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3338A - 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 - Google Patents

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3338A
CN102393338A CN2011102108500A CN201110210850A CN102393338A CN 102393338 A CN102393338 A CN 102393338A CN 2011102108500 A CN2011102108500 A CN 2011102108500A CN 201110210850 A CN201110210850 A CN 201110210850A CN 102393338 A CN102393338 A CN 102393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us
dynamic modulus
pitch
influence
phasing deg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08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3338B (zh
Inventor
谭忆秋
单丽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 20111021085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93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93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3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3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3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它涉及沥青模量的测试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采用损伤理论分析循环荷载作用下沥青疲劳特性具有局限性的问题。方法:绘制沥青动态模量与相位角关系标准曲线,然后测试不同初始应变条件下动态模量与相位角关系曲线并找出各曲线上偏离直线段的转折点,找出触变性与损伤影响区的分界点,将分界点之前的曲线部分用
Figure DDA0000078662650000011
拟合,得出k、α、β的值;然后将沥青的动态模量
Figure DDA0000078662650000012
Figure DDA0000078662650000013
进行拟合,得到D值,于是将沥青的动态模量
Figure DDA0000078662650000014
分离成两部分,其中为
Figure DDA0000078662650000015
触变性影响下的模量,
Figure DDA0000078662650000016
为损伤导致的模量的降低值。本法用于研究沥青的疲劳特性。

Description

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模量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的疲劳性能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根据损伤理论,沥青发生疲劳后性能是不可恢复的。然而,作为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受粘弹特性的影响,沥青的力学行为及疲劳特性具有特殊性。沥青具有触变性,即:荷载作用下,沥青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同样可以引起模量的降低而不导致任何损伤的产生。这使得重复荷载作用下沥青模量的降低并不完全是由于损伤引起的,还包含着触变性的影响。因此现有的沥青疲劳过程中动态模量的检测方法有局限性,准确测试疲劳过程中由于损伤引起的模量变化情况对于分析沥青的疲劳特性具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采用损伤理论分析循环荷载作用下沥青疲劳特性具有局限性的技术问题,而提供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
本发明的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试沥青在应变扫描模式下循环荷载的应变、相位角及动态模量数据,然后以相位角为横作标,以动态模量为纵作标绘制动态模量与相位角关系标准曲线;二、控制初始应变为0.5%~4%,测定沥青在该应变条件下的初始动态模量|G*|,以及相位角θ、动态模量|G*|随作用时间t变化的数据,以相位角θ为横作标,以动态模量|G*|为纵作标绘制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再将应变按2%~4%的步长增加,测定沥青在相应的应变条件下相位角θ、动态模量|G*|随作用时间t变化的数据,以相位角θ为横作标,以动态模量|G*|为纵作标绘制不同应变条件下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并找出各关系曲线上偏离直线段的转折点所对应的相位角、动态模量,根据每条曲线得到一组应变、相位角θ、动态模量|G*|数据;三、在步骤二得到的多组相位角、动态模量及其应变值中,找到一组值,使其应变值最大且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上偏离直线段的转折点之前的部分与步骤一中标准曲线重合,则以该偏离直线段的转折点作为触变性影响区的分界点,在此分界点之前为触变性影响区,在此分界点之后为触变性和损伤共同影响区;四、将步骤三所得的分界点所在的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上的直线部分,用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21
拟合,其中为步骤二中初始应变条件下测定的沥青初始动态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23
单位为MPa;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24
为触变性影响下的动态模量,其单位为MPa,t为荷载作用时间,单位为s;k、α、β为拟合系数,得出k、α、β的值;五、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试沥青的动态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25
然后用进行拟合,其中D为损伤因子,拟合后得到D值,于是将沥青的动态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27
分离成两部分,其中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28
为触变性影响下的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29
为损伤导致的模量的降低值。
在应变控制模式下沥青的疲劳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纵作标为动态模量,第Ⅰ阶段为触变性影响区,该阶段动态模量的降低完全是由触变性影响的,无损伤产生;第Ⅱ阶段为半稳定阶段,在该阶段微观裂纹形成并不断发展;第Ⅲ阶段为破坏阶段,在该阶段内宏观裂纹形成并迅速发展。其中第Ⅰ阶段之后,触变性仍然起作用。在第Ⅰ阶段向Ⅱ阶段变化时,出现一个偏离直线段的转折点;本发明中利用动态模量与相位角关系曲线的转折点作为触变性影响区的分界点。并不是所有控制应变下的转折点均为触变性影响区的分界点,而是结合应变扫描的动态模量与相位角关系曲线进行确定,即:当疲劳试验和应变扫描试验的动态模量与相位角关系曲线在转折点之前的部分重合区域达到最大时,该转折点为触变性影响区的分界点。触变性影响区为沥青疲劳过程的第Ⅰ阶段,当沥青进入第Ⅱ阶段后,沥青性能的变化受触变性和损伤共同作用的影响,并且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触变性对沥青的影响逐渐减低,而损伤对沥青的影响不断增加。
本发明沥青疲劳过程中动态模量的检测方法是将疲劳过程中触变性的影响分离,避免了疲劳研究过程中触变性的干扰,使得分离后的疲劳曲线能更准确地反应沥青的疲劳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应变控制模式下沥青的疲劳过程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六中动态模量与相位角关系图;其中a为步骤一中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得到的动态模量与相位角关系的标准曲线;b是步骤二中在应变为4%条件下得到的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c是步骤二中在应变为6%条件下得到的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d是步骤二中在应变为8%条件下得到的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六的步骤五中动态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31
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其中a为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试沥青的动态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32
随作用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b为触变性影响下的模量随作用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c为损伤影响下沥青模量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试沥青在应变扫描模式下循环荷载的应变、相位角及动态模量数据,然后以相位角为横作标,以动态模量为纵作标绘制动态模量与相位角关系标准曲线;二、控制初始应变为0.5%~4%,测定沥青在该应变条件下的初始动态模量|G*|,以及相位角θ、动态模量|G*|随作用时间t变化的数据,以相位角θ为横作标,以动态模量|G*|为纵作标绘制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再将应变按2%~4%的步长增加,测定沥青在相应的应变条件下相位角θ、动态模量|G*|随作用时间t变化的数据,以相位角θ为横作标,以动态模量|G*|为纵作标绘制不同应变条件下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并找出各关系曲线上偏离直线段的转折点所对应的相位角、动态模量,根据每条曲线得到一组应变、相位角θ、动态模量|G*|数据;三、在步骤二得到的多组相位角、动态模量及其应变值中,找到一组值,使其应变值最大且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上偏离直线段的转折点之前的部分与步骤一中标准曲线重合,则以该偏离直线段的转折点作为触变性影响区的分界点,在此分界点之前为触变性影响区,在此分界点之后为触变性和损伤共同影响区;四、将步骤三所得的分界点所在的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上的直线部分,用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33
拟合,其中为步骤二中初始应变条件下测定的沥青初始动态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35
单位为MPa;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36
为触变性影响下的动态模量,其单位为MPa,t为荷载作用时间,单位为s;k、α、β为拟合系数,得出k、α、β的值;五、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试沥青的动态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37
然后用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38
进行拟合,其中D为损伤因子,拟合后得到D值,于是将沥青的动态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39
分离成两部分,其中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41
为触变性影响下的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42
为损伤导致的模量的降低值。
本实施方式的沥青疲劳过程中动态模量的检测方法是将疲劳过程中触变性的影响分离,避免了疲劳研究过程中触变性的干扰,使得分离后的疲劳曲线能更准确地反应沥青的疲劳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的初始应变为1%~3%。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的初始应变为2%。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将应变按2.5%~3.5%的步长增加。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将应变按3.0%的步长增加。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的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试A沥青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得到的应变、相位角及动态模量数据,然后以相位角为横作标,以动态模量为纵作标绘制动态模量与相位角关系标准曲线,如图2中的a曲线所示;二、控制应变为4%,测定沥青在该应变条件下的初始动态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44
以及相位角θ、动态模量|G*|随作用时间t变化的数据,以相位角θ为横作标,以动态模量|G*|为纵作标绘制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如图2中b曲线所示,其偏离直线段的转折点所对应的相位角为55.69、动态模量为8.6MPa;再按应变为6%,测定沥青在应变为6%条件下的相位角θ、动态模量|G*|随作用时间t变化的数据,以相位角θ为横作标,以动态模量|G*|为纵作标绘制不同应变条件下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如图2中c曲线所示,其偏离直线段的转折点所对应的相位角为59.14、动态模量为6.78MPa;再按应变8%,测定A沥青在应变为8%的条件下的相位角θ、动态模量|G*|随作用时间t变化的数据,以相位角θ为横作标,以动态模量|G*|为纵作标绘制不同应变条件下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如图2中d曲线所示,其偏离直线段的转折点所对应的相位角为59.71、动态模量为6.44MPa;三、在步骤二得到的多组相位角θ、动态模量|G*|及其应变值中,当应变为4%或6%时,图2中曲线b和曲线c表示的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在转折点之前的部分和应变扫描下相应的曲线重合,当应变为8%时,图2中曲线d表示的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在转折点之前与应变扫描下相应的曲线发生了偏离,于是采用应变为6%的曲线c表示的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在转折点作为触变性影响区的分界点,在此分界点之前为触变性影响区,在此分界点之后为损伤与触变性共同影响区;四、将步骤三所得的分界点所在的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上的直线部分,即曲线c上的直线部分用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51
拟合,其中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52
为步骤二中初始应变条件下测定的沥青初始动态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53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54
为触变性影响下的动态模量,其单位为MPa,t为荷载作用时间,单位为s;k、α、β为拟合系数,得出k=43.16、α=3.811、β=0.021,相关系数为0.909;五、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试沥青的动态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55
然后用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56
进行拟合,其中D为损伤因子,拟合后得到D值为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57
于是将沥青的动态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58
分离成两部分,其中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59
为触变性影响下的模量,为损伤导致的模量的降低值。
本实施方式步骤五中动态模量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其中a为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试沥青的动态模量
Figure BDA00000786626300000512
随作用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b为触变性影响下的模量随作用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c为损伤影响下沥青模量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曲线,从图3可以看出,从0~170秒的作用时间内,触变性影响阶段,该阶段内动态模量的降低完全是受触变性影响的。当作用时间超过170秒后,沥青进入第Ⅱ阶段后,沥青内部开始出现损伤,动态模量的变化受触变性和损伤共同影响。对于该种沥青触变性影响下动态模量的变化曲线与损伤影响下动态模量的变化曲线相似。当模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损伤影响下动态模量的降低速度略快于触变性影响下动态模量的降低速度。
从本实施方式得到的疲劳过程中沥青模量与作用时间关系曲线的结果可以明显看出,由于触变性的影响使得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试的动态模量的变化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材料的疲劳过程。仅仅通过试验得到的动态模量研究沥青的疲劳特性会低估沥青的疲劳寿命。沥青疲劳特性的研究应分析剔除触变性影响后的动态模量变化曲线。

Claims (5)

1.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试沥青在应变扫描模式下循环荷载的应变、相位角及动态模量数据,然后以相位角为横作标,以动态模量为纵作标绘制动态模量与相位角关系标准曲线;二、控制初始应变为0.5%~4%,测定沥青在该应变条件下的初始动态模量|G*|,以及相位角θ、动态模量|G*|随作用时间t变化的数据,以相位角θ为横作标,以动态模量|G*|为纵作标绘制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再将应变按2%~4%的步长增加,测定沥青在相应的应变条件下相位角θ、动态模量|G*|随作用时间t变化的数据,以相位角θ为横作标,以动态模量|G*|为纵作标绘制不同应变条件下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并找出各关系曲线上偏离直线段的转折点所对应的相位角、动态模量,根据每条曲线得到一组应变、相位角θ、动态模量|G*|数据;三、在步骤二得到的多组相位角、动态模量及其应变值中,找到一组值,使其应变值最大且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上偏离直线段的转折点之前的部分与步骤一中标准曲线重合,则以该偏离直线段的转折点作为触变性影响区的分界点,在此分界点之前为触变性影响区,在此分界点之后为触变性和损伤共同影响区;四、将步骤三所得的分界点所在的动态模量|G*|与相位角θ关系曲线上的直线部分,用
Figure FDA0000078662620000011
拟合,其中为步骤二中初始应变条件下测定的沥青初始动态模量
Figure FDA0000078662620000013
单位为MPa;
Figure FDA0000078662620000014
为触变性影响下的动态模量,其单位为MPa,t为荷载作用时间,单位为s;k、α、β为拟合系数,得出k、α、β的值;五、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试沥青的动态模量
Figure FDA0000078662620000015
然后用
Figure FDA0000078662620000016
进行拟合,其中D为损伤因子,拟合后得到D值,于是将沥青的动态模量
Figure FDA0000078662620000017
分离成两部分,其中
Figure FDA0000078662620000018
为触变性影响下的模量,
Figure FDA0000078662620000019
为损伤导致的模量的降低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初始应变为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初始应变为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将应变按2.5%~3.5%的步长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将应变按3.0%的步长增加。
CN 201110210850 2011-07-26 2011-07-26 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 Active CN102393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10850 CN102393338B (zh) 2011-07-26 2011-07-26 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10850 CN102393338B (zh) 2011-07-26 2011-07-26 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3338A true CN102393338A (zh) 2012-03-28
CN102393338B CN102393338B (zh) 2013-05-01

Family

ID=45860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10850 Active CN102393338B (zh) 2011-07-26 2011-07-26 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93338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6866A (zh) * 2014-11-25 2015-03-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应力、应变控制模式对沥青疲劳性能影响区域的划分方法
CN104614508A (zh) * 2015-01-23 2015-05-13 长安大学 评估设计参数变异性对混合料动态模量变异性影响的方法
CN104849154A (zh) * 2015-05-10 2015-08-19 北京工业大学 动态剪切荷载作用下沥青发生疲劳失效的识别方法
CN108344663A (zh) * 2018-01-18 2018-07-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沥青多阶段蠕变损伤测试方法
CN108444840A (zh) * 2018-03-19 2018-08-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表征触变性流体流变学的三阶段触变性测试方法
CN108846143A (zh) * 2018-03-26 2018-11-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综合数据优化准则的沥青黏弹模型参数辨识方法
CN109543324A (zh) * 2018-11-28 2019-03-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热机械分析曲线转折点的测定方法
CN110031611A (zh) * 2019-04-19 2019-07-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分数阶粘弹性模型参数识别的方法
CN113433305A (zh) * 2021-06-24 2021-09-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分离触变性影响的沥青自愈合能力评价方法
CN113433304A (zh) * 2021-06-24 2021-09-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沥青自愈合性能的测试和评价方法
CN113686707A (zh) * 2021-09-28 2021-11-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分离触变性和非线性影响的沥青疲劳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99417C2 (ru) * 2005-07-12 2007-05-20 Серге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Илиополов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усталости асфальтобетона при циклических динамических воздействиях
CN201196644Y (zh) * 2008-04-25 2009-02-18 长安大学 一种沥青混合料低温疲劳试验装置
CN101592652A (zh) * 2008-07-04 2009-12-02 重庆交通大学 湿热地区沥青路面疲劳寿命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99417C2 (ru) * 2005-07-12 2007-05-20 Серге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Илиополов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усталости асфальтобетона при циклических динамических воздействиях
CN201196644Y (zh) * 2008-04-25 2009-02-18 长安大学 一种沥青混合料低温疲劳试验装置
CN101592652A (zh) * 2008-07-04 2009-12-02 重庆交通大学 湿热地区沥青路面疲劳寿命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单丽岩: "沥青疲劳特性的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vol. 35, no. 1, 28 February 2011 (2011-02-28)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6866A (zh) * 2014-11-25 2015-03-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应力、应变控制模式对沥青疲劳性能影响区域的划分方法
CN104614508A (zh) * 2015-01-23 2015-05-13 长安大学 评估设计参数变异性对混合料动态模量变异性影响的方法
CN104849154A (zh) * 2015-05-10 2015-08-19 北京工业大学 动态剪切荷载作用下沥青发生疲劳失效的识别方法
CN104849154B (zh) * 2015-05-10 2017-08-25 北京工业大学 动态剪切荷载作用下沥青发生疲劳失效的识别方法
CN108344663A (zh) * 2018-01-18 2018-07-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沥青多阶段蠕变损伤测试方法
CN108344663B (zh) * 2018-01-18 2020-06-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沥青多阶段蠕变损伤测试方法
CN108444840A (zh) * 2018-03-19 2018-08-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表征触变性流体流变学的三阶段触变性测试方法
CN108846143A (zh) * 2018-03-26 2018-11-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综合数据优化准则的沥青黏弹模型参数辨识方法
CN109543324B (zh) * 2018-11-28 2022-09-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热机械分析曲线转折点的测定方法
CN109543324A (zh) * 2018-11-28 2019-03-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热机械分析曲线转折点的测定方法
CN110031611A (zh) * 2019-04-19 2019-07-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分数阶粘弹性模型参数识别的方法
CN110031611B (zh) * 2019-04-19 2022-02-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分数阶粘弹性模型参数识别的方法
CN113433304A (zh) * 2021-06-24 2021-09-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沥青自愈合性能的测试和评价方法
CN113433304B (zh) * 2021-06-24 2022-03-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沥青自愈合性能的测试和评价方法
CN113433305A (zh) * 2021-06-24 2021-09-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分离触变性影响的沥青自愈合能力评价方法
CN113686707A (zh) * 2021-09-28 2021-11-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分离触变性和非线性影响的沥青疲劳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
CN113686707B (zh) * 2021-09-28 2022-04-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分离触变性和非线性影响的沥青疲劳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3338B (zh) 201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3338B (zh) 疲劳损伤与触变因素对沥青模量影响的分离方法
CN105527075B (zh) 用于共振疲劳试验的力矩校准的方法和装置
JP5458262B2 (ja) ひずみ計測方法、ひずみ計測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hen et al. Crack growth in Westerly granite during a cyclic loading test
CN101598650B (zh) 确定构件载荷-寿命曲线及其工作寿命的方法
WO2009017013A1 (ja) き裂進展予測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910899B (zh) 同时测定岩石材料的抗拉强度与断裂韧度的方法
CN104568602B (zh) 聚合物持久与瞬时极限力学性能预示方法
CN105115821A (zh) 一种基于有限元的材料断裂韧性确定方法
Luo et al. Intrinsic fracture toughness of bulk nanostructured Cu with nanoscale deformation twins
CN105651608A (zh) 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的应变率动态拉伸载荷间接测试方法
CN102331377A (zh) 一种评估t/p92钢的蠕变性能的方法
CN103940626A (zh) 在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后剩余使用寿命评估方法
CN110006747A (zh) 一种钛合金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预测方法
CN108254250B (zh) 一种考虑动态应变时效的热机多轴应力应变关系确定方法
JP5865100B2 (ja) 欠陥検査装置および検査方法
Barter et al. Measured fatigue crack growth increments versus predictions for small cracks in 7XXX aluminium alloys
CN105865896B (zh) 由两点加载试件确定准脆性材料的断裂韧度及拉伸强度的方法
CN105092708A (zh) 一种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损伤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0472368A (zh) 基于剪力和倾角影响线曲率的简支梁损伤识别方法
CN110489916A (zh) 基于损伤状态倾角影响线曲率的等截面梁损伤识别方法
JP2014142304A (ja) オーステナ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の寿命評価方法
RU2619383C2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рочностных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грунтов в режиме релаксации напряжений
CN108645715A (zh) 由无缝试件确定混凝土岩石断裂韧度的方法
SE1150078A1 (sv) Metod för att bestämma utmattningshållfasthet hos motorkomponen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