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4015B - 天线匹配结构、天线匹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天线匹配结构、天线匹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4015B
CN102404015B CN201010277701.1A CN201010277701A CN102404015B CN 102404015 B CN102404015 B CN 102404015B CN 201010277701 A CN201010277701 A CN 201010277701A CN 102404015 B CN102404015 B CN 102404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ch parameter
parameter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777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4015A (zh
Inventor
刘一农
陈胜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Original Assignee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filed Critical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riority to CN2010102777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04015B/zh
Priority to US13/220,943 priority patent/US8359077B2/en
Priority to EP11007336.8A priority patent/EP2429032B8/en
Publication of CN102404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4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4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40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18Input circuits, e.g. for coupling to an antenna or a transmission l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匹配结构、天线匹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其中,该天线匹配结构包括:可调天线匹配电路;测量单元,其用于测量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控制单元,其在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低于预定阈值时,生成第一转换控制信号;以及参数转换单元,其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控制信号从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中选择一组匹配参数,并将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所选择的匹配参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获取到更高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保证了信号传输质量。

Description

天线匹配结构、天线匹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匹配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的天线匹配结构、天线匹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无线通信终端中,都设置有天线和天线匹配电路,其中天线匹配电路的作用是通过对天线进行阻抗等的匹配,来保证天线的发送和接收质量。
目前,无论是单频段的无线通信终端还是多频段的无线通信终端,其天线匹配电路的设计大都是固定的,是在整个频段或多个频段内进行天线的匹配设计,因此这样的天线匹配电路设计是针对所支持的整个频段或多个频段的折衷的设计。换言之,该匹配电路设计对工作频段中的特定信道来说,能用,但不是最佳的。此外,在实际网络中,终端所处环境(如被手持、置于头部等)会时常变化,在环境变化时,相应的天线阻抗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有可能会使天线匹配电路和天线之间的匹配变得很差,从而影响天线的发送和接收性能,并增加电力消耗。
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可变匹配电路,可以利用可变电容及可变电感来调节匹配电路的阻抗值,从而适应不同的环境。例如在申请号为CN200410083968.1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就提供了一种移动通讯天线的匹配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移动通信终端的状态变化(如翻盖被打开或关闭时、连接耳麦时、连接通话时或待机时等),根据检测到的状态变化来判断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工作环境,以及根据判断出的天线工作环境从多个匹配电路中选定一个匹配电路,以转换到选定的匹配电路。该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匹配电路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特性及通话的成功率,稳定通话质量。但该方法的缺点在于,需要不断地检测移动通信终端状态的变化,并且只要状态一有变化就进行匹配电路的转换,从而耗费了移动通信终端的电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的天线匹配结构、天线匹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用以克服因现有技术的局限而存在一种或更多种缺点,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的天线匹配结构,其包括可调天线匹配电路;该天线匹配电路还包括:测量单元,其用于测量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控制单元,其在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低于预定阈值时,生成第一转换控制信号;以及参数转换单元,其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控制信号从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中选择一组匹配参数,并将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所选择的匹配参数。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终端为多频段无线通信终端。
优选地,所述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为与当前工作频段对应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进行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时生成第二转换控制信号;所述参数转换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完成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后生成第三转换控制信号;所述参数转换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将所述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转换为与当前工作频段对应的一组匹配参数。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组匹配参数对应于至少一种天线工作环境。
优选地,所述天线匹配结构还包括:环境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的天线工作环境;所述参数转换单元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控制信号优先从所述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中选择与所述环境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天线工作环境相对应的一组匹配参数,并将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所述选择的匹配参数。
优选地,所述环境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无线通信终端是否处于被手持状态的手持状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无线通信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的通话状态检测单元和/或用于检测所述耳机接口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耳机状态检测单元;以及确定单元,其用于在根据所述手持状态检测单元、通话检测单元和/或耳机接口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天线工作环境。
优选地,所述天线匹配结构还包括参数调节单元和变化检测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在连续接收到低于所述预定阈值的信号强度指示值期间,如果生成所述第一转换控制信号的次数超过了预定次数,生成调节控制信号;所述参数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节控制信号,按照预定的调节量调节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中可调元件的匹配参数,并根据所述变化检测单元反馈的同向调节信号或反向调节信号进一步同向或反向调节当前的匹配参数;所述变化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参数调节单元每次调节所述可调元件的匹配参数后,检测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的变化,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的变化生成所述同向调节信号或反向调节信号,并将生成的所述同向调节信号或反向调节信号反馈至所述参数调节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终端,该无线通信终端设置有前述的天线匹配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无线通信终端的天线匹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测量步骤,测量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以及第一转换步骤,在测量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低于预定阈值时,从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中选择一组匹配参数,并将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所选择的匹配参数。
优选地,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为多频段无线通信终端时,所述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为与当前工作频段对应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转换步骤,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进行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时,将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
优选地,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为多频段无线通信终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三转换步骤,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完成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后将所述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转换为与当前工作频段对应的一组匹配参数。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组匹配参数对应于至少一种天线工作环境,所述方法还包括:环境检测步骤,检测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的天线工作环境。
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换步骤包括:优先从所述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中选择与所述环境检测步骤所检测出的天线工作环境相对应的一组匹配参数,并将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所述选择的匹配参数。
优选地,所述环境检测步骤包括:手持状态检测步骤,检测所述无线通信终端是否处于被手持状态;通话状态检测步骤,检测所述无线通信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和/或耳机状态检测步骤,检测所述耳机接口是否处于工作状态;以及根据所述手持状态检测步骤、所述通话状态检测步骤和/或所述耳机检测步骤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天线工作环境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连续测量到低于所述预定阈值的信号强度指示值时,如果重复执行所述第一转换步骤的次数超过了预定次数,则按照预定的调节量调节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中可调元件的匹配参数;以及检测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的变化,并根据所述变化进一步同向或反向调节所述可调元件的匹配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天线匹配结构、天线匹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可以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来快速地进行匹配参数的转换,从而保证具有良好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因此提高了信号传输性能。
参照以下的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很多方面。在本发明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此外,在附图中,采用相同或对应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或对应的组成部分,并且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以上实施方式中的相同的或对应的组成部分。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天线匹配结构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天线匹配结构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天线匹配结构的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调天线匹配电路的示例性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可调天线匹配电路的示例性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可调天线匹配电路的示例性电路图;以及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天性匹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而非限制性的目的,阐述了具体细节,以帮助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也可以在脱离了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实践本发明。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设备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是反向信号强度指示,是指基站在1.2288M频段内接收到的反向信号强度。RSSI是否正常,是反向通道是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标志,其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拥塞以及网络的覆盖、容量等均有显著的影响。目前在无线通信终端侧可以容易地测量RSSI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基于RSSI值来转换匹配电路,即改变匹配电路的参数。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终端的天线匹配电路的框图。如图1所示,该天线匹配电路包括:天线101、天线匹配电路102、双工器103、反射路径上的功率放大器104、接收路径上的功率放大器105、数字基带处理器110和参数转换单元106。双工器可以在两个反向上提供发射和接收信号。在实施例中,数字基带处理器110中设置有控制单元111和RSSI测量单元112。
测量单元112用于测量RSSI值,并将测量出的RSSI值提供给控制单元111。控制单元111用于在RSSI值低于预定阈值时,生成第一转换控制信号。此处,该预定阈值可以是通过实验测试的合适的值,例如为-90dBm,也可以是其它值。在图1中,虽然示出了测量单元112和控制单元111设置在数字基带处理器110内,但它们也可以设置在数字基带处理器110的外部,被独立地进行设计。
参数转换单元106用于根据第一转换控制信号从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中选择一组匹配参数,并将可调天线匹配电路102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所选择的匹配参数。参数转换单元106可经由串行总线接口(SBI)对匹配电路的参数进行转换。在图1中,虽然示出了参数转换单元106被设置于数字基带处理器110的外部,但其也可以被设置在数字基带处理器110中。
匹配参数即是匹配电路中的电容值和/或电感值,不同的匹配参数对应不同的匹配阻抗。在此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多组,该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例如为在实验室中根据不同的天线工作环境训练出来的匹配参数。在无线通信终端为单频段无线通信终端时,该预设的匹配参数例如可以为不同的天线工作环境(如自由空间、被手持、置于头部的状态以及既被手持又置于头部的状态时的环境)下的天线最佳匹配参数。
如果无线通信终端为多频段无线通信终端,如支持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GSM)850MHz、GSM900MHz、数字蜂窝系统(DigitalCellularSystem,DCS)1800MHz、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Communicationssystem,PCS)1900MHz、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UMTS)频段等当中的两个以上频段的无线通信终端,则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优选地为与当前工作频段对应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
例如,在当前工作频段为UMTS频段I时,预设的匹配参数可以为UMTS频段I所对应的四组匹配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环境 自由空间 被手持 置于头部 被手持并置于头部
匹配参数 匹配参数1 匹配参数2 匹配参数3 匹配参数4
表1中,四组匹配参数(匹配参数1、匹配参数2、匹配参数3和匹配参数4)为事先在实验室中根据终端的不同天线工作环境训练出的匹配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参数转换单元106对匹配参数进行了一次转换后,测量单元112会继续测量RSSI值,如果RSSI值变得大于预定阈值(如-90dBm),则保持该转换后的匹配参数。只要RSSI值仍然小于预定阈值,则控制单元111还生成第一转换控制信号,参数转换单元106就会根据第一转换控制信号不断地从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选择另一组匹配参数重新进行转换,直至RSSI变得高于预定阈值或参数控制单元106连续转换的次数超过预定值。
通过根据RSSI的值来转换(调节)匹配电路的匹配参数值可以保证良好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即使在信号较弱的地区,也能保证天线传输质量,因此提高了信号传输性能。
由于表1中各组匹配参数是与不同的天线工作环境对应的,因此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天线结构还包括环境检测单元107,其用于检测天线工作环境。这样,参数转换单元106就可以根据第一转换控制信号优先从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中选择与环境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天线工作环境相对应的一组匹配参数,并将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所选择的匹配参数,从而更快速地获得最佳匹配。
作为示例,环境检测单元107可包括:手持状态检测单元、通话状态检测单元和耳机状态检测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监测单元,以及确定单元。其中,手持状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终端是否处于被手持状态。通话状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耳机状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终端的耳机接口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确定单元(未示出)用于在根据手持状态检测单元、通话检测单元和/或耳机接口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确定天线工作环境。其中,手持状态检测单元可以为压力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等检测终端状态的元件,在申请号为CN200910259901.1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就公开了这样的元件,在此以引用的形式合并于此。作为一个示例,在根据手持状态检测单元、通话状态检测单元和耳机接口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获知终端同时处于被手持状态和通话状态而耳机接口未工作时,确定单元可判断终端被手持并置于头部;在获知终端同时处于被手持状态和通话状态而耳机接口工作时,确定单元可判断终端仅被手持;在根据手持状态检测单元和通话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确定终端处于被手持状态而不处于通话状态时,确定单元可判断终端仅被手持。还存在其它多种判断天线工作环境的方式,在此不一一列举。
此外,优选地,控制单元111可以在无线通信终端进行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时,生成第二转换控制信号,参数转换单元106可以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将可调天线匹配电路102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该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可以为各频段通用的配置参数,即针对多频段的折衷的匹配参数。使用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易于使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在全频段范围内快速地进行。
在无线通信终端为多频段无线通信终端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11可以在无线通信终端完成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后,生成第三转换控制信号,参数转换单元106可根据第三控制信号将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转换为与当前工作频段对应的一组匹配参数。该组参数可以是当前工作频段内的通用频段参数,也可以是当前工作频段下不同天线工作环境对应的多组匹配参数中的任意一组或优选的一组。例如,在完成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后,当前工作频段为UMTS频段I时,切换后的工作参数可以是UMTS频段I内的通用匹配参数(表2中的匹配参数0),也可以是不同环境对应的匹配参数(匹配参数1~4)中的某一组。
表2.当前工作频段为UMTS频段I时,该UMTS频段I对应的五组匹配参数。
环境 任何环境 自由空间 被手持 置于头部 被手持并置于头部
匹配参数 匹配参数0 匹配参数1 匹配参数2 匹配参数3 匹配参数4
表2中的5组匹配参数也是事先训练出的匹配参数。
表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段无线通信终端中不同工作频段内各自的通用匹配参数。
表3.不同工作频段对应的匹配参数。
频段 匹配参数
全部频段 默认参数
GSM 850 匹配参数5
GSM 900 匹配参数6
DCS 1800 匹配参数7
PCS 1900 匹配参数8
UMTS I 匹配参数0
UMTS II 匹配参数9
UMTS V 匹配参数10
表3中的这些匹配参数也是事先训练出的匹配参数。表3中各频段对应的匹配参数为各频段内的通用匹配参数。此外针对每一频段还可以事先设置有适应于不同天线工作环境的一组或多组专用匹配参数。在RSSI值低于预定阈值时,参数转换单元106可以根据控制单元111产生的第一转换控制信号从对应于不同环境的多组匹配参数中选择一组匹配参数进行转换。
如上表1~表3中的匹配参数设置事先存储在无线通信终端中。
前面已经提到,在进行匹配参数转换时,控制单元111在RSSI值小于预定阈值时,生成第一转换控制信号,参数转换单元106则会根据第一转换控制信号重复地从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选择不同的匹配参数进行转换,直至RSSI变得高于预定阈值。但是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在参数转换单元将当前匹配参数依次转换为预设的匹配参数中的每一组参数后,RSSI值仍然可能小于预定阈值。为了实现该情况下的更佳的天线匹配,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天线匹配结构还包括:参数调节单元108和RSSI变化检测单元113。参数调节单元108用于对天线匹配电路中的可调元件的参数进行微调。变化检测单元113用于检测RSSI值的变化,并向参数调节单元108反馈RSSI的变化。参数调节单元108根据RSSI值的变化来实现对可调元件的参数的优化。
具体地,控制单元111在连续接收到低于预定阈值的信号强度指示值期间,如果生成第一转换控制信号的次数超过了预定次数(该预定次数例如可以为不同环境对应的匹配参数的组数或为(不同环境对应的匹配参数的组数+1)),则生成调节控制信号。参数调节单元108根据该调节控制信号,按照预定的调节量调节(增大或减小)天线匹配电路中可调元件的参数值。参数调节单元108例如可经由串行总线接口(SBI)对匹配电路的参数进行调节。
变化检测单元113在参数调节单元108调节可调元件的参数值后,检测测量单元112测量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的变化,并根据该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的变化生成同向调节信号或反向调节信号,反馈给所述参数调节单元108。
参数调节单元108根据检测单元反馈的同向调节信号或反向调节信号进一步同向或反向调节当前的匹配参数。
在图3中,虽然示出了参数调节单元108和变化检测单元113被设置于数字基带处理器110的外部,但它们也可以被设置在数字基带处理器110中。
例如,在天线匹配电路102为图4所示的电路形式时,可调元件为电容器C1和C2,利用参数调节单元108对可调元件的调节过程如下:
首先,参数调节单元108小幅增加匹配电路102中的电容C1(如增加一个小的调节量),测量单元113会响应C1的值的改变而生成新的RSSI值。如果RSSI值增加,则继续小幅增加C1(即同向调节),并检测RSSI的值的变化,直至RSSI值不再增加。反之,如果RSSI值减小,则参数调节单元108使电容C1的值小幅减小(即反向调节),来使RSSI值增加,并持续小幅减小C1的值,直至RSSI值不再增加。
或者,参数调节单元108也可以小幅减小匹配电路102中的电容C1(如减小一个小的调节量),测量单元113会响应C1的值的改变而生成新的RSSI值。如果RSSI值增加,则继续小幅减小C1(即同向调节),并检测RSSI的值的变化,直至RSSI值不再增加。反之,如果RSSI值减小,则参数调节单元108使电容C1的值小幅增加(即反向调节),来使RSSI值增加,并持续小幅增加C1的值,直至RSSI值不再增加。
然后,按照与调节C1相同的方式,来调节(增加或减少)匹配电路102中的电容C2,使RSSI的值增大,从而获取到最大的RSSI的值,通过获取最大的RSSI值可以找到最佳的匹配点。
如上对C1和C2的调节中是先调节C1后调节C2,也可以先调节C2后调节C1。
在通过调节C1/C2获取最大的RSSI时,为了加快获得最优的电流匹配结构的速度,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调节C1/C2之前,先将匹配电路的匹配参数调节到当前工作频段对应的已存储的匹配参数中在当前环境下对应较高的RSSI的一组匹配参数,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C1/C2进行调节。
图4仅是匹配电路的一种示例形式,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以有多种匹配电路形式,如图5、图6示出的匹配电路形式以及其它的匹配电路形式。对于这些匹配电路形式中的任以可调电容或电感元件,都可以采用C1的调节方式来进行调节。
应当理解,上述的各部件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并且,上述各个部分可以结合为更大的部件,也可以拆分为多个更小的部件。
本发明利用变化检测单元113和参数调节单元108能够容易地找到天线匹配电路的最佳的工作点。并且,在利用变化检测单元113和参数调节单元108获得最佳工作点之前可以先采用参数转换单元106将匹配电路转换到在当前环境下对应较高的RSSI的一组匹配参数,从而更快速地实现天线的自动匹配。
下面结合前述的天线匹配结构来描述本发明的天线匹配方法。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天线匹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01,测量单元112测量RSSI值。
S702,控制电路111判断测量的RSSI是否小于-90dBm。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703,否则流程结束。
步骤S703,参数转换单元106从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中选择一组匹配参数,并将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所选择的匹配参数。
假设当前的工作频段为UMTSI,终端当前使用的匹配参数为表3中的默认参数,参数转换单元703例如从表1中选择匹配参数1,将默认参数转换为与天线工作环境对应的多组匹配参数中的一组匹配参数(如匹配参数1)。
S704,控制单元111检查测量的RSSI是否小于-90dBm。如果小于则进入步骤S705,否则流程结束。
S705,控制单元111检测与不同天线环境所对应的所有的匹配参数(匹配参数1-匹配参数4)是否都参与了转换。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706,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703,将当前匹配参数转换为与天线工作环境对应的多组匹配参数中的其它匹配参数。
S706,参数调节单元108按照预定的调节量(是一个比较小的量)来逐个调节(增大或减小)匹配电路中各可调元件的参数值(电容值或电感值)。
S707,变化检测单元113检测增大或减小可调元件的参数值后RSSI值的变化,如果RSSI值变大,则进入步骤S708,否则进入步骤S709。
S708,参数调节单元108同向调节(增大或减小)可调元件的参数值。
S709,参数调节单元108反向调节(增大或减小)可调元件的参数值。
S710,变化检测单元113继续检测RSSI值的变化,如果RSSI值变大,则继续执行步骤S708,否则进入步骤S711。
S711,参数调节单元确定所有的可调元件是否调节完毕。如果是,流程结束,否则重新转到步骤S706。
通过如上的流程,可以在RSSI值小于预定阈值时通过匹配参数的转换和调节了迅速地获得更高的RSSI值,从而获得天线的较佳匹配点,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
此外,在步骤S706之前,还可先将匹配电路的匹配参数调节到当前工作频段和当前环境下对应较高的RSSI的一组匹配参数,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可调元件的值进行调节。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调节的速度。
此外,在步骤S701之前或之后,还可能会出现终端进行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针对该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天线匹配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进行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时,控制单元111控制参数转换单元106将天线匹配电路102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该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可以为各频段通用的配置参数,即现有技术中针对多频段的折衷的匹配参数。
在无线通信终端完成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后,控制单元111控制参数转换单元106将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转换为与当前工作频段对应的一组匹配参数。该组参数可以是该频段自身的通用频段参数(如表2中的匹配参数0),也可以是当前工作频段下不同天线工作环境对应的多组匹配参数中的一组(如表2中的匹配参数1-4)。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703之前,本发明的天线匹配方法还可包括:检测终端的天线工作环境的检测步骤(未示出)。该步骤例如还可包括:检测所述无线通信终端是否处于被手持状态的步骤、检测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的检测步骤、检测所述耳机接口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检测步骤以及根据以上各检测步骤的检测结果确定天线工作环境的步骤。
在检测了天线工作环境之后,步骤S703中,参数转换单元106会从多种环境对应的多组匹配参数中优先选择与检测到的天线工作环境相对应的一组匹配参数,并将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选择的匹配参数。
本发明的方法不限于按照说明书中描述的时间顺序来执行,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时间顺序地、并行地或独立地执行。因此,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方法的执行顺序不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构成限制。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比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如上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和/或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结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使用。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组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附加。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的天线匹配结构,所述无线通信终端为多频段无线通信终端,所述天线匹配结构包括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匹配结构还包括:
测量单元,其用于测量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
控制单元,其在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低于预定阈值时,生成第一转换控制信号;
参数转换单元,其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控制信号从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中选择一组匹配参数,并将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所选择的匹配参数;以及
环境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天线工作环境;
其中,所述参数转换单元根据所述第一转换控制信号从所述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中选择与所述环境检测单元检测到的天线工作环境相对应的一组匹配参数,并将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所选择的匹配参数;
其中,所述环境检测单元包括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用于在根据以下单元的检测结果确定天线工作环境:
用于检测终端是否处于被手持状态的手持状态检测单元;
用于检测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的通话状态检测单元;以及
用于检测终端的耳机接口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耳机状态检测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进行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时生成第二转换控制信号;所述参数转换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转换控制信号将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其中,所述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为各频段通用的配置参数;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完成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后生成第三转换控制信号;所述参数转换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三转换控制信号将所述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转换为与当前工作频段对应的一组匹配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匹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为与当前工作频段对应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匹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匹配结构还包括参数调节单元和变化检测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在连续接收到低于所述预定阈值的信号强度指示值期间,如果生成所述第一转换控制信号的次数超过了预定次数,生成调节控制信号;
所述参数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调节控制信号,按照预定的调节量调节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中可调元件的匹配参数,并根据所述变化检测单元反馈的同向调节信号或反向调节信号进一步同向或反向调节当前的匹配参数;
所述变化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参数调节单元每次调节所述可调元件的匹配参数后,检测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的变化,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的变化生成所述同向调节信号或反向调节信号,并将生成的所述同向调节信号或反向调节信号反馈至所述参数调节单元。
4.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匹配结构。
5.一种无线通信终端的天线匹配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终端为多频段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测量步骤,测量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
第一转换步骤,在测量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低于预定阈值时,从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中选择一组匹配参数,并将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所选择的匹配参数;
环境检测步骤,检测无线通信终端的天线工作环境;
第二转换步骤,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进行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时,将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其中,所述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为各频段通用的配置参数;以及
第三转换步骤,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完成网络搜索或小区切换后将所述默认设置的匹配参数转换为与当前工作频段对应的一组匹配参数;
其中,所述环境检测步骤包括:
检测无线通信终端是否处于被手持状态;
检测无线通信终端是否处于通话状态;以及
检测无线通信终端的耳机接口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步骤包括:从所述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中选择与所述环境检测步骤检测到的天线工作环境相对应的一组匹配参数,并将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当前的匹配参数转换为所选择的匹配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为多频段无线通信终端时,所述预设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为与当前工作频段对应的至少一组匹配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连续测量到低于所述预定阈值的信号强度指示值时,如果重复执行所述第一转换步骤的次数超过了预定次数,则按照预定的调节量调节所述可调天线匹配电路中可调元件的匹配参数;以及
检测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的变化,并根据所述变化进一步同向或反向调节所述可调元件的匹配参数。
CN201010277701.1A 2010-09-10 2010-09-10 天线匹配结构、天线匹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40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77701.1A CN102404015B (zh) 2010-09-10 2010-09-10 天线匹配结构、天线匹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US13/220,943 US8359077B2 (en) 2010-09-10 2011-08-30 Antenna matching structure, antenna matching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P11007336.8A EP2429032B8 (en) 2010-09-10 2011-09-08 Antenna matching structure, antenna matching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77701.1A CN102404015B (zh) 2010-09-10 2010-09-10 天线匹配结构、天线匹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4015A CN102404015A (zh) 2012-04-04
CN102404015B true CN102404015B (zh) 2016-02-24

Family

ID=45807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770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4015B (zh) 2010-09-10 2010-09-10 天线匹配结构、天线匹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359077B2 (zh)
CN (1) CN1024040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2007B (zh) * 2012-06-28 2015-02-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调节天线匹配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69562B (zh) * 2012-11-14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液态金属天线自适应方法及控制装置
US9414170B2 (en) * 2012-12-28 2016-08-09 Gn Resound A/S Hearing aid having an adaptive antenna matching mechanism and a method for adaptively matching a hearing aid antenna
EP2750408B1 (en) * 2012-12-28 2019-05-01 GN Hearing A/S A hearing aid having an adaptive antenna matching mechanism and a method for adaptively matching a hearing aid antenna
CN103973322A (zh) * 2013-01-30 2014-08-0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
CN103414488B (zh) * 2013-07-17 2016-05-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天线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4579375B (zh) * 2013-10-22 2018-10-3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
CN104639196B (zh) * 2013-11-07 2018-02-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信号优化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4639200B (zh) * 2013-11-07 2019-06-1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
US9843307B2 (en) 2014-05-12 2017-12-12 Altair Semiconductor Ltd. Passive automatic antenna tuning based on received-signal analysis
CN105206947A (zh) * 2014-06-11 2015-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匹配方法、装置和终端
JP6691727B2 (ja) * 2014-10-07 2020-05-13 アルタイル セミコンダクター リミテッド 受信信号分析に基づく受動的自動アンテナチューニング
CN104539306B (zh) 2014-11-10 2018-11-0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自适应匹配的射频架构及其匹配方法
CN105791525B (zh) * 2014-12-25 202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地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6160885A (zh) * 2015-03-24 2016-11-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传输性能调试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954082B (zh) * 2015-06-05 2019-03-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天线调谐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331221A (zh) * 2015-06-24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配置调节方法
CN105337631B (zh) * 2015-09-23 2018-07-1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匹配方法、装置、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05896086B (zh) * 2016-04-26 2019-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阻抗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US11196158B2 (en) * 2017-06-08 2021-12-07 Holy Stone Enterprise, Co., Ltd. Electric composite detection antenna
TWI722286B (zh) * 2017-06-08 2021-03-21 禾伸堂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式偵測複合天線
CN107464987B (zh) * 2017-07-14 2019-1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重构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电子设备
CN107566054A (zh) * 2017-09-06 2018-01-09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移动终端及其射频校准电路
TWI748174B (zh) * 2018-05-23 2021-12-01 禾伸堂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式偵測複合天線
CN110098877A (zh) * 2018-08-08 2019-08-06 深圳捷豹电波科技有限公司 调整天线参数的方法以及装置
TWI678068B (zh) * 2018-10-22 2019-11-21 立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射頻訊號放大裝置和射頻前端模組
US11159253B1 (en) 2020-08-05 2021-10-26 Shenzhen Jaguar Wave Technology Ltd. Method for adjusting an antenna parameter, radio device, and apparatus with a storage function
CN112713948B (zh) * 2021-03-17 2021-07-13 北京紫光青藤微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7624A (ja) * 2000-01-31 2001-08-10 Denso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WO2006089020A1 (en) * 2005-02-17 2006-08-24 Kyocera Corporation Adjustable antenna match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58444B1 (ko) 1999-07-27 2002-10-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무선 전화기의 안테나 매칭 장치
KR20050094695A (ko) 2004-03-24 2005-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안테나 매칭 회로 및 방법
US7747226B2 (en) 2004-04-13 2010-06-29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multi-mode matching circuit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7525493B2 (en) * 2006-08-31 2009-04-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Adaptive antenna apparatus including a plurality sets of partial array antennas having different directivities
US7844242B2 (en) * 2007-03-14 2010-11-30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programmable antenna system
US8614646B2 (en) 2008-03-14 2013-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tunable antennas for wireless devices
US8447255B2 (en) * 2008-10-28 2013-05-2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Variable impedance matching network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2111490A (zh) 2009-12-23 2011-06-29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键盘自动解锁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7624A (ja) * 2000-01-31 2001-08-10 Denso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WO2006089020A1 (en) * 2005-02-17 2006-08-24 Kyocera Corporation Adjustable antenna match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4015A (zh) 2012-04-04
US20120064894A1 (en) 2012-03-15
US8359077B2 (en) 2013-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4015B (zh) 天线匹配结构、天线匹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CN108880600B (zh)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4243721B (zh) 无线通信电路及其阻抗调整方法
CN101485222B (zh) 电子设备功率管理系统
EP2469941B1 (en) Wireless local-area access network routing device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JP5378373B2 (ja) ピアツーピアシグナリングのための通信帯域を選択および/または使用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647221B (zh) 分集接收切换控制方法及分集接收机
US9774361B2 (en)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for communication
CN102906997B (zh) 用于确定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的最佳电源电压的方法
EP4228137A9 (en) Radio frequency power supply adjust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1133560A (zh) 移动站通信业务状态的天线调整系统和方法
CN106209154A (zh) 天线装置及其主辅集天线切换装置和方法
CN113905459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12115757A1 (en) Diversity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80316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e diversity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246804A (zh) 一种可降低无线通信功耗的方法及设备
CN103428829A (zh) 一种优化通信终端功耗的方法及一种通信终端
CN111756396A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CN209488580U (zh) 频段切换装置及系统
EP2544377A2 (en) Closed loop antenna tuning using transmit power control commands
JP2007235493A (ja) バンドサーチ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CN104639200B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101951660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继选择方法、无线中继设备和基站
JP2006246172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における送受信制御方法
EP2429032B1 (en) Antenna matching structure, antenna matching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