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3568B - 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对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对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3568B
CN102393568B CN2011104133352A CN201110413335A CN102393568B CN 102393568 B CN102393568 B CN 102393568B CN 2011104133352 A CN2011104133352 A CN 2011104133352A CN 201110413335 A CN201110413335 A CN 201110413335A CN 102393568 B CN102393568 B CN 1023935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rdation film
phase retardation
capture point
contraposition
little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133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3568A (zh
Inventor
毛联波
简廷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133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935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93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3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3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3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对位方法。在该对位系统中,利用取像装置在该微相位差膜贴附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后分别获取包含第一取像点及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并将对位偏差图像信息传递给对位控制装置;该对位控制装置从对位偏差图像计算出第一对位偏差距离与第二对位偏差距离,该微相位差膜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差角度,从而控制该贴附装置与该承载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以补偿该偏差角度,进而在该液晶显示面板中还未贴附微相位差膜的区域继续贴附该微相位差膜。因此,本发明可以提高立体显示装置的生产良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对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显示技术,且特别涉及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对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清电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更加真实显示图像技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并逐步应用于影视、广告、展览、游戏等领域。
图1所示为现有的采用偏光眼镜式的立体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由液晶显示面板10、微相位差膜(Micro-retarder)11、偏光眼镜12所构成。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玻璃基板101、第二玻璃基板102、位于第一、第二玻璃基板101、102之间的液晶层103以及分别位于第一、第二玻璃基板101、102外侧的第一偏振片104和第二偏振片105。其中,第一偏振片104的偏光轴方向为垂直方向,第二偏振片105的偏光轴方向为水平方向。液晶显示面板10内部的像素分为奇数行像素和偶数行像素,分别用于输出左眼图像L及右眼图像R,以使左眼图像在奇数像素行显示,右眼图像在偶数像素行显示。如图1所示,微相位差膜11上具有多个呈条状交替排列的第一相位延迟区域及第二相位延迟区域,第一相位延迟区域为相位延迟为-λ/2所在的区域,第二相位延迟区域为相位延迟为λ/2所在的区域。其中,第一相位延迟区域的位置与液晶显示面板10内部的奇数像素行对应,第二相位延迟区域的位置与液晶显示面板10内部的偶数像素行对应。偏光眼镜12的左眼镜片设计为允许微相位差膜11上第一相位延迟区域的光通过,而右眼镜片设计为允许微相位差膜11上第二相位延迟区域的光通过。由于经过微相位差膜11后的光为线偏振光,因此,偏光眼镜12的左眼镜片与右眼镜片为偏光方向相互垂直的线偏振眼镜。借此,液晶显示面板10的奇数像素行显示的左眼图像,经微相位差膜11的第一相位延迟区域后通过左眼镜片而被左眼接收;液晶显示面板10内偶数像素行显示的右眼图像,经微相位差膜11的第二相位延迟区域后通过右眼镜片而被右眼接收,观赏者因此可产生立体的视觉。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三维立体显示装置中,通常将微相位差膜11贴附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第二偏振片105的外表面,并使微相位差膜11和液晶显示面板10互相对正贴合。
在现有的微相位差膜11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对位贴合系统中,通常在液晶显示面板10表面设置对位标记,利用外部的对位监测装置将微相位差膜11与液晶显示面板10对位。在微相位差膜11与液晶显示面板10对位贴附时,将原本贴附在滚轮上的微相位差膜11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10表面,从而完成微相位差膜11的对位贴附。但在贴附过程中,会由于从滚轮上将微相位差膜11转贴到液晶显示面板10表面对位精度的偏差以及工艺的漂移,造成在贴附完成后,微相位差膜11与液晶显示面板10并未完全对位,从而造成三维图像显示的效果较差,严重时甚至无法看清立体图像。除此之外,在微相位差膜11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10后,对于该立体显示装置中微相位差膜11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对位是否准确还是无法得知,需要利用实际输出立体图像的检测步骤才能得知组立的效果。因此,如果检测出来的立体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不良时,可能需要重新组立或者丢弃,造成了制造成本的提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提高立体显示装置的生产良率,降低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方法。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用于对立体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与微相位差膜进行对位。其中,该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微相位差膜、贴附装置、承载装置、对位控制装置及取像装置,其中,承载装置用于承载液晶显示面板,贴附装置与承载装置可相对移动且用于将微相位差膜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上,贴附装置、承载装置及取像装置电连接至对位控制装置;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环绕该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该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区域具有第一参考线;该微相位差膜上具有多个呈条状交替排列的第一相位延迟区域及第二相位延迟区域,该微相位差膜具有第二参考线,该取像装置在该微相位差膜贴附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后分别获取包含第一取像点及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并将对位偏差图像信息传递给对位控制装置,该对位偏差图像同时包含有该第一参考线及第二参考线;该对位控制装置根据从取像装置获得的对位偏差图像计算出第一取像点及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第一对位偏差距离与第二对位偏差距离,并根据该第一及第二对位偏差距离确定该微相位差膜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差角度,以及根据该偏差角度控制该贴附装置与该承载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以补偿该偏差角度,进而在该液晶显示面板中还未贴附微相位差膜的区域继续贴附该微相位差膜。
进一步地,该第一参考线与该第二参考线均为直线,且在该微相位差膜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精确对位后该第一参考线与该第二参考线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该第一参考线为所述黑矩阵区域的内侧水平边界线或外侧水平边界线,该第二参考线为微相位差膜的水平边界线或两相邻相位延迟区域之间的区域分区线。
进一步地,该对位控制装置控制该贴附装置向沿与微相位差膜的偏差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偏差角度或者控制该承载装置沿微相位差膜的偏差方向旋转所述偏差角度。
进一步地,该取像装置包括第一偏光相机与第二偏光相机,该第一偏光相机所在位置与第一取像点所在位置对应,该第二偏光相机所在位置与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对应,且第一取像点与第二取像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在同一时刻,该第一偏光相机获取包含第一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该第一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同时包含有该第一参考线及第二参考线;该第二偏光相机获取包含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该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同时包含有该第一参考线及第二参考线。
进一步地,该取像装置为一台偏光相机,在第一时刻,该台偏光相机所在位置与第一取像点所在位置对应,且该台偏光相机获取包含第一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在第二时刻,该台偏光相机所在位置与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对应,且该台偏光相机获取包含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方法,用于对立体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与微相位差膜进行对位,该对位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该液晶显示面板至承载装置上,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环绕该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该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区域具有第一参考线;利用与该承载装置可相对移动的贴附装置将该微相位差膜贴附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上,该微相位差膜上具有多个呈条状交替排列的第一相位延迟区域及第二相位延迟区域,该微相位差膜具有第二参考线;在该微相位差膜贴附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后,利用取像装置分别获取包含第一取像点及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该对位偏差图像同时包含有该第一参考线及第二参考线;利用对位控制装置从取像装置获得的对位偏差图像计算出第一取像点及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第一对位偏差距离与第二对位偏差距离,并根据该第一对位偏差距离、第二对位偏差距离确定该微相位差膜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差角度,以及根据该偏差角度控制该贴附装置与该承载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以补偿该偏差角度,进而在该液晶显示面板中还未贴附微相位差膜的区域继续贴附该微相位差膜。
进一步地,所述从对位偏差图像确定该微相位差膜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差角度的步骤包括:计算与该第一取像点对应的该第一参考线与该第二参考线之间的该第一对位偏差距离a0;计算与该第二取像点对应的该第一参考线与该第二参考线之间的该第二对位偏差距离a1;以及当判断该第一对位偏差距离a0与该第二对位偏差距离a1位于该第一参考线的同侧时,由于第一取像点与第二取像点之间的间距为L,则确定该微相位差膜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该偏差角度θ=arc tan((a1-a0)/L);而当判断该第一对位偏差距离a0与该第二对位偏差距离a1位于该第一参考线的不同侧时,则确定该微相位差膜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该偏差角度θ=arc tan((a1+a0)/L)。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该贴附装置或者该承载装置中至少一个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在计算出偏差角度θ后,利用对位控制装置控制该贴附装置向沿与微相位差膜的偏差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θ角度或者控制该承载装置沿微相位差膜的偏差方向旋转θ角度。
进一步地,利用取像装置分别获取包含第一取像点及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的步骤由与该第一取像点和该第二取像点分别对应设置的第一偏光相机与第二偏光相机在同一时刻完成,或者由同一台偏光相机分别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取像点及在第二时刻获取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
简言之,本发明中利用取像装置在该微相位差膜贴附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后分别获取包含第一取像点及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该对位偏差图像同时包含有该第一参考线及第二参考线;然后利用对位控制装置根据从取像装置获得的对位偏差图像计算出第一取像点及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第一对位偏差距离与第二对位偏差距离,并根据该第一及第二对位偏差距离确定该微相位差膜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差角度,以及根据该偏差角度控制该贴附装置与该承载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以补偿该偏差角度,进而在该液晶显示面板中还未贴附微相位差膜的区域继续贴附该微相位差膜。如此可以及时调整承载装置与贴附装置的相对位置,使微相位差膜能够与液晶显示面板精确对位贴附,进而可以提高立体显示装置的生产良率,降低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采用偏光眼镜式的立体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2A所示为本发明中微相位差膜与液晶显示面板在精确对位时微相位差膜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的效果示意图。
图2B所示为本发明中沿图2A微相位差膜的IIB线切割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相位差膜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后的一种对位偏差示意图。
图4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如图4A所示偏差情况下的对位控制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相位差膜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后的另外一种对位偏差示意图。
图5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如图5A所示偏差情况下的对位控制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经对位系统调整后微相位差膜完整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后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方法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对位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2A所示为本发明中在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201在精确对位时微相位差膜202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201的效果示意图;图2B所示为本发明中沿图2A微相位差膜的IIB线切割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及2B所示,液晶显示面板201为矩形,其包括显示区域2010及非显示区域2011,其中,显示区域2010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1的中间区域,非显示区域2011环绕显示区域2010而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1的周边。非显示区域2011中具有较宽的黑矩阵(black matrix,BM)区域2012,本实施例中,以黑矩阵区域2012与非显示区域2011重叠为例进行说明,当然,黑矩阵区域2012也可以只是非显示区域2011的一部分。请参照图2B,黑矩阵区域2012具有内侧水平边界线2012a和外侧水平边界线2012b。微相位差膜202上具有多个呈条状排列的第一相位延迟区域和第二相位延迟区域,其中,第一相位延迟区域为相位延迟为-λ/2所在的区域,第二相位延迟区域为相位延迟为λ/2所在的区域,第一相位延迟区域和第二相位延迟区域相互交替排列。在本发明中,在相邻的两个具有不同相位延迟量的区域(即相邻的第一相位延迟区域和第二相位延迟区域)之间形成有多个彼此相互平行的相位延迟区域分区线2020。在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201精确对位且微相位差膜202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201后,微相位差膜202的水平边界线2021及相位延迟区域分区线2020分别与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1中非显示区域2011的黑矩阵区域2012的内侧水平边界线2012a或外侧水平边界线2012b平行。在微相位差膜202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201后,微相位差膜202完全覆盖液晶显示面板201的显示区域2010,且微相位差膜202的周边覆盖液晶显示面板201的非显示区域2011中靠近显示区域2010的部分区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相位延迟分别为-λ/2和λ/2的微相位差膜来进行举例说明,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相位延迟分别为-λ/4和λ/4的微相位差膜,也可以采用其他相位延迟量的微相位差膜,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将液晶显示面板201的黑矩阵区域2012的内侧水平边界线2012a或外侧水平边界线2012b定义为第一参考线,且将微相位差膜202的水平边界线2021或区域分区线2020定义为第二参考线,以作为后续对位控制装置207进行图像处理并获取对位偏差图像的参考。为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将以黑矩阵区域2012的内侧水平边界线2012a作为第一参考线以及将微相位差膜202的水平边界线2021分别作为第二参考线举例,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黑矩阵区域2012的内侧水平边界线2012a或外侧边界线2012b作为第一参考线,同时将微相位差膜202的水平边界线2021或区域分区线2020作为第二参考线,不再赘述。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20用于对液晶显示面板201与微相位差膜202进行对位贴附,其包括:驱动马达203、第一偏光相机204、第二偏光相机205、转动滚轮206、对位控制装置207以及承载载台208。其中,承载载台208与驱动马达203作为承载装置的举例,转动滚轮206作为贴附装置的举例,第一偏光相机204及第二偏光相机205作为本实施例中取像装置的举例。承载装置用于承载液晶显示面板201,贴附装置与承载装置可相对移动且用于将微相位差膜202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201上。更具体地,转动滚轮206、驱动马达203、第一偏光相机204及第二偏光相机205电连接至对位控制装置207。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微相位差膜202起初附着于转动滚轮206的表面,在微相位差膜202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201表面的过程中,对位控制装置207控制驱动马达203驱动载有液晶显示面板201的承载载台208向附着有微相位差膜202的转动滚轮206方向移动,同时,通过转动滚轮206转动将微相位差膜202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201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偏光相机204与第二偏光相机205之间的间距为L,且第一偏光相机204与第二偏光相机205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在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201对位贴附过程中,微相位差膜202及液晶显示面板201上与第一偏光相机204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一取像点A,与第二偏光相机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二取像点B,第一取像点A与第二取像点B之间的间距为L且A、B两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在如图2A及2B中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201精确对位时,第一取像点A与第二取像点B所在直线AB与第一参考线或第二参考线平行或重合。在本实施例中,在同一时刻,分别利用第一偏光相机204在对应第一取像点A所在位置及第二偏光相机205在对应第二取像点B所在位置对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201的对位状况进行监测,从而将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201的对位偏差图像传输给对位控制装置207,然后通过对位控制装置207控制转动滚轮206进行角度偏转及转动,也可以控制驱动马达203驱动承载载台208进行角度偏转及上下左右运动,从而将微相位差膜202精确对位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201上。
图4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相位差膜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后的一种对位偏差示意图,图4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如图4A所示偏差情况时的对位控制示意图。在微相位差膜202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201的过程中,微相位差膜202自液晶显示面板201的一边向另外一边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201上。微相位差膜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对位偏差图像如图4A所示,微相位差膜202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201的部分区域,该贴附有微相位差膜202的部分区域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201面积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该贴附有微相位差膜202的部分区域同时包含有第一取像点A及第二取像点B。在本实施例中,在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201的对位贴附过程中,在同一时刻,利用第一偏光相机204获取包含第一取像点A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R1,其中,该第一取像点A与第一偏光相机204位置相对应,该对位偏差图像R1同时包含有黑矩阵区域2012的内侧水平边界线2012a(第一参考线)和微相位差膜202的水平边界线2021(第二参考线);利用第二偏光相机205获取包含第二取像点B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R2,其中,该第二取像点B与第二偏光相机205位置相对应,该对位偏差图像R2同时包含有黑矩阵区域2012的内侧水平边界线2012a(第一参考线)和微相位差膜202的水平边界线2021(第二参考线)。
如图4A所示,微相位差膜202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201的部分区域后,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201的对位位置出现偏差,即微相位差膜202的水平边界线2021(第二参考线)与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1非显示区域2011的黑矩阵区域2012的内侧水平边界线2012a(第一参考线)没有平行。对位控制装置207通过分析对位偏差图像400获取在第一取像点A(对应第一偏光相机204所在位置)与第二取像点B(对应第二偏光相机205所在位置)所对应位置的黑矩阵区域2012的内侧水平边界线2012a(第一参考线)与微相位差膜202的水平边界线2021(第二参考线)之间的第一对位偏差距离a0和第二对位偏差距离a1。具体来讲,第一对位偏差距离a0例如是分析对位偏差图像400中与第一偏光相机204所获取的包含有第一取像点A的对位偏差图像R1而产生,第二对位偏差距离a1例如是分析对位偏差图像400中与第二偏光相机205所获取的包含有第二取像点B的对位偏差图像R2而产生。
请参见图4B,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对位偏差距离a0与第二对位偏差距离a1位于黑矩阵区域2012的内侧水平边界线2012a(第一参考线)的同侧,因此由a0、a1、L可以得知微相位差膜202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201的偏差角度θ=arc tan((a1-a0)/L),该偏差角度θ即为第一参考线2012a与第二参考线2021之间的夹角。因此,后续可利用对位控制装置207将贴附有微相位差膜202的转动滚轮206沿与微相位差膜202的偏差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θ角度。或者是,后续利用对位控制装置207控制驱动马达203将载有液晶显示面板201的承载载台208沿微相位差膜202的偏差方向旋转θ角度。即可以将微相位差膜202重新调整位置后,在该液晶显示面板201中还未贴附微相位差膜202的区域继续贴附该微相位差膜202,从而使得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201精确对位。
图5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微相位差膜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部分区域后的另外一种对位偏差示意图,图5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如图5A所示偏差情况时的对位控制示意图。在微相位差膜202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201的过程中,微相位差膜202自液晶显示面板201的一边向另外一边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201上。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该对位偏差图像中,微相位差膜202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201的部分区域,该贴附有微相位差膜202的部分区域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201面积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该贴附有微相位差膜202的部分区域同时包含有第一取像点A及第二取像点B。如图5A及图5B所示,微相位差膜202在液晶显示面板201上的贴附位置出现偏差,即微相位差膜202的水平边界线2021(第二参考线)与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1非显示区域2011的黑矩阵区域2012的内侧水平边界线2012a(第一参考线)没有平行。依据第一偏光相机204获取的包含第一取像点A(对应第一偏光相机204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R1和第二偏光相机205获取的包含第二取像点B(对应第二偏光相机205所在位置)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R2。对位控制装置207通过分析对位偏差图像500获取的在对位偏差图像R1中第一取像点A(对应第一偏光相机204所在位置)与对位偏差图像R2中第二取像点B(对应第二偏光相机205所在位置)所对应位置的黑矩阵区域2012的内侧水平边界线2012a(第一参考线)与微相位差膜202的水平边界线2021(第二参考线)之间的第一对位偏差距离a0和第二对位偏差距离a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对位偏差距离a0和第二对位偏差距离a1分别位于黑矩阵区域2012的内侧水平边界线2012a(第一参考线)的不同侧,因此由a0、a1、L可以得知微相位差膜201的偏差角度θ=arctan((a0+a1)/L)。因此,后续可利用对位控制装置207将贴附有微相位差膜202的转动滚轮206沿与微相位差膜202的偏差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θ角度。或者是,后续利用对位控制装置207控制驱动马达203将放置有液晶显示面板201的承载载台208沿微相位差膜202的偏差方向旋转θ角度。即可以将微相位差膜202重新调整位置后,在该液晶显示面板201中还未贴附微相位差膜202的区域继续贴附该微相位差膜202,从而使得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201精确对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如图4A、4B或者5A、5B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其利用偏光相机来获取包含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区域2012的内侧水平边界线2012a以及微相位差膜202的水平边界线2021及/或区域分区线2020的对位偏差图像。在贴附微相位差膜202后,由于在贴附了微相位差膜202与未贴附微相位差膜202的液晶显示面板区域在光反射下存在亮度上的差异,微相位差膜20中的两个不同的相位延迟区域对反射的光线也存在亮度上的差异,因此可以利用该亮度差异来确定所获取图像中的微相位差膜202的水平边界线2021或者相位延迟区域分区线2020。为了使得偏光相机能够利用光反射的亮度差异进行判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黑矩阵区域2012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为了能够有效利用光反射的亮度差异,该黑矩阵区域2012并非颜色为纯黑的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仅采用一台偏光相机来对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对位偏差状况进行监测。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时刻,取微相位差膜202及液晶显示面板201上与该偏光相机对应的位置为第一取像点A,偏光相机获取该第一取像点A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R1;在第二时刻,随着微相位差膜202在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201后,承载装置向右运动,当贴附有微相位差膜202的液晶显示面板201在向右运动的距离为L时,利用该偏光相机在相距第一取像点A的距离为L的位置进行第二次对位偏差图像R2的获取,此时,在第二时刻,微相位差膜202及液晶显示面板201上与该偏光相机对应的位置为第二取像点B。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同一台偏光相机分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获取微相位差膜202上间距为L的第一取像点A及第二取像点B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R1、R2,依据分别在第一取像点A及第二取像点B所获得的对位偏差图像能够获得第一对位偏差距离a0及第二对位偏差距离a1。本实施例中,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单台偏光相机分别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获取第一取像点A和第二取像点B的对位偏差图像同时包含有第一参考线和第二参考线,其他的实施过程同以上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不再赘述。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经对位系统调整后微相位差膜完整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后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微相位差膜202完整贴附到液晶显示面板201后,位于右边的区域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201存在对位偏差,经过对位调整后,位于左边区域的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201精确对位贴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微相位差膜202是具有一定柔韧性和延展性的材料,且在实际的对位贴附过程中,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201之间的对位偏差角度θ较小,因此,当检测到对位偏差后,然后进行对位调整,由于微相位差膜具有柔韧性和延展性,位于右边的对位偏差区域和位于左边的精确对位区域之间的连续部分并不会存在褶皱现象。
另外,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20所执行的对位控制过程可大致归纳为图7所示的对位方法步骤流程。具体地,由图7可知,本实施例中的对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701~S709。具体地,首先如步骤S701所述,提供液晶显示面板201至承载装置(包括驱动马达203与承载载台208)上,液晶显示面板201包括显示区域以及环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具有黑矩阵边界线作为第一参考线;然后如步骤S703所述,利用与承载装置可相对移动的贴附装置(例如转动滚轮206)将微相位差膜202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201上,微相位差膜202上具有多个呈条状交替排列的第一相位延迟区域及第二相位延迟区域,微相位差膜202的水平边界线或者相位延迟区域分区线其中之一作为第二参考线;之后,再进行步骤S705,在微相位差膜202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201的部分区域后,利用取像装置分别获取包含第一参考线及第二参考线的对位偏差图像;接着,进行步骤S707,利用对位控制装置207从取像装置获得的对位偏差图像计算出第一取像点及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第一对位偏差距离与第二对位偏差距离,并根据第一及第二对位偏差距离以及第一取像点与第二取像点之间的间距确定该微相位差膜202与液晶显示面板201的偏差角度;最后,进行步骤S709,根据该偏差角度控制贴附装置与承载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以补偿偏差角度,进而在该液晶显示面板201中还未贴附微相位差膜202的区域继续贴附该微相位差膜202。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主要是经由取像装置获取包含第一及第二参考线的图像作为对位偏差图像的来源,并经由对位控制装置分析上述对位偏差图像以获取第一参考线与第二参考线之间的至少两个对位偏差距离并因此确定微相位差膜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差角度,以最终根据此偏差角度控制贴附装置与承载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以补偿偏差角度。如此可以及时调整承载装置及贴附装置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得在后续的对位贴附过程中,使微相位差膜能够与液晶显示面板精确对位贴附,进而可以提高立体显示装置的生产良率,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微相位差膜、贴附装置、承载装置、对位控制装置及取像装置,其中,承载装置用于承载液晶显示面板,贴附装置与承载装置可相对移动且用于将微相位差膜贴附于液晶显示面板上,贴附装置、承载装置及取像装置电连接至对位控制装置;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以及环绕该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该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区域具有第一参考线;该微相位差膜上具有多个呈条状交替排列的第一相位延迟区域及第二相位延迟区域,该微相位差膜具有第二参考线,其特征在于: 
该取像装置在该微相位差膜贴附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后分别获取包含第一取像点及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并将对位偏差图像信息传递给对位控制装置,该对位偏差图像同时包含有该第一参考线及第二参考线; 
该对位控制装置根据从取像装置获得的对位偏差图像计算出第一取像点及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第一对位偏差距离与第二对位偏差距离,并根据该第一及第二对位偏差距离确定该微相位差膜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差角度,以及根据该偏差角度控制该贴附装置与该承载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以补偿该偏差角度,进而在该液晶显示面板中还未贴附微相位差膜的区域继续贴附该微相位差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参考线与该第二参考线均为直线,且在该微相位差膜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精确对位后该第一参考线与该第二参考线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参考线为所述黑矩阵区域的内侧水平边界线或外侧水平边界线,该第二参考线为微相位差膜的水平边界线或两相邻相位延迟区域之间的区域分区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对位控制装置控制该贴附装置向沿与微相位差膜的偏差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偏差角度或者控制该承载装置沿微相位差膜的偏差方向旋转所述偏差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对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取像装置包括第一偏光相机与第二偏光相机,该第一偏光相机所在位置与第一取像点所在位置对应,该第二偏光相机所在位置与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对应,且第一取像点与第二取像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在同一时刻,该第一偏光相机获取包含第一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该第一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同时包含有该第一参考线及第二参考线;该第二偏光相机获取包含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该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同时包含有该第一参考线及第二参考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对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取像装置为一台偏光相机,在第一时刻,该台偏光相机所在位置与第一取像点所在位置对应,且该台偏光相机获取包含第一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在第二时刻,该台偏光相机所在位置与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对应,且该台偏光相机获取包含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 
7.一种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方法,用于对立体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与微相位差膜进行对位,其特征在于:该对位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该液晶显示面板至承载装置上,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以 及环绕该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该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区域具有第一参考线; 
利用与该承载装置可相对移动的贴附装置将该微相位差膜贴附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上,该微相位差膜上具有多个呈条状交替排列的第一相位延迟区域及第二相位延迟区域,该微相位差膜具有第二参考线; 
在该微相位差膜贴附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后,利用取像装置分别获取包含第一取像点及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该对位偏差图像同时包含有该第一参考线及第二参考线; 
利用对位控制装置从取像装置获得的对位偏差图像计算出第一取像点及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第一对位偏差距离与第二对位偏差距离,并根据该第一对位偏差距离、第二对位偏差距离确定该微相位差膜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差角度,以及根据该偏差角度控制该贴附装置与该承载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以补偿该偏差角度,进而在该液晶显示面板中还未贴附微相位差膜的区域继续贴附该微相位差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对位偏差图像确定该微相位差膜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差角度的步骤包括: 
计算与该第一取像点对应的该第一参考线与该第二参考线之间的该第一对位偏差距离a0; 
计算与该第二取像点对应的该第一参考线与该第二参考线之间的该第二对位偏差距离a1;以及 
当判断该第一对位偏差距离a0与该第二对位偏差距离a1位于该第一参考线的同侧时,由于第一取像点与第二取像点之间的间距为L,则确定该微相位差膜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该偏差角度θ=arc tan((a1-a0)/L);而当判断该第一对位偏差距离a0与该第二对位偏差距离a1位于该第一参考线的不同侧时,则确定该微相位差膜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该偏差角度θ=arctan((a1+a0)/L)。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该贴附装置或者该承载装置中至少一个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在计算出偏差角度θ后,利用对位控制装置控制该贴附装置向沿与微相位差膜的偏差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θ角度或者控制该承载装置沿微相位差膜的偏差方向旋转θ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取像装置分别获取包括第一取像点及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的步骤由与该第一取像点和该第二取像点分别对应设置的第一偏光相机与第二偏光相机在同一时刻完成,或者由同一台偏光相机分别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取像点及在第二时刻获取第二取像点所在位置的对位偏差图像。 
CN2011104133352A 2011-12-13 2011-12-13 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对位方法 Active CN1023935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133352A CN102393568B (zh) 2011-12-13 2011-12-13 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对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133352A CN102393568B (zh) 2011-12-13 2011-12-13 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对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3568A CN102393568A (zh) 2012-03-28
CN102393568B true CN102393568B (zh) 2013-05-22

Family

ID=45860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133352A Active CN102393568B (zh) 2011-12-13 2011-12-13 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对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935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2104B (zh) * 2012-10-15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位差板与显示面板的对位方法
CN104460069B (zh) * 2014-12-30 2017-1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位设备及其对位方法
CN106125395B (zh) * 2016-09-14 2019-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盒精度补偿方法及补偿系统
CN106199989B (zh) * 2016-09-26 2019-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d相位膜对位装置和方法
CN107147898B (zh) * 2017-05-10 2019-02-05 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3d显示屏对位系统和方法
CN109062452B (zh) * 2018-07-26 2021-06-2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对位记号辨识系统
CN116183169B (zh) * 2023-05-04 2023-08-01 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产品图像中心对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0300B2 (en) * 2000-09-14 2004-09-14 Hitachi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nding substrate plates together through gap-forming sealer material
CN101082723A (zh) * 2006-05-29 2007-12-05 东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兼具透视及压着效果来使二物件结合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2626A (ja) * 1997-02-20 1998-09-02 Canon Inc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3731367B2 (ja) * 1999-01-29 2006-0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961177B2 (en) * 2001-06-01 2005-11-01 Sony Corporatio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divided wave plate filter, plate-shared filter, and filter position adjusting mechanism attached to the display apparatus, aligning apparatus, filter position adjusting method, and filter align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0300B2 (en) * 2000-09-14 2004-09-14 Hitachi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nding substrate plates together through gap-forming sealer material
CN101082723A (zh) * 2006-05-29 2007-12-05 东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兼具透视及压着效果来使二物件结合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221462A 2000.08.0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3568A (zh) 201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3568B (zh) 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对位系统及对位方法
CN102981319B (zh) 屏障面板以及包括该屏障面板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
US8634034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nd alignment method thereof
US9442297B2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liquid crystal lens, which pitches are changeable according to a position of an observer
US9113160B2 (en) 3-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US9317975B2 (en) Method of display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performing the same
JP6258233B2 (ja) 3d表示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CN103134740B (zh) 检查显示面板与膜图案化延迟器之间的错位的系统和方法
US9064444B2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CN103093706A (zh) 显示屏及拼接显示屏
CN102944961A (zh) 裸眼3d显示装置及其液晶透镜
CN105446050A (zh) 3d显示控制系统及方法
US20130148070A1 (en) Parallax barrier for displaying 3d imag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20162208A1 (en) 2d/3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5895562B (zh) 机器人手臂及对基板进行对位的方法
CN204287670U (zh) 偏光片视觉对位装置
CN105739111A (zh) 双折射透镜光栅的对位系统及对位方法
US977847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386301B2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system
CN105652524B (zh) 一种液晶面板的配向方法
CN102314016A (zh) 能够增强3d显示效果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392706A (zh) 曲面显示的矫正方法和矫正装置、曲面显示设备
CN205665712U (zh) 一种应用人眼识别跟踪的方法的裸眼3d显示装置
WO2015125725A1 (ja)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WO2015125731A1 (ja)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Kunshan Longteng Au Optronics Co

Address before: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Longteng Optron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