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3948B - 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3948B
CN112713948B CN202110285111.1A CN202110285111A CN112713948B CN 112713948 B CN112713948 B CN 112713948B CN 202110285111 A CN202110285111 A CN 202110285111A CN 112713948 B CN112713948 B CN 112713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lem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calibrated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51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3948A (zh
Inventor
黄金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group Tsingteng Micro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group Tsingteng Micro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group Tsingteng Micro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group Tsingteng Micro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851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39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3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3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3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3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2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ransmit antennas, e.g. of the amplitude or ph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0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transmitter or compon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包括:将待校准通信设备中天线匹配电路的待校准电子元件设置为可变电子元件;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并获得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一阻抗信息及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并获取待校准通信设备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根据第一阻抗信息、第一场强信息和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利用校准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实现对可变电子元件的的自动校准。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系统。

Description

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出厂之前要对电子元件进行校准。在对电子元件进行校准后,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性能。对于天线设备而言,电子元件的参数影响通信的质量,而对天线设备的天线匹配电路的电子元件进行校准也成为一个难题。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中为了校准天线匹配电路的电子元件的参数,需要人为对电子元件进行重复焊接调试,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及系统,以能够提高校准天线匹配电路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将待校准通信设备中天线匹配电路的待校准电子元件设置为可变电子元件;可变电子元件的类型包括可变电感、可变电容和可变电阻中的一种或多种;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并对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获得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一阻抗信息及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在扫频过程中获取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根据第一阻抗信息、第一场强信息和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利用校准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包括:待校准通信设备,待校准通信设备中天线匹配电路的待校准电子元件为可变电子元件;可变电子元件的类型包括可变电感、可变电容和可变电阻中的一种或多种;待校准通信设备被配置为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获取第一阻抗信息及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第一场强信息;根据第一阻抗信息、第一场强信息和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利用校准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扫频装置,被配置为在待校准通信设备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后对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获得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一阻抗信息,将第一阻抗信息发送给待校准通信设备,触发待校准通信设备获取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校准装置,被配置为在扫频过程中获取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将第一场强信息发送给待校准通信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及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将待校准通信设备中天线匹配电路的待校准电子元件设置为可变电子元件,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通过对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获得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一阻抗信息及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并获取待校准通信设备根据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通过根据第一阻抗信息、第一场强信息和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能够实现对可变电子元件的的自动校准,使利用校准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后,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信号的第一阻抗信息和第一场强信息更加符合标准,使该待校准通信设备通过自动校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提高校准的效率。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获取备选电子元件参数设置参数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包括:
S101,将待校准通信设备中天线匹配电路的待校准电子元件设置为可变电子元件;可变电子元件的类型包括可变电感、可变电容和可变电阻中的一种或多种。
S102,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
S103,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并对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获得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一阻抗信息及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在扫频过程中获取待校准通信设备根据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
S104,根据第一阻抗信息、第一场强信息和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S105,利用校准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能通过将待校准通信设备中天线匹配电路的待校准电子元件设置为可变电子元件,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通过对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获得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一阻抗信息及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并获取待校准通信设备根据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的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通过根据第一阻抗信息、第一场强信息和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能够实现对可变电子元件的的自动校准,使利用校准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后,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信号的第一阻抗信息和第一场强信息更加符合标准,使该待校准通信设备通过自动校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提高校准的效率。
可选地,可变电子元件的类型为可变电阻,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包括:将0欧姆确定为可变电阻的第一初始参数。
可选地,可变电子元件的类型为可变电感和/或可变电容,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包括:利用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电子设计自动化)仿真软件获取可变电感和/或可变电容第一初始参数。
可选地,对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包括对天线匹配电路输入正弦信号并改变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进行扫频。通过输入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并对应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对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循环扫频处理。
可选地,在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预设步进增加或减少正弦信号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输入的正弦信号的频率改变的情况下,将各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设置为第一初始参数,再进行下一次扫频。
可选地,正弦信号频率为8MHz至16MHz。可选地,第一预设步进包括100Hz、500Hz、1000Hz、1500Hz、2000Hz、2500Hz、3000Hz或4000Hz等频率。
可选地,在扫频过程中,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根据第二预设步进进行增加或减少。可选地,第二预设步进为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增加或减少的值。可选地,在可变电子元件的类型为可变电容的情况下,第二预设步进包括1PF、2PF、4PF、5PF、6PF或8PF等值;在可变电子元件的类型为可变电阻的情况下,第二预设步进包括0.1欧姆、0.2欧姆、0.3欧姆、0.4欧姆、0.5欧姆、0.6欧姆、0.7欧姆、0.8欧姆、0.9欧姆或1欧姆等值。
可选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大于第一阈值,或,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小于第二阈值。可选地,第一阈值为电子元件被设置的最大值;可选地,第二阈值为电子元件被设置的最小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匹配电路包括:第一可变电容、第二可变电容、第三可变电容、可变电阻和可变电感。可变电感的第一初始参数为330NH,第一可变电容的第一初始参数为10PF,第二可变电容的第一初始参数为51PF,可变电阻的第一初始参数为0欧姆。第一可变电容的最大电容值为30PF,第二可变电容的最大电容值为300PF,可变电阻的最大电阻值为2.5欧姆,可变电感的最小电感值为1NH。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并对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获得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一阻抗信息及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并获取待校准通信设备根据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包括第一可变电容、第二可变电容、第三可变电容的电容值,可变电阻的电阻值和可变电感的电感值。在一些实施例中,表1为对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获得的第一阻抗信息及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的示例表。如表1所示,正弦信号频率的单位为MHz,R0为可变电阻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C0为第一可变电容的电容值,单位为PF,C1为第二可变电容的电容值,单位为PF,C2为第三可变电容的电容值,单位为PF,L0为可变电感的电感值,单位为NH,E为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的场强信息,单位为N/C,Z为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阻抗信息,单位为欧姆。
Figure 616387DEST_PATH_IMAGE001
表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表1所示,正弦信号的频率为13.56,可变电阻的电阻值为0,第一可变电容的电容值为40,第二可变电容的电容值为10,第三可变电容的电容值为52,可变电感的电感值330为,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的场强信息为12,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阻抗信息为11。正弦信号的频率为13.57,可变电阻的电阻值为1,第一可变电容的电容值为40,第二可变电容的电容值为9,第三可变电容的电容值为52,可变电感的电感值330为,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为15,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二阻抗信息为14。
这样,通过对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能更全面地获取电子元件设置参数、阻抗信息和场强信息,便于根据阻抗信息、场强信息和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使利用校准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后,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信号的阻抗信息和场强信息更加符合标准,使利用校准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使待校准通信设备的性能能够达到最优,并使该待校准通信设备通过自动校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提高校准的效率。
可选地,根据第一阻抗信息、第一场强信息和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包括:根据第一阻抗信息和第一场强信息在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中获取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根据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通过第一阻抗信息和第一场强信息在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中获取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并根据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该待校准通信设备的性能能够达到最优,并使该待校准通信设备通过自动校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提高校准的效率。
可选地,在只存在一个可变电子元件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阻抗信息和第一场强信息在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中获取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包括:在第一阻抗信息等于第三阈值且第一场强信息为在各第一场强信息中最大的情况下,将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确定为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
可选地,在存在多个可变电子元件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阻抗信息和第一场强信息在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中获取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包括:在多个可变电子元件中随机选取一个可变电子元件作为备选可变电子元件;获取备选可变电子元件的相同的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对应的第一阻抗信息和第一场强信息,在该第一阻抗信息等于第三阈值且该第一场强信息为在各第一场强信息中最大的情况下,将该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所有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确定为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备选可变电子元件为可变电阻,在正弦信号频率为13.56MHz的情况下,第三阈值为10欧姆。结合图2所示,图2为获取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的示意图,y轴为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对应的第一场强信息,x轴为第三可变电容的电容值C2。在可变电阻的电阻值不变,且第一阻抗信息为10欧姆的情况下,曲线
Figure 793552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202668DEST_PATH_IMAGE003
代表在第二可变电容的电容值不变的情况下,第一场强随第三可变电容的电容值的增加而变化,其中,曲线
Figure 257212DEST_PATH_IMAGE004
具有最大的第一场强信息,则将曲线
Figure 608427DEST_PATH_IMAGE004
的最高点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确定为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
可选地,根据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包括:根据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然后获取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二天线信号;根据第二天线信号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可选地,根据第二天线信号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包括:对第二天线信号进行解调,获得第一待测信号信息;根据第一待测信号信息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可选地,第一待测信号信息包括第一场强信息、过冲欠冲信息、调制系数和上升下降时间。
这样,通过对第二天线信号进行解调,获得第一待测信号信息,便于通过第一待测信号信息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能够实现对可变电子元件的的自动校准,并使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一待测信号信息更加符合标准,使该待校准通信设备通过自动校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提高校准的效率。
可选地,根据第一待测信号信息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包括:将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待测信号信息所对应的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确定为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可选地,第一预设条件为信号信息的合格标准。
可选地,将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待测信号信息所对应的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确定为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包括:将第一场强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调制系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上升下降时间满足第五预设条件且过冲欠冲信息满足第六预设条件的第一待测信号信息所对应的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确定为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可选地,第三预设条件为第一场强信息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范围为4.6V至7.2V。
可选地,第四预设条件为第一场强信息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范围为9%至15%。
可选地,在数据编码类型为type A的情况下,上升下降时间包括:信号电压从5%的载波幅度到达90%的载波幅度的第一上升时间和信号电压从5%的载波幅度到达90%的载波幅度的第二上升时间;过冲欠冲信息包括第一过冲信息。
可选地,在数据编码类型为type B的情况下,上升下降时间包括:信号电压从第一幅度到达第二幅度的下降时间和信号电压从第二幅度到达第一幅度的第三上升时间;过冲欠冲信息包括第二过冲信息和欠冲信息。
可选地,根据载波幅度和调制幅度获取第一幅度,包括:通过计算
Figure 381211DEST_PATH_IMAGE005
获得第一幅度,其中,
Figure 62860DEST_PATH_IMAGE006
为第一幅度,
Figure 129167DEST_PATH_IMAGE007
为载波幅度,
Figure 995492DEST_PATH_IMAGE008
为调制幅度。可选地,通过对第二天线信号进行解调,获取载波幅度和调制幅度。
可选地,根据载波幅度和调制幅度获取第二幅度,包括:通过计算
Figure 130938DEST_PATH_IMAGE009
,其中,
Figure 6490DEST_PATH_IMAGE010
为第二幅度。
可选地,第五预设条件为上升下降时间在第三预设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数据编码类型为type A的情况下,第一上升时间大于或等于0且第一上升时间小于或等于1.18,第二上升时间大于或等于0.44且第二上升时间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在数据编码类型为type B的情况下,下降时间大于或等于0且第一上升时间小于或等于1.18,第三上升时间大于或等于0且第一上升时间小于或等于1.18。可选地,通过计算第一上升时间除以1.5获得第四阈值。可选地,第一上升时间、第二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和第三上升时间的单位为微秒。
可选地,第六预设条件为过冲欠冲信息在第四预设范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数据编码类型为type A的情况下,第一过冲信息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第五阈值;在数据编码类型为type B的情况下,第二过冲信息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第六阈值,欠冲信息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第六阈值。可选地,通过计算
Figure 160260DEST_PATH_IMAGE011
获得第五阈值,其中,
Figure 463065DEST_PATH_IMAGE012
为第五阈值,
Figure 820228DEST_PATH_IMAGE013
为第三上升时间。可选地,通过计算
Figure 233892DEST_PATH_IMAGE014
获得第六阈值,其中,
Figure 9212DEST_PATH_IMAGE015
为第六阈值,
Figure 358285DEST_PATH_IMAGE016
为下降时间。可选地,过冲欠冲信息的单位为伏。
可选地,根据第一待测信号信息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包括:在第一待测信号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按预设规则调整寄存器的值;对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三天线信号进行解调,获得第二待测信号信息;根据第二待测信号信息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可选地,按预设规则调整寄存器的值,包括:按递增方式设置寄存器的值调整第一场强信息,或,按递减方式调整寄存器的值调整第一场强信息。这样,在第一待测信号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寄存器的值调整第一场强信息,使在调节寄存器后,第三天线信号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能够实现对可变电子元件的的自动校准,提高了自动校准可变电子元件的效率。
可选地,根据第二待测信号信息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包括:将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二待测信号信息所对应的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确定为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可选地,可变电子元件有多个,根据第二待测信号信息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包括:在第二待测信号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在多个可变电子元件中随机选取一个可变电子元件并改变被选可变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参数,将改变后的电子元件参数确定为参考参数;根据参考参数获取多个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二初始参数,根据第二初始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可选地,根据第二初始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包括:根据第二初始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并对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获得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二阻抗信息及第二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二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在扫频过程中获取待校准通信设备根据第二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发出的第五天线信号的第二场强信息;根据第二阻抗信息、第二场强信息和第二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这样,通过根据第二初始参数再次对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获得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二阻抗信息及第二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二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并获取待校准通信设备根据第二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的第四天线信号的第二场强信息;根据该次扫频获取的第二阻抗信息、第二场强信息和第二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能够更全面地获取第二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第二阻抗信息和第二场强信息,便于根据第二阻抗信息、第二场强信息和第二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实现对可变电子元件的的自动校准,使利用校准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后,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信号的第二阻抗信息和第二场强信息更加符合标准,从而使该待校准通信设备通过自动校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提高校准的效率。
结合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系统,包括待校准通信设备1、扫频装置2和校准装置3。待校准通信设备1被配置为待校准通信设备1中天线匹配电路的待校准电子元件为可变电子元件;可变电子元件的类型包括可变电感、可变电容和可变电阻中的一种或多种;待校准通信设备1被配置为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获取第一阻抗信息及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第一场强信息及第一场强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根据第一阻抗信息、第一场强信息和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根据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利用校准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扫频装置2被配置为在待校准通信设备1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后对待校准通信设备1进行扫频处理,获得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一阻抗信息,将第一阻抗信息发送给待校准通信设备1,触发待校准通信设备1获取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校准装置3被配置为在扫频过程中获取待校准通信设备1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将第一场强信息发送给待校准通信设备1,触发待校准通信设备1根据第一阻抗信息、第一场强信息和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系统,通过将待校准通信设备中天线匹配电路的待校准电子元件设置为可变电子元件,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通过对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获得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一阻抗信息及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并获取待校准通信设备根据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通过根据第一阻抗信息、第一场强信息和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能够实现对可变电子元件的的自动校准,使利用校准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后,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信号的第一阻抗信息和第一场强信息更加符合标准,使该待校准通信设备通过自动校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提高校准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待校准通信设备1包括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模块4、天线匹配电路23和第一天线模块16,天线匹配电路23与NFC模块4连接,天线匹配电路23与第一天线模块16连接。天线匹配电路包括:第一可变电感5、第二可变电感6、第一可变电容7、第二可变电容8、第三可变电容9、第四可变电容10、第五可变电容11、第六可变电容12、第七可变电容13、第一可变电阻14和第二可变电阻15。第一天线模块16被配置为发出第一天线信号,触发校准装置3接收第一天线信号,并对第一天线信号进行解调并获得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NFC模块4用于接收正弦信号,将正弦信号发给天线匹配电路23,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并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获取第一阻抗信息及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根据第一阻抗信息、第一场强信息和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根据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利用校准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天线匹配电路23用于将天线匹配电路23的反射信号发送给扫频装置2,触发扫频装置2获取第一阻抗信息。
扫频装置2包括处理单元模块20、信号源模块21和接收机模块22。处理单元模块20、信号源模块21和接收机模块22相互连接。信号源模块21用于发送正弦信号给待校准通信设备1和接收机模块22;接收机模块22用于接收正弦信号和反射信号,分析正弦信号和反射信号的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并将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发送给处理单元模块20;处理单元模块20接收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并根据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获取第一阻抗信息,将第一阻抗信息发送给待校准通信设备1,触发待校准通信设备1获取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
校准装置3包括第二天线模块17、调制解调电路模块18和MCU(Micro ControllerUnit,微控制单元模块)模块19。第二天线模块17与调制解调电路模块18连接,调制解调电路模块18和MCU模块19连接。第二天线模块17接收待校准通信设备1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将第一天线信号发送给调制解调电路模块18,触发调制解调电路模块18对第一天线信号进行解调获得第一天线信号的场强值,并将第一场强信息发送给待校准通信设备1,触发待校准通信设备1根据第一阻抗信息、第一场强信息和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MCU模块19被配置为控制校准装置3与待校准通信设备1进行无线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结合图3所示的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系统,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201: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并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
步骤S202:获取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阻抗信息、阻抗信息对应的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并获取场强信息。
步骤S203:将第五可变电容和第六可变电容的电容值增加2PF。
步骤S204:判断第五可变电容和第六可变电容的电容值是否小于300PF;若第五可变电容和第六可变电容的电容值小于300PF,执行步骤S201;若第五可变电容和第六可变电容的电容值大于或等于300PF,执行步骤S205。
步骤S205: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第五可变电容和第六可变电容进行参数设置,并将第三可变电容和第四可变电容的电容值增加2PF。
步骤S206:判断第三可变电容和第四可变电容的电容值是否小于30PF;若第三可变电容和第四可变电容的电容值小于30PF,执行步骤S201;若第三可变电容和第四可变电容的电容值大于或等于30PF,执行步骤S207。
步骤S207:根据第一初始参数对第三可变电容、第四可变电容、第五可变电容和第六可变电容进行参数设置,并将第一可变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的电阻值增加0.5欧姆。
步骤S208:判断第一可变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的电阻值是否小于2.5欧姆;若第一可变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的电阻值小于2.5欧姆,执行步骤S201;若第一可变电阻和第二可变电阻的电阻值大于或等于2.5欧姆,执行步骤S209。
步骤S209:根据阻抗信息和场强信息在电子元件设置参数中获取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
步骤S210:根据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并获取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信息。
步骤S211:获取信号信息合格标准。
步骤S212:判断第一信号信息是否符合信号信息合格标准;若第一信号信息不符合信号信息合格标准,执行步骤S213;若第一信号信息符合信号信息合格标准,执行步骤S218。
步骤S213:调整NFC模块内部寄存器的值。
步骤S214:获取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信号的第二信号信息。
步骤S215:判断第二信号信息是否符合信号信息合格标准。若第二信号信息不符合信号信息合格标准,执行步骤S216;若第二信号信息符合信号信息合格标准,执行步骤S218。
步骤S216:判断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是否都已经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若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没有都已经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执行步骤S210;若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都已经对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执行步骤S217。
步骤S217:减小第一可变电感和第二可变电感的电感值,并根据第一可变电感和第二可变电感的电感值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二初始参数,然后执行步骤S202。
步骤S218:将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确定为校准参数。
步骤S219:利用所述校准参数对所述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6)

1.一种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校准通信设备中天线匹配电路的待校准电子元件设置为可变电子元件;所述可变电子元件的类型包括可变电感、可变电容和可变电阻中的一种或多种;
获取所述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参数对所述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并对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获得所述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一阻抗信息及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在扫频过程中获取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阻抗信息、所述第一场强信息和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利用所述校准参数对所述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阻抗信息、所述第一场强信息和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一场强信息在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中获取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根据所述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对所述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然后获取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二天线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信号进行解调,获得第一待测信号信息;将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待测信号信息所对应的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确定为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包括:
对所述天线匹配电路输入正弦信号并改变所述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进行扫频。
3.一种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校准通信设备中天线匹配电路的待校准电子元件设置为可变电子元件;所述可变电子元件的类型包括可变电感、可变电容和可变电阻中的一种或多种;
获取所述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参数对所述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并对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获得所述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一阻抗信息及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在扫频过程中获取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阻抗信息、所述第一场强信息和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利用所述校准参数对所述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阻抗信息、所述第一场强信息和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一场强信息在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中获取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根据所述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对所述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然后获取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二天线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信号进行解调,获得第一待测信号信息;在所述第一待测信号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按预设规则调整寄存器的值;对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三天线信号进行解调,获得第二待测信号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待测信号信息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待测信号信息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包括:
将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二待测信号信息所对应的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确定为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电子元件有多个,根据所述第二待测信号信息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包括:
在所述第二待测信号信息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
在多个所述可变电子元件中选取一个可变电子元件并改变被选可变电子元件的电子元件参数,将改变后的电子元件参数确定为参考参数;
根据所述参考参数获取多个所述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二初始参数,根据所述第二初始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6.一种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校准通信设备,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中天线匹配电路的待校准电子元件为可变电子元件;所述可变电子元件的类型包括可变电感、可变电容和可变电阻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被配置为获取所述可变电子元件的第一初始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参数对所述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获取第一阻抗信息及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第一场强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阻抗信息、所述第一场强信息和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利用所述校准参数对所述可变电子元件进行设置;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阻抗信息、所述第一场强信息和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包括:根据所述第一阻抗信息和所述第一场强信息在所述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中获取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根据所述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对所述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然后获取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二天线信号;对所述第二天线信号进行解调,获得第一待测信号信息;将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一待测信号信息所对应的备选电子元件设置参数确定为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扫频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参数对所述可变电子元件进行参数设置后对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进行扫频处理,获得所述天线匹配电路对应的第一阻抗信息,将所述第一阻抗信息发送给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触发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阻抗信息对应的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
校准装置,被配置为在扫频过程中获取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发出的第一天线信号的第一场强信息,将所述第一场强信息发送给所述待校准通信设备,触发待校准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阻抗信息、第一场强信息和第一电子元件设置参数获取可变电子元件的校准参数。
CN202110285111.1A 2021-03-17 2021-03-17 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7139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5111.1A CN112713948B (zh) 2021-03-17 2021-03-17 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5111.1A CN112713948B (zh) 2021-03-17 2021-03-17 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3948A CN112713948A (zh) 2021-04-27
CN112713948B true CN112713948B (zh) 2021-07-13

Family

ID=75550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5111.1A Active CN112713948B (zh) 2021-03-17 2021-03-17 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39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64626B (zh) * 2022-12-13 2023-05-12 紫光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时钟相位确定方法及装置、近场通信芯片和近场通信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4452A (zh) * 2004-03-24 2005-09-28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天线的匹配电路及方法
CN1808916A (zh) * 2005-01-21 2006-07-26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适用于多重模式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阻抗匹配装置
CN102404015A (zh) * 2010-09-10 2012-04-04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天线匹配结构、天线匹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CN102752007A (zh) * 2012-06-28 2012-10-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调节天线匹配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18942A (zh) * 2012-08-24 2012-12-12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天线远场参数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09150206A (zh) * 2018-09-14 2019-01-04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天线匹配电路、终端设备以及阻抗匹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33574B2 (en) * 2007-11-16 2011-04-2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NA adjustment to compensate for dynamic impedance matchi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4452A (zh) * 2004-03-24 2005-09-28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天线的匹配电路及方法
CN1808916A (zh) * 2005-01-21 2006-07-26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适用于多重模式移动通信终端的天线阻抗匹配装置
CN102404015A (zh) * 2010-09-10 2012-04-04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天线匹配结构、天线匹配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终端
CN102752007A (zh) * 2012-06-28 2012-10-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调节天线匹配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18942A (zh) * 2012-08-24 2012-12-12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天线远场参数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09150206A (zh) * 2018-09-14 2019-01-04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天线匹配电路、终端设备以及阻抗匹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3948A (zh) 202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8546B (zh) 用于压缩神经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13948B (zh) 用于校准可变电子元件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08494602B (zh) Ota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8846842B (zh) 一种图像噪声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640316B (zh) 目标用户终端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093168A (zh) 皮肤区域图像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718848B (zh) 一种指纹图像的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9874104A (zh) 用户位置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688959A (zh) 无人机信号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
MX2020012031A (es) Metodo de procesamiento y aparato basado en se?al de enlace ascendente, dispositivo relacionado y medio de almacenamiento.
CN106572074A (zh) 一种验证码的校验方法和装置
US757689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harpening image signal
EP3681042B1 (en) Detection and tracking of interferers in a rf spectrum with multi-lane processing
CN110826583A (zh) 故障的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JP7447669B2 (ja) 送信装置照合装置、送信装置照合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52584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roving phase measurement accuracy
CN111277429B (zh) SerDes参数筛选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Alammar et al. Enhanced Signal Area estimation based on edge detection and flood fill
CN107995650A (zh) 获取邻区小区标识的方法及装置
US20200068552A1 (en) Auto-detection of axc mapping within a cpri link
EP3799448B1 (de) Verifizierungseinrichtung, verfahren und verwendung der verifizierungseinrichtung
CN106803830B (zh) 识别上网终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uim卡
CN114968933A (zh) 数据中心的日志的分类方法和装置
CN111948453B (zh) 一种基于fft处理方式的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EP4011048A1 (en) Improving the resolution of a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