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5602A - 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数据的数据序列的生成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数据的数据序列的生成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5602A
CN102405602A CN2011800012588A CN201180001258A CN102405602A CN 102405602 A CN102405602 A CN 102405602A CN 2011800012588 A CN2011800012588 A CN 2011800012588A CN 201180001258 A CN201180001258 A CN 201180001258A CN 102405602 A CN102405602 A CN 102405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sequence
sequence
matrix
data i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12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5602B (zh
Inventor
简红清
李妍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05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5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rocessing data by operating upon the order or content of the data handled
    • G06F7/58Random or 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 G06F7/582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lex Calcu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数据的数据序列的生成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根据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确定矩阵P,所述矩阵P中的各元素由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中的抽头系数得到;确定待生成的数据项所对应的索引周期n0;根据所述数据序列A中的已知数据项以及所述矩阵P和索引周期n0,得到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对应的索引周期n0内的数据序列。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序列生成时间,也不受时序限制可以提高灵活性。

Description

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数据的数据序列的生成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数据的数据序列的生成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协议中,通常会用到伪随机序列(Pseudo-random sequence)c(n),其作为一种数据,可用于对通信信号或数据进行加扰,计算公式如下:
c(n)=(x1(n+NC)+x2(n+NC))mod2
x1(n+31)=(x1(n+3)+x1(n))mod2
x2(n+31)=(x2(n+3)+x2(n+2)+x2(n+1)+x2(n))mod2
其中,Nc=1600,第一数据序列x1(n)的初值为:x1(0)=1,x1(n)=0,n=1,2,…30;第二随机序列x2(n)的初值随着伪随机序列应用的场景不同而不同,但也是为0或者1。第一数据序列x1(n)和第二随机序列x2(n)都是用于计算伪随机序列的数据序列,生成所述用于计算伪随机序列的数据序列的过程的复杂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伪随机序列产生的难易,并影响产生伪随机序列所需要消耗的软件或者硬件资源。
从上式可以看出,序列c(n)和序列x1(n)、x2(n)的索引值相差1600,计算序列c(n)之前,需要算出x1(1600)和x2(1600)。以x2(n)的计算为例,现有方案计算x2(1600)的递推原理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087007730000021
从表1可以看出,计算x2(n)(n>30)时,需要多次递推。例如,计算x2(1600)时,需要获知x2(1569)至x2(1572),而x2(1569)是根据x2(1538)至x2(1541)得到的,依此处理直至x2(31)由已知数据项x2(0)至x2(3)得到。也就是说,参见表1,计算x2(1600)时,需要经过1570次的递推。
按照上述递推x2(n)的序列时将消耗较长的时间,并且对时序有一定的约束使得设计不灵活,造成伪随机序列的生成复杂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数据的数据序列的生成方法及设备,降低数据序列的生成时间,实现较快地生成数据序列且不受时序限制,提高设计灵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数据的数据序列的生成方法,包括:
根据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确定矩阵P,所述矩阵P中的各元素由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中的抽头系数得到;
确定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所对应的索引周期n0
根据所述数据序列A中的已知数据项以及所述矩阵P和索引周期n0,采用如下计算公式,得到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对应的索引周期n0内的数据序列:
A ( n 0 × L ) A ( n 0 × L + 1 ) A ( n 0 × L + 2 ) . . . A ( n 0 × L + m ) . . . A ( n 0 × L + L - 1 ) = P n 0 × A ( 0 ) A ( 1 ) A ( 2 ) . . . A ( m ) . . . A ( L - 1 )
其中,A(0)至A(L-1)分别为所述数据序列A中的已知数据项,L为数据序列A每个索引周期内的数据长度,A(n0×L)至A(n0×L+L-1)为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对应的索引周期n0内的数据序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数据的数据序列的生成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确定矩阵P,所述矩阵P中的各元素由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中的抽头系数得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所对应的索引周期n0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序列A中的已知数据项以及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矩阵P和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索引周期n0,采用如下计算公式,得到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对应的索引周期n0内的数据序列:
A ( n 0 × L ) A ( n 0 × L + 1 ) A ( n 0 × L + 2 ) . . . A ( n 0 × L + m ) . . . A ( n 0 × L + L - 1 ) = P n 0 × A ( 0 ) A ( 1 ) A ( 2 ) . . . A ( m ) . . . A ( L - 1 )
其中,A(0)至A(L-1)分别为所述数据序列A中的已知数据项,L为数据序列A每个索引周期内的数据长度,A(n0×L)至A(n0×L+L-1)为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对应的索引周期n0内的数据序列。其中,r=n0×L+m,A(0)至A(L-1)分别为数据序列A中的已知数据项,L为数据序列A每个索引周期内的长度,A(n0×L)至A(n0×L+L-1)为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对应的索引周期n0内的数据序列。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在计算数据序列时是采用上述的矩阵和已知数据项运算得到基于递推公式的数据序列A中的一段周期内的序列数据,在通过上述方法和设备生成连续的序列数据值时,可以降低序列的生成时间,生成的过程也不受时序限制,且可以提高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得到的数据序列采用的一种实现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1:根据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确定矩阵P,所述矩阵P中的各元素由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中的抽头系数得到;
其中,所述矩阵P的表达式如下:
P = p 0,0 p 0,1 p 0,2 . . . p 0 , L - 1 p 1,0 p 1,1 p 1,2 . . . p 1 , L - 1 p 2,0 p 2,1 p 2,2 . . . p 2 , L - 1 . . . . . . . . . . . . . . . p L - 1,0 p L - 1,1 p L - 1,2 . . . p L - 1 , L - 1 ;
pi,j(i=0,1,…,L-1;j=0,1,…L-1)为矩阵P中的元素,满足如下条件:
p i , j = p ( j - i ) i &le; j 0 j < i < L - l 0 + 1 p i - 1 , j &CirclePlus; p i - l 0 , j i &GreaterEqual; L - l 0 + 1 ;
其中,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为:
A(n+L)=(p(0)×A(n)+p(1)×A(n+1)+p(2)×A(n+2)+…+p(L-1)A(n+L-1))mod2
且数据序列A的每一个数据项的值为0或1,n为索引值;
p(l)(l=0,1,2,…,L-1)为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中的抽头系数;
l0为使得p(l)=1的l的最大值,
Figure BDA0000087007730000053
表示异或运算。
以背景技术中的第二随机序列x2(n)为例,则所述第二数据序列x2(n)对应的矩阵P为:
P = 1 1 1 1 0 . . . 0 0 1 1 1 1 0 . . . 0 0 0 1 1 1 1 0 . . . 0 . . . . . . 0 0 0 0 . . . 0 1 1 1 1 1 1 1 1 0 . . . 0 1 1 1 1 0 0 0 1 0 . . . 0 1 1 1 0 1 1 0 1 0 . . . 0 1 .
另一方面,按照上述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得出所述第一数据序列x1(n)对应的矩阵P:
P = 1 0 0 1 0 . . . 0 0 1 0 0 1 0 . . . 0 0 0 1 0 0 1 0 . . . 0 . . . . . . 0 0 0 0 . . . 0 1 0 0 1 1 0 0 1 0 . . . 0 1 0 0 1 1 0 1 1 0 . . . 0 1 0 1 1 1 1 1 1 0 . . . 0 1 .
步骤12:确定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所对应的索引周期n0
例如,待生成的数据项为x2(1600),则其对应的索引周期
Figure BDA0000087007730000062
表示向下取整。
步骤13:根据所述数据序列A中的已知数据项以及所述矩阵P和索引周期n0,采用如下计算公式,得到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对应的索引周期n0内的数据序列:
A ( n 0 &times; L ) A ( n 0 &times; L + 1 ) A ( n 0 &times; L + 2 ) . . . A ( n 0 &times; L + m ) . . . A ( n 0 &times; L + L - 1 ) = P n 0 &times; A ( 0 ) A ( 1 ) A ( 2 ) . . . A ( m ) . . . A ( L - 1 )
其中,r=n0×L+m,A(0)至A(L-1)分别为数据序列A中的已知数据项,L为数据序列A每个索引周期内的数据长度,A(n0×L)至A(n0×L+L-1)为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对应的索引周期n0内的数据序列。
以上述的x2(n)为例,则所述第二数据序列x2(n)的已知数据项分别为x2(0),x2(1),x2(2),…,x2(30),假设待生成的待生成的数据项为x2(1600),则可以生成的数据序列为x2(1581),x2(1582),x2(1583),…,x2(1600),…,x2(1611)。对应的计算公式为:
x 2 ( 1581 ) x 2 ( 1582 ) x 2 ( 1583 ) . . . x 2 ( 1600 ) . . . x 2 ( 1611 ) = 1 1 1 1 0 . . . 0 0 1 1 1 1 0 . . . 0 0 0 1 1 1 1 0 . . . 0 . . . . . . 0 0 0 0 . . . 0 1 1 1 1 1 1 1 1 0 . . . 0 1 1 1 1 0 0 0 1 0 . . . 0 1 1 1 0 1 1 0 1 0 . . . 0 1 51 &times; x 2 ( 0 ) x 2 ( 1 ) x 2 ( 2 ) . . . x 2 ( m ) . . . x 2 ( 30 )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得到的数据序列采用的一种实现原理示意图,参见图2,所述数据序列A(n)是按照时序关系依次递推得到,如之前实施例的描述,数据序列A(n)的递推公式为:
A(n+L)=(p(0)×A(n)+p(1)×A(n+1)+p(2)×A(n+2)+…+p(L-1)A(n+L-1))mod2;
但如果依照这种依次递推方式不断进行反复递推计算会使得计算时间较长,并且受到时序限制,计算不够灵活。其中p(n)为A序列的抽头系数。
而本实施例在计算数据序列时是采用上述的矩阵和已知数据项直接运算得到,而不是由已知项递推得到,可以降低计算时间,也不受时序限制,且可以提高灵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计算引起的软件或硬件成本。
上述生成数据序列的方式可以用于计算伪随机序列所需的数据序列,例如,用在下行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的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流程中。所述PBCH数据发送和处理流程可包括加扰的步骤,例如,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流程可以包括:咬尾卷积编码及速率匹配、四相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调制、加扰、层映射预编码、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映射等。加扰的过程是将QPSK调制结果与伪随机序列c(n)进行异或处理,得到的处理结果作为层映射预编码的输入。
其中的加扰过程中采用伪随机序列c(n),可以采用x1(n)和x2(n)按照背景技术中所示的公式计算得到。当然,伪随机序列作为一种在通信领域经常使用的数据,其可应用于多种场景之下,不仅限于对PBCH数据加扰。在其它需要使用伪随机序列的场景中,都可以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生成所述用于计算伪随机序列所需的数据序列,从而进一步得到伪随机序列。而其中计算x1(n)和/或x2(n)的过程可以采用上述的直接根据矩阵P及已知项得到所求数据项。
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快计算速度,可以对不同索引周期内的数据项进行并行计算。例如,待生成的数据项x2(1600)和x2(1620),则可以并行计算得到索引周期n0=51以及n0=52内的长度为31的两个数据序列,以从中得到x2(1600)和x2(1620)。
进一步地,不同的数据序列也可以并行计算,例如,并行计算上述的x1(n)和x2(n)。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设备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为执行上述方法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第一确定模块31、第二确定模块32和生成模块33;第一确定模块31用于根据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确定矩阵P,所述矩阵P中的各元素由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中的抽头系数得到;第二确定模块32用于确定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所对应的索引周期n0;生成模块33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序列A中的已知数据项以及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矩阵P和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索引周期n0,采用如下计算公式,得到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对应的索引周期n0内的数据序列:
A ( n 0 &times; L ) A ( n 0 &times; L + 1 ) A ( n 0 &times; L + 2 ) . . . A ( n 0 &times; L + m ) . . . A ( n 0 &times; L + L - 1 ) = P n 0 &times; A ( 0 ) A ( 1 ) A ( 2 ) . . . A ( m ) . . . A ( L - 1 )
其中,A(0)至A(L-1)分别为所述数据序列A中的已知数据项,L为数据序列A每个索引周期内的数据长度,A(n0×L)至A(n0×L+L-1)为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对应的索引周期n0内的数据序列。
第一确定模块31、第二确定模块32和生成模块33可以分别是不同的处理器单元,可由逻辑集成电路等硬件实现。这些处理器单元可集成在通信基带处理设备内,如LTE基带处理芯片中。
在一种应用中,可以是,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矩阵P的表达式如下:
P = p 0,0 p 0,1 p 0,2 . . . p 0 , L - 1 p 1,0 p 1,1 p 1,2 . . . p 1 , L - 1 p 2,0 p 2,1 p 2,2 . . . p 2 , L - 1 . . . . . . . . . . . . . . . p L - 1,0 p L - 1,1 p L - 1,2 . . . p L - 1 , L - 1 ;
pi,j(i=0,1,…,L-1;j=0,1,…L-1)为所述矩阵P中的元素,所述pi,j满足如下条件:
p i , j = p ( j - i ) i &le; j 0 j < i < L - l 0 + 1 p i - 1 , j &CirclePlus; p i - l 0 , j i &GreaterEqual; L - l 0 + 1 ;
其中,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为:
A(n+L)=(p(0)×A(n)+p(1)×A(n+1)+p(2)×A(n+2)+…+p(L-1)A(n+L-1))mod2
且数据序列A的每一个数据项的值为0或1,n为索引值;
p(l)(l=0,1,2,…,L-1)为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中的抽头系数;
l0为使得p(l)=1的l的最大值,
Figure BDA0000087007730000093
表示异或运算。
在一种应用中,可以是,当所述数据序列A为x2(n),且x2(n)的递推公式为:
x2(n+31)=(x2(n+3)+x2(n+2)+x2(n+1)+x2(n))mod2,则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矩阵P为:
P = 1 1 1 1 0 . . . 0 0 1 1 1 1 0 . . . 0 0 0 1 1 1 1 0 . . . 0 . . . . . . 0 0 0 0 . . . 0 1 1 1 1 1 1 1 1 0 . . . 0 1 1 1 1 0 0 0 1 0 . . . 0 1 1 1 0 1 1 0 1 0 . . . 0 1 ;
或者,当所述数据序列A为x1(n),且x1(n)的递推公式为:x1(n+31)=(x1(n+3)+x1(n))mod2,则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矩阵P为:
P = 1 0 0 1 0 . . . 0 0 1 0 0 1 0 . . . 0 0 0 1 0 0 1 0 . . . 0 . . . . . . 0 0 0 0 . . . 0 1 0 0 1 1 0 0 1 0 . . . 0 1 0 0 1 1 0 1 1 0 . . . 0 1 0 1 1 1 1 1 1 0 . . . 0 1 .
在一种实现中,可以是,当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为至少两项时,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采用并行方式计算每个待生成的数据项对应的索引周期内的数据序列。
本实施例在计算数据序列时是采用上述的矩阵和已知数据项直接运算得到,而不是由已知项递推得到,可以降低时间,也不受时序限制可以提高灵活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法及设备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所述计算设备可应用在通信领域的基带处理设备中,如处理器芯片中,用于计算得到数据序列,并基于得到的数据序列产生伪随机序列,所述伪随机序列在基带处理设备中用于对QPSK调制结果进行加扰,得到加扰结果,以便后续的处理操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数据的数据序列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确定矩阵P,所述矩阵P中的各元素由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中的抽头系数得到;
确定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所对应的索引周期n0
根据所述数据序列A中的已知数据项以及所述矩阵P和索引周期n0,采用如下计算公式,得到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对应的索引周期n0内的数据序列:
A ( n 0 &times; L ) A ( n 0 &times; L + 1 ) A ( n 0 &times; L + 2 ) . . . A ( n 0 &times; L + m ) . . . A ( n 0 &times; L + L - 1 ) = P n 0 &times; A ( 0 ) A ( 1 ) A ( 2 ) . . . A ( m ) . . . A ( L - 1 )
其中,A(0)至A(L-1)分别为所述数据序列A中的已知数据项,L为数据序列A每个索引周期内的数据长度,A(n0×L)至A(n0×L+L-1)为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对应的索引周期n0内的数据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P的表达式如下:
P = p 0,0 p 0,1 p 0,2 . . . p 0 , L - 1 p 1,0 p 1,1 p 1,2 . . . p 1 , L - 1 p 2,0 p 2,1 p 2,2 . . . p 2 , L - 1 . . . . . . . . . . . . . . . p L - 1,0 p L - 1,1 p L - 1,2 . . . p L - 1 , L - 1 ;
pi,j(i=0,1,…,L-1;j=0,1,…L-1)为所述矩阵P中的元素,所述pi,j满足如下条件:
p i , j = p ( j - i ) i &le; j 0 j < i < L - l 0 + 1 p i - 1 , j &CirclePlus; p i - l 0 , j i &GreaterEqual; L - l 0 + 1 ;
其中,所述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为:
A(n+L)=(p(0)×A(n)+p(1)×A(n+1)+p(2)×A(n+2)+…+p(L-1)A(n+L-1))mod2;
p(l)(l=0,1,2,…,L-1)为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中的抽头系数;
l0为使得p(l)=1的l的最大值,
Figure FDA0000087007720000022
表示异或运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伪随机序列数据用于对通信数据或信号进行加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伪随机序列由第一数据序列和第二数据序列计算得到,所述第二数据序为所述数据序列A,且所述第二数据序列x2(n)的递推公式为:x2(n+31)=(x2(n+3)+x2(n+2)+x2(n+1)+x2(n))mod2,则所述矩阵P为:
P = 1 1 1 1 0 . . . 0 0 1 1 1 1 0 . . . 0 0 0 1 1 1 1 0 . . . 0 . . . . . . 0 0 0 0 . . . 0 1 1 1 1 1 1 1 1 0 . . . 0 1 1 1 1 0 0 0 1 0 . . . 0 1 1 1 0 1 1 0 1 0 . . . 0 1 .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伪随机序列由第一数据序列和第二数据序列计算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序为所述数据序列A,且所述第一数据序列x1(n)的递推公式为:x1(n+31)=(x1(n+3)+x1(n))mod2,则所述矩阵P为:
P = 1 0 0 1 0 . . . 0 0 1 0 0 1 0 . . . 0 0 0 1 0 0 1 0 . . . 0 . . . . . . 0 0 0 0 . . . 0 1 0 0 1 1 0 0 1 0 . . . 0 1 0 0 1 1 0 1 1 0 . . . 0 1 0 1 1 1 1 1 1 0 . . . 0 1 .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为至少两项时,采用并行方式计算每个待生成的数据项对应的索引周期内的数据序列。
7.一种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数据的数据序列的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确定矩阵P,所述矩阵P中的各元素由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中的抽头系数得到;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所对应的索引周期n0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序列A中的已知数据项以及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矩阵P和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索引周期n0,采用如下计算公式,得到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对应的索引周期n0内的数据序列:
A ( n 0 &times; L ) A ( n 0 &times; L + 1 ) A ( n 0 &times; L + 2 ) . . . A ( n 0 &times; L + m ) . . . A ( n 0 &times; L + L - 1 ) = P n 0 &times; A ( 0 ) A ( 1 ) A ( 2 ) . . . A ( m ) . . . A ( L - 1 )
其中,A(0)至A(L-1)分别为所述数据序列A中的已知数据项,L为数据序列A每个索引周期内的数据长度,A(n0×L)至A(n0×L+L-1)为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A(n0×L+m)对应的索引周期n0内的数据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矩阵P的表达式如下:
P = p 0,0 p 0,1 p 0,2 . . . p 0 , L - 1 p 1,0 p 1,1 p 1,2 . . . p 1 , L - 1 p 2,0 p 2,1 p 2,2 . . . p 2 , L - 1 . . . . . . . . . . . . . . . p L - 1,0 p L - 1,1 p L - 1,2 . . . p L - 1 , L - 1 ;
pi,j(i=0,1,…,L-1;j=0,1,…L-1)为所述矩阵P中的元素,所述pi,j满足如下条件:
p i , j = p ( j - i ) i &le; j 0 j < i < L - l 0 + 1 p i - 1 , j &CirclePlus; p i - l 0 , j i &GreaterEqual; L - l 0 + 1 ;
其中,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为:
A(n+L)=(p(0)×A(n)+p(1)×A(n+1)+p(2)×A(n+2)+…+p(L-1)A(n+L-1))mod2
且数据序列A的每一个数据项的值为0或1,n为索引值;
p(l)(l=0,1,2,…,L-1)为数据序列A的递推公式中的抽头系数;
l0为使得p(l)=1的l的最大值,表示异或运算。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序列A为x2(n),且x2(n)的递推公式为:
x2(n+31)=(x2(n+3)+x2(n+2)+x2(n+1)+x2(n))mod2,则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矩阵P为:
P = 1 1 1 1 0 . . . 0 0 1 1 1 1 0 . . . 0 0 0 1 1 1 1 0 . . . 0 . . . . . . 0 0 0 0 . . . 0 1 1 1 1 1 1 1 1 0 . . . 0 1 1 1 1 0 0 0 1 0 . . . 0 1 1 1 0 1 1 0 1 0 . . . 0 1 ;
或者,当所述数据序列A为x1(n),且x1(n)的递推公式为:x1(n+31)=(x1(n+3)+x1(n))mod2,则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矩阵P为:
P = 1 0 0 1 0 . . . 0 0 1 0 0 1 0 . . . 0 0 0 1 0 0 1 0 . . . 0 . . . . . . 0 0 0 0 . . . 0 1 0 0 1 1 0 0 1 0 . . . 0 1 0 0 1 1 0 1 1 0 . . . 0 1 0 1 1 1 1 1 1 0 . . . 0 1 .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生成的数据项为至少两项时,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采用并行方式计算每个待生成的数据项对应的索引周期内的数据序列。
CN201180001258.8A 2011-07-18 2011-07-18 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数据的数据序列的生成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24056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77248 WO2012106895A1 (zh) 2011-07-18 2011-07-18 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数据的数据序列的生成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602A true CN102405602A (zh) 2012-04-04
CN102405602B CN102405602B (zh) 2014-04-02

Family

ID=45886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1258.8A Active CN102405602B (zh) 2011-07-18 2011-07-18 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数据的数据序列的生成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05602B (zh)
WO (1) WO201210689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1591A (zh) * 2018-06-28 2020-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22311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产生伪随机序列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6797B2 (en) * 2003-04-14 2007-04-17 M-Systems Flash Disk Pioneers Ltd. Random number slip and swap generators
CN101098162B (zh) * 2006-06-27 2010-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扰码相位偏移码字生成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25056B (zh) * 2009-06-10 2013-08-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加扰或解扰的扰码序列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25389B (zh) * 2009-09-09 2014-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1591A (zh) * 2018-06-28 2020-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61591B (zh) * 2018-06-28 2022-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22311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产生伪随机序列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602B (zh) 2014-04-02
WO2012106895A1 (zh) 201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143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ternary sequences for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to coherent and non-coherent receivers
CN103973402A (zh)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JP2012227912A (ja) Lteダウンリンク実装におけるレイテンシを低減する方法
CN108207028B (zh) 一种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设备
CN109375897B (zh) 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方法
CN102405602B (zh) 用于生成伪随机序列数据的数据序列的生成方法及设备
CN101278491B (zh) 调制器、滤波器、滤波器增益控制方法和代码调制方法
CN101510791A (zh) 时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射装置、调制方法及调制装置
CN102447667A (zh) 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EP3817251B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2281116B (zh) 一种生成gold序列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94479B (zh) 极化调节卷积码的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00351019A1 (en) Methods and computing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multiple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studillo-Valdez et al. FPGA realization of an image encryption system using the DCSK-CDMA technique
CN11249149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34843B (zh) 信道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
CN115603858A (zh)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788631A (zh)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123742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接收装置
CN110365445A (zh) 一种序列确定方法、装置和编码器
CN109088698B (zh) 一种编码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4095137A (zh)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36657A (zh) 传输格式组合指示译码装置和方法
CN11044626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20240078040A1 (en) Tensor memory access based implementation for massive and ultra-massive mimo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2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