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循环混合冷剂的天然气液化系统和方法,用以降低天然气液化系统的复杂度,并提高液化天然气生产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循环混合冷剂的天然气液化系统,其包括:天然气输送管、冷箱、脱重烃装置、脱氮装置、LNG输送泵、LNG储罐、第一冷循环装置和第二冷循环装置,其中
冷箱包括:由天然气预冷管、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分别设置在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的中间位置和末端的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以及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构成的第一换热单元,由天然气深冷管、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第二混合冷剂的第四冷却通道和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构成的第二换热单元;
第一冷循环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第一冷却器、冷凝器、缓冲罐、过冷器,以及分别与第一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相连通的用于储存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气液分离罐和第二气液分离器;
过冷器与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将携带冷量的第一混合冷剂输送至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
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分别与第二气液分离罐和第一气液分离罐相连通,将失去冷量的第二混合冷剂输送至第二气液分离罐和第一气液分离罐;
第二冷循环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第二冷却器、第三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第三冷却器,与第二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相连通的用于储存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气液分离罐,以及与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相连将初步失去部分冷量的第二混合冷剂进行气液分离的第四气液分离罐,并将分离的气态的第二混合冷剂输送至与其顶端相连通的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将分离的液态的第二混合冷剂输送至与其底端相连通的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
第二混合冷剂的第四冷却通道连通在第二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与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之间,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与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连通;
第三冷却器与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将携带冷量的第二混合冷剂输送至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
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与第三气液分离罐连通,将失去冷量的第二混合冷剂输送至第三气液分离罐;
天然气预冷管与天然气输送管相连通,对流过的天然气进行预冷;
脱重烃装置与天然气预冷管相连通,将经过预冷的天然气分离为液态的重烃组分和气态的轻烃组分;
天然气深冷管与脱重烃装置的气相空间相连通,将输送来的气态的轻烃组分冷却液化为液态的轻烃组分;
脱氮装置与天然气深冷管相连通,将输送来的液态的轻烃组分进行脱氮处理,得到液化天然气;
LNG泵连通在LNG储罐与脱氮装置之间,将液化天然气输送到LNG储罐进行储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循环混合冷剂的天然气液化系统,用第一冷箱和第二冷箱取代上述实施例中的冷箱,其中,第一换热单元构成第一冷箱的换热芯体,第二换热单元构成第二冷箱的绕管式换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双循环混合冷剂的天然气液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第一冷循环装置中依次相连的第一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第一冷却器、冷凝器、缓冲罐、过冷器,将储存在第一气液分离罐和第二气液分离器中的第一混合冷剂压缩、降温、冷却为携带冷量的第一混合冷剂,并将其输送至冷却器中的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
利用第二冷循环装置中依次相连的第二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第二冷却器、第三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第三冷却器,将储存在第三气液分离罐的第二混合冷剂压缩、降温、冷却为携带冷量的第二混合冷剂,并将其输送至冷箱中的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
利用天然气输送管将天然气输送至冷箱的天然气预冷管,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对天然气预冷管和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进行预冷;
通过与天然气预冷管相连通的脱重烃装置将经过预冷的天然气分离为液态的重烃组分和气态的轻烃组分;
通过设置在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的中间位置和末端的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将失去冷量的第一混合冷剂输送至与分别与第一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相连的第二气液分离罐和第一气液分离罐;
通过与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相连的第四气液分离罐将初步失去部分冷量的第二混合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将分离的气态的第二混合冷剂依次输送至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第二混合冷剂的第四冷却通道和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将分离的液态的第二混合冷剂依次输送至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和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
通过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将失去冷量的第二混合冷剂输送至与第二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相连的第三气液分离罐;
通过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第二混合冷剂的第四冷却通道和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对天然气深冷管中来自脱重烃装置的气相空间的气态的轻烃组分冷却液化为液态的轻烃组分;
通过与天然气深冷管相连通的脱氮装置将输送来的液态的轻烃组分进行脱氮处理,得到液化天然气;
通过连通在LNG储罐与脱氮装置之间的LNG泵将液化天然气输送到LNG储罐进行储存;
其中,冷箱包括:由天然气预冷管、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以及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构成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由天然气深冷管、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第二混合冷剂的第四冷却通道和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构成的第二换热单元。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冷却循环装置采用了两级减压、一次补气的方式,提高了压缩效率;而第二冷却循环装置两级减压、一次气液分离和的方式,提高了压缩效率。
上述实施例可以根据原料天然气的组成、压力、温度,以及项目建设地点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合理配置混合冷剂的组成和配比,从而获得不同的冷却和液化温度,使得整个工艺系统的能耗最低,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原料天然气通常来自地下的气田,其组成、压力等条件会发生变化,因而需要合理调节其被冷却和液化的温度,以维持天然气液化装置的运行效率和能耗。
应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以通过改变混合冷剂的组成和配比,实现天然气冷却温度的进一步降低,从而合理分配预冷和液化两个制冷循环的热负荷,维持装置的稳定运行,连续生产合格的LNG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双循环混合冷剂的天然气液化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天然气液化系统包括:天然气输送管21、冷箱22、脱重烃装置23、脱氮装置24、LNG输送泵25、LNG储罐26、第一冷循环装置和第二冷循环装置,其中
冷箱22包括:由天然气预冷管221、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222、分别设置在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的中间位置和末端的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223和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224,以及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225构成的第一换热单元,由天然气深冷管226、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227、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228、第二混合冷剂的第四冷却通道229和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220构成的第二换热单元;
第一冷循环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离心式冷剂压缩机27、第一冷却器28、冷凝器29、缓冲罐30、过冷器31,以及分别与第一离心式冷剂压缩机27相连通的用于储存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二气液分离罐33和第一气液分离器32;
过冷器31与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222相连通,将携带冷量的第一混合冷剂输送至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222;
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223和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224分别与第二气液分离罐33和第一气液分离罐32相连通,将失去冷量的第一混合冷剂输送至第二气液分离罐33和第一气液分离罐32;
第二冷循环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离心式冷剂压缩机34、第二冷却器35、第三离心式冷剂压缩机36、第三冷却器37,与第二离心式冷剂压缩机34相连通的用于储存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气液分离罐38,以及与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225相连将初步失去部分冷量的第二混合冷剂进行气液分离的第四气液分离罐39,并将分离的气态的第二混合冷剂输送至与其顶端相连通的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227,将分离的液态的第二混合冷剂输送至与其底端相连通的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228;
第二混合冷剂的第四冷却通道229连通在第二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227与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220之间,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228与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220连通;
第三冷却器37与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225相连通,将携带冷量的第二混合冷剂输送至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225;
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220与第三气液分离罐38连通,将失去冷量的第二混合冷剂输送至第三气液分离罐38;
天然气预冷管221与天然气输送管21相连通,对流过的天然气进行预冷;
脱重烃装置23与天然气预冷管221相连通,将经过预冷的天然气分离为液态的重烃组分和气态的轻烃组分;
天然气深冷管226与脱重烃装置23的气相空间相连通,将输送来的气态的轻烃组分冷却液化为液态的轻烃组分;
脱氮装置24与天然气深冷管226相连通,将输送来的液态的轻烃组分进行脱氮处理,得到液化天然气;
LNG输送泵25连通在LNG储罐26与脱氮装置24之间,将液化天然气输送到LNG储罐26进行储存。
本实施例适合各种天然气类型,包含常规天然气(如气藏气、伴生气、凝析气)和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采用了一种双循环混合冷剂工艺,它有两个独立的混合工质循环制冷系统,全部采用离心式压缩机升压、冷却降温、膨胀或节流减压、复热回到压缩机入口,形成一个闭式制冷循环,第一冷循环装置MR1产生的冷量用来冷却第二冷循环装置MR2和原料天然气;第二冷循环装置MR2产生的冷量用来液化原料天然气。其预冷制冷循环能够达到的制冷温度为-20℃至-80℃,深冷制冷循环能够达到的制冷温度为-140℃至-165℃,能够将天然气冷却和液化,获得LNG产品。
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循环装置采用了两级减压、一次补气的方式,提高了压缩效率;而第二冷却循环装置两级减压、一次气液分离和的方式,提高了压缩效率。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原料天然气的组成、压力、温度,以及项目建设地点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合理配置混合冷剂的组成和配比,从而获得不同的冷却和液化温度,使得整个工艺系统的能耗最低,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原料天然气通常来自地下的气田,其组成、压力等条件会发生变化,因而需要合理调节其被冷却和液化的温度,以维持天然气液化装置的运行效率和能耗。
应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以通过改变混合冷剂的组成和配比,实现天然气冷却温度的进一步降低,从而合理分配预冷和液化两个制冷循环的热负荷,维持装置的稳定运行,连续生产合格的LNG产品。
同时,本实施例可以加入末端闪蒸系统将原料天然气中的过量氮气脱除,以满足产品LNG中的含氮量要求。
第一冷却循环装置的冷剂压缩机可以采用低温(如-6℃)进气,级间补气,可以有效降低压缩机一段进气流量,提高压缩机的机械效率,进一步降低压缩机的功耗及整体能耗。
第二冷却循环装置的冷剂压缩机可以采用低温(如-43℃)进气,提高压缩机的机械效率,进一步降低压缩机的功耗及整体能耗。
例如,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和第三冷却器为水冷却器或空气冷却器。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两种,天然气输送管21之前依次连通有天然气脱酸气装置41、天然气脱水装置42、天然气脱汞装置43,将进入其内的天然气中的酸气、水和汞依次滤除。
脱酸气可以采用MDEA水溶液吸收法脱除原料天然气中的CO2、H2S等酸性气体,以避免这些气体在液化单元被冷却成固体,引起设备和管件的冻堵,以及对后续设备的腐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脱除要求达到CO2≤50ppm、H2S≤3ppm、总硫≤30mg/m3。
脱水可以采用分子筛吸附法脱除原料天然气中的H2O,以避免水份引起低温设备和管件的冻堵,造成设备运行不稳定和不达产等问题,脱除要求达到H2O≤1ppm。
脱汞可以采用载硫活性炭吸附法脱除原料天然气中的汞,以避免汞引起低温铝制设备和管件腐蚀损坏,降低设备使用寿命,或造成可燃气体泄漏进而引发燃烧和爆炸事故,脱除要求达到Hg≤10ng/m3。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混合冷剂由以下至少两种烃类物质混合而成:乙烷或乙烯、丙烷、丁烷、戊烷;第二混合冷剂由氮气和以下至少两种烃类物质混合而成:甲烷、乙烷或乙烯、丙烷、丁烷、戊烷。
例如,冷箱采用多组同样结构型式的真空钎焊铝制板翅式换热器并联,或采用两个绕管式换热器组成。
例如,第一气液分离罐和第三气液分离罐的入口管处分别设置有冷剂补充口A1和A2。
例如,上述实施例的天然气液化系统还包括:BOG换热器、BOG压缩机和BOG冷却器,其中,BOG换热器设置在天然气输送管上,其输入端分别与脱重烃罐和LNG储罐的气相空间连通,利用来着脱重烃罐和LNG储罐的气相空间的BOG的冷量对天然气输送管中的天然气进行预冷;BOG压缩机连接BOG换热器的输出端,将失去冷量的BOG进行压缩;BOG冷却器连接BOG压缩机的输出端,对压缩后升压升温的BOG进行冷却,进而将其输送到燃气系统。
例如,脱重烃装置包括:脱重烃罐,设置在脱重烃罐上检测其液位的第一液位检测器LC,设置在脱重烃罐入口管线上的第一控制阀门,以及分别与第一液位检测器和第一控制阀门电连接的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根据第一液位检测器检测的液位控制第一控制阀门的开度;其中,分离出的重烃储存在重烃储罐44,并通过与重烃储罐44相连的重烃外输泵45进行装车外输。
例如,脱氮装置包括:脱氮罐或脱氮塔,设置在脱氮罐或脱氮塔上检测其液位的第二液位检测器LC,设置在脱氮罐或脱氮塔入口管线上的第二控制阀门,以及分别与第二液位检测器LC和第二控制阀门电连接的第二控制器PC,第二控制器PC根据第二液位检测器LC检测的液位控制第二控制阀门的开度。
脱除氮气可以采用末端闪蒸法,将液化后的天然气节流减压进入闪蒸罐,形成气液两相,液体为产品LNG,而氮气作为轻组分集中在气相中,从罐顶抽出,以满足产品LNG中的氮气含量要求(通常为1%以下)。抽出的LNG可以和LNG储罐中的LNG一起输送至外输管网46或燃料气系统47。
例如,第一离心式冷剂压缩机和第二离心式冷剂压缩机采用电机驱动或采用蒸汽透平或者燃气透平驱动。
又例如,当采用燃气透平驱动时,在其排放的烟气通道中设置加热管,加热管内通以热油介质,用以回收燃气透平的烟气废热,将其作为天然气液化装置中的脱水和脱酸气的净化单元中的再生加热热源,从而提高整个装置的能量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整体能耗。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之间、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之间、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与第四气液分离罐之间、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与第二混合冷剂的第四冷却通道之间以及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与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之间分别设置有控制流量的控制阀门。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双循环混合冷剂的天然气液化系统示意图。如图3所示,用第一冷箱48和第二冷箱49取代图1实施例中的冷箱22,其中,第一换热单元构成第一冷箱48的换热芯体,第二换热单元构成第二冷箱49的绕管式换热器。
以下为采用上述双循环混合冷剂的天然气液化系统的天然气液化方法,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第一冷循环装置中依次相连的第一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第一冷却器、冷凝器、缓冲罐、过冷器,将储存在第一气液分离罐和第二气液分离器中的第一混合冷剂压缩、降温、冷却为携带冷量的第一混合冷剂,并将其输送至冷却器中的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
利用第二冷循环装置中依次相连的第二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第二冷却器、第三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第三冷却器,将储存在第三气液分离罐的第二混合冷剂压缩、降温、冷却为携带冷量的第二混合冷剂,并将其输送至冷箱中的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
利用天然气输送管将天然气输送至冷箱的天然气预冷管,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对天然气预冷管和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进行预冷;
通过与天然气预冷管相连通的脱重烃装置将经过预冷的天然气分离为液态的重烃组分和气态的轻烃组分;
通过设置在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的中间位置和末端的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将失去冷量的第一混合冷剂输送至与分别与第一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相连的第二气液分离罐和第一气液分离罐;
通过与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相连的第四气液分离罐将初步失去部分冷量的第二混合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并将分离的气态的第二混合冷剂依次输送至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第二混合冷剂的第四冷却通道和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将分离的液态的第二混合冷剂依次输送至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和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
通过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将失去冷量的第二混合冷剂输送至与第二离心式冷剂压缩机相连的第三气液分离罐;
通过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第二混合冷剂的第四冷却通道和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对天然气深冷管中来自脱重烃装置的气相空间的气态的轻烃组分冷却液化为液态的轻烃组分;
通过与天然气深冷管相连通的脱氮装置将输送来的液态的轻烃组分进行脱氮处理,得到液化天然气;
通过连通在LNG储罐与脱氮装置之间的LNG泵将液化天然气输送到LNG储罐进行储存;
其中,冷箱包括:由天然气预冷管、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一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以及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一冷却通道构成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由天然气深冷管、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二冷却通道、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三冷却通道、第二混合冷剂的第四冷却通道和第二混合冷剂的第五冷却通道构成的第二换热单元。
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循环装置采用了两级减压、一次补气的方式,提高了压缩效率;而第二冷却循环装置两级减压、一次气液分离和的方式,提高了压缩效率。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原料天然气的组成、压力、温度,以及项目建设地点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合理配置混合冷剂的组成和配比,从而获得不同的冷却和液化温度,使得整个工艺系统的能耗最低,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原料天然气通常来自地下的气田,其组成、压力等条件会发生变化,因而需要合理调节其被冷却和液化的温度,以维持天然气液化装置的运行效率和能耗。
应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以通过改变混合冷剂的组成和配比,实现天然气冷却温度的进一步降低,从而合理分配预冷和液化两个制冷循环的热负荷,维持装置的稳定运行,连续生产合格的LNG产品。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