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9245B - 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挂架 - Google Patents

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挂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9245B
CN102419245B CN 201110232651 CN201110232651A CN102419245B CN 102419245 B CN102419245 B CN 102419245B CN 201110232651 CN201110232651 CN 201110232651 CN 201110232651 A CN201110232651 A CN 201110232651A CN 102419245 B CN102419245 B CN 1024192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isolator
vertical frame
reinforcement
underfram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3265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9245A (zh
Inventor
吕奇峰
高鹏
姚平安
奚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filed Critical Xian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VIC
Priority to CN 20111023265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192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19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9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9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9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测试技术,涉及一种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挂架。本发明的测试方法及测试步骤如下:将APU吊挂到测试挂架上;安装测试传感器;测试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本发明的测试挂架由空心方钢制成的底框、后立框、前立框、框间加强筋、顶部纵梁[4]和固定在测试挂架上的支座组成。本发明能在模拟装机状态下对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进行测试,能准确考核整套隔振器的隔振性能,为优化APU的安装结构提供依据。

Description

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挂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测试技术,涉及一种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挂架。
背景技术
隔振器用于吸收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即APU产生的振动,从而隔离或减弱APU传递给飞机结构的振动。APU一般有三个隔振器安装连接点,每个安装连接点处均安装一个隔振器。某型APU在尾部的隔振器称为尾隔振器,其结构参见图1,尾隔振器12由尾隔振器隔振主体12a、尾隔振器第一耳片12b、尾隔振器第二耳片12c和尾隔振器连接接头12d组成,尾隔振器隔振主体12a由金属外壳以及硫化在金属外壳内的橡胶组成,尾隔振器第一耳片12b为单孔耳片,通过球轴承与尾隔振器第一拉杆连接,尾隔振器第二耳片12c为双孔耳片,与尾隔振器第二拉杆固定连接。APU右部的隔振器称为右隔振器,其结构参见图2,右隔振器13由右隔振器隔振主体13a、右隔振器第一耳片13b、右隔振器第二耳片13c和右隔振器连接接头13d组成,右隔振器隔振主体13a由金属外壳以及硫化在金属外壳内的橡胶组成,右隔振器第一耳片13b为单孔耳片,通过球轴承与右隔振器第一拉杆连接,右隔振器第二耳片13c为双孔耳片,与右隔振器第二拉杆固定连接。APU左部的隔振器称为左隔振器,其结构参见图3,左隔振器14由左隔振器隔振主体14a、左隔振器第一耳片14b、左隔振器第二耳片14c、左隔振器第三耳片14e和左隔振器连接接头14d组成,左隔振器隔振主体14a由金属外壳以及硫化在金属外壳内的橡胶组成,左隔振器第一耳片14b、左隔振器第二耳片14c为双孔耳片,左隔振器第一耳片14b与左隔振器第一拉杆固定连接,左隔振器第二耳片14c与左隔振器第二拉杆固定连接,左隔振器第三耳片14e为单孔耳片,通过球轴承与左隔振器第三拉杆连接。尾隔振器12、右隔振器13和左隔振器14组成一套隔振器成套使用,以达到隔振的目的。目前,在检验隔振器的隔振性能时,目前国内外一般采用对单个隔振器的隔振性能进行测量,以单个隔振器的隔振性能测试来推算整套隔振器的性能。这种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误差大,不利于准确考核整套隔振器的隔振性能及优化APU的安装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挂架,以便准确考核整套隔振器的隔振性能,进而优化APU的安装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成套隔振器由尾隔振器12、右隔振器13和左隔振器14组成;尾隔振器隔振主体12a的下部有尾隔振器连接接头12d,尾隔振器隔振主体12a的上部有尾隔振器第一耳片12b和尾隔振器第二耳片12c,在装机状态下,尾隔振器连接接头12d与APU尾部的连接点连接,尾隔振器第一耳片12b通过尾隔振器第一拉杆与APU舱内的尾隔振器第一支座连接,尾隔振器第二耳片12c通过尾隔振器第二拉杆与APU舱内的尾隔振器第二支座连接;右隔振器隔振主体13a的下部有右隔振器连接接头13d,右隔振器隔振主体13a的上部有右隔振器第一耳片13b和右隔振器第二耳片13c,在装机状态下,右隔振器连接接头13d与APU右侧的连接点连接,右隔振器第一耳片13b通过右隔振器第一拉杆与APU舱内的右隔振器第一支座连接,右隔振器第二耳片13c通过右隔振器第二拉杆与APU舱内的右隔振器第二支座连接;左隔振器隔振主体14a的下部有左隔振器连接接头14d,左隔振器隔振主体14a上有左隔振器第一耳片14b和左隔振器第二耳片14c,左隔振器隔振主体14a的上部有左隔振器第三耳片14e,在装机状态下,左隔振器连接接头14d与APU左部的连接点连接,左隔振器第一耳片14b通过左隔振器第一拉杆与APU舱内的左隔振器第一支座连接,左隔振器第二耳片14c通过左隔振器第二拉杆与APU舱内的左隔振器第二支座连接,左隔振器第三耳片14e通过左隔振器第三拉杆与APU舱内的左隔振器第三支座连接;其特征在于,测试的步骤如下:
1.1、将APU吊挂到测试挂架上:尾隔振器连接接头12d与APU尾部的连接点通过螺栓连接,尾隔振器第一耳片12b通过尾隔振器第一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尾隔振器第一支座7连接,尾隔振器第二耳片12c通过尾隔振器第二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尾隔振器第二支座9连接;右隔振器连接接头13d与APU右侧的连接点通过螺栓连接,右隔振器第一耳片13b通过右隔振器第一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右隔振器第一支座11连接,右隔振器第二耳片13c通过右隔振器第二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右隔振器第二支座10连接;左隔振器连接接头14d与APU左部的连接点通过螺栓连接,左隔振器第一耳片14b通过左隔振器第一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左隔振器第一支座5连接,左隔振器第二耳片14c通过左隔振器第二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左隔振器第二支座6连接,左隔振器第三耳片14e通过左隔振器第三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左隔振器第三支座8连接;APU在测试挂架上的安装姿态与装机状态相同,尾隔振器12、尾隔振器第一拉杆和尾隔振器第二拉杆、右隔振器13、右隔振器第一拉杆和右隔振器第二拉杆以及左隔振器14、左隔振器第一拉杆、左隔振器第二拉杆和左隔振器第三拉杆的安装姿态都与装机状态相同;将APU的进气口与进气道连通,出气口与排气系统连通,供油口与供油管路连通;
1.2、安装测试传感器:在尾隔振器隔振主体12a的上部平面上粘接第一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APU尾部的连接点处粘接第二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右隔振器隔振主体13a的上部平面粘接第三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右隔振器连接接头13d的螺栓上粘接第四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左隔振器隔振主体14a的上部平面粘接第五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左隔振器连接接头14d的螺栓上粘接第六三向加速度传感器,6个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分别通过测试线缆与测试计算机连接;
1.3、隔振器性能测试:APU开车,以APU开车时自身的振动作为振源,通过6个三向加速度传感器采集APU开车时自身的振动信号,输入测试计算机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每个隔振器的隔振性能;
测试挂架由空心方钢制成的底框、后立框、前立框、框间加强筋15、顶部纵梁4和固定在测试挂架上的支座组成;
(1)底框由2个底框长边1a、2个底框宽边1c和2个底框加强筋1b组成,2个底框长边1a和2个底框宽边1c焊接成为矩形边框,2个的两端分别与2个底框长边1a焊接为整体,2个底框加强筋1b与底框宽边1c平行;
(2)后立框由2个后立框立柱2a、1个后立框横梁2b、2个后立框后加强筋2c、2个后立框上加强筋2d和2个后立框下加强筋2e组成,2个后立框立柱2a和后立框横梁2b焊接为后龙门框架,后龙门框架两个立柱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上表面垂直焊接,焊接处与靠近底框后宽边的底框加强筋对应,后立框后加强筋2c的两端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后端头和后立框立柱2a焊接,2个后立框上加强筋2d的两端分别与2个后立框立柱2a的上部和后立框横梁2b焊接,2个后立框下加强筋2e的两端分别与2个后立框立柱2a的下部和底框加强筋1b焊接;
(3)前立框由2个前立框立柱3a、1个前立框横梁3b、2个前立框前加强筋3c、2个前立框上加强筋3d和2个前立框下加强筋3e组成,2个前立框立柱3a和前立框横梁3b焊接为前龙门框架,前龙门框架两个立柱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上表面垂直焊接,焊接处与靠近底框前宽边的底框加强筋对应,前立框前加强筋3c的两端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前端头和前立框立柱3a焊接,2个前立框上加强筋3d的两端分别与2个前立框立柱3a的上部和前立框横梁3b焊接,2个前立框下加强筋3e的两端分别与2个前立框立柱3a的下部和底框加强筋1b焊接;
(4)框间加强筋位于后立框和前立框之间,框间加强筋由上框间加强筋15a和下框间加强筋15b组成,上框间加强筋15a的两端分别与后立框立柱2a的上部和前立框立柱3a的中部焊接,下框间加强筋15b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立柱3a的中部和底框长边1a焊接;
(5)由3个纵梁组成,位于左右两边的两个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横梁3b的端头和后立框后横梁2b的端头焊接,中间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横梁3b的中部偏左处和后立框横梁2b的中部偏左处焊接,三根纵梁分别与底框长边1a平行;
(6)尾隔振器第一支座7位于后立框横梁2b的左部,尾隔振器第二支座9位于右边的后立框上加强筋2d上,右隔振器第一支座11位于右边的前立框上加强筋3d上,右隔振器第二支座10位于右边的后立框上加强筋2d上、右隔振器第一支座11的下面,左隔振器第一支座5位于左边的后立框立柱2a上,左隔振器第二支座6位于左边的前立框立柱3a上,左隔振器第三支座8位于顶部纵梁4的中间纵梁上。
用于如上面所述的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的测试挂架,其特征在于,测试挂架由空心方钢制成的底框、后立框、前立框、框间加强筋15、顶部纵梁4和固定在测试挂架上的支座组成;
(1)底框由2个底框长边1a、2个底框宽边1c和2个底框加强筋1b组成,2个底框长边1a和2个底框宽边1c焊接成为矩形边框,2个的两端分别与2个底框长边1a焊接为整体,2个底框加强筋1b与底框宽边1c平行;
(2)后立框由2个后立框立柱2a、1个后立框横梁2b、2个后立框后加强筋2c、2个后立框上加强筋2d和2个后立框下加强筋2e组成,2个后立框立柱2a和后立框横梁2b焊接为后龙门框架,后龙门框架两个立柱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上表面垂直焊接,焊接处与靠近底框后宽边的底框加强筋对应,后立框后加强筋2c的两端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后端头和后立框立柱2a焊接,2个后立框上加强筋2d的两端分别与2个后立框立柱2a的上部和后立框横梁2b焊接,2个后立框下加强筋2e的两端分别与2个后立框立柱2a的下部和底框加强筋1b焊接;
(3)前立框由2个前立框立柱3a、1个前立框横梁3b、2个前立框前加强筋3c、2个前立框上加强筋3d和2个前立框下加强筋3e组成,2个前立框立柱3a和前立框横梁3b焊接为前龙门框架,前龙门框架两个立柱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上表面垂直焊接,焊接处与靠近底框前宽边的底框加强筋对应,前立框前加强筋3c的两端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前端头和前立框立柱3a焊接,2个前立框上加强筋3d的两端分别与2个前立框立柱3a的上部和前立框横梁3b焊接,2个前立框下加强筋3e的两端分别与2个前立框立柱3a的下部和底框加强筋1b焊接;
(4)框间加强筋位于后立框和前立框之间,框间加强筋由上框间加强筋15a和下框间加强筋15b组成,上框间加强筋15a的两端分别与后立框立柱2a的上部和前立框立柱3a的中部焊接,下框间加强筋15b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立柱3a的中部和底框长边1a焊接;
(5)由3个纵梁组成,位于左右两边的两个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横梁3b的端头和后立框后横梁2b的端头焊接,中间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横梁3b的中部偏左处和后立框横梁2b的中部偏左处焊接,三根纵梁分别与底框长边1a平行;
(6)尾隔振器第一支座7位于后立框横梁2b的左部,尾隔振器第二支座9位于右边的后立框上加强筋2d上,右隔振器第一支座11位于右边的前立框上加强筋3d上,右隔振器第二支座10位于右边的后立框上加强筋2d上、右隔振器第一支座11的下面,左隔振器第一支座5位于左边的后立框立柱2a上,左隔振器第二支座6位于左边的前立框立柱3a上,左隔振器第三支座8位于顶部纵梁4的中间纵梁上。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在模拟装机状态下对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进行测试,能准确考核整套隔振器的隔振性能,为优化APU的安装结构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某型APU尾隔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某型APU右隔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某型APU左隔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APU、隔振器和拉杆。图中纸外方向为APU的尾部即后方,纸内方向为前方,左右方向不变。
图5是从APU的前部看入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4、5,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成套隔振器由尾隔振器12、右隔振器13和左隔振器14组成;尾隔振器隔振主体12a的下部有尾隔振器连接接头12d,尾隔振器隔振主体12a的上部有尾隔振器第一耳片12b和尾隔振器第二耳片12c,在装机状态下,尾隔振器连接接头12d与APU尾部的连接点连接,尾隔振器第一耳片12b通过尾隔振器第一拉杆与APU舱内的尾隔振器第一支座连接,尾隔振器第二耳片12c通过尾隔振器第二拉杆与APU舱内的尾隔振器第二支座连接;右隔振器隔振主体13a的下部有右隔振器连接接头13d,右隔振器隔振主体13a的上部有右隔振器第一耳片13b和右隔振器第二耳片13c,在装机状态下,右隔振器连接接头13d与APU右侧的连接点连接,右隔振器第一耳片13b通过右隔振器第一拉杆与APU舱内的右隔振器第一支座连接,右隔振器第二耳片13c通过右隔振器第二拉杆与APU舱内的右隔振器第二支座连接;左隔振器隔振主体14a的下部有左隔振器连接接头14d,左隔振器隔振主体14a上有左隔振器第一耳片14b和左隔振器第二耳片14c,左隔振器隔振主体14a的上部有左隔振器第三耳片14e,在装机状态下,左隔振器连接接头14d与APU左部的连接点连接,左隔振器第一耳片14b通过左隔振器第一拉杆与APU舱内的左隔振器第一支座连接,左隔振器第二耳片14c通过左隔振器第二拉杆与APU舱内的左隔振器第二支座连接,左隔振器第三耳片14e通过左隔振器第三拉杆与APU舱内的左隔振器第三支座连接;其特征在于,测试的步骤如下:
1.1、将APU吊挂到测试挂架上:尾隔振器连接接头12d与APU尾部的连接点通过螺栓连接,尾隔振器第一耳片12b通过尾隔振器第一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尾隔振器第一支座7连接,尾隔振器第二耳片12c通过尾隔振器第二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尾隔振器第二支座9连接;右隔振器连接接头13d与APU右侧的连接点通过螺栓连接,右隔振器第一耳片13b通过右隔振器第一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右隔振器第一支座11连接,右隔振器第二耳片13c通过右隔振器第二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右隔振器第二支座10连接;左隔振器连接接头14d与APU左部的连接点通过螺栓连接,左隔振器第一耳片14b通过左隔振器第一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左隔振器第一支座5连接,左隔振器第二耳片14c通过左隔振器第二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左隔振器第二支座6连接,左隔振器第三耳片14e通过左隔振器第三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左隔振器第三支座8连接;APU在测试挂架上的安装姿态与装机状态相同,尾隔振器12、尾隔振器第一拉杆和尾隔振器第二拉杆、右隔振器13、右隔振器第一拉杆和右隔振器第二拉杆以及左隔振器14、左隔振器第一拉杆、左隔振器第二拉杆和左隔振器第三拉杆的安装姿态都与装机状态相同;将APU的进气口与进气道连通,出气口与排气系统连通,供油口与供油管路连通;
1.2、安装测试传感器:在尾隔振器隔振主体12a的上部平面上粘接第一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APU尾部的连接点处粘接第二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右隔振器隔振主体13a的上部平面粘接第三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右隔振器连接接头13d的螺栓上粘接第四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左隔振器隔振主体14a的上部平面粘接第五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左隔振器连接接头14d的螺栓上粘接第六三向加速度传感器,6个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分别通过测试线缆与测试计算机连接;
1.3、隔振器性能测试:APU开车,以APU开车时自身的振动作为振源,通过6个三向加速度传感器采集APU开车时自身的振动信号,输入测试计算机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每个隔振器的隔振性能。
用于如上面所述的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的测试挂架,其特征在于,测试挂架由空心方钢制成的底框、后立框、前立框、框间加强筋15、顶部纵梁4和固定在测试挂架上的支座组成;
(1)底框由2个底框长边1a、2个底框宽边1c和2个底框加强筋1b组成,2个底框长边1a和2个底框宽边1c焊接成为矩形边框,2个的两端分别与2个底框长边1a焊接为整体,2个底框加强筋1b与底框宽边1c平行;
(2)后立框由2个后立框立柱2a、1个后立框横梁2b、2个后立框后加强筋2c、2个后立框上加强筋2d和2个后立框下加强筋2e组成,2个后立框立柱2a和后立框横梁2b焊接为后龙门框架,后龙门框架两个立柱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上表面垂直焊接,焊接处与靠近底框后宽边的底框加强筋对应,后立框后加强筋2c的两端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后端头和后立框立柱2a焊接,2个后立框上加强筋2d的两端分别与2个后立框立柱2a的上部和后立框横梁2b焊接,2个后立框下加强筋2e的两端分别与2个后立框立柱2a的下部和底框加强筋1b焊接;
(3)前立框由2个前立框立柱3a、1个前立框横梁3b、2个前立框前加强筋3c、2个前立框上加强筋3d和2个前立框下加强筋3e组成,2个前立框立柱3a和前立框横梁3b焊接为前龙门框架,前龙门框架两个立柱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上表面垂直焊接,焊接处与靠近底框前宽边的底框加强筋对应,前立框前加强筋3c的两端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前端头和前立框立柱3a焊接,2个前立框上加强筋3d的两端分别与2个前立框立柱3a的上部和前立框横梁3b焊接,2个前立框下加强筋3e的两端分别与2个前立框立柱3a的下部和底框加强筋1b焊接;
(4)框间加强筋位于后立框和前立框之间,框间加强筋由上框间加强筋15a和下框间加强筋15b组成,上框间加强筋15a的两端分别与后立框立柱2a的上部和前立框立柱3a的中部焊接,下框间加强筋15b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立柱3a的中部和底框长边1a焊接;
(5)由3个纵梁组成,位于左右两边的两个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横梁3b的端头和后立框后横梁2b的端头焊接,中间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横梁3b的中部偏左处和后立框横梁2b的中部偏左处焊接,三根纵梁分别与底框长边1a平行;
(6)尾隔振器第一支座7位于后立框横梁2b的左部,尾隔振器第二支座9位于右边的后立框上加强筋2d上,右隔振器第一支座11位于右边的前立框上加强筋3d上,右隔振器第二支座10位于右边的后立框上加强筋2d上、右隔振器第一支座11的下面,左隔振器第一支座5位于左边的后立框立柱2a上,左隔振器第二支座6位于左边的前立框立柱3a上,左隔振器第三支座8位于顶部纵梁4的中间纵梁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试挂架将APU挂装在测试挂架上,通过选择各个支座的位置,使APU的姿态与装机状态完全一致,形成一个模拟装机姿态环境。这样,可以对成套隔振器同时进行测试,从而大大提高了隔振器性能的测试精度。

Claims (2)

1.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成套隔振器由尾隔振器[12]、右隔振器[13]和左隔振器[14]组成;尾隔振器隔振主体[12a]的下部有尾隔振器连接接头[12d],尾隔振器隔振主体[12a]的上部有尾隔振器第一耳片[12b]和尾隔振器第二耳片[12c],在装机状态下,尾隔振器连接接头[12d]与APU尾部的连接点连接,尾隔振器第一耳片[12b]通过尾隔振器第一拉杆与APU舱内的尾隔振器第一支座连接,尾隔振器第二耳片[12c]通过尾隔振器第二拉杆与APU舱内的尾隔振器第二支座连接;右隔振器隔振主体[13a]的下部有右隔振器连接接头[13d],右隔振器隔振主体[13a]的上部有右隔振器第一耳片[13b]和右隔振器第二耳片[13c],在装机状态下,右隔振器连接接头[13d]与APU右侧的连接点连接,右隔振器第一耳片[13b]通过右隔振器第一拉杆与APU舱内的右隔振器第一支座连接,右隔振器第二耳片[13c]通过右隔振器第二拉杆与APU舱内的右隔振器第二支座连接;左隔振器隔振主体[14a]的下部有左隔振器连接接头[14d],左隔振器隔振主体[14a]上有左隔振器第一耳片[14b]和左隔振器第二耳片[14c],左隔振器隔振主体[14a]的上部有左隔振器第三耳片[14e],在装机状态下,左隔振器连接接头[14d]与APU左部的连接点连接,左隔振器第一耳片[14b]通过左隔振器第一拉杆与APU舱内的左隔振器第一支座连接,左隔振器第二耳片[14c]通过左隔振器第二拉杆与APU舱内的左隔振器第二支座连接,左隔振器第三耳片[14e]通过左隔振器第三拉杆与APU舱内的左隔振器第三支座连接;其特征在于,测试的步骤如下:
1.1、将APU吊挂到测试挂架上:尾隔振器连接接头[12d]与APU尾部的连接点通过螺栓连接,尾隔振器第一耳片[12b]通过尾隔振器第一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尾隔振器第一支座[7]连接,尾隔振器第二耳片[12c]通过尾隔振器第二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尾隔振器第二支座[9]连接;右隔振器连接接头[13d]与APU右侧的连接点通过螺栓连接,右隔振器第一耳片[13b]通过右隔振器第一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右隔振器第一支座[11]连接,右隔振器第二耳片[13c]通过右隔振器第二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右隔振器第二支座[10]连接;左隔振器连接接头[14d]与APU左部的连接点通过螺栓连接,左隔振器第一耳片[14b]通过左隔振器第一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左隔振器第一支座[5]连接,左隔振器第二耳片[14c]通过左隔振器第二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左隔振器第二支座[6]连接,左隔振器第三耳片[14e]通过左隔振器第三拉杆与测试挂架的左隔振器第三支座[8]连接;APU在测试挂架上的安装姿态与装机状态相同,尾隔振器[12]、尾隔振器第一拉杆和尾隔振器第二拉杆、右隔振器[13]、右隔振器第一拉杆和右隔振器第二拉杆以及左隔振器[14]、左隔振器第一拉杆、左隔振器第二拉杆和左隔振器第三拉杆的安装姿态都与装机状态相同;将APU的进气口与进气道连通,出气口与排气系统连通,供油口与供油管路连通;
1.2、安装测试传感器:在尾隔振器隔振主体[12a]的上部平面上粘接第一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APU尾部的连接点处粘接第二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右隔振器隔振主体[13a]的上部平面粘接第三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右隔振器连接接头[13d]的螺栓上粘接第四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左隔振器隔振主体[14a]的上部平面粘接第五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在左隔振器连接接头[14d]的螺栓上粘接第六三向加速度传感器,6个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分别通过测试线缆与测试计算机连接;
1.3、隔振器性能测试:APU开车,以APU开车时自身的振动作为振源,通过6个三向加速度传感器采集APU开车时自身的振动信号,输入测试计算机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每个隔振器的隔振性能;
测试挂架由空心方钢制成的底框、后立框、前立框、框间加强筋[15]、顶部纵梁[4]和固定在测试挂架上的支座组成;
(1)底框由2个底框长边[1a]、2个底框宽边[1c]和2个底框加强筋[1b]组成,2个底框长边[1a]和2个底框宽边[1c]焊接成为矩形边框,2个的两端分别与2个底框长边[1a]焊接为整体,2个底框加强筋[1b]与底框宽边[1c]平行;
(2)后立框由2个后立框立柱[2a]、1个后立框横梁[2b]、2个后立框后加强筋[2c]、2个后立框上加强筋[2d]和2个后立框下加强筋[2e]组成,2个后立框立柱[2a]和后立框横梁[2b]焊接为后龙门框架,后龙门框架两个立柱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上表面垂直焊接,焊接处与靠近底框后宽边的底框加强筋对应,后立框后加强筋[2c]的两端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后端头和后立框立柱[2a]焊接,2个后立框上加强筋[2d]的两端分别与2个后立框立柱[2a]的上部和后立框横梁[2b]焊接,2个后立框下加强筋[2e]的两端分别与2个后立框立柱[2a]的下部和底框加强筋[1b]焊接;
(3)前立框由2个前立框立柱[3a]、1个前立框横梁[3b]、2个前立框前加强筋[3c]、2个前立框上加强筋[3d]和2个前立框下加强筋[3e]组成,2个前立框立柱[3a]和前立框横梁[3b]焊接为前龙门框架,前龙门框架两个立柱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上表面垂直焊接,焊接处与靠近底框前宽边的底框加强筋对应,前立框前加强筋[3c]的两端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前端头和前立框立柱[3a]焊接,2个前立框上加强筋[3d]的两端分别与2个前立框立柱[3a]的上部和前立框横梁[3b]焊接,2个前立框下加强筋[3e]的两端分别与2个前立框立柱[3a]的下部和底框加强筋[1b]焊接;
(4)框间加强筋位于后立框和前立框之间,框间加强筋由上框间加强筋[15a]和下框间加强筋[15b]组成,上框间加强筋[15a]的两端分别与后立框立柱[2a]的上部和前立框立柱[3a]的中部焊接,下框间加强筋[15b]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立柱[3a]的中部和底框长边[1a]焊接;
(5)由3个纵梁组成,位于左右两边的两个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横梁[3b]的端头和后立框后横梁[2b]的端头焊接,中间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横梁[3b]的中部偏左处和后立框横梁[2b]的中部偏左处焊接,三根纵梁分别与底框长边[1a]平行;
(6)尾隔振器第一支座[7]位于后立框横梁[2b]的左部,尾隔振器第二支座[9]位于右边的后立框上加强筋[2d]上,右隔振器第一支座[11]位于右边的前立框上加强筋[3d]上,右隔振器第二支座[10]位于右边的后立框上加强筋[2d]上、右隔振器第一支座[11]的下面,左隔振器第一支座[5]位于左边的后立框立柱[2a]上,左隔振器第二支座[6]位于左边的前立框立柱[3a]上,左隔振器第三支座[8]位于顶部纵梁[4]的中间纵梁上。
2.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的测试挂架,其特征在于,测试挂架由空心方钢制成的底框、后立框、前立框、框间加强筋[15]、顶部纵梁[4]和固定在测试挂架上的支座组成;
(1)底框由2个底框长边[1a]、2个底框宽边[1c]和2个底框加强筋[1b]组成,2个底框长边[1a]和2个底框宽边[1c]焊接成为矩形边框,2个的两端分别与2个底框长边[1a]焊接为整体,2个底框加强筋[1b]与底框宽边[1c]平行;
(2)后立框由2个后立框立柱[2a]、1个后立框横梁[2b]、2个后立框后加强筋[2c]、2个后立框上加强筋[2d]和2个后立框下加强筋[2e]组成,2个后立框立柱[2a]和后立框横梁[2b]焊接为后龙门框架,后龙门框架两个立柱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上表面垂直焊接,焊接处与靠近底框后宽边的底框加强筋对应,后立框后加强筋[2c]的两端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后端头和后立框立柱[2a]焊接,2个后立框上加强筋[2d]的两端分别与2个后立框立柱[2a]的上部和后立框横梁[2b]焊接,2个后立框下加强筋[2e]的两端分别与2个后立框立柱[2a]的下部和底框加强筋[1b]焊接;
(3)前立框由2个前立框立柱[3a]、1个前立框横梁[3b]、2个前立框前加强筋[3c]、2个前立框上加强筋[3d]和2个前立框下加强筋[3e]组成,2个前立框立柱[3a]和前立框横梁[3b]焊接为前龙门框架,前龙门框架两个立柱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上表面垂直焊接,焊接处与靠近底框前宽边的底框加强筋对应,前立框前加强筋[3c]的两端分别与底框长边[1a]的前端头和前立框立柱[3a]焊接,2个前立框上加强筋[3d]的两端分别与2个前立框立柱[3a]的上部和前立框横梁[3b]焊接,2个前立框下加强筋[3e]的两端分别与2个前立框立柱[3a]的下部和底框加强筋[1b]焊接;
(4)框间加强筋位于后立框和前立框之间,框间加强筋由上框间加强筋[15a]和下框间加强筋[15b]组成,上框间加强筋[15a]的两端分别与后立框立柱[2a]的上部和前立框立柱[3a]的中部焊接,下框间加强筋[15b]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立柱[3a]的中部和底框长边[1a]焊接;
(5)由3个纵梁组成,位于左右两边的两个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横梁[3b]的端头和后立框后横梁[2b]的端头焊接,中间纵梁的两端分别与前立框横梁[3b]的中部偏左处和后立框横梁[2b]的中部偏左处焊接,三根纵梁分别与底框长边[1a]平行;
(6)尾隔振器第一支座[7]位于后立框横梁[2b]的左部,尾隔振器第二支座[9]位于右边的后立框上加强筋[2d]上,右隔振器第一支座[11]位于右边的前立框上加强筋[3d]上,右隔振器第二支座[10]位于右边的后立框上加强筋[2d]上、右隔振器第一支座[11]的下面,左隔振器第一支座[5]位于左边的后立框立柱[2a]上,左隔振器第二支座[6]位于左边的前立框立柱[3a]上,左隔振器第三支座[8]位于顶部纵梁[4]的中间纵梁上。
CN 201110232651 2011-08-15 2011-08-15 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挂架 Active CN1024192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32651 CN102419245B (zh) 2011-08-15 2011-08-15 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挂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32651 CN102419245B (zh) 2011-08-15 2011-08-15 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挂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9245A CN102419245A (zh) 2012-04-18
CN102419245B true CN102419245B (zh) 2013-12-18

Family

ID=45943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32651 Active CN102419245B (zh) 2011-08-15 2011-08-15 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挂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92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0408B (zh) * 2012-06-08 2014-06-1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辅助动力装置安装拉杆布局方法
CN105043696A (zh) * 2015-06-23 2015-11-1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发动机隔振器的刚度及阻尼的测试装置
CN104897354A (zh) * 2015-06-23 2015-09-0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发动机隔振器刚度及阻尼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5203287A (zh) * 2015-10-23 2015-12-30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一种c型管束热交换器抗震试验装置
CN106226060B (zh) * 2016-08-30 2019-02-05 成都飞亚航空设备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测试系统
CN108163228B (zh) * 2017-12-03 2021-03-23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直升机全机柔性悬吊试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68507U (zh) * 2009-11-16 2010-09-01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振器及减震装置
WO2010104508A1 (en) * 2009-03-12 2010-09-16 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vibration isol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4508A1 (en) * 2009-03-12 2010-09-16 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vibration isolation
CN201568507U (zh) * 2009-11-16 2010-09-01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隔振器及减震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ynamics of installation way for the actuator of a two-stage active vibration-isolator;Hu Li等;《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tiy》;20110131;第7卷(第1期);41-46 *
Hu Li等.Dynamics of installation way for the actuator of a two-stage active vibration-isolator.《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tiy》.2011,第7卷(第1期),41-46.
吕奇峰等.随机振动响应下的组件结构布局优化设计.《航空学报》.2010,第31卷(第9期),1769-1774.
随机振动响应下的组件结构布局优化设计;吕奇峰等;《航空学报》;20100925;第31卷(第9期);1769-177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9245A (zh) 2012-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9245B (zh) 飞机apu成套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挂架
CN103376193A (zh) 地面振动试验以及重量和平衡测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2809491B (zh)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减震性能的检测方法
CN101726401A (zh) 一种用于俯仰动导数实验的天平测量装置
CN105241630A (zh) 应用于激波风洞测力试验的脉冲型杆式应变天平
CN109115510B (zh) 一种六分力试验台及其误差的确定方法
CN108760220B (zh) 一种用于测量六自由度机构干扰的外挂天平尾架支撑装置
CN103287580B (zh) 发动机附接挂架
CN204359539U (zh) 一种多轴加载车桥总成耐久试验台架
CN104535335A (zh) 一种多轴加载车桥总成耐久试验台架
CN102538941B (zh) 常规天平测量风洞中悬臂支撑模型固有频率的装置及方法
CN105205267A (zh) 一种机翼整体油箱载荷计算方法
CN102519701B (zh) 气动弹性车载试验平台系统
CN102117362B (zh) 滑流影响下的轻型飞机水平尾翼设计载荷确定方法
CN204101386U (zh) 一种排气系统用挠性节性能测试装置
CN106908205A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动刚度的测试装置
CN109682615B (zh) 一种吊挂式单轨车体强度试验装置
CN105631144A (zh) 一种考虑动载荷的汽车起重机吊臂挠度计算方法
CN206648802U (zh) 一种尾振动的俯仰动导数实验测量装置
CN107356361B (zh) 一种空间六维力的测量方法
CN103884612A (zh) 悬置固定装置以及悬置刚度测试设备
CN202041364U (zh) 通用型cab冲击振动试验工装
CN107192522B (zh) 大直径捆绑式运载火箭空间组合模态激振布置方法
CN111241724B (zh) 一种宽体矿用车车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N203148821U (zh) 一种基于实现预载的通用性悬置试验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