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2699A - 汽轮机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汽轮机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2699A
CN102392699A CN2011103349171A CN201110334917A CN102392699A CN 102392699 A CN102392699 A CN 102392699A CN 2011103349171 A CN2011103349171 A CN 2011103349171A CN 201110334917 A CN201110334917 A CN 201110334917A CN 102392699 A CN102392699 A CN 102392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team
pressure
ultra
steam turb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349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2699B (zh
Inventor
阳虹
彭泽瑛
程凯
杨建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349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926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92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2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2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26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轮机运行方法,该运行方法可使汽轮机在使用现有成熟铁素体材料的前提下,蒸汽温度由目前的600℃提高到620℃~635℃,从温度提高的角度热耗可降低1.1%以上;进汽压力可由目前的25MPa-28MPa提高到35MPa-40MPa,从提高压力的角度机组热耗降低达到1.5%~2.3%;此外在提高压力的同时采取二次再热循环,比一次再热循环热耗还可以降低1.4%~1.6%。可见该汽轮机运行方法使供电热耗和煤耗的降幅最高可达到5%,汽轮机的效率可得到大幅提升,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和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汽轮机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轮机,特别涉及一种汽轮机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存的支柱。根据地球的资源状况,燃煤发电在电力工业的主导地位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转变,推进洁净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提高电站效率,节约资源,减少排放是燃煤发电技术和产品的基本发展方向。无论发电机组使用的一次能源是燃煤、核能还是燃汽,只要使用蒸汽作为能量转换的工质,汽轮机均承担将蒸汽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功能,因而汽轮机是决定整个电厂性能的最重要的发电设备之一。降低热耗、减少排放、提高热效率始终是汽轮机设计制造的首要任务。
如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责任有限公司2×1000MW机组是采用高参数并应用热力系统优化技术取得显著节能减排效益的一个典型案例,运行效率达到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配合蒸汽高参数,该电厂推出一系列新的节能减排技术:通过提高锅炉燃烧效率、降低锅炉汽水压损及烟汽阻力、降低厂用电率、利用烟汽余热、冷端优化降低背压、选配高效率的给水泵汽轮机、启动前的旁路冲洗等优化技术,使汽轮机的供电煤耗累计降低4%,2010年该电厂超超临界汽轮机折算的发电煤耗可达到268g/kW·h,为当年世界最高水平。
从1993年首台593℃再热温度的汽轮机机采用了先进铁素体材料,至今全世界范围内超超临界参数的应用已获得了很多发展,目前已成功的开发了高于625℃温度等级的先进铁素体材料,但是至今尚未有工程应用。当前大容量超超临界产品的最高参数已达到27MPa,600℃/610℃,与先前24.2MPa,566℃/566℃的超临界参数相比,现有超超临界参数的热耗得益在1.7%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在汽轮机领域,1%量级的得益已经被视为成效突出的改善。
目前为了可以进一步提高汽轮机的效率、降低热耗,欧盟及日本开始立足研究新的材料,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854464A)所公布的镍基合金材料。采用这种镍基合金材料虽然可以承受更高的温度,但镍基合金材料的成本很高,而且汽轮机主要部件的一系列关键制造工艺技术(如大型铸锻件、焊接转子)尚在研究阶段,近期尚不能在产品中应用。因此铁素体材料仍是当前阶段汽轮机应用的主要材料,如何进一步提升采用铁素体材料制造的汽轮机的效率才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汽轮机效率的运行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轮机运行方法,所述汽轮机包括一超高压缸、一再热高压缸、一个或两个再热中压缸、一个、两个或三个低压缸;所述超高压缸蒸汽入口压力为35~40MPa,温度为600℃~625℃,蒸汽在超高压缸膨胀做功后进入锅炉进行一次再热;一次再热后的蒸汽进入再热高压缸,蒸汽进入再热高压缸的温度为610℃~635℃,蒸汽在再热高压缸膨胀做功后再进入锅炉进行二次再热;二次再热后的蒸汽进入再热中压缸,蒸汽进入再热中压缸的温度为610℃~635℃,蒸汽在再热中压缸膨胀做功后进入低压缸;进入低压缸的蒸汽的温度为300~360℃,压力为0.3MPa~0.5MPa,蒸汽在低压缸膨胀做功后经冷凝器冷凝成水后返回锅炉。
优选的,所述超高压缸、再热高压缸、再热中压缸的转子、汽缸、阀门采用625°等级铁素体材料。
优选的,所述超高压缸为双层缸,所述超高压缸的内缸、外缸均由前后两个圆筒型缸体通过轴向螺栓连接而成。
优选的,蒸汽通过所述超高压缸时,在经过超高压缸高压中级后漏入内外缸夹层,再从内外缸夹层流回内缸对转子的平衡活塞进行冷却。
优选的,所述超高压缸内的转子为小直径多叶片转子。
优选的,所述再热中压缸的转子采用单一的9%Cr材料制成;或将所述再热中压缸的转子分为进汽段和排汽段两部分,所述进汽段采用9%Cr材料,所述排汽段采用10%Cr或者12%Cr材料,所述进汽段与所述排汽段焊接。
优选的,所述超高压缸、再热高压缸、再热中压缸、低压缸均为全周进汽。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该汽轮机运行方法,汽轮机可在使用现有成熟铁素体材料的前提下,蒸汽温度可由目前的600℃提高到620℃~635℃,从温度提高的角度热耗可降低1.1%以上;进汽压力可由目前的25MPa-28MPa提高到35MPa-40MPa,从提高压力的角度机组热耗降低达到1.5%~2.3%;此外在提高压力的同时采取二次再热循环,这样比一次再热循环热耗还可以降低1.4%~1.6%。可见该汽轮机运行方法使发电热耗和煤耗的降幅最高可达到5%以上,使汽轮机的效率可得到大幅提升,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和市场前景。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专利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汽轮机的运行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超高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汽轮机的运行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汽轮机的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为一个五缸四排660MW容量的汽轮机,该汽轮机配置为一个单流超高压缸1(简称VHP),一个单流再热高压缸2、一个双流再热中压缸3以及两个标准排汽面积的低压缸4。该汽轮机在运行时,由锅炉产生的蒸汽首先进入超高压缸1,超高压缸蒸汽入口压力为35~40MPa,温度为600℃~625℃,蒸汽在超高压缸1膨胀做功后进入锅炉进行一次再热。一次再热后的蒸汽进入再热高压缸2,蒸汽进入再热高压缸2的温度为610℃~635℃,蒸汽在再热高压缸膨胀做功后再进入锅炉进行二次再热;二次再热后的蒸汽进入再热中压缸3,蒸汽进入再热中压缸3的温度为610℃~635℃,蒸汽在再热中压缸3膨胀做功后进入低压缸4;进入低压缸4的蒸汽的温度为300~360℃,压力为0.3MPa~0.5MPa,蒸汽在低压缸4膨胀做功后经冷凝器冷凝成水后返回锅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蒸汽或冷凝水的流动方向。
该汽轮机超高压缸1进汽压力35MPa~40MPa,其排汽口处一次再热蒸汽的压力可提高到10MPa~12MPa,由于排出的蒸汽压力较大,因此超高压缸1无需再配置回热抽汽口,光滑的形状有利于减少汽缸的应力集中,降低工作应力;同时排汽压力提高也会使超高压缸1的压比降低,使该超高压缸的焓降减少,该超高压缸可选配小直径多级叶片的转子来减小转子的轴向推力和离心力,这样就可进一步提高超高压缸承压能力,同时又可提高汽轮机的效率。
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超高压缸1能承受35MPa~40MPa的压力,超高压缸1为双层缸,其外缸由前后两个圆筒型缸体11、12通过轴向螺栓13连接而成,两个圆筒缸体的连接处的轴向法兰14位于工作压力较低的区域。由于汽缸的轴向作用面积远小于水平中分面的面积,因此采用这种结构的汽缸相比目前常用的具有中分面的上下两半结构的缸体而言其承压能力更强,而且采用这种筒状结构的汽缸不存在普通汽缸中分面连接法兰对汽缸工作压力提高的限制,其轴向法兰设置在压力相对较低区域,这样也可使轴向法兰工作应力大幅下降,进而提高超高压缸1的承压能力。超高压缸1的内缸也为圆筒型,其沿着通过轴线的平面分为两半,但因其直径小且无法兰外伸端,同样可使汽缸和螺栓的应力大幅度下降。
蒸汽通过超高压缸1时,在经过高压中级后会漏入内外缸夹层,其流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方向所示,最后从内外缸夹层流回内缸对转子的平衡活塞15进行冷却。这样一方面将第一级后高温蒸汽限制在转子的小直径部位,对平衡活塞起到冷却作用;另一方面使内外汽缸分别承担部分压力载荷,即使主蒸汽压力提高到35MPa,其内外缸的承载压力也仅相当于亚临界压力水平。
采用这种独特的内外缸承载结构,可使内外缸、密封螺栓均处在较低的应力状态,其承压部件所承受的最大压差比目前常用的一次再热结构形式小5-10MPa,因此对于30MPa的参数受力仅与目前一次再热结构的亚临界相当,35MPa汽缸的压力载荷仅与目前一次再热结构超临界相当,因而这种结构的汽缸可以提供更大的安全裕度,提高蒸汽压力的可靠性风险得以完全释放。再有由于这种结构的汽缸是沿着轴向分成前后两半的,因此根据工作温度不同,其前后两个圆筒结构可采用不同的材料,这样也可降低机组的材料成本。
针对二次再热循环中压缸3排汽温度可能会提高的特点,将再热中压缸3的排汽压力由目前的0.5MPa~0.6MPa降为0.3MPa~0.5MPa,中压排汽(低压进汽)温度为300~360℃,采用较低的中压排汽压力,避免中压排汽温度大幅度升高,一是保证低压转子远离材料的回火脆性温度;二是减少了低压缸的温差,使中压缸整个外缸完全处在中压排汽的包围之中,这样外缸就可采用加工性能好、加工周期短、质量易保证的球墨铸铁材料。
超高压缸1、再热高压缸2、再热中压缸3、低压缸4均为全周进汽,采用这种进汽方式不仅没有部分进汽的损失,级效率高,而且大幅度降低高温第一级叶片的应力,消除了高蒸汽压力对汽轮机转子轴系的汽隙激振。所采用的全周进汽结构可保证本发明汽轮机在35MPa-40MPa蒸汽参数条件下,具有安全可靠的运行性能。
为降低制造成本,减少高温合金钢材的应用,减小转子锻件尺寸,本发明的二次再热汽轮机中的高温转子,特别是中压再热缸的转子可采用焊接结构,将转子分为进汽段和排汽段两部分,进汽段采用9%Cr材料锻造,排汽段采用10%Cr或者12%Cr材料锻造,进汽段与排汽段焊接在一起。上述中压再热缸的转子也可采用单一的9%Cr材料直接制成。该汽轮机超高压缸1、再热高压缸2、再热中压缸3的阀门、汽缸、转子等高温部件采用成熟的625°等级铁素体材料,目前的铸锻供应商已形成该类材料冶炼及大型铸、锻件毛坯的生产能力,相关材料和技术属于公知技术的范围,故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采用该汽轮机运行方法,汽轮机可在使用现有成熟铁素体材料的前提下,蒸汽温度可由目前的600℃提高到620℃~625℃,从温度提高的角度,热耗可降低1.1%以上;进汽压力可由目前的的25MPa-28MPa提高到35MPa-40MPa,从提高压力的角度,机组热耗降低达到1.5%~2.3%;此外在提高压力的同时采取二次再热循环,这样比一次再热循环热耗还可以降低1.4%~1.6%。可见该汽轮机运行方法使供电热耗和煤耗的降幅最高可达到5%以上,使汽轮机的效率可得到大幅提升。如实施例一所示汽轮机采用该运行方法,其主蒸汽流量为1680t/h;最终给水温度为327℃;相对锅炉效率94%及管路效率99%,汽轮机发电煤耗为258g/kWh。
如图3所示,为七缸六排结构1350MW容量汽轮机的运行示意图,其配置为一个单流超高压缸1,一个双流再热高压缸2、两个双流再热中压缸3,以及三个标准排汽面积的低压缸4。整个汽轮机采取2个轴系:超高压缸1和再热高压缸2带一个出力约600MW的发电机;两个再热中压缸3和三个低压缸4带一个约750MW的发电机。根据汽轮机背压或者其他情况需要,也可以配置两个低压缸设置成如图4所示六排四缸结构。两个轴系可布置在同一平台,也可将超高压缸1和再热高压缸2布置在锅炉顶层,以节约高温蒸汽管道的长度,两个再热中压缸3和三个低压缸4布置在汽轮机平台。该汽轮机采用上述运行方法,主蒸汽流量为3400t/h;最终给水温度为327℃;汽轮机发电煤耗为256g/kWh。由上述数据与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发电煤耗268g/kW.h对比可知,采用该汽轮机运行方法可使供电热耗和煤耗降低的幅度达到4.5%,汽轮机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京都议定书出台以来,出现了两个决定汽轮机性价比的关键因素,第一是煤价的大幅增加,以2005年每吨煤50~60美元与2010年我国秦皇岛标煤每吨950元相比,上涨幅度超过130%;第二,CO2排放费的实施。按目前的趋势,降低热耗的价值还将继续增加。对于实施例一所述的660MW容量汽轮机而言,按标煤每吨950元,按每吨CO2排放费150元计算,当汽轮机设计年限为30年时,考虑贴现率和排放费的得益在8亿元左右。因此该汽轮机运行方法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和市场前景。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汽轮机运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凡依本发明设计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轮机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包括一超高压缸、一再热高压缸、一个或两个再热中压缸、一个、两个或三个低压缸;
所述超高压缸蒸汽入口压力为35~40MPa,温度为600℃~625℃,蒸汽在超高压缸膨胀做功后进入锅炉进行一次再热;
一次再热后的蒸汽进入再热高压缸,蒸汽进入再热高压缸的温度为610℃~635℃,蒸汽在再热高压缸膨胀做功后再进入锅炉进行二次再热;
二次再热后的蒸汽进入再热中压缸,蒸汽进入再热中压缸的温度为610℃~635℃,蒸汽在再热中压缸膨胀做功后进入低压缸;
进入低压缸的蒸汽的温度为300~360℃,压力为0.3MPa~0.5MPa,蒸汽在低压缸膨胀做功后经冷凝器冷凝成水后返回锅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压缸、再热高压缸、再热中压缸的转子、汽缸、阀门采用625°等级铁素体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压缸为双层缸,所述超高压缸的外缸由前后两个圆筒型缸体通过轴向螺栓连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轮机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蒸汽通过所述超高压缸时,在经过超高压缸高压中级后漏入内外缸夹层,再从内外缸夹层流回内缸对转子的平衡活塞进行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压缸内的转子为小直径多级叶片转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热中压缸的转子采用单一的9%Cr材料制成;或将所述再热中压缸的转子分为进汽段和排汽段两部分,所述进汽段采用9%Cr材料,所述排汽段采用10%Cr或者12%Cr材料,所述进汽段与所述排汽段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压缸、再热高压缸、再热中压缸、低压缸均为全周进汽。
CN201110334917.1A 2011-10-28 2011-10-28 汽轮机运行方法 Active CN1023926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4917.1A CN102392699B (zh) 2011-10-28 2011-10-28 汽轮机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4917.1A CN102392699B (zh) 2011-10-28 2011-10-28 汽轮机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2699A true CN102392699A (zh) 2012-03-28
CN102392699B CN102392699B (zh) 2015-03-25

Family

ID=45860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4917.1A Active CN102392699B (zh) 2011-10-28 2011-10-28 汽轮机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9269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5849A (zh) * 2013-09-30 2014-01-0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与二次再热主汽轮机同轴布置的背压抽汽小汽轮机热力系统
CN103939157A (zh) * 2014-04-18 2014-07-23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双轴汽轮机低压轴低速运行方法
CN106523044A (zh) * 2016-12-22 2017-03-22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核电站汽轮机高中压缸的缸温加速冷却方法
CN107339128A (zh) * 2017-07-03 2017-11-10 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超高压缸的二次再热汽轮机
CN109356663A (zh) * 2018-12-10 2019-02-19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640℃~650℃汽轮机内部冷却的高温转子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5271A (ja) * 2001-11-13 2003-05-2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異鋼種溶接方法
CN1605717A (zh) * 2003-10-10 2005-04-13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 超超临界空冷汽轮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5271A (ja) * 2001-11-13 2003-05-2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異鋼種溶接方法
CN1605717A (zh) * 2003-10-10 2005-04-13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 超超临界空冷汽轮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阿平等: "高效空冷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热力透平》, vol. 35, no. 04, 30 December 2006 (2006-12-30) *
阳虹等: "加快高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发展步伐", 《热力透平》, vol. 39, no. 01, 31 March 2010 (2010-03-31)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5849A (zh) * 2013-09-30 2014-01-0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与二次再热主汽轮机同轴布置的背压抽汽小汽轮机热力系统
CN103939157A (zh) * 2014-04-18 2014-07-23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双轴汽轮机低压轴低速运行方法
CN106523044A (zh) * 2016-12-22 2017-03-22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核电站汽轮机高中压缸的缸温加速冷却方法
CN106523044B (zh) * 2016-12-22 2019-02-22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核电站汽轮机高中压缸的缸温加速冷却方法
CN107339128A (zh) * 2017-07-03 2017-11-10 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超高压缸的二次再热汽轮机
CN107339128B (zh) * 2017-07-03 2021-05-18 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超高压缸的二次再热汽轮机
CN109356663A (zh) * 2018-12-10 2019-02-19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640℃~650℃汽轮机内部冷却的高温转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2699B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3879B (zh) 汽轮机结构
US10378389B2 (en) Gas turbine and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steam turbine combined circulation system
CN102392699B (zh) 汽轮机运行方法
CN102392703B (zh) 二次再热汽轮机
CN106640243A (zh) 余热发电系统及其工艺和发电站
CN101368489B (zh) 一种超高参数节水型空冷汽轮机
CN205135718U (zh) 汽轮机及其螺栓组合转子
CN110397481B (zh) 提升主蒸汽参数的垃圾焚烧发电装置
CN101802349B (zh) 蒸气轮机设备
CN105351011B (zh) 汽轮机及其销钉组合转子、组合转子的组装方法
CN101368490A (zh) 一种高参数空冷汽轮机整体结构设计方法
CN206360740U (zh) 余热发电系统和发电站
CN213711123U (zh) 高温超高压一次再热的50mw级凝汽式煤气发电汽轮机
CN101315034B (zh) 一种湿冷汽轮机
CN104481618B (zh) 一种高参数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
CN202756028U (zh) 超超临界1300mw等级汽轮机
Lin et al. Ultrasupercritical power plant development and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 applications in China
CN205260078U (zh) 汽轮机及其销钉组合转子
Nomoto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 of steam turbines with high steam temperatures
CN209413948U (zh) 640℃~650℃汽轮机内部冷却的高温转子
CN113107621A (zh) 一种650℃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系统
CN208203371U (zh) 一种385mw等级超临界汽轮机
CN205503199U (zh) 一种150mw两缸单排汽轮机
CN105673093A (zh) 一种高效700℃超超临界600mw等级四缸两排汽汽轮机
CN205315054U (zh) 一种高效700℃超超临界600mw等级四缸两排汽汽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