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7506A - 通信系统共存时的物理资源配置和信号发送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共存时的物理资源配置和信号发送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7506A
CN102387506A CN2010102683372A CN201010268337A CN102387506A CN 102387506 A CN102387506 A CN 102387506A CN 2010102683372 A CN2010102683372 A CN 2010102683372A CN 201010268337 A CN201010268337 A CN 201010268337A CN 102387506 A CN102387506 A CN 102387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wimax
lte
configurat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83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7506B (zh
Inventor
宁丁
关艳峰
方惠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683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87506B/zh
Priority to US13/639,023 priority patent/US9191825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78283 priority patent/WO2012027924A1/zh
Priority to JP2013504097A priority patent/JP5501525B2/ja
Publication of CN102387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7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7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75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系统共存时的物理资源配置和信号发送方法及系统,Wimax系统和LTE系统邻频共存且采用TDD模式,LTE帧的上下行切换周期为5ms,根据LTE帧配置信息对Wimax 16e帧的物理资源进行配置,包括:按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LTE帧的下行区域内的条件,配置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和Wimax 16e帧相对LTE帧半帧的偏移时间;按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LTE帧的上行区域内的条件,配置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和TTG的时长。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系统和信号发送方法,可以克服LTE系统和Wimax 16e系统邻频共存时的相互干扰。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共存时的物理资源配置和信号发送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共存时的资源配置和信号发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是指向终端提供初始接入、业务传输和资源管理等功能的设备,通常,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和管理消息实现上述功能。基站通过上/下行链路与终端进行通信,下行链路是指基站到终端的无线链路,上行链路指终端到基站的无线链路。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技术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其通过扩展符号的脉冲宽度来提高抗多径衰落的性能。OFDM技术的实现原理是:将高速串行数据变换成多路相对低速的并行数据,并将该多路并行数据调制到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进行传输。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为OFDMA)技术是在OFDM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户占用不同的子载波,来实现多址接入。在采用OFDMA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完成无线资源的映射和无线资源的分配。例如,由基站确定基站到终端的下行传输时的系统配置和资源分配信息、以及终端到基站的上行传输时的系统配置和资源分配信息等,基站通过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系统配置和资源分配信息,终端在确定的控制信道上接收这些信息,进而接收和发送数据,与基站进行通信。为了保持基站和终端在通信时的定时同步,基站需要在下行区域向终端发送同步信号,在有的通信标准中被称为preamble、前导或同步序列。
另外,为了适应各种信道条件,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有多种帧结构,如何在多种帧结构的条件下保证控制信道的设计的一致性,包括用于发送控制信道的资源位置、资源数目是否一致;同一代通信标准中,多种通信系统共存,如何设计各自的控制信道以保证各个通信系统能够共存也非常重要;而且,一个通信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演进系统中继续支持其前一代系统,例如,IEEE 802.16m系统是IEEE 802.16e系统的演进系统,而IEEE 802.16e即为IEEE 802.16m的前一代系统,因此,支持前一代系统也限制了演进系统控制信道的设计方法。
Wimax 16e(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 16e的另一个名字是802.16。Wimax 16e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其中,IEEE 802.16e是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的标准,Wimax 16e系统是指基于IEEE 802.16e标准的通信系统。Wimax 16e通信系统按照频带划分方式可以分为PUSC(Partial Usage ofSub-Channel,部分使用子信道)和FUSC(Full Usage ofSub-Channel,完全使用子信道)两种模式。PUSC指的是将频带分为3个扇区,分开使用,而FUSC是指频带不分扇区,合并使用。Wimax 16e系统的资源按结构可以有PUSC、FUSC、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自适应调制编码)等多种方式。其中AMC方式可以有多种模式,包括时域上占1、2、3、6个符号的一共4种结构。
对于Wimax 16e系统的下行部分来说必须要有一个符号的前导(Preamble)和以2个符号为单位的PUSC资源,这部分PUSC资源用于发送系统控制信令,剩下的部分可以由PUSC、FUSC、AMC等各种资源块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即下行资源必须要有前导和PUSC资源。对于上行部分,有PUSC和AMC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即上行只要有PUSC和AMC中的一种就可以工作。
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始于2004年3GPP的多伦多会议。LTE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LTE通信系统的帧结构由10ms的数据帧组成,每个帧有10个子帧,又可分为两个5ms的半帧,每个子帧由一定数目的上行符号、下行符号或保护间隙(GP)组成。根据上下行切换周期可分为5ms和10ms。
LTE通信系统10ms切换的一种帧结构如图1A所示,时长10ms的一个帧(文中称为LTE帧)中具有一个特殊子帧S,其中下行导频时隙(DwPTS)是特殊子帧中下行的部分,用于发送下行符号,上行导频时隙(UpPTS)是特殊子帧中上行的部分,用于发送下行信号,GP是特殊子帧中空白部分,不发送任何信号。
LTE通信系统以5ms为切换周期的配置帧结构如图1B所示,与10ms切换的帧结构不同的是,每5ms时长就有一个特殊子帧S,时长10ms的一个无线帧中具有2个特殊子帧S。本申请中,所有下行子帧和DwPTS构成了LTE帧中的下行区域,所有上行子帧和UpPTS构成了LTE帧的上行区域。
对于LTE系统的OFDM符号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常规循环前缀,一种是普通循环前缀,两种符号在时间上的长度有所不同。
Wimax 16e通信系统和LTE通信系统都可分为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简称为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为FDD)系统。在时分双工系统中,对于基于OFDM或OFDMA的无线通信系统,其无线资源映射主要依据该无线通信系统的帧结构和资源结构,帧结构描述无线资源在时域上的控制结构,资源结构描述了无线资源在频域上的控制结构。帧结构将无线资源在时域上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单位,如帧(Superframe)、帧(Frame)、子帧(Subframe)和符号(Symbol),通过设置不同的控制信道(例如,广播信道、单播和多播信道等)实现调度控制。每个帧,帧,子帧和符号都在时域上占有一定的时间。在Wimax 16e通信系统的TDD模式下,如图2所示,一个Wimax 16e帧的帧长为5ms,包括下行区域,上行区域,下行区域和上行区域之间的一段空闲时间,称为发送/接收转换间隙(Transmission/Receive Transition Gap,简称TTG),以及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之间的一段空闲时间,称为接收/发送转换间隙(Receive/Transmission TransitionGap,简称RTG)。在TTG和RTG的时隙上,终端和基站不发送任何信号。
在通讯系统中,可能出现两个通信系统使用的频带的中心频点距离较近,两频带之间的间隔较小或者几乎为0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通信系统可能相互之间干扰严重,这种情况的两个通信系统被称作邻频通信系统。如图3所示,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为两个邻频通讯系统,第一通信系统会产生频带的功率泄漏,将一部分能量泄漏到第二通信系统的频带上,对第二通信系统的通信产生较大干扰。同样,第二通信系统也会对A产生干扰。特别是当第二通信系统在进行上行通讯,而第一通信系统在同时进行下行通讯时,属于第二通信系统的终端将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这时第二通信系统的终端发送的信号会产生较大的频带能量泄漏并叠加到第一通信系统的终端天线上,对第一通信系统的终端接收下行信号产生较大干扰,也就是说第一通信系统的下行信号和第二通信系统的上行信号会互相干扰对方对信号的接收,反之亦然。当考虑到两个通信系统共站(指的是两个通信系统的基站位置在同一个地方)时的邻频共存时,上述干扰问题将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共存时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及系统,以克服LTE系统和Wimax 16e系统邻频共存时的相互干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共存时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Wimax系统和LTE系统邻频共存且采用时分双工模式,LTE帧的上下行切换周期为5ms,根据LTE帧配置信息对Wimax 16e帧的物理资源进行配置,包括:
按照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下行区域内的约束条件,配置所述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和所述Wimax16e帧的起始位置相对所述LTE帧半帧的起始位置的偏移时间;
按照所述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上行区域内的约束条件,配置所述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和发送/接收转换间隙(TTG)的时长。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的通信系统共存时Wimax 16e基站的物理资源配置系统,所述Wimax 16e基站和LTE基站邻频共存且均采用时分双工模式,所述LTE基站配置的LTE帧的上下行切换周期为5ms,所述物理资源配置系统包括:
第一配置装置,用于按照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下行区域内的约束条件,配置所述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和所述Wimax 16e帧的起始位置相对所述LTE帧的起始位置的偏移时间;
第二配置装置,用于按照所述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上行区域内的约束条件,配置所述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和发送/接收转换间隙(TTG)的时长。
采用上述物理资源配置方法和系统,使得Wimax 16e发送的Wimax 16e帧的上、下行区域在时域上分别包含在邻频共存的LTE基站发送的LTE帧的上、下行区域内,解决了LTE系统和Wimax 16e系统邻频共存时的相互干扰的问题,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而实现通信系统的可靠通信。
本发明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共存时的信号发送方法,可以克服LTE系统和Wimax 16e系统邻频共存时的相互干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共存时的信号发送方法,Wimax 16e基站和LTE基站邻频共存且采用时分双工模式,所述LTE基站配置的LTE帧的上下行切换周期为5ms,所述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所述Wimax 16e基站在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发送下行信号,在Wimax16e帧的上行区域发送上行信号;
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在时域上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下行区域内,所述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在时域上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上行区域内。
采用上述信号发送方法,使得Wimax 16e发送的Wimax 16e帧的上、下行区域在时域上分别包含在邻频共存的LTE基站发送的LTE帧的上、下行区域内,解决了LTE系统和Wimax 16e系统邻频共存时的相互干扰的问题,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而实现通信系统的可靠通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和图1B分别是根据相关技术的LTE通信系统10ms切换和5ms切换的一种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Wimax 16e系统的一种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两个邻频系统共存时相互干扰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通过改变第二通信系统的上、下行区域减小相互干扰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二示例一,LTE基站与Wimax 16e基站邻频共存,且采用0#上下行配置时两个系统的帧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二示例二,LTE基站与Wimax 16e基站邻频共存,且采用1#上下行配置时两个系统的帧配置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实施例二示例三,LTE基站与Wimax 16e基站邻频共存,且采用2#上下行配置时两个系统的帧配置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实施例二示例四,LTE基站与Wimax 16e基站邻频共存,且采用6#上下行配置时两个系统的帧配置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物理资源配置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系统邻频共存且采用TDD模式,第一通信系统不需要做任何改变,需要根据第一通信系统的帧配置信息对第二通信系统帧的物理资源进行配置,包括:
配置第二通信系统帧的下行区域的相关参数,使得第二通信系统帧的下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第一通信系统的下行区域内;
配置第二通信系统帧的上行区域的相关参数,使得第二通信系统帧的上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第一通信系统的上行区域内。
具体地,可以由第一通信系统基站根据邻频共存和时钟同步的第二通信系统基站的帧配置信息对本基站的物理资源进行配置。该配置可以是静态配置,或者,也可以是非静态配置如半静态配置或动态配置。
上述“在时域上被包含”包括两个区域在时域上完全重叠的情形。
为了满足上述时域上的包含关系,两个通信系统帧的上行区域的时长之差应小于第一指定时长,两个通信系统帧的下行区域的时长之差应小于第二指定时长,第一指定时长和第二指定时长大于等于0,在符合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相关要求的前提下,该时长之差应尽量小。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对第二通信系统帧中的上行符号和下行符号的数目的调整来达到上述时长的要求,比如可以增加上行符号数,同时减少下行符号数。
为了满足上述时域上的包含关系,还需要对两个通信系统帧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的相对位置进行配置,如配置第二通信系统帧的起始位置相对于第一通信系统帧的起始位置的偏移时间等。
配置完成后,第二通信系统基站在下行区域发送下行信号时,与其领域共存的第一通信系统基站不会发送上行信号;第二通信系统基站在上行区域发送上行信号时,与其领域共存的第一通信系统基站不会发送下行信号。因此邻频干扰将会较小。如图4所示,采用本实施例方法之前,第一通信系统的下行区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上行区域有重叠,会同时发送数据,产生了很大的干扰。经过对第二通信系统的修改后,使得第二通信系统帧的下行区域在时域上包含在第一通信系统帧的下行区域内,第二通信系统帧的上行区域在时域上也包含在第一通信系统帧的上行区域内,干扰问题被大大减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第一通信系统为采用TDD模式的LTE系统,包括LTE的后续演进系统,如LTE-Advance等;第二通信系统为采用TDD模式的Wimax 16e系统。该LTE系统和Wimax 16e系统邻频共存时,存在互相干扰。
LTE的上下行配置有7种,编号为0-6,记为0#上下行配置~6#上下行配置。在下述上下行配置表(表1)中,D代表下行子帧,长度为1ms,用于发送下行信号;U代表上行子帧,长度为1ms,用于发送上行信号;S代表特殊子帧,长度1ms,又依次包括下行导频时隙(DwPTS),保护间隔(Gp)和上行导频时隙(UpPTS)。其中,LTE帧中的所有上行子帧和UpPTS构成了LTE帧的上行区域,TE帧中的所有下行子帧和DwPTS构成了LTE帧的下行区域。
表1
Figure BSA00000251594700081
从表1可以看出,0#、1#、2#、3#和6#上下行配置的上下行切换周期为5ms,两个半帧结构相同,均包括一个特殊子帧。3#、4#、5#和6#上下行配置的上下行切换周期为10ms,在第一个半帧中包括一个特殊子帧,第二个半帧中没有特殊子帧。
特殊子帧中UpPTS,DwPTS和GP的比例也可以调整,特殊子帧帧配置有9种,编号为0~8,记为0#~8#特殊子帧帧配置。如以下的特殊子帧帧配置表(表2)所示,在不同的特殊子帧帧配置下UpPTS,DwPTS和GP所占的时间可以不同,表2只表明了UpPTS和DwPTS的时间,用1ms减去UpPTS和DwPTS的时间就是GP的时间。
表2
Figure BSA00000251594700091
本实施例涉及的是LTE帧的上下行切换周期为5ms的情形,此时LTE帧采用0#、1#、2#或6#上下行配置。为了减少邻频共存的LTE基站和Wimax16e基站相互干扰,不需要对Wimax 16e帧的帧结构进行变化,只需要根据LTE帧的配置信息对Wimax 16e帧的物理资源进行配置,包括:
按照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LTE帧的下行区域内的约束条件,配置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和Wimax 16e帧的起始位置相对LTE帧半帧的起始位置的偏移时间;
按照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LTE帧的上行区域内的约束条件,配置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和发送/接收转换间隙(TTG)的时长。
上述配置可以是Wimax 16e基站根据与其邻频共存的LTE基站的LTE帧的配置信息,对本基站的Wimax 16e帧的物理资源进行配置,LTE帧的配置信息包括上下行配置信息、特殊子帧帧配置信息和循环前缀类型信息。
上述配置为静态配置;或者,上述配置非静态配置,此时,LTE基站更新LTE帧的配置后,将要生效的新的LTE帧的配置信息被传送到与所述LTE基站邻频共存的Wimax 16e基站(如,可以先通过LTE核心网传送到Wimax16e核心网,再由Wimax 16e核心网传送到所述Wimax 16e基站),所述Wimax16e基站根据该新的LTE帧的配置信息重新进行所述配置。
为了满足上述约束条件,较佳地,在所述LTE帧第一个半帧中下行子帧的数目N≥2时,采用向前偏移方式,将Wimax 16e帧的起始位置相对LTE帧半帧的起始位置的偏移时间配置为(N-1)ms;或者,采用向后偏移方式,将该偏移时间配置为(6-N)ms,从而将Wimax 16e帧的起始位置与所述LTE帧半帧的第二个下行子帧的起始时刻对齐。在N=1时,将该偏移时间配置为0,Wimax16e帧的起始位置与LTE帧半帧的起始位置对齐。
为使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在时域上包含在LTE帧的下行区域内,Wimax 16e帧中所有下行符号的总时长应小于等于LTE帧第一个半帧的下行区域的时长,以下称为第一条件。Wimax 16e帧下行资源不全是PUSC时,配置的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第一条件的最大整数,Wimax 16e帧下行资源全部是PUSC时,配置的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该第一条件的最大奇数。
不考虑资源类型对符号数的约束时,满足第一条件的下行符号的最大符号数MD.max可以按下式确定:
Figure BSA00000251594700101
其中,Tframe为Wimax 16e帧的帧长,Tframe=5ms;TSymbol为Wimax 16e帧一个符号的时长,TSymbol=102.857us,但在某些其他的Wimax系统配置下,TSymbol的取值可以变化,相应的最大符号数和TTG,RTG也将发生变化,以下公式一样,不再一一赘述;TDs.LTE为LTE帧第一个半帧中所有下行子帧的总时长;TDwPTS为LTE帧半帧中DwPTS的时长;
Figure BSA00000251594700102
表示向下取整。TDs.LTE和TDwPTS的取值与LTE的上下行配置、特殊子帧帧配置和循环前缀类型有关,可查表1和表2得到。
Wimax 16e帧下行资源全部是PUSC时,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最大数目MD为小于等于MD.max的最大奇数,Wimax 16e帧下行资源不全是PUSC时,MD=MD.max
较佳地,本实施例按照将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的起始位置与LTE帧半帧中UpPTS的起始位置对齐的要求来配置TTG的时长。
例如,采用向前偏移方式时,该TTG时长TTTG可以按下式计算:
TTTG=Toff.UpPTS+Toff.Wimax-MD2·Tsymbol
其中,Toff.UpPTS为LTE帧半帧中UpPTS的起始位置到该LTE帧半帧的起始位置的时长;Toff.Wimax为Wimax 16e帧的起始位置相对LTE帧半帧的起始位置的偏移时间,按向前偏移方式取一正值;MD2为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符号数;Tsymbol为Wimax 16e系统一个符号的时长。
如果Toff.Wimax按向后偏移方式取一正值,则上述公式可变化为:
TTTG=Toff.UpPTS+Tframe-Toff.Wimax-MD2·Tsymbol
其中,Tframe=5ms。
从图6可以看出,TTG的时长大于等于GP,且两者的结束位置对齐。
为使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在时域上包含在LTE帧的下行区域内,Wimax 16e帧中所有上行符号的总时长和RTG的最小时长之和小于等于所述LTE帧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区域的时长,以下称之为第二条件。Wimax 16e帧上行资源不全是PUSC时,配置的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该第二条件的最大整数,Wimax 16e帧上行资源全部是PUSC时,配置的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该第二条件且为3的倍数的最大整数。
不考虑资源类型对符号数的约束时,满足第二条件的Wimax 16e帧的最大上行符号数MU.max可以按下式确定:
Figure BSA00000251594700111
其中,TSymbol含义如上文;TUs.LTE为LTE帧第二个半帧中所有上行子帧的总时长;TUpPTS为LTE帧半帧中UpPTS的时长;TRTG为Wimax 16e系统要求的RTG的最小时长,TRTG=80us~100us;
Figure BSA00000251594700121
表示向下取整。TUs.LTE和TUpPTS的取值与LTE的上下行配置、特殊子帧帧配置和循环前缀类型有关,可查表1和表2得到。
Wimax 16e帧上行资源不全是PUSC时,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最大数目MU=MU.max,Wimax 16e帧上行资源全部是PUSC时,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最大数目MU为小于等于MU.max且为3的倍数的最大整数。
在上、下行符号数和TTG的时长均确定后,Wimax 16e帧中RTG的时长也即可以最终确定。
请参照图5、图6、图7和图8,根据上述配置,LTE帧采用0#、1#、2#和6#上下行配置时,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在时域上分别包含在LTE帧的上行区域和下行区域之内。
对于Wimax 16e系统和LTE系统的共存来说,Wimax 16e系统有多种资源类型,且不同资源类型占的时域符号数目不同,上述方法在满足上、下行区域包含关系和Wimax 16e系统的资源类型和符号数的关联关系的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对上、下行符号数进行了最大化,大大减少邻频共存的LTE系统和Wimax 16e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又能提高Wimax 16e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基于上述物理资源配置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共存时的信号发送方法,Wimax 16e基站和LTE基站邻频共存且采用时分双工模式,所述LTE基站配置的LTE帧的上下行切换周期为5ms,该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所述Wimax 16e基站在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发送下行信号,在Wimax16e帧的上行区域发送上行信号;
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在时域上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下行区域内,所述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在时域上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上行区域内。
较佳地,
所述Wimax 16e基站在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发送下行信号时,在第一个下行符号上发送第一同步信号,从第二个下行符号开始发送系统控制信令,在起始时刻比第一个下行符号的起始时刻迟后5ms的一下行符号上发送第二同步信号。
较佳地,
所述Wimax 16e基站和LTE基站时钟同步;
所述LTE帧第一个半帧中下行子帧的数目N≥2时,所述Wimax 16e基站在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上发送下行信号的起始时刻与所述LTE帧半帧中的第二个下行子帧的起始时刻对齐;N=1时,所述Wimax 16e基站将在Wimax16e帧的下行区域上发送下行信号的起始时刻与LTE帧半帧的起始时刻对齐;
所述Wimax 16e基站在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发送上行信号的起始时刻和所述LTE帧半帧中的上行导频时隙(UpPTS)的起始时刻对齐。
较佳地,
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可使用的下行符号数和上行区域可使用的上行符号数按照本实施例及其示例的帧配置方法来确定。
相应地,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共存时Wimax 16e基站的物理资源配置系统,所述Wimax 16e基站和LTE基站邻频共存且均采用时分双工模式,所述LTE基站配置的LTE帧的上下行切换周期为5ms,所述物理资源配置系统包括:
第一配置装置,用于按照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下行区域内的约束条件,配置所述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和所述Wimax 16e帧的起始位置相对所述LTE帧的起始位置的偏移时间;
第二配置装置,用于按照所述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上行区域内的约束条件,配置所述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和发送/接收转换间隙(TTG)的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置装置包括:
偏移配置装置,用于在所述LTE帧第一个半帧中下行子帧的数目N≥2时,采用向前偏移方式,将所述偏移时间配置为(N-1)ms;或者,采用向后偏移方式,将所述偏移时间配置为(6-N)ms;在N=1时,将所述偏移时间配置为0。
下行资源配置装置,用于在Wimax 16e帧下行资源不全是部分使用子信道(PUSC)时,配置的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第一条件的最大整数,在Wimax 16e帧下行资源全部是PUSC时,配置的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该第一条件的最大奇数;所述第一条件为Wimax 16e帧中所有下行符号的总时长小于等于所述LTE帧第一个半帧的下行区域的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置装置包括:
TTG时长配置装置,用于将所述TTG的时长配置为所述LTE帧第一个半帧中所有下行子帧、下行导频时隙(DwPTS)和保护间隔(GP)的总时长,减去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的时长得到的差值。
上行资源配置装置,用于在Wimax 16e帧上行资源不全是PUSC时,配置的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第二条件的最大整数,在Wimax 16e帧上行资源全是PUSC时,配置的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该第二条件且为3的倍数的最大整数;所述第二条件为Wimax 16e帧中所有上行符号的总时长和接收/发送转换间隙(RTG)的最小时长之和小于等于所述LTE帧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区域的时长。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配置装置和第二配置装置对Wimax 16e帧的物理资源的所述配置,是根据与其邻频共存的LTE基站的LTE帧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特殊子帧帧配置信息和循环前缀类型信息,对所在Wimax基站的Wimax 16e帧的物理资源进行配置;
所述物理资源配置系统还包括:帧配置更新装置,用于在所述LTE基站更新LTE帧的配置后,接收所述LTE基站将要生效的新的LTE帧的配置信息并通知所述第一配置装置和第二配置装置,所述第一配置装置和第二配置装置根据该新的LTE帧的配置信息重新进行配置。
基于实施例二的方案,下面介绍在不同的LTE帧上下行配置下,对Wimax16e帧中上、下行符号的数目的配置。
示例一
本示例LTE基站采用0#上下行配置,LTE帧中的上下行子帧序列为DSUUUDSUUU,两个半帧的结构相同。如图5所示,将Wimax 16e帧的起始位置与LTE帧半帧的起始位置(LTE帧的0#和5#子帧的起始位置)对齐,偏移时间设置为0,且Wimax 16e帧的下行资源类型不全是PUSC。
按照实施例二中的计算方法可以确定:配置的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和上行符号的数目与LTE帧的特殊子帧帧配置和循环前缀类型有关,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SA00000251594700151
图5中的x代表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对应表3中的取值可能为11-18,图中的y代表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对应表3中的取值可能为29或30。x和y的意义在以后实施例中也和本实施例类似,以后不再赘述。
示例二
本示例LTE基站采用1#上下行配置,LTE帧中的上下行子帧序列为DSUUDDSUUD,两个半帧的结构相同。如图6所示,将Wimax 16e帧的起始位置与LTE帧半帧的第5个子帧的起始位置(LTE帧的4#和9#子帧的起始位置)对齐,向前偏移时间设置为1ms,且Wimax 16e帧的下行资源类型不全是PUSC。
按照实施例二中的计算方法可以确定:配置的所述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和上行符号的数目的最大值与所述LTE帧的特殊子帧帧配置和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BSA00000251594700161
示例三
本示例LTE基站采用2#上下行配置,LTE帧中的上下行子帧序列为DSUDDDSUDD,两个半帧的结构相同。如图7所示,将Wimax 16e帧的起始位置与LTE帧半帧的第4个子帧的起始位置(LTE帧的3#和8#子帧的起始位置)对齐,向前偏移时间设置为2ms,且Wimax 16e帧的下行资源类型不全是PUSC。
按照实施例二中的计算方法可以确定:配置的所述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和上行符号的数目的最大值与所述LTE帧的特殊子帧帧配置和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如表5所示:
表5
  0   31   31   10   10
  1   35   35   10   10
  2   36   36   10   10
  3   36   37   10   10
  4   37   31   10   10
  5   31   36   10   10
  6   35   36   10   10
  7   36   -   10   -
  8   36   -   10   -
示例四
本示例LTE基站采用6#上下行配置,LTE帧中的上下行子帧序列为DSUUUDSUUD,两个半帧的结构不同。如图8所示,此时的偏移时间按第一个半帧的配置参数来考虑,将Wimax 16e帧的起始位置与LTE帧半帧的起始位置(LTE帧的0#和5#子帧的起始位置)对齐,偏移时间设置为0。Wimax16e帧的下行资源类型不全是PUSC。
按照实施例二中的计算方法可以确定:配置的所述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和上行符号的数目的最大值与所述LTE帧的特殊子帧帧配置和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如表6所示:
表6
Figure BSA00000251594700171
以上示例一至四的表3-6中的Wimax 16e中上、下行符号数的值为最大值,也是较佳值,在实际实现时,可以不必同时满足表3-6中同一行的上、下行符号数,满足一个也可以。例如,对于表5而言,特殊子帧帧配置为第0配置时,Wimax 16e中上行符号数的值可以为31,而下行符号数的值不一定必须为10,也可以小于10。反之也一样。配置的上行符号数和下行符号数均小于表中的值也是可以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以上实施例考虑到由于邻频带宽泄漏导致邻频系统互相干扰的问题,采用增加或减少某一个通信系统上行时间和/或下行时间的方法,解决了互相干扰的问题,保障终端和基站能够正常通讯,确保了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同时,还可以在一个系统的上下行配置发生变化时,另一个系统的配置可以也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两系统始终保持干扰较小的状态。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通信系统共存时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Wimax系统和LTE系统邻频共存且采用时分双工模式,LTE帧的上下行切换周期为5ms,根据LTE帧配置信息对Wimax 16e帧的物理资源进行配置,包括:
按照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下行区域内的约束条件,配置所述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和所述Wimax16e帧的起始位置相对所述LTE帧半帧的起始位置的偏移时间;
按照所述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上行区域内的约束条件,配置所述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和发送/接收转换间隙(TTG)的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LTE帧第一个半帧中下行子帧的数目N≥2时,采用向前偏移方式,将所述偏移时间配置为(N-1)ms;或者,采用向后偏移方式,将所述偏移时间配置为(6-N)ms;在N=1时,将所述偏移时间配置为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TTG的时长配置为所述LTE帧第一个半帧中所有下行子帧、下行导频时隙(DwPTS)和保护间隔(GP)的总时长,减去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的时长得到的差值,以使所述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的起始位置与所述LTE帧半帧中UpPTS的起始位置对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Wimax 16e帧下行资源不全是部分使用子信道(PUSC)时,配置的所述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第一条件的最大整数,所述Wimax 16e帧下行资源全部是PUSC时,配置的所述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该第一条件的最大奇数;
所述Wimax 16e帧上行资源不全是PUSC时,配置的所述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第二条件的最大整数,所述Wimax 16e帧上行资源全是PUSC时,配置的所述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该第二条件且为3的倍数的最大整数;
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Wimax 16e帧中所有下行符号的总时长小于等于所述LTE帧第一个半帧的下行区域的时长;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Wimax 16e帧中所有上行符号的总时长和RTG的最小时长之和小于等于所述LTE帧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区域的时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TE帧采用0#上下行配置,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资源不全是PUSC时:
配置的所述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和上行符号的数目的最大值与所述LTE帧的特殊子帧帧配置和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
Figure FSA00000251594600021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TE帧采用1#上下行配置,所述Wimax 16e帧下行资源不全是PUSC时:
配置的所述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和上行符号的数目的最大值与所述LTE帧的特殊子帧帧配置和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
Figure FSA00000251594600022
  0   21   21   19   19   1   25   25   19   19   2   26   26   19   19   3   27   27   19   19   4   27   21   19   20   5   21   25   20   20   6   25   26   20   20   7   26   -   20   -   8   27   -   20   -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TE帧采用2#上下行配置,所述Wimax 16e帧下行资源不全是PUSC时:
配置的所述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和上行符号的数目的最大值与所述LTE帧的特殊子帧帧配置和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
Figure FSA00000251594600031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TE帧采用6#上下行配置,所述Wimax 16e帧下行资源不全是PUSC时:
配置的所述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和上行符号的数目的最大值与所述LTE帧的特殊子帧帧配置和循环前缀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
Figure FSA00000251594600032
  0   11   12   19   19   1   15   16   19   19   2   16   17   19   19   3   17   17   19   19   4   18   12   19   20   5   11   16   20   20   6   15   17   20   20   7   16   -   20   -   8   17   -   20   -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LTE帧的配置信息对Wimax 16e帧的物理资源进行配置,指Wimax 16e基站根据与其邻频共存的LTE基站的LTE帧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特殊子帧帧配置信息和循环前缀类型信息,对本基站的Wimax 16e帧的物理资源进行配置;
所述对Wimax 16e帧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为静态配置;或者,对Wimax 16e帧的物理资源的配置非静态配置,LTE基站更新LTE帧的配置后,将要生效的新的LTE帧的配置信息被传送到与所述LTE基站邻频共存的Wimax 16e基站,所述Wimax 16e基站根据该新的LTE帧的配置信息重新对本基站Wimax 16e帧的物理资源进行配置。
10.一种通信系统共存时的信号发送方法,Wimax 16e基站和LTE基站邻频共存且采用时分双工模式,所述LTE基站配置的LTE帧的上下行切换周期为5ms,所述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所述Wimax 16e基站在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发送下行信号,在Wimax16e帧的上行区域发送上行信号;
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在时域上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下行区域内,所述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在时域上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上行区域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Wimax 16e基站在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发送下行信号时,在第一个下行符号上发送第一同步信号,从第二个下行符号开始发送系统控制信令,在起始时刻比第一个下行符号的起始时刻迟后5ms的一下行符号上发送第二同步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Wimax 16e基站和LTE基站时钟同步;
所述LTE帧第一个半帧中下行子帧的数目N≥2时,所述Wimax 16e基站在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上发送下行信号的起始时刻与所述LTE帧半帧中的第二个下行子帧的起始时刻对齐;N=1时,所述Wimax 16e基站将在Wimax16e帧的下行区域上发送下行信号的起始时刻与LTE帧半帧的起始时刻对齐;
所述Wimax 16e基站在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发送上行信号的起始时刻和所述LTE帧半帧中的上行导频时隙(UpPTS)的起始时刻对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LTE帧采用0#上下行配置时,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可使用的最大下行符号数和上行区域可使用的最大上行符号数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中的表格得到;
所述LTE帧采用1#上下行配置时,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可使用的最大下行符号数和上行区域可使用的最大上行符号数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中的表格得到;
所述LTE帧采用2#上下行配置时,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可使用的最大下行符号数和上行区域可使用的最大上行符号数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中的表格得到;
所述LTE帧采用6#上下行配置时,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可使用的最大下行符号数和上行区域可使用的最大上行符号数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方法中的表格得到。
14.一种通信系统共存时Wimax 16e基站的物理资源配置系统,所述Wimax 16e基站和LTE基站邻频共存且均采用时分双工模式,所述LTE基站配置的LTE帧的上下行切换周期为5ms,所述物理资源配置系统包括:
第一配置装置,用于按照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下行区域内的约束条件,配置所述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和所述Wimax 16e帧的起始位置相对所述LTE帧的起始位置的偏移时间;
第二配置装置,用于按照所述Wimax 16e帧的上行区域在时域上被包含在所述LTE帧的上行区域内的约束条件,配置所述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和发送/接收转换间隙(TTG)的时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装置包括:
偏移配置装置,用于在所述LTE帧第一个半帧中下行子帧的数目N≥2时,采用向前偏移方式,将所述偏移时间配置为(N-1)ms;或者,采用向后偏移方式,将所述偏移时间配置为(6-N)ms;在N=1时,将所述偏移时间配置为0;
下行资源配置装置,用于在Wimax 16e帧下行资源不全是部分使用子信道(PUSC)时,配置的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第一条件的最大整数,在Wimax 16e帧下行资源全部是PUSC时,配置的Wimax 16e帧中下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该第一条件的最大奇数;该第一条件为Wimax 16e帧中所有下行符号的总时长小于等于所述LTE帧第一个半帧的下行区域的时长。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装置包括:
TTG时长配置装置,用于将所述TTG的时长配置为所述LTE帧第一个半帧中所有下行子帧、下行导频时隙(DwPTS)和保护间隔(GP)的总时长,减去所述Wimax 16e帧的下行区域的时长得到的差值;
上行资源配置装置,用于在Wimax 16e帧上行资源不全是PUSC时,配置的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第二条件的最大整数,在Wimax 16e帧上行资源全是PUSC时,配置的Wimax 16e帧中上行符号的数目小于等于满足该第二条件且为3的倍数的最大整数;所述第二条件为Wimax 16e帧中所有上行符号的总时长和接收/发送转换间隙(RTG)的最小时长之和小于等于所述LTE帧第二个半帧的上行区域的时长。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物理资源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置装置和第二配置装置对Wimax 16e帧的物理资源的所述配置,是根据与其邻频共存的LTE基站的LTE帧的上下行配置信息、特殊子帧帧配置信息和循环前缀类型信息,对所在Wimax基站的Wimax 16e帧的物理资源进行配置;
所述物理资源配置系统还包括:帧配置更新装置,用于在所述LTE基站更新LTE帧的配置后,接收所述LTE基站将要生效的新的LTE帧的配置信息并通知所述第一配置装置和第二配置装置,所述第一配置装置和第二配置装置根据该新的LTE帧的配置信息重新进行配置。
CN201010268337.2A 2010-08-30 2010-08-30 通信系统共存时的物理资源配置和信号发送方法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75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8337.2A CN102387506B (zh) 2010-08-30 2010-08-30 通信系统共存时的物理资源配置和信号发送方法及系统
US13/639,023 US9191825B2 (en) 2010-08-30 2010-11-01 Method and system for physic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wh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exist
PCT/CN2010/078283 WO2012027924A1 (zh) 2010-08-30 2010-11-01 通信系统共存时的物理资源配置和信号发送方法及系统
JP2013504097A JP5501525B2 (ja) 2010-08-30 2010-11-01 通信システムが共存する時の物理リソース配置と信号送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68337.2A CN102387506B (zh) 2010-08-30 2010-08-30 通信系统共存时的物理资源配置和信号发送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7506A true CN102387506A (zh) 2012-03-21
CN102387506B CN102387506B (zh) 2015-06-03

Family

ID=45772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833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7506B (zh) 2010-08-30 2010-08-30 通信系统共存时的物理资源配置和信号发送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91825B2 (zh)
JP (1) JP5501525B2 (zh)
CN (1) CN102387506B (zh)
WO (1) WO201202792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1303A (zh) * 2012-05-16 2015-04-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的子帧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033956A1 (zh) * 2014-09-05 2016-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前缀类型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47793A1 (en) * 2010-12-09 2012-06-1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9030969B2 (en) 2011-11-21 2015-05-12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apable of utilizing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9503985B2 (en) 2012-03-29 2016-11-22 Sckipio Technologies S.I Ltd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695280B (zh) * 2012-06-26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制式兼容的数据帧转换方法和装置
US9510161B2 (en) * 2013-07-08 2016-11-29 Electronics & Telecoo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public safety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JP6289936B2 (ja) * 2014-02-26 2018-03-07 株式会社東芝 音源方向推定装置、音源方向推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407490B (zh) * 2014-09-16 2019-10-15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可使不同通信系统共存于免许可频段中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WO2016195585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sending and decoding, respectively, downlink information
CN106255207B (zh) * 2015-08-31 2019-11-01 北京智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上行资源配置方法、上行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12039632B (zh) 2016-09-27 2023-04-0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上行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451794B (zh) * 2017-07-19 2020-01-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EP3703302B1 (en) 2019-03-01 2022-07-27 Telefonica, S.A. Method and device for minimizing interferences between tdd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8718A (zh) * 2007-09-14 2009-03-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Tdd系统共存的帧滑动和/或上下行发送时隙比例的方法
CN101646257A (zh) * 2008-08-07 2010-02-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确定小区的资源使用方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86465A (zh) * 2008-01-14 2010-03-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适用于tdd系统邻频共存的处理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62676B2 (en) * 2006-10-17 2013-06-11 Intel Corporation Frame structure for support of large delay spread deployment scenarios
US7843870B2 (en) * 2006-11-07 2010-11-30 Clear Wireles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supporting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US8170576B2 (en) * 2006-11-15 2012-05-01 Shiquan Wu Network oriented spectrum sharing system
US20080144612A1 (en) * 2006-12-13 2008-06-19 Nokia Corporation Flexible radio resource sharing in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among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90067377A1 (en) * 2007-08-15 2009-03-12 Motorola, Inc. Medium access control frame struct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69301B2 (en) * 2007-10-17 2013-02-05 Zte (Usa) Inc. OFDM/OFDMA frame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483511B (zh) * 2008-01-09 2013-09-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适用于多tdd系统共存的方法
US8848678B2 (en) * 2008-03-17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erforming HARQ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L190659A0 (en) * 2008-04-07 2008-12-29 Mariana Goldham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relay stations
US8406157B2 (en) * 2008-04-14 2013-03-26 Lg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90109046A (ko) * 2008-04-14 2009-10-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방식에 따른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KR101449766B1 (ko) 2008-04-23 2014-10-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 방식에 따른 통신 방법
EP2309813A4 (en) * 2008-08-01 2014-07-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LAND CONNECTION AND ACCESS LINK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A RELAY
US7961689B2 (en) * 2008-08-18 2011-06-14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 end of a subframe in a TDD system
US20100124184A1 (en) 2008-11-14 2010-05-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with frame structure for improved adjacent channel co-existence
US8547989B2 (en) * 2008-12-01 2013-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LTE-WIMAX coexistence
US9048932B2 (en) * 2009-02-06 2015-06-0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existence of an OFDMA transmitter with a synchronous frame-based transmitter
CN101841906B (zh) * 2009-03-19 2012-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帧同步发射的方法和基站
US8107883B2 (en) * 2009-03-23 2012-01-31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in mixed device-to-device and cellular environment
US20100267386A1 (en) * 2009-04-17 2010-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handoff between a femtocell base station and a cellular base station
US8553589B2 (en) * 2009-05-12 2013-10-08 Airhop Communications, Inc. Dual mode radio for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and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communication modes
US8391382B2 (en) * 2009-07-14 2013-03-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ranging preamble c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98604B1 (ko) * 2009-09-11 2017-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국을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06159A2 (en) * 2010-02-25 2011-09-0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TIME DOMAIN APPROACH TO 4G WiMAX/LTE-WiFi/BT COEXISTENCE
US9030971B2 (en) * 2010-07-20 2015-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short range wireless systems with a mobile wireless broadband system
US9107077B2 (en) * 2010-07-23 2015-08-1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of WiMAX and LTE-TDD networks
US8908571B2 (en) * 2010-10-01 2014-12-09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Enabling coexistence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US8681660B2 (en) * 2010-10-01 2014-03-25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Enabling coexistence between FDD and TDD wireless networks
US20120120944A1 (en) * 2010-11-15 2012-05-17 Xue Ya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20120147793A1 (en) * 2010-12-09 2012-06-1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8718A (zh) * 2007-09-14 2009-03-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Tdd系统共存的帧滑动和/或上下行发送时隙比例的方法
CN101686465A (zh) * 2008-01-14 2010-03-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适用于tdd系统邻频共存的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01646257A (zh) * 2008-08-07 2010-02-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确定小区的资源使用方式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UFENG ZHENG等: "Proposed 802.16m Frame Structure for Co-deployment/Co-existence with other TDD networks", 《IEEE 802.16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WORKONG GROUP》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1303A (zh) * 2012-05-16 2015-04-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的子帧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US10349385B2 (en) 2012-05-16 2019-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bframe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4521303B (zh) * 2012-05-16 2019-11-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的子帧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033956A1 (zh) * 2014-09-05 2016-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前缀类型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27924A1 (zh) 2012-03-08
CN102387506B (zh) 2015-06-03
JP2013526141A (ja) 2013-06-20
US9191825B2 (en) 2015-11-17
US20130028151A1 (en) 2013-01-31
JP5501525B2 (ja)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7506B (zh) 通信系统共存时的物理资源配置和信号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8029132B (zh) 用于决定ofdm符号的帧架构的方法、用户设备以及相关存储器
CN104854801A (zh) 配置用户设备的无线帧的方法、用户设备、配置基站的无线帧的方法和基站
CN101335731B (zh)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391458B (zh) 用于在新无线电中多路复用dmrs和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404841B (zh) 异系统间同步的实现方法及设备
KR20100015270A (ko) 다중 rf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WO2011056299A2 (en) Frame structure for support of large delay spread deployment scenarios
CN10482349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同步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1577563B (zh) 一种在特殊子帧中传输pmch的方法、装置和基站
US10880069B2 (en) Techniques for processing multiple division duplexing schemes within a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RU247992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EP3361801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3107857A (zh) 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8064425B2 (en) Method for assigning frequency spectrum bandwidth of an OFDM and OFDMA coexistence system
CN102257751B (zh) 使用数据帧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902427B (zh) 帧结构及其配置方法、通信方法
KR20090095431A (ko) Fdd 프레임에서의 무선자원 할당방법
CN102386963B (zh) 一种通信系统共存时的帧配置方法、信号发送方法及系统
WO2011098844A1 (en) Effective ways to use a special subframe for a time division duplex relay backhaul
CN102316591B (zh) 通信系统中物理资源的配置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3313417A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54999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帧结构收发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1820688B (zh) 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830