全场区理论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完成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精细探测,获得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2,具体可以包括:
子步骤112、在探测深度方面,在小偏移距离内,对发射源作迭加偶极子计算,使得在近场源情况下,偏移距离与地质目标体埋藏深度相等或小于地质目标体埋藏深度,获得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其中,
所述小偏移距离是指观测点到发射源点的距离范围为1千米至两千米的范围。
实际工作中的近场源瞬变电磁的探测深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被探测地质体本身的大小、形状、埋深及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别,供电电极距的大小,观测精度,地形和不均匀体的干扰及外来电场的干扰,会有不同的探测深度结果;
在深度范围内,当探测目的层产生的异常场超过背景场电平时,依据观测结果,分辨深部地质目标体层的存在性。
下面就以两类典型断面为例加以讨论在深度范围内,当探测目的层产生的异常场超过背景场电频时,依据观测结果,分辨目的层的存在性。
情况1、均匀半空间中的水平薄良导电层。
设薄导电层的纵向电导为S,上覆均匀层的纵向电导为S1;取薄导电层产生的异常响应(Va)与半空间产生的响应(V0)之比Va/V0=δ≥50%,在此条件下,如下表格1列出不同S/S1及r/H时的探测深度。
表格1
由上述表格1可见r/H=1~2专职的探测深度最大。就远、近区而言,在S>S1的条件下,近区比远区的探测深度大。
情况2、具有高阻或导电基底的两层断面。
对于ρ2→∞和ρ2=ρ1/16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这是对同一ρ1值进行计算的结果,δ为ρ1层异常响应与基底ρ2层异常响应之比Va1/Va2=δ。由如下表格2可见,对于导电基底上的最大探测深度在r/H≈1的情况,近区的探测深度大于远区。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172
表格2
由上述表格2的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近区测深方法,相对于远区方法具有对地层断面分辨能力强、探测深度大以及对有限导体的探测能力强等优点。此外,在近区工作的装置便于施工、工作效率高,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断面资料。由此得出结论:可见使用近区探测更为合理。
子步骤122、在探测精度方面,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完成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精细探测,获得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获得探测成果的过程是通过全场区理论体系下的资料处理来完成的。
(1)理论上,在远场区观测情况下,发射AB的尺寸可以不计,但是在中场区和近场区情况下,AB的非偶极子近似不能忽略。
(2)在考虑AB长度的情况下,响应场值与直接偶极子场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别。
直接偶极子情况下产生的电场为
E x = - Il πσ G 0 2 1 r 3 - - - ( 1 )
偶极子迭加情况下产生的电场为
E x = - Il πσ G 0 2 1 r 3 r ( 8 r 2 + AB 2 ) ( 4 r 2 + AB 2 ) 3 / 2 - - - ( 2 )
这样,在近场中场进行观测时,采用迭加偶极子的办法,在计算响应场值时,需要乘一个因子:
r ( 8 r 2 + AB 2 ) ( 4 r 2 + AB 2 ) 3 / 2
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都比较长时,需要考虑发射和接收的尺寸,这个因子变为:
( 4 r 2 + AB 2 ) r ( 8 r 2 + AB 2 ) ( 4 r 2 + MN 2 ) 3 / 2 r ( 8 r 2 + MN 2 ) - - - ( 3 )
下面分析近场区与远场区响应的分辩能力对比,具体可以包括:
在电阻率为ρ的均匀半空间条件下,以电偶极子作为场源时,磁场垂直分量的时间导数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185
可表示为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191
式中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192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193
为概率积分。
在远场区期(τ/t→0)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195
在近场区情况下
可见,对于早期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197
正比于ρ,而对于晚期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198
正比于ρ-3/2,说明近场区时磁场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199
的值对介质的电阻率更敏感。
下面详细介绍接地源短偏移瞬变电磁法全场区理论下的视电阻率定义公式及计算。
对于水平电偶源发射,在距其r处的均匀半空间表面归一化磁场表达式为
h z ( t ) = ( 1 - 3 2 x ) erf ( 1 x ) + 3 x π e - 1 / x - - - ( 7 )
x = 4 t μ 0 σ 1 r 2 - - - ( 8 )
由(7)式可见,无法解出σ关于hz(t)的解析表达式,不对均匀半空间场进行各种近似,而是直接由均匀半空间场表达式中求取电阻率对场值的反函数。由于均匀半空间的表达式中电阻率与场值间为复杂的隐函数关系,故必须首先将隐函数进行级数展开,并采用数值近似技术求取视电阻率。为此设
x=g[hz(t)]                                   (9)
则由(8)式,得
ρs=μ0r2/4t·g[hz(t)]                       (10)
欲求ρs,必须首先求出函数g[hz(t)]。
为此首先根据y=hz(t)的大小将其分为五个区间(y≤10-5,10-5<y≤0.05,0.05<y≤0.2,0.2<y≤0.45,0.45<y≤1),在每个区间用如下级数来逼近g[hz(t)],即
g [ h z ( t ) ] = Σ i = 1 5 a i y α i - - - ( 11 )
可见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求取ai及αi值。
为求取αi值,将hz(x)关于x进行级数展开,
h z ( x ) = 8 π x - 3 / 2 Σ k = 0 ∞ ( - 1 ) k k ! 1 ( 2 k + 3 ) ( 2 k + 5 ) x - k - - - ( 12 )
上式当x→∞时,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203
故x=0.449037y-2/3即在y≤10-5时,取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204
a1=0.449037。
参照这个结果(12)式,可表示成如下形式
hz(x)=ax-3/2+a2x-5/2+a3x-7/2+a4x-9/2+a5x-11/2        (13)采用最小二乘法通过选择一系列典型断面来求解对应各区间的a1~a5值。
求得的系数如下表格3所示:
  ————   a 1   a 2   a 3   a 4   a 5
y≤10 -5 0.449037   0.0   0.0-   0.0   0.0
  10 -5 <y≤0.05   0.447673   0.227530   -2.56717   6.66952   -4.62450
  0.05<y≤0.2   0.264751   8.17744   -50.0017   89.4178   -47.7681-
  0.2<y≤0.45   0.430426   -0.503995   0.469312   -0.603661   0.2593551
  0.45<y≤1   0.666667   -0.014646   -0.273327   1.03901   0.245262
表格3
为求得某一时刻tj的视电阻率,可根据磁场值hz(ti)=y的大小,在上表选择合适的系数ai、αi(i=1,2,…5),然后代入(13)式计算出g[hz(t)]值,在代入(12)式,即可求得视电阻率值。
参照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均匀半空间早期、晚期、全期视电阻率对比示意图。
从图7中,可以看出:用本专利提出的全场区方法计算出求得的均匀半空间早期、晚期、全期视电阻率对比情况。
其中,
ρ=100Ω·m;
三条曲线分别为均匀半空间的全场区视电阻率曲线,早期公式计算的视电阻率曲线及由晚期公式计算的视电阻率曲线。
参照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G型早期、晚期、全期视电阻率对比示意图。
从图8中,可以看出:用本专利提出的全场区方法计算出求得的G型早期、晚期、全期视电阻率对比情况。
其中,
ρ1=100Ω·m,ρ2=1000Ω·m;
D1=500m;
三条曲线分别为G型的全场区视电阻率曲线,早期公式计算的视电阻率曲线及由晚期公式计算的视电阻率曲线。
从图7及图8可以看出:由全场区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视电阻率曲线与真实电阻率接近,可以较好地反映地电结构。
参照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偶极子迭加处理示意图。
图9A为远场情况下,发射源看作偶极子时的偶极子迭加处理示意图;
从图9A可以看出:常规情况下,忽略AB的长度,直接把发射源看作偶极子时的偶极子迭加处理的情况。
其中,r为源中心到观测点的距离。
图9B为全场情况下,发射源看作偶极子时的偶极子迭加处理示意图。
从图9B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全场区观测情况下,把发射AB分成无数多小段dl,把发射源看作无数偶极子的迭加处理情况。
其中,r’为偶极子dl到观测点的距离。
从图9A及图9B可以看出:在资料处理时,需要考虑这种偶极子迭加场与常规直接偶极子场的不同。
在长偏移距离TEM研究中,我们在讨论电偶极源的问题时,假设源为点源。忽略了AB的长度尺寸。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往往以有限长度的线源的电荷分布。全场区情况下,由于一些观测点距离发射源较近,所以,发射源的非偶极子效应表现明显,需要进行校正。这时解决的办法是,可以把发射线看成无数个偶极子的和,这些偶极子同时按阶跃波规律变化,这样,发射线源上各偶极子在场点引起的场的迭加即为该点的场响应。
下面详细介绍对资料进行处理的过程。
(1)理论上,在远场区观测情况下,发射AB的尺寸可以不计,但是在中场区和近场区情况下,AB的非偶极子近似不能忽略。
(2)在考虑AB长度的情况下,响应场值与直接偶极子场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别。
计算赤道向的Ex。处理方式是:把发射天线源分为许多的小段,当段数足够多的时候,对每一小段就可以使用偶极子公式进行计算。设r为发射天线中心点到观测点的距离,r′为天线上某一小段dl(x,x+dx)到观测点的距离,
r ′ = r 2 + x 2 - - - ( 14 )
另外,对以该小段来说观测点也不再是赤道向,其角度为α,
cos 2 α = x 2 r ′ 2 = x 2 x 2 + r 2 - - - ( 15 )
纳米吉安给出了均匀半空间模型下的平行于电偶极源的电场Ex的表达式
E x = Idx 2 πσ r ′ 3 [ - 2 + ( ikr ′ + 1 ) e - ik r ′ + 3 x 2 r ′ 2 ] - - - ( 16 )
将(16)式代入其中,并运用三角函数关系cos2α=2cos2α-1得到
E x = Idx 4 πσ 1 r ′ 3 [ 2 ( ikr ′ + 1 ) e - ikr ′ + 3 cos 2 α - 1 ] - - - ( 17 )
对于层状模型的情况,水平分层情况下的物探远区场的表达式与均匀半空间的模型相似,只是在其中的σ乘上一个因子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225
因此,最终得到一小段天线在观测点所产生的电场x分量(用dEx表示),可以通过偶极子公式来计算,
dE x = Idx 4 πσ G 0 2 1 r ′ 3 [ 2 ( ikr ′ + 1 ) e - ikr ′ + 3 cos 2 α - 1 ] - - - ( 18 )
在物探远区的,|kr′|>>1,(18)式中的含有e-ikr′的项都可以略去,因此得到远区物探场的电场分量的表达式为
dE x = Idx 4 πσ G 0 2 1 r ′ 3 ( 3 cos 2 α - 1 )
= Idx 2 πσ G 0 2 1 ( r 2 + x 2 ) 3 / 2 ( 3 x 2 r 2 + x 2 - 2 ) - - - ( 19 )
再对各小段产生的场叠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总的Ex。当段数无限多时,求和就成为对dx的积分。积分的结果是
E x = - Il πσ G 0 2 1 r 3 r ( 8 r 2 + l 2 ) ( 4 r 2 + l 2 ) 3 / 2 - - - ( 20 )
位于中心点的偶极子产生的场为
E x = - Il πσ G 0 2 1 r 3 - - - ( 21 )
(20)式和(21)式对比可得,具有一定长度的发射天线的源产生的场比一个位于中心点的偶极子产生的场多一个因子
r ( 8 r 2 + l 2 ) ( 4 r 2 + l 2 ) 3 / 2 .
视电阻率是按照偶极子来定义的,那么一定长度的天线源产生的视电阻率计算时应引入这个引子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237
即,将实测的Ex先乘上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238
再代入Ex分量计算视电阻率的公式:
ρ ω = πr 3 Il | Ex | ( 4 r 2 + l 2 ) 3 / 2 r ( 8 r 2 + l 2 ) - - - ( 22 )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2310
就代表天线具有有线长度时对赤道向视电阻率所引起的修正因子。当AB长试验趋于零时,因子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2311
趋于1,因为当AB长度趋于零时意味着天线趋近于偶极子,当然就不需要再进行修正了。
此项修正并不大,当l=r/5时,因子与1的相差只有1%左右。
另外,在进行场强测量时,由于接收天线有一长度所测的场不是某一点的值而是该点附近的平均值,因此需要做一个修正。以物探远区赤道向的Ex为例,设接收天线的长度为l’,同样得到实测的电场与接收天线中心点的Ex的关系为
E x = E ‾ x ( 4 r 2 + l ′ 2 ) 3 / 2 r ( 8 r 2 + l ′ 2 ) - - - ( 23 )
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都比较长时,可以将两个修正因子乘起来,于是在赤道向有
ρ ω = πr 3 Il | E ‾ x | ( 4 r 2 + l 2 ) r ( 8 r 2 + l 2 ) ( 4 r 2 + l ′ 2 ) 3 / 2 r ( 8 r 2 + l ′ 2 ) - - - ( 24 )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244
代表实测的值
其中,在电源性的分辨力方面,对观测数据进行全场区数据处理,获得地质目标体的信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发射AB的非偶极子效应,对观测数据进行全场区数据处理,获得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在近场源情况下,对观测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全场区响应理论公式,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在近场源情况下,对观测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发射AB的非偶极子效应,对观测数据进行修正。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针对发射AB的非偶极子效应,对观测数据进行修正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子步骤A1、对发射导线源AB进行偶极子剖分;
子步骤A2、建立全场响应理论公式;
子步骤A3、分别计算每一个单一偶极子在场点的全场响应;
子步骤A4、将每个偶极子在观测点引起的的场进行迭加,获得发射AB在观测点的总场;
子步骤A5、对观测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处理及解释,完成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精细探测。
其中,所述地质目标体的信息为地质目标体的位置信息、大小信息或形状信息。
除了对AB非偶极子效应进行校正之外,还要进行全场区视电阻率公式计算全场区视电阻率。
具体的实现步骤如前面所述。
本发明提供了全新的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此种方法在探测方法、处理技术的方法以及工作效度和效果上均有创新。
首先,本发明在探测方法上的创新具体可以包括:
本发明实际上是二维勘探向三维勘探过渡有体现。地下三维目标一在电流源激励下的异常响应往往超出本身的规模,由此产生旁侧效应。二维勘探会受旁侧效应的影响,发生对异常体的定位误差。即使是面积测量,定位误差仍然不可完全避免;在对目标体形态的判断方面,二维勘探需要有关目标体的先验知识,否则无法确定各测线之间异常的连通关系。三维技术可以避免旁侧效应引起的洞道定位不准,和洞道形状不确定的问题。理论上,三维技术的分辨率完全由测点点距决定,而二维技术仅在测线方向上由测点点距决定,测线间距与分辨率的相关性不强。三维高分辨电阻率技术对地下每一分析分辨单元实现了更多的覆盖测量,比二维技术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信-噪比,具有更强的分辨和抑制静态偏移的能力,因而有更高的探测精度。三维勘探真正实现了对地下目标单元的多次覆盖测量,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和剔除静态偏移的能力,易于实现测区的滚动测量和无缝衔接。
由于采用小偏移距测量,这样可使测量更为集中于发射源的下方。该方法不仅利用磁场响应还应用电场响应,测量随时间变化的电场响应对分辨高阻目标体非常有用,因为垂直电流与水平地层相互作用时会产生沿高阻目标体边界积累的电荷,而电场对这种电荷积累更为灵敏。实际工作中总希望实际偏移距离小一点,近区瞬变电磁法的优点:
(1)分辨率高,附加效应小,探测探测大。
(2)短偏移场信号强,并且同样可以探测深部。采用小偏移距测量,这样可使测量更为集中于发射源的下方。
(3)对高阻薄层的探测能力强。不仅利用磁场响应还应用电场响应,测量随时间变化的电场响应对分辨高阻目标体非常有用。因为垂直电流与水平地层相互作用时会产生沿高阻目标体边界积累的电荷,而电场对这种电荷积累更为灵敏。
再者,本发明在处理技术方法上的创新具体可以包括:
近区测深方法,相对于远区方法具有对地层断面分辨能力强、探测深度大以及对有限导体的探测能力强等优点。此外,在近区工作的装置便于施工、工作效率高,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断面资料。可见使用近区探测跟为合理。
对于早期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261
正比于ρ,而对于晚期
Figure BSA00000528343600262
正比于ρ-3/2,说明近场区时磁场的值对介质的电阻率更敏感。
在长偏移距离TEM研究中,我们在讨论电偶极源的问题时,假设源为点源。忽略了AB的长度尺寸。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往往以有限长度的线源的电荷分布。全场区情况下,由于一些观测点距离发射源较近,所以,发射源的非偶极子效应表现明显,需要进行校正。这时解决的办法是,可以把发射线看成无数个偶极子的和,这些偶极子同时按阶跃波规律变化,这样,发射线源上各偶极子在场点引起的场的迭加即为该点的场响应。
在常规情况下,忽略AB的长度,直接把发射源看作偶极子,r为源中心到观测点的距离。在本次发明的全场区观测情况下,把发射AB分成无数多小段dl,把发射源看作无数偶极子的迭加。r’为偶极子dl到观测点的距离。在资料处理时,需要考虑这种偶极子迭加场与常规直接偶极子场的不同。
由于所提出的方法技术的探测效果是探测精度高的勘探深度大。所以,本发明形成了新的全区探测与数据处理解释体系,为电磁勘探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点,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提升了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的国际地位。
另外,本发明在工作效度和效果上的创新具体可以包括:
针对本发明所采用的装置的轻便性和探测性进行说明:以往回线源探测时需要在地面放一个口字框,并且对口字框的四个角点位置有严格的要求,在地形平坦情况下工作效率尚可,在地形复杂情况下,特别是在山区,有时候四条发射线的顺利连接非常困难,工作效率极低,并且有时很难保证矩形回线的形状满足要求。而在山区进行勘探时,布置导线就比布置回线方便的多,导线布设的位置要求相对不严格,导线可以布置在测区内山沟的人行小道上或者易于通行穿越的地方,这样工作效率会极大地提高。
因此,应用本发明申请提出方法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地下目标体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的信息,对于研究精细地质结构有重要意义。
总之,本发明提供了全新的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此种全新的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及准确地实现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三维探测,从而获得更精细的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近场源情况下,采用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方法,对深部地质目标体进行探测,获得观测数据;
采用瞬变电磁全场区理论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完成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精细探测,获得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为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位置信息、大小信息或形状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近场源情况下,采用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方法,对深部地质目标体进行探测,获得观测数据的步骤,包括:
通过接地电极AB向地下发射电磁场;
在距离发射电磁场较小的偏移距离内,对电磁场单分量或者多分量进行观测,采集数据,获得电磁场单分量或者多分量的观测数据;
其中,
所述对深部地质目标体进行探测,获得观测数据的过程是通过电性源瞬变电磁法近场源探测的工作装置来完成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距离发射电磁场较小的偏移距离是指观测点与发射源之间的距离与目标体埋藏深度的距离相等或者小于目标体埋藏深度;
其中,
所述偏移距离最大值通过公式(I)来表征;
r=(0.7~1)H  (I)
r为观测点到发射源点的距离;
H为地质目标体的埋藏深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近场源装置情况下,所述观测点的一半以上的时间道数据为近场区数据;
在近场源装置情况下,所述观测点的部分早期时间道数据为中场区数据及远场区数据;
在近场源装置情况下,对所观测的瞬变电磁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处理及解释;
其中,
所述近场区是指收极距或发极距小于深部地质目标体的埋藏深度;
所述远场区是指收极距或发极距等于或大于深部地质目标体埋藏深度的4至6倍。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观测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处理及解释,完成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精细探测的步骤,包括:
在探测深度方面,在小偏移距离内,对发射源作迭加偶极子计算,使得在近场源情况下,偏移距离与地质目标体埋藏深度相等或小于地质目标体埋藏深度,获得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在探测精度方面,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完成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精细探测,获得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其中,
所述小偏移距离是指观测点到发射源点的距离范围为1千米至两千米的范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近场源情况下,对观测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发射AB的非偶极子效应,对观测数据进行修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近场源情况下,对观测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及解释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全场区响应理论公式,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深部地质目标体的信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实际工作中的近场源瞬变电磁的探测深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
不同的被探测地质体本身的大小、形状、埋深及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别,供电电极距的大小,观测精度,地形和不均匀体的干扰及外来电场的干扰,会有不同的探测深度结果;
在深度范围内,当探测目的层产生的异常场超过背景场电平时,依据观测结果,分辨深部地质目标体的存在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发射AB的非偶极子效应,对观测数据进行修正的步骤,包括:
对发射导线源AB进行偶极子剖分;
建立全场响应理论公式;
分别计算每一个单一偶极子在场点的全场响应;
将每个偶极子在观测点引起的的场进行迭加,获得发射AB在观测点的总场;
对观测数据采用全场区理论进行处理及解释,完成对深部地质目标体的精细探测。
CN 201110181015 2011-06-30 2011-06-30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 Active CN1024194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81015 CN102419452B (zh) 2011-06-30 2011-06-30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81015 CN102419452B (zh) 2011-06-30 2011-06-30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9452A true CN102419452A (zh) 2012-04-18
CN102419452B CN102419452B (zh) 2013-04-10

Family

ID=45943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81015 Active CN102419452B (zh) 2011-06-30 2011-06-30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9452B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0941A (zh) * 2013-01-30 2014-03-12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长线源伪随机编码发射和阵列式接收瞬变电磁系统及方法
CN104330832A (zh) * 2014-11-06 2015-02-0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一种瞬变电磁快速三维人机交互反演方法
CN104597513A (zh) * 2014-12-31 2015-05-06 蒋彬 一种地球物理磁场大数据预处理值的获取方法
CN105044793A (zh) * 2015-06-17 2015-11-1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多道瞬变电磁探测数据的反演方法和装置
CN105510981A (zh) * 2015-12-04 2016-04-2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磁铁矿采空区地球物理判定方法和装置
CN105842738A (zh) * 2015-12-25 2016-08-1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地下目标体异常定量判定方法和装置
CN106646632A (zh) * 2017-01-15 2017-05-1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探测油气储层的可控源电磁方法
CN107203007A (zh) * 2017-06-19 2017-09-2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类十字接地导线源瞬变电磁探测方法
CN107728220A (zh) * 2017-11-10 2018-0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埋废弃井人工磁化装置及探测方法
CN108415093A (zh) * 2017-02-09 2018-08-17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目标探测与识别方法
CN108776354A (zh) * 2018-07-20 2018-11-09 山东大学 一种tbm搭载的聚焦测深型三维激发极化超前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09100808A (zh) * 2018-08-15 2018-12-28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多线源瞬变电磁横磁极化场探测方法
CN110823962A (zh) * 2019-11-14 2020-02-21 山东大学 一种滑坡体的三维成像方法及系统
CN112285785A (zh) * 2020-03-09 2021-01-2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无近场效应的电磁探测方法
CN112462434A (zh) * 2020-10-30 2021-03-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导线源视电阻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3050496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江苏大学 一种短偏移距电磁勘探的视电阻率-深度剖面生成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1040A (zh) * 2008-04-16 2009-11-04 普拉德研究及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测井设备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1040A (zh) * 2008-04-16 2009-11-04 普拉德研究及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测井设备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瑞德等: "电性源瞬变电磁快速反演解释方法",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
殷长春,李吉松: "任意角度瞬变电磁测深正演问题计算方法", 《物探与化探》 *
邱宁等: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的迭前和迭后数据小波分析", 《地质科技情报》 *
黄力军等: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在油田上的应用研究", 《物探与化探》 *
黄力军等: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在煤田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30941B (zh) * 2013-01-30 2016-08-24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长线源伪随机编码发射和阵列式接收瞬变电磁系统及方法
CN103630941A (zh) * 2013-01-30 2014-03-12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长线源伪随机编码发射和阵列式接收瞬变电磁系统及方法
CN104330832A (zh) * 2014-11-06 2015-02-0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一种瞬变电磁快速三维人机交互反演方法
CN104597513A (zh) * 2014-12-31 2015-05-06 蒋彬 一种地球物理磁场大数据预处理值的获取方法
CN105044793A (zh) * 2015-06-17 2015-11-1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多道瞬变电磁探测数据的反演方法和装置
CN105044793B (zh) * 2015-06-17 2017-12-1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多道瞬变电磁探测数据的反演方法和装置
CN105510981A (zh) * 2015-12-04 2016-04-2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磁铁矿采空区地球物理判定方法和装置
CN105842738B (zh) * 2015-12-25 2018-05-0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地下目标体异常定量判定方法和装置
CN105842738A (zh) * 2015-12-25 2016-08-1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地下目标体异常定量判定方法和装置
CN106646632A (zh) * 2017-01-15 2017-05-1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探测油气储层的可控源电磁方法
CN106646632B (zh) * 2017-01-15 2019-02-0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探测油气储层的可控源电磁方法
CN108415093A (zh) * 2017-02-09 2018-08-17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目标探测与识别方法
CN108415093B (zh) * 2017-02-09 2020-01-17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目标探测与识别方法
CN107203007A (zh) * 2017-06-19 2017-09-2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类十字接地导线源瞬变电磁探测方法
CN107203007B (zh) * 2017-06-19 2019-05-0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类十字接地导线源瞬变电磁探测方法
CN107728220A (zh) * 2017-11-10 2018-0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埋废弃井人工磁化装置及探测方法
CN107728220B (zh) * 2017-11-10 2023-08-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深埋废弃井人工磁化装置及探测方法
CN108776354B (zh) * 2018-07-20 2019-07-12 山东大学 一种tbm搭载的聚焦测深型三维激发极化超前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08776354A (zh) * 2018-07-20 2018-11-09 山东大学 一种tbm搭载的聚焦测深型三维激发极化超前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09100808A (zh) * 2018-08-15 2018-12-28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多线源瞬变电磁横磁极化场探测方法
CN109100808B (zh) * 2018-08-15 2020-12-2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多线源瞬变电磁横磁极化场探测方法
CN110823962A (zh) * 2019-11-14 2020-02-21 山东大学 一种滑坡体的三维成像方法及系统
CN112285785A (zh) * 2020-03-09 2021-01-2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无近场效应的电磁探测方法
CN112462434A (zh) * 2020-10-30 2021-03-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导线源视电阻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3050496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江苏大学 一种短偏移距电磁勘探的视电阻率-深度剖面生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9452B (zh)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9452B (zh)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全场区探测方法
CN101194185B (zh) 受控源的电磁勘测方法
CN101520517B (zh) 一种能准确评价碎屑岩盆地含油气目标的方法
Fu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CSAMT method to groundwater exploration in a metropolitan environment
Boucher et al. Using 2D invers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s to locate a water-filled karst conduit
CN102419453A (zh) 长导线源瞬变电磁地空探测方法
CN101194262A (zh) 在海洋电磁勘测中判断地球垂直电各向异性的方法
Allah et al. Three-dimensional resistivity modelling of grounded electrical-source airborn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GREATEM) survey data from the Nojima Fault, Awaji Island, south-east Japan
Fikos et al.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study of Taal volcano hydrothermal system, Philippines
Chalikakis et al. MRS applicability for a study of glacial sedimentary aquifers in Central Jutland, Denmark
Wu et al.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for geothermal resources: an application of MT and CSAMT in Jiangxia, Wuhan, China
Wang et al. Boat-towed radio-magnetotelluric and controlled source audio-magnetotelluric study to resolve fracture zones at Äspö Hard Rock Laboratory site, Sweden
Siemon et al. Airborne and ground geophysical mapping of coastal clays in Eastern Friesland, Germany
CN105891895B (zh) 一种确定天波传播特性的系统和方法
Li et al. ‘Earth–ionosphere’mode 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
Widodo et al. Earthquake potential source identification using magnetotelluric data of Kendeng thrust Surabaya area
CN106772677A (zh) 一种寻找覆盖区矽卡岩型铁铜金矿的方法
Asry et al. Groundwater exploration using 2-D geoelectrical resistivity imaging technique at Sungai. Udang, Melaka
Sunmonu et al. Geophysical mapping of the proposed Osun state housing estate, Olupona for subsurface competence and groundwater potential
Yu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under thick Quaternary formations with CSAMT method in Taiyuan City, Northern China
Adesola et al. Hydr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Potential in the Fractured Karoo Aquifer Using Magnetic an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thods: Case Study of the Balfour Formation, Alice, South Africa
Badmus et al. 3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survey for the basement of the Abeokuta terrain of Southwestern Nigeria
Vargemezis et al. A focusing approach to ground water detection by means of electrical and EM methods: the case of Paliouri, Northern Greece
Shan et al. Portable audio magnetotellurics-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and joint inversion with radiomagnetotelluric data from Gotland, Sweden
Stagpoole et al. Deep structure of a major subduction back thrust: Magneto-telluric investigations of the Taranaki Fault, New Zeal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