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3592A - 一种用户识别卡、终端及相关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识别卡、终端及相关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3592A
CN102413592A CN2010102923465A CN201010292346A CN102413592A CN 102413592 A CN102413592 A CN 102413592A CN 2010102923465 A CN2010102923465 A CN 2010102923465A CN 201010292346 A CN201010292346 A CN 201010292346A CN 102413592 A CN102413592 A CN 102413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interface
transmission interface
machine card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23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3592B (zh
Inventor
李琳
王小旭
曹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923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13592B/zh
Priority to EP11826422.5A priority patent/EP2621244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1/080067 priority patent/WO201203789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413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3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3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3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2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 G06K19/07733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further contact interface not conform ISO-781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识别卡、终端及相关处理方法,其中,用户识别卡中的第一智能卡芯片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一电源接口、第一复位接口和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接地管脚、外部时钟管脚、第一电源管脚、第一复位管脚和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管脚相连;第二智能卡芯片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二电源接口、第二复位接口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接地管脚、外部时钟管脚、第二电源管脚、第二复位管脚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相连。将该用户识别卡插入对应的终端中,并采用相关的处理方法,实现了同一张用户识别卡的两个号码同时在线使用,以及实现了属于不同制式网络的两个号码在同一张用户识别卡中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识别卡、终端及相关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中的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识别卡、终端及相关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双卡双待技术是指一部手机终端,可以同时插入两张SIM卡,并且这两张SIM卡可同时处于待机状态。双卡双待技术分两种,包括:双卡单模双待和双卡双模双待。双卡单模双待是两张SIM卡为同一种网络制式的双卡双待,即GSM网络双卡双待,或CDMA网络双卡双待。双卡双模双待是两张SIM卡为两种网络制式的双卡双待,如使用两张SIM卡,GSM模式和TD-SCDMA模式同时待机同时使用。双卡双待技术,能够使得两张SIM卡同时在线,无缝连接,用户无需切换网络,一部手机同时使用2个号码享用业务,如语音通话,收发短信等。
使用上述双卡双待技术,实现了两个模式的无线信号的收发,并可以两个号码同时待机,使得用户根据需求可以灵活选择号码的使用,比如可以一个发信息,一个打电话;也可以一个本地号,一个外地号;也可以一个工作号,一个生活号,互不干扰。
然而,双卡双待技术要求用户必须使用两张SIM卡,导致用户更换手机或更换卡的不便;并且,用户可以选择两个不用运营商的不同SIM卡,在一部手机终端中使用,使得运营商失去了对SIM卡选择的控制。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本领域中提出了单卡双号技术,在同一张SIM卡中同时存储两组不同的个人化数据(如:IMSI、K、OPc、短消息中心号码等),即同时储存两个不同的手机电话号码,两个号码之间可以互相切换,由用户选择其一来使用,但两个号码不可以同时在线使用。
并且,由于不同制式网络的鉴权机制和算法不同,且为保证鉴权的安全性,在单卡上的两个号码只能属于同一制式的网络;并且,由于目前机卡接口协议中的机卡指令为单线程指令的限制,若终端采用两种网络模式同时对卡进行操作,容易导致卡会出现较大的上下文环境错误;所以,目前较难实现属于不同制式网络的两个号码在一张SIM卡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识别卡、终端及相关处理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同一张用户识别卡的两个号码同时在线使用的问题,以及属于不同制式网络的两个号码无法在同一张用户识别卡中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识别卡,包括:第一智能卡芯片、第二智能卡芯片、接地管脚、外部时钟管脚、第一电源管脚、第二电源管脚、第一复位管脚、第二复位管脚、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管脚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其中:
所述第一智能卡芯片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一电源接口、第一复位接口和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所述接地管脚、所述外部时钟管脚、所述第一电源管脚、所述第一复位管脚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管脚相连;
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二电源接口、第二复位接口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所述接地管脚、所述外部时钟管脚、所述第二电源管脚、所述第二复位管脚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识别卡卡槽,包括:接地触点、外部时钟触点、第一电源触点、第二电源触点、第一复位触点、第二复位触点、第一数据传输接口触点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触点,用于在插入用户识别卡时,分别与所述用户识别卡的接地管脚、外部时钟管脚、第一电源管脚、第二电源管脚、第一复位管脚、第二复位管脚、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管脚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识别卡卡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识别卡卡槽、第一基带芯片和第二基带芯片,其中:
所述第一基带芯片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一电源接口、第一复位接口和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所述接地触点、所述外部时钟触点、所述第一电源触点、所述第一复位触点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触点相连;
所述第二基带芯片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二电源接口、第二复位接口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所述接地触点、所述外部时钟触点、所述第二电源触点、所述第二复位触点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接口触点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终端的开机处理方法,包括:
在向所述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一电源信号后,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
以所述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所述第一复位管脚与所述第一复位触点之间的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管脚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触点之间的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并
通过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进行开机数据的交互;以及
在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后,向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二电源信号;
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所述第二复位管脚与所述第二复位触点之间的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接口触点之间的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并
通过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进行开机数据的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终端的待机处理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启动待机准备;
在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与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且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与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均保持低电平超过第五时间长度后,停止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
控制所述终端进入待机休眠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终端的从待机休眠模式启动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终端处于待机休眠模式下,当确定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或确定需要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
在从所述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起,保持所述外部时钟信号输出经过第六时间长度后,控制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和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处于待传输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终端的关机处理方法,包括:
在获取到关机操作指令后,当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与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通过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分别对应向所述第一智能卡芯片和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低电平的复位信号;
停止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并分别对应停止向所述第一智能卡芯片和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终端,所述第一基带芯片,用于在向所述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一电源信号后,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以所述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所述第一复位管脚与所述第一复位触点之间的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和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管脚与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触点之间的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并通过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进行开机数据的交互;以及
所述第二基带芯片,用于在所述第一基带芯片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后,向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二电源信号;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所述第二复位管脚与所述第二复位触点之间的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和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管脚与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触点之间的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并通过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进行开机数据的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终端,所述第二基带芯片,用于确定本终端启动待机准备;并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且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保持低电平超过第五时间长度,并通知所述第一基带芯片;以及在停止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后,控制本终端进入待机休眠模式;
所述第一基带芯片,用于确定本终端启动待机准备;并确定不需要通过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且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保持低电平超过第五时间长度;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基带芯片的通知后,停止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以及控制本终端进入待机休眠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终端,所述第一基带芯片,用于在本终端处于待机休眠模式下,当确定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并在从所述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起,保持所述外部时钟信号输出经过第六时间长度后,控制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处于待传输状态;
所述第二基带芯片,用于在本终端处于待机休眠模式下,并在从所述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起,保持所述外部时钟信号输出经过第六时间长度后,控制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处于待传输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终端,所述第二基带芯片,用于在获取到关机操作指令后,当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通过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向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低电平的复位信号;并在向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复位信号后,通知所述第一基带芯片;以及在所述第一基带芯片停止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后,停止向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二电源信号;
所述第一基带芯片,用于在获取到关机操作指令后,当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通过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向所述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低电平的复位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基带芯片的通知后,停止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以及停止向所述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一电源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用户识别卡包括了第一智能卡芯片和第二智能卡芯片,两块智能卡芯片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卡电源接口、机卡复位接口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与终端相连,使得终端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卡电源接口分别对两块智能卡芯片供电,通过不同的机卡复位接口分别对两块智能卡芯片进行复位处理,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分别与两块智能卡芯片交互数据,即保证了终端对两块智能卡芯片的相关操作处理互不影响,进而能够同时对两块智能卡芯片进行处理,实现一张用户识别卡中两块智能卡芯片分别对应的号码同时在线使用;并且,终端包括了与两个智能卡芯片分别对应的第一基带芯片和第二基带芯片,使得对于两个智能卡芯片,使用不同的基带芯片通过各自独立的各接口进行控制,即可以实现对两块智能卡芯片对应的号码的不同的操作处理,进而实现属于不同制式网络的两个号码在同一张用户识别卡中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SIM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SIM卡的管脚位置设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SIM卡的管脚位置设置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SIM卡的管脚位置设置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终端的开机处理方法流程图之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终端的开机处理方法流程图之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终端的开机处理方法中各机卡接口的时序控制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终端的待机处理方法流程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终端的待机处理方法流程图之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终端从待机休眠模式启动的方法流程图之一;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终端从待机休眠模式启动的方法流程图之二;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终端的关机处理方法流程图之一;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终端的关机处理方法流程图之二;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插入SIM卡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给出实现同一张SIM卡的两个号码同时在线使用,以及实现属于不同制式网络的两个号码在同一张SIM卡中使用的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SIM卡、终端及相关方法,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识别卡包括了SIM卡、USIM卡和UIM卡,下面以SIM卡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描述,对于USIM卡和UIM卡同样适用。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SIM卡,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智能卡芯片120、第二智能卡芯片130、接地管脚GND C105、外部时钟管脚CLK C103、第一电源管脚Vcc-1C101、第二电源管脚Vcc-2C111、第一复位管脚RST-1C102、第二复位管脚RST-2C109、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管脚I/O-1C107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I/O-2C110,其中:
第一智能卡芯片120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一电源接口、第一复位接口和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GND C105、CLK C103、Vcc-1C101、RST-1C102和I/O-1C107相连;
第二智能卡芯片130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二电源接口、第二复位接口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GND C105、CLK C103、Vcc-2C111、RST-2C109和I/O-2C110相连。
进一步的,上述智能卡芯片,可以还包括三个备用管脚,用于功能的扩展使用,分别为:第一备用管脚RFU C204、第二备用管脚RFU C206第三备用管脚RFU C208。
上述第一智能卡芯片120和第二智能卡芯片130可以采用目前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各种智能卡芯片,智能卡芯片的各接口与SIM卡管脚的物理连接同样是在制作SIM卡的封装过程中完成。
第一智能卡芯片120和第二智能卡芯片130是两个智能卡芯片,每个芯片内有各自独立的智能卡操作系统COS(Chip Operating System,片内操作系统),且每个芯片内的应用各自独立。COS负责智能卡的通信管理、安全管理、命令解释、文件管理等功能。其中,通信管理负责通过I/O接口接收或者发送数据(包括命令和信息),从而与SIM卡所插入的终端进行交互。安全管理实现COS需要支持的各种算法,并提供便捷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接口供应用调用。命令解释负责解析并处理通信子系统接收到的外部命令。文件管理负责数据的读写操作并保证数据安全。
第一智能卡芯片120的接地接口和第二智能卡芯片130的接地接口共用同一个接地管脚GND C105,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由于SIM卡的其他接口的信号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交互,统一接地来保证电压控制的标准化是可行的,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终端的两个基带芯片同样需要通过GND C105管脚进行共接地处理。
第一智能卡芯片120的时钟接口和第二智能卡芯片130的的时钟接口共用同一个外部时钟管脚CLK C103,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两个智能卡芯片采用统一的外部时钟输入信号,下表是外部时钟输入信号的电气要求,此要求与标准的智能卡ISO7816标准中对外部时钟的要求一致,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表1
基于上述图1的描述可知,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SIM卡的管脚增加了三个,分别是第二电源管脚Vcc-2C111、第二复位管脚RST-2C109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I/O-2C110,相应的,需要在SIM卡的合适位置设置增加的三个管脚。
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SIM卡200的管脚位置设置示意图,包括:电源管脚Vcc C201、复位管脚RST C202、外部时钟管脚CLK C203、第一备用管脚RFU C204、接地管脚GND C205、第二备用管脚RFU C206、数据传输接口管脚I/O C207和第三备用管脚RFU C208;
各管脚的位置设置如图2所示,以图2所示SIM卡放置的方向为基准,左侧从上至下依次为Vcc C201、RST C202、CLK C203、RFU C204,右侧从上至下GND C205、RFU C206、I/O C207和RFU C208。
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目前SIM卡的管脚的设置位置,对于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上述图1所示的SIM卡的各管脚,提出两种管脚位置的设置方案,具体如下: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SIM卡300的管脚位置设置示意图之一,从中可见,以图3所示SIM卡放置的方向为基准,将增加的三个管脚RST-2C109、I/O-2C110和Vcc-2C111,设置于其余8个管脚的下方,其中,RST-2C109和I/O-2C110分别在RFU C104和RFU C108的正下方;且RFU C104与RST-2C109的间隔距离和RFU C108与I/O-2C110的间隔距离相同,并与其他上下相邻管脚的间隔距离相同;Vcc-2C111的位置在I/O-2C110的正右方。增加的三个管脚的尺寸与原8个管脚的尺寸相同。
其他实例中,对于图3所示的增加的三个管脚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SIM卡400的管脚位置设置示意图之二,从中可见,以图4所示SIM卡放置的方向为基准,将增加的三个管脚RST-2C109、I/O-2C110和Vcc-2C111,设置于其余8个管脚的右方,其中,RST-2C109、I/O-2C110和Vcc-2C111分别在GND C105、RFU C106和I/O-1C107的正右方;且GND C105与RST-2C109的间隔距离、RFU C106与I/O-2C110的间隔距离和I/O-1C107与Vcc-2C111的间隔距离相同,并与其他左右相邻管脚的间隔距离相同。增加的三个管脚的尺寸与原8个管脚的尺寸相同。
其他实例中,对于图4所示的增加的三个管脚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目前在国际国内标准中(ISO 7816-1,3GPP TS 102.221)定义的SIM卡外形的定义,包括卡的长宽定义,管脚位置和大小的定义等,可以确定上述如3和图4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出的SIM卡的管脚位置设置方案是可行的。
实施例2:
相应的,基于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SIM卡,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一种SIM卡卡槽,包括:接地触点GND D505、外部时钟触点CLK D503、第一电源触点Vcc-1D501、第二电源触点Vcc-2D511、第一复位触点RST-1D502、第二复位触点RST-2D509、第一数据传输接口触点I/O-1D507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触点I/O-2D510,用于在插入上述实施例1中的SIM卡时,分别与SIM卡的接地管脚GND C105、外部时钟管脚CLK C103、第一电源管脚Vcc-1C101、第二电源管脚Vcc-2C111、第一复位管脚RST-1C102、第二复位管脚RST-2C109、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管脚I/O-1C107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I/O-2C110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2中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上述SIM卡卡槽。
本发明实施例2还提供一种终端,如图5所示,包括:SIM卡卡槽、第一基带芯片520和第二基带芯片530,其中:
第一基带芯片520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一电源接口、第一复位接口和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GND D505、CLK D503、Vcc-1D501、RST-1D502和I/O-2D507相连;
第二基带芯片530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二电源接口、第二复位接口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GND D505、CLK D503、Vcc-2D511、RST-2D509和I/O-2D510相连。
进一步的,上述SIM卡卡槽,可以还包括三个备用触点,与基带芯片的相关接口相连,用于功能的扩展使用,分别为:第一备用触点RFU D504、第二备用触点RFU D506和第三备用触点RFU D508。
在将SIM卡插入SIM卡卡槽,使得SIM卡各管脚与SIM卡卡槽的各触点分别对应相连后,即建立了SIM卡与终端的各机卡接口,实质也为SIM卡中的智能卡芯片与终端中的基带芯片的接口,包括:第一智能卡芯片与第一基带芯片之间的机卡接地接口、机卡时钟接口、第一机卡电源接口、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以及第二智能卡芯片与第二基带芯片之间的机卡接地接口、机卡时钟接口、第二机卡电源接口、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
通过建立的各机卡接口,实现插入上述SIM卡的上述终端的相关处理方法,例如,开机处理方法、待机处理方法、从待机休眠模式启动的方法和关机处理方法,下面结合附图,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插入上述用户识别卡的上述终端的开机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S601、在向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一电源信号后,向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
步骤S602、以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第一复位管脚与第一复位触点之间的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管脚与第一数据传输接口触点之间的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
步骤S603、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进行开机数据的交互。
步骤S604、在向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后,向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二电源信号。
步骤S605、以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第二复位管脚与第二复位触点之间的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与第二数据传输接口触点之间的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
步骤S606、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进行开机数据的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602-步骤S603与上述步骤S604-步骤S605的各步骤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
图7为上述终端开机处理方法的详细流程图,相应的,在开机处理流程中,各机卡接口的时序控制图如图8所示:
步骤S701、终端通过机卡电源接口向智能卡芯片发送电源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通过第一机卡电源接口向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电源信号,和通过第二机卡电源接口向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电源信号,均采用后续步骤的处理流程。
下面以先向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一电源信号,后向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二电源信号,启动第一智能卡芯片和第二智能卡芯片为例进行描述。
步骤S702、当有电源信号发送时,判断该电源信号发送时终端是否在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如果否,进入步骤S703,否则,进入步骤S706。
则对于先向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的第一电源信号,进入步骤S703。
对于后向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的第二电源信号,进入步骤S706。
步骤S703、当前终端没有在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表示之前终端没有向另一个智能卡芯片发送电源信号,则由上述步骤S701中发送的第一电源信号触发启动通过机卡时钟接口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如图8中所示。
步骤S704、以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
其中,对于第一机卡复位接口的启动,具体包括:
在外部信号的起始时刻起第一时间长度t1内,例如,t1为400个时钟周期,保持第一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低电平;
在t1内如果没有收到第一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时,设置第一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
在第一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的起始时刻起第二时间长度t2至第三时间长度t3内,例如,t2为400个时钟周期,t3为40000个时钟周期,接收第一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并
在经过t3后,保持第一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使得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处于准确复位状态,完成第一机卡复位接口的启动。
对于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启动,具体包括:
在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起第四时间长度t4内,例如,t4为200个时钟周期,保持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为高阻状态;且t4小于t1;
在经过t4后,设置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
并在第二时间长度t2至第三时间长度t3内接收第一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并经过第三时间长度后,保持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处于待传输状态,完成对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启动。
上述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启动流程中,各接口的时序控制如图8所示。
上述各时间长度t1、t2、t3和t4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各接口启动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在外部时钟信号起始时刻起t1内收到第一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或者在第一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的起始时刻起t2至t3内,没有接收到第一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则均表示出现异常情况,本次智能卡芯片启动失败。
步骤S705、在第一智能卡芯片的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启动后,第一智能卡芯片与第一基带芯片进行相关应用的初始化操作,并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进行相关开机数据的交互,包括相关的信息和指令的交互。
例如,第一智能卡芯片进行ATR操作和PPS操作;第一智能卡芯片内部的相关应用的初始化选择操作;终端的第一基带芯片内部的开机处理流程,及与第一智能卡芯片之间与开机启动相关的机卡指令和信息交互;第一智能卡芯片内的COS的登网鉴权操作;以及第一基带芯片的电话簿信息读取和短信读取操作等。
步骤S706在完成上述相关的信息和指令的交互等操作处理后,终端的第一基带芯片与SIM卡的第一智能卡芯片启动完毕,第一基带芯片与第一智能卡芯片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步骤S707、当前终端正在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表示之前终端已经向另一个智能卡芯片发送电源信号,已发送的另一个电源信号已触发外部时钟信号的发送,此时,以发送的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
其中,对于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启动,具体包括:
在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起第一时间长度t1内,例如,t1为400个时钟周期,保持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低电平;
在t1内如果没有收到第二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时,设置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
在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的起始时刻起第二时间长度t2至第三时间长度t3内,例如,t2为400个时钟周期,t3为40000个时钟周期,接收第二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并
在经过t3后,保持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使得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处于准确复位状态,完成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启动。
对于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启动,具体包括:
在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起第四时间长度t4内,例如,t4为200个时钟周期,保持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为高阻状态;且t4小于t1;
在经过t4后,设置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
并在第二时间长度t2至第三时间长度t3内接收第二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并经过第三时间长度后,保持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处于待传输状态,完成对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启动。
上述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启动流程中,各接口的时序控制如图8所示。
上述各时间长度t1、t2、t3和t4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各接口启动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在第二电源信号起始时刻起t1内收到第二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或者在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的起始时刻起t2至t3内,没有接收到第二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则均表示出现异常情况,本次智能卡芯片启动失败。
步骤S708、在第二智能卡芯片的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启动后,第二智能卡芯片与第二基带芯片进行相关应用的初始化操作,并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进行相关开机数据的交互,包括相关的信息和指令的交互。
例如,第二智能卡芯片进行ATR操作和PPS操作;第二智能卡芯片内部的相关应用的初始化选择操作;终端的第二基带芯片内部的开机处理流程,及与第二智能卡芯片之间与开机启动相关的机卡指令和信息交互;第二智能卡芯片内的COS的登网鉴权操作;以及第二基带芯片的电话簿信息读取和短信读取操作等。
步骤S709、在完成上述相关的信息和指令的交互等操作处理后,终端的第二基带芯片与SIM卡的第二智能卡芯片启动完毕,,第二基带芯片与第二智能卡芯片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步骤S710、当终端的第一基带芯片和第二基带芯片,SIM卡的第一智能卡芯片与第二智能卡芯片均启动完成后,终端的两个基带芯片与SIM卡的两个智能卡芯片均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实现了一张SIM卡的两个号码同时为正常工作状态。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一种插入上述用户识别卡的上述终端的待机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9所示,包括:
步骤S901、确定终端启动待机准备。
步骤S902、在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与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且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与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均保持低电平超过第五时间长度后,停止向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
步骤S903、控制终端进入待机休眠模式。
图10为上述终端待机处理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包括:
步骤S1001、终端的两个基带芯片与SIM卡的两个智能卡芯片当前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步骤S1002、根据设定的待机准备启动条件,当确定满足待机准确的触发条件时,终端启动待机准备。
具体的待机准备启动条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设置条件,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S1003、判断两个智能卡芯片是否均支持外部时钟停止模式,如果是,进入步骤S1004、否则,进入步骤S1001。
步骤S1004、判断第一智能卡芯片是否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如果是,进入步骤S1005,否则,进入步骤S100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包括:当前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中没有数据正在传输,以及第一基带芯片不期望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发送数据给第一智能卡芯片,以及第一基带芯片不期望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从第一智能卡芯片接收数据。
步骤S1005、为了保证外部时钟停止操作的准确性,不会对当前的相关操作处理造成异常影响,本步骤判断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保持低电平是否超过第五时间长度t5,例如,t5为1860个时钟周期,如果是,进入步骤S1006,否则,进入步骤S1002。
步骤S1006、判断第二智能卡芯片是否不需要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如果是,进入步骤S1007,否则,进入步骤S100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需要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包括:当前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中没有数据正在传输,以及第二基带芯片不期望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发送数据给第二智能卡芯片,以及第二基带芯片不期望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从第二智能卡芯片接收数据。
步骤S1007、为了保证外部时钟停止操作的准确性,不会对当前的相关操作处理造成异常影响,本步骤判断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保持低电平是否超过t5,如果是,进入步骤S1008,否则,进入步骤S1002。
上述步骤S1004-步骤S1005与上述步骤S1006-步骤S1007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
步骤S1008、进步本步骤后,表示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与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且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与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均保持低电平超过t5,即表示对于第一智能卡芯片和第二智能卡芯片均可以进入休眠模式,终端停止通过机卡时钟接口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
停止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后,保持机卡时钟接口的电平在一个固定电压上。这个电压可以使高电平,也可以是低电平,是由在智能卡芯片启动后向终端返回的ATR中的Clock Stop Indicator X(时钟停止指示参数X)指示的,Clock StopIndicator X可以表征如下几个指示:
第一种:允许时钟停止,没有优先电平;
第二种:允许时钟停止,高电平的优先;
第三种:允许时钟停止,低电平的优先;
第四种:不允许时钟停止;
第五种:不允许时钟停止,除非在高电平上;
第六种:不允许时钟停止,除非在低电平上。
步骤S1009、在外部时钟信号停止后,第一智能卡芯片与第二智能卡芯片均进入休眠模式,并控制第一基带芯片和第二基带芯片也进入休眠模式,完成控制终端进入待机休眠模式。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一种插入上述用户识别卡的上述终端的从待机休眠模式启动的方法,其流程图如图11所示,包括:
步骤S1101、在终端处于待机休眠模式下,当确定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或确定需要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向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
步骤S1102、在从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起,保持外部时钟信号输出经过第六时间长度后,控制对应的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和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处于待传输状态。
图12为上述终端从待机休眠模式启动的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包括:
步骤S1201、终端处于待机休眠模式,当前机卡时钟接口中没有外部时钟信号传输。
步骤S1202、判断是否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或者是否需要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如果是,进入步骤S1203,否则,进入步骤S1201。
上述判断实质即为只要判断出两个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其中之一需要传输数据,即进入步骤S1203。
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通过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具体为:基带芯片需要通过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发送数据给第二智能卡芯片,和/或基带芯片期望通过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从智能卡芯片接收数据。
步骤S1203、基带芯片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具体可以为:需要传输数据的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对应的基带芯片发送外部时钟信号。
例如,上述步骤S1202中判断出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则由第一基带芯片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
步骤S1204、从外部时钟信号的发起时刻起,保持外部时钟信号输出经过第六时间长度t6后,例如,t6为700个时钟周期,控制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和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处于待传输状态。
其中,t6的设置是为了保证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启动的稳定性。
在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均处于传输状态后,对应的基带芯片即可以启动通过对应的需要传输数据的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
步骤S1205、在完成控制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和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处于待传输状态后,终端的第一基带芯片和第二基带芯片,以及SIM卡的第一智能卡芯片和第二智能卡芯片均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完成了终端从待机休眠模式的启动的处理流程。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一种插入上述用户识别卡的上述终端的关机处理方法,其流程图如图13所示,包括:
步骤S1301、在获取到关机操作指令后,当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与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通过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分别对应向第一智能卡芯片和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低电平的复位信号。
步骤S1302、停止向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并分别对应停止向第一智能卡芯片和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
图14为上述终端的关机处理方法的详细流程图,包括:
步骤S1401、终端的两个基带芯片与SIM卡的两个智能卡芯片当前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或者处于待机休眠模式。
步骤S1402、终端获取到关机操作指令,例如,该指令可以是用户进行的关机操作触发的,也可以是终端电池电量不足时触发的。
步骤S1403、在终端获取到关机操作指令后,终端的基带芯片进行数据保存和相关应用的关闭。
步骤S1404、判断是否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和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如果是,进入步骤S1405,否则,进入步骤S1403。
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和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包括:当前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中没有数据正在传输,以及基带芯片不期望通过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发送数据给智能卡芯片,以及基带芯片不期望通过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从智能卡芯片接收数据。
步骤S1405、第一基带芯片通过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向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低电平的第一复位信号,第二基带芯片通过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向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低电平的第二复位信号,使得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均保持处于低电平。
步骤S1406、停止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
步骤S1407、第一基带芯片和第二基带芯片分别对应停止向第一智能卡芯片和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完成终端的关机处理操作流程。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3、4、5和6提供的相关处理方法中,对于机卡时钟接口,机卡复位接口,机卡数据传输接口,机卡电源接口具体的电气特性要求和信号处理要求可以与IS07816标准一致,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SIM卡和上述实施例2提供的终端,通过上述实施例3、4、5和6提供的相关处理方法,实现了一张SIM卡的两个号码同时在线的使用,以及实现了属于不同制式网络的两个号码在同一张SIM卡中的使用。
实施例7: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7还提供了一种插入了上述SIM卡的终端,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包括:第一基带芯片1501和第二基带芯片1502,其中:
第一基带芯片1501,用于在向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一电源信号后,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以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第一复位管脚与第一复位触点之间的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管脚与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触点之间的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并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进行开机数据的交互;以及
第二基带芯片1502,用于在第一基带芯片1501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后,向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二电源信号;以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第二复位管脚与第二复位触点之间的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管脚与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触点之间的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并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进行开机数据的交互。
较佳的,第二基带芯片1502,具体用于在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起第一时间长度内,保持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低电平;在第一设定时间长度内没有收到第二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时,设置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在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的起始时刻起第二时间长度至第三时间长度内,接收第二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并在经过第三时间长度后,保持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
较佳的,第二基带芯片1502,具体用于在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起第四时间长度内,保持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为高阻状态;第四时间长度小于第一时间长度;在经过第四时间长度后,设置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在接收第二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
第二基带芯片1502,用于确定本终端启动待机准备;并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且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保持低电平超过第五时间长度,并通知第一基带芯片1501;以及在停止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后,控制本终端进入待机休眠模式;
第一基带芯片1501,用于确定本终端启动待机准备;并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且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保持低电平超过第五时间长度;并在接收到第二基带芯片1502的通知后,停止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以及控制本终端进入待机休眠模式。
第一基带芯片1501,用于在本终端处于待机休眠模式下,当确定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并在从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起,保持外部时钟信号输出经过第六时间长度后,控制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处于待传输状态;
第二基带芯片1502,用于在本终端处于待机休眠模式下,并在从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起,保持外部时钟信号输出经过第六时间长度后,控制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处于待传输状态。
第二基带芯片1502,用于在获取到关机操作指令后,当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通过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向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低电平的复位信号;并在向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复位信号后,通知第一基带芯片1501;以及在第一基带芯片1501停止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后,停止向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二电源信号;
第一基带芯片1501,用于在获取到关机操作指令后,当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通过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向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低电平的复位信号;并在接收到第二基带芯片1502的通知后,停止向SIM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以及停止向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一电源信号。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识别卡,包括:第一智能卡芯片、第二智能卡芯片、接地管脚、外部时钟管脚、第一电源管脚、第二电源管脚、第一复位管脚、第二复位管脚、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管脚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其中:第一智能卡芯片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一电源接口、第一复位接口和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接地管脚、外部时钟管脚、第一电源管脚、第一复位管脚和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管脚相连;第二智能卡芯片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二电源接口、第二复位接口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接地管脚、外部时钟管脚、第二电源管脚、第二复位管脚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相连。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实现了同一张用户识别卡的两个号码同时在线使用,以及实现了属于不同制式网络的两个号码在同一张用户识别卡中使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用户识别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智能卡芯片、第二智能卡芯片、接地管脚、外部时钟管脚、第一电源管脚、第二电源管脚、第一复位管脚、第二复位管脚、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管脚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其中:
所述第一智能卡芯片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一电源接口、第一复位接口和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所述接地管脚、所述外部时钟管脚、所述第一电源管脚、所述第一复位管脚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管脚相连;
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二电源接口、第二复位接口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所述接地管脚、所述外部时钟管脚、所述第二电源管脚、所述第二复位管脚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相连。
2.一种用户识别卡卡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触点、外部时钟触点、第一电源触点、第二电源触点、第一复位触点、第二复位触点、第一数据传输接口触点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触点,用于在插入用户识别卡时,分别与所述用户识别卡的接地管脚、外部时钟管脚、第一电源管脚、第二电源管脚、第一复位管脚、第二复位管脚、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管脚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相连接。
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识别卡卡槽。
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识别卡卡槽、第一基带芯片和第二基带芯片,其中:
所述第一基带芯片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一电源接口、第一复位接口和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所述接地触点、所述外部时钟触点、所述第一电源触点、所述第一复位触点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触点相连;
所述第二基带芯片的接地接口、时钟接口、第二电源接口、第二复位接口和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与所述接地触点、所述外部时钟触点、所述第二电源触点、所述第二复位触点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接口触点相连。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终端的开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向所述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一电源信号后,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
以所述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所述第一复位管脚与所述第一复位触点之间的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和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管脚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接口触点之间的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并
通过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进行开机数据的交互;以及
在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后,向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二电源信号;
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所述第二复位管脚与所述第二复位触点之间的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管脚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接口触点之间的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并
通过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进行开机数据的交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所述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起第一时间长度内,保持所述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低电平;
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长度内没有收到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时,设置所述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
在所述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的起始时刻起第二时间长度至第三时间长度内,接收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的所述复位应答;并
在经过所述第三时间长度后,保持所述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起第四时间长度内,保持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为高阻状态;所述第四时间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
在经过所述第四时间长度后,设置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
在接收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的所述复位应答,并经过所述第三时间长度后,保持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处于待传输状态。
8.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终端的待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启动待机准备;
在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与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且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与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均保持低电平超过第五时间长度后,停止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
控制所述终端进入待机休眠模式。
9.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终端的从待机休眠模式启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终端处于待机休眠模式下,当确定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或确定需要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
在从所述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起,保持所述外部时钟信号输出经过第六时间长度后,控制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和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处于待传输状态。
10.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终端的关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获取到关机操作指令后,当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与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通过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和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分别对应向所述第一智能卡芯片和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低电平的复位信号;
停止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并分别对应停止向所述第一智能卡芯片和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
11.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带芯片,用于在向所述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一电源信号后,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以所述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所述第一复位管脚与所述第一复位触点之间的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和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管脚与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触点之间的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并通过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进行开机数据的交互;以及
所述第二基带芯片,用于在所述第一基带芯片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后,向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二电源信号;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为基准,启动所述第二复位管脚与所述第二复位触点之间的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和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管脚与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触点之间的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并通过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进行开机数据的交互。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带芯片,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起第一时间长度内,保持所述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低电平;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长度内没有收到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的复位应答时,设置所述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在所述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的起始时刻起第二时间长度至第三时间长度内,接收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的所述复位应答;并在经过所述第三时间长度后,保持所述第二机卡复位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带芯片,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的起始时刻起第四时间长度内,保持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为高阻状态;所述第四时间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在经过所述第四时间长度后,设置所述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在接收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的所述复位应答。
14.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带芯片,用于确定本终端启动待机准备;并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且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保持低电平超过第五时间长度,并通知所述第一基带芯片;以及在停止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后,控制本终端进入待机休眠模式;
所述第一基带芯片,用于确定本终端启动待机准备;并确定不需要通过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且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的电平保持低电平超过第五时间长度;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基带芯片的通知后,停止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以及控制本终端进入待机休眠模式。
1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带芯片,用于在本终端处于待机休眠模式下,当确定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并在从所述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起,保持所述外部时钟信号输出经过第六时间长度后,控制所述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处于待传输状态;
所述第二基带芯片,用于在本终端处于待机休眠模式下,并在从所述外部时钟信号的起始时刻起,保持所述外部时钟信号输出经过第六时间长度后,控制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处于待传输状态。
16.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带芯片,用于在获取到关机操作指令后,当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二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通过第二机卡复位接口,向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低电平的复位信号;并在向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复位信号后,通知所述第一基带芯片;以及在所述第一基带芯片停止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后,停止向所述第二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二电源信号;
所述第一基带芯片,用于在获取到关机操作指令后,当确定不需要通过第一机卡数据传输接口传输数据时,通过第一机卡复位接口,向所述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低电平的复位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基带芯片的通知后,停止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外部时钟信号;以及停止向所述第一智能卡芯片发送第一电源信号。
CN201010292346.5A 2010-09-26 2010-09-26 一种用户识别卡、终端及相关处理方法 Active CN102413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2346.5A CN102413592B (zh) 2010-09-26 2010-09-26 一种用户识别卡、终端及相关处理方法
EP11826422.5A EP2621244B1 (en) 2010-09-26 2011-09-23 User identification card, terminal, and related processing method
PCT/CN2011/080067 WO2012037895A1 (zh) 2010-09-26 2011-09-23 一种用户识别卡、终端及相关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2346.5A CN102413592B (zh) 2010-09-26 2010-09-26 一种用户识别卡、终端及相关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3592A true CN102413592A (zh) 2012-04-11
CN102413592B CN102413592B (zh) 2014-11-05

Family

ID=45873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2346.5A Active CN102413592B (zh) 2010-09-26 2010-09-26 一种用户识别卡、终端及相关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621244B1 (zh)
CN (1) CN102413592B (zh)
WO (1) WO201203789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3062A (zh) * 2016-04-01 2017-0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休眠唤醒方法
CN114554689A (zh) * 2022-02-23 2022-05-2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主板及智能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8987B (zh) * 2016-01-15 2019-01-25 张惠芳 一卡两号的实现方法和实现系统以及sim卡
KR20210057461A (ko) * 2019-11-12 2021-05-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Sim 카드의 초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CN114244511B (zh) * 2021-12-22 2023-06-09 杭州万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dlms/cosem通信协议的加解密模块和抄表系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663A (zh) * 2003-11-26 2005-06-01 马辉源 移动电话数字网络卡
CN1741647A (zh) * 2004-08-25 2006-03-01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手机自由切换的方法
CN1753535A (zh) * 2005-11-10 2006-03-29 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产品产业化推广基地 Phs与gsm或phs与cdma的双模双待机手机及其组合方法
CN1952959A (zh) * 2006-11-22 2007-04-25 凤凰微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在智能卡上集成多个用户识别模块的方法及其智能卡
CN101056434A (zh) * 2006-04-13 2007-10-17 信源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机多卡式无线移动电话及其实现方法
CN201025538Y (zh) * 2007-02-09 2008-02-20 凤凰微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多个用户识别模块的智能卡
CN101136077A (zh) * 2007-10-25 2008-03-05 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数据接口用户识别卡与非接触前端芯片的连接电路
CN201039414Y (zh) * 2007-04-17 2008-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模块及移动终端
CN101388083A (zh) * 2007-09-14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手机用户识别模块卡
CN101478840A (zh) * 2009-01-16 2009-07-08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单芯片双模移动终端的sim卡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65167A (zh) * 2008-12-24 2010-06-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在不同制式网络间实现漫游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1765243A (zh) * 2009-12-16 2010-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dma和gsm双模数字移动通信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62177B2 (ja) * 1989-07-19 1999-02-24 株式会社東芝 Icカードおよびicカードの制御方法
JP2007183776A (ja) * 2006-01-06 2007-07-19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
KR101223986B1 (ko) * 2006-02-23 2013-0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 개의 인터페이스를 지원하는 스마트 카드 및 이를포함하는 스마트 카드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663A (zh) * 2003-11-26 2005-06-01 马辉源 移动电话数字网络卡
CN1741647A (zh) * 2004-08-25 2006-03-01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手机自由切换的方法
CN1753535A (zh) * 2005-11-10 2006-03-29 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产品产业化推广基地 Phs与gsm或phs与cdma的双模双待机手机及其组合方法
CN101056434A (zh) * 2006-04-13 2007-10-17 信源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机多卡式无线移动电话及其实现方法
CN1952959A (zh) * 2006-11-22 2007-04-25 凤凰微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在智能卡上集成多个用户识别模块的方法及其智能卡
CN201025538Y (zh) * 2007-02-09 2008-02-20 凤凰微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多个用户识别模块的智能卡
CN201039414Y (zh) * 2007-04-17 2008-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模块及移动终端
CN101388083A (zh) * 2007-09-14 2009-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手机用户识别模块卡
CN101136077A (zh) * 2007-10-25 2008-03-05 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数据接口用户识别卡与非接触前端芯片的连接电路
CN101765167A (zh) * 2008-12-24 2010-06-3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在不同制式网络间实现漫游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1478840A (zh) * 2009-01-16 2009-07-08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单芯片双模移动终端的sim卡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65243A (zh) * 2009-12-16 2010-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dma和gsm双模数字移动通信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3062A (zh) * 2016-04-01 2017-0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及休眠唤醒方法
CN114554689A (zh) * 2022-02-23 2022-05-2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主板及智能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37895A1 (zh) 2012-03-29
EP2621244B1 (en) 2019-08-21
EP2621244A1 (en) 2013-07-31
CN102413592B (zh) 2014-11-05
EP2621244A4 (en)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4431B (zh) Icc上的协议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25782B (zh) 支持高速接口的icc上的非接触接口的方法和设备
CN201830468U (zh) 非接触通信终端
CN102413592B (zh) 一种用户识别卡、终端及相关处理方法
EP2843768B1 (en) Sim card connector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3220411B (zh) 一种热插拔检测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1287236B (zh) 一种双卡槽手机的连接方法及双卡槽手机
CN104205788B (zh) 用于近场通信的电池管理方法
CN106953654A (zh) 通用集成电路卡检测
CN101916950B (zh) 安全芯片集线器
CN104066075A (zh) 一种基于用户识别模块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RO118160B1 (ro) Metoda pentru gestionarea utilizarii cartelelor cu circuite integrate, de format standard, intr-un terminal mobil de radiotelefonie, tip gsm
JP2013529344A (ja) モバイル電話機のためのnfc
CN102123379A (zh) 用户卡的切换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2970432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sim卡热插拔的方法
CN104394279A (zh) 一种通信终端和sim卡无线数据传输的终端接口设备
CN108038532B (zh) 一种智能卡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17767B (zh) 一种集成有sim卡的通信芯片
CN105472599A (zh) 访问sim卡的方法和双卡移动终端
CN109921814B (zh) 虚拟sim卡的实现方法、装置、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2307051A (zh) 一种多卡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系统
CN201418091Y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移动支付系统
CN102222244A (zh) 配件的防伪验证、配置方法及无线通讯设备
CN1794848B (zh) 设备和认证卡之间数据同步控制的方法及用户认证卡
US9971723B2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bridging electrical signals between SIM card and mobile device and providing service to mobil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